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不断增强建设和谐社会的文化力量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大战略思想的提出,对我们加强先进文化城市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增强文化凝聚力,发展文化生产力,提高文化竞争力,作为建设先进文化城市的三大助推器,也是打造和谐城市的重要动力。
不断增强与和谐社会要求相适应的文化凝聚力构建和谐社会,是要使每个社会成员在社会生活和工作中都能够“心齐气顺”。按照这一目标的要求,加强先进文化城市建设,就应不断增强文化凝聚力。
沈阳受计划体制影响时间最长,计划经济思想观念根深蒂固。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把市民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从计划经济旧体制的长期束缚中解放出来,需要实现心灵深处的文化转型与文化变革。要求我们要全方位加强先进文化城市建设,引导全市人民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全面振兴沈阳老工业基地的各项任务上来。
不断发展与和谐社会要求相一致的文化生产力
构建和谐社会,不但要解决好经济建设的矛盾,而且要解决好文化建设的矛盾。我们要按照和谐社会的要求建设先进文化城市,理所当然地要把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作为根本目的。所以,不断发展文化生产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就构成我们建设先进文化城市的首要任务。
发展文化生产力,是人民群众文化权益所要求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为了从科学、稳定、长效的社会运行机制层面上,更好地维护和实现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而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正是其合法权益的重要方面和重要组成部分。物质生活丰富而精神生活贫瘠,是建不成和谐社会的。因此,通过发展文化生产力,维护好、实现好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特别是落后地区和弱势群体的文化权益,是建设先进文化城市又一重要任务。
发展文化生产力,是发挥先进文化功能所必须的。先进文化是时代的精华,民族的号角,政党的旗帜。其导向、凝聚、激励等功能与作用的发挥,是以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为前提和基础的。因此,在建设先进文化城市过程中,只有通过不断提高文化生产水准和文化产品的质量,大力发展文化生产力,先进文化才能真正实现武装人、引导人、塑造人和鼓舞人的目的。
不断发展和谐社会所要求的文化竞争力
增强建设和谐社会的文化力量,需要不断开辟先进文化发展的新途径和新领域,不断巩固和壮大先进文化的竞争力。其实质就是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发达的文化产业是先进文化城市建设的重要条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建设先进文化城市,除了要有丰厚的文化底蕴,先进的文化设施,鲜明的文化特色,高尚的文明素质和强大的文化队伍等要素以外,还有一个重要要素,这就是发达的文化产业。发达的文化产业是发掘、整合现存各种文化资源的动力机,是各种各类文化生产要素的加工厂,有了这一动力机和加工厂,才能催生质量上乘的文化产品和享誉内外的文化品牌,也才能成为先进文化城市建设的增长点;先进的文化产业,也是一个中心城市链接其他发达城市的桥梁纽带,凭借这一桥梁和纽带,外部先进的思想观念、先进的信息技术、先进的管理方式和优秀的人才等先进的文化生产要素,才能在这里吸纳集聚,被这里消化吸收,向外辐射。
先进的文化产业也是先进文化城市的重要标志。先进文化城市不单是政治概念,还应是经济和文化范畴的先进概念。一提沈阳,人们自然会想到沈阳故宫。沈阳故宫是历史文化遗产,但同时它也构成了沈阳文化产业的一个核心要素。没有沈阳故宫等诸多历史文化遗存和世界文化遗产,就没有历史文化名城的称号,更不会有沈阳逐步发达的旅游产业。沈阳要建设先进文化城市,还应该借助建设“大沈阳经济区”的强劲东风,加强城市间的沟通合作,为打造先进文化城市再做贡献。
先进的文化产业是建设先进文化城市的物质基础。先进的文化如果离开了物质基础的保证和支撑,也会丧失生命力和感召力。沈阳发展文化产业,目前尚处起步阶段,需要政府扶持和政策支持。从长远发展看,必将逐步走向各类文化公司自我招商引资、自我发展壮大之路。
第二篇:不断增强和谐社会建设的基础努力建设和谐湛江
不断增强和谐社会建设的基础努力建设和谐湛江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提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构建和谐社会,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是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建设和谐湛
江,既是我市配合全国建设和谐社会、我省建设“和谐广东”战略部署的大势所趋,也是加快我市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但是,和谐社会不是空中楼阁,它需要踏踏实实的基础,我们建设和谐湛江,首先就必须切实地增强这些基础,保证和谐湛江的发展稳定而有序。胡锦涛同志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是有机统一的。因此,和谐社会的基础包括了:物质基础、制度保障、精神支撑和社会环境。物质基础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砖瓦”,制度保障是和谐社会实现和谐的保证,精神支撑是和谐社会运行的润滑剂,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而社会环境,既是由物质基础、制度保障和精神支撑来决定,是三者的综合反映;又反作用这三者。因此,它们是四位一体的。增强构建和谐湛江的基础,就要从这四方面来努力。
一、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推动湛江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地发展,不断增强构建和谐湛江的物质基础。
