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惠民发展纪实总结

时间:2019-05-13 09:44:2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文化惠民发展纪实总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文化惠民发展纪实总结》。

第一篇:文化惠民发展纪实总结

文化惠民发展纪实总结

区文化出版局围绕区委、区政府工作中心,以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为重点,创新思路,丰富载体,促进了全区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

积极开展各项文化活动

在春节、元宵节期间,组织开展了春节文艺展演、元宵灯会、扮玩巡演、文艺戏曲、民间艺术表演等各类活动100余场,全区累计参与活动达10余万人次,带动了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营造了节日期间浓厚的喜庆和谐氛围。

6月底至10月初,发动全区各文艺团体在文化宫广场举办了“唱响中国梦?喜迎十艺节”为主题的百场广场文化展演,期间穿插了庆“七一”、“八一”主题演出并分别举办了以关爱农民工、残疾人和未成年人为主题的专场演出。用富有地方特色、内容健康向上、形式多种多样、群众广泛参与的城乡广场文化活动,来提升城市的文化品位和文明程度。全市民间剧团展演活动首次在我区举办,来自各区县的优秀民间剧团为大家献上了精彩纷呈的节目,让山城群众真正享受到了丰盛的文化大餐。

今年春节期间,先后组织各类文化下乡活动380余场次,为农民朋友带去最新的文化知识,免费拍摄全家福,并赠送春联、书画、图书。秋收过后,又将精彩的节目送到了老百姓的家门口,100余位演员来到**镇,为农民朋友们奉献了三场吕剧和京剧传统剧目表演。据统计,截至目前,全区已累计举办各类文化活动800余场。

加强基础文化设施建设

为进一步加强基础文化设施建设,营造浓厚文化氛围,大力提升软实力,规划论证了**文化中心,建成后的文化中心将内设文化馆、图书馆、美术馆、综合博物馆、剧院、展厅等,届时将成为展示**形象、反映**文化发展水平的标志性文化工程。

进一步完善基层文化配套设施建设,投资50余万元加强农村综合文化站、文化大院的提升改造,各类文化活动场所发展迅速,为引导群众培养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活跃广大农民的文化生活提供了必要设施和场所。在加快硬件设施建设的同时,积极向上争取图书3万余册充实农家书屋,区财政投资40余万元购置书橱、光盘对农家书屋进行升级改造,鼓励村民读书、用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改善农村文化环境,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和农村文明程度。

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搜集整理了大量**陶瓷的有关文字图片资料,并新征集各类藏品近千件,全部充实到**陶瓷艺术博物馆中,经过重新规划设计正式对外开放,参观游客络绎不绝。

整理收集有关琉璃传说和起源发展的文字和图片资料,筹备出版《**琉璃故事》,为进一步宣传**陶琉文化起到积极作用。

认真完成“山东省三星级科普教育基地”申报工作,**陶瓷琉璃艺术博物馆被山东省科学技术协会定为“山东省三星级科普教育基地”。

积极申报201*年度文化产业重点项目,申报**陶琉中心和五阳湖生态度假区为省重点文化产业项目。

加大文化产业人才队伍建设,组织开展了“大师带徒”活动,利用福泰陶瓷青岛大学校外实习基地等平台,传承陶琉技艺,继续培养陶琉专业人才。

做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始终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健全机制,突出重点,强化措施,整体推进,全面启动了民间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利用工作。截至目前,我区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非遗项目省级6项、市级21项、区级116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8人、区级15人。现《**琉璃》、《鲁派内画》以及《颜文姜的传说》3个项目正在积极申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为更好地挖掘我区饮食文化,搜集整理了相关文字材料,出版了《**饮食》一书,详细记录了**饮食的发展历程及各个菜式的来历、特色、做法等内容,进一步提高了我区饮食文化品牌的知名度。

举办了**区首届连环画海报暨红色藏品交流展示会,展出了古典文学名着系列、红色藏品系列、电影海报系列、地域文化系列等珍贵藏品2000余件。此类展示活动在我区尚属首次,充分展示了我区丰厚的文化底蕴。

及时聘请曲阜华厦古建筑有限公司专业人员,利用40余天时间,对颜文姜祠大殿屋顶瓦面、姊妹殿屋面、第三展厅屋顶瓦面及孝园部分墙壁进行维修,确保文保单位安全。同时,对赵执信纪念馆亭廊、屋面进行维修。

规范管理文化市场

为进一步规范我区文化市场经营秩序,维护良好的文化市场环境,区文化出版局积极做好各经营场所的年审换证工作。通过上报、审批等步骤,先后对我区69家网吧、102家印刷企业、35家娱乐经营单位进行了年审换证,换证率达100%。严厉查处网吧接纳未成年人现象,截至目前,区文化市场执法局针对网吧检查360余次,出动执法人员800余人次,联合相关职能部门开展行动3次,查处各类违规行为23次,有效地整顿和规范了我区网吧经营市场。此外,还开展了打击盗版音像制品经营活动,收缴盗版音像制品8000余盘、淫秽色情光盘900余盘,确保我区文化市场秩序井然。

第二篇:“惠民文化菜单”项目总结

“惠民文化菜单”项目总结

为进一步丰富我区公共文化活动,打造具有我区特色的文化惠民品牌,我局制定“惠民文化菜单”项目,并列为民生实事之一。为贯彻落实文化惠民措施,局领导牵头成立专项小组,督促各项惠民活动“办出效果、办出成效”。

xx年“惠民文化菜单”项目累计开展周末舞会x场,周末音乐会x场,精品演出季演出x场,展览x场,“文化贴心人行动”公益文化培训x场,基层巡演x场,电影进社区x场,戏曲进社区(校园)x场;系列讲座活动x场,儿童早期阅读素养启蒙x场,小桔灯系列活动x场,暑假培训周系列活动x场。现将活动进展情况小结如下:

