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时间:2019-05-13 09:45:2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推动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推动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第一篇:推动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推动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提升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动和促进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这就要树立核心理念,把以人为本落实和贯彻到文化产业发展的各个方面和环节中去;把握市场取向、突出特色、资源保护优先和效益最大化的基本原则;辩证处理和统筹经济发展与文化发展、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均衡发展和非均衡发展、加快发展和持续发展等关系。

关键词: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以人为本;统筹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文化产业方兴未艾,进入新世纪更是驶入了加速发展的快车道,成为经济社会发展重要的动力源和新引擎。在未来激烈的竞争中,要进一步提升文化产业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就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找准着力点,推动和促进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树立核心理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产业注重以人为本的内涵和产业的全面、健康、协调发展。以人为本作为我们党新时期的执政理念,是实现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理念,它应当落实和贯彻到文化产业发展的各个方面和环节中去。

首先,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发展文化产业,必须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文化产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满足人民群众精神生活需求的重要途径,是与文化事业并驾齐驱的另一翼。基本的文化需求和权益主要通过政府主导,由文化事业来满足;更多的个性化的文化需求则主要通过市场,由文化产业来满足。文化发展繁荣就要坚持以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贴近群众、贴近现实、贴近生活,生产更多更好的多层次的文化产品来解决群众的“精神渴求”和“文化贫乏”的问题。要改变和剔除那种“唯我独尊、唯我独高、唯我独艺”的贵族式眼光和作法,加大各种精神文化产品生产的力度。既要有“阳春白雪”,也要有“下里巴人”,真正做到平民化、大众化,做到通俗而不庸俗,雅俗而不低俗,大俗而不恶俗,多方位、多渠道、多层次地满足群众的精神和心理需要。让文化紧贴百姓的生活,乃至原始一点、粗糙一点、质朴一点、稚嫩一点、本色一点,对广大老百姓来说,也许正是其希望和优势所在。一些大制作的“豪华剧”,一些精品式的“评奖戏”,一些人造的“文化工程”,老百姓未必爱看,未必欢迎。相反,贴近他们的大雅大俗、大喜大悲,倒能释放人们当今社会生活快节奏、高风险、强竞争和紧张工作下的巨大压力。无论是经济化了的文化产业,还是福利化了的公益性文化事业,只有满足人们精神生活的真正需要,才会变得有魅力、有受众、有前景。因此,在发展文化产业的过程中,只要是有益于人民群众身心健康的,就要允许存在,允许试验和探索。把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搞成教条,把生动活泼的内容变成僵化的说教,把原不相干的东西硬塞进原汁的艺术和文化生活,弄得死气沉沉,这都是违背群众意愿和背离以人为本的,也是违反文化艺术生产和发展规律的。其次,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发展文化产业,就要全力维护和实现人民群众的文化利益。按照体现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在加快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同时,要高度重视文化产业提供的个性化服务。人们消费什么,不消费什么,可以导向,但不能剥夺人们自由选择的权利。办文化产业必须有市场眼光,人民群众欢迎和喜闻乐见的,必然是有市场和生命力的;反之,以僵化的思想和贵族式的眼光来看待和发展文化产业,必然会弄得毫无生机,失去活力。同时,要注重依法维护人民群众的文化利益和权益。文化市场的假冒伪劣产品,提供劣质的文化消费和文化服务,是对群众文化利益的侵害;文化产品的贵族化实际上是有意把普通群众排斥在文化消费的门外,这也对人民群众文化权益的实现构成了损害。文化产业应该面向大众,服务民生。我国古代的街头卖艺如说唱、相声、评书、杂耍等,既是民众乐于接受的大众文化,也是文化产业的雏形。文化产业的根基扎根于民众之中,其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消费者。如何通过多方面的引导,刺激人们的精神文化消费意识,提高文化消费水平,不仅关系到文化产业的发展,也关系到全社会文化水平和精神生活质量的提高。要通过举行各种文化活动,提高民众文化品位,形成健康的文化消费氛围。

再次,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发展文化产业,最根本的着眼点就是要努力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无论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本质上都是生产精神文化产品,都要满足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都必须坚持以社会效益为最高准则。尽管它们各自所具有的特点和发挥作用的方式不同,但它们的终极目的都是对社会与人的发展的促进与提升。对文化产业的评价,在无不良社会影响的前提下,无疑要直接用经济标准来评价,主要看它对国内生产总值、对财政税收和对社会就业的贡献,看它在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的重大作用。但文化产业发展和文化建设的根本是人的建设,关键是全面提高人的素质,丰富人们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发展文化产业,必须对人的素质提高有益,而不能有害,这是检验文化产业发展的最根本的试金石。

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包括了人的个性展现、文艺欣赏、娱乐休闲、旅游观光等等。可以说,文化产品和服务的生产、销售、消费的每一个环节都与人的全面发展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与公益性文化事业不同,文化产业更注重文化的娱乐性、消遣性、休闲性和益智性,使人放松自己,回归本真,从而促进人们的身心健康,满足人们自由发展的需要。

可见,以人为本就是要顺应民心,体现人性,表现人文,以这样的理念去经营和发展文化产业,产业必然壮大;反之,违背人心、人性、人文去办文化产业,去追求一些不切实际的“假、大、空”或恶劣的“黄、赌、毒”,就只会使文化产业夭折或步入歧途。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必须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二、把握基本原则

