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文化发展:“送文化”更要“种文化”

时间:2019-05-13 09:48:3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农村文化发展:“送文化”更要“种文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农村文化发展:“送文化”更要“种文化”》。

第一篇:农村文化发展:“送文化”更要“种文化”

农村文化发展:“送文化”更要“种文化”

2012-04-24 15:57来源:浙江在线

背景:近年来,湖州市推进覆盖全市、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初步形成了以中心城区公共文化场馆为主体、乡镇综合文化站为重点、村级文体活动室为依托、农村文化示范户为补充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形成了以“善琏湖笔之乡”、“浙北乾龙灯会”、“新市蚕花庙会”、“孝丰孝子文化”、“洛舍钢琴节”、“三合防风文化节”等以乡镇为基础的重大节庆和民间特色文化活动,以“长兴百叶龙”、“安吉威风锣鼓”等一批充满民间民俗风味、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文化品牌;各县区推出了“吴兴之星”、文化惠民等有特色的文化项目。尽管湖州市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已初步形成,但是农村广大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同公共文化服务能力不足之间的矛盾仍然比较突出,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依然严重。现场:“当下,城市里的人不断在被爆炸的信息与文化的盛宴尽情包围,而广大农村居民却常常坚守‘劳动成果’,少有丰富的精神食粮,这是急需改善的一个局面。”市政协委员王趁义是湖州师范学院一名教育工作者,关心农村发展的同时,他对于农民文化生活单调深有感触,“单向、蜻蜓点水式的‘送文化’下乡已远远不能满足当代农民对文化的需求,送演出、送戏、送书、送电影、送科技这些活动对他们来说大多像过眼烟云,长此以往,农民参与文化建设的热情度会逐渐降低。”

经过一段时间走访,王趁义发现,湖州市农村,不少村干部普遍缺少“文化服务”的意识,认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只要搞好经济建设和环境建设就行了,对于农村公共文化事业建设不够重视,未能形成像抓工业、农业、旅游发展那样抓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发展机制,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缺少长远的规划。“没有引导和支持不够,民间文化资源自然不能得到充分的发掘、保护和利用。”王趁义说,队伍是基础,人才是关键,而目前湖州市农村文化队伍整体素质不高,业务人员专业素质良莠不齐,知识结构偏低,创新能力有限,对各项现代文化技术特别是网络信息技术的掌握尤其欠缺。同时,文化队伍不稳定,文化活动难开展等因素严重制约着农村文化事业的发展。其实农村有很多文艺爱好者,相关部门可以有计划地进行结对子、交流辅导活动,甚至可以让文艺爱好者现场拜师学艺。只有让农民真正参与到这种艺术体验和展示中来,才能实现文艺留乡、文艺兴乡。

这次市“两会”上,王趁义撰写了《关于推进湖州市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建议》的提案,建议相关部门强化农村干部的责任意识,创新绩效评估考核机制,改革公共财政投资机制和支出结构,引导文化产业资本主动服务于公共文化体系;强化公共文化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机制,进一步推动湖州文化强市建设,加速提升城市软实力。

第二篇:结对子 种文化

结对子 种文化

日前,都安瑶族自治县图书馆流动图书车来到该县福利院,为老人们带来了养生类、时事类、杂志等书籍,这是该县图书馆开展“结对子·种文化”走基层活动之一。据悉,当天该馆人员还陪同老人们聊家常,指导老人们做一些简单的保健操,为老人们播放革命电影等,给老人们送上了一道丰富的精神大餐。

第三篇:农村文化发展概论.

学号

河北广播电视大学“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

《农村文化产业概论》

论文(作业)题目 新乡村文化产业化发展道路 姓 名 专 业 乡镇企业管理 入学时间 2014年秋 教学点 顺平县电大

目录

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涵………………………………………………………………1

(一)发展经济、增加收入……………………………………………….…………………1

(二)建设村镇、改善环境…………………………………………………………………1

(三)扩大公益、促进和谐………………………………………………….………………1

(四)培育农民、提高素质………………………………………………..………………2

二、社会主义新农村提出的历史背景……………………………………………………2-3

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意义…………………………………………………………….4

(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4(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途径……….4(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农村三个文明建设的可靠保证… ……………..5

