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税务信息化论文
税收信息化问题研究
税务0901王志远140209024
4摘 要: 我国的税务信息化建设已经走过了20 多年的历程,信息技术的作用日益突出,已成为支撑税收工作的坚强依托,但在应用中仍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本文仅从管理的角度谈谈存在的一些问题及对策。
金税工程开始拉开了中国税务大规模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的序幕,各期工程的开展也成为税务信息化应用的主线,期间取得令人了瞩目的成绩。但在税务信息化建设进程中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重技术,轻管理、重开发,轻应用等。如何分析解决好这些问题对于进一步加快税务信息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税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税收基础数据质量不高。一方面表现为数据不全面,部分相关信息未能纳入系统管理, 从而削弱了应用软件的作用;另一方面是数据不准确。供纳税人提供的信息有误、工作人员操作错误或系统技术问题引起的数据错误以及数据采集的标准不统一都会导致垃圾数据的产生,进而影响在此基础上的一系列应用的准确度,业务系统难以发挥出正常功能。
(二)对数据的利用能力较差,基于业务数据的增值应用有待进一步开发。一方面基层不能充分利用信息数据提高管理、服务水平,另一方面目前的监控分析、决策支持系统功能较简单,且应用面不够广泛,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三)人员素质不适应,缺乏相应培训、考核、奖惩机制。目前,各级税务人员综合素质参差不齐,部分人员不能够熟练掌握各类应用系统,成为税收信息化建设的“瓶颈”。仅以网上报税为例,网上报税系统极大的方便了纳税人,降低了征纳双方的成本,但如果税务人员不能在系统中做好正确的签约、纳税辅导工作,纳税人就不能顺利完成税款的缴纳,网上报税系统就发挥不出应有的效果。建立起一套税务应用系统并不等于实现了税务信息化,只有应用系统的使用人员能够熟练掌握各项操作,才能够充分发挥出应用系统的各项功能。
二、问题分析及解决办法
税务信息化绝不是仅仅将原来的手工办税流程简单电子化,而是信息技术在税务管理中的全面应用,深度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提高管理、监控、服务水平,进而推进税务管理现代化建设的综合过程。管理在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却又往往容易被人忽视。
管理是管理者协调人及其他组织资源,通过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过程,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就税务信息化而言,管理的目标是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税务信息化,而实现这一目标要通过管理者通过有效协调人力、财力、时间、信息、技术等资源来实现。只有将先进的管理理念、管理体制与技术相结合,才能产生巨大的效益。单纯强调技术更新,而忽视相应的管理,就会出现高技术和低效益并存,高投入和低产出共生的怪现象。具体来说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加强对数据的管理
税务信息化应用关键取决于基础数据采集的完整和准确及数据信息的有效利用。随着税务信息系统各项应用的逐步深入,收集和存储的数据量急剧增加,强化对数据信息的管理尤为重要。
(一)建立健全数据采集和管理制度,加强数据质量的管理。数据质量是数据的价值所在。
只有保证数据的真实、完整,才能更好的提高数据资源的利用水平,促进征管质量的不断提高。要想提高数据质量,可以实行数据的标准化管理制度:
1、加强对数据采集、维护等各个环节的管理和监控。建立相应的规范制度,确保各个系统的数据口径和标准一致,便于进一步整合利用;保证数据录入的质量,加强对数据的系统内数据的逻辑性审核和合理性审核,严把数据入口关,减少人为差错, 确保基础信息的准确、真实、完整;
2、建立信息采集考核制度,明确责任,实施信息准确性的审查,进一步提高系统信息的质量。
3、拓宽基础数据采集面,全方位严密税源监控,尽快实现与相关部门数据的实时交换与共享。与工商、银行、土地管理、车管部门交流纳税人登记情况,提供金融资产、固定资产等信息,即可避免纳税人在各个职能部门重复申报资料,减轻纳税人的负担,也可以掌握纳税人实际经营状况及资产状况等第一手资料,为税务管理、稽查选案、税收保全等提供相应参考。
(二)促进对数据的有效利用
在数据的质量得到保证的基础上,这些数据如何才能在税收工作充分发挥作用呢? 在当前数据大集中的趋势下,发掘、利用好税收数据成为了重中之重。对税收数据的深度利用就是要逐步建立以收入质量、征管质量、地区税收质量、行业税收质量等评价指标体系和税收预警指标体系为主要内容的科学系统的税收质量评价体系,这是税收工作的竞争力和管理与服务水平的实质性提高。具体体现在查询、分析、决策三个层面的功能
1、建立综合数据查询系统,实现快速灵活的查询和报表生成应用,满足各级的业务需求,也可以缓解征收管理系统集中后查询压力;
2、利用数据仓库技术,通过数据的抽取、转换和加载,对各类数据全面分析和监控,实现对税收收入的分析以及对纳税人的信用等级评定等功能。用数据挖掘技术、数理统计分析技术、联机分析技术等信息技术和决策科学,建立并不断完善决策支持系统,对税收负担、收入构成、税收法律法规和各项管理规定的执行情况等各方面进行分析评估,为税收业务决策和战略发展提供辅助支持。
二、加强对使用人员的管理
信息化在税务系统应用已经无处不在,同各个工作岗位人员均息息相关,需要税务干部的全员参与。只有所有的人员都参与到税收信息化建设中,熟练掌握本岗位所需的操作技能,信息化应用工作才能真正开展起来,体现出信息化的优势。要达到这个目标,必须做到:
(一)完善培训制度,加强有针对性的培训。制作简明、易懂的培训教材及辅助课件,建立仿真培训环境,分岗位、分批次地对干部职工进行软件应用专业技能的培训,每次培训后都要对参训人员严格测试,要求各单位对各岗位人员的培训、考试情况予以记录,必须掌握本岗位所需操作技能才可上岗。
(二)从信息化角度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指标,对各岗位人员的工作能力等进行评估。绩效考核是指管理者运用一定的技术或方法,在各种评价要素中,选择有效的评价指标和标准,赋予各个指标以 权重,以此来鉴定一定职位上员工的工作结果,评估员工对组织的贡献以及表现的能力的过程。绩效考核关键是找准切入点,用科学的方法、标准和程序,对税务干部的信息化工作做出合乎实际的评价,并在此基础上对工作进行改进和提高。可以结合自动过错追究系统及对所负责业务的抽查进行考核,公布结果并分析问题原因,给出解决办法。
(三)引入激励机制,提高干部职工的积极性。根据现代人事管理学理论,奖励与激励是激发人的热情、调动人的积极性,发挥人的潜能的有效途径。一个人如果工作积极性很高,可以发挥他的80 %~90 %的潜能;反之,如果没有积极性和主动性,就只能发挥其潜能的20 %~30 %。而奖励是对良好行为的一种积极肯定,是对人行为的正强化。公平的客观的奖励是激发和调动人的潜能的行之有效的途径。对能够熟练运用本岗位所需操作技能,在相关绩效评估中成绩突出,在信息化工作中有创新突破的人员予以奖励,必能提高干部职工的学习热情,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使每个人都能担负起自己的岗位职责,保证税务信息化各系统均能发挥出应有功效。
第二篇:税务信息化复习提纲
复习提纲
1.税务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发展研究
2.对加强税收信息化管理配套工作的研究
3.信息化条件下税收征管流程再造的思考
4.税务信息化的发展战略研究
5.信息化条件下征管模式研究
6.我国税源监控中的信息化管理研究
7.国外税务信息化建设借鉴
8.关于网上报税的思考
9.金税工程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10.金税工程三期需要突破的几个方面
