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校园论文

时间:2019-05-13 06:41:2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信息化校园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信息化校园论文》。

第一篇:信息化校园论文

华东交通大学理工学院

InstituteofTechnology.EastChinaJiaotongUniversity毕 业 设 计(论 文)

GraduationDesign(Thesis)(2011-5-8—2011-5-23)

题目:信息化校园分院:电信分院专业:08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班级:(1)班学号:20080210450112学生姓名:指导教师:起讫日期:

摘要:教育现代化是现代教育的显著特征,而教育现代化重要标志之一是教育的信息化。信息技术的融入给我们的教育带来前所未有的体验。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不仅仅会改变教育的形式,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会改变我们教育的状态,甚至教育的本质。尽管新教育实验的发端不是始于网络,但新教育从一开始就与网络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许多一线普通教师正是通过网络认识了新教育,被新教育所吸引并最终积极投身到新教育行列之中。以“e-learning”、“e-teaching”、“服务学习”为主旨的信息化教育是新教育的一个明显特征。“突破校园围墙,营造开放式的学习环境”、“开发教育资源,促进学习方式多样化”、“加强学校内外网络资源的整合,建设学习型网络社区”是新教育实验的一项重大工程。网络给新教育目前的发展提供了机遇,未来新教育实验的发展也必将得益于网络。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信息技术;新型教学结构;新课程整合一、校领导高度重视,积极勾画教育信息化的宏伟蓝图

(一)、多方论证,科学布局,合理装备。1997年学校进入了整体改造阶段,为了得到全校教师的支持与拥护,我校没有盲目投资,而是进行了一系列的科学论证,本着装备就是为了使用的原则,开始了教育现代化的规划与建设。

首先,我们开始了学生电脑房、多功能媒体教室的建设与装备工作,让信息技术为教育现代化服务,并逐步让教师学会使用。通过几年的校本培训,学校大多数老师对于信息技术有了一些初步的了解,并在一定范围内形成了积极使用现代化教育技术辅助教学的热潮。

在这个基础上,学校审时度势,决定在2000年开始有史以来规模最大、难度最高的整体改造工程。我校不仅建设了多媒体电脑工作室、网络教室、微机教室,还装备了双向闭路电视系统、构建100兆到桌面的校园网,为教师根据教学实际,自制多媒体教学软件,并运用校园网络进行教学和大队部利用闭路电视系统挖掘教育新途径、新方式提供可能。建成了校园网之后,教师使用信息技术的热情空前高涨,老师不仅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备课、教学,还开始思考如何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起来的问题,如何运用信息技术提高学校教育教学的管理效率和决策民主„„但瓶颈出现了——由于一线通的带宽较小,学校网络经常出现拥堵状况,教师和学生使用起来颇感麻烦。

针对这样的情况,学校开始考虑接入宽带。于是学校于2002学年第一学期和中国电信商谈网络改造的有关事宜,并在最短的时间内接入了宽带,提高了学校网络的速率,与此同时,学校电教组自行开发设计了“局前街小学信息管理系统平台”。该系统可以在网上发布公告、校园新闻,实现数据的上传、下载以及资源共享等功能。目前这一系统正在试运行,并将不断完善。

总结这几年来的信息化建设情况,我们自己也发现,我们的教师和学生正随着信息化建设水平的提高而不断发生着变化。

(二)、上情下达,积极贯彻,认真完成。学校的信息化建设和装备工作不能有随意性,而要不断地得到上级主管部

门的指导与帮助。只有这样,学校的建设和装备工作才能步入正轨。所以,我校分管信息化建设和装备工作的领导总是认真地阅读、领会上级的文件精神。然后根据学校的现状,提出我校的装备工作的要求,并以上级精神为工作的指南,不断调整工作思路,改变工作重心,优化资源配置,使学校的信息化建设工作能有条不紊地开展。通过一系列的努力,广大教师从身边的实例中感受到了教育信息化给教育、教学带来的种种便利,并进一步激发广大教师自觉运用信息化教育手段的积极性。

(三)、逐步更新,科学配置,不断完善。尽管学校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造,但我们不能指望一劳永逸,我们知道在信息化的社会中,知识和设备的更新周期越来越短,如何使学校的前期投资继续发挥作用,并在此基础上通过资源重组,科学配置,不断完善现代化装备的使用功能,是摆在每一所学校面前的首要任务。为此我们清醒地认识到信息化建设工作依然应该注重,并不断提高装备的质量。为此,我们一方面积极探索、挖掘现有设备的使用功能。我们利用现有网络进行教师备课,探索与尝试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另一方面,我们依然有条不紊地进行新的装备投资,特别是软件建设。目前我们正在积极论证添置校园网支撑软件的可行性。因为网络要真正活起来还得依靠大量的应用软件。可由于软件的投资金额较大,再加上市场上同类软件多如牛毛,质量鱼目混珠,因此我们期望通过广泛论证,引进使用先进的管理软件,使学校的校园网能在日常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