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衡量执政能力高低的基本标准,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物质基础和前提保证。和谐社会首先应当给各类人谋取一定的物质基础,提供生存与发展的条件,当一个社会在经济上能够保障绝大多数社会成员的生存和发展的需要,这个社会的运行才可能是有秩序的,才有成为和谐的社会。过去的一年里,我们紧紧围绕建设“现代化新兴港口工业城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充分发挥港口和资源优势,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促进了全市经济快速发展,预计完成国民生产总值603.51亿元,比增为近9年来最高水平。社会稳定,群众生活不断提高,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活力、动力和后劲有了明显增强。
但是,应该看到,我市还是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速度与全省比还有一定差距,与全省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还需付出艰辛努力。我们必须继续坚持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努力打造“一个中心,五个基地”,把市委提出今年要“强化一个主导地位”“坚持两个突出”“舞动三个龙头”“加快四个发展”“抓好五项重点工作”的目标任务为工作重点,进一步细化具体目标和措施,着力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努力走出一条具有湛江特色的经济快速持续协调发展之路。
一是深入实施“工业立市、以港兴市”战略。加大结构调整力度,重视做大做强二、三产业,优化投资结构,培育一批大型企业集团,发展一批“精、专、特”中小企业,实现全市经济结构的合理化和高级化。要靠扩大外延的经济增长方式,把依靠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转变增长方式的重要手段,坚持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二是狠抓重点项目建设,增强经济发展后劲。把重点项目建设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促使全市各级党委部门、单位、行业要全心全意为重点经济建设项目服务,保证重点项目的顺利完成,从而产生带动我市经济发展的“龙头效应”。
三是加快发展壮大县域经济。要在坚持以工业化为核心的基础上,把发展县域经济作为区域协调发展的突破口和着力点。要找准发展县域工业切入点,建设具有特色的县域工业,做大做强特色产业,并以工业化为核心带动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发展县域经济。
四是努力做好“三农”工作,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要加强对“三农”工作的领导,切实抓好农业农村工作“五个机制”的落实,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提供体制保障。认真谋划、抓紧完成第二轮土地承包工作。加大对“三农”支持的力度,加强粮食生产、农田水利建设,改水治旱建设,推广良种良法、农产品绿色产品和国际认证,创名牌,提高农产品竞争力。做好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工作,大力发展效益农业、集约农业、特色农业和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五是加快民营经济发展。要认真贯彻实施《湛江市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实施办法》,积极引导、鼓励和支持民营经济的发展。要为其发展提供公正、公平竞争发展的创业环境和高效优质的服务,拓宽民营经济的发展空间。
二、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推进法制建设,不断强化构建和谐湛江的制度保障。
从社会学角度理解,和谐首先呼唤公平与公正。和谐意味着社会成员之间的友好相处和和平共处,它的基础就是公平与公正,包括文化公平、经济公平、政治平等和社会公正。而这种公平必须由健全的制度来保证。必须加强法制建设,重视从政治制度上加以
保障、从分配体制上加以保障和从社会保障制度上加以保障,构建起和谐社会的坚实制度基础。一直以来,我市的民主政治都在不断发展。尤其是这几年,认真贯彻了依法治市的方针,使我市的法治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从而很好地维护了社会的公正公平和保障了广大群众的合法利益。但是,也应该清醒地看到,在法制建设的过程中,还有一些不符合时宜的地方。比如说我市的政务环境还有待继续改善,依法维护群众利益的工作还有待加强,社会中还存在不少不公正的地方。应当从以下方向加以努力:
一是建立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的工作体制,贯彻依法治市的方针,推进我市民主政治的发展。建立健全党委重大决策的规则和程序,完善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和领导机构决定的决策机制。在作出决策时,凡属党组织工作中的重大事项,应听取广大党员的意见;凡涉及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事情,要广泛征询意见,集中民智;凡关系到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要实行公示、听证等制度,保证广大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决定权上的公平。加强基层民主建设,丰富民主形式,依法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调动基层群众依法参与民主实践的积极性。完善村(居)民自治,形成村(居)党组织领导下充满活力的村(居)民自治机制;推进城市社区民主建设,形成管理有序、文明和谐的新型社区;坚持和完善企事业单位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依法保障职工合法权益。支持政府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建立法治政府。支持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维护司法公正,提高执法水平。积极探索完善实体和程序公正的机制,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加强对司法活动的监督和保障。
二是健全收入分配机制,尽力减少和消除社会分配不公现象。要协调好各阶层的利益。充分兼顾不同类型、不同阶层群众的利益,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切实维护和实现社会的公平,逐步解决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坚决反对和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在涉及到不同阶层利益的改革方案制度设计、政策安排等方面,努力使其相互间实现互惠互利,注意对处于弱势地位的成员进行保护和补偿。
