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感受数学课堂的魅力
感受数学课堂的魅力
课堂是实施新课程的主战场,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前沿阵地。课堂,是一个平常、普通而又神秘的地方,是一个赋予没有生命的知识以生命活力、给予不太成熟的孩子以成熟魅力、让孩子动起来,让知识活起来、让生命放光彩的场所。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程理念与课堂教学实践正在逐步融合,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给当今的小学数学教学带来了生机与活力。无论课程改革如何进行,构建有效的课堂应该成为教师永恒的工作追求。什么样的课堂才是理想的课堂?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那就是:焕发出生命活力的课堂才是理想的课堂。
我们所生活的世界,包括我们人类自身,无非是质与量两个方面。数学就是从量的角度把握和解释世界的一种努力,所以数学是一种思想,一种解释世界的方式,一种精密的语言系统。数学是对现实世界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概括和反映。数学知识源于生活,但并不等于生活本身的摹本,它是对生活中的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的提炼,因此,它高于生活、概括生活、具有高度的抽象性。“数学,作为人类思维的表达形式,反映了人们积极进取的意志、慎密周详的推理,以及对完美境界的追求。”
教学艺术是教师教学主体性和创造性的最好确证,没有对教学模式的创造性运用,教师的上课就容易成为“教教案”“教教材”,而不是“教学生”,教学就难以避免封闭性、机械性、刻板与程式化,就难以避免教师唱独角戏,就不可能顾及到学生独特的生命表现和学生提出的非常个性化的问题,学生在课堂上的丰富的精神生活、自主交往和个性展示都会受到很大的局限。优质的数学教学,一定缘于对于数学的丰富而准确的理解。数学,作为人类智慧的伟大结晶,受到了普遍的尊敬和敬仰。数学是训练客观且精确的判断力的基本因素之一,数学尤其需要积极的思维活动及对结果的验证,而这会对其他学科的学习(在智力上和道德上)产生影响。正如美国数学史家M·克莱因所说的那样,“任何时候,谁想找一个推理的必然性和准确性的例子,一定会想到数学。”完美的教学一定能使学生感受到人性之美、人伦之美、人道之美,感受到理性之美、科学之美、智慧之美,感受到人类心灵的博大与深邃,感受到人类所创造文化的灿烂与辉煌,能够唤起学生对于生活的热爱与柔情,唤起学生对未来生活的热烈憧憬和乐观、光明、正直的期待,能够使学生以新的眼光审视生活、洞察人生。
第二篇:走近名师课堂 感受魅力数学
走近名师课堂 感受魅力数学
——教育名家数学观摩活动听课有感
作为一名普通的年青教师,我非常珍惜每一次培训学习的机会,3月11日,我有幸参加了在保定冀英中学举办的:中国教育梦——全国小学数学教育名家数学观摩活动,有幸聆听了樊玉老师、刘松老师、仲广群老师的示范课和讲座,他们滔滔不绝、挥洒自如的讲解,令我十分叹服,叹服他们的口才,叹服他们的自信,叹服他们的知识渊博,专家们毫无保留的把自己在教学中的经验体会拿出来与听课教师分享,深入浅出,幽默风趣,让我久久难忘。
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名师们都非常注重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从课前的交流到课终,名师们那风趣、诙谐幽默的言行,深深地吸引着学生,一步步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也拉近了听课老师与特级教师之间的距离,学生的发言也都无所顾忌,有什么疑问,发现都大胆说出来。
第一节课聆听了樊玉老师《角的度量》,樊老师非常注意新旧知识的衔接,讲解丝丝入扣。课始设置让学生比身高的小游戏,启发孩子比较一定要有一个公平的标准,为后面学习角的度量做了很好的铺垫,从比较线段长短、面积大小引入度量角的方法,教学环节自然流畅,水到渠成。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刘松老师的《负数》,刘老师谈吐间幽默风趣,妙趣横生,全场听课老师随着他的上课进度爆发出一阵又一阵的掌声、笑声。孩子们在幽默轻松的氛围中了解了负数的产生和意义以及在生活中合理的应用。课堂中他总是给孩子们亲切的称呼女神、救世主、校长大人、专家„„刘松老师是“狡猾”的,确切地说应该是“狡黠”的,从他的课堂中不难发现他的独到之处:随意而不失深意,风趣而不失风度,诙谐而不失深刻,看似信手拈来,实则别有用心。我想,这大概就是课堂的最高境界了吧? 最后是仲广群老师带来的助学课堂,仲老师的“助学课堂”理论的核心是让学生的相异性先暴露再以学定教,从而达到“掌声、笑声、辩论声”充满课堂的理想课堂。在讲授“折线统计图的整理和复习”一堂课就充分体现了其核心思想。仲老师让发言的学生学会邀请别人来评价自己的发言,例如:发言完了之后,问一句,大家同意我的看法吗?这是我们组的意见,你们同意我们组的意见吗?这就让每个发言的学生得到别人的赞同和鼓励,并让补充的学生开动脑子思考。解决完问题之后,要以掌声来鼓励发言的同学和补充发言的同学,让每个学生都得到肯定的回应。
