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县基层公共文化体系建设2(优秀范文五篇)

时间:2019-05-13 09:47:3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我县基层公共文化体系建设2》,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我县基层公共文化体系建设2》。

第一篇:关于我县基层公共文化体系建设2

清水河乡基层公共文化体系建设

情况的调研报告

一、单位基本情况介绍

清水河乡坐落于离玛纳斯县72公里南部山区,以牧为主、农业结合的乡,本乡文化站建于2006年5月,建筑面积678.88平方米,人字型木层架砖木结构,砖墙厚度370mm,一层,砖木结构,现有编3人,在岗人员3名,(其中女2人,党员2名),图书室有藏书1800册以上。资金来源由上级拔款41万元,自筹5万元。

清水河乡文化站主要任务是: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开展文体活动,繁荣群众文化生活、计划制定与实施,文体活动宣传、组织与指导,村广播电视播放,图书阅览室的管理、文化市场管理、文物保护管理、非物质文化挖掘、申报、保护、下乡送书,协助上级部门努力完成文化体育各类工作,宣传党方针的政策和党委决策布置等工作。

现在,清水河乡基层公共文化体系建设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二、本乡基层公共文化体系建设基本情况

农村公共文化体系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促进全国文化发展基地建设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根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乡镇文化站2005-2006年建设项目管理办法》,本乡紧紧围绕建设文化发展基地的目标,着力实施文明素质提升、文化阵地建设、文化生活繁荣、文化产业开发、文化遗产保护、文化促进研究等重大工程,逐步推进我乡

公共文化事业的发展。

(一)基层公共文化体系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本乡共设置文化事业管理机构——文化体育活动中心1个,拥有全乡书屋6个,健身路径6套。基层文化站舍总面积674.88㎡,文体设备固定资产46万元(其中上级拨款41万元,自筹5万元)。图书室总面积25㎡,藏书1800册。有文化活动场所2个。5个行政村中有5个村设有村级文化活动室,其它1个村基本上是依托当地的村两委办公开展活动,村级文体设备固定资产只有15多万元,图书阅览室面积25,藏书1500册。清水河乡有一个社区有25㎡文化活动室和办公室。

(二)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人才队伍情况

本乡文化站的人员编制3个,现有文化员3人(初级职称3人),文化站工作岗位上3人,在本乡文化站工作岗位上的人员工作热情还较高,有较强的敬业精神,基本上能胜任本职工作。

民间文化方面人士较为活跃。本乡共现有舞蹈队、阿肯阿依特斯队、篮球队、拔河队、赛马队和刺绣协会、玉石协会。

(三)文化信息资源共享情况。

目前,基层的文化信息资源共享主要是依靠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截至210年,全乡95%的行政村实现了广播电视村村通。我乡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支中心与农村党员远程教育合作共建,农家室屋,现已建成基层服务点7个,同时,初步建成“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鹅舞、哈萨克刺绣)”。通过开展“送电影、送文艺演出、送书”,“文化三户”,文化“三下乡”活动和组织农牧民文艺演出等活动,丰富了农村群众的文化生活。据不完全统计,2011年开展各种大型活动3多次,举办各种文体活动30多次,送下乡5场,农村(社区)电影放映18多场。

(四)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情况。

本乡有县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2处,我乡建立业余文保员队伍,制定文保单位消防安全预案,对文保单位进行保护。开展了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共调查文物点3处,其中新发现1处。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成绩喜人。我乡已普查出较高价值线索2条,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库。公布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基地2个和传承人7人。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大家认为,近年来,随着经济快速发展,乡城文化事业欣欣向荣,农村各项事业日新月异,学校、医院、道路、通讯、广播电视等一大批基础设施得到改建或新建,相比之下,由于投入不足,基层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当前,本乡基层公共文化体系建设特别是农村公共文化体系建设相当薄弱,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速度不相协调,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求有一定差距。

(一)思想和工作上缺位。一些群众对基层公共文化体系建设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在思想和工作上没有摆上应有位置,对宣传、贯彻、落实文化建设的相关政策不够积极,对文化事业发展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忽视文化建设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的作用。

(二)基层公共文化缺阵地。有些村没有文化活动室施设设备。根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乡镇文化站2005-2006年建设项目管理办法》的要求,本乡综合文化站建设的任务十分艰巨。