三是继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好社会各阶层特别是弱势群体的利益。要强化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对符合保障标准的城乡居民应保尽保。加快建立独立于企事业单位之外、资金来源多元化、保障制度规范化、管理服务社会化的社会保障体系。巩固完善城镇养老、失业、医疗保险制度,扩大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医疗保险、女职工生育保险的覆盖面。实现社会保险市级统筹,加强基金监管。确保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今后随着经济发展逐步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养老保险待遇。努力推进农村合作医疗保障制度,重点解决好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积极解决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改进完善企业分配制度,健全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办法。健全完善机关事业单位的补贴政策。发展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安置和社会互助等社会保障事业。
三、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巩固和谐社会建设的精神支撑。
和谐本身就是一种文化,一种提倡公平、谦让、容忍、互助的思想文化。因此,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高群众的思想文化素质,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能够以文化来“化人”,从感情上化解矛盾,达致和谐,从而巩固和谐社会的精神支撑。当前,在全球化趋势日益发展的今天,各种思潮的冲击下,人们在新旧价值标准面前感到无所适从,一些人甚至思想滑坡。对此,要通过各种途径加大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建设力度。
一是要继续推进文化大市建设步伐。认真实施《湛江市建设文化大市纲要》,积极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必须促进各类文化资源的合理配置,通过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使不同区域、不同人群、不同阶层特别是外来建设者的文化权利和文化需求得以实现,从而达到人人享有文化的平等待遇;大力弘扬新时期湛江人精神。形成家园意识,增强文化认同,以实现湛江城市的文化整合,促进不同人群的和合融会。还要积极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发展文化经济,通过发展文化来提高全社会群众的文化素质,使文化发挥出凝聚人心、沟通感情、协调人际关系的功能。
二是广泛开展“爱国、守法、诚信、知礼”现代公民教育。实现这项活动的经常化、制度化;要以突出群众性、注重针对性、强调实效性为基本要求,切实做到讲求实效,把精神文明建设落到实处。通过这项活动的开展,使群众的道德修养大为提高,从而培养出一种互助、忍让、和睦、团结的和谐氛围。
四、坚持以人为本,深入推进固本强基工程,切实解决好群众生产生活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切实解决社会矛盾,为建设和谐湛江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和谐社会与社会稳定是前后相承的关系,社会不稳定谈不上和谐,稳定是和谐的基础,和谐是稳定的更高阶段,当一个社会在生活中能够保证社会成员的安全生活,这个社会的运行才可能是有序的。建设和谐社会,离不开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近年来,我市逐步化解了一系列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维护了大局的稳定,促进了经济社会走上良性的发展轨道,但是由于历史遗留问题比较多,一些问题的解决仍需要一个过程,加上各项改革不断深入,社会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不断出现,维护社会稳定的任务仍然比较艰巨。我们必须坚持稳定压倒一切的方针,积极探索预防和解决社会矛盾的新路子,按照“抓稳定,促发展,实现人民富裕安康”的要求,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着力化解突出问题,妥善处理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
一要深入推进固本强基工程,开展“四看四想四促进”活动,提高基层党组织的执政能力,切实解决好群众生产生活中的热点、难点问题,争取把社会矛盾化解在最基层。
二要抓“严打”整治,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坚持重典治乱,保持“严打”高压态势,严厉打击各种暴力犯罪、带黑社会性质的团伙犯罪、毒品犯罪、走私犯罪以及抢劫、盗窃等多发性案件;坚决扫除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加大对私彩、传销、盗版等扰乱市场经济秩序的违法犯罪活动的打击力度,对问题突出者进行专项整治。积极构建打、防、控一体化的治安工作体系,完善群防群治网络,力求从根本上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
三要高度重视和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善于运用政策、法律、经济、行政手段和教育、协商、调解等方法,进一步健全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工作机制和社会利益协调机制,依法及时合理地处理群众反映的问题,及时发现掌握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的不稳定苗头,尽可能把矛盾解决在基层、解决在内部、解决在萌芽状态。
四要重视信访工作,及时理顺群众的思想情绪,做好预防和处置集体上访、越级上访等的教育疏导工作。
五要坚持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开展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妥善处理历史遗留问题。对农民甘蔗款“白条”、行业基金会拖欠股金、革命伤残军人退伍生活困难等几个主要遗留问题,我们要积极创造条件,尽快加以解决。
六要扎实推进“十项民心工程”,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中间更加突出的位置,解决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和拖欠农民工资问题,继续推进全民安居安康工程,解决住房难、饮水难、打官司难等突出问题,减轻农民负担,落实好农民减负增收政策
