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信息化校园的研究方案(共5篇)

时间:2019-05-13 09:03:2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学校信息化校园的研究方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学校信息化校园的研究方案》。

第一篇:学校信息化校园的研究方案

学校关于信息化校园的研究方案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

所谓“数字化校园”是以校园网为背景的集教、学、管理、娱乐为一体的一种新型数字化的工作、学习、生活环境。网络化、智能化、个性化将成为未来数字化校园的热点。

所谓“信息化学习环境”,也就是数字化的学习环境。这种学习环境,经过数字化信息处理具有信息显示多媒体化、信息网络化、信息处理智能化和教学环境虚拟化的特征。为了适应学习者的学习需求,数字化学习环境包括如下基本组成部分:

①设施,如多媒体计算机、多媒体教室网络、校园网络、因特网等; ②资源,为学习者提供的经数字化处理的多样化、可全球共享的学习材料和学习对象;

③平台,向学习者展现的学习界面,实现网上教与学活动的软件系统; ④通讯,实现远程协商讨论的保障;

⑤工具,学习者进行知识构建、创造实践、解决问题的学习工具。

我们可以看出“数字化校园”与“信息化学习环境”两者之间有联系,也有区别,数字化校园的建设与管理是手段,而信息化学习环境的形成是目的。

目前,国内许多大中小学校都进行了数字化校园建设与管理的实践,比如中国人民大学的数字化校园建设模式探讨、南京大学新中新数字校园的实施案例等等。国外的许多学校还开辟了“虚拟校园”。在信息化研究、学习环境研究方面,许多学校都开展过各具特色的研

究,诸如“利用信息化环境,建构小学数学自主创新性学习模式的研究”、“网络环境下信息化学习模式”的实验研究等等。这些研究侧重于为学生学习创设新型学习环境,给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极好的借鉴。

我校于2010年配备多台电脑,接入因特网,初步建立校园小型网络的基础上,着力实施以教育信息化为特色的发展策略。近两年来,尤其是2011年,在省教育督导检查的基础上我校配备了多媒体教室,计算机教室等先进设施,已初步建成了完备的数字校园网,并逐步展开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研究,在实践层面已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为本课题的研究打下较好的基础。

本课题旨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主要对学校的信息技术兴趣小组、普通班级进行信息技术培训,通过对比、分析,研究学生在“数字化校园”建设与管理环境下的学习活动特点,探索 “数字化校园”建设与管理中形成信息化学习环境的的策略,研究“数字化校园”建设与管理对优化学生学习环境及学生学习兴趣、思维、能力等方面的影响,强化其积极因素,弱化其消极因素,促进师生共同发展,教学相长,凸显学校的特色。

我们以期通过该课题的研究,建设“数字化校园”,凸现学校的特色,形成一套较好的管理运行机制。通过实验研究改革课堂教学,克服以课堂、教材、教师为中心的传统弊端,创设信息化学习环境,促使学生多渠道、多方式、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学习。

二、研究目标、研究内容、主要观点和创新之处

1、研究目标:

(1)建设“数字化校园” 网络教育信息资源库

(2)建设校园信息化学习环境

(3)建设社区信息化学习大环境

(4)探索“数字化校园”的建设规律

2、研究内容及创新之处:

主要对学校的信息技术兴趣小组、普通班级进行信息技术培训,通过对比、分析,研究学生在“数字化校园”建设与管理环境下的学习活动特点,探索 “数字化校园”建设与管理中形成信息化学习环境的的策略,研究“数字化校园”建设与管理对优化学生学习环境及学生学习兴趣、思维、能力等方面的影响,强化其积极因素,弱化其消极因素,促进师生共同发展,教学相长,凸显学校的特色。

主要观点:

①从提升理念入手,创建有特色的“数字化校园”

②从培训技能入手,创建“数字化校园”的师生信息化学习环境 ③从合理评估入手,创建低投入高效能的“数字化校园” ④从广泛应用入手,创建方便实用的“数字化校园”

主要创新之处:

在逐步完善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同时,建成具有“东光禄小学”特

色的、逐步加强并完善的网络教育信息资源库。其中突出三大特色:充实题材广泛、内容丰富的VOD视频点播;建立形式多样、使用方便的电子助教平台;形成百花齐放、个性鲜明的“博客园”。

探索和掌握信息化环境下的教育教学规律,实现“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的为主体”的转变;实现以传统教育为主到普及现代教育教学技术的转变;实现从内容设计到过程设计的转变;实现从单学科教学向多学科及网络教学相整合的转变,促进课改的发展进程;实现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的有机融合。

建立开放性的社区信息化学习环境,为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发展与管理、提高家长育子的能力与知识、提高家长信息素养等方面提供平台,实现以学校为中心的社区学习大环境。

三、研究方法和实施步骤

1、研究方法

实验研究法

——实验研究法就是在可控的教育情景中,依据一定的理论假设,有目的地改变一些教育因素(自变量)。控制无关因素,观察记录另一些教育因素的变化,到了一定时间后,在统计分析的基础上,找到两类教育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验证理论假设的方法。

