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对晋城市文化产业的调查报告
关于对晋城市文化产业的调查报告
康吉仁
按照市委的统一安排,市委宣传部文化产业调研组先后听取了六县(市、区)文化产业发展汇报,实地调查了互动电视、星美加盟院线、程颢书院、九州玻璃、吉利尔刺绣、红萍服饰刺绣、黑陶制品、陵川剪纸、阳城琉璃、侨枫陶瓷、皇城相府、柳氏民居、景潮印业、晋氏织造等20余家文化企业。结合调查情况我们又与相关人士进行了座谈。总的来看,我市文化产业有发展潜力,且发展势头良好并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但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也较为突出,具体汇报如下:
一、现状特点
1、产业门类比较全,但企业规模较小。按照国家统计局对文化产业9大类和24个中类,80个小类的分类标准,文化产业各个门类在我市都有不同形式的存在,目前已基本形成了新闻服务、出版发行,广播、电视、电影服务业、文化旅游、图书零售、电影院线、广告制作、出版印刷、网吧服务、休闲娱乐活动、工艺美术品制造、文化用品销售等文化产业体系。产业总类齐全,但企业规模偏小,除了几个文化旅游景区,多数文化企业是个体经营,多以小资本、小行业、小范围“三小”经营为主,且生产经营带有盲目性,没有做大、做强的长远目标,呈弱、小、散、乱状态,而且产业集约化程度不高。据调查20余家文化企业来看,年产值超千万元的仅有5家。比如我市的广告制作业,投资数万元就是一个门店,一条街上数十个企业,低水平重复建设,以致无序经营,缺乏协作,没有集群效应。
2、传统产业居多,新兴产业甚少。晋城的文化产业主要集中在文化旅游、休闲娱乐服务业、文化旅游产品生产,作为文化产业核心层的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化艺术服务领域对文化产业还没有形成支撑带动作用。传统文化产业比重大,而以高新技术手段为支撑的网络服务业、广告会展业、文化创意、动漫游戏业等新兴业态发展少之又少,目前全市只有一家正在注册的动漫公司——泽州二十八宿动漫公司。富有晋城地域特色的传统文化产业如陶瓷、剪纸、刺绣等因其文化产品科技含量低和附加值不高,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生存竞争状态欠佳。而且对于有着深厚文化积淀的历史文化挖掘只是拘限于表层,没有深层次的开发。如皇城相府,仅限于旅游开发,而没有围绕皇城相府形成影视、动漫、皇家饮食等产业集团。
3、市场空间大,产业链条短。无论是我们的文化旅游还是工艺品生产,市场开发空间很大,但没有做大做强,产业链短是其中重要因素。比如我市的旅游业,诸多的旅游景点,只是“门票经济”,简单的参观游览,没有发展有吸引力的诸如文艺表演、娱乐之类的附加产品,更没有产销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纪念品。这次调查我市的旅游景点,87%的旅游纪念品来自外省市,我市仅占10%,就连白马寺山、青莲寺用的香也主要来自于河南。游客匆匆来,匆匆去,使真正能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餐饮、住宿业、旅游产品业发展不起来。再比如刚刚起步的动漫产业,我们更多关注的是通过创作获得播出权和票房收入,而对动漫所衍生的相关产品开发、生产则缺乏研究,如城区制作《白马少年》动漫片,但与白马少年相关的产品仅限于玻璃笔筒、邮票等简单的开发,没有作为衍生产业去研究和运作。
4、群体优势明显,龙头企业甚少。晋城的文化产业发展态势较好,从全市各县(市、区)汇报粗略来看,全市从事文化及相关产业的企业和个体经营户众多,仅陵川县就有文化经营单位425家(包括个体经营户),高平市有各类演出团体300余支。市区有网吧78家、演艺娱乐47家,印刷企业30余家,图书市场50余家。众多的文化经营单位,除新闻服务、广播电视服务、文化旅游服务之外,其它都是资本少、服务对象少,吸纳就业少的“三少”单位,呈现出技术差、集约程度低、市场竞争力不强等特点。就我们此次调查的20余家文化企业,虽然是各门类的优势企业,但仍不能引领本行业的发展方向,也不能带动相关行
业共同发展,更起不到龙头带动作用。
二、制约因素
1、产业认识模糊。在晋城,由于长期对煤炭产业的过度依赖,很多人认为“挖煤炭”就是最大的文化,从而对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认识不到位:从管理服务层来看,对文化产业的概念和定义模糊,搞不清什么是文化产业,文化产业究竟包含哪些类别?很多人仍用传统观念看待文化产业:想到文化事业的多,想到文化产业的少;重视文化政治功能的多,重视文化经济功能的少;知道文化事业属性的多,知道文化产业属性的少。疏于对文化产业的研究,直接导致对发展文化产业头脑中没有思路,难以制定科学的发展规划。从市场主体来看,大部分企业存在小富即安、小富即满、看摊守本的思想,认为自己现有的摊子很好了,不需要再花功夫做大做强了,更谈不上对企业注入新的文化内涵,来提升产品附加值。
2、创新能力不足。文化产业既是传统文化传承的产业,更是创新型产业。晋城文化总类齐全,却没有很高的文化市场份额,没有叫得响的文化品牌,缘于我们的文化产业缺乏创新能力。比如我们陶瓷行业中的高平黑陶,有着千年的历史,至今却没有打开市场,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在制作工艺上,到目前仍限于土制窑式煤烧,温度无法得到固定控制,只是凭借经验来把握,导致一窑中仅有几件合格产品,相当一部分都成了残次品。如果是用电或煤气烧制,用计算机控制温度,产品的合格率会提高到95%。二是没有在产品开发上下功夫,既没有宣传策划拓市场,也没有在产品上搞创新,使得几十年产品不变,只能满足低端的小范围的农村市场。
3、市场发育滞后。文化产业发展的过程是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资本的过程,必须要经过市场运作来形成经济价值。这就需要我们的企业既要研究市场、培育市场,更需要的是借助别人的市场来拓展自己的市场。晋城作为文化资源大市,文化底蕴深厚,很多有发展前景的产品不能尽快形成规模,上档次上效益。一是缺乏用市场的眼光、市场的机制来经营文化、发展产业的意识,存在着文化资源整合利用的不好、潜力尚未挖掘、经营管理水平不高、创新能力不足、技术手段和管理手段落后等问题。二是缺乏市场开拓能力,很多的文化企业只把目光锁定在本地市场,缺乏对本土以外市场的研究和开拓,只开发能满足本地人需要的文化产品,比如我们的潞绸、剪纸、黑陶、印刷品等,绝大部分消费群体还拘限于晋城或者晋城周边这个小市场。在这方面,晋城飞点磁性剪纸就做得很成功,一方面,它将晋城的传统剪纸文化与现代的科技元素巧妙融合,发展起磁性剪纸这一创意产业,使得产品便于剪、贴、放、存。另一方面它借助义乌这个大市场来开拓自己的市场,目前在全国开设了200多个加盟店,实现产值2000余万元,每年还带动300多名农民实现增收。
4、人才资源匮乏。文化产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是通过开发利用各种文化资源、创造文化附加值的产品来体现的,它的发展不仅需要大量的创作性人才,而且需要大批既懂文化又有经营头脑的管理人才。在我们晋城,一方面,各类文化艺术生产人才短缺,比如城区的九洲玻璃厂,工艺水平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过去多年它主要依存于国外市场设计、来件加工,平稳度日。但金融危机以来,由于海外市场急剧下降,国内市场无法尽快形成,去年近乎处于濒临破产的境地。究其原因,主要是缺乏工艺美术专业人才,使公司在开发适销对路的文化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上捉襟见肘,创新滞后。比如景潮印务,作为我市印刷行业的“排头兵”,每年有3000多万元的产值,但公司高级设计人才仅有6名,高级印刷技工仅8名,占公司员工不足7%。目前我市尤其缺乏的是现代传媒、动漫游戏、网络文化、会展博览等新兴文化产业的专业人才。比如城区制作的动漫片《白马少年》,专门跑到福建省请人家的制作公司来做。泽州县的动漫片《老子安天记》,三年前剧本就写好了,因缺乏动画设计和制作人才,一直被搁置至今。专业人才的稀缺已经成为制约我市新兴产业无法落地发展的“瓶颈”。另一方面,文化产业经营管理人才也十分匮乏,特别是既懂专业艺术又懂经营管理的综合型人才,更是少得可怜。
三、几点建议:
1、提高认识,转变观念。为了让全市上下真正认识到发展文化产业是增强城市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是加快晋城转型发展、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突破口。我们一要通过媒体开辟专栏加大宣传力度,从舆论引导上营造氛围。二要组织各相关部门学习习近平年来关于文化产业发展的规划、政策。同时各县市区要开展文化产业大调研,真正做到摸清底数、理清思路。三是要组织市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领导组成员单位(市委宣传部、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文化局等单位)负责人外出调研、取经,通过学习,发现不足,启发思路。四是要通过组织各县、(市、区)宣传部门负责人及各文化企业负责人,参加各种文博会,了解市场前沿、开阔发展眼界。与此同时将从浙江义乌等地请旅游产品开发、工艺品创意、旅游市场开发等专家深入企业进行把脉开方,汇聚全市上下的智慧和力量真正把我市的文化产业做大做强。
2、制定政策,积极引导。文化产业作为新兴产业,它的发展离不开政府引导和政策支撑。目前我们在全面开展对文化产业的统计的同时,正在加快制定出台具有指导性、可操作性的《晋城市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对未来五年我市文化产业的战略布局、产业重点、产业品牌、文化企业、文化园区建设以及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的推进方法和实施步骤进行设计和科学规划。与此同时,我们加大政策扶持。一是强化资金扶持,市财政设立了3000万的文化产业发展扶持资金,增加对文化企业的贴息贷款,加大财政对文化产业的投入力度。建议市政府参照太原市政府的做法,执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从住房开发投资总额中计征1%或者从房地产销售收入中计征0.5%的社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资金,设立文化建设发展资金,支持具有市场前景的文化项目产业化。二是正在积极同土地、税务、工商、金融等部门积极协商制定扶持文化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三是正在积极制定针对文化产业的招商引资政策。四是制定鼓励本地民营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的优惠政策。
3、深化研发,提升内力。要立足于晋城文化资源,通过研发适销对路的文化产品提高吸引力,用经营经济产品的理念来经营文化产品,充分考虑消费者的文化需求,研究、捕捉市场的变化。一手抓传统文化资源的开发,我们将在各个有代表性的文化企业,成立研发中心,比如在工艺美术产业中,成立陶瓷琉璃研发中心、玻璃工艺研发中心、潞绸艺术品研发中心,通过整合历史传说、人文景观、民间工艺等文化资源,提升文化旅游产品创意设计水平,把众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物质的载体,转化为文化产品。另一手抓现代文化的开发,善于把历史文化内涵与人们的现代文化需求有机结合起来,努力实现传统原创性特色产品与现代文化精品的对接,通过高新技术的整合,不断开发出有品位、高档次、有市场的精神文化产品。比如我们的皇城相府,在充分挖掘历史内涵,开发相府传统资源的同时,将与现代文化对接,细分旅游市场,加大景区旅游休闲项目建设,满足不同群体的旅游消费需求,着力建设晋城的“深圳东部华侨城”。比如在印刷业发展上,景潮印务将在做大传统印刷业务的同时,投资1.2亿元,新上精包装印刷和高仿真复制项目,满足高端市场的需求。
4、打造品牌,加速发展。以文化品牌带动文化产业发展,是文化产业发展一个普遍规律,现在各省市都在致力于研究和打造自己的文化品牌,已经步入了一个以品牌为核心的“第三代竞争”时代。在这样的发展形势下,就需要我们充分考虑资源本身的独特性和市场需求,对资源进行深度挖掘和整合重组,树立独特而有知名度的文化品牌,才能使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进而支撑文化产业的持续发展。晋城市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八百里太行的雄奇峻美风光汇聚于此,人文古迹星罗棋布,辽金以前的地面古建筑占到全省的一半,明清古城堡、古民居享誉海内外。所有这些自然人文景观,都孕育和产生于太行山的怀抱,都体现和展示了太行山的文化精髓。“太行山”就是我们独特的优势资源。所以我们将着眼于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突出打造“两大品牌”:一是优秀的文化旅游目的地。从今年开始,我们要整合围棋文化节、“神奇太行·经典晋城”旅游月等节庆活动,整合人文古建、自然风光等文化资源,启动“中国太行山文化旅游月”活动,集中打造“太行山”这个文化品牌,以此来扩大晋城的文化影响,吸引文化产业投资,推进文化产业交易,提升文化产业发展水平,把晋城建设成中国的优秀旅游目的地。二是全国旅游产品集散地。我们已经组建晋城市聚鑫文化旅游品研发中心,已经开始研发新的产品,特别是最近又和浙江义乌创意园进行合作,引进义乌市场所需旅游产品的创意理念、创意策划,加大对我市黑陶、琉璃、刺绣等行业的研发力度,并借助义乌这个国家级旅游产品研发中心和国际贸易中心平台,真正把晋城打造成为全国重要的文化旅游产品研发生产销售基地。力争三年内满足全省,五年内在全国市场上占领一定的份额。
第二篇:文化产业调查报告
文化产业调查报告
文化产业调查报告 篇1
一、我县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我县现有国办文化事业单位18个,在职职工105人。即:我县文化馆、我县图书馆、我县电影管理站、我县广播电视局和14个乡(镇)的文化广电工作站。有文艺表演单位1个,有表演职员50人,即:云南澜沧江啤酒企业集团职工艺术团。有文化企业2个,有职工36人。即:我县新华书店、我县电影公司。国营、集体、股份制和民营个私企业创办文化经营单位有232个,从业人员达800多人。其中:国营、集体企业和股份制企业创办文化经营单位有4个。即:我县福利公司创办的“云福楼歌厅”(茶室),我县澜沧江大酒店创办的“水乐宫歌厅”(茶室),我县畜牧局、县农行创办的“云中云歌厅”(茶室),云南糖业集团幸福分公司创办的“我县印刷厂”。民营个私企业创办的综合游乐场所、歌舞厅、卡拉OK厅、音乐茶座、电玩室有70个,印刷厂2个,打字复印室16个,音像制品出租、零售65个,书报刊出租、零售12个,艺术摄影15个,艺术培训3个,工艺美术装璜16个,电影放映9个,互联网上网服务20个。这些文化经营项目为丰富和活跃全县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也对促进我县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扩大就业、涵养税源、广开财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二、存在问题
