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执行力才是转型的关键,投资需谨慎
CHINASTONE彭剑锋 执行力才是转型的关键,投资需谨慎
“为什么很多企业做完并购重组、组织变革、流程再造,最后都流于形式? 就是因为没有涉及到深层次的文化变革!”和君创业总裁彭剑锋如是说。
彭剑锋认为一家处于转型中的企业,如何才能使裁员的伤痛减到最低程度?怎样甄别、克服“转型管理”中的理念误区?在企业战略转型的道路上,文化如何与之相匹配?
彭剑锋观点1〖战略执行力的文化盲点〗
“联想裁员**主要是文化冲突的问题。”和君创业研究咨询有限公司总裁、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彭剑锋教授说。联想3年来一直倡导所谓“亲情文化”,倡导人性化管理,于是员工已经形成强烈的思维定势和习惯:公司就像家长的怀抱,温暖而稳定。
可公司怎么能是“家”呢?彭剑锋分析说:“忽然被通知两个小时内走人,员工心理上肯定有些不太适应,冲突一引而发。”
在彭剑锋看来,企业战略转型期间发生文化冲突是必然的。裁员只不过给了这种冲突一个爆发、放大的“借口”。企业战略转型,势必发生人力资源的震荡。而彭剑锋从宏观角度讲,全球IT产业正处于一个并购重组、组织扁平化、组织人员精简的浪潮之中。这个过程中企业战略业务不断发生调整,必然会出现人才结构的调整,因此战略性裁员不可避免。
也因此,彭剑锋认为联想的这次裁员是符合产业本身人力资源发展趋势的,是战略转型期间的一次主动性裁员,是企业的一种理性行为。但“联想在实施的过程中操作过于简单,过于刚性,没有真正上升到管理的层面,与战略转型相配套。”彭剑锋直截了当地指出。
彭剑锋认为:战略转型从现象上来看是一个激烈的、非常规的行为,但最终也同样要“落地”。彭剑锋认为这中间至少涉及到几个层面的系统变革:企业治理结构与组织、产品与市场、资本和财务、人与文化企业家与管理者行为转型等。
而在这些系统变革与创新中间,人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人力资源系统、文化理念的变革至关重要。彭剑锋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说,对企业而言,任何转型和变革从本质上
来讲都是一种文化变革。彭剑锋问为什么很多企业做完并购重组、组织变革、流程再造,最后都流于形式?就是因为没有涉及到深层次的文化变革!
企业战略转型过程中,需要文化变革。文化变革必须与战略转型同步进行。而文化作为一种长期积淀的习惯性思维方式,作为企业的核心价值理念,自身也需要不断进行创新变革,不断赋予新的含义。
彭剑锋认为:很多企业的文化与自己的实际作为是有矛盾的。彭剑锋认为比如:“亲情文化”的要求与“突然两个小时内走人”的做法,无论如何都是相违背的。在很多企业看来,企业文化无非就是喊喊文化口号,搞搞活动。其实不然,企业文化贵在“落地”,最重要的是执行。
因此企业应该深入反省:彭剑锋问你的文化有没有被员工所广泛接受?彭剑锋问有没有落实到制度体系以及具体的经营管理过程之中?彭剑锋问有没有在管理者自己的行为中得到体现?就拿人力资源管理来讲,企业应该着力于建设一整套与自己企业的企业文化相匹配的人力资源系统。彭剑锋则说而不是把文化留在3万英尺的高空,仅仅停留在口号的阶段。而目前我国企业文化建设的最大问题也就是没有具体执行或执行不到位。
就联想而言,彭剑锋问“亲情文化”与其人力资源系统有没有实现良好的对接?彭剑锋问有没有在企业人力资源系统上落地?彭剑锋问有没有落实到制度建设、流程建设中去?按照道理,联想应该清楚明白地告诉员工:“亲情文化”在人力资源管理上提倡什么,反对什么;告诉员工:“亲情文化”体现在人力资源管理上并不意味着不要流动。如果员工能够深刻理解这种理念的话,当他们被通知离开时,也就不会有太多的伤痛和抱怨。
第二篇:家庭教育才是关键
家庭教育才是关键
过去的认识里,家庭教育通常认为是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其中首先是父母)对其子女实施的教育。即家长有意识地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和家庭生活实践,对子女施以一定教育影响的社会活动。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家庭教育才是关键,希望有所帮助!