二、积极进行机构建设,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

(一)、成立校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是根据上级要求,结合本校实际,在广泛听取学校师生的意见的基础上提出一阶段信息化建设工作设想,申报上一级主管部门。在获得主管部门批准后积极付诸实施。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地检查、总结工作中的得失,逐步实现学校发展规划中提出的设想。而在建成后,则重点检查和反思学校的装备使用情况,然后提出更为合理和有效的管理和使用规章制度。

(二)、配备工作负责的管理人员。尽管学校的教师编制较紧张,但学校仍然为管理好学校的网络安排了兼职教师,并合理地安排了工作量,使他们有足够的时间从事现代化装备的管理工作。事实证明,适当缩减这些教师的课时,让他们有较多精力投入管理工作的做法是正确的。

(三)、尽最大努力,发挥现代化教育装备的作用。凡是进行了现代化装备的学校,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提高教育装备的使用效率。因为学校领导在决定装备指出就明确地指出装备并不是为了搞形象工程,而是为了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使师生在充满现代气息的校园环境中接受现代化技术的熏陶。自从学校装备了这些现代化教育设施后,我校的做法是积极宣传每一个系统、每一种装备的作用,利用教师业务学习的机会,向广大教师宣传设备功能和使用方法,并对教师进行了有关设备的操作培训。如学校装备了闭路电视系统以后,首先有点教组的成员向广大教师宣传系统功能,然后再进行操作现场演示,并承诺为教师使用现代化装备提供最好的服务。在网络建成以后,学校对网络的功能和作用进行了专门的讲座,让教师明白利用网络可以做些什么。学校开发成功信息管理系统平台之后,也同样培训教师怎

样使用这新的管理平台。这些做法使我校的现代化装备发挥了最大的效能,以保证落实校长室的现代化装备思想。

三、积极培训教师,提高教师认识,发挥信息网络的最大效能

当装备任务完成以后,就是一个使用与管理的问题。如果装备了大量先进的设备,但却大量闲置,这未免是教育资源的极大浪费。所以,从开始装备的时候起,我校就考虑了如何使有限的设备发挥更大的效益。

(一)、培训教师。教师都想用现代化的教育手段,但却因没有掌握必需的操作技能,所以都有一些怕用。为了让教师消除这种顾虑,我校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了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去年,我校结合省、市电教馆开展的现代化教育技术考试,在全校范围内掀起了学习信息技术的热潮。在培训之前,电教领导小组制定了培训计划,并向全体教师公布,并反复强调教师必须准时、积极参加培训,不得无故缺席。通过这些培训,全校五十岁以下的教师基本上都能掌握多媒体技术,大多数教师能制作简易多媒体课件,能进行多媒体辅助教学,能指导学生用计算机学习和处理信息,一部分教师已经开始探索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外,我校充分利用各种机会,让一部分教师参加更高层次的培训。如我校先后选派曹之杰、何静、袁平平、金东旭等老师参加了电教馆及其他方面组织的各项信息技术培训。这一部分教师充电之后,有力地推动了学校电教工作的蓬勃发展。

(二)、让网络教室真正为我们的教学服务。尽管我校的多功能电化教室在五楼,但使用频率仍然很高,在去年,学校里曾出现抢着用多功能电化教室的局面。各科教师都尝试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学科教学。语文学科中,不管是阅读课,还是作文课,教师都找到了发挥该设施的有效途径;数学学科中,不管是图形教学,还是其它教学内容,教师也都摸索出一些好的做法;而在英语、思品、自然等其它学科中,也曾多次尝试过运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除此以外,各个年级、班级及学校大队部也利用已有的影像资料,在多媒体教室进行各种教育活动。然而这样的高频率使用带来了一个问题,网络教室太少,所以学校于去年装备了第二个网络教室,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这种局面。

(三)、自制教学软件,为多媒体教学手段走进课堂摸索经验。在信息化建设刚起步时,我校没有建设多媒体工作室,也没有配备制作软件的教师,所以我们无法将这种先进技术引入课堂。这两年,我校筹划建设了多媒体工作室,并首次确定一名教师主管软件制作。随后通过培训、引进教师的做法,不断充实制作队伍。现在,学校基本上已组成了一个稳定的工作小组。工作组先后制作了语文、数学、英语、思品、自然等学科的教学软件,在具体教学中,起到了较好的效果。在省市的多项活动中取得了广泛的好评。而且,学校多媒体工作室制作的课件也多次在市电教馆组织的多媒体课件制作比赛中获奖。