我县文化市场的经营,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总体处于起步、探索、培育的初级阶段,在产业规模、经营水平、运作方式和经济效益上都无法与其它产业相提并论,也无法与发达地区的文化产业相媲美,更无法参与国际文化市场竞争。我县文化市场经营单位数量多,但由于起步晚,经济相对滞后,缺乏具有强大实力的文化企业和文化品牌,很多文化经营单位没有形成产业化运作,文化产业的发展明显滞后于我县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存在着一系列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文化产业发展缺乏总体战略和强有力的政策扶持。对文化的产业属性认识不清,对文化的产业化存在错误的认识,对文化的意识形态性过分强调。因此,没有把文化真正作为一个产业来发展,这种观念导致文化产业的政策长期处于摇摆之中,而文化产业作为一个受政策影响很大的产业,如果没有好的政策支持,很难获得长远发展。同时,文化市场管理婆婆多,有利益多头管理,无利益没人管理,文化法规侧重于规范、控制,强调“禁止性”、“惩罚性”,缺乏鼓励发展文化产业的条款。
(二)文化产业缺乏整体规划,产业布局不合理。到目前为止,我县还没有正式规划的娱乐区域或文化产业区域,市场相对分散零乱,文化产业发展带有一定的随意性和盲目性。没有上规模的综合性经营场所,绝大部分经营项目规模小,市场整体档次不高,许多经营者因管理不善、方法不多,经营项目单一,消费者光顾少,导致经营情况差,时开时停,造成了文化资源极大的浪费。
(三)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创新严重滞后,财政投入力度不大,国办文化没有起到主导地位。引导民间资本投入的办法不多,金融政策与资本市场的支持不够,文化企业形不成规模,文化基础设施难以适应文化产业的发展。
(四)缺乏各类文化产业发展所需的人才。文化产业是高投资、高收益、高风险的产业。文化生产的巨额投资以及文化产品销售的不确定性,一般经营者很难把握。因此,发展文化产业离不开高素质的经营管理、策划、营销等人才。目前我县文化市场经营从业人员主要来自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个体经营人员,缺乏专业化人才,难以适应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
(五)文化市场经营秩序还有待于规范。良好的市场环境是文化产业健康发展的基础,也是展示城市精神面貌的一个重要标志。经过几年的努力,我县文化市场混乱的状况已有好转,但尚未得到根本的改变,表现在:一是演出市场发育不健全,低层次、低质量的演出多,扰乱了演出市场秩序;二是保护知识产权力度不大,盗版书刊、盗版音像制品、盗版软件屡禁不绝,严重冲击了正版书刊、正版音像制品、正版软件的经营秩序,扼杀了原创精神;三是未成年人进入网吧的现象未得到彻底的治理;四是少数文化经营单位违法经营现象突出,娱乐场所超时经营现象严重存在,造成了不正当竞争。
(六)居民文化消费主导地位尚未确立,社会平均文化消费水平偏低,拉动作用不大,也严重制约了我县文化产业的发展。
(七)广播电视设备陈旧,网络混乱,有线电视覆盖率底,内部体制不合理。
三、对策建议
文化是人类的精神活动及其产品的总称,它与经济、政治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反映着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状况,并以巨大的作用推动或阻碍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当今世界,文化已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年来,我县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人民群众生活结构发生了变化,人们的文化消费在整个消费中的比重不断扩大,人们多样化的物质文化需求,为我县发展文化产业带来了难得的机遇。
文化产业要发展,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立足现实、顺应潮流,以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和艺术生产自身规律,充分发挥市场配置文化资源的基础作用,充分发挥我县民族文化资源优势,有效整合各类文化资源,以文化娱乐业、新闻出版业、广播影视业、音像业、美术装璜业、广告宣传、网络文化及计算机服务、旅游文化为主题或核心行业,着力培育文化产业特色品牌,重点扶持主导文化产业,构建国办文化为主导,多种结构和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新格局。采取县办好文化事业单位文化馆、图书馆、电影管理站、广播电视事业及乡(镇)办好文化站的同时,加大事业单位的投入,按现行编制、现行财政供给经费不变的情况下,增加自收自支编制,增编后扩大文化经营项目,实行自收自支,逐步实现全县每个文化事业单位创办1至2个文化项目。此外吸引社会资金创办文化企业,把大量的文化经营项目交由社会承担。通过科学规划、重点项目带动、龙头企业带动,实现我县文化产业的跨越式发展。做到文化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运行质量和效益稳步提高,产业规模和竞争力不断加强,逐步将我县建设成为文化创新能力强、文化传播范围广、文化产业程度高、文化消费市场活跃,具有鲜明区域特色和民族特色的文化产业重要基地,使文化产业成为我县国民经济的`支持产业。要实现以上目标,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制订并落实有利于文化发展的政策,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文化产业在我县是一个新兴产业,又是一个特殊产业,需要依靠法律、行政、经济等综合手段来支持它的发展,要尽快制定具体的文化产业政策,包括产业组织政策、投资融资政策、财政税收政策、分配激励政策、用地政策和文化资源保护、开发利用等政策,逐步使文化政策法规覆盖文化产业的主要领域。要进一步调整和完善文化体制的所有制结构,尽快制定鼓励非文化企业、非公有制经济和股份制企业创办文化产业的政策。要明确文化开放领域的市场准入标准,准入程序及管理监督办法,降低文化产业准入的门槛。
(二)加强总体发展战略、科学规划、循序渐进。要在保证党委总揽全局和最后决策的前提下,积极发挥政府部门对文化产业发展的规划、组织、管理、协调、引导等功能。计划部门要会同文化部门加强对我县文化产业发展的协调和领导,要在制定文化市场和文化产业各个门类的专项发展规划的基础上,确定重点发展的行业门类项目,形成文化产业的中长期整体发展纲要和规划,完成现代文化产业体系的整体设计。发展纲要和规划要具有前瞻性、战略指导性和可操作性,包括文化产业的保护以及如何与国际接轨等。
(三)加大对文化建设的投入。文化投资的总量和规模是决定文化增长的最基本因素,一个时期文化投入量的多少,不仅决定文化产业发展的速度和机构,而且决定文化对经济作用的大小,扩大内需,拉动消费肯定包括文化建设,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西部文化产业必然也在开发范围之中,要拓展投融资金渠道,为文化产业的迅速扩张提供资金支持。资金投入不足,是我县文化产业发展的一个“瓶颈”,在当前进一步改革开放的新形式下,应该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积极吸收业外资金和社会资金创办文化产业,采取支持国有非文化企业兴办文化项目,吸引股份制企业和社会力量参与文化企业的经营管理等形式,形成文化产业的多元投资,多种经济成份并存的格局,为文化产业的迅速发展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同时还可按照国家法律和政策的规定,充分利用项目合作的形式,积极尝试在硬件设施建设、技术更新改造等领域引进外资,共同参与文化产业的发展。
(四)实施多样化、多层次的发展战略。文化产业与任何产业一样,有一个逐步发展的渐进过程。文化产品也有一个从开发期到上升期到兴盛期,然后逐步衰弱的过程。既要研制高品位,高附加值,高文化含量,高科技含量的文化产品,也要培育、开发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品牌。由于文化消费者的经济状况、文化素养、审美情趣和文化传统的不同,发展文化产业也应该多样化、多层次,以适应不同层次消费者的需要。即要实施集团战略、名牌战略,又要实施多路出击,充分占领市场的战略,当前存在的一个突出现象是乡(镇)文化生活贫乏,与县城反差极大,这也可以称为一种“文化二元结构”。农村的看戏难、看书难、看电影难,没有文化娱乐设施等问题,说明农村有一个潜力极大的文化市场,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广阔空间。所以,应该瞄准这一市场,用适销对路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赢得巨大的消费群体,把产业做强做大。
(五)造就一大批“文化商人”,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构筑人才高地。我县文化产业能否快速发展,成为我县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归根到底是人才。分析国内外文化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可以看到,文化产业要发展,就必须造就一大批既有开拓能力又有经营能力,既懂文化又懂市场,善于运作企业的文化经营者。从目前我县情况看,当务之急是营造一个能使高水平的文化经纪人不断脱颖而出的环境和机制,尽快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文化经纪人队伍。
(六)加强管理,依法行政,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文化市场管理要借鉴经济体制改革的成功经验,加大改革力度,转变职能,理顺关系,实现从“办文化”向“管文化”的转变,真正实行政企分开,政事分开,管办分离,建立新形势下保证党的领导,调控适度,运行有序,促进发展的宏观管理体制。要以行业管理为主,通过各种经济的、法律的和行政的手段调控市场,引导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要利用价格机制、税收机制、信贷机制和收入机制的调节作用,理顺文化市场运作,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强化服务意识,提高办事效率。要压缩行政审批项目、简化审批手续、增强行政审批的透明度。要积极创造条件建立文化产业行业协会,逐步将一些不适合由政府行使的职能交给行业协会,建立健全行业自律机制,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维护行业权益。
文化产业调查报告 篇2
根据国家现代建设的总体战略部署,“十五”时期将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时期,将是进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时期,也将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时期。我国文化产业发展面临的宏观环境将会发生极其重大的变化,为文化产业的发展带来新的机会和挑战。
(一)文化产业的秩序紊乱,体制改革长期滞后
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观大局上来看,由于我国文化体制改革长期滞后,文化产品的生产和供给能力低于并将可能长期低于人民群众文化消费需求,这形成了供需之间的巨大缺口。影响了我国第三产业的发展以及国民经济结构的调整,并可能发展成为文化安全问题。
“据统计,恩格尔系数我国农村居民1978年为67.7%,20xx年为47.8%,城市居民这两年分别是57.5%、37.9%。20xx年,我国GDP突破10万亿人民币,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左右。其中,人均GDP率先达到或超过1000美元的大中城市和沿海地区人口约占5亿人。国际上,当城乡居民恩格系数下降到50%以下,人均GDP为1000-3000美元阶段,文化消费需求会大幅增长。近来,我国广播电视、新闻出版、教育、旅游等行业的快速发展,已经揭示了这一趋势”。
“据预测,按照GDP年增长率7%计算,在今年20xx年,我国GDP将达到1.4万亿美元,以20xx年我国文化产业产值6000亿元人民币为基数,保守估计,按照年增长率12%计算,20xx年,我国文化产业年产值将达到1万亿元人民币,约占GDP的8%”,这将是一个潜力巨大的市场。
我国文化产业以前连续5年增长,之后连续下降,而同期居民储蓄每年以30%增长,反映出文化市场巨大的供需缺口与失衡的矛盾。究其问题,就在于目前我国文化经营组织的市场化,集约化、国际化程度不同,整体竞争力不强。国有文化单位,普遍是“事业壳、企业体”,活力不足、效益低下。民营文化企业机制灵活,但规模实力不够。此外,在文化管理体制及市场体系方面,政策与体制亟待按照市场化要求进行改革,资源配置机制与市场化要求的矛盾尖锐,资源潜力不能转化为产业优势,产业链条极为脆弱,文化原创力不足。因此,除了产业规模小,效益低之外,文化产业的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劣质粗滥产品充斥市场,都是体制落后带来的流弊。
(二)文化产业的内外结构失衡
