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中政治《文化生活》——文化的价值和作用
文化的价值和作用
一、对社会的作用
1、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影响不同民族和国家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先进文化对社会发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有利于中华民的伟大复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为经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发展文化产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经济结构;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发展;维护经济秩序,促进经济健康发展。
3、文化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促进人们有序参与政治生活,提高政治素养;反对文化霸权主义,促进世界和平。
4、当今时代,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是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有利于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增强综合国力,维护国家利益和安全。
二、对人的作用
1、文化对人影响的来源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具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特点、/有利于营造氛围,提高修养,树立正确的“三观”和荣辱观。
2、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有利于提高人的素质,树立正确的“三观”。
三、对文化建设或文化传承的作用
1、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有利于不同文化的相互交流、借鉴和融合,发展本民族文化,促进派世界文化的繁荣。
2、文化在交流中传播。/有利于加强文化交流与合作,提高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促进世界文化繁荣。
3、文化在继承中发展/有利于传承和发展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
4、文化在创新中发展/有利于发展中国传统文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使民族文化富有生机和活力;
四、特定文化或文化建设的特定作用。
1、中华文化的作用:A、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对中华民族具有强大凝聚力;B、是激励中国人民克服艰难险阻、战胜内忧外患、创造幸福生活、创造祖国美好明天的强大精神力量,具有强大的激励作用;C、是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是本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
2、中华民族精神的价值和作用: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维系中华民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具有凝聚、激励、支撑的作用。
有利于增强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3、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有利于加强先进文化建设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引领社会思潮,培育文明风尚,在文化生活中发挥着强有力的导向和示范作用。
4、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有利于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弘扬传统美德,提高修养,培育“四有”新人,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培育良好社会风尚。
5、大众文化建设:有利于繁荣文化市场,丰富挖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满足人民多种多样的文化需求;
6、文化事业的建设:有利于满足人民的文化需求,保障人民基本的文化权益,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
第二篇:高中政治文化生活文化创新知识点
人不光是靠他生来就拥有一切,而是靠他从学习中所得到的一切来造就自己,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高中政治文化生活文化创新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高中政治文化生活文化创新知识
1.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
2.社会实践对文化创新的决定作用:
(1)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2)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和基础
3.文化创新的作用和意义:
(1)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文化源于社会实践,又引导、制约着社会实践的发展。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标准所在。)
(2)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创新,传统文化才能焕发生机、历久弥新,民族文化才能充满活力、日益丰富。)
(3)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4.文化创新的途径
(1)根本途径(实践):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动力和基础。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2)基本途径之一(古今):文化创新必须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努力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
(3)基本途径之二(中外):加强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做到博采众长。学习、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优秀文化成果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4)坚持正确方向,反对错误倾向:文化创新要把握好当代文化(今)与传统文化(古)、民族文化(中)与外来文化(外)的关系。反对“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高中政治文化生活文化知识点1
1.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2.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
3.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也凝结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中。
4.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5.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政治的反映。
6.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7.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
8.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9.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
10.优秀的文化作品总能以其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使人深受震撼、力量倍增。
11.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中维护国家利益和安全的重要精神武器。
12.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
13.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14.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15.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16.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商业贸易、人口迁徙和教育
17.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大众传媒(传递、沟通、共享)
传媒真正面向大众传递信息,是以印刷术的推广为标志。
18.建筑被称为凝固的艺术,中国传统建筑,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19.民族文化是民族身份的重要标志,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根基、精神纽带。
20.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继承与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
2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着社会制度的变化,也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方向。
22.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
23.文化发展的实质是文化创新。
24.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25.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26.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27.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立足于社会实践。
28.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29.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
30.一个民族和国家如果漠视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就会失去文化创新的根基。
31.中华文化具有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包容性的特点。
32.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33.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汉字和史书典籍。
34.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注重实际运用,具有实用性和综合性的特点。
35.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36.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中。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结晶。
37.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包括创造精神、奋斗精神、团结精神、梦想精神的伟大民族精神。
38.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本质是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的高度统一。
39.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
40.民族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
时代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
41.弘扬和我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发挥“主心骨”的作用。
42.人们对文化需求呈现出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的特点。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要大力发展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
43.面向广大人民,反映人民的利益与呼声,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是我们所倡导的大众文化。
44.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是我们加强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
45.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是中华文化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转折点。
46.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
47.中国共产党既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者和践行者,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
48.文化是引领一个民族前行的旗帜。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
4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五千多年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50.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51.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52.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力量。
53.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坚定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
54.我们的文化自信,来自对时代发展潮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深刻把握,来自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
55.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
56.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对一个政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
57.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就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
58.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其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
59.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
60.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体现了时代精神。
61.当代中华文化的“魂”,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62.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63.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同心同德迈向前进,关键是高举理想信念的旗帜。
高中政治文化生活文化知识点2
1.文化对社会的作用
(精神力量+文化与经济、政治+综合国力)
(1)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2)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经济、政治决定文化,文化反作用于经济、政治。先进健康的文化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腐朽的文化阻碍社会的发展。
(3)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4)文化与综合国力:①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②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中维护国家利益和安全的重要精神武器。
2.文化对人的影响
(来源+表现+特点+塑造人生)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②文化影响人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④文化对人影响具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特点。
⑤文化塑造人生: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3.为什么要尊重文化多样性 ?
