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宜春“一村一品”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五篇材料)

时间:2019-05-13 09:39:2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江西宜春“一村一品”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江西宜春“一村一品”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第一篇:江西宜春“一村一品”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江西宜春“一村一品”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来源:《求是》期号:2009年第24期作者:李玉英 杨建国

探索创新农村文化建设途径,培育社会主义新农民,是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的现实需要。近年来,我们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以开展“一村一品”文化建设活动为载体,以挖掘推广乡村文化、特色传统文化为突破口,以创新文化、合作文化、科学文化、道德文化、法制文化建设为结合点,以体制机制创新为保障,在探索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道路上摸索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做法。

一、用机制创新推动新农村文化建设多元结合丰富农村文化资源,提高农民整体素质,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稳定和谐,是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关键。在这方面,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广开乡土传统文化资源,使传承保护与开拓创新相结合。宜春历史悠久,具有厚重的文化积存、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结合这一优势,我们在开展“一村一品”文化建设活动中,把挖掘优秀民间文化、乡土文化、历史文化等传统文化资源融入各具特色的农村文化活动形式中,因村制宜,推动农村文化繁荣发展,释放文化活力。一年一度的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村一品”百村展演展示活动,有效激发了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宜春三星鼓大赛、高安采茶戏展节、铜鼓客家山歌、灯彩表演、樟树剪纸、万载傩舞……一批内容丰富、风格多样、底蕴深厚的农村特色文化展,充分体现出广大农民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和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在“一村一品”文化建设活动的推动下,我市的民俗民间文艺在形式、内容上都不断推陈出新,焕发出盎然生机。

统筹公共文化资源配置、建立帮扶联建机制,使城市文化与乡村文化相结合。针对农村文化人才匮乏,农村公共财力薄弱,公共文化服务脱节等问题,我们多措并举,大力拓展和丰富农村文化资源。一是吸引优秀人才进入农村公共文化服务领域,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从事公共文化服务工作。注重发现和培养乡土文化骨干,举办农村文艺人才培训班,培育和发展农村业余演出队、文化中心户,提高农村文化的自创力;二是建立和完善领导责任机制、考核奖惩机制、投入保障机制,要求各级党委、政府把农村和谐文化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财政支出预算、扶贫开发规划和新农村建设综合考评指标;三是努力形成多层次的文化发展格局,以县市区文化单位为

龙头,以乡镇场文化站为枢纽,以村级为基点,积极引导城市文化资源向农村分流,打破城乡文化分割,促进城乡文化共同繁荣;四是组织专业院团深入开展农村三项文化活动和“三下乡”文化对口支援等活动,鼓励农村乡土特色文化活动“常进城”,促进城乡文化资源共享。

倡导文明新风,使群众文化活动与培育新型农民相结合。我们始终立足于农业大市这个实际,把倡导文明新风,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作为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万载县积极引导农民把宗族祠堂建成农村文化活动中心和农民夜校,近年来共创办35所“农民学院”。同时,选拔500余名农技专业人员和具有一技之长的乡土人才作为科技特派员,指导农民进行农业生产。“农民学院”的创办,不仅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还促进了社会的稳定。上高县野市接官村依托文化俱乐部经常举办养猪技术培训班,使全村多数农民成了养猪能手,被誉为“中国特色经济村”。丰城市淘沙镇结合“一村一品”文化建设活动,大力实施“素质农民工程”,创建“一社、一会、一中心”,即无公害蔬菜合作社、镇村两级柚业合作协会和镇村组三级农民培训中心。这些蔬果合作组织将分散的小生产与大生产、大市场对接,使农民由分散走向联合,由提篮小卖“升级”为产业化经营。

二、用先进文化平台推动新农村文化建设全面发展

我们在开展“一村一品”文化建设活动中,以筑牢先进文化平台为保障,推动特色文化品牌向产业化发展,促进文化“一村一品”向经济“一村一品”延伸。

筑牢先进文化平台,畅通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一村一品”文化建设活动广泛深入的开展,不仅有效调动了全市广大农民自觉开展农村文化活动的积极性,也带动了农村文化阵地的建设。乡(镇)、村两级按照宣传文化阵地“双六工程”的要求,普遍做到了“六个有”,即镇有文化中心站、有广播电视中心、有乡镇党校、有宣传文化长廊、有电影放映队、有农民业余剧团(文艺队);行政村有文化活动室、有广播电视室、有宣传栏、有农民夜校、有村民理事会、有文化中心户。“双六工程”的落实,使全市基本形成了集思想政治教育、科技文化教育、群众娱乐活动和政策法律宣传“四位一体”的农村文化教育服务网络体系。2007年以来,我们已累计投入资金2800多万元,用于建设农村文化阵地,发展农村文化事业。