(三)基层文化工作缺人才。本乡文化体育活动中心工作人员3名,村级基本没有配备文化管理员,只是由村干部或其他村民兼职,也没有开展大型的群众性文体活动。

(四)文化事业发展缺资金。本乡文化事业财政保障程度偏低,没有把乡综合文化站建设经费纳入财政年度预算,文化事业发展专项资金规模小,影响了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和文化活动的正常开展,文体基本设施设备难以及时添置更新,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民族民间文化挖掘等缺少必要的经费。农民业余文体团队因经费短缺,出现了萎缩,有的还存在消亡的危险。

第二篇:基层公共文化体系服务建设调研报告

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调研报告

一、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综述

党的十六大以来,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各地各有关部门按照实事求是的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和便利性的原则要求,坚持以政府为主导、以公共财政为支撑、以基层为重点,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据了解,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已覆盖全部通电行政村和20户以上自然村,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已建成83万个服务点、覆盖全国90%的行政村,农家书屋已建成40万家、覆盖50%的行政村,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基本实现乡乡有综合文化站,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年放映800万场电影,基本实现一村一月放映一场电影的公益服务目标,此外全国已有1743家公共博物馆、纪念馆、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向社会免费开放,广大群众看书难、看电影难、收听收看广播电视难的问题得到明显改善,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框架基本建立,公共文化的建设蒸蒸日上。

“十一五”期间,各级财政对文化的投入大幅度均有所增加,据有关资料显示,从2006年的685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1528亿元,年均增长22.2%。国家发改委累计安排公共文化设施建设资金超过200亿元,其中用于基层文化设施建设的资金是“十五”时期的8倍,是改革开放以来增长速度最快的一个时期。中央财政通过转移支付方式,大力推进重大文化工程项目,支持各地文化建设。

“十一五”期间,中央投入39.48亿元用于全国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中央和地方共投入82亿元用于广播电视村村工程建设;投入近23亿元用于农村电影放映工程;投入46.9亿元用于农家书屋工程;投入63亿元用于文化遗产保护,是“十五”时期的近4倍;此外,2008年到2010年,中央财政累计安排52亿元专项资金用于公共文化实施免费开放。在加大投入的同时,文化投入结构也逐步改善,文化事业费进一步向西部地区、向基层倾斜,比如2010年西部地区文化事业费达到85.78亿元,占全国的26.6%,比2007年提高了5.1个百分点。

二、重庆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情况

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春风中,重庆市坚持贯彻中央的部署,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作为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把文化民生作为社会民生的重要内涵,采取有力措施,不断提速,加快建设。

在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下,我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进展顺利。取得巨大成就。

一是在全国率先实现广播电视“村村通”。按照国家统一部署,从1999年开始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截至2005年,全面完成3393个已通电行政村和6099个50户以上自然村的广播电视“村村通”任务。“十一五”期间,采取有线建设和无线覆盖、地面数字接收3种方式,全面完成41107个20户以上自然村的广播电视“村村通”任务。2010年,市政府部署实施了“响通”攻坚行动,要求

在2011年7月1日建党90周年前,为100万户偏远山区农户免费安装直播卫星接收设施,为7万户农村建卡贫困户免费发放彩色电视机,在39个区县(自治县)、872个乡镇(街道)、8967个村建设农村综合广播信息系统,全面实现广播村村响、电视户户通。截至2010年年底,已安装直播卫星接收设施65万套,免费发放彩色电视机5万台,在24个区县(自治县)、423个乡镇(街道)、4083个村建设农村综合广播信息系统,安装终端2.6万余套,全市广播、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分别达到95.71%、97.39%。

二是基本完成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该项工程于2006年启动,计划到2010年基本建成,覆盖全市所有行政村。截至2010年,1个市级分中心、42个区县(自治县)支中心(包括市少儿图书馆及涪陵少儿图书馆)和8967个村级基层服务点全部建成;乡镇(街道)基层服务点已建成683个,剩余156个将在今年全部建成。同时,积极推进共享工程进街道、进社区、进企业、进高校,超计划建成街道服务点36个、社区服务点244个,与高校、企业等合作共建服务点28个。三是强力推进乡镇综合文化站和基层文化阵地建设工程。着力构建市、区县(自治县)、乡镇(街道)、村(居)四级公共文化阵地。市级层面,建成中国重庆三峡博物馆、重庆大剧院、重庆科技馆、重庆市图书馆、重庆广播电视大厦、红岩魂陈列馆等重大文化设施,总投资16.16亿元,建筑面积71.58万平方米。区县(自治县)层面,重点支持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影剧院“四大件”建设。市委三届

