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散文家谈散文 教案 [大全]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的意思。
3、体会语言凝练,含义隽永,讲究形象性和意境美的特点。
4、凭借具体语言材料,感受白鹭的美,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1、凭借具体语言材料,感受白鹭的美,能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的诗”的意思。
2、理解把握主题。
3、梳理写作线索。
一、课文导入:
张志和在《渔歌子》中描写了白鹭:“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同学们也一定记得唐代大诗人杜甫的名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白鹭在诗人的笔下尽展优美的姿态。确实,白鹭是很美的,美得象一首诗。因此郭沫若写了一篇散文来赞美它。
二、作者简介:
郭沫若:中国现代杰出的作家、诗人、历史学家、剧作家、考古学家、古文学家、著名的社会活动家。四川乐山人。他学识渊博,才华横溢,是继鲁迅之后中国文化战线上又一面光辉旗帜。生平著述很多,诗集《女神》,历史剧作《蔡文姬》、《屈原》等,现有《郭沫若全集》留世。
三、课文朗读
1、学习生字
隽永juàn 绮丽qǐ
睿智ruì
蓑毛suō
喙huì
铿锵kēng qiāng 鸿鹄hóng hú
寥廓liáo kuò
黛色dài
嵌入qiàn
嗜好shì
淳厚chún
恬淡tián 清澄chéng
2、配乐朗读(古筝:高山流水)
四、赏析课文
1、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起句用一个比喻从总体上赞美白鹭。
比喻新奇、贴切。
精巧:精致、小巧、美妙。
诗:富有韵味、极耐品味。
2、白鹭“色素的配合”从哪里可以体现出?作者如何评价?
学生讨论,师生总结:
雪白的蓑毛、铁色的长喙、青色的脚。
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3、白鹭“身段的大小”从哪里可以体现出?作者如何评价?
学生讨论,师生总结:
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铁色的长喙,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
宋玉《登徒子好色赋》: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肥,减之一分则太瘦;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
静态美 色素美:雪白的蓑毛 铁色的长喙 青色的脚 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身段美:身段的大小 流线型结构 增之一分则嫌长 减之一分则嫌短
4、白鹤、朱鹭、苍鹭与它相比呢?
白鹭:适宜,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常见
白鹤:太大,生硬
朱鹭、苍鹭:大了一些,太不寻常
5、然而白鹭却因为它的常见,而被人忘却了它的美。作者告诉我们怎样的哲理?
学习小组讨论,师生共同总结:
世界上并不缺少美,缺少的只是发现美的眼睛。要善于从自然中发现美。
本文是一曲自然美的赞歌。
6、白鹭静若处子,动若脱兔。文章展现了白鹭哪些动态美?结合课文学习小组讨论,师生共同总结:
图画之美:白鹭钓鱼图作者联想丰富,用拟人的手法将捕鱼的白鹭想象成在钓鱼,以比喻的方法把整个清水田想象成嵌在玻璃框里的画,生动地描绘出白鹭在清水田里觅食时的迷人景象,韵味十足。
悠然之美:白鹭了望图画面富有诗意:孤独、站在小树的绝顶、看来不大安稳、却很悠然、一种嗜好。白鹭孤独站立在小树绝顶悠然自得的独特的美。
清澄之美:白鹭低飞图白鹭低飞给人以美的享受,带来无穷乐趣。
含蓄之美:白鹭无声图美在无声,美在自然,美在含蓄,美在骨子里。
7、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实在是:由衷的赞叹。
韵在骨子里:强调含蓄之美
散文诗:内涵更丰富、表现力更强。
总结全文,呼应开头
8、课文小结:
○1郭沫若先生的小品文清纯自然,别有情趣,《白鹭》更是其中的精品。这是一曲自然美的赞歌。作者长于形象和色彩刻画,比喻新奇贴切,意境清丽悠远,富有浓浓的诗情画意。
○2晓雪的评论文章从哪些方面谈《白鹭》?学习小组讨论
散文的多样性和随意性;写作特点;引用文字说明阅读时要注重阅读感受。
9、作业:
10、搜集描写白鹭的诗词。
11、仿照《白鹭》写一篇关于动物的小散文。
第二篇:散文家谈散文 教案
教学目标:
1、用简要的语言概括出文章内容,并说说作者的见解。
2、品读文章,在感悟作者情感的基础上,谈谈自己的独特感受和见解。
3、阅读两位作家的文学作品,形成专题对他们的作品选择某个角度赏读、评析。
4、结合中考散文阅读的特点,教学课时: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结合中考散文阅读的特点,谈谈初中散文阅读技巧。
散文在内容上虽然或状物,或记人,或写景,但所写的总是作者自我感悟至深的生活经验的一部分。所谓自我感悟,也就是对事物的特殊意义和美的发现。这种发现不仅是观察和思索的结果,也是感觉的结果。
散文在形式上的特点,一是往往以个人抒情为主,把抒情、叙述、议论熔为一炉;二是往往从细处落笔,小中见大;三是往往从侧面暗示,发挥读者的想象力;四是往往行文自由,结构灵活。
阅读散文时,要善于透过“形”抓住“神”,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要抓住文章的结构和线索,要注意欣赏优美的语言。散文的阅读:
1、突出散文的文学性,注重对语言的揣摩、品析。
2、突出散文的思想性,注重对文章内容、思想感情的领悟。
3、突出散文的艺术性,注重对表达技巧、写作手法的理解及对艺术特色的理解。通过对近年来的中考散文阅读题型的总结,我们可以发现,中考散文阅读题的考查呈现出细节化的特点,具体表现在如下方面:
1、理解字词的含义及表达作用。
2、理解字词的感情色彩。
3、理解字词的准确运用。
4、分析关键句的含义及表达作用。
5、分析散文的线索及常见的表现手法。
6、分析散文所蕴涵的哲理。
7、分析领会散文所表现的思想感情。
8、欣赏文中优美、精辟的语言。
这些考点多以主观题的形式见诸试题,它们着重考查学生的迁移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普遍性、灵活性、开放性的特点。面对这样的阅读题,首要的步骤是对文章进行整体式阅读,即从整体的角度对材料反复扫读、领会,从而达到熟悉材料的目的。第二步再根据出题的要求,对材料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细节化分析,在进行分析的同时应联系全文,充分调动平时的知识积累,调动自身的情感体验,来展开“品析”。
二、学生朗读《白鹭》一文,初步了解文章的内容。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提起郭沫若,我们往往会想起他那激情如火的《女神》、《凤凰涅槃》、《雷电颂》等作品,这些作品曾强烈地震撼着读者的心灵,郭老由此而享誉文坛。然而,郭先生的小品文同样别具一格,清新隽永,情趣盎然。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郭沫若先生的散文诗《白鹭》,看他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如画的美妙境界。
二、品读课文,分析内容:
1、朗读课文:
请一位同学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在听读过程中,让学生想像文中的“画面”,在头脑中形成总体印象,感受白鹭的美。
2、齐读课文:
要求学生通过诵读,整体感知内容,理清文章思路,设计了以下问题: ①文章如何起笔,如何收束全文? 本文以“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开头,以“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结尾,首尾呼应,以“诗”作喻写白鹭的美,内涵比开头深了一层,强调白鹭是“韵在骨子里的”诗。②文章是从哪些方面来描绘白鹭,体现白鹭之美?用简洁语言勾画出几幅有关白鹭的画面。作者先通过比较写了白鹭的形体美(2、3),然后再写它的寻常之中的美丽。四幅画面:白鹭的形象美、白鹭立于清水田里的一幅画面、白鹭悠然站在小树的绝顶的画面、黄昏中低飞的白鹭等四幅图画。
③在这些描绘中,哪些是静态描写,哪些是动态描写?
前两幅是静态描写,后面两幅画则是先静中有动,后动中有静。
3、细读课文:
在理清文章思路的基础上,品评语言,进而欣赏散文诗的意境,提炼出主题。①提问,引导学生体会文章语言之美。
(1)文章采取了哪种修辞方法来描绘白鹭,起到了怎样的效果? 比喻,作者抒白鹭比作“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突出了白鹭的美,说明其容易被人忘却,因为相对而言,散文诗不如诗那样容易被人发现。
(2)文章首尾圆合,赞美白鹭,从哪几个词语上体现出来,如何理解这几个词? “实在”、“韵在骨子里”,“实在”是对上文描写的一个总结,即突出了作者的认识和感觉,表现了作者对白鹭的喜爱和赞赏;又呼应了开头,使文章首尾圆合,浑然一体。“韵在骨子里”指自然而成,平凡而不易被人发现。
(3)文章选用哪些材料来刻画白鹭?为什么选择这些材料?