培育文化新人,发挥文化中心户带动作用。我们始终抓住农民群众自己的文化组织和人们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来搭建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平台,通过群众文化组织和文化中心户的带动作用,活跃农村文化生活,树立健康的乡村社会风尚。铜鼓县结合农村“庭院经济”的发展,通过开展创评“庭院文化户”活动,使以精神文明建设为主题的文化活动遍地开花。“庭院文化户”周小平以鲜活的身边人、身边事为创作题材,自编、自导、自演《新农村“三字经”》、《我们身边的“荣辱观”》等客家方言小品,深受农民群众的喜爱,演出遍及全县80多个村组,吸引观众达1万多人。一批优秀“庭院文化户”也同样以特色文化为主题各展所长,把这个地广人稀的小县农村业余文化生活和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搞得有声有色。目前,我市已有文化队伍2218支,通过培育引导、挂牌命名的文化中心户有850余户。各类农民诗社、农民剧团以及农民花卉、摄影、武术等协会组织,也呈现出成熟稳定的发展态势。鼓励文化致富,发展文化资源性产业链。文化建设只有致力于打造特色文化品牌,做大做强文化产业,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我们通过开展“一村一品”文化建设活动,努力打造文化资源性产业链,鼓励文化致富。宜丰县利用资源特色,把根雕制作、兰花种植既作为“一村一品”文化建设活动来开展,又作为文化产业来发展。目前,已有300多户农民从事根雕艺术,产品远销美国、加拿大、日本。天宝乡草坪村全村种植兰花,普通的兰花种植户年收入都在两万元以上。农民在种兰养兰的同时,还学习品兰赏兰,学习兰花摄影,创作兰花诗歌、书画。兰花文化的兴盛又反哺了兰花产业,使兰花种植以每年万盆以上的数量递增。奉新县干洲镇的农民画之所以能够蜚声全国,靠的就是村民们认准了走发展文化资源性产业链这条道路。他们通过采集潦河奇石,并赋予深厚独到的文化内涵,逐步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文化产业。有200多位农民长年从事奇石品鉴销售的张家村,现已成为一个远近闻名的“奇石文化村”。目前,我市涌现出包括根雕、竹雕、石雕、剪纸、花卉、摄影、农家乐、古村游、地方戏等在内的市场前景广阔的农村特色文化品牌392个。这些各具特色的文化品牌,既是农民增收致富的“摇钱树”,也是建设文明乡风的有力保障。

(作者:李玉英,中共江西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文化厅党组书记、厅长;杨建国,中共宜春市委常委、宣传部长)

第二篇:乡镇开展一镇一业一村一品活动的实践与探索

文章标题:乡镇开展一镇一业一村一品活动的实践与探索

市第二次党代会提出:“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紧密结合各地实际,广泛开展一镇一业,一村一品活动,组织引导农民提高科技水平和农产品质量,逐步走规模化、专业化发展的路子。”今年来,**县***镇因地制宜,结合实际,突出特色,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全面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努

力增加农民收入,在开展“一镇一业,一村一品”活动中进行了有余的实践与探索,现将他们的做法及经验作简要介绍,以供参考和借鉴。

一、基本情况

***镇位于**县东北部,距**县城70公里,国道213线贯穿全镇,交通便利,是昭通、四川到昆明的重要通道。全镇国土面积151平方公里,平均海拔1800米,年平均气温14度,辖10个村委会、115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2156人,2003年末农民人均有粮359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1180元。

***镇自然条件较好,经济作物主要以种植烤烟、辣椒为主,是**县地方名优产品——乐业牌辣椒的主产区。但由于长期以来辣椒分散种植,缺乏引导和规范,导致科技含量较低,规模化种植水平不高,抗市场风险能力弱,营销方法滞后,加工业十分落后,还没有真正形成产业。

今年以来,**县***镇党委、政府认真分析了镇情,广泛开展市场调研,确立了以实施“云岭先锋”工程为契机,以调整结构为主线,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围绕“建基地、兴市场、扶龙头、促营销、树品牌、保增收”的工作思路,加大结构调整力度,扩大辣椒种植面积,在全镇广泛开展“一镇一业,一村一品”活动,使辣椒生产从传统的分散种植向规模化、区域化、科学化种植转变,按照“支部 协会,公司 基地”的工作模式,认真做好辣椒生产、营销、加工等各个生产环节的指导与扶持,做大做强辣椒特色产业,2004年全镇辣椒种植14500亩,实现户均种植辣椒2亩、人均种植辣椒0.5亩的目标,实现辣椒产值2500万元、人均辣椒产值700元,全镇仅辣椒产业一项就实现人均增收120元。

