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1089-南通考察活动提问
南通市教研组、备课组长想了解的一些问题
语文:
教研组:
如何安排学生的文学名著阅读,并将其具体落实到检测中?
如何确保语文占有相应的学习时间?
高二语文:
1、如何上出选修内容的特点?
2、名著阅读教学怎样操作更有效?
高三语文:
1、文科班语文的课时是多少?在教学上,课时是怎样分配的?有辅助教学用时吗?比如夜读?
2、文科附加复习用的什么资料,进度是怎样的?
3、名著复习如何操作?
数学:
教研组:
1、教研组活动一般有哪些形式?当教研组人员达到一定规模(比如40人),如何合理定位教研组和备课组的关系?
2、在促进青年教师成长方面有什么具体要求和措施?怎样引导各级骨干教师向高层次发展(比如成为名教师甚至是特级教师)?
3、如何实施数学校本课程?具体是通过什么途径来保障活动的正常进行? 高一数学备课组:
1、教学进度与教学效率之间的矛盾如何合理解决?
2、作业讲评的时间安排?
高二数学备课组:
1、数学平时考试的处理和安排。
2、数学课堂效率是如何提高的高三数学备课组:
1、二轮复习的抓手是什么?
2、如何选择课后练习题(量)?
3、如何安排测试与讲评?
4、如何进一步提高学优学生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
英语:
教研组
1、请问你们教研组活动一般有哪些形式?
2、你们是如何促进青年教师迅速成长的?
高一英语备课组:
1、高一单词教学如何展开?
2、高一每个单元有复习课吗,如何操作,是否有讲义可让我们学习? 高二英语备课组
1、如何提高学生英语书面表达的能力?
2、如何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
高三英语备课组:
1高考英语3500个词汇, 你们有怎样的复习策略?怎样落实到课堂教学? 2书面表达指导怎样才能收到比较好的效果?
物理:
1、在高三的一轮复习中,如何上课能提高学生的效率?
2、在高考前一个月该如何给学生复习?
3、物理的能力是练出来的。在高二课时严重不足的情况下,是如何协调讲和练的关系的?
4、尽管有专家讲“一步到位,往往到不了位”,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很多学校起点还是很高的。高三复习的难度把握上,你们是否主张“一步到位”?
5、在当前的高考形势下,贵校物理组是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积极性的?
6、对学习目标不明的学生怎样引导到学习上的?
7、物理教学的特色有哪些?
化学:
教研组:
1、教研组活动是如何开展的?
2、校本课程有那些课题?怎样开展活动的?
高一化学备课组
1、如何把握高一化学的教学范围
2、在高考大背景和教学进度的限制下,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3、高一化学练习的选择是采用自己编写还是订制?
高二化学备课组
1.高二化学学科的课时必修和选修分别是多少?
2.必修和选修的作业量各是多少?
3.作业讲评和新课、复习课各占的比例是多少?
高三化学备课组:
1、新高考模式下,高三化学复习如何做到“减课时不减质量”。
2、如何精选习题,如何实现备课组内教师的群策群力。
生物:
1、既然教研组的特色主要指向课堂教学与研究,那么具体的怎么建设一个特色教研组?具体的特色有哪些可选呢?
2、你们教研组的发展规划是什么?
3、如何提高组内老师的教科研氛围?
4、小高考复习怎样实施的?高
一、高二教学进度大概怎样安排的?
5、必修、选修怎样提高学生兴趣,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6、学生主要的参考资料、作业是什么?
学案编制的要素是什么?知识点的全面与重点如何兼顾?备课组的统一与个人的特色如何兼顾?
7、如何解决课时紧和容量大的矛盾?
8、实验课的开设情况?
政治:
1、如何平衡高一学生学习政治的积极性和政治课堂的时效性?
2、如何提高高一学生的政治成绩?
3、如何看待导学案的使用?
4、你们学校的高三政治复习思路和特色做法有哪些?