第三篇:和谐社会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和谐社会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当今社会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文化建设,最根本的是紧紧抓住文化发展这个主题,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转变文化发展方式,推进文化创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通过加快文化自身发展推动和谐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我们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十七大报告中阐述的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这让广大国民特别是文化工作者倍感振奋。作为大学生我们要切实按照十七大的要求,推动我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增强我国的文化软实力,让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小康社会不仅是物质的小康,也是文化和精神的小康。文化也是民生的一部分,关心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关心民生的重要内容。同时物质的丰富和精神的富有是人民的共同追求。要增强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就要进一步加大对公益文化事业的投入,要对文化产业给予扶持;要统筹城乡文化发展,既要发挥城市文化的带动和辐射作用,给予优先发展,又要兼顾乡村的文化需求,加快文化设施建设,积极引导文化消费,广泛开展送文化下乡等服务活动,始终把握好文化健康、积极、向上的社会导向。
广大人民是文化建设的生力军,人民群众不仅仅是文化的消费者,还是创造者。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需要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激活来自群众的力量。好多大城市,社区都有例如,书画、戏曲、体育、民间工艺等多个自发性的文化团体,社区的文化活动业很多,据调查居民们参与的积极性非常高。对于这些民间文化的团体和个人,党和政府应当为他们搭建展示平台,在扶持的同时加强引导,在规范的同时不断激活,通过民办公助、政策扶持等多种途径,促使群众文化进一步发展壮大。在建设先进文化设施、完善公共文化体系的过程中,还必须把来自民间的群众文化开发好、继承好。
优秀文化要“渗透”生活,这是广大文化和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心声。在十七大关于文化的交流中,很多教育工作者都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准确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深刻内涵,全面把握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含4个层次,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这4个层次,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有机统一的整体。推进文化建设,必须紧紧围绕这4个层次,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它不是空洞的理论说教,而是要把先进的文化“渗透”于群文活动中,要在群众中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在学生中加强校外教育,通过各种各样的文化活动,让广大市民在潜移默化中树立起科学、积极的人生态度,培养起良好的公德意识,从而既满足广大人民个性化的文化需求,也让他们的综合素养在活动中不断得到提升
总之,我们一定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文化建设,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明确新的历史条件下文化为什么要发展、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和发展为了谁、发展依靠谁等根本问题,使文化建设的各项工作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奋斗目
总之,我们一定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文化建设,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明确新的历史条件下文化发展所面临的方向,机遇和挑战,依靠我们广大的人民群众,使文化建设的各项工作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奋斗目
第四篇:不断增强法律意识,促进监狱事业和谐健康发展
不断增强法律意识,促进监狱事业和谐健康发展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创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代,同时也开启了我国法治建设的新纪元。30年来,经济建设与民主法治建设互为前提,相互推进,共同发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构成了改革开放大潮中交相辉映的两道主线。
中国社会已逐渐认识到法律对于社会进步与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法治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也在不断上升。伴随着我国的法治建设,我也从一名只知道“法律至上”的学生蜕变成了一名为维护司法神圣而不懈奋斗的监狱执法工作者。在不断的学法、用法过程中,使我深刻认识到了依法行政已经成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客观要求,作为一名监狱人民警察,必须努力增强法律意识、法治观念,提高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公正司法、依法办事的能力,为营造监狱良好的法治氛围,推进依法治监,加快监狱法治化建设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自己在学法、用法过程中,有两部法律与自己的实际工作联系比较密切,对自己的帮助较大,自己也从中受益颇多。一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刑法》于1979年颁布实施,是规定犯罪和刑罚及其刑罚关系的法律,是为了惩罚犯罪,保护人民,根据宪法,结合我国同犯罪作斗争的具体经验及实际情况制定的。通过对《刑法》的学习,我不仅更加清晰的界定了罪与非罪,明白了什么是刑罚以及如何对犯罪者适用刑罚,而且使我对服刑人员的个别教育更具说服力。同时,通过对我国反腐败刑事立法的回顾与展望,经常性地学习一些有