二、主要做法

1、统一思想,加强领导。***镇党委、政府在实施“云岭先锋”工程,开展“一镇一业,一村一品”活动中,围绕如何引导农民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增加农民收入开展了解放思想大讨论,提出了开展“一镇一业,一村一品”活动必须立足镇情,突出特色,发挥优势,加快培植辣椒产业,打响乐业辣椒品牌思路,做到计划早安排、措施早落实,按照“一个产业,一套领导班子,一笔工作经费,一个奖惩责任书”的要求,成立辣椒产业化领导小组,进一步加强领导,为推进辣椒产业化进程提供了组织保证。

2、强化宣传,引导群众调整种植结构。今年年初由镇党委、政府领导带领工作队员,深入到种植辣椒的10个村委会,进村入户,召开党员干部座谈会,与群众交心谈心,宣传党委、政府确定的培育辣椒产业促进农民增收的措施和办法,帮助群众寻找发展致富路子。在宣传过程中,采取与农民测算种植玉米和种植辣椒的经济收入对比帐的办法,引导群众围绕党委、政府确定的工作思路调整种植结构,扩大辣椒种植面积。通过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群众支持调整产业结构,对连片种植辣椒非常积极,并打消了思想顾虑,从而,使辣椒种植面积从过去的5000亩发展到14500亩。

3、加大扶持力度,确保辣椒种植。在部分农户缺乏资金垫本和技术的情况下,镇党委、政府积极争取县扶贫办支持小额信贷资金200万元,全部用于扶持辣椒生产,帮助1000户群众解决了3000多亩辣椒种植的生产垫本。结合“云岭先锋”工程的实施,该镇组织机关党支部和机关干部职工进村入户结对帮扶贫困户,全镇185名干部职工共捐资9500多元,购买化肥248包,在种植中还帮助购买籽种和辣秧,切实解决了贫困户的生产困难,为辣椒产业的培育奠定了坚实基础。

4、加强科技指导,提高种植水平。镇政府成立辣椒种植技术指导组,组织镇农科站科技人员实行挂钩包村,指导到户,深入到地块,一包到底,实行奖惩,进一步提高了辣椒的产量和质量。同时,由镇农科站在10个村委会举行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班35期,主要以辣椒栽培技术为主,共培训农村青年科技明白人5000余人,使群众基本掌握辣椒种植技术,种植水平明显提高。今年全镇种植辣椒14500亩,其中,连片种植5000亩,办优质丰产无公害示范样板500亩,每亩由政府扶持磷肥一包。实现了辣椒种植“五统一”,即统一品种,全镇统一种植乐业大辣椒和丘北小辣椒;统一种植规格为30×(70 50)/2cm,每亩可移栽辣椒3700塘;统一移栽节令,全镇在5月10日—20日移栽结束;统一施肥,每亩施农家肥1500公斤,磷肥40公斤,复合肥20公斤;统一在辣椒样板中进行划线打点移栽。

5、兴建辣椒专业交易市场。在**县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镇今年征地30余亩,总投资100多万元,加快了二顺辣椒专业批发市场建设,预计到12月可投入使用。该市场年可交易辣椒7000多吨,实现产值5000万元以上。

6、扶龙头,树品牌,做强做大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县隆顺辣椒有限公司,是由罗布古粮管所18名下岗职工入股组建的股份制私营企业。该公司自成立以来,认真搞好辣椒

产品开发和研究,公司注册“乐业”和“会乐”牌商标,目前公司已开发出5个系列产品上市销售,产品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县隆顺辣椒有限公司在农业部组织评审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扶持项目中,被评定为第二名,被云南省评定委员会称为“滇南有文山三七,滇东北有**县乐业牌辣椒”的荣誉称号。为扶好龙头,***镇党委、政府千方百计地帮助企业协调资金,解决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该公司已成为集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农产品深加工企业。

7、组建辣椒协会,做好辣椒种植和营销工作。***镇辣椒协会是建立在**县隆顺辣椒公司基础上的,现有会员150人,其中营销大户49人,种植大户101人,下设5个村级分会。通过协会广泛搜集市场信息,联系外地客商订购辣椒,共同维护市场利益,打造“乐业”辣椒品牌,保护群众利益,使群众实现增产增收的目标。协会的建立,把辣椒生产、营销、加工联在一起,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合作组织。

8、结合“云岭先锋”工程的实施,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的建设。成立了**县隆顺辣椒有限公司党支部,充分发挥党支部的作用,加强企业职工的思想教育,调动工作积极性,实施“党员身份亮出来,企业形象树起来,公司效益创出来”等活动,树立企业诚信,不断研究开发新产品,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开展了“双培双带”活动,会镇培养发展5个营销大户为党员,增养25名村组干部为致富带头人,进一步发展壮大了党员营销队伍,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充分发挥党组织在农村的作用和地位。