(四)、运用校园网络,积极建设学校资源库。网络仅仅是信息化的形式,丰富的信息资源和方便的获取方式才是信息化的内容与实质,在这个意义上来说,建设校园网络环境,培养全校师生对网络文化的体验和感受,才是我们目前校园网建设的关键。而特色学习网站又是学校在现有条件下所能开发和利用的最有效的网站形式。它一般由学科教师与他的学生们共同建设与维护,是校园网平台的核心组成部分(至少在现阶段)。

为此我们准备建设静态的研究专题网站、动态的师生共同交流的平台、建设校园网络文化氛围、整合网络教育资源。

四、不断提高教育信息化认识,积极探索网络教学

以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普及,为实现建构主义的学习环境提供了最理想的条件。在网络技术应用于教育的这些新的趋势中所隐含的学习模式和教学模式,都反映了认知学习理论的观点,学生被看作是知识建构过程的积极参与者。学习者通过自己经验建构知识,在这个建构过程中,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鉴于这样的认识,学校申报了江苏省“十五”电教课题——“运用信息技术,促使学生探究——合作型学习方式的形成的研究”

(一)、建设能促使学生形成“探究——合作”型学习方式的校园网络环境。学校将建设的重点放在了特色学习网站的建设上,准备利用五年左右的时间建设好如下网页或子网。①建设静态的研究专题网站。这些各研究课题介绍的子网站,为教师在开展研究性学习指导起辅助教学作用。它主要是介绍学习方法,提供研究课题等,既可用于课堂作多媒体教学,又可延伸到课外让学生自学,成为教师课堂教案的延伸,②建设动态的师生共同交流的平台。各研究主题都建设一个可供师讨论的论坛及聊天室,为每学期各学科的教学内容(特别是具有研究价值的课题)分别开设了若干主题,并可随时扩充新的版块,设立新版主,让师生在网络上实现跨时间、地域的交流与学习;网站还将提供师生对研究成果进行展示的交互平台,可对学习过程成结果进行展示和评价。③建设班级网页和学生个人网页。这样可以把班级的黑板报办在网上,同时在学校办起网络杂志,使广大师生都能加入到网络文化的创作和发展中来,是网络在校园文化发展中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④整合网络教育资源。建设一个基于本校站点的搜索引擎,模拟出因待网的环境,解决上网查阅资的效率问题,形成比较完善的信息资料收集、查询系统,通过网站提供的主题分类或输入关键字进行资料查询;网站还提供了搜索登记,可以将外部相关信息进行登记,每个使用者既是信息的获取者,也是信息提供者。

(二)、加强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的教学模式。探索信息技术与其它课程的整合的教学模式,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思考:①教学内容问题化。根据文学科性质和具体的教学内容特点,由教师和学生将教学内容转化为各种形式的有价值的问题,并在网络上呈现出来,为学生在课内外的探究性学习设置逻辑起点。②教学过程探究化。学生主动地获取网络上的相关资料以及其它的网络资料,在获得基本知识之后,在课堂教学中,围绕着相关的问题进行自我探究或集体讨论,教师以平等的姿态参与和引导学生的讨论,使教学过程由传统的传承型转变为探究型。③教学活动网络化。在教学活动中,改变过去教学内容主要来自于教科书的单一状况,强调培养学生从网络资源中获取素材,自我改造、重组、创造教学内容的能力,养成学生从网络获取资源的能力和习惯。④教学结果创新化。网络只是环境,探究只是手段,教学模式改革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由于上述的改革,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真正的确立,学习的自主性、能动性、合作性得到发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人格。

(三)、探索教学层面上基于网络的教学策略与学习策略。

我们在开展研究时必须积极探索在网络背景下的新的教学策略(①利用网络创设既虚拟又现实的情景的策略;②网络教学与课堂教学形式结合的策略;③网络平台上任务式的多学科延伸模块式学习与但学科固定教学模块的课堂学习的结合的策略;④网络背景下的评价策略。)和学习策略。(①个别探究学习与探究合作学习相互结合的策略;②运用虚拟环境进行学习的策略。)

(四)、加强教师的继续教育信息化环境的建设。一个网络建成以后,不仅要网上有车、车上有货,更关键的因素在于车上有好的驾驶员。因此当前要紧紧抓住教师继续教育的机遇,加强教师继续教育信息化环境的建设,探索信息时代教师培训的新模式和校内外交流模式,尽快使更多的教师熟悉和适应信息时代的教学新环境,不断提高教师继续教育的信息化程度、水平和效益。经过这样的努力,争取在校园网络文化环境中尽快培养出一批既精通学科教育又能熟练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与资源进行教学的教师。

在课题思想的指导下,我们学校正在创造一切条件,让更多的教师积极投身于这样的研究中来。相信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我们会在教育信息化建设方面做出一定的成效。

当然,在推进教育信息化的过程中,我们学校还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但是我们会本着“用教育信息化推进教育现代化,实现教育的跨越式发展”的原则精神进一步指导我们的工作,更脚踏实地地实施好市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五年规划有关精神。

参考文献:

[1] 谢希德.创新学习的新思路[N].人民日报,1998-12-25(10).[2] 张志建.严复思想研究[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34、56-57.[3] 高景德,王祥珩.交流电机的多回路理论[J].清华大学学报,1987,27(1):1-8.