五次全委会以来,全市40个区县(自治县)文化馆新建或改扩建15个,建筑面积达到国家等级标准35个,其中一级馆24个、二级馆7个、三级馆4个;41个区县(自治县)图书馆新建或改扩建20个,建筑面积达到国家等级标准36个,其中一级馆29个、二级馆6个、三级馆l个,新建或改扩建博物馆14个、影剧院17个,总数分别达到35个、56个。乡镇(街道)层面,2006年启动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应建839个,截至2010年,已建成809个,剩余30个将在今年全部建成,提前实现“到2012年乡镇有综合文化站”目标。村级层面,整合组织部门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农村现代党员干部远程教育、新闻出版部门农家书屋,配套建设村文化室。目前,全市8967个行政村均已配套文化活动室。

四是农村电影放映工程走在全国前列。2006年,我市在全国率先启动农村惠民电影放映工程。2008年,全面实现“一村一月一场”和“农村中小学生每学年观看6场电影”的目标。“十一五”期间共放映75万场次,观众2.4亿人次,其中2010年放映17万场次,观众4817万人次。成立了重庆市农村惠民电影数字放映院线,组建农村电影放映队721个,配备数字放映设备776套,平均每11.6个行政村拥有1台数字放映设备,实现农村电影数字化放映“每18个行政村拥有1台数字放映设备”的目标。

五是农家书屋建设工程步伐加快。2007年,农家书屋建设工程在部分区县(自治县)启动试点工作。到2009年,共建成标准农家书屋

1400个、书刊外借点4150个。市委三届五次全委会后,市政府积极争取新闻出版总署支持,加快建设进度。截至2010年,共建成标准农家书屋5400个、书刊外借点16150个。每个书屋均配备图书1900余册、报刊20余种、音像制品200余张,每个书刊外借点配备图书150—250余册。

三、重庆市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存在的一些问题

1、基层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不足:据调查数据表明,一是设备设施陈旧简陋,二是还有一部分的基层文化机构的设备设施建设需要填补空白,四是仍然缺乏科学合理的专业规范。

2、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能力与群众文化需求存在结构性矛盾: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人民的收益日益增多,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增加,所以基层群众文化活动队伍迅速壮大,参与文化的热情显著提高;然而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策划和组织开展的群众文化活动仍然十分贫乏。数量稀少、内容单

一、缺乏吸引力。这势必打击群众参与文化的积极性。

3、基层公共文化机构的服务意识需要加强:尽管不少地区已经基本建成文化基础设施体系,但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和服务的积极性依然不高,文化机构缺乏对文化服务的认识,还没有转变文化职能观念。

4、公共文化建设缺乏完备法律体系:就公共文化而言,目前我国只有《公益事业捐赠法》和《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两部法律

法规。在依法治国的当下,无法构成对公共文化建设的有力支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缺乏坚强的制度空间。

四、加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思考

鉴于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公益性惠民工程,社会和公众的文化主体回归,是十分关键的要素。离不开政府的主导和公众的参与。其中政府起着主导作用。

1、唤醒社会公众的文化意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除了政府作为投入主体之外,公众的文化参与、社会的文化责任承担等都是十分重要的因素。全民的参与,就需要唤醒其公共文化意识,形成双方的良性互动。

2、坚定履行政府的文化责任: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过程中,政府的文化责任不可推卸,政府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主体力量。

3、拓展公共文化服务方式:通过文化主管部门对各个基层文化协会的管理,整合基层文化队伍资源,搭建基层群众文化活动队伍的组织平台,解决基层文化活动少的问题。

(参考文献:《重庆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报告》汪俊、《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综述》新华网)

第三篇:清水河乡基层公共文化体系建设调研

清水河乡基层公共文化体系建设

情况的调研报告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于10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全会指出,当代中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六中全会提出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加大清水河乡文化建设力度,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人的综合素质和社会的文明程度,我们就清水河乡文化建设和文化事业发展这个课题开展了深入调查研究,在此基础上形成本调研报告。

