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需要和影响

时间:2019-05-13 09:45:5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需要和影响》,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需要和影响》。

第一篇:关于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需要和影响

关于推进文化改革与发展的需要和影响 摘要: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住和作用越来越突出。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而言,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具有全局性、战略性作用。而要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好,发展好,就必须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不断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这既是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能力的迫切要求,也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关键词:推进文化体制改革 意义 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 文化软实力 国力竞争

文化是国家的血脉和灵魂,是民族凝聚力、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多年来,我国文化体制经历了一场波澜壮阔的深刻变革。与此同时,一幕更加精彩的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大戏正整装上演„„

文化是一种生产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越来越重要。因

此,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完成的重任。要完成这一重任,改革文化体制是题中应有之义。

一、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时代背景

我国文化体制改革创新的动力来自国内和国际两个方面。既来自我国社会主义政治体制、经济体制对文化体制改革的要求,同时又受到全球化等外部力量的作用影响。因此我国的文化体制改革必须同时面临“两个适应”,既要适应国内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又要适应国际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趋势。

(一)国内环境:适应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

改革的要求文化体制改革是国家整体性深度改革的一部分,是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推进到“攻坚”阶段的迫切要求。经济体制改革,没有政治体制改革的配合不行,没有文化体制及其他方面的体制改革配合也不行。毛泽东同志曾指出:“一定的文化(当作观念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给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

江泽民同志在庆祝建党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也曾指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

济、政治、文化是有机统一、不可分割的整体。”如今,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已取得很大成效,新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建立,并逐渐完善、成熟。政治体制改革也有了很大的进展,“政治文明”目标的提出,表明我国政治体制改革也要上一个新台阶。随着经济、政治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开展,我国的经济得到发展,政治得到进步,这些必然迅速反应到文化领域,并促进文化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同时也正如前面所讲到的,由于经济、政治、文化三者是有机统一、不可分割的,因此,我国新的经济体制要想继续不断完善和成熟,政治体制改革要上一个新台阶,就必须对文化体制进行改革。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二次集体学习时提出“顺应时代要求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两个重要的时间节点,勾勒出我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清晰脉络。

(二)国际背景:适应全球化的形势

当今世界正处于经济、政治、文化大变革、大融合的时代,并引导人类社会朝着一个全新的方向发展,文化与技术、经济和社会发展之间出现了深刻的互渗关系,文化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动力。

目前,在科学技术与生产力高度发展的基础上,世界交往与人类活动正在超越民族与地区的界限与阻隔,形成全球范围内各民族之间彼此相关的互相依赖的事实与趋势。然而,全球化的过程不是没有价值主体的纯自然过程,居于强势地位的西方发达国家是全球化的主要推动者,同样也是全球化意义与文化的主要生产者,它有意识地推行既定利益、既定价值,造成所谓的“同质化”、“一体化”,甚至就是“美国化”、“西方化”。这对全人类的文明、民族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化安全构成严重的威胁。全球化最终将不仅是经济战略问题,而且也是文化战略问题。

当前,我国在文化体制、结构和管理等方面还存在许多突出矛盾和问题,如果不加大文化体制改革的力度,不进一步促进文化发展,那么我们不但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应有的市场占有率,而且无法有效地维护国家的文化安全。因此,我们要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形成有利于提高文化产品竞争力、促进文化“走出去”的体制机制,培育一批有较强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文化企业和文化集团,积极参与国际文化市场竞争,推动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二、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紧迫性分析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随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日益推进,文化生长

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体制环境、社会条件、传播手段等等也随之发生变化。面对这些变化,我国的文化体制表现出诸多“不适应”,迫切需要进行改革。

一是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不相适应。市场在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许多领域的资源配置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它拓展了精神文化产品的创作、生产、流通和消费空间,也给现有的文化生产和管理体制带来巨大冲击。而我们在许多方面还习惯于用计划经济的手段管文化、办文化,把经营文化产业混同于公益性的文化事业,由政府包揽,缺乏活力和竞争力,尚未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

二是与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要求不相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把文化同经济、政治的发展摆在同等重要的地位。突出强调了文化发展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只有坚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创新人才工作机制,大力推进文化等事业的发展,提高国民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才有可能把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变为丰富的人力资源优势,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三是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不相适应。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恩格尔系数不断下降,文化需求比过去更加强劲,要求在信息提供、知识支撑、思想启迪、审美娱乐方面及时提供优秀产品和优质服务。这既为文化建设注入新的动力,也使文化产品的供需矛盾更加突出。一方面,国家的一些文化资源大量闲置。另一方面,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的精品力作还不多,文化产品与文化服务不论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只有推进文化体制改革,进一步促进文化的繁荣发展,才能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产品。

四是与世界高科技发展不相适应。当今世界,以数字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迅猛发展。极大增强了文化的创造力。文化产品的制作、传播、接收手段和方式更加科技化,接受信息、休闲娱乐的方式日趋现代化,新媒体和新的娱乐方式在人们文化生活中的影响越来越大。适应现代高新技术的发展。不断形成多门类、多层次、多类型的文化生产和服务体系,才能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繁荣社会主义文化。而我们在这方面还缺乏适应性和主动性,在体制、结构和管理上反应不敏感,在运用高新技术形成新的文化创造力上,还不能同发达国家抗衡。