水墨,为了突出其清淡素雅。本文作者以粗线条的勾勒和大写意的手法表现白鹭,很多地方都是虚写的。
(4)全文感情基调为赞美,为何作者又说“白鹭不会唱歌?” 进一步说明了白鹭是“优美”而不是“铿锵”,这就使作者心中白鹭的美得到了很充分的表现。这几个问题层层推进,由易到难,充分体现分层教学的实施,清晰地而展现对白鹭由外在美的刻画升华到其内在美的具体过程,感情也进一步推进。
②在品评语言的基础上,进而领会其优美意境,提炼出文章的主旨(1)文章首尾都提到白鹭是一首诗,那么,文章是如何将“散文的诗”和白鹭形象相融合的? 诗有美的意境,美的语言,美的意蕴,这跟白鹭相似(略)。(2)找出能透视全文主旨的句子。
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第一个问题难度较大,教师适时点拔,引导学生从散文和诗的特点入手分析,把握散文诗这种文体的特点,从而让学生体会本文有形无声却有情的优美意境及淳美的意蕴,在此基础上提炼出主旨。在这两个环节上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让学生学会品读文章的方法。总之,这篇散文通过对白鹭的赞颂,讴歌了那些“因为它常见,而被人忘却了”的美。
4、感悟美点,完成两个目标:(1)积累语言:《登徒子好色赋》中的语句转化和富有诗意及哲理的语句。(2)学完这篇文章以后,给自己怎样的启示?
学生发言,教师适时给予点拨,最后总结:由赞美白鹭美在自然、,进一步联想到人,那些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默默地、无私奉献的人,同样具有美的闪光点。
三、总结:
本文的写作特点:
1、本文以粗线条的勾勒和大写意的手法表现歌咏的对象。
2、巧用衬托比较的手法。以白鹤、朱鹭、苍鹭等比较。
写白鹭晴天的清晨悠然站在小树的绝顶,则是以别的鸟很难表现的一种嗜好来衬托。
四、布置作业
学生在课下自选一篇优美的散文,按照本次课所学的阅读方法进行品评文章的练习。第三课时
一、导入课文:
我们上一堂课学习了郭沫若的《白鹭》,你对本文有何感悟? 同学们各抒己见。
二、阅读晓雪的《关于散文〈白鹭〉》,看一下作者是如何来欣赏的。
引导学生把自己的感悟与晓雪的感悟进行比较,看看差别在哪里,然后认真研读晓雪的文章。
1、请同学们先朗读全文,边读边理解晓雪是如何来评论这篇文章的。
2、掌握文章的思路。这篇随笔式的评论文,作者晓雪一开始表白了自己关于散文的随意性和多样性的见解,并在第二段列举了一些作家的艺术风格,这一方面有力支撑了作者上文提出的观点,同时也为下文对郭沫若的散文风格作了一个铺衬。
写其他作者的不同风格,这是从“面”的意义上进行比较的,最终他还是要落实到郭沫若这位作家的“点”上。因此下面就写了郭沫若散文的风格,指出他除了“豪放激越,气势磅礴”的一面之外,还有“柔婉清丽,秀美含蓄”的一面,而且后者是自己更喜欢的,最后落实到《白鹭》上来。
第四段是本文的核心,它指出了《白鹭》一文的写作特点。这就是文字上是“非常精彩、极其简练”,感受上则是“抒写了作者对白鹭的独特的感受和独到的认识”。对于具体的描写白鹭,晓雪以引用原文的方式表达,好像也只有引用原文才能证明“绝妙的描绘”所达到的艺术境界了。以此来表达对郭老的赞叹之情。五、六两段引用姚鼐和莱辛的文字,目的在于强化注重阅读感受的一种阅读方式。姚鼐主张以阳刚和阴柔来区分文章的风格,引文部分则说明了一种“柔婉”风格散文的艺术魅力。晓雪引用这段话是为了说明郭沫若的《白鹭》是一篇境界和品位很高的散文,体现了他“柔婉清丽,秀美含蓄”的风格,意在告诉读者要感受这篇文章的魅力和艺术价值,必须用心品味,否则无法发现水面的涟漪和珠玉的光辉,是无法听出寥廓天际的鸿鹄的鸣叫的。
最后引用莱辛的话和《白鹭》原文,反过来赞美《白鹭》一文,看似轻而易举,实则颇具匠心。
第三篇:《散文家谈散文》教案
《散文家谈散文》教案
教学目标:
◆ 知识与能力
1、感受白鹭的美,体会作者在这个形象中寄托的思想感情。
2、认识《白鹭》不拘泥于对形象具体实在的描写而取其神韵的写作特点,并尝试学习这种写作方法。
