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当代四大散文家是
当代四大散文家是:刘白羽、秦牧、魏巍、杨朔。
刘白羽著有散文《长江三月》短篇小说<<政治委员>>中篇小说<<火光在前>>特写集<<早晨的太阳>>
秦牧著有散文集<长河浪花集>以散文体裁写的文艺论文集<艺海拾贝>(这个最有名)还有散文集<长街灯语>
杨朔的散文<荔枝蜜>还曾是中学语文课本的重要篇章,散文<茶花赋><海市>(还著有同名散文集)<香山红叶>也都很出名.魏巍的散文好象只有<依依惜别的深情>比较出名.他写的文艺通讯<谁是最可爱的人>我们在学校也学过.他的长篇小说<东方>获得首届茅盾文学奖.刘白羽被公认为是当代散文界(豪放派)的代表.杨朔
(1913--1968)山东蓬莱人。著名作家。解放后曾任中国作家协会外国文学委员会主任,保卫世界和平大会党组常委。“文革”开始后,扬朔被中国作协的造反派列为重点批斗对象。1968年7月底扬朔要求上书毛主席和要求与单位领导谈话,均遭拒绝。绝望中於8月3日吞服安眠药自杀。
他作品的基调是歌颂新时代、新生活和普通的劳动者,代表作品有《荔枝蜜》、《蓬莱仙境》、《雪浪花》、《香山红叶》、《画山绣水》、《茶花赋》、《海市》等。
魏巍
魏巍,河南郑州人,1920年1月16日生于一城市贫民家庭,原名鸿杰,曾用笔名红杨树,当代诗人,著名散文作家、小说家。童年及少年时期曾就读于“平民小学”及简易乡村师范,开始接触文学作品并产生浓厚阅读兴趣,1937年抗战爆发后,即赴山西前线参加八路军、后转至延安,入抗日军政大学,毕业后至晋察冀边区,在部队中做宣传工作,曾任宣传干事、宣传科长、团政委等职。建国后亦未脱离部队生活,曾任《解放军文艺》副总编、解放军总政治部创作室副主任、总政治部文艺处副处长、北京军区宣传部副部长、北京部队政治部文化部部长等职。从1939年至1949年,主要从事诗歌创作,曾先后写作发表了《蛔蛔,你喊起他们吧》、《好夫妻歌》及《黎明的风景》、《寄张家口》、《开上前线》等诗歌作品,其中1942年创作的长诗《黎明的风景》因成功地表现了抗日斗争的生活而获晋察冀边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颁发的“鲁迅文艺奖金”。建国后专事故文及小说的创作,曾在1950年至1958年间三次赴朝鲜,写下了奠定其文学地位的散文《谁是最可爱的人》及《故士和祖国》、《在汉江南岸的日日夜夜》、《年轻人,让你的青春更美丽吧》、《依依惜别的深情》等作品,1952年与白艾共同创作出版了中篇小说《长空怒风》后,1956年又与钱小惠合作写出了电影小说《红色的风暴》。1963年参加了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的解说词编写工作。从1959年始至1978年,历时22年创作了著名的长篇小说《东方》,以史诗般的笔触,热情而又深远开阔的思想,表现了壮烈的抗美援朝的战争生活,因而荣获1982年中国首届“茅盾文学奖”(长篇小说创作奖)。
秦牧
秦牧,原名林阿书,又名林派光、林觉夫、林顽石,(1919.8——1992.10),男,祖籍澄海东里樟林。我国著名文学大师。
秦牧于香港出生。3岁时随父母移居新加坡。1932年回到故乡樟林。青少年时期曾就读于新加坡端蒙学校、樟林萃英学校、汕头一中等学校。1938年春到广州参加抗日救亡宣传活动,辗转于粤桂两省。1941年曾在桂林的中山中学教书,并从事写作,开始涉足文坛。历任《中华论坛》、《再生》、《中国工人》诸杂志编辑。1949年8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粤赣湘边区纵队,196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广东省文教厅科长、中华书局广州编辑室主任、中国作家协会广州分会副主席、《羊城晚报》副总编辑,主编过《广东教育与文化》、《中华通俗文库》、《作品》诸杂志。曾任广东省文联副主席、暨南大学中文糸主任。历届广东省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共十二次代表大会代表、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全国文联委员、中国作家协会理事、广东省文联执行主席,并任《四海》杂志主编。曾率中国作家代表团访问美国,以作家身份访问过蒙古、古巴、新加坡和泰国。
出版《秦牧全集》十卷。他的散文作品风格独树一帜,被誉为“散文一绝”。小说、童话、戏剧、诗歌、文艺理论等都有著作,故又被喻为“一棵繁花树”。
他主张独创一格,“在广泛学习的基础上,进行独特的创造”。他提倡扩大题材的范围到海阔天空和多方面发展文学的功能,包括教育、形像欣赏、审美、文娱方面,使作品高于幽默和情趣,“寓共产主义思想于闲情趣谈之中”。
馆藏作品:《秦牧全集》、《火种集》、《秦牧散文集》、《彩蝶树》、《秦牧儿童文学全集》、《秦牧文集》、《秦牧散文选》、《花城》、《秦牧科普作品选》、《华族与龙》、《艺海拾贝》、《哲人的爱》、《在国际飞机翼下》、《翡翠路》、《森林水滴》、《秋林红果》、《秦牧华侨题材作品选》、《秦牧论散文创作》、《访龙的家乡》、《中华散文珍藏本·秦牧卷》、《寻梦者的塑像》、《盛宴前的疯子演说》、《巨手》、《晴窗晨笔》、《愤怒的海》。
刘白羽
刘白羽,现代著名作家,1916年9月28日生,北京通州人。1938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延安分会党支部书记、重庆《新华日报》副刊部主任、北平军事调处执行部记者、新华社总社军事特派记者、中国作家协会党组书记、作协副主席、作协书记处书记、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副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文化部部长、顾问、《人民文学》主编等职。刘白羽是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党代会代表,第一、二、三、五、六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第一届代表、七届委员。
刘白羽是现代文学杰出代表人物,卓越的散文家、报告文学家、小说家。1936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1938年作为一个追求进步、向往革命的青年作家,奔赴革命圣地延安,从此矢志不渝地投身到改变民族和祖国命运的斗争中。半个多世纪来,参加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以及新中国的建立。延安文艺座谈会后,始终不渝地坚持文艺的工农兵方向,进而为社会主义、为人民写作。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实践中,他写出了大量具有鲜明时代色彩、深刻思想内涵和独特艺术风格的优秀作品。60多年来共发表作品50余部400余万字,多种作品被译成英、俄、德、缅甸等文种。《长江三日》、《日出》等多篇作品被选入中学、大学教材。1950年参加编制反映解放战争的影片《中国人民的胜利》荣获斯大林文艺奖金一等奖,散文集《芳草集》荣获1989年优秀散文奖、长篇小说《第二个太阳》荣获第三届(199
1年)茅盾文学奖和1986—1994年度炎黄杯人民文学奖、长篇传记文学《心录的历程》获首届(1990—1994年)中国优秀传记文学作品奖。刘白羽对家乡有着深厚的感情。他表示,“我的手稿、成书、奖状、奖章、奖杯、全部存书、照片、录音录相及所存字画、艺术品,献给我的家乡北京通县。”刘白羽同志的这一义举得到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和通州党政领导的赞同和大力支持。1996年10月19日,刘白羽将首批珍贵文学艺术档案——部分著作、手稿、奖状、奖章、奖杯、名家字画、剪报等共180余件,亲手交给家乡通县档案馆。
第二篇:当代最具影响力的十大散文家
当代最具影响力的散文家
散文家是一种常见的作家型式,因为散文是一种比较随性,短篇的文章。常为杂志,报章所采用。比较著名的散文家有朱自清、冰心、徐志摩、张爱玲、郁达夫、黄永武、孙犁、劳伦斯、博尔赫斯、茅盾、宗璞、王鼎钧、珙玮、卞毓方、沈从文、钱钟书、张晓风、刘心武、逸盈玮、刘湛秋、陈染、韩春旭、逸名、汪建中等。
1、宗璞,女,原名冯钟璞。乃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先生之女,幼承家学,抗战胜利次年入南开大学外文系,后曾就职于中国文联及编辑部工作。又多年从事外国文学研究,吸取了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之精粹,学养深厚,气韵独特。
主要作品:短篇小说《红豆》、《弦上的梦》;中篇小说《三生石》;童话《总鳍鱼的故事》、《蜗居》、《我是谁》;长篇小说《南渡记》(《野葫芦引》之一)、《东藏记》(《野葫芦引》之二);四卷本《宗璞文集》。
《弦上的梦》(1978年12月《人民文学》),《三生石》(1981年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宗璞小说散文选》(1981年北京出版社出版),《丁香结》(1986年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等。其中《三生石》获第一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弦上的梦》获1978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童话《总鳍鱼的故事》获中国作家协会首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
2、王鼎钧,当代著名华文文学大师,山东人,一生流亡,阅历不少,读书不多,文思不俗,勤奋不懈。1949年去台湾,1978年后移居美国纽约。
主要作品:
(一)抒情散文--《情人眼》(情话)《碎琉璃》《灵感》《左心房漩涡》《心灵分享》《活到老,真好》《海水天涯中国人》《山里山外》《看不透的城市》、代表作《开放的人生》。
(二)小品文--《开放的人生》《人生试金石》《我们现代人》《意识流》《随缘破密》《千手捕蝶》。
(三)杂文--《人生观察》《长短调》《世事与棋》。
(四)自传回忆录--《昨天的云》《怒目少年》《关山夺路》《文学江湖》。
3.卞毓方