解决上述不协调状况,根本出路在于改革。只有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才能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只有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才能使我国的文化建设跟上世界科技文化发展的步伐。

三、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时代意义

人类文化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贫乏到丰富的变化及发展过程。文化的发展既受到一定生产方式、物质基础的制约,也受到各国文化体制的制约。文化的建设不仅仅是积累的过程,更为重要的是不断改革和创新的过程。改革是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根本动力。加快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对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要求的文化体制,对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对于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有着重要的意义。

首先,进行文化体制机制创新,推进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和长期的战略任务,既要有雄厚的物质基础和坚实的政治保障,又要有强大的精神支撑和良好的文化条件。这就要求我们在积极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的同时,大力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既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推进和谐社会发展的重要条件。只有不断推进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才能实现文化与经济、政治、社会的协调发展,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精神支撑。

其次,进行文化体制改革,有利于增强党的执政能力、提高党的执政水平。精神文化资源是党执政的重要资源。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把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建设先进文化,实质上就是发展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为激励人民奋勇前进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当前,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发生深刻变化。一方面,马克思主义不断创新发展,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日益巩固;另一方面,社会意识出现多样化趋势,各种思想相互交织、各种文化相互激荡、各种意识相互碰撞,非马克思主义思想意识有所滋长。只有不断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永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生机和活力,才能扩大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影响,巩固党执政的思想基础和政治基础,保证党和国家的事业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第三,进行文化体制改革,有利于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从而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文化生产力是社会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的目的就是要解放文化生产力,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当今世界,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只有不断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民族文化,才能增强我国文化的整体实力,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从而增强我国的综合国

力。

第四,进行文化体制改革,有利于创造和培育良好的文化发展体制和机制。文化发展有自身的规律,有独特的发展机制。尊重规律、创新机制,是文化体

制改革应当遵循的路子。没有良好的文化发展体制和机制,就没有良好的文化氛围,就没有优良的文化产品和优秀的文化人才。为此,必须坚持“两手抓,两加强”的文化体制改革原则:既要抓好公益性文化事业,又要抓好经营性文化产业。公益性文化事业由政府主导,经营性文化产业由市场主导。只有通过这样一种创新型思路的改革,才能够达到发展文化产业、培育文化市场主体、规范文化市场秩序、健全文化市场体系、加快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目标,最终形成一种充满活力的、具有强劲后续发展势头的、具有创造性的新型文化体制。

第五,进行文化体制改革,有利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人的素质大体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三个方面。文化体制改革能够激发、调动文化工作者的热情和创造力,生产出更多更好的精神产品,提供更好的文化服务,这些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既能满足人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给人们带来身心的愉悦和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又能促使人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良好的道德修养,从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目前,我国的文化体制还存在着文化生产能力不足、文化资源配置不合理、文化秩序不规范等问题。这些问题,都只有通过文化体制改革而得到解决。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并清醒地认识到文化体制改革的重要意义,只有充分认识文化体制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不断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我们才能切实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大力发展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努力铸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为激励人民奋勇前进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发展无止境,探索无终点。一个重视文化改革发展的国家,必定富有活力;一个文化生机勃发的民族,必将充满希望。

毋庸置疑,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前途光明,任重道远。

第二篇:发展需要文化力量

发展需要文化力量

在漫漫历史长河之中,有谁低吟商女不知亡国恨,隔岸由唱后庭花。有谁沉浸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的回忆里,又有谁拥有千金散尽还复来的气概。在五千年的岁月里,文化发展印上了一个时代的印记。从焚书坑儒到百家争鸣,从山水田园到后宫宫闱,从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的曹植七步成诗。到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塞外军旅生活,到陶潜、王维的寄情山水之间。无不体现文化是一个时代的灵魂。文化主宰一个时代的命运。又有谁?能扼住文化的咽喉。

中国在经历了五千年文化的洗礼之后,也留下了五千年的财富。同时,历史告诉我们,文化是一柄双刃剑。利用好他可以促进社会的发展,反之则亦然。

今年,是2011年,虽然洪湖的渔船已经停留在历史的画卷里。可中国共产党已经走过90个年头。在这近一个世纪里,中国共产党代表人民的利益,吃苦在前。奋斗在前。你是否还记得唐山大地震,你是否还记得汶川大地震,你是否还记得玉树,你是否还记得快速列车里那妈妈爸爸留给孩子的‘最后的日记’。你不会忘记,因为是灾难,让人们在痛苦中见到真情。因为是灾难。使我们了解他们的重要,他们的无私。黑夜里在废墟中,那一抹抹绿色——那是解放军的身影,那一抹抹白色——那是与死神争分夺秒的医护人员。那一抹抹的橘黄色——不是别人正是消防战士。是她们、是他们用 1

