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与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实验报告(精选5篇)

时间:2019-05-13 08:23:2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与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实验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与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实验报告》。

第一篇: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与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实验报告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与学生行为规范养 成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课题实验报告

我校于1997年8月至2000年7月开展中华传美教育实验研究。三年来,在市课题组的领导指导下,经过我校各实验班级的相互配合,统一运作,本课题已完成实验任务。

一、问题的提出

我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灿烂文化的文明大国,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的集中表现。进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不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也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在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今天,在旧体制向新体制过渡的情况下,人们的思想观念、行为模式、价值取向、道德行为发生了变化。在引进外国先进技术的同时,西方资产阶级的腐朽思想和生活方式乘虚而入,诱发一些人唯利是图、见利忘义、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滋生蔓延。这种思潮已给青少年一代造成不良影响,严重地破坏了思想建设和道德建设,严重地腐蚀了青少年的心灵,有的甚至走上了犯罪的道路。因此,在青少年中进行传统美德教育已刻不容缓。这是建设社会主义道德观,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提高中华民族素质的需要;是抵制西方腐朽思想侵蚀、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需要;也是民族振兴强盛和社会稳定的需要。

根据《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关于“在重视对学生进行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教育”的要求和江泽民、李岚清等中央领导同志提出的要加强对青少年学生进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的指示;根据广西教育学会桂教会字(1997)03号《关于开展学校家庭、社区三结合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系统实验研究的通知》精神,为进一步改进和加强学校德育工作,教育全校学生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培养社会主义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搞好校园精神文明建设,我校决定参加全国教育科研“九·五”规划国家教委重点课题《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系统实验研究》的实验研究,组织部分班级率先进行子课题《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与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的实验研究,并成立课题研究小驵,在市课题组的领导下开展实践研究工作。

二、研究的内容及目标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指中华民族优秀的品质、优良的民族精神、崇高的民族气节,高尚的民族情感和良好的民族习惯。课题实验以栾传大同志主编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故事》、《中华民族传说警语名言500句》为基本教材,确立教育内容和教育目标。

1、从基本教材中确立以下研究德目,由试点班级根据本班情况选择其中四项德目进行研究。

爱祖国、爱家乡、行为规范、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团结友爱、立志勤学、谦虚礼貌、诚实守信、勤俭节约、家务劳动、严于律已、讲究卫生、爱护环境

2、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以上德目的实验研究,努力将传美内化为学生行为规范,突出“爱国”,引导学生从眼前做起,从身边的一点一滴做起。

3、强化养成教育,在教育过程中注重培养习惯,引导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研究的方法(途径)与步骤

1、途径

(1)学校是进行传美教育的主阵地,通过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使学生养成良好品德。

a)按计划开设传美课。

b)在各学科中渗透传美教育。

c)在学校的各项常规教育活动中进行传美教育。

d)利用重大节日、纪念日及班、队会进行系列化传美教育。

(2)家庭“传美”教育

家庭是“传美”启蒙教育场所,有着补充与延伸学校“传美”教育和强化学校“传美”教育的作用。我校成立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www.xiexiebang.com让家长在参与活动中感受到教育又学会协助学校教育子女的方法。我们运用多种方式方法,力求达到家庭、学校用统一的规范要求学生,从而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准和思想品德修养。

(3)社会“传美”教育

社会“传美”教育对学生是潜移默化的。通过社会“传美”教育,不但检验学校、家庭“传美”教育成果,而且更有助于学生践行传统美德,巩固教育成果。我们在“传美”教育活动中,组织学生走向社会,走入工厂,农村进行社会调查,访问革命前辈、英雄模范人物,开展敬老活动,公益活动,使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增强民族自豪感、自信心、自尊心,增强品德修养意识,锻炼良好的行为习惯品格。

2、步骤

(1)要求实践班级老师认真备课,运用并推广“创设情境、讲故事、找问题、练行为、提要求、引趣--读讲--思议--点拨--导行-”等方法(高、低年级自选适合的方法来运用),使“传美”教育达到“学知--激情--明理--导行”的教育目的。

(2)挖掘各学科内容中的“传美”教育因素,灵活渗透“传美”知识,引导学生树立“传美”意识。

(3)按所设立的德目的要求和行为模式对学生进行道德行为训练,使学生养成一定的行为习惯,继而达到规范化。在对学生行为规范训练中,通过十四个德目的讲解和练习讲述课文的故事,使学生了解某种行为的合理性,组织学生进行学习讨论,分析总结道德行为成功与失败的经验。注意培养学生的道德意志,采用不同的措施,组织行为练习,提高学生的意志力。

(4)让学生在学习、劳动、活动及日常生活实践中履行道德规范,经受锻炼,从而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训,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信念和意志,丰富道德实践经验,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5)实验过程中,以课题组制定的十四个德目的行为标准,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从而达到逐步增强自我教育,自我评价,自我修养的能力,实现由他律到自律的过程。在此基础上再由班级小组,家长和老师进行评价,学生通过各层次的评价会清楚自已行为的表现和应努力的方向,让“传美”教育在学生思想上真正达到内化。

四、实验阶段及主要任务:

时间:1997年8月至2000年7月三年为课题实验研究时间,共分为三个阶段:

1、第一阶段(1997年8月--1998年7月)

主要任务:(1)建立机构,制定方案,确立实验班级。

(2)进行前期调查(测试)

(3)注重、促进、强化养成教育。

(4)进行阶段性总结。

2、第二阶段(1998年8月--1999年7月)

主要任务:(1)通过多种渠道开展行规养成教育。

(2)构建学校、家庭和社区三结合教育网络的探索。

(3)进行阶段性总结。

3、第三阶段(1999年8月--2000年7月)

