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生活化和生活数学化的探究

时间:2019-05-13 09:09:3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初中数学生活化和生活数学化的探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初中数学生活化和生活数学化的探究》。

第一篇:初中数学生活化和生活数学化的探究

初中数学生活化和生活数学化的探究

南京市溧水县明觉中学刘杰平

【内容摘要】《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一句话,道出了数学教学的生活性,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

【关 键 词】数学化生活化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满着数学。《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目标,其实现的基本途径是从学生自己熟悉的生活背景中发现数学,掌握数学和运用数学,体验数学与周围世界的联系以及数学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本文就以此为基本理念,首先阐述了数学课堂中的“生活化”教学,其次阐述在生活世界中的数学化问题.一、数学问题生活化

1、从现实生活中创设引入,让教学情境生活化

数学情境是沟通现实生活的具体问题与数学抽象概念之间的桥梁。在教学中,教师若能根据教学的需要和学生的生活实际,将学生熟知的、喜闻乐见的、现实的生活情境转化为数学问题情境,创设既适合学生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又具有适度挑战性的数学问题情境,可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探究欲望,提高学习效率。例如,在教学“勾股定理”时,我创设了如下图文并茂的教学情境,在“在希望的田野上”的背景音乐下,将一个绿色环绕的池塘里,荷花亭亭玉立,在微风吹拂下频频“点头”示意的美丽画面展现在屏幕上,然后打出一首诗:“平平湖水清可鉴,面上半尺坐红莲,出泥不染亭亭立,忽被强风吹一边。渔人观看忙向前,花离原位两尺远,能算诸君请解释,湖水如何知深浅?”我进而适时提问:透过这首诗意,你能发现一个什么样的数学问题?你能知道湖水的深度吗?你是怎么算出来的呢?顿时,学生们激起了极大的兴趣,纷纷开

始思考、讨论、演算,使整个课堂充满了生机活力。,2、捕捉生活素材,让教学内容生活化

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不再是教科书知识的解释者和忠实的执行者,而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在教学中,教师同一方面要理解教科书的编写意图、渗透的数学思想方法和理念,有效地运用好教科书已有资源进行教学。另一方面,还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课程标准,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重组、补充、加工、创造性地利用教材,充分运用学生身边的资源进行教学。从而把数学引向生活,使教学内容更加具有生活气息,更加生动活泼,更加具有现实意义,使数学学习基于学生生活经验和已有的数学基础,从而带来对数学学习的更大热情。例如,在“有理数的加法”教学时,当时正在进行第四届女足世界杯比赛,其赛况成了学生课间的热门话题。在教学中,我便选用中国女子足球队在小组赛中与加纳队、澳大利亚队、俄罗斯队以及在半决赛中德国队与美国队和在决赛中德国队与瑞典队、加拿大队与澳大利亚队共六场比赛的场景,先播放一段精彩的实况录像,然后让学生根据这六场比赛(分上半场、下半场)的净得分情况,归纳总结“有理数加法法则”,激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探讨中掌握了“有理数加法法则”。

3、在教材使用中挖掘潜在数学资源。

生活是数学问题永不枯竭的源泉。现行教材在编写中特别注意学生的生活经验,关注现实世界中的问题,从现实生活中的素材引入新知,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具有丰富的现实背景,努力为学生提供了诸如处处可见的生动、活泼、主动的“生活中的数学”的学习材料与环境。因此,教师要在充分学习、利用、挖掘教材资源的基础上,让学生密切联系生活中的实际,交流汇报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实实在在的数学”;在使用教材时,不要拘泥于教材中所呈现的具体素材,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教学的需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挖掘学生身边的数学资源,切实发挥教材的作用。如可设计这样的题目,“某地现行的出租车收费标准是:3千米以内为起步价10元;10千米以内,超过3千米部分加收

单价2元/千米;10千米以上,超过10千米部分加收单价3元/千米。试就不同的路程请同学们讨论如何乘车,才能节省费用?”将这些学生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事例,通过融入了数学的含义,体现了数学的价值,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数学的理解,感受数学的意义,而且体验到身边处处有数学的存在,数学中也处处有生活的道理。从而获得用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成功喜悦,极大地激发了他们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4、从各种渠道中收集整理数学信息。

生活本身是一个巨大的数学课堂。要在教学中加强数学的应用性,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不仅要提供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材料,创设接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还要培养学生从生活中收集数学信息,整理数学知识的能力,让学生主动地将现实生活的大背景与数学知识密切联系起来。使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在生活中学习数学,在生活中应用数学。如,在教学“统计”后,可选择具有丰富生活背景的案例,也可组织学生通过看电视、报纸,上网或到市场、机关、学校等进行搜集、调查,了解我国政治、经济、教育等方面发展的信息情况。并加以整理、运用这些信息资源。这样,学生通过经历典型案例的处理过程,培养他们对数据的直观感觉,认识统计方法的特点,体会统计思想和方法应用的广泛性。使他们亲近数学,真正让数学走近学生,让数学走入生活。