江苏盐城人。1944年生。著名散文作家、教授、高级记者。现供职于人民日报文艺部。197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东方语言系日语专业,1982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国际新闻专业。已出版《雪冠》、《岁月游虹》等多部作品。近年来在散文界长啸而出,独树一帜。
4、沈从文
原名沈岳焕,笔名休芸芸、甲辰、上官碧、璇若等,乳名茂林,字崇文,湖南凤凰县人,现代著名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2 京派小说代表人物。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上屈指可数的文学大师之一。
散文集 :《沈从文散文选》、《记胡也频》、《从文自传》、《记丁玲》、《湘行散记》、《湘西》、《废邮存底》、《烛虚》 《云南看云集》
5、钱钟书
江苏无锡人,原名仰先,字哲良,后改名钟书,字默存,号槐聚,曾用笔名中书君,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研究家。曾为《毛泽东选集》英文版翻译小组成员。晚年就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任副院长。书评家夏志清先生认为小说《围城》是“中国近代文学中最有趣、最用心经营的小说,可能是最伟大的一部”。钱钟书在文学,国故,比较文学,文化批评等领域的成就,推崇者甚至冠以“钱学”。其夫人杨绛也是著名作家。一生共出版了《石子船》、《从文子集》等30多种短集小说集和《边城》,《长河》等6部中长篇小说。散文:《十七世纪英国文学里的中国》(论文)、《写在人生边上》(散文集)、《猫》(讽刺小说)《人·兽·鬼》(短篇小说集)
6、张晓风
中国台湾著名散文名家。毕业于台湾东吴大学,并曾执教于该校及香港浸会学院,现任台湾阳明医学院教授。尤其以散文见长,第一本散文集《地毯的那一端》曾荣获中山文艺散文奖,奠定了她在文坛才女的地位。她最新的一本散文集是《星星都已经到齐 3 了》。
代表作品:《愁乡石》,《步下红毯之后》,《你还没有爱过》
7、刘心武
中国当代著名作家、红学研究家,笔名刘浏、赵壮汉等。四川成都人,是当代主流作家之一,以短篇小说《班主任》成名,该作被视为伤痕文学的代表作。其作品多以关注现实为特征,长篇小说《钟鼓楼》曾获得茅盾文学奖。后成为《红楼梦》的积极研究者,曾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就秦可卿等专题进行系列讲座,对民间红学的蓬勃起到推动作用。
主要著作有:短篇小说集《班主任》、《母校留念》、《刘心武短篇小说选》,中篇小说《秦可卿之死》,中短篇小说集《绿叶与黄金》、《大眼猫》、《都会咏叹调》、《立体交叉桥》、《5·19长镜头》,中篇小说集《如意》、《王府井万花筒》、《木变石戒指》、《一窗灯火》、《蓝夜叉》,纪实小说《公共汽车咏叹调》,长篇小说《钟鼓楼》(获全国第二届茅盾文学奖)、《风过耳》、《四牌楼》等。
8、刘湛秋
当代著名诗人,翻译家,评论家,《诗刊》前副主编,中国散文诗学会副会长。其作品清新空灵,富有现代意识,手法新颖洒脱,立足表现感觉与情绪,既面对生活,又超越时空。早在八十年代中期,他就被一代大学生誉为“抒情诗之王。”他结集出版有诗歌、散文、评论、翻译、小说等三十余种,其诗集《无题抒情诗》获过中国新诗奖。他译的《普希金抒情诗选》、《叶赛宁抒情诗选》为广大读者喜爱,并一度成为畅销书。主要作品:诗集《生命的欢乐》、《无题抒情诗》、《人·爱情·风景》,散文诗集《遥远的吉他》,论文集《抒情诗的旋律》等共22种。部分作品译有英、法、日、德、意、俄、西、韩、南、保等外文版本。译著《普希金抒情诗选》、《叶赛宁抒情诗选》,主编《中国诗歌理论大辞典》、《俄罗斯文学名著金库》、《泰戈尔文集》、《契诃夫小说集》,PTV(诗歌电视)《爱的罗曼斯》等及《三月桃花水》。
9、余秋雨
当代著名散文家,文化学者,艺术理论家,文化史学家。上海戏剧学院教授,曾任上海戏剧学院副院长、院长、荣誉院长。余秋雨主要从事文化散文写作和艺术理论研究。被公认为目前全球华人社区中最具影响力的思想家及作家之一。现任《书城》杂志荣誉主编。
主要作品:《文化苦旅》、《山居笔记》、《霜冷长河》、《千年一叹》、《行者无疆》、《晨雨初听》,收有《青年人的阅读》、《寻找文化现场》、《一个王朝的背影》、《遥远的绝响》、《最后的课程》、《人生的最后智慧》等文章、《借我一生》、《笛声何处》、《寻觅中华》、《摩挲大地》、《我等不到了》、《从北大到台大》等
10、曹文轩,男,1974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读书,中国作协全国委员会委员,现为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和现当代文学博士生导师。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当代文学教研室主任,儿童文学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鲁迅文学院客座教授。
代表作有《草房子》《红瓦》《天瓢》等;曾获国际安徒生奖提名奖、宋庆龄儿童文学奖金奖、冰心文学大奖、国家图书奖等四十多种奖项。
中国少年写作的积极倡导者、推动者。主要作品有文学作品集《忧郁的田园》、《红葫芦》、《蔷薇谷》、《三角地》等。长篇小说:《埋在雪下的小屋》《山羊不吃天堂草》、《大王书》等。
12、周国平,中国学者、作家,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是中国改革开放后较早研究尼采的学者。但他成名则因为他的散文。
散文集:《守望的距离》、《各自的朝圣路》、《安静》、《善良·丰富·高贵》、《周国平人文讲演录》
随感集:《人与永恒》、《风中的纸屑》、《碎句与短章》
诗集:《忧伤的情欲》
13、王蒙,著名作家、文化部原部长、中国作协原副主席。
作品有《季节四部曲》、(《恋爱的季节》、《失态的季节》、《踌躇的季节》《狂欢的季节》)、《青狐》等,中篇小说《布礼》《蝴蝶》《杂色》《在伊犁》系列小说,小说集有《冬雨》《坚硬的稀粥》等,诗集《旋转的秋千》,作品集《王蒙小说报告文学选》《王蒙中篇小说集》《王蒙选集》《王蒙集》,散文集《轻松与感伤》《一笑集》,2006-2008年出版了三部自传《半生多事》《大块文章》《九命七羊》。有多篇小说和报告文学获奖。作品被译成英、俄、日等多种文字在国外出版。2000年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青春万岁》被改编为电影作品
14、史铁生,中国著名小说家,散文家。曾任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驻会作家,中国残疾人作家协会副主席,一级作家职称。
史铁生生前数十年与疾病顽强抗争,在病榻上创作出了大量优秀的、广为人知的文学作品。主要作品有中短篇小说集《我的遥远的清平湾》、《礼拜日》、《命若琴弦》等,长篇小说《务虚笔记》等。曾先后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鲁迅文学奖以及多种全国文学刊物奖,一些作品被译成英、法、日等文字,单篇或结集在海外出版。其著名散文《我与地坛》影响最大,感动了无数读者,被公认为中国近50年来最优秀的散文之一,并入选了中学语文课本。
15、陈 染,女,陈染从八十年代初开始发表诗、散文,以小说<世纪病>在文坛脱颖而出,被视为“纯文学”、“先锋小说”严肃文学女作家中的最新代表。
重要作品集中在90年代以后,代表作<与往事干杯>、<无处告别>、<私人生活>等。她以强烈的女性意识,不懈的探索精神,成为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的一位独特而重要的女性作家代表。曾获首届中国当代女性文学创作奖等。
16、韩春旭,女,1974年开始发表作品。1990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短篇小说集《背对命运的独白》,散文集《唯美散步》、《生命之约》、《我的精神》,对话集《明天》等。获第二届冰心散文奖。
第三篇:当代最具影响力的散文家、作家简介及其代表作
当代最具影响力的散文家
散文家是一种常见的作家型式,因为散文是一种比较随性,短篇的文章。常为杂志,报章所采用。比较著名的散文家有朱自清、冰心、徐志摩、张爱玲、郁达夫、黄永武、孙犁、劳伦斯、博尔赫斯、茅盾、宗璞、王鼎钧、珙玮、卞毓方、沈从文、钱钟书、张晓风、刘心武、逸盈玮、刘湛秋、陈染、韩春旭、逸名、汪建中等。
中国当代十大散文家
1.宗璞 2.王鼎钧 3.卞毓方 4.沈从文 5.钱钟书 6.张晓风 7.刘心武 8.刘湛秋 9.陈染 10.韩春旭
1、宗璞,女,原名冯钟璞。乃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先生之女,1928年生于北平,幼承家学,抗战胜利次年入南开大学外文系,毕业于清华大学外文系,后曾就职于中国文联及编辑部工作,退体于中国社会科学业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她的作品既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学厚渊源,又得外国文化长期耳濡目染,她的作品蕴含东方传统哲学文化和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相结合的精神内涵,具有独特的艺术气质和高雅格调。
主要作品:短篇小说《红豆》、《弦上的梦》;中篇小说《三生石》;童话《总鳍鱼的故事》、《蜗居》、《我是谁》;长篇小说《南渡记》(《野葫芦引》之一)、《东藏记》(《野葫芦引》之二),由〈南渡记〉〈东藏记〉〈西征记〉〈北归记〉组成的四卷本长篇小说〈野葫芦引〉,是宗璞创作生涯中最重要的作品之一;四卷本《宗璞文集》。
《弦上的梦》(1978年12月《人民文学》),《三生石》(1981年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宗璞小说散文选》(1981年北京出版社出版),《丁香结》(1986年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等。其中《三生石》获第一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弦上的梦》获1978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童话《总鳍鱼的故事》获中国作家协会首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