主要任务:(1)深化传美教育。

(2)进行实验后的测试。

(3)进行总结交流,形成实验报告。

五、实验成果

历时三年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实验研究,我们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不但使学校德育工作更具体、更生动、更形象,促使学生将传统美德与自己的情感相结合,及时有效地启发学生的自我意识,把自己当作对象来审视自己而且对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形成和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起到了,约束自己,意识到自己应怎样讲究礼仪、孝敬父母、勤奋学习积极的促进作用,全面推进了学校的道德素质教育,体现了传美教育的实效性。

1、教师进一步提高自身道德修养及科研水平

(1)通过“传美”实验研究,教师们自觉弘扬传统美德,敬业爱生,无私奉献,自身道德修养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2)教师们逐步树立并巩固了科研兴教的思想意识,学会了教育科研实验流程,懂得了如何设立实验方案、选择实验方法、制定实验程序、撰写实验报告等等,科研水平得到很大提高。16篇论文分别获国家级、自治区级、市级奖。

2、构建学校、家庭和社区三结合的教育体系。

(1)家校互补,实现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同步。

我校成立了家长委员会,加强学校和家庭教育同步,达到一项活动两代人受教育的目的,使学校教育得到了延续。家长通过学习,了解学生在校的近期教育重点,配合学校进行传美教育和行规教育,逐步实现家校教育同步。

(2)运用社会实践,实现社区教育同步。

我们采取两个措施,一是开展以街道委员会为依托的社区教育,二是联谊结对子,建立校外教育基地,聘请消防人员、交警、公安、法官等校外辅导员,与其单位结成共建单位,以多种方式进行传美教育。用“一帮一``结对子的形式,带学生到农村学校与贫困学生结成互助对子,从而提高自身的境界,培养良好的品德。如:六(1)班的赵海同学,家庭并不富裕,由于迷上电子游戏,常从同学书包里掏钱,到电子室混。我们对他实行三包,家长包接送,学校包监督帮助教育,校外辅导员配合思想教育,不到三周时间,他便有了转变,不到电子室了,把省下的钱送给他的农村对子伙伴。

3、学生的基本道德素质得到提高,推进了学校的素质教育。

(1)试点实验班级的实践活动已在全校逐渐铺平,达到点面普及的效果。学生的行为规范自觉性和意志品德修养水平明显提高,所设立的十四个德目已逐步成为学生的自觉行动。(试点班级总人数496人,从下表的调查可看出学生的前后行为变化。)

前 内 容 认识 占% 不认识占% 形 式

(第二页十四个德目为此内容)27人 0.054% 469人 94% 问卷、谈话、家访、笔记

后 同上 488人 98% 8人 0.016 同 上

(2)推动我校德育教育及创建文明班级活动。

校园内开展的各项活动已渗透”传美“的内容,各学科教学活动也同样渗透”传美“内容。可以说”传美“的实验研究推动了校园精神文明建设,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推动了教育改革。93(4)班、94(1)班、94(7)班、96(1)班、97(2)班、99(3)班均被评为校文明班级;94(1)班和97(2)班还被评上市文明班级。在各类班队活动评比中,均不少于1次获最佳活动中队或优秀中队光荣称号。

(3)各类奖项:

试点实验班级均不少于1次评上校级或市级文明班级;学校评为市德育先进单位;评为国家”九五“重点课题实验学校并挂牌;13篇论文分别获全国级、自治区级、市级奖,其中全国二等奖3篇,三等奖2篇;自治区一等奖1篇,二等奖2篇,并刊登《广西基础教育》,三等奖1篇;市级二等奖2篇(选入德育论文集);三等奖2篇。一人评为全国实验研究先进个人,一人评上市德育先进个人。

六、实验的体会和结论

三年的实验研究,我们深刻地认识到: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把”传美“教育纳入学校工作中,是开展”传美“教育的重要保证。

2、把”传美“教育与师德规范联系起来,促进”师表“作用,要求教师对学生做到”身正是范“的楷模效应,提高教师的德育素质,是开展”传美“教育的重要前提。

3、积极开展教学科研,坚持科研先导,教研指导,领导督导,使三方面结合起来,是实现学校传美教育系统化、科学化、规范化,提高学校德育素质的关键。

4、充分发挥各学科的作用及内含的育人功能,是使学校”传美“教育达到整体优化,取得最佳效果的重要手段。

5、抓好家庭、社会、学校三结合的教育网络,使学校的教育成果通过良好的家庭、社会教育得以巩固,形成教育合力,是开展”传美“教育的有效途径。

第二篇:继承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继承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是当代大学生义不容辞的责任
学院:美术学院

班级:09(5)

姓名:庄文越

学号:09173325

中华传统美德是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文化凝练而成的社会道德准则,是中华民 族几千年灿烂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要求我们重视自身修养,同时又具有强烈的社会 责任感和乐观进取精神。可以说,中华传统美德早已深深熔铸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之中。那么,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应 该怎样继承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呢?