二、让生活数学化

注重“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是《标准》的要点之一。培养学生“认识数学的应用价值,增强应用意识,形成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要注重把教材内容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加强数学教学的实践性,让学生参与一定的含有数学问题的实践活动,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探索中应用数学。让数学生活化,让生活走进数学。

1、在数学活动中获得生活经验。

《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对不同的内容,可采用不同的教学和

学习方式。例如,可采用收集资料、调查研究等方式,也可采用实践探索、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式,还可采用阅读理解、讨论交流、撰写论文等方式。”因此,教师要想方设法改变教学方式,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生活经验。寓数学知识于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之中,使抽象的数学知识以直观形象、丰富多彩的客观事物为载体,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的内在价值,感到数学知识就在身边,生活中充满着丰富的数学问题。由此可见,加强数学的应用性,从学生的生活实际中提出数学问题,让学生用数学知识和数学的思维方法去看待分析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中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在数学活动中获得生活经验。这是当前课程改革的大势所趋。

2、通过研究性学习活动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研究性学习是我国新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项新举措。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的确立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据此,教师应善于将生活中的事例构建成数学模型引进课堂,丰富课堂内容,使学生学有所思,学有所用,让学生学会从生活中挖掘数学的源泉。如,“e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的无理数,它有着许多重要的性质,数学中的许多问题都与它有关。生活中的一些自然现象、社会现象也与它有着密切的联系。例如,大家知道,要洗一件衣服,先要用少许水和洗衣粉,把衣服充分浸泡、揉搓,以便使污物充分溶解或飘浮于水中,将衣服‘拧干’后,它上面肯定还带有一定数量的含污物的水。设衣服上残存的污物为m。克(当然包括残留的洗衣粉),残存水的质量为w千克,另外,我们还有一桶清水,设为A千克。问题是,怎样合理地运用这A千克水,尽可能地把衣服洗干净?(注1)通过把学生熟知的生活事例引进数学课堂,学生从中可以看到,现实生活和数学知识确实息息相关,两者之间是一座相通的桥梁。通过这一过程的学习,学生觉得数学不是白学,学了即可用得上。是实实在在的知识。从而体会到数学本身的强大魅力,感觉到数学课堂充满着智慧和乐趣,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用数学的角度观察认识现实生活,注重数学知识与实际的联系。

新的数学课程是指向真实生活的课程。从数学的本质来说,新知是建立在旧知的基础上,如不考虑学生的生活经历,完全从抽象到抽象,时间一长学生就会感到数学太难了。实际上数学就在学生身边。因此,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认识现实生活中的客观事物,在有关内容教学中,应指导学生直接应用数学知识观察、分析、解决一些简单问题,例如,运用函数、数列、不等式、统计等知识直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样为学生提供了包含数学问题的活动,可促使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

总之,在中学数学教育中,我们在数学教学中必须千方百计地让学生在生活实际的情境中体验数学问题,努力寻找数学与生活的结合点,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去体验、去感受,尽可能地注入生活的新鲜血液、新鲜内涵,为学生营造更广阔的数学学习空间,提高了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爱学数学的兴趣和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真正使数学生活化、生活数学化。

参考资料:1:《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

2:《中学数学教学设计》

2010-6-20

第二篇:初中数学生活化与生活数学化课题研究

初中数学生活化与生活数学化课题研究

一、课题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1、问题提出的背景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是我们人类发展的基础,数学不仅给我们的生活带来许许多多的便利,而且数学还培养人的思维能力,而创造性思维又是数学思维的品质,是未来的高科技信息社会中,具有开拓、创新意识的开创性人才所必须具有的思维品质。所以社会发展就离不开数学。这就要求每个人都要学习数学。而数学的学习最好的方法就是从我们的生活中切入,让他们感到数学的实用性,也有助与他们学好数学。

二、课题研究的设计

(一)课题研究的目标:

1、培养学生在生活中用数学的意识,在用数学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过程中获得参与数学活动的丰富经验和快乐感受。

2、通过生活化的数学教学的研究,让数学学习变的有用武之地,使学生构建起“生活—数学—生活”的学习体系,从探索到学习再到利用。

3、研究和形成初中数学课堂生活教学情境创设的操作模式,做到体会生活,创造生活。

4、通过本课题研究,为教师在初中数学生活化方面提供丰富的借鉴材料。探索出培养学生善于学习数学,善于在生活中发现数学的方法和途径。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

1、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无处不在的,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力。

2、课堂教学生活情境创设的研究。

3、帮助学生建构生活化数学体系的研究,指导学生收集与处理数学信息的研究,指导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等。

4、让学生学有所用,在遇见事情时能用数学的思维模式解决问题。

(三)课题研究的方法:

研究的方法:以行动研究法为主,结合问卷法、文献法、观察法、经验总结法、游戏互动等科学研究的方法。

三、研究的过程:

(一)准备阶段

1、初步形成生活化的数学教学思路

学习生活化的数学教学的有关理论,并做学习摘记。把优秀文章和教学方法、案例等推荐给其他教师,充分发挥集体的优势,实行资源共享。掌握有关的教育教学理论,更新和统一教育教学观念;借鉴他人的教学实践,不断调整教学思路和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初步形成生活化的数学教学思路。