11.完善税务办公信息系统的建议
12.电子商务对税收的影响及对策
13.对税款装置的推广和应用研究
14.税款装置的应用现状及发展研究
15.CTAIS系统功能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建议
16.推行CTAIS的重要意义与当前任务
17.中国税收征管信息系统的发展与完善
第三篇:浅议税务信息化建设
浅议税务信息化建设
税收之于国家,如太阳之于万物。税收是伴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对于一个政权的统治来说,税收是必然的存在。从春秋时代开始的“初税亩”制度,经历漫漫两千余年的演变,到如今形成以增值税为主的中国现代税收制度,伴随的是从封建社会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2010年,全国税收总收入达到73202亿元,占全国财政收入的88.1%。这充分证明了税收的重要性。这其中,固然是由于国家的繁荣强盛,可与我们税务人员的辛勤努力也是分不开的。税务部门,上承国之命脉,下接每一个纳税人,“为国聚财、为民收税”,作为税务人员,这是我们光荣神圣的使命。
依稀记得这样一个画面,一个税务人员,穿着制服,骑着自行车,不顾劳累奔波,为的是收取那微薄而庄重的税款。历史的动车走到今日,映入眼帘的是窗明几净的办税服务大厅,一排排整齐的微机,不再是大量重复性的劳动,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利用信息化服务带给我们的是方便,快捷,高效,准确,这是一个趋势,也是发展的必经之路。听单位老同志讲述着以前那些关于税收的故事,真是感慨万千,让我很难想象现在如果还是以前那样办公,怎么处理那些庞杂的事情。
现代税收必须依赖信息化建设,没有一个好的信息化平台,比如现在全国推行的CTAIS应用征管软件,那么收上数万亿的税款几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税收信息化,就是尽可能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来提高税收工作水平。世界各国都在进行信息化建设,2002年,美国用于税收信息化建设的经费开支就占到了全部经费的17.4%,这是一个相当大比例的投入。我国的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晚,但是发展很快,经过二十多年的建设,现已具备了一定的基础,有了一支规模很大的信息化专业队伍,CTAIS、防伪税控、税收分析监控、发票稽核等一大批专业税务软件已良好运行,公文处理、人事管理、财务管理等政务类软件也早已开通运行,税库银联网扣税,资源代码共享等对外信息交换系统也已经上马实施。整体来看,现如今的信息化建设对税收工作的覆盖面很广,基本上能够保证无纸化办公,使纳税人足不出户就可以完成整个纳税流程。可以说,我们用这么短的时间做出了这样的成效,这是一项了不起的成绩。
不可避免的,在进行税收信息化建设的同时,也存在了一些问题,需要解决,在我看来,综合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我们内部人员对信息化建设认识不够。改革开发30多年来,中国取得了很多重大的成就,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是其中很重要的一条,我国十二五规划纲要第十三章明确提到,要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强化和推进税务信息资源体系建设。进行税务信息化建设,推行信息管税,这是为了完成现代税收任务所必须具备的条件。现在基层分局和县局的同志没有这方面的了解,以为信息化建设只是信息中心一个科室的事情,和其他同志无关,从而很难对信息化建设有一个全面客观的认识,这并不利于对以后进行的金税三期工程等的顺利改造进行。