第二篇:校园信息化研究

对大多数的中小学来说,实现“校校通”的硬性规定期限是5-10年时间。自2000年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在中小学实施“校校通”工程的通知》以来,各地中小学都在奋力朝着这个目标前进。教育部这一规定,足以说明国家实施信息化教学普及的高度重视。信息化的飞速发展令人不可忽视和小觑,特别是对于肩负着祖国未来,走在时代前沿的教育行业而言。各学校以及IT业的众多厂商对这一通知表现出的强烈兴趣和关注很快付诸于实践,教育行业信息化工程迅速启动起来,一时间“校校通”市场成为IT寒冬里众厂商争抢的香饽饽。“校校通”工程的具体实施体现为“物理通”、“资源通”、“教学通”等不同层面,而“物理通”则是“校校通”工程顺利实施的基石,核心内容就是中小学的校园网建设,我国目前的“校校通”建设更多的还处在“物理通”这一阶段。但对于如北京、上海、广州等中心城市而言,“校校通”已经深入到“资源通”和“教学通”等阶段。多媒体教室的兴起就是资源统一利用在实际教学中的重要表现。传统的教学模式使老师的教学任务繁重,学生缺乏对枯燥课堂教学的兴趣,因此教学效果参差不齐。为了适应信息社会的发展趋势,主要是为了改进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率,希望能够获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各中小学积极准备或是已经开展应用网络技术教学模式的改革。多媒体教学网络是通过在校园内实施综合布线,形成内部多媒体宽带数字网络并连接每个教室,内部宽带网络通过专线与国际互联网连接,最终形成到达每个教室的信息高速公路。课堂上可以随时双向互动进行视频点播、课件点播、网页浏览等教学内容,也可以在整个学校开展电视会议、广播授课、实物演示等教学。这样既大大减轻了教师的教学任务,又使教学活动生动活泼,增强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性,使教学别开生面。然而,多媒体教室仍存在着相应的弊端。首先,相对于传统的教室,多媒体教室的配备要求较高,造价相对昂贵,因此普通的学校的多媒体教室数量还很少,一般只作为公开课或者特殊用途,常规的教学根本无法使用。而如今的教学却要求多媒体教学能作为常规的教学模式存在于整个教学当中。另外,多媒体教室的操作较专业复杂,需要对教师进行培训,这又增加了多媒体教学实施普及的难度。因此,目前多媒体教学的普及主要集中在两大要求上:一是将多媒体应用轻松搬进每个班级;二是使多媒体教学过程更加简单易操作。这就是继“校校通”之后出现的更深化应用“班班通”。“班班通”的出台意味着老师在普通教室中就可移动鼠标,让网络教学成为“家常便饭”。“班班通”的实现让多媒体教学不再是计算机教室的专利,而是步入课堂教学的每个细节,然而这对老师的计算机水平提出一个新课题。能否有一个脱离计算机复杂操作而又能享受网上共同资源的全新“班班通”解决方案呢?视易“班班通”抓住了这一市场契机,着眼于许多学校对多媒体教学的期盼,从他们对多媒体设备的价格及对整个操作简单化的消费特征切入,基于电视的视易“班班通”解决方案为多媒体教学开辟出一条简单易行的“班班通”捷径。实达网络公司推出基于Ip宽带网络服务平台的多媒体教育机顶盒应用系统解决方案。这就是利用实达网络公司先进的eVideo多媒体教育机顶盒,作为教室应用端设备,并联合其它合作伙伴的多媒体应用系统和系统集成服务,提供一套完整的eVideo多媒体教育机顶盒应用系统。对内是完整的教学系统,提供内部多媒体数据共享;对外通过宽带接口与外界Internet相连,实现信息广泛的摄取和交流,使师生在校园教室内获得实时便捷的信息服务。这不仅丰富了教学活动,而且更重要的是,大大提高学校的教学效率,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规范化管理和网络化授课显著地提高了学校的教学质量。目前,实达网络的视易班班通已经成功应用于仰恩大学的信息教学改革当中。以电视为基础教学设备的视易“班班通”具有即时性和双向性的特点,教师在教学中概念解释、模型构造、动态演示有着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优势。该方案立足于应用,为教学提供了必需的资源支撑平台,且极大的利用学校的硬件资源、节省了校方的投资成本,为“校校通”的深化应用开辟出新的指引方向。

第三篇:信息化战争论文(推荐)