四、我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状和存在的问题………………………………………5

(一)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民收入逐步提高……………………………………5

(二)基础设施逐步改善,生活环境不断优化…………………………………….6

(三)科技教育加快发展,农民素质不断提高……………………………………6

(四)民主法制不断健全,文化生活进一步改善…………………………………6

(一)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民收入逐步提高……………………………………7

(二)基础设施逐步改善,生活环境不断优化……………………………………7

(三)科技教育加快发展,农民素质不断提高……………………………………7

(四)民主法制不断健全,文化生活进一步改善……………………………………7-8

在我国长期以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一直是决定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和现代化进程的关键性问题,也是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根本性问题。没有农业的牢固基础和农业的积累与支持,就不可能有国家的自立和工业的发展;没有农村的稳定和全面进步,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全面进步;没有农民的小康就不可能有全国人民的小康。农业丰,则基础牢;农村稳,则社会安;农民富,则国家昌。只有近8亿农民全员加入现代化进程,才能盘活国民经济全局,实现可持续发展;只有广大农村的落后面貌明显改变,才能实现更大范围、更高水平的小康。为此,中央审时度势,在十六届五中全会上作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决策,为今后我国农村勾画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蓝图。

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涵

“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反映一定时期农村社会以经济发展为基础,以社会全面进步为标志的社会状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发展经济、增加收入。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前提。要通过高产高效、优质特色、规模经营等产业化手段,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二是建设村镇、改善环境。包括住房改造、垃圾处理、安全用水、道路整治、村屯绿化等内容。三是扩大公益、促进和谐。要办好义务教育,使适龄儿童都能入学并受到基本教育;要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使农民享受基本的公共卫生服务;要加强农村养老和贫困户的社会保障;要统筹城乡就业,为农民进城提供方便。四是培育农民、提高素质。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倡导健康文明的社会风尚;要发展农村文化设施,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要加强村级自治组织建设,引导农民主动有序参与乡村建设事业。

具体而言,所谓“新农村”包括5个方面,即新房舍、新设施、新环境、新农民、新风尚。这五者缺一不可,共同构成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范畴。即要因地制宜地建设各具民族和地域风情的居住房,而且房屋建设要符合“节约型社会”的要求;要完善基础设施建设,道路、水电、广播、通讯、电信等配套设施要俱全,让现代农村共享信息文明;生态环境良好、生活环境优美。尤其是在环境卫生的处理能力上要体现出新的时代特征;使农民具备现代化素质,成为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四有农民”;要移风易俗,提倡科学、文明、法治的生活观,加强农村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二、社会主义新农村提出的历史背景

早在上世纪50年代,我国就提出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当时,我国农村社会生产力低,广大农民的温饱还难以保障,发展农业生产主要是解决农民的穿衣吃饭和粮食需求问题,建设新农村就是要维持农村和全社会的安定。正当几亿农民所关心的问题逐步得到解决时,文化大革命爆发了,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宁要社会主义草,不要资本主义苗”,农业生产发展缓慢,甚至停滞不前。改革开放之后,农村生产力获得了空前解放,农村各项事业都获得了飞速进步,农民一直盼望的“楼上楼下,电灯电话”,都成了现实。这个时候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两个文明一齐抓。这是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特别是文化大革命的教训的基础上,根据我国社会发展的实际,适应时代进步的要求而提出来的。上世纪80年代初,我国又提出“小康社会”概念,其中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此次五中全会所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则是在新的历史背景中,在全

新理念指导下的一次农村综合变革。

﹤一﹥是基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难点和关键在农村。

从总体来看,目前我国农业现代化举步维艰、农民收入增长困难重重、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任务艰巨,制约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尚未消除,促进农民持续稳定增收的长效机制尚未形成,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滞后的局面还没有根本改变。如果这些问题和矛盾不根治、不解决,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就很难赢得主动、就容易出现波折。

﹤二﹥是基于我国总体上已经进入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新的发展阶段,初步具备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经济实力。

2004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13万亿元,二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85%以上,财政收入达2.6万亿元,这对于建设新农村非常有利,必须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加大对“三农”发展的支持力度。否则,尽快改变农村的落后面貌就会落空。

﹤三﹥是基于巩固农村改革和发展的成果,提高农业国际竞争力。

加快农村改革,促进农村发展,不仅是广大农民的迫切愿望,是全社会的普遍共识,而且是应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挑战和参与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的客观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继续通过改革找出路、通过创新促发展,积极建立起既符合市场经济要求,又符合国际通行规则的体制机制,使农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四﹥是基于缓解农村发展的资源、市场、体制三大制约,缩小日渐拉大的城乡差距,实现共同富裕。