2、王鼎钧,当代著名华文文学大师,山东人,一生流亡,阅历不少,读书不多,文思不俗,勤奋不懈。1949年去台湾,1978年后移居美国纽约。
主要作品:
(一)抒情散文--《情人眼》(情话)《碎琉璃》《灵感》《左心房漩涡》《心灵分享》《活到老,真好》《海水天涯中国人》《山里山外》《看不透的城市》、代表作《开放的人生》。
(二)小品文--《开放的人生》《人生试金石》《我们现代人》《意识流》《随缘破密》《千手捕蝶》。
(三)杂文--《人生观察》《长短调》《世事与棋》。
(四)自传回忆录--《昨天的云》《怒目少年》《关山夺路》《文学江湖》。
3.卞毓方
江苏盐城人。1944年生。著名散文作家、教授、高级记者。现供职于人民日报文艺部。197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东方语言系日语专业,1982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国际新闻专业。已出版《雪冠》、《岁月游虹》等多部作品。近年来在散文界长啸而出,独树一帜。著有散文特写集《站在历史的窗台上》、《啊,少年中国》、《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散文集《岁月游虹》、《雪冠》、《长歌当啸》、《妩媚得风流》、《煌煌上庠》等。
4、沈从文
原名沈岳焕,笔名休芸芸、甲辰、上官碧、璇若等,乳名茂林,字崇文,湖南凤凰县人,现代著名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京派小说代表人物。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上屈指可数的文学大师之一。
散文集 :《沈从文散文选》、《记胡也频》、《从文自传》、《记丁玲》、《湘行散记》、《湘西》、《废邮存底》、《烛虚》 《云南看云集》
5、钱钟书
江苏无锡人,原名仰先,字哲良,后改名钟书,字默存,号槐聚,曾用笔名中书君,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研究家。曾为《毛泽东选集》英文版翻译小组成员。晚年就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任副院长。书评家夏志清先生认为小说《围城》是“中国近代文学中最有趣、最用心经营的小说,可能是最伟大的一部”。钱钟书在文学,国故,比较文学,文化批评等领域的成就,推崇者甚至冠以“钱学”。其夫人杨绛也是著名作家。一生共出版了《石子船》、《从文子集》等30多种短集小说集和《边城》,《长河》等6部中长篇小说。
散文:《十七世纪英国文学里的中国》(论文)、《写在人生边上》(散文集)、《猫》(讽刺小说)《人·兽·鬼》(短篇小说集)
6、张晓风
中国台湾著名散文名家。毕业于台湾东吴大学,并曾执教于该校及香港浸会学院,现任台湾阳明医学院教授。尤其以散文见长,第一本散文集《地毯的那一端》曾荣获中山文艺散文奖,奠定了她在文坛才女的地位。她最新的一本散文集是《星星都已经到齐了》。
代表作品:《愁乡石》,《步下红毯之后》,《你还没有爱过》
7、刘心武
中国当代著名作家、红学研究家,笔名刘浏、赵壮汉等。四川成都人,是当代主流作家之一,以短篇小说《班主任》成名,该作被视为伤痕文学的代表作。其作品多以关注现实为特征,长篇小说《钟鼓楼》曾获得茅盾文学奖。后成为《红楼梦》的积极研究者,曾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就秦可卿等专题进行系列讲座,对民间红学的蓬勃起到推动作用。
主要著作有:短篇小说集《班主任》、《母校留念》、《刘心武短篇小说选》,中篇小说《秦可卿之死》,中短篇小说集《绿叶与黄金》、《大眼猫》、《都会咏叹调》、《立体交叉桥》、《5·19长镜头》,中篇小说集《如意》、《王府井万花筒》、《木变石戒指》、《一窗灯火》、《蓝夜叉》,纪实小说《公共汽车咏叹调》,长篇小说《钟鼓楼》(获全国第二届茅盾文学奖)、《风过耳》、《四牌楼》等。
8、刘湛秋
当代著名诗人,翻译家,评论家,《诗刊》前副主编,中国散文诗学会副会长。其作品清新空灵,富有现代意识,手法新颖洒脱,立足表现感觉与情绪,既面对生活,又超越时空。早在八十年代中期,他就被一代大学生誉为“抒情诗之王。”他结集出版有诗歌、散文、评论、翻译、小说等三十余种,其诗集《无题抒情诗》获过中国新诗奖。他译的《普希金抒情诗选》、《叶赛宁抒情诗选》为广大读者喜爱,并一度成为畅销书。主要作品:诗集《生命的欢乐》、《无题抒情诗》、《人·爱情·风景》,散文诗集《遥远的吉他》,论文集《抒情诗的旋律》等共22种。部分作品译有英、法、日、德、意、俄、西、韩、南、保等外文版本。译著《普希金抒情诗选》、《叶赛宁抒情诗选》,主编《中国诗歌理论大辞典》、《俄罗斯文学名著金库》、《泰戈尔文集》、《契诃夫小说集》,PTV(诗歌电视)《爱的罗曼斯》等及《三月桃花水》。
其中《雨的四季》、《随便为自己找个座位》等数篇散文已进入中小学语文课本及课外读外。
9、余秋雨
当代著名散文家,文化学者,艺术理论家,文化史学家。上海戏剧学院教授,曾任上海戏剧学院副院长、院长、荣誉院长。余秋雨主要从事文化散文写作和艺术理论研究。被公认为目前全球华人社区中最具影响力的思想家及作家之一。现任《书城》杂志荣誉主编。
主要作品:《文化苦旅》、《山居笔记》、《霜冷长河》、《千年一叹》、《行者无疆》、《晨雨初听》,收有《青年人的阅读》、《寻找文化现场》、《一个王朝的背影》、《遥远的绝响》、《最后的课程》、《人生的最后智慧》等文章、《借我一生》、《笛声何处》、《寻觅中华》、《摩挲大地》、《我等不到了》、《从北大到台大》等
10、曹文轩,男,1974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读书,中国作协全国委员会委员,现为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和现当代文学博士生导师。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当代文学教研室主任,儿童文学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鲁迅文学院客座教授。
代表作有《草房子》《红瓦》《天瓢》等;曾获国际安徒生奖提名奖、宋庆龄儿童文学奖金奖、冰心文学大奖、国家图书奖等四十多种奖项。
中国少年写作的积极倡导者、推动者。主要作品有文学作品集《忧郁的田园》、《红葫芦》、《蔷薇谷》、《三角地》等。长篇小说:《埋在雪下的小屋》《山羊不吃天堂草》、《大王书》等。
12、周国平,中国学者、作家,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是中国改革开放后较早研究尼采的学者。但他成名则因为他的散文。
散文集:《守望的距离》、《各自的朝圣路》、《安静》、《善良·丰富·高贵》、《周国平人文讲演录》
随感集:《人与永恒》、《风中的纸屑》、《碎句与短章》 诗集:《忧伤的情欲》
13、王蒙,著名作家、文化部原部长、中国作协原副主席。作品有《季节四部曲》、(《恋爱的季节》、《失态的季节》、《踌躇的季节》《狂欢的季节》)、《青狐》等,中篇小说《布礼》《蝴蝶》《杂色》《在伊犁》系列小说,小说集有《冬雨》《坚硬的稀粥》等,诗集《旋转的秋千》,作品集《王蒙小说报告文学选》《王蒙中篇小说集》《王蒙选集》《王蒙集》,散文集《轻松与感伤》《一笑集》,2006-2008年出版了三部自传《半生多事》《大块文章》《九命七羊》。有多篇小说和报告文学获奖。作品被译成英、俄、日等多种文字在国外出版。
2000年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青春万岁》被改编为电影作品
14、史铁生,中国著名小说家,散文家。曾任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驻会作家,中国残疾人作家协会副主席,一级作家职称。史铁生生前数十年与疾病顽强抗争,在病榻上创作出了大量优秀的、广为人知的文学作品。主要作品有中短篇小说集《我的遥远的清平湾》、《礼拜日》、《命若琴弦》等,长篇小说《务虚笔记》等。曾先后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鲁迅文学奖以及多种全国文学刊物奖,一些作品被译成英、法、日等文字,单篇或结集在海外出版。其著名散文《我与地坛》影响最大,感动了无数读者,被公认为中国近50年来最优秀的散文之一,并入选了中学语文课本。
15、陈 染,女,陈染从八十年代初开始发表诗、散文,以小说<世纪病>在文坛脱颖而出,被视为“纯文学”、“先锋小说”严肃文学女作家中的最新代表。
重要作品集中在90年代以后,代表作<与往事干杯>、<无处告别>、<私人生活>等。她以强烈的女性意识,不懈的探索精神,成为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的一位独特而重要的女性作家代表。曾获首届中国当代女性文学创作奖等。
16、韩春旭,女,1974年开始发表作品。1990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短篇小说集《背对命运的独白》,散文集《唯美散步》、《生命之约》、《我的精神》,对话集《明天》等。获第二届冰心散文奖。
中国当代著名作家
社会主义初期
巴金(1904-2005)现代著名作家。原名李芾甘,笔名巴金,四川成都人,1928年,写成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灭亡》。后来又写了《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等小说,又发表中篇小说《寒夜》《憩园》等,1982年曾获“国际但丁文学奖”,巴金先后担任中国作家协会主席、上海市作家协会主席等职。
丁玲(1904-1986)现代女作家,原名蒋伟,又名蒋冰之,湖南临澧人。代表作《莎菲女士的日记》《太阳照在桑干河上》。1951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获斯大林文学奖二等奖。
臧克家(1905-2004)现代诗人,山东诸城人。历任《诗刊》主编。他的第一本诗集是《烙印》,其主要作品有诗《老马》。讽刺诗集《宝贝儿》、小说集《挂红》、文艺论文集《在文艺学习的道路上》等。他的短诗《有的人》被广泛传诵。
赵树理(1906-1970)现代小说家和人民艺术家,山西沁水县人。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李家庄的变迁》《三里湾》;中篇小说《李有才板话》;短篇小说《小二黑结婚》《登记》等。他的作品有浓厚的乡土气息,被誉为“山药蛋派”。
