第一篇:2013年洛阳市初中化学教学设计评比的通知(推荐)
关于举办“2013年洛阳市初中化学教学设计评比”
活动的通知
县(区、市)各教研室、市区各中学及各教研片:
为全面学习与领会初中化学课程新标准,准确把握人教版新教材修订实质,交流推广优秀教师的教学案例,市教研室将开展“2013年初中化学教学设计评比”活动,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一、内容要求
1、教学设计应以1课时为基本单元,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思想,分别设计本节课的教案、导学案和课件。
2、教案设计应依据新修订教材,符合课程标准要求,渗透中考精神,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精讲精练;导学案和课件设计可适当参考往年优秀案例(从化学公共邮箱下载:ly63236652@163.com,密码66668888,),并结合个人教案进行修改。
3、为保证评比活动的全面性,各单位分配任务如下:1-4单元(偃师、吉利、洛龙,伊滨、涧西片),5-8单元(宜阳、孟津、新安、嵩县、西工片),9-12单元(汝阳、栾川、洛宁、伊川、老城片),要求每个课题至少有3人参与设计,每位老师允许交1-3篇设计,按1篇取奖,请提早给各校分工,以保证质量。
二、参赛要求
1、参赛稿以文件夹形式报送,内含教案、学案、课件,文件名统一标明“学校,姓名,课题”,不交打印稿。
2、教学设计重在创新,突出应用,所有作品应是新创,不能照抄往年教案,不得原封照搬他人成果,要重视学法,体现导学性、探究性,结构合理,操作容易。
三、参赛办法
市区各中学直接将设计作品交各教研片,各县(区、市)教研室负责本县老师的参赛工作,2013年3月15日前,各县(区、市)、片统一将电子文档发送到***@163.com或拷贝到市教研室。市教研室将组织专家进行评选,其中一等奖教学设计将公布到公共信箱实现全市资源共享。
洛阳市教育局中小学教研室
2012年12月17日
第二篇:芜湖市教学设计评比通知
关于举办2013年芜湖市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设计演绎”大赛评比活动的通知
各区县教研室、安师大附小:
为提高全市小学数学教师教学业务素养,增强教师磨练教学内功,提升教书育人的品位,根据本学期教科研工作计划,芜湖市教研室决定开展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设计演绎”大赛评比活动,具体要求如下:
一、参赛对象:本市在职小学数学教师。
二、教材内容:人教版实验教材1—6年级。
三、评比时间:2013年12月5日。
四、比赛地点:芜湖市镜湖区镜湖小学。
五、比赛分组:分成区、县两组同时进行比赛。
六、比赛形式:教学设计演绎大赛(说课、无生上课相结合呈现教学设计)
七、报名及比赛方法: 报名:
1.各单位在区县级评比的基础上,推荐教师参加市级评比。2.参赛教师于2013年11月29日上午9:30到市教科所参加比赛的预备会,抽取参赛序号,布置比赛相关事宜。比赛方法:
1.教学设计撰写(占总分的30﹪):
参赛选手在引导员的带领下,进入备课室,随机抽取一个课题签,确定备课、试讲内容。写出一份与所抽课题相对应的教案。中途不得离开备课室,如有特殊情况,要事先得到许可,方可进行。备课时间1小时30分。
要求:(1)参赛选手只需带笔(黑色钢笔或签字笔)、作图工具等文具进入赛场,统一发纸书写。
(2)赛场只提供教科书、教学参考用书,不允许携带其他参考资料和笔记本电脑等通讯设备。
(3)参赛选手按抽签号依次进入备课室,20分钟进入一人,备课完毕后,引导员带入演绎室。
2.教学设计演绎(占总分的70﹪):
参赛选手在引导员的带领下进入演绎室,面对评委用说课、无生上课相结合的形式呈现自己撰写的教学设计,时间20分钟。
八、参赛名额分配:
三县:各8名;无为县:16名;三山区:6名;开发区:6名;镜湖区:20名;鸠江区:14名;弋江区:12名;安师大附小:2名。
九、奖励办法:
本次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设计演绎”大赛评比活动,设一等奖8人、二等奖16人、三等奖25人,由市教科所颁发证书。