9、做好营销工作,确保农民增产增收。面对长势喜人,丰产在望的万亩辣椒,***镇党委、政府加大了市场开拓力度,切实把辣椒营销工作列入党委、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一是由镇党委、政府领导带领辣椒公司和营销大户到重庆、成都等地开拓市场,取得明显效果。二是积极从市扶贫办、市农行协调扶贫贷款200万元,帮助企业解决辣椒收购的资金问题。三是培育壮大营销队伍,在资金、政策、信息上给予支持,扩大销售规模,实现订单销售,培育5—10户年销干椒250吨以上的营销大户,凡外销辣椒250吨以上,且价格不低于6元/公斤的,给予资金奖励3000元。四是积极保护外地收购客商的利益,维护好收购秩序,确保收购商赚到钱、拿得走。

目前,正值***镇万亩鲜椒上市交易的时期,由于宣传力度大,辣椒品质较好,四川、重庆、贵阳、长沙等地的客商纷纷来到该镇收购,鲜椒价格在去年0.8元/公斤的基础上攀升到1.6元/公斤。

三、几点启示

1、开展“一镇一业,一村一品”活动,为农民找到了一条增收致富的好路子。千家万户的小生产组织形式无法适应千变万化的大市场,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无法适应广泛联系的大市场。农民生产的盲目性较大,参与市场谈判的能力较弱。普遍存在规模偏小,信息不灵,流通不畅,市场风险大,生产经营效益低等问题,农民增收困难。开展“一镇一业,一村一品”活动,一是把千家万户分散经营组织起来,纳入整个市场体系,使农民真正成为市场竞争的主体。二是把农民自产自销的单个产品纳入整个产业链条,从而形成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科学化管理、规模化经营和社会化服务的格局。三是加快了优势产业的培植,充分挖掘了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四是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加大了农业科技推广与运用力度,提高了农民的科学技术水平。五是培育了品牌,提高了农产品质量,为农民找到了一条增收致富的好路子。

2、开展“一镇一业,一村一品”活动,推进了农业产业化进程。一是把群众种植辣椒的习惯和潜力充分地挖掘出来,种植面积由上年的5000亩扩大到14500亩。二是培育了**县隆顺辣椒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组建了辣椒协会,创建了“支部 协会”的工作模式,发展了辣椒协会会员150余人,培养营销大户49人,种植大户101人,同时下设5个村级分会。三是形成了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经营体制和运行机制,初步解决了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之间的矛盾,有效地推进了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四是培养了一批有开拓进取精神的营销队伍和干部队伍。

3、开展“一镇一业,一村一品”活动,群众得了实惠。通过一年的实践,***镇的辣椒种植规模、种植水平有了明显提高,龙头企业的深加工规模和实力有了明显增强。吸引了众多的客商前来收购,全镇农民人均实现辣椒产值700多元,农民得到了实惠。同时,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和干群关系,提高了党的基层组织在农村的执政水平,增强了基层党委、政府在群众中的威信。

《乡镇开展一镇一业一村一品活动的实践与探索》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乡镇开展一镇一业一村一品活动的实践与探索。

第三篇:乡镇开展一镇一业一村一品活动的实践与探索

乡镇开展一镇一业一村一品活动的实践与探索

乡镇开展一镇一业一村一品活动的实践与探索

市第二次党代会提出:“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紧密结合各地实际,广泛开展一镇一业,一村一品活动,组织引导农民提高科技水平和农产品质量,逐步走规模化、专业化发展的路子。”今年来,县镇因地制宜,结合实际,突出特色,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全面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努力增加农民收入,在开展“一镇一业,一村一品”活动中进行了有余的实践与探索,现将他们的做法及经验作简要介绍,以供参考和借鉴。

一、基本情况

镇位于县东北部,距县城70公里,国道213线贯穿全镇,交通便利,是昭通、四川到昆明的重要通道。全镇国土面积151平方公里,平均海拔1800米,年平均气温14度,辖10个村委会、115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2156人,末农民人均有粮359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1180元。

镇自然条件较好,经济作物主要以种植烤烟、辣椒为主,是县地方名优产品——乐业牌辣椒的主产区。但由于长期以来辣椒分散种植,缺乏引导和规范,导致科技含量较低,规模化种植水平不高,抗市场风险能力弱,营销方法滞后,加工业十分落后,还没有真正形成产业。

今年以来,县镇党委、政府认真分析了镇情,广泛开展市场调研,确立了以实施“云岭先锋”工程为契机,以调整结构为主线,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围绕“建基地、兴市场、扶龙头、促营销、树品牌、保增收”的工作思路,加大结构调整力度,扩大辣椒种植面积,在全镇

广泛开展“一镇一业,一村一品”活动,使辣椒生产从传统的分散种植向规模化、区域化、科学化种植转变,按照“支部+协会,公司+基地”的工作模式,认真做好辣椒生产、营销、加工等各个生产环节的指导与扶持,做大做强辣椒特色产业,全镇辣椒种植14500亩,实现户均种植辣椒2亩、人均种植辣椒亩的目标,实现辣椒产值2500万元、人均辣椒产值700元,全镇仅辣椒产业一项就实现人均增收120元。