针对3-6年级信息技术兴趣小组,普通班级进行调查,了解他们参与数字化校园活动的情况,了解他们对信息技术掌握的程度。,通过培训前后情况的对比、分析,研究学生在“数字化校园”建设与管理中

三种类型环境下的学习活动特点,探索 “数字化校园”建设与管理中形成信息化学习环境的策略,研究“数字化校园”建设与管理对优化学生学习环境及学生学习兴趣、思维、能力等方面的影响,强化其积极因素,弱化其消极因素。

行动研究法

——研究人员针对“数字化校园”建设中出现的问题,不断提出改进的培训方案或计划,用以指导实践,同时又依据研究计划实施进程中不断出现的新问题,进一步充实和修正、完善培训计划或方案,不断提出新的目标。一方面以研究指导行动,以方案作为指南,另一方面研究行动又反过来作为研究的向导,促进研究的发展。两者相互反馈,不断反复,使研究不断深入和提高。

2实施步骤

[2012年]

①建成多媒体教室并装配大屏幕数字终端,配备电子备课室,使每位教师都能随时使用电脑。

②把学校网站数据库与内部平台数据库整合起来,使师生在家就可以使用校园内部教育教学资源。

③拥有一支熟练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和现代教育理论,并能灵活利用网络进行教育教学的现代化师资队伍,要求教师全部掌握电子教案的使用,35岁以下教师会利用PPT、网络课件生成系统制作课件。

④对3-6年级学生进行调查,了解他们参与数字化校园活动的情况,了解他们对信息技术掌握的程度。根据调查报告,对信息技术兴趣小组、普通班级进行有层次、有针对性的培训计划。

[2013年]

①实验班师生能熟练利用网络资源,并自主丰富学校资源库,其他师生也不同程度参与数字化校园的建设,形成学校资源特色,其中VOD视频点播以及电子助教平台的使用效率得到明显提高。

②进一步加大课题研究的力度,按计划对学生进行培训,积累信息技术实验班研究成果,逐步总结经验。部分教师和学生的“博客”个性化特色明显,影响较大,并服务于教育教学工作。

[2014年]

①建成一个基础设施设备较为完善、功能相对齐全,资源相对丰富的集办公、管理、教学于一体的一流校园网络环境。

②网络环境下教育教学的研究成果显著,信息技术实验班的特色初见成效,通过实验研究改革课堂教学,创设信息化学习环境。

③再次调查,对信息技术兴趣小组、普通班级学生在数字化校园中的不同程度的活动进行了解;通过对比,分析数字化校园对创设信息化学习环境的影响,以及两者对学习者学习效能的影响,强化其积极因素,弱化其消极因素,形成优秀经验,促进师生共同发展,教学相长。④收集成果,总结经验,开展结题工作。

第二篇:zhe数字化校园与信息化学习环境研究方案

《“数字化校园”与信息化学习环境研究》方案

一、问题的提出

1、“数字化校园”与信息化学习环境的研究背景 ①信息时代教育教学的需要

21世纪将是知识经济时代,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世界范围内的信息化浪潮势不可挡,迅速延伸到国防、科研、教育、经济等各个领域,它不仅极大地改变着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而且极大地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因此,现代信息技术和教育相结合毫无疑问地成了当今世界教育改革和发展不可逆转的潮流。②现代信息化学习的需要

目前全国各地学校开展的利用网络进行的教学改革实验中,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况:教师上课时向学生布置研究性问题或学习的任务,学生分组上机上网搜集资料,然后同学们利用网上资料组成自己的“研究报告”,在全班交流,教师进行总结。人们看到,课堂上大多情况是学生们忙于网上寻找信息和简单地粘贴、组合资料,未能深入思考和做出自己的独立见解。人们将这种网络教学称为“低认知水平,简单技术操作”,对这种应用网络资源的教学方式影响学生的智力发展表示担忧。从我国未来教育改革发展的趋势来看,需要提高目前利用网络进行教学的初级状况,根据认知科学的最新理论,基于学生智力发展的科学规律,改革教学方式,及时地向建立起信息化的学习环境,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高级思维能力方向发展。

2、研究的意义与价值

数字化校园和信息化学习环境的研究意义和研究价值在于: ①是全面推进教育现代化、素质教育和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建设数字化学校,是符合素质教育和教育现代化的发展方向的,将在学校的教育信息化和学校的课程改革中将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

②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实现湛江市以及广东省现代化发展的需要。率先“打造数字化学校”,充分发挥以数字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的先导作用,这不仅对我校自身的发展,同时也必然对我国教育现代化事业的发展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与深远的历史意义。

③其研究价值在于,通过现代教育技术提升学校的教学水平、完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适应数字化社会对学校教育的要求,从而形成高度信息化的人才培养环境。

3、研究课题要解决的问题

①数字化校园是什么?信息化学习环境是什么?