一、坚定不移地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列宁说: “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只 有知之深才能爱之切。孟子提出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可以说是集 中地体现了中华民族气节。古往今来,多少仁人志士为维护祖国的荣誉和民族的尊严,在爱 国和气节方面为后人作出了榜样。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不仅具有找寻民族气节,挽救民族危亡的积极意义,而且突出 了要求把个人的命运与民族、祖国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崇高的历史责任感,所以每当中 华民族濒临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都起到了救亡图存的战斗号角作用。自1840年鸦片战 争爆发以来,诸如卓有见识的林则徐,血染吴淞口的陈化成,维新被杀的谭嗣同,推翻帝制 的孙中山,横眉冷对的鲁迅,抗日献身的张自忠,以及无数为国捐躯的共产党人都体现了这 一强烈的爱国精神,他们是中华民族之魂。

以上种种爱国实例,渗透着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她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所在。我们当代 大学生要铭记在心,体现在行动上,继承并把它们发扬下去。

二、奋发进取,立志报国 奋发进取,
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要立于不败之地,必须要有奋发向上的精神,而立志又决 定了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在前进道路上的努力方向。

历史上拥有大志者不乏其人。明代戚继光年仅十七就任文职官,当上了登州卫指挥佥事。他对父亲表示,要做一个“身先士卒,临敌忘身”之士,还写下了“封侯非我愿,但愿海波平”的诗句。日后在荡平东南沿海倭寇和防止北方异族的入侵建立了不朽的功绩,成为名垂 史册的民族英雄。一代伟人毛泽东在前去广州革命根据地,途经长沙写下的 《沁园春·长沙》,其中“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表现出毛泽东以天下为己任的豪情壮志,并为之奋斗终身。十九岁的周恩来所作“大江歌罢掉头东”也体现了他改造旧中国的远大志向。可谓少年

壮志 凌云。

我们大学生应把个人的理想抱负与祖国民族利益联系在一起,把作为跨世纪的一代与为 民造福联系起来。更要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从自我做起,一步一个脚印,在人生途中 不断地砥砺操行,从而完成大志。

三、开拓进取,不断创新 开拓进取,
中华民族虽也遭受过外族的入侵和列强的蹂躏,但她却是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能保持自 己民族立于不败之地的伟大民族。原因很多,其中与中华民族的一批优秀人物跟随时代的潮 流,锐意进取,勇于改革创新是分不开的。惨遭车裂的商鞅,虽牺牲了生命,却使秦国后来 居上,超出东方六国,成为兵革强大,请侯畏惧的天下雄国,为秦始皇“灭诸侯成帝业”的 统一中国大业奠定了基础。被列宁誉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的王安石,面对北宋中期 以来积贫积弱的现状,大胆提出“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与中国封建社 会儒家正统思想的“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是何等的针锋相对。王安 石这种反对守旧,勇于进取的思想及大胆变法,勇往直前的精神,使他大大领先于时代,为 后人推崇和尊敬。

四、勤学好问,最大限度地丰富自己 勤学好问,
中华民族文化遗产极为丰富,这与古人的勤学分不开的。锥刺股是先秦纵横家苏秦好学 的故事。苏秦为吸取广博知识,夜以继日发愤苦读,当困乏时,以锥子刺腿,用来振奋精神,坚持学习。“三上”是北宋大文豪欧阳修充分利用时间的一种学习方法,乃马上,枕上,厕 上,争分夺秒,积少成多,终于在文学上大有作为。杜甫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苏轼的“退笔如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都说明勤学的道理。

读书光好学还不够,还需善疑好问。孔子从小入太庙“每事问”。他主张“疑思问”,“不耻下问”。荀子把“不知则问”和“不能则学”相提并论。他们都把学和问联在一起。不学不问怎能成为学问家,学贵在问,这样才能有所提高,有所超越。

古人这些勤学好问的事例在历史上比比皆是。我们要从中受到启迪,逐步形成勤学好问 的良好品德。

五、尊敬师长,明礼诚信 尊敬师长,
尊敬师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连封建帝王也不例外。“西伯善养老”指的是周文王 在施行“仁政”时带头敬长。他上孝父母,下关心穷苦平民,并设立“三老五更”制度来侍 奉老人。共产党人的敬老境界更高一筹。李大钊曾说过:“……我不主张儿子对自己行孝,可是我疼爱自己的老人,因为他抚养了我,教育了我,为我付出过很大的心血,疼爱自己的 老人这是人

人之常情”。朱德自1909年离开家乡后仅见过其母一次,抗战时期,朱老总工 作繁忙,生活艰苦,但仍节省下一部分钱寄给母亲。母亲去世了,朱老总非常悲痛地说: “我 用什么方法来报答母亲的深恩呢?我将继续尽忠于我们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一中国共产党,使和母亲同样生活着的人能过快乐的生活”。朱德把热爱母亲,热爱人民,热爱党紧紧联系 在一起。今天敬长传统美德不仅不能丢,更应提倡和发扬,这是现代社会公民应有的风范。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又是以礼仪之邦闻名于世,我国人民从来就有知书达礼的传统美德。“三顾茅庐”等等以礼相待的成语和典故,在历史上广为传诵,就深刻反映了这一点。知礼,讲礼,对人彬彬有礼,是体现了对他人的尊重,是保持人们正常关系的准则。知礼讲礼的人 大多以他人为重,以社会为重。能真诚待人正是一个人高尚情操的表现,是内在优秀品质的

外化。试问那些对长辈出言不逊,对朋友态度粗暴,公共场所横冲直撞的人,能体现出是一 位有文化,有教养,懂礼貌,讲文明的人吗?当今社会,文明礼貌、文化素养对一个人一个 民族来说是至关重要的。物质文明上去了,精神文明却衰退,与一个有“礼仪大邦”之称的 民族,与一个进行现代化建设的民族相容吗?所以,明礼诚信是提高中华民族的思想境界和 文化素质的关键所在。

一个国家必须要有自己的国魂,一个民族必须要有自己的精神,才能把全民族的智慧集 中起来,完成无比强大的精神力量和物质财富。中华民族几千年延续下来的爱国、勇于进取、开拓创新、尊敬师长、明礼诚信等传统美德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国魂和精神。