2、对学生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行前测 全面了解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查阅有关资料并编制调查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问卷。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同时让学生完成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考察学生的解题能力。了解学生的数学生活化的意识,以及在这方面已具备的能力和存在的问题,分析调查资料,建立档案,以便与后测作比较,针对实际情况,完善和修订研究方案。

(二)实施阶段

1、坚持生活化的数学教学

平时在备课时尽量体现数学教学与学生的生活相结合的思想,从生活中选取素材,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需要,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水平,能够解决生活中有关的数学问题,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学生从中不断积累活动的经验。如在教学《设计中心对称图案》时,先布置让学生去找一找身边的中心对称图案。可以是校园里的建筑,可以是一些商标、店标等等;既可以让学生在校园里去找,也可以鼓励他们走上街道,去寻找生活中的美丽的中心对称图案。学生在找的同时自然的就会去辨别哪些是中心对称图案,哪些不是中心对称图案,对中心对称图案的定义与性质会有更好的认识,也带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上课时把大家收集来的图案逐一展示,并说说它们都代表怎样的含义。学生在这动手与动口的活动过程中表现的很积极,真正的是全员参与。经历了上面的一系列活动之后,自己设计图案也就自然的过渡来了。体现了数学从生活中来再到生活中去的过程,可以让学生利用中心对称去设计班徽、路标等等。在教学时可以用生活化的数学激趣;可以选取学生身边的生活问题为例题,让学生容易接受、容易理解;可以把数学知识融入到解决实际问题中去,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体会数学的生活化和生活里的数学。

2、结合数学教学内容指导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在设计教学内容和作业时,教师有意识地将教材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把解决问题根据具体需要有计划地安排于课前准备、课堂探索和课后作业之中,为培养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供了锻炼的机会和必要的指导。

在教学新知识之前,经常安排学生调查、上网或通过书籍查找资料、收集资料、为新课准备学习素材、小制作、参观等实践活动。如在教学《丰富的图形世界》之前,学生先去在生活中收集常见的图形,在课堂上展示不同的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在教学《展开与折叠》时,让学生事先去做圆柱、长方体、正方体、圆锥等立体图形,然后在课堂上去把这些立体图形展开,发展学生的空间想像能力。

在课堂探索时,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导入新课,以生活化的例子学习新知。如在教学《生活中的不等式》时,创设了学生熟悉的情境来导入新课。例如,学校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大家乘坐的客车在宁六公路上的行驶速度是a km/h,已知宁六公路对客车的限速是80km/h,那么我们用什么式子来表示a ?如在教学《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时,以中国地图为例,让学生通过测量图上距离和已知的比例尺来求得南京距离其他一些城市的实际距离,或者告诉学生一个城市与南京的实际距离,让学生通过计算在地图上找到这个城市。也可以开展小组学习,一个同学给出实际距离,另一个同学来找城市。这样学生都能参与到学习中来了,给距离的同学和找城市的同学都需要计算,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容易掌握有关比例尺的计算。

课后作业也可以出一些与生活密切相关的题目,让学生体会数学的用途。如在学习《黄金分割》后,让学生去找找生活中的黄金分割,体会数学美;如在学习《相似三角形的应用》后,让学生自己设计方案去测量学校的旗杆的高度;如在学习《位置的确定》后,让学生把班级的每个同学的位置确定一下。

(三)成果评价阶段

编制问卷并组织学生进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后测,对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进行来自多方面的评价,有学生自我评价、教师评价、家长评价。

四、结论与反思

(一)生活化的数学教学是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

数学历来给人的感觉就是枯燥、乏味,不是计算就是证明,这些都成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拦路虎。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摆脱枯燥与乏味就需要数学与生活相结合,以学生身边的事和物来引入新知,然后在生活问题中体现数学知识的重要性。学生对在生活情境中接受知识更感兴趣,数学知识用于生活,能让学生清楚数学的生活化,数学的实际用途。这样他才能有动力去学习数学,因为他能够知道数学在生活中的用处很大。

(二)生活化的数学教学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从小学到初中感到最头疼的可能就是数学的应用题了,为什么学生怕应用题?我想可能还是和我们平时的数学教学有关,如果你平时不把数学知识结合生活实际来教学的话,学生对数学知识只能停留在表层,还不能达到应用的层次,所以学生一遇到应用的问题就没有解决的策略。而当我们实行生活化的数学教学这个问题自然就可以解决了,让数学从生活中来再到生活中去,带着学生去学数学、用数学。教育学生留心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注意把生活和数学紧密联系,逐步提高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师应自觉地把数学与生活相结合,让学生学有用的数学学好数学知识,是为了更好地为生活服务,把知识应用于生活,感受到数学与经济的密切关系,体验到数学的魅力,使数学更贴近生活,走向市场。而单

一、机械的知识训练限制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发展,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自觉地把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提供给学生大量实践的机会,鼓励学生大胆地实践,培养学生科学探索的精神和乐于参与的习惯,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动手操作、创造性地设计、语言文字的表达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等实践能力,自觉思考现代社会问题,积极参与实践活动,使学生综合地学习知识和运用知识,从而提高实践能力,并逐步养成现实社会和未来社会所需要的态度、精神、价值观。