一、尊重孩子是家庭教育的起点
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说过,“幸运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现在心理科学已经发现,一个成年人身上所有的问题,差不多都可以从他的童年生活中找到答案。所以,童年对一个人的影响来说,非常重要。
而儿童的很多神奇之处、伟大之处我们还没有认识到。儿童是怎么认识这个世界的,儿童的个性又是怎么形成的?我们必须承认这些问题没有认识到。所以在一定程度上,由于对我们教育对象的不认识,造成了很多教育上的失误,很多教育方式是没有根据的,只是一代一代传下来的。很多教育是没有建立在对孩子真正的、科学的认知背景下,当然,有时是因为科学本身还不成熟。
我认为对儿童的基本认识,或者正确的儿童观,是我们教育的一个起点,也是我们整个家庭教育的起点。具体来说,怎么教育儿童就是儿童观,体现在不同的父母不同的家庭不同的养育方式以及对基本问题的看法,不打不成才,一打分数来。棍棒底下出孝子等等,这样的观念是有问题的,不值得提倡。父母应该把儿童看作平等的人,有独立个性的人,我们要自觉地意识到:尊重童年。有了一种对孩子当下生活的尊重,对孩子本身作为人的尊重,我们很多教育方式自然就会变化。
二、父母帮助孩子树立自信是家庭教育的关键
家庭是儿童生命的摇篮,是人出生后接受教育的第一个场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带给孩子什么,往往就决定孩子会成为什么样的人。人的认知风格、行为习惯、性格特征,都是在童年奠基形成的。家庭是学校的预备校,应在家庭教育中倡导生活教育,重视孩子品格、人格、道德、习惯的培养。
此外,作为父母亲来说,应该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帮助孩子找到他自己,这是最关键的。父母要能够了解孩子,发现孩子悦纳孩子,现在很多父母关心的不是自己家的孩子而是别人家的孩子,把别人家的孩子作为标杆,喜欢用自己孩子的短处去比较别人孩子的长处。这样就很痛苦。父母应学会准确了解孩子,顺着孩子自己的天性走,协助孩子成长。
三、最好的教育是帮助孩子成为他自己
如今,我们的父母亲往往就用一个标准——上清华北大哈佛的标准来培养孩子。用一个标准一个模式去培养孩子,最后大部分人是失败者。这是当前社会焦虑的表现,是我们的社会评价体系出了问题。很多人把上名校当作家庭、父母、孩子成功的典范,而我认为最好的教育是帮助孩子成为他自己。让孩子做自己想做的事,学自己想学的东西,让每个人找到自己,成为更好的自己才能幸福。当然这些不那么容易评价而是一种主观体验。那些真正有幸福感的人的人生不是千篇一律的,他们都有不一样的人生,因此,我认为最好的教育就是帮助人不断成长,不断超越自己,帮助人更幸福地活着,只要做到了这一点,家庭教育就是成功的,这也是家庭教育的目的。
四、陪伴对孩子很重要,在一起本身就是教育
孩子来到家庭和你成为一个共同体,这就是人生的缘分,怎么样能够珍惜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光?事实上我们知道,当孩子真正离开你的时候,你想和他在一起也很难了。所以真正在一起的时间是非常有限的,而且在一起本身就是教育。这一点我觉得是很关键的,为什么呢?