自己的生命展现出一种时代的精神----国难当前,爱国的精神,奉献的精神,大无畏的精神。你能说这不是一种精神文化吗?不止有哭泣,不是只有悲剧,也有欢笑也有希冀。随着火焰大脚印的迈近,2008年中国迎来了翘首以盼的奥运会,一首“我和你”唱出了中国人的心声,我和你,在一起,同住地球村,为梦想,千里行,相会在北京。开幕式的文化表演,更让世人惊叹,中国文化的历史悠久,博大精深。那起起伏伏的文字,那闪耀的鼓声,那随着舞者飞舞的巨大毛笔绘画出的水墨画,那让人们应接不暇的礼花表演。而世博会,广州大运会的胜利召开,更体现我国泱泱大国的综合实力。在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要求全体党员、干部都要把学习作为一种精神追求,作为一种修身课题,深入的学习和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深入学习和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牢固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学习,一直是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每个党员都应牢记,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所以每个党员干部都要自觉按照总书记的要求,把读书学习当成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工作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从书中发现真理,寻求真理。努力学习,陶冶情操,多读好书,增长智慧,多读益书,增强本领,多读专业书,学以致用,勤于实践。

讲学习,文化是一个国家的灵魂,儿童则是一个国家的希望,从娃娃抓起,让他们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让他们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让他们了解五千年的文明,让他们了解孔融让梨,了解头悬梁锥刺股。了解现在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青年则是一个国家的未来发展主力军。所以青年应多读好书,读诗可以陶情,读史可以明智。青年应多翱翔于书的海洋,让自己浸泡在知识的海洋里。

强素质,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内,拥有五十六个民族,十三亿人口。面临这些,既有幅员辽阔的国土资源,同时也面临巨大挑战,粮食问题变突显出来,自古就有民以食为天的说法,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则解决了千千万万人口的吃饭问题,物质发展得到保证之后,人们就开始关注精神生活,开始提倡物质精神双手抓,双手都要硬的理念。人们开始注重自身发展,迫切汲取知识。而知识的获取又多种多样,怎样才能获得有利的知识有用的知识呢?这需要我们在实践中慢慢摸索,慢慢研究。只有找到前行的道路之后,我们才能补自己之不足,争强自己的综合素质。

促发展,当文化学习理念成为时代的试金石的时候,也就无形中给社会给国家树立起良好的氛围,促进了各行各业的发展。无论经济发展,社会发展,还是人文发展,都更加人性化,看到路上的提示语了吗?“亲,请绕行。”当你看到这个,是否心中一暖,比起写不遵守处以多少罚款更让你觉得这是一种人文精神的进步。如果你是今年的考生,是否收到这样的通知书---“亲,你已被我校某某专业录取”,是否比听到某某考生你已被录取更加舒心呢,因为那像是长辈对溺爱的自己的孩子的称谓。是啊,社会在进步,离不开文化,文化在进步,离不开国策,而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

上,学以立德、学以增智、学以创业的新时期新精神,更给我们指明了新的目标新的航向。

学以立德,以学立德。人以学而立,立以德为先。学习是提高道德修养的基本方法,书中拥有前人的智慧,在书中我们不会有,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悲伤。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智慧的钥匙、修身的食粮。读书学习是提高个人文化品位和理论涵养的有效途径,读书能使我们明辨是非,感悟对错,了解人生。

学以争智,以学增智,我们通过不断学习提升党员干部的素质和智慧,不断提高履职能力。我们说:智者行千里,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我们说: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我们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当前,社会正处于新知识、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国际文化交融冲击我国本土文化的历史时刻,许多人遇到老知识不管用,新知识不够用的问题,出现不同程度的本领迷茫。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勤于读书,善于读书,既要注重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又要突出重点,深入学习履行职责所必须的各种知识。要把学习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与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有机结合起来,打牢理论功底;更要加强对非本专业知识的学习,进一步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针对性获取新知识,增长智慧,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努力的增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再创造性。

学以创业,以学创业。学习的目的在于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因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把学习后的成果应用到本职工作中,寻找解决问题的好方法,用科学的理论和知识指导实践,用科学方法推进实践工作,使自己的工作在更广领域、更高层面通过学习后的知识发挥作用,创造出更广阔的工作的新天地,并使工作取得新进展、新成效、新的发展空间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如何使“讲学习、强素质、促发展”讲话精神得到落实,一、必须努力学习,掌握过硬本领,不断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

二、全面学习,加强动手能力,做到边学边做。

三、要在实践中增加能力,做到能干、会干、肯干,迅速成长;

四、要不断提高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注重知识积累与能力创新的有机结合。

身为80后的我们,虽然没有接受战争岁月刀剑的洗礼,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神圣使命已经落在我们的肩上。从领袖毛泽东把青年比作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到邓小平鲜明提出青年一代的成长是我们的事业,必定要兴旺发达的希望所在;从江泽民反复强调“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到胡锦涛在“七一”重要讲话中对青年提出的希望和要求,指出“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也是我们党的未来和希望”,无一不体现出青年对一个国家的重要,而青年的思想则体现一个国家未来的命运。所以加强青年思想道德建设尤为重要,就要我们从现在做起,从此时做起。将文化具体化,融入青年的日常生活中,让文化无处不在。

作为医务工作中的一名普通护士,所谓普通是职位的普通。因为

我是这成千上万护士大军中的一员,可是我们又不普通,因为我们的工作,是与生命打交道。我们的身上背负着常人无法想像的责任。无数个日日夜夜,频频走动行色匆匆的我们时刻牢记我们的誓言——为了护理工作奋斗终生。我知道个人的能力是微不足道的,是渺小的。所做的工作只是基层工作的一小部分,但我仍会全心全意地工作,从小事做起,从平时工作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在磨练中成长,在挫折中奋进。在今后的工作中以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高昂的热情、更加勤奋的工作,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抒写对共产主义事业的忠诚,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五千年弹指一挥间,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历史的指针已经指向新的一年,让我们在新的一年里讲学习,强素质,促发展为构建和谐新华,学习新华,发展新华,做出应有的贡献。