5、高三班主任如何实施有效管理和激励教育
6、探究学测科目的课堂效率
7、如何做好学测科目提优补差的工作
8、政治教研组的特色?
9、如何集体备课?
历史:
教研组:
1、介绍二三例有效的历史组教研活动形式?
2、介绍新授课、一轮复习、二轮、三轮复习历史课堂教学特色?
3、高一至高三历史周课时是多少?校本课程及社团本学科开设了哪些课题?资料来源?社团活动采取怎样的形式?
高一历史备课组:
1、新课改等级制下如何摆正历史课的地位?
2、教师如何提高课堂效率?课堂上新课、复习课讲练分配情况。
3、怎样更好的发挥备课组集体的力量。
高二历史备课组:
如何提高高二历史必修班的复习效率?
1、周课时安排
2、每节课课堂教学分几个环节?如何推进的?
3、学案如何编制的?(考点复习和练习安排是如何贯穿的?)
4、课后学生复习时间安排多少?以何种形式安排?老师怎么检查的?
5、提优补差的有效措施?
高二历史选修班
1、课时安排、课后作业量?
2、对提高后进生的成绩的有效措施?
高三历史备课组:1、2、3、4、5、地理:
1、如何在教学的同时,提高组内教师研究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如何使教研组活动更简单、多样、有效?
3、如何提高高一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4、在保持兴趣的同时,又如何提高课堂效率?
5、如何提高地理小高考的复习有效性
6、怎样在地理课堂上寓教于乐
高三历史课堂教学时间分配(讲多少时间?练多少时间?)高三历史课堂如何关注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高三历史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选择题解题能力 高三历史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文字题解题能力 高三历史教学选修
1、选修4的复习方法
第二篇:南通水源地考察
大型人工湖水生态自净化成功案例考察邀请函
尊敬的南通东菱水库管理委员会及相关领导 :
贵单位牵头建设的水源地水质保护工程,我单位期盼能有幸贡献自己在大型湖泊水生态水质净化领域20年的科研技术和工程应用经验。
项目简介
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中科水治理股份有限公司从2002年就从事水体生态系统的研究和应运。主要由以下特点:
1.一次性修复及构建湖泊生态系统,无需后期花费专项资金维护,湖泊生态系统长年累月会消减总氮总磷等负荷可以让湖泊劣Ⅴ类水质整体指标达到近期(1-2年)地表水Ⅲ类,远期(3年后)地表Ⅱ类水标准,个别指标如悬浮物、BOD等可达地表水Ⅰ类。
2.水生态构建后的湖泊会保持4.5米左右水深水体清澈见底,增加湖泊美学和湖周边地块经济效益。
此技术现在成功运用了近十年了,已经相当成熟。
现列举几个考察项目:
1.广东惠州市西湖水体生态系统修复(2002-2004年成功治理)
2.无锡市太湖蠡湖水体生态系统修复(2007-2009年成功治理)
3.四川成都市麓湖水体生态系统构建(10年开工共5600亩)
4.四川黄龙龙溪谷景观湖生态系统构建(2011年成功治理)
5.江苏泰州市溱湖水体生态系统修复(2010年成功治理)以上项目都可以现场去考察和我公司技术特点讲解,愿我们的技术和服务使南通的水源地成为为数不多的地表Ⅱ类水源地。诚邀贵领导的考察。
邀请单位:南京中科水治理股份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025-***25
联系人:胡义
2012-12-13
第三篇:学习考察提问
学习考察提问?
1、企业文化宣传方面的经验?(包括,新员工入职企业文化培训、企业对外招投标和同行业经验交流宣传三个方面)
2、关于标识管理的成功经验,实地考察借鉴的问题?
3、关于环境设施管理方面的经验,实地考察借鉴?
4、企业内部员工培训奖励机制的成功经验借鉴?