二、主要做法

1、统一思想,加强领导。镇党委、政府在实施“云岭先锋”工程,开展“一镇一业,一村一品”活动中,围绕如何引导农民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增加农民收入开展了解放思想大讨论,提出了开展“一镇一业,一村一品”活动必须立足镇情,突出特色,发挥优势,加快培植辣椒产业,打响乐业辣椒品牌思路,做到计划早安排、措施早落实,按照“一个产业,一套领导班子,一笔工作经费,一个奖

惩责任书”的要求,成立辣椒产业化领导小组,进一步加强领导,为推进辣椒产业化进程提供了组织保证。

2、强化宣传,引导群众调整种植结构。今年年初由镇党委、政府领导带领工作队员,深入到种植辣椒的10个村委会,进村入户,召开党员干部座谈会,与群众交心谈心,宣传党委、政府确定的培育辣椒产业促进农民增收的措施和办法,帮助群众寻找发展致富路子。在宣传过程中,采取与农民测算种植玉米和种植辣椒的经济收入对比帐的办法,引导群众围绕党委、政府确定的工作思路调整种植结构,扩大辣椒种植面积。通过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群众支持调整产业结构,对连片种植辣椒非常积极,并打消了思想顾虑,从而,使辣椒种植面积从过去的5000亩发展到14500亩。

3、加大扶持力度,确保辣椒种植。在部分农户缺乏资金垫本和技术的情况下,镇党委、政府积极争取县扶贫办支持小额信贷资金200万元,全部用于扶

持辣椒生产,帮助1000户群众解决了3000多亩辣椒种植的生产垫本。结合“云岭先锋”工程的实施,该镇组织机关党支部和机关干部职工进村入户结对帮扶贫困户,全镇185名干部职工共捐资9500多元,购买化肥248包,在种植中还帮助购买籽种和辣秧,切实解决了贫困户的生产困难,为辣椒产业的培育奠定了坚实基础。

4、加强科技指导,提高种植水平。镇政府成立辣椒种植技术指导组,组织镇农科站科技人员实行挂钩包村,指导到户,深入到地块,一包到底,实行奖惩,进一步提高了辣椒的产量和质量。同时,由镇农科站在10个村委会举行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班35期,主要以辣椒栽培技术为主,共培训农村青年科技明白人5000余人,使群众基本掌握辣椒种植技术,种植水平明显提高。今年全镇种植辣椒14500亩,其中,连片种植5000亩,办优质丰产无公害示范样板500亩,每亩由政府扶持磷肥一包。实现了辣椒

种植“五统一”,即统一品种,全镇统一种植乐业大辣椒和丘北小辣椒;统一种植规格为30/2cm,每亩可移栽辣椒3700塘;统一移栽节令,全镇在5月10日—20日移栽结束;统一施肥,每亩施农家肥1500公斤,磷肥40公斤,复合肥20公斤;统一在辣椒样板中进行划线打点移栽。

5、兴建辣椒专业交易市场。在县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镇今年征地30余亩,总投资100多万元,加快了二顺辣椒专业批发市场建设,预计到12月可投入使用。该市场年可交易辣椒7000多吨,实现产值5000万元以上。

6、扶龙头,树品牌,做强做大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县隆顺辣椒有限公司,是由罗布古粮管所18名下岗职工入股组建的股份制私营企业。该公司自成立以来,认真搞好辣椒产品开发和研究,公司注册“乐业”和“会乐”牌商标,目前公司已开发出5个系列产品上市销售,产品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县隆顺辣椒有

限公司在农业部组织评审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扶持项目中,被评定为第二名,被云南省评定委员会称为“滇南有文山三七,滇东北有县乐业牌辣椒”的荣誉称号。为扶好龙头,镇党委、政府千方百计地帮助企业协调资金,解决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该公司已成为集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农产品深加工企业。

7、组建辣椒协会,做好辣椒种植和营销工作。镇辣椒协会是建立在县隆顺辣椒公司基础上的,现有会员150人,其中营销大户49人,种植大户101人,下设5个村级分会。通过协会广泛搜集市场信息,联系外地客商订购辣椒,共同维护市场利益,打造“乐业”辣椒品牌,保护群众利益,使群众实现增产增收的目标。协会的建立,把辣椒生产、营销、加工联在一起,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合作组织。

8、结合“云岭先锋”工程的实施,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的建设。成立

了县隆顺辣椒有限公司党支部,充分发挥党支部的作用,加强企业职工的思想教育,调动工作积极性,实施“党员身份亮出来,企业形象树起来,公司效益创出来”等活动,树立企业诚信,不断研究开发新产品,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开展了“双培双带”活动,会镇培养发展5个营销大户为党员,增养25名村组干部为致富带头人,进一步发展壮大了党员营销队伍,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充分发挥党组织在农村的作用和地位。