对文化产业而言,我国文化产业边界尚还没有一个明确的划分,不光文化部门哪些应该归属于产业,哪些应该作为事业,还没有建立起一个很合理的关系,建立起分类指导和协同运作的政策体系,而且产业内部的整体面貌模糊而紊乱,基本上比较破碎,产业的.局部结构,产业门类之间的搭配,产业的布局很不合理,市场结构尚不畅通,产业的外部关联也没有建立起来,比如文化产业与信息产业的关系,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定位和重视,然而在同期或者说更早,西文发达国家的现代产业在技术方面已沿着硬件→软件→网络→文化(内容产业)的方向更新,产业链的核心价值也沿着制造→信息→知识→内容文化的链条转移。近来西方国家网络业步入低谷,内容产业浮出水面,标志着国际性产业升级运动开始了新一轮的选牌,传统文化产业与信息产业的产业链条融合重构即将完成。这一新型产业链条的上游,是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与海量文化内容的上载,下游是消费类信息技术产品的普及和信息文化娱乐产品的大规模市场推广,以及大众流行文化艺术符号在传统产业中的普遍应用,经济活动的“服务化”、“信息化”、“文化化”发展趋势愈加显现,现代经济越来越为“高技术和高文化附加值经济”所主导。
(三)市场主体不成熟,经营管理体制滞后
在文化产业的市场主体方面来看,作为我国当前文化产业主体的各类文化经纪单位产权结构,法人治理结构,合配制度,用人制度等都还没有顺畅地建立起来,比如近年来各地组建了一批传媒集团、广电集团、演艺集团等,由于内部机制不到位,市场运作方面存在很多问题,规模和效益没有成正比例发展,而市场中自发组建的民营经纪机构,又大多由于先天积弱,人才缺乏、资金不足而长期处于青黄不济的艰难发展状态,因此更难于形成规模发展效应和进行结构的优化及资源的配置。
那么举例来说吧!中国影视动画产业不能得到长足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由于典型的资金和人才的匮乏。迪斯尼公司制作《恐龙》时成本为2亿美元,《怪物》公司成本是1.15亿美元。更重要的是,产品制作周期相当长,以《花木兰》为例,迪斯尼在这个题材上花了近10年时间。最近的例如《指环王》三部曲也是磨金八年。更是动用全球范围200家影视制作公司600多名一流数字特技师。没有足够的投资和人才投入必定影响一部作品的质量和水准。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的文化艺术管理专业几乎是空白,为改变这种状况,不少文化单位都采取直接从企业挖来人才进行“嫁接”的办法培养文化经营管理者,但很显然,文化经营管理人才的缺乏,纯粹采取“嫁接”的办法并不是长久的治本之策,因此,只有彻底地建立完善的文化经理人培养体系,才能真正解决这一问题。
就整个文化产业来说,当前综合的现状是较大的人才数量与低素质人口比重过大并存;人力资源丰富与人力资本短缺并存;人才稀缺与人才浪费并存。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进行人才政策调整,加大文化产业人力资本的投入,实施好文化产业的人才战略。文化产业是“朝阳产业”,是人力资本主导的“新经济”。它的发展尤其需要既懂文化又懂市场,既懂产业又懂法律,外向型、创新型、复合型、协作型人才。
同时,由于我们没有包括优秀人才、资金投入、市场操作、经济回报在内的良好的产业链,这反过来又影响到整个中国文化产业的投资环境,使得整个恶性循坏越来越严重。
最后,我国文化市场的宏观管理体制不配套,法规不健全,政策不透明,职能交叉,“管办不分”等种种问题还大量存在,文化市场还存在人为分割的局面,制约了产业不能迅速发展。
(四)国民文化产业观念滞后
文化产业在中国还处于起步阶段,我们还不具备与国外先进的文化产业集团进行横向比较的实力。而最不明智的一点是,很多人并不认为我们处于起步阶段,无论是政府也好,民间也好,从骨子里觉得中国是最不缺文化的泱泱大国,有50的文明发展史,有世界上最多的历史文化古迹,有着光辉灿烂的文明成果。这种文化优越感慢慢变成了一种历史包袱,极其沉重。我们对文化的专业理解只停留在学术层面,没有将其转化为生产力的概念,也没有从这个角度去想过。
文化产业调查报告 篇3
中国的文化产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过分地强调文化产品的宣教功能,还没有清醒地认识到,只有产业化才能使文化具有传播性。就文化产品本身,由于我们以前将其赋予了过多的宣教功能,大大地削弱了文化产品本身与生俱来的或者是应该具有的娱乐功能,而使其本身的商品性随之而被极大削弱,这可以说是中国文化产业目前面临的最大的问题。
1、夜郎自大的“文化大国”观念作崇
尤其最不乐观的一点是观念上的滞后,比起体制和资金技术的落后,观念上的落后最是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瓶颈所在,刚刚从封闭状态走向开放的中国人,相当一部分文化群体的知识结构是非常陈旧的,或者更新很缓慢的,很多人至今并不认为我们处于起步阶段,无论是政府也好,民间也好,大家都从骨子里觉得中国是最不缺文化的泱泱大国,有5000年的文明发展史,有世界上最多的历史文化古迹,有着光辉灿烂的文明成果。
2、传统自治思想与文人心态的流弊
产业化观念的'落后还与中国知识分子中的文人心态密不可分,认为文化不应该赚钱,而已经从事文化产业运作的人士,也基本仍处于半梦半醒之间,一些人在所谓“暴利”的驱动之下成为了第一批投资者,而更多的投资者还没有意识到投资文化产业的重要性。因此,盈利模式更落后,投资者的投资目的参差不齐。就从大局来讲,中国文化产业的最大缺陷不光是市场机制不健全的问题,而且是从根本上就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市场,大多还处于零散,游击抑或完全是自娱自乐的阶段,拿政府的钱搞活动,用节余下来的钱当利润;电视台的剧组长期以来是靠吃制作费过日子,这些所谓的产业都是伪产业,利润就更是伪利润。
3、“计划经济”意识作茧自缚
受长期计划经济的影响,中国的文化产业在实践中依旧过分地强调文化产品的宣教功能,还没有更深刻地认识到只有产业化才能真正使文化具有传播性。事实上现在还存在这样一个状况,西方文化产业的现状是传播手段因高度发达而过剩,传播内容便相对稀缺。中国同样存在传播手段堆积的问题,但不同的是中国的传播手段的重复建设与西方的情况有本质的不同,中国文化产品的传播历来是宣教、官方和单方面的、盲目的,因此其重复建设不是如西方那样递进式的市场化结果,而是扁平式的简单重复,即所有单位都在同一个相对低下的水平上,按传统作坊式的运作方式进行运作,其中观念的落后比起体制的陈旧和设备的简陋就来得尤其可怕。
从这一层意义上来说,可以说中国目前尚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文化产业,我们都看着美国的文化产业眼红,人家早就是支柱型产业了。但是,当我们在计划经济时代几十年一成不变的文化氛围尚未完全改变的时候,在新世纪战略机遇期国际经济蜕变升级的风口浪尖上,昂然地接受了文化的产业化运作的冲击。因此资源的重新配置、跨行业的重组、参与国际竞争的交叉重组、产业重组过程中资本的介入、文化产业向资本市场挖掘资金孵化产品与竞争力等等,都将以空前的速度进入我们观念的视野,中国的文化产业应该绝决地提高其核心竞争力,而非加强政策性保护。
文化产业调查报告 篇4
文化厅组织开展了以现代文化为引领,推动新疆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为主体的调研活动,现就我区文化产业发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我区文化产业发展概况
文化产业是指从事文化产品生产和提供文化服务的经营性行业。目前已被世界公认为朝阳产业,新兴产业,低碳产业。发展文化产业可为社会提供大量就业机会,在推动经济增长、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培育创新能力,增强国家、地区和城市综合竞争力上起着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党的十八大报告将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列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指标体系,既体现了中央对文化建设的深谋远虑和远见卓识,也是对发展文化产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满足人民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这一重要论断的进一步阐释。
当前,属文化系统管理领域的文化产业有演艺、动漫、文化娱乐、游戏、文化旅游、艺术品、工艺美术、文化会展、创意设计、网络文化、数字文化服务业等十一类。,我区共有各类经营性文化产业机构5556个,从业人员20445人,文化产业总产出13.46亿元,从行业分布来看,文化娱乐休闲服务业占绝对比重,占机构总数的97%。
近年来,随着国家和自治区对发展文化产业日益重视,新疆文化产业得到了一定发展,但仍处于探索培育阶段。
(一)丰富的文化资源优势有待转化为产业优势。
新疆古称西域,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东西方文明交流荟萃地;自古就是一个多民族聚居与多种宗教并存的地方,文化底蕴丰厚,文化资源丰富,文物遗存众多,但受经济、环境、人才等条件制约,我区文化产业发展正处于起步探索阶段,丰富的文化资源优势有待转化为产业优势。
(二)文化产业规模初具,但各地州文化产业发展不平衡。
经过几年的发展,我区文化产业门类基本齐全,初步形成以传统文化产业稳步发展、新兴文化产业不断兴起为特点的产业格局。
当前,全区已构建起涵盖以演艺、文化娱乐、游戏、文化旅游、工艺美术、艺术品为代表的传统文化产业和以动漫、文化会展、创意设计、网络文化、数字文化服务业为代表的新兴文化产业门类的文化产业发展体系。受经济发展水平、资源条件、地域、人才等因素影响,全疆各地州市的文化产业门类构建存在差距,文化产业发展水平也存在差距。其中XX市、昌吉州、XX市相对处在全疆领先水平,伊犁州、XX区、XX区、巴州、XX区、XX区、XX区、XX市、博州均是属于有一定发展的地州,XX区、XX区和克州则处于起步阶段。目前,全疆只有XX市、昌吉州、XX市和巴州成立了文化产业科,其他地州受编制影响,未成立产业科室,制约和影响了文化产业的发展。
(三)骨干文化企业实力增强。
文化企业是文化产业发展的主体,骨干文化企业的带动和引领作用能促进当地文化产业的发展,培育与扶持骨干文化企业的发展对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目前,我区骨干文化企业扶持与培育已初见成效,截止20xx年,我区有四家文化企业(新疆和合玉器有限公司、新疆国际大巴扎开发有限公司、新疆卡尔罗媒体科技有限公司和新疆德威龙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获得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称号,六家动漫企业(乌鲁木齐有鱼文化产业投资有限公司、新疆达雅风尚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新疆卡尔罗媒体科技有限公司、新疆漫龙数字技术有限公司、新疆华艺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和新疆河度动漫科技有限公司)通过国家动漫企业认定。此外,自治区文化厅于20xx年启动自治区文化产业示范基地评选命名工作,新疆普拉纳广告有限公司、新疆华特信息网络有限公司、哈密兄碲文化全息有限公司、伊犁耐菲斯沙砾画艺术服务中心等25家企业获得首批命名。
(四)文化产业园区的规划与建设初见成效。
目前,我区各地州陆续启动了文化产业园区建设项目,其中已经建成并在运营的文化产业园区有乌鲁木齐七坊街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新疆野马集团古生态文化园、昌吉青湖御园等三个园区;正在建设中的文化产业园区有克拉玛依工业遗产保护文化产业园、昌吉木垒民族传统哈萨克刺绣文化产业园、昌吉XX市天山天池文化产业园喀什阿凡提文化产业园、阿克苏XX县乐器制作创业园等;已经完成初步规划的文化产业园区有新疆文化产业园区、新疆丝绸之路大剧院文化产业园区、昌吉西域文化产业园、哈密东天山文化产业园、玛纳斯碧玉文化产业园区和伊犁XX市文化产业创意园等。
(五)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取得突破,文化产业资金支持力度日益加大。
为解决文化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文化厅积极与金融机构开展合作,先后与中国农业银行新疆分行、中国工商银行新疆分行签订了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战略合作协议,要求疆内各银行积极为文化企业提供融资服务。在争取国家和自治区文化产业专项资金扶持方面,20xx-20xx年我区文化企业累计争取国家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2500万元,自治区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1250万元,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文化企业资金瓶颈。
二、主要特点、好的经验和有益启示
(一)各级领导日益重视,发展文化产业氛围日渐浓厚。
随着国家和自治区对文化产业的日益重视,各级政府和文化行政部门也将发展文化产业提上了日程。XX市明确提出打造西部文化大市的奋斗目标,确定重点实施文化产业的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工程、文化产业提升工程,打响文化乌鲁木齐品牌,推动文化产业成为乌市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并成立了由市领导任组长,相关职能部门及各区(县)为成员的XX市文化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和文化产业发展管理办公室,20xx年市政府草拟了《XX市鼓励和扶持动漫产业发展政策》、《XX市关于扶持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力争逐步建立健全乌市扶持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体系;伊犁州制定出台了《关于坚持以现代文化为引领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实施意见》,把文化产业发展壮大工程作为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任务。并启动了XX市文化产业创意园、察布查尔县中国弓箭历史文化主题公园、XX县哈萨克草原文化产业园、XX县现代文化产业园、特克斯大书苑创意产业园以及XX县天马文化产业园等6个现代文化产业园建设项目;昌吉州先后邀请厦门大学和北京大学专家组,开展了《昌吉州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和《昌吉州文化产业发展优惠政策》的编制工作,同时依托自身力量编撰《昌吉州文化产业招商引资项目册》;XX区文体广新局起草制定了《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办公厅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自治区文化发展的若干政策〉的实施意见》和《关于加快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已于20xx年9月由中共哈密地委办公室下发执行;XX区增强产业意识,盘点整合文化资源,开展魅力喀什特色品牌文化活动,按照一县一特色,一县一品牌的要求,积极打造一批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特色精品舞台艺术、节庆活动和文化景区等文化品牌。XX区立足和田特色文化资源优势,正在编制《和田文化产业发展规划(20xx-20xx年)》,深度挖掘和打造和田特色文化。
