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宿迁两大主题公园推动文化产业健康发展
宿迁两大主题公园推动文化产业健康发展
宿迁市两大文化主题公园克拉嗨谷和嬉戏谷动漫王国盛装开放,克拉嗨谷以运河文化为最大特色,整合世界五大运河资源,是江苏乃至中国首个以运河文化为主题的文化旅游景区。分阿姆斯特丹区、苏伊士区、基尔区、巴拿马区、活力运河区和印象运河演艺区等6大区域,每个区域均以相对应的运河实景为模板,通过景观打造真实再现世界运河沿线的特色建筑、人文风情等异域文化。
嬉戏谷动漫王国是国内知名主题乐园品牌“环球动漫嬉戏谷”管理运营团队精心打造的高科技主题公园。以情景演绎和互动体验为核心,运用当今最新数字娱乐及智能科技手段,创新演绎优秀的楚汉文化和动漫游戏文化,将创意、科技、文化与旅游完美融合,主要建有“龙腾天下”,“骆马湖精灵城”,“梦回秦汉”等7大互动体验场馆。两大文化主题公园都是历史文化资源与现代高科技的完美融合,是市政府重点打造的文化产业项目,必将推动宿迁市文化产业快速、健康发展。
第二篇:宿迁骆马湖休闲文化产业
骆马湖休闲文化产业调查报告
专业:广告 姓名XX 学号101501
2011年是宿迁市委、市政府确定的“文化产业发展年”,全市宣传文化工作重点实施“8210”工程,建设骆马湖文化产业带,提高文化产业集约化、特色化水平。可见,骆马湖的大开发对完善宿迁城市功能、增强城市吸引力以及城市辐射能力、推进城市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这篇调查报告将对骆马湖休闲文化产业进行浅析。
骆马湖简介
对宿迁人来说,骆马湖是宿迁文化的一个象征,但长期以来,骆马湖只是农业湖、资源湖、交通湖的概念。如今,随着大开发步伐的不断加快,骆马湖将真正成为宿迁的城市湖、文化湖、生态湖。
骆马湖位于宿迁中心城区西北部,水域北至埝头圩和窑湾大堤,西至中运河西堤,东至马陵山麓,南至骆马湖南大堤,总面积375平方公里,为江苏省四大淡水湖之一。骆马湖烟波浩淼,风光秀美,资源丰富,生态优越。湖水清澈透明,水质达到国家二级标准。湖中鱼类多达56种,尤以银鱼、青虾、螃蟹、龙虾最佳,黄砂、石英砂、陶瓷土是骆马湖及周边的主要优质矿藏。骆马湖中的小岛戴场岛,四面环水,岛上风情美,鱼宴味道鲜,人们称它为“东方小威尼斯城”;东侧的嶂山森林公园郁郁葱葱,森林覆盖率达53.8%;西岸皂河镇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乾隆行宫、御码头。
骆马湖因金兵南进在此屯扎歇马得名,历史上又名“乐马湖”。骆马湖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沉淀了两千余年的历史内涵,吐纳了两千余年的文化胸襟。如今,骆马湖是四海宾朋来宿迁旅游的首选之地。(简介来自百度百科)骆马湖休闲文化产业的发展概况
世界各国、各城市都在利用滨湖或滨水地区的独特优势和特有资源,来促进城市的更新和经济发展。建市以来,宿迁始终把进军骆马湖作为城市化的主攻方向,大力实施“引湖纳山”城市发展战略,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发展特色产业,成立了湖滨新城开发区,开展了一系列的工作加快骆马湖大开发。
2002年4月,宿迁市骆马湖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区建立,并于2003年正式启动建设。
2005年,经省外经贸厅、农林厅批准为“江苏省骆马湖外向型农业示范区”,享受省级经济开发区待遇。同年,通湖大道运河桥和发展大道运河桥建成通车,从市区乘车仅需10分钟便可到达湖滨浴场,基本实现了“将骆马湖拉近城市”。骆马湖真正成了宿迁的城边湖。
2006年2月,市委、市政府决定设立湖滨新城开发区,范围包括江苏省骆马湖外向型农业示范区、宿迁市骆马湖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区。同年,我市在骆马湖畔成功举办了第一届骆马湖渔火节,对打造“楚风水韵、休闲绿都”文化品牌,提升宿迁影响力和美誉度,聚集人气,推动湖滨新城开发区乃至整个宿迁的发展都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2007年5月16日,在浙江杭州召开的中国·宿迁旅游投资说明会上,骆马湖区域的独特魅力吸引着与会客商。之后,深圳华强集团、浙江国际旅游集团、浙江丰泰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等企业先后就骆马湖高科技娱乐城、体育休闲产业
