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新课标的十大核心概念

时间:2019-05-13 09:13:0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数学新课标的十大核心概念》,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数学新课标的十大核心概念》。

第一篇:小学数学新课标的十大核心概念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以全新的观点将小学数学内容归纳为“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四个学习领域,特别突出地强调了10个学习内容的核心概念,分别是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以及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下面结合我的教学实践浅谈我对这些核心概念的认识:

一、数感是人的一种基本数学素养

数感是一种主动地、自觉地或自动化地理解数和运用数的态度与意识,即能用数学的视角去观察现实,又能以数学的思维研究现实,能用数学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数感主要表现在: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释。

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感,应该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1、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具体、有趣的事物;

2、注重解决实际问题。

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符号感

符号感是人对符号的意义、符号的作用的理解,以及主动地使用符号的意识和习惯。符号感主要表现在:能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并用符号来表示;理解符号所代表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会进行符号间的转换;能选择适当的程序和方法解决用符号所表达的问题。

发展学生的符号感可以同时从两方面进行:

1、结合数学内容,及时教给学生一些数学符号;

2、鼓励学生创造性地使用自己的独特符号。

三、空间观念是培养学生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需要的基本要素

空间观念表现为对现实世界里的物体的形状、大小、位置、变化及相互关系的理解与把握。空间观念主要表现在:能由实物的形状想像出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想像出实物的形状,进行几何体与其三视图、展开图之间的转化。能根据条件做出立体模型或画出图形;能从较复杂的图形中分解出基本的图形,并能分析其中的基本元素及其关系。能描述实物或几何图形的运动和变化;能采用适当的方式描述物体间的位置关系;能运用图形形象地描述问题,利用直观来进行思考。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要把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落到实处,增加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

四、数据分析观念的发展与培养

数据分析是指: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问题应当先做调查研究,搜集数据,通过分析做出判断。体会数据中蕴含着的信息,了解对于同样的数据可以有多种分析的方法,需要根据问题的背景,选择合适的方法,通过数据分析体验随机性。一方面对于同样的事物、每次收到的数据可能不同,另一方面只要有足够的数据,就可以从中发现规律,所以说,数据分析是统计的核心。

数据分析观念是人对数据统计活动的体会与理解,是自觉应用统计方

法解决问题的意识。数据分析观念主要表现在:能从统计的角度思考与数据信息有关的问题;能通过收集数据、描述数据、分析数据的过程作出合理的决策,认识到统计对决策的作用;能对数据的来源、处理数据的方法,以及由此得到的结果进行合理的质疑。

发展小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可采用的方法:

1、组织学生经历统计活动的全过程;

2、培养学生从报刊、杂志、电视等媒体中获取信息的意识,读懂统计图表,并能与同伴交流。

五、大力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应用意识是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经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解决与生活经验密切联系的、具有一定挑战性和综合性的问题。应用意识主要表现在: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面对新的数学知识时,能主动地寻找其实际背景,并探索其应用价值。

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应注意以下几点:

1、指导学生选好题目;

2、明确活动目标;

3、强调自主性与交流的要求;

4、总结与评价。

六、注重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

合情推理是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在某种情境和过程中推出可能性结论的推理。归纳推理、类比推理和统计推理是合情推理的主要形式。推理能力主要表现在:能通过观察、实验、归纳、类比等获得数学猜想,并进一步寻求证据、给出证明或举出反例;能清晰、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做到言之有理、落笔有据;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能运用数学语言、合乎逻辑地进行讨论与质疑。

培养小学生的推理能力,应该做到以下两点:首先,把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贯穿在日常数学教学中。其次,把推理能力的培养落实到《标准》的四个内容领域之中。

第二篇:新课标的10个核心概念(模版)

立足新课标的10个核心概念,抓好新一轮初中数学教学

在《义务教务阶段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并设计了十个核心概念,和原来《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相比有所增加,这十个核心概念就是: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在《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目标”里边,可以看到了对这些核心概念的一些具体解释,相当于“目标”的一些要素;但是同时也能发现它们之间是密切联系的,所以核心概念有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上面连着“目标”,下面联系着“内容”,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就把它们称为核心概念。