9、做好营销工作,确保农民增产增收。面对长势喜人,丰产在望的万亩辣椒,镇党委、政府加大了市场开拓力度,切实把辣椒营销工作列入党委、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一是由镇党委、政府领导带领辣椒公司和营销大户到重庆、成都等地开拓市场,取得明显效果。二是积极从市扶贫办、市农行协调扶贫贷款200万元,帮助企业解决辣椒收购的资金问题。三是培育壮大营销队伍,在资金、政策、信息上给予支持,扩大销售规模,实现订单销售,培育5—10户年销干椒250吨以上的营销大户,凡外销辣椒250吨以上,且价格不低于6元/公斤的,给予资金奖励3000元。四是积极保护外地收购客商的利益,维护好收购秩序,确保收购商赚到钱、拿得走。

目前,正值镇万亩鲜椒上市交易的时期,由于宣传力度大,辣椒品质较好,四川、重庆、贵阳、长沙等地的客商纷纷来到该镇收购,鲜椒价格在去年元/公斤的基础上攀升到元/公斤。

三、几点启示

1、开展“一镇一业,一村一品”活动,为农民找到了一条增收致富的好路子。千家万户的小生产组织形式无法适应千变万化的大市场,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无法适应广泛联系的大市场。农民生产的盲目性较大,参与市场谈判的能力较弱。普遍存在规模偏小,信息不灵,流通不畅,市场风险大,生产经营效益低等问题,农民增收困难。开展“一镇一

业,一村一品”活动,一是把千家万户分散经营组织起来,纳入整个市场体系,使农民真正成为市场竞争的主体。二是把农民自产自销的单个产品纳入整个产业链条,从而形成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科学化管理、规模化经营和社会化服务的格局。三是加快了优势产业的培植,充分挖掘了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四是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加大了农业科技推广与运用力度,提高了农民的科学技术水平。五是培育了品牌,提高了农产品质量,为农民找到了一条增收致富的好路子。

2、开展“一镇一业,一村一品”活动,推进了农业产业化进程。一是把群众种植辣椒的习惯和潜力充分地挖掘出来,种植面积由上年的5000亩扩大到14500亩。二是培育了县隆顺辣椒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组建了辣椒协会,创建了“支部+协会”的工作模式,发展了辣椒协会会员150余人,培养营销大户49人,种植大户101人,同时下设5个村级分

会。三是形成了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经营体制和运行机制,初步解决了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之间的矛盾,有效地推进了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四是培养了一批有开拓进取精神的营销队伍和干部队伍。

3、开展“一镇一业,一村一品”活动,群众得了实惠。通过一年的实践,镇的辣椒种植规模、种植水平有了明显提高,龙头企业的深加工规模和实力有了明显增强。吸引了众多的客商前来收购,全镇农民人均实现辣椒产值700多元,农民得到了实惠。同时,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和干群关系,提高了党的基层组织在农村的执政水平,增强了基层党委、政府在群众中的威信。

第四篇:富平县发展“一村一品”的实践与思考

富平县发展“一村一品”的实践与思考

中共富平县委办公室:郑玛岗

近年来,富平县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按照“稳粮优果、壮羊兴奶、扩柿增菜”的发展思路,抢抓机遇、整合资源、调优结构,大力发展“一村一品”,在推进新农村建设和促进农民增收中走出了一条富平特色之路。

工作成就

富平县通过多年大力实施“一村一品”工程,在全县形成了“抓名村、育名品、重示范、广辐射”的良好局面,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成就一:实现了特色产业规模化发展。“一村一品”的发展,带动全县形成了3万亩甜瓜基地,11万亩早熟苹果基地,8万亩蔬菜基地,10万亩花椒产业带、5万亩红苕基地。建成千头奶牛大乡2个,万只奶山羊大乡6个,20万只养鸡大乡2个,万头养猪大乡3个。

成就二:实现了农民与企业有效对接。红星乳业有限公司在全县的奶山羊示范村建造了20座机械化挤奶站,羊奶收购价大幅提升;同时,有16户企业以不同方式与示范村实现了对接,农民的组织化普遍提高。

成就三:实现了农民收入的稳步增加。实施一村一品聚集了产业效能,提升了产业水平,全县从事“一村一品”生产的农户人均收入达到4100元,“一村一品”示范村农民人均纯收-1-

入较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高出216元。

成就四:实现了循环经济的快速发展。在“一村一品”发展中,富平县成功探索出了“畜—沼—草”、“畜—果”等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其中王寮镇双杨村奶山羊的“畜—沼—草”发展模式受到了温家宝总理的高度评价。

2010年,全县确定了省级“一村一品”示范村58个(其中奶山羊示范村30个),数量居陕西省首位。“富平奶羊驰中外,瓜菜生产无公害,柿饼加工卖老外,流曲琼锅销得快,宫里石刻人人爱,早熟苹果受青睐。”已成为广大群众对富平“一村一品”的真实写照。

