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继续教育学习 公共课 模块一作业

时间:2019-05-13 08:41:1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教师继续教育学习 公共课 模块一作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教师继续教育学习 公共课 模块一作业》。

第一篇:教师继续教育学习 公共课 模块一作业

一、为什么要制定《教育规划纲要》?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制定教育规划纲要,是党中央、国务院着眼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全局作出的战略决策,是对我国未来十年教育事业发展进行的全面谋划和前瞻性部署,对于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需求、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随着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知识越来越成为提高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人力资源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科技、教育、人才竞争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当前,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优先发展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决定性意义。面对国际竞争、国内发展和人民群众的新要求,必须紧紧抓住机遇,制定实施国家教育战略,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充分发挥教育重大作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更有力的人才保证和人力资源支撑。

1.制定《教育规划纲要》,是我国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迫切需要。

2.颁布实施《教育规划纲要》,是提高综合国力、增强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

3.制定《教育规划纲要》,是满足人民群众新期盼、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迫切需要。

4.制定《教育规划纲要》是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迫切需要。

二、为什么要提高教育质量?提高教育质量的途径有哪些?

(一)为什么要提高教育质量:

质量是教育发展的生命线。增强质量意识,在加快教育发展的同时,把提高质量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并向高水平方向努力,才能赢得社会的认可,从而促进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地发展。教育发展的核心是提高教育质量。

1.提高教育质量是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关键环节。提高教育质量是面对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新形势,面对人民群众接受优质教育的新期盼的战略选择,反映了教育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迫切要求。教育质量是教育的生命线,只有一流的教育才有一流的人才,才有一流的事业,才有一流的国家。

2.提高教育质量是新世纪世界教育总的价值取向,世界各国都把提高教育质量放在教育发展的首位。

3.提高教育质量体现了时代的要求。当今时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社会变革十分剧烈,无论是国家还是个人,只有掌握人类创造的基本知识并不断更新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个人的才智能力,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4.推进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变,教育质量是重点。无论是国计还是民生,提高质量都是当前教育战线最为紧迫的任务,我们必须切实把教育工作的重点放到提高质量上来。

5.提高教育质量是满足人民群众“上好学”要求的关键。

因此,提高教育质量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核心任务,是教育事业的永恒主题,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关键。

(二)提高教育质量的途径:

1.提高教育质量,必须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大力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2.提高教育质量,就要遵循教育规律,遵循儿童青少年的发展规律,改革培养人才的模式和改善教育教学方法,要着力提高人才培养水平,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文化知识学习和思想品德修养的统一、理论学习和社会实践的统一、全面发展和修改发展的统一,强化能力培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培育学生的主动精神和创造性思维,中心思想就是提高教育质量。

3.提高教育质量,必须树立以提高教育质量为主的教育发展观,注重教育的内涵发展和特色发展,鼓励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出名师、育英才。

4.提高教育质量必须建立以提高教育质量为导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把教育资源配置和学校工作重点集中到强化教学环节、提高教育质量上来。

5.提高教育质量,必须制定教育质量国家标准,建立健全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6.提高教育质量,必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整体素质,推动教育质量的不断提高。

三、联系实际,谈谈怎样实现“育人为本”?

“育人为本”是教育的生命和灵魂,是教育的本质要求和价值诉求。育人为本的教育思想,要求教育不仅要关注人的当前发展,还要关注人的长远发展,更要关注人的全面发展;要求教育要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

我校“以人为本,以管理为财富,以高质量的九年教育为孩子一生奠基”的办学理念充分体现了“育人为本”的教育思想。

1.坚持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我校切实落实学校德育工作的首要地位,保障德育管理体系完善机制管理畅通。发挥学生会、团委、大队部的作用,深化基础道德教育,整合德育、班团委、学生会、社会等多方资源,打造我校青少年形象(小学部“阳光少年”,中学部“博雅青年”)工程,全面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养和文明程度;培养真正有教养的中学生,将礼仪习惯真正内化成为日常的行为。

2.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地成长。我校在日常工作中中,不仅开满、开足国家规定的各种课程,向学生传授书本知识;而且多角度、多层次地开展丰富多样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使学生在德智体美诸方面得到全面的发展。同时,我校还高度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投入10余万元资金建立了心理工作室,设置专职心理教师,提供专门场所,通过心理咨询、团体训练、心理宣泄等途径,帮助学生解决所遇到的心理困惑,促进学生在良好的心育环境中健康快乐地成长。

3.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我校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倡导建立多元化课程体系,创新形式生动的课堂模式,对学生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能动性,不断提升学生学校学习生活的幸福指数;进行有效教学研究,做好课堂教学改革,把减负落实到教育教学各个环节中,给学生留下了解社会、深入思考、动手实践、健身娱乐的时间;鼓励学生质疑,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思考,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让他们对事物有自己独特的见解。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空间思考,做感兴趣的事,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自然分化,在学习中了解自己,确立学习目标、生活目标,增加学习的内动力,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

育人为本,推进素质教育,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归根结底就是要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四、为什么要促进教育公平?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要大力推进教育公平。教育公平不仅是