因为你和孩子在一起吃饭,在一起说话,无时无刻不是在进行着交流和学习,西方心理学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研究,他们发现孩子的词汇量和父母在家庭交流,尤其是在餐桌上交流的词汇量直接正相关。
你在谈论政治,这个孩子可能今后对政治感兴趣;你在抱怨,这个孩子可能就会充满抱怨的情绪。你在家庭发生的一切,都会对孩子产生直接的影响。为什么我们说要有亲子共读,要有亲子之间充分的交流?我们很多父母都以为不要跟孩子多说话,没有什么意义,实际上你说的所有东西,即使他今天不懂,也都会成为构成他大脑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
更重要的是陪伴和共同生活,这会决定整个家庭是否拥有共同的命运,我们提出一个主张:共读,共写,共同生活。基调就是陪伴,陪伴对孩子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
五、一个没有阅读的家庭永远不会有真正的教育
阅读的种子是在家庭里面播种下来的。《朗读手册》里面引入一首诗,“你或许拥有无限的财富、一箱箱的珠宝与一柜柜的黄金。但是你永远不会比我富有,我有一位读书给我听的妈妈。”阅读是让孩子有丰富精神生活的重要源泉,阅读能力的培养、阅读兴趣的培养、阅读习惯的培养是从家庭开始的。
对儿童来说,儿童时期的阅读和教育相关,一个没有阅读的家庭永远不会有真正的教育。
儿童通过这些书的阅读之后,开始喜欢阅读。儿童早期的阅读为什么很重要?我一直认为,那些童书,的确和成年人读的书有差别,童书会把人类最美好的东西都蕴藏于一个个人物、动物的命运之中,构建的是你的价值观。
六、在优秀的传统家教理念基石上构建起现代家教的大厦
千百年来,传统家教在三个方面积累了一笔宝贵的财富。首先,传统家教通过家规、家训、家风等形式,对家庭教育进行规范,用制度和仪式对儿童进行教育。
第二,传统家教强调以德为先,把做人作为教育之根本,与现代教育理念“立德树人”是一致的。中国最早的一部教育纲领性著作《大学》就把明德至善作为所有教育的根本目标:“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第三,传统家教注重父母的以身作则榜样示范,强调儿童的行为训练和科学方法。身教重于言教,孔子就主张“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但要注意辨析与舍弃传统家教中那些不符合现代教育理念的糟粕,如惩罚教育等,只有清理传统家教流毒,才能建立现代的家庭教育体系。
七、母亲是女人最神圣的天职,父亲是男人最好的工作
母亲是女人最神圣的天职,现代幼儿教育的重要奠基人福禄倍尔曾经说过:“国民的命运,与其说是操在掌权者手中,倒不如说是握在母亲的手中。因此,我们必须努力启发母亲——人类的教育者。”母亲在教育孩子过程中是不可替代的角色,特别是在孩子诞生的最初的阶段,母亲的作用是没有任何人能够替代的。作为母亲需要尽早给孩子朗读,讲故事,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与兴趣,同时要为孩子营造一个和谐的家庭氛围。
父亲是一个坚毅的称谓,意味着责任与担当。要当好父亲这个角色,实际上就是两个关键词。一个词是“榜样”,另一个词是“陪伴”。我认为父亲是男人最重要的工作。父亲不像母亲那样和孩子有那么强的.依恋关系,父亲更粗犷,简单,和父亲的相处能让孩子学会面对困难的勇气,孩子更具有冒险精神,因此,陪伴也是父亲很重要的职责。
八、家庭教育是不可逆的,但是可以改变
大部分父母都没有接受过科学的训练、科学的育儿知识的培训,所以父母是经常容易犯错误的。那么一旦犯了错误怎么办呢?