(二)借力对口援疆,提升自我发展能力。
借助对口援疆的东风,各地抓住机遇,开拓进取,积极争取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及文化交流和人才培养活动,丰富对口援疆内容,放大援疆效应,从软硬件入手,快速有效地为各地文化建设注入了新鲜活力。文化部在新疆开展了春雨工程全国文化志愿者边疆行大舞台、大展台、大讲堂系列活动,让文化援疆输血与造血有机结合,广受各族群众的欢迎;浙江省推出的首部文化援疆作品《少年阿凡提》在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上映、新疆文化全国行情系神州展览在上海美术馆揭幕、天山魂哈孜艾买提美术作品展在中国美术馆举办、《故宫博物院清代新疆文物珍藏展》在新疆博物馆开幕等多场文化活动的开展,有力地促进了新疆和中国内地城市的文化交流、互动。北京支援XX区,轮流安排各县文工团赴京开展专业培训及文化交流活动,不仅为XX区培养了一批带不走的文化轻骑兵,也打造了一批高水平的经典文艺节目,为首都人民奉献了一场场精彩的民俗风情演出,同时也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感受到了独具特色的新疆文化,深受两地群众的广泛好评,并成为XX市文化援疆的一项品牌活动。上海援助XX区,拍摄纪录片《喀什四章》,并举办喀什文化周系列展示活动,并联合创作了大型原创现代民族音乐剧《香妃》和史诗话剧《沙枣花香》。XX县、XX县、XX县、XX县等利用援疆资金新建了文化中心、博物馆、文化馆等基础设施,极大地改善了当地群众文化消费环境,为更好地满足各族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提供了有力保障。
(三)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互相促进,探索共同发展新模式。
文化事业单位与文化企业联合,通过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开发文化产品,满足市场需求。吐鲁番欢乐盛典文化投资有限公司与XX区歌舞团合作,由地区歌舞团提供演职人员,公司负责舞台、观光音响等硬件设施与宣传营销,共同打造了一台适合吐鲁番旅游市场的大型民族歌舞演出节目《吐鲁番盛典》,此台节目现已成为吐鲁番旅游的一个品牌,在拉动当地旅游消费的同时,两个单位也获得了不菲的经济收入,实现了文化企业与文艺院团的双赢。哈密兄碲文化全息有限公司和XX区歌舞团是多年来的合作伙伴,两家单位充分利用各自资源优势进行深度合作,承办了20xx年中国环塔拉力赛汽车越野哈密赛段开闭幕式、甜蜜之都第七届哈密瓜节开闭幕式、新疆第七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开闭幕式,20xx年XX区春节联欢晚会等。新疆达雅风尚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和自治区博物馆合作制作了博物馆宣传片《博物宝宝》在广大多媒体移动平台播放,极大的扩大了博物馆的影响力和免费开放信息的传播。全疆其他文化企业也积极参与当地各种文化活动,并不断探索文化事业单位与文化企业合作发展的新模式。
三、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一)经济基础薄弱,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文化产业的发展。
新疆作为少数民族边疆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在全国靠后,城乡居民可供支配的收入较低,文化消费能力有限,而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与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经济基础薄弱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文化产业的发展。
(二)组织机构缺位。文化产业是大文化的概念,文化产业辐射面广,行业渗透性强,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涉及文化、广播电影电视、新闻出版、工艺美术、旅游等多个部门,迫切需要自治区成立领导协调各部门的领导机构,形成合力,共同发展。
(三)产业政策有待完善。随着文化产业的发展,国家和有关部委正逐步制定和完善文化产业政策,但目前我区还没有出台地方性、有针对性、行之有效的文化产业政策和措施,影响和制约了我区文化产业的发展。
(四)文化产业统计制度还不够规范和完善。
虽然国家统计局已经发布了《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20xx》,但由于我区目前的文化行业统计大多局限于文化、广电、新闻出版等各级行政部门直接管辖的事业单位和国有文化企业及涉及各类行政许可的部分民营文化企业,有相当部分文化企业未被纳入自治区统计局的文化产业统计,使现有统计数据未能全面反映我区文化产业的发展规模和发展水平。
(五)发展文化产业意识还不够强,还未形成有效的工作机制。
主要表现在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不分;把经营性文化产业混同于公益性文化事业,用发展文化事业的方式发展文化产业,对文化产业拉动经济发展的作用缺乏了解,文化产业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地位不明确,发展方向存在一定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发展文化产业推动力不强,办法手段不多,探索实践不够,还没有形成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工作机制。
(六)缺乏各类文化人才,人才队伍建设迫切需要加强。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各族群众对精神文化需求的不断提高,文化担负的任务和面临的社会责任也越来越繁重,但高素质的文化产业综合性人才严重短缺,人员待遇偏低,而且存在培养力度不够,培养与需求脱节等问题。
(七)资金严重缺乏。目前,我区文化产业发展资金投入相对较少,影响和制约了我区文化产业的发展。文化产业专项资金主要针对文化企业,而文化企业行政部门,为了切实推动我区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加大调研、制定规划、制定政策、培育企业、推动出口、培养人才等,非常需要财政资金的大力支持。
(八)骨干企业较少。我区文化企业数量少、规模小,经济效益低,文化产业总量规模偏小,文化产业发展未形成规模。加之,由于优惠政策的缺乏,民营资本介入文化产业的动力不足,使骨干文化企业数量较少。
(九)发展模式落后。各地发展文化产业的模式和手段较为雷同单一,没有形成适合各地特点的,行之有效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俱佳的文化产业发展模式。
(十)文化产业品牌不多,缺乏体现地域特色的文化精品。
我区文化底蕴深厚,文物遗存众多,但是我区丰富的文化资源还没有得到充分有效的整理挖掘和开发利用,缺乏叫得响的文化品牌,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文化生态尚未形成。现有的文化产品多处于粗放型经营,缺乏文化产品的宣传推广和后续配套经营。大多数文化产品缺乏品牌意识,缺乏创意和创新,缺少能够体现我区地域特色和人文风情并广为人知的文化精品。
四、对策和建议
(一)深化思想认识,积极营造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有利环境。
文化产业作为新兴朝阳产业,一些管理部门包括部分领导干部对这一产业还缺乏深入研究,建议各地认真领会中央将发展文化产业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的重要意义,深刻认识发展文化产业在中国新一轮经济变革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坚定发展文化产业的信心和决心,切实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真正把加快文化产业发展作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和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文化工作会议精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加快形成全社会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二)设立专门机构,推动产业发展。
文化产业的发展涉及方方面面,是一项系统工程。现有的.条块分割的工作机构已经适应不了产业发展的需求,必须建立健全新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建议成立新疆文化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由自治区党委或人民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发改委、宣传部、文化、广电、新闻出版、旅游、财政、税务、国土等部门负责同志为成员。在政府职能部门设立文化产业办公室,具有独立的人员编制和财政专项经费,具体实施和落实文化产业发展的各项工作,行使政府对文化产业发展的日常协调推进和统一调控、监管职能。领导小组定期召开协调会,协调重点项目的推进落实,听取意见,改善投资及政策环境。
(三)编制全区文化产业规划。
落实《关于坚持以现代文化为引领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意见》中关于编制《新疆文化产业发展规划(20xx-20xx年)》意见,组建规划编制委员会,统筹协调文化产业规划编制工作;增补规划编制专项经费,为规划编制工作提供资金保障。统筹规划我区文化产业发展。
(四)建立和完善扶持政策体系。
目前我区的文化产业政策体系还不完善,没有出台专门的、具体的文化产业政策。而大部分兄弟省区都有地域性的文化产业扶持政策,建议自治区吸纳各地经验并结合我区实际,尽快研究制定较为系统、操作性强、细化的文化产业发展政策。例如税费减免、土地使用、信贷融资等方面的具体政策。出台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的专项政策,出台文化产业奖励扶持办法,形成门类齐全、覆盖全行业、科学有效的文化产业政策体系。
(五)加大文化产业统计力度。
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xx)对文化及相关产业门类的规定,统计文化产业增加值及在gdp中所占的比例。高度重视文化产业统计工作,将文化产业统计工作纳入各级政府绩效考核体系,调动各级政府、各部门对文化统计工作的积极性,规范文化产业统计工作。
(六)拓宽文化产业投融资渠道。
发挥公共财政的主导作用,加大政府投入和扶持力度,鼓励和支持各类投资主体以多种形式进入政策许可的文化产业领域,以独资、参股等多种形式参与兴办文化企业,壮大文化产业。形成政府投入与社会投入相结合,多渠道、多元化的投资机制。金融部门把文化产业纳入信贷范围,对效益好、竞争力强的文化企业开放资产抵押贷款业务。允许用房屋、设备、土地使用权、有价证券以及自筹资金达到一定比例的在建工程项目作抵押,进行贷款融资。积极稳妥地引进外资发展文化产业,把文化产业项目列入我区招商引资范围,享受相应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
加强对获得国家级与自治区级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的项目的监管力度,制定出台并严格执行《自治区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建议经济基础好的地州可以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步伐,设立地州级文化产业扶持资金。
(七)培育龙头骨干,做大做强文化企业。
文化产业要发展成为支柱产业,建议自治区对我区各类文化企业有重点、有阶段、有针对的予以扶持,在全区文化企业中遴选发展前景好、综合实力强、市场竞争力强的文化企业进行重点培育和扶持,帮助其做大做强,在信贷、政策、税收、土地使用等方面给予支持。充分发挥骨干文化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形成以重点产业发展为主导,相关产业联动发展的格局。支持具备上市条件的文化企业上市融资,吸引和鼓励民营资本投资兴办文化企业,同时鼓励支持中小文化企业的发展。
(八)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发挥项目带动作用。
积极实施优势项目与重点项目带动战略,按照储存一批、规划一批、建设一批的原则,筹划、论证、筛选,确定各类重点产业发展项目,建立区级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库。各地州有关部门根据当地资源优势,从市场前景入手进行科学论证,推出一批适合当地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优势文化产业项目纳入区级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库。自治区各部门在优势项目审批、优惠政策、银行贷款、土地使用、税收减免、配套服务、资金扶助等方面给予积极支持,以重大优势项目打造著名文化产业品牌,吸纳社会资本投资优势项目,力争获得国家财政、政策支持。充分利用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和北京文化产业博览会等展会,推介我区重点文化品牌和文化产业项目
