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文明的衰落与文化的创新
文明的衰落与文化的创新
文明,是指人类或一个族群的生产能力,生产关系,文化思想的全面总和。
一国一族的文明,从发展到辉煌,又至衰落消亡,无一不体现出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哲学规律,各文明形态,在万年人类历史中,犹如雨后草原,生生不息,但也然生生又死死。在人类文明的远古,先后出现了五大文明发源地: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希腊,古印度、古中国,但而今,古文明能够延续发展而不脱节的,唯独中国文明。一个文明的延续,当然离不开其族群,同时更离不开能够使得族群心领神会的,普遍认同的核心文化价值观。国土的大小变更不重要,族群的组成不重要,统治的阶级不重要,核心文化价值观才是文明的精神本质。
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过程,就是人类的社会生产能力,社会组织结构关系,和人类的思想文化意识的三角互动。人之所以为人而不是普通动物,就在于人具有思想文化的能力,是在思想文化意识的支配下,人类各族群不断地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地调整、改革社会组织结构关系,同时也丰富发展着文化自身。思想文化既来源于生产力实践的活动,也来源于组织社会结构的活动,但同时也反过来也推动着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变革。如果离开了人类思想意识的支配,拿什么来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凭什么来改革社会结构关系?人类只依靠动物的原始本能,能够在自然界繁衍到今天吗?
如果要全面正确地认识一个文明的发展历程,必须站在全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高度,各形态文明有碰撞,也有融合,不能够一叶障目,这必然导致认不清文明的发展规律和方向。
一个文明形态的发展繁荣,首先是思想文化的发展和创新,从氏族文明,奴隶文明,封建农耕文明,到资本文明,无不是以思想文化发展为先导。首先,是在思想意识指导下生产力的发展创新,同时紧跟着是新文化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其后才会有社会组织结构的革命——为解放社会的生产力,实现其先进的文化思想意识扫清最后的障碍和羁绊。这才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和本质。
中华文明的起源,从具有明显文化特征的伏羲氏开始,距今大约有五千年的历史。从最初的原始感性文化价值观(比如伏羲先天八卦),到周朝周文化的人文精神,再到先秦诸子百家争鸣,正式标志着我们中华族群心智的成熟。中华民族的以儒家为主的核心文化价值观的形成,经历了大约三千年的历史,某种程度上说也主要是周文化的继承发展(西周东周,春秋战国),又传承了两千来年到如今。文明能够延续五千年到今天,人类历史上也仅此一家,别无参照。
但是,从十九世纪中的满清中后期开始,随着资本文明在欧美地区的崛起,最终与华夏文明大量的交流和碰撞,使得我们自己加快了衰落的过程(其实从汉唐以后,就已经进入了文明衰落的螺旋),直到今天,仍然没有挺立于世界,还在苦苦的挣扎与奋斗之中。
资本文明的兴起,是随着人类文化的积累,对自然规律认识的深入,科学技术的逐步发展,大量产生了以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为目的的自由手工作坊,如果这时期社会统治的皇(王)权衰弱或者对物质、金钱、技术有强烈兴趣,必然会壮大发展资本主义萌芽。
我们的历史上有两个时期似乎有机会,一是北宋时代,手工作坊的繁荣和自然科学规律的认识水平初具条件,皇权对社会思想控制也
相对宽松。但是,儒家思想为主的社会文化历来鄙视工商,而且还没有科学的、系统的自然科学知识体系的积累(我们的自然科学学术是有术无学的),科学知识体系和社会思想意识都不支持商业文明的发展,再加上临近的游牧民族政权给予的强大军事压力的拖累(其实也可以把压力作为动力),内外因素冲击下,没能够把握住文明改天换地的机会。
在十九世纪后期开始(也是满清王朝后期),随着大量的欧美资本文明的交流和冲击,统治阶层仍然牢牢维系着传统专制思想(最坏的情况是,满清王朝也是我们历史上思想禁锢最厉害的王朝之一),仍然沉浸在天朝四夷来贺的虚幻之中,本质上就不肯放下身段,系统学习商业文明的先进知识和观念(比如日本),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就连社会改良也不能够容忍,根本没可能从农耕帝国极权文明走向资本文明。
资本文明的文化核心价值是公平与公正,其来源于商品交换的基本要求,这恰恰正是我们历史传统所严重缺乏的文化。换句话说,我们的核心文化价值观几乎没有社会的公平与公正内容,历史上唯一有初步思想体系的墨家,只是昙花一现,其核心思想体系几乎没有融入我们的核心文化价值,法家倒是继承了一鳞半爪(刑法方面),道家只有隐隐约约的那么一小点点,儒家及其周文化,根本就是典型的不平等文化思想体系。故而在中国现代史上,从民国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打倒孔家店的呼声至今仍然不绝于耳,这绝不是偏激的口号,的确有其现实的必要。
以周文化为基础,以儒家为代表的思想文化,占了中华文明文化思想的一多半,这一文化思想,开创了我们以人为本的思想意识先河,是人类文明历史不可多得的宝贵文化遗产。
但是,建立在家国一体,以伦理道德为中心,以权力为划分人群地位标准的儒家文化,很多观念和现代商业文化格格不入。首先,没有独立的人权观念,也没有独立的物权观念。人和物品,一直以来讲的是普天皇权,这在理论上支撑了皇帝(或政府)具有了无限制的侵犯权力,人和物都没有了独立自由的、不受侵害的合法基础,社会不可能产生真正意义的商业文化意识。故而,在各朝各代的商业相对繁荣时期,官商勾结,官商一体,养肥了再杀等等现象层出不穷。比如直到今天,随意没收、侵占、损毁他人的合法财产(典型的有强拆强占,随意打砸等等等等),无身份选择自由(农民户口),无迁徙自由(这几年只不过是允许外出打工,但居住生活仍然歧视),政治权力民主化是有名无实(这只能够产生长官意志决定一切),社会并没有比较彻底地体现出公平与公正,只不过是几千年来的传统文化意识的弱化版而已。唯一可以体现较好的公平公正的领域,到是千多年来施行的国家考试。新中国的计划经济时代的计划凭票供应,也只不过是在城市居民中较好的体现了公平公正。人格和地位的平等,在现实生活中也只是口号。从许许多多的国家政令和群众观念中,都没有真正地把公正公平落到实处。
中华文明的现代纠结,不在于GDP的增长与否,不在于官僚队伍的贪污腐化,也不在于社会决策权力的长官意志,根本上说是在于全体人民的公平公正意识的牢牢确立,在此基础上才有等价自由交换,才有人权物权的保护,才有社会的民主制度体系。没有此思想意识的牢固建立,经济的增长,政治体制的改革,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家不受屈辱和欺压,所有希望强盛的愿景,一切都是沙滩上的建筑,经不
起历史的风吹浪打。
所谓资本主义文化的三大法宝:自由、民主、人权,只不过是社会公平公正的某些外在表象。离开了社会的公平公正文化意识的根本指导,必然会出现社会生活的各种各样的乱象,即使有能力整改,也只不过是隔靴搔痒,扬汤止沸罢了,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社会问题,不能够使得社会生活自我完善与自我修正。我们数千年历史上,几十年的,长的不过两三百年的朝代反复动荡更替,不正是最好的历史注脚和证明么?