①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②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③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4.如何对待文化多样性?/ 如何对待外来文化? / 怎样促进中外人文交流?
(答题思路:态度+原则+途径手段+引进来走出去+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①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②原则: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③途径手段:利用商业贸易、教育等途径进行文化交流;借助大众传媒等手段进行文化传播。
④引进来走出去:我们倡导交流互鉴,既要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又要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⑤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在文化交流过程中,要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同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5.中外文化交流的意义(为什么要进行文化交流?)
①有利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提升中华文化的影响力。
②有利于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促进中华文化的发展和进步。
③有利于加强中外文化交流与合作,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6.传统文化继承性的表现
①传统习俗: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
②传统建筑:建筑是凝固的艺术,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③传统文艺:文学艺术,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④传统思想:传统思想对今天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发展道路还具有深刻的影响。
7.传统文化的特点 :继承性、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1)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但具体内涵因时而变。
(2)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民族风格、民族气派。
8.如何正确对待传统文化?
(继承+发展+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①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②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③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9.文化继承和文化发展的关系:
①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继承与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
③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10.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①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社会制度的变化,也决定文化的发展方向。
③科学技术的进步推动文化发展。④思想运动往往催生社会变革,促进文化的发展。
⑤教育在文化传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功能。
11.为什么重视文化创新?(文化创新的作用意义)
①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和活力的重要保证。
②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③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12.如何进行文化创新?
(根本途径+基本途径+正确方向+主体+内容形式+科技与文化)
①根本途径:立足于社会实践。
②基本途径: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③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
④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
⑤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的创新。
⑥推动科技进步,促进科技与文化相融合。
高中政治文化生活文化创新知识点
第三篇:高中政治-文化生活-教案-体味文化
3-1-1《体味文化》
教材分析 《体味文化》是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第一单元第一课第一框的教学内容,本课内容从文化“万花筒”人手,从具体到抽象,由浅入深,逐层深入,先剖析文化的内涵,再探究文化的作用,进而引导同学们增强文化意识,激发同学们为发展文化生产力、增强国家综合国力做贡献。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识记文化的概念
(2)理解文化的内涵,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3)分析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
2、能力目标
(1)通过全面、准确理解文化的内涵,培养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2)通过分析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培养辩证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值观目标
(1)增强培养文化素养的意识和自觉性
(2)懂得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努力学习将来为增强综合国力贡献力量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文化的内涵
难点: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
四、学情分析
我们的学生属于平行分班,学生的基础知识较为薄弱,所以讲解时需要详细。
五、教学方法
(1)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感悟文化现象,理解文化内涵,分析文化的作用,增强文化学习的自觉性。
(2)自学探究。以课本的简单提示为线索,深入探究文化与经济、政治的相互交融,探究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3)集体讨论。针对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探讨我国应如何发展文化产业、发展文化生产力、增强文化竞争力;讨沦为更好地应对文化竞争,作为中学生目前应做好哪些准备。
六、课前准备
1、收集生活中的文化现象,并按形式进行归类。
2、查阅“文化”的含义。
七、课时安排 1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学生的疑惑,使教学更具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本课导言告诉我们,“文化”虽然是一个我们十分熟悉的词汇,但我们却不一定真正懂得“文化”的真正内涵。比如,有人认为文化是知识,有人认为文化是艺术。本课就此提出问题:究竟什么是“文化”?要求我们从“文化”的内涵(即什么是文化)与文化的力量(即文化的作用)两个方面去探究。多媒体展示学习目标,强调重难点。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一、文化“万花筒”
探究一:文化的形式和内容
(1)你通常采用什么方式欣赏自己喜欢的文艺节目?(2)你怎样对这些舞台艺术市H进行归类?(3)有人以为,文化就是音乐、戏剧等艺术。你是否赞同这种看法? 探究提示:上述探究课题旨在检测同学们对文化概念的理解和认识程度。(1)欣赏方式包括观看电视、电影,收听MP3,网上点播等。(2)如戏剧、歌舞、曲艺、音乐等。
(3)仅仅把文化看作是艺术,这是片面的,艺术只是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而不是文化的全部,文化有着更为丰富的内涵。
教师:文化的形式有哪些?文化和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学生依据教材进行思考,小组内进行讨论,最后形成结论。
二、文化是什么
1.文化是一种精神现象
我们讲文化生活,这里的“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2.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
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有了人类社会才有文化,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准确把握文化的概念应注意两点。
第一,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而不是自然所具有的; 第二,文化是精神的而不是经济的和政治的。3.文化又是人们的一种素养(1)文化素养的形成(2)文化素养的表现
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人们的文化素养总是要通过他在日常生活中的言行、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的表现等体现出来。这样。我们通过观察人们的社会行为,就可以从中透视人们的精神世界和精神生活。
探究二:
1、文化是什么?
2、归纳文化的特点。
设计意图:使学生通过探究全面把握文化的特点,提高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三、文化的力量
1.文化的形式是多样的 2.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