我们说家庭教育是不可逆的,但是可以改变,最关键的是从今天开始,从当下开始,用更好的方法、更大的热情、更积极的努力、更诚实的态度去改变。父母要改变孩子首先要改变自己,你对人生、对世界的新认识影响你自己的行为,也将传递到孩子身上,我认为任何改变都不会迟,当然如果过了关键期人是很难改变的,这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因此也告诫父母需要在孩子小的时候尽己所能走近教育、理解教育。
九、教育是否成功在于有没有好习惯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衡量教育是不是成功就看有没有形成良好的习惯。体育不是看跳多高,跑多快,打球多好,是要看有没有养成良好的健身习惯。如果体育成绩优秀,但大吃大喝不锻炼,身体也很糟糕,这不叫体育成功。教育就是要养成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心,不断地自主学习,不断为自己充电的习惯,而不是读书时拿100分,到了社会上连书都不看。
新教育改革有一个行动叫每月一事,每个月让孩子做一件事,培养好习惯。比如,这个月学会吃饭。吃饭里面有很多习惯要培养,不仅仅是礼仪还有很多和习惯相关的东西。比如学会走路,走路也有习惯,当然在习惯的背后还有很多准则性的东西,我们说不闯红灯,意味着要遵守规则,遵守规则就是一个习惯。心理学研究发现,一个好习惯养成需要连续21天不断的训练,家庭要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十、教育不仅仅发生在校园,生活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
通过这次疫情,我们能深刻体会到,教育不仅仅发生在校园,生活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无论是通过网络进行远程教育,还是更加重视家庭教育,每一个环节都能成为课堂。用好这些课堂,不仅能让孩子学到更多东西,对老师和父母来说同样也是一种进步和成长。
这段时间是很难得的亲子24小时在一起的时光,我认为知识性的学习不是很急的事情,现在应该以亲子共同活动为主体,比如亲子共同游戏,共同去读一本书,然后交流分享,共同去看一部电影,然后讨论交流,还有父母和子女促膝长谈等,这些可能对孩子的成长更有益。我们特别鼓励父母和孩子一起,选取这次疫情中的一些现象为主题,比如,关于病毒、关于感恩、关于药物等,完成一次共同的作业,共同查资料、共同讨论,在疫情过去之后形成一份小小的研究报告。这不仅将是一次有效的思维训练,也将成为父母和孩子共同的珍贵记忆。
第三篇:家庭教育才是关键的关键
家庭教育才是关键的关键
刚刚过去的儿童节,相信很多家长都用心准备了一段专属于孩子的亲子时间。其实,比起精致的礼物,爸爸妈妈的用心陪伴,就是最好的家庭教育,多一份陪伴,就是给孩子创造一份回想起来能够慰藉心灵的记忆。
近年来,社会热点现象反映出有些家长生而不养、养而不教、教而不当的问题,让家庭教育的话题越议越热。全国政协委员朱永新多年来关注家庭教育话题,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发声。朱永新曾说:“在所有的问题儿童身上,都可以找到他们家庭的原因。”“家庭教育才是我们整个教育链的基础的基础,关键的关键。”
今天,中教君为你整理了朱永新关于家庭教育的10点心得,老师家长一起来品读!
一、尊重孩子是家庭教育的起点
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说过,“幸运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现在心理科学已经发现,一个成年人身上所有的问题,差不多都可以从他的童年生活中找到答案。所以,童年对一个人的影响来说,非常重要。而儿童的很多神奇之处、伟大之处我们还没有认识到。儿童是怎么认识这个世界的,儿童的个性又是怎么形成的?我们必须承认这些问题没有认识到。所以在一定程度上,由于对我们教育对象的不认识,造成了很
多教育上的失误,很多教育方式是没有根据的,只是一代一代传下来的。很多教育是没有建立在对孩子真正的、科学的认知背景下,当然,有时是因为科学本身还不成熟。