(一)为什么要设计核心概念

在这次课程标准修订过程中,怎么设计这个课程标准,进行了讨论,在提出设计的过程中有两件事情是重要的,一个就是希望课程的这些东西,形成一个整体,如何整体的把握课程需要反复强调。从知识技能、从数学思考、从问题解决、从情感态度价值观这四个方面来构架整个数学课程。这是一个渗透在整个标准的研制过程中。第二件事,就是在研制的过程中,希望能够凸显出需要给予高度的重视的数学内容,因为它反应了数学最要紧的东西,最本质的东西,不仅应该把它当做目标,也应该把它和内容有机的结合起来。记得当时在讨论的时候,就在过去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能不能用一些词,把这些东西彰显出来,经过讨论,提出了十个核心概念。第一,这些核心概念,是涉及到学生在学习中应该建立和培养的关于数学的感悟、观念、意识、思想、能力等,是义教阶段数学课程最应该培养的数学素养,也是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方面。第二,核心概念是这类课程内容的核心或聚焦点,它有利于我们把握课程内容的线索与层次,抓住教学中的关键,斌在数学内容的教学中有机地去发展的数学素养。第三,核心概念本质上体现的是数学数的基本思想。数学的基本思想指对数学及其对象、数学概念和数学结构及其数学方法的本质认识;数学的基本思想集中反映为数学抽象、数学推理、数学模型;这些思想也是学习中的重要目标;这启示我们,核心概念的教学要关注数学思想本质。第四,这些核心概念都是数学课程的目标点,也应该成为数学课堂教学的目标,并通过老师的教学予以落实。

(二)核心概念的理解 1.数感

数感主要是指关于数与数量、数量关系、运算结果估计等方面的感悟;建立数感,有助于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数的意义,理解或表述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这两层意思都是数感,什么是数感?数感是一种感悟,是对数量、对数量关系结果估计的感悟;第二层意思就是数感的功能。

关于学生数感的培养,需要在教学中潜移默化,积累经验,经历一个逐步建立、发展的过程。第一、应结合每一学段的具体教学内容,逐步提升和发展学生的数感;在第三学段,可以引导学生在较复杂的数量关系和运算问题中提升数感,发展更为良好的数感品质。第二,紧密结合现实生活情境和实例,培养学生的数感。第三,让学生多经历有关数的活动过程,逐步积累数感经验。

2.符号意识

关于符号意识,注意到它在用词上,《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和实验稿有一个区别,原来是叫符号感,现在把它称为叫符号意识。所谓符号就是针对具体事物对象而抽象概括出来的一种简略的记号或代号。数字、字母、图形、关 系式等等构成了数学的符号系统;符号意识(Symbol sense)是学习者在感知、认识、运用数学符号方面所作出的一种主动性反应,它也是一种积极的心理倾向。

符号意识的含义:其一,符号“理解”——能够理解并且运用符号表示数、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其二,符号“操作”——知道使用符号可以进行运算和推理,得到的结论具有一般性;这一要求的核心是基于运算和推理的符号“操作”意识;这涉及到的类型较多,如对具体问题的符号表示、变量替换、关系转换、等价推演、模型抽象及模型解决等等;其三,符号“表达”与符号“思考”—— 使学生理解符号的使用是数学表达和进行数学思考的重要形式;这又引出了两个除符号理解和操作之外的要求,即符号的表达与思考。概括起来,符号意识的要求就具体体现于符号理解、符号操作、符号表达、符号思考四个维度。

符号意识在整个数学学习中是很重要的。第一,在各学段紧密结合数学概念、命题、公式的教学,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第二,结合现实情境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第三,在数学问题解决过程中发展学生的符号意识。

3.空间观念

空间观念是指对物体及其几何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及其变化建立起来的一种感知和认识,空间想象是建立空间观念的重要途径。空间观念也是创新精神所需的基本要素,没有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力,几乎很难谈发明与创造。

《课程标准(2011年版)》从四个方面提出了要求:一是根据物体特征抽象出几何图形,根据几何图形想象出所描述的实际物体(即实物与图形的关系);二是想象出物体的方位和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即方向感);三是描述图形的运动和变化(即图形运动、变化);四是依据语言的描述画出图形等(即画图能力)。

事实上,空间观念的培养在几何图形的认识以及几何图形的证明过程中,都会有所体现;因为对几何图形的认识和证明中对图形特点的观察也需要想象,也有根据他人的描述画出图形的过程;因此,很好地认识空间观念的含义与意义,在图形与几何内容的学习中要善于抓住典型内容。同时,空间观念的培养还需要不断的经验的积累、想象力的丰富,因此在教学中要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与空间去观察和想象、操作与分析;其中观察与描述往往是空间观念发展的基础,而想象与再现则是更高层次的空间观念的表现。