园、渔文化商贸特色风情街区等项目与我市签订了协议利用资金39亿元的投资意向书。骆马湖迎来一轮又一轮加快发展的新机遇。
2011年9月26日,以“精彩园艺·休闲绿洲”为主题的江苏省第七届园艺博览会在骆马湖畔开幕,园博园国庆首日游客就突破10万,博览会期间园博园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10万人次,相比2009年的50万游客已经有了很大的跨越。可见,骆马湖的影响力也随此次园博会得到扩大,为今后骆马湖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旅游休闲文化产业是湖滨新城的主导产业。湖畔家苑、中德汉堡度假村、中国世界村、红宝石酒庄、周庄渔港等一批旅游服务业项目相继落户,部分项目已开工建设。不久,渔文化商贸特色风情街区、骆马湖高科技娱乐城、体育休闲产业园等旅游大项目也将正式落户建设。
现在,我市正在大力推进“中国水城”的建设。中国水城位于骆马湖畔,湖滨新城中心,江苏省园博会的主会场。2009年底该项目开始实施,预计2012年完工。总投资约25亿元人民币,占地2056亩,总建筑面积82.8万平方米。整个项目包含旅游区和景观房产两大区块。其中,旅游区由主题游乐公园、五星级度假酒店区、布拉格综合商业广场、婚庆公园、沙滩游乐区、室内外水公园等六大主题组团构成,以绿色、健康、浪漫、休闲为主题,将观光旅游业、娱乐休闲业、婚庆服务业、个性商业与宿迁地域文化完美结合,是淮海经济区的浪漫地标、休闲爱好者的天堂。
此外,骆马湖湖滨浴场的开发也在不断推进中。湖滨浴场由早期单纯的浴场性质发展到现在,已经成为浴场、欢乐岛乐园、湖上观光的综合性休闲场所。据悉,湖滨浴场欢乐岛的游乐项目中包含长三角地区最高的摩天轮,明年“五一”可正式对游人开放。(发展概况内容部分整理自百度)发展中的问题
2010年,我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实现16.15亿元,同比增长32.5%,占GDP比重达到1.61%,虽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是在我市GDP中所占比重仍然较低,与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够协调,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还有一定差距。骆马湖休闲文化产业的发展亦是如此。经过调查研究认为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产业规划与政策的执行力低。
我市已对骆马湖休闲文化产业的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规划,但由于相关政策执行涉及到财政、国土、工商、税务等多个部门,给文化产业规划和政策的落实带来一定的困难,规划的配套政策的落实情况并不尽如人意,实施效果与设定目标存在较大差距。可见,深层次体制机制问题未得到解决,文化产业的行业壁垒和行政界限限制了产业的科学发展,资源要素改革进展不快,文化资源利用效率总体偏低。
(二)、市民对休闲文化的认识不够。
我们现在所说的休闲,是对自我的一种适度放松,能够给生活增加情趣和幸福感,并不是我国传统所理解的颓废、贪图享受。调查中发现,一些市民对休闲文化的认识存在偏差,认为去骆马湖休闲属于享乐主义和浪费金钱,像这样的观念应当加以引导使其正确认识休闲消费。
(三)、骆马湖的资源优势没有得到全面发挥。
骆马湖资源丰富,仅湖中的鱼类就多达56种,尤以银鱼、青虾、螃蟹、龙虾最为有名,而黄砂、石英砂、陶瓷土等也是骆马湖及周边的主要优质矿藏。这些可以被很好利用的天然资源并没有得到较好利用,没有形成特色产业也没有打出名气,仅满足于市内人民比较了解,制约了骆马湖走向更广阔的市场。此外,像骆马湖中的小岛戴场岛,四面环水,风景宜人,但未得到好的开发,目前市政府还在积极建设中。
加快骆马湖休闲文化产业发展的建议:
(一)政府加大扶持。
休闲文化产业对国民经济贡献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对扩大内需、增加就业和投资作用明显,政府应对其加以扶持。相关部门应针对骆马湖文化产业制定出可行的发展规划,统筹规划,完善行业指导政策与管理办法。此外,政府应在经济上大力扶持相关企业,设立骆马湖休闲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推进骆马湖休闲文化产业更好更快发展。