我认为对儿童的基本认识,或者正确的儿童观,是我们教育的一个起点,也是我们整个家庭教育的起点。具体来说,怎么教育儿童就是儿童观,体现在不同的父母不同的家庭不同的养育方式以及对基本问题的看法,不打不成才,一打分数来。棍棒底下出孝子等等,这样的观念是有问题的,不值得提倡。父母应该把儿童看作平等的人,有独立个性的人,我们要自觉地意识到:尊重童年。有了一种对孩子当下生活的尊重,对孩子本身作为人的尊重,我们很多教育方式自然就会变化。
二、父母帮助孩子树立自信是家庭教育的关键
家庭是儿童生命的摇篮,是人出生后接受教育的第一个场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带给孩子什么,往往就决定孩子会成为什么样的人。人的认知风格、行为习惯、性格特征,都是在童年奠基形成的。家庭是学校的预备校,应在家庭教育中倡导生活教育,重视孩子品格、人格、道德、习惯的培养。
此外,作为父母亲来说,应该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帮助孩子找到他自己,这是最关键的。父母要能够了解孩子,发现孩子悦纳孩子,现在很多父母关心的不是自己家的孩子而是别人家的孩子,把别人家的孩子作为标杆,喜欢用自己孩子的短处去比较别人孩子的长处。这样就很痛苦。父母应学会准确了解孩子,顺着孩子自己的天性走,协助孩子成长。
三、最好的教育是帮助孩子成为他自己
如今,我们的父母亲往往就用一个标准——上清华北大哈佛的标准来培养孩子。用一个标准一个模式去培养孩子,最后大部分人是失败者。这是当前社会焦虑的表现,是我们的社会评价体系出了问题。很多人把上名校当作家庭、父母、孩子成功的典范,而我认为最好的教育是帮助孩子成为他自己。让孩子做自己想做的事,学自己想学的东西,让每个人找到自己,成为更好的自己才能幸福。当然这些不那么容易评价而是一种主观体验。那些真正有幸福感的人的人生不是千篇一律的,他们都有不一样的人生,因此,我认为最好的教育就是帮助人不断成长,不断超越自己,帮助人更幸福地活着,只要做到了这一点,家庭教育就是成功的,这也是家庭教育的目的。
四、陪伴对孩子很重要,在一起本身就是教育
孩子来到家庭和你成为一个共同体,这就是人生的缘分,怎么样能够珍惜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光?事实上我们知道,当孩子真正离开你的时候,你想和他在一起也很难了。所以真正在一起的时间是非常有限的,而且在一起本身就是教育。这一点我觉得是很关键的,为什么呢?
因为你和孩子在一起吃饭,在一起说话,无时无刻不是在进行着交流和学习,西方心理学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研究,他们发现孩子的词汇量和父母在家庭交流,尤其是在餐桌上交流的词汇量直接正相关。
你在谈论政治,这个孩子可能今后对政治感兴趣;你在抱怨,这个孩子可能就会充满抱怨的情绪。你在家庭发生的一切,都会对孩子产生直接的影响。为什么我们说要有亲子共读,要有亲子之间充分的交流?我们很多父母都以为不要跟孩子多说话,没有什么意义,实际上你说的所有东西,即使他今天不懂,也都会成为构成他大脑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
更重要的是陪伴和共同生活,这会决定整个家庭是否拥有共同的命运,我们提出一个主张:共读,共写,共同生活。基调就是陪伴,陪伴对孩子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
五、一个没有阅读的家庭永远不会有真正的教育
阅读的种子是在家庭里面播种下来的。《朗读手册》里面引入一首诗,“你或许拥有无限的财富、一箱箱的珠宝与一柜柜的黄金。但是你永远不会比我富有,我有一位读书给我听的妈妈。”阅读是让孩子有丰富精神生活的重要源泉,阅读能力的培养、阅读兴趣的培养、阅读习惯的培养是从家庭开始的。
对儿童来说,儿童时期的阅读和教育相关,一个没有阅读的家庭永远不会有真正的教育。
儿童通过这些书的阅读之后,开始喜欢阅读。儿童早期的阅读为什么很重要?我一直认为,那些童书,的确和成年人读的书有差别,童书会把人类最美好的东西都蕴藏于一个个人物、动物的命运之中,构建的是你的价值观。
六、在优秀的传统家教理念基石上构建起现代家教的大厦
千百年来,传统家教在三个方面积累了一笔宝贵的财富。首先,传统家教通过家规、家训、家风等形式,对家庭教育进行规范,用制度和仪式对儿童进行教育。