第三篇:文化改革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坚持典型引路很重要,要及时总结推广改革中的好经验好做法,把学习借鉴典型经验同解决自身改革发展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使各地和各单位学有目标、做有遵循。在南京召开的这次经验交流会就是一次大家互相学习交流的好机会。

我们要高举邓**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以创造更多更好适应人民群众需求的精神文化产品为目标,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促进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作出新的贡献。从文化独特的地位和作用来看,十七届六中全会研究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有很深的意味。当前的形势很复杂,也很严峻,既不能一味悲观,更不能盲目乐观,需要的是清醒和理智。总的来看,主流是好的,但也确实存在不少问题和忧患。而那些问题错综复杂的背后,有一种更深刻、更可怕的乱象,那就是文化上的忧虑,不和谐的隐患。不论是经济,还是政治,最终的根源都可以归结到文化上。所以抓文化,就是抓根本,抓长远,甚至是抓系统。这就是文化为魂的深刻涵义。胡锦涛总书记在建党90周年上的讲话就指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思想精神上的旗帜。毛泽东同志曾讲过:“主义譬如一面旗子,旗子立起了,大家才有所指望,才知所趋赴。”十七届六中全会研究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就是要里程碑式的立起这样一面文化的旗帜,让大家有所指望,知所趋赴。发挥文化旗帜的凝聚力、向心力、塑造力,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同时,文化也是一种软实力,一种生产力、竞争力、创造力。这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源源不断的根本动力。

从文化建设现实的状况来看,十七届六中全会研究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有很深的意味。这些年来,文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正是在这样坚实的基础上才催生了一种推动文化大发展大发荣的局面和要求。不过客观地说,由于文化建设历史欠账太多,所以现在文化建设遇到的最大的问题是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不平衡、不协调和不可持续,尤其是文化事业发展相对滞后。因为发展文化事业主要是靠投入,从事的又是公益事业,在经营上无利可图。所以投资商,甚至是不少政府也不愿意在发展文化事业上下功夫、出力气。更令人担忧的是不少原本是文化事业范畴的东西被以文化产业的名义给商业化、市场化甚至私有化了。这是需要我们警惕和反思的。

从现在一些文化体制改革来看,不从实际出发,为改革而改革,尤其是自上而下的命令主义,一个模式套用,不管“水土不服”,一律照改不误。现实中,很多单位被强行“分”开了,却不能重新“合”起来。只有物理反应,不能化学反应,改革和实际脱节,与广大干部职工的愿望背离。说到底,这些问题还是对文化发展规律认识不清和把握不准,不切实际瞎折腾。有的基层干部群众甚至调侃说,文化体制改革就是“吹牛皮、出羊相。”所以,现在到了不切实际的改革该叫停、该整顿的时候了,否则就了乱了文化,乱了基层,甚至会动摇我们党的执政基础。因而,十七届六中全会研究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将是一次重要的文化调整大会,是一次明确今后文化体制改革方向和道路的大会。社会舆论很关注,基层群众很期待。

第四篇:关于房产税改革影响评析

关于房地产税改革影响的讨论

内容摘要

本文主要探讨了房地产税改革进程现状,目前房地产税改革中存在的部分问题,推行房产税改革对居民个人购房以及对社会经济发展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关键词 :房地产市场 房地产税改革税制改革 控制房价

引言

近年来,房地产业的发展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愈发显著。但是,房价的居高不下也成为影响国民经济发展的不利因素。房产高价不下,使得存在投资性住房购买占比过大,国内贫富差距不断扩大。当下必须完善税制体系,加强对房地产市场的宏观调控,推行房产税改革刻不容缓。自2011年起在上海、重庆开展针对个人住房征收房产税改革试点开始,房产税改革一度引发热议,对居民购房需求及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一定影响。

正文 国内房地产税改革现状 1.1房地产税改革进程

房地产税改革自出现以来一直是热议的话题。房地产改革进程最初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恢复对内资企业和中国公民的房地产征税。到“十一五”规划时期实现房地产税内外统一,从“十二五”规划之初上海、重庆房产税试点,到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加快房地产税立法并适时推进改革”。

2015年5月,房地产税立法首次被列入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工作计划,属于立法预备项目。2015年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去房地产库存成为当前经济工作的一个重点。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已将房地产税立法正式列入五年立法规划,目前房地产税法草案正由全国人大常委会预算工作委员会牵头抓紧起草,财税部门配合立法。然而房地产税的改革似乎并不顺利。阻力之一是作为直接税,房地产税需要自然人纳税人直接缴纳。阻力之二则是各界担心开征房地产税会对本已低迷的楼市带来负面冲击。

有专家预计,房地产税法最快有望在2017年获得通过,不过在不动产登记全面完成之前,房地产税短期内难落地。房地产税的征收涉及千家万户,什么时候开征,征收多少,是否有免征部分,现在并未有明显定论。