二,开展信息化建设的硬件条件有待提高。有了金刚钻,才能拦瓷器活。在开展信息化建设的进行当中,一个先行条件就是整体硬件配备水平的好坏,单位的计算机好些十年前就开始“服役”,现在仍然还在税收工作的一线,运行速度缓慢,故障率高,这些肯定影响工作效率,在今年市委提出的“三治三提”活动中,提到要提高工作效率,受限于客观条件,又如何能真正做到效率的提高?.在网络建设方面,金税三期已决定将基层网络直接纳入到市局管理之下,这对于进一步提高网络的通畅性有很大的帮助,运行其上的各种税收软件才能得到更好的运行和维护。
三,对现有的信息化条件利用程度不高。税务信息化建设已经进行了二十多年,虽然提高了税收效率,方便了管理,但客观上也增加了一些税收成本,现在每一项业务的开展都已经离不开计算机、网络,每个税务人员人均一台计算机,有些还要配备相应的设备,还有各种耗材,各种软件的上马,这都需要专业技术人才进行开发,还需要国税内好些技术人才对软件进行维护,例如根据税收政策、业务的发展和变化,对CTAIS、防伪税控系统等打“补丁”,技术人员成了必备的人才,这也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资源。而在平时工作学习中,我发现并不是所有的同志都能充分利用这些条件进行有关税收分析,政策学习,公文处理,经常有分局同志打电话问自己的CTAIS登录账号和密码忘记了,让帮忙查一下,这对于分析税负情况之类的肯定不利,要是每个人都加强学习,整体效率还能有很大的提高。
四,亟需加强全体人员的信息化水平。认识够了,配备齐了,利
用好了,可是由于自身信息化水平不高,也是很难胜任现代税收要求。这首先有着客观原因,因为现在国税局内部年龄分层并不合理,我局在职120多人,其中80多人年龄在40岁以上,30岁以下只有寥寥数人,多数人在信息化建设还没有全面提出时就已在税务局工作,中间虽经历多次计算机专业培训等,整体信息化水平还是保持在一个较低的层次,我在信息中心工作的两年间,80%处理的是一些很基础的问题,多次解答并告知方式方法,效果并不明显,这也是我以后在工作中需要重点解决的一个问题。
在税务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我感觉更应该灵活运用现有技术,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加强纳税服务,可以用比较新颖的形式赖和纳税人进行沟通,市局和省局有12366电话咨询平台,县局暂时没有,不过也可以开通县局咨询服务QQ的方式和纳税人在网络上进行沟通,同样的道理,还可以开通微薄等,使政务做到更好公开透明,用轻松愉快的方式也许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对于税务办公内网,我一直渴望能够以无线上网的方式接通,这样,即便是不在单位也可以随时处理工作,当然,如果手机能够登录内网,那将会使移动办公更加方便快捷。
税务信息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课题,在新形势下的税收工作是不断发展变化的,税务信息化建设就需要适应这种变化,在这种情形下,金税三期工程应运而生。在其总体建设目标“一个平台、两级处理、三个覆盖、四个系统”完成后,将会有一个覆盖全国国税、地税的行业网络,一个国家级和70个省级税务处理中心,80玩个工作站。这
是一项宏大的工程。而我们即将是这个工程的直接使用者和受益者,这是一种福利,更是一种挑战,我们要不断加强学习,更新观念,提高综合素质,才能更加适应税收信息化的各方面要求。
虞城县局信息中心 张振涛2011年8月4日
第四篇:浅谈税务行政管理信息化
浅谈税务行政管理信息化
税务行政管理信息化是指税务行政管理机关凭借现代电子、信息网络技术,对内实现业务工作办公自动化,对外实现市场监管和社会服务信息化。具体的讲就是:对内要能够把业务尽可能地移到网上来办公,通过运用计算机和现代网络技术完成税务部门的日常工作,进行业务信息的采集以及相关的分析、处理、决策与共享;对外要建成以市场主体为电子经济户口的监管信息系统以及建成网上税务法律、法规、政策、办事程序等信息查询服务系统,收费项目、收费标准、服务承诺等信息公示系统,网上登记、注册、备案管理系统,12366服务热线,企业登记基础数据、信用数据、纳税人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违法违规数据等信息查询、共享系统。