一、做实文化惠民

一是普及群众艺术培训。开展周末广场音乐会、周末舞会交谊舞培训、乐团排练、老年大学合唱培训、中老年芭蕾形体课、基层艺术培训,新增每周少儿美术、声乐、书法培训,为辖区居民、企业员工、学校师生提供文化培训和辅导服务x场,举办各类专题展览x场,组织基层巡演活动x场,成功举办春节联欢晚会、知识竞赛、庆六一文艺演出、儿童戏剧节等活动;二是让阅读形成常态。举办图书馆讲座、阅读沙龙、启动低龄儿童早期阅读素养启蒙企划、“名师解读经典”等各类活动x余场次,受益人数达x万余人次;三是非遗保护工作扎实推进。成功举办了第x届“xxxxx节”启动仪式,第x届xx文化节等,展现了我区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和本土文化风情。

二、推出文艺精品

一是持续推出文化艺术精品盛宴,x场文艺演出精彩呈现,包括xx专场演出等,受到群众一致好评。二是各类艺术展览,举办油画展、中国画邀请展、陶茶器及书画联展、油画艺术精品交流展等x场艺术展览,为辖区群众带来了精彩多元的艺术享受。三是精品创作取得佳绩,在xx艺术节上,获得x金x银;在xx文体节中,获得金奖x个、银奖x个、铜奖x个;在xx大赛中获得xxx。四是社区艺术节成功举办。经过社区的初赛选拔、街道的专场文艺展演评选,第x届艺术节角逐出了舞蹈、声乐、器乐、曲艺小品金奖、银奖、铜奖,成为群众文艺展演的嘉年华。

二、做好服务和宣传

通过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等多种途径、多个平台宣传各项文化活动,扩大文化品牌影响力。每次活动前后,通过微信公众号发送活动预告、微信抢票、活动回顾等信息,提高了文化活动的宣传效果。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文化惠民项目,已将xx等活动纳入部门预算,彻底解决了文化活动的后顾之忧。

第三篇:五华区文化惠民材料(精选)

求新图变创佳债

强文惠民谱新篇

———昆明市五华区文化惠民工作情况

近年来,五华区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坚持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社会主义文化的前进方向,自觉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文化建设与政治建设、经济建设、社会建设协调发展,文化建设工作走在了昆明市和云南省的前列。先后荣获“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集体”、“全国老龄工作先进区”、“云南省文化先进区”、“云南省特色文化产业区”、“云南省文物工作先进集体”、“云南省老龄工作模范区”等荣誉称号。

明方向,清思路,重举措,“文化区”称谓名符其实

五华区位于昆明市西部,辖区总面积为397.86平方公里,人口68.8万人。辖区历史悠久,从唐(南诏)开始就是昆明的重地要津。一千多年来,因城厢内外遍布着近百处寺观庙宇庵堂、亭阁坊表、书院学宫、名胜园林,如:大德寺古塔、圆通宝刹、忠爱坊以及袁嘉谷、华罗庚、熊庆来等历史文化名人故居遗存闻名海内外。近百年来的护国运动、一二〃一爱国学生运动等等都在五华区写下了光辉的历史篇章。朱德、叶剑英等

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爱国民主战士李公朴、闻一多等都在五华区留下了革命斗争的足迹,为我们及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深厚的文化历史底蕴。同时省政府、驻军指挥机关等省级党政军领导机关云集区内,形成全省的政治、经济、军事领导、指挥中枢。辖区内有云南大学、云南师范大学等13所大专院校和 100余个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研究机构,云南省歌舞团、滇剧团等5个省属专业艺术表演团体,10余座专业电影院和影剧场。有省电视台,新华通讯社云南分社等10余个新闻机构,形成了全省新闻、通讯、信息、文化中心,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和人才资源。可谓“聚春城山水灵气,会名城文化精粹”,素有“文化区”之称。

五华区委、区政府始终高度重视文化工作,把文化惠民工作建设作为促进全区三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来抓,把文化事业发展纳入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制定了《五华区十二五文化旅游发展思路》、《五华区繁荣文化事业、加快文化产业实施意见》、《五华区关于进一步开放文化市场、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实施意见》、《五华区关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方案》等若干加强文化建设的政策文件。将文化惠民工作纳入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区委、区政府、区人大、区政协均建立了文化工作重大事项专题研究工作制度。从政策、机构、编制、人员工资和资金投入上大力支持文

化事业发展。成立了区文化市场管理委员会、区“扫黄”“打非”工作领导小组、区文物管理委员会、区文化产业工作领导小组四个领导机构,协调组织、宣传、文化、发展改革、财政、人事编制、公安、工商、教育、科技、民政、农业、计生、工青妇、办事处、乡等部门参与文化建设活动,在全区上下形成了区四大班子带头、各办事处、乡和职能部门通力协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大文化建设工作格局。