一、我乡基层公共文化体系建设基本情况

(一)基层公共文化体系基础设施建设情况。本乡共设置文化事业管理机构——文化体育活动中心1个,拥有全乡书屋6个,健身路径6套。基层文化站舍总面积674.88㎡,文体设备固定资产46万元(其中上级拨款41万元,自筹5万元)。图书室总面积25㎡,藏书1800册。有文化活动场所2个。5个行政村中有5个村设有村级文化活动室,其它1个村基本上是依托当地的村两委办公开展活动,村级文体设备固定资产只有15多万元,图书阅览室面积25,藏书1500册。清水河乡有一个社区有25㎡文化活动室和办公室。

(二)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人才队伍情况。本乡文化站的人员编制3个,现有文化员3人(初级职称3人),文化站工作岗位上3人,在本乡文化站工作岗位上的人员工作热情还较高,有较强的敬业

精神,基本上能胜任本职工作。

民间文化方面人士较为活跃。本乡共现有舞蹈队、阿肯阿依特斯队、篮球队、拔河队、赛马队和刺绣协会、玉石协会。

(三)文化信息资源共享情况。目前,基层的文化信息资源共享主要是依靠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截至210年,全乡95%的行政村实现了广播电视村村通。我乡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支中心与农村党员远程教育合作共建,农家室屋,现已建成基层服务点7个,同时,初步建成“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鹅舞、哈萨克刺绣)”。通过开展“送电影、送文艺演出、送书”,“文化三户”,文化“三下乡”活动和组织农牧民文艺演出等活动,丰富了农村群众的文化生活。据不完全统计,2011年开展各种大型活动3多次,举办各种文体活动30多次,送下乡5场,农村(社区)电影放映18多场。

(四)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情况。本乡有县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2处,我乡建立业余文保员队伍,制定文保单位消防安全预案,对文保单位进行保护。开展了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共调查文物点3处,其中新发现1处。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成绩喜人。我乡已普查出较高价值线索2条,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库。公布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基地2个和传承人7人。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本乡基层公共文化体系建设特别是农村公共文化体系建设相当薄弱,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速度不相协调,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求有一定差距。

(一)思想和工作上缺位。一些群众对基层公共文化体系建设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在思想和工作上没有摆上应有位置,对宣传、贯彻、落实文化建设的相关政策不够积极,对文化事业发展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忽视文化建设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的作

用。

(二)基层文化工作缺人才。本乡文化体育活动中心工作人员3名,村级基本没有配备文化管理员,只是由村干部或其他村民兼职,也没有开展大型的群众性文体活动。

(三)文化事业发展缺资金。本乡文化事业财政保障程度偏低,没有把乡综合文化站建设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文化事业发展专项资金规模小,影响了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和文化活动的正常开展,文体基本设施设备难以及时添置更新,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民族民间文化挖掘等缺少必要的经费。农民业余文体团队因经费短缺,出现了萎缩,有的还存在消亡的危险。

四、加快我乡文化建设步伐的思考与建议

1、进一步明确农村文化建设发展目标。要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中明确提出的“农村文化建设的目标任务”,要结合党十七大六中全会提出的文化建设新要求,进一步明确农村文化建设的新目标,落实发展新举措,取得新成效。

2、进一步落实农村文化建设资金。发展农村公共文化事业,投入是难点,也是关键。经费不足已经成为制约农村文化建设的主要瓶颈(pingjing)。对农村文化建设,各级政府要给予政策上的倾斜(qingxie),健全保障措施。

3、进一步创新农村文化活动载体(zaiti),活跃农民文化生活。积极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化活动,以活跃农村文化生活,让健康向上的生活格调充实群众生活,占领思想阵地,使广大农民群众在参与活动中各展其长,各得所乐,共同得到先进文化的熏陶。

4、进一步健全农村文化服务网络。要通过创设服务载体,构建起覆盖乡、村(社区)的基层文化网络,推进乡文化站、村级文化互助合作组织和村(社区)文化室等两级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建设,营造和培育良好的农村文化氛围。

一是依托乡村文化站点,积极挖掘本地文化艺术资源,扶持民办文艺团体,发展农民业余文艺演出队,鼓励农民自编自演、自娱自乐。

二是建立“农家书屋”,满足农民对科技文化的需求。积极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满足农村群众阅读需求。