(九)推进文化产业园区建设。按照政府推动、市场引导、企业运作、多元参与的原则,优化产业布局,因地制宜建设特色文化产业园区,吸纳优势特色文化企业入驻,鼓励民族特色文化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充分发挥园区的产业集聚和带动辐射作用。
(十)大力实施品牌战略,提高文化产品附加值。
文化品牌是包含深刻文化内涵与特色服务的名牌产品,它既是一种有形的产品,又是一种无形的资产,可以反复转化为物质财富。从目前成功的文化企业发展实例中,我们可观察到品牌在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发挥的核心作用,由于创立了自有品牌,即使该公司自己不直接从事生产,也能获得丰厚的利益。我区应大力实施品牌战略,提高研究能力和设计能力,以产品和服务中的文化价值提升经济价值,以坚守质量第一、保护品牌声誉为宗旨,从而实现文化产业价值链升级。通过创意设计和特色工艺,提升产品附加值,提升传统产业向文化创意产业转型。
(十一)建立文化产业人才培养和引进机制。
文化产业是既有文化属性,又有经济属性的特殊行业,文化产业要快速发展,依托的最根本资源就是人才。一方面,各地要增强自身造血功能,通过学校培养、人才引进、交流培训等多种模式,吸引和留住人才,同时也可借助对口援疆之力,借助兄弟省区的人才和资金优势,协助培养本地文化产业人才,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要让经济、经营管理领域的优秀人才参与到文化产业的发展中来,以利于用经济的手段和方式来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十二)鼓励文化产品与文化服务走出去。
我区是全国边界线最长、毗邻国家最多、边境地区最广的省区,边界线长达5600多公里,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蒙古、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等八个国家接壤,形成了多个民族跨国而居的局面。他们之间语言相同、习俗相近,具有文化的共通性,为我区民族特色文化产品出口提供了可能性。借助我区地缘和文化优势,与周边国家和地区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交流与合作,积极开辟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将优秀的文化产品与文化服务推向全国乃至国际市场。利用中国亚欧博览会这一平台,宣传推介我区重点文化品牌与文化服务,探索我区文化产品与文化服务向中亚出口的贸易模式,开辟向西开放的文化通道。
(十三)建立文化产业行业协会。
发挥好行业协会在行业规划、行业管理、行业标准制定、维护行业利益等方面的作用。使之成为联系文化产业界的桥梁和纽带,努力形成文化企业、行业协会与政府部门之间的良性互动,推动文化行政部门由办文化为主向管文化为主的转变。
文化产业调查报告 篇5
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新兴产业悄然而起。文化产业当之不愧的成为了发展最快的。当代国际的综合国力,文化产业已成为国力的重要因素。那么你对万州企业的文化产业的了解多少?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一篇关于万州企业调查报告,供大家参考。
引言:文化产业作为一种新兴产业,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发达国家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也是当代综合国力与国家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将成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优化,文化产业已经成为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我国西部地区,尤其是我区这样的经济欠发达地区,与其他产业相比,文化产业可以说还刚刚起步,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还显得非常弱小。
笔者作为万州区三峡学院文化产业管理班的首届学生,为巩固自己的专业,也为了解万州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做了此次调研,先将调研情况即万州区文化产业发展现状报告如下。
一、文化产业定义
文化产业,简单地说就是生产和销售文化产品或服务的产业,即以产业化的形式来进行文化的生产、交换和消费。它是一种从文化事业脱离出来的产业。根据文化产业“核心层”、“外围层”、和“延伸层”三个层次的划分,文化产业包括了相当庞杂的门类,涉及十分广泛地产业领域。因此,我们需要对各类文化产业进行类别的划分在进行研究。从产业类别特征及其重要的地位来看,我们可以把文化产业划分成图书出版业、报刊业、广播影视产业、音像产业、网络产业、广告产业、旅游产业、艺术产业、体育产业九大产业。下面笔者就从这九个方面来汇报下万州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
二、万州区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
(一)图书出版业
图书出版业,泛指从事书刊、图画等的编辑、印刷、发行等生产工作的事业。图书出版的主要领域是出版社、制作、发行渠道和零售书店。从调研中笔者发现,在万州图书出版业相当滞后。根据图书出版业的定义来看,万州区正规的出版社只有三峡出版社一家,而万州的图书出版业目前能看好的只有零售书店。
万州区附近书店(笔者实地调研所得):
书店名
位置
万州区功成医学书店
重庆市万州区新城路
知堂音像书店重庆市万州区新城路
华顺希望读书社
重庆市万州区沙龙路
三人行书店
重庆市万州区沙龙路
新兴文具书店
重庆市万州区太白路
在这些书店中多以销售教学图书为主,综合性稍强的书店也只有那么屈指可数的几家(如新华书店、万卷堂)。
(二)报刊业
报刊业,泛指通过报纸和期刊的发行和广告业务获取利润的事业。在万州区正规的报社只有一家,万州日报社,下有万州日报,三峡都市报。《万州日报》是中共重庆市万州区委机关报,由重庆市万州区委主管主办,创刊于1950年5月15日,坚持正确导向,服务大局,立足城市,辐射农村。原名《万县日报》;三峡都市报社(原万州日报社)历经半个多世纪的风雨洗礼,高扬改革、创新的旗帜,伴随着时代的鼓点前进,已形成一报一刊一网(《三峡都市报》、《西部观察》杂志和三峡传媒网)及三峡传媒集团等多个经营实体的发展格局。除此之外,万州还有一些小报社。
万州报社的数量和质量与万州发展经济发展现状不成正比,存在滞后趋势。
(三)广播影视产业
广播影视业,指电视、电影、广播等从事音、影内容生产和传播的行业。万州的广播影视产业发展还是比较可观的。万州广播电视台是在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的新形势下,整合原万州电视台、万州有线电视台、万州人民广播电台成立的广播电视传媒机构。现有职工500多名,采、编、播、技等各类技术人员200多名、下设行政管理机构有:办公室、人力资源中心、计划财务中心、事业发展部;宣传业务机构有:总编室、新闻中心、社交中心、广播中心、广告中心、广播电视报;公共事业机构有:技播中心、后勤中心;产业经营机构有:网络传输公司、事业发展公司等。另外,电影产业在万州发展也很迅猛,现在万州有三峡影都,万州大礼堂,保利万和,国际影城,万达影城等几大电影院,还有一些小影院,每年的营业额相当可观。
(四)音像产业
音像产业,是指将声音信号或者声像信号复制到特定的物质载体上,以商品的方式进入消费领域获取利益的事业。据笔者调查,万州此产业目前只有音像制品零售这一种,而且随着网络的普及,这一产业在逐渐走向衰败。
(五)网络产业
网络产业,是指利用包括英特网、移动手机等新兴技术为平台传播信息和创造娱乐的事业。目前,万州网络普及面极广,但主要用于广告服务和生活娱乐。现在万州还没有网络游戏开发、网络技术开发这样的网络产业。
(六)广告产业
广告业,是指通过广告策划、设计、制作、发布、调查、效果评估等方式获得利润的产业门类。在万州,广告业发展在近几年来较快,例如近年来广告公司林立万州,笔者了解到的有成长广告,潮峰广告装饰有限公司,华洲广告有限公司,天长广告有限公司,百安广告有限公司,重庆金昊广告有限公司,重庆金庆广告传媒有限公司,重庆港源广告装饰有限公司,重庆市万州区豪派广告公司,重庆市兆丰广告装饰工程公司等。这些广告做平面广告的公司较多,立体广告的比较少,车载广告的多,媒体广告也比较多。另外,在万州市区见到最多的就是有关房地产的平面广告,这种平面广告做工精致,耗费材料巨大,造成环境破坏也相当明显。
(七)旅游产业
旅游业,是指利用名胜古迹,自然风光和人造景观等资源进行产业化运作并获取利润的事业。万州位于长江岸,与湖北利川相接,拥有相当丰富旅游资源,如烈士墓、太白岩,西山公园,青龙瀑布,西游洞,罗田古镇等。万州是最大的移民城市,移民文化及其明显。但是现在万州的旅游发展不敬人意,游客来万州除了游青龙瀑布,西游洞等景点外别无去处。另外,万州旅游产业融入的饮食文化不很明显,比如人人都知道万州烤鱼,但是万州旅游承接点很少有地道的万州烤鱼店;还有万州的牛肉干,在没有被旅游所吸引;谭木匠与旅游的结合度也不够。总的来看,万州旅游业发展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景点开发力度不够,很少能吸引外来游客;
2、基础设施不完善,承接旅游的能力不够;
3、地方文化与旅游产业结合不够,拉动不了当地经济发展。
(八)艺术产业
艺术产业主要包括艺术品经营业和演出业。万州演出业基本归为初始阶段,原因在于政府支持力度不大,承接演出的地点有限。但是近年来万州也承接过一些当红歌星的文艺演出,规模都不怎么大;另外,万州本地的一些传统艺术表现形式也的得到了保护并逐渐走上表演舞台。例如,万州土家族的摆手舞,杂技等。万州的艺术品产业也有所发展,就拿万州名片谭木匠来说,它已经从一个功能性的梳子,发展成为具有文化价值与审美价值的艺术品。
(九)体育产业
体育产业,是指一种娱乐消遣活动或需体力、与智慧与技巧的比赛或竞技,通过消费的形式推销到市场并获得利润的事业。万州体育事业在近几年发展之快,就拿体育产业中的服装产业来说,匹克、361、安踏、鸿星尔克、耐克等体育品牌的服饰卖的相当火爆。随着近年来,各学校体育设施的完善,体育器材在万州也卖得相当不错。
三、万州文化产业发展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一)文化产业问题:
纵观万州文化产业发展现状,我们不难发现万州文化产业发展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1、人才短缺,人才是第一生产力,如果连文化产业人才都没有,试问如何发展文化产业。万州虽然是重庆第二大城市,但是它远离重庆市区,没有重庆市区那般繁华,又在山区,地势不平,城市都是依山而建。这样的城市是很难留住人才的。这对他的发展极为不利,万州如果要想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如何吸引并留住人才是它的关键所在;
2、政府重视力度不够,文化产业是一种新兴产业,如果在一线或者二线城市,政府一定会重视它的发展,但是像万州这样的三线城市,政府重视的力度多在工业和农业上。万州也不例外,在文化产业方面政府的重视力度明显低于工业和农业。万州有工业园,农业基地,但是就是没有文化产业基地,这完全能说明万州政府对文化产业的重视力度不够;
3、资源利用不充分,万州有很好的资源,都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例如万州的旅游资源、万州的历史文化资源,还有因地缘优势而特有的移民文化资源和它的`区位优势。向万州这样远离主城的三线城市如果不合理利用资源,充分利用资源,将万州的优势文化产业发展起来。那么它的文化产业将始终滞后于其他地区。
4、产业结构不合理,在万州的旅游业中,这一点体显得尤为突出。万州旅游业只限于旅游的开发,却很少注意将万州的地域文化与旅游相结合,没有形成产业间的协同发展,这也就形成了万州地区文化产业畸形发展的原因。如果万州以旅游产业为主导,带领其他文化产业的发展,其结果必然优越于现在的状况。
(二)应对措施:
1、政府大力支持文化产业的发展,如果万州文化产业的发展能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那么很多问题将迎刃而解。因为政府可以在政策上,资金上等方面给予文化产业很大的帮助。
2、引进文化产业人才,要引进人才首先要留得住已人才。留住一个人才,首先你要给人才一个展现自己才能的舞台;再者,当地政府的提供一些优越的条件吸引人才;最后,要给人才自我发展的的空间。
3、走与高校联姻发展模式,在万州高等教育学校首数三峡学院,万州发展文化产业可以与三峡学院实现联姻模式来实现。文化企业给三峡学院学生提供见习岗位或者提供就业岗位,学校给企业输入新鲜的血液和新思想。文化产业发展需要很多具有创意思维,这些思维在大学生里尤为凸显。
4、利用好当地的民族文化资源,开发一个民族旅游胜地。万州有26个少数民族,是一个少数民主散居的地区之一,民族文化极其丰富,尤其是土家族文化。例如在万州很多地方都有土家风味餐馆,或者酒楼,这说明土家族的饮食文化在万州得到发展,但是这些也只有万州当地人比较熟悉,而外地游客不是很了解,这就是一种民族文化利用不到位的现象。
四、结论
笔者认为,万州发展文化产业可以先重点发展旅游产业和体育产业。发展旅游产业有两点原因:
1、万州旅游资源和文化资源丰富,有发展的潜力;
2、旅游在现代社会中是一个人们产业,它集休闲娱乐于一体,可以带动当地其他服务业的发展。发展体育产业主要看好的是万州的新体育馆,这个体育馆可以容纳两万余人观看比赛,而且可以承接国家级单项或省级综合性体育赛事。重点发展这两大产业,然后带动其他文化产业的发展是万州文化产业发展的可行之路。
11月10日
文化产业调查报告 篇6
按照市委宣传部关于开展全市六大重点文化产业调查的通知要求,我县组织相关单位对六大重点文化产业进行了调查活动,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六大重点文化产业基本现状
1、演艺接影视业(动漫产业)。目前只有3家,分别是影城有限公司、县娱乐有限公司和县娱乐有限公司。影城有限公司为2014年新增企业,1-9月主营收入300万元。娱乐有限公司1-9月主营收入4200万元,县娱乐有限公司1-9月主营收入4500万元。演艺接影视业总的主营收入为9000万元。