②数字化校园如何为信息化学习创造环境、信息化学习环境包含哪些方面; ③数字化校园为信息化学习创造什么样的环境,提供什么样的资源和服务; ④如何在信息化环境进行学习;

二、研究目标与内容

1、研究目标

本研究的目标:校园数字化的构建与信息化学习环境的创造是和谐统一的、数字化校园建设中必须为师生营建科学的信息化学习环境,进行科学的信息化管理,提供便利的信息化学习设施,开拓更丰富的学习资源、掌握数字化学习方法,为师生提供了更为自主、交互性更强的学习空间。

2、研究内容

①数字化校园的建设与信息化学习环境创造的关系;

②数字化校园如何为信息化学习创造环境、信息化学习环境包含哪些方面; ③数字化校园为信息化学习创造什么样的环境,提供什么样的资源和服务; ④如何在信息化环境进行学习;

三、其他有关研究的概述

1、前人的相关研究

前人多数的研究主要从数字校园的建设与应用研究、数字校园模式与制度建设研究和数字学习环境等方面的研究。

2、本人研究

本研究则主要从提供信息化学习环境的角度,探讨数字化校园建设与学校现代化发展的研究。

首先,数字化校园的建设要与学校信息化环境的创建协调统一,要整体规划,分阶段分步骤进行;其次,数字化校园不仅是购买配备高价硬件,更是要为师生和教学提供一个信息化学习环境,包括课堂内外、显性和隐性环境;第三,数字化校园提供的环境不仅是设备,还应在人的头脑里,具有信息化学习理念,会使用信息化环境和工具为学习服务。

四、研究假设与变量

1、研究假设

通过数字化校园建设和信息化学习环境的创造,结合我国中小学教学实践,从构建学校的“数字化校园”入手,构建适合教师进行信息化教学和学生信息化学习的环境,结合各学科教学实际,开展教育科学研究,从而改革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方式,创建教育信息化时代高智慧学习实验学校。具体说,教师创造性地将现代信息技术环境、手段整合于课程教学中,激励学生利用信息化环境进行协作、探究、思考、综合运用、问题解决等高级思维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使参加课题研究的每一位教师和教育管理者的自身素质、教育科研和工作业绩上都得到提高。

2、研究变量

(1)自变量:数字化校园的建设和信息化学习环境的创建。其前提是区域性网络优质教育资源和应用平台的建设。

(2)因变量: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运用信息技术开展自主学习和写作学习的能力、学生的创新精神和信息素养、教师专业能力(包括教学能力、研究能力、信息素养等)、学校教学质量、数字化校园建设以及区域教育信息化学习环境建设水平。通过测验、问卷、调查、评价量表、访谈、反思日志等评价手段来测量验证。

(3)干扰变量:教师、社会、数字化校园及信息化学习环境、网络教学资源质量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可以考虑组织教师参加各种信息技术操作及应用的培训活动,培养教师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激发教师运用信息技术改革教学的主动意识;从构建学校的“数字化校园”入手,构建适合教师进行信息化教学和学生信息化学习的环境,结合各学科教学实际,开展教育科学研究,从而改革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方式,创建教育信息化时代高智慧学习实验学校。

五、研究方法与步骤

1、研究方法

文献法:通过文献资料研究和信息技术网站调查,分析当前数字化校园的现状,了解信息化学习环境的建设,研究信息化环境下学习的方式和模式。

实证研究法、观察方法:理论联系实际,和参与研究的师生一起参与我校数字化校园建设,开展在信息化环境下学习。通过操作变量的实施,观察变化,前后测定对比,分析因果关系,使认识上升到理性,再指导教育实践。

调查研究方法:(1)调查现有学校数字化建设现状,信息化环境的氛围程度,师生利用信息化环境学习的状况,发现问题,确定操作变量;(2)调查、总结、推广利用信息化环境学习成功的新经验、新方法;(3)调查信息化学习环境下师生学习效果和状况,为数字化校园提供实例依据,并反馈、调整数字化校园的规划建设。

2、研究步骤

本研究以湛江师范学院为实验基地,具体研究步骤包括以下几个阶段。(1)整体规划阶段(2010年6月—2010年7月)

成立课题组,制定项目整体建设方案,组织学校各个学院(系)的教师进行项目申报工作,课题组专家对申报项目进行审批并对审批通过的项目下达任务书。(2)资源建设阶段(2010年7月—2010年8月)

课题组分批组织教师进行网络教学资源建设的培训。根据项目申报要求,结合课题相关内容及要求,信息文献汇总(国内外的搜集和学校当前现状分析)、资源搜索(使用图书馆和网络资源进行国内外资料的搜集)、整合、建设课题网络数字化校园和信息化学习环境的资源。

(3)课题研究的全面实施阶段(2010年9月—2011年2月)

1、将课题组人员分组,确立数字化校园建设和信息化学习环境的试点地点、人员等;

2、完成时间研究子课题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和总结;

3、数字化校园建设与信息化学习环境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指导。(4)课题总结结题阶段(2011年3月—2011年10月)

1、课题组分批组织学校各个学院(系)开展成果展示与交流活动,及时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改进不足。

2、聘请专家学者对课题研究进行总结性指导,相关成功的出版、展示等;

3、课题组收集反馈意见,总结本研究的成果,完善课题并对课题研究的结题验收,将成果在本地区推广。

六、数字化校园与信息化学习环境创造的措施

为了加强数字化校园的建设和信息学习环境的创造,我们采取了一下措施:

1、“数字化校园”应具有特色

在逐步完善信息化基础的同时,要建成具有我校特色的,要逐步加强并完善的网络教育信息资源库。如可突出以下三大特色:充实题材广泛、教育教学资源内容丰富;建立形式多样、使用方便的电子助教平台;要完善师生网络教学平台、办公自动化系统等信息化管理平台。最终达到比较完善的数字化校园环境。

2、师资培训信息化

加快学科教师的队伍建设,加强校本培训力度,组织教师能过上岗培训、在职进修等多种形式,更新教育观念。全校所有在职任课教师都必须参加信息技术培训,学会上网并利用网络资源开展学科教学。

加速应用开发队伍建设。全校35周岁以下教师都能较熟练地自主开发多媒体课件和网页制作,并参加学校网络信息资源的建设,进行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教育科研活动。

加强网络管理队伍建设。鼓励并加紧计算机专职教师的技术培训、进修,以增强专职教师对网络硬件维护,网络操作系统及相关软件的使用。建设一支以校长室为龙头,专职教师、骨干教师为主的校园网络管理骨干队伍。

3、课堂学习环境信息化

探索和掌握信息化环境下的教育教学规律,实现“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的为主体”的转变;实现以传统教育为主到普及现代教育教学技术的转变;实现从内容设计到过程设计的转变;实现从单学科教学向多学科及网络教学相整合的转变,促进课改的发展进程。

4、抓好信息化的核心

数字化校园与信息化学习环境的关键在于信息资源与信息技术应该整合到教育教学中去,而不是教育教学适应信息资源与信息技术的需要。即:我们不应该把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制作精美的素材,而是多花气力去研究如何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更好地运用信息资源与信息技术手段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避免以前的“书本灌”为现在的“电脑灌”。

七、预期研究成果

1、数字化校园与信息化学习环境的创造情况

学校建成一个基础设施设备较为完善、功能相对齐全,资源相对丰富的集办公、管理、教学于一体的一流校园网络环境。网络环境下教育教学的研究成果显著,信息技术实验班的特色初见成效,通过实验研究改革课堂教学,创设信息化学习环境。

2、教师队伍建设 学校拥有一支熟练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和现代教育理论,并能灵活利用网络进行教育教学的现代化师资队伍,教师全部掌握电子教案的使用,35岁以下教师会利用PPT、网络课件生成系统制作课件。

3、学生学习效果

促进学生的学习成绩和专业技能的提高;明显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运用信息技术开展自主学习和写作学习的能力、学生的创新精神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八、研究的日程进度

(1)整体规划阶段(2010年6月—2010年7月)(2)资源建设阶段(2010年7月—2010年8月)

(3)课题研究的全面实施阶段(2010年9月—2011年2月)(4)课题总结结题阶段(2011年3月—2011年10月)

九、研究工作分配及人员

1、研究方案的撰写:姓名:李燕玲

学历:大学本科

2、统筹协调组

主要任务:统筹解决本课题研究过程中遇到的实际困难。使得本课题研究顺利实施。

主要成员:李燕玲、x x x

3、理论研究组

主要任务:数字校园的应用研究现状,发展趋势。课题组成员学习的资料。

主要成员:李燕玲、x x x

4、试行实施组

主要任务:在学校管理,教育,德育等方面开展实践活动。

主要成员:李燕玲、x x x

5、信息网络组

主要任务:为试行组成员提供必要的信息支持平台和信息资料,并将研究成果整理入库。

主要成员:李燕玲、x x x

6、课题研究组

主要任务:负责各个子课题的研究及成果上传。

主要成员:李燕玲、x x x

十、研究设备与器材

从事研究所需要的设备和器材有:录像机、数码相机、电子计算机、互联网络等。

十一、研究期限

本研究所需的时间共一年半,始于2010年6月,止于2011年10月。

十二、主要参考文献

《教育技术导论》,李克东,2001年;

《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教学设计》,何克抗,香港,1998年; 《数字化世界》,葛洛蒂,1999年等; 《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基础》,谢幼如、李克东,2006年; 《数字化校园人文环境与网络环境的有机结合》,陈圣日,2003年;

信息学院 07教本(1)班 李燕玲 2007314115

第三篇:学校课题研究方案

《小学生“珍爱生命”与“校园安全”教育研究》

课题研究方案

睢宁县沙集中心小学杨柳

一、课题的提出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科技迅速发展、物质条件相对丰富的时代,小学生在享受着无比优越的生活条件。但是当前社会这种急剧变化与发展对学生的生命观也带来了种种消极影响,加之可怕的自然灾害和人为事故的发生,都强烈说明在校园中开展“生命与安全教育”迫在眉睫。教师应引导学生懂得如何善待生命与护卫生命,帮助学生在目前并不相对安全的成长环境中完善人格、健康成长,同时,强化学校安全建设与安全教育管理,营造出安全的校园教育环境。以“生命为本”的教学,才可能让学生的认知、情感、意志、态度等都参与到学习中来,使学生在理解和掌握知识的同时,获得精神的丰富升华和完整健康生命的成长。综上所述,此课题的提出具有一定的意义与研究价值。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以生命教育观理论为指导。生命教育观认为教育乃是生命与生命交流之过程。生命教育应遵循生命发展的原则,依据生命发展的动力,引导生命走向完整、和谐和无限的境界,保证生命发展的无限可能性,促进生命不断超越。而教育,则是生命意义逐渐显现的过程。