(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针对骆马湖当前现状,应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像园博园、休闲广场、主题乐园、体育场馆、渔文化交易市场、宾馆饭店、花鸟市场、博物馆、影剧院等文化基础设施要不断发展完善,以人为本,突出骆马湖自身特点,为其休闲文化产业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保障。
(三)引进先进管理经验。
我们有必要引进国内甚至国外先进的文化产业管理理念和技术,为我市骆马湖休闲文化产业服务。可以引进一批高素质的专家或选派中青年骨干向休闲文化产业发展较好的国内外省市、相关企业学习,掌握先进的休闲管理经验,学成回来可以继续培养我市本土的专业人才。
(四)培养专业的人才。
培养和发展文化产业的专业人才,文化产业管理人才和策划人才应重点培养,引进政府相关部门,部门可以进行人员调配给相关企业提供指导。此外,要完善人才奖励机制,对表现突出的个人和团体给予表彰和物质奖励,充分调动其积极性。政府每年可根据文化产业发展的需求安排文化企业人才的培训工作,例如根据骆马湖产业带的季节特点开展相关特色产业发展的工作培训,于此同时也是集众人智慧帮助骆马湖休闲文化产业更稳定发展。
(五)推行品牌化战略。
要使骆马湖休闲文化产业长足发展,就要打出骆马湖休闲文化的品牌,并不断增强其品牌竞争力。将骆马湖悠久和特色的文化内涵注入到产业发展中,形成品牌个性,让休闲旅游者通过骆马湖收获个性化的休闲愉悦的同时,也了解到其深厚的湖文化,得到身体和心灵上的放松和净化。
(六)注重美食文化,抓好餐饮业的发展
餐饮业的发展可以推动整个产业向前迈进,应当加以重视。骆马湖周边的餐饮业现在发展态势良好,在湖边、湖中心小岛都有很多特色饭店。这些饭店大多能够利用骆马湖的特色水产研发菜式,例如“银鱼炒蛋”、“骆马湖醉虾”、“鱼头汤”、“特色草公鸡”、“河蚌炖宽粉”、“湖中一锅鲜”等都是经典菜式,吸引着不少热爱美食人士。可见,挖掘骆马湖本身的文化底蕴、推陈出新,是餐饮业发展的活力所在,也是推动骆马湖休闲文化产业发展的动力。
(七)发挥优势,创立水产品牌。
发展骆马湖的休闲文化产业要发挥骆马湖自然地理、人文社科的资源优势,不仅要能吸引到消费群体,还要在此基础上发展好延伸产品,找准市场定位,打造精品。骆马湖的湖文化历史悠久绵长,渔文化商贸精品街应该加快建立,把骆马湖的特色水产品打造成一个品牌,抓住消费者需求,争取在市场立足脚跟,不断发展壮大成为具有独特个性和稳定市场的品牌。
(八)加强宣传工作,开展特色活动。
俗话说“酒香还怕巷子深”,骆马湖休闲文化产业的发展离不开良好的宣传。目前骆马湖的宣传还是比较集中于市内,并没有较好地得到全国性的宣传。在我市内的宣传形式主要是户外大广告牌、电视台和报纸广告,比较单调。我认为可以在我市的公交车、户外广告荧幕以及电视上播放骆马湖形象宣传片;可以在宿迁日报、宿迁晚报上开设专栏,专门讲述骆马湖的风土人情并接受市民投稿;在广场、商业区开展骆马湖露天推介会和中小型的舞台表演吸引市民观看;每年多多举办类似于渔火节、特色美食节、湖滨端午民俗文化节的大型活动以提高知名度和市民参与度。
在市外的宣传工作可以借助于参加相关评比大赛、旅游交易会等,推出特色旅游活动,例如举行骆马湖沙雕艺术展、主题焰火晚会、钓鱼大奖赛、骆马湖旅游论坛、骆马湖美食节、湖滨篝火晚会、渔舟赛等活动。此外,可与其他景区开展合作交流活动,互学经验。在此说到宣传,不得不提到骆马湖的改名**,事件发生在2010年,有人擅自把骆马湖改成了“马上湖”,原因据说是因为“骆马”谐音“落马”,“犯了忌讳”,但这一说法并没有得到宿迁市政府的正式认可。事后有解释说骆马湖改名是策划大师熊大寻的一场旅游宣传策划。不可否认的是,当时骆马湖改名“马上湖”的确在全国范围内引起热议,个人认为当时我市应当抓住这次契机,借助于一些大型的特色旅游活动打响骆马湖休闲文化的品牌,推进骆马湖休闲文化产业的大发展。
站在新的起点,面对新的机遇,骆马湖休闲文化产业必定能够结合自身特色和广大人民的需求,抓住机遇,不断发展。可以预见,不久的将来,骆马湖的休闲文化必将是一个响亮的品牌。
第三篇:推动文化产业发展
推动文化产业发展