最后,让我们时刻牢记江泽民同志在《中华传统美德格言》一书中的题词“传承中华美 德,培养民族精神”。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一定要继承这些传统美德,并用自己的实际行 动把它发扬光大。


第三篇:中小学生养成教育的理论与实践

中小学生养成教育的理论与实践

主讲人:关鸿羽 北京教育学院教育管理室前主任

主讲人简介

关鸿羽,著名教育专家,全国家庭教育专家讲师团首批专家。曾任北京教育学院教育管理室主任,中央教科所兼职研究员,北京师范大学客座教授,北京市初中管理研究会副理事长,北京市教育管理学会秘书长,中国记忆科学研究会副秘书长,中国家庭教育学会理事,中国家庭文化学会常务理事。

先后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电视台、北京电视台主讲教育节目,并开设《关教授教育漫谈》,《关老师谈家教》专题节目,他热心于家庭教育理论的普及工作,在29个省(直辖市)100多个城市作家庭教育报告,深受全国各地家长欢迎。

他潜心于学术研究,成绩斐然,教育专著有《家庭教育学》、《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如何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提高智力的方法》、《心理素质教育》等30余部。

因工作成绩突出,曾被评为北京市劳动模范,作为教育界的先进人物代表在中南海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新华社、《人民日报》、《人民教育》都曾专文报道过他的事迹。

课程简介

养成教育既包括正确行为的指导,也包括良好习惯的训练,即行为习惯的训练、语言习惯的训练和思维习惯的训练。

重智育轻德育,只抓孩子的学习,完全忽略了习惯的培养;抓学习也只抓知识,不注意学习习惯的训练等等,这些做法都会影响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养成教育应该从训练着手,训练的方法有很多,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要根据孩子的不同年龄,不同性格气质采取不同的训练方法。可以采取的训练方式有:激趣式、分解式、评比式、制约式、疏导式、渐进式、体验式、切断式、协议式、积分式、负强化法(批评、惩罚),实践锻炼法,指导自我教育法等。

好孩子不是夸出来的,无原则的表扬,过多、过分的表扬不利于孩子成长。要让孩子有是非观,能正确地评价自己,正确地对待自己的问题,不能在虚伪中生活。“失败不是成功之母,有反思才是成功之母。”“严爱结合,刚柔相剂。”“表扬为主,批评为辅。”

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应加强言语上的说服教育,突出语言的情感性、科学性。要以理服人,切忌讽刺、挖苦;要简练、深刻,切忌唠唠叨叨;要有情感性,切忌空话、大话;做到“事先备课”,切忌盲目性;切忌脱离实际,要符合孩子年龄特点。在以身立教上,应以行导行、以德育德、以才培才、以趣激趣、以美求美、以情动情、以性养性等。在讲座中,关鸿羽教授以理论为线,以生动鲜活的实例为点,把养成教育这一大主题讲得十分形象活泼,相信能让听者受益良多。

录制时间

2009年6月4日

课程时长

147分钟

提纲

一、养成教育的基本理论

1.养成教育有利于孩子成才、成人

2.习惯是一种顽强的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

3.习惯不同,人的机遇就不同

4.目前孩子存在着“十小”问题

5.养成教育有利于社会进步

6.养成教育在德育中的位置

7.素质教育与养成教育

8.习惯的概念

9.习惯的特征

10.习惯的形成因素

11.养成教育必须赋予新时期的内容和要求

12.不要忽略了智慧性习惯的培养

二、养成教育的内容

1.养成教育的内容要规范化 2.养成教育内容要细目化

3.养成教育的内容要序列化

三、养成教育的途径

1.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要一致

2.学校、家庭与社会教育要一致

3.道德选择能力

四、养成教育的方法

1.德育姓德不姓智

2.方法要适合学生必须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3.训练法

决胜课堂:中小学新课程有效教学的课堂重建和评价创新

——有效教学与校长课程领导力培养(之一)

主讲人:龚雄飞 海口市教育研究培训院副院长

主讲人简介

龚雄飞,海口市教育研究培训院副院长、海南省特级教师、全国模范教师,海南省作协会员,教育部新课程培训专家组核心成员。

课程简介

当课程处于稳定的非变革状态,原有规范秩序在相当程度上能够替代中小学校长的作用。学校一旦进行课程改革,以常规为特征的稳定状态被打破,教师们就会迅速、强烈地需要校长的指导。因为,在这种状态下,观念目标、行为指向、操作程序不明朗,教师们只有看校长、等领导来部署和示范。特别是新课程改革将课程决策权下移了,校长课程领导者的角色身份更加凸显出来。所以,新课程背景下中小学校长要打造课程领导力,这是中小学校长职业角色变化的需要,是实施课程改革的根本要求。

校长课程领导力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对新课程有效教学的创造力上。什么是有效教学?新课程有效教学的关注点在哪?新课程有效教学的评价标准是什么?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如何重建有效教学的课堂?如何创新新课程的教学评价?龚雄飞副院长从中小学课堂教学中所常遇到的实际问题和案例出发,凝练出四个“点”来解答这些问题,这四个点是“激活课堂——新课程有效教学的兴奋点、优化问题——新课程教学设计的着力点、有效评课——新课程校本教研的引爆点、突出思维——新课程学业评价的关键点”。

录制时间

2009年07月03日

课程时长

133分钟

提纲

引子:在新课程背景下打造校长课程领导力

1.何谓“课程领导力”