4.几何直观

几何直观主要是指利用图形描述和分析问题,借助几何直观,可以把复杂的数学问题,变得简明、形象,有助于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预测结果。几何直观可以帮助学生直观的理解数学,在整个数学的学习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希尔伯特的《直观几何》,描写了这样三个维度:图形可以帮助发现、描述问题;图形可以帮助发现、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图形可以帮助理解和记忆得到的结果。

如何帮助学生建立几何直观:第一,在教学中使学生逐步养成画图的好习惯;第二,重视变换——让图形动起来;第三,学会从“数”与“形”两个角度认识数学;第四,要掌握、运用一些基本图形解决问题。

5.数据分析观念

数据分析的观念是指:了解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问题应当先做调查研究,搜集数据,通过分析做出判断,体会数据中蕴含着信息;了解对于同样的数据可以有多种分析的方法,需要根据问题的背景选择合适的方法;通过数据分析体验随机性,一方面,对于同样的事物每次收到的数据可能不同;另一方面,只要有足够的数据,就可以从中发现规律。数据分析是统计的核心。对数据分析观念的要求,一是过程性(或活动性)要求:让学生经历调查研究,收集、处理数据的过程,通过数据分析作出判断,并体会数据中蕴涵着信息; 二是方法性要求:了解对于同样的数据可以有多种分析方法,需要根据问题背景选择合适的数据分析方法;三是体验性要求:通过数据分析体验随机性。

6.运算能力

运算能力主要是指能够根据法则和运算律正确地进行运算的能力。培养运算能力有助于学生理解运算的算理,寻求合理简洁的运算途径解决问题。

运算的正确、有据、合理、简洁,是运算能力的主要特征(正确,熟练,一题多解,多解一题)。

运算能力并非一种单一的、孤立的数学能力,而是运算技能与逻辑思维等的有机整合。在实施运算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力求做到善于分析运算条件,探究运算方向,选择运算方法,设计运算程序,使运算符合算理,合理简洁。换言之,运算能力不仅是一种数学的操作能力,更是一种数学的思维能力。仅停留在运算的巧和快,可能误导了对运算的理解。

运算能力的培养要注意适度性、层次性、阶段性。不仅包括运算技能的逐步提高,还包括运算思维素质的提升和发展。主要的教学要求是:1.重视运算,培养好的运算习惯;2.重视运算公式,法则,定律等的算理教学,以提高他们进行推理的能力;运算能力的培养发展经历如下过程:由具体到抽象,从法则到算理,从常量到变量,从单向思维到逆向、多向思维。

7.推理能力

“推理是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也是人们学习和生活中经常使用的思维方式”。学习数学就是要学习推理。具有一定的推理能力是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内容,也是数学课程与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它对教学的启示是,不仅要引导学生认识到推理是数学的重要基础之一,它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更重要的是要逐步培养学生运用推理进行思维的方式。

基于数学推理的特点,突出了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这条主线。指出在数学思维和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两种推理功能不同、相辅相成——合情推理用于探索思路,发现结论;演绎推理用于证明结论。

强调推理能力的培养“应贯穿于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 其一,它应贯穿于整个数学课程的各个学习内容;其二,它应贯穿于数学课堂教学的各种活动过程; 其三,它应贯穿于整个数学学习的环节;也应贯穿于三个学段,合理安排,循序渐进,协调发展。

8.模型思想

所谓数学模型,就是根据特定的研究目的和问题,采用形式化的数学语言,去抽象地、概括地表征所研究对象的主要特征、关系所形成的一种数学结构。

在义务教育阶段数学中,用字母、数字及其他数学符号建立起来的代数式、关系式、方程、函数、不等式,及各种图表、图形等都是数学模型。

模型思想的建立,是学生体会和理解数学与外物世界联系的基本途径。建立和求解模型的过程包括,从现实生活或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学问题,用数学符号,建立方程、不等式、函数、几何图形等数学模型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然后求出结果,并讨论结果的意义。这些内容的学习有助于学生初步的形成模型的思想,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应用意识。

“问题情境——建立模型——求解验证”的数学活动过程体现了《数学标准(2011年版)》中模型思想的基本要求,也有利于学生在过程中理解、掌握有关知 识、技能,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感悟模型思想的本质。这一过程更有利于学生去发现、提出、分析、解决问题,培养创新意识。