信息化战争

摘要:信息化战争是信息时代的产物,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信息社会以后的必然产物.农业时代的战争,有信息但谈不上信息技术,信息的传递靠自然信道和人体信道,军队的指挥靠旗,鼓,锣,角和人的传信.工业时代的战争,出现了电报,电话,雷达等信息技术,可以用电磁波传递信息,为大空间,远距离作战开辟了道路.但这是机械化战争,并不是信息化战争.当战争中使用导弹这种信息化武器时, 信息化战争就萌芽了;当导弹战与电子战结合运用的时候, 信息化战争的威力已震慑世界军事领域;当战场信息基础设施已经完成, 关键词:信息化战争

战争形态

一体化

前言

进入21世纪,高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推动了武器装备的发展和作战方式的演变,促进了军事理论的创新和编制体制的变革,由此引发新的军事革命.在世界新军事变革浪潮催动下, 信息化战争作为一种新的战争形态开始登上人类战争的舞台.信息化战争最终将取代机械化战争,成为未来战争的基本形态.。

一、信息化战争的概念。信息化战争是一种战争形态,是指在信息时代核威慑条件下,交战双方以信息化军队为主要作战力量,在陆、海、空、天、电等全维空间展开的多军兵种一体化的战争。

发生在信息时代,以信息为基础并以信息化武器装备为主要战争工具和作战手段,以系统集成和信息控制为主导,在全维空间内通过精确打击、实时监控、信息攻防等方式进行的瘫痪和震慑作战的战争形势。

信息化战争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1)信息化战争是信息时代的产物,是信息时代经济、技术、生产力水平和生产方式在战争领域的客观反映。

(2)战争工具决定战争形态,有什么样的战争工具,就会有什么样的战争形态,这是战争历史发展规律所决定的。信息时代战争工具的信息化、智能化和综合化,信息武器装备体系的形成,必然导致信息化战争的出现。

(3)信息化战争首选的并直接打击的目标是信息获取、信息控制和信息处理系统及其基础设施,剥夺敌方信息控制权、使用权和对己方信息系统的威胁,同时建立己方的信息优势,进而实现己方意志。

(4)信息化战争的核心资源是信息和知识。因此,信息化战争是以信息和知识为力量的战争。在信息化战争中,掌握信息和知识的高素质的人是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

二、信息化战争的产生与形成

战争形态是指由主战兵器,军队编成,作战思想,作战方式等战争诸要素构成的战争整体.其中,主战兵器,军队编成,作战思想,作战方式等战争诸要素的变化决定了不同战争形态的特性.主战兵器决定着军队的编成,作战思想和作战方式的变化,并由此产生了不尽相同的战争形态.主战兵器是战争形态最显著和最重要的标志.按照这个定义,我们认为,可分为四种战争形态,即冷兵器战争,热兵器战争,机械化战争, 信息化战争.纵观人类社会至今出现的战争形态可以看出,战争形态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科学的发展,其嬗变的速度越来越快,生成周期越来越短.三、信息化战争的基本特征。

战争的时代特征决定于战争存在和发生的社会历史环境,战争的特点规律,是战争时代特征的具体表现.尤其是当战争处在时代转换的过渡时期,只有抓住战争的时代特征,才能把握住认识战争特点规律总的方向.对信息化战争特点的研究一直是世界各国军事学术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在此将信息化战争归纳为六大特点:

1,战争工具——信息主导

战争工具决定着战争形态,有什么样的战争工具,就会有什么样的战争形态.信息时代的战争工具主要是信息化武器装备,信息化武器装备的主要特征是实现了武器装备的信息化,智能化和一体化.2,战争力量——整体凝聚

信息化战争中,智能和知识处于力量凝聚的核心和主导位置,战争力量的凝聚主要依靠信息控制.从力量要素

来看,信息化武器装备成为主导性要素,传统的机械化作战平台地位下降.力量的凝聚,必须是在掌握制权优势.3,战争时空——多维一体

.信息化战争仍然需要分别制权,各军兵种仍可继续主宰各自传统的作战空间,所不同的是在时间,空间和力量诸要素之间,必须统一标准,实现互联,互通,互操作,最终形成一个相互融合的体系.这样一个横向一体化的网络体系建立起来之后,陆海空天电等相互分离的作战空间将成为一个全维一体的作战空间,在这个全维空间内,战场是流动的,信息是实时的,时间,空间和力量等诸要素是融合的,力量的运用将非常灵活而且可调,可控.4,战争实施——精确打击

精确作战从量变到质变经历了半个多世纪,跨越了三个历史阶段.第一,从近距厮杀到火力毁伤.第二,从面杀伤到点摧毁..第三,从精确摧毁到实时打击.5,战争保障

信息化战争中,侧重于智力,知识,信息,网络的综合保障,在此基础上加强对保障要素的融合与控制.保障.传统战争中,战场建设和战争动员是战争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信息化战争保障的情况下,战场建设将更具备军民两用特征,而且平时和战时必须实现快速转换.随着战争持续时间急剧缩短.6,战争制胜——人机融合