重投入,多渠道,政策活,文化事业发展后劲十足

五华区委、政府对文化事业舍得投入,不仅将文化建设经费列入财政预算,而且每年的增长幅度都超过当年县内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的增长幅度,人均文化事业费高于云南省平均水平。同时,区委、政府还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区财政每年安排100万元扶持资金,对符合政策重点支持重大文化产业项目、文化创意产品、文化人才培训、文化产业科学研究、对外文化宣传与交流、打造文化品牌等,按相应的申报程序认定后,区政府将采取贷款贴息、项目补贴、后期奖励等方式,给予相应扶持。对符合相关政策要求的重点文化产业企业优先给予五华区投资促进、非公经济等相关政策的扶持。在全区形成了财政投入为主体,社会投入为必要补充的文化建设投入机制,为 3

文化事业提供了长期、持续、稳定的发展保障。按照我区提出的“文商互动、文旅相彰、文科相促、文教相融,文体相兼”的大文化理念,尝试开展了文化品牌的市场化运作,先后成功策划并举办了“翠湖海鸥节”“昆明老街庙会”等多起在全市甚至全省都有影响的文化活动,取得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昆明老街”重点文物保护街区建设引入民营资金23亿元,走出了一条政府引导、企业投资共同开发和保护历史文化街区的典范。据不全完全统计,从2005年至今,全区吸引从事文化事业发展民营资金高达47亿元。一批民营博物馆相继诞生,为五华区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文化事业的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

夯基础,建阵地,形式多,文化设施网络逐步健全

近年来,五华区不断加强“四基”建设和加快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把文化设施建设纳入我区建设的总体规划。重点抓好文化馆、图书馆、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和文化站室建设,基本健全了馆—站—室三级文化工作网络。五华区图书馆占地面积6.5亩,馆舍面积9400平方米。配有全国一流的图书装具和读者用设备以及先进的自动化网络系统。现有藏书17万册,过刊12400册,现刊815种,报120种,电子读物4000余种。2005年5月被国家文化部评为国家县(区)级一级图书馆。

分设了少儿阅览室、多功能报告厅、报刊阅览室、多媒体阅览室、音像视听室等12个服务窗口。五华区文化馆成立于1954年。馆舍占地面积1742.87平方米,拥有多功能厅、排练厅、琴房、健身房、教室、会议室、活动室、阅览室等业务用房11间。2001年被评为云南省一级文化馆,2008年被评为国家级二级馆,是五华区群众开展文化艺术活动的中心和群众文化艺术的辅导培训中心。五华区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建成于99年,面积为13176平方米。主要职能为宣传党的先进文化思想,组织开展社区文化公益性的各项文体活动,支持协助区文化馆、区老干部活动中心的基础性工作,接待区属各部门职工的文体和各种讲座、演出、知识竞赛等公益性活动,开展群众性文化、健身娱乐服务。全区现有9家街道办事处文化站,有省一级文化站4个,省二级文化站1个。有社区居委会文化室89个,每个文化站和室均配备有专门的文化专干。我区克服区划调整带来的绪多影响和制约因素,多年来,在资金极为紧缺的条件下,自加压力,不断加强对文化基础设施的建设。目前,全区文化站业务用房使用面积总数已经达到25660平方米。2007年和2008年完成新、改扩建文化室34家。2009年将完成2个文化站、27个文化室的新、改扩建;2010年完成2个文化站、22个文化室的新、改扩建,完成11个行政村的农家书屋建设,全区馆-站-室三级文化网络硬件设施已全面完成,城市

社区图书和村委会图书达标率将达到100%。值得一提的是,我区考虑到目前我区的文化馆、图书馆、体育馆、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等文化基础设施都因为2004年的区划调整而留在西山区行政区域内。因此,我区已经将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体育馆、非遗传承展示中心等文体基础建设纳入到五华区“十二五”期间政府投资的重点建设项目。目前,新五华区体育中心项目已经完成立项、规划和土地审批。其它建设项目正按程序进行报批阶段。

活动多,内容新,方法灵,群众文化权益得到保障

近年来,我区不断加快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通过完善全区公共文化网络服务体系,更好的保障了基层群众文化权益,目前我区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县区级支中心和街道社区基层点建设已经达到文化部规定标准。随着群众文化需求的多元化,我区把加强文化站的业务建设作为全区文化工作的着重点和结合点,各文化站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悉心挖掘利用辖区文化资源,广泛调动辖区单位和群众的积极性,找准切入点,在突出特色上下功夫,文化站阵地活动丰富多彩,形式多样,各种文化活动层出不穷,有声有色。文化站图书阅览室、娱乐室均向辖区居民开放,开放时间每周28小时以上,黑板报每年12期以上,组织办事处、乡文艺演出每年4次以上,开展文化科普宣传、培训等每年均在5次以上,辅导社区文化室、社区文艺团队、村演出队每年15次以上。通过文化站的辅导和培训,现我区共有业余文艺团队200余支,活跃在各社区和乡村,形成了“月月有活动,天天有歌声”,以“城区带动农村,以活动促进繁荣,以特色树立品牌”的良好格局,极大地丰富了辖区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促进了辖区社会治安的好转和文明风气的形成,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积极实施农村电影放映“2131工程”,2006年至今共在我区农村地区放映电影1957场次,为城区外来务工人员免费放映1132场次,据不完全统计,共有115万余名群众观看了电影。为了充分拓展区图书馆功能,让更多的老百姓享受到政府文化建设成果,我区依托区图书馆,分别在距区图书馆较远的街道办事处和乡建立分馆和流通点。目前,已经建成成67个图书室,3个图书馆分馆,开设图书流通点39个。基本解决了广大群众看书难的问题。

创品牌,重服务,抓亮点,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

群众性文化活动繁荣活跃是保证文化事业充满生机活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区委、政府始终把这项工作作为推动文化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抓手,积极鼓励和支持群众性文化艺术活动的开展。逐步形成主流文化、高雅文化、通俗文

