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临夏县全力推进整流域扶贫开发
临夏县全力推进整流域扶贫开发
本报讯今年,临夏县多渠道整合资源、整合项目、加大投入,走整流域扶贫开发路子,集中连片整流域扶贫开发,全力培育壮大富民产业,千方百计促进贫困群众收入倍增,计划投资4.65亿元,全力实施扶贫攻坚行动。
临夏县西南片山区是全县扶贫开发的主战场,整流域扶贫开发将彻底改变山区群众贫困落后的面貌,不断拓宽贫困群众增收领域。该县进一步加快发展种养、劳务、旅游等为重点的支柱产业,发展壮大布鞋加工、刺绣、砖雕等为主的特色优势产业。2013年,实施以整流域扶贫开发为主的新农村建设,计划总投资4.65亿元。在麻尼寺沟乡关滩村、新集镇寺湾村、土桥镇三角村等14个乡镇30个村实施新农村建设项目,改造危旧房3049户。今后,每年以10个乡镇30村左右的速度推进,通过3—8年的时间全面完成剩余的184个村的新农村建设。在尹集镇老虎山村、大滩涧村、新发村实施连片开发项目,硬化村组道路7.92公里,改造贫困户危旧房90户,扶持贫困户375户、发放基础母牛375头,成立扶贫互助社2个。在新集镇夹塘村、古城村实施整乡推进项目,实施硬化村组道路
9.6公里,改造贫困户危旧房60户,扶持贫困户50户、建暖棚50座、发放基础母牛50头,成立扶贫互助社1个。进一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对村组道路、桥梁建设、人饮工程等项目加大投资,全面整治村容村貌和街道治理。全力培育扶持布鞋加工、刺绣、藏式烤箱、砖雕等特色产业项目,不断拓宽贫困群众增收致富渠道。
临夏县整流域扶贫开发将彻底改变山区群众贫困落后面貌,不断拓宽贫困群众增收领域,全面提高贫困群众生活水平,撑起全面小康梦。(白兴华)
第二篇:整村推进扶贫开发规划
为了加快脱贫致富的进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xx大和xx届三中全会精神,根据党和国家的扶贫政策,我村被确定为“十二五”期间重点“扶贫开发整村推进”村。按照村制定的“经济强村、产业富村、科技兴村、文明治村”的发展思路,以“成方连片、规模布局、有序开发、共同发展”为工作思路,突出农业结构调整发展特色高效农业为主题,以改善人民居住环境和提高农民收入为己任,以实现我村繁荣、稳定、和谐发展为目标,提升新农村建设水平,全面实施贫困村的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工作,特制订北留钵村扶贫开发整村推进规划。
一、北留钵村基本状况
北留钵村地处献县段村乡的西南部,全村395户,总人口1435人,贫困人口户223户,贫困人口1091人。北留钵村民风纯朴、勤俭爱劳、崇尚科学。全村有耕地4800亩,农用机井10眼,水浇地1600亩。我村是典型的农业村,基于传统农业思想,农业作物种植品种单一,水利设施配备落后,粮食单产、总产量低。村自来水系统年久失修,事故频发,存在极大的饮水安全隐患。村街道硬化程度差,一到雨季完全是“水+泥”状态,出行极度困难。交通的滞后,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村各项经济的发展。村两委换届后,领导班子一心为民,广大村民脱贫致富的要求日趋强烈,但苦于缺乏启动资金,村两委班子也是无计可施。北留钵村的经济目前已处于极度落后的状态。
二、贫困状况
(一)我村有395户农户,其中有贫困户223户,贫困人口1091人,低收入户251户,这些贫困户中因缺少劳动力致贫的有112户,因上学致贫的有76户,因病致贫的有61户。
(二)北留钵村致贫因素分析
1、脆弱的生态环境和自然灾害:贫困是社会发展缓慢和经济落后的具体表现,与脆弱的生态环境是一对孪生兄弟。北留钵村地处华北平原,滹沱河故道北岸,以前多盐碱地,土地贫瘠,经济以传统种植农业为主,基础农业生产设施不完备,在很大程度上还在靠天吃饭,各种自然灾害的频发,直接影响着村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2、缺乏劳动力和发展能力:通过国家近二十年的扶贫工作,具备自我发展能力的个人和家庭,通过国家各种支持和帮助,逐步摆脱了贫困的状况。而剩余的人口,多数因为受外部或内部条件的制约,缺乏自我发展能力。北留钵村也不例外,而且还成为了一个因缺乏劳动力和发展能力致贫的代表性村子。
3、因病致贫:近年来由于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恶性疾病通过多种途径对家庭产生影响,除了影响个人和家庭的劳动生产能力外,而且还使他们的经济状况陷入困境。
4、因子女学费致贫:我村虽然不存在因贫困致儿童失去接受教育机会的现象,但是,子女教育费用过高,使得个别家庭承担起沉重经济负担的家庭却不乏一二。