信息化战争中,人的智能与武器的性能融为一体,赋予武器以智慧和灵性.信息化武器不再是傻大黑粗的机器组件,而是具有人工智能,会思考,能判断,可以自动发现,识别和打击目标的机器人.四.信息化战争的发展趋势

我们将信息化战争的发展趋势概括为“一个中心,八个特征”,即 夺取制信息权为中心,一体化,网络化,精确化,实时化,多维化,有限化,社会化,无人化等特征.所谓制信息权,是指运用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战场认识系统,通信系统,指挥控制系统和火力打击系统等来夺取战场信息的获取权,使用权和控制权.制信息权主导着制空权,制陆权,制海权,制天权等主动权的争夺.没有制信息权,也就没有战争的控制权和主动权,只能被动挨打.所以,信息进攻和防护的斗争将贯穿于战争的始终,是交战双方争夺的中心.因为信息化战场已经打破了机械化战争那种陆战场 ,海战场,空战场等单一战场格局,使作战成为作战体系间的较量.在这种体系与体系的整体较量中,任何一个作战领域的主动权都不能左右整个战场局势,无论是陆战场,空战场还是海战场都必须依靠作战体系这个大系统进行整体协调和运作战争.而制信息权作为主导和沟通陆,海,空战场上一层位的战场主动权, 显然会成为交战双方争夺的焦点.只要能把正确的信息,用正确的形式,传递给处在正确位置上的正确的人和武器系统,谁穿哪个军种的服装已经不重要了.以上内容纯属个人观点,如有不妥之处,还望老师指正。谢谢!

参考文献:[1] 《大学军事学教程》,陈润华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2011年9月第2版。

第四篇:统计工作信息化论文

1统计政务电子化

统计政务是政府行政管理的一个组成内容,它包括统计工作人员的资格认定、统计调查单位登记备案、部门统计调查项目和涉外统计调查项目的审批备案等,统计政务电子化是电子政务的一个组成部分。根据这些统计政务项目的性质,应把统计调查单位登记备案、部门统计调查项目和涉外统计调查项目的审批备案等政府统计机构审批备案事项纳入电子政务的范围。在实现形式上,统计调查单位登记备案可以纳入一个地区电子政务总流程,而部门统计调查项目和涉外统计调查项目的审批备案可以通过网络报批。统计调查单位登记纳入一个地区电子政务总流程将是统计政务迈出的重要一步。

电子政务就是在现代网络环境下,运用计算机通信技术,构建一个政府办公平台,使用户只要持有一台电脑,即可在任何方便的时间和方便的地点获得政府的信息和服务。这种减少环节、提高实效、方便用户的政府对社会办公系统是对传统办公模式的根本变革。

企业办理一项政府审批事项曾经历了多点多次式(即企业要多次光顾多个衙门,才可获取多种批准证书)到多次一点式(即企业要多次光顾一个大厅可以获取多种批准证书)。而未来网络登记和审批模式则达到一次一点式(即政府各部门的登记审批以及备案手续均在网上进行,只需一次光顾一个大厅即可获取所有审批证件)。网络登记和审批模式至少可以实现四个方面的目标:一是规范政府行为,促使政府各部门依法行政。网上审批和登记内容必须是具有法律依据或政府批准的行政审批事项,除此之外企业将不予办理报批;二是有利于增加政府行政透明度,做到政务公开,利于社会公众对政府的有效监督,促进政府部门的勤政廉政建设;三是减少企业申报程序中的重复工作量,避免技术性差错;四是可以实现政府各部门之间的信息资源共享。总之,这种政务办公模式将促进政府由单一管理型向服务管理型转变,促进政府真正成为廉洁高效的政府;同时也促使企业和生产经营者通过依法办理登记报批,对政府依法履行义务,依法经营纳税。

实现登记审批网络化的五个前提条件:一是政府要确定一个部门,赋予其网络办公总策划、总协调的职能,促使政府各职能部门消除部门利益,形成政府办公“一盘棋”的格局;二是要有电子政务的统一标准,例如:统一的企业(单位)编码(即企业(单位)身份号)、统一的登记注册类型、统一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等等,避免用户在使用公共信息中由于标准不统一而造成的混乱;三是要有一个科学的、可以实现政府各部门服务管理职能程序的、方便企业操作的电子政务办公流程,例如北京西城区政府“一站式”服务大厅的新办企业审批项目流程是这样的:企业名称预先登记→领取工商注册登记表→办理前置审批→开据房产证、入资、验资→企业审批、发法人执照或营业执照→刻章审批→开设银行账户→办理机构代码登记→办理国税登记→办理地税登记→办理统计登记→办理社会保险登记→办理户外广告审批→办理旅店业审定价→办理商委粮食审批→办理科技企业认证→当地工商所备案。(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以上部分政府审批登记项目可以逐步移交给行业协会,发挥中介组织规范企业市场行为的作用。)科学的运行流程一环扣一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同信息只取一次,避免重复和差错。四是建立完善的网络安全系统。网络安全一直是困扰电子政务的难点问题之一,包括建立网络防毒、安全认证、信息资源分级分层使用的安全体系,这些在技术上都应得到解决。五是要统一电子操作系统,要编制一个科学统一的流程软件。而以上五个方面都是建立在政府是一个有机的工作整体的基础上,其工作出发点统一在服务基层,依法行政上。统计登记是政府统计部门依法行政的一项主要内容,是政府统计掌握调查对象,建立统计渠道的重要途径,随着政府登记审批电子系统的建立,统计登记网络化将得以实现。2统计工作流程信息化