2.加强课程与学生生活和现实社会的联系,实现课程生活化、社会化。

三、课题的研究目标

1、通过课题研究,建立健全学校生命教育的工作机制,形成学校、家庭与社会互补的生命教育实施体系。

2、通过课题研究带动全校师生及家长对生命与安全教育的关注和重视。形成自觉的生命与安全意识。帮助学生认识生命、欣赏生命、珍惜生命,提高生存技能和生命的质量。

3、通过课题研究,使教师认识自己生命的意义与教育生涯的价值,能通过教育教学研究,主动讨论生命教育的方法和策略,并在研究中成长,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和科研能力。

四、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1、从我校的实际情况出发,探讨如何有效利用课堂教学让学生认识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如何让学生热爱生命、尊重生命。

2、如何利用各种活动及形式,使学生学习并掌握自我保护、应对灾难的基本常识和技能。

3、怎样发挥家庭、学校、社会三方的合力作用,形成学校、社会、家庭融会贯通的教育渠道。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研究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行动研究法、实验研究法

六、课题研究的具体措施

1、学科教学

课堂是学生学习与生活的主要场所,课堂应成为实施生命教育的重要途径。将小学生命教育与语文、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体育、心理健康等学科有机结合渗透生命教育的内容,增强生命教育意识,挖掘显性和隐含的生命教育内容,适时、适量、适度地对学生进行生动活泼的生命教育,提高小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性的赞美。

2、专题教育

学校将根据学生实际需要和学校有利因素,充分利用心理健康教育、安全教育、环境教育和法制教育等专题教育形式,开展灵活、有效、多样的生命教育活动。

(1)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在学科教学、学校教育活动和班主任工作、少先队工作等多项工作中,随时、随地、随机地对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指导。进行心理健康专题讲座和开展有关的心理健康文体活动,团体辅导采用专题讲座、专题活动等方式,为学生提供全面的帮助。开展个别心理咨询和辅导,帮助学生提高调控自我、发展自我的能力。

(2)安全教育

遵守交通安全教育,让交通安全常识在学生的实践过程中深深印入脑海,并付之与行动。针对学生的特点,介绍如何防火、注意交通安全、生活中预防伤害事件等方面的知识,开展防火、禁毒、弱水等安全教育。各中队定期以安全为内

容开展主题教育。

(3)法制教育

通过讲座、观看资料、参加知识竞赛等形式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及自我保护意识。利用班队会,进行说“法”活动,讨论生活中的道德规范,写下心得

(4)环境教育

一个文明校园,能给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生活、工作环境。建设一个文明校园,需要师生的共同努力。学校从自身校园环境的建设中养成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责任心,七、课题研究的步骤

第一阶段:(2013年9月至10月)准备筹划阶段

1、确立课题研究方案,落实课题组研究人员。

2、组织教师收集相关信息及资料。

第二阶段:(2013年11月至2014年6月)实施研究阶段

组织实验教师以研究问题为导向,深入开展行动研究,通过多种教育途径与形式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收集与积累实验资料,写出阶段性实验总结。

第三阶段:(2014年7月至8月)完善总结阶段

对实验成果进行全面的总结,把在行动研究中获得的记录材料,进行分类统计分析,形成理性的思考,提升实验研究成果,撰写课题论文,形成项目研究报告,准备评审鉴定。

预期研究成果:总结、交流、体验

八、课题的成果呈现形式

研究报告、论文、活动纪实

九、课题研究的组织机构

主持人:杨柳

成员:孙宁程刚宋伟顾建国余群彦沙根生

王莉夏辉李晓娟

睢宁县沙集中心小学

二0一三年九月

第四篇:学校调查研究方案

学校调查研究方案3

一.调研活动

1.小型调研活动

在工作开展初期进行一次小型调研活动(主要集中在校本部),主要是为了使各位成员重新熟悉有关调研活动的各项流程以及注意事项,为后期大型调研活动的顺利开展做准备。

活动时间:4月7日——4月30日

具体时间:调研主题:4月7日——4月11日

调研问卷:4月12日——4月18日

调研报告:4月19日——4月25日

报告审改:4月26日——4月30日

2.大型调研活动

作为调研部的代表性活动,在以上小型调研活动以及各种准备的前提下,计划将开展全校性的大型调研活动,特别是计划与东校区联手,加强两校区的交流与合作,将调研工作全面展开。

活动时间:5月3日——6月6日

具体时间:调研主题:5月3日——5月9日

调研问卷:5月10——5月16日

调研过称:5月17日——5月23日

调研报告:5月24日——5月30日

报告审改:5月31日——6月6日

二、调研之窗

每周出一期调研之窗,具体内容由党团委指派任务或内部自行考

虑决定,内容具体为关注社会热点话题及与同学们的生活,学习息息

相关的方面。

时间安排:第7周——第14周每周一期(共8期)