新时期的贫困人口呈现出新的特点,导致贫困的原因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无论经济水平发展到什么程度,残疾人、老年人以及未成年孤儿都处于社会的劣势地位,这些人口总会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实际存在着。因此对于目前存在的绝对贫困家庭,还需不断完善农村社会救助制度提供更为有力的保障措施。北留钵村经济状况入不敷出,对这些弱势人群,虽心存怜悯,但却无力回天,只能靠政府民政部门及社会慈善组织的救助过日子。
三、指导思想
(一)基本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xx同志“xxxx”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xx届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改革开放式的扶贫基本方针,构建和谐、文明、小康新村的总体要求,看准贫困人口,紧扣整村推进、劳动力转移培训、产业化扶贫。三项工作重点充分发挥和整合各种扶贫资源,大力推进贫困村的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基础,促进本村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
(二)、基本思路
在稳定解决我村贫困人口的温饱现状,夯实贫困村文明协调发展的基础中,促进贫困村经济、社会全面和谐发展、增强贫困村自我发展能力、建立和完善贫困村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围绕改变生产、生活条件的基础实施建设,提高人口素质的社会事业建设,增加农民收入的产业建设建设,以班子建设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制定和完善我村的扶贫开发规划。
对建成的日光温室、日光大棚分别补助扶贫资金8500元和XX元。两年共需补助扶贫资金总额为68万元。
2、两年内在棚室种植区打深水机井4眼,需投入20万元,每眼机井补助扶贫资金2.5万元,计10万元。
机井配备专用汲水设备4套,需投入10万元,每套汲水设备补助扶贫资金1.5万元,总计为6万元。
铺设防渗管道4000米,需投入12万元,补助扶贫资金6万元。
架设种植区标准供电线路5000米,需投入10万元,补助扶贫资金5万元。
利用扶贫资金培育种植专业技术人员4人,费用需2万元。
其他资金3万元。
3、XX年,利用社会部门支持资金改善村饮水状况,打深机井两眼,需要16万元;配备供水设备投入需6万元。两项合计总额为22万元。
利用社会、部门支持资金整合饮水输送管道及其他配套设施投入需30万元。
4、XX年,利用社会、部门支持资金硬化村街道2500米,修建街道配套排水设施,需要投入资金40万元。2012年硬化通种植区公路4500米,此项需投入54万元。
5、2012年改建幼儿园一个,此项投入需15万元,投入社会支持资金15万元;利用社会、部门支持资金修建村两室、村民文化活动中心,此项需投入15万元。
6、鼓励新民居建设,提倡普及沼气利用率,利用社会部门支持资金,对每个建沼气户补助500元。
7、XX、2012,大力提倡新民居建设,利用社会部门支持资金对危、旧房改造户进行一次性补助,每户补助1万元,每年由村民代表大会验收后评定出10户,年末兑现一次性补助款。
第三篇:得益于扶贫开发整乡推进[最终版]
得益于扶贫开发整乡推进
盘县四格乡加速脱贫步伐
贵州日报新闻 时间: 2012年07月12日 来源: 贵州日报
本报讯 地处水城与盘县交界处,山高坡陡的盘县四格彝族乡,过去曾因边远贫困而被关注,实施扶贫开发整乡推进以来,这里的巨变再一次吸引了人们的目光。
截至“十一五”末,全乡工业总产值完成1570万元,农业总产值完成553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351元,财政税收达128万元,固定资产投资达2169万元。比2005年分别增长241%、280%、295%、40%、387%。5年来,当地的农民人均纯收入翻了一番。
在这个原本刀耕火种的彝族乡,大项目建设正在有序推进,小城镇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城镇承载功能不断加强,辐射范围不断扩大,商业、服务业、旅游业、交通运输业等第三产业加快发展,经济活力明显增强。
传统种植的马铃薯完成了一、二级良种扩繁项目9000亩,建成商品薯生产基地3.7万亩;良种推广面积占种植总面积的85%;全乡共有存栏牛4715头、存栏羊6621只、存栏猪15645头、存栏禽32732羽,其中能繁母猪1973头,有种草养羊基地2个,有养猪专业合作社1个,合作社所辖养殖小区8个,有规模养殖场5个。种养业由散户逐渐形成了团队。