5、工程、秩序员、客服三个部门之间职责细分、与工作衔接方面的可借鉴经验分享。
6、物业企业无纸化或电算化方面的经验?(网站建设、信息网络化传递、总部与分部之间的网络会议经验借鉴)例如:总部下发新的文件到分部是通过开大会,还是通过专用信箱传达?
7、关于库房管理、最低库存、材料采购、耗材领用方面有无先进的管理模式可以借鉴?
8、新的项目承接查验方面的经验?
9、客服部人员编制问题?
第四篇:南通五校学习考察体会(本站推荐)
南通考察体会
十一月二十日至十一月二十六日我们一行12人赴江苏省南通参观学习。此次参观学习活动,给我们留下诸多思考和感受:
一、好的教育要与好的传统和理念结合
南通文化底蕴丰厚,素有“教育之乡”的美誉,全国的教育看江苏,江苏的教育看南通,南通相当于山东省的潍坊市教育领先水平,无论是教育投资还是教育各项指标,在全省都领先,1、南通有以教为重的教育传统,社会上重文重德,多元化包容,让孩子通过教育改变命运,把孩子成才与家庭富裕相结合,与强国相结合,既有个人切身利益,又有远大理想与目标。
2、南通坚持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水涨船高,水落石出,体现在教学中就是适应学生,追求均分。适应学生,认真研究学情,理念体现在细节,用师生交流中的具体细节来体现教育理念。
3、以师为基的教育理性,“师资不牢,地动山摇”,南通始终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重视老师的良好来源和后继培训。
4、以实为要的教育基础,教育教学,实事求是,不搞形式主义,重点抓课堂教学效率、抓常规管理的精细化,一抓就是几十年,不随风倒。
5、以研为先的教学策略:南通教育注重科研兴教,对教育教学的各个领域进行专题研究。
6、以联见长的教育机制:南通教育注重内部联合、联动、合作,强调内部协作、对外竞争。
7、整体优异的教育质量:守住办学底线,高考成绩水到渠成、水涨船高,名牌相当可观,一本二本基本全端。
二、学校教育各有特色
(一)南通中学:难忘教育
1、德育与智育相辅相成:文明礼仪是南通中学的“无形标签”,学校建立了“微笑问候岗”,每位踏进校门的师生都能听到一声亲切的问候,在微笑中开始新的一天。我们参观了南通中学的升旗仪式,很正规,档次很高。南通中学的升旗是放在大课间,我们正好能够看到周一的升旗仪式。升旗仪式非常严肃庄重。护旗手都统一着装,类似于天安门升旗仪式。学生们分成男女队列整齐入场地。班主任一律站在各自班级的前列,学生们没有一位带着书本看书嬉笑的,并且全部是校服。学生的演讲内容是有关“读经典,诵经典”的文章,文章的开头引用温家宝的原话,文章的结束也用温总理的话结束。体现了与现实的接轨。通篇文章看上去与学习课程无关,但具有引导教育学生看书学文的作用。校长介绍,文明礼仪需要规范需要慢慢养成。通中制定了30项学生日常行为管理制度,走在南通中学校园,整洁干净,看不到一处痰渍、纸屑,见不到一个穿奇装异服的人。
2、“难忘教育”:给孩子崇高,让教育“难忘”,高一青年志愿者授旗仪式、高二成人仪式、高三的毕业仪式。“每一个活动都是一次心灵的体操,每一个仪式,都将是他们今后永恒的记忆。”
(二)海安中学:高考牛校
不管方案怎么变,海安高级中学高考高分段人数九年列江苏第一。今年的考试清华北大13人,南大60余人。
1、课堂:校长介绍:海安中学的课堂是围绕学生学的课堂,是朴实的课堂,本真的课堂。不搞花架子,认为被外人听课是一种作秀,教育系统举行的优质课不拿一等奖不去参加,一切可都是常态课,所以一般他们不让别人听课,让我们在窗外巡课。
2、看跑操、看吃饭能展现人的基本素质。
简洁实效的课间操:校服、举班牌、举循环红旗,统一的广播口令,衡水中学上操的质量,全体班主任和学生共跑。锻炼身体,增强集体主义意识,提升审美情趣,展示海中人精神。这是意志和协作的培养,这也是竞争的培养。
.校长说的一句话也反映出学校的办学思想:学生一天把两件事做好即可:一是走路,二是吃饭,走路东倒西歪,摇头晃脑,肯定学习也不太好,吃饭谈天说地,笑唱有余,肯定学生不会养生,学习也不会太好,说以吃饭能看出人的修养,走路能看出人的气与势。这些都需要学校的教育和相应的举措。
3、读书改变命运:县城中学的学生怎么能够改变自己的命运,唯有读书,这个是师生共有的理念,校长提出四大口号:读书改变命运,刻苦成就学业,态度决定一切,细节决定成败。