在文化生活中,各种文化产品从生产到消费存在着多种链条和环节,要实现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坚持以下基本原则:第一,市场取向原则。发展文化产业无疑要以市场需求和导向为原则,既要按文化发展规律办事,又必须按市场规律办事。文化既然是种产业,就必须采取市场取向,进入市场,到市场的风浪中去搏击。文化产业不断发展的动力来自于市场。毫无疑问,政府的强力推动对文化产业的启动和发展是必不可少的,宽松的环境和优惠政策的支持也是必须的,但文化产业能否真正发展起来,最终取决于市场,取决于市场的运作力、竞争力和自我发展的能力。市场是产品的归宿和价值实现的场所,没有市场就没有产业。

文化产业就是要创造一种吸引力、一种期待,去满足人们的追求和希冀。人们被文化产品或服务紧紧吸引住了,这就有了市场;有了市场,产业才能支撑起来。所以,文化产品和服务一定是要从市场着眼把握人们的兴奋点、共振点。湖南卫视《超级女声》的成功,最根本的是市场的成功,是这档节目市场导向和商业运作的成功,它对歌坛的影响,主要不在音乐方面,而在于市场操作方面。这昭示我们,与过去发展文化根本不同的是,要发展文化产业,就不能“犹抱琵琶半遮面”,羞羞答答,必须勇敢地、义无反顾地投向市场。研究文化市场需求和人们的文化消费心理,研发和生产为人们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尤其要善于进行市场策划、营销和运作。不能到市场风浪中去“弄潮”,这种产业是长不大的,也是没有生命力和竞争力的。当然,市场取向有它的局限性。社会取向作为一种非市场取向是不可或缺的,它可以提升市场60取向的追求,校正市场运行的轨迹,弥补市场取向的价值缺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产业的发展就是要通过整合,实现社会和市场两种取向的契合。

第二,突出特色原则。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和文化企业旺盛的生命力,是核心竞争力的打造;而打造核心竞争力就在于创造个性、突出特色。有了特色、个性就会有品牌,就能形成优势。世界文化产业发展中的“巨头”,无不以或专、或精、或新、或强、或大等特色而称著。面对区域性分工越来越细,文化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的趋势,我国文化产业要求得到可持续发展,在未来的格局中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充分发挥各地的优势,展示自己的特色。这包括地域文化特色、民俗风情特色、旅游文化特色、历史文化特色、红色文化特色、创新文化特色等。特色就是竞争力、就是生产力、就是比较优势。立足自身的资源、人才和先发优势,有所为,有所不为,以形成自己的优势项目和主导产业,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现在有一种很奇怪的现象,就是“去特色化”,把本来很有特色的东西搞得没有特色。比如,有的地方旅游资源原本很有特色、有个性,但偏要模仿他人,造出一些雷同的人为景观,把本来天然、质朴、秀美的景观搞得不伦不类。其实,现代旅游更多的是离开喧闹的城市,减轻快节奏的生活压力,让身心融入自然美景之中得到放松和陶冶。有的红色旅游,本可以让游客接受先进思想的教育和崇高精神的洗礼,却偏要编出一些毫无根据的神秘故事来“神化”,以为这样可以吸引游客,但这恰恰掩去了它的本真和亮色,在导向上也极不负责和严肃。模仿之路,是一条最容易走的路,但也是一条最没有前途的路;特色之路,是追求个性和创新之路,才是科学发展之路。我国文化产业要得到可持续发展,必须坚持走特色之路。“特色”二字不是画蛇添足,而是画龙点睛。

第三,资源保护优先原则。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相协调,保证一代人接一代人地永续发展。它要求今天的发展与利用,不仅不能耗尽或毁掉资源和环境,而且要为未来发展提供更好的条件。随着文化产业的发展,开发文化资源和保护文化资源的矛盾日益显现。许多文化资源如历史文化资源、民族文化资源、自然风景资源等都具有一定的稀缺性和脆弱性,它们往往是不可再生或很难再生的,并非如人们一般所想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这些文化资源一旦遭到破坏,就会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这就决定了必须把资源保护放在首位,坚持保护优先、适度开发、永续利用的原则。离开了保护,文化产业的发展就会因资源的过度利用而不可持续。文化资源的保护大体上有三种方式:一是原则性保护,即以一定的根本性法规和措施,保护文化资源的连续性、整体性和协调性,使之不至于被遗忘和湮灭。如“原生态”的民间艺术形式在全球化和社会巨变中不断被边缘化,甚至趋于消失,这就急需保护。如湖南对“江永女书”的保护就属于这种情况。二是开发性保护,即将能产生市场效应,有较大开发价值的文化资源转化为产业,而产业强大了又来反哺文化资源的保护,实现二者的良性循环。如湖南凤凰对古城的保护性开发,就实现了二者的良性互动。三是战略性保护,即将目前尚无力开发但有特点、有前景的文化资源整体保护下来,作为文化产业发展的资源储备,待以后再开发和利用。战略性保护是非常必要的,所有文化资源决不能由一代人开发光,而应留给后代子孙应有的资源。如一些古墓葬、古遗迹、古建筑,能不挖掘最好不挖掘,能整体保存最好整体保存。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们是不可再生的珍贵文化资源。如果被毁灭、消失或失传,我们将成为文化的“罪人”。随着经济热潮的推进,我国的文化生态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文化遗产及其生存环境受到严重威胁,我们必须从长计议,坚持资源保护优先的原则。

第四,效益最大化原则。文化作为产业,必须追求效益的最大化,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文化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发展文化产业,从经济价值来看,是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从社会价值来看,是提高国民素质,建设和谐社会的有效途径;