张天翼(1906-)现代作家。原籍湖南湘乡,出生于南京。代表作为讽刺短篇小说《华威先生》,长篇小说有《鬼士日记》,短篇小说有《从空虚到充实》,儿童文学作品有《大林和小林》《宝葫芦的秘密》《大灰狼》等。
周立波(1908-1979)现代作家,原名周绍仪,湖南益阳人。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暴风骤雨》,曾荣获斯大林文学奖。解放后,他参加《解放了的中国》彩色影片摄制工作,再次荣获斯大林文学奖。另有长篇《铁水奔流》《山乡巨变》。他创作的短篇小说《湘江一夜》获1979年短篇小说一等奖。
艾青(1910-1996)现代诗人,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出身于一个地方家庭。1932年,加入“中国左翼美术联盟”,同年被捕。1936年,出版了第一部诗集《大堰河》,其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是他的成名之作,抗日战争期间,写了长诗《向太阳》《火把》。解放后又写了《在浪尖上》《光明的赞歌》等。
姚雪垠(1910-1999)现代作家。河南邓县人。《李自成》是他的代表作,是“五四”以来第一部长篇小说历史小说。
杨朔(1913-1968)现代小说家、散文家,山东蓬莱人。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是反映抗美援朝的《三千里江山》,还有散文集《海市》,长篇小说《洗兵马》等。他的散文《荔枝蜜》《茶花赋》《海市》《香山红叶》等都是优秀散文佳作。
孙犁(1913-)现代作家。原名孙树勋,河北省平安县人。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风云初记》、中篇小说《铁木前传》、短篇小说《荷花淀》;小说散文结集《白洋淀纪事》。他的小说写景的抒情熔于一炉,充满诗情画意,有“诗体小说”之称。
杨沫(1914-1995)现代女作家。1914年生于北京,原籍湖南省湘阴县。1937年发表《浮尸》《怒涛》等几篇揭露日寇侵华罪行的短篇小说,1950年出版描写抗日的中篇《苇塘纪事》。1958年出版的优秀长篇小说《青春之歌》是她的代表作,1972年起,写成长篇小说《东方欲晓》,1978年还出版了短篇小说选《红红的山丹花》。
周而复(1914-)1914年生于南京,祖籍安徽旌德县。他的代表作:报告文 学《诺尔曼·白求恩片断》、长篇小说《白求恩大夫》和《上海的早晨》。
徐迟(1914-1996)现代诗人、报告文学作家。原名徐高寿;浙江省吴兴人。他前期作品有诗集《二十岁的人》,散文集《美文集》;解放后,又写了特写集《我们这时代的人》《庆功宴》。1978年写的报告文学集《哥德巴赫猜想》是献给全国科学大会的厚礼。
柳青(1916-1978)现代小说家。原名刘蕴华,陕西吴堡人。代表作是1959年发表的反映中国农村社会主义革命的长篇小说《创业史》《梁生宝》。此外《种谷记》《铜墙铁壁》等长篇小说也较有名。
刘白羽(1916-)现代作家,北京人。代表作有短篇小说《政治委员》,中篇小说《火光在前》,特写集《早晨的太阳》。
郭小川(1919-1976)现代诗人。河北丰宁县人。抗战时期他开始写诗,主要作品有诗集《平原老人》《甘蔗林――青纱帐》《投入火热的斗争》以及长诗《将军三部曲》等,著有《郭小川诗选》。
秦牧(1919-1992)现代散文家,原名林觉夫,祖籍广东澄海,生于香港。其代表作有散文集《长河浪花集》、小品文《贝壳集》,童话集《蜜蜂和地球》,以散文体裁写成了文艺论文集《艺海拾贝》。散文集《长街灯语》也较有名。
魏巍(1920-)现代作家,原名鸿杰,笔名红杨树,河南郑州人。其代表作是文艺通讯《谁是最可爱的人》。此外,还有诗集《黎明风暴》,文艺随笔《路标》。他的长篇小说《东方》获首届茅盾文学奖。
李季(1922-1980)现代诗人,原名李振鹏,河南唐县人,代表作有长篇叙事诗《杨高传》。1945年以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写出了长篇叙事诗《王贵与李香香》。
马烽(1922-)现代作家,山西孝义县人。其主要作品有《三年早知道》《我的第一个上级》,电影剧本《我们村里的年轻人》,长篇小说《刘胡兰传》《吕梁英雄传》《与西戎合作》等。
贺敬之(1924-)现作诗人、剧作家,山东峄县人。1942年,他和丁毅执笔集体创作的我国每一部新歌剧《白毛女》获1951年斯大林文学奖金。建国后,写了《回延安》《放声歌唱》《西去列车的窗口》等有名的诗篇。
新时期(改革开放后)
王蒙(1934-)当代作家,北京人。其处女作是长篇小说《青春万岁》。他的短篇小说《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影响很大,从1976-1981年发表三十多篇作品。其中《最宝贵的》《悠悠寸草心》《春之声》分获1978、1979、1980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中篇小说《蝴蝶》获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
张贤亮《男人的一半是女人》、《绿化树》等小说为代表作。多次获全国优秀小说奖。
刘绍棠(1936-1997)当代作家,北京通县人。十三岁就开始创作,十七岁就发表了第一本短篇小说《青枝绿叶》,1979年以后写的中篇小说《蒲柳人家》,短篇小说《峨眉》分别获得全国中篇小说奖和短篇小说奖。
茹志鹃(1925-)现代女作家,曾用笔名阿如、初旭,祖籍浙江省杭州市,生于上海。其代表作有短篇小说《百合花》《静静的产院》《剪辑错了的故事》,其中《剪辑错了的故事》荣获1979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创作奖。
李准(1928-2000)现代作家,河南省孟津县人。其代表作有短篇小说《不 能走那条路》《李双双小传》;由他改编的电影剧本有《高山下的花环》《牧马人》《老兵新传》等。其中《老兵新传》摄成电影后,曾荣获1959年莫斯科国际电影节银质奖。他的长篇小说有《黄河东流去》。
蒋子龙(1941-)当代作家,河北沧县人。其成名作是《机电局长的一天》。短篇小说《乔厂长上任记》荣获1979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一等奖,《开拓者》荣获全国优秀小说奖。
刘心武(1942-)当代作家,四川成都人。其短篇小说《班主任》荣获1978年全国短篇小说一等奖,长篇小说《钟鼓楼》荣获第二届茅盾文学奖。
张洁(1938-)当代女作家。其处女作《从森林里来的孩子》和后来写的《谁生活得更美丽》分别获1978、1979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长篇小说《沉重的翅膀》荣获第二届茅盾文学奖。
高晓声(1928-)当代作家,江苏武进县人。代表作《李顺大造屋》《陈奂生上城》分别获1979、1980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李存葆当代作家,山东五莲县人。其报告文学《将门虎子》荣获自卫还击战全军征文一等奖,中篇小说《高山下的花环》《山中,那十九座坟茔》都是优秀作品。
贾平凹当代著名作家,代表作《废都》,陕西省作协副主席,作品大胆凝重,揭示人性,拥有广大读者。
莫言当代著名作家《红高粱》,作品恢宏大气,被改编成影视作品后获得世界声誉。
王小波已故著名小说家,被誉为文坛外高手,代表作《时代三部曲》,拥有广大读者。
史铁生已故著名作家,代表作《务虚笔记》,《我与地坛》等。
路遥(1949年12月3日~1992年11月17日),原名王卫国,汉族,小说《人生》和《平凡的世界》在全国引起巨大反响,后者获得第三届茅盾文学奖。
高兴宇 当代著名作家,山东日照人,《读者》签约作家,代表作《借物参禅》、《好运密码》、《不自卑的世界》、《毛竹气度》等。
中国先锋作家
残雪《苍老的浮云》
刘索拉《你不能改变我》
王朔《永失我爱》《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京派小说代表人物,塑造方言等文学形象,深得读者喜爱,获批评争议最多,作品曾被贯以痞子文学的称号。
马原《冈底斯的诱惑》
格非《格非文集》狂狷当代荒诞文学先锋作家,颠覆传统文学创作模式,代表作品《五行山下》、《八卦炉中》笔走偏锋,属于典型的另类创作。
中国自由作家
高行健《灵山》《一个人的圣经》
刘宾雁《人妖之间》
余华《兄弟》《许三观卖血记》
王土《欢乐》《欢乐之河》 《拘留十五日》
阎年科《为人民服务》
苏晓康《河殇》
刘再复
刘小波
中国通俗流行作家
余秋雨《文化苦旅》
金庸《射雕英雄传》《天龙八部》
韩寒《三重门》《就这么飘来飘去》
安妮宝贝
郭敬明《幻城》、《悲伤逆流成河》《小时代》
1、鲁迅(1881—1936),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树人,字豫才,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1918年在《新青年》上发表了他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也是中国最早的现代白话小说。同时他也是第一次使用“鲁迅”这个笔名。鲁迅著有短篇小说集《呐喊)(1923)《彷徨》(1926),散文集《朝花夕拾》(1928),散文诗集《野草》(1927),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1936)。鲁迅的杂文集有《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集》、《且介亭杂文末集》等15部。《拿来主义》、《纪念刘和珍君》、《为了忘却的记念》、《灯下漫笔》、《祝福》、《药》、《阿Q正传》等被选入教材。
2、朱自清(1898--1948),江苏扬州人,原名自华,字佩弦。现代作家、学者和民主战士。召散文《荷塘月色》被选入教材。
3、钱钟书(1910--1998),现代文学研究家、作家。字默存,号槐聚,曾用笔名中书君。江苏无锡人。他深入研究中国的史学、哲学、文学经典,同时不曾间断过对西方文学、哲学、心理学等的阅读和研究。主要学术著作有《谈艺录》(1948)、《管锥编》(1979)、《宋诗选注》(1958)。同时,他还著有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1941),短篇小说《人兽鬼》(1946),长篇小说《围城》(1947)等。无论他的散文或小说,都具有机智隽永的特点。《读(伊索寓言)》被选入教材。