一个基本事实是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明显提升,工业化、城镇化速度加快,土地、资金等要素大量向城市集中,耕地在过去7年中减少了1亿亩,人均下降到1.2亩,相当于世界平均值的1/3,而农村人口却没有减少多少,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已从改革开放初期的2.57∶1扩大到3.23∶1;农村积累下来的种种矛盾,已经向国民经济发出了强烈的预警信号。因此,中央审时度势的提出,要下决心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

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意义

(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解决“三农”问题是相互统一的。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解决三农问题始终是全局性、根此文来源于是文 秘 家 园本性的问题。构建和谐的农村社会与城市不同,应与农村建设的实际紧密结合起来,把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配套、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生态良好、文明进步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途径。社会公平、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特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坚持以发展为重、发展为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通过加快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步伐,不断缩小城乡差距,从而实现农村社会由温饱到小康,由局部小康到全面小康的跨越,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奋斗目标。

(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农村三个文明建设的可靠保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对农村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明确的目标和要求,既包括物质文明建设,也包括政治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既要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也要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提高农民的科

技文化素质,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

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新形势下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必然要求,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是改变我国农村落后面貌的根本途径,是系统解决三农问题的综合性措施。

四、我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进入十五发展期间以来,我区在发展农村经济和推进社会全面进步等方面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取得显著成效。主要表现在

(一)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民收入逐步提高

近年来,中央和自治区的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的出台和落实,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种粮和发展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农村经济稳步增长,农民收入不断提高,农村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2004年,我区农业增加值由达到67.2亿元、粮食总产量达到290.5万吨、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320元。

(二)基础设施逐步改善,生活环境不断优化

在国家西部大开发政策的大力支持下,我区积极争取国家政策和项目,组织实施了农网改造、林业生态建设、人畜饮水改造、县乡道路建设、农村中小学校舍建设、小康住宅建设等一批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同时不断加大农田土地的改造力度,使一些中低产田得以改良,农村基础条件进一步改善,农业发展有了后劲,可持续发展有了保证。

(三)科技教育加快发展,农民素质不断提高

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稳步发展和农民收入的不断提高,我区逐年加大了对教育和科技的投入,中小学校舍建设、远程教育网络建设、电化教育设施投入成为各地农村投资的重点。与此同时,各地不断加大对农民科技培训,培养农村科技能人。广大农民积极学用新型科技,农用新科技在农村得到广泛普及。

(四)民主法制不断健全,文化生活进一步改善

在国家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的大环境下,农村基层民主法制建设也取得了很大成绩,广大干部群众法律意识法制观念普遍增强,以宪法为核心,农业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为重点的与农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广泛普及;依法治村活动广泛开展,在村党支部的领导下,依法建制、以制治村、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工作格局逐步形成;普遍实行村民自治,村务公开,农村基层民主得到发展。与此同时,农村居民文化生活水平不断得到新的提高。随着农民生活条件的改善,农民更加重视自身素质的提高,在文化、服务、娱乐等方面的支出不断增加。移动电话、计算机开始进入农户家庭,扩大了农户接受外界信息的能力和渠道,农村居民的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

(一)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民收入逐步提高

近年来,中央和自治区的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的出台和落实,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种粮和发展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农村经济稳步增长,农民收入不断提高,农村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2004年,我区农业增加值由达到67.2亿元、粮食总产量达到290.5万吨、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320元。

(二)基础设施逐步改善,生活环境不断优化

在国家西部大开发政策的大力支持下,我区积极争取国家政策和项目,组织实施了农网改造、林业生态建设、人畜饮水改造、县乡道路建设、农村中小学校舍建设、小康住宅建设等一批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同时不断加大农田土地的改造力度,使一些中低产田得以改良,农村基础条件进一步改善,农业发展有了后劲,可持续发展有了保证。

(三)科技教育加快发展,农民素质不断提高

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稳步发展和农民收入的不断提高,我区逐年加大了对教育和科技的投入,中小学校舍建设、远程教育网络建设、电化教育设施投入成为各地农村投资的重点。与此同时,各地不断加大对农民科技培训,培养农村科技能人。广大农民积极学用新型科技,农用新科技在农村得到广泛普及。