刚闭幕的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在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召开的十分重要的会议,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是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遵循和行动纲领,宣传思想文化战线要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重要任务,高度重视、迅速行动,把握正确导向、增强宣传效果,推动兴起学习贯彻全会精神的热潮,激励和动员干部群众为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十七届五中全会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全会深入分析了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国内外环境,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科学谋划了今后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全会的胜利召开,对于继续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战略目标、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为推进科学发展提供了有力指导。各级要深刻领会全会精神实质,进一步统一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形成科学发展的强大合力。要以学习贯彻全会精神为动力,扎实做好经济结构调整、统筹城乡发展、改善民生维护稳定等各项工作,确保完成全年和“十一五”目标任务。要按照全会要求,把握重点,加强研究,进一步修改完善好的“十二五”规划,科学谋划好城市的长远发展。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是在当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全会审议通过制定十二五规划的建议,对今后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指导性作用。全会关于文化产业的提法尤其引人注目。文化产业的理念在“十一五”规划中已经被提及,但在五中全会公报中,文化产业用了219个字加以阐述,要求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基本建成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经济的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第一产业是农业,第二产业是制造业,第三产业是服务业,目前也提第四产业是高科技产业。我国在农业大国的基础上建立工业化国家,需要减少第一产业人口的比重,大力发展服务业。而在第三产业的发展中,文化产业作为一个国家软实力的重要载体,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中国的经济能不能持续快速发展,需要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作支撑。
当今世界很多国家都非常重视文化产业的打造。美国文化产业正成为美国政府执行对外文化战略乃至全球战略的重要工具。我国不少地区也先试先行,努力发展文化产业。深圳特区成立30年来,将文化产业打造成为继高新技术产业、金融业、物流业之后的第四大支柱产业,改写了“只有经济,没有文化”的历史。2010年,我国第一部文化产业专项规划——《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由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这是继钢铁、汽车、纺织等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后出台的又一个重要的产业振兴规划,标志着文化产业已经上升为国家的战略性产业。国家将重点推进的文化产业包括:文化创意、影视制作、出版发行、印刷复制、广告、演艺娱乐、文化会展、数字内容和动漫意味着我国文化产业经过多年的探索性发展,正迎来一个历史性拐点,将进入一个高速增长周期。
第四篇:世界文化产业创意中心:主题公园失宠了.
世界文化产业创意中心:主题公园失宠了...【世界文化产业创意中心导读】《2015年我国主题公园行业发展现状分析》显示,近10年来涌现的本土主题公园中,已倒闭的约占80%,给国内旅游业造成经济损失高达3000亿元。为何本土主题公园这么多年依旧走不出亏损泥潭?