化、商业文化、娱乐文化齐头并进的良好格局。出精品、抓创作,提高群众文化艺术水平。每年在全区200余支业余文艺团队中开展文艺调演,发现好节目,挖掘优秀人才,从中选出优秀节目进行精心打造。近年来,我区创作并编排了近400余部文艺作品,其中,获得国家级奖项的有13项,省级的102个,市级的117项。其中,花灯小戏《豆腐庄》荣获“群星奖”银奖,舞蹈《2131进我村》在全国“首届中国农民文艺汇演”中荣获银穗奖,新曲艺《开心老倌》在全国“四进社区”文艺展演荣获铜奖;汉族花灯舞蹈《十大姐》荣获云南省第五届民族民间歌、舞、乐展演金奖。配合国家重大活动和节庆广泛开展各类演出活动。从2006年至今,为配合中国昆明国际旅游节等各类大型活动的举办,共开展了全区性的各类重大演出活动864场次,观众累计达180万余人次。累计开展演出活动及其它形式的文化活动5000余场次,观众达590万余人次。

由中共五华区委宣传部主办、区文化旅游局承办的《五华讲坛》,至2003年3月开办至今,共开讲309次,听众达14万余人。开讲以来,“五华讲坛”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深受百姓的喜爱,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先后被新华社、《中国文化报》、《云南日报》、云南电视台等中央和地方媒体所关注,已成为树立五华形象,传播五华精神,展现五华魅力的名片。辖区内已经形成了一批固定的听众群体,一位老听众感慨地

讲:“《五华讲坛》已经成为我生命里的一部分,感谢政府为我们老百姓提供了精神栖息地!”。

在我区厂口乡迤六村有一支农民苗族合唱团,有团员近80人,均为当地土生土长的苗族乡亲。平时,他们聚在一起仅是为了祈祷,演唱内容多为宗教歌曲。从2004年以来,区委、政府极为重视这支特殊的农民演唱队伍,区文化旅游局长期安排专人驻守在村里,结合其演唱特点,进行了专业的辅导培训,将苗族合唱团作为品牌文化进行深度打造。这几年来,这支合唱团曾先后参加了省、市各类比赛,先后荣获首届昆明“聂耳杯”国际合唱节比赛一等奖、昆明市“春城歌咏节”合唱比赛金奖等多个奖项。

建立了对基层业余文艺团队辅导制度。近年来,平均每年下社区开展业务辅导达50天以上,累计辅导群文干部3200多人次。对有特点的社区和农村地区择重辅导、帮助,以进一步突出本地区的文化特点。建立文化站工作台帐,指导社区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及时反馈和解决社区文化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配合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和我区开展的外来务工人员管理和服务体系建设工作,积极开展繁荣农村文化事业的各项工作和对外来务工人员的服务工作。分别在农村和涉农街道办事处开办了花灯培训班。结合新农民艺术培训计划,派专人到农村实地考察、采风,了解民情、民俗、民风,收集资

料及音乐素材,根据受培训村民的实际人员年龄、农闲时间,制定出一系列培训计划和方案。为缩小城乡文化差别,辖区内城中村文化建设是我区文辅工作的重点,安排文辅干部下到街道办事处为当地农民工子女免费开办了美术、英语培训班,每年组织农民工子女培训班近10期。

积极进行信息服务工作创新化。区图书馆发挥信息服务中心作用,努力抓好社区信息服务;家庭教育信息服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服务;心理咨询服务和预防网隐教育。服务方式有图书宣传导读服务,编制农科信息刊物、编制信息报、制作宣传板(栏)、发放宣传单、播放科教片、开办讲座、开办家长学校系统授课、课题研究、各种读书活动等多种形式,2007年区图书馆与省图书馆合办了《农科信息》,至今共计办刊16期,每期的农科信息都送到农村地区,为农民朋友提供农业信息服务。

加强老年教育和未成年人文化工作。成立了五华区老年大学,有998平方米的校舍。2006年至今,区老年大学共招收学员5000余名。还创办了3所分校和1个教学点,区、街道(乡)、社区(村)三级老年教育网络已形成。

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近年来,创新开展了“课本剧进校园”、“优秀民乐进校园”、“少儿成长大舞台”、“普及家庭教育构建和谐家庭”等多项活动。

同时充分利用和发挥辖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作用,将云南陆军讲武堂、朱德故居、云南省地下党建党旧址、“一二.一”运动四烈士墓和“一二.一”运动纪念馆作为我区主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面开创我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新局面。

转机制,求创新,增活力,文化体制改革成效显著

积极大胆主动地开展文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从2008年年初开始,我区先后在区文化馆、区图书馆、区文物管理所等文化事业单位开展了文化体制改革工作。在全部事业单位实行了全员聘用制。公推公选出了事业单位主要领导。进行了岗位设置。极大地提高了文化事业单位的生机与活力、促进了优秀人才的脱颖而出。我区文化事业改革工作在全市走到了最前列。

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积极创造条件,鼓励支持文化人才的成长。区文化主管部门每年都组织文化创作人员深入生活,开展艺术采风。同时还以区文化馆为阵地,常年举办舞蹈、音乐摄影、美术培训班,培养了一大批业余文艺人才。目前,挂靠区文化馆的文艺表演团队有6支,包括五华民乐团,五华艺术一团和二团,五华区龙狮艺术团、老来俏艺术团和五华区实验京剧团。全区各街道(乡)办事处辖区内 的业余文艺团队共206支。全区文化人才共计2088人。其中:文艺表演人才1673人,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人才152人,文艺创作人员84人,文艺理论研究人才51人,其它文化人才128人。

我区文化工作在省、市文化厅、局的指导和带领下,围绕把我区建设成为云南省“先进文化的优势区、社区文化的模范区、乡村文化的示范区、文化产业的聚集区”的奋斗目标,按照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要求,开拓进取,大胆创新,转变作风,扎实奋进,以发展为主题,以改革为动力,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目标,充分调动和发挥社会各方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突出特色、发挥优势,加强公益性文化事业建设,努力实现文化大繁荣、大发展,不断推进文化惠民各项措施的落实,推动文化体制机制的改革与创新,进一步开放经营性大众文化市场,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增强都市经济的活力,提升文化软实力和综合竞争力,推动和谐五华建设全面提升!