每一族群的文化思想意识的建立与发展,都是以社会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为基础的。我们虽有历史的包袱和巨大的思维惯性,但也有现代商品经济的强大基础支持(小农经济和计划经济实践证明了是走不通的);有人民当家作主普遍愿望(初步的现代民主意识);历史留给我们后人的,也不全是垃圾,也有大量的、源远流长的思想精髓。继承和发展创新中华文化思想,既需要每个人自身的努力思考,同时也需要社会文化的宽容(各家之言,争鸣理所当然)。
在人人都有私,社会要求公这一客观现实的社会基础上,最终建立好现代中华文化,必然是以现代商业文化为基础,并且吸取了我们历史文化的精华,既有对历史的批判和扬弃,又有历史的继承与发展;既有资本主义的基本思想,也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必然是既具有中国特色的,也能够普世理解赞同的先进文化思想。这是一个较长期的,也会是曲折的过程,绝不是搬出几个老祖宗来宣传推广那么简单。
在文化思想领域的独裁与专制是开历史倒车,必然会严重窒息文化思想的思索与争鸣,最终也必将沦为历史的腐朽垃圾。国际敌对势
力的打压与欺凌,只会增强我们自己希望强大的动力。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来的根本传统,深入了民族每个人的灵魂,这是国内国际上任何势力都挡不住的历史潮流,是我们最终可以屹立于世界的最宝贵的资本。
第二篇:希腊城邦文化的衰落-PPT专题
三、希腊城邦文化的衰落
(一)雅典民主的蜕变
A希波战争
(公元前492年至公元前449年)
--马拉松战役
--温泉关战役;萨拉米湾海战
B 伯罗奔尼撒战争(前431-404)
(二)亚历山大帝国与希腊化时代
公元前337年,沦为马其顿同盟国;公元前336年,亚历山大继承王位,将松散的希腊联盟(“科林斯同盟”)整合为一个统一的马其顿帝国。
在亚历山大去世之前,他就在埃及和西亚等地以他的名字命名而建立了许多希腊式的城市,并且动员了大量的希腊人来这些城市定居。这些城市后来逐渐成为各个非希腊地区传播希腊文化的据点。
(三)希腊文化精神的凋敝
希腊化时代文化特征
1政治向着东方专制主义、官僚主义和腐化堕落的方向发展
2文化中心移出希腊半岛(安提阿、亚历山大里亚)(欧几里德;阿基米德)3宗教生活转向神秘主义
希腊化时代的宗教特点:
(1)是人们的崇拜开始朝对立的两极发展,倡导人们崇拜国王;流行以尊崇最高之神的万能力量为主旨的神秘学说。
(2)宗教信仰多种多样。
(3)人们的宗教信仰逐渐出现混乱的趋势。
4本质哲学向伦理学转化
犬儒主义、怀疑主义、伊壁鸠鲁主义和斯多噶主义
犬儒主义 :抱怨社会分配不公,宣传平民化,主张回归自然,以贫穷为光荣。怀疑主义:认为一个事物不可能有任何合理的理由(包括感官 ,道德,逻辑)伊壁鸠鲁主义:
A伊壁鸠鲁认为,原子不仅有直线运动,而且有斜线运动。原子在直线下降过程中,有的原子可以因其内部原因而自动脱离原来的直线运动的轨道,向旁边倾斜出去。正是由于这种偏离运动和相互冲击、碰撞,原子才能互相结合,构成万事万物。
B无神论
C 快乐就是善
斯多噶主义
A构成世界的基本物质是火,火只是一种被动的本原,上帝才是原始的火,是万物的最初的源泉。
世界大火和世界轮回说
B人的美德就是“顺应自然”或“顺应理性”;德行是唯一的善
C政治思想上,斯多噶派依据“宇宙精神”的原则,形成一个最高权力之下的世界国家的观念。
第三篇:2016文化传承与创新
编号: 一 编制人:王俊平审核人:王亚男 审批人:温媛 使用时间:2016-9-班级: 小组: 姓名: 等级:
文化传承与创新复习检测1 学习目标:
1、文化多样性的含义、地位、表现(民族节日、文化遗产)
2、为什么要以及如何尊重文化多样性?
3、文化交流与传播的原因及要求。
4、传统文化的地位、特征。
5、为什么要重视传统文化;如何对待传统文化?
6、文化创新的原因及如何进行文化创新?
7、文化创新与社会实践的关系。题目训练:
1.天人合一,顺时而食。”一家老字号食品企业在这一古老智慧的启发下,随着二十四节气的更替,推出了清明的青团、谷雨的椿芽酥、立夏的青梅饼、芒种的乌梅酥、大暑的荷叶饼等广受消费者欢迎的时令点心,这表明
①民族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②民族文化的传承要以市场经济为前提 ③传统文化对人们的生活有着持久影响 ④文化与经济之间具有相互交融的关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漫画《老树发新芽》体现了 A.传统文化具有绝对稳定性
B.文化创新需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C.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D.文化创新需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3.在城镇化的浪潮中,许多富有特色的传统村落不断消失。歌曲中“一片冬麦,一片高粱,十里荷塘,十里果香”的田园景象日益不再,人们伤感地说:“不要问我从哪里来,因为我已经没有故乡。”对乡村的衰落感到惋惜,原因是
①乡村承载传统文化,乡村衰落是传统走向现代的必然现象 ②乡村承载的乡土栖居方式已经成为多数人的生活选择 ③乡村寄托了人们的乡情乡思,有利于增强人们认同感和归宿感 ④乡村承载着不同地域的特色文化,是文化多样性的重要体现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4.2015年7月14日发布的《2014—2015年中国数字出版产业报告》显示,2014年数字化阅读方式的阅读率为58.1%,超越传统纸质阅读率。“互联网+”已经改变了中国人传统阅读模式。数字化阅读方式 :①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 ②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 ③极大地促进了文化的传播、继承与发展 ④是社会生活中最方便、最直观、最常见、最丰富的传媒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2015年7月18日,“三孔”古建筑彩绘保护工程在孔子故里山东曲阜正式开工,这是自清末以来首次对该世界文化遗产的古建筑彩绘部分进行大型修缮。“三孔”古建筑启动最大规模彩绘修复,主要是因为我国的古建筑
A.是展现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B.被称为凝固的艺术,具有不可再生性 C.其经济价值远远高于现代建筑 D.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影响深刻
6.针对时下的古诗文教学,有专家指出,古诗文入课堂,留给学生的核心,显然不应是那些分崩离析、可以量化和默写的“知识点”,而该是对传统文化的更多了解与热爱,对民族精神和主流价值观的自然认同。该观点强调
A.古诗文不应成为知识传授的载体 B.古诗文应该影响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 编号: 一 编制人:王俊平审核人:王亚男 审批人:温媛 使用时间:2016-9-班级: 小组: 姓名: 等级:
C.传统文化对人的影响应该具有强制性
D.古诗文教学不应抹杀传统文化的影响力
7.近年来,全国上百家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官方微博及行政官方微博相继亮相,旅行路线、民族风情、出行攻略、地方美食„„这些过去在网站论坛上经常讨论的话题,如今在微博上聊得热火朝天。材料告诉我们
①大众传媒的发展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②互联网是最直观、最常见、最丰富的传媒 ③互联网技术深刻地影响着社会的发展,影响着人们的交往方式和交往行为 ④现代传媒的出现必然取代传统传媒 A.②③ B.②④ C.①③ D.①④