这里曾诞生中国第一个大型科幻主题公园——福禄贝尔,其鼎盛时期,一天吸引了8万游客。然而,这家本土最早期的主题公园最终却以关闭惨淡收场。这仅仅是中国诸多并不成功的主题公园中的一个样本。
上海迪士尼乐园即将在今年6月开业,不少旅游业者将目光投向了已发展约20年的本土主题公园,尽管如今也涌现出欢乐谷、恐龙园、方特、长隆等一批优秀的本土主题公园品牌,但大部分本土主题公园都是亏损或艰难盈利维持。
《2015年我国主题公园行业发展现状分析》显示,近10年来涌现的本土主题公园中,已倒闭的约占80%,给国内旅游业造成经济损失高达3000亿元。
为何本土主题公园这么多年依旧走不出亏损泥潭?本土业者与迪士尼、环球影城等海外主题公园差距在哪儿?上海迪士尼来了,本土主题公园何去何从?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近期经过各方深度采访和调研发现,选址和硬件问题、缺乏文化内容、盈利模式单一化、难有衍生品和缺乏创新等是造成本土主题公园失败的主因。但耐人寻味的是,即便如此,中国依旧是亚洲市场扩张主题公园最快的地区,一边失败一边却高速扩张的背后有着地产商开发其他产业的需求。
国内主题乐园“魔咒”
主题公园是一种以游乐为目标的模拟景观的呈现,其最大特点是赋予游乐形式以某种主题,围绕既定主题来营造游乐的内容与形式。园内所有的建筑色彩、造型、植被、游乐项目等都为主题服务,共同构成游客容易辨认的特质和游园的线索。
中国的主题公园开发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是市场催生的产物。进入上世纪90年代以后,国内旅游热的兴起,使庞大的国内旅游市场被启动。近年来,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股“主题公园热”,包括各种森林公园、动植物园、地质公园、温泉公园、文化公园、海洋公园、历史文化公园等。本土主题公园基本呈三级阶梯结构:东部沿海分布较多规模较大,中部分布次多且规模不大,西部分布较少且规模较小。
根据《2015年我国主题公园行业发展现状分析》和市场不完全统计,截至2014年上半年,在中国有59家拟建主题公园项目,建设数量全球居首。到2015年,当年,我国共有21个主题公园开业,另有20个主题公园在建。
但上述这些只是具有一定规模和品牌的主题公园数字,还有更多的项目是开发者随意定一个概念便打上了“主题公园”的称号,比如随意安设一个大型观景鱼缸就叫海洋主题,抓一些萤火虫来就算“萤火虫”主题公园……假如将所有这些打上概念的项目都算成主题公园,那么近10年来,中国先后涌现了1000多个到2000多个项目。
“目前国内主题公园投资在5000万元以上的有300家左右,其中有一定品牌知名度、有良好经营业绩的主题公园只占比约10%,有约70%的主题公园亏损,有约20%持平。”中国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研究员魏小安坦言。
长期研究主题公园课题的华美首席知识专家赵焕焱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本土主题公园的投资非常有区域性,比如长三角、珠三角会居多,北京也散布一些,而其他区域则相对较少。
“通常具有一定规模的主题公园正常投资都应该在几十亿至数百亿元,因此回本是个漫长的过程,这需要业者有极专业的管理和很好的盈利模式,如果仅是打个概念,缺乏专业度则难以盈利,近10年来涌现出的所谓上千家的主题公园中70%~80%都难以盈利,只有华侨城、恐龙园等业者才盈利有望。”赵焕焱指出。