统计工作流程的信息化是统计系统内部实现的,它是指统计信息产品生产的全过程的电子化,即统计基础数据的采集→统计数据的加工处理→统计数据质量控制→统计初级产品的开发→统计信息产品的发布→统计信息资源管理等统计工作的全过程。

统计数据采集实现由以统计报表、软磁盘为主转变为以网络传输为主。加强各级政府统计部门和基层企业的计算机网络化水平,加强统计信息网络安全建设,国家、省(直辖市)和地(市)级政府统计局之间、限额以上统计调查企业(单位)与各级政府统计局之间应具备网络快速传递的硬件和设施水平;实现政府统计局对企业、上级政府统计部门与下一级政府统计部门之间统计制度、统计培训、电子程序的网络传递;实现基层企业(单位)统计数据信息的网上直报。最大限度地减少统计报送环节,解决基层统计人员力量不足的矛盾。

统计数据处理应用程序由专业各自开发转变为集中统一研制。统一数据处理操作平台、应用软件、文件格式;统一实行统计“一套表”制度,统一单位属性标识代码、统计指标代码;统一数据处理和审核程序;实现准确、高效、方便的数据处理模式。

统计信息资料的开发利用由传统单一模式转变为现代多元模式。统计信息的8个系统15个数据库:一是统计法律法规系统(统计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数据库);二是统计调查单位管理系统(统计法人单位数据库、统计产业活动单位数据库)三是地理信息系统(统计调查单位地理分布数据库、人口地理分布数据库);四是统计调查项目管理系统(政府统计调查项目库、部门统计调查项目数据库、基础统计指标及指标解释数据库、派生指标数据来源及计算方法数据库、统计标准数据库、统计调查方法数据库)、五是专项统计调查信息系统(国民经济各行业统计调查数据库);六是统计质量评估系统(统计指标数据逻辑关系库、统计数据质量评估库);七是统计分析系统(统计分析模型应用软件);八是统计新闻发布系统。

统计数据管理由无制无序转变为有制有序。改变过去统计数据管理纸介质、磁介质并存方式,改变在资料管理和使用上缺乏规章制度,强调部门利益,甚至造成历史数据断挡、遗失及个别泄露商业秘密的状况,建立并执行基层及统计数据统一归档,分级分类使用制度。既要实现制度允许权限内的资源共享,又要依法保守商业秘密。资料归挡形式推行光盘形式,实现资料管理的安全化、制度化。

统计工作信息化的实现大大地促进了政府管理模式和统计制度方法的改革,使这些领域实现了突破性和跨越式发展。

第五篇:信息化建设论文

信息化建设亟需解决的几个问题小平同志提出:“开发信息资源,服务四化建设。”党的十六大报告也指出“四个现代化,哪一化也离不开信息化。”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大力推进信息化,已经成为覆盖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我们应该而且必须从城市发展战略的高度来定位和推进大同的信息化建设,要通过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促进现代化,推动全市经济的跨越式发展,促进各级政府行政效率和全社会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在实践中,我们深深认识到,搞好信息化,规划是前提,建设是基础,人才是关键,管理是保证,应用是核心。我们必须从自身实际出发,继续切实解决好这五个方面的问题。

一、坚持高起点规划,解决网络和信息滞后的问题。信息化建设和城市建设一样,必须坚持规划先行,高起点规划。我市是过去全国最大的煤炭城市,其上游型产业、资源型产品,决定了城市产业结构的落后,面对新兴的信息产业,我们必须着眼于用发展的眼光,长远的眼光,战略的眼光做好规划,推进应用。要立足于充分利用现有的信息资源和基础条件,立足于自身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面向应用,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建设互连互通的传输网络,构筑资源共享的信息平台,建立电子政务、电子商务、远程教育、远程会议、便民服务等若干应用系统,开发和建设具有自己信息特色的资源数据库,所有这些规划都是第一位的。只有这样,才能解决网络滞后,信息落后的问题。