(四)民主法制不断健全,文化生活进一步改善

在国家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的大环境下,农村基层民主法制建设也取得了很大成绩,广大干部群众法律意识法制观念普遍增强,以宪法为核心,农业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为重点的与农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广泛普及;依法治村活动广泛开展,在村党支部的领导下,依法建制、以制治村、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工作格局逐步形成;普遍实行村民自治,村务公开,农村基层民主得到发展。与此同时,农村居民文化生活水平不断得到新的提高。随着农民生活条件的改善,农民更加重视自身素质的提高,在文化、服务、娱乐等方面的支出不断增加。移动电话、计算机开始进入农户家庭,扩大了农户接受外界信息的能力和渠道,农村居民的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

作为大学生,尤其象我们这些农林院校的更应该时刻关注三农问题,可以通过参加学校的院村挂钩,义务指教,村主任助理等活动 来加强和农村的联系,加大对农村的关注,为我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出自己的一分力量。

第四篇:农村文化

加强农村宣传文化建设,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要的有效途径,近期我部就农村宣传文化工作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调研表明,近年来,我市各级党委、政府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面向基层、面向群众,加强农村宣传文化工作,整合各种文化资源,积极开展健康向上、各具特色的群众文化活动,切实保障了广大农民群众共享文化建设的成果。通过开展农村“小学教”活动和深入学习党的十六大报告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及党的农村宣传文化工作有关文件精神的学习,逐步形成了一个适合农村宣传文化工作的思路,即,以满足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为落脚点,以建好各类宣传文化阵地为基础,以壮大各类文化队伍为保障,坚持“三贴近”原则,坚持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更加注重亲民、便民、利民,积极组织、全力支持开展能使农民群众得到娱乐、受到启发、受到教育、内容健康的文艺活动。以此为基础,随之而来的是我省农村文化活动从内容到形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逐步形成了一个以生动活泼、丰富多彩、自娱自乐、自我教育为特点的农村文化活动的可喜局面。目前,全市农村有专业文艺表演团体3个,凤台县推剧团、凤台县花鼓灯艺术团、毛集东方花鼓灯艺术团;凤台县花鼓灯艺术学校1所,乡镇文化站39个,农村文化活动室37个,农村图书室45个,农村影剧院3个,农村电影放映队28个,省“双百工程”示范点3个。全市各乡镇普遍成立了文化体育队伍,如各种民间艺术团、秧歌队、锣鼓队、龙灯队、健身队等。毛集镇建成了全国文明乡镇,夏集镇、舜耕镇获得了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村镇荣誉称号,另外全市还有8个市级文明村镇。

二、突出问题

在调研中,我们深深感到,我市在农村基层宣传文化阵地建设方面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由于农村的物质基础、社会环境等发生了巨大变化,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阵地少了。由于对农村基层宣传文化阵地投入严重不足,导致宣传文化阵地萎缩较为严重。目前全市各乡镇都有文化站,但普遍存在设施简陋,大部分存在“一个人,一间房,一桌一凳一公章”的“五个一”的窘境,很难有所作为,并且文化站多数都在乡镇政府大院内,成了机关活动室,农民只能“望站兴叹”。农村广播电视事业出现滑坡。过去遍及农村的广播现在所剩无几。村级农村文化活动室、图书室,更是寥若星辰,大部分村都没有文化体育活动场所,甚至文化下乡,到一个村竟找不到一个相对开阔的地方放电影,就更谈不上开展经常性群众文化活动,添置文化体育活动设施了。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难以满足群众文化生活需要,造成群众业余以麻将、扑克为伴,影响了乡风文明和社会治安。

二是管理乱了。农村文化阵地建设管理滞后,现有的广播站、影剧院、文化馆、图书室等设施简陋,有的已破旧不堪,且利用率不高,管理存在失控现象,少数(本文来自中科软件园www.xiexiebang.com,转载请注明)图书馆、文化站、广播站名存实亡。个别文化设施里面缺少文化内容,有的活动用房被挪用、挤占。场馆资源闲置浪费与群众文化生活贫乏的现实矛盾较为突出。

三是队伍散了。农村文化队伍人才流失现象严重,队伍不够稳定,农村文化工作队伍力量薄弱,而且在乡镇机构改革时又被大幅度精简。宣传文化专干专而不专,缺少专业的培训和指导,学历普遍偏低,年龄偏大,思想观念陈旧落后,缺乏开展文化活动的经验、知识,专业化水平低,难以胜任工作需要。同时宣传文化专干兼职过多,有效投入宣传文化工作的精力、时间太少,常常是“种了别人地,荒了自己田”。