8.《汉字英雄》和《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在众多娱乐节目的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创造了收视佳绩。这两档同属汉字知识竞赛类的栏目打破了不少传统文化节目曲高和寡的怪圈,在具备较高文化品质的同时,获得了可喜的收视和良好的社会反响。上述材料表明()①文化创新离不开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②文化创新需要将传统文化赋予时代精神 ③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所在 ④文化创新应推陈出新,博采众长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9.第一届全国青年运动会将于2015年10月18日在福州举行,这届运动会的主题口号是 “福之州,青之运”。“福之州”点出中国唯一一个“与幸福同名”的省会,“福之州”也可表述为幸福的神州大地;“青之运”则暗喻年轻一代将在此集聚能量,展示力量,以新的姿势与节奏,领跑中国。这体现了()①文化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②举办运动会可促进文化交流 ③各地文化渐趋融合又各具特色 ④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活力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②③
10.钱钟书先生在《谈中国诗》中提及,“中国诗里有所谓‘西洋的品质,西洋诗里也有所谓‘中国的’成分。在我们这儿是零碎的,薄弱的,到你们那儿发展得明朗圆满。反过来也是一样„„因此,读外国诗每有种他乡忽遇故知的喜悦,会引导你回到本国诗”。材料表明钱钟书先生主张()①世界各国在文化上相互借鉴,共同繁荣 ②文化是世界的,各民族创造了人类优秀文化 ③文化是民族的,要守住民族文化鲜明特色 ④尊重各民族的文化成果,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③④
11.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但各地中秋节的过法是多种多样的,如在福建浦城,女子过中秋要穿行南浦桥,以求长寿;南京人中秋除吃月饼外,必吃金陵名菜桂花鸭;在北方,山东省庆云县农家在八月十五祭土谷神,称为“青苗社”等。这表明
①传统习俗世代相传 ②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现 ③民族文化具有多样性 ④文化的丰富多彩反映了经济的繁荣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12.“第五媒体”是人们对以手机为视听终端、手机上网为平台、以即时为传播效果的个性化信息传播载体的称谓。关于“第五媒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就其本质而言属于大众传媒 ②在文化传播中发挥重要作用 ③表明大众传媒已成为现代文化传播的唯一手段 ④它的出现意味着旧传媒的消失 编号: 一 编制人:王俊平审核人:王亚男 审批人:温媛 使用时间:2016-9-班级: 小组: 姓名: 等级: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13.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荣获2015年诺贝尔医学奖,她通过冷浸法提取青蒿素的灵感来自东汉药学家葛洪的《肘后备急方》。我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因为 ①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根基 ②传统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核心 ③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对社会和人起积极的作用 ④传统文化都是财富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14.湖南卫视《爸爸回来了》、《爸爸去哪儿》受到观众狂热追捧,这是湖南卫视借鉴韩国《爸爸,我们去哪儿》的经验,结合中国人更加注重亲情的传统,推出的亲子互动节目。这告诉我们
①必须立足于观众需要进行文化创新 ②吸收借鉴外来文化是文化创新的前提 ③文化创新必须尊重传统关注生活 ④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是文化创新的途径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5.当今世界,有220多个国家和地区,2500多个民族,6000多种语言。不同民族、不同历史文化背景的人们,共同创造了各具特色、丰富多彩的文化。不同文明之间持续开展对话、交流,最终融汇成人类文明奔流不息的长河。这表明 ①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源泉 ②文化交流使得各民族文化趋向统一 ③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④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6.《庄子·列御寇》载:“朱泙漫学屠龙于支离益,单千金之家,三年技成而无所用其巧。”这则寓言给我们的文化生活启示是 ①文化传承要适应社会实践的要求
②提高文化修养要着眼于社会实践发展的需要 ③个人的文化素养是在后天的教育实践中培养的 ④提高文化修养应当积极主动并持之以恒 A.③④ B.①② C.①③ D.②④
17.“义”是我国的传统道德观念。为民族大义舍生取义、为人民幸福追求公平正义,是正确的价值取向;而不辨是非的“侠义” “江湖义气”,则会使人误入歧途。这启示我们,对待传统文化应该
A.彻底地改造 B.全面地肯定 C.全盘地否定 D.批判地继承 18.全国政协委员梁晓声自20世纪90年代后期转向非虚构写作,从社会小切口观察、思考转型社会的生态。他说:“作家应该手握两支笔,一方面写文学作品,一方面对社会发言”。这说明: ①文学创作要适应新情况、回答新问题 ②文化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③文学创作要增强社会责任感 ④非虚构作品是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19.比较新旧“二十四孝”内容,可以看出
①对“孝”文化既要继承又要发展 ②对“孝”文化既要克服又要保留 编号: 一 编制人:王俊平审核人:王亚男 审批人:温媛 使用时间:2016-9-班级: 小组: 姓名: 等级:
③传统习俗影响着人们的精神生活 ④传统思想要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20.2015年10月20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和夫人彭丽媛开始访英之旅,中英建交40多年来,中国人民始终坚持“和而不同”“以和为贵”,接受一切有益的外来文化,在中英文化交流史上留下了不少佳话。这启示我们要
①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②加强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 ③在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不断推陈出新 ④在文化交流中自觉消除外来文化的影响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1.央视网根据青少年网友多使用移动端上网的特点,创作了《动画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孔融让梨》、《精忠报国》等部分优秀片目进行二次剪辑、精加工,推出时长4分钟以内的动画小短片。这启示我们文化创新要 ①注重不同文化间的交流借鉴融合 ②基于传统文化这一精神根基 ③为传统文化注入新的时代精神 ④避免出现与过去重复的东西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2.我们今天丰富多彩的文化离不开对前人的继承,文化的继承性主要体现在 ①传统文艺 ②传统建筑 ③传统思想 ④传统道德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23.2014年,在日内瓦万国宫举办的“画说汉字”的展览,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图解汉字,讲述汉字历史演变,传递汉字中蕴含的文化理念和哲学思想,激发了参观者对中华文化的强烈兴趣。“画说汉字”的展出表明
