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生存教育,不可或缺[本站推荐]
生存教育,不可或缺
——读《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有感
大学里,曾读过《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这本书,印象深刻。此书被誉为当代教育思想发展里程碑的著作。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事、学会生存,是教育的四大支柱,而其核心是学会生存。生存是一个人在这个社会里取得成功的前提,唯有学会立足于社会,才能更好地发展自己,提升自己。
而学会生存也是当前各国教育所面临的重要任务。传统的教育方式、教育手段、教育内容、教育目的已经不能适应未来社会的要求、科技发展的挑战、社会公害的威胁,它们总是把传授知识放在首位,却忽视了最重要的生存理念。所以,要求教育以学会生存教育为重点,把教育当作一个长期的发展的工作来看待是当务之急。
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中国每年约有一点六万名中小学生非正常死亡,平均每天约四十名孩子。触目惊心的数字告诉我们,中小学生正处在人生的成长阶段,在面对突发事故、灾难时更容易受到伤害。目前在国内基础教育在生存教育领域尚处在缺失的状态下,我们的孩子如何自救和救助他人?如何在火灾中逃生?如何从容面对危险?这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为二十一世纪的教育提出了一个极具震撼力的口号:“学会生存!”
家庭是生存教育的第一站。抗击挫折是生存教育的首要一环。在现实社会中,有的父母对孩子进行“缺憾教育”,告诉孩子“世上不如意事常有八九”,让孩子在生活中接受挫折,磨练坚强的意志,于是造就出坚忍不拔,奋斗不止,有着积极乐观心态的社会成员。而有的父母则心甘情愿地为孩子受累、吃苦,恨不得替他生病、读书,把前进路上的一切障碍都为他一一扫除。在如此优越安逸的生活环境下,孩子便将成为“温室里的花朵”,最终将在社会大潮中悲哀地凋零,因此,那些过度的爱护、保护,造就的不是顶天立地的大丈夫,而是怯弱、退缩、胸无大志的小写之人。
另外,具有健康的体魄和心理,也应是生存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块。试想,未来社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人类个体作为社会人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巨大,而要在竞争中取胜,除了具有丰富的大脑、多元的知识、坚强的意志力以外,没有健康的体魄和心理将会是一种怎样的情形?
学校教育同样不能忽略了生存教育。除了最基本的生理方面的教育外,更要担负起培养学生如何融入社会,如何在竞争中取胜,如何发展人际关系的意识的使命。而作为一线教育者,更应该是孩子的引路人,关注学生平时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关注他们在每个年龄段所出现的种种问题,并妥善地加以引导,让他们在挫折中吸取经验教训,为今后在更激烈的竞争中成功生存打下扎实的精神基础,我想,这也应该是这个时代赋予教育的重要意义,是每个教育所应当深刻思考和认真践行的。
城南中学倪贞
第二篇:初中语文:情感教育不可或缺
初中语文:情感教育不可或缺
摘 要:好的语文课堂应当不仅仅是知识、技能和技巧,也应该是情感的滋润、心灵的纯化和品性的锻造;好的语文课堂,应该既充溢着“语文味”,也流淌着“情感味”。语文教师应当在一些有价值的“生成点”和“延伸点”上渗透情感教育,让学生真正的“情郁于中,发乎于外”,比如渗透感恩心、爱心、宽与恕、责任与利他意识,强调尊严、道德、信念、情感等精神层面的滋养,让语文课堂的每一个细微处都充盈着情感的“山山水水”和生命的激情澎湃。
关键词:情感;滋养;熏陶
好的语文课堂应当既充溢着“语文味”,也流淌着“情感味”。语文教师应当在一些有价值的“生成点”和“延伸点”上渗透情感教育,比如渗透感恩心、爱心、宽与恕、责任与利他意识,强调尊严、道德、信念、情感等精神层面的滋养。情感味和语文味应当水乳交融,让孩子们在习得技能的同时,收获沉甸甸的情感滋养。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教材中选入的朱自清的散文名篇《背影》,正是渗透情感教育的典型文本。一教师在新课引入时不是“开门见山”,而是“迂回盘旋”,暂时欣赏“别处的风景”,通过阅读《儿子眼中的父亲》引入新课,可谓匠心独运。
师:有一篇文章,很有意思,名字叫《儿子眼中的父亲》,我们来看看不同年龄段的儿子对父亲的看法究竟有什么不一样。
7岁:“爸,你怎么什么都懂呀?”