社会公平重要的一部分,也是其他公平的前提和基础,是保障人的发展的起点公平。因此,教育公平是重要的社会公平,是体现社会公平的一面旗帜,没有教育公平,就谈不上社会公平。

1.教育公平对于推进社会公平具有重要作用。对个人来讲,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起点和基础。教育公平对于促进经济公平、就业公平同样意义重大。通过教育可以提升人的生产能力,促进就业,带来社会公平,促进社会稳定与和谐。

2.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核心环节。教育公平是社会给予全体社会成员自由、平等地选择和分享公共教育资源的一种权利和发展状态;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内容,是社会公平在教育领域的延伸,也是社会公平的基础和核心环节。

3.教育公平是实现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和谐社会的建设,是以包括教育公平在内的社会公平为重要基础和重要前提的。要振兴民族大业,建立和谐社会,教育公平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将更加突出。教育公平是和谐社会的实现途径。有了教育机会的均等,有了教育过程的公平,有了教育质量的公平,社会弱势群体才有可能与社会其他阶层在同一起跑线上起跑,才有通过知识改变命运的可能。

4.教育涉及千家万户,惠及子孙后代,是当今社会最受关注的民生问题。促进教育公平是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公平正义的客观要求,是教育为人民服务宗旨的具体体现。促进教育公平,最大限度地保障人民群众公平接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是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重点之一。

第二篇:小学继续教育公共课作业

1.什么是教育反思?教育反思的内容包括有哪些?

答:教学反思,是指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作为思考对象,通过观察、回顾、诊断等方式,对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学决策、教学方法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总结教学经验,思考教学活动中的成绩与不足,并提出改进的对策,以便进一步调整教学。教学反思被认为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一)记录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优点

(二)写教育教学中不足、失败之处

(三)记录整理学生的创新思维

(四)记录课堂中的突发事件和记录学生的问题和建议

(五)课后重写“教学设计” 2.什么是教育案例?它有哪些特征?

答:教育案例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的重点、难点、偶发事件、有意义的、典型的教学事例处理的过程、方法和具体的教学行为与艺术的记叙,以及对该个案记录的剖析、反思、总结。

教育案例应包括如下特征

(1)情境性教育案例能反映出事件发生的特定的教育背景,即特定的教育情境。(2)完整性教育案例能把事件臵于一个时空的框架之中,也就是要说明事件所发生的时间、地点、角色,及对事件的处理策略和处理结果等,生动、完整地叙述教育故事的全过程。(3)典型性既具体又特殊,有一个从开始到结束的完整情节,并包含一些戏剧性的矛盾冲突。教育过程中问题的提出必须有典型性。

(4)启示性教育案例能反映教师工作的复杂性与特殊性 , 教育事件始末均能揭示教师的内心世界。如态度、动机、理智、困惑、需求等,给大家以启示和警示的作用。

(5)指导性教育案例对问题的解决方法有较先进的思路,有理性的分析和科学的思考,对大家的实践和教育行为有普遍的指导作用和推广价值。

3.教育案例与其他教育文体的区别是什么?

答:

(一)教育案例与论文的区别

从文体上看,论文是以说理为目的,以议论为主,可举不同的事例,但都是为了论证同一个观点,案例则以归纳总结规律为目的,以记叙为主,兼有议论和说明;从写作的思路看,论文是为理论找事例,是从抽象到具体的演绎思维过程,案例是通过事件找理论,是通过故事说明道理,是对已发生的教育过程的反映,是写在教育教学之后,是从具体到抽象的归纳思维过程。

(二)教育案例与教案、教学设计的区别

教案和教学设计都是事先设想的教育教学思路,是对即将发生的教学活动的设计与说明,重在预测;而案例是对已经发生的教育事实的追述与思考,对已发生的教育过程加以反映,写在教之后,是结果,重在反思。一个写在教之前,一个写在教之后;一个是预期,一个是结果。

(三)教育案例与教学实录的区别 案例与教学实录的体例比较接近,它们的区别也体现了案例的特点和价值。教学实录是有闻必录,从上课到下课师生的语言、动作、效果要尽可能详细地描述出来,是针对一节课的记录,而案例是根据撰写目的和功能,对教育情景有所选择地记录,一般以片断记录为主,可以针对一节课,也可以针对几节课存在的共同问题的课。

(四)教育案例与教后记的区别

教学后记是教师在上完一节课后及时记下课堂上发生的事件或自己的感受,这只是教学事件,可作为案例写作的素材,但并不是每篇教后记都值得作案例,还要加以选择。案例是围绕主题、经过选择和取舍、更系统的教学后记。

(五)教育案例与教学随笔和教学反思的区别

教学随笔写作形式比较灵活,通常是作者一节课后(或活动)的有感而发,不像案例那样有规范的几部分要求,可以说是写教育故事的散文。教学反思一般是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分析,提出自己的改进意见或自己的困难,目的是为了引起自己对问题的思考和教学行为的改进;而案例的指向可以大到分析几节课,也可以小到分析一堂课或一节课中的一次活动;可以详细叙述事件发展的长期过程,也可以着重说明某个情境片段。