从文化生态效益来看,是传承和创新文化形式和内容的基本手段。经济效益是增加国民财富的直接效益。但文化产业在关注经济效益的同时,不能不承担它的社会责任。社会效益是我国社会主义文化所追求的核心效益。文化发展不能只讲经济利益,追求利润最大化而放弃社会效益、民族价值和国家利益。发展与壮大文化产业,既要盯着市场做文章,增强文化实体的自我生存能力,最大限度地让文化产品增值,但又不能唯市场是从,一味迎合市场低层次需求,让那些品质低劣、格调不高的文化产品大行其道;既要立足中国社会实际,立足民族文化传统,创作和生产出最具中国特色的文化产品,又不能复古守旧、固步自封,简单、低水平地重复传统;既要扩大文化领域的对外开放,增加对国外文化产品的引进,又不能无

视文化“赤字”的现实,廉价地为别国培育文化受众,损害国家的文化安全。文化生态效益遵循文化生态61主体平等、生态利益公平、生态权利公正、生态秩序安全的原则,保证文化生态协调、平衡和健康的发展,从而产生良好的综合效益。必须在宏观视野、系统整合中研究文化形态、文化样式、文化符号、文化价值、文化精神的关联性、互动性、整体性、系统性及其开发的综合效益,才能形成文化强势,使文化的创造力、知识力、想象力真正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要研究制定对文化企业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文化生态效益进行综合评估、监测、考核的办法和指标体系,确保三重效益的实现,并力求效益的最大化。

三、统筹几大关系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追求的是健康、协调、全面、可持续的辩证发展。在文化产业问题上,要实现科学跨越和可持续发展,必须辩证处理和全面统筹以下几个主要关系:一是统筹经济发展与文化发展的关系。经济是社会发展的基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集中力量推动经济快速、健康发展是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的基本策略。但文化作为社会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任何时候都不能削弱的。文化是国家的“软实力”,没有“软实力”的匹配,硬实力就会缺乏韧性而破碎;没有文化的跟进,经济发展也会缺乏后劲而挫败。没有“软实力”的发展和支撑,任何国家的富强和崛起都是不可能持久的。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经济与文化从来都是在相互交织和相互作用中实现其发展的,文化是经济的派生物,经济需要文化的支撑。在知识经济时代,经济与文化愈趋融合和一体化,文化的经济性、经济的文化性,经济与文化的整合协调、互渗互动,成为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趋势。经济发展需要文化力的推动,就经济发展经济,就文化发展文化,难以实现单个方面的真正发展。唯有二者结合起来,协调发展才能相互支撑,相得益彰。

文化产业是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助推器。文化产业不仅本身可以作为文化商品和服务获利,而且对于国民经济产生连锁效应,可以带动许多相关产业的发展。不仅能带动上游产业的发展,推动后续产业的增长,还会波及网络、金融、通信、交通、商业、饮食等互补性产业。特别是文化产业与高新技术的发展相辅相成,没有高新技术的支撑,文化产业难以快速崛起。现代高新技术已成为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提高文化创新能力和传播能力的新引擎。在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过程中,文化产业具有优结构、扩消费、增就业、促跨越、可持续的独特优势和特点,从而缓解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文化产业的发展还能够增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国际竞争力,扩大其在世界的影响。日本、韩国就因文化产业的发展而名声远播。而且,文化的发展对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长远的作用和意义。文化的短腿,在当代是谈不上有真正强大的竞争力的。因此,在国民经济产业群中我们应确立优先发展文化产业的战略思想。二是统筹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关系。发展文化产业一个最为关键和普遍的问题是要处理好事业与产业的关系。文化产业与事业首先是相互区别的。

二者要剥离开来,区别对待,不能产业不像产业,事业不像事业。文化产业是从事文化产品的研发、生产、营销及提供文化服务的经营性行业;文化事业是提供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公益性文化部门。二者生产的目的不同,事业提供公共文化产品,产业则生产进入市场以实现其价值的商品;二者主体的性质不同,事业的主体是事业性文化单位,而产业是文化企业法人代表;二者资金来源不同,事业主要由国家投资,产业则由国有、民营、外资等多渠道筹资;二者运营的机制不同,事业主要由政府财政支持确保其运营,而产业则完全推向市场,自负盈亏;二者的调控方式不同,事业由政府行政直接调控,而产业主要依靠政策法规,运用法律、行政、经济等手段实行间接调控。另一方面,文化产业与事业又相互包含、相互渗透和转化。在文化事业中也有部分产业的内容,如高雅艺术、文物博览、文体竞技在某种条件下也是可以办产业的,要克服那种文化事业单位完全不能进行产业运作的观念。文化事业单位对文化的某些内容、形式、载体、项目,完全可以剥离开来,采用市场经营方式进行运作。同样,公益性文化的某些内容的运作完全可以借助产业的载体和形式来达到。公

益性文化事业虽然主要由政府来办,但也要鼓励社会参与、允许社会资本的进入。文化产业与事业二者还相互转化。产业在某种条件下,可以转化为事业,构成事业的一部分。事实上,由于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经济实力的强大,产业中一些带有公益性质的内容已经从产业中剥离出来,由政府埋单,变为群众的福利,如露天电影、送戏下乡等。同样,事业经过改制、发展、剥离也可以转化为产业。如有些高雅文化、民间艺术,由于普及和受众的扩大,可以从公益性事业变为经营性的产业,不走需要补贴的道路。