4、汪曾棋(1920---1998),江苏高邮人,作家。代表作有小说《受戒)、《大淖记事》等。作品《胡同文化》被选入教材。
5、徐志摩(1896---1931),浙江海宁人,新月诗派的代表人物。诗作《再别康桥》被选入教材。
6、闻一多<1899--1946),诗人、学者、民主战士。诗作《水》被选入教材。
7、艾青,现代著名诗人。诗作《我爱这土地)被选入教材。
8、穆旦(1918—1977),原名查良铮,浙江海宁人。诗人,其诗作《赞美》被选入教材。
9、郁达夫(1896—1945),原名郁文,浙江富阳人,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他的小说集《沉沦》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部小说集。散文《故都的秋》被选入教材。
10、巴金(1904--2005),现代著名作家,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四川成都人。散文《灯》被选入教材。
11、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是我国现代杰出的无产阶级文学家,卓越的无产阶级文化战士。作品《<鲁迅诗稿>序》被选入教材。
12、沈从文(1902--1988),湖南风凰人,现代作家。作品《边城》(节选)被选入教材。
13、曹禺(1910--1996),原名万家宝,著名剧作家。代表作有《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等,其剧作《雷雨》片段被选入教材。
14、老舍(1899--1966),现代小说家、剧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老舍是笔名,北京人,满族。代表作有小说《骆驼样子》、《四世间堂》,剧作《茶馆》、《龙须沟》等。其剧作《茶佑》被选入教材。
15、丁西林(1893—1974),原名丁燮林,字巽甫,剧作家,物理学家。代表作有《一只马蜂》《压迫》等。剧作《三块钱国币》被选入教材。
中国现代、当代作家作品
作家 作品
鲁迅,本名周树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思想家、文学家。中国无产阶级文学的奠基人,无产阶级文化思想的先驱 短篇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南腔北调集》《华盖集》《且介亭杂文》等。《狂人日记》是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
郭沫若,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化战士,杰出的文学家、史学家、古文字学家 诗集《女神》,历史剧《屈原》等
茅盾,字雁冰、本名沈德鸿。无产阶级文化战士,杰出的现代作家 长篇小说《子夜》、《腐蚀》,短篇小说《林家铺子》、《春蚕》等
朱自清,著名学者、散文家 《春》、《荷塘月色》、《绿》、《威尼斯》 冰心,散文家 《寄小读者》
巴金,原名李芾甘,曾荣获意大利“但丁国际奖” 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曾获“人民艺术家”称号 长篇小说《骆驼祥子》、《猫城记》、《牛天赐传》、《四世同堂》等,剧本《龙须沟》、《茶馆》等
曹禺,原名万家宝,著名剧作家 《雷雨》、《日出》、《北京人》、《原野》 夏衍原名沈端先 话剧《上海屋檐下》、报告文学《包身工》 钱钟书字存中 《围城》(小说)《谈艺录》、《管锥篇》 丁玲原名蒋冰之 长篇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叶圣陶名叶绍钧,著名教育家、文学家 《稻草人》(童话)、《倪焕之》(小)郁达夫著名文学家、小说家 《郁达夫文集》 柔石诗人、文学家 《二月》、《奴隶的母亲》
赵树理 《李有才板话》、《小二黑结婚》、《三里湾》 李季 《王贵与李香香》(诗歌)臧克家 《有的人》、《老马》 艾青 《大堰河》、《礁石》 徐志摩 《别了康桥》等
贺敬之 《回延安》、《白毛女》(执笔之一)周立波 长篇小说《暴风骤雨》(荣获斯大林奖)杨沫 长篇小说《青春之歌》 曲波 长篇小说《林海雪原》 柳青(长篇小说)《创业史》 说 中国现当代文学著名作家及其代表作一览
鲁 迅
小说集
《呐喊》 《彷徨》 《故事新编》
杂文集
《坟》 《热风》 《花边文学》
其他
《中国小说史略》 《野草》
主要小说
《狂人日记》
《阿Q正传》 《孔乙己》 《祝福》
老舍
《骆驼祥子》 《四世同堂》(《惶惑》《偷生》《饥荒》)《茶馆》《龙须沟》 《四世同堂》(《惶惑》《偷生》《饥荒》)
张天翼
《金粉世家》 《啼笑因缘》
矛盾
《子夜》 《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林家铺子》
巴金
《激流三部曲》(《家》《春》《秋》)
《寒夜》
张恨水
《春明外史》
《金粉世家》
《啼笑因缘》
路翎
《财主底儿女们》
张爱玲
《倾城之恋》 《金锁记》 赵树理
《小二黑结婚》 《李有才板话》 《三里湾》
丁玲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周立波
《暴风骤雨》
孙犁
胡适
郭沫若
冰心
田汉
夏衍
曹禺
李季
《白洋淀记事》
《文学改良诌议》
白话诗集《尝试集》
白话诗集《女神》
历史剧《屈原》
白话诗集《繁星》
白话诗集《春水》
《湖上的悲剧》 《南归》
《日出》 《北京人》 《原野》 《家》(改编自巴金)
民歌《王贵与李香香》
《获虎之夜》 《包身工》 《雷雨》 沈从文
《边城》
叶圣陶
《倪焕之》
萧红
《生死场》 《呼兰河传》
第四篇:散文家谈散文
散文家谈散文(苏教版九年级必修教案设计)学习目标 1、感受白鹭的美,体会作者在这个形象中寄托的思想感情。
2、学习《白鹭》抓住描写对象神似的特点来表现对对象特征的写法,学会粗线条的勾勒和写意的手法表现歌颂对象的特点。
3、学会鉴赏散文中所表现的情和理,品味其中含义丰富的语句。
学习重点 学习《白鹭》抓住描写对象神似的特点来表现对对象特征的写法,学会粗线条的勾勒和写意的手法表现歌颂对象的特点。
学习难点 学习《白鹭》抓住描写对象神似的特点来表现对对象特征的写法,学会粗线条的勾勒和写意的手法表现歌颂对象的特点。教具学具 小黑板 预习
作业
一、初读文章。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①隽永()②liáo廓()③绮丽()④睿()智 ⑤冷jùn()⑥恬淡()⑦ 铿锵()()⑧喙()
2、收集郭沫若的相关资料。
3、了解一种水鸟:白鹭
二、再读课文。
1、《白鹭》通过对 的赞美,讴歌了
2、作者赞美白鹭之美的思路是怎样的?
3、《白鹭》6、7、8三节在作者的笔下恰如几幅优美的画,你能概括这几幅画面吗?
三、画出你认为最值得推荐给同学的句子,并能说说理由。
教学设计: 教学
环节 教学活动过程 思考与调整 活动内容 师生行为 预习交流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一定还记得唐代大诗人杜甫的名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被称为小杜的杜牧还有一首专写白鹭的诗:“雪衣雪发青玉嘴,群捕鱼儿溪影中。惊飞远映碧山去,一树梨花落晚风。”(出示课题)
白鹭是很美的,美得像一首诗。我国现代大文豪郭沫若写了一篇优美的散文《白鹭》来赞美它。现在我们先阅读这篇文章,品味、感悟、欣赏,想一想他的文章中有哪些独特的感受和独到的认识。
二、预习检测
(一)初读课文
1、生字词
①隽永(juàn)②liáo廓(寥)③绮丽(qǐ)④睿(ruì)智
⑤冷jùn(竣)⑥恬淡(tián)⑦ 铿锵(kēng qiāng)⑧喙(huì)
2.简介作者郭沫若 郭沫若(1892-1978),四川乐山人。原名郭
开贞,号尚武,曾用笔名麦克昂、易坎人、石沦等。他的代表作有:1918年春第一篇小说《牧羊哀话》,1918年初夏最早的新诗《死的诱惑》,1921年第一本诗集《女神》,1924年到1927年间创作历史剧《王昭君》《聂荌》《卓文君》,抗日期间创作了以《屈原》为代表的6个历史剧。解放后又先后出版诗集《新华颂》《百花齐放》《东风集》等,历史剧《蔡文姬》《武则天》等。他极具天赋,在文学的各种体裁、翻译、史学、文字等方面均有所建树,是少有的全能型文人,又是多产作家。
3、关于白鹭:白鹭又称鹭鸶是一种非常美丽的水鸟,“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古人对它的赞美早让其中国人心中诗情画意的一部分。白鹭天生丽质,身体修长,它们有很细长的腿及脖子,嘴也很长,脚趾也是如此,他们全身批着洁白如雪的羽毛,犹如一位高贵的白雪公主。
(二)再读课文
1、《白鹭》通过对白鹭的赞美,讴歌了那些“因为常见而被人忘却的美”。
2、作者先用“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总起全文,后具体从静态美和动态美分写白鹭具体之美,最后,以“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的诗”作结。文章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
3、白鹭钓鱼图;白鹭瞭望图;白鹭晚飞图
(三)课上交流
朗读你向同学推荐的你喜欢的句子,说说理由
(学生回答的时候,教师要引导学生规范格式:我喜欢(推荐)****这句,因为这个句子用****(修辞,表现手法等)写出了**(事物)的**(特点))展示探究
(一)学习《白鹭》
1、白鹭的美美在什么地方? 板书:
静之美 色素的配合 雪白的蓑毛
铁色的长喙 青色的脚优美的身段 流线形结构 增„„减„„素„„黛„„(白鹭的颜色、身段的精巧)白鹭之美
动之美 清水田捕鱼 独立小树顶 低飞乡村夜空(觅食、栖息、飞行时的韵味)
2、请你也来评价散文《白鹭》
引导学生交流阅读体会,可从整体也可从局部来点评作品。小组交流后,学生代表汇报讨论结果。每位同学也记下自己的阅读体会。
教师小结:《白鹭》是郭沫若先生的一篇著名散文,它体现了作者柔婉清丽、秀美含蓄的风格。作者对歌咏对象不作正面、具体的描写,只用粗笔勾勒其神韵,又巧用衬托比较的办法凸现对象的特点。作品诗意的语言不仅朗朗上口,更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
(二)学习课文,了解《关于散文〖白鹭〗》的特点
引导学生探究课文内容,明确本篇短论的写作特点。讨论交流可以围绕以下几个问题进行:
(1)你认为文章从散文的多样性落笔有什么用意?