2.什么是有效教学

一、激活课堂:新课程有效教学的兴奋点

1.对传统课堂的反思

2.对思维课堂的建构

二、优化问题:新课程教学设计的着力点

1.为什么问题设计是教学设计的主体工程

2.问题设计的基本要素——宽度、深度、角度、精度和难度

3.问题设计与思维训练——引发学生认知冲突和思维冲突

三、有效评课,新课程校本教研的引爆点

1.听课听什么

2.评课怎么评

四、突出思维:新课程学业评价的关键点

1.关于学生的学业评价 2.指向思维品质的开放性试题的评价改革——SOLO评价

第四篇: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的实践与探索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的实践与探索》

课题开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1、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悠久的历史,正是在这历史的长河中,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然而,根据调查,大部分学生对祖国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知之甚少,古文化常识严重不足,而在弘扬传统美德方面也不尽人意,对一些基本的社会公德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特别在当今的社会环境下,极端个人主义思潮有所滋长,集体主义观念削弱,个人至上,指责别人多,反省自己少,讲索取多,讲奉献少,缺乏社会公德,学生德道德意识有待加强。如何增强创新意识,把那些具有普遍意义的传统道德内容赋予新的历史内涵,进行发展和再造,生产出更新、更高层次的精神产品,从而使传统美德现实化、时代化是我们需要研究的问题

2、在举国上下普及《公民道德纲要》,贯彻实施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建设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胡锦涛总书记针对全民道德现状,有针对性地提出“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进一步强调了坚持德育为先,育人为本的思想。因此,加强和完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研究和教育评价机制,就显得十分重要。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时期,积累了许许多多的优良传统美德。这些优良传统美德不断发展,又注入了新的内容,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学生如何将这些美好的传统继承和发扬下去,使之代代传承和弘扬是摆在学校德育教育中的重要议题。

3、多年来,在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论研究中,在传统美德承接的实践探索中,全国各地更是蓬勃发展,许多省市众多实验区点开展中小学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各具特色。但是,纵观该课题在国内外的理论与实践探索还存在如下缺陷:一是实践研究还不够深入,策略方法还不够健全,缺少可操作性;二是一些课堂教学活动,内容针对性不够,吸引力和感染力不强,未能有效发挥传统美德培育的应有作用;三是就区域文化的发掘、整理,有针对性的落实课程开发运用实施还不够。

4、实验课题研究的特殊作用决定了此项课题的研究和实验将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起到前瞻和导引的作用。新课程的理念要求学生既要学会做人,又要学会做事,换言之,就是不但要学到知识,而且要学会合作、学会生活、学会发展。这里起到指导性作用的是人的思想品德的发展,这进一步说明挖掘中华传统美德的历史内涵并赋予其时代精神的教育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基于以上思考,为了更好的服务于新课程改革,提高我校区学生的综合素质,进一步完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的评价体系,结合我校区教育实际情况,在充分论证的前提下,全校进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的时间与探索》的实验研究。

二、本课题的研究目标、主要内容、重要观点和创新之处

(一)、研究的目标

发觉、发掘、构建中华传统美德德目体系,编写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校本教材;初步探索出一套全校以“中华传统美德教育”为切入口的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有效途径、方法和措施;探索传统美德教育与其它学校德育内容的关系,总结出学校德育的一些成功案例;提高学校德育整体水平,推进学校德育内容系统化、特色化、科学化建设,让受教育对象了解、掌握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知识,增强区别真善美与假丑恶的判断能力,增强积极的道德情感,让传美植根于学生心中。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目标体系构建研究。

2、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课程化研究,即加强校本课程建设:1-2年级开设《三字经》;3——4年级开设《弟子规》;5—6年级级开设《中国楹联》课程。

3、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与学校文化建设相结合研究,即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包括:厅廊文化、走廊文化、班级文化、园景景文化建设。

4、学校、家庭、社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三位一体互动模式研究,即开展“亲子阅读,书香一小”,家校互评,家校携手共撑教育大伞活动。

5、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的管理与评价研究。

(三)、本课题的重要观点:

1、中华传统美德概念和内涵的界定

所谓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就是指中国历史流传下来,具有影响,可以继承,有益于下代的优秀道德遗产。她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其内涵包罗极为广泛。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有着十分丰富的内涵,通过筛选、概括、凝练、重释,我们可将教育内容概括为十八项:孝敬父母、尊师重道、团结友爱、立志勤学、自强不息、谦虚礼貌、诚实守信、严己宽人、人贵有耻、见义勇为、整洁健身、求索创新、勤劳节俭,见利思义、敬业尽责、清正廉洁、爱国爱民、天下为公。而且每项内容都可以现行德育内容对接,渗透现代意识。如孝敬父母的人伦教育,尊师重道的重教意识,求索攻坚的创造精神,天下为公的全球意识等。

2、根据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的要求和学生思想道德品质形成规律,本课题的研究假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把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作为中学生德育工作极为重要的任务,进行“忠”、“孝”、“礼”、“义”、“信”系列教育活动,并将民族精神与现代精神相结合,赋予传统美德以时代内涵,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中华美德知识并付诸于行为实践,内化为品德素养,同时提高民族凝聚力和自豪感。

(四)、本课题的创新之处:

本课题的研究既有理论意义,更是一种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如何在小学阶段,开展传统美德教育,如何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和思想素质,该课题的一系列研究成果不仅可以为学校德育工作注入生机与活力,有力地促进了学校德育的改革与发展,而且还可弥补当前传统美德教育研究中的空白。

三、本课题的研究原则、方法和实施步骤

(一)、课题研究原则(1)与时俱进的原则。(2)整体优化的原则。(3)主体互动的原则。(4)针对性原则。(5)知行统一原则

(6)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教育相统一的原则。

(二)、课题研究采用的方法:

本课题实验以行动研究法为主,辅助运用文献研究法、行为观察法、学科渗透法、行为训练法、情感陶冶法、实践检验法、考核评价法等多种科研方法。

1.行动研究法。在研究中行动,在行动中研究;强调教育过程,注重实效。本课题运用行动研究法,实验校领导和教师首先要针对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调研,制定实验行动方案,按方案预设实实在在地付诸实验行动,在行动过程中不断反思总结、修订方案,再付诸新的行动,深入地实验研究。

2、文献研究法。文献研究是指根据一定的目的,通过搜集和分析综合文献资料而进行的研究。本课题不但通过查阅、参考大量同类课题研究成果资料设计了详实可行的《课题研究实施方案》,探寻出传美教育的新思路;,建构本课题的理论框架,而且依靠文献资料研究建构本课题的理论框架,确立了本校区传统美德教育内容体系,编写了整套活页教材——《中华美德教育》报,并力求对研究现状有所突破。

3、观察法。观察不光用感官去感觉体察,还包括用头脑去感觉思考。本课题实验过程中,引导师生注意观察周围的人和事,发现人与他人、人与群体、人与社会互动中的道德表现,分析判断其是否符合传统美德规范,怎样做才符合传统美德规范。加强道德体验,提高道德审美能力。

4、学科渗透法。在不同的学科教材中,都蕴含着十分丰富的“传美”教育内容。因此,备课时,认真挖掘学科教材的传美教育因素,并与德目挂钩,列出对应表,相机渗透。渗透的形式有:直接渗透、间接渗透、相机渗透三种形式。

5、行为训练法。良好的道德品质培养仅靠动机教育和行为方式的指导是不够的,还需要通过不断训练,形成一定的道德行为习惯。我们按18个德目要求列出具体细则,对学生进行道德行为训练,以达到规范化要求。

6、情感陶冶法。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注意营造“传美”教育的校园文化氛围,做到教育时时不忘,处处着眼,事事体现,树立良好的班风、校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愉悦的氛围,使学生从中受到熏陶感染。要高度重视注意发挥教师示范作用,以教师良好的言谈仪表、高尚的人格、无私的敬业精神去感染陶冶学生。

7、实践检验法。在“传美”教育中,让学生在日常生活的学习、劳动、活动中,用中小学生行为规范来约束自己,经受锻炼。通过实践来提高道德认识,升华道德情感,树立道德信念,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8、考核评价法。制定《传统美德素质教育目标体系及学生素质个性发展评价表》,通过自我评价,集体评价,家庭评价,教师评价,社区评价,使学生清楚自己在各层次的表现和影响,使“传美”教育在学生思想上真正达到内化,根治与学生的心中。

(三)实施步骤

实验准备阶段(2011.3——2011.8)

1、学校针对实验要求成立课题组,校长亲自担任课题组组长,科研、德育、少先队、教师承担具体的实验任务,共同组成课题实验领导小组。

2、总结“十一五”传统美德教育经验,结合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研究内容进行调研,制定“十二五”《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的实践与探索》规划与方案。

3、举办实验区点的领导与实验人员培训班,校长亲自参与课题指导,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学习,提高实验队伍的理论水平和实验能力,学校为研究此课题创造条件,形成传美教育实践的氛围。

实验研究阶段(2011.9——2014.9)

1、学校举行开题会,邀请学生家长参加,就课题的意义、目的、内容、途径方法等方面进行沟通;建立“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家庭与学校合作组织”;正式启动课题实验。

2、以班级为基本单位,在校课题组的指导下开展实验工作。按“课题实验的工作要点”拟定“班级传统美德教育具体工作计划”,开展各项传统美德教育活动;采取召集家长会、邀请家长参加主题活动、家访、书面通信、电话联系等方式进行家校互动,做到由课内延伸到课外,课内外相结合。学期末写出试验阶段性总结,上报校课题组。

3、学校课题组组织校本课题培训,使全体教师了解课题实验的意义目的内容和操作方法,组织师生积极参与实验;随时检查指导,调控实验情况,组织实验班经验交流研讨会,研究解决各种具体问题;学期末写出实验总结,评选表奖“传统美德教育先进集体”和“传统美德之星”。

4、学校开展实践与研究活动,活动期间,采取多种形式,板报、班会成果展示等活动形式,进行交流,及时总结,推广先进,奖励表彰等形式。

5、抓住传统节日时机,进行传美教育,结合节日特点,选准项目,不失时机地进行教育,如:元旦、春节、三八节、清明节、重阳节、十一等。

6、开展各种形式教育活动:如传美手抄报展评,《三字经》、《弟子规》背诵竞赛,精品楹联评选、传美故事演讲比赛等活动。每次活动围绕学校确定的工作内容,先以班级进行实践活动。

7、开展“学科渗透”交流研讨活动,开设公开课、示范课。

8、收集、整理形成性的资料,建立实验档案。

总结阶段(2014.9——2014.12)

1、系统整理各种阶段性总结、实验研究报告、论文集获奖成果等实验资料,形成实验报告及专著,收集整理完毕。

2、请专家对实验成果进行鉴定并结题。

3、推广实验成果,扩大实验面积

四、本课题预期研究成果

1.理论研究方面

从本地实际出发构建起了中华美德教育德目体系,逐个德目挖掘传统道德经典,进行德目要义讲解,导读名言经典,选编德目故事,提出教育活动建议。采用活页办报的形式,并形成汇变。编写了一套小学生美德教育的教材。

2.实践研究方面

(1)形成课题理论与实践研究报告;

(2)编辑《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实验研究文集》;(3)形成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的实践模式研究总报告。(4)做好我校开展《中国楹联》项目的总结与交流。