(六)教育案例与教育叙事的区别

教育案例可以说是由教育叙事和案例分析与问题讨论三部分组成,教育叙事就是案例中的案例事件部分。案例中的一个案例事件可能包含有一个教育叙事,也可能包含有几个教育叙事。

(七)教育案例与教育叙事研究报告的区别 第一、两者所包含的要素差异

案例一般有这几个要素:案例题目、主题背景、情境描述、问题研究、评析反思,而教育叙事研究报告只有三个要素:

(1)有鲜明和引人入胜的问题。(2)有解决问题的技巧和方法。

(3)有解决问题过程中或过程后的理性反思。第二、在综合性方面的差异

教育叙事研究报告不像案例那样一定要有主题,只需要有问题即可。教育叙事研究报告通常只有一个典型教育事件。教育案例通常有反映与主题有关的不同问题不同案例事件。目的是为了对同一个主题、几个小经验进行串联和整合。

第三、在内容结构方面的差异

教育叙事研究报告只需要有反思,而案例除有反思(即案例分析)外,还要在反思基础上提炼出“启示”。案例还要提供一批需要讨论的问题。

4.教育案例的划分依据有哪些?它又可以具体分为哪些类别?

答:教育案例在分类的过程中,因着眼点不同、侧重面不同均可分为若干类,但不管怎样分类,因不同类型之间的案例都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所以不可能截然分开。

依照教育的任务可划分为:教育类、课堂教学类、品德修养类、音美类、教育活动类、教育管理类、教育科研类、教师培训类等

依照教育案例研究的对象可分为:描述性案例、说明性案例、证实性案例、探索性案例等

依照教育案例的介入属性,又可将其划分为:意外式案例、主题式案例、综合式案例等 从传统学科分,我们可将教育案例分为:教育学案例、心理学案例、教育管理案例、教育经济案例、教育立法案例等 从应用角度出发,我们可将教育案例分为:研究用案例、教学用案例

从内容覆盖面的宽窄,我们可将教育案例分为:一事一例的专题案例、多侧面描述的综合案例

按篇幅大小我们可将教育案例分为:短篇案例、长篇案例(1500 字以上)

从表现形式上我们可将教育案例分为:提示型案例、研究型案例、实录式案例、摘要式案例、点评式案例、书面文字案例和影视表演实录案例等

5.教育论文的常见类型有哪些?分别具有什么特点?

答:常见类型有:研讨型论文、经验型论文、述评型论文、报告型论文、学位论文、叙事研究报告

它们各自的特点分别是:(一)研讨型论文研

讨型论文是针对教育理论或教育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或薄弱环节进行专题分析、提出自己的见解或解决方法的论文。它的关键是“立论”,这是所有教育论文的基本特点和基础。

(二)经验型论文

经验型论文是针对自己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获得的经验、体会,进行分析、概括、抽象、提炼,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而写出的论文。这是中小学教师最常见的论文类型。

(三)述评型论文

述评型论文包括综述性论文与评析性论文。它是在归纳总结别人在某一学术问题或某一研究领域中已有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加以分析、评析,进而发表自己的见解的一种论文。包括读后感、对新理论新观点的阐述。

(四)报告型论文

报告型论文是指描述或阐述教育实践研究中某一固定程序的论文。主要有调查报告、经验总结报告、实验研究报告。

(五)学位论文

目前在职攻读学位的老师越来越多,也开始关注学位论文这一文体。撰写这类论文,选题要求比较严格,一般篇幅较长、分量较重,论题必须与之相适应;它所提出的论点,就是对论题的创新见解;选用的材料要达到必要、确实、新颖、充分、协调的选材标准;它特别强调新事实、新理论、新数字、新动态,整个内容要富于很强的理论性、创造性、论证性,以体现浓郁的理论色彩;在结构上,可参照一般学术论文构成的基本型安排整体结构

(六)叙事研究报告 教育叙事研究的要点:

(1)叙事应该有一个主题。叙事的“主题”是从某个或几个教学事件中产生,而不是将某个理论问题作为一个“帽子”,然后选择几个教学案例作为例证。

(2)教育叙事形成的报告是一种“教育记叙文”而不是传统的教育“论文”。这种教育“记叙文”比传统的教育“论文”更能引起读者的“共鸣”,并由此而体现它的研究价值。

(3)叙事研究报告以“叙述”为主,但是在自己“反思”的基础上写的,“夹叙夹议”,能够更真实、深入地反映研究的全过程和作者的思考。

(4)教育叙事对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思路,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起到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既是一种指导参与式培训,又是一种探究式培训。

6.教学反思有哪些形式?请选择你常用的三个形式进行举例说明。答:教学反思的形式有七种:

1、课后备课

2、反思日记

3、课堂观摩

4、专家会诊

5、行动研究

6、教学后记

7、案例研究

如反思日记就是教师在一天的教育教学工作结束后,写下自己的感悟,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引以为戒的教训并与其他教师共同分析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缺点。另外教师在教育教学后主动征求意见,其中包括学生的反映,并详细记录教育教学的背景、效果,上课的具体感受,存在的问题以及通过反思后得出的解决办法等。由此不断地积累,不断地反思,坚持数年,教师定会达到源头活水的境地。