三是结合“农民健身工程”建设,开展全民健身、竞技比赛等活动,借助体育活动的场所篮球场、排球场、乒乓球台等,推广体育文化,让农民在健身的同时也得到文化的提高。

四是结合民间文化和文物保护活动,促进乡村民间文化的繁荣与发展。积极开展民族民间艺术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查与保护工作,努力构建区级、州级、县三级保护体系;通过组织申报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动,提高农村保护和传承传统优良民间文化的意识,让我乡阿肯阿依特斯、鹅舞、刺绣等民间文化得到发扬光大。

5、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队伍建设。加强农村文艺骨干和民间艺人队伍。农村文化的发展和繁荣,离不开农村文艺骨干的示范效应和带头作用。农村文艺骨干和民间艺人是村级文化建设最热情的支持者,是民间优秀文化的传承者,也是村文化活动的直接组织者。因此,要积极开展面向农村文艺骨干的各类公益性文艺培训班,努力提升农村文化团队的水平。一名文艺骨干带动一支文化团队,一支文艺团队营造一个村落的文化氛围,众多的文艺骨干将推动农村文化活动的蓬勃开展。

6、领导重视,加大文化建设的力度。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它需要方方面面的支持,需要乡党委政府的重视,需要广大群众的努力。

一是乡党委政府要把文化建设发展列入发展规划、列入重点工程、列入目标考核,确保健康发展。

二是对于重点项目实行重点扶持政策。对农村文化设施建设进行重点支持。重点扶持农家书屋、文艺演出、电影放映、人才培训等。我乡阿肯阿依特斯、鹅舞、刺绣等都是独特的民间艺术,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利用也需要上级给予资金扶持和政策支持,才能使这些艺术奇葩早日重放异彩。

三是建议开展一年一度的民间文化艺术节活动,由有关职能部门牵头,在节假日期间组织民间文艺汇演活动,让各村、社区的民间艺术团队集中进行比赛和交流,以促进农村民间文艺的繁荣和发展。

第四篇: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

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

经过历时五天的调查,分别到万州区高峰镇、百安街道的综合文化服务站、农家(社区)书屋、万州体育场施工现场和区博物馆实地察看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我对重庆市万州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有了基本的了解。现将走访和调研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基本情况

近几年来,区政府高度重视文化事业的发展,全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得到了全面推进,取得了一定成绩。

(一)全区上下一张“网”。这张网,就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之网。如今,万州区、镇乡(街道)、村(社区)三级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和机构网络体系基本形成。区文化馆为国家一级馆,并被中宣部、文化部、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联合授予“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集体”称号;区图书馆、区博物馆为国家三级馆。全区所有镇乡(街道)文化站(文化服务中心)均达到国家发改委、文化部制定的建设标准;已发展村社文化中心户510户,逐步实现“点多面广”的目标。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万州支中心和13个镇乡服务站、354个村级服务点相继建成。三峡移民纪念馆主体工程基本建成,现已征集各类展品

1.4万余件,其中实物展品4201件,照片及视频资料1万余张;展陈形式设计第10稿已通过专家评审正在完善中。三峡文化艺术中心即将开工建设。全区已建成大型城市广场7个、镇乡广场10个,人均广场面积达到0.46平方米以上,其中“心连心”广场被评为全国特色文化广场。

公共文化资源共享全面覆盖。万州52个镇乡(街道)文化站(文化服务中心)均配备了电脑、书架、阅览座席、图书等基本设备,并配备了3—5名专职人员。全区已全面建成448个村级“农家书屋”,文化站(文化服务中心)、农家书屋均常年免费提供服务。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万州支中心每年接待读者2万多人次,镇乡、街道、村及社区基层服务点接待读者8万余人次。

(二)居民天天享“大餐”。对万州区的居民来说,只要你愿意,天天都有丰富而且免费的文化“大餐”供你享用。

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区博物馆于2009年1月15日在西部地区率先实现免费开放,并主动与各大专院校、中小学校联系,将博物馆作为学生社会实践和科普教育基地,接待观众41万余人次。2008年以来,区图书馆接待读者118万余人次,借阅图书157.5万余册,免费开放后,每周开放时间达到64小时。区文化馆各活动室每周对公众服务的时间在56小时以上,并派出专业人员对各类群众文艺爱好者进行专业培训,近年来,举办群众文化活动200多场(次),培训群文骨干万余人次。

各种文化惠民活动层出不穷。万州积极组织动员城市文化资源服务农村,常年开展电影、图书、故事、戏剧、展览“五下乡”活动。2008年以来,放映农村惠民电影35088场,惠及农民群众、社区居民和在校学生750万余人次。实现了每村每月放映一场电影,农村中小学观影率达到100%;健全图书资源共建共享合作机制,每年组织农村镇乡图书、文博巡展4次;2008年以来,组织专业文艺团体深入镇乡送戏下乡239场。