1.2房地产税范围

目前,国内关于房产税改革中的“房产税”并没有形成一个明确和统一的定义,但学术界普遍都认同该税是财产税的一种主要形式,即以房地产作为征税对象在财产保有环节征收的一类税种。

所谓房地产税,它是一个综合性概念,即一切与房地产经济运动过程有直接关系的税都属于房地产税。包括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耕地占用税、土地增值税、契税主要5项,另还有与之相关的房地产业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城市房地产税、印花税、投资方向调节税等。

1.3房地产税改革内容

房地产税改革内容主要方向有:扩大纳税人的范围。现行房产税只对国内企业征收,改革后,纳税人将扩大到外资企业和外国企业;

扩大征税范围。现行房产税的征税范围仅限于城市、县城、建制镇和工矿区,随着农村经济和乡镇企业的发展,农村的经济实力有了很大的提高,有了一定的负担能力。为了体现公平税负,平等竞争的原则,改革后,房产税的征税范围将扩大到农村。纳税人为所有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拥有房屋产权的单位和个人;

改变了计税依据。现行房产税的计税依据是房产的价值和房租收入,采用租金为计税依据的,税负明显高于按房屋价值计算的税负,而且我国现行营业税已有对租金征税的规定,再按租金征税有可能造成重复征税。因此,改革后的房产税采用了房产的评估价值为计税依据;

调整了税率。改革后的房产税将采用幅度比例税率,税负与以前大体持平。实行幅度税率可以便于地方根据本地实际灵活确定适用税率;

扩大了地方的权力。房产税是一个地方税种,改革后将把房产税税率的具体确定权、实施细则的制定权和解释权下放给地方,体现合理分权、理顺分配关系的原则,使税收制度更能符合各地的实际情况,便于调动地方组织财政收入的积极性。房产税改革现行问题 2.1征税范围与征税对象问题

遏制投机性购房需求是我国征收房产税的重要目的,不应增加普通购房者的经济负担。因此,征税范围是否合理是房产税征面临的重要问题。确定合理的征税范围涉及诸多方面,如纳税主体、税基税率如何确定等。另外,在征税对象认定方面,单纯的对增量进行征收或按套数进行征收是否合理等都是房产税改革面临的重要问题。

2.2房产信息登记体系问题

房产信息登记体系对房产税征收具有重要影响。与房地产市场的迅速发展相比,房产市场信息化建设却发展缓慢。目前,全国还没有一个系统的房地产信息共享系统,这就增大了认定二套房方面的难度,对房产税征收十分不利,因此迫切需要建立一个系统的房地产信息共享系统,统一管理,便于开展房地产税征收工作。房产税改革影响 3.1对个人经济行为的影响

根据上海、重庆两地试点实行个人住房征收房产税,上海试点方案主要针对有第二套房的家庭,而重庆试点方案针对成加价高于主城区新建商品房均价两倍的高档住宅和独栋别墅。两地都未对低价市场征收,这对普通青年人购房是一个好消息。并且,这意味着有能力住豪宅的富人们将缴纳更多房产税,可以为低收入者购房减轻一定压力。

在这个有针对性征收房产税的政策作用下,高端二手房的供应量也持续增多。对于开发商和建造商来说,长期下,大户型、别墅这一类豪宅、或将因为房地产税的推出,需求量减少,因此可能降低建造热情。可在一番供给、需求平衡后,价格适当回调,会再度趋向稳定。3.2对社会经济影响

开征房产税对社会经济的有利影响主要有:调控目前的房地产市场,抑制过高房价。原因是开征个人住宅房产税会直接导致持有住房成本的增加,一方面会诱使人们改变现实居住的方式(如已租代购),从而降低住房市场的需求:另一方面也会直接降低住房投资客和投机客的利润空间,减少投资投机需求甚至增加住房供给。在征收房产税后,房产持有人投机收益减少的部分转移至国家税收中,这样可以平抑房价,解决房产价格虚高的问题。在政府宏观调控中,税收是重要的经济手段。在房产保有环节不征税情况下,房持有成本较低。在经济利益驱使下,无论时间长短,买得起房子的人都愿意囤积房子,等待房产价格上涨之后抛售,以获得大的经济利益。在房产保有环节征收房产税,会提高房产持有成本,这无疑会增加自住房购买者和投资者的经济压力,使他们房产投资上更为谨慎,在购买房子的时量力而行,这就有利于抑制商品房的投资与投机需求。

完善房地产税制,更好地发挥税收优化,资源配置和调节贫富差距的职能。房产税在属性上属于直接税,它是作为财产税的一个类别而进入现代税收体系的。事实上,在很多国家房产税基本上就是财产税的全部内容。他之所以会在人类社会出现并在许多国家运行多年,其主要原因在于它所具有的财富再分配的功能,可以极大地缩小人与人之间的贫富差距,对拥有多套住房的个人征收房产税,可以使“富人”多缴税,而“穷人”的住房相对于“富人”的住房少的多,可以不缴或者少缴税,这就起到了调节收入分配的作用,也有利于缩小国内贫富差距。