第一,模型思想是一种基本的数学思想;第二,模型思想及相应的建模活动与很多课程目标点密切相关(如数感、符号意识、几何直观、发现、提出问题能力、数学的联系、数学应用意识、改善数学学习方式等等),提出模型思想能很好地支撑这些课程目标的实现;第三,模型思想本身就渗透于各课程内容领域之中,突出模型思想有利于更好理解、掌握所学内容;第四,培养学生的模型思想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来说是可行的,通过数学建模还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此外还要看到,数学建模已是高中数学课程的学习内容,提出模型思想亦能更好与高中课程衔接。

9.应用意识

应用意识——要使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

应用意识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有意识利用数学的概念、原理和方法解释现实世界中的现象,解决现实世界中的问题(——数学知识现实化);另一方面,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涵着大量与数量和图形有关的问题,这些问题可以抽象成数学问题,用数学的方法予以解决(—— 现实问题数学化)。

数学应用意识属于“意识”范畴,处于“隐性”状态;决定了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具有长期性,它的培养需要关注几点:一是注重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在当前数学知识学习中,应该关注的“知识背景——知识形成——揭示联系”的过程和“问题情境——建立模型——求解验证”的过程,这样的过程更有利于提高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学生应用意识的培养大有裨益。二是在整个数学教育的过程中都应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第三,综合实践活动是培养应用意识很好的载体。

10.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的培养是现代数学教育的基本任务,应体现在数学教与学的过程之中。学生自己发现和提出问题是创新的基础;独立思考、学会思考是创新的核心;归纳概括得到猜想和规律,并加以验证,是创新的重要方法。创新意识的培养应该从义务教育阶段做起,贯穿数学教育的始终。”

从基础、核心、方法三个方面指明了创新意识的要素。这为我们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提出了几个基本的切入点和路径,使创新意识的培养落在了比较实在的载体上,即围绕这三个要素,教师应紧紧抓住“鼓励质疑”、“发现与提出问题”、“学会数学思考”、“猜想、验证”、鼓励“在做中积累经验”这几个点,做足教学中的“文章”,创新意识培养的目标就有可能得到落实。

(三)围绕《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总体目标,力争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总揽做好以下三个方面:

1、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2、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它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了解数学的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初步的创新意识和科学态度。

上述三点可见简要地概括为:获得“四基”,增强能力,培养科学态度。

(四)、2012~2013学全市初中数学教研工作安排: 1、2012年9月 制定计划、调研初中数学中考成绩与学年考试情况 2、2012年9月 学习《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和解读及修订教材 3、2012年9月 全国初中数学青年教师优质课评比前期备课与录像准备 4、2012年10月 全市中学数学教学论文评选 5、2012年11月 全市初中数学教学调研与听课活动 6、2012年11月 参加全国初中数学青年教师优质课观摩与评比活动 7、2012年12月 参加全省初中数学教师命题研修班培训活动 8、2013年2月 9、2013年3月 10、2013年4月 11、2013年5月 12、2013年6月

对市属学校初中数学听课、调研,统考命题 全省(市)中考复习研讨会

全市初中数学总复习教学调研与观摩活动 全市初三适应性考试 全市中考阅卷及试卷评析

第三篇:肖金明 解读小学数学新课标中的几个核心概念

培训时间:2018年元月十二日 主讲人:肖金明

解读小学数学新课标中的几个核心概念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以全新观点将小学数学内容归纳为“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四个学习领域,特别突出地强调了10个学习内容的核心概念,分别是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以及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下面结合我的教学实践浅谈我对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数据分析观念、应用意识和推理能力的认识。

一、数感是人的一种基本数学素养

数感是一种主动地、自觉地或自动化地理解数和运用数的态度与意识,即能用数学的视角去观察现实,又能以数学的思维研究现实,能用数学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数感主要表现在: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释。

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感,应该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1、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具体、有趣的事物;

2、注重解决实际问题。

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符号感

符号感是人对符号的意义、符号的作用的理解,以及主动地使用符号的意识和习惯。符号感主要表现在:能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并用符号来表示;理解符号所代表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会进行符号间的转换;能选择适当的程序和方法解决用符号所表达的问题。

发展学生的符号感可以同时从两方面进行:

1、结合数学内容,及时教给学生一些数学符号;