A.中华文化正在领导世界文化 B.文化交流增强了中华文化的影响力 C.中华文化具有独特的包容性 D.传统文化对社会的发展起积极作用 24.青蒿素的发现是中国传统医学给人类的一份礼物。传统中医药多年来一直服务中国和亚洲人民,开发传统医药,必将给世界带来更多的治疗药物。中国传统医学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①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有助于增进民族的凝聚力和自信心 ②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有利于展现文化多样性 ③应注重继承和保护,进一步发挥中医的作用
④要保护更要开发,文化的价值在于能否创造经济价值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25.世界上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其中能集中展示民族文化和表达民族情感的是
A.语言文字 B.民族习惯 C.民族遗产 D.民族节日 26.“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形象地说明了 A.要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B.世界必须要统一文化 C.要发展好本民族文化 D.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27.丝绸之路的开辟,遣隋使、遣唐使大批来华,法显、玄奘西行取经,郑和七下远洋„„中华文化在与其他文化的交流中获得了丰富营养。这句话强调了 ①文化因交流而多彩 ②文化在批判中继承 ③文化因互鉴而丰富 ④文化在继承中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8.瑞典文学院8日宣布,将2015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白俄罗斯女作家斯韦特兰娜·阿列克西耶维奇。瑞典文学院秘书萨拉·达尼乌斯这样评价道:“在过去编号: 一 编制人:王俊平审核人:王亚男 审批人:温媛 使用时间:2016-9-班级: 小组: 姓名: 等级: 的三四十年间,她一直专注于描写苏联和苏联解体后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她的作品并不是关于那些历史事件本身,而更多地将目光投向普通人的情感历程。”这说明
A.文化是人创造的,是社会实践的产物 B.丰富的情感是文学创作的根本动力 C.作者的灵感是文学创作的源泉 D.文化是一定时代经济政治的派生物和附属品 29.中国巨大的发展潜力形成了全球“汉语热’现象,而遍布世界五大洲的孔子学院,更是让中国的语言文化在全世界焕发出生机。这说明
①文化交流能够增强文化影响力 ②文化对经济有积极的反作用 ③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④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30.“一月一镇一场”“一月一镇一赛”“一镇一演”是海南省某县着力打造的群众文化活动模式,县政府积极为群众搭建表演舞台,组织丰富多彩的文艺演出,鼓励群众自编、自导、自演文艺节目,参加演出的群众越来越多。县政府的做法 ①体现了政府在文化创造中的主体作用 ②激发了群众文化创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 ③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增强其精神力量 ④扩大了群众文化权益,让群众广泛享用文化成果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1.美国一华裔男子因为给10岁的女儿洗澡被剥夺抚养权,最终因抗警被击毙。在此之前,加州圣塔蒙尼卡的一对华人夫妇由于平时爱吃榴莲,做饭时喜欢煎煮炒炸,因而被要求搬出公寓。
纽约华人大妈6月起在日落公园排练节目而被多次投诉,其领队还收到了法院的传票。文化差异虽然会带来一些摩擦,但是其本身并不意味着不同文化之间不能和谐共处。各国之间无论社会制度、价值观念、发展道路还是历史传统、宗教信仰和文化背景,都存在着差异,各有自己的特性和优点,应彼此尊重,和睦相处,取长补短,互相促进,共同创造一个不同文化和谐共处的多姿多彩的世界。结合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认识。
32.材料:一股传统文化的热潮正在中国涌流。从《百家讲坛》吸引数亿观众到《于丹〈论语〉心得》狂销300多万册,从古装影视剧热播到历史题材图书畅销,从人大成立国学院到北大、清华等开设“国学班”,从各地恢复祭孔到海外孔子学院遍地开花,从私塾重现到儿童读经„„这一切都表明,曾经渐行渐远的传统文化正在回归。结合材料,运用所学文化生活知识,探究我国传统文化如此之“热”的原因(9分)
编号: 一 编制人:王俊平审核人:王亚男 审批人:温媛 使用时间:2016-9-班级: 小组: 姓名: 等级:
33.材料:某出版企业坚持走改革创新之路。他们调查发现在飞机、火车上很多人在用电脑、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市场开发潜力巨大。该企业从传统的纸张印刷、人工渠道发行跨越到全数字出版发行,把图书、期刊、报纸等传统出版物在第一时间传送给读者,而读者阅读的工具是手机和平板电脑。他们还研发了很多适用于教育方面的数字化产品,比如“寒食帖”,读者既可以欣赏诗词的内容,也可以了解作者苏东坡的概况以及所涉及的地方的人文、历史背景,还可以对书法进行临摹。开发民族新漫画《四大名著》并向10个国家输出版权,与日本动漫企业合作为日本文部科学省提供的《三国演义》漫画本,让日本这个动漫大国的中小学图书馆,第一次有了来自外国的漫画书,目前,该公司资产已达到118亿元,开始在全球范围跨区域、跨行业谋篇布局。
问题: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创新的相关知识,说明该出版企业为什么能实现不断发展(12分)
34.海南黎族苗族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黎族苗族的歌、舞、服饰是我国灿烂民族文化中绚丽的艺术奇葩,凝聚着黎族苗族广大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心血。弘扬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对于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作用。2014年9月23日,海南省民族地区中小学校传统文化“民歌、民舞、民服进校园”活动启动,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民族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客观、科学地认识民族文化,使学生在了解各民族历史、民情民俗、语言文字、民间工艺等知识的同时,深刻理解祖国民族文化的精髓,加深学生对民族传统文化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增进民族团结,更好地传承弘扬中华文明和民族精神、推进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创新。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谈谈我们应该如何对待黎族苗族传统文化?(10分)
35.材料一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充分肯定我国文化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同时也提出了推动社会 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的新要求,我们一定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向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宏伟目标阔步前进。