四格乡的快速发展得益于2010年该乡被省里确定为“县为单位、整合资金、整乡推进、连片开发”试点乡。在整乡推进的进程中,该乡的小城镇街道建设、进村组的公路建设、廉租房建设、社会公共事业基础建设等总投资近1亿元。
到目前,该乡村民小组均通公路,贫困人口减少3500人。去年5月出台的《贵州省“十二五”民族事业十大推进计划》,全省将在“十二五”期间重点帮扶500个贫困民族乡镇,四格彝族乡名列其中,这将为该乡的跨越发展增添新的助推器。(本报记者 任 健)
第四篇:淅川县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工作总结
淅川县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工作总结
2011年,我县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扶贫开发办公室的正确指导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实施整村推进与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抓住重点,扎实工作。经过县扶贫办、项目实施乡(镇)村的艰苦努力和有关部门、龙头企业的紧密配合以及贫困村群众的积极参与,完成12个贫困村整村推进任务。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主要成效
全县共实施整村推进贫困村12个,总计投入资金3012万元,其中:财政扶贫资金600万元,加快了基础设施建设进度,改善了贫困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了贫困群众的收入。
(一)改善贫困村基础设施。我县安排贫困村基础设施项目77个,投资2531万元,其中财政扶贫资金600万元,整合资金1633万元,群众自筹298万元。①硬化乡村主干道、次干道及入户道路共计31公里,解决了0.86万人交通难问题;②建设安全饮水工程102处,铺设输水管道26600米,解决了0.57万人饮水困难;③建成沼气池520座,配套“三改”520户,改善了贫困村的生态环境;④架设输电线路37.7杆千米;⑤建垃圾收集池37个;⑥修建引水渠4条,长10800米;⑦栽植风景树44600株。
(二)提高了贫困村社会事业发展水平。
投入资金481万元,建村级文化站、卫生室、连锁超市各12个,加强了农村公益卫生服务能力,丰富了农村文化生活,引导群众移风移俗,树立健康文明的乡风乡俗。
(三)社会帮扶力度加大。全县共组织23个单位,抽调干部65人,组成12个工作队,帮扶11个乡镇12个村1057户贫困户。据统计,全县帮扶投入资金70余万元,帮助贫困农户获得贷款1100万元;扶持513户贫困农户发展种养项目,同时举办农民实用技术培训班5期共1240人次。通过开展县、乡(镇)单位包村、干部包户的帮扶活动,共带动解决了986户的温饱问题,增强了贫困地区贫困农户脱贫致富能力和信心。
(四)群众脱贫致富意识明显增强。通过宣传发动、挂钩帮扶,激发了贫困群众要发展、要脱贫、要改善自己的生产生活条件的迫切愿望,主动参与扶贫攻坚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为扶贫开发、构建和谐新村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主要措施
(一)加强领导,强力推进。县、乡党委政府把贫困村扶贫工程,作为新农村建设基础工程来抓,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建立部门、乡村干部目标责任制,实行定人员、定时间、定任务、定标准、定考核、定奖惩。一是领导到位。在扶贫项目实施中,成立了由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有关部门为成员的项目实施领导小组,加强对项目实施工作的组织领导。各乡镇也成立了相关项目实施小组,具体负责项目实施工作。二是宣传到位。利用新闻媒体,采取印发宣传资料、张贴标语、召开会议等方式,使扶贫政策家喻户晓,调动了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增强了他们的参与意识。三是督查到位。成立了项目监督组,按项目进度计划进行适时督查,县政府原副县长李廷伟多次深入项目区指导工作,县政府办副主任、扶贫办主任刘双伟经常亲临施工现场督导进度,检查质量,确保项目顺利进行。四是检查验收到位。项目竣工由乡、村会同群众代表进行初步验收,县扶贫开发办公室会同财政局进行检查验收。五是服务到位。充分发挥各职能部门作用,积极为项目实施提供技术、资金、物资等协调服务。加强乡村扶贫队伍培训,提高他们为贫困群众服务能力。