(2)在评论郭沫若的作品时为什么要列举其他作家的艺术风格,有什么作用?(3)怎样看待评论时对原文的引用?
——(1)这不仅是作为评价《白鹭》的指导思想,而且也是对散文的一种整体评价。正因为散文的文体形式最自由自在,才会在不同的作家身上表现出迥异的风格。
(2)作者信手拈来一些作家为证,一方面有力支撑作者的观点,同时为概括郭老的风格作一铺垫;另一方面也可以使读者在比较中对郭老的风格有更准确的把握和理解。
(3)最后一段以引用莱辛的话和《白鹭》的原文,作为评价的文字,看起来是一种偷懒的方法,实际上是非常成功的一种弄“拙”成“巧”的写作技巧,看似轻而易举,实则匠心独运。理解课文中引用的句子的含义与作用
要求:以小组为单位,抢答以下问题,看看哪个小组速度最快、质量最好。(1)找到文章中引用的名言名句。
(2)看懂引用句子的含义。
——姚鼐的话的含义:以一连串的比喻说明文章一种很高的境界,尤其说明了一种“柔婉”风格的散文的魅力。引用的目的是告诉读者要感受这篇散文的魅力和艺术价值,必须用心品味。
板书: 风格 柔婉清丽 秀美含蓄
关于〈〈白鹭〉〉 文字 非常精彩 极其简练
内容 独特感受 独到认识 常见而被人忘却的美
总结反思
这是一篇随笔式的评论,看似信笔写来,实则不枝不蔓,紧紧国境线评论对象。议定随意、灵动、挥洒自如,从散文的“随意性和多样性”这样的大处落笔,点出了作者感受到白鹭“被人忘却的美”,教会我们一种评价方法――新闻记者的方法与视角。
(学生默读1分钟后回答问题。)
注意:评价时候教师可以从语言结构、感情等方面)〖提示〗阅读的感受是很个性化的。每个人都会从不同角度对文章作出评价。如从结构上分析,讨论开头句与结尾句的作用,或这样开头与结尾的好处;或从描写对象的手法上分析,作者采用粗线条勾划、大写意手法表现歌咏对象的特点,这种很虚空的、抽象的、概括的写法显示了文章的个性、等等,鼓励学生有创新的见解,新颖的发现和个性的表达。由于各人的欣赏习惯和审美标准的不同,因此,不必强求一致。
检测反馈
1、对《白鹭》一文的内容和形式的理解有下列四种表述,不正确的一种是()。A.作者通过对白鹭形、神细致生动的描写和情感的倾注,赞美了白鹭这一乡居常见的物象被人忘却了的平凡朴素的美。
B.作者借对白鹭平凡朴素美的讴歌,委婉地表达了对平凡、质朴的劳苦大众赞美的真情。
C.作者开篇说“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这是因为作者本身是诗人,所以对富有诗意的白鹭情有独钟。D.文章运用了对照、排比句、排比段等多种艺术手段,多角度多侧面地描写白鹭,表达了作者对白鹭这一平凡物象的独特发现与感受,从平凡中提炼出不平凡的意义。
2、如何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3、《当堂反馈》“课堂练习” 生独立完成(师评讲纠正统计正确率)课堂评价小结
1.对本堂课的教学目标及达标情况作回顾小结;
2.对本堂课各小组活动的质量和两头典型事例作激励性评价,也可在班刊上公示,以形成你追我赶的学风。
课后作业 九年级上册《补充习题》P60-61页/《散文家谈散文》/“随文练习”第1~4题;本课《当堂反馈》/练习拓展
教后反思
小说家谈小说(苏教版九年级必修教案设计)学习目标
1、阅读文章感悟作者的评论观点。
2、阅读《百合花》,简述故事的情节。
3、结合作者的观点和自己的体会,选取一个角度赏析作品,谈出自己的独特见解和感受。
学习重点
1、作者对小说的评析。
2、了解小说的鉴赏常识。
学习难点
1、把握小说的基本特点。
2、理解茅盾先生对小说的评论观点。
3、学习小说鉴赏的基本方法。教具学具 小黑板 预习作业
一、初读文章。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①颤()动 ②点缀()③忸怩()()④踌躇()()⑤执拗()⑥bào()歉 ⑦宽shù)
⑧尴尬()()⑨qián()诚 ⑩安xiáng()(11)讷讷()(12)羞sâ()
2、收集茅盾和茹志娟的相关资料。
二、再读课文。
1、概括《百合花》的故事情节。
2、在文中用横线找出《百合花》中的细节描写,并写出作用。
3、找出文中的景物描写的句子,写出作用。
4、为《简单的故事,精致的情节》划分层次。
教学设计: 预习交流
一、由“如何阅读小说”导入新课
小说是一种叙事性的文学体裁,它的特点是以刻画典型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活动着的环境的描写,来反映复杂的社会生活。典型人物、故事情节、典型环境是小说的三个要素。阅读小说,与阅读一般的记叙文有很多相似之处,但同时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尤其要重点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分析人物,可从三个方面入手:
1、分析人物外貌、动作、细节、语言、心理活动的描写,从多方面准确地把握人物形象的特征;
2、着重分析人物与人物、人物与环境的矛盾冲突;
3、思考和发掘人物形象的思想意义。
(二)熟悉并分析故事情节。熟悉情节可采用朗读、编写提纲、复述内容等方式;分析情节,要与分析人物性格结合起来,因为小说的任何一个情节都是为塑造人物和表现主题(中心思想)服务的。分析时既要掌握情节发展的连贯性和完整性,从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全过程来全面地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又不能对情节发展的各个阶段平均用力,应当把主要精力放在分析情节的发展和高潮部分。
(三)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以更好地理解人物性格和作品的思想意义。分析环境描写,不应当孤立地进行,而应当与人物形象的分析结合在一起,当然,有时为了弄清小说的写作特点,也可以单独抽出环境描写来分析,但那要在分析了思想内容以后再进行。以上各点,并不是在阅读每篇小说时都要面面俱到,而是要根据各篇小说的特点和读者自己的具体情况(如阅读目的、时间、水平等),可以有所侧重。
二、预习检测
(一)初读课文
1、生字词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①颤(chàn)动②点缀(zhuì)
③忸怩(niú)(ni)④踌躇(chóu)(chú)⑤执拗(zhíniù)⑥bào(bao)歉 ⑦宽shù(恕)⑧尴尬(gān)(gà)⑨qián(虔)诚 ⑩安xiáng(详)
(11)讷讷(nâ nâ)(12)羞sâ(涩)2.简介作者茅盾和茹志娟
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人。1913年考入北京大学预科,1916年毕业,进入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工作。曾参加五四新文化运动,1920年加入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参与中共筹建。1920年开始文学活动,曾与郑振铎、叶圣陶等人一起组织文学研究会。主编《小说月报》对我国新文化运动产生深远影响。,倡导现实主义,翻译介绍外国文艺.对我国新文学运动产生了巨大的影响。1927年发表第一部中篇小说《幻灭》,它与相继问世的《动摇》(1928)、《追求》(1928)合为总名《蚀》的三部曲,引起强烈的反响。中篇小说《虹》发表于1930,1933年的长篇小说《子夜》是他最重要的代表作。茹志鹃,曾用笔名阿如、初旭。祖籍浙江杭州,当代著名女作家。1925 年9月生于上海。1943年随兄参加新四军,先在苏中公学读书,以后一直在部队文工团工作,任过演员、组长、分队长、创作组组长等职。194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5年从南京军区转业到上海,在《文艺月报》做编辑。1960年起从事专业文学创作,是中国作协会员,中国作协上海分会理事。1977年当选上海七届人民代表。现为《上海文学》编委。她的创作以短篇小说见长。笔调清新、俊逸,情节单纯,细节丰富传神。善于从较小的角度去反映时代本质。她的许多作品如《百合花》、《静静的产院》、《如愿》、《阿舒》、《三走严庄》等都受到过茅盾、冰心、魏金枝、侯金镜等老一辈作家的好评,一些作品被译成日、法、俄、英、越等多国文字在国外出版。她的主要作品集有:《百合花》(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静静的产院》(中国青年出版社1962年)、《高高的白杨树》(上海文艺出版社1959年)《剪辑错了的故事》、(《人民文学》1979年2月)等等。
(二)再读课文
1、概括《百合花》的故事情节。
一位腼腆而天真的小通讯员为掩护担架队员牺牲了,而一位羞涩纯洁的农村新媳妇,一针针地缝着死者衣肩上的破洞,含泪将自己新婚用的百合花被盖在死者身上。
2、大量生动的细节描写,使人物形象血肉丰满,栩栩如生。
例如:通讯员枪筒插的树枝和野菊花,通讯员给“我”两个馒头,通讯员衣服上撕破的大洞,新媳妇的枣底百合花新被,特别是通讯员被门钩撕破衣服这一细节描写,前后用了四次,第一次是抱被子时因慌张而挂破上衣;第二次是通讯员要给“我”开饭是我看到的;第三次“我”看见他安详的合着眼,军装的肩头上漏着那个大洞,一块布还挂在那里”;最后一次新媳妇缝那个破洞。通过这前后呼应的细节描写,一方面表现通讯员不顾个人安危,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的高贵品质。另一方面表现新媳妇对通讯员的关心、痛惜。