主要做法

措施一:领导推动。成立了“一村一品”工作领导小组,由县委、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经常深入乡镇村组,指导“一村一品”工作开展。高度重视规划工作,制定了柿果、畜牧业、瓜菜等发展规划;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研究出台了《关于强力推进一村一品扎实推进社会新农村的实施意见》,提出了具体目标,任务和措施,引导全县农业发展走“一村一品”之路。

措施二:典型带动。结合省级“一村一品”示范村建设,围绕主导产业,选择和培育了曹村镇马坡柿子专业村,王寮镇双杨、刘集镇龙泉奶山羊专业村,张桥镇埝田甜瓜专业村,梅家坪镇车家早熟苹果专业村等示范村,通过宣传典型,展示典型,有效激发了广大群众发展“一村一品”的积极性,加快了

产业发展步伐。目前全县已培育出了富平甜瓜、流曲琼锅糖、宫里石刻、老庙花炮等一批知名品牌。

措施三:龙头拉动。动员和支持17户产业化龙头企业,与一村一品专业村农民专业合作社建立对接关系,帮助示范村建立生产基地,收购产品,推广新技术,进行农产品深加工,实现了产、加、销一条龙,延伸了专业村的生产链,提升了生产水平,增加了农民收入。陕西红星乳业公司通过建立奶山羊挤奶站,以高出市场0.4元/kg的价格收购奶农鲜奶,加工“美羚牌”羊奶粉,产品远销京津、沿海与欧美等国家和地区,既增加了奶农收入,企业也得到了发展。

几点建议

近年来,富平县“一村一品”虽然得到长足发展,但还存在诸如规模化、集约化水平低,资金缺乏,技术支撑力不强、产业化水平低等问题。下一步发展中,必须按照“根本在特色、做大在规模,做强在品牌,关键在提升”的发展思路,强化措施,努力实现基地建设要有新格局、技术服务要有新水平、生产经营要有新突破、资金投入要有新增长四大突破。

建议一:挖掘特色育名品。抓住柿果、奶畜、瓜菜等特色专业村和特色产业集群建设,进一步扩大基地建设,力争把富平奶山羊打造成为陕西畜牧业的名牌和全国最大的关中奶山羊核心产区,全国柿子生产加工大县和全省中早熟苹果核心产区。实施“一村一社一企一牌”战略,充分借助报纸、网络等各种

媒体平台,强势宣传,着力打响富平柿饼、羊奶粉、琼锅糖、甜瓜等品牌,提升知名度和影响力。

建议二:科技创新强服务。实施科技入户工程和百千万科技致富示范工程,重点抓好16个科技示范村和300户科技示范户,以点带面,提升整体科技应用水平。加强示范村科技示范基地和生产示范园区建设,使其成为技术输出基地,培训引导基地,信息集散基地和优质农产品展示基地,带动推进村快速发展。实施标准化生产,提升富平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争取更多的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加快富平柿饼、琼锅糖、九眼莲等原产地保护申报工作。加强农民培训,造就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2010年建成村级信息服务站390户,全县行政村覆盖率达到100%。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力争建成50个具有围绕主导产业、特色优势农产品、与社会利益紧密、营销功能齐全的规范型农民专业合作社,增强为农服务能力。

建议三:舞活龙头求提升。壮大涉农龙头企业,鼓励企业参与“一村一品”建设,与示范村对接,与主导产业、产品对接,形成产、加、销一体化的良性局面;加强陕富面业,陕西红星乳业等龙头企业的发展,开发系列产品,开拓广阔市场,力争把我县建成中国西部最大的面粉加工基地和中国最大的羊乳品加工基地。坚持以工业化理念谋划农业,引导农业龙头企业与专业合作社、农户建立稳定的利益联结关系,发展精细农

业、现代农业,形成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格局。

建议四:加大投入促发展。发展一村一品,投入是关键。要统筹涉农项目,继续采取财政投入、涉农资金捆绑倾斜、包扶单位资助扶持、信用机构融资贷款等办法,加大对主导产业、特色产品开发,水、电、路,网络信息服务站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农民专业合作社组建、农民培训等方面的投入,改善示范村的生产条件,创造良好发展环境。

(中共富平县委办公室:郑玛岗;邮编:711700)

第五篇:校园文化建设实践与探索

“大调研”课题 专题调研成果报告

调研时间:2018年7月 调研单位:xxx小学校 主要成果:

一、调研课题

学校信息化教育现状及教育教学应用研究

二、工作现状

1、取得的主要成绩

(1)、教育信息化设备能基本满足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需要。通过前几年国家实行教育均衡发展计划,学校信息化设备,尤其是计算机不再是学校中的“稀有保护对象”了,各校的大部分教室都装配了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我校是一个典型的小班制农村小学,虽说是一个农村小学,但是我校在2016年各班已全部配备了电子白板,说明学校信息化教育已经普及到农村小学,这是时代进步、科技发展的结果。