(二)落实制度,严格管理。一是严格执行扶贫资金县级报账等项目管理制度,确保扶贫资金专户管理,封闭运行。二是县、乡扶贫部门严格要求,把整村推进工作与转变干部作风、加强机关行政效能建设活动有机结合起来,把整村推进工作作为转变干部作风、加强机关行政效能建设的重要工作载体和重要工作目标,规范和健全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工作档案材料,切实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
(三)整合资源,合力攻坚。各相关部门密切配合,统筹安排,各负其责,规范施工,提高综合效益,全面推进扶贫开发进程。同时,大力开展单位挂钩扶贫和党员干部结对帮扶贫困户活动,实行挂钩扶贫。各扶贫挂钩单位和广大党员干部实行脱贫计划制定到户、帮扶责任人“结亲”到户、扶贫项目因户制宜确定到户,为贫困群众稳步脱贫致富打下坚实的基础。各级领导和部门领导结合扶贫攻坚对贫困户开展了“一对一”结对帮扶,实实在在帮助贫困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热点、难点问题。
(四)强基固本,增强能力。我县坚持扶贫开发与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精神文明建设和渠首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建设相结合。从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入手,突出重点,综合治理,改善基础设施,提高社会事业进展水平,集中力量扶持贫困农户,大力推广农业实用技术,提高劳动者素质,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提高贫困农户自我积累、自我发展能力,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三、存在问题及建议
(一)贫困村基础设施落后,资金缺口大。贫困村需要建设项目较多,投入资金缺口大,贫困群众自筹能力差,部门项目资金投入不足,有的项目实施难度大。建议上级继续加大扶贫资金的投入,特别是加大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开发项目资金的投入,以有效改善贫困村农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促进贫困农户的有效增收。
(二)乡村道路缺乏后续资金养护。一些路段因水毁等原因又出现了“行路难”。建议上级拨付一定后续管理资金,县、乡各级进一步探索完善了村道路的管理和养护制度。
(三)整合资金难度较大。主要是“块块”难于协调“条条”的政策规定,致使整合某些部门的资金难于操作。建议省、市人民政府制订一个关于整合涉农资金用于整村推进贫困村的政策性文件,为整合资金、整合力量、加大整村推进的资金投入力度提供政策依据。
二○一二年三月二十日
第五篇:全力推进精准扶贫开发工作(政研室约稿)
抢抓机遇 创新模式 全力推进精准扶贫工作
积石山县是国列省列的扶贫工作重点县,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先后两次专程到积石山县视察调研扶贫开发工作,期间,以解剖麻雀的方式深入了解贫困地区如何更好地推进扶贫开发工作,并就精准扶贫工作作了重要指示。积石山县认真贯彻落实汪洋副总理调研扶贫开发工作时的重要指示精神,紧紧围绕2017年实现整体脱贫和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全力落实省委“1236”扶贫攻坚行动和州委“4155”扶贫攻坚计划,不断创新扶贫思路、转变扶贫模式、加大资金投入,扎实推进精准扶贫工作,进一步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2014年减少贫困人口2.06万人,贫困面下降到28%。今年计划减少贫困人口1.55万人,2016年减少1.55万人,2017年减少1.75万人,实现整体脱贫目标。
一、立足贫困实际,扎实开展精准识别
按照精准扶贫的新要求,把精准识别作为精准扶贫的前提和基础,在广泛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制订了《积石山县扶贫对象精准识别实施方案》、《积石山县扶贫对象建档立卡档案资料目录方案》,建立了乡镇有扶贫工作站、村有驻村工作队、户有责任人的“三有”精准识别工作机构。按照州上提出的“131”贫困村识别法和“9771”贫困户识别法,通过“户申请、社评