再如馒头这一细节,出现两次;第一次通讯员要去时给“我”留下的两个馒头,说是给我开饭,这是他对同志的关心、体贴;而第二次是当通讯员牺牲后,“我”无意中摸到他给“我”开的饭,两个干硬的馒头。抚物思人,几小时前,通讯员的音容笑貌历历在目,如今,物存人亡,怎不让人痛心疾首。
例如:小说结尾对那条百合花被子的描写,它不仅起了刻画人物的作用,说明新媳妇对解放军的真挚情感,而且巧妙地点了小说的主题:我们的战士是高尚的,他得到人民的热爱是当之无愧的。战士的高尚情操,人民对战士的赤诚感情,犹如百合花那样纯洁、美好。
又如通讯员枪筒里的树枝和野菊花,这一细节,不仅直接表现通讯员的天真质朴和即将参加战斗的乐观情绪,而且说明他对大自然、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的热爱。
3、把小说中的景物描写找出来读一读,说说这些景物描写在小说中起什么作用。
明确:小说中的景物描写,也起着刻画主题的作用。比如“早上下过一阵小雨„„空气里也带有一股新鲜温润的香味”。这一景物描写有色有味,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派生机勃勃的和平景象。在一次残酷的战斗之前,我所在看到的却是这样的景象,这就巧妙地烘托了人物的心情“我”一个革命战士,不仅临危不惧,而且洋溢着乐观主义精神。还有天黑了,天边涌现一轮满月„„那一轮皎洁的月亮,我也憎恶起来了。这一景物描写对发展故事情节,烘托人物心情,起着重要作用。由于整个战场被皎洁的月光朗照着,所以战斗才会那样激烈,那样残酷,付出的代价才会那样大,通讯员就是在白夜的攻击中壮烈牺牲的。
4、为《简单的故事,精致的情节》划分层次。全文分三大段:
第一段(1):作者认为《百合花》在同题材作品中风格独特。
第二段(2—5)写小说中展开故事情节与塑造人物形象结合得很好,及用前后呼应的手法布置作品细节的好处。
第三段(6)给予《百合花》以高度的评价。
展示探究
一、细读课文,读后请说说你喜欢小说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 明确:
1、小通讯员的形象
首先,人物性格随着故事情节的展开而越来越鲜明。开始,从“我”去前沿包扎所而引出通讯员.,当初,“我”对通讯员并没什么好感,甚至因通讯员一下“把我撂下几丈远”而对他“生起气来”,进而,对通讯员“总和我保持着丈把远的距离”感到好奇,并且对他“发生了兴趣”;当我与通讯员通过艰难而有趣的对话,便对他“越加亲热起来”;当通讯员和“我”一起把被子借来之后,“我”已“从心底上爱上这位傻呼呼的小同乡”;战斗打响,不断有伤员被送到包扎所的时候,“我”挂念着通讯员的安危,待通讯员身负重伤被送到包扎所时,“我强忍着泪水”,“磕磕绊绊地跑去找医生”。随着这些情节的步步发展,“我”的思想感情也在发生着变化,通讯员的性格也在不断的展示,从他总和“我”保持着一定的距离,看出他细心地关怀同志;从他的腼腆羞涩,看出他的朴实、纯洁;从他借被子而又想送回去的举动,看出他勇于改正错误的精神;从他掩护群众和伤员,看出他舍己救人的高尚品德。正像茅盾在评这篇小说时谈到,这篇小说“人物的形象是由谈而浓,好比一个人迎面而来,愈近愈看的清他的外形,也看到了他的内心”。
2、新媳妇的形象
另一个人物是俊俏的新媳妇,过门才三天,浑身上下洋溢着喜气。她尽咬着嘴唇笑,好像忍了一肚子笑料没笑完。这是一个极普通的农村妇女,她善良纯朴,对“同志弟”有着朴素天然的骨肉情深,一旦理解了战争的意义,理解了小通讯员生命的价值,她便毫不犹豫地将自己唯一的最心爱的嫁妆敬献出来。小说主要写了她在两件事情上态度的前后变化。
第一件事:对那作为新娘子唯一嫁妆的新被子,开头出于舍不得而不愿借给伤员盖,后来却主动用它来给烈士收殓遗体。
第二件事:在包扎所护理伤员时,开始又羞又怕,放不开手,后来却庄严、虔诚地给重伤员解衣拭身子,通讯员牺牲后,她以极为深切的哀悼之情,流着泪为他缝补肩上的破洞,并把自己的新被子铺在棺材里。
新媳妇的性格变化,我们也是逐步认识的。开始作者让我们着眼的是新媳妇的娴静、美丽、忸怩、羞涩,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我们越来越深刻地了解了她的内心,她对解放军的热爱。
2、茅盾先生认为《百合花》用什么样的风格反映了一个什么样的深刻主题?艺术风格是什么?(主题是反映解放军的崇高精神和人民对解放军的真诚)(风格是清新俊逸)
3、你觉得如何写好小说评价?(1)有高度集中的论题,紧扣小说三要素。(2)有新颖独到的观点。(3)有力的分析论证。
4、认真阅读茅盾先生的评论,试着运用他的观点,加上自己的思考,来分析这篇文章,写一段欣赏的话。
检测反馈
(1)《百合花》中,“(小通讯员)肩上的步枪筒里,稀疏的插了几根树枝,这要说是伪装,倒不如算作装饰点缀”这一细节描写有什么作用?
(2)下列哪一项不是细节描写? A、当我站起来要走的时候,我看见他摘下帽子,偷偷地在用毛巾拭汗。
B、我朝他宽宽的两肩望了一下,立即在我眼前出现了一片绿雾似的竹海,海中间,一条窄窄的石级山道,盘旋而上。
C、这原来是一条里外全新的新花被子,被面是假洋缎的,枣红底的,上面撒满白色百合花。
D、他安详的合着眼,军装的肩头上,露着那个大洞,一片布还挂在那里。(3)《当堂反馈》“课堂练习”
课堂评价小结
1.对本堂课的教学目标及达标情况作回顾小结;
2.对本堂课各小组活动的质量和两头典型事例作激励性评价,也可在班刊上公示,以形成你追我赶的学风。
课后作业 本课《当堂反馈》/练习拓展
教后反思
第五篇:现代散文家朱自清
现代散文家朱自清
朱自清(1898年~1948年),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中国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原籍浙江绍兴,出生于江苏省东海县(今连云港市东海县平明镇),后随祖父、父亲定居扬州,自称“我是扬州人”。1916年中学毕业并成功考入北京大学预科。1919年开始发表诗歌。1928年第一本散文集《背影》出版。1932年7月,任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主任。1934年,出版《欧游杂记》和《伦敦杂记》。1935年,出版散文集《你我》。1948年8月12日因胃穿孔病逝于北平,年仅50岁。
1898年11月22日,朱自清出生于江苏省东海县。六岁随家人迁居扬州。在那里度过了童年和少年时代。他自幼继承父辈的家学渊源,受到士大夫家庭的影响,逐渐养成“整饬而温和、庄重而矜持”的文人气质。
1912年,朱自清进入江苏省立第八中学(今扬州中学)学习。1916年中学毕业并成功考入北京大学预科,1917年升入本科哲学系。在北大期间,朱自清积极参加五四爱国运动,嗣后又参加北大学生为传播新思想而组织的平民教育讲演团。并与武仲谦结婚。朱自清之名是他1917年报考北京大学时改用的,典出《楚辞
·卜居》“宁廉洁正直以自清乎”,意思是廉洁正直使自己保持清白。朱自清选“自清”作为自己的名字,其意是勉励自己在困境中不丧志,不同流合污,保持清白。他同时还取字“佩弦”。“佩弦”出自《韩非子·观行》“董安于之性缓,故佩弦以自急”,意为弓弦常紧张,性缓者佩弦以自警。1919年,朱自清开始发表诗歌,作为新文学运动初期的诗人之一,他以清新明快的诗作,在诗坛上显出自己的特色。1919年2月出版他的处女作诗集《睡吧,小小的人》。
1920年,朱自清修完课程,北京大学哲学系提前毕业。毕业后,先在杭州第一师范,后回到母校江苏省立第八中学(今扬州中学)教授国文、哲学,并任教学主任。继续参加新文学运动,成为文学研究会的早期会员。还参与发起新文学史上第一个诗歌团体“中国新诗社”和创办第一个诗歌杂志《诗》月刊等工作,支持由青年学生组成的湖畔诗社及晨光文学社的活动,为开拓新诗的道路付出了辛勤的劳动。1921年参加文学研究会,是“五四”时期重要的作家之一。
1922年,他只身一人来到浙江台州第六师范学校任教,与俞平伯等人创办《诗》月刊,积极参加新文学运动。1925年8月到清华大学任教,开始研究中国古典文学,创作则以散文为主。1923年,朱自清发表了近300行的抒情长诗《毁灭》,表明自己对生活的严肃思考和“一步步踏在土泥上,打上深深的脚印”,这种进取不懈的人生态度,在当时有较大影响。1924年,诗和散文集《踪迹》出版。1925年,朱自清任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开始从事文学研究,创作方面则转为以散文为主。
1927年大革命失败,中国的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四·一二”政变给朱自清思想带来极大的震撼,其思想和创作发生很大转折。他的作品不再限于日常生活的抒情小品,转向抨击现实丑恶的杂文。1928年第一本散文集《背影》出版,集中所作,均为个人真切的见闻和独到的感受,并以平淡朴素而又清新秀丽的优美文笔独树一帜。
1931年8月,朱自清留学英国,进修语言学和英国文学;后又漫游欧洲五国;1932年7月回国,任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主任,与闻一多同事一起论学。1932年8月20日,朱自清携陈竹隐回扬州省亲。朱自清和他的妻子在上海举办婚礼。1932年8月底,朱自清赴欧洲游学。1934年,朱自清出版《欧游杂记》和《伦敦杂记》,是用印象的笔法写成的两部游记。1935年编辑《〈中国新文学大系〉诗集》并撰写《导言》。翌年出版散文集《你我》,其中,《给亡妇》娓娓追忆亡妻武钟谦生前种种往事,情意真挚,凄婉动人。这一时期,朱自清散文的情致虽稍逊于早期,但构思的精巧、态度的诚恳仍一如既往,文学的口语化则更为自然、洗练。