如教学后记就是教师在教学结束后,对教育教学过程的设计和实施,结合教育教学过程的观察,进行全面的回顾和小结,将经验和教训记录在教案后,作为反思的一种基础和雏形,作为教师今后系统化反思的依据。

如课后备课就是课后,教师要根据教师教学中所获得的反馈信息进一步修改和完善教案,进一步明确课堂教学改进的方向和措施,同时使有益的经验及时得到提炼和升华,不断增强教育效果。

7.请结合自身体验,谈谈教育反思对教师成长的作用。答:教育反思对教师成长的作用: 1.问题意识的培养

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许多教师由于缺乏问题意识,常常发出没有课题可研究的感叹。于是,有些学校科研贪大求全、标新立异、课题至上,致使口号理念满天飞,而教学现场所存在的实际问题无法进入科研课题,科研的本真目的受到扭曲。因此,要想达到提升教师专业水平的目的,中小学校开展教育科研必须从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实际出发,让教师在自己的亲身实践中生发出问题意识,通过研究日常教学中存在的困惑和疑难,为教学实践扫除障碍,并提升自己的科研素养。

一篇高质量的教育反思,首先要选择好切入点。而切入点就是在稍纵即逝的现象中捕捉问题。因此,教师在进行教育反思活动时,首先要学会做一个有心人,经常琢磨,学会在貌似没有问题之处发现问题,培养自己的问题意识。2.批判性思维习惯的养成。

作为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载体,教育反思虽然始于某一现象或问题,但并不只是就事论事的思维活动。作为研究的教育反思,它让教师在实践中能够养成“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讨论问题”的思维习惯,使教师批判和研究的意识贯穿到日常具体的教学工作中。通过反思,教师形成自己对问题的看法,提升自己理性分析问题的能力,实现由“经验型”向“研究型”、“学术型”和“创造型”角色的转换。3.教学实践合理性的追求。

追求教学实践合理性是学校教育永恒的主题,教师对自身实践合理性的追求也永无止境。教育反思能让教师学会发现问题、分析探讨问题、解决处理问题的方法;引领教师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养成自己的问题意识、批判性思维习惯,培养教师综合的教育智慧和能力;提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空间,让教师成为教育的思想者、研究者、实践者和创造者。

总之,教育反思作为一种旨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科研范式,能够解决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行为问题,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增强自信心,消除职业倦怠感,从而形成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8.在学完长方形面积之后,三年四班的同学们很想知道教室里黑板的面积有多大,下课后他们去问数学王老师黑板的长和宽,王老师笑着对他们说:“我也不是很清楚啊,你们能不能想办法量一量呢?”学生们面露难色,对老师说“我们没有那么长的尺子啊。”老师提示他们:“可不可以用小尺量大长度,或者用其他物体来量,再测量物体的长度呢?”学生们受到启发,一起思考讨论后,问题迎刃而解。请结合这个教学片断,选择一个恰当的反思点进行反思。

答:这位教师能够让学生实践、体验,在实践、体验中思考、交流,最后解决数学问题。教师没有给学生现成的答案,也没用亲自动手去测量黑白的长和宽,而是引导学生自己动手测量,让学生自己体会胜利的喜悦。

《数学课程标准》认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数学教学是一种活动教学,有两层含义:

一是数学活动是经历数学化过程的活动。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特点,需要学生用内心的体验与创造的方法来学习数学。创设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教育环境。让学生亲历探究过程。只有当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建立起自己的数学理解力时,才能真正懂得数学,学好数学。

二是数学活动是学生自己构建数学知识的活动。学生的学习不是一个被动接受知识的强化储存的过程,而是用原有的知识处理各项新的学习任务,通过同化和顺应等心理活动和变化,不断地构建和完善认知结构的过程。因此为了鼓励学生构建和发展认知结构,必须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教学活动,包括思维参与和行为参与,要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境,把重视结果的教学,转变为重视过程的教学。

9.案例作为一种文体,有它自己的写作结构,阅读下面的经典教育故事,将它写成一篇完整的教育案例。

陶行知四块糖的故事

陶行知先生在育才学校当校长时,曾经发生过这样一件事情: 一天,陶行知在校园里看到学生王友用泥巴砸自己班上的男同学,陶行知立即制止了他,并让他放学后到校长室去。放学后,王友早早地来到校长室门口准备挨训。这时,陶行知走过来了。他一看到王友,就掏出一块糖果递给他,说:“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按时来了,而我却迟到了。” 王友惊愕地接过糖果,目不转睛地看着陶行知。这时,陶行知又掏出一颗糖果递给王友,说:“这块糖果也是奖给你的,因为当我不让你再打人的时候,你立即就住手了,这说明你很尊重我,我应该奖励你。” 王友更惊愕了,他不知道校长到底想干什么。这时,陶行知又掏出一块糖果放到王友的手里说:“我已经调查过了,你用泥块砸那些男生,是因为他们不守游戏规则,欺负女生。你砸他们证明你很正直善良,并且有跟坏人作斗争的勇气,应该奖励。”