2、传媒业。传媒业共有企业12家。基本是经营文化传媒、广告装饰的企业。2013年主营收入为39200万元,2014年1-9月主营收入为31664万元。
3、文化旅游业。文化旅游业只有1家企业。即实业有限公司,2013年主营收入为5331万元,2014年1-9月主营收入为4310万元。
4、印刷复制业。印刷复制业共有企业11家,其中县印刷有限公司为规上企业,2013年主营收入为145197万元,2014年1-9月主营收入为117282万元。印刷复制业2013年总的主营收入为221000,2014年1-9月主营收入为178512万元。
5、文化制造业。文化制造业共有9家企业,基本上是文体用品制造和铅笔制造企业。其中,规上企业1家,为省县文化用品有限分司,2013年主营收入为193770万元,2014年1-9月主营收入为149058万元。文化制造业2013年总的主营收入为260179万元,2014年1-9月主营收入为200143万元。
6、工艺美术业。工艺美术业企业共有10家,基本上是工艺品制造和经营企业。工艺美术业2013年主营收入为32289万元,2014年1-9月主营收入为24839万元。
总体来看,全县文化产业在我县第三产业结构中所占比重仍然偏低,六大重点文化产业的总量规模仍然偏小,技术含量仍然不高,全县文化产业总体发展还比较滞后。
二、主要问题与薄弱环节
1、文化产业发展意识还不够强。目前,在发展文化产业发展方面尚处于自发探索、各自为战的状况,缺乏一个强有力的组织领导机构进行统一协调、统一指导。全县文化产业发展尚没有上升到一定的战略高度,产业发展定位不够明确,文化产业公共服务体系和平台还未形成,配套政策不够完善。全县有相当一部分文化遗产、文化资源或被拆除、被破坏,或遭遗弃,或处于待保护、开发利用状态,分散在各地单个的文化旅游景点没有连成线,形成片,串成链,导致了文化资源的闲置和浪费。
2、集约化、产业化程度不高。县的文化企业大多为个体私营企业,文化产业总体规模小,档次低,全县文化产业总值占GDP的比例过小,大型骨干龙头文化企业缺乏,没有形成鲜明特色的产业集群。文化产品创新能力不强,文化产品质量档次、技术水平较低,经济效益不明显,缺乏市场竞争力。
3、文化产业人才无法满足文化产业发展形势的需要。文化产业经营、策划、管理和科技人才缺乏,远远满足不了文化产业领域高科技迅速发展和现代化管理的需要,人才匮乏已成为制约我县文化产业发展的瓶颈。
三、意见和建议
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各级党委、政府领导担任正副组长并由文广、出版、发改、财政、统计等部门为成员单位的文化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编制文化产业长期发展规划,每年制定实施计划,建立健全落实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各项任务的工作机制和目标责任制。
2、落实国家文化产业税收扶持政策。要加紧研究出台鼓励文化产业发展的财政扶持等各类政策,落实国家文化产业税收扶持政策。一是落实税金减免政策。对宣传文化事业单位兴办的独立核算的企业经营单位,支出纳税确有困难的,经税务部门批准,减征或免征所得税;在一定的'时间内免除演出、广播电视等行业的企业所得税。二是税利返还政策,即部分或全部返回纳税人上缴的税金和利润给纳税人或上级主管部门,用于发展文化产业。三是差别税率政策,即对不同种类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实行不同的税率,盈征亏补。实行倾斜的金融信贷政策。实行包括低息、无息、贴息等资助性信贷优惠政策,扶持文化原创和文化生产资料、生产设备的技术改造和更新。
3、实行多渠道投入的政策。按照《文化部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文化产业的意见》要求,放宽文化产业市场准入条件,鼓励、支持并吸引非公有制经济资金更多地投入文化产业领域,引导非公有经济投资、参与文化产业经营,逐步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融资渠道社会化、投资方式多样化、项目建设市场化的文化产业发展新格局。
4、加大文化产业人才培养力度。人才匮乏已经成为制约我县文化产业发展的最大瓶颈。要实施人才兴业战略,制定人才培养规划,加快培养、引进一批熟悉文化产业经营管理业务、熟悉文化市场的文化经纪人、会展策划等紧缺人才。允许文化要素参与分配,鼓励优秀人才以知识资本入股企业,鼓励优秀创作人才创作艺术精品。建立健全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人才机制和环境,使各类文化产业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活。
第三篇:关于晋城市文化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山西传媒学院
调研报告
调研题目:关于晋城市文化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学生姓名:XXX
学生学号:XXXXXXXX
专业:XXXXXXXX
2016年7月28日
关于晋城市文化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摘要
通过文案调查,分层抽样的方法选取程颢书院、星美加盟院线、皇城相府产业园区、相关文化公司进行实地考察,与相关人员进行座谈。经整理分析发现,晋城市文化产业具有很强的发展潜力,且发展势头良好,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但存在的问题和矛盾也较为突出。
关键词:文化产业;市场;衍生产业;核心竞争力
引言
晋城古称泽州,是华夏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它位于太行山南端,山西省东南,地处津要,物产丰饶,太行山、太岳山、中条山三条巨龙奔腾缠绕,沁河、丹河两条玉带蜿蜒贯通,镶嵌于三山两河之中。这里,是神话的故乡,神农躬耕、女娲补天、愚公移山、精卫填海„„尤其是晋城由来已久的凤凰传说,直到今天仍被人们津津乐道;这里,是围棋的发源地,隐居棋子山的商朝大臣箕子夜观天象、推演天文,创造了围棋;这里,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伤亡最为惨重的战争——长平之战的发生地,至今诉说着千古悲凉;这里,宋金时期古建汇集,建筑艺术精美绝伦;这里,民俗文化丰富,上党梆子、上党八音会、泽州鼓书、磁性剪纸、焙面娃娃、八八大筵席„„让人们品味最原汁原味的晋城、一个繁华的晋城!
这点点滴滴的色彩,经过历史长河的晕染,共同描绘成了晋城的文化长卷,这长卷人文荟萃、色彩斑斓,唤起人们对古老晋城最原始的印象!
晋城市政府,在中共十八大召开以后,做出了迅速反应,紧密结合晋城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提出了“一争三快两率先”的战略方针,为晋城的城市发展开辟了新道路!
印象晋城文化休闲综合体概念规划项目,就是在此大背景下开展和进行的,积极响应市政府号召,将本项目打造成为中原乃至华北地区最具特色、最具影响力的文化休闲综合体!调研分析
一、现状特点
1、产业种类较全,但规模较小,没有形成产业集群。按照国家统计局对文化产业9大类和24个中类,80个小类的分类标准,文化产业各个门类在晋城市都有不同形式的存在,目前已基本形成了新闻服务、出版发行,广播、电视、电影服务业、文化旅游、图书零售、电影院线、广告制作、出版印刷、网吧服务、休闲娱乐活动、工艺美术品制造、文化用品销售等文化产业体系。产业总类齐全,但企业规模偏小,除了几个文化旅游景区,多数文化企业是个体经营,且生产经营带有盲目性,没有做大、做强的长远目标,呈弱、小、散、乱状态,而且产业集约化程度不高。据调查的及家文化企业来看,年产值超千万元的仅有3家。比如晋城市的广告制作,投资数万元就是一个门店,一条街上数十个企业,低水平重复建设,以致无序经营,缺乏协作,没有集群效应。
2、核心文化产业较少,居多传统产业。晋城的文化产业主要集中在文化旅游、休闲娱乐服务业、文化旅游产品生产这些方面,作为文化产业核心层的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化艺术服务领域对文化产业还没有形成支撑带动作用。传统文化产业比重大,而以高新技术手段为支撑的网络服务业、广告会展业、文化创意、动漫游戏业等新兴业态发展少之又少,目前全市只有一家正在注册的动漫公司——泽州二十八宿动漫公司。富有晋城地域特色的传统文化产业如陶瓷、剪纸、刺绣等因其文化产品科技含量低和附加值不高,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生存竞争状态欠佳。而且对于有着深厚文化积淀的历史文化挖掘只是拘限于表层,没有深层次的开发。如皇城相府,仅限于旅游、休闲娱乐、文化产品开发,而没有围绕皇城相府形成影视、动漫、皇家饮食等产业集团。
3、产业群体多,但缺少引导性企业。晋城的文化产业发展态势较好,从全市各县(市、区)报告粗略来看,全市从事文化及相关产业的企业和个体经营户众多,仅陵川县就有文化经营单位425家(包括个体经营户),高平市有各类演出团体300余支。演艺娱乐47家,印刷企业30余家,图书市场50余家。众多的文化经营单位,除新闻服务、广播电视服务、文化旅游服务之外,其它都是资本少、服务对象少,吸纳就业少的“三少”单位,呈现出技术差、集约程度低、市场竞争力不强等特点。就此次调查的几家文化企业,虽然是各门类的优势企业,但仍不能引领本行业的发展方向,也不能带动相关行业共同发展,更起不到龙头带动作用。
4、市场发展空间大,没形成规模产业链。无论是文化旅游还是工艺品生产,市场开发空间很大,但没有做大做强,产业链短是其中重要因素。比如全市的旅游业,诸多的旅游景点,只是“门票经济”,简单的参观游览,没有发展有吸引力的诸如文艺表演、娱乐之类的附加产品,更没有产销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纪念品。这次调查的旅游景点,71%的旅游纪念品来自外省市,本市仅占29%,就连白马寺山、青莲寺用的香也主要来自于河南。游客来去匆匆,使真正能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餐饮、住宿业、旅游衍生产品业发展不起来。再比如刚刚起步的动漫产业,我们更多关注的是通过创作获得播出权和票房收入,而对动漫所衍生的相关产品开发、生产则缺乏研究。如城区自己制作的《白马少年》动漫片,与白马少年相关的产品仅限于玻璃笔筒、邮票等简单的开发,没有作为衍生产业去研究和运作。这就使得可获利点大大减少。
制约因素
1、群众观念守旧,没跟上时代潮流。在晋城,由于长期对煤炭产业的过度依赖,从而对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认识不到位:从管理层来看,对文化产业的概念和定义模糊,搞不清什么是文化产业,文化产业究竟包含哪些类别?很多人仍用传统观念看待文化产业;对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的区别界限不明,想到文化事业的多,想到文化产业的少;重视文化政治属性的多,重视文化经济属性的少;知道文化事业属性的多,知道文化产业属性的少。疏于对文化产业的研究,直接导致对发展文化产业头脑中没有思路,难以制定科学的发展规划。从市场主体来看,大部分企业存在小富即安、小富即满、看摊守本的思想,认为自己现有的规模很好了,不需要再花功夫做大做强了,更谈不上对企业注入新的文化内涵,来提升产品附加值。观念成为制约文化产业发展的至关因素。
2、文化产业市场发育滞后。文化产业发展的过程是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资本的过程,必须要经过市场运作来形成经济价值。这就需要我们的企业既要研究市场、培育市场,更需要的是借助别人的市场来拓展自己的市场。
晋城作为文化资源大市,文化底蕴深厚,但是很多有发展前景的产品不能尽快形成规模,上档次上效益。一是缺乏用市场的眼光、市场的机制来经营文化、发展产业的意识,存在着文化资源整合利用的不好、潜力尚未挖掘、经营管理水平不高、创新能力不足、技术手段和管理手段落后等问题。二是缺乏市场开拓能力,很多的文化企业只把目光锁定在本地市场,缺乏对本土以外市场的研究和开拓,只开发能满足本地人需要的文化产品,比如我们的潞绸、剪纸、黑陶、印刷品等,绝大部分消费群体还拘限于晋城或者晋城周边这个小市场。在这方面,晋城飞点磁性剪纸就做得很成功,一方面,它将晋城的传统剪纸文化与现代的科技元素巧妙融合,发展起磁性剪纸这一创意产业,使得产品便于剪、贴、放、存。另一方面它借助义乌这个大市场来开拓自己的市场,目前在全国开设了200多个加盟店,实现产值2000余万元,每年还带动300多名农民实现增收。
3、相关专业的人才资源匮乏。文化产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是通过开发利用各种文化资源、创造文化附加值的产品来体现的,它的发展不仅需要大量的创作性人才,而且需要大批既懂文化又有经营头脑的管理人才。在晋城,一方面,各类文化艺术生产人才短缺,比如城区的九洲玻璃厂,工艺水平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过去多年它主要依存于国外市场设计、来件加工,平稳度日。但金融危机以来,由于海外市场急剧下降,国内市场无法尽快形成,去年近乎处于濒临破产的境地。目前晋城市尤其缺乏的是现代传媒、动漫游戏、网络文化、会展博览等新兴文化产业的专业人才。比如城区制作的动漫片《白马少年》,专门跑到福建省请人家的制作公司来做。泽州县的动漫片《老子安天记》,三年前剧本就写好了,因缺乏动画设计和制作人才,一直被搁置至今。专业人才的稀缺已经成为制约晋城市新兴产业无法落地发展的“瓶颈”。另一方面,文化产业经营管理人才也十分匮乏,特别是既懂专业艺术又懂经营管理的综合型人才,更是少得可怜。
4、缺乏创新创造能力。文化产业既是传统文化传承的产业,更是创新型产业。晋城文化总类齐全,却没有很高的文化市场份额,没有知名的文化品牌,缘于文化产业缺乏创新能力。比如陶瓷行业中的高平黑陶,有着千年的历史,至今却没有打开市场;二是没有在产品开发上下功夫,既没有宣传策划拓市场,也没有在产品上搞创新,使得几十年产品不变,只能满足低端的小范围的农村市场。
结论与建议
1、转变观念,提高认知。为了让全市上下人民真正认识到发展文化产业是增强城市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是加快晋城市转型发展、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突破口。
我们一要通过传统媒体及新媒体开辟专栏加大宣传力度,从舆论引导上营造氛围。其次要组织各相关部门学习习近平年来关于文化产业发展的规划、政策。同时各县市区要多开展文化产业相关调研,真正做到思路清晰,知根知底。还要组织市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领导组成员单位负责人外出调研、学习,通过学习,来发现自身不足,启发思路,奋起直追。最后要通过组织各县、(市、区)宣传部门负责人及各文化企业负责人,参加各种文博会,了解市场前沿、开阔发展眼界。与此同时将从浙江等地请旅游产品开发、工艺品创意、旅游市场开发等专家深入企业进行指导,汇聚全市上下的智慧和力量真正把晋城市的文化产业做大做强。