数学教学生活化,还应重视“日常数学”与“学校数学”这两者关系的深入分析,包括清楚地认识各自的特征性质及其固有的局限性,并切实做好两者的转化,既要生活化又要数学化。我们不能用“生活味”去完全取代数学课应具有的“数学味”。

数学教学生活化是一种具有实用价值的数学教学的策略。由于我们实践时间较短,还需不断探索、完善、创新,因此还需专家的指点和呵护。

第三篇:探究数学教学生活化

探究数学教学生活化

营子区北马圈子镇中心校贾立珍

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 :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这是 对数学与生 活的精彩描述。生活化的数学学习资源大量的存在于学生的生活。“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在我们身边的大干世界中蕴涵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人们离不开数学,因而数学在现实世界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因此,数学教学内容应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选择学生周围的事物设计数学问题,让学生真正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关系,体会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要求我们必须架起数学与生活的桥梁,不但要把生活引进课堂,而且让学生带着数学走进生活,去理解生活中的数学,去体会数学的价值,提高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发展。

一、巧用教材生活化

教材是落实课程目标,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载体,也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但在实际教学中又不能过分依赖教材,要敢于超越教材的局限,主动依据《课标》,结合儿童的心理、生理特点和生活实际,科学地选择、调整和构建教材内容,使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更富有时代气息,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

1、挖掘教材中的生活素材,合理利用教材内容

新教材中出现了许多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教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加对数学的亲近感,体验用数学的乐趣,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

如一年级下册第2页“前后”的主题图(乘车)、第42页“认识人民币”的主题图(购物、存钱)、第81页“认识钟表”的主题图(上课)等,这些都是学生社会生活、家庭生活和校园生活的真实表现。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教材中安排的“生活中的数”、“生活中的数学”就是一种非常好的教学资源,其优点并不在于资源本身,而在于由此可以使学生联想到生活中各种各样的数,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到数学的价值。

像这样的生活实例教材中比比皆是,而且这些资源又都是经过专家精心筛选的,因此这些非常好的可利用资料,要注意充分地利用。

2、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活化教材内容

由于不同的学生所处的环境不尽相同,所具备的知识背景与数学活动经验也各异,所以,教科书的定位应当是“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线索”,它并不能满足所有学生教学学习活动的需要。因此,教师在处理教材、安排教学内容时,既要尊重教材,又不能拘泥于教材,要根据学生生活实际,对教材内容精心开发设计,加工处理,使之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1)活用教材,把书上静止的场景变为真实的活动。

在教学“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不退位)”时,教材中呈现的是一幅静止的画面,不利于学生和老师操作,因此,在教学时,我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购物的现实情境。课堂上,当我出示了6种可爱的玩具,学生的眼睛都亮起来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一下子被调动起来,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联系实际,对教材内容进行增删补改。

教材中创设了大量的生活情境,但有些取材范围太窄,有的与本班学生生活实际不符,对于这样的教材,我进行了适当的调整。如:在教学“分类”一课时,教材中只提供了学具和文具,我在此基础上,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让他们从家中带来各种各样的物品,有玩具、文具、水果、饮料、零食、生活用品等等,6人小组合作开展分类活动。

再如:实践活动“我们的校园”,课前,我征求学生的意见,了解他们的喜好,将教材中安排的活动进行了调整,换成了学生乐于且经常参加的活动:跳绳、跳皮筋、跑步、口算、丢沙包、舞蹈。

用学生身边的事情呈现教学内容,增加了数学教学的趣味性、现实性,使学生体验到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培养了学生喜爱数学,学好数学的情感。

(3)“争当小主人”,让学生参与充实教材内容。

一年级学生的数学学习是以经验为基础的认识过程,小学生头脑中的“数学”往往与成人的理解有不同的含义,而我们所使用的教材难免会因编著和编者的成人眼光而带有某种片面性,我们所以为的“生活实际”,也许并不为学生所认同,因此,教学内容的选取上教师不妨蹲下来,试着倾听孩子的声音,将课堂向课外开放,向学生开放,让学生自己寻找素材编数学的试题。在学生自己寻找素材编数学的试题的过程中,学生能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我要学好数学,而且,这些试题来自学生,来源于生活,学生解答的兴趣也非常高。

二、教学过程生活化

1、创设生活情景,激趣引新。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知识虽然单调枯燥,但蕴含着丰富的可激发学生兴趣的因素。因此,在新课教学时,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因素,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地联系起来,把社会生活中的题材引入到数学课堂教学之中,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求知成为一种内动力。

例如,教学“三角形面积的计算”一课时,我创设了这样情境:我校一年级有100名小朋友加入少先队组织,学校要买一些红绸做红领巾,如果让你当采购员,你打算怎样做?学生有的取下自己的红领巾测量、讨论,有的目测、估计,最后把问题归纳为要学会求三角形面积的方法。我接着引导:今天我们都来当一回小数学家,利用手边的学具,自己拼一拼,小组同学可以讨论,看谁能发现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学生的求知欲望强烈,积极主动地探究新知,为下一步教学的展开夯实了基础。