二、坚持高标准建设,解决建设不规范的问题。目前,我们正在实施政府信息化建设,按照国家和省信息化工作领导组的决策,统一部署,稳步推进。有了高起点规划,还要有高标准建设来保证它的质量,在网络建设上,要建立统—的应用平台,重组资产、整合资源、优化资质,避免重复建设、投入割据和人才流失;在数据库建设上,要利于检索、利于追加、利于更新、利于创新:在软件开发上,以应用开路,要应用得体,应用方便,应用到位,尤其在事关政府职能转变和管理体制改革方面的项目和对面向公众服务的办事项目上,要规范业务流程,简化工作环节,让企业和群众真正享受到政府信息化建设带来的便利和实惠。在加快政府信息化建设的同时,要切实加快企业信息化和全社会信息化建设的步伐。

三、坚持高质量培训,解决人才缺乏的问题。从根本上来说,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取决于高素质的人才队伍。要把人才队伍的建设作为推进信息化进程中的重中之重。创造用好人才、吸引人才、培养人才的良好环境。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加强人才培训,要培养一支精干的高级管理建设人才;要培训—批复合型的实际操作能力强的应用人才;要进行政府上网的应用性培训,在领导干部、在职公务员和广大职工中加强信息技术的应用性培训,尽快适应网络时代“电子政府”的要求;要加强各级各类教育和培训工作,普及信息化知识,提高全民素质。

四、坚持高水平管理,解决管理滞后的问题。信息化建设是—项涉及多学科、多部门、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综合性和基础性的工作,市政府还应成立一个层次高、有权威、专业性强的专门机构进行综合协调管理,使终端、网络、数据库既能产生出源、流、库各自的规模效益,又能发挥出对经济的整体推动作用。要坚持法制的原则,健全制度,规范管理,依法推进;要坚持市场的原则,全社会投入,企业化运作,根据需求,利益驱动;坚持行政的原则,要面向发展,政府推动;坚持效能的原则,要健全组织,强化责任,提高效率,创新机制。

五、坚持高效率应用,解决应用水平不高的问题。电子政务,数字城市,必然引起工作方式、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转变,要提高政府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实现政务信息化、办公自动化,关键是政府上网,加强应用。首先,推进各县区、各领域政务部门业务网上办公,不断完善政务网功能,规范政府的行政行为,努力提高行政效率和服务质量,增强政府部门工作的权威性和办事透明度,最终推动政府切实转变职能;其次,积极推进城市建设和管理信息化,运用数字技术,重点建设和完善城市各类应用系统,在提升城市整体功能的同时,提高城市管理和服务水平;第三,推动社会各项事业信息化,整合一批能够为社会提供普遍服务的公共信息资源,形成一批基础性、公益性的大型数据库,建设一批跨部门、跨行业的综合性信息网络应用系统,加快资源整合、共享、共用,提高全市的社会公共服务水平。总之,我们要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质量培训、高水平管理、高效率应用,解决规划滞后、重复建设、人才缺乏、管理不够、应用不足的问题,全面推进城市信息化建设,让全市人民充分享受信息化建设的成果。

下载信息化校园论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信息化校园论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物流信息化论文

    互联网+电子商务物流 摘要: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掀起了“互联网+”狂潮,互联网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使得地球越变越小。这就不得不说阿里巴巴了,作为中国最大的电子商物......

    幼儿园信息化论文

    如何构建小班家园共育新途径—网络交流平台 幼儿园:盘龙区新迎第二幼儿园 教师:张月 【论文摘要】小班幼儿家长与班级教师的有效沟通能帮助幼儿尽快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并建......

    论文:信息化时代

    当今社会已进入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的信息化时代,人类所面临的是瞬息万变的以及渗透到生活各个领域的复杂的文化。现代社会知识更新的速度不断加快,在高中阶段,对学生传授的知......

    税务信息化论文

    税收信息化问题研究税务0901王志远1402090244摘 要: 我国的税务信息化建设已经走过了20 多年的历程,信息技术的作用日益突出,已成为支撑税收工作的坚强依托,但在应用中仍存......

    信息化教学论文

    论:信息化教学 21世纪,随着网络网络的普及和应用,信息技术深入到社会生活的每一个方面,并和每个人的工作、生活紧密相联,而信息化教学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广泛兴趣。 一、信息化教......

    校园信息化建设制度

    校园信息化建设制度 1、主控室由校长直接领导,由各处、室的微机管理员组成。负有建设、管理和维护校园网的责任。 2、校园网由主控室统一管理和维护。各处、室的网络设备由......

    智慧校园信息化建设模块

    一. 信息化校园各个系统建设方案 本次项目主要涉及到学校的教育信息化基础建设和装备提升,根据学校的实际需求进行设计配备。具体建设有:校园网络(有线与无线)、多媒体教室、计......

    校园信息化建设计划书(大全)

    校园信息化规划 1前言 信息化技术在教育领域的推广和应用日新月异,学校信息化建设已成为未来学校教育发展战略的制高点。在当前新形势下,将传统校园逐步转换为数字校园已成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