2、鼓励学生创造性地使用自己的独特符号。

三、空间观念是培养学生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需要的基本要素

空间观念表现为对现实世界里的物体的形状、大小、位置、变化及相互关系的理解与把握。空间观念主要表现在:能由实物的形状想像出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想像出实物的形状,进行几何体与其三视图、展开图之间的转化。能根据条件做出立体模型或画出图形;能从较复杂的图形中分解出基本的图形,并能分析其中的基本元素及其关系。能描述实物或几何图形的运动和变化;能采用适当的方式描述物体间的位置关系;能运用图形形象地描述问题,利用直观来进行思考。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要把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落到实处,增加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

四、数据分析观念的发展与培养

数据分析是指: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问题应当先做调查研究,搜集数据,通过分析做出判断。体会数据中蕴含着的信息,了解对于同样的数据可以有多种分析的方法,需要根据问题的背景,选择合适的方法,通过数据分析体验随机性。一方面对于同样的事物、每次收到的数据可能不同,另一方面只要有足够的数据,就可以从中发现规律,所以说,数据分析是统计的核心。数据分析观念是人对数据统计活动的体会与理解,是自觉应用统计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数据分析观念主要表现在:能从统计的角度思考与数据信息有关的问题;能通过收集数据、描述数据、分析数据的过程作出合理的决策,认识到统计对决策的作用;能对数据的来源、处理数据的方法,以及由此得到的结果进行合理的质疑。

发展小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可采用的方法:

1、组织学生经历统计活动的全过程;

2、培养学生从报刊、杂志、电视等媒体中获取信息的意识,读懂统计图表,并能与同伴交流。

五、大力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应用意识是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经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解决与生活经验密切联系的、具有一定挑战性和综合性的问题。应用意识主要表现在: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面对新的数学知识时,能主动地寻找其实际背景,并探索其应用价值。

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应注意以下几点:

1、指导学生选好题目;

2、明确活动目标;

3、强调自主性与交流的要求;

4、总结与评价。

六、注重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

合情推理是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在某种情境和过程中推出可能性结论的推理。归纳推理、类比推理和统计推理是合情推理的主要形式。推理能力主要表现在:能通过观察、实验、归纳、类比等获得数学猜想,并进一步寻求证据、给出证明或举出反例;能清晰、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做到言之有理、落笔有据;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能运用数学语言、合乎逻辑地进行讨论与质疑。

培养小学生的推理能力,应该做到以下两点:首先,把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贯穿在日常数学教学中。其次,把推理能力的培养落实到《标准》的四个内容领域之中。

第四篇:读《小学数学核心概念教学研究》心得体会

《小学数学核心概念教学研究》心得体会

概念分为一般概念和核心概念,核心概念是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核心概念教学的过程是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的过程。小学生年龄小,生活经验不足,知识面窄,构成了核心概念教学中的障碍。而数学核心概念又是小学数学基础知识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学生理解、掌握数学知识的首要条件,也是进行计算和解题的前提。因此,重视核心数学概念教学,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那又如何搞好小学数学核心概念教学呢?下面我粗浅地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核心概念教学一般都分四个阶段:引入、形成、巩固、发展。

一、核心概念的引入

1、核心概念的引入是核心概念教学的第一步。教师应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充分运用实物、教具、图表等直观教具,以及动手操作等直观手段,帮助学生获得正确、完整、丰富的表象,把“纯粹”的数学知识与学生在日常生活的、熟悉的、具体的材料相联系,这样就有利于抽象的数学核心一般概念和核心概念具体化、形象化,便于学生的理解,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探索新知的欲望。例如,“分数的初步认识”的教学,主要要说明“谁”的几分之几,为了说明这一点,可出示不同形状和大小的图形,折出它们的二分之一,让学生明白虽然都是二分之一,却表示不同的大小,所以一定要说明“谁”的二分之一。

2、同时,在核心概念的引入中要格外做到旧知识的迁移。

任何一个数学核心概念都是在以往核心概念的基础上演变发展而来的,前一个核心概念是后一个核心概念的基础和推理依据,旧核心概念铺垫不好,就会影响新核心概念的建立,如,在“整除”概念基础上建立了“约数”、“倍数”概念;由“约数”导出“公约数”、“最大公约数”;由“倍数”引出“公倍数”,再导出“最小公倍数”。在几何知识中,由长方形的面积导出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等的面积公式。