改善地方财政的收支不平衡,使地方财政收入稳定化。房产税能成为地方政府主体税种的重要原因即房地产是不可移动的,房产税不可能因为要被征税而更改所在的位置,即房产税无法通过改变所在地位置而避税。房产税的这个特性使得它相比于其他税种会更容易征收。在当今世界许多国家中,房产税都是国家财政的主要构成部分。我国推行房产税改革,会大幅增加房产税的收入,房产税在国家财政收入中的地位不断提高,房产税也为国家财政提供了长期稳定的来源。

但是,开征房产税对社会经济的也存在一定的不利影响。可能将加大国家各地区间收分配差距。由于我国各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均衡,推行房产税改革对各地区的影响也有很大差异。对房产保有环节征税的计税依据是房产市场价值,并且课税范围扩大到居民个人。但是房地产税的税源地域特征显著,在地区之间实现转移较为困难。我国各地区间经济发展的不均衡,导致不同地区间的房产价格差异显著,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房产价格普遍低于经济发达地区。因此,这便会导致经济欠发达地区征收的房地产税规模小于经济发达地区,如果不重视这种情况,国家各地区间的收入分配差距将会越来越大,对地区间经济协调发展十分不利。结论

从目前来看,房地产税的征收已无可避免。从长期看,房地产税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持有多套房,减少囤房现象。从经验看,很多国家和地区都有房产持有税,但无法靠此而阻拦房价波动,某些年份房价依然上涨。上海自2011年开征房产税以来,也未能明显压制房价。从国内征税前景看,我国房地产税的税基和税率,将总体小于发达国家,对房价的冲击有限。当房地产税正式推出,并逐步完善作为楼市长效调控机制三大体系(土地、财税和金融)之一的财税政策与措施,未来以税费手段调节房地产市场需求结构,坚持“去投资化”,防止市场供应偏大,房地产市场将回归以自住属性为主,楼市也将由变相火爆回归到一个相对健康的发展轨道。

房地产税可以固定增加政府税收,对于地方政府来讲,房地产税将会成为土地财政之后一项非常重要的税收来源,地方政府也会有较大的动力向前推进。房地产税征收,还可以调节贫富差距。房地产税是直接税,比间接税更有利于发挥调节收入分配差距的功能。

房地产税向房产税的征收转变,实际上意味着中国开始征收财产税。财产税的征收,表明中国真正启动了调节贫富差距的远大计划。所以,房地产税开征之前的这段时间,也正是各方利益博弈的时间。虽然我国房产税制度刚刚起步,存在着许多缺陷,我们应正视这些问题,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房产税改革,积极采取措施解决房产税改革中的问题,相信随着我国税收制度的不断完善,房产税将会为国民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参考文献

[1] 李行.浅析推行房产税对中国经济的影响[J]财税研究,2011.[2]周自明.房产税改革主要目标的选择——基于地方政府行为激励视角的分析[J]价值工程,2016.[3] 陈舜.缺口背景下我国财政可持续研究——兼论房产税改革的目标[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6.1:68-72.[4]游春,胡才龙.房地产税收制度的国际经验及启示[J]城市发展研究,2011,3:23-26.[5] 邹安霞.促进房地产经济发展的税收政策研究[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5:33-34.[6]安体富,葛静.关于房地产改革的若干问题讨论——基于重庆、上海房产税试点的启示[J]经济研究参考,2012,45:12-21.[7]王岩希.中国不动产税优化设计[J]不动产优化设计,2016:23-26.[8]刘佐.中国房地产税收制度的发展[J]经济研究参考,2005,81.[9] 尹煜,巴曙松.房产税试点改革影响评析及建议[J]苏州大学学报,2011,5.[10]陈品禄.房地产税不是“狼来了”[J]不动产优化设计,2016,4.[11]李青伦.我国房地产改革的研究[J] 时代金融,2012,2:220-221.[12]刘善伟.房产税:怎么影响青年的生活[N]中国青年,2016.1.

第五篇:感受文化影响

2.1 感受文化影响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识记文化对人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思维方式的影响。

2、理解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

(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正确地交往方式和思维方式。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正确地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丰富精神生活。

教学重点: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 教学难点: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 教学方法:案例教学与问题教学 教学过程

前面我们学习了文化的涵义,知道了文化是人创造的,是人在社会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它一旦产生就必然影响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活动。下面我们就文化对人的影响问题,进行进一步探究。

一、文化影响面面观

电影《刮痧》反映的是一个旅美家庭在美国的尴尬遭遇。影片的主人公,孩子的父亲因为给发烧的儿子“刮痧”(一种中医治病方法),而被美国的司法机关拘捕,理由是侵犯了孩子的“人权”,并被剥夺了对孩子的监护权。讨论思考:为什么在美国爷爷给孙子用刮痧疗法治病却被认为是虐待儿童?

分析:中美两国不同民族文化的差异。美国人缺乏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

1、文化对人影响的来源

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课堂探究:(1)你从这两幅画面中发现了那些文化上的区别?你还能举出更多的事例吗?

◇探究提示:(1)第一幅画是指中国人的饮食习惯或文化,第二幅画是西方人的饮食习惯或文化。反映出了东西方不同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不同的文化环境、不同的价值观念等影响到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例如,中国传统节日和西方国家传统节日的区别。

2、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甄嬛传》中菀嫔回家,其父要向其跪拜。过去是习以为常的,今天看来不可思议。就是当代北大校长周其凤在母亲80大寿时给母亲下跪,也被说成作秀。跪拜在当代社会也很少见。这说明了什么?