第四篇:惠民中医院发展现状总结

惠民中医院发展现状总结

惠民中医院紧紧围绕发展中医特色,树“名医”,建“名科”,创“名院”的发展战略,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支持下,全体员工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已发展成为医疗设备先进,中医特色突出的二级中医院。现将我院发展现状总结如下:

一、医院基本情况

惠民中医院始建于2002年,是一所集医疗、急救、康复、为一体的现代化二级乙等中医医院,是全区医保、新农合、工伤医疗、交通事故定点医院,医院占地 亩,现有医疗用房面积 多平方米。设置床位98张,医院现有职工150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120人,高级职称12人,中级职称52人,共有中医药人员40人。聘用人员6人。

医院设有急诊科、内儿科、外科、骨伤科、妇产科、理疗科、麻醉科等7个一级临床科室、3个病区、3个专病专科门诊。我院的妇科是营口市中医重点专科。设有放射、检验、超声、内窥镜、心电、病理、经颅多普勒、红外线乳腺扫描、阴道镜等9个医技科室。配有中药熏蒸仪、针灸仪等一大批先进的中医诊疗设备。设立院办室、财务科、总务科、保卫科、医务科、门诊部、护理部、药剂科、器械科、医院感染科、预防保健科、医保办、信息科等13个行政业务管理科室。

二、医院发展现状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2010年中医医院管理年活动方案的通知》及《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我院组建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落实工作责任人,建立督导制度,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并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中医医院发展五年规划》,进一步健全医院管理评价体系和工作制度。定期召开中医医院管理工作会议,组织各职能部门、临床科室自查自纠,以“中医医院管理年”活动为抓手,以管理促规范,以质量带内涵,不断规范医院行为,改善医院管理,提高医疗质量,保证病员权益,提高了医院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一)中医特色发挥显现成效。以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巩固和提高基础医疗(护理)质量为重点,努力提高医疗服务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为充分发挥医院中医特色先后制定下发了《惠民中医院关于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有关规定》、《惠民中医院提高中医治疗率的几点要求》》等制度。2014年相续推出14种院内制剂。内容如下:1.稳心复脉散主治各型心律失常。2.化瘀复脉散主治冠心病心肌供血不足(ECG:S-T.T改变)。3.调脂化滞散主治高脂血症。4.宣窍天穹散主治神经性头痛,血管性头痛,外伤性头痛。5.芪蛭益元散主治脑梗塞(含腔梗),脑出血后遗症(血压控制在140∕90以下)6.甘楞建中汤主治各型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7.清肠败毒散主治慢性结肠炎,结肠炎功能紊乱。8.化浊消石散主治肾内结石,肾盂结石。9.三金化石散主治肝内结石,胆囊结石。10.化瘀定痛散主治各种跌打损伤所致肿痛。11.葛龙颈康散主治颈椎病。12.健步坚筋散主治腰脱,腰肌劳损,腰椎退变,股骨头无疽坏死。13.胜湿三痹散主治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滑囊炎,创伤性关节炎。14.骨折愈康散主治各型骨折,骨不连。以上院内制剂经过多年临场研究及辽宁中医药大学专家教授论证为安全有效,正积极准备材料开展报批工作。因医院中药制剂来源于临床实践,其安全性、有效性已经过验证,再加药价低廉,获得了大量患者登门求医求药,成为了很多医院吸引患者的“独门秘方”。国家要求,中医医疗机构必须始终坚持以中医为主的办院方向,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与优势,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的中医医疗服务。中医、中药相伴而行,共生互长,离开了中药,中医将不复存在。在中医医疗机构中,中药制剂是中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挥中医药特色与优势的有力抓手。我院不断探索建立医院科学管理的长效机制,努力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在全面总结去年开展“中医医院管理年活动”所取得成绩的基础上,按照《惠民中医院五年发展规划》方案,以二甲中医院评审要求为契机,突出了以进一步提高中医特色的医疗、护理质量为重点,完善临床科室、医技检查科室和药剂科的质量控制方案,制定了《惠民中医院医疗质量考核评分细则》。严格按照此标准,每周进行督导检查,每季与绩效工资结算挂钩。由于进一步端正了中医的办院方向,在工作中一系列强化中医特色优势发挥的措施利得于落实,中医医院特色优势淡化的趋势得到扭转,医院中药收入占药品收入比例、饮片收入占中药收入比例每年均以约3个百分点的速度提升。中医诊疗手段不断丰富,非药物疗法广泛应用于临床,并在服务内容、服务方式、服务环境等方面,宣传展示中医药文化。在重点专科及特色病证等领域,中医治疗率、中药使用比例等核心指标明显提高。

(二)科室设置逐步规范,人员配备日趋合理;