材料二 面对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要求、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以及文化建设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必须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进一步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强大精神力量。必须加快深化为话题之,推动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
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相关知识分析我们应该如何发展我国文化。(10分)
编号: 一 编制人:王俊平审核人:王亚男 审批人:温媛 使用时间:2016-9-班级: 小组: 姓名: 等级:
文化传承与创新复习检测1试卷答案
选择题:DDCBB DCABC BCDDB BDACA BCBCD ABACC
31.(1)上述材料主要反映了文化具有多样性,各种文化之间,应当相互尊重、相互交流。(2)由于世界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差异。这样就使得民族文化具有多样性的特点。(3)对待民族文化的多样性,我们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不同民族之间,应该相互尊重,在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同时,共同维护、促进世界文化的多样性。(4)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必须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32.①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我国传统文化“热”是我国现阶段经济社会特征的反映。我国传统文化的某些思想契合了现阶段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人们希望从传统文化中寻求价值标准和道德规范。②大众传媒具有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成为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专家学者走出书斋,借助电视等大众传媒对传统文化作通俗的解读,对传统文化热潮起到了推动作用。
③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弘扬传统文化对于培育民族自信心、增强民族凝聚力以及构建社会共同价值体系所具有的重要作用,促使各级政府积极推动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每点3分)
33.(1)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从传统的纸张印刷、人工渠道发行跨越到全数字出版发行,在实践中推动文化创新。3分
(2)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是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开发民族新漫画《四大名著》,立足传统,推陈出新。3分
(3)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是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与日本动漫企业合作为日本提供《三国演义》漫画本,面向世界、博采众长。3分
(4)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把握了阅读的发展新趋势,创新立足于满足人民群众的利益和需求。3分
34.(1)我们对待黎族苗族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5分)
(2)面对黎族苗族传统文化,我们要辩证地认识它们在现实生活和青少年成长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对于黎族苗族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其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加以改造和剔除。(5分)
(3)我们要把握好黎族苗族传统文化继承和发展的关系,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2分)
35.①立足于社会实践,继承传统,推陈出新,保持和发展中华文化的民族特性。②尊重文化多样性,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加强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不断扩大中华文化的影响力。③在文化创新过程中,必须坚持正确的方向,克服错误的倾向。既反对“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同时也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④坚持人民群众主体地位,发挥人民群众首创精神。⑤不断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注:从其他角度回答可以酌情给分
第四篇:文明冲突与文化融合
文明冲突与文化融合
作者: 发布时间:2007-11-26 来源:
赵林
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博导
五个文明形态
在这样的五个文明形态中,按照今天已有的考古学的资料,最早的文明应该还是两河文明。两河文明是在公元前350年左右就出现了城市,比如说像苏维尔这样的城市。已有的国际界的通行的标准,人们改变和告别了游牧的生活,开始过上了固定的城市生活,有了专职的国家集团,有了固定性的庙宇祭祀中心,有了文字,这一系列都有了,我们说就是到了文明了。到公元前350年左右,在两河之间就出现了文明。这是最早的。
第二个稍晚一点的就是埃及尼罗河文明,大概在3500年左右,就出现了最早埃及古王国,中王国和新王国之后才出现。这两个文明都可以说是5000年以上的文明史,这是毫无疑问的。
第三个是爱琴文明,主要是在克里特岛上,是地中海通往爱琴海的口上,爱琴海是地中海的东北角上,这个克里克岛的文明是在公元前2600年左右就出现了,而且是达到了非常辉煌的程度。克里特文明,是最早的爱琴文明,是受到了来自南边的埃及文明和东边的两河文明的共同影响。保留了很多埃及文明的东西,比如说他们的神话中半人半神的人兽结合体。爱琴文明是深受这两个文明的影响。
第四个是克拉达文明,这个文明出现的时间大概也是公元前2500-公元前2600左右,在印度河流域,是一群皮肤黝黑的土居人,是最早的当地居住者。在英国的考古家在死者的坟墓的地方发掘出了很多水平很高的文化遗体,被证明是公元前2500年左右就出现的古代文明。
最后一个就是中国的先秦文明,大家知道,我们经常说我们是炎黄子孙,炎黄帝的后人是后人杜撰出来的,是伪造出来的,根本就没有什么炎黄嫡系,我们有自己的传说,大家就喜欢当真了,炎黄王都是传说中的人物,或者是部落中的人物,是一个氏族,或者是一个部落。我们说是炎黄子孙,真正的编年史是从夏代开始的,之前的不是正史,现在翻开历史学的辞典,《汉语大辞典》后面的中国编年史也都是从夏代开始的,之前的都是传说,真正的开始是从夏禹开始的,夏商周从这里开始的中国文明史。国际学术界对于文明的标准,它认为中国的文明史要从商代开始,而不是夏代开始,知道的理由是三代文字现在没有确证,一个没有文字的文化不被承认,一种专门用于记事的文字,没有记事的文字的文明就不被承认。我们中国最早的文字是在清朝末年,明朝初年。一个偶然的机会发现了甲骨文,这是商朝中期的文字,商朝早年的文字都找不到了,更别说是夏代了。如果是从商朝算起,我们的文明时代只有3500多年,从公元前16世纪开始,距今是3500年,推到夏禹王姑且可以算做是5000年的文明史,如果是从商朝算起只有3500多年的文化史。