可见,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界线是存在的,但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在动态发展过程中不断变动的。我们既要反对那种将二者混在一起政企不分、管62办不分的保守倾向;也要反对那种将二者截然对立,产业事业“井水不犯河水”,各自孤立发展的二元对立思维。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一方面,发展事业是文化工作者的神圣职责,是工作的中心。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宣传的“喉舌”职能并没有改变,也不能改变,文化工作者必须坚持文化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的方向。但另一方面,产业发展是文化发展的物质基础,事业发展要以产业发展作为后盾。文化如果只简单机械地履行“工具”的职能,而不通过市场这只“无形的手”来壮大产业,不仅会失去强有力的物质支持,而且也会失去它在市场竞争中的创造活力,难以达到有效的宣传效果。要坚持两手抓、两加强,以事业带动产业,以产业支撑事业。

三是统筹均衡发展和非均衡发展的关系。任何事业或产业,很少是按照理想模式均衡地发展的,非均衡发展是事物发展的常态和规律。国内外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在所有文化产业领域都能处于领先地位。因此,发展中既要突出重点,又要善于从全局着眼,通盘考虑、合理制定文化及其产业全面发展的规划和措施,在统筹中实现协调发展。文化产业的优劣势在一定条件和发展过程中可以相互转化,一时的优势可能会变成将来的劣势,暂时的劣势也可能变成明天的优势。如何因势利导,是文化产业发展战略设计中的重要实践课题。

我国经济发展、社会现代化进程呈现一种从东到西、从城市到农村逐步展开的分梯度非均衡发展态势,文化产业发展同样如此。因此,在文化产业发展上,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应着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与全球化前沿的领域“接轨”;作为中西部地区特别是广大农村,应该在政府主导下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和文化市场建设,整理文化资源,开发特色文化产业,尽快使文化形成产业,做成产业。我们应区分比较各地的优势、特色在什么地方,作出理性的判断。只有发现自己的特点、差异、优势所在,才能把功夫和精力集中在主攻方向上。共性的、一般的、平常的文化项目缓行发展,个性的、特殊的、优长的文化项目加快发展。云南文化产业的发展,就是以旅游和文艺演出的结合为特色和重点而产生奇效的。然而,作为可持续发展,要求的是全面协调发展,这是我们应努力追求和实现的目标。这就是说,在重点发展传媒业、出版发行业、演艺娱乐业、动漫游戏业、网络业、影视业等文化产业的同时,要关注和发展下游产业、周边产业、关联产业、衍生产业,推动文化产业链的延伸,加速发展文化新业态,防止“单打一”。

在战略设计上,在政策导向上,一定要考虑平衡发展的问题。当然,我们不要主观地、人为地、一厢情愿地去追求平衡发展。文化产业发展受市场规律的制约,带有一定的自发性和不可预测性,常常会是“有意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突出重点,打造特色,发挥优势,这就必然产生不平衡。在“十二五”期间,各地主要不应过早地追求均衡发展,而应抓住重点领域,“咬定青山不放松”,持之以恒地把有特色的产业做下去。

四是统筹加快发展和持续发展的关系。我们需要加快发展,但发展必须有后劲,有强力,能够保持永续的发展。在文化产业发展的初期,着眼于加快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发展初期如果没有速度,就不能形成规模,争得主动。而初期的发展难免带有一定的盲目性、粗放性,存在数量较大,质量不高;速度快,效益低;品种多,品牌少;市场兴,较无序的现象。因此,发展中要特别关注发展的质量、效益、后劲的问题,坚持可持续发展。

现代文化产业注重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其主要特征是重视产业发展的高端,重视将文化创意与传统产业相结合,以增加传统产业的文化附加值。我们应该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将文化创意产业列为文化产业的升级目标,充实产品的创意内涵,把握新的制高点。要坚持有序有利有节制地开发、发展,不能搞“文化大跃进”。一哄而起,遍地开花,必将最终损害文化及其产业,成为空洞和虚假的伪文化。对我国中西部来说,应该着力于加快发展,发挥文化资源优势,促进文化产业跨越发展;而对东部沿海城市来说,则要更多着眼于建立长效机制,增强发展后劲,实现优质发展。加快发展如果以破坏资源、不顾社会效益、粗制滥造为代价,这种发展就是与可持续发展相对立的;加快发展如果是以资源的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为前提,产业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则这种发展就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参考文献:

[1]李长春.正确认识和处理文化建设发展中的若干重大关系努力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J].求是,2010,(12).[2]王育济等.中国文化产业学术年鉴(2008年卷上册、2003-2007年卷上册)[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9.[3]周正刚.文化产业论———湖南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M].北京:研究出版社,2008.