王友听了非常感动,他失声叫了起来:“校长,你打我吧,我砸的不是坏人,而是自己的同学呀!” 陶行知满意地笑了,又掏出一块糖果递给王友,说:“你能正确地认识错误,这块糖果值得奖励给你。现在我已经没有糖果了,你也可以回去了。”

教学案例:

四块糖的故事

陶行知先生在重庆日军大轰炸的时候办了一所育才学校,他担任学校校长。学校有一个孩子叫王友,他是一个非常淘气的孩子王。

有一天,陶行知在校园里看到学生王友用泥巴砸自己班上的男同学,陶行知立即制止了他,制止了以后,告诉王友说:“王友,你放学以后到校长室来”。

放学以后陶行知办事去了,从外面赶回来,一看这个王友就在校长室门口等着他。然后陶行知就把他叫进校长室,从兜里掏出一块糖给王友,他说“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按时来了我迟到了,所以我奖励给你一块糖”。

王友惊愕地接过糖果,目不转睛地看着陶行知。

王友接过糖还不知道怎么回事,陶行知又掏出一块糖,他说“这块糖也是奖励给你的,因为我不让你用这个土块砸同学你马上就住手了,说明你很尊重我。”

王友就接过来。接过来以后陶行知变戏法一样又掏出一块糖,他说我已经调查过了,你用土块砸的那个同学是因为他不遵守游戏规则,他欺负女生,你砸他说明你富有同情心和正义感,所以我再奖励你一块糖,这时王友已经得到了三块糖。

话音还没落,王友就捧着这三块糖就哭了,他没想到陶行知用这样的方式对待他。他说,校长我错了,因为同学再不对我也不能对他采取这种方式。

陶行知听完以后笑了,又掏出一块糖,他说:“为你能正确的认识自己的错误,再奖你一块糖”,然后告诉他现在我的糖没了,咱们的谈话也结束了。怀揣着糖果离开校长室的王友,此刻的心情不难想象。学生打人了,陶先生没有批评,没有斥责,没有让学生先写一份检查,更没有唤其家长来校“共同教育”,而是让学生一步步地完成了对自己错误的认识过程。这四块糖不仅让学生认识到了错误,更发掘了学生的四个优点:守时、尊重人、正义感和勇于认错。这种巧妙的教育艺术如春风般拂过学生心灵的土壤,留下一份温暖,培育了一份感动。

陶行知用奖励的办法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这充分说明他是一个富于爱心和智慧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是艺术。现在我们有多少教师在用简单粗暴的方式教育学生啊,我们怎的应该扪心自问,我们的工作不仅仅是教授知识,更是塑造灵魂。我们的教育又有多少艺术性呢?学生需要陶行知这样的教师,社会呼唤陶行知这样的教师。

教师对犯错学生的宽容,最能引发起学生心中的愧疚感,对老师产生感激之情,下意识地改掉自己的毛病。因此,宽容教育是最成功的教育形式,带着爱心与宽容心走向学生心中的教师,必将成为最成功的教育大师。

10.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写一篇教育反思或教育案例。(要求:真实可信,符合反思或案例要求,字数约1500字左右)

答: 英语教学作为一门语言的教学,其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言语技能,即运用语言的能力,因此其课堂教学具有不同于其他课程课堂教学的特点。我通过对新课标的学习,根据中学教材的内容编排突出了对这种能力的培养,采取了指导性的学案模式,强调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双向运用。英语的课堂教学应当反映这种特点,以用为主,树立一种“大英语教学观”,让英语教学走出课堂,走向社会。

首先是教师观念的转变。英语教师要转变的第一个观念是:英语教学不是语言知识的教学而是言语技能的教学。过去,由于考试指挥棒的影响,英语教师过分强调英语知识的教学,结果培养了一批“哑巴英语”“聋子英语”。这次中学英语教材的改革为教师观念的转变奠定了基础。然而传统考试的“余威”仍在,考试依旧是教学的指挥棒。作为一名英语老师,是应该懂得如何在这两点找到一个平衡点。值得高兴的是中学英语教学大纲适时进行了调整,明确规定将降低语法试题的难度,减少知识性的客观题,重点培养学生的言语能力,在言语运用中学习语言。

教师观念转变的第二个方面是:由以本为本向以用为本转变。英语语言是一门不断发展的语言,现代科技的发展为它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英语教材只是学生学习英语的基础、媒介,学生要学好英语就必须融入英语的海洋,跟上英语发展的步伐。因此我也时常在教材教学的基础上随时把鲜活的英语输入教学,让学生能够感受英语,能够使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思想。例如当今流行的email(电子邮件),surf on the internet(网上冲浪),clone(克隆),netizen(网民)等。

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单

一、呆板的教学方法容易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而且不能体现语言的生动性,而多种教学方法可以刺激学生的不同兴奋点,抑制大脑疲劳。计算机辅助教学使教学方法的运用有了广阔的天地。无论哪种教法,其基本出发点是学生,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课堂应当是学堂,是学生学习的天堂。课堂教学应当充分发挥学生主体的积极性。英语学习的特点决定了讨论法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特殊意义。英语课的讨论法应具有更广泛的内容,更自由的民主气氛,不但可以讨论本课的问题,而且可以用英语发表自己的见解,纵论国内国际的是是非非。而讨论课是在考验老师对整个课堂的驾权能力,在平时教学活动中,经常有学生在讨论课时不用英语,或者是说与本堂课毫无联系的话题,这需要老师时常督促。