四是活动虚了。虽然我们反复强调“围绕”、“紧贴”,但实践操作中总是“围不住”、“贴不紧”,形成不了整体,“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各说各重要”的“两张皮”现象仍较严重。在座谈和走访中,很多农村基层干部和群众反映,宣传文化活动缺乏吸引力,重宣传、轻过程,重形式、轻实效。导致群众积极性不大,热情不高,有抵触情绪。

二、原因分析

通过调研,我们认为主要原因:

一是重视不够。一些县区、乡镇领导对农村宣传文化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经济和工农业工作是硬任务、硬指标,文化建设是软任务、软指标,因而对宣传、贯彻、落实有关规定政策重视不够,致使宣传文化工作始终在低水平上运行。

二是投入不足。由于市、区两级财政只能保吃饭、保运转,近几年对农村宣传文化工作的投入很少,乡一级财政基本上拿不出专门的文化活动经费,致使有些农村基层开展文化活动陷于无阵地、无资金、无队伍的状况。

三是体制不顺。县乡机构改革后,乡镇宣传文化站归乡镇管理,县区文化部门业务指导,对宣传文化站的约束力很小,“管人的不管事,管事的不管人”,工作开展的难度增大。

四、几点建议

针对当前我市农村宣传文化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我们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加强和改进:

1、提高认识,切实加强农村宣传文化工作。解决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全党和全国工作的重中之重。要通过加大宣传力度,特别是各地各部门的领导干部要进一步加强学习、领会上级有关文件会议精神,使其真正认识到加强农村宣传文化工作,对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意义,切实做到“五个纳入”,即将农村文化建设纳入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纳入财政支出预算,纳入扶贫攻坚计划,纳入干部晋升考核指标。以此从根本上增强宣传文化工作的目的性、计划性和主动性,为农村文化改革、发展、调整创造良好的政治环境、舆论环境和社会环境,确保农村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健康地向前推进。

2、深化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为农村基层宣传文化事业注入新的活力。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在党委、政府的指导和推动下,由党委宣传部门牵头协调,不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着力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推进农村文化设施建设,加大文化资源向农村的倾斜。农村文化事业要通过深化改革,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运行机制,增强活力。政府兴办的图书馆、文化馆、文化站等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要面向大众,面向市场,积极深化内部管理体制的改革,建立新的充满活力的发展机制。在保证政府投入的前提下,要积极开展有偿服务和文化产品经营活动,通过增加自我创收,解决开展文化活动的经费短缺问题,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同时,要积极培育农村文化市场,改变观念,立足本土,重视和发挥农民自身作用,引导农民组建文化大院、书画室,自办文化,成为文化专业户,使其成为农村文化建设的主体有效盘活农村文化资源,为农村文化事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3、加强建设,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占领基层宣传文化阵(本文来自中科软件园www.xiexiebang.com,转载请注明)地。要统筹城乡文化建设,不断加大农村文化建设的投入。采取政府投资、城乡共建、文化帮扶、社会捐助等形式,不断提高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加快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服务网络。要加快县城文化基础设施如县文化馆、图书馆、影剧院等的重建、改造步伐,发挥示范、辐射作用,影响和带动农村文化基础设施的建设。集镇要建立综合性文化站,村要有文化室、文化中心户等,逐步建立健全县、镇、村、户四级文化网络。在新农村建设中将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统筹考虑,在村庄规划中预留文化活动用地,建设文化活动场所和广场,确保中心村庄有不少于500平方米的场地和50平方米的活动场所,一般村庄有不少与300平方米的场地和30平方米的活动场所。积极配合有关部门,运用法律手段,维护、管理和使用好文化设施。

4、锻造队伍,建设一支稳定而健全的农村宣传文艺骨干队伍。农村宣传文艺骨干队伍是农村开展丰富多彩文化活动的重要保证和中坚力量。结合乡镇机构改革调整乡镇文化站布局,完善其功能,确保有编制、有经费。有阵地,同时逐步解决农村基层文化工作人员待遇问题,明确他们的身份,提高他们的经济收人和生活水平。要抓好农村业余文化骨干队伍建设,把群众中那些热爱农村文化,有文化特长和组织才能的文化青年及时选拔出来,组织起来,给以必要的辅导、培训,提供必要的条件与支持,要广泛动员和鼓励大中专毕业生,特别是有一定文艺专长,热心农村文化工作,并对农民怀有深厚感情的青年学生投身农村文化建设。鼓励他们扎扎实实、坚韧不拔、为农民服务,为社会奉献,使他们逐步成长为散落民间的文化使者和活动支点。要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农村文化建设的氛围。利用报刊、电台、电视台等媒体,广泛宣传农村文化工作者扎根基层,服务农民的先进事迹,使更多的有识之士投身于农村宣传文化工作。