第二篇:推动文化产业发展

推动文化产业发展

刚闭幕的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在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召开的十分重要的会议,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是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遵循和行动纲领,宣传思想文化战线要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重要任务,高度重视、迅速行动,把握正确导向、增强宣传效果,推动兴起学习贯彻全会精神的热潮,激励和动员干部群众为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十七届五中全会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全会深入分析了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国内外环境,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科学谋划了今后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全会的胜利召开,对于继续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战略目标、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为推进科学发展提供了有力指导。各级要深刻领会全会精神实质,进一步统一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形成科学发展的强大合力。要以学习贯彻全会精神为动力,扎实做好经济结构调整、统筹城乡发展、改善民生维护稳定等各项工作,确保完成全年和“十一五”目标任务。要按照全会要求,把握重点,加强研究,进一步修改完善好的“十二五”规划,科学谋划好城市的长远发展。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是在当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全会审议通过制定十二五规划的建议,对今后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指导性作用。全会关于文化产业的提法尤其引人注目。文化产业的理念在“十一五”规划中已经被提及,但在五中全会公报中,文化产业用了219个字加以阐述,要求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基本建成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经济的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第一产业是农业,第二产业是制造业,第三产业是服务业,目前也提第四产业是高科技产业。我国在农业大国的基础上建立工业化国家,需要减少第一产业人口的比重,大力发展服务业。而在第三产业的发展中,文化产业作为一个国家软实力的重要载体,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中国的经济能不能持续快速发展,需要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作支撑。

当今世界很多国家都非常重视文化产业的打造。美国文化产业正成为美国政府执行对外文化战略乃至全球战略的重要工具。我国不少地区也先试先行,努力发展文化产业。深圳特区成立30年来,将文化产业打造成为继高新技术产业、金融业、物流业之后的第四大支柱产业,改写了“只有经济,没有文化”的历史。2010年,我国第一部文化产业专项规划——《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由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这是继钢铁、汽车、纺织等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后出台的又一个重要的产业振兴规划,标志着文化产业已经上升为国家的战略性产业。国家将重点推进的文化产业包括:文化创意、影视制作、出版发行、印刷复制、广告、演艺娱乐、文化会展、数字内容和动漫意味着我国文化产业经过多年的探索性发展,正迎来一个历史性拐点,将进入一个高速增长周期。

第三篇: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实践与思考

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实践

与思考

一、提出问题

思想政治工作是党的传统政治优势,也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随着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特别是全球金融危机带来的滞后效应,经济形势不容乐观。此外,随着“十二五”的开启,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进入了关键时期,这对经济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对市场化上市公司提出了新的标准。北巴传媒公司历经三次重大资产重组后,公司的各项业务已经走入健康良性的发展轨道。但是,我们也要清楚的认识我们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主要是:思想政治工作在市场化特别是股份制企业,如何创新、发展、有待深入研究,不断加强;基础管理薄弱、管理粗放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管理人员队伍的整体素质结构还不能完全适应公司转型后经营发展的需要等。我深感这些问题不解决,必将影响整体工作。市场化运作的经营机制要求我们必须继续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找准问题、明确思路,抓住制约企业发展的重点、难点,有针对性的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为企业的经营发展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和政治保障。

二、工作措施

紧密结合股份制公司的特点,“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发挥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组织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正确处理好两个文明建设的关系,充分调动干部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保持企业稳定,促进公司又好又快的发展,这 1 是我们企业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经验。公司党委针对上述问题多次开会研究,提出在加强经营管理的同时,必须加强思想教育工作,解决思想认识和工作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明确中心任务。作为上市公司,北巴传媒是公交集团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公交集团的地位是无可替代的,集团公司对我们寄予厚望。因此,公司提出了以“坚持科学发展,完善体制机制,提升综合实力,确保良好业绩,把北巴传媒做精做强做大,为建设人民群众满意的首都公交做出更大的贡献” 作为今后一个时期经营发展的目标。公司认为通过我们的努力,把北巴传媒做精做强做大,是落实集团公司要求的具体行动。做精,要下大力量按照科学管理的要求,继续规范公司及各子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健全适应市场化经营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和管理格局,加大引进、培养专业经营人才力度,建设一支懂经营、会管理、高素质的经营管理团队。做强,公司要制定出中长期发展规划,确定战略发展目标,完成阶段性发展任务,巩固和突出主营业务,按照生产结构布局要求,形成完善的产业链条,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提高防范市场风险的能力,做到长盛不衰永葆活力。做大,紧紧围绕企业的发展战略目标,积极面向市场,不断发展、延伸与主营业务相关的产业,最大限度的扩大公司的市场占有率,同时要整合、挖掘现有资源,通过多种形式和途径占有新的资源,利用上市公司融资平台的功能,投资开发资产回报率高的项目和领域,壮大企业综合实力,提升市场价值。

(二)加强思想教育。在明确中心任务,充分掌握形势的基 2 础上,公司党委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针对一些员工存在的对中心任务不明确、信心不足等问题,将采取加强教育的方式,坚定员工的信心,使思想统一到实现全年工作目标上来。为确保思想教育工作发挥实效,工作中要注意三个结合:一是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思想教育工作不能脱离群众、脱离生产,要在群众中搞教育、教育中抓生产,通过教育的方式把公司的经营发展形势、工作目标和企业员工之间“一家人”的概念不断深入员工的思想,树立员工真确的价值观,培养员工的奉献精神,使企业、员工团结在一起,形成合力,为北巴传媒公司创造更多的价值。二是与职工生活相结合。思想教育工作的对象是员工,思想政治工作者要本着关心员工、爱护员工的角度出发,为员工解决实际困难。要深入员工,想员工之所想、知员工之所需,以实际行动关心员工的工作与生活。三是与人才储备相结合。思想教育工作的主旨是教育,加强对后备人才的思想教育是提高人才素养,促进企业发展的重要保证。公司将进一步重视对人才的培养与使用,完善公司内部竞聘和对外招聘制度,创新对人才的选拔和培养的方式,鼓励和支持广大员工自主学习,利用业余时间参加各种学历、技能、职称及其他证件考试。使员工在实现个人价值的同时,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实现企业和个人的双发展。