在这一年的教学活动中,我觉得最大的困难就是如何维持课堂纪律,如何使教学活动在一种轻松,民主的气氛下进行。到底作为一名教师应该用何种姿态面对学生。老师在不能体罚的情况下,还能采取哪些方式对学生进行教育。这些都是我要思考的问题。

宽容也需要智慧

骄阳似火,“热,热,热……”烦人的蝉儿在拼命地恬噪,酷热难耐的天气让人汗流浃背,也让学生养成了随身携带冰冻雪碧的习惯,并且将这一习惯带到了课堂上。

下午第一节课,我的课渐入佳境,“咚”,一只雪碧瓶掉到了地上,同学们都不约而同地掉转头,你望望我,我瞧瞧你,大家面面相觑,谁也不说是谁掉的。我扫视了一下教室,说:“别着急,天很热,老师的汗衫都湿了,我也有点干渴。下课,咱们再喝水,好吗?”同学们轻声地笑了起来,课继续进行着。

刚讲了一会儿,“咚”,又一只雪碧瓶掉到了地上,这时同学们都一齐朝后

排靠墙根那位同学望去。他的脸“腾”一下红了,不好意思地站起来:“老师,我本来想……”课堂上时间很宝贵,我马上接上话茬:“我知道你想把雪碧瓶收起来,没关系,请坐下先听课,好吗?”他如释重负地坐下,同学们好象也松了一口气,毕竟是我给他们第一次上课,他们对我的脾气还不是很了解啊。离下课还有两分钟左右,“咚”,第三只雪碧瓶又掉下了地。这一次,同学

们齐刷刷地看着我,似乎在等待着什么。“同学们,我们应该感谢这几位同学,他们在为我们的课堂伴奏呢,只是音调太单调了一些。” “哄”,同学们都会心地大笑了起来,同时鼓起了掌。

第二节课,当我再跨进这班教室时,却意外发现所有雪碧瓶都摆放在教室后面的一张课桌上,就好象一排排严阵以待的列队士兵,整整齐齐的。我见了笑了,同学们也笑了,这节课在我们愉快的交融中很快结束了。是啊,我在处理雪碧瓶掉地这件事,前后总共用了不到两分钟,既没有耽误讲课,又调节了课堂气氛,还让学生养成了良好的习惯。作为老师,你宽容学生,不仅要有大度的胸襟,平和的心态看待学生,还要有幽默的机智和灵动的语言引领学生,这样学生才会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

第三篇:高中政治教师继续教育公共课远程培训模块4作业

1、你认为如何用教育资源解决好“什么学科用、什么时机用、什么教学策略用”的问题?结合自身课堂教学请举例说明。

答:在选择和设计信息化教学资源时,若现成的资源中已有合用的,应尽可能地选取和运用,这样可以节省时间、经费和精力;当已有的资源不甚合适时,可先考虑对资源略作修改,以满足教学需要;如果选取、修改都不行,就要设计、编制新的、符合要求的教学资源或学习资源。在选择和设计学习资源或教学资源时,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目标控制原则

教学目标是贯穿教学活动全过程的指导思想,它不仅规定教师的教学活动内容和方式,指导学生对知识内容的选择和吸收,而且还控制资源类型和资源内容的选择。以外语教学为例,让学生掌握语法规则和要求学生能就某个情景进行会话,是两种不同的教学目标。前者往往通过文字讲解并辅以各种实例来帮助学生形成语法概念;后者则往往通过反映实际情景的动画和声音使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掌握正确的言语技能。不同的教学目标决定不同的媒体类型和媒体内容的选择。若不遵守这一原则,效果将会适得其反。

(2)内容符合原则

学科内容不同,适用的教学资源也不同;即使同一学科,各章节的内容不一样,对教学资源的要求也不一样。以语文学科为例,散文和小说体裁的文章最好通过能提供活动影像的媒体来讲解,使学生有亲临其境的感觉以加深对人物情节和主题思想的理解。对于数理学科 1

中的某些定理和法则,由于概念比较抽象,最好通过动画过程把事物的运动变化规律展现出来(或把微观的、不易观察的过程加以放大)以帮助学生对定理和规律的掌握。同是化学学科,在讲解化学反应时最好用动画一步步模拟反应的过程;而在讲解分子式、分子结构以及元素周期表等内容时则图形或图表的配合为宜。总之,对教学资源的选用和设计应以符合教学内容为原则。