3、最后还可以从计算引入新概念。有些概念不便于用具体事例来说明,而通过计算才能揭示数与形的本质属性。如,教学“互为倒数”这个核心概念时,可先出示一组题让学生口算:3×1/3,1/7×7,3/4×4/3,9/11×11/9„„,算后让学生观察这些算式都是几个数相乘,它们的乘积都是几。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指出:象这样的乘积是1的两个数叫做互为倒数。其它如比例、循环小数、约分、通分、最简分数等都可以从计算引入。

二、概念的形成

形成核心概念的教学是整个核心概念教学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步。概念的形成是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感知、辨别而抽象、概括出核心概念的过程,因此学生形成概念的关键就是发现事物或形的本质属性或规律。

1、概念语言的本质属性

一个数学概念建立后,需要对其本质进行剖析,也就是说要对该核心概念的本质属性再一一从定义中分离出来加以说明,把握共知要素。对概念中的关键词语要着重讲解,对概念的名称、符号要交代清楚,也就是说要对概念描述的语言做到准确把握。如,什么叫循环小数?课本是这样定义的:“一个数的小数部分,从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这样的数叫循环小数。”这里要抓住两点,一是前提是一个数的小数部分,与整数部分没关系,二是属性是一个数字或几个数字重复出现,且是依次不断的。明确了这两点就能迅速的判断出某些数字是不是循环小数,如7777.777、7.32132、2.2020020002„„这样的小数都不具备循环小数的本质属性,所以都不是循环小数。而0.324324„„、0.146262„„具备了循环小数的本质属性,它们都是循环小数。

2.注意比较有联系的概念的异同。

数学中的一些概念是相互联系的,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之处。划清了异同界线,才能建立明确的核心概念。而对这类概念,应用对比的方法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区别。使学生更加准确地理解和牢固记忆学过的核心概念。如教学“质数和合数”时,先给出一些自然数,让学生分别找出这些数的所有约数,在比较每个数的约数的个数;然后根据约数的个数把这些数进行分类,①只有一个约数的,②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约数的,③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约数的,即约数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的;最后引导学生根据三类数的不同特点,总结出“质数”和“合数”的定义。

3、运用变式,突出核心核心概念的本质属性。

概念是客观事物本质属性的概括。学生理解概念的过程即是对核心概念所反映的本质属性的把握过程,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变式的运用,可以使要领的本质属性更加突出,达到化难为易的效果。例如,在三角形核心概念教学中,通过不同形态(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不同面积,不同位置的三角形与一些类似三角形的图形进行比较,就可以帮助学生分清哪些属于三角形的本质属性,哪些属于三角形的非本质属性,从而准确地理解三角形的概念。在直角三角形概念的教学中,让学生接触不同位置不同形态的一些直角三角形如平放,斜放,从而使生理解只要有一个角是直角三角形,就是直角三角形即直角三角形的概念。

三、概念的巩固

概念的形成是一个由个别到一般的过程,而核心概念的运用则是一个由一般到个别的过程,它们是学生掌握核心概念的两个阶段。通过运用核心概念解决实际问题,可以加深、丰富和巩固学生对数学核心概念的掌握,并且在核心概念运用过程中也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敏捷性、批判性和独创性等等,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学中主要是通过练习来达到巩固概念的目的的。练习是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技能,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但在练习时必须明确每项练习的目的,使每项练习都突出重点,充分体现练习的意图,做到有的放矢,使练习真正有助于学生理解新学核心概念,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如为了帮助学生巩固新学核心概念和形成基本技能,可以设计针对性练习;为了帮助学生克服定式的干扰,进一步明确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可以设计变式练习;为了帮助学生分清容易混淆的核心概念,可以设计对比练习;为了帮助学生扩展知识的应用范围,加深学生对新学核心概念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可以设计开放性练习;为了帮助学生沟通新学核心概念与其他知识的横向、纵向联系,促进核心概念系统的形成,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可以设计综合性练习等。但千万要按照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原则,逐步加深练习的难度。如学过“加法和减法的关系”后,可以安排以下三个层次的练习:

a.看谁填得又对又快!