创设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的情景,使学生对数学有一种亲近感,感到数学与生活同在,并不神秘,同时也激起了学生大胆探索的兴趣。

2、教学策略生活化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和交流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

验。”这一理念为我们指明了数学教学的正确方向:教学策略要尽量生活化,把数学学习融入生活中,教师要把原本枯燥的、固定的、没有感情色彩的书本知识变成生机勃勃、富有生命力的生活材料,让学生在活动中操作、探索、发现、解决问题,从而不断积累学习经验,掌握学习方法。

如教学“三角形的稳定性”,我安排让学生动手拉用木条做成的四边形和三角形,让学生亲身感受到“三角形的稳定性”的特征,然后举例说说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出示相应的实物画面,接着让学生动脑解决“怎样使这个四边形不变形”这个问题,这种“学在生活中,在生活中学”的方式,不仅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而且还充分发挥了他们的聪明才智。又如在教学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时,由于学生对几何图形很难区别,就可以先用投影片出示平时常见的桌子、书、红领巾、皮球等实物,然后抽去实物,留下角、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等几何图形,让学生发现这些图形原来就在我们的身边,无形中产生了学习的动力。

3、结合生活实际,感悟知识内涵

许多数学知识较为抽象,小学生由于受思维能力的限制,头脑中还不能及时建立正确的表象,对数学知识的内涵及概念的本质属性还不能及时理解,认知还较为肤浅。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十分注意把课堂教学内容和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并通过观察、比较、描述、操作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领会所学知识的要点、难点。例如:在学习“千米的认识”时,我根据以往教学过程中,存在学生对“千米”的认识较为模糊,以致出现用“千米”来做旗杆、楼房等物体的高度单位的现象,再加上“千米”这一单位不同于“米、分米、厘米”等长度单位,在课内不能直观演示。为了使学生更加直观而正确的认识“千米”,我把数学课堂移到了操场上,先组织学生到操场上绕跑道“跑一跑”,让学生亲自来感受“千米”的长短。通过实际体验,同学们很轻松地就掌握了“千米”的知识点。真正达到了将学习变为游戏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实践,在玩中感悟,在学中玩乐之目的。

为了使学生对所学的数学概念掌握更加牢固。在教学中我还经常把一些学生身边较为熟悉、易于辨认的实物引入课堂,强化学生的直观感知能力。又如:在对“常用面积单位的认识”教学设计上,为了让学生建立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面积概念,我首先让学生分别制作边长为1厘米、1分米、1米的正方形卡片,课堂中再与指甲盖、手掌等比较,加深学生的直观感知。通过操作、观察、比较、判断,学生对这三种面积单位都有了深刻认识。

三、课外应用生活化

数学应用于实际,才会变得有血有肉、富有生气,才能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的价值和意义,确立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信心。教师要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分析、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1.开设生活化的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应用、发展数学。例如:在学习了米之后,让学生分组到操场上测量学校的长和宽。学习了统计图表以后,让学生三四人一组到十字路口去收集某一时刻的车流量,然后制成一张统计图。引导他们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去分析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他们意识到数学知识真正为我们的学习、生活服务。

2.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例如:让学生设计并剪制匀称美观的轴对称等图案,适当地用在黑板报、宣传栏上,用

在主题班会的布景上,或运用轴对称知识设计建筑物造型、家居饰物,改变自己房间的局部布局等。

3、制作数学小报:制作数学小报可以将枯燥的数学知识融入到有趣的小报形式中去,让学生轻松地学知识;也可以借机鼓励那些学得一般但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发挥他们的特长;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收集、整理资料、构思、排版、绘画等各方面的能力,最终达到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今天的数学教学正逐步向生活化、活动化、问题化的方向发展。在教学中,我们只有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来组织教学,并将数学问题以生活情境和趣味活动等形式表现出来,才能使复杂抽象的数学定理、概念、命题等变得简单、形象而直观。让数学教学充满生活气息和时代色彩,真正调动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使他们乐学爱学,最终达到提高和完善学生的数学素养的目的,从而培养出一批真正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人才。

个人简历:

贾立珍,生于1976年12月,系承德市营子区北马圈子镇中心校数学教师,现就任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自1996年7月毕业于石家庄煤校后,就在马圈学校小学任教。曾担任过班主任、年级组长、教研组长。曾参加过市里评优课竞赛和区里比赛,在区里做过观摩课的等,还获得过省级论文,有的刊登在市级书刊中。

第四篇:初中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

摘要:数学源于生活,数学根植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数学蕴藏于生活的角角落落。教师要多创设教学情境,从现实生活中引入数学知识,使数学知识生活化将数学知识最终运用到生活中,才是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努力开发社会生活中的数学资源,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运用数学。

关键词:初中数学 数学问题 生活化

新课程呼唤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倡导让课堂回归生活、属于生活。给学生提供温润肥沃的生活的土壤,生活的阳光、雨露和惠风,最终让课堂成为学生生命、生活的绿洲。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联系实际,把生活中的问题引进课堂,融入课堂,让数学课堂生活化。那么,在数学新教材的教学中如何创设条件使生活走进数学课堂,使数学课堂生活呢?