3、把握《关于散文<白鹭>》观点态度,理解其写作特点,学写简短的评论。◆过程与方法
1、学习鉴赏咏物散文,通过揣摩语言体物,悟情,欣赏作者的情趣之妙。
2、自主阅读,合作探究,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独特的感悟和独到的认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鼓励学生用心感受生活,善于发现生活中的平凡事物之美,提升审美能力,丰富人生内涵。
教学重难点:
1、欣赏《白鹭》,体物、悟情,品味优美的语言,力求形成独特的感受。
2、了解评论文的基本特征,理解作者的观点,并在比较阅读中形成独特感受,表达独到的认识。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散文家谈散文》之白鹭)
一、课文导入
白鹭有三大美誉:
①白衣少女——白鹭属于珍稀鸟类。它们体态苗条,颈部细而弯曲,嘴尖而长,一身雪白,飞行时姿态优美,被誉为“白衣少女”。
②天使猎人——白鹭爱吃鱼虾昆虫,在树木草丛中建巢,在浅滩,小溪等浅水处觅食。它修长的双腿立于浅水中,显得漫不经心,可一旦发现食物,便迅速地用喙攻击,是个机敏的猎人。
③模范夫妻——白鹭夫妻是出了名的模范夫妻,一雌一雄,终身相伴,在孵化期间,白鹭爸爸主动负责妈妈的食物,有时候,爸爸甚至还会亲自孵上一阵。白鹭孩子破壳而出后,爸爸妈妈不辞辛劳地喂养它,教导它,直到孩子独立觅食为止。
确实,白鹭是很美的,美得象一首诗。因此郭沫若写了一篇散文来赞美它。
二、整体感知
1、作者简介: 郭沫若(1892—1978),现代作家、诗人、戏剧家、历史学家和古文字家。原名郭开贞,号尚武,后改名沫若。四川乐山人。1921年,出版诗集《女神》成为中国新诗的奠基人。创立了著名的《屈原》、《蔡文姬》、《武则天》等六部历史剧和大量诗文。郭沫若早期的诗文,感情炽热,语言激昂,而以后的作品则较多的是清新、俊逸。他极具天赋,在各种文学体裁的创作、翻译、史学、文字学等方面都有建树,是少有的全能型人才。
2、字词积累 冷峻(jùn)
真挚(zhì)
淳厚(chún)婉约(wǎn)
隽永(juàn)
绮丽(qǐ)恬淡(tián)
睿智(ruì)
喙(huì)铿锵(kēng qiāng)
寥廓(Liáo kuò)蓑毛(suō)
清澄(chéng)
嗜好(shì)
镜匣(xiá)
3、多音字辨析
隽:隽永juàn
澄:澄碧chéng 隽秀jùn 澄沙dèng
4、字词解释 寥廓:高远空旷。
隽永:(言语、诗文)意味深长。婉约:委婉含蓄。恬淡:恬静、安适、淡薄。博识睿智:学识丰富,英明有远见。
铿锵:形容金玉、乐器人声等声洪亮;形容作品音节流畅,言语有力。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看看作者刻画了白鹭的怎样的独特的美? 配乐朗诵
三、感知文章
1、画出描写白鹭独特的美的句子。
2、说说你对白鹭的整体印象。
3、课文解析
(1)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起句用一个比喻从总体上赞美白鹭。比喻新奇、贴切。精巧:精致、小巧、美妙。诗:富有韵味、极耐品味。
(2)白鹭“色素的配合”从哪里可以体现出?作者如何评价? 学生讨论,师生总结:
雪白的蓑毛、铁色的长喙、青色的脚。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3)白鹭“身段的大小”从哪里可以体现出?作者如何评价? 学生讨论,师生总结:
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铁色的长喙,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静态美