增加法制观念,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规范中医医院与临床科室名称的通知》的有关规定,结合中医自身特点,调整了中医执业医师执业范围,既加强了管理,也便于中医医师依法开展执业活动。及时清理规范了临床诊疗科室的命名、使科室命名更中医特色。通过开展中医医院管理年活动进一步强化了准入管理,把好“五关”,把好诊疗科目准入关;把好专科建设的准入关;把好医师护士上岗准入关;把好大型设备准入关;把好中医冶法等临床应用准入关。通过公开招聘、院内培训及在职教育等方式逐步培养中医、中药人才,争取达到中医类执业医师占执业医师的60%,中药专业人员占药学专业人员的60%。

(三)临床科室的管理进一步加强,中医内涵建设得到了提升。以特色专科建设为抓手,加强整体学科建设;通过返聘、外聘的形式,留住及聘请名老中医,加强老中医工作室建设,加大中医传统学术传承;积极推进适宜技术的使用;2014年我院聘请辽宁中医药大学郭振武教授、莫成荣教授来我院坐诊充实“名医堂”专家力量。

提高医院学术水平和病历内涵质量。狠抓临床中医药知识的培训,通过传承或学徒的方式规定西医人员必须经过半年的中医知识培训方可上岗。病历管理规范化,病历书写规范化。强化运行病历“辩证诊治,理、法、方、药”的检查力度,每周巡视、督查病房病历中医药治疗的合理性。加强三级医师查房制度的管理及核心制度的执行力度,聘请专职病历检查专家,加强归档病历的检查。认真做好医院中医特色优势资料的整理收集,由医务科根据各科室的中医特色优势组织汇编出版《惠民中医院中医疹疗常规》及《惠民中医院中医临床路径》,对规范我院的临床中医诊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积极开展敷贴治疗、中医熏洗治疗、骨折手法整复术、游走罐、针灸、中药保留灌肠、穴位注射等中医诊疗技术项目,总数达50种;2014医院针灸康复科门诊人次占医院门诊总人次的比例为6%。

(四)重点中医专科专病建设不断推进;

中医特色是中医医院的立院之本,也是中医医院在医疗市场竞争中的首位优势。突出中医特色是我院一直以来坚持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在认真实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专科专病评价细则》和《辽宁省中医专科专病评价标准》的基础上,不断总结经验,进一步完善中医专科专病的建设方案,确定重点发展方向。在临床中不断总结改进中医特色病证诊疗规范,保证中医药在临床实践各个环节最充分地发挥作用。通过专科带动,进一步强化了我院的特色优势。坚持不懈抓好人才培养工作,今年我院共派出2名本科人才进修学习骨伤、针炙、康复理疗及肛肠,举办院内中医、中药知识培训4期,邀请省内外知名专家传道、授业、解惑,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通过多策并举,群策群力,全面提高了我院中医中药队伍的素质。加大对中医专科专病的投入力度,先后投入50余万元分别对妇科、心脑病专科及康复理疗专科进行了更新改造。

(五)中药药事管理逐步规范;

通过装修改造门诊药房布局、工作流程逐步合理,在门诊设立了资深药师提供咨询服务;有急诊用药目录;建立临床药师制,开展临床药学工作。按照《医院中药房基本标准》投入20余万元对中药房进行改造更新。使中药房的设置更具合理,服务更为人性化。充分发挥中医药作用,降低医疗成本,从而使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得到缓解。医药互补,各取所长,便于新制剂的快捷验证和迅速应用于临床,形成医院中医药发展的龙头,达到转化科技成果、带动学科建设、促进科技开发的目的,“名药”和“名医”才能协同发展,才能塑造出“名科”和“名院”。

建立健全了与医院实际情况相适应的煎药室工作制度及煎药机和包装机的标准化操作程序,严格执行煎药的质量控制和监测工作。确保了煎药的质量。如我院开展的按医师处方(一人一方),应用中药传统工艺加工而成的膏方制品,既符合患者的个体需求,又方便患者服用,目前已由最初的“冬令膏方”发展到了“四季膏方”,并显现出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医疗机构制剂配制监督管理办法》第 二十八条规定:“取得制剂批准文号,并属于‘医院’类别的医疗机构的中药制剂,可以委托本省取得《医疗机构制剂许可证》的医疗机构或者取得《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认证证书的药品生产企业配制。”

(六)中医护理建设稳步推进;

严格按《中医医院中医护理工作指南》开展工作,针对护理人员大部分均为西医学校毕业的现状,积极开展中医知识培训,医院规定新上岗护理人员必须经过30个学时以上的中医知识培训方能上岗,在岗护理人员的中医知识培训每年不得少于100个学时。积极开展专科(专病)的中医特色护理,如:外科的中药保留灌肠、内科的穴位注射、骨伤科的拔火罐、妇产科的艾炙和药浴治疗均具有很高的熟练程度。同时,在入院患者的健康宣教中也溶入了中医的养生保健内容,使住院患者在治疗疾病的同时更多地了解了如何防病保健,每个新入院患者手中都有一份中医入院宣教传单。