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 这样的五个文明最初是在人类的亚欧大陆上,这样的五个文明是非常有意思,一字摆开正好是同样的纬度,可能是这个纬度的气候、雨水都是差不多的。这样的五个文明,从地图上看最早都是沙漠中的一点绿洲,在纬度上整个五个文明上下,就是在北回归线到北纬三十五度之间,这样的狭长的地带,五个文明一字摆开,每个文明所在的纬度是一个都达不到,是很小的,往往就是一个很小的城市。最早的夏商周的城市就是在黄河流域中下游,到黄河入海口,这样的区域,珠江流域最早虽然也有原始的文化,但是还称不上是文明,只有的狭长的地带中,北纬是可以统一的,经度是不一样的。每一个文明所占的经纬度都没有小。在它们的周围基本上是这样的,在五个文明的南边往往不是大海就是一些蛮荒之地,而在这样的五个文明的北边,那是草场,是很多游牧民族。他们是过着游牧的生活,发展是没有规律性的,有自己的规律,但是在定居的农耕来说,说来就来,说走就走了,他们都没有进入到文明时代,只有农耕民族才进入了文明时代。这样的一些游牧民族,在五个文明的北边,也包括在他们的中间,经度中间有很大的孔隙,他们的文明程度要远远低于农耕的文明。南边是五个文明构成的文明地带,形成了这样的格局,南农北牧,南边是农耕生活进入了文明,北边是游牧的民族,过着原始的野蛮状态。南富北穷,南边是有大量的剩余产业,而北边的经济是发达的,他们的生活是没有计划性的,他们的整个经济水平是比较贫穷的,形成了这样的局面,同时在军事力量上,确是南弱北强,为什么呢?北边是长期吃肉形成的彪悍,机动性也是比较强,体力比较强健,养成了他们的一种凶悍的性格。而南边的人民过着定居的农耕生活,春播秋收,这样的非常安逸,养成了一种惰性,某种程度上战斗力也是没有北边的人强,一切都是拼机动性,体力和勇敢,所以南边就不如北边的民族了。看中国的历史是有很好的佐证,都是秦时明月汉时关,从商周时代开始,一代代的游牧民族都是从北边过来了,到匈奴,党项、契丹、蒙古,等等都是从西北过来的,有的甚至是颠覆南方的政权,比如说元朝。像西方世界里,希腊人首先是被北边来的特洛伊人打败了,还有罗马人都是入侵者,都是从北边来的。刚才举的例子是北方的民族不断的冲击南方的民族。
入侵效应和酵母效应 这样的冲击的结果就导致了两个效益,这个分别从时间和空间上加以总结。这个效益从时间上的效益,就是一次游牧世界对农耕世界的大入侵,北边的游牧世界对南方的农耕世界有大规模的入侵,每次都是持续300多年,时间上就导致了农耕的文明发生了形态的改变。旧的文明形态消灭消失了,新的文明形态重新开始了,重的来看就是形态的蜕变,就有点像是春蚕了。大家注意到一开始是一个卵,然后就是不断蜕皮,然后吐丝、结茧,然后再成蛾吐丝再成茧,这样的一种形态的变化,但是还是一条蚕,主体还是那个主体,这个文明也是如此的。爱琴文明由于当时有一批原始的游牧民族大入侵,导致了爱琴文明发展成为了希腊罗马,而两河文明发展成为波斯文明,克里克文明成为了古代的一种文明。而中国古代的文明也经过了混杂的春秋战国,秦国本来是一个游牧的民族,开始养马再开始富裕,最后秦始皇统一六国,只有的效应称之为“春蚕效应”,是一种文明形态的变化,一个旧的文明消失了,一个新的文明出现了。
还有一种叫做空间上的变化“酵母效应”,以前蒸馒头要用酵母,包裹起来的面团用了酵母,留一段酵母下一次再发面。农耕被游牧民族入侵,就导致了文明的发酵,看起来是游牧民族包围了农耕民族,实际上是游牧民族被农耕民族同化掉了,他们生活的地方,被农耕民族以柔克刚,反过来把游牧民族消灭掉了,本来最初的五个文明都是弹丸之地,随着一次次的游牧民族对农耕民族的大入侵,一次次的扩大了农耕民族的范围,几乎整个世界都便成了农耕民族的世界,游牧民族变了,没有了。三代以来,夏商周以来,一次次的游牧民族的入侵,你到哪里去找这些原始的游牧民族呢?这些游牧民族都不见了,满族人今天都没有了,而华夏文明不断的向世界扩展,今天来说,鸦片战争发生之前,上到黑龙江下到珠江地区,都是农耕民族的世界了。
两个效应,一个是文明时代时间上的突变,还有空间地域上的扩张,西方工业化文明崛起之前,整个人类文明世界的基本格局。也就是说,在15世纪之前,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主要是通过游牧世界和农耕世界所组成的。这样的一个过程,我们今天结合图表就简单的把这个过程拉一个线,简单的做一个介绍。刚才说的是一般性原则,从公元前2000年初期开始,比如说从公元前2000年左右开始,一直到公元前2000为止,一次次的游牧民族对于南方的农耕民族大入侵,入侵之后统治了农耕民族,被农耕民族潜移默化同化了,看起来是征服了农耕民族,实际上是被农耕民族同化了,所有的文明都是这样发展的。游牧民族是很彪悍的,久而久之是接受了你的文明生活方式,改变了野蛮的原始文化,而接受了你的文明。满人的八旗子弟,入关之后,久而久之,基本上就变成了文人了,多尔衮那些子弟兵已经没有了。所有的各大文明圈都是这样的,彪悍的民族来了,几百年之后,全部没有了,都被弱化了。文明的发展过程
简单的对于几个文明的发展过程做一个讲解。在3500年的时间中,一共是发起了三次大入侵,第一次是一批亚利安那的游牧民族,本身就是一个有争议的事情,到18世纪的时候,西方的语言学和考古学的发展,西方的语言学家就吃惊地发现,从西班牙语到法语、英语,包括了波斯语、拉丁语这些所有的语言中都有一个同源性,具有共同的词根,相似的语法变化规格。有学家就假想了,最早这些语言有一个母体,是黑海和里海之间的一块地区,这个地方被称之为亚历安那地区,就把这个地方的语言称之为亚利安语。在公元前2000年以后,首先是在黑海和里海之间的游牧民族向三个方面大入侵。一个是向西南,一个是向正南,一个是向东南。西南这一支入侵之后,就冲入了西欧的半岛,后来我们说的希腊人,意大利的祖先罗马人,西班牙的祖先高卢人,都是这一支向西南冲入的雅利安人。所以第二个文明,希腊的罗马文明本身就是由一批最早的入侵者,当时原始的爱琴文明创始人融合的,本来这些都是入侵人,希腊人最早就是荷马诗史中所描写的,这是一批,所以我们今天说的那些西欧人的祖先,希腊人、罗马人、高卢人、凯尔特人,都是今天欧洲国家的祖先,是作为游牧民族第一次对于文明世界冲击时来到的。经过了几百年的黑暗时代之后,创建了新时代的罗马文明。往正南的一批,包括了波斯人,他们在入侵之后,和两河流域相结合,最后开创了波斯文明,这是最后的文明,但是最强大的,这是亚利安那的游牧民族,建立了强大的波斯文明。
往东南的这一支往南亚的印度河流域,这一批人被征服了,沦为了奴隶。印度语中这就是没有“鼻子”的意思,征服者都是鼻子比较高的,当地人说是没有鼻子,其实是鼻子比较扁平,就被称为印度的贱民,有身份的人的四大种姓,其他的都是贱民,这样的四大种姓是征服者,在古代的印度文明,是他们的宗教文明,印度成为了一个宗教的万花筒,和民族的杂交和融合是有密切关系的。这三支分别的向西南、正南、东南入侵,导致了前面的两个文明,发生了变化,新的一代文明,希腊罗马文明,波斯文明,古代印度文明应运而生,完成的这种嬗变。
刚才说到了秦就是西南的游牧民族,这样的混杂进入了春秋战国之后,出现了强大的秦汉时代,汉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强悍时代,唐汉是最值得骄傲的时代,唐代有博大的胸怀,是一种繁盛,而汉代是雄兵重武轻文,这个时候是很强大的。经过雅利安游牧民族对于农耕时代的入侵之后,引起了文明的蜕变。古希腊的文明是由于当时的地理位置,那时候的地理位置是比较好的,北边有地中海,游牧民族往北边来的时候,往往是侵入不到它,一碰到水他们就傻眼了,不会划船,埃及文明在当时是比较幸运的,在游牧民族第一次大规模的入侵中幸免遇难,他们没有发生文化的毁灭。
一个生物学中一个生物过于纯种系是不太容易生存的,这个埃及文明的命运就是太“纯洁”了,埃及文明的两个象征,一个木乃伊和金字塔,文明成为了木乃伊和金字塔了,那只是一个地理位置叫做埃及而已,先后被波斯化、罗马化,伊斯兰教化,基督教化,只是地理位置在这个地方而已了,已经没有了文明了。已经绝后了,没有了传承,古代的文明经过了第一次入侵之后,就变成了四大文明了。波斯帝国也是非常不得了,喜欢打仗,发起了三次战争,始终有了自己的宗教信仰,谁来征服它都不能改变它的信仰,这是第一次游牧民族对于农耕世界冲击之后导致的结果。紧接着第二次游牧民族对于农耕民族的入侵了,这次是由中国西北部的匈奴人是冲击的发起人,匈奴自从汉高祖的时候就开始对华夏文明产生了威胁,在今天的山西大同附近的山脚,对当时的匈奴王四十万大军围困了,当时贿赂了单于的妻子才放了刘邦一命,后来就有了和亲的策划。当时就开始打匈奴了,打到了后汉的时期,由于汉朝主动的打匈奴,打匈奴他们就往西跑,平静的游牧民族被挤压着草原上的其他的人往西跑,逼迫这些人打不过匈奴人,他们是形成了比较大的部落集团,就逼着草原上的游牧民族往南跑往西跑了,这些人跑到南方的农耕世界,就导致了第二次的大入侵。到了公元五世纪,日耳曼人入侵为什么会到那边去呢?日耳曼人虽然是凶悍,但是打不过匈奴人,所以不得不去打罗马帝国了,西罗马帝国被一批日尔曼蛮族,一直进入到罗马帝国,把这个罗马帝国分得七零八落。这是在西边,东边的秦汉帝国灭亡的时候,三国时代,魏晋南北朝的时候,是因为匈奴等五支游牧民族来了,把整个中原占领了,建立了蛮族政权,这是由于北方游牧民族大入侵的结果。中国经过了几百年的混乱,一直到隋朝的崛起才开始统一,到了唐代这个时候开始文明了。第二次的游牧民族对于农耕民族的大入侵,导致了这几个民族的改变,罗马帝国,秦汉时期,还有唐宋元明清,都受到了游牧民族的影响。印度那个时候,虽然是没有受到大的入侵,但是也是受到了北匈奴的影响,还有阿拉伯人,这是第二次游牧民族对于农耕世界进行入侵的奠基,这是一支在沙漠中崛起的帝国,对周围的农耕世界进行了大入侵,结果是对波斯王国进行入侵,出现了一种大的改变,成为了统治当地人民的意识形态。四大宗教文明