第三篇:初中化学教学设计和课件制作比赛评比结果(推荐)
初中化学教学设计和课件制作比赛评比结果
一等奖
滨海县通榆中学 赵梦颖 滨海县永宁路实验学校 王玲玲 滨海县坎北中学 毛 会 滨海县秉义中学 顾彩云滨海县第一初级中学 赵 兰 滨海县北坍中学 谢志刚滨海县淤尖中学 孙永月 滨海县第一初级中学 吕 洁 滨海县秉义中学 李海红
二等奖
滨海县八滩二中 韩 磊 滨海县第一初级中学 惠恒松滨海县新港中学 单玲玲 滨海县大套中学 胡 芹滨海县滨淮中学 苏冬兰 滨海县陈铸中学 王金兰 滨海县永宁路实验学校 王晓云 滨海县陆集中学 张雪婷滨海县坎北中学 陆 浩 滨海县八巨中学 刘亚平滨海县玉龙中学 汪克东 滨海县玉龙中学 陈 祥三等奖
滨海县陈涛中学 张 燕 滨海县第一初级中学 郁明珠滨海县振东中学 陈峥嵘 滨海县条港中学 朱 萍 滨海县八滩二中 赵姗姗 滨海县永宁路实验学校 吴 丽滨海县五汛中学 侍月芹 滨海县通榆中学 徐丽丽
滨海县八巨中学 郭进万 滨海县永宁路实验学校 于庆峰滨海县獐沟中学 王亚飞 滨海县天场中学 王桂浪
高中化学教学设计和课件制作比赛评比结果
一等奖
滨海中学 王传安 滨海中学 钱贵宝滨海中学 程 艳 滨海中学 张 俊滨海县八滩中学 陆 慧 滨海县八滩中学 陈二雷滨海县八滩中学 刘以华
二等奖
滨海中学 周 涛 滨海中学 吴成胜 滨海县獐沟中学 杨飞龙 滨海县明达中学 朱雯雯滨海县八滩中学 袁 进 滨海中学 凌 倩滨海县五汛中学 汪 义 滨海县獐沟中学 于署艳 滨海县五汛中学 何 海
三等奖
滨海县獐沟中学 顾万里 滨海中学 严海军滨海县明达中学 韩明莉 滨海县五汛中学 陈海荣滨海县八滩中学 高 军 滨海县八滩中学 范荣玉 滨海县獐沟中学 马中为 滨海县獐沟中学 郭 越滨海县明达中学 周儒香 滨海县八滩中学 陈劲松
第四篇:教学设计 初中化学
教学设计
一、课前系统部分
(一)课标分析
“认识发生燃烧、缓慢氧化和爆炸的条件,了解防火灭火、防范爆炸的措施”,这既是课标的要求,更是学生应该掌握的生存技能。为使学生更好地达到上述目的,教学中应注意以下问题:
1.趣味引入,激发兴趣
对于生活中的燃烧与灭火现象,学生已经见怪不怪,但却较多学生不能准确说出其中的道理,正是这种“半生不熟”的状态容易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倦怠。因此在教学中应创设合适的情景(如水中生火、烧不坏的手帕、吹不灭的蜡烛等等),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2.充分利用“实验活动3”
教材中“实验活动3 燃烧的条件”的有效落实,不仅能让学生深刻理解“燃烧的三个条件”这一知识目标,还可以加深学生对“对比实验”和“控制变量”这两个化学实验常用方法的认识。此外,实验中选择的材料都可以代表生活中的一类可燃物(如棉花代表纤维织物、乒乓球代表有机合成材料、滤纸代表木制品及书籍等等),这既可促进学生意识到可燃物的无处不在,必须提高防火意识以及灭火、自救能力,又有助于学生安全意识的形成和加强。
为达到上述目的,实验活动过程可以更开放些,只提供材料、不限制方法,让学生自行设计方案进行验证,教师随时给予必要的提示和帮助,使学生在设计并进行实验的过程中体会“对比实验”和“控制变量”的重要作用。
此外,实验活动后的及时反思也有助于上述目标的达成。反思中可包括以下内容:1.燃烧的三个条件是什么关系?2.在证明每个条件时需要控制的变量有哪些,如何控制?3.生活中如何防止各类可燃物发生不必要的燃烧?如果发生了,应采取哪些灭火措施?„„
3.多措并举,让安全意识深入到每一个学生心中 “安全无小事”,让学生意识到消防安全的重要性,仅凭教师的讲解是远远不够的。教学中可以通过学生(教师)讲述身边事、视频资料播放、教师演示实验等手段达到这一目的。同时,鼓励学生在课下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制定防火措施或失火预案也不失为一个有效的办法,虽然学生的某些想法还需要在老师的帮助下加以完善,但通过这一活动无疑能促进消防安全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当然,这一活动的落实还需要老师积极的鼓励和引领。
(二)教材分析