14岁:“有些观点是不对的……”
20岁:“爸爸的观点太陈旧了,已经远远落后于这个时代。”
25岁:“爸爸真的老了,有些迂腐,有些迟钝。”
35岁:“爸爸如果三十几岁的时候和我一样办事沉稳,或许早就成功了。”
45岁:“不得不说,老头子的经验还是能派上用场的,或许,我该征求一下他的意见。”
55岁:“太遗憾,爸爸已经离开人世了,他活着的时候所说的都是至理名言呀。”
60岁:“爸爸,你生前的看法真的是太了不起了,不愧是?o数人生经验浓缩后的精华呀!”
……
师:“同学们,父子之间应该彼此了解,但,不同的年龄段,居然对爸爸的看法竟然如此不一样。可见,要想全面了解一个人,不能仅仅拘囿于某一时、某一地,从不同侧面、不同时间段,才能看得更全面,懂得更深刻。就像朱自清的著名散文《背影》中,作者也不是一下子就理解了父亲,而是在点点滴滴的回忆中,父亲的形象才渐渐丰满起来的,今天,我们就走近朱自清,走进《背影》。”
这篇《儿子眼中的父亲》与《背影》在语言和思想感情的更深处“藕断丝连”,遥相呼应。的确,不同年龄段的子女对父母亲的印象和感觉是不一样的。初中阶段的孩子们正是上文中“好像有时候觉得也不对……”的“十四五岁”。以这样的一个年龄段来谈亲情,谈对父母亲的感受,更能触发孩子们的“感同身受”:是呀,“我们”曾经崇拜,但也曾经嘲笑父辈,但父辈对我们的爱永远不变。这和《背影》中20岁的朱自清当然是不一样的,更与45岁、55岁、60岁的感觉不一样。然而,恰恰是这种“不一样”,更能激发孩子们的情感;恰恰是这种“巨大的落差”,引发了孩子们的兴趣和思考:为什么不同年龄段,对亲人的印象和感觉不一样呢?朱自清对父亲的思念、感觉和印象与我们一样吗?“背影”蕴含着怎样的立意和象征意味呢……诸如此类的追问和思考,引领孩子们向课文的更深处挺进,发现更美的风景。当然,更重要的是,在这样的挺进中,情感的“山山水水”在孩子们的心中流淌、蔓延,一颗感恩父母亲的种子在孩子们的心中生根发芽,假以时日,这颗种子或能开花结果,成为喂养孩子们的“精神钙质”。
实践证明,像上例这样从情感的角度引入新课,情感认知像“盐”一样融进课堂的“汤”中[1],在不知不觉和自然而然中,让学生的心有所触动,情有所打动,意有所感悟,如此,学生必将步入情感课堂、人文课堂和拓展课堂的理想境界。
同样的,在结尾可以设计以下拓展环节:
1.父母对儿女的爱都是无私的,但爱的形式千千万万,表达方式各不一样。或许有的能大声说出来,但有的只是默默的、具体的、无声无息的行动,请谈谈你的父母对你的爱是如何表现的。
2.同学们,父母亲对你的爱无怨无悔,那么,你是如何回报他们的?今天回去,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表达你的爱,比如剥个苹果,倒杯热茶、按摩按摩……好吗?