这样的四个不同的宗教,分别是基督教文明,伊斯兰教文明,佛教文明,儒家文明,这样的四大文明,大家知道基督教是公元前1世纪在罗马产生的,我们是非常的熟悉,这时候是罗马帝国的时候,儒家的文明是从孔子的地方算起,这是春秋时代,但是汉武帝的时候,罢黜百家的时候,独尊儒术,都是第二个文明出现了,第三个文明时代才形成了气候,因为一个宗教或者是一个伦理体系,被官方所接受,到深入民心,成为所有这个地区人民自觉加以奉行的价值观念,这是需要很长的时间的。基督教真正的成为普遍的宗教,是在蛮族大入侵之后,公元前7世纪之后,成为了自己的安生的原则,全部都接受了基督教。到了公元前7世纪以后,西欧的所有的文明都受到了基督教文明的思想影响,欧洲是一个封建社会国家,中世纪有很多个国家,德国还有几百个国家,是无法用国家的形态来解释那时候的状态,只有一个是统一的,就是大家都是基督徒,不管你是生活在今天的法国、德国、北欧还是南欧,不管是哪一个贵族的领地,你从生到死都是基督教的教民。东汉之后就乱了,佛教也是顺势而来了,唐宋之后,儒家思想才真正的深入。唐宋之前,这个思想是比较混乱的,儒家、佛、道,三教互补合一,在唐宋之后,才形成了新的儒学,真正的深入人心,从唐代以后,科举制度使儒家的思想深入人心,你要成为人上人,就要读儒家的思想,只要把儒家的思想参悟透了,才有可能参加科举考试,才能当官走上仕途。到了唐宋时期,儒家思想才真正成了中国人真正奉行的安身立命的思想。阿拉伯帝国出现的问题,我的国家的宗教信仰到哪里,我的阿拉伯人就到哪里,全部都是伊斯兰教。印度有一种宗教思想,婆罗门教,印度人坚决相信的是印度教是从来不会改变的。公元前4世纪印度教产生之后,很多的游牧民族来入侵,特别是阿拉伯人一次次的占领和控制了印度,但是在数千年的时间中,印度人的基本信仰印度教是从来没有改变的,四大宗教,中国是伦理,并不是宗教,儒家是一种伦理。四大伦理确立之后,意味着各大文明圈的人有了自己不倒的精神脊梁,从此以后,不管是暴力入侵还是和平渗透都是不可能的.所以从那以后,差不多近1000多年的时间,从公元前七世纪以后,西方人都是在基督教的理念支持之下,开始发展的。启蒙运动,科学民主精神的高涨,告诉大家,基督教在西方人的心中是怎样的地位?美国人有70%的人是基督徒,在全体的人数中,这是占了很大的分量。尽管是科技发达的地区,基督教仍然是西方人安身立命之本,每个人到周末都要去做礼拜,因为是基督教徒,在上帝面前我是渺小的,跟一般的老百姓是一样的。基督教对于西方文化,到今天仍然是有着很大的影响。一个世俗化的时代,往前推100年,1910年的时候,西方基督徒是95%以上都是基督徒,现在是比较自由化的时代,美国是80%,西欧是70%,而北欧是80%都是基督徒,到今天经过了启蒙运动,仍然是西方人的安身立命之本,一般的中产阶级都是穿得非常整齐的去教堂做礼拜祈祷,尽管可能是科学家,学问家,但是仍然会去向基督祈求。一天是五、六个小时的实验室中的做科学实验,但是星期天的时候,问自己的内心有没有罪,这个问题要由上帝来解决,很重要的一部分,对于他来说是不可以缺少的。这就是基督教。而伊斯兰教,今天中东所有的伊斯兰都是伊斯兰教的教民,在伊朗如果你不信伊斯兰教,不是穆斯林的话,那么你的命运就很难说了。这是国家立法规定的。印度教世界,虽然说佛教是由印度教产生的,这是墙里开花墙外香的宗教,已经有3亿7千人的佛教徒了,这个佛教不容易统计,这个组织化不强。印度教在公元四世纪产生的,有多少印度教徒呢?有8.5亿印度教徒,印度有10亿人。上一届的印度总理在就职演说的时候,要以印度教的精神建设一个现代化的印度,这跟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有点相似。
文明的冲击 中国儒家的文明就不多说了,这一百多年是受到了多次的冲击,特别是文化大革命之后,是认为的批得很臭了。现在主要是倡导了儒家文明,儒家是主干,在五四运动之前的1000多年,儒家文化是深入人心的,从唐代开始,更不要从秦汉和春秋了,真正的有影响,是从唐宋到五四运动,1000多年的时间,儒家的思想是深深的深入到中国人的心脉之中,控制了中国人的思想、观念、意识、形态。这四大宗教,一旦形成,很难改变。这样的世界,文明就是以这些东西为基本的依托和纽带,有了这个东西,再往下看,紧接着后面的第三次的大入侵,就不起什么作用了,这由中国西北部的蒙古人开始的,蒙古人和突厥人,在整个中亚、西亚,一直到了小亚细亚和俄罗斯的南边的中亚,建立了四大王国,在中国建立了元朝,所有的文明就全部的占领了,这样的时候,四大宗教已经确立了,因此蒙古人的统治只能是昙花一现。蒙古人为什么很快就完蛋了,就是因为当时的蒙古统治者拒不接受中国的儒家文化,当时忽必烈是比较开放的,之后的接班者就不一样了,希望在马背上打天下,也要马背上治天下,这是行不通的,金国之后就是汉人,还有偏南方的南人,这里的南人的文化程度是最高的,是南宋子民,这个文化水平和经济水平都是很高的,我们杭州这个地方,沪、宁、杭这个地方,上海是不算的,是洋鬼子来了之后逐渐的发展起来的。真正的发展起来的就是金陵、杭州这个地方,是在南宋时代发展起来的,整个的中国文化中心南移,金陵、杭州这个地方开始发展了,经济文化中心,蒙古人把南人列为最底下的,所以不可能长久。多尔衮入关之后,就采取了汉治,一系列的用汉人的字,接受汉族人的文化,就可以长治久安了。在其他的四大蛮国,不是被伊斯兰教改造就是被基督教改造,不然就完蛋了。这样的四大宗教是根深蒂固的,不可改变的,这样的一两百间,这些国家是昙花一现,一点影响都没有的,对于西方是造成了比较大的影响,被称之为黄祸,不仅仅是蒙古人,还有突厥人,这些突厥人就是今天的土耳其人。当时是建立了奥斯曼帝国,把基督教的堡垒君士坦丁堡在公元前4世纪建立之后,就成功了抵御了伊斯兰教的一次次入侵,1453年终于被土耳其人打下来了,这样一下子就退缩到了欧洲的心脏地区了,匈牙利和奥地利就成为了抵制土耳其人的前线,最后一次围攻维尔纳的时候没有成功,一个新兴的西北欧开始崛起了,然后很快的开始了由北向南,由西向东的全球化,在19世纪末达到顶峰的殖民化浪潮。把所有的非西方的国家都变成了自己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阿拉伯地区全部被法国人、意大利人占领了,印度成为了殖民地,中国成为了半殖民地,这样的全世界都变成了西方的殖民系统,这样的分野就被掩盖住了,这里就是西方和非西方,东方和非东方,这是一个工业世界将传统的农耕世界一下子抹掉了。农耕文明的底盘拿过来之后,到公元前1500年左右的时候,我们可以说,这个地球上几乎就没有了什么游牧民族的立足之地了,已经不能构成自己的世界了,今天已经成为了旅游观赏的对象了。紧接着从18世纪开始,第二次的殖民化,亚非拉所有的有人居住的地区,都变成了工业世界。工业世界征服农耕世界的故事,现代化就是殖民化,中国的工业化也是在殖民化中开始的,如果不是洋务运动就不会学习西方的科学制度,没有五四运动也不会学习西方的科学民主。这个主题就变成了西方与非西方的冲突,还有政治形态的冲突,资本主义与共产主义的冲突,也是西方内部的冲突借助全世界的舞台来展开,所谓的共产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冲突,两大阵营的冲突,是西方内部冲突的地域扩大化,共产主义也好,资本主义也好,都是西方内部的人。马克思主义是按照西方资本主义设计的,是资本主义发展起来的共产主义。从近代以来,18世纪之后,西方文化对于东方文化的影响,第一个是通过海洋途径,在全世界建立了西方的传统国家的殖民地,比如说像印度,和中国香港都变成了殖民地了,像澳大利亚的一些地方,还包括中东,通过海洋的方式占领了这些地区之后,变成了殖民地国家。西方用一只手抱着半个世界,另一只手抱着另外半个世界,然后两只手打假,这是西方世界自己的事情。随着全球民族解放运动的开展,前殖民地的地区纷纷获得了政权,文化一定会复苏,这个文化的保守就是回到自己的根,建设现代化的根基。一个方式就是像拉丁美洲、北美洲,澳大利亚,南非,这些地方由于西方殖民者来到之前,这些地方还是蛮荒状态,南美洲过去基本上没有什么文明了,印第安人生活的地区,还没有进入到文明,来了之后进行了殖民化,灌输了西方的文化,最代表西方的并不是西欧,而是美国,美国最早是印第安人的地方,是殖民地,今天却成为了西方的带头人。成功的进行了西方的殖民改造,来之前这个地方没有文明,所以很容易被同化,被殖民化的过程很容易。一个刚刚出生的孩子送到美国去,长大之后的举止思想都是美国式的了。这些地区当西方的殖民者来之前,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好像西方的殖民者已经把这些地区的人民殖民化了,但是实际上这个文化是根深蒂固的,表面上已经改造了,但是到一定时候会枯木逢春,重新焕发出生机。文明的回归