总之,在研究结果上,本课题既要书面有形的科研成果,更要无形的教育效果及社会效益。本课题关系到人的道德素质提高,关系到青少年如何做人处事(学会做现代合格的中国人),关系到一个区域传统美德风尚形成的大问题。严格讲本实验不准许失败,也不准许用一代人道德的缺失去证伪。因此,本课题十分强调社会实效,强调区域传统美德教育总体质量的提高。

五、课题完成的基本条件:

1、作为一所现代化高品位学校,我校的育人目标是“做高素养的现代中国人”,而弘扬和发展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恰是我校育人目标的具体体现。过去,我校以“忠、孝、礼、义、信”为德育工作的切入点;该课题的研究与探索,会引导和促进学校教育优质高效发展。

2、课题主持人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功底及综合研究素质,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完全有能力主持并完成本课题的各项研究任务;学校历来重视教育科研,提倡教师在研究状态下工作。我校拥有一支素质较高、研究能力较强的教育科研队伍,并涌现出一批相应研究成果。学校将该课题作为学校近年科研的中心课题,成立课题组,在政策和经费上给予大力支持,为课题研究提供有利保障。学校将在时间和经费诸方面给予全力支持,对课题的进程及质量进行科学的管理。

3、高标准的筹划、分步实施,专题推进、全学校参与,全方位渗透。

4、传承华夏文明,弘扬中华美德成为近年大众关注和讨论的热点,理论和实践层面方面涌现出不少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可作为该课题研究的参考借鉴。

第五篇:小学生传统美德之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研究与实践

“小学生传统美德之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研究与实践”开题报告

大洼中心校课题组负责人 贾淑杰

实验课题的提出与确立

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为了使教育科研工作得到行之有效的开展,使学生德育素养得到进一步的提升,根据省“十二五”课题指南,我们选择了省“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的实践模式深化研究》的子课题《小学生传统美德之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研究与实践》意在进一步加强对小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提升我镇小学生文明素养。

我们之所以选择了这一课题,是因为中央对未成年人的成长及其重视,特别是关于青少年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的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我们也感到学生在文明礼仪方面存在极大地欠缺,急需加强这方面的修养。所以选择这一课题。

我们曾对学生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问卷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什么是文明礼仪的填空

(二)个人礼仪方面:仪表包括什么?应怎样做到;仪容整洁应做到怎样?关于美发、牙齿、护手、站姿、坐姿、行姿等应做到那些?等

(三)家庭礼仪方面:

1、子女的责任是什么?2在家里应怎样对待父母、爷奶等

(四)学校礼仪方面:

1、课堂礼仪应做到(),2、升国旗时应做到(),3、课

外遇到老师应做到(),4、同学之间校外交往应做到(),5、集会时应做到

()。

(五)社交礼仪方面:

1、初次交往时应做到()。

2、语言交际时,交谈中应做到()。

3、接打电话应做到()。

4、网络交流中应做到()。

5、公共场所应做到()。

等。

问卷中的这些问题,只是小学生应该知道做到的文明礼仪中的一部分内容,通过调查发现:

1、学生对于文明礼仪知识知道的少而肤浅。

2、学校礼仪知道得多些,个人礼仪家庭礼仪方面知道的少。

3、能做到的礼仪少于知道的礼仪。

产生以上情况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

(1)、来自社会的原因。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礼仪素质却相对滞后了。在孩子们身边,经常可以看到不赡养老人,打骂父母的,买东西不排队的,做生意不讲诚信的,客车上不给老友病残让座的等等社会现象,孩子们看得多了,也就习以为常了,慢慢的文明礼仪的行为在心里淡化了。

(2)来自学校的原因。《小学生守则》与《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对文明礼仪养成教育有明确的规定,老师们也经常组织学生背诵,但学生做起来却不能坚持经常,也就是没有形成习惯。主要是抓得不到位,没有做到天天抓,周周抓、月月抓、年年抓,没有坚持经常,还有就是一些老师的言行不够检点也对学生产生不良的影响。

(3)、来自家庭的原因。家庭环境是培养学生礼仪的土壤,每个学生都是家长的掌上明珠,尤其是那些独生子女们,可能从小就被长辈们宠着,要什么给什么,于是,时间长了就会把别人提供的一切,想为理所当然的,就少了一种感激的心态,这样宠得多,教育的少,这就缺乏了培养孩子尊重别人礼貌待人的土壤。

父母的言行

一、实验研究的指导思想:

文明礼仪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在个体意识不断增强,普遍认同实现自我价值的新形势下,引导青少年践行文明礼仪,已经成为培养青少年高尚思想道德,弘扬优秀民族文化,养成和谐交际能力和良好生活习惯的迫切需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若干意见》指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要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基于中央的这一指示精神,以及我们学校现有的实际情况,我们决定进行“小学生传统美德之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研究与实践”的研究。

二、实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重礼仪,讲礼貌,礼尚往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它不仅培养了炎黄子孙文明礼貌的品质,而且使中华民族赢得了“礼仪之邦”的美称,在今天我们仍需发掘“礼”的时代价值,加强文明礼貌的教育,为构建和谐社会乃至和谐世界做出贡献。当前,由于独生子女占少年儿童的绝大多数,每个家庭对于孩子宠爱有加,事事依宠孩子,对孩子的教育特别是德育教育少之又少,文明礼仪教育很好有人问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在学校里,将中华传统美德与文明礼仪教育有机整合,使学生真正感受到我们中华民族,这一重文明讲礼仪文明古国的无限魅力,感受到讲文明礼仪是一种美德,是我们民族的骄傲,从而人人争做讲文明礼仪的高品质的好少年。通过研究可促进学生素质的和谐发展,提高学生的人格品质,促进学校德育工作向更高层次迈进,在方法论上讲,用课题研究的形式,统领学校的整体发展,构建有效的教学模式,以此提升学生的文明素养,养成良好的人格品质,进而提升学校的品位,将最大程度体现校本教育的内涵,用以丰富现代教育研究理论。