一、导入数学新课生活化

导入新课是数学教学中极其重要的一环,也是一堂课成功的起点和关键,教学的导入仿佛是优美乐章的“序曲”,紧紧抓住学生的心灵,又仿佛惊险刺激或温情浪漫电影的“序幕”深深吸引学生的眼球,掀起学生积极情感的浪潮,渲染良好的课堂气氛,燃起智慧的火花,开启思维的闸门,让学生带着生活问题进入课堂,使他们觉得所学的内容是和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是生活中急待解决的问题。

例如,在“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教学中,有表情地朗读了作家周立波《山乡巨变》中的一段文字:“正月里的一个清冷的黑早,太阳还没有出来,东方山后的天上,几片浓云的薄如轻绡的边际,衬上了浅红的霞彩,过了一阵,山峰映红了,又停一会,火样的圆轮从湛蓝的天海涌出了半边,慢慢地完全显露了它的庞大的金身,通红的火焰照彻了大地,红光又逐渐地化为了纯白的强光。白天开始了。”然后提出问题:如果把地平线看做直线,太阳当做一个圆,在上述的描写中,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可分为哪几种类型,你能给它们命名吗?激发了学生对新课程学习的热情。

再如,在教学“相似形”时,我出示了一期《百花园小小说》封面上刊登的一幅名为《唇齿相依》的油画,背景是蔚蓝色的大海。让学生认真观察,学生首先观察到“台湾岛”,逆时针旋转九十度再让学生仔细观察,学生看到“嘴唇”,“微笑的嘴唇”。笔者适时引导学生体会画所蕴含的海峡两岸“血浓于水”的亲情关系,每一个炎黄子孙都翘首盼望着她的归来,学生经历了一次爱国主义心灵的洗礼。随后提出“画中的台湾岛与现实中的台湾岛在形状上有什么特征”的问题,学生回答“形状相似”,自然引入新课。

二、探究数学新知生活化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研究教材懂得用教材,灵活整合教材信息中的生活意义,还有必要对教材提供的素材做适当的改编,作些生活化的加工。让学生在生活背景下学习体会数学,让学生建立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在他们心灵深处留下更多数学生活的烙印。

例如,在教学“概率”时,笔者诵读了李尚志的一首数学诗:“沙场百胜古来稀,九密一疏已足奇。祸福偶然存概率,风云多变测天机。”“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形象、生动地对什么是概率及其“偶然性中的必然规律”的实质做了阐释。

在讲授“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时,先引用现实中的一些例子引起学生的兴趣,比如“荆州长江大桥的设计中,拉杆都是彼此平行的,你有什么方法可以检验他们是平行的呢?”

众所周知,目前全球面临着缺水的严重挑战,我国也是一个严重缺水国。七年级上册《5.5综合与实践

水资源浪费现象的调查》选用了与环境保护有关的节约用水问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和实践活动性。该课是一个实际问题,也是一个具体的现实生活问题,它同样也是一个具体的数学问题,通过数学知识进行分析、推理、计算及统计整理,从而得出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节约用水,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使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真切地感受数学就在身边,生活离不开数学,进而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又增强学生的节约用水从我做起的环保意识,自觉主动地加入节约用水的宣传和行动中来。

三、解决数学应用生活化

将数学知识最终运用到生活中,才是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引导学生将所学的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这样不仅拉近了数学与生活的距离,将数学与生活融为一体,更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所在学校的少年宫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其中剪纸课程深受学生的喜爱。在轴对称图形的教学中,让学生利用自己的巧手剪出精美、漂亮、立意新颖的轴对称图形剪纸。如:蝴蝶、双喜、双鱼、京剧脸谱等,这些作品在学校开展的学生成长展示会上受到普遍的好评,有的同学到初中毕业的时候还一直珍藏着,因为初中的数学课堂学习让他们懂得珍爱生活。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大到高精尖技术,小到百姓居家过日子,数学问题无孔不入,关键是要找好、找准,给人以自然的感觉。如在讲“比例线段”时,利用“日光成影”让学生动手测量,解决求树高、旗杆高问题;又如:教学《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时,解决不过河求河宽、不登楼求楼高、求高速公路旁边的广告牌高等问题;再如:讲授“概率”时,课本上设置的“摸红白球问题”学生感觉生活中不常见,我把它改成“扑克牌问题”,准备一副扑克牌,3人一组每人起到的花色、点数有什么规律呢?一副扑克牌有两个“王”,某一个人发到一对王的可能性有多大?为什么三个人起牌,绝对有一个人能起到至少两个

2、两个3、两个4„„让学生从心底感叹“原来数学有这么大的用途。”

四、兴趣小组活动的生活化

组织学生开展“带上数学知识到生活中去”,是数学应用于生活的最好表现,也是一项很有价值的实践活动。这不只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而且还能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和办法处理一些简单的实践问题,从而领略到数学的价值所在。