所以你看中国、印度、伊斯兰教地区,一旦获得了独立,国家的政治独立,马上向传统文化开始回归。今天了说,伊斯兰教和穆斯林教义,代表了穆斯林的呼声。当代的国际格局中,我们做了一些分析,今天阿拉伯世界的混乱是西方造成的,本来是一个强大的阿拉伯帝国,然后被西方分割成了一个个酋长国,帮助犹太人在巴勒斯坦复国,这个矛盾是西方制造的。在亚洲,比如说美国的意义很清楚的,中国的发展对于他来说是不宜的,美国本来就是一个讲功利的国家,不相信别人的道义承诺,所以大力的扶持日本和印度来牵制中国,形成了一个制衡关系,不能让任何一个地方的任何一个国家做大,这是有利于美国的全球半径的,这是很聪明的做法。这个意义上说,一个发展的过程中,这些地区向北回归线回归,印度总理的本身就宣扬了用印度教的教义来发展印度。在19世纪的时候,印度的官方语言是英语,老百姓说是印度语,俨然就是英国的风格的印度官员。1834年,英国派驻印度的迈克先生写备忘录的时候,我们在印度正在培养这样的一批人,除了肤色和血缘之外,其他的都是英国人,把印度的上流社会改造成了英国社会。但是在20世纪的时候,圣雄甘地恢复印度教传统,印度总理本人就是大历史学家,写了一本书,叫做《印度的发现》,到今天来说,印度教是在印度全部的复兴,占了整个人口的85%都是信印度教的,在公开的场合都不穿西服了,穿自己的民族服饰了,这是一种民族文化的复兴。
我们改革开放的时候,是振兴民族文化发展,然后提出了我们两岸三地放弃意识形态的问题,我们不讲我们信社会主义还是资本主义,而是讲大家都是炎黄子孙,龙的传人,这实际上是也是一种文化,现在还不好公然的说复兴儒家文化,但是我个人认为,儒家文化的恢复是需要批判,批判是需要批判地,还是要寻找中国现代化的原理,不可能被同化,其情况就好像,把一个刚生下来的孩子送到美国去,很快就变成了美国人,把我这样的人送去美国,二十年、三十年,我还是一个中国人。对于有着悠久文化传统的印度教世界,伊斯兰世界,儒家世界,不管是暴力的入侵还是渗透,都是不可能改变自己的信仰。两大阵营对抗之后,四大文明之间的分野肯定会再现的。从这个意义上说,一个多元化的世界,一个多元文化的分野也会出现的,会导致冲突也会导致和平的分野。
1996年出了一本书《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的重现》,是提醒了世界文明关注这种可能性,从而把文明冲突的范围限制在最小的程度之内,我觉得这是很负责任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文明的冲突,在事实判断上是有道理的,指导了人类文明的批判。盲目批判的历史学家是不懂文明史的,要了解世界的今天和明天,必须要了解世界的昨天。
第五篇:互联网+与企业创新文化
互联网+与企业创新文化
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要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那么在“互联网+”时代,如何利用互联网思维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提升企业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发展壮大新兴业态,打造新的产业增长点,成为了企业管理的重要任务。
一、“互联网+”时代对企业发展的影响
在传统的企业发展中,企业间竞争主要依靠技术、资本、智力、规模等,创业者拼的就是实力,这种环境下,无经验、资本少的企业成功率并不高。而“互联网+”的出现,改变的不只是人们的工作生活方式,更重要的是给人们提供了最好的发展机会。“互联网+”时代企业加速转型,员工自主意识强、学历层次高,因此,需要有更强的企业文化建设跟得上企业发展和员工变化的脚步。鉴于此,企业在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应加强互联网的融合,进一步为企业文化的发展创造动力支持。
二、新形势下企业文化的功能
凝聚功能:由于企业发展中,以集体主义精神为主要内容的企业文化极大地增强了企业发展的凝聚力,促进了企业上下团结一致,共同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激励功能:企业文化所体现出来的激励功能就是在全企业范围内建立了一种健康、积极、奋进的竞争文化,促进企业员工之间、部门之间的激烈竞争,从而更广泛地调动企业员工参与工作的积极性和独创性,从而促进企业创新和调动了企业发展的活力。
约束功能:对企业管理中的各种规章制度和企业发展中应该遵守的道德规范而言,企业通过用规章制度和道德规范约束企业员工在工作中的规范,从而协调企业各项工作的发展,进而保证企业正常的生产活动,同时,还能促使企业员工将企业的发展当做自身利益的一部分。
辐射功能:企业文化通过广泛的文化传播功能,以自身的企业发展价值观、精神文化和形象影响到其他企业乃至整个发展区域,促使整个经济发展环节对自身的经营发展进行调整,从而促进整个社会和行业发展朝着规范化、法制化、科学化发展,这就是企业文化的辐射作用,对于个人、企业、行业、社会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
三、“互联网+”模式下企业文化建设的思路
(一)企业文化建设应坚持以人为本
在企业发展的内部构成中,每位员工都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只有通过全体员工共同的不懈努力,才能促进企业的生产发展,创造企业发展的辉煌。作为企业的管理者,要从企业发展大局出发,坚持以人为本,调动每一位员工的积极性,发挥他们无穷的创造力,才能为企业创造发展奇迹。而随着新互联网在社会各个层面的广泛应用,不仅使得当今社会沟通方式发生前所未有的颠覆,也使得企业员工,尤其是青年员工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行为模式、动员方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因此,“互联网+”时代企业要坚持以人为本,就应该考虑到员工的发展特点,突破传统文化建设中的时空限制,建立起多元文化发展机制,用高速的互联网手段传播企业的文化和精神。
(二)增强企业领导执行能力
在企业文化建设中,“互联网+”带来了企业发展的黄金期。对此,企业的领导者应乘势而上,打破固有思维桎梏,适应时代发展潮流,勇敢迈出步伐,创造和满足消费需求,开启新的企业发展模式。企业的领导者要认真研究审视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现状,总结优秀成果,查找存在问题。处理好共性与个性、整体规范与体现特色的关系,创新工作载体,增强基层活力。此外,企业领导还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及时掌握员工的动态信息,加强与员工的“零距离”交流,让员工充分体验到领导对自己的重视,提高员工的满意度和对企业的归属感,进而促进企业和员工的共同发展。
(三)着力打造企业优势文化
在企业文化发展中,企业应着手打造企业优势文化,积极发挥企业核心文化优势,让企业文化的引导力量充分应用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从而实现企业文化与企业发展共荣共进,共同发展。为此,在企业中,要把企业文化的思想和精神渗透到企业发展的各个环节,让企业文化中的创新思想助推企业的生产和创新,进而促进企业生产获得极大发展。因此,在文化建设中,必须围绕生产经营中心,服务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根据企业总体发展战略,与经营管理、基层建设、员工培训、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等统筹考虑,一同部署,狠抓落实,以文化力的提升促进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四)加快互联网新媒体平台的建设
在互联网时代,企业的文化建设也应该及时推陈出新,加快互联网新媒体平台的建设。首先,企业需要完善常规媒体平台的建设,做好企业官网、论坛和微博等网络传播平台的维护。其次,企业还应加强内部资源共享网络平台的建设,让员工及时了解企业的发展动态、实事资讯等,进一步扩宽员工的视野。最后,在企业文化的建设中,还应为员工建立专门的学习网络平台,加强对员工的教育,提高员工的文化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