(七)中医药文化建设初具规模。

制定《惠民中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实施方案》,从传承中医优秀文化着手,培育新时期医院文化。计划用五年左右的时间,基本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及医疗卫生发展要求、遵循文化发展规律、符合医院发展战略、反映医院优势特色的文化体系。在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环境形象等方面充分体现中医药文化及医院自身特色,使人民群众从就医环境、诊疗方式、服务态度上能够切实感受到独特的中医药服务。通过医院文化的创新和建设,内强素质,外塑形象,增强凝聚力,提高竞争力,实现医院文化与医院发展战略的和谐统一,医院发展与职工发展的和谐统一,医院文化优势与竞争优势的和谐统一,为医院的改革、发展、稳定提供强有力的文化支撑。目前已完成了《惠民中医院制度汇编》、《惠民中医院员工手册》及《惠民中医院院刊》的编印,院训、院徽及院旨已得到了职代会的通过,并确立了“承载千年历史,浸润中医文化,建设特色中医院”奋斗目标。“治未病”中心及名医堂建设在门诊二楼。“大医精诚”文化墙、“名医苑”、《惠民中医院情介绍》纪录片、医院中医文化长廊及《惠民中医院宣传册》也将按计划逐步实施。

(八)中医预防保健服务适时开展;

结合公共卫生均衡化服务,医院先后派出6批次共20人次走村窜户向社区群众宣传中医预防保健知识并发放宣传单。适时开展健康体检工作并组织专家对体检人员进行中医评估,为临床亚健康的患者提供了一个康复的平台。

(九)存在问题及下一步的工作打算;

1、中医特色优势未能充分发挥,主要表现在各科室对中医优势病种诊疗常规的的定期分析、总结和评估以及制定改进措施等工作积极性不高,下一步医院制定中医优势病种的管理措施及奖罚办法,促进各科室研究、开发中医优势病种的诊疗。

2、重点专科建设力度有待加大,目前除中医妇科发展外,肛肠科、心脑病专科、康复理疗科均未单设,其主要原因是医疗用房的“瓶颈”制约了专科的发展,力争在2015年以上各科室均单独分科。

3、病历的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主要表现在西学中人员的病历书写水平过低,医院将加大对此类人员的培训力度,通过岗前教育、岗位培训、进修学习、跟班指导等多种形式、多管齐下使之达到专业水平。

总之,通过中医医院管理年活动的开展,二甲中医院评审细则的要求,医院实现了向管理要效益,向经营要效益,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提高。2014年,门急诊量6万人次,比上年增加10%。出院病人1565人次,增加约30%。床位使用率90.6%,提高了6.8个百分点。业务总收入增加了500万元。门诊、出院病人平均费用与上相比均有下降,中医药“简、便、廉、验”的优势得到了充分体现,社会群众对我院服务的认可度明显提高。

加强医院管理,发展好中医医院是永恒主题。医院将借助二甲中医院评审为契机,将存在的问题,逐一梳理,制定工作方案,落实到实际工作中,为传承和发扬祖国传统中医药文化不懈努力。

营口经济技术开发区惠民中医院

2015/2/10

第五篇:文化引领发展—企业文化建设纪实

免费

分享

创新

文化引领发展—企业文化建设纪实

“企业是人,文化是魂”。走进新泰公司,所到之处,所见之人,都让人强烈感受到企业文化的魅力。“全国企业文化建设优秀单位”、“全国电力系统企业文化建设标杆企业”、“中国电力行业企业文化建设十佳创新成果”等荣誉是该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的荣耀。如果你问该公司的职工们,这些年企业的发展是如何驶上快车道?他们一定会自豪的告诉你,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优秀的企业文化。坚持以人为本用文化凝聚企业合力“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人,要形成尊重人、爱护人、关心人、依靠人的氛围,让想干事的有机会、会干事的有舞台、干成事的有激励。”

在建设企业文化的过程中,该公司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目标出发,大力弘扬“诚信、责任、创新、奉献”的核心价值观,提出“企业是人、企业为人、企业靠人、企业造人”的管理思想,把“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企业发展全过程,用企业文化这一只无形的手来引导职工,从而达到自我管理的效果。“诚信、责任、创新、奉献。”“拼上、豁上、靠上。”这是新泰公司职工耳熟能详的两句话,也是最能反映公司文化理念和员工精神风貌的两句话。公司完善、优化了培养、选拔、任用、考核、激励相配套的人才管理机制,推行“一、二、三线”动态管理,充分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上上下下形成合力。列入公司职工自主创新成绩单的有:2个全国优秀质量管理小组、4项全国优秀qc成果、8项山东省优秀qc成果、8项省技术创新优秀成果奖、31篇省技术创新优秀论文奖、4项实用新型专利,这是开展全员性创新实践活动带来的可喜成果。

目前,该公司各类群众性技术攻关小组已全面渗透到生产、营销、农电管理的各个环节,有近百项成果得到广泛运用,并取得可喜的经济效益。“通过参与群众性创新活动,不仅创造了效益,更主要的是创新了思维,开拓了视野,个人综合素质得到显著提升。”生技部亮剑qc小组成员说。“学习榜样、尊重榜样、崇尚榜样”在很多员工办公桌上都有一本《榜样》画册,里面记录着员工的优秀事迹,是公司“我们是一家人”系列文化丛书之一,目前已出版12册。每一册,通过“诚信、责任、创新、奉献”的不同主题把员工的优秀表现记录下来,通过有形的文化宣传将企业核心价值观转化为全体员工的自觉意识和行动。创新文化理念用文化提升发展动力“努力超越、追求卓越”的企业精神,赋予了新电