议、村审查、乡审核、县审定”的程序,严格落实贫困村识别“一公示一公告”、贫困户识别“两公示一公告”的公示审核制度,完成了72个贫困村和8.63万贫困人口的精准识别工作。根据省州县关于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工作有关要求,组织帮扶工作人员深入贫困村、贫困户详细了解基本情况,深入分析致贫原因,按照“一村一规划一平台”、“一户一计划一清单一台账”的要求,因村因户施策,制定了帮扶增收计划,填写完成了《贫困村登记表》、《贫困农户登记表》、《扶贫手册》和信息录入上报及建档等工作,做到户有卡、村有册、乡(镇)有簿、县有档和“五清”(底数清,问题清,对策清,责任清,任务清)“六有”(有村情档案,有问题台账,有需求清单,有村级规划,有领导联系、单位帮扶、干部驻村工作台账,有村级综合信息监测管理平台和增收计划、脱贫时限),根据贫困户实际情况和发展思路,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制定列出帮扶工作清单,实行清单式精准扶贫,实现了精准扶贫项目到村、资金到户、责任到人,为扎实开展精准扶贫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突出资源整合,统筹推进精准扶贫。
根据集中优势资源和财力办大事的要求,积石山县把资源资金整合作为推进精准扶贫的重中之重,按照渠道不变、资金不乱、用途不变、各负其责、各记其功的原则,将各部门项目资金向贫困村倾斜和集中,扶贫项目实现了集成化,使扶贫方式更加精准,扶贫成效更加显著。
一是着力推进羊产业试点县工作。抢抓积石山县被列为全
国羊产业发展试点县的重大机遇,精心编制完成了《积石山县羊产业扶贫试点项目实施方案(2013-2015)》,扎实推进羊产业发展试点县工作。结合全县畜牧业发展实际,用足用活国家每年2000万元的羊产业扶持资金,主要用于规模养殖场、联户养殖小区、养殖大户建设,扶持引导千家万户发展养殖,进一步壮大畜牧产业规模,提高养殖业在人均收入中的比重。2013年国扶办下达羊产业扶贫资金2000万元,为20个贫困村每村注入互助社资金50万元,扶持群众发展养殖等产业,在刘集乡肖家村等6个贫困村扶持建成联户养殖小区6处,联户养殖新模式得到了贫困群众的欢迎,正在全县积极推广。2014、2015主要扶持20个羊产业试点村、贫困村养殖专业合作社及扶贫龙头企业,在20个试点村扶持发展贫困户联户养殖小区,扶持贫困户400户,对72个贫困村的2386户特困户进行定向综合扶持,扶持发展清真羊肉餐饮店50家,新建清真羊肉屠宰销售点20处。通过开展试点工作,发挥四两拨千斤的作用,鼓励引导更多的民间资金和信贷资金投入畜牧业发展,到年底畜牧业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重将由2012年的12.3%提高到29%。
二是着力改善农村基础条件。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扶贫开发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民生优先、民生为重,瞄准最贫困最偏远的农村,加大投入,集中攻坚,全力实施农村路、水、房等民生工程。近两年,硬化农村道路613公里,基本实现了村村通水泥路的目标;今年全面建成投资3.8亿元 的积石山引水工程,彻底解决全县各族群众吃水难的问题,建成了南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县城城区供水水源改扩建工程,全县农村自来水入户率达到95%以上;实施农村危旧房改造4820户;投资1.34亿元,实施易地扶贫搬迁1010户;投资1.68亿元,实施整村推进项目27个,使贫困村基础设施条件、群众生产生活得到了极大改善。
三是着力发展富民产业。坚持产业富民的思路,把培育壮大产业作为增加群众收入、实现脱贫致富的突破口,全面落实州上富民增收政策措施,积极培育特色种植、特色林果等富民产业,千方百计增加群众收入,加快脱贫致富步伐。近两年,每年推广全膜双垄沟播玉米25万亩以上,膜侧油菜3万亩以上,旱作农业基本实现了适宜区全覆盖,农业总产值达6.6亿元,增加值达3.5亿元。大力发展特色林果业,全县花椒核桃栽植面积分别达到30万亩和11.7万亩,总产值分别达到1.9亿元和3600万元,主产区人均增收2500元和550元。通过“雨露计划”扎实开展劳动技能培训,共培训劳务人员1.8万人(次),有组织输转13.72万人(次),实现劳务收入15.73亿元。着眼解决贫困群众贷款难和产业发展资金不足的问题,按照“政府+社员+企业+其他”的注资模式,在全县16个乡镇的134个村建立村级产业发展互助社,搭建农村融资平台。累计筹措资金1.07亿元,发放借款1.34亿元,10753户困难群众直接受益,为发展富民产业、脱贫致富提供了资金支撑,逐步形成了创新金融助推精准扶贫的新模式。