(三)如东中学:生态德育
1、美丽的校园:校园面积很大,园林式设计,是理想的学习的地方。教室、厕所、食堂、宿舍设计合理,使用方便。
2、学生素质高,学习状态好。
学生多数都是农村的,而且低分、顽皮的学生比较少。学生的学习比较刻苦用功,积极性很高。
3、生态德育:如东中学建立的新校区,环境优美,他们巧妙地利用这个优势构建生态德育,用环境育人,校长介绍:生态校园是文化浸润的校园,是人与环境关系和谐的校园,一是学校建设优美的校园环境,让环境发挥育人作用。学校异地新建后不仅设施设备得到充实完善,使学生获得更加良好的学习生活条件,而且非常重视人文环境建设和自然环境的协调统一。整个校园从教室到操场、从宿舍到食堂既干净又雅洁,这些都充分放大了学校环境的教育意义。二是努力建设一套规范文化。注重传统文化的挖掘和解读,结合学校的规范化管理活动,整理出学校的精神文化和环境文化,为规范学生的言行举止提供了基础。三是学校积极搭建各种活动丰富校园生活。为苦读备考的师生思想、心理上做良好的缓冲。德育促智育。
(四)栟茶中学:肯吃苦才能成大才
位于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的栟茶镇,该镇交通比较闭塞、经济又不很发达,是一所乡镇农村高级中学。整体水平相当于我们这里的滕州三中,它没有一流的师资队伍,没有一流的生源,但是,乡村中学创造的高考奇迹,曾经平均总分位居全省第一,有些学科成绩还遥遥领先,是南京大学优质生源学校。每年都有两到三名学生考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师生能吃苦,能耐得住寂寞,用勤奋换来了高考的辉煌。把平凡的事情做到极致。可以说普通的农村中学,二流的高中生源,能考出一流的高考成绩,难能可贵。
1、校训感人:“守规矩方可日日进步,肯吃苦才能代代成才” 教师勤勉敬业、乐于奉献;栟茶中学师生有个共识,“扫地也要扫出个全国第一”。这种精神已经真正地、全面地深入到师生的心灵深处。工作学习中坚定无比,极有凝聚力、战斗力,与其说他们用远远超过一般人的勤奋和无数的汗水创造了 “奇迹”,还不如说,是用一种伟大的精神铸造了辉煌。
2、提倡科学的“吃苦观”
学生以苦为常。学生读书的辛苦已经融入了他们生命中的一部分,在他们的眼里,不再有“辛苦”两个字。学校的所有成绩都源自这吃苦的精神。但“吃苦”不等于蛮干,“吃苦”也是要讲科学的。不能让学生白白吃苦,也不能让学生吃不应该吃的苦,更不能让学生过份吃苦。
学校发的材料中写道,教师多吃苦,以此赢得学生的相对轻松。他们提出“ 宁可教师多费时,不让学生作废题”。
其次,学校十分重视“劳逸结合”。通过制度、纪律和管理,“逼迫”、要求和引导学生学习时倾尽心力,休息时彻底放松。
再次,进行科学及时的心理疏导,进行精神的鼓励、意志的激发。
“吃苦”一旦和“科学”结合起来,就能产生意想不到的威力。
(五)启东中学:竞赛特色
了解了奥赛取得的成绩,听主持人介绍了学校的教学管理概况,尤其是学科竞赛。2011年数学竞赛2名、化学竞赛2名入选江苏省代表队。从初中学校开始选苗子进行跟踪,高一开始组建竞赛辅导小组,高二竞赛学生单独编班,高三参加竞赛。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让我们虚心借鉴他人经验、认真结合自身实际,努力改进和做好本职工作,为学校的发展、教师的发展和学生的发展再上新台阶、再铸新辉煌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五篇:讲座集体活动提问
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的提问现状和对策
浦江二幼 徐爱萍