(2)是教师信息化素质得到提升。通过“国培”计划、校本培训等多种途径、多种形式加强了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特别是近三年来分期、分批、分层次对学校在职教师进行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大大提升了教师信息技术素养。

(3)是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多媒体课件、视频材料以及通过互联网获取信息资源等已在在教育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比如近几年在汉字教学中很流行的“悟空识字”,以游戏闯关的形式来进行汉字识别教育,同时进行汉字释义,效果很好,很受儿童及家长的欢迎。可以说,教育信息化大大提高了教育的趣味性和多样性以及可接受性,提高了教学效率。

2、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1)部分教师认识不完全到位。少数教师认为,自己教了多年 的书,或自己年龄大了,已有一定的教学经验,用传统的教育教学方法、手段教学轻车熟路,用不着学习新的东西,可以不用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来教学,依然可以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因此,对采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手段教学认识不明,态度不积极。

(2)学科教学中属于研究性、展示性应用较多,常规教学应用偏少。在学校研究课、公开课、示范课和各级课堂教学竞赛中,老师们都要使用信息化手段教学,但在日常常规教学中,部分老师运用较少。

(3)是借鉴应用多,创新研究、开发较少。由于老师们工作繁忙,或自身能力水平有限,不能研究、开发出新的教学软件等,因此大多数老师直接借鉴甚至照搬别人信息化成果资源进行教学,如从网上下载课件、音像、视频材料运用于教学中,很少融入自己新思想、新理念、新方法、新发现、新成果等。

三、工作建议

1、进一步加快信息化教学环境的建设。信息化教学环境,决非仅仅硬件系统而已,而是硬件软件等有机结合的综合系统。目前,学校教育要乘国家信息化建设东风,加紧信息化教学环境建设,致力于建设用于信息化教和学的各种支持系统及用于各种教育资源、教育设施管理的信息管理系统等。

2、搞好信息化教育资源的建设与利用。信息化教育资源是指用于教育信息化的各种资源,如电子教材、各类素材、学科教案、教学课件、试题、百科知识、教育新闻信息及各类教育统计数据等等,要组织专门力量进行甄别收集和利用。

3、进一步加强师资培训。作为新课改之关键所在的教师,其职能、角色的定位,也将逐渐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成“设计者、指导者、组织者、帮助者、学习资源的管理者及研究者”。这种新型教师的职能转变,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因此,教育 信息化应成为师资培训的重要内容,也只有这样才能将教育信息化建设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4、积极建构新型教学模式。学校教育要顺应信息化发展的需要,积极构建与信息化教育相匹配的新型教学模式。信息化硬件环境是死的,被动的,而新型教学模式中的交互作用过程和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认识过程却是活的,能动的,因此,学校、老师必须重视新型教学模式的构建;让这些耗巨资建成的信息化教育硬件能够物有所值、物尽所值、物超所值。

下载江西宜春“一村一品”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五篇材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江西宜春“一村一品”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五篇材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13-“一村一品”建设与食品安全

    “一村一品”建设与食品安全 顾海 景鑫亮 南京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社会保障系,江苏南京 摘要:“一村一品”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决策,农产品安全则是老百姓最关心最......

    小学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范文

    诗意,生命的追求!像诗中表达的那样给人以美感的一种意境、一种感觉、一种优雅。诗意教育文化,是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意趣相投、和谐共生的文化。基于此认识,我校从理念文化、......

    班组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班组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探索来源: 作者:钦林文 日期:10.11.10江苏省邳州市供电公司工会主席钦林文班组文化是班组全体成员共享的、可学习的价值观与行为模式。班组文化建设是企业......

    宿舍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中学宿舍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中学生宿舍文化是一种新兴校园文化,是指中学生在以宿舍为载体,以学生群体为主体的共同学习、生活、交往等过程中所形成的人文环境和氛围。宿舍文......

    企业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企业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一、课题的研究背景 国务院国资委下发了《关于中央企业企业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从战略高度上定位企业文化为管理新资源,认为企业文化是有别于技术......

    校园文化建设实践与探索 5篇

    “大调研”课题 专题调研成果报告 调研时间:2018年6月 调研单位:xxx小学校 主要成果: 一、调研课题 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实践与探索 二、工作现状 校园文化是学校办学思想和综合......

    小学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诗意,生命的追求!像诗中表达的那样给人以美感的一种意境、一种感觉、一种优雅。诗意教育文化,是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意趣相投、和谐共生的文化。基于此认识,我校从理念文化、......

    班组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班组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乔司站于2013年开始班组文化建设,经过2014年和2015年的全面创建和推进,已经基本形成符合车站各班组实际、覆盖全面的班组文化建设体系。 一、班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