(三)强化基础工作。今年是十二五的开启之年,保安全、保稳定、促和谐、促发展的任务更加艰巨,公司在全新的起点上,有着更高的工作目标,围绕中心任务,抓好党建工作,是实现公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在新形势下,要继续强化基础工作:一是完善组织建设。各级党组织要按照公司的整体安排与部署,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和“四强四优”活动,加强学习型党 3 组织建设,造就高素质的基层党组织带头人,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不断提升服务水平、推动科学发展、促进企业和谐;在党组织的领导下,加强党建带团建工作,平衡党、团发展,发挥党、团组织优势,确保各项工作安全、有序的开展。二是加强教育管理。今后一段时期各党支部要以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为重点,以提升理论水平,提高专业素质,提高服务质量为重点,开展“党员在岗位闪光”、“我为北巴传媒做贡献”等主题实践活动,进一步引导党员立足本职岗位争创一流业绩,以昂扬向上的精神面貌,投入到公司改革发展的工作热潮中来。三是完善各项机制。思想政治工作重在建设。制度化、规范化是落实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方法,公司党委在今后的工作中要进一步强化领导机制、责任机制、建立和完善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分析和考核机制,进一步完善思想政治工作规范化管理水平,使其更加适应北巴传媒公司的发展要求。

(四)推进党建创新。要按照“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努力推进五个方面的党建创新:一是全力做好完善党内民主、维护党员权利、保障经营生产、保持基层稳定、服务党员群众等方面的工作,积极创新。二是要围绕“保增长、促发展、当表率、做贡献”,在开展好具有针对性和实践性活动上创新。三是要在日常工作和政治任务中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头示范作用上创新,继续开展好党员活动日、党员示范岗活动,使党内“争优创先”活动更加充满活力。四是要在围绕为党员、员工办实事,把“党员1+1工程”引向深入,办成品牌,实现服务功能上创新,让“机关为基层服务,上级为下级服务,党组织为党员和员工服务”的工作理念落 4 到实处。五是要在基层党组织建设上创新,积极探索股份制企业基层党建工作的新方法、新途径,探索在企业建立完善政治管理的制度体系,强化各级组织在保安全、保稳定、构建和谐企业的政治责任,形成围绕大局、齐抓共管的格局。

(五)筑牢企业防线。实践证明,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是运用科学方法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的一个有益尝试。我们必须要进一步提高对推进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更加自觉主动地发挥这项工作的重要作用。一是要认真落实《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把党风廉政建设作为党的建设和领导班子建设的重要内容;结合市场化公司的特点,有针对性的分层、分类抓好超前预防教育,特别是要有针对性抓好专题教育和经常性教育,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二是要以认真贯彻落实市国资委《关于加强国有企业惩防体系基本制度建设的意见》为载体,把党风廉政制度建设寓于各项重要政策和重大改革措施之中,融入企业管理规范和流程之中,健全和完善具有企业特色的惩治和预防腐败的制度体系。三是要根据公司市场化经营实际,做好“五个结合”,即:一是与构建惩防体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相结合,廉洁自律、夯实基础、稳步推进,确保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取得实效;二是与强化内部控制相结合,加强风险控制、实施科学管理,提高经营管理质量和水平,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三是与加强基础管理相结合,不断完善管理结构和规章制度,细化工作标准和业务分工,为整体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夯实基础;四是与进一步完善公司所属各单位法人治理结构相结合,明确权责边界、健全责任体系、规范工作程序,推进企业可持续发展;五是与实现公司经营发展目标相 5 结合,确保各项奋斗目标的实现。

(六)促进和谐发展。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紧密结合企业实际,通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不断理解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要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总结经验,查找不足,改进工作,在落实学习实践活动整改方案上下功夫、见实效。在认识上,统一思想,坚定信心,明确公司的战略定位和坚持发展、实现突破、做精做强做大的奋斗目标。在经营上,理顺产业链条,突出主营业务,做好增收节支、开源节流工作,努力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效益效率。在管理上,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加强内控体系建设,配备好各级领导班子,完善充实管理机构,加强基层基础工作,努力提高各级管理人员的执行力。在后勤保障上,切实解决员工关心的生产生活问题,搞好停车场站、经营场所、员工生活设施建设整治工作,营造内外和谐的良好环境,实现企业安全、队伍稳定的目标。

三、基本启示

通过对以上工作的调研,我有三点体会:一是明确学习定位是搞好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前提。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不同于一般干部的学习,也不同于其他方式的领导干部学习。中心组学习与党委工作全局紧密相联,因此,定位要准确。要定位在提高各级党委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为企业中心工作和科学决策服务上;定位在提高领导干部政治理论素养,加强领导班子自身建设,增强领导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上。要提倡带着问题、带着课题进行学习,增强学习的针对性、时效性。二是坚持理论联系实际,6 解决实际问题是思想政治工作取得实效的根本保证。思想理论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一方面,要运用先进的思想来武装头脑、指导自我修养。另一方面,要紧密联系企业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实际情况,来指导工作、解决问题,用实践和实际工作效果来检验理论学习成果。三是深入调查研究是抓好思想政治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调查研究不仅是学风建设的具体要求和内容,也是运用理论指导工作,研究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环节和细节。多年来我们始终把调查研究作为加强中心组理论学习的重要环节来抓,要求中心组成员做到“四动”,即动脑(就是通过学习理论,联系思想实际思考问题,把工作实践、工作经验上升为理论)、动腿(就是带着问题、深入基层或同行业搞调查研究)、动笔(就是通过学理论、联系思想实际和工作实际,写调研报告)、动嘴(就是给干部员工上辅导课)。通过深入调查研究,把理论学习与公司的经营管理、改革发展、安全稳定的实际紧密联系起来。