2、强化品牌,加速进程。在文化产业的发展中,以文化品牌带动文化产业发展,是文化产业发展一个普遍规律,现在各省市都在致力于研究和打造自己的文化品牌,已经步入了一个以品牌为核心的“第三代竞争”时代。在这样的发展形势下,就需要我们充分考虑资源本身的独特性和市场需求,对资源进行深度挖掘和整合重组,树立独特而有知名度的文化品牌,才能使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进而支撑文化产业的持续发展。
晋城市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八百里太行的雄奇峻美风光汇聚于此,人文古迹星罗棋布,并且这些自然人文景观,都孕育和产生于太行山的怀抱,都体现和展示了太行山的文化精髓。“太行山”就是晋城独特的优势资源。
我们应该先着眼于国内市场,突出打造“两大品牌”:一是优秀的文化旅游目的地。从今年开始,我们要整合围棋文化节、“神奇太行·经典晋城”旅游月等节庆活动,整合人文古建、自然风光等文化资源,启动“中国太行山文化旅游月”活动,集中打造“太行山”这个文化品牌,以此来扩大晋城的文化影响,吸引文化产业投资,推进文化产业交易,提升文化产业发展水平,把晋城建设成中国的优秀旅游目的地。二是全国旅游产品集散地。据调查已经组建晋城市聚鑫文化旅游品研发中心,并且开始研发新的产品,特别是之前又和浙江义乌创意园进行合作,引进义乌市场所需旅游产品的创意理念、创意策划,加大对全市黑陶、琉璃、刺绣等行业的研发力度,并借助义乌这个国家级旅游产品研发中心和国际贸易中心平台,真正把晋城打造成为全国重要的文化旅游产品研发生产销售基地。力争五年内满足全省,十年内在全国市场上占领一定的份额。
3、紧跟政策,加强引导作用。文化产业作为新兴产业,它的发展离不开政府引导和政策支撑。,晋城市政府在全面开展对文化产业的统计的同时,也应加快制定出台具有指导性、可操作性的《晋城市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对未来五年市文化产业的战略布局、产业重点、产业品牌、文化企业、文化园区建设以及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的推进方法和实施步骤进行设计和科学规划。与此同时,政府也要加大政策扶持。一是强化资金扶持,加大文化产业发展扶持资金,增加对文化企业的贴息贷款,加大财政对文化产业的投入力度。建议市政府参照太原市政府的做法,执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二是正在积极同土地、税务、工商、金融等部门积极协商制定扶持文化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三是要积极制定针对文化产业的招商引资政策。四是制定鼓励本地民营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的优惠政策。
3、专注研发,提升根本。要立足于晋城文化资源,通过研发立足于本地特色的文化产品提高吸引力,用经营经济产品的理念来经营文化产品,充分考虑消费者的文化需求,研究、捕捉市场的变化。一方面放在传统文化资源的开发,将在各个有代表性的文化企业,成立研发中心,比如在工艺美术产业中,成立陶瓷琉璃研发中心、玻璃工艺研发中心、潞绸艺术品研发中心,通过整合历史传说、人文景观、民间工艺等文化资源,提升文化旅游产品创意设计水平,把众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物质的载体,转化为文化产品。另一方面放在现代文化的开发,善于把历史文化内涵与人们的现代文化需求有机结合起来,努力实现传统原创性特色产品与现代文化精品的对接,通过高新技术的整合,不断开发出有品位、高档次、有市场的精神文化产品。比如皇城相府,在充分挖掘历史内涵,开发相府传统资源的同时,将与现代文化对接,细分旅游市场,加大景区旅游休闲项目建设,满足不同群体的旅游消费需求,着力建设晋城的“深圳东部华侨城”。
参考文献:
国务院:《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
康吉仁:《关于加快建设文化强市的实施意见》
晋城市市委宣传部:《文化晋城》 《山西省支持文化产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措施》 《晋城市支持文化(创意)产业快速发展的若干措施》
第四篇:关于晋城市文化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关于晋城市文化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十一五”期间,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我市在重视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的同时,加快振兴文化产业,充分发挥文化产业在调整结构、扩大内需、增加就业、推动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下大力气建设文化产业,并在《晋城市“十一五”时期发展规划》中明确指出“要努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构建和谐晋城”,提出“到2010年,文化产业占全市GDP比重达6%,文化产业增加值达20%以上”的总体发展目标。2007年、2008年、2009年三年,我市文化产业增加值率分别为35%、37%、38%,占GDP比重分别为
1.97%、2.3%、2.5%,可以看出,文化产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特别是,近年来,涌现出皇城相府、红萍服饰、神龙陶业有限公司、晋氏织造、绿洲大麻、新浪印业等一批成长性好、竞争力强的文化企业和《白马少年》、《老子安天记》等动漫精品,中国晋城棋子山国际围棋文化节、“神奇太行·经典晋城”旅游月、珏山中秋赏月文化节、高平炎帝文化节、赵树理文化艺术节等一批重大品牌文化活动,在全省乃至全国产生了广泛影响,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为推动我市文化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一、文化产业发展基本情况
晋城市是1985年经国务院批准组建的省辖地级市,位于山西省东南部,是华北通向中原的重要门户。这里有旖旎的自然风光,有丰富多彩、粗犷诙谐的民俗文化,有便利的交通,这些都为我们发展文化产业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广阔的空间。
(一)文化资源。在我市的文化资源宝库中,其中一些在全国乃至世界上都闪烁着独特耀眼的光芒,是我们的“优势资源”,是悠悠岁月留给我们最珍贵的财富。
1.众多的神话传说,是我市区别与其他地区,在全国来说都是首屈一指的文化资源,是我市发展动漫产业的依托。
2.以王莽岭、蟒河为代表的自然山水景观和以皇城相府、柳氏民居为代表的明清古堡,是我市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主体。
3.众多的历史名人和历史事件,是我市对外宣传、扩大影响、提升知名度的重点内容。
4.独特的民俗文化,具有极强的地域性,很多资源全国绝无仅有,在街头、广场、舞台都能演出,且语言诙谐有趣,多由农民自编自演,直接反映生活,形式多样,丰富多彩。
(二)文化投入情况。根据统计局数据显示,2009年,全市共有各类文化及相关产业单位750个,个体户4800个,全部从业人员3.2万人,营业收入总额为55.7亿元,增加值为15.2亿元,增加值率为38%,占GDP比重为2.5%。
1.市财政投入情况。“十一五”是我市财政改革发展最快最好的时期,也是我市财政对文化投入最多,文化发展最快的时期。
2006—2009年,全市财政对文化投入总额为40867万元,其中:文化24952万元,广播影视12368万元,新闻出版3457万元。市本级财政对文化投入总额为20577万元,其中:文化12978万元,广播影视5527万元,新闻出版2072万元。
财政对文化的投入主要是按照公共财政支持范围安排的预算拨款,其内容主要是文化、广播行政和事业单位人员经费及公务费用,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文化公益事业项目拨款,对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扶持拨款。对于按市场化管理的印刷、广告、网吧、娱乐等文化产业的投资,原则上按市场筹资解决,财政基本上无投入;对于剧团、歌舞团、影剧院、文体宫等公益性文化产业按照其自身能力的不同分别给予全额、差额、定项补助。
2.各县(市、区)财政投入情况。“十一五”期间,阳城县文化投入总额为1520万元,沁水县文化投入总额为1031.5万元,泽州县文化投入总额为2158万元,陵川县文化投入总额为518万元,高平市文化投入总额为19520万元,城区文化投入总额为320万元,总计25067.5万元。
3.市直文化及相关单位财政投入情况。“十一五”期间,市广播电视台财政投入总额为6532.95万元,实现各类产业收入26104.10万元,仅2009年就实现收入7194万元,较2005年产业收入增加80%;市体育局财政投入总额为3383.92万元,体育设施投入总额为35031万元;太行日报社固定资产700余万元,年经营性收入800万元;市上党梆子剧团财政投入总额为240万元,年均收入130-140万元;市电影发行放映公司财政投入总额为20-30万元,年均收入60-70万元;市书画院财政投入总额为8万元;市群众艺术馆财政投入总额为1022万元;市歌舞团财政投入总额为2300万元,年均收入80万元;市少儿艺术团财政投入总额为707万元。
4.文化市场的投入情况。“十一五”期间,文化市场蓬勃发展,歌舞娱乐业、网吧、音像业及演出市场,营业收入总计2.17亿元,主营业务收入总计2.83亿元,利润总计1.11亿元;移动通信有限责任公司晋城分公司固定资产总额为98400万元,营业收入220000万元,投资总额52000万元;中国电信晋城分公司固定资产为31227.6万元,营业收入11723.76万元,投资总额21077.36万元;中国联合网络通信股份有限公司晋城分公司固定资产为171323万元,营业收入41924万元,投资总额52033万元;皇城相府和后则腰琉璃厂投资总额为1.5亿元,营业收入5亿元;九洲玻璃厂投资总额为400万元,上缴税收2000多万元。
5.旅游服务业发展情况。截至2009年年底,全市共接待国内旅游人数875.88万人次,比2008年增长了12.74%,国内旅游收入62.95亿元,比2008年增长12.15%;入境旅游人数4.24万人次,比2008年增长12.06%,创汇1604.46万美元,比2008年增长78.35%;全市旅游总收入63.71亿元,比2008年增长12.3%。
(三)各行业发展现状
1.歌舞娱乐业。城市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给文化娱乐市场注入了勃勃生机,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娱乐需求也推动了歌舞娱乐业的发展。从我市1992年成立第一家歌舞厅到1998年的295家,歌舞娱乐业快速发展,极大地丰富了市民业余文化生活,产生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但是,随着娱乐市场的饱和,歌舞娱乐业迅速萧条下来。近几年,经过市场整合,优胜劣汰,歌舞娱乐业才逐步走向常态化、规范化和品牌化。
2.互联网上网服务业。经过艰难创业期、快速成长期和整顿提高期,我市互联网上网服务业已形成规模,网吧环境也有很大的改善。到2008年底,我市共有网吧193家,其中单体网吧131家,连锁网吧62家。网络文化市场的形成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生活发生了质的变化,同时也有力地带动了网络经营相关产业的发展。
3.演艺业。截至2008年,我市共有演出团体及演出场所13家,其中专业艺术团体9个,分别是晋城市少儿艺术团、晋城市歌舞团、晋城市上党梆子剧团、高平市人民剧团、高平市上党梆子剧团、阳城县人民剧团、泽州县上党梆子剧团、城区鸣凤剧团、沁水县蒲剧团。剧种多为上党梆子,城区鸣凤剧团兼演上党二簧,沁水县蒲剧团主演蒲剧。演出剧目多为传统戏、新编历史剧、现代戏。近年来,各剧团除了市里调演外,大多在农村演出,一年大约300—400场左右,每场收入将近2000元,剧团演出年收入在35万元左右。
4.印刷业。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市印刷业的发展经历了从手工到机械化,从单机到连动化、自动化,从铅印技术到胶印技术的过程。目前,我市拥有晋城市印刷厂、太行报业有限公司印务中心、山西晨光印业有限公司、晋城市地税票证印刷厂、晋城市票证(国税)印刷厂等国有印刷企业和东四义彩色印刷厂、晋城市育英印刷厂、新浪印业有限公司、景潮办公用品印制有限公司、晋城市亚美印业有限公司等民营印刷企业。
5.出版发行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目前已经形成了以太行书城、席殊书屋、华拓书店为龙头的188家民营书店,从销售码洋上看,除去新华书店教材销售这一块,民营书店的销售已经占据了图书销售的“半壁江山”。同时,新华书店经过改革,在经营上下功夫,在管理上搞创新,也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应双赢。
三、文化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经过几年的努力,我市文化产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文化产业集约化水平低,文化企业呈现“小、弱、散”的状况。通过这几年的发展,造就了一批有活力、有实力的文化企业,但总体来讲,文化龙头企业、骨干企业还太少,企业规模小、实力弱、经营散,产业集约化水平低,经济总量偏小,文化产业处于培育、发展阶段,与发达地区的文化产业尚存在着不小的差距。
(二)创新能力不强,不能把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市场竞争力。我市拥有丰富的民间文化资源,如上党二簧、上党梆子、上党八音会、泽州秧歌、阳城犁镜、高平刺绣、面塑、泥塑、剪纸等,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有着很高的声誉。目前,一些项目已经成功开发,并初具规模,但由于在策划、开发、包装、营销等环节上受创新能力的制约,缺乏商品化、市场化、产业化的创新手段,不能把更多的具有地方特色、民族特色的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产品,不能把简单工艺制作升级转化为产业生产,形不成市场竞争力。