3.给你印象深刻的也许是父母亲的背影,也许是脸上的皱纹,也许是粗糙的手掌,也许是憔悴的驼背……请你拿出笔说真话,诉真情,写真文,记录下那些令我们怦然心动的细节。
曾有专家指出:“教育教学活动若忽视生命学问,就会造成生命领域的荒凉与暗淡。”[2]上述案例中,实际上就是扎扎实实地重视“生命学问”:由畅谈父母之爱到用实际行动表达爱意,再到写出父母之爱,这不仅仅是为语言和写作“筑基”,也是为孩子们的精神生命和情感世界“除壅”;不仅仅是实践语文的美,也在拓展情感的美;不仅仅浸泡在语言的森林根系中,同时也行走在“情感生态”原野中,以期唤醒孩子们咔嚓作响的生命拔节。但愿新世纪的中学语文课堂,能够重新活出诸如“感恩、义务、责任、孝敬、爱心”等精神因子。语文教师,应该是学生情感的激发者、共鸣者和熏陶者。
参考文献:
[1]程晓云.清华附小的“活德育”[J].教师月刊,2013(2):12.[2]林高明.核心素养:关注个体生命成长历程[J].教师博览(原创版),2017(2):47.注:本文为2017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课题立项号:GS[2017]GHB3041)《情感教学策略在教学中的作用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系列论文之一。
编辑 赵飞飞
第三篇:思想教育不可或缺
思想教育不能放松
——青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状况调查报告
班级:12环境资源与发展经济学2
姓名:马宏铭
学号:121328201
引言:为了解并掌握青年人思想道德状况,有针对性地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引导和帮助青年人形成健康、积极的道德品质,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通过走访中小学校、劳动密集型企业、行政单位、社区,深入了解现阶段部分中小学生、年轻企业在职员工、闲散青年的思想道德状况,同时也反应了党的丰硕的教育成果以及为学校、企业提供今后的思想教育实践指导。
一.基本情况
1.调查对象:本次调研涉及的对象主要是杭州市拱墅区的部分社区、中小学校、企业中15~28岁的社区闲散青年、中小学生、在职员工。
2.调查方式:走访、资料分析,使调查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和真实性。调查时间在2014年7月12日至7月15日。
3.调查内容:本次调研的内容包含政治理想、价值取向和思想品德等方面,突出对青年道德行为的研究。评价指标涉及对理想信念、坚持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邓小平理论的看法、对个人成长发展的价值目标追求等。
二.思想道德状况调查结果分析
1.调查的结果统计:本次调查男性占45%;女性占55%;年龄在10-20岁占52%,20-30岁30%,10岁以下和30岁以分别占1%和17%;政治面貌为中共党员占12%,共青团员占60%,一般群众占21%;学历为大学专科以上的占36%,高中或初中的占61%,小学及以下学历的占3%;在校生占57%,行政事业单位青年占17%,企业青年占7%,其他性质或无业人
员占19%。
2、青年思想道德状况的基本特征:
(1)基本认同社会主义核心政治理念,具有较强的民族自豪感,爱国主义思想深入人心,对未来充满信心。当代中国主流政治理念要求青年树立远大理想,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坚持邓小平理论的指导、倡导爱国主义等。改革开放三十六年来,中国在共产党领导下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对青年自身政治理想的确立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调查表明,我区青年对邓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中国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给予高度评价,对当前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有相当高的认同,并且绝大多数青年认为加强青年思想道德建设十分必要。如,您觉得邓小平理论在中国发展中过程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80%认为是中国走向现代化的理论基础和精神动力。15%认为作用不明显,5%不清楚。又如,您认为当前坚定社会主义理想是否必要?回答很有必要占76%,重要但不必要占14%,不必要占3%,说不清或与我无关占7%。同时,90%以上的青年对改革开放的政策和实施表示满意,93%对台海局势表示应“坚持一国两制、和平统一”的方针,但决不放弃军事斗争,60%的青年充分肯定了《行政许可法》的颁布对与规范政府起的作用,95%的青少年对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优秀传统文化有一定的了解,且有90%以上的青少年认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十分重要,这充分说明我区青少年满怀爱国之情与民族自豪感,已经树立了永远跟党走的信心和决心。