关惩治贪污腐败的条例,不仅能使自己时刻保持警醒,不断提高廉洁意识,还能直接指导自己的纪检监察工作。另一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监狱法》,《监狱法》于1994年颁布实施,它是调整监狱行刑过程中所发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是国家刑事法律的组成部分,是为了正确执行刑罚,惩罚和改造罪犯,预防和减少犯罪,根据宪法制定的。《监狱法》的颁布实施对我国的监狱发展具有划时代的重大意义,使我国的监狱管理发生了巨大变化。如今的监狱不再是人们所想的阴森、潮湿、压抑,服刑人员的生活、劳动、学习环境都优雅整洁、窗明几净、空气流通,服刑人员通过劳动可以获得由自己支配的金钱,可以到超市购买各种生活用品,这在《监狱法》实施以前,是不可想象的。与此同时,监狱改造罪犯的理念也在不断转变,“感化”正成为监狱的关键词,用“服刑人员”代替“罪犯”的称呼,“首要标准”的提出,许多监狱喊出的“变刑期为学期”的响亮口号,不仅说明中国监狱已迈向了法治化、规范化的轨道,而且也说明监狱正秉承“以人为本”的宗旨,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着自己的力量。而《监狱法》中对罪犯人权的保护,更是适应了当今世界的行刑趋势,降低了刑罚的负面影响,提高了监狱人民警察严格执法、依法办事的自觉性。通过对《监狱法》的学习应用,自己不仅更新了观念,熟练掌握了基础业务知识,提高了自身综合素质,也使自己在实际工作中能严格公正文明廉洁执法,维护了法律的权威性和监狱人民警察的良好形象。
提高全民法律意识,推进依法治国、依法行政、建设社会主义法
治国家是一项重大而长期的工作。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严格依法依规办事,维护和实现公正是政法机关的圣神职责,是新时期党和人民对监狱警察队伍的基本要求。刑事司法是社会公正的最后防线,而监狱是“最后防线”的最后屏障,如果由于作为执法主体的监狱人民警察不学法、不懂法、不会用法,就容易引发执法不公,产生许多不作为或乱作为行为,其恶劣后果是使人们产生对法律的信任危机。所以作为新时期的监狱人民警察要自觉学法用法,用法律武装自己的大脑,指导自己的言行。
在以后的工作中自己要进一步提升学法用法理念。监狱工作涉及面广,监狱人民警察扮演着多重角色,只有熟悉诸多法律法规,才能保证各项工作规范有序开展,才能维护刑罚的公平正义,才能充分发挥公务员学法用法对整个社会的引领作用。其次要进一步确保学法成效。学法是用法的前提,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自己要坚决克服学法过程中的形式主义,提高学法用法的积极性和自觉性。要寻找自身在学法用法中的薄弱环节,对症下药,学以致用,不断强化自己的法律意识,增强法律素养,提高依法行政能力,时刻按照“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原则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做到研究问题先学法,决策问题遵循法,解决问题依据法,言论行动符合法,依法促进监狱事业的健康发展。
第五篇:思想汇报:不断增强党性修养
敬爱的党组织:
“党对党性要求从来是和党在各不同历史时期所肩负的任务紧密相连的,这正是党性的活力所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共产党员保持先进怀,要体现时代的要求。”党的性质决定共产党员的党性及进行党性修养要与时俱进体现时代要求,党性修养要求坚持党的性质、纲领、指导思想、宗旨等,通过学习、改进和锻炼,来磨砺自己的品格和意志,以保持政治上的坚定性和思想道德上的纯洁性。
党的先进性和党的执政地位都不是一劳永逸、一成不变的,过去先进不等于现在先进,现在先进不等于永远先进;过去拥有不等于现在拥有,现在拥有不等于永远拥有。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对党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任务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和紧迫。全党必须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常怀忧党之心,恪尽兴党之责,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继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确保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
共产党员增强党性修养,最根本的是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对于一个共产党员来说,能否严格要求自己,严于解剖自己,能否自觉地改造自己的非无产阶级思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确立并坚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是自己能否不断进步的关键,是一个人能否成为真正的共产党员,能否真正实现党性修养体现时代要求的试金石。
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是要通过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来体现的。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共产党员保持先进性,就是要自觉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共产党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坚定共 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不断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贡献。
而青年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而青年党员则是祖国建设事业未来的栋梁和接班人的骨干,是祖国未来生产建设的生力军,是祖国和民族的希望,我们应更加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全面提高自身综合素质,起到应有的模范带头作用,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自己最大的力量!
汇报人:好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