237+69=306

502-387=115 306-□=237

387+□=502 □-237=69

□-115=387

这一层是基本练习,它是刚学完新课之后的单项的、带有模仿性的练习,它可以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形成正确的认知结构。

b.填空.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这一层是发展练习,它是在学生已基本掌握了核心概念和初步形成一定的技能之后的练习,它可以帮助学生形成熟练的技能技巧。

c.求未知数X。

X+265=930

465+X=710

225= 198+X

101= X+37

这一层是综合练习,它可以使学生进一步深化核心概念,提高解题的灵活性,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实现由技能到能力的转化。

四、概念的发展。

这是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因为,一方面概念之间有着纵横交错的内在联系。如:除法、分数、比之间的内在联系,在学完“比”后为学生揭示清楚,有助于学生理解新概念,复习旧知识。另一方面,教学概念,既要重视核心概念的阶段性,又要注意到概念发展的连续性,不要在一个知识段中把核心概念讲“死”,以免影响概念的发展和提高,也不要过早地抽象而超越学生的认识能力。要有计划地发展概念的含义,按阶段发展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要使前一阶段的教学为后一阶段的核心概念发展做好孕伏。如“除法的意义”,二年级只能让学生认识为:平均分和一个数里面包含着多少个另一个数,只有到了四年级才能让学生抽象出“除法意义”的确切含义。

总之,概念教学的各阶段不能截然分开。引入后要紧接着形成,形成后要及时巩固,巩固中要加深理解,同时又要为概念的发展作准备。教师在教学中,要结合概念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灵活掌握使用。优化数学核心概念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龙 街 小 学 2015年8月20日

第五篇:小学数学10大核心概念之数感

小学数学10大核心概念之数感

《标准》中10个核心概念分别是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数感是人们的一种基本的数学素养,是理解数和运用数进行有效运算的能力,是自觉地运用数学的思考方法对具体问题进行分析处理的能力,它对数学教学和数学的运算运用起着重要的作用。数感是建立在明确的数概念和有效地进行计算等数学活动的基础上,将数学与现实问题建立联系的桥梁。那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呢?我认为,应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学生所关心的事情入手进行数学教学,从而建立良好的数感。具体做法如下:

一、结合生活,积累数感

数学来源于生活,数感的培养也离不开学生的生活。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充分挖掘学生的生活资源,善于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采撷“生活实例”,积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学习情景,从室内扩展到室外,校内延伸到社会,让学生在现实生活背景中感受数的意义,体会数的作用,加深对数的认识,在认识数的过程中让学生说说自己身边的数,生活中用到的数,如何用数表示周围的事物等,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从自己的生活实际中积累数感。例如教学克、千克的认识时,可让学生寻找并掂量1克与1千克的物体,寻找哪些物体分别用“克”、“千克”作单位。如一分硬币重1克,4包豆奶约重1千克等;再如认识大数时,我利用多媒体(利用统计图和录音机)进行教学,告诉学生我市有多少人,大约是我校学生数的多少倍;我省土地面积有多大,它的面积大约相当于多少个我市。通过引导让学生观察体会大数的情景,培养学生感受周围世界那种数量化的意味,从而逐步感受数。这些活动深受学生的喜爱,学生学得兴致盎然,在不知不觉中积累数感。

二、自主探索,体验数感

著名数学家波利亚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自己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内在的规律、性质和联系。”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能够将静态的、结论性的数学教学知识转化为动态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使学生有充分的机会从事数学活动,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建立起良好的数感。如教学”正方形的四条边边长相等”时,我让学生动手折正方形纸片来自主探究得出结论。学生沿着对角线进行了对折,根据邻边相等得到四边相等,但也有学生通过沿一条对角线和中线对折得出对边、邻边相等,进而得出四边相等。在学生自己动手的过程中,对这一知识就理解得相当深刻,同时也为以后认识长方体、正方体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三、动手实践,领悟数感

小学数学实践活动强调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来学习数学,是动手做数学、用数学而不是仅仅听数学、记数学。数学实践活动是学生主动发展的自由天地,注重实践活动的数学课堂将成为学生探索的乐园、创新的摇篮。同样,数感的培养和发展,更离不开实践活动。小学生具有好奇、好动的特点,而数学知识本身又是枯燥、抽象的。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创设多种数学活动的平台来让学生活动,帮助学生在活动中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体验和发展数感。如在“认识钟表”这一课中,我让学生动手做钟面、说钟面、拨时刻,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暴露自己的想法,通过认、读、写各种钟的时刻,让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逐步获取和培养数感。又如在“认识11到20的数”时,让学生抓一把小棒,数一数有多少根。让学生对一堆草莓先猜猜是多少,再数出来,还让学生根据数轴估计:18接近10还是接近20?13呢?这样,把数感的培养落实到具体的活动中,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联系,可以使学生对数有一个鲜明的表象,再遇到相似的情境时,他们会在头脑中有一个具体的参照物,真正建立起良好的数感。