(2)在经济和信息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东西方不同的文化和价值观念相互冲撞,大容量、高速度、多渠道的信息流通和获取对传统的道德体系产生前所未有的冲击,对青少年的道德养成带来较大影响,使传统思想道德日趋弱化。青少年关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但对社会的共同理想和主流的价值观念还缺乏认同。他们在做出某种价值判断时,往往以自身耳濡目染的事实为依据,空讲道理不太能打动他们。因此,健康、积极、向上的社会风尚对确立青少年的价值取向、规范青少年的行为具有相当的意义。但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对传统美德和现代公德的教育趋于弱化。现在一部分青少年理想信念上模糊、过于功利,无论在人生目标的确定,还是学习方式、就业观念、生活方式等都深受市场导向的影响,特别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相对缺乏为国家和为社会服务的奉献精神。调查中显示,人们对于“青少年思想道德环境(即影响因素)”也提出了置疑,在各项环境因素中,24%和40%的人认为目
前社会风气和学校风气是影响青少年思想道德最大的因素,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目前的学校风气也是最为迫切需要改进和提高的。其他因素如家庭熏陶11%,社区环境8%,朋友6%,其他因素1%。调查同时表明,大多数青少年对社会基本的道德原则和行为规范有一定的认知,对善恶、是非、美丑有较强的识别能力,但在实践中还存在严重的“知行分离”现象,道德认知和道德行动还不相一致。比如对于周围发生的社会不良现象,只有4%的人选择多方面制止,27%的人采取举报和反映,7%选择用媒体曝光,32%的人会表示不满,而28%的人表示无能为力,另有2%的人表示与已无关。
(3)对个人人生价值目标的定位基本顺应社会发展的潮流,有较强的进取精神,但价值取向更趋多元化、实用化和个性化。当今青少年个人人生价值目标定位具有较明显的历史与现实的特征。一方面,他们注重不断学习“充电”,追求在事业上有所成就,对社会有所贡献,有较强的进取意识。当被问及“什么是最大的幸福”时,45%选择“家庭幸福”,22%选择“为社会发展作贡献”,这符合传统社会主流价值观;同时也表现出实用主义特征,青少年的价值取向不再呈单一模式,而是表现出多元化和个性化的趋势。如你最崇尚下列哪一种工作方式:追求合乎自己兴趣的工作67%,埋头苦干,争取早日出人头地14%,与世无争、悠闲度日13%,投机取巧0%,其他方式6%;你认为“成功者”最主要的标志是?拥有较高的职位和地位25%,拥有可观的收入17%,拥有高尚的人格20%,恋爱婚姻生活美满幸福24%,拥有丰富的学识9%,具有精湛的专业技能5%。
三、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方面存在的不足及原因
尽管在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工作中,我们对不同青少年群体的分类分层教育,使工作质量和水平有了一定的提升。但随着形势的发展与党对青少年工作的新要求,在工作实践中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具体表现在:
1.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形式的表面性。目前的思想道德教育形式,往往过多注重表面形式,停留在知识性的课堂传授层面,广大青少年为学习而学习,更多地停留在“入耳”层面,没有很好地“入脑”、“入心”,也没有很好地将思想道德认知同工作、生活及社会实践结合起来。
加之传统的教育手段过多地注重教条主义、形式主义和命令主义,缺乏创造思维和强有力的生命力,结果导致工作拓展难度增大。
第四篇:不可或缺的企业文化
不可或缺的企业文化
在工作中,人们关心的不只是自己的钱包,因为工作占去了大部分时间,物质积累并不能满足精神追求,所以人们更加关注的是自己能够做些什么,以及自己的被认可度,而一个拥有好的文化的企业将会满足人们的这种精神追求,从而激发员工的潜能,使企业利益最大化。
企业文化是要在企业职工群众中营造一种氛围、一种风气,使大家形成共同的价值取向、道德风范,共同的信念、抱负和语言,从而更好地团结群众,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企业文化至少具备三种功能:一是原动力,企业文化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原动力,没有文化的企业就像是没有灵魂的躯体,根本不用谈发展;二是维护力,文化对制度或组织具有一定的维护力,就像道德对法律具有一定的维护力一样;三是凝聚力,企业文化让企业内每个成员认识到自己是企业的主人,是为追求崇高的目标奉献自己,是在与一群志同道合的人互相协助、共同完成一项事业,从而形成一股强大的向心力,不但可以加强现有员工的积极参与性,还可以吸引更多有智慧有抱负的人加盟到企业中来。