四是着力发展社会事业。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创新理念、加大投入,全力发展民族教育事业,着力提升全民素质。县财政每年拿出2300多万元,对全县所有学生实行包吃、包住、包学习费用的“三包”优惠政策,有效解决了贫困学生上不起学的问题。认真落实教师培训、边远山区教师生活补贴、班主任津贴等激励措施,新建和改扩建了一批中小学、农村幼儿园,促进了民族教育事业发展。全县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8.75%,适龄少年入学率达95.33%,文盲率下降到2%。建成乡镇幼儿园15所,小学营养灶食堂50所;投资1.01亿元的移民中学和投资1.4亿元的县民族中学完成主体工程,全县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加强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改造乡镇卫生院5所,建成村卫生室30个,投资3747万元的县中医院正在建设。加快文化体育发展,新建村标准文化室22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和村农家书屋实现了全覆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达到99.14%,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97%,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实现全覆盖。
五是着力开展社会帮扶。按照“三个深度融合”的要求,坚持把扶贫攻坚作为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政府主导,全民参与,合力攻坚。扎实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双百双联”、“千名干部助推双联”、“人大代表在行动”、“政协委员助推双联”等活动,围绕宣传政策、反映民意、促进发展、疏导情绪、强基固本、推广典型“六大任务”,突出帮扶重点,强化帮扶措施,助推扶贫开发。省州县乡四级148个单位的
6106名干部与145个村的14140户贫困群众结成帮扶对子,进行多层面、全方位、立体式的帮扶。两年来,各级帮扶单位共协调落实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等方面的项目305项,落实帮扶资金1.03亿元,帮扶物资折价1282.6万元,发放双联惠农贷款2.05亿元。按照“不脱贫不脱钩”的原则,县上抽调581名干部组建了145个扶贫、双联、党建“三位一体”的帮扶工作队,长期驻村开展帮扶工作,各村帮扶工作队队长兼任本村党支部副书记,充实村级组织力量。加强与国侨办的联系协调,在项目、资金、人才培训等方面得到了极大地帮助支持。紧抓临夏州与厦门市达成东西扶贫协作示范区协议的机遇,组织人员多次赴厦门市海沧区对接联系,在基础建设、产品销售、劳务输转、干部培训等方面达成合作协议,正在积极落实。以全国“扶贫日”为契机,组织开展以“助贫、助学、助老、助残、助立”为主题的扶贫济困“五助”活动,全县广大干部职工和社会各界积极捐款捐物,帮助扶贫开发,形成了全社会参与扶贫的格局。
三、注重扶贫成效,切实加强精准管理。
根据精准管理的要求,以提高精准扶贫成效为目标,依托甘肃省扶贫信息系统,建立了县乡村三级扶贫对象动态化信息管理体系,着力加强信息、资金、责任等方面的精准管理,有效提升了扶贫工作的成效。一是加强信息管理。以村为单位,在72个贫困村建立了信息监测管理平台,县扶贫部门、乡镇扶贫工作站和驻村帮扶工作队进一步加强合作,上下联动,紧
密配合,对信息库实行动态管理、动态调整。随时了解掌握贫困村、贫困户的帮扶情况、帮扶效果等情况,并及时录入扶贫信息系统,确保贫困村、贫困户得到有效扶持,在规定时间内达到稳定脱贫目标,从而提高了精准扶贫的成效。二是加强资金管理。进一步强化底线思维和红线意识,不折不扣地落实省上《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使用管理实施办法》、《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县级报账制实施细则》和州上《加强州级扶贫资金监管的意见》,围绕精准管理,加强扶贫项目资金监管,深入开展“规范预算管理、规范项目程序、坚持会计制度、坚持源头预防”活动,促进扶贫项目资金的规范管理。加大监督监察,及时查处违纪违规问题,确保扶贫资金规范管理、安全运行,最大限度地发挥了扶贫资金的效益。三是加强责任管理。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精准扶贫工作的谋划协调、统筹推进和督促落实,县扶贫部门充分发挥组织协调职能,负责抓好项目规划、工作台账、进度计划、监督监管等工作,协调指导各乡镇有序推进各项重点工作。各乡镇明确目标任务,靠实工作责任,全力抓好扶贫项目的落地实施,督促贫困村、贫困户及帮扶工作队落实好各项扶贫措施。
中共积石山县委办公室
2015年4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