动漫产业国际联盟副秘书长崔俊超的《中国主题公园失败案例分析探究总结报告》中提及,1998年和1999年是我国主题公园建成开业的高潮期,然而诸多经营问题导致大量乐园关闭,引发“倒闭潮”。本土主题公园缺乏规划的直接后果是2/3左右的本土主题公园自生自灭,即便是目前尚存的主题公园,也有50%左右处于勉强维持阶段。这些数字与上述几位专家的数据基本吻合。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多方调研并查阅公开资料后了解到,这些年败走的本土主题公园层出不穷。海南中华民族文化村1997年上半年开业,结果每日接待游客仅200人,游客数量还不到景区员工的1/5,其每月平均亏损140万元,不得已在开业8个月后申请停业。1999年,投资5亿元的广州番禺飞龙世界倒闭。2004年,著名的东方乐园停业。占地803亩、耗资12.5亿元,曾经提出要融合艺术感的安徽六安金领欢乐世界如今门可罗雀。北京神州之旅和万通集团共同投资开发的“天工部落”项目占地2000亩,预计投资2亿元,其中一期投资为4000万元,2006年7月,内蒙古根河“天工部落”举行开盘仪式,可惜第一期建成之后,第二期却一拖再拖。2015年8月,长沙首家萤火虫主题公园在橘子洲沙滩乐园开放,仅开业几天,在长沙市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的干预下,该项目被主办方叫停。
所有失败的本土主题公园中,最具代表性的当数名噪一时的福禄贝尔。作为中国最早一批的主题公园代表,1996年开业时,福禄贝尔占地半平方公里,分为科幻城市、欢乐世界、梦幻风情等5个游乐区。然而福禄贝尔的高峰仅维持了几个月,之后一蹶不振,门票价格也从每张180元跌到10元。此后,福禄贝尔的资金链断裂,部分供应商甚至数次哄抢乐园设备来抵债。
大量失败的项目让本土主题公园被冠以“一年兴、两年旺、三年平、四年下、五年关”的“魔咒”。
中外差距在哪
缘何大量本土主题公园面临盈利问题?先看看海外成功的主题公园究竟是什么模式。
迪士尼和环球影城是典型的主题乐园成功代表,两者的共同点是首先有文化内容,这两个主题公园完全是基于电影内容和IP形象打造的。
“大家提到迪士尼,首先想到的是主题乐园,这并不准确,迪士尼最本质的业务是电影,内容为王是迪士尼产业链的基础,我们所有的衍生品开发都基于内容。”华特迪士尼公司中国区企业传讯部相关负责人黄晨这样描述。
迪士尼模式的第一步就是精良的内容制作。《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在华特迪士尼美国总部采访时曾遇到《狮子王》的制作团队,该团队透露,在迪士尼,一部电影作品的内容要审核无数次,剧本和画稿可以堆满几个房间,一个看似几秒的镜头,要耗费数月去制作。《狮子王》的动画制作班底曾在非洲待了整三年,就为画出逼真的草原环境。
随后,迪士尼会有一群“幻想工程师”对表现形式作出大胆幻想,技术人员竭尽全力将这些想象变为现实。本报记者曾亲眼看见迪士尼将《机器人总动员》中的主角“瓦利”机器人制作出来,其内部系统可声控并与人类交谈。
“有了内容和科技,就会诞生一批知名的虚拟人物,比如米老鼠、唐老鸭,迪士尼乐园就是基于电影内容和虚拟人物而建设的主题乐园。”黄晨透露。
记者了解到,拥有知名IP的迪士尼对虚拟人物还做了细化分组管理,比如米老鼠算“通吃组”、公主系列是“女孩组”,《汽车总动员》是“男孩组”,而《复仇者联盟》和《星球大战》则是“男人组”。这些组别决定了迪士尼衍生品的开发市场——“女孩组”主打粉色裙装;米老鼠形象则覆盖婴童用品和各类生活日用品;“男孩组”主打汽车类玩具,而“男人组”则发掘高价消费品,比如迪士尼曾联手奥迪推出“美国队长”款汽车。