税务行政管理信息化的基本特征就是集“服务、办理、监管”功能于一体,最大限度地为纳税人提供便捷服务,全面开展网上交互式办公,实现系统内部及政府部门间的信息共享,切实转变部门的工作方式,提高办事效率,提高市场监管效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在市场监管中的作用。税务行政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意义在于它有利于规范执法行为,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有利于提升税务部门的形象。可以激发广大税务干部进一步增强学习意识、发展意识和创新意识,充分调动起税务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他们不断适应时代发展的自信心。税务行政管理信息化是对内实现办公自动化和和信息资源共享。主要利用计算机局域网技术和办公自动化处理软件系统,把税务行政 1
管理内部的一些业务性工作搬到网上来处理,例如公文处理、督查办理、信息发布、会议管理、人员管理、档案管理、固定资产管理、统计分析、绩效考核、数据分析等等都可以通过成熟的办公自动化软件系统来实现。各部门之间,也可以通过局域网或英特网实现企业基本登记数据、信用数据、政务信息等信息资源共享。
当前税务行政管理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人员素质
要使税务行政管理真正走上信息化,人员素质的提高是首要解决的问题。信息化程度越高,对人才的需求也越高,各地税务部门在信息化过程中都或多或少的存在着重设备轻人才的现象。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网上申报、认证、数据集中等税收业务网络化处理均需要安全稳定的网络支持。有些单位不仅连续多年没有引进计算机人才,平时也不注重对现有人才的知识更新和技能培训。所以我们要改变过去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培养用计算机网络手段办公的习惯。当前虽然大多数人员参加了各种计算机操作知识的培训,或多或少地掌握了一定的计算机操作知识,但是跟税务行政管理信息化对人的要求相比,仍然存在很大差距,精通或熟悉计算机知识及操作技术的人才还远远不够。特别是对计算机的应用上还有不少人员不过关。一些税务部门计算机的应用水平仅停留在税务登记、纳税申报、税款征收、发票管理及税收会计核算等初级阶段,信息系统的强大管理功能、分析功能、数据处理、交换功能和监控功能远未发挥出来。一部分税务干部掌握了税务系统的征管软件,只是在规范自己的执法行为
上得到了约束,但打不开外资企业的财务软件,不能实现有效的税源监控,也达不到税收信息化的目的。这就需要税务行政管理机关,要加大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训力度和普及力度,要首先培养那些业务能力强、事业心强的干部熟练掌握计算机操作技能,创造性地开展各项工作。再者,可以进行有针对性的专项培训,使其熟练掌握各种操作技能,对于自己的业务范围能够独立完成。第三,改善现有税务人员的知识结构,促进税务人员综合素质的普遍提高;在培养和造就自有专业人才的基础上,引入专家机制,借助于外部力量来推动税收信息化的发展。第四,推进税收信息化建设,离不开技术开发维护和网络管理型人才。改进用人方式,拓宽用人视野,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建立人才引进、培养、知识更新长效机制,立足信息化,着眼长远,不拘一格择人才,不拘一格用人才。
(二)网络建设
首先要加强部门计算机硬件建设,及时对计算机网络的软硬件进行更新换代,同时要进一步完善县区级局机关的计算机局域网建设,加强第一线基层分局(税务所)的电脑化办公建设,充分保证县区级税务部门计算机网络建设能够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具体地讲就是要从时间和空间两个方面入手,有计划、有步骤地加以推进。硬件维护方面,要以主机房的硬件保障、更新为主,如个人计算机及外设、网络设备、安全产品设备、主机系统等。