四、加强估算,发展数感

新课标在“课程实施建议”中指出:“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具有重要的价值。”可见估算是发展学生数感的有效途径之一,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住各种有利的时机,创造性地开发教材内容,以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生活内容为题材,让学生常估算、多交流,从而感受估算魅力,增强估算意识,逐渐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估算习惯,从而来发展学生的数感。如在教学加减法估算中我设计了这样一道题:妈妈带100元钱去商店买下列生活用品:热水瓶28元、水壶43元、茶杯24元。问妈妈带的钱够吗?不同学生的估计策略不同。有些学生说:买热水瓶后大约剩70元,买水壶后大约还有30元,买茶杯够了。还有些学生说:买热水瓶和水壶大约花去70元,还剩30元,买茶杯够了。还有些学生说买这三样东西:20加40加20是80,买这三样东西大约要九十几元,所以够了。这样教师组织学生交流各自估算方法,比较各自估算结果,学±自然领悟到估算在生活中随处都有,随时要用,从而将估算内化为一种自觉、自主的意识,进而形成一种习惯,使学生在不断估算中发展自己的数感。

五、解决问题,升华数感

数感说到底是一种心智技能。如果说动作技能主要靠肌肉运动,表现于外部行动,那么心智技能主要是意识活动,它存在于人的头脑之中,有良好数感的人在需要数感发挥作用的时候,它便会自然出现,仿佛不需要人有意识地去探索一般。要达到这机样的境界,需要一个长期的培养过程。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让现实问题数学化,使学生在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中建立数感。例如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我设计了这样一道开放题:有31个同学去划船,每条船最多能坐5个人,最少需要租几条船?这个问题不只是简单地计算31÷5二6„„1,答案就是6条多1人。而在这个实际问题中,让学生要体会到商6余1是什么意思,6表示6条船,1表示如果租6条船每次都运5个人,还剩下1个人,也需要再租1条船,因此必须租7条船才行。对于这个实际问题来讲,这只是一种解决的方法。还可以3条船各坐5人,另外4条船各坐4人;或4条船各坐5人,2条船各坐4人,另外1条船坐3人等。这些都是合理的解决方法,学生灵活地选择方法来解决问题,既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升华了数感。

总之,数感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需要较长时间逐步培养。培养学生的数感需要我们在长期的教学中,创造性地运用教材,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的数学素材,让学生感知、探索和发现,在感知、探索、发现中来发展自己的数感。

下载小学数学新课标的十大核心概念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数学新课标的十大核心概念.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对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中十大核心概念的认识

    对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中十大核心概念的认识 《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稿)》把课程内容分为4个部分: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又提出了与内......

    十大财务概念

    会计科目表:为了便于编制会计凭证、登记账簿、查阅账目、实行会计电算化,还应在对会计进行分类的基础上,为每个会计项编一个固定的号码,这些号码组成一个编码机构,称为会计科目表......

    浅谈小学数学概念教学

    浅谈小学数学概念教学 在数学教学中,概念是学好数学法则、定律、性质、公式等数学知识的基础和关键,是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前提,是解答数学实际问题的重要条件. 因此,把握数学概......

    浅谈小学数学概念教学

    小学数学中概念教学 蹇家坡学校杨胜 毕业两年,每学期都带两个班的数学课,一直以来,我就觉得数学有几大难题,其中就有对于概念的教学,像老师所提到了现象,在教学时,学生对于概念好......

    小学新课标核心素养心得体会

    小学新课标核心素养心得体会1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培养学生四个方面的核心素养: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让核心素养真正落地,通过研读课标,我......

    小学新课标核心素养心得体会

    小学新课标核心素养心得体会 小学新课标核心素养心得体会1 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之风吹遍了全国中小学校。7月6日-7日,我们语文组也进行了两天的集中培训,再结合之前对......

    中考数学十大核心模块及分值说明

    中考数学十大核心模块及分值说明 1、数与式内容:实数(数轴、、相反数、二次根式);整式(整式运算、因式分解);分式(运算);有效运算的操作规程 中考地位:体现为概念、计算、表达;在中考试......

    小学数学新课标学习心得(大全)

    小学数学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 通过学习《2011年版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并与《2001年版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对比,使我对新课标的要求有了新的认识和体会。我想学生在学习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