第二,传统家教强调以德为先,把做人作为教育之根本,与现代教育理念“立德树人”是一致的。中国最早的一部教育纲领性著作《大学》就把明德至善作为所有教育的根本目标:“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第三,传统家教注重父母的以身作则榜样示范,强调儿童的行为训练和科学方法。身教重于言教,孔子就主张“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但要注意辨析与舍弃传统家教中那些不符合现代教育理念的糟粕,如惩罚教育等,只有清理传统家教流毒,才能建立现代的家庭教育体系。
七、母亲是女人最神圣的天职,父亲是男人最好的工作
母亲是女人最神圣的天职,现代幼儿教育的重要奠基人福禄倍尔曾经说过:“国民的命运,与其说是操在掌权者手中,倒不如说是握在母亲的手中。因此,我们必须努力启发母亲——人类的教育者。”母亲在教育孩子过程中是不可替代的角色,特别是在孩子诞生的最初的阶段,母亲的作用是没有任何人能够替代的。作为母亲需要尽早给孩子朗读,讲故事,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与兴趣,同时要为孩子营造一个和谐的家庭氛围。
父亲是一个坚毅的称谓,意味着责任与担当。要当好父亲这个角色,实际上就是两个关键词。一个词是“榜样”,另一个词是“陪伴”。我认为父亲是男人最重要的工作。父亲不像母亲那样和孩子有那么强的依恋关系,父亲更粗犷,简单,和父亲的相处能让孩子学会面对困难的勇气,孩子更具有冒险精神,因此,陪伴也是父亲很重要的职责。
八、家庭教育是不可逆的,但是可以改变
大部分父母都没有接受过科学的训练、科学的育儿知识的培训,所以父母是经常容易犯错误的。那么一旦犯了错误怎么办呢?
我们说家庭教育是不可逆的,但是可以改变,最关键的是从今天开始,从当下开始,用更好的方法、更大的热情、更积极的努力、更诚实的态度去改变。父母要改变孩子首先要改变自己,你对人生、对世界的新认识影响你自己的行为,也将传递到孩子身上,我认为任何改变都不会迟,当然如果过了关键期人是很难改变的,这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因此也告诫父母需要在孩子小的时候尽己所能走近教育、理解教育。
九、教育是否成功在于有没有好习惯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衡量教育是不是成功就看有没有形成良好的习惯。体育不是看跳多高,跑多快,打球多好,是要看有没有养成良好的健身习惯。如果体育成绩优秀,但大吃大喝不锻炼,身体也很糟糕,这不叫体育成功。教育就是要养成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心,不断地自主学习,不断为自己充电的习惯,而不是读书
时拿100分,到了社会上连书都不看。
新教育改革有一个行动叫每月一事,每个月让孩子做一件事,培养好习惯。比如,这个月学会吃饭。吃饭里面有很多习惯要培养,不仅仅是礼仪还有很多和习惯相关的东西。比如学会走路,走路也有习惯,当然在习惯的背后还有很多准则性的东西,我们说不闯红灯,意味着要遵守规则,遵守规则就是一个习惯。心理学研究发现,一个好习惯养成需要连续21天不断的训练,家庭要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十、教育不仅仅发生在校园,生活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
通过这次疫情,我们能深刻体会到,教育不仅仅发生在校园,生活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无论是通过网络进行远程教育,还是更加重视家庭教育,每一个环节都能成为课堂。用好这些课堂,不仅能让孩子学到更多东西,对老师和父母来说同样也是一种进步和成长。
这段时间是很难得的亲子24小时在一起的时光,我认为知识性的学习不是很急的事情,现在应该以亲子共同活动为主体,比如亲子共同游戏,共同去读一本书,然后交流分享,共同去看一部电影,然后讨论交流,还有父母和子女促膝长谈等,这些可能对孩子的成长更有益。我们特别鼓励父母和孩子一起,选取这次疫情中的一些现象为主题,比如,关于病毒、关于感恩、关于药物