《燃烧和灭火》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材上册第七单元第一节的内容。在生活中,同学们熟悉燃烧的现象;在第一单元《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的学习中,同学们认识了燃烧的本质——有新物质生成的化学变化。本课题是对之前所学过“燃烧”的意义进行深入了解并且应用于实际之中。对高中将学习的“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可以起到铺垫的作用。是知识逐步向能力转换的一座桥梁。
(三)学生分析
本课的授课对象为九年级的学生,他们的思维活跃,求知欲强,有主动探究真理的兴趣和愿望,也愿意自己动手做实验,而且他们的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均已初步形成,在课堂他们厌倦教师的说教和灌输的教学方式,希望教师能创设便于他们自主学习的环境,给他们发表自己见解和表现自己才华的机会。所以本节课我的设计思路是主要通过学生动脑思考、动手实验、讨论总结、班内展示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四)教学目标
1.(1)知识与技能目标 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原理;知道防火和自救的常识,培养自护自救能力;会运用相关知识解释和解决日常生活中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活动与探究,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会化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同时渗透“事物是一分为二”的唯物主义观点;树立安全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2.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是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难点是燃烧条件的实验探究。
(五)教学策略
演示实验、多媒体展示、分析讲解相结合
(六)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实验用品:白磷 红磷 热水 铜片 粉笔 小煤块 小石子 棉花 镊子 酒精灯 蜡烛、剪刀、扇子、烧杯、湿抹布、碳酸钠、白醋水、烧杯
二、课堂系统部分——教学过程
(一)课前探究部分
学生预习课本,填写学案上的问题。
(二)新课导入部分
【视频展示】烧不坏的手帕。【教师】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 【板书】课题1 燃烧和灭火
(三)师生互动部分
活动1【教师提问】大家知道火的由来吗? 【讲授】【图片展示】
展示与火的发展史有关的图片,并同步简介火的发展史。雷电、火山引起的自然火→阳燧取火→火镰取火→火柴取火
【教师】火在各个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工业上炼制青铜和炼铁,在农业上人们放火烧荒、刀耕火种,用火把驱赶病虫害;在军事上利用火攻法攻城,在医学上用火针治病,在隧道工程上采用“火烧水击方法”开凿山洞,开世界隧道史的先河……火的力量巨大无比,火的文化灿烂辉煌。
活动2【导入】【温故知新】
同学们,在前边,我们学习了炭、硫、磷、镁的燃烧,有什么共同特征呢?【 展示图片】展示镁、铁、硫燃烧的图片 【学生回答】会发光发热
【教师问】能否根据燃烧现象说出燃烧的定义呢?
【生交流总结】 【课件展示】 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拓展延伸: 1是不是发光放热的变化就是燃烧呢?请举例说明。2.是不是氧化反应都有燃烧现象呢?请举例说明? 小组讨论,班内展示,教师点拨。
活动3【讲授】【合作交流,自主探究】
[设疑]:再看一段录像和一组图片(多媒体展示一组影视资料和图片。如煤炉烧饭、火箭发射、奥运圣火、火灾现场等,让学生认识到火给人类带来的好处和破坏性。)带着对火不同的感受,引入燃烧条件的探究 [提问]:燃烧都需要哪些条件呢?