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的提问是一种最直接的师生互动方式。西方学者德加默提出这样一个观点“提问得好即教得好”。这种看法不是没有道理,教师准确恰当的提问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使其思维进入积极状态。师生间的相互交流与理解同教学效率的高低息息相关。因此,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也就取决于教师提问的技巧与质量。提问是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有机环节,西方有些教育理论家甚至认为提问是集体教学的核心。然而目前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提问的作用远远发挥不够,影响着幼儿学习兴趣和幼儿回答问题的积极性。现在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的提问普遍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教学实录:(出示了三棵错综的树)
T:“这是什么呀?”
S:“这是树”
T:“有几棵树呀?”
S:“有三棵”
T:“这三棵是什么树?”
T:“这三棵树种在什么地方?
S:幼儿园里
T:“除了在幼儿园里,你们在哪里也看见过树呀?”
S:“在幼儿园里、在马路上、在小区里„„”
T:“为什么这些地方要种树呢?种树有什么好?”
S:“种树可以挡风、给我们乘凉、给小动物吃的东西„„
现场互动:你看了这位老师的提问后有什么想法?
这是大班的教学活动《树真好》中的一个教学片段,1、在活动中了解树木与人类的密切关系,增强幼儿保护树木的意识。
2、感受欣赏散文诗,并尝试创造性改编散文诗。这个老师为了要达到他所预设的目的,就一个环节有关树的经验性谈话预设了6个问题,虽然幼儿回答的很好,但这位教师的提问大都局限于他自己所预设的环节,提问方式单一,目的性强,仅仅为了诱导幼儿说出她想要的答案,而忽略了这幅简单的图片可以实现的多元价值,剥夺了孩子主动获取知识机会。其实这位老师身上存在的问题是我们一线老师身上存在的普遍问题,他把启发式教学和多提问两者的概念混淆了,把多提问看成是启发式教学。其实多提问和启发式教学还是有一定的区别的。启发式教学的本质内涵是受教育者在教育者的启发诱导下,主动获取知识、发展智能、陶冶个性、形成完满人格的过 程,其目的是构建和塑造受教育者的主体性,使他们爱学、学会、会学。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的提问,具有启发作用,能较好地引导幼儿的学习兴趣,激发幼儿积极思考。因此,它也成为教师最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但许多教师却简单地把问答式教学等同于启发式教学,轻易地认为集体教学活动中的提问就是启发式教学原则在教学中的运用,提问越多,越能够启发幼儿,不提问或少提问就是灌输,就是注入式教学。因此,集体教学活动中谈话的大部分时间是用在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或对问答的反应上。其实,教师提问过多,容易使自己的主导地位发生由主导变为主体,同时如果此种状况长期下去,幼儿对教师会产生依赖,幼儿不愿意也无须动脑筋,最终会导致幼儿的问题意识的丧失。这就要求教师要正确认识提问的功效和作用,在集体教学活动中正确对待和运用提问这一手段,才有可能激发幼儿的积极性,进而提高功效。
二、所提问题层次偏低
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提问的目的是为了促使幼儿积极思考,但作为教师其自身也应该思考这样的问题,自己提出的问题是否真能激发幼儿的思考,在多大程度上激发了幼儿的思考,这就涉及到何为“问题”的问题,因为不是所有的问题都能激发幼儿思考。当你所提的问题大多数孩子不用做思维上的进一步努力,就能轻而易举地回答的时候,这就不是问题。可见,问题是个体所面临的不能用已有的知识直接加以处理的某种刺激情景,问题的构成包括两个基本条件:一是要做好思维上的努力,二是要运用新的知识重新组合已有的知识。如果我们用吉尔福特的准则去衡量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所提出的问题,我们就会发现有很多所谓的问题其实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问题”,如:是不是?