(四)反思总结、当堂检测 本节课作为文化生活的入门课,主要是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从多方面去感受文化,了解其丰富多彩的形式,从而真正理解并把握文化的科学内涵,发动学生去搜集整理,去分析归纳,真正落实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并对所学内容进行简单的反馈纠正。
(五)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我们已经学习了文化的内涵和文化的作用,那么文化与经济、政治三者是什么关系呢?在下一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三者的关系。这节课后大家可以先预习这一部分,并完成本节的课后练习及作业。
九、板书设计
一、文化“万花筒”
二、文化的内涵
1、文化是一种精神现象
2、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
3、文化又是人们的文化素养
三、文化的作用
1、文化的形式多样
2、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十、教学反思
本课的设计采用了课前下发预习学案,学生预习本机内容,找出自己迷惑的地方。课堂上师生主要解决重难点、疑点、探究点、易混点等,最后进行当堂检测,课后进行延伸拓展,已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
第四篇:高中政治文化生活知识点
政治文化是最早来自于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但它做为一个概念出现是在18世纪末。当时德国的文艺理论家、狂飚运动的理论指导者约·赫尔德第一次使用“政治文化”一词。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高中政治文化生活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高中政治文化生活知识1
文化的作用
1、文化对个人的影响(来源、表现、特点、作用)
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具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特点。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文化对社会的作用:
(1)(总)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2)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3)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①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②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
③在经济综合实力竞争中,文化产业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4)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①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
②文化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5)文化对综合国力:
①当今,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
②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力中维护国家利益和安全的重要精神武器。P22
(6)文化对民族:
①当今世界,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P11
②一个民族只有物质和精神都富有,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P9
③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中华民族精神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P713、对文化本身的作用
(1)有利于展示、传播中华(民族)文化
(2)有利于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3)有利于维护民族(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4)有利于加强先进文化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核心价值体系、培育“四有”公民、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社会主义荣辱观、思想道德建设(第四单元)
☆ 如何增强文化竞争力(文化软实力)
①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优先发展教育和科技,激发文化创造力,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第一单元P11)
②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传统文化,加强文化创新。(第二单元)
③加强文化的交流和传播,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第二单元)
④大力弘扬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第三单元)
⑤扶持公益性文化事业,大力发展文化产业,鼓励文化创新,繁荣文化市场,增强竞争力。(第四单元)
⑥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第四单元)
(结合材料补充具体观点)
☆发展文化产业
(1)意义:
①发展文化产业,直接创造了物质财富,增加经济收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②发展文化产业,对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增强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2)怎么做:
① 充分发挥本国的文化资源优势,同时吸收和借鉴其他民族和国家的优秀文化成果。
② 要重视运用大众传媒,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
③要不断创新文化的内容、形式和发展手段
④要重视文化的价值导向作用,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
高中政治文化生活知识2
文化多样性
1、为什么
(1)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和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也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P54
(2)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是本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根基。
(3)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2、怎样做
(1)态度:认同本民族文化,尊重其他民族文化(首先要发展好培育好本民族文化)
(2)原则:各国文化一律平等(具体要求: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
(3)学习借鉴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4)反对错误倾向(守旧主义、封闭主义,民族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
3、文化多样性的主要表现
(1)民族节日
A.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
B.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2)文化遗产
A.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B.文化遗产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C.文化遗产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化发展和创新的重要基础。
D.有利于传承中华文明,推动中华文化的继承发展有重要意义。
高中政治文化生活知识3
文化传播与交流
1、为什么
(1)对文化本身意义:
A.展示传播本民族文化,为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贡献
B.吸收、借鉴外来文化,促进本民族文化的发展和进步C.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2)对经济、政治、民族、综合国力的意义(见一)
(3)对个人的意义(见一)
2、怎样做
(1)热情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的传播,主动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P37
(2)尊重文化的多样性,首先认同本民族文化。P32
(3)积极吸收、借鉴外来文化的优点,以我为主,为我所用P54
(4)反对错误倾向(守旧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封闭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P55
(5)充分发挥大众传媒在文化传播中的作用。
☆关于大众传媒
①是什么?传媒真正开始向大众传递信息以印刷媒体的推广为标志的。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形式,被称为大众传媒。
②地位: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③特点:大众传媒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④作用P87:(即文化生活的“喜”与“忧”)
积极作用:满足文化需求,充实精神生活,传播科学文化知识,提高思想道德素质。
消极作用:传播落后腐朽文化。
高中政治文化生活知识4
传统文化继承与发展
1、传统文化的特点
①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
②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作为特定历史发展的产物,传统