企业文化也许多种多样,但我认为其中不可或缺的是“企业信仰”和“以人为本”。
不只是宗教有信仰、政党有信仰,企业也应当有着自己
1的统一的思想和信念,这也是企业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今天,企业面临着诸多全新挑战,只有实现企业理念的信仰化,企业领袖的神圣化,才能使企业在各类**困境中立于不败之地。企业信仰说到底,就是企业领导人或领导思想得到下属充分认可,从而在实践中让人们在理念与行动上表现出高度自觉、实现高度统一的意志信心,也可以认为,信仰是一种主动且不懈追求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只有将其统一化,企业才能真正拥有向心力,真正拥有共同努力的决心与毅力。然而,企业信仰的前提是:
一、不断提出能够征服人心的理念,建立企业自己的信仰体系;
二、有严密可行的有效组织;
三、有身体力行的领袖,及其鼓舞员工去执行的魅力。
“以人为本”中的“人”既包括我们服务的群众,也包括企业的员工。企业是靠人来运作的,创建一种友善的企业文化及交流方式是极其重要和必要的。这种文化需要拥有一种“悦人者”的心态,能够建立个性化的人际关系以及时刻保持谦逊。
在一个真正的友善文化的环境中,这样的感情从四面八方如潮水般涌来,自上而下(从领导者到团队)、横向(同事和同事之间)以及自下而上(从团队到领导者),友善文化必须在整个企业中蔓延。当企业具备了这种友善的文化,就会吸引到一流的、积极的员工为企业尽心尽力。
2“恒久发展,丰裕社会”,这不仅是我行的行训,更是我们的服务理念与文化精髓。我们要的是“恒久发展”,我们给的是“丰裕社会”。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们要围绕“以人为本、合规经营、和谐共进”的企业文化,带着对它的信仰与追求,积极发展,不断为我行的经营与管理注入生机与活力。
第五篇:做一个不可或缺的人
做一个不可或缺的人
物以稀为贵,人以杰为尊。
因为你优秀,因为优秀的人总是先他人触摸到稀缺的资源,因为社会的逻辑,总是将优秀的人放在更重要的位置上。而对于一名员工,做到优秀其实十分简单:只要你做一个不可或缺的人,只要你意志坚定持续不断的努力。
这样的逻辑,就像日出日落一样,简单普通而又深入命运。不可或缺的人总是在做着两种事情:一种人不断创新,开创全新的事业引导未来;另一种人日复一日做同一件事,少有差错但越来越好。前一种人创新决策,后一种人跟随执行,企业就是在这两种人的努力中循环往复螺旋前行。
然而企业的常态,却是一年365天里,后一种人跟随执行的员工阶层在各自的岗位上不断奔忙,不断努力完成任务的那个过程。那个过程司空见惯而举足轻重,因此员工的状态就是企业的状态;因此更多员工成为不可或缺的人,企业才能更优秀;更多员工不断进步,才是企业生生不息的原因。
一个办公室人员把材料整理的无可挑剔;一个机械师把机器保养的十年如新;一个司机十万里行车无事故;一个研发人员及时推出畅销产品;一个业务员努力开拓出新的市场。。。。无论在什么岗位,无论地位高低,也不论你花容月貌还是相貌平平,所有员工都有机会在平凡或不平凡的岗位上脱颖而出,只要你专注,努力,方法正确,“即使打扫厕所,我也一定要比别人打扫的更干净。”
不可或缺的人,是企业中那20%的中流砥柱,是企业的传动轴,是企业的千斤顶,是企业实现目标的执行骨干,是既能锦上添花也能做到雪中送炭的关键力量;
不可或缺的人,是企业的微型发动机,好企业正是一大群这样的发动机(而不仅仅是老板或少数高层)带动更多的中型齿轮带动更多小型齿轮,带动全局齐心协力,烘托大势。而这样的人一旦流失,企业就会呼吸不畅;
不可或缺的人,是企业里的“劳模”,是企业的“民间”精神符号,是最平凡岗位上千万次重复同一件事情又总是做的很好的不平凡的劳动者!
企业里总是有这样三种员工:不可或缺的杰出型,各方面合格型,末位淘汰型,任何员工必居其一,那么你现在属于那一种类型?那么你在进步与落后的动态变化过程中,是“天天向上”还是“江河日下”?杰出型不思进取,早晚被淘汰;淘汰型发奋图强,必然价值呈现一路绿灯。
做一个不可或缺的人,个人幸福,企业兴旺。
做一个不可或缺的人,只要你愿意。
但愿每次回忆,对生活都不感到负疚―――郭小川
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是给世界创造价值。―――歌德 一个人的价值,应该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取得什么。―――爱因斯坦
忠诚是一个人的基本素质,它既是一种品德,更是一种能力,是其他能力的统帅和核心,一个缺乏忠诚的人,能力再大也会失去用武之地。作为企业的员工,任何时候都应该对企业忠诚,对工作忠诚,对同事忠诚,对上级忠诚,对自己忠诚。
对企业忠诚。企业是我们的衣食父母,给我们提供了施展才能的大舞台,与企业同命运共患难,是检验一个人“忠诚度”的试金石。如果一个人给了企业绝对忠诚,那么,企业一定会回报他应得的薪水和荣誉,相反,一个人如果缺乏忠诚,奉行“有奶就是娘”的信条,背叛企业,那么,他必然会被企业抛弃。公司的发展史,就是几代员工艰苦奋斗、齐心协力、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的创业史,就是几代人对企业的忠诚铸就了绚丽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