(三)城乡文化活动异彩纷呈、成绩显著。近几年来,全区城乡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利用重大节日、重要活动和“唱读讲传”等活动,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我区的文艺创作多次获奖,成绩斐然:大型方言话剧《移民金大花》、《三峡人家》分别获得中宣部第十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和第五届重庆文学艺术奖、重庆市第十一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广播剧《背着婆婆去打工》、《城里人、乡下人》、歌曲《爱在万州》获得重庆市第十一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杂技《鼓韵》获法

国“舞台之火”国际杂技大赛特别大奖;万州竹琴《赞三峡》、评书《江姐闯关》获得第九届中国艺术节“群星奖”。群众文化队伍蓬勃发展,广场文化保持了“天天有、周周演、月月赛”的良好氛围。全区现有群众业余文化队伍330余支,行业协会会员1268名。其中,响水农民艺术团被中宣部、文化部评为“全国先进民营文艺表演团体”。通过各种文化活动开展,极大地丰富了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振奋了人们的精气神。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区近几年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虽然有一定的发展,但从我调查中了解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来看,还存在一些不足。

1、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仍显滞后。区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面积狭小,不能满足人们的文化需求。还有部分镇乡综合文化服务站和村农家书屋阵地建设未改善,新建的镇乡综合文化服务站设备设施还缺乏。

2、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经费仍显不足。虽然我区近几年加大了对文化建设的投入力度,但由于多种原因,仍不能满足公共文化服务建设需求。特别是一些新建的综合文化服务站,项目建设资金缺口大。如高峰镇新建的综合文化服务站,上级投资25万元,现到位15万元,设备设施也未到位,文化服务站的功能也不能发挥。农家书屋补充书籍的资金难以保证。

3、专业人才缺乏、队伍结构不合理。尽管近几年来增加了区属文化单位招录人员编制,但区属文化团体和单位专业人才还是比较缺乏,年龄结构比较老化。基层文化服务站和村活动室管理人员业务水平不高,年龄结构偏大,有的村活动室没有专人管理,文化活动难以开展,文化阵地利用率不高。

三、加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建议

为把我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推上一个新的台阶,进一步推动万州文化事业的大发展大繁荣,现提出如下建议:

1、加快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规划和建设。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把万州建成重庆第二大城市决定》要求,对图书馆、工人文化宫等设施要抓紧规划;对已规划的三峡科技馆、三峡会展中心、三峡文化艺术中心等项目要加快实施;对三峡移民纪念馆、万州体育场、万州游泳馆要加快建设进度,确保按期完成项目建设。

2、要充分发挥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作用。各镇乡(街道)和文化部门要加强对公共文化设施使用状况的监管。坚决防止和杜绝公共文化设施闲置现象,提高现有文化设施的利用率,不断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

3、2012年2月

第五篇:公共文化体系建设调研报告

公共文化体系建设调研报告

(廊坊市文联)

为深入贯彻落实当的十八大和省委八届三次全会精神,廊坊市文联组织人员在进一步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方面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形成了调研成果。

市文联在公共文化体系建设方面拥有一块文艺阵地,即廊坊文联美术馆。市文联着重通过廊坊市文联美术馆对全市的公共文化体系建设展开了调研。

廊坊文联美术馆建成于2010年,经市委主管领导同意,纳入廊坊市文联下属机构,填补了廊坊市区没有专业美术馆的空白,成为对外展示廊坊文化形象,对内提升自身品味的重要平台,也是廊坊公共文化建设的又一亮点。美术馆建筑面积2700平方米,其中展厅面积1500平方米,集作品展示、艺术交流、学术研讨功能于一身,其中展厅面积约为800平方米,内氛围9个展区,展线长度180米,采光、照明和安防等设施均按照专业标准配备,使美术馆具备举办各种大型美术展览的能力。