形式安排:A3版两张

流程安排:1.例会(周六晚)确定主题。

2.周三定初稿。

3.周四老师审批。

4.周五根据老师意见修改。

5.周六印刷、例会后张贴。

人员安排:采用分组负责制。A、B两组轮流负责。

内容安排:社会热点及与同学们息息相关的话题

三、调研报告征集活动

暑假前号召各二级团组织积极引导大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暑假后举行暑期社会实践报告征集活动,做好暑期社会调查报告的评选和表彰优秀调查报告的工作。

四.与其他部门合作及其其他活动

配合其他部门开展工作,负责信息收集,反馈和预测工作,协助其它部门做好事前调查、事后研究。加强校学生会与各二级学院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支持和帮助各二级学院开展与调研相关可丰富同学生活、富有教育意义的活动。

五.人员培训问题(特别是东校区调研部)

针对工作需要,本学期要特别加强本部人员的能力培养,加强实战锻炼,让其有更多的机会展现自己。并且上个学期新老校区调研部内部缺乏交流合作,许多工作做得不够到位。本学期,要加强联系,要经常做工作交流,每次会议都有一段时间是内部学习的时间(包括自由例会),与会者分享学习、工作、生活中的心得,领悟做人处事的道理。

六.扩大调研部的影响力

本应继续大力加强本部的宣传工作,尽管以往一直在加强本部的宣传力度,但是本部做出的成绩大部分未被外界所知,以致广大同学对调研部缺乏了解。本本部应继续加大宣传力量,本部所做出的的报告,所得反馈信息尽量投向校网站,校报和人人网,必要的话以海报形式张贴于众。

第五篇:学校管理信息化

学校管理信息化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要加快学校管理信息化进程,促进学校管理标准化、规范化。”抢占教育发展的制高点,以信息化促进学校管理的现代化,提升办学水平,是将学校做精做强的最佳选择和必由之路。

如何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上水平,笔者结合本校的一些做法,试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更新信息化管理理念 引领教师专业化成长

德国著名社会学家彼德·博夏德(Peter Borscheid)在其名著《为甚么我们越来越快》中,强调“社会发展的加速,信息技术的发展,日益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行为习惯甚至价值观,影响到管理、生产、交往与学习等方方面面,波及到所有追求更快、更广、更高的领域。”

在信息化的今天,学校管理者必须与时俱进,更新理念,依托信息化促进管理现代化,加快学校管理信息化的进程。

一方面,学校校长和行政成员要高度重视教育信息技术,对现代教育教学技术在学校教育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的认识要到位。在这方面,我校定位明确:以信息化引领学校教育现代化。学校成立教育信息化推进与实施领导小组,校长担任组长,要求以高水平、高标准、高要求、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推进教育信息化和现代化建设。

校长和行政成员做到四带头:一是带头学习信息技术知识与参加各类信息技术培训;二是带头在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中推广、使用信息技术;三是带头制作课件,建立个人博客、个人网站并经常性地加以维护;四是带头参与信息技术的科研工作,包括课题研究、论文撰写、教研活动等。

另一方面,全体教师要有强烈的信息技术服务教育教学的意识。技术的终极目的是提升人的发展。教育信息化必须是教师队伍的信息化,只有全体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真正爱用、想用、会用、用好信息技术,信息技术才能发挥它的最大功效。

我校将教师在信息化这方面的培训摆在突出位置,引领教师更新理念,积极使用。学校以“领导懂、骨干精、全员会”为基本要求,按照“按需培训,讲究实效,分级负责,形成团队”的原则,实行教师全员培训和骨干培训,使所有教师树立现代教育信息化观念,具有适应信息技术环境下教育管理和教学需要的信息技能。现在,学校全体教师都能够熟练运用网络、能利用网络搜索资源进行备课、制作课件,具备信息整合的能力,100%的教师能较熟练地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课堂教学。

只有真正具备了高水准的专业化素质,教师才会得到社会应有的尊重。以信息技术武装起来的教师,其专业化程度更高,更能赢得专业的尊严。

二、围绕科学实用性目标 架构信息综合化平台

要让学校的信息化水平处于高位状态,学校应围绕科学与实用的目标,架构三套信息综合化平台:即网站系统、应用系统、保障系统。

1、网站系统:主要是建设好学校网站、班级网页、个人博客。我校做到了“学校有网站、班班有主页、个人有博客”。

我校的“门户网站”栏目众多,内容丰富,贴近实际,更新迅速,点击率和应用率高,是学校对外宣传和对内管理的主要窗口。除了通知、新闻外,还设置了交通安全、家教专栏、班主任平台、教科研栏等,开展网上教学研究与交流研讨。学校的主题网站荣获顺德区校园门户网站评比二等奖。

“班级网页”建设是2010年“知行中国”小学班主任培训项目之一。我校通过选派年轻教师参加国培计划培训,然后在校内进行推广,将“三人行”这种新型的网络沟通形式引入到班级的信息化建设工作中去,并重点推进,从而形成了具有扁滘小学特色的“班级网页”文化。为了让网页更好地服务班级的教育教学,学校还举行了“班级网页”评比活动。其中:一(1)班、二(1)班、三(2)班、四(1)班、五(2)班、六(1)班的班级网页评为一等奖。