加强和改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今后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们要按照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制度创新的思路和原则,不断加强、改进、创新思想理论建设,发挥好思想理论主导、引领的作用,形成强有力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力量,更好地为企业改革发展服务,不断取得新成果。

二〇一〇年十一月

第四篇: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我国学者对于“可持续发展”的定义是:“不断提高人群生活质量和环境承载能力的、满足当代人需求又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需求能力的、满足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的人群需求又不损害别的地区或别的国家的人群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从中我们能够看出很重要的一个点就是要和谐发展,这一种和谐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一个国家或民族与别的国家或民族之间的和谐、本代人与后代人之间的和谐,这不仅是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初衷也是我们人类发展的任务;另外一个基本点就是我们从现在就要开始行动,切实落实可持续发展,而不能等到人类发展遇到发展危机和瓶颈的时候才进行这一场关乎人类未来的战略行动。因此现在对于我们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也有几点思考:

第一,从国家层面来说必须从战略高度来看待环境问题和“可持续发展”。完善环保立法,从立法政策上对于环保事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给予全力支持,并结合国情为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内涵;加大对环保领域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支持和投入;深入推进我国发展方式的转变和经济结构的调整;充分利用联合国等国际平台加强环保领域的国家合作,一起应对挑战,共同推进全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1、加大对于环保预防、污染治理等环节的投入和支持

2、加大环保监督和惩罚力度,对于环保不达标、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实行一票否决制度

3、加强环保执法队伍的建设,对于污染企业坚决取缔、污染个人坚决处罚

4、对于环保企业、新兴企业加大财税扶持政策,促进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经济结构优化转型

5、加大环保普法的力度和环保知识的宣传力度,促进全社会形成环保理念和共识,提高全社会的环保意识

6、加强环保领域的国际合作、积极履行国际环保义务、携手应对挑战

第二,从企业、公民个人层面来说是加强环保意识、积极行使环保权利,履行环保义务

1、企业应提高环保意识、自觉遵守环保法律,在生产发展环节中自觉做到环保生产、环保发展,并积极实现产业转型和升级,推进节能减排工作

2、公民个人在生产生活中要做到增强环保自觉性、做到不污染环境,个人的可持续发展,做一名环保守护者

3、在做到自律的同时也要履行监督义务,促使全社会投入环保事业,共同为“可持续发展”而努力

“可持续发展”战略在我国已经得到很好的重视和实施,我国政府从中央到地方的工作中都有很好的体现,也都有了保护环境本来就是发展生产力的认识,并且进一步发展丰富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战略思想,所以我国一直都在推进落实“可持续发展”,虽然其中还有很多不足和缺点,但是至少我们已经迈出了第一步,并且正在不断加强和落实。在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同时我们应该直面问题和挑战,不惧艰难,以果断和对全人类负责的态度来推进可持续发展。

第五篇:推动全市旅游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定稿]

挖掘文化的旅游资源提升旅游的文化内涵

推动全市旅游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

近年来,全市宣传文化系认真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安排部署,不断加大旅游宣传力度,推动文化旅游相互融合,取得了一定实效。市广播电视台、定西日报、中国定西网等市内主要媒体在黄金时段和显著位置积极宣传旅游资源和精品线路,使我市旅游知名度明显提高。积极争取中宣部和省委宣传部专项资金支持,建成了中共中央政治局榜罗会议纪念馆、中共中央西北局岷州会议纪念馆等一批红色旅游项目。大力挖掘地方特色文化资源,积极促进文化与旅游的结合,进一步提高了景点文化品味。但是,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当前,我市旅游文化业发展才刚刚起步,“把旅游业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来培育”任务还很重,还需要创新思路、加大力度、加快进度,进一步促进文化和旅游的融合发展。

一、着眼于营造良好氛围,在扩大宣传上取得新突破 宣传是旅游业发展的助推器。要牢固树立大文化、大旅游的理念,以“文化定西、多彩陇中”为主题,不断加大对定西旅游文化资源的宣传推介力度。要综合运用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宣传媒体,构筑立体宣传网,加大宣传力度,以最短的时间、最好的效果提升我市旅游知名度。积极组织编绘介绍定西旅游文化的书籍、刊物、画册、地图,制作介绍定西旅游文化的光盘、影碟等,在主要公路沿线再建一批旅游宣传广告牌。拍摄制作以定西风光、定西史话以及定西民间故事为素材的专题片,精心创作和广泛传唱歌唱定西系列歌曲,进一步提高定西旅游文化产业在外界的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二、着眼于夯实发展基础,在项目建设上取得新突破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大对文化产业发展的扶持力度”,“推进“红色旅游基地建设”。要以此为契机,科学谋划,主动出击,力争我市更多的旅游文化产业项目能够进入国家和省上的“十二五”发展规划。大力挖掘定西丰富的文化资源,积极培育骨干文化企业,着力抓好临洮马家窑(彩陶)文化产业园、陇西李氏文化产业园、岷县文化产业园规划和建设,不断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步伐。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尽快完成中共中央政治局榜罗会议纪念馆、中共中央西北局岷州会议纪念馆陈展工作,积极争取安定区扶贫精神纪念馆、临洮县陇右革命纪念馆、漳县红军盐井会议纪念馆免费开放补贴项目。着手论证、规划综合性文化市场,提高产业集中度,尽快形成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的增长极。