这些虚拟人物管理造就了迪士尼衍生品产业链,其开拓了电影、乐园、邮轮、服饰、出版物、音乐剧、玩具、食品、教育、日用品、电子类产品等一系列消费品。迪士尼主要的盈利来自于衍生消费品,公开数据显示,迪士尼乐园60%收益来自衍生品等二次消费。《狮子王》在电影下档之后等十多年间,以音乐剧形式全球巡演,依旧笑傲市场。
迪士尼消费品中国区总经理林家文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专访时曾透露,迪士尼在华的电影票房可达人民币38亿元,1.85亿小时的观影时长;每年迪士尼英语的学习时长达300万个小时;迪士尼消费品目前在中国每秒钟可售出38件商品;迪士尼出版的书籍和杂志在华销售量达1500万册。
“比较一下中国本土主题公园,无论是欢乐谷、长隆、方特、世界之窗等,大多缺乏迪士尼和环球影城那样的内容基础,自然也就缺乏IP形象,本土业者也就难以开展衍生品业务。人们愿意为迪士尼、环球影城埋单是因为游客对虚拟人物有内心文化认同感,一个被打上迪士尼形象的消费品价格可能是同类商品的3~5倍。”赵焕焱指出。
本报记者研究发现,欢乐谷也曾重金聘请“外脑”设计卡通形象和商品,比如其开发过“欢欢”、“乐乐”和“小谷”玩具,可惜因难以得到消费者内心认同而销量平平。据不完全统计,本土主题公园的二次消费在整体收益占比仅10%甚至5%不到,缺乏内容和衍生品的本土主题公园收益单一化依靠门票。
“当门票成为唯一‘救命稻草’时,主题公园经营就会陷入危机,比如涨价不可能太频繁,一般3~5年涨一次,但各类成本是每年上涨的,一旦入不敷出则面临亏损。”佳琦旅游机构创始人瞿佳分析。
难道中国就没有优质的内容生产吗?当然不是。今年热销的孙悟空玩具就是基于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大闹天宫》制作的衍生品。
“可惜的是,本土优质内容制作方没有迪士尼那样完整的授权产业链,结果导致盗版猖獗,正版官方的开发能力又非常有限,自我保护意识也不强。全国有很多主题景区内会有与美猴王有关的项目,但这些项目中的人物形象非常粗制滥造,大多并未获得美影厂的授权,山寨版乐园也会因形象较差而失败。”瞿佳坦言。
本报记者采访迪士尼获悉,迪士尼对于授权有严格规定,其在每个品类只选一家最优质合作方,对授权商品制作审核近乎严苛,差一毫米都是废品,以保证正版感。在迪士尼乐园内,扮演同一角色的演员要求微笑角度、动作、语调甚至签名都必须一致。而大量本土主题公园是缺乏如此细化管理的。
“此外,主题公园经营有个价值曲线——最初开园时是高峰,随着时间的推移,人流会下滑,此时必须有创新项目才能再拉升客流。很多本土业者缺乏创新。我们就是看到这一点,所以一直在扩建,从恐龙园扩大到恐龙城。”常州恐龙园股份有限公司助理总裁吴静表示。
记者采访获悉,迪士尼秉承“乐园永远没有造完的一天”而频繁创新,且每次建设新项目都会建模型后用微型摄像机从各个角度拍摄,力求景致完美。加州环球影城则正在扩建哈利·波特项目。
“相对而言,本土业者的扩建和创新都有差距,大量主题公园只会盲目模仿,同质化。另有一些项目,比如天工部落、福禄贝尔等都在选址上有硬伤,交通不便,难以引流。”瞿佳指出。
既然大量项目失败,为何还有大批业者涌入主题公园?
“很多主题公园仅是个概念,开发商依靠这个概念可获用地,然后再打些擦边球,其可依靠住宅、别墅赚钱,只要回本获利,开发商根本不管主题公园经营如何。”赵焕焱透露。
迪士尼,是危是机?
上海迪士尼即将开园,本土业者会如何应对呢?