目前,我们所应用的个人电脑多数有一种速度缓慢、系统运行不太流畅的感觉,进行系统清理或重装系统以后,也不能解决该类问题,其原因就是硬件的设备老化,当前,主流CPU已经达到了酷睿Ⅱ的水平,内存一般也达到了1G的容量,而拿我们区局为例,大多数正在使用的电脑,配置一般都是奔四CPU(单核),内存256M,多数应用的计算机还是集成显卡。随着系统内的应用软件不断更新,包括目前的杀毒软件也会占用很多系统内存。各种新的应用软件、越来越多的程序都要求越来越高的硬件配置来适应,这就造成了现在硬件方面不能很好地保证各应用软件的顺利流畅的运行。软件维护方面,要以系统安全、数据备份、软件更新为主,包括系统的升级,工具软件的开发,应用软件以及针对政务信息化的应用需求所提供的咨询规划、系统集成、培训、运营维护等;网络建设方面,要进行整体远景规划、分布建设实施步骤、完善技术支持及服务。细节上注意线路安全,电线、网线的老化等问题。
(三)责任规范
税务行政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过程,同时也是税务行政管理规范化、标准化管理的过程。计算机及其网络技术在税务行政管理工作中的运用和普及,必然对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例如,各项业务工作都必须按照软件所设定的流程走,每个工作人员都有自己的业务环节,不能不走,不能走错,有的甚至不能回头修改。例如:稽查局进行专项稽查的时候,首先由稽查局“选案管理岗”-稽查选案进行案源登记,然后到局长岗,由局长批准转回综合业务岗,由综合业务岗转到下一接受岗位“稽查实施岗”,由“稽查实施岗”的检查人员进行下达检查通知书,检查完成后提交到“案件审理岗”,再做税务稽查报告,审理通过后,提交到“稽查执行岗”,由执行岗的人员进行最后的执行工作。
这样就减少了以前工作中存在的随意性,要求每个工作人员都必须严格地按照自己的分工来完成工作,规范了工作行为,并对自己的工作环节负责任。因此,每位工作人员都要熟悉自己的工作职责,明确责任,增强工作责任感。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科技的飞速发展,税收信息化给我们的税收事业带来越来越多的深刻变革,这也将对税收工作提出新的挑战,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机遇。挑战与机遇并存,我们只有勇于面对挑战,积极主动进行在信息化下的税收征管改革,逐步适应信息化时代的要求,才能使我们的税收工作出现灿烂的明天。
第五篇:浅谈税务信息化系统建设
浅谈税务信息化系统建设
内容提要:
我国税务系统信息化建设以来,虽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尚有许多不足之处。为此,必须从系统整合、系统人性化设计、系统配套人才和培训着手,全力加快税务系统的信息化建设水平。
关键词:税务信息化建设 数据应用 设计 整合 培训CDL
一、中国税务系统信息化总体情况
近年来,随着金税工程一、二期的推广,以及税务征收管理信息系统V2.0的成功运行,标志着我国税务系统信息化建设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纳税人的整个经营过程,都已经被税收系统所覆盖,不难看出税收工作已越来越离不开计算机系统中的数据信息。
信息化使税务工作摆脱了图表、数字和文字处理等大量简单性劳动,实现了工作的自动化、数字化、无纸化和智能化,使税务工作中的人员流、资金流、表票流等统统变成了信息流。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迫切要求将纵向垂直、条块分割的内部结构转向横向沟通、部门融合的开放性扁平结构。信息共享已经成为部门融合、领导决策、税务综合治理的必然要求。如今在信息技术已成为实现税收业务的主要
手段的情况下,对当前税务信息化发展态势进行总结和分析是非常必要的。然而,税务系统的信息化工作还有很多问题和不足,值得我们研究和探讨。
二、税务系统信息化建设,整合是趋势
现在的税务系统,应用软件过多。仅就笔者所在的国税系统来说,各类系统就有20余种,比如征管类、所得税类、监控类、人教类、办公类、外单位信息共享类、车购系统、加油站系统,还有各级私自开发的固定资产管理、发票监控、考试类、网站宣传类软件„„。这些信息软件的重复上线,不仅使得数据重复录入,加大了基层的工作量、也影响了基层的工作效率和热情。更为关键的是,有许多信息数据彼此之间逻辑关系不一致,录入口径不一致,一旦进行汇总或比对,就容易产生垃圾数据或造成系统出错。