三、着眼于满足游客需求,在产品开发上取得新突破 旅游购物是游客获得完整旅游感受的不可或缺因素,丰富的旅游工艺品是旅游业发展的重要体现。我市的书画、剪纸、洮砚、奇石、根雕、麦秆画以及复仿彩陶等文化产品,都颇受游客欢迎,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开发前景。要紧扣旅游工艺品市场需求,加大对具有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旅游工艺品开发的扶持,资助具有自主创新产品的旅游工艺品企业做大做强。民间工艺品开发既要继承传统,又要注重创新,要认真研究产品开发方案和制作流程,不断推出能够满足消费者求新、求知、求乐的旅游文化产品,着力提高其艺术性和实用性,使游客在我市旅游时能够便利地买到满意的旅游纪念品,能够在精神和物质上获得“双丰收”。

四、着眼于丰富文化内涵,在提升品味上取得新突破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特别是定西这样一个文化底蕴厚重、文化资源丰富的地区,发展旅游业离不开文化的支撑。要积极探索旅游与文化紧密结合的有效模式,挖掘文化的旅游资源,提升旅游的文化内涵,形成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资源共享、互为支撑、共同提升的良性发展机制。要加强对景区、景点的历史演变和历史文化信息研究,组织相关专家学者对全市范围内的历史文化遗迹、重要文物进行挖掘整理,尽最大努力争取搞清它的起源和演变过程,从而为开发历史遗迹文物观光旅游景点和线路提供历史依据。要对旅游景点的文化内涵进行深入研究,完善景点历史文化、历史典故资料,撰写高水平的景点导游词,加大对导游文化知识的培训,提高

导游人员的讲解水平,让导游能把旅游景点文化内涵尽善尽美的介绍给游客,使游客真正享受到文化大餐。要围绕临洮老子文化节、岷县花儿会等,发展具有浓郁文化特色的节会旅游项目,培育新的旅游消费热点。要在历史故事再现、歌舞晚会打造、娱乐项目开发等方面大作文章,努力将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产品,进而将文化产品转化为旅游产品,促进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变,实现从“卖景点”向“卖文化”转变。要着力加强旅游景点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居民、商户、服务人员文明素质,美化社会环境,提高服务质量,使懂礼节、重礼仪、讲礼貌蔚然成风,形成诚信、友爱、热情、互助的良好社会风尚,让游客有一种宾至如归的感受。

五、着眼于加强统筹协调,在强化服务上取得新突破 作为全市旅游文化产业开发协调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作为领导小组的办公室,市委宣传部在推动旅游文化产业发展中负有重要责任。我们将充分发挥职能作用,认真按照市上的总体要求和全市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的现实需要,加强统筹协调,落实目标责任,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为全市旅游文化产业发展提供强良好的服务。要加强调查研究,完善工作思路,及时研究解决产业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探索产业发展的有效模式。要充分发挥市旅游文化产业开发专家组的智囊作用,组建专门的旅游文化产品研发队伍,做好重大决策的参谋、咨询工作,努力把全市旅游文化产业开发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和水平。

可以预见,以文化为驱动力的旅游产业,将成为我市未来发展的新引擎。加快旅游文化产品的深度开发,加大参与型、体验型、休闲度假型旅游产品的开发力度,高起点打造一批文化旅游精品和旅游亮点,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我们将认真贯彻这次会议精神,进一步加大对我市旅游业的宣传力度,加快推进文化与旅游融合,为推动全市旅游文化业跨越式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下载推动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推动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推动文化产业集聚发展[推荐五篇]

    宋艳琴 推动文化产业集聚发展 ——河南文化改革发展试验区建设的经验与启示 摘要:河南文化改革发展试验区建设是对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和繁荣发展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的积极探索,对......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推动学校可持续发展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推动学校可持续发展 ——参加安徽省第21期高(完)中校长提高培训班研修报告 安徽省 长丰县第一中学 宋德之 摘要:文化管理是学校管理的最高境界。为了实现文化......

    关于发展文化产业的思考

    关于发展文化产业的思考——福建土楼 在当今时代,只是经济初露端倪,文化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而文化产业则成为重要的支柱产业,许多国家都把发展文化产业作为寻找新的经济增......

    文化产业培训班讲话及思考

    在“一带一路”文化产业建设发展 专题培训班上的讲话 ××× 尊敬的各位领导、专家学者以及文化界的各位同仁们、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首先感谢举办这次培训班,能够参加这次文......

    文化产业发展状况及思考

    文化产业发展状况及思考一、公共文化建设成效及存在的问题多年来,我区高度重视公共文化建设,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在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群众文化社团培养以及提供文化服务等方......

    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考[定稿]

    2010年是中国文化产业未来10年黄金发展期的开篇之年,也是各地政府和城市有关机构制定文化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的关键年份。基于陈少峰教授多年来参与制定各项规划和策划的......

    宿迁两大主题公园推动文化产业健康发展

    宿迁两大主题公园推动文化产业健康发展 宿迁市两大文化主题公园克拉嗨谷和嬉戏谷动漫王国盛装开放, 克拉嗨谷以运河文化为最大特色,整合世界五大运河资源,是江苏乃至中国首个以......

    推动文化产业更好更快更大发展

    推动文化产业更好更快更大发展——— 全省县域文化产业发展工作经验交流会发言摘登编者按6月14日至15日,全省县域文化产业发展工作经验交流会在张家口市蔚县召开。会上,4个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