走近名师,提升自我,作为年青的一线教师,只有不断学习、不断提升自己,博采众长,充分利用一切学习机会,多对比,多反思,才能适应当今的教学要求,才能做一名顺应时代的小学数学教师。
第三篇:寓教于乐 感受数学魅力
寓教于乐
感悟数学的魅力
龙山高新技术产业园安家庄小学小学
许丽丽 张洪远
总结多年教低年级数学的经验,我觉得老师首先应该寓教于乐,带领孩子走进数学王国乐园,让他们自己感受数学的魅力。
1、在数学故事中增长智慧
数学课堂严肃、枯燥,学生提不起兴趣。这是摆在每位数学教师面前的一大难题,既然数学是如此的严肃,最好尽量把数学课弄得有点趣味化,这是我多年的梦想。课堂上能不能借助一些故事入手,将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变得尽可能的轻松。例如,“0”的认识这一课可以上成一节故事课。以小兔采蘑菇、拔萝卜为线索,先由老师讲,然后可引导学生看图续讲,为学生提供说话的机会并训练他们的看图说话能力和想象能力。在教认识方向时,我讲了指南针的故事。指南针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它的出现为人类文明与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当学生听着老师在数学课上讲述着这些数学背景知识时,不知不觉中了解了历史,更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学习数学,学生很容易接受,也易于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
2、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
“玩”是孩子的天性,怎样才能让孩子在玩中获得知识呢?我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编排设计了很多不同的游戏......如:在上“认识物体和图形”一课时,我让孩子带来了许多物体和图形,先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介绍自己带来的物品,后放到一起数一数,看看每种物体、图形各有几个。然后通过摆一摆,滚一滚等活动,让学生体验到了各种图形的特征。这样不仅使学生认识了数,还培养了孩子的合作学习习惯,真正使学生在“玩”中获得了知识。
3、培养孩子的动手实践能力
数学如果不能与生活有效地联系起来,那就失去了它本身的意义。所以,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孩子的生活实践能力也是至关重要的。如:上完《分类》课以后,布置学生到书店、超市等地方进行调查,看看它们是按什么规律把物品进行归类的,之后又让学生带来了各种不同的东西,叫学生扮演“商场小经理”把各种物品按自己的想法进行归类,这样,学生不但巩固了所学的知识,而且在实践中得到了锻炼,真正培养了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4、和谐师生关系,打造温馨课堂
低年级教师尤其要注意“为人师表”,这一年龄的儿童非常的天真可爱,他们一般都以老师为中心,我们应该付出全部的热情,去爱每一个学生。既要做教师,又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要用微笑的脸蛋,期待的神情,温和的语言创造活跃民主的课堂气氛不能动不动训斥学生,特别是差生,更要加倍爱护,平时要及时给予表扬,不能对他们而言相向,讽刺嘲笑,要懂得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学习积极性。
5、投其所好,激发学习兴趣
这一年龄的儿童大多数都喜欢讲故事、做游戏、唱歌、跳舞„„那么我们在设计教案时就可根据他们的这一特点将他们感兴趣的事物引进课堂以培养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例如,“10”的认识这一课可以把全班所有学生分成几组或同桌小朋友合作,看谁先把10根小棒数出来并且用线绑好。当然,为了是全体学生都投入到活动中来,可以采取一些奖励措施。竞赛是激发学生竞争意识,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学习成绩的一种有效手段,在竞赛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增强,学习和效率一般也都有很大的提高。
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一切有成效的工作必须以某种兴趣为先决条件。”而一年级的儿童则对“玩”比较感兴趣,一切以快乐为本,一片天真烂漫,无忧无虑。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认为:“兴趣是创造一个快乐和光明的教育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总之,我们要尽自己所能,寓教于乐,让孩子们感受到数学的无穷魅力。