对不对?好不好?等诸类问题,幼儿无须思考就能够直接用“是”或“不是”,“对”或“不对”,“好”或“不好”回答出来,缺乏置疑和认知冲突,以简单的集体应答取代幼儿深入的思维活动,形成幼儿思维的虚假活泼。除了会提一些虚假的问题外,还会出现的问题是提问没有针对孩子的年龄特点,比如说对大班的孩子来说在观察了一幅图片后,作为一个单独的问题你问孩子:“你从图片上看到了什么?”这个提问对大班孩子来说缺乏挑战性,你可以把这个问题作为过渡或辅助 “你从图片上看到了什么?”“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样就更能激发幼儿的思考。
三、提问存在不平等状态
教学中的每一个幼儿都是平等的,他们应该享受平等参与集体教学活动的权利和机会,教师也理应保证每一个幼儿的这种权利和机会,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幼儿的这种权利和机会并没有得到真正的保障,教师提问喜欢用请“能干”的幼儿回答,用“能干”幼儿的思维代替全班幼儿的思维,一节课中有些幼儿获得了5-6次回答问题的机会,而40%以上的幼儿没有获得一次机会。当然,在某些 2 特殊情况下,为了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可以倾向于能力强的幼儿。但如果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那么,在集体教学活动中就会忽略能力一般的幼儿,使得教学提问中只有几个幼儿在参与,而其他的幼儿就会觉得教师关注的并不是自己,而是那些能力强的幼儿。专家曾经在调查中发现:有相当多的幼儿,其实可以回答出教师所提问的内容,但是他们不愿意参与。问其原因,说是“不想说”,或曰“不敢说”,更有甚者说:“老师问题请××说”,由于集体教学活动提问的不平等现象,使部分幼儿丧失了信心,成为教学活动中的“边缘人”,甚至脱离了教学活动,这样,教学活动的提问功效和作用必然受到消极影响。
毫无疑问,在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还存在着其他问题,我刚才所列举的只是其中一些相对突出的现象,如何克服上述问题,我认为教师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尝试:
一、注重集体教学活动中的问题设计
幼儿的思维过程往往是从问题开始,有经验的教师在集体教学活动中,精心设计提问的问题,意图点燃幼儿思维的火花,激发他们的探索欲望,并有意识地为他们发现疑难,解决疑难,提供桥梁阶梯,引导他们一步步登上知识的高峰。
(一)围绕教学中的关键设计问题
问重点:重点是幼儿应该掌握的内容,根据活动的重点设计提问,保持幼儿思维清晰,使幼儿理解和掌握重点,从而保持思维的条理性、连续性和稳定性,并为幼儿进一步解答一些相关问题奠定基础。现场互动:请你根据小壁虎向其他动物借尾巴的过程设计提问。如:中班的语言活动“小壁虎借尾巴”,为了让小朋友了解不同动物的尾巴的作用,老师反复地设计提问:“小鱼把尾巴借给小壁虎了吗?为什么?”“小壁虎为老牛借尾巴,牛伯伯为什么说“不行啊”?“小壁虎问燕子借尾巴,小燕子会怎么说?”“小壁虎还能向谁借尾巴?他们能把尾巴借给小壁虎吗?为什么?”活动中老师根据本次活动的关键点“不同动物的尾巴的作用”反复设计了提问的问题,不仅仅帮助幼儿理解故事的内容,还关注了幼儿对动物尾巴作用的认知过程,引发幼儿展开充分的想象,唤醒认知的经验,积极参与交流讨论。
问散发点: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发散性设问是一种创造性思维活动,是指对同一问题,教师引导幼儿从多方面、多途径去思考,纵横联系所学知识,以求问题灵活解决的方法。就象大班语言活动――小鲤鱼搬家问题设计较好,教师在开始和结尾的散发性提问都围绕教学中的关键点设计,如:“有一群小鲤鱼要搬家,你们猜猜这是为什么?”“小鲤鱼还会回来吗?”让幼儿通过问题去思考,根据自己的想法去续编故事,解答问题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