《三里湾》是赵树理同志写的一部小说,讲三里湾村办农业生产合作社的故事。这部小说中说到一个几何题,就是“场磙的改造”。什么叫场磙呢?笔者经历过那个时代,对场磙比较熟悉。画图向学生作了介绍并说明场磙的用途及使用方法(现在,农村有些地方还有,只不过用机械代替了牲口)。怎样让场磙兜大圈子,那就要对场磙进行改造,把大的一头稍稍凿小一点儿。凿去多少正合适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情绪高涨,探究尽头十足,学生浅尝辄止时,笔者及时给予引导点拨。终柳暗花明,水落而石出。学生经过一番思索、探究,似乎很疲倦,但我看到的是他们脸上掩饰不住的愉悦和幸福。随后,笔者向学生介绍了小说中场磙改造的过程,并进行了一次理想前途教育。

在一次数学兴趣小组活动中,笔者把《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复习题中安排的“探索研究”的问题拿过来,让学生合作研究解决。

1.野营活动中,小明用一张等腰三角形的铁皮代替锅,烙一张与铁皮形状、大小相同的饼,烙好一面后把饼翻身,这块饼刚好落在“锅”中,这是为什么?学生由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很容易解决。

2.小丽用一块直角三角形的铁锅,烙一张与铁皮形状、大小相同的饼。烙好一面后把饼翻身,这块饼不能正落在“锅”中,小丽将饼切了一刀,然后将两块都翻身,结果饼就正好落在“锅”中,这又是为什么?教师提示:如何把直角三角形转化为第1题。学生利用“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把直角三角形分成两个等腰三角形,问题得以解决。

3.如果用来烙饼的铁皮既不是等腰三角形也不是直角三角形,那么烙好一面后,怎样翻身,才能使烙饼刚好落在“锅”中?通过上面的阅读理解,学生大显身手,得到了不同的方法。至此,学生对此题的认识上升到只要是轴对称图形翻身后就可和自身重合这一重要结论。

生活如歌如诗,数学生活化——“小诗有味似连珠”,生活课堂,诗乐歌之。总之,为了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转变观念,树立“人人学有用的数学,有用的数学应为人人所学”的根本理念,努力开发社会生活中的数学资源,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应用数学。

参考文献:

[1]覃运初.数学课堂“生活化”的实施策略[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2(6).[2]王志东.情境、生活、实践构建生活化数学课堂[J].小学教学参考,2012(17).[3]汪

斌.让初中数学教学回归生活[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0(20).

第五篇:小学数学教学的生活化探究

小学数学教学的生活化探究

[摘要] 教学活动是人类生活的一部分,离开生活的教学活动是不存在的,教学的生活化是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从而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同时将教学的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作为生活主体的内在需要

[关键词]

小学教学;

生活化;

转化

曾经有文章戏称我国的教育是一个“板鸭”的制作过程,首先是“赶鸭子”将学生赶进课堂,再是“填鸭子”强行将知识填进学生的脑中,接着是“烤鸭子”最后学生变成一只只的“板鸭子”。这固然是笑谈,但由此可见,我们以往的教育明显的是一种学生被动学习的教育。在教育中教育的对象是人,人是多元化、复杂的个体。他们有着不同的个性,不同的特点,不同的想法。那么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就要体现他们这种的不同,让学生的身心都投入到学习上来,让他们知道自己想知道的是什么?教学的生活化是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从而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同时将教学的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作为生活主体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从而获得有活力的知识,并使情操得到真正的陶冶。

一、小学教育应当具有生活化

教学活动是人类生活的一部分,离开生活的教学活动是不存在的。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以及空间模型等概念的一门学科。透过抽象化和逻辑推理的使用,由计数、计算、量度和对物体形状及运动的观察中产生。小学教育的生活化首先必须解决的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问题,而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从生活入手。数学学习的兴趣归根到底来源于生活的兴趣。因此,必须立足于生活,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要想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就必须使数学学习走出知识化的牢笼,把生活本身作为数学教育与教学的素材,从而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主性。然而,深受应试教育影响的小学数学教学方式有意无意地忽视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把应付考试作为教学选择的唯一尺度,为考而教,为教而教的数学,使数学教学的视野缩小为有限的几本教材,远离了生活源泉,限制学生的想象的空间,使学生越来越深地陷入了“死水”中。我们理应以课堂为起点来实施生活化的教学,加强课堂教学与生活的沟通,让教学贴近生活,联系实际。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并真正受到启迪。

二、让学生参与生活,感知生活,理解生活,探究生活

俗话说“: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应该去亲自尝一尝。”同样,对教学的感悟也是如此。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儿童是用形象、声音、色彩和感觉思维的。”

教师要有意识地创设教育情境,把教学的抽象数字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身临其境,再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去体验,去感悟,加深感受。