(3)对象适应原则

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其认知结构有很大差别,教学资源的设计必须与教学对象的年龄特征相适应,否则不会有理想的教学效果。按照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理论,小学生(6~11、12岁)正好处于认知发展的第三阶段即“具体运算阶段”,其认知结构属“直觉思维模式”;而初中学生(12~15岁)则处于认知发展的第四阶段即“形式运算阶段”,其认知结构属“运算思维图式”,处于这一阶段的学生思维能力有了较大发展,且抽象思维占优势地位。但是对初中学生来说,这种抽象思维仍属经验型,还需要感性经验的直接支持;而对高中学生(16~18岁)来说,其抽象思维能力已得到进一步发展,逐渐由经验型过渡到理论型,即能在有关理论的指导下分析处理某些实际问题,并能通过对外部现象的观察归纳出关于客观世界的某些知识。

在进行教学材料的设计时必须充分考虑上述不同年龄段的认知特点,绝不能用某种固定的模式。在小学低年级阶段各学科资源设计的重点应放在如何实施形象化教学以适应学生的直觉思维图式,因而应多采用图形、动画和音乐之类的媒体使图、文、声并茂;在小学高年

级阶段则要把重点放在如何帮助学生完成由直觉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因而这一阶段的形象化教学可适当减少;在中学阶段则应着重引导学生学习抽象概念,学会运用语言符号去揭示事物的内在规律,逐步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初中阶段尽管形象化教学仍不可缺少,但是只能作为一种帮助理解抽象概念的辅助手段,而不能像小学那样以形象化教学为主。否则将会喧宾夺主,达不到教学目标的要求——从形式上看很生动、美观,而内容却无助于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

(4)最小代价原则

研究表明,人们总是根据最小代价律来选择信息的。这就是说,接受者对信息的预期选择率=可能得到的好处÷需要付出的努力。为增加信息让人接受的可能性,要么增大分子值,即接受者可能有的收获;要么减少分母值,即接受者可能有的困难。接受者将得到的好处主要属于教学需求方面,如学生在某一特定情境中,通过教学软件获取的信息能在多大程度上满足学习的需要。接受者将付出的努力主要涉及获得信息的途径是否便利,如学生为了满足学习需要,必须花费多少时间和精力来获取这些信息。这就告诉我们,开发的学习资源不仅应该包含较多的信息量,而且应该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以使学生能够只花较少时间就获得这些信息。

判断一个教学资源是否有效,关键在于看它能否将所要表达的信息有效地呈现给学习者。

2、信息化资源作为教师工具和学生工具,有哪些具体的形式?请举例说明。

答:根据《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我国目前可建设的信息化资源主要包括9类,分别是:媒体素材(又包括文本、图形/图像、音频、视频和动画)、试题库、试卷、课件与网络课件、案例、文献资料、常见问题解答、资源目录索引和网络课程。另外,还可根据实际需求,增加其他类型的资源,如:电子图书、工具软件和影片等。

(1)媒体素材:媒体素材是传播教学信息的基本材料单元,可分为五大类:文本类素材、图形/图像类素材、音频类素材、视频类素材、动画类素材。

(2)试题库:试题库是按照一定的教育测量理论,在计算机系统中实现的某个学科题目的集合,是在数学模型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教育测量工具。

(3)试卷:试卷是用于进行多种类型测试的典型成套试题。

(4)课件与网络课件:课件与网络课件是对一个或几个知识点实施相对完整教学的用于教育、教学的软件,根据运行平台划分,可分为网络版的课件和单机运行的课件,网络版的课件需要能在标准浏览器中运行,并且能通过网络教学环境被大家共享。单机运行的课件可通过网络下载后在本地计算机上运行。

(5)案例:案例是指由各种媒体元素组合表现的有现实指导意义和教学意义的代表性事件或现象。

(6)文献资料:文献资料是指有关教育方面的政策、法规、条例、规章制度,对重大事件的记录、重要文章、书籍等。

(7)常见问题解答:常见问题解答是针对某一具体领域最常出现的问题给出全面的解答。

(8)资源目录索引:列出某一领域中相关的网络资源地址链接和非网络资源的索引。

(9)网络课程:网络课程是通过网络表现的某门学科的教学内容及实施的教学活动的总和,它包括两个组成部分:按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组织起来的教学内容和网络教学支撑环境。

我们将以上这些信息化教学资源概括成三大类型:

一是素材类教学资源建设,主要包括文本、图形/图像、音频、视频和动画等媒体素材。

二是集成型教学资源,这些资源一般是根据特定的教学目的和应用目的,将多媒体素材和资源进行有效的组织,是一种“复合型”的资源。按照这些资源的实际应用形态,我们又可以将其分为以下类别,即课件与网络课件、案例、操作与练习型、虚拟实验型、微世界、教育游戏类、电子期刊类、教学模拟类、教育专题网站、研究性学习专题、问题解答型、信息检索型、练习测试型、认知工具类和探究性学习对象等。

三是网络课程,指通过网络表现的、某门学科的教学内容及实施的教学活动的总和,它包括两个组成部分:按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组织起来的教学内容和网络教学支撑环境,其中网络教学支撑环境特指支持网络教学的软件工具、教学资源以及在网络教学平台上实施的教学活动。网络课程顺应人们需要终身学习这一趋势,给人们随时获取新知识提供了便利和强有力的支持。

第四篇:公共课作业

作业1:截止提交时间:2014-6-30 23:59:59

课程中关于师德和师爱的典型案例给了我们哪些启示?您认为师德的魅力从哪里来?举例说明对待学生“问题”的教师行为艺术。

作业要求:

(1)为方便批改,请不要用附件的形式提交。(最好先在文档编辑word软件里编辑好,再提交到答题框,操作不要超过20分钟)

(2)字数要求:400字以上。

(3)支持原创,谢绝抄袭和雷同,抄袭的作业评定为“不合格”。

(4)考虑到网络平台的开放性,建议文中不出现人物的真实姓名。

第五篇:2018继续教育作业一

新课标理念融入历史课堂教学的思考

——理论学习心得体会

2018年暑假期间,通过对普通高中历史新课标的又一次深入研读,获准颇丰。这里,本教师仅略谈一点如何将高中历史新课标理念融入历史课堂教学的想法。

首先,在教学设计时,要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高中新课程改革的一个主要思想是把教材变成读本,使学生自读、自学,并能从中发现知识,进而认识、思考、解决问题,在此基础上教师教学就可深入、可拓展,从而游刃有余地进一步展开教学。

为此,教师要在加强专业知识学习的同时,深入学习课改理论,研究新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在吃透教材、吃透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在教学设计时以问题为导向,并做到有的放矢,在规定的有限的时间内实现目标的充分和最大化,从而真正提高新课程改革的课堂实效性,同时引导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其次,用心发现学生自主学习中的问题,进而确定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帮助学生养成积累解题和学习科学方法的习惯。

初中历史教材以通史结构呈现,是高中历史模块式教学和学习的基础。不过,初中毕业生的通史知识浅薄,历史学科学习简单,历史意尚未形成,所以,不足以驾驭高中模块历史知识学习的重任。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及时地进行归纳、补充,帮助学生形成较为系统的历史知识体系。

第三,注意提醒学生要将历史知识与其它各学科知识联系起来,同时,教师也要做一个涉足各领域各学科的博学型教师。

高中新课程的知识内容加深了,难度加大了,历史学科“包罗万象”的特点,决定了在一些知识专业性方面更加深入了。例如:物理学领域中的三大定律、万有引力定律、相对论、光电量子论等;政治学领域所涉及的哲学上的形而上学、剩余价值学说、智者学派、逻辑学、国家政体等,都需要借助其他学科的知识来理解和深入,但这些专业性的知识是否在同时期其他学科中同步进行,如果不能够同步而行,学生不具备这份“资源”,历史教师若再不具备这份“资本”,那么学生很难吃透这类专业性很强的知识,因而,教学深度的把握和正确传输历史知识对教师是一个严峻的考验,教学时效很显然受到较大的影响。这就要求历史教师除了精通专业知识,还必须做一个涉足各领域各学科的博学型教师,才能满足新课程改革下历史教学的需要。第四,精选练习题,引导学生养成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习惯。

要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舍练习无它有效的途径。不过,练习要切忌“题海战术”,而应精选近年来的相关高考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和巩固、提高,并且做到每节课不超过10道练习题。

下载教师继续教育学习 公共课 模块一作业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教师继续教育学习 公共课 模块一作业.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继续教育作业一

    继续教育作业一 小组制在教学中的应用 小组教学在教学实践中经常被用到,如何利用学习小组,它能够提高教学效果这一事实是值得肯定的。 在教学实践以及听课学习中,我常常产生这......

    继续教育作业一[本站推荐]

    1,波斯认为教师成长规律是经验+反思=成长,为什么教育反思对教师成长如此重要? 教育反思是一种个人内省行为,需要个人的自觉,自为。当这种自觉自为成为一种行为习惯后,不需要从外部......

    2014继续教育公共课题库

    2014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 01、信息产业分为(C )部门。A.1个B.2个C.3个D.4个 02、信息社会指标分为(C )大类。A.5 B.6 C.3 D.2 03、教育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A )的基本内......

    2012年教师继续教育作业一[5篇范文]

    关于继续教育培训中遇到的主要问题及建议 主要问题: 过于突出空洞的理念和学科知识的教学,忽视了教师能力的培养,偏离了教育教学最根本的目标,许多学校的教师出现了形式主义倾向......

    关于教师继续教育公共课考试的具体内容_(精选)

    关于教师继续教育公共课考试的具体内容: 根据市教委《关于印发重庆市普通中小学教师2007至2012学年度继续教育学分管理实施细则(试行)的通知》(渝教师[2008]1号)精神,今年,全市中小......

    继续教育作业一5篇

    通过《中学教师专业标准》的基本理念学习,使我对教师专业的标准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我意识到新时代对教师提出的更高更具体的要求。《中学教师专业标准》的基本理念是“学生为......

    2014继续教育 思想品德作业一

    继续教育 思想品德作业(一) 在专业知识模块课程中,你觉得哪一部分内容给你的印象最深刻? 1.要求:自己组织语言作答,字数不限,简述即可。 2.提示:课后作业提交后即可得分,本项考核分数......

    公共课模块2作业

    公共课模块2作业 1、结合自身谈谈在学习者特征分析的方法和实践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2、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谈谈传统教学设计,建构主义环境下的教学设计,“学教并重”的教学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