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2、为什么
①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②传统文化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国家和民族才能兴旺发达。
③漠视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就会失去文化创新的根基。(传统文化与文化创新的关系P53)
④文化对人、对社会的作用(见一)
3、怎么做
①辩证认识传统文化的现实作用,分清精华和糟粕。
②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要加以改造或剔除。
③把握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在继承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④革故鼎新,推陈出新,革除陈旧的、过时的旧文化,推出体现时代精神的新文化。
高中政治文化生活知识5
文化创新
P51-551、为什么
(1)地位: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文化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
(2)意义:
①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文化的生命,是创造文化精品的必由之路。
②文化创新的作用,既表现为不断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又表现为不断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③在时代的高起点上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
2、怎么做
(1)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2)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重视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
(3)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既吸取外来有益文化,又保持我国文化的民族特色。
(4)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创作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
(5)在新的起点上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
(6)坚持正确方向,克服“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倾向。
高中政治文化生活知识点
第五篇:高中政治文化生活大题
第一单元 文化与生活
一、文化的作用。
⒈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
⒉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⑴相互影响 ①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政治,给予经济、政治以重大影响。⑵相互交融
⒊文化与综合国力:①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文化已经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②对于发展中国家,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中维护国家利益与安全的重要精神武器。
⒋文化对人的影响
⑴来源:既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又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⑵表现:①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②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⑶特点:①潜移默化②深远持久。⑷优秀文化塑造人生:①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②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③优秀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一、尊重文化多样性
⒈原因: ⑴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⑵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①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是这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②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⑶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只有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世界才更加丰富多彩,充满生机和活力。
⒉要求: ⑴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⑵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原则:必须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平共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⑶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
二、加强文化交流与传播
⒈原因: ⑴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⑵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⑶中华文化向外传播,为促进中华文化的传播和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外域文化传入中国,促进了中华文化的发展和进步。
⒉措施: ⑴我们既要更加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又要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⑵利用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等途径,发挥大众传媒的作用,大力推动文化的传播与交流。⑶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⑷尊重文化多样性。⑸坚持正确的方向,把握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既要反对“守旧主义” 和“封闭主义”,又要克服“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错误倾向。
三、如何认识传统文化
⒈特点: ⑴具有相对稳定性。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⑵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⑶具有继承性。
⒉影响与作用:传统文化的相应内容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反之,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也会阻碍社会进步、妨碍人的发展,起消极作用。
⒊正确对待传统文化 ⑴正确的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推陈出新,革故鼎新。⑵传统文化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⑶坚持正确的方向,把握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既要反对“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又要克服“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错误倾向。
四、如何对待外来文化
⒈具有文化多样性,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必须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平共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⒉既要更加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又要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⒊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⒋坚持正确的方向,把握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既要反对“守旧主义” 和“封闭主义”,又要克服“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错误倾向。
五、全面把握文化创新的原因和措施
⒈原因: ⑴必要性: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创新。文化创新是在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⑵意义: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①文化创新可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②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⒉措施: ⑴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⑵继承传统、推陈出新。⑶面向世界,博采众长。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⑷坚持正确的方向,把握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既要反对“守旧主义” 和“封闭主义”,又要克服“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错误倾向。⑸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文化创新要着眼于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发挥广大人民群众在文化创新中的主体作用。⑹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内容形式和传播手段等创新,促进文化的全面繁荣。