色素美:雪白的蓑毛 铁色的长喙 青色的脚 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身段美:身段的大小 流线型结构 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4)白鹤、朱鹭、苍鹭与它相比呢?(附图比较)白鹭:适宜,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常见 白鹤:太大,生硬
朱鹭、苍鹭:大了一些,太不寻常
(5)然而白鹭却因为它的常见,而被人忘却了它的美。作者告诉我们怎样的哲理? 学生讨论,师生共同总结:
第四篇:散文家谈散文教案
2、《散文家谈散文》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品味欣赏精短散文;
2.初步感受散文短评的写法; 3、3、欣赏积累散文优美的语言。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其实由两篇短文构成,一篇是郭沫若的散文《白鹭》,一篇是文艺评论家晓雪的短评《关于散文<白鹭>》,如此布局,编者的意图有二,一是让学生阅读欣赏郭老的散文,形成自己的独特的阅读体验;二是阅读晓雪的短评,结合自己的阅读感受,体悟散文短评的基本写法。
郭沫若用极其简练的文字,描绘了白鹭“被人忘却的美”,这个美是精巧和谐的,“一切都很适宜”;这个美是清澄淳朴的,“是乡居生活中的一种恩惠”;这个美是淡雅秀丽的,一块清水田、一只两只站着钓鱼的白鹭,便构成了“一幅嵌在玻璃框里的画面”;这个美是悠然脱俗的,白鹭孤独而悠然地站立在有小树的绝顶,“这是别的鸟很难表现的一种嗜好”„„所有这些美的核心是什么呢?作者在结尾的时候说,“白鹭是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散文诗是没有固定格式的,是最自由自在的文体,这样看来,作者欣赏的,是白鹭展现的自由之美!
晓雪的短评,从喜欢散文说起,介绍了散文的各种风格,说到了郭沫若的散文风格,然后简要评论了这篇500字的美文,语言优美凝练。晓雪的短评将重心落在“用非常精彩、极其简练的文字,抒写了作者对白鹭的独特的感受和独到的认识,绝妙地描绘出白鹭‘因为它的常见而被人忘却’的美”这个点上,无疑是一语中的,作者还摘引了郭沫若《白鹭》中一些句子作为佐证,也增强了评论的说服力。至于引用古人对于美文的描述,以及莱辛对于如何读美文的论述,其用意就不在于“评”了,而是“引诱”我们去读,引导我们去“品味,反复地品味”。最后的结论说《白鹭》一文“言有尽而意无穷”却偏偏不将其无穷的“意”说出来,作者恐怕也是想让我们自己去读,去悟。
所以这样安排教学重难点:用文本细读的理念,品味欣赏《白鹭》;感受散文短评的基本框架,并补充细化;感受、学习散文短评的基本写法。教学设想:
学《白鹭》、写《白鹭》、谈共鸣。学生学习《白鹭》,写出自己的鉴赏小品文,然后将自己的阅读感受与晓雪的进行对照,谈比较之获。尊重学生对文章的原始体验,在学生活动的基础上教师授以思路方法,学生通过对照比较自主提高鉴赏散文的能力。教学步骤:
一、诵读《白鹭》,理清文章结构,说说白鹭之美。
1、学生自由读课文,并说出文章“总-分-总”的结构,说出作者眼中白鹭的特点-“诗”。
作者笔下的白鹭之美,美在精巧和谐,美在清澄淳朴,美在淡雅秀丽,美在悠然脱俗,美在诗意自由„„
二、品读《白鹭》,说说语言之美和“诗”的内涵。
1、明确:本文的语言之美,美在凝练简约,美在动静结合,美在虚实相映,美在定点特写,美在修辞,美在句式„„
2、带着“作者为什么说白鹭是一首‘诗’”的问题,学生再读课文,并圈画点评。
学生随机回答教师点评小结:白鹭的外貌淡雅而精致仿佛是一首小巧别致的诗;白鹭与清水之微波余辉,田地之拙朴阔然而构成的田野水墨画是一首古朴灵动的诗;白鹭在寂寥迷蒙的清晨独立枝头,悠然眺望是一首意蕴清绝的诗;白鹭低飞于黄昏的空际,又是一首浪漫而多情的诗。
3、细读课文,选择课文最钟爱的一点,简略地写写晓雪说《白鹭》这篇文章是“诗”的原因。
教师示范:
文章的意境很有诗意
“黄昏的空中偶见白鹭的低飞,更是乡居生活中的一种恩惠。那时清澄的形象化,而且具有了生命了。”