“个人博客”是教师个人开展网络教研的信息平台、工作平台和资源平台。为促进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及时总结、反思教学经验,交流先进教育理念、研讨教学问题,学校要求每一位教师都建立个人博客。学校组织力量进行培训,指导教师将博客主要设立“读书心得、互助社区、网络教研、家校联系、教学反思”等专题。学校不定期开展评比,从发文数量与质量、访问量、评论数等方面评价。教师的博客参加街道比赛,获一等奖4人,二等奖6人,三等奖7人。

2、应用系统:对内主要是做好网络教学资源库的共建共享。包括教学课件、教学素材、教学设计、优秀训练题等。对外,建立网络资源共享平台。我校与结对学校——容边小学实现教育资源网上共享,建立了能供两校共同使用的质量评测监控系统。

应用系统的建立,一方面应用于学科教学,让教师能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灵活、有效地运用多种现代教学媒体,注重与学科教学有机整合,重视课程与教学资源库的开发与应用,提高教学质量。另一方面应用于学生能力的培养上。根据学生的不同年龄特征,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活动设计,注重培养全体学生的信息加工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交流合作表达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为解决信息技术应用方面的疑难,引领教育信息化沿正确方向发展,学校应重视课题研究。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言:“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教师走上从事研究的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我校承担了基于信息化的省级课题研究:一是省电教馆立项的十一五课题《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有效整合策略的研究》;一是省教研室立项的十一五教育教学规划课题《小学生习得中华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探究》。由于研究扎实,已初步形成了一定特色的信息技术成果。

3、保障系统:要用好信息技术,确保信息化在学校的推行,保障系统的建立必不可少。如:主机房、专用教室设备清单、工作日志等文档的建立以及设施使用和维护管理、机器使用与保养、系统运行与维护、防病毒、数据备份等制度。要安装上网审计系统,每月出一份校内上网分析报告。

我校积极实施《校园网管理制度》,加强校内计算机的应用监控,杜绝了教师在网上聊天、玩游戏、炒股等不良现象,严禁教师利用学校网络散播不实消息、谣言等。主控室努力提高网络安全的管理水平,加强网站、FTP服务器的安全防控,对校园网内计算机的运行状况进行监控,及时查、杀病毒,减少校园网内病毒的传播,保证学校网络畅通。

三、落实校园无纸化办公 促进学校数字化管理

信息技术教育专家林君芬博士强调:“资源不会产生效益,只有人充分利用资源开展活动,才能在活动中出效益。”同样,作为重要教育资源的信息技术,只有在充分运用的情况下,才能产生最大的作用。在学校管理中,我们依托信息技术实现无纸化办公,促进数字化管理,达到最优化的管理效能。

1、依托校园网络,落实校园无纸化办公

学校以行政管理信息化为先导,从每周工作安排的发布开始,一项项任务 的落实,逐步过渡到依托信息化校园管理系统来进行督导、管理。学校的各类通知、学习材料、相关文件、校园新闻等,都在学校门户网上发布。学校内部各个部门,包括教育教学、校务、后勤等,均运用信息技术进行管理,所有的公务都在校园网上能及时找到,管理高效、有序。

由于行政带头并习惯使用校园网,无纸化办公便得到落实。

2、依托顺德教育信息网,实现校园数字化管理

学校依托顺德教育信息网,发挥各大管理系统作用,提高行政管理、业务管理等管理水平。学校对教育信息中心二期工程十大应用系统(OA办公自动化系统、学籍管理系统、人事管理系统、校产管理系统、教学仪器管理系统、视频会议系统、即时通讯系统、邮件系统、“校讯通”系统、资源库系统)能较好地使用。在顺德区统一平台上实现各办公环节和信息传送的完全网络化,实现办公电子化、通讯网络化、管理数字化。

管理的数字化,最终会影响到教师工作的全面信息化。电子备课系统、成绩管理系统、考勤系统等涉及教师信息化应用的模块,逐步实现了信息化。为方便教师的工作,学校架设了专用的FTP服务器用于资源共享。

3、依托自主开发的网络系统,达成校际资源的共享双赢

学校在学生学籍、成绩管理上有自己的特色。除用好区信息中心的学籍管理外,学校门户网站还细化“学籍管理系统”,实现学生档案、成绩管理一条龙。此外,学校还自主开发与容边小学校际协作的“学生质量调查管理系统”,实现了两校管理自动化与网络化,共享双赢。

由行政管理的数字化切入,促进了学校管理的全面数字化。

四、强化资源合理性运用 倡导课堂信息化教学

分析目前的学习方式,不外乎三种:一是班级授课制;二是基于互联网的“圈子”学习;三是基于互联网的个体学习(个性化学习)。但不论哪一种学习方式,都与信息技术密不可分。正因为如此,《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强调:“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手段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增强运用信息技术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学校教育最终需要落实到课堂,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提升课堂教学水平。