六、文化创新与社会实践的辩证关系
⒈社会实践决定文化创新。⑴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⑵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⒉文化创新对社会实践具有反作用。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文化源于社会实践,又引导和制约着社会实践的发展。
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一、全面理解中华文化的特征:
⒈源远流长。中华文化薪火相传、一脉相承,主要见证于汉字与史书典籍。⒉博大精深。①独特性:独树一帜、独领风骚。②区域性:一方水土、一方文化。③民族性: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⒊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求同存异”是指能与其他民族文化和谐相处;“兼收并蓄”是指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
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㈠原因: ⒈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
⒉⑴重要性: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中,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中华民族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⑵必要性: ①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②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③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⑶意义: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就是铸造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强基固本。
㈡措施:①最重要的是发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主心骨”的作用。②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③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④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⑤必须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
第四单元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一、全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⒈是什么: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⒉为什么: ⑴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⑵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一定的文化又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政治,给予经济、政治以重大影响。⑶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对于发展中国家,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中维护国家利益与安全的重要精神武器。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有利于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增强文化软实力。⑷文化对人的影响既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又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⑸社会主义社会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相辅相成、协调发展的社会。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道路,必须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⑹有助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维护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关系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关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系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⒊怎么做: ⑴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关键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⑵要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⑶要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着眼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前沿,发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的长处,不断创新,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⑷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全体人民的共同事业。⑸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不断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⑹加强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⑺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全面提高公民素质,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需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最重要的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二、全面理解教育在文化生活中的作用
⒈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教育的发展能够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⒉教育是文化交流传播的重要途径。人们通过学习各种文化课程,能够获得不同的文化知识;各国之间互派留学生和访问学者,是一种更为直接的文化传播方式。
⒊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等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和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⒋推动教育信息化和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是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内在要求。建设更加完善的现代教育体系是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题中之义。
⒌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
⒍教育能够提高人们的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三、系统把握科技的重要性。
⒈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科学技术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⒉大众传媒依托现代信息技术,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⒊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①科学技术中每一项重大发现和发明都推动了人类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②当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使收集、选择、传递、储存文化资源的手段和方式发生了根本变革,极大地促进了文化传播、继承与发展。
⒋现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为教育和学习方式的改进提供了物质条件。建设“学习型社会”,是科技进步的必然要求,也意味着文化传承方式的创新。
⒌科学技术: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⒍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生产设备,多样化的文化载体,快捷的传播工具,使文化产品大批量、规模化、产业化生产与流通成为可能,也给大众传媒的发展插上了飞翔的翅膀。
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必须大力发展科学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