这段文字描写出了一幅宏阔而又纯净的画面,暮至而息的白鹭成了空中的精灵,成了宙宇间一道绝美的舞蹈者,非常形象真切地演绎着“清澄”者个词语的内涵。
学生自由阅读、讨论、书写、交流。生1:
文章的结构是一首诗
开头和结尾巧妙呼应,凸现主体,强调白鹭特点。中间选择几幅别有特色的画面围绕“诗”来呈现。这样的结构小巧别致,玲珑剔透。
生2:
文中的比喻是一首诗
“在清水田里时有一只两只站着钓鱼,整体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琉璃框里的画面。田的大小好像是有心人为白鹭设计出的镜匣。”
本体是水田与白鹭,喻体是琉璃画,是一幅有水有田有白鹭的画,让人顿时就联想到那清雅素净的中国水墨,这纯净的境界不正是诗的内核吗? 生3:
文中的拟人是一首诗
“孤独地站立在小树的绝顶„„而它却很悠然„„” 孤独地站立、沉静地思考不正是诗人所特有的本质?“悠然”不又显得白鹭是如此潇洒而淡定?
生4:
文中的对比是一首诗
“白鹤太大而嫌生硬,即如分红的朱鹭或灰色的苍鹭,也觉得大了一些,而且太不寻常了。”“或许有人会感着美中的不足„„不,歌未免太铿锵了。” 用白鹤与朱鹭、苍鹭比出白鹭的小巧与别致的美,用铿锵的歌比出白鹭的婉约柔和。这率性地对比正表明了作者对白鹭的由衷地赞赏。
生5 „„
三、选段朗读课文,说说意蕴之美,表现文章的诗情画意
指名读、学生点评、教师指导,生演读。
明确:本文的意蕴之美,美在字里行间渗透浓郁之情;美在对常见之物的美具有独到发现;美在借物抒情,表达自己对诗意自由的向往„„
四、读《关于散文<白鹭>》,说说作者谈《白鹭》的哪些语句与你产生了共鸣。
教师示范:
“我喜欢散文,就在于它的随意性和多样性,就在于它是一种没有固定格式的最自由自在的文体。”
我揣摸作者说的就是散文的特点“形散而神聚”,《白鹭》不正是这样的吗?中间的那几幅画看似随心所欲,其实每幅都充满诗意;两次对比,看似任性而为,其实每次对比的目的都是为了表达对白鹭的欣赏与喜爱。
学生在书上圈画、点评、交流。生1:
“郭沫若的散文„„也有的写得柔婉清丽、秀美含蓄„„就是后一类散文的典型例子。”
《白鹭》中白鹭的形象确实清丽而秀美,语言柔婉而含蓄,就像一位待嫁的新娘欲说还羞。
生2:
“这篇散文,用非常精彩、极其简练的文字,抒写了作者对白鹭的独特的感受和独到的认识,绝妙地描绘出白鹭„„”
文中“那„„增之一分则嫌„„,减之一分则嫌„„,素之一忽则嫌„„,黛之一忽则嫌„„”的句式,整齐而又精练地描摹出白鹭的美丽外貌也表达了作者的独特欣赏角度和欣赏感受。
生3: 莱辛说:“不要让人一看了事,应让人品味,反复地品味。” 晓雪引用的这句话正适合《白鹭》,《白鹭》的语言、《白鹭》所勾勒的白鹭的形象、《白鹭》所营造的意境、《白鹭》所表现的白鹭的灵气都让人越读越有余味。生4:
“其文如升初日,如清风,如云,如霞,如烟,如幽林曲涧,如沦,如漾,如珠玉之辉,如鸿鹄之鸣而入寥廓。” 晓雪引用的古人语段,提炼出《白鹭》一文中白鹭的清新淡雅、脱俗不凡的气质,也点出了郭沫若此类散文的特点——秀美含蓄、婉约清丽,同时又意境深远、令人回味不已。
生5 补充美点赏析。明确:1.第4节,在“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由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或许有人会感到美中的不足,白鹭不会唱歌。但是白鹭的本身不就是一首很优美的歌吗?——不,歌未免太铿锵了”这些句子之后,分别补充它们各自表现了白鹭怎样的美。2.第7节,在“言有尽而意无穷”之前,补充作者简练语言背后的“意”,即作者含蓄的内心追求。
五、课堂小结。
明确:散文短评,首先要精读选文,形成自己的独特感受;在表达感受的时候,可以从三个层面着手:作品整体风格、作品核心内容、作者表达意图;表达的模式,就是自己的短评加原文适度引用。
六、作业:完成课后练习一、二 板书设计:
《白鹭》 关于《白鹭》
白鹭之美 风格:秀美含蓄
语言之美 内容:白鹭之美
意蕴之美 形式:短评、引用
第五篇:散文家谈散文教案定稿