(三)文化企业投融资渠道不畅,形成了资本注入的瓶颈。现有的文化企业体制单一,多数是个人投资或合伙经营,缺乏多方面的资金支持,投融资渠道不畅,没有形成多元化发展,同时,缺乏投融资优惠政策,后期资本注入困难。一些好的文化项目缺乏启动资金,向银行贷款,面临的是银行政策性、技术性的门槛和障碍。
(四)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制约文化产业发展。近几年,我市先后建成了博物馆、文体宫、赵树理文学馆等基础设施,但没有图书馆、电影院、剧院、会展中心等设施,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文艺演出、电影放映、会展服务等文化产业的发展。
四、几点意见和建议
面对文化体制改革,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新形势,我市文化产业该如何前行,这个任务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
(一)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产业结构调整。通过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激发全社会的文化创造活力。大力推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由管微观向管宏观、由办文化向管文化、由管直属单位为主向管全社会的转变,建立起适应文化产业发展要求的宏观管理体制。同时,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动文化产业发展,促进传统产业的价值创造链条,使资源逐步从传统产业流入文化产业,加剧传统产业之间的竞争,促进传统产业的结构调整。
(二)制定文化产业发展规划,落实各项优惠政策。面临国际金融危机,文化产业具有反向调节作用,逆流而上,不降反增。因此,世界很多国家都高度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但是,在产业发展的初期,一般都是由政府制订发展规划,在政策上进行倾斜、资金上给予支持,以推动其快速发展。因此,应抓住机遇,及时制定和出台《文化产业发展规划》,为我市文化产业工作指明方向,提供思路。同时,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制定的相关优惠政策,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支持文化产业发展。
(三)设立文化产业专项基金,降低市场准入门槛。文化产业的融资渠道狭窄、品种单一,成为制约发展的瓶颈,所以我们要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投入,设立文化产业的发展基金,通过贷款贴息、项目补贴、补充资本金等方式,支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和园区的建设,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同时,要降低准入门槛,落实国家关于非公有资本、外资进入文化产业的有关规定,根据文化产业不同类别,通过独资、合资、合作等多种途径,积极吸收社会资本和外资进入政策允许的文化产业领域。
(四)培育重点文化企业。在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推进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的同时,要着力培养一批实力雄厚、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大型骨干文化企业,在歌舞娱乐、网络服务、演艺、影视、出版发行、数字节目制作等领域发挥龙头带动作用。
(五)建设文化产业园区,打造文化产业示范基地。蔡武部长在多次讲话中都提出:“只有企业还不行,还得发挥它的聚集效应。建立和完善一批高起点、规模化、代表国家水准和未来发展方向的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和实验示范区。建立和完善动漫、游戏等研发和制作基地,真正发挥它们在产品创作、技术研发、产业化实验和推广中的作用,以此为全社会提供高端的服务平台。”因此,要增强我市整体文化产业水平,提升文化知识产权自主研发能力,提高文化产品的制作、加工水平,打造文化精品企业,首先要建设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和园区。我们将着重推动和实施以文体宫为中心的文化产业园区建设,重点推荐皇城相府旅游景区申报我省和国家的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六)打造文化活动品牌。近年来,我市已成功举办了第一届和第二届中国新闻摄影“金镜头”颁奖
典礼、中国晋城棋子山国际围棋文化节、“神奇太行·经典晋城”旅游月、泽州县金秋小康文化旅游月、珏山中秋赏月文化节、陵川红叶文化节、高平炎帝文化节、阳城县皇城相府旅游文化节和沁水县柳宗元文化节、赵树理文化艺术节等文化活动,在将来的工作中,我们要继续推进“文化活动品牌化”,充分整合资源,调动各方面力量,组织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形成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活动品牌。
(七)培养和引进文化产业专业人才。目前,制约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有两个:资金和人才。因此,培养文化产业急需的各类专门人才,是一项事关长远和全局的战略性任务。当前要着力培养好两类人才:一是懂文化、善创意、会经营的高端复合型人才;二是以操作和复制为主的各类实用型人才,以此来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用性,尽快缓解文化产业人才短缺的状况。为此,不仅要拓宽人才培养的渠道,依靠国有的正规院校和民营教育、培训机构的力量,还要开拓人才选拔的思路,通过社会招聘、海外引进等多种方式,重点解决高端人才不足的问题。
第五篇:晋城市成品油市场调查报告
晋城市成品油市场调查报告
许德民
随着我市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对成品油的依存度不断提高。为了深入了解我市成品油市场运行情况及存在问题,我们对全市成品油市场进行了专题调研,并对今后如何发展提出一些建议。
一、我市成品油市场的基本现状
(一)成品油市场供应和需求情况。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快速增长期,成品油消费需求也日趋升高。从成品油购进总量看,今年1-10月份全市累计购进成品油总量32万吨,其中柴油21万吨,汽油11万吨,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5.8%。中石化晋城分公司、中石油晋城销售分公司占购进总量的92%。
从成品油销售总量看,今年1-10月份全市累计销售成品油总量35万吨,销售总额达36亿元。按销售品种分:其中柴油23万吨,汽油12万吨,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6.5%。按照行业分,中石化晋城分公司销售22.6万吨,中石油晋城分销售分公司销售9.4万吨,社会加油站销售3万吨。全市成品油市场供需基本平衡。
从成品油销售价格看,“十一五”期间,受国际原油价格波动及国内费改税政策实施等因素影响,国家有关部门 14次调整成品油价格。截止目前,成品油批发价格为:0号柴油7190元/吨,-10号柴油7639元/吨;90号汽油7945元/吨,93号汽油8440元/吨,97号汽油8943元/吨。成品油零售价格为:0号柴油6.49元/升,-10号柴油6.88元/升;90号汽油6.13元/升,93号汽油6.55元/升,97号汽油7.07元/升。
从成品油库容能力看,我市成品油总库容设计能力为4.1万立方米,(不包括国家储备库、部队油库、企业自备油库),其中汽油库容能力1.7万立方米,柴油库容能力2.3万立方米,煤油库容能力0.1万立方米。总库容能力仅占全省的4.6%,从商业周转角度测算,理论上我市正常的库存量,在外部供应脱节的情况下,仅可以维持不到20天的市场供应。
(二)成品油市场经营主体情况。全市现有2个成品油批发经营企业,即中石化晋城分公司、中石油晋城销售分公司,1个成品油仓储经营企业,即裕丰实业有限公司霍秀油库。全市现有加油站286座,按行政区域分:其中中心城区30座、泽州县境内92座、高平市境内46座、阳城县境内57座、陵川县境内31座、沁水县境内30座。按隶属关系分:其中中石化晋城分公司128座、中石油晋城销售分公司30座、社会加油站128座。按道路情况分:其中高速路服务区加油站4座、国省道126座、县乡路92座、市区及县城道路64座。按经营状况分:正常经营的239座,停业、歇业的47座。
二、我市成品油市场运行特点
建市二十五年来,我市成品油行业无论是市场规模、销售总量、网点布局还是硬件设施和企业管理水平等方面都有了很大提高,市场运行主要呈现四个特点。一是市场竞争激烈。形成了以中石化、中石油两
大集团和社会民营企业三分天下的市场竞争格局,促使行业内部结构进一步优化,服务水准大为改善,便利店、洗车、加水等非油品经营业务也成为行业之间竞争的砝码。二是布局趋于合理。成品油零售网络从一开始的无序建设、盲目建设、恶性竞争逐步走上了规划审批、市场调节、合理布局的良性发展轨道,基本形成了规范合理的成品油销售体系。三是市场需求多样。成品油消费市场车辆用油占据主导地位,大型工矿企业非车辆用油消费比重也逐年上升,约占全市成品油消费总量的6%。四是油源供应渠道单一。成品油供应完全依赖外省、市调运,加之运输周期长、仓储能力小,都无形中加大了成品油经营企业的运营成本。五是成品油市场价格变动机制逐步形成。从2008年11月28日开始,成品油市场定价调整机制是国家发改委根据新加坡、纽约和鹿特丹等三地以22个工作日为周期对国际油价进行评估,当三地成品油加权平均价格变动幅度超过4%时,即调整国内成品油的价格并向社会发布相关价格信息。
三、石油替代能源发展情况
我市作为国家重要的煤化工基地,煤炭和煤层气资源储量丰富,发展石油替代能源有非常广阔的前景和利用空间。煤层气开发利用在我市已具备相当的规模,CNG汽车保有量近9000台。目前,煤层气开采企业有5个,年最大抽采能力达25亿万立方米。市区已建成加气站8个,日平均销售煤层气5-6万立方米,煤层气已成为我市出租车、公交车、私家车及载重车的重要替代能源。从煤合成油开发利用情况来看,晋煤集团天溪煤制油有限公司每年从劣质煤中可以提炼出10万吨煤合成油,产量达到全市成品油需求总量的30%。如何引导我市煤层气及煤合成油产业健康发展,与成品油行业协调发展,是今后一段时期内值得研究的课题。
四、成品油市场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市成品油市场运行情况总体上是好的,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成品油油源供应时紧时松。我省一无油田二无炼油厂,成品油消费全部依赖外调。受油价波动、季节更迭、铁路运力等因素的制约,每年都会出现几次油源供应紧张的局面,特别是三夏期间、秋冬交替、批零倒挂的时候,柴油供求矛盾尤为突出。二是违法违规经营行为屡屡出现。如零售企业搞批发经营,大型工矿企业内部加油站擅自对外销售,还有流动加油车、油罐车、散装瓶装销售成品油的行为等。三是假冒伪劣、以次充好、缺斤少两、偷税漏税等现象时有发生。四是农村加油站点建设滞后,因为农村加油站收益较低,投资者一般不愿意投向农村,尤其是偏远乡镇,给这些地区的农机、小型机动车加油带来许多不便。
五、进一步做好成品油市场管理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科学制定规划,合理调配资源。根据全市“十二五”时期经济、道路、机动车数量等指标,结合“十一五”期间成品油市场供求情况,考虑到替代能源发展情况,预计“十二五”期间成品油的销量将保持5%左右的增幅,届时成品油的销量将达到50万吨左右。依据晋城市城市总体规划和全市国民经济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要求,按照总量控制、合理布局的原则,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力争“十二五”期间建设完成高平河西5万吨油库仓储项目,通过大力发展煤层气及煤合成油等替代能源产业,弥补我市仓储能力和资源供应不足的短板,确保全市成品油市场供需平衡。
(二)建立健全成品油市场应急预警机制。加强对成品油市场监测和协调工作,建立健全成品油市场应急预警机制,及时跟踪监测成品油市场供求情况,掌握市场动态,时刻把握市场供求情况,科学制定《成品油市场供应应急预案》。严密关注因受国际原油价格波动、国内资源供应及自然灾害等诸多因素影响,出现成品油库存不足和市场供应脱销的异常情况,做到早预警早处理。
(三)强化成品油市场监管,严厉打击扰乱成品油市场秩序的行为。政府有关职能部门要加强沟通协作,各司其职,齐抓共管,严格按照《成品油市场管理办法》,切实加强对成品油市场的监督管理,坚决打击无证经营、以次充好、囤积居奇、倒买倒卖等违法违纪经营行为。严厉惩处掺杂使假、缺斤短两、偷逃税款等违法违规经营行为,严格查处不具备经营资格的企业和个人从事成品油经营业务。中石化晋城分公司和中石油晋城销售分公司要切实发挥成品油供应主渠道作用,根据市场需求,做好油源调运工作,确保产运销衔接畅通,保障市场供应充足。要积极主动投资农村加油站点建设,完善城乡销售网络,服务农村经济发展。
(四)创造条件,促进成品油与替代能源协调发展。积极创造条件,在做好成品油市场管理工作的同时,要注重煤层气、甲醇、煤合成油等新型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实现能源供应多元化,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商务部门要特别做好煤层气、甲醇、煤合成油的市场流通工作,确保新兴能源产业市场流通渠道畅通。
(五)做好加油站的升级改造工作。加油站既是加油场所,也是城市形象窗口,有关企业和社会民营加油站要做好加油站升级改造工作。提升加油站安全、服务等方面的等级标准,拓展便利店、餐饮服务、汽车服务等非油品经营业务,有条件的加油站要积极探索自助加油服务模式。通过升级改造,使加油站安全更有保障,功能更加完善,服务更加人性化,环境更加舒适。
(作者系市商务局副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