三、实验研究的对象与范围

本课题的研究在我们大洼镇全体小学生范围内进行,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逐步进行各种礼仪的教育实践开展研究。

四、实验研究的内容

1、实验教师对学生了解掌握中华传统礼仪知识的范围及程度进行调查研究,写出调查

报告。

中华民族的传统礼仪涉及方方面面,以往我们的教育只注重了某一方面,没有全面的去引导,去培养,而且没有做到常抓不懈,因此有必要进行一下调查,主要从个人礼仪、家庭礼仪、学校礼仪、社交礼仪等方面进行了解,看学生掌握的情况如何,为做好研究奠定基础,使实验研究做到有的放矢的进行。

2、怎样使文明礼仪教育与《守则》、《规范》有机结合,使学生养成习惯及品质的研究。

良好的礼仪修养并非与生俱来的,也非一日之功,要靠后天不懈的努力和精心的教化才能逐渐形成。因此,我们要抓好养成教育,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礼仪习惯,教育青少年提高对礼仪的认识,陶冶讲究礼仪的情感,锻炼讲究礼仪的意志,确立讲究礼仪的信念,养成讲究礼仪的习惯。在这一过程中探索出行之有效的方法。

3、怎样使学校、家庭、社会形成合力,对学生进行礼仪教育的研究。

古人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说明社会环境与个人思想行为的变化密切相关,尤其是对个人礼仪习惯形成感染和影响作用毋庸置疑,因此要使学生形成礼仪习惯,必须靠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完成,我们在研究中,要努力探索合理的有效的方法,使各个方面都发挥各自的职能作用,共同为学生形成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做出贡献。

五、实验研究的原则与方法

1、批判继承的原则。

2、古为今用的原则。

3、整体优化的原则。

4、针对性的原则。

方法:本实验我们主要通过边实践、边研究、边总结的行动研究法。

六、实验研究步骤

1、申报论证阶段(2011.3-------2011.6)

为了进一步对学生进行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礼仪习惯,我们申报了省级“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的实践模式深化研究》的子课题《小学生传统美德之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研究与实践》。

2、实验实施阶段(2011.7--------2014.12)

本阶段按照实验研究方案,有计划、有组织的全方位开展实验研究,做好研究记录,及时总结经验,撰写论文,参加总课题组开展的各项活动。

3、总结验收阶段(2015、3--------2015.6)

总结研究成果,撰写论文、课题研究报告等,请上级主管部门对实验成果进行鉴定。

七、实验研究预期成果形式

1、预期中期成果:调查报告、阶段性总结报告,部分经验论文。

2、最终成果:课题研究报告、论文等。

八、课题组成员分工

1、贾淑杰课题组总负责人,对课题的实施工作全面负责。

2、刘国文、范库协助共同制定实验计划,组织开展各种活动,检查验收等。

3、胡小平等各校骨干班主任负责组织各校学生开展活动,进行具体的实验研究。

九、实验的保证措施及经费

本课题组的负责人,具有几十年的教学经验,工作兢兢业业,有一定的科研基础,“十五”期间曾承担过传美课题的研究,“十一五”期间承担过语文方面的课题研究,取得一定的科研业绩。成员都是骨干教师,有一定的班主任工作经验,工作都很认真,比较善于钻研,具有良好的师德和写作能力,这些都为课题的顺利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经费方面我们重点采取自筹的办法,以及学校的支持,尽量勤俭节约,重实效,努力使实验开展好。

下载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与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实验报告(精选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与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实验报告(精选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的实践与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小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的实践与研究》 课题实施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历史文化,一向以“礼仪之邦”著称于世,直到今天,我国人民热情好客、文明礼貌、尊老爱......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大学生的发展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大学生的发展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指中国五千年历史流传下来,具有影响,可以继承,并得到不断创新发展,有益于下代的优秀道德遗产。概括起来就是:中华民族优秀的......

    小学生传统美德之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研究与实践[合集5篇]

    小学生传统美德之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研究与实17《小学生传统美德之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研究与实践》阶;宁江区大洼小学课题负责人贾淑杰;礼仪是一个国家社会文明程度、道德风尚......

    浅谈书法教育与学生的养成教育[精选合集]

    浅谈中学书法教学与学生的养成教育 中小学义务教育阶段为贯彻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新课改理念,实施养成教育,其根本目的是促进每一位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使学生在德、智、体、......

    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大学生的发展

    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大学生的发展 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加强大学生的美德教育,是学校德育和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传统美德对我们当代大学生身心健康、人......

    第十一讲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与中国文化

    第十一讲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与中国文化在文化系统中,伦理道德是对社会生活秩序和个体生命秩序的深层设计。伦理道德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也是中国文化对人类文明最突出的贡献......

    小学海洋教育实践与研究课题总结

    《小学海洋教育实践与研究》课题研究总结 21世纪是海洋世纪,一个民族、国家对海洋开发、利用的程度,对海洋权益争取和维护的力度,直接影响国家的强弱、民族的兴衰。海洋意识是......

    做好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及习惯养成教育

    做好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及习惯养成教育。如学生科每天安排值班人员,分别对早操、早读、晚自习的迟到和早退现象进行检查、通报;为严格课堂教学秩序,我系安排各班长和任课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