散文家谈散文
关于散文《白鹭》
教学目标:
1、用简要的语言概括出文章内容,并说说作者的见解。
2、品读文章,在感悟作者情感基础上,谈谈自己独特感受和见解。
3、了解评论一般写法
教学重点:在感悟作者情感的基础上,谈谈自己独特感受和见解。教学难点:学习评论的一般写法
课时:一课时 过程:
一、畅谈白鹭,导入新课
我们今天要学的《散文家谈散文》是由大文学家郭沫若写的《白鹭》和文学评论家晓雪写的评论文章《关于散文〈白鹭〉》两篇构成。白鹭在我们生活中是常见的,你们见过吗?好,下面通过画面来认识它们。也学了不少写白鹭的古诗,同学们能举几个例子吗?
如:一行白鹭上青天
西塞山前白鹭飞
过渡1:老师这里有一首专门写白鹭的古诗,同学们一起朗读一遍。(投影:杜牧《鹭鸶》“雪衣雪发青玉嘴,群捕鱼儿溪影中。惊飞远映碧山去,一树梨花落晚风。”)
下面,我们先了解一下学习目标(同上)
二、初读课文,吟哦讽诵
过渡:我们先看《白鹭》这篇散文,散文在内容上虽然或状物,或记人,或写景,但所写的总是作者自我感悟至深的生活经验的一部分。
因此,同学们朗读课文时思考作者观察了白鹭后,对白鹭的美有怎样独到的认识,对生活有怎样独特的感悟。在文中勾画出相应的语句。(生齐读《白鹭》后自由发言)(用文中的语言)
1:对白鹭的美的独到的认识是: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2:对生活的独特感悟是:白鹭却因为它的常见,而被人忘却了它的美。
三、再读课文,品味欣赏
过渡:诗中有画,散文中也有画!
1、现在由某某同学来朗读课文,其他同学默读,一起来欣赏文中四幅画,看看作者是用哪四幅画来表现白鹭平常而被人忘却的美、表现白鹭韵在骨子里的美。
(白鹭形象图、白鹭钓鱼图、白鹭瞭望图、黄昏低飞图)
2、这些白鹭美吗,美在哪?请用文中的语言回答
白鹭的美在于:精巧、适宜、素雅、悠然、清澄、优美、韵在骨子里
“因为常见而被人忘却”的美
过渡:文章写得的确很美,作者是谁?想认识吗?真人我们是看不到的了,请大家看投影,永远面带微笑的图画中的郭沫若。
3、作者简介
过渡:大师的学识渊博,才华横溢,他的思想对后人有着深远的影响,让人敬佩。
四、熟读课文,阅读感受
过渡:
我们再回到大师的文中,在阅读中要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展开联想和想像,形成自己的独特感受。因此,写点评也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请大家仿照下面示例,给另一句作点评。
例: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点评:用排比手法表现出了白鹭外表很适宜、结构匀称的特点。
练习:在清水田里时有一只两只站着钓鱼,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琉璃框里的画面。
评:用拟人和比喻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写出白鹭与水田的配合适宜、和谐,给人以美感
过渡: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能初步的了解了《白鹭》这篇文章的思想内容,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一下作家晓雪是怎样评论《白鹭》这篇文章的。
五、再读散文,学会评论
过渡:这是我们初次学习作家对散文的评论,请同学们再一次快速阅读关于散文《白鹭》,看完后请大家结合投影上的内容,了解文章所写的意思。出示文章段落的意思(投影)
过渡:结合投影让同学们思考下列问题(不投影问题),边问边讲。
1、你认为文章从散文的多样性落笔有什么用意? 这不仅是作为评价《白鹭》的指导思想,而且也是对散文的一种整体评价。正因为散文的文体形式最自由自在,才会在不同的作家身上表现出迥异的风格。
2、在评论郭沫若的作品时为什么要列举其他作家的艺术风格,有什么作用?