廊坊文联美术馆开馆以来,据不完全统计,期间举办了80余次不同层次的展览,接待域外画家、艺术家几百人次,各界、各地的数千名艺术爱好者前来参观、学习,越有10万人次群众参加、观看过不同的艺术展览展示活动。可以说,在推动我市文艺事业发展商,美术馆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廊坊文联美术馆是由对艺术有热情的企业家投资兴建的,属于民办公助的公益性事业,开关三年来,每年需要人员薪酬、供暖、睡点、物业管理费约30万元才能维持美术馆的正常运转,收取的展览租用费用远远不能支撑。每年,市文联还要从不多的办公经费中挤出一部分支持美术馆,还是杯水车薪,现在企业家的压力很大,甚至有打退堂鼓的想法,我们还是积极鼓励,但是这样不是也不是长久之计,民营美术馆公益性到底能走多远?这也是国内众多的民办公助艺术馆、博物馆面临的显示问题。

经过我们的调研和思考,结合外地的一些做法,认为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是要公益和商业兼顾

坚持公益性,把非赢利的公益事业做好。美术馆利用所藏的书画作品,在平时展出、展览中进行书画交易,盘活资金和藏品,增强自身造血机能;举办艺术沙龙,为来自全国的书画

二、廊坊书法艺术馆

根据“中国书法城”创建要求,积极提请建立廊坊书法院,按照市政府领导指示精神,加强与市编办和组织人事部门的协商,力争建立廊坊书法院。该院是市文联下属事业单位,其主要职能是:研究制定我市书法事业发展的规划;负责组织和举办书法艺术展示交流活动,负责承办全省、全国乃至国际性的书法创作、展示、交流活动;培训书法艺术人才;指导基层文艺单位和中小学校开展书法教育和普及工作;负责书法学术研究工作,并定期组织召开不同规模和层次的书法艺术研讨活动等。积极提请市委、市政府建立“廊坊书法艺术馆”,作为廊坊书法院的办公场所,实行馆院合一。

廊坊书法艺术馆应作为我市文化艺术的标志性建筑,既是文化艺术工作者活动、创作、研讨的场所,更是对外艺术交流和艺术展示的平台,其主要功能分为四部分:一是书法艺术展馆。建设国内一流、现代化的艺术展馆,该馆的建设将参考中国美术馆的标准,具有承接国际国内大型展览的能力。主要展示全国书法名家、各地特色书法家、廊坊书法家的优秀作品。可定期举办艺术性、专业性的不同规模和层次的艺术展示活动;二是书法艺术博物馆。博物馆陈列关于汉字书法的起源、变迁、演变、发展过程中有代表性的作品及文物,是一部书法简史。建成后将成为一个对市民进行书法教育的重要场所,也是廊坊文化旅游的一个重要亮点;三是书法创作室。这是书法家创作和学术交流的场所,包含小型学术报告厅和会议室等。可定期举办学术研讨活动和书法讲座,以推动廊坊书法创作;四是学术报告厅。该多功能学术报告厅容纳100人左右。

下载关于我县基层公共文化体系建设2(优秀范文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我县基层公共文化体系建设2(优秀范文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合集五篇]

    关于我市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 的调研报告 一、我市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基本情况 1.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全面推进。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是公共文化服务体......

    村级公共服务文化体系建设汇报

    ***综合文化站及农家书屋建设运行情况汇报***位于***区以北**公里处,距省城*****公里。总流域面积***平方公里,耕地***万亩,退耕还林***万亩。现辖***个村**个村民小组、***户*......

    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调研报告

    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调研报告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和__大会议精神明确提出大力发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公共文化设施是公共文化服务体......

    曲阜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解说词

    曲阜走在向“文化强市”迈进的路上 ——曲阜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纪实 千年孔子,辙环天下、光耀春秋;至圣先师,德配天地、玉振金声。曲阜,这座因孔子而扬名海内外的东方圣城......

    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调研报告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和十八大会议精神明确提出大力发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公共文化设施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基础平台,是展示文化......

    申论 公共文化体系落实

    关键词 : 公共文化体系 图书馆 全民阅读 1、全国政协7月22日在京召开“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专题协商会。 俞正声指出,中共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文化建设。中共十八大......

    申论热点冲刺:公共文化体系的建设

    申论热点冲刺:公共文化体系的建设 【关键词】 公共文化体系 图书馆 全民阅读 【热点背景】 1、全国政协7月22日在京召开“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专题协商会。 俞正声指......

    政协的公共文化体系建设调研报告

    精 政协的公共文化体系建设调研报告 公共文化服务,是政府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它是指以政府部门为主的公共部门提供的、以保障公民的基本文化生活权利为目的、向公民提供公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