免费

分享

创新

人干事创业的执著和闯劲;巍巍泰山,汤汤汶水,孕育了新泰电力独特的文化底蕴和气质。新泰电力“企业发展巍如泰山、安全生产重如泰山、电网建设坚如泰山、优质服务美如泰山、企业文化厚如泰山”的“和谐五观、稳如泰山”企业文化成果,是对国家电网公司企业文化“四统一”的塑造、传播和深植,该成果荣获“中国电力行业企业文化建设十佳创新成果”奖。“我们县供电企业必须建立和完善符合国网公司“四统一”文化要求的工作机制,并融入到安全生产、电网建设、优质服务、队伍建设和基础管理等各项生产经营任务中,强化文化执行力,让文化沉下去”。对企业文化建设,党委书记刘国红有着深刻理解与感悟。“你要有个三长两短,家里没了顶梁柱,俺娘们这日子还好过吗?家里遭了灾,公司也损害,孩儿他爹,这些事你想过没有......”这是该公司高洪军与妻子“联袂”打造的“家庭安全二人转”《生日之爱》。因其形式活泼,寓教于乐,在社区家庭巡回演出时很受广大电嫂的欢迎。安全情景剧的推出,是该公司“安全文化”活动的又一重头戏。公司在“泰山石”安全文化的基础上,又推出了“红灯笼”系列载体活动,将国网公司“安全文化”做到家,既能让电力职工接受铁的管理,又能转变为一种自觉行动。“服务真情如泰山深厚,服务环境如泰山优美,服务品质如泰山高尚,服务品牌如泰山响亮”文化理念是该公司对“服务真诚、共谋发展”理念的创新与延伸,并相继开展“95598天使行”活动,制定了“感恩”服务活动载体。此外,创新廉洁文化理念,在廉洁文化“四进”活动的基础上,大力发挥家庭在廉政建设中的作用,用妻儿句句叮咛、父母殷殷教诲、家人丝丝牵挂,时刻提醒党员干部既要干事,又要干净,做成廉洁“家”文化。

打造知行合一企业文化“四统一”完美落地当前,“我是国家电网人”的意识,企业文化“四统一”精神,在每个新电人中落地生根。“《员工守则》是国网公司全体员工应共同遵守的基本行为准则。”10月9日,新泰公司参赛选手在企业文化“四统一”知识竞赛中的精彩表现,博得观众的阵阵掌声。与多数文化宣贯不同的是,他们在竞赛中采用了小品加现场情景剧的方式,让人耳目一新。新泰公司坚持载体推进、全员参与,在充分解读和对接的基础上,于10月份举行了3次企业文化建设研修会,开展知识竞赛、调考和征文等载体宣贯活动,从理念文化、视觉文化和行为文化三个层面谋划共性与个性的融合,打造企业文化“四统一”认知力、执行力。“为了全运会的顺利进行,为了国电铁军荣耀,我

免费

分享

创新

们全力以赴,确保全运会的用电安全!”10月10日,新泰公司驻济11名保电队员们庄严宣誓,20天,两条110千伏特级线路,昼夜蹲守,他们用艰苦的劳作,用实际行动,以“零缺陷、零事故”的工作佳绩,圆满实现了保障全运电力任务。“我们是国家电网人,能为全运保电,非常的激动!”队长李雷自豪地说。全运保电、奉献社会,是诠释企业核心价值观最有力的印证。“树立开拓进取意识,为推进以“四统一”为基础的优秀企业文化建设奠定思想基础;树立统一发展目标,为促进公司发展战略实施统一行动指南;树立统一品牌战略,提升品牌价值,为提升企业生命力提供文化支撑。”这是新泰公司在落实企业文化“四统一”进程中,形成的“三树三为”精神。目前,公司上下正以全员的继承精神,统一塑造的企业品质,发挥“四统一”优秀文化力的引领、推动和激励作用,实现了企业文化“四统一”的的完美落地。

资料来源:http://www.xiexiebang.com/data/xdth/

下载文化惠民发展纪实总结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文化惠民发展纪实总结.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文化引领发展—企业文化建设纪实

    “企业是人,文化是魂”。走进新泰公司,所到之处,所见之人,都让人强烈感受到企业文化的魅力。“全国企业文化建设优秀单位”、“全国电力系统企业文化建设标杆企业”、“中国电力......

    文化引领发展—企业文化建设纪实

    “企业是人,文化是魂”。走进新泰公司,所到之处,所见之人,都让人强烈感受到企业文化的魅力。“全国企业文化建设优秀单位”、“全国电力系统企业文化建设标杆企业”、“中国电......

    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加速文化产业发展

    全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 加速推进文化产业发展 月 日上午,全市文产办主任座谈会召开。会议学习传达全省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省文产办主任会议和全市文化建设工作会议精神,回......

    大庆市新华书店春节期间文化惠民总结

    大庆市新华书店春节期间文化惠民 活动总结 按照省发行集团黑图发【2013】14号文件要求,结合市委宣传部、大庆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和大庆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的《关于......

    发展纪实

    河北金磊发挥自身优势促进企业快速发展――河北金磊耐磨钢球有限公司发展纪实河北金磊耐磨钢球有限公司是21世纪初的新建企业,具有科研人员多、技术先进、员工队伍年轻、建设......

    全市文化惠民工作情况汇报(精选合集)

    近年来,×市认真贯彻落实《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施方案》和《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着力加快以均等化、标准化、数字化、社会化为重点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积极推......

    文化惠民、文化体制改革、文物保护

    江苏:文化惠民工程建设步伐加快近年来,江苏省进一步加大对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新文化服务理念,打造文化惠民工程,使全省人民都享有更便捷、更丰......

    文化惠民经验材料1docx

    恩阳区文化广播影视新闻出版局 2013年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情况总结 ——建立群众文化长效机制、探索出一条群众文化活动新路子 2013年是恩阳建区的开局年。我局自3月筹备到正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