人们在相互交往中,总要采取一定的方法和形式。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以及不同阶级、阶层的人们,进行各种社会交往的方式,都带有各自的文化印记。交往方式中的文化影响,有的取决于价值观念,也有的源于风俗习惯、文化程度等。人们交往方式的差异,见诸交往时使用的语言、符号、器物等,也见诸交际过程中的行为举止。◇课堂探究:(1)你知道这些礼节的意义吗?

(2)你还知道哪些不同民族的礼节?

◇探究提示:(1)献“哈达”是我国藏族人民最普遍的一种礼节,是向对方表达自己的纯洁、诚心、忠诚和尊敬。在西藏,大凡婚丧节庆、迎来送往、拜会尊长、觐见佛像、送别远行等,都有献“哈达”的习惯。“哈达”是一种生丝织品,纺得稀松如网,也有用丝绸为料的。“哈达”在不同情况下代表着不同的意义。佳节之日,人们互献哈达,表示祝贺节日愉快、生活幸福;婚礼上呈献哈迭,意味着祝愿新婚夫妇恩爱如山、白头偕老;迎宾时献哈达,表示一片虔诚、祈祷菩萨保佑;葬礼上献哈达,是表示对死者哀悼和对死者家属的安慰。后来人们又对哈达的由来作了一些宗教方面的解释,说它是仙女身上的飘带,并以它的洁白象征圣洁和至高无上。

当泰国人互相打招呼时,不会采用典型的握手方式,而以双手合十,状似祷告。一般来说,年幼的先向年长的打招呼,而年长的随后回礼。在一般的泰国人交往中,告别和见面时不是行握手礼,而是以双手合十于鼻前,略躬上身互相致礼。此礼可表示问好、告别、致敬、感谢、原谅等意思,同时互说“沙瓦迪卡”(泰语“您好”)。

在西方,亲人、熟人之间见面多是拥抱、亲脸、贴面颊等。夫妻之间是拥抱亲吻,父母子女之间是亲脸、亲额头,兄弟姐妹平辈的亲友都是贴面颊。一般在公共场合,关系亲近的妇女之间是亲脸,男子之间是抱肩拥抱,男女之间是贴面颊,晚辈对长辈一般亲额头,男子对尊贵的女宾往往亲一下手背(手指)以示尊敬。在一些欢迎宾客的场合,或祝贺、感谢的隆重场合,在官方或民间的仪式中,也有拥抱的礼节,有时是热情友好的拥抱,有时则纯属礼节性的。这种礼节,一般是两人相对而立,右肩偏下,右手扶在对方左后肩,左手扶在对方右后腰,按各自的方位,两人头部及上身向左相互拥抱,然后头部及上身向右拥抱,再次向左拥抱后,礼毕。

(2)朝鲜族历来重视礼节,以敬老爱幼为风尚。社会交往中对长辈必用敬语,平辈初次见面,也互致问候。日常生活中,一切以老人为先,晚辈不与长辈同桌而饮,不并肩而行。尊敬师长是朝鲜族的一个传统美德。称教师为先生,视教师为尊贵宾客。新疆少数民族有尊老爱幼的礼节。少数民族特别尊重长辈,在家里或毡房里做客,要让长辈和贵宾坐在首席,不可越位乱坐。随身带些糖果,分给主人家的小孩,主人会很满意的。

衣着:少数民族很注重衣着,男子讲究戴帽子,不管天气多热,他们不会穿着背心、裤衩上街或做客。我们到少数民族家做客,也要注意衣着整洁。

饮食:在城市里做客,比较容易讲究礼貌,在毡房里做客就有点特殊了。没有凳子,只能在毡子上席地而坐,这就要盘腿,不能把脚对着别人。没有餐桌,铺在地上的餐布就代表桌子,不可以从上面跨越。大块的饼子、大块的熟肉,要用刀子切成小块,不可整块用嘴啃。小故事:美国人类学家基辛在《当代文化人类学》一书的开篇讲了一则真实的故事:一位保加利亚主妇招待她美籍丈夫的朋友们吃晚餐。当客人把盘里的菜吃光后,主妇就问客人要不要再来一盘。因为在保加利亚,如果女主人没让客人吃饱的话,是件丢脸的事情。客人中的一位亚洲留学生接受了第二盘,紧接着又吃了第三盘,使得女主人忧心忡忡地又到厨房准备下一盘菜。结果,这位亚洲学生吃第四盘时竟撑得摔倒在地上了。因为在他的国度里,是宁可撑死也不能以吃不下来侮辱女主人的。

3、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思维方式是人们在认识和实践的过程中,在一定知识、观念、情感和习惯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不同的文化环境、不同的知识素养、不同的价值观念,都会影响人们认识事物的角度以及认识的深度和广度,影响人们在实践中目标的确定和行为的选择,影响不同思维方式的形成。体现各种文化影响的思维方式,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反过来又影响人们的认识和实践活动。

P15探究——你能对此作出解释吗?(互换礼物的不同表现是交往方式的差异。中国人性格比较含蓄内敛,立即打开礼物显得不礼貌。名字的写法是思维方式的差异。欧洲人习惯于称名不称姓,以表示对对方的亲昵。写信时既是交往方式的差异,又是思维方式的差异。中国人做事喜欢兜圈子,西方人喜欢单刀直入。中国人看问题喜欢从一般到个别,而西方人更注重个别。)

二 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

文化影响人们的行为方式、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活动,那么文化对这些活动的影响有何特点呢?