丰富资源库内容。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资源库内容的丰富与合理运用是关键。我校的资源库内容主要有三部分:一是区电教中心的资源库内容;二是学校购买一些教学软件、资料,如教学素材,音像资料,录像课光碟等;三是教师自主开发一些课件,建专题网站。目前已建成比较有特色的专题网站有《谢老师教语文》、《校园IT网》等。每学期组织教师自制课件评比,参评的课件在资源库中共享。另外,将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有高度适用性的“论文”、“教案”、“素材”、“试题”、“案例”等资源进行动态资源分类入库,力求简便易用。

倡导电子备课。学校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把教师从传统的备课模式中解脱出来。电子备课教学设计与教学课件将统一存放在学校FTP校内资源库,以便共享。我们通过电子备课系统、学校特色资源库和数字化学习的平台的综合运用,为教师搭建了一个备课、资源与网络化学习三位一体的教学平台。

实现信息化教学。扁滘小学平台的使用率达到100%,教师能熟练应用多媒体电教平台,应用最新的教学资源(各类软件、课件),大大地丰富了课堂,提高了教学效率。

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在信息化的今天,要促成学生由班级授课学习向基于网络的“圈子”学习和个体学习发展。在这方面,“英特尔®未来教育”是值得推崇的。我校邀请电教中心张英华副主任做学术报告,请进修学校章焕东主任指导,教师参加顺德区“英特尔®未来教育”大赛获得一等奖。教师积极探索基于网络环境的小组合作学习与个体学习,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与探求精神。

目前,我校全部电脑已接入INTERNET网,全体教师及四年级以上学生能正确在网上查找与下载相关教育、教学资源。我校在三楼图书馆里也设有电子图书阅览区,学生可以在电脑查找并阅览自己爱读的书。

五、借助家校互动性平台 实现家校一体化沟通

网络拉近了家校的距离。借助家校互动平台的运行,实现家校近距离沟通。

校讯通,是沟通家校的最好的平台。为了更快捷、更有效地与家长沟通,及时将学生情况反馈到家长,学校应大力倡导家长使用“校讯通”。

按教育行政部门的要求,我校积极配合有关部门推广校讯通的应用,力争有更广的普及率。学校与教师利用这个平台,及时向家长通报孩子在校的情况,告知学校的有关安排,提醒家长对孩子教育的注意事项。由于推广与管理得力,学校一位校讯通管理员被评为2010顺德区新校讯通应用先进管理者。

学校门户网在家校联系方面也有很大的作用。学校在校园网上开辟了“家教专栏”,介绍各地先进的教子经验,发表本校优秀家长的育儿心得。比如,二(2)班黄彩凤的家长容春梅写的《有张有弛 文武之道》很有水平;四(2)班吴子杰的家长霍瑞珍写的《做孩子的知心朋友》深受大家的欢迎。此外,在网站上设立“互动区”,让家长自由发表自己对教育的看法与体会,效果好。

班级网页是沟通家校的又一好平台。家长通过班级网页,对小孩对班情的了解更直接,更具针对性。

我校每学期还举办一次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活动开放日,让广大家长充分了解学校在“教育信息化”方面的发展和取得的成绩,也将“教育信息化”的知识辐射到社会。

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是深刻的。作为学校管理者,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优势,促使学校教育教学管理跨上新台阶。

下载学校信息化校园的研究方案(共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学校信息化校园的研究方案(共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校园信息化研究

    对大多数的中小学来说,实现"校校通"的硬性规定期限是5-10年时间。自2000年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在中小学实施"校校通"工程的通知》以来,各地中小学都在奋力朝着这个目标前进。教......

    信息化校园论文

    华东交通大学理工学院InstituteofTechnology.EastChinaJiaotongUniversity毕 业 设 计(论 文)GraduationDesign (Thesis) (2011-5-8—2011-5-23)题目:信息化校园分院:电信分院专业:08......

    上海市xx学校信息化校园测试方案

    上海市xx学校信息化校园项目工程测试方案 上海市xx学校信息化校园 项目工程测试方案 上海xx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上海长宁路xx号亨通国际大厦xx楼 2013年10月 上海市xx学校信息......

    新时期学校德育工作实效性研究方案

    新时期学校德育工作实效性研究方案一、课题提出的时代背景。 (一)课题研究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 早在党的十五大我党就提出了“依法治国”的基本治国方略,九届人大在修改《宪......

    课题研究方案(共五则范文)

    篇一:课题研究方案范例1 中学英语模块教学的理念与实践研究方案金沙中学 季仲平薛 军一、课题的提出及意义(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有关模块和模块教学的理论一直受到国内外学......

    中小学学校信息化工作(共五则)

    电教装备与信息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围绕教育局工作计划,结合学校电教工作实际,以资源建设为基础,以创新为 动力,以发展为主题,以应用为主的基本工作思路;树立服务意识,不断提高......

    学校信息化建设规划(共5篇)

    学校信息化建设规划 为了全面推进学校教育、教学及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进一步提升广大师生的信息素养和驾御信息技术的能力,提高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应用水平和效能,锤炼学校信息化......

    数字化校园的建设课题研究方案

    数字化校园的建设课题研究方案 作者:教科室 来源:本站 点击量:108 发布时间:2010-4-9 14:16:51 “数字化校园的建设”课题研究方案(一级子课题) 一、课题研究背景 在以计算机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