作出猜想,学生们自主进行猜想,给出提供的实验器材并设计实验验证。[学生实验探究]:分三个实验来探究燃烧的条件
[实验1]:用镊子分别夹取一小块棉花,分别蘸取水和酒精,放到酒精灯火焰上片刻,观察现象;(用镊子夹取石子 和木条分别在酒精灯上点燃)现象:酒精、木条可以燃烧,而水、石子不可以燃烧 [交流讨论]:
以上实验现象说明燃烧需什么条件 [结论]:燃烧条件之一——可燃物 [实验2]:点一支小蜡烛,将其用烧杯罩住,尽可能使烧杯与桌面间不留空隙,观察实验现象。蜡烛熄灭
以上实验现象说明燃烧需什么条件 [结论]:燃烧条件之二——氧气(或空气)
[实验3]:将一跟小木条和一小块煤块放在酒精灯上点燃,比较点燃的难易[交流讨论]:
以上实验现象说明燃烧需什么条件
引出着火点的概念:着火点是可燃物达到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通过常见物质的着火点列表,知道不同的物质有不同的着火点。[结论]:燃烧条件之三——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播放白磷燃烧演示实验的视频
【教师提问】试管中白磷燃烧而热水中白磷不燃烧,为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没有氧气
【教师提问】怎样能使水中的白磷燃烧呢? 【学生回答,教师演示如下图所示】 观察试管中有何现象(实验后不要从水中取出试管)观察白磷是否燃烧充分,并分析原因;在冷水中重复实验步骤观察白磷是否燃烧并分析原因。利用该组实验进一步验证燃烧的这三个条件。
板书:可燃物 氧气 温度达着火点 缺一不可
活动4【讲授】【过渡转移,引出灭火】 【播放视频】2015年几起火灾事故短视频。【教师引导】同学们,“火”是一把双刃剑,它在给人类带来美好生活的同时,若使用不当,也会给人类带来灾难,所以,我们在学习燃烧的条件的同时,也要学会怎样灭火。
活动5【讲授】【群策群力,探寻奥秘】 【课件展示】提供用品: 实验用品:蜡烛、剪刀、扇子、烧杯、湿抹布、碳酸钠、白醋水、烧杯、等。【 灭火大比拼】
小组讨论,看哪组的灭火方法最多,并能说出灭火的原理,最终让学生自己总结出灭火的原理(缺一即可)及常见的方法。【课件展示】
灭火方法:
1、使温度降低到可燃物着火点以下
2、使可燃物隔绝氧气
3、移走可燃物
【板书】灭火的原理:缺一即可
活动6【讲授】【火灾逃生我最棒】
演示实验:生观察:哪只蜡烛先熄灭?试分析原因
学生讨论:根据上述原理,如果身陷火灾现场,据我们现有的经验,该如何自救逃生?
师生共同得出火场自救逃生秘籍: 展示逃生秘籍 活动【知识梳理】
设计思路:突出重点,完成中考化学考纲所要求的内容。展示本节知识 板书:燃烧 缺一不可 灭火 缺一即可
(四)课堂总结部分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正确认识了燃烧现象,学习了燃烧所需要的三个必要条件,了解了灭火原理及常用的灭火方法。同时,我们也感受到了化学是服务于生活的,我们利用化学原理,可以解决许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在达标测试部分,我将题目分为两个难度,首先是考查学生本节课的基础概念,如燃烧的定义、燃烧的三个条件和灭火的三个条件等等,其次创设实际情景,寻找其原因和解决办法。
(五)课后作业部分
有基础习题10道,拔高习题10道,链接中考或中考改编题3道。
三、课后系统部分——教学后记
总体上看,这节课基本上达到了新课程标准要求的预期目标,充分利用各种生活资源,挖掘教材,构建关于燃烧的知识体系,在实践中促进学生发展,课堂气氛活跃而有序。本课的最大特点是:学生的自主活动时间较为充足、参与面广、课堂气氛活跃、学习的积极性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聪明才智被激发、被展示,学生的学习情绪饱满、教学效率高。然而,对于这节课我认为还存在如下不足:
1、关于学生小组讨论燃烧的发生需要哪些条件,其中关于着火点的描述应当事先铺垫好,这样学生展示讨论结果的时候会更加顺利。
2、每个小组同学提出假设问题而其他组提出反驳意见后,可以组织学生间的相互辩论,互相反驳,最终得出正确结论,前提必须是时间充裕,并且教师要进行一定的点拨。
3、最后高低蜡烛的实验没有来得及演示,时间把握上做的不够好。针对以上不足,我觉得应该进一步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完善教学思路,使自己的教学水平得到更大的提高。
另外本次课程涉及到的一些实验具有污染性,所以在设计教学时应十分注意。
第五篇:浅谈初中化学教学设计
浅谈初中化学教学设计
教育部于2004年12月颁布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在该标准中教学设计被定义为:主要依据教学理论、学习理论、传播理论,运用系统科学的方法,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进行分析、计划并做出具体安排的过程。
由此可以看出,教学设计是以解决教学问题、优化学习为目的的特殊的设计活动,既具有设计学科的一般性质,又遵循教学的基本规律。那么如何进行初中化学教学设计呢?