等,完成一次共同的作业,共同查资料、共同讨论,在疫情过去之后形成一份小小的研究报告。这不仅将是一次有效的思维训练,也将成为父母和孩子共同的珍贵记忆。
第四篇:西部大开发人才是关键
西部大开发人才是关键
改革开放为我国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血液,不但促进了国家的繁荣富强,也为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提供了重要经验和坚实基础:这就是人才的开发与利用程度是一个地区或国家富强的关键。试想,如果不是沿海地区制定了吸引人才的措施,形成“孔雀东南飞”的局面,沿海就不会有今日的发展与繁荣。无庸质疑,人才资源已成为
所有资源中最宝贵和最有决定意义的资源,倘若没有人才的开发作支撑,今日的西部开发便会落空。好范文版权所有
比起昔日的沿海,人才资源是西部最紧缺的资源。当前,西部地区人才资源匮乏,人才队伍不稳定,结构与分布不合理,整体素质不高的现象十分突出,已成为制约西部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突出问题,成为大开发、大发展的“瓶颈”。因此,我们必须清楚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树立科学的人才观,高度重视并积极有效地抓好人才资源的开发。就是要积极引进急需人才,充分利用本地人才,加紧培养备用人才。
一、创造有利的物质条件,留住人才的“身”与“心”。
我们要尽最大努力,为人才的培养、选拔和任用创造优越的物质条件和环境,落实人才优惠政策,提供优厚待遇。比如近年来,西部地区大力实施人才工程,对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给予物质奖励,这对稳定人才队伍,发挥其聪明才干起了很好的作用。现在,我们还应制定更优惠的政策吸引人才,稳定人才。但是,就物质条件而言,贫困地区无法与发达地区抗衡,在物质条件上缺乏优势。就要在留“心”上下功夫,即多做感情投入的工作,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在“物”和“心”两方面的有机结合上,为人才资源的开发创造有利环境,真正做到事业留人、政策留人、感情留人,使贫瘠的黄土地成为吸引人才的强磁场。
二、根据形势的需要,培养智能结构全面的人才。
人们通常把从事工程技术专业的科技人员称为“硬”人才,把从事经营管理的人员称为“软”人才。在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中,前者非常重要,非常短缺,但后者也有着更为重要的作用和价值。,不可或缺。因为管理人才直接关系着整个经济活动的有效运行。目前在重视专业技术人员的同时,培养、选拔和引进具有多方面知识和智能结构的复合型的管理人才显得尤为紧迫和必要。因此,在实施人才工程中必须做到:“软硬兼施”,特别是在一些经济管理的关键部门和重要岗位,对管理干部的培养、选拔、使用应迈出更大步伐。
《西部大开发人才是关键》
第五篇:印刷企业转型特种印刷领域需谨慎
江都市兴午特种印刷厂
印刷企业转型特种印刷领域需谨慎
当今印刷企业处于转型之期,都在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那么特种印刷能否成为其选择之一呢?
相关专家认为这对于印刷企业来讲比较难,因为它将面临不同的行业、不同的技术、不同的设备、不同的客户,这都是企业进入特种印刷领域的障碍。从客户范围来看,以印花为例,企业业务中外单的比例极大。印刷企业获得客户资源的难度较大。
与包装领域不同,包装领域是印刷企业更可以转型的方向。虽然企业也会面对诸多变数,但是就印刷工艺而言,包装印刷是和传统胶印最接近的印刷方式。特种印刷与传统胶印在监管部门上也有所差异。前者涉及行业较多,如印花领域属于纺织工业部管理,而后者属新闻出版总署管辖范畴,跨度较大。
所以对于准备进入这一领域的印刷企业来说首先要对自己进行准确市场定位,短期内数字喷墨对特种印刷的传统生产方式并不是替换的关系,而会在很长 的一段时间内并存,因为喷墨印刷相对来说更适合于“短版”活件,有自己的局限性。因此企业只有在进入前进行理性判断才能做出正确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