(二)问题设计必须遵循幼儿的认知规律
1、遵循循序渐进原则
现代信息论认为,教学是一种循序渐进地有效地选取、组织、传递和运用知识信息,促进幼儿了解信息、掌握知识的活动。从集体教学整体上看,教师必须抓住教材、教学内容的整体要求,根据幼儿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状态,科学地设计一定梯度的问题,不仅要设计好单个问题,更重要的是要设计好问题序列,问题序列有两种基本形式,一种是递进式问句系列:初问浅显,幼儿正确回答后,再逐步加深,逐步一般化、抽象化,逐渐达到预计的目的,这是幼儿园目前经常采用的方法。例如在《蜗牛和苹果》活动中,老师就设置了一系列递进性的问题:有一天蜗牛在他的菜园里发现了什么?(苹果)这个问题孩子观察图片后直接能回答。那它的这只苹果是从哪里来的呢?(风吹过来的,树上掉下来的,好朋友送给他的),让孩子根据现有的知识经验进行推理和想象。苹果怎么会从树上掉下来的呢?(因为秋天了,苹果成熟了,因为苹果烂掉了„„)引导幼儿关注季节、自然现象和果树的成长规律。由易到难,由表及里,较快地完成了此环节所要求达到的要求。另一种是渐退式问句系列:开始提出一个较抽象较一般的问题,以引起悬念和产生整体印象,当幼儿不能正确回答时,再逐步具体化,直到幼儿做出正确回答,这种方法在探索性活动中运用的比较多,象我们小张老师执教过的活动《有趣的空隙》,运用了这个方法,接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教学中活动的开始部分,1、老师这里有三组材料“老师给你们三分钟时间,要把这三组材料全部都装进大瓶子里。还要将瓶盖盖好。三人一组合作实验,在实验过程中,要及时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2、幼儿第一次实验,集体交流实验结果。主要提问:你们是按照什么顺序装这三组材料的,结果怎么样?同样多的材料,为什么有的小组成功了,有的小组还有材料留在外面呢?通过对比实验、相互交流的方式,发现没有成功的原因因为瓶子中还有许多空隙,小结出要按照一定的先后顺序,才能比较容易将三组材料全都装进瓶子里。
3、幼儿第二次实验,集体交流实验结果。主要提问:这一次在装三组材料时发现了什么秘密?为什么先装大石头,再装小石子,最后装沙子的方法比较容易成功呢?让幼儿在操作的过程中总结出大物品之间的空隙也大,小的物品后放进去可以填充里面的空隙。最后小结原来,按照一定的顺序摆放物品,可以减少空隙,装更多的东西。整个活动过程通过渐退式问句系列,引起幼儿的悬念,使之对这一现象产生整体印象,主动的获取知识。
2、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
幼儿园集体教学中的提问,要考虑不同层次的幼儿,设计不同的层次问题。对于能力相对弱的幼儿,要适当设计一些难度不大,经过认真思考能够回答出的问题,可以帮助这些幼儿恢复自信,提高学习兴趣。为了巩固教学效果而设计的基 4 础性及综合性的提问适合中等能力的幼儿,这样可以吸引大部分幼儿的注意、调动他们的积极性。难度和灵活性较大要求幼儿重新组合所获得的信息来创造答案的问题则适合问能力较强的幼儿,他们经过思考回答,有助于启发全体幼儿的思维。
如:中班科常活动“有趣的昆虫”,老师在放了一段“屎壳郎推粪球”的录像,设计了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屎壳郎想了什么方法成功的?”让幼儿回忆录象的内容,幼儿的思考角度就是从解决问题的动作方面来考虑,如:推、拉、扯、滚,这个问题是本次活动的主流目标,是通过引导让全班的小朋友都要了解的保底知识点,那么我们就可以请一些能力中等或中等偏下的孩子,第二个问题是“屎壳郎为什么能够成功呢?”这个问题是一个通过这个现象来领悟精神实质的问题,我们就可以请一些能力较强的幼儿来回答,比如说屎壳郎不怕困难的精神,它们是坚持到底的精神,这些点是需要我们老师引导个别能力较强孩子,然后把个别孩子的发现辐射和传递给大家的,让个体的发现变成整体的经验,通过这样的提问能使全班孩子幼儿的思路更开阔、更灵活。
二、丰富集体教学活动问答模式
现场提问:现在我们教学活动中有哪些问答的模式?