小学生正处于开始关注和思考生活的心理年龄阶段,对一切充满好奇和热情,学数学应该以课堂教学为轴心,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扩展,全方位地把学生的数学学习同他们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有机结合起来,缩短课本知识与实际生活的间距,激发学生对生活的好奇之心和惊异之情,刺激学生参与生活、感受生活、探究生活和表达生活的兴趣。学生的兴趣首先源于对生活的亲身参与。针对小学生参与意识强烈的特点,数学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特殊的“家庭作业”,让他们在提高生活能力的同时逐渐明白数学的生活意义,引导学生在享受生活乐趣的过程中生成表达生活的兴趣和愿望。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过:“孩子们求学的欲望是由教师激发出来的,假如他们是温和的,是循循善诱的,不用粗鲁的办法去使学生疏远他们,而用仁慈的感情与言语去吸引他们;假如他们和善地对待他们的学生,他们就容易得到学生的好感,学生就宁愿进学校而不愿停留在家里了。”教师通过自己的微笑把所有学生组织到课堂教学中来让他们感受到自己被尊重,老师是作为一个朋友来倾听自己的感受。教师的角色就更好的作用于每个学生,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相互作用,形成一个思想、知识、情感、能力交流的网络,使学生思接千载,信息量大大增加,同时能力获得发展。“好孩子是夸出来的”,不论是教师还是家长,要更多地关注孩子的点滴进步,你的鼓励将会促进他不断地努力。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鼓励学生要有专长,并要敢于在学习、生活中展示自己的专长。数学教师要引导学生走向生活,接触自然,接触社会,指导学生留心观察和分析周围的事物,养成观察和思考生活的良好习惯。

三、实现从书本知识向生活世界的回归

以往的数学教学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是在教数学课本,很少站在学生生活的高度来审视教学活动,致使数学教学成了学生生活的一种负担。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学生的生活,走数学教学生活化的道路,让数学教学回归生活,应该是数学教学的返璞归真。要想实现小学数学教育的生活化,还必须实现从“书本世界”向“生活世界”的还原,使学生在面向“书本世界”中感受“生活世界”。数学教学面向“书本世界”的阅读、欣赏过程,实际就是引导学生感知生活的渗透过程。学生在理解知识的过

程中,对内容有新鲜的感受、独特的见解,就是学生的创新萌芽。尽管有时这种见解是幼稚的,甚至是错误的、不成熟的,我们还是要给予珍惜和爱护,而不能一棒子打死,否则,学生的问题意识和独立精神就会遭到窒息。只有在尊重学生精神的独立性的前提下,让学生心态从容地进行字词句段篇的品味、赏析与理解,才能唤醒学生沉睡的自主意识,激活学生的参与意识,使“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真正得到落实,使学生在面向“书本世界”时依然能够成为感知生活、理解生活和探究生活的主体,数学教育才能真正地具有主体性和开放性。

总之,小学教学需要回归到生活中去。只有生活,才是小学教学的源头活水。我们需要在自己的小学数学教育实践中,真正实现小学数学教育的生活化。只有如此,才能使学生在感知生活、体验生活、探究的生活的基础上,才能引导学生真切理解数学和生活之间的内在关联, 使以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 夸美纽斯.夸美纽斯教育论著选.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2] 乌申斯基.郑文樾译.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3]庞善凤.《现代中小学教育》.2006年第09期

下载初中数学生活化和生活数学化的探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初中数学生活化和生活数学化的探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初中数学生活化课堂教学案例

    初中数学生活化课堂教学案例 作者 刘婷 周胜利 数学的产生源于生活实践,数学的课堂同样离不开实际生活。《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自身特点,更要遵守学生学习......

    大班幼儿生活化数学活动的探究(精选)

    大班幼儿生活化数学活动的探究 江苏省丹阳市司徒中心幼儿园 王腊花 在课程游戏化的教育理念下,数学活动已经有了一个本质的变化。它强调在活动中以幼儿为主体,以幼儿的已有经......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探究5篇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探究》课题研究报告 发布:胡明 时间:2010-4-17 9:02:23 来源:宁夏教研网 点击:9085 讨论:1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探究》课题研究报告 青铜峡市第四小学......

    聋校低段数学生活化模式探究

    聋校低段数学生活化模式探究 厦门市特殊教育学校 蔡毓瑜 摘要:数学来源于生活,富于生活,用于生活。对于低段聋生来说,由于他们听觉功能的丧失,使得听障学生抽象思维发展缓慢,分......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策略的探究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策略的探究 郑志霞 小学数学教学的生活化,就是通过创设丰富的生活情境,强调学生的生活体验,凸现教 学的实践性和开放性,使学生学习的知识技能在生活中加以创......

    初中数学教学生活化探索论文

    摘要: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注重知识的教学,还要注重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使学生不仅能学进去还能走出来,将数学知识进行运用,体现其现实意义。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

    初中地理教学生活化探究

    初中地理教学生活化探究 摘要:地理科目作为最具实用性的科目,早早就被录入教学课本,作为培训学生基本技能之一。地理教学从小学的"社会"科目就进行了,地理的知识空间十分广泛,随......

    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探究

    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探究 新课程标准对初中地理教学提出了诸多要求,其中对生活常见地理知识予以准确把握、基于初中地理课程深入发掘生活内涵,从而在设计教学案例时使之更富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