一、教学理念的设计
教学理念――是人们对教学和学习活动内在规律的认识的集中体现,同时也是人们对教学活动的看法和持有的基本的态度和观念,是人们从事教学活动的信念。教学理念对教学活动有着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教学理念共有五个含义:化学教学要注意贴近学生的生活,联系社会实际;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评价方式,促进学生发展;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让学生乐于学习,学会学习,增长发展潜能;给学生更多的机会主动地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二、教学目标设计
教学目标是课程目标在教学中的具体体现,是化学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学目标的设计是教学设计的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以过程方法为主线,通过教师和学生的活动将三维目标有效地结合起来,在知识的形成、相互联系和应用过程中养成科学的态度,学习科学方法,在“做科学”的探究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中,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设计
在教学过程设计中要充分注意两条线,一条是主线一条是暗线。主线也就是显性教学内容,它具有以下功能:第一、贯穿整节课的教学内容。第二、引领各个知识点。第三、高效推动教学活动的进行。所以清晰的主线是高效教学的保证。教学主线的创设路径大致有以下几种:第一、用实验活动创设教学主线(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关系-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碳酸钠和盐酸反应-木炭与氧气反应)第二、用专题化探究创设教学主线(溶液的浓度:农业生产上用溶液来选种--如何选种---用多大浓度的氯化钠溶液来选种---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如何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浓度的溶液---学以致用拓展延伸。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提供解决问题方案--收集证据--根据证据得出结论。)
第三、用生活实际问题创设教学主线(燃烧和灭火:如何灭火---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灭火的方法)。第四、用学科逻辑关系创设教学主线(制取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的用途--如何制取--药品--装置(发生、收集)--检验--验满)
暗线即是隐形教学内容,它具有以下功能:第一、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二、增进学生的人文底蕴。第三、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例《生活中常见的盐》中通过碳酸钙、碳酸钠、碳酸氢钠在生产生活中的主要用途,来赞赏化学对社会发展的重大贡献,培养学生具有可持续发展意识和绿色化学观念,并且培养了学生能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
所以在教学中把化学学科的显性和隐形的教学内容要有机地深度融合起来,通过创设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认识、理解、掌握显性的教育内容的过程中,受到影响和教育,得到体验、感悟,内化,形成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四、教学策略的设计
教学策略是为了达成教学目标,而在对教学活动清晰认识的基础上对教学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的一系列执行过程。主要解决的问题是教师如何让学生学会并且学生会学习的问题。
1.分发挥实验优势,运用探究教学,通过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改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B。
(1)改进演示实验,优化演示过程
有些实验容易产生污染或实验现象不够明显,在实验时老师要坚持实验的无污染设计,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将一些实验方案进行改进或增补,提高演示效果,确保实验的高效性。
(2)利用家庭小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创新
开展家庭化学小实验,是课堂教学的继续、延伸。教师可以同学生一起利用生活中的废旧物品,根据他们的形状或构件巧妙地自制微型化实验仪器。
2.运用信息化教学
现在学校班级都使用了交互式电子白板来辅助教学,它对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都是很大提升,能够以学生为主体,有助于复习和记忆效果的保持,教师能够在交互白板支持下更好地管理课堂,提高课堂容量,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可以更方便更有效地整合教学资源,有助于课堂生成性教学的开展。
1.在复习课中:可用白板进行知识结构网络进行图表式归纳,知识点归纳,重点知识填空,重点知识回放,典例回顾,实验现象的再现。使用了电子白板,从而提高课堂教学容量
2.在实验教学中;对于错误实验操作导致的后果可用白板演示;课堂上难以实现的实验可用白板进行演示。如讲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和验证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的装置选择时,制成白板课件,课堂上通过电子白板把药品和装置的选择权交给学生,让他们自己拼成一套完整的装置。
3.化学用语教学:可用白板模拟微观世界,例如讲分子和原子、质量守恒的微观原因。
4.习题课教学:将学生的做法在白板中展示,可以同时展示多名同学,并且及时在白板上进行进行批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