“我们今年3月即将开业东方盐湖城,这是个大型休憩旅游项目,加上我们原本的环球恐龙城,今年会启动‘双城联动’吸引更多客人。”中华恐龙园副总经理陈辉说。
为引客流,不少长三角业者都在积极增加新项目,上海欢乐谷市场部相关人员曾庆琴透露,玛雅水公园二期即将开业,且在今年5~6月时还会推出大型的水秀来吸引客流。
万达集团方面则透露,其将文化板块分为旅游、体育、影视和主题娱乐,其中旅游和主题娱乐将联动发展,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的想法是未来要叫板迪士尼,在其看来,迪士尼可在全球连锁化扩张,万达也可以做到。目前万达在武汉、长白山和西双版纳都有大型主题度假项目。万达模式是主题景区加酒店餐饮和商业,相比迪士尼乐园的标准化建设,万达系列主题度假区会更注重本地化特色,做到各个项目都独一无二。
除了扩建,由于看到文化内容对主题公园的拉动作用,越来越多的本土业者都开始在演艺文化上发力。
“我们已看到迪士尼的优势,因此会在文化内容上下功夫,我们有专门的动漫业务合作,制作恐龙主题动画片,开发恐龙宝贝系列商品,目前我们的衍生品消费可占整体收益的30%左右,在本土主题公园中算比例非常高的。这是多元化收益的革新,不再单一依靠门票。同时,我们研发的《美丽新世界》、《疯狂恐龙人》等演出都是可独立演艺的产品,就像音乐剧《狮子王》那样,可全球巡演。”吴静告诉记者。
宋城则是靠演艺拉动园区客流的典范。其通过《宋城千古情》系列拉动了夜游市场,增加过夜游客和消费。宋城演艺2015年年报显示,期内该公司营业收入16.9亿元,同比增长81.21%,净利润6.3亿元,同比大幅增长74.58%。宋城演艺方面透露,其现场演艺业务为业绩增长的主要动力,去年“千古情”系列吸引观众2233.83万人次,同比增长53.42%。
借助上下游联动来引流迪士尼客源是又一大法则。
“上海迪士尼今年6月开业,很多人觉得竞争对手来了,但反过来想,这是商机,每年多了1000多万客流到长三角,如果我们可以抓住这些客流,那就是增加收益。”陈辉认为。
据悉,目前恐龙园等业者正在与旅行社商量如何做结合上海迪士尼乐园的产品,届时赴上海迪士尼的客人顺便也可到恐龙园游玩,恐龙园甚至可以开“直通车”来引流。
瞿佳表示,对旅行社而言,这些本土主题公园给旅行社的票价有折扣,加上部分业者对旅行社输送客源还有返利,那么旅行社会非常愿意将适合的本土主题公园打包到迪士尼线路中,让本土业者借上海迪士尼来“分一杯羹”。
第五篇:马凯:推动船舶工业持续健康发展
马凯:推动船舶工业持续健康发展
2014-06-20 08:40:41来源:新华社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马凯近日在辽宁、江苏调研时强调,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船舶工业加快结构调整促进转型升级实施方案》,以市场为导向,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加强技术创新,优化产品结构,加快转型升级,大力节本降耗,推动船舶工业实现持续健康发展。
16至19日,马凯先后来到大连、无锡、泰州、南通等地,深入造船、海洋工程装备、相关配套及航运企业调研了解实施方案落实情况,主持召开座谈会听取意见建议。他充分肯定了实施方案政策落实取得的进展和成效,指出,当前船舶工业发展面临的形势仍然复杂严峻,产能过剩和需求不足的矛盾没有根本改变,经营困难局面没有根本改观,深层次问题没有根本缓解,稳定增长和转型升级任务十分紧迫。
马凯强调,当前和今后时期,是我国船舶工业稳定增长的关键时期,转型升级的攻坚时期。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要加大工作力度,完善政策措施,各方齐心协力,努力完成实施方案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切实改善需求结构。稳外需、扩内需,积极开发符合国际新规范、新公约、新标准的节能安全环保的船舶产品,扩大国际市场份额;加快推进老旧船舶报废更新、行政执法船(船型 船厂 买卖)建造和渔船(船型 船厂 买卖)、内河航运船更新改造等工作。二是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加大研发投入,突破核心关键技术,以技术先进、成本经济、建造高效为目标,加快新产品研发,抢占产业发展和技术竞争制高点。三是全面加强企业管理。建立现代造船模式,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加强成本管控,推进节本降耗,提高生产效率,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四是着力深化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加快企业内部改革,大力推动企业兼并重组,化解产能过剩矛盾,提高产业集中度。五是落实完善支持政策。狠抓已有政策落地,进一步完善金融、财税和产业政策,加强行业管理和服务,为企业发展创造更加良好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