抗日战争爆发后,朱自清随清华大学南下长沙,1938年3月到昆明,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合并的西南联合大学中国文学系主任,并当选为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理事。抗日战争的艰苦岁月里,他以认真严谨的态度从事教学和文学研究,曾与叶圣陶合著《国文教学》等书。1940年,朱自清在成都目睹饥民哄抢米仓,愤然写下《论吃饭》一文,犀利地指责当权者无视人民温饱,支持人们为维护自己的天赋人权而斗争。
1945年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府发动内战,镇压民主运动。特别是1946年7月,朱自清的好友李公朴、闻一多的先后遇害,都使他震动和悲愤。于是他出席成都各界举行的李、闻惨案追悼大会,并报告闻一多生平事迹。1946年10月,他从四川回到北平,于11月担任“整理闻一多先生遗著委员会”召集人。1946年10月,经过漫长曲折的道路,在黑暗现实的教育和爱国民主运动的推动下,他成为革命民主主义战士。在反饥饿、反内战的实际斗争中,他身患重病,签名于《抗议美国扶日政策并拒绝领取美援面粉宣言》,并嘱告家人不买配售面粉,始终保持着一个正直的爱国知识分子的气节和情操。
1948年8月12日,朱自清因患严重的胃病(严重的胃溃疡导致的胃穿孔)逝世,享年50岁。
朱自清散文的主题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其一,言志表意;其二,览胜记游;其三,书怀抒情;其四,感悟觉世;其五,指摘时弊。首先,言志表意散文。言志表意类散文在朱自清散文创作中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这类散文反映了他的人生哲学和价值选择。
其次,览胜记游散文。《踪迹》《欧游杂记》和《伦敦杂记》等散文集中有许多为人所称道的览胜记游的散文名篇。朱自清览胜记游散文兼顾并重自然与人文地理的描述展示。如《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绿》《松堂游记》《扬州的夏日》《蒙自杂记》等即是将对自然风情的描写和人文景观的刻画紧密融合在一起。
其三,书怀抒情散文。朱自清怀念家人友朋的书怀抒情散文有《背影》《给亡妇》《儿女》《哀韦杰三君》《怀魏怀青君》《我所见的叶圣陶》等。即兴书怀抒情的散文有《匆匆》《春》《歌声》《荷塘月色》《择偶记》《飞》等等。其四,感悟觉世散文。朱自清还是一个不断思索着现实人生的现代作家和教育家,他每每将自我的人生感悟和体验与读者共分享。他笔下的人生感悟,扎实而不玄虚,真切而不做作,常常将觉悟到的宝贵的人生奥秘,通过语言文字搭建的话语平台,尽量地向读者展示出来。如他散文集《语文影及其他》中的很多篇章就是将人生的诸多体验和感悟,娓娓道出。《谈抽烟》《说话》《沉默》《撩天》《正义》《论自己》《论别人》《论诚意》《论东西》等等。
其五,指摘时弊散文。朱自清在性格上是一个较为平和的人。他对时事政治往往尽量采取敬而远之的态度,但时势有时候也会逼着平和的人写出“浮躁凌厉”之文,在这些文章中表达了朱自清作为一个中国知识分子应有的良知。指斥时政的有《哀韦杰三君》《执政府大屠杀记》《知识分子今天的任务》等;批判落后社会现象的有《生命的价格——七毛钱》《航船中的文明》《白种人——上帝的骄子》《阿河》等。揭示社会潜在的问题和四伏的危机的有《论不满现状》、《论且顾眼前》等。
作者善于融情入景即景抒情,例如《荷塘月色》中,那轻纱般掩映下的荷塘景色,反映的恰是作者当时微妙的心思。他要无牵无挂独自享用无边荷塘月色,就是要摆脱“心里颇小宁静”,而追求刹那问安宁的心境的反映。由这种情绪所决定,荷塘景色全是一派幽静安宁的景象:花是零星的,香是缕缕的,风是微微的,月是淡淡的,从而产生了“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所谓“恰是到了好处”的意境。追求刹那问安宁,为的是暂时忘却,这里曲折地反映了他对当时现实的小满。但作者毕竟小是真正超然,一听到树上的蝉声和水里的蛙声,一股愁思猛地袭上心头,小禁发出慨叹,“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但他却又释然。接着他又想起采莲的事,但他却又感到“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于是又想起《西洲曲》勾起了乡思,作者深切而又微妙地反映了他“乐得暂时忘记”而又不能“忘记”的万分苦恼的心情。作者一路写景也一路抒情,流连在无边荷塘月色里的,正是作者感触甚重的脉脉情思。作者缘情写景,以景衬情,不仅使作品具有绘画美,而且富有情趣美意境美。朱自清喜爱古典诗词,对古典诗词非常熟悉。他写散文时能信手拈来使诗词的意境与散文的意境融为一体在散文中创造诗情画意的境界。例如他在《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中对秦淮河月景的描绘:“那晚月儿已瘦却了两三分。她晚妆才罢,盈盈的上了柳梢头。天似蓝得可爱,仿佛一汪水似的;月儿便更出落得精神了。„„是一条随意画的小规则的画线。”这一段,既有近物的细致刻画,也有远景的淡淡勾勒,而这一切又是为了突出画面的主体—月儿,为了写出秦淮河上独特的月景。从形态、精神两个右面,把没有生命的东西写得像有生命有感情的东西,色彩淡雅,画面优美。更可贵的,这并非是客观描绘,而是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朱自清似乎把自己完全融化到画面里去了,在那里寻找到了寄托。朱自清要求文学语言要“回到朴素,回到自然”要“变故为新”。所以他的散文语言读起来使人感到朴实、自然而又清新,但写景抒情又小失细腻生动而有一种诗味。
朱自清在散文中也常常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静”的景物写活了,例如:《春》写“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了”。一个“钻’字,就表现出了春草冲破土层的挤劲,再加上“偷偷地”修饰,状其小知小觉出现,生动的表现了春草的活力,把春给写活了。在《松堂游记写道:“好了,月亮上来了,却又让云遮去了一半,老远的躲在树缝里,像个乡下姑娘,羞答答的”。从前人说:“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作者采用拟人化的手法描写姗姗来迟而又被云半遮的月亮,喻为害羞的乡卜姑娘。让人感觉情趣无穷。
朱自清爱用叠词,造成他散文的节奏感与韵律美。《荷塘月色》用了26个叠词,如“田田”、“层层”写荷叶的多、密、重叠相连,“曲曲折折’写荷塘的轮廓、形态“淡淡”、“薄薄”写云雾的轻灵、缥缈,‘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重重”写荷塘四面树丛的茂密,“翁翁郁郁”写树色的浓重,这些叠字叠词小仅增强了物态清貌的形象感,而且构成鲜明的节奏,和谐的韵律,富于音乐美。《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叠词则多达72处。“在黯黯的水波里,又逗起缕缕涟漪”、“于是人们飘飘然如御风而行的我们”、‘嵘朦胧胧”“富富丽丽”等,这一些叠词的运用,以及朱自清先生散文中长短句的巧妙搭配和儿化语的运用,使文章读起来错落有致,琅琅上口,颇有跌岩回环的听觉美感。特别是朱先生有意避免“是”字句,“有”字句和“在”字句,打破了常规句式的沉闷,使文章语言在洗炼中现出多样化。朱自清的散文大多篇幅短小,构思更见匠心。《背影》无论写人、叙事、抒情都十分平实,但在平实中却孕育着极为精巧的构思。全文共写了三次背影。第一次,为儿子买橘子而艰难的在月台上爬上爬卜的背影,深深的打动了作者的心灵,顿时使“我’获得了特殊的感觉。第二次,父亲的背影渐渐在来来往往的人群中找小到了,犹如电影画面慢慢淡去,景越淡情越浓人越远心越近。第三次,从信中得知父余困顿际遇,在晶莹的泪光中,又浮现出那“清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他将成为“我”终身难忘的一幅父子告别图。《荷塘月色》在写心中“颇不宁静”,一路写来,却又处处见“静”。《春》从多侧面细描春之生机,而把文眼“一年之计在于春”置于描叙之中,毫无斧凿之痕。
朱自清的诗,尽管数量不多,却在思想和艺术上呈现出一种纯正朴实的新鲜作风。其中如《光明》《新年》《煤》《送韩伯画往俄国》《群羊》《小舱中的现代》等,或热切地追求光明,憧憬未来,或有力地抨击黑暗的世界,揭露血泪的人生,洋溢着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精神,是初期新诗中难得的作品。
朱自清的作品《比兴》篇对“比”和“兴”的涵义,尤其“兴”的内涵进行了追根溯源的推理与探寻,并得出了鲜明的结论,指出“兴”为发端和譬喻。朱自清的研究成果对“兴”的研究规划了研究方向,奠定了理论基础,对后世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纵观中国现代散文的发展史,“五四”时期的散文成就对现当代散文的创作影响最大。而这一时期散文成就最高的作家则要首推朱自清。朱自清散文中备受推崇的是那些写景打情的篇章,其中描绘自然风光的部分,以真挚的情意、细致的观察、丰富的想象构成了浓郁诗情及漂亮缤密的艺术风格。秦淮河的灯月交辉,画舫凌波,与游览者的快意、渴慕之情相谐调,而山歌妓卖唱引起的怅惘、矛盾、幻灭等情思,意使“清艳的夜景也为之减色”。写景则融情于景,叙事则化意入事,这正是朱自清散文的动人之所在。他在深厚的古典文学的基础上融合中西方文化,创造了具有中华民族特性的散文体制与风格。——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