因此,税务系统在进行信息化建设中,应努力于数据系统的整合。可以将所有业务类软件和政务类软件整合到一个系统平台,这个系统的数据库应能够充分的共享,比如企业的基本信息,不仅能在流转税软件中反映,也能在所得税系统、和其他系统中带出,而非录入产生数据。这就要求国家税务总局制定出完整的税务系统数据规划、包涵软件的招标、数据库的接口标准、软件的发布和废止、系统开发后续的售后服务。这些应该形成规范行的制度,对于基层的软件需求,也必须在省一级或者国家一级的集中管理下进行。保障税务信息工作最主体应用系统的权威性。开发软件的同时,也应标明出软件的预计
使用年限,在这个年限内,后续的软件辅导、培训要定期举行。软件升级也应做到完整、参数连续。
另外应建立数据分析指标体系。对日常征管中进行数据分析利用的指标进行整理、分类,逐步建立一个包括税负分析、税收管理质量分析、发票管理分析、税收执法责任考核、关联企业监控分析、数据质量监控分析等方面的数据分析指标体系,解决目前数据分析中常见的“分析报告成果不共享”、“分析指标口径不统一”、“已解决问题死灰复燃”等问题。数据分析指标体系的建立,规范了分析行为,统一了分析标准,提高了分析效率,深化了分析应用,全面促进了数据处理分析工作水平的提高。
最后可以构建数据处理分析模型。充分利用先进的数据库技术、多功能的数据展现软件、数据挖掘工具创新分析方法。引入经济学、统计学的有关数学模型,参考国内外在数据分析方面的做法,提高对数据的挖掘和综合分析能力。对各个应用系统后台数据库中的相关数据进行抽取、过滤、关联、整理和比对,构建符合征管业务特点的标准化数据处理分析模型。这些模型综合运用了关联分析法、趋势分析法、定量和定性分析法、归纳推断法等分析方法,为数据处理分析工作提供了有效的抓手。
三、人性化信息系统设计是重点
税务信息化系统复杂且繁琐,并且涉及到很严格的流程。要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易操作性,就必须完善数据系统的人性化操作。比
如在每个子系统或模块中都附带详细的流程说明、软件涉及思路以及配套的法律文件解读,遇到升级问题,也应当给予详细的说明和解释。对各种文书、页面要有相应的模板。对各种校验错误,要进行通俗的提示,并且提供截图功能或者错误代码。软件内部要整合咨询、服务平台,保障软件开发人员能和用户进行实时的交流和沟通。总之,只有完善了软件的人性化、易用性,税务系统的数据应用才能够走的更加健康、快速。
四、人才配套、培训配套是保障
随着税务系统信息化水平的提升和征管流程的严谨,整个税务系统数据应用对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日渐成熟的信息系统需要有与之相适应的现代税务干部。提升税务干部的素质一是考输入人才,二是靠对人才的动态、长期培训。
另外税务系统也应建立相应的数据管理机构,各科没有配备相应的数据管理人员。没有数据管理人员审核录入质量,各科室又需要计算机部门的技术人员帮助查询,而计算机部门的技术人员因为有自己的日常工作也不可能经常性地帮助其进行数据查询。同时计算机管理部门作为一个技术部门,因为不熟悉各科室业务又不能单独管理数据,像这样数据由多个部门管又都管不好的状况在其他业务部门同样存在;
因此,建立与应用系统配套的人才机制和培训机制就是保障税务系统数据应用的必要条件。
在金税工程三期到来之前,加强税务信息化系统建设是税务管理信息化和现代化的必然发展方向之一。在信息数据应用的管理机制日渐完善、业务需求日趋成熟的条件下,突破传统的思维去开发新的信息系统的建设,一定会事半功倍,相信在总局的正确领导下全系统干部的共同努力下,一个更加成熟和富有生命力的税务信息系统一定会展现在我们面前。
参考文献:
李建新 《税务系统数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2010-06-30 戴文忠《系统整合后税务数据如何应用》 200701-24
高晓元《北京地税信息系统数据整合与利用探析》2008-08-02
吉林市国税稽查局:CD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