第五篇:文化发展

高书生是中宣部文化体制改革和发展办公室副主任,对中国文化体制改革有着深入了解和独到见解。在6日上午举行的2010泰山论坛主论坛上,高书生用3个词12个字概括了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和趋势,那就是“方兴未艾”、“前景广阔”及“任重道远”。

“方兴未艾”。据高书生介绍,文化产业在中国刚刚兴起,属于典型的新兴产业。从2004年到现在,文化产业发展稳步提升,每年都迈上一个新台阶:2004年全国文化产业增加值3439千亿,2008年达到7166千亿。根据国家统计局预测,今年文化产业增加值能够接近或者超过1万亿,发展速度非常快。

“前景广阔”。在论坛上,高书生介绍,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现在进入一个非常重要的战略机遇期,未来10到20年的文化产业发展所面临的有利条件非常多。

首先一个有利条件是加快文化产业的发展已经纳入全党全国的工作大局,今年以来党对文化产业发展的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的新论断、新思想,也做出了一系列的战略部署。首先,对文化产业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比过去要高得多;其次,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已经纳入全局工作之中,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其中包括加快文化产业的发展;再次,文化产业发展的目标已经很明确,即推动文化产业成为经济的支柱产业;最后,全国上上下下“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共识更加强烈,全社会都在关注文化产业的发展。还有一个有利条件是中国的产业体系,包括工业、服务业等非常完备,这些条件为文化产业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任重道远”。从我国目前状况来看,要实现文化产业成为支柱产业的目标,必须要在十二五期间使文化产业增加值翻一番半,达到三万亿元,即每年增幅在4千亿元左右,这相当于2005年全国全年的水平。要解决这个难题,要对我国文化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有一个清楚的认识。

首先,从认识上来看,我国现阶段面临着文化产业范围界定还不一致的问题,主要存在着理解过于狭窄、理解过于宽泛和错把文化创意产业当做文化产业三种倾向。其次,从思路上来看,总是在原来的思路框架内原地打转,很多地方、很多时候发展思路还是停留在自发阶段而非是自觉,主要表现在文化企业规模小和区域分布不合理两个方面。因此,对于下一阶段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思路,要做到加快增加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能力,加快调整和优化战略布局,加快转变文化产业发展方式,加强文化与科技的融合、文化与相关产业的融合以及文化与资金的对接等。

下载农村文化发展:“送文化”更要“种文化”word格式文档
下载农村文化发展:“送文化”更要“种文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学英语更要学文化 西餐礼仪

    西餐英语必备 何为表现得体的西餐礼仪?正是种种细节体现了一个人的品位。日前EF 英孚教育生活俱乐部在前门23号Sadler三乐意式餐厅举行商务西餐礼仪活动,EF英孚教育生活俱乐部......

    论农村文化的发展

    论农村文化的发展 民族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在我国13亿人口中,其中有9亿多是农村人口,农民文化是农民问题......

    农村文化总结

    立足现实整体推进 为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良好的文化氛围 ——在###的发言 各位领导 ##区地处##,改革开放20多年来,社会经济得到长足发展,特别是最近几年来,各族人民团结......

    农村青年文化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推进青春建功新农村行动,活跃我区农村青年文化生活,平谷团区委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时代主题,组织广大农村青年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

    农村文化调查报告

    农村文化调查报告摘要:当今我国已经达到全民基本实现小康,在这样一时期,党和国家领导人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与此同时也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当前农村文化状况......

    浅议农村文化思想工作

    浅议农村文化思想工作调研报告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实现全面小康奋斗目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大力推进经济与社会、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对于丰富农村文......

    农村文化调研

    农村文化调研 加强农村文化市场管理,繁荣活跃农村文化生活,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省文化厅《关于开展农村文化市场调研......

    送文化下乡讲话

    送文化下乡讲话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界朋友、各位来宾: 你们好!今天,我们满怀无比欣喜的心情,共同迎来了县文体广电局为我们王村口镇举办的“送文化下乡”活动。这对我们革命老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