幼儿在日常生活中会提出许多“为什么”的问题,而在教学活动中却很少有提问,这是因为传统的老师问、学生答的提问模式,扼杀了幼儿的问题意识。其实教学活动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正确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的能力,任何时候都应该鼓励学生提问。遗憾的是幼儿园集体教学中的提问常常是按照教师问学生答的模式进行,绝少有幼儿提问,这种方式最明显的弊端是不利于幼儿问题意识、提问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幼儿作为学习的主体,能够提出自己的问题,表明幼儿正在积极地思考,是独立思维的主体,教师的提问更多的是来自幼儿外部,而幼儿的提问却是发自内心,在一定程度上要优于教师的提问。因此,教师不仅应该注重幼儿回答问题能力的培养,还应该注重幼儿提问能力的培养,因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这一点传统的提问模式是无法做到的,在集体教学活动中丰富提问模式,使其多元化,可采用老师问-幼儿答;幼儿问-教师答;幼儿问-幼儿答等模式进行尝试。多元化的提问方式有利于师生之间共同探讨,相互激发,而在这个过程中,幼儿有了更多的提问机会,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自我提问的能力也就在无形中得到提升。
除了上述三种问答方式外,笔者认为,幼儿园集体教学中还可以升华集体回答问题的方式,让幼儿同时回答同一个问题,例如我们前面谈到的《小鲤鱼搬家》的语言教学活动,教师根据幼儿希望小鲤鱼回来的心理,让每个幼儿想好要小鲤鱼回来的理由,然后同时大声地说:小鲤鱼你回来吧,我们……(这里开始每个幼儿都有不同的理由)既培养了幼儿的独立思考能力,又能让每个幼儿都有参与 5 回答问题的机会,无论幼儿回答是否正确,都表明幼儿已进行了思考,并且大胆的回答了问题。
三、集体教学中的提问要讲究语言艺术
集体教学活动提问时,幼儿根据教师口头提问来回答问题。因此,教师的提问语言至关重要。应做到以下几点:
1、准确、严谨。教师的提问语言必须具有科学性、准确性以免造成幼儿失误或困难。如幼儿常把三角形的“角”与“脚”混淆。
2、清晰、简炼。教师的教学语言受特定的教学内容和授课时间的制约,教师要以最简洁的语言传递最大的知识信息量,就必须做到语言简炼流畅人,通俗易懂。特别是口头提问不宜太长或转变太多,这使幼儿记不住、很难找到问题的核心。
3、诚恳、和谐。教师提问的态度要诚恳,语言要亲切,氛围轻松和谐。在语调、语速的控制上能抑扬顿挫,疏密相间,酌情正确处理提问和问答的关系,使幼儿能非常自然地听清问题,并能从容不迫地思考、回答问题。
2010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