作者信手拈来一些作家为证,一方面有力支撑作者的观点,同时为概括郭老的风格作一铺垫;另一方面也可以使读者在比较中对郭老的风格有更准确的把握和理解。
3、怎样看待评论时对原文的引用?
评论的文字中引用了《白鹭》的原文,作为评价的文字,看起来是一种偷懒的方法,实际上是非常成功的一种弄“拙”成“巧”的写作技巧,看似轻而易举,实则匠心独运。
过渡:课文中还引用了名言名句它们又有什么作用呢?
4、理解课文中引用句子的含义与作用。(1)找出文中引用的名言名句。
A我想起古人的描述”其文如升初日,如清风,如云,如霞,如烟,如幽林曲涧,如沦,如漾,如珠玉之辉,如鸿鹄之鸣而入廖廓”。(姚鼐)
B莱辛说:“不要让人一看了事,应让人品味,反复的品味。”(2)理解其意思,说说其作用。
意思:这是在赞美他的文章写的有神有色,有情有景:他的文章好比初生的太阳,好比徐徐的清风,好比流云,好比霞光,好比烟雾,犹如优雅山林,从山涧流出的淙淙溪流,好像在沉沦,好像在荡漾,如珠光玉器发出的余晖,又像鸿鹄的鸣叫穿透了辽阔的天空。
作用:课文的引文着重说明了一种“柔婉”风格散文的艺术魅力。作者引述这段话是说明《白鹭》是一篇境界和品位很高的散文,是郭沫若的“柔婉清丽、秀美含蓄”的风格,意在告诉读者要感受这篇散文的魅力和艺术价值,必须用心品位,否则是无法发现水面的涟漪和珠玉的光辉,是无法听出寥廓天际的鸿鹄的鸣叫的。
过渡:既然是评论《白鹭》的文章,那么具体写对散文《白鹭》评论的是哪一段?请大家看文章。
5、具体写对散文《白鹭》评论的是哪一段?(4段)作者对《白鹭》的评论有哪些?(用文中的语言回答)
语言上,“非常精彩,极其简练”;思想上,“独特的感受,独到的认识”;艺术上,“绝妙地描绘”,第4段由两部分组成,前半段是对《白鹭》的评论文字,后半段是摘举文中原句来支撑前文的评论观点。
过渡:学习了作家晓雪的精彩评论,相信同学们也有了自己的想法,说不定大家的评论也是精彩无比的。有信心吗?(底气不足还是深藏不愿意露)好,我们还是先看一下写一般文学评论的方法。
写一般文学评论的方法:
A、能写出自己独特的阅读感受;
B、就语言、风格、艺术手法、立意等方面做出具体的分析评论; C、可以适当引用古今中外的名人名言评论文章; D、可以巧妙运用原文来评论。
过渡: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们班有32名同学,就是32个哈姆雷特。我这里还有一段对散文《白鹭》的评论文字
例:在这随意性的文字中,有丰厚的内涵、深刻的主旨,看似无心构画却又不枝不蔓紧紧围绕骨子里的韵展开,这就是郭沫若的《白鹭》。清素、淡雅、大气而不拘束,全文仅500字犹如白鹭一般精巧雅致,有着如歌的优美,如诗的神韵。白鹭肖像、清田钓鱼、清晨望哨、黄昏低飞四幅画展现在读者面前,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撼人心魄,回味无穷。
六、课堂实践,探究演练
学生练笔:
过渡总结:某某同学的评论像在清幽的竹林深处在品茗般悠闲,让我想到立于树的绝顶的白鹭的悠闲姿态。绝美的比喻道破独特的感受。某同学的评论则调动了生活的积累,进行了合理的联想和想象。不管今后我们能否成为大师,至少今天我们已经迈开了一步了!
七、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1、本课通过大量接触评论文字,让同学们学会在吟哦讽诵、感悟、品味、欣赏中调动生活积累,形成自己独特的感受。并能用文字将这种独特的感受表达出来。
2、课后大家把自己写的评论誊到读书笔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