第四篇:感受“数学的魅力”
感受“数学的魅力”
谭娟
本学期我承担的“数学的魅力”这一校本课程属于学科型校本课程,它以生活问题、数学问题为课程开发对象,是对课程资源的一个扩展与延伸。通过对校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价值,体验到数学的魅力,从而帮助学生通过对数学校本课程的学习提高用数学思想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例如“求尽可能大的铁盒的体积”这节课,通过对“这只无盖长方体铁盒尽可能大的体积是多少”这个问题的探讨,可以加深学生对由平面图形到立体图形的转化的空间构建理解。问题中的“尽可能大”是一个不确定的问题,在日常的教学中,此类问题的设计要尽可能地要避免,但它却能导致学生学习空间的不断扩大。在教学中,我没有提示如何设计这只铁皮盒,而是让学生自己探索和合作交流,因而,它是现实的,有趣的、富有挑战的,有利于学生的思维的开放与深入。在探索过程中,学生们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得到了一个又一个的结论,学生享受了一次又一次的参与的快乐,学生在学习空间逐步扩大的过程中经历了一个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以及创新的过程,由在四个角上切下小正方形,得到体积为1500立方厘米的铁盒,到如果不浪费铁皮的情况下,改变制作方式体积会更大的结论,这时学生的聪明才智得到充分展示,学生的思维的空间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总之,校本课程的教材内容和呈现方式着力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数学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校本课堂里欣赏数学之美,体会数学的乐趣,感悟数学的价值,让数学教学充满智慧与激情,使数学课堂更具魅力,使原本看似枯燥无味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有趣,寓教于乐,拓宽学生的数学视野,从真正意义上达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并能从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获得自信和终身学习的方法。
第五篇:感受名师课堂的魅力
感受名师课堂的魅力
八一小学 杨利民
曾经看过这样一段话:名师是大树,能改善一方环境,且在枝叶间闪动精彩。最重要的是,名师启发了我们,课堂是个有魅力的地方。于是,我渴望能有机会与名师近距离接触,希望能聆听他们的教育思想,目睹他们的教学风采,也好让自己从中受到启迪,向他们靠近一点点。
愿望终于得偿,10月22日至23日,我有幸参加了全国第六届“相约名师,聚焦课堂”观摩活动,聆听了华应龙、钱守旺、刘松、张齐华等名家的课,每一堂课都具有学习意义,每一个教师的精心展示不仅令学生陶醉痴迷,对于正在数学教学路途上摸索前进的我来说,无疑也是醍醐灌顶,收获颇多。下面我就谈谈我对此次活动的心得体会:
一、教师语言具有艺术的魅力
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语言更是一门艺术,谁能将它演绎得好,就能抓住学生的心。此次活动的每一位名家他们的教学语言都有自己的特色。有理性睿智的语言如华应龙老师,有简洁而深刻的语言如钱守旺老师,有幽默又有亲和力的语言如张齐华老师。最让我佩服的是刘松老师搞笑幽默的语言。他的那些“请用欣赏的目光看看她、专家级别的学生、你说了一句美丽的废话”等等教学评价语言让学生感受到了无论回答对错,优生差生都能开开心心的学习数学,都能在老师幽默评价中获得学习的快乐。在以后的课堂上,我也要试着让我的学生感受这些美丽的评价语言。
二、教学方法各具特色,呈现“百家齐放,百家争鸣”的氛围。
这次的观摩课有的教师激情澎湃,有的幽默风趣,有的驾驭自如,有的理性睿智……。“本色即特色”,名师们尽其所能,在一节节精彩的课堂演绎中展现了属于自己的特色。最让我欣赏的是钱守旺老师的课堂和他的二十个教学主张。他的课堂朴实而又不乏生动,深入浅出的教学方法加上丰富的素材浅显易懂的例子,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轻轻松松的学到数学知识。他的二十个教学主张更让我对他佩服的五体投地。
这次外出听课学习,使我更深刻的体会到学习的重要性与紧迫性。在以后的教学中,本着吃透教材,吃透学生,提升自身素质去努力。不断学习,博采众长,充分利用一切学习机会,学习百家而顿悟,积淀教学素养,虽不能成为名师名家,但也要亮丽自己的教学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