1、潜移默化的影响

故事:孟母三迁

孟子家原在一处坟墓附近,年幼的孟子常嬉戏于坟墓之间,模仿丧礼仪式。其母感到此地不利于孟子的成长,便搬迁到市场附近居住。此时,孟子又常常模仿商人玩耍经商游戏,学小贩叫卖。于是,孟母毅然再次搬家,迁居一所书院旁边。从此孟子整日模仿儒生的学习和礼仪动作,发奋读书。孟母感到此处是最为理想的住地,因而定居该处。孟母为什么要搬迁自己的居所呢?(不同的文化氛围对人有着不同的影响,文化氛围对人的影响至关重要。文化氛围看不见、摸不着,却无时无刻不在影响人的思想和行为。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

P9探究——你认为游览泰山也是一种文化体验吗?说说你的理由。(游览泰山是一种文化体验。泰山是一座人文景观丰富、历史蕴涵深远的五岳名山之一,自秦始皇统一中国以来先后有汉武帝、唐高宗、宋真宗、清康熙、乾隆帝来到泰山举行封禅大典,所到之处修建寺庙、题词刻诗。还有历史上诗人墨客遗迹、历史名人趣事等等。游览泰山,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熏陶和感染,让人深深感受到祖国山河的壮丽和历史的悠久。)

游览泰山是一种文化活动,它使人得到精神上的愉悦、情操上的陶冶。但同样是参与学校的文化教育活动,为什么有的人能在课堂上专心致志听讲,成绩突飞猛进;有些人却委靡不振,昏昏欲睡,过一天算一天。(不同的人对待学习的态度存在较大差异。如果把学习看成是负担的话,不自觉主动接受,良好的文化氛围也难以发挥作用。接受健康向上文化的影响是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发生,但又需要人们自觉学习、主动感悟文化熏陶。)

2、深远持久的影响

2005年台湾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先生应胡锦涛总书记邀请来大陆访问。这是宋先生远赴台湾56年之后第一次重新踏上祖国大陆的土地。他到湖南湘潭老家时用地道的湖南话说:“各位乡亲,各位乡党,楚瑜带着堂客回来了”。为什么宋主席在56年之后重返家乡仍然“乡音难改”?(方言是人们身份认同的重要标识。在长年累月中形成的文化习俗和生活方式对人的影响是难以抹去的,对人的交往方式、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而持久,集中体现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而持久的影响。前苏联文学名著《钢铁是怎样练成的》曾经深深地影响着几代革命青年的成长。《钢铁是怎样练成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经历了战火的洗礼和病床上痛苦的考验。他在双目失明后,毫不灰心,还要顽强学习,努力工作,并且开始了文学创作。经过顽强地努力,他终于成功地写出了小说《在暴风雨诞生》的前几章。主人公保尔柯察金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如何形成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在长期的生活和学习过程中形成的,是各种文化因素交互影响的结果。)

课堂总结:本节内容主要讲述了文化对人的影响及其特点,知道了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个人的交往方式、认识和实践活动、思维方式等有重大影响。我们要从中体会文化的作用以及发展文化事业,特别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性和意义。

下载关于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需要和影响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需要和影响.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推进垄断行业改革

    推进垄断行业改革 坚持政企分开、放宽准入、引入竞争、依法监管,推进垄断行业管理体制和产权制度改革。按照形成综合运输体系的要求,推进交通运输业管理体制改革……深化电力......

    改革推进工作总结

    某县煤焦及矿产领域 反腐败专项斗争集中整治阶段改革推进 工 作 总 结随着专项斗争的深入开展,改革推进工作逐步成为工作的重点和核心。我县在认真抓好集中整治阶段税费收缴......

    推进事业单位改革

    推进事业单位改革 深化人事、收入分配和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促进事业单位科学发展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 王晓初 2012年05月03日08:18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分类推进......

    推进垄断行业改革范文合集

    “推进垄断行业改革”背景: 垄断,在法律上是指特定的主体在特定市场上的特定经济活动中排除或者限制竞争者的状态或行为。也就是说,在特定市场内的市场主体追求最大的垄断利益,......

    文化推进工作总结

    2008年矿业公司文化推进工作总结 矿业公司:任务推进处 08年,矿业公司无论是生产、基建还是探矿项目,都取得了较辉煌的成绩,生产记录不断刷新,矿山建设周期逐渐缩短,选矿技术越来越......

    推进文化强县

    ◎王蕾部长在我县督查调研文化强县工作 9月19日,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王蕾,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黄勋会、段利民一行,莅临我县督查调研文化强县工作。县领导郭宏、李旸、王建军、郭淑......

    浅析如何推进文化繁

    立足重庆本土,推进文化繁荣 文化是民族生存的魅力、国家 发展的动力、社会繁荣的实力,推动文化建设对于民族生存、国家发展、社会繁荣都有着极为重大的意义。市委书记薄熙来......

    党员思想汇报:充分认识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重要性

    充分认识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重要性尊敬的党组织: 最近通过认真学习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的有关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