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软件业的6大“文化指标”[范文模版]

时间:2019-05-13 09:48:4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成功软件业的6大“文化指标”[范文模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成功软件业的6大“文化指标”[范文模版]》。

第一篇:成功软件业的6大“文化指标”[范文模版]

成功软件业的6大“文化指标”

关键是我们管理的文化,没有发生革命性变化。今天的爱尔兰软件出口量世界第一,出口总额超过85亿美元,提供欧洲市场60%的商业应用软件,软件及相关产业产值占其GDp的20%左右,已经一跃成为世界“软件王国”。综览世界软件业,在业界纵横驰骋,首屈一指的民族是印度,国家是爱尔兰,地区是硅谷,公司是微软。为什么偏偏是它们崛起了,成功了,成为世界一流和第一?而世界各国成百上千个城市和地区在软件业的竞争中却不是平平淡淡,就是黯然收手?要发展软件业,不能不发现其中的真谛。制造业的光辉和桎梏20世纪留给我们最大的文化遗产,是制造业的观念和理论。这一管理文化至今仍垄断着工商企业界。工商界的领袖绝对是福特、杰克·韦尔奇和松下幸之助。MBA的教程在全世界几乎一律,MBA的学生犹如汽车和摩托车在成批生产。全球的工商业界只流传着一种语言:物质、权利、利益、等级、控制、计划、时间、纪律、工艺、理性、平衡、质量、精益、规则……所有这一切都是对产品、机械、制造、设计的管理语言。而且绝大部分组织、绝大部分行业都不分青红皂白,就是用这一种管理的文化在进行管理,包括创新业,人们几乎忽略了新兴行业的个性,忽略了它们赖以成功的文化特质。那么,爱尔兰、印度、硅谷和微软在文化特性上有什么共性呢?它们的一个共同的特质是在整个文化体系上都没有非常发达的制造业的语言,即类似德国和日本的文化语言。爱尔兰、印度在软件业兴起之前都以农业立国,“硅谷”在历史上一直被美国人认为是美国东部的“殖民地”,从中可见其制造业落后的一面。在印度、爱尔兰、硅谷和微软,其大的文化背景是田园,小的文化背景是校园。田园和校园的工作和生活状态构成了那里基本的文化素质。微软建设的公司文化,与爱尔兰、印度、硅谷的文化不谋而合。公司的文化(表现为使命、经营理念、管理风格、交际和行为方式和公司与个人形象)与爱尔兰、印度的民族文化在特质上基本一致。微软的牛仔裤,硅谷的T恤衫,印度人的迷彩裤和爱尔兰人宽松随意的穿着,从形象的生活方式上显示出一致。校园式的公司是微软的基本风格。成功软件业的文化动因高新技术产业,尤其是微软的成功,具有与制造业不同的要素。它主要是智慧的成功,而不是劳力与技术的成功。从事这样的行业,公司的生产方式由体力转向脑力;由集体流水线的方式转向个人;生产从规模转向速度;产品从质量转向智慧、创新……这一系列的变化要求有不同的文化特质支持,德国和日本的文化特质明显与之不同。软件业的崛起需要如下的文化,如果不具有也要建设出这样的文化,以规律性的推动这一产业。● 变控制为信任 在创新业以控制为特性的管理已显得软弱无力。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的发展,人对自由和自尊的要求越来越高。以控制为特性的管理也很难为员工所接受。信任将成为未来管理文化的核心。更由于以脑力劳动为主要方式的软件业,“生产”根本无法像物质生产那样被控制起来。在这里,信任是唯一的选择。公司里人们之间由上下级关系向同事关系、向同志关系移动。同事将转变为同志。这一转变相当简洁而精确地反映出员工间关系的质的转变。● 变工作为生活和娱乐 在一些创新业,尤其是娱乐、软件设计、媒体等行业,我们已经看到了工作、生活和娱乐之间的界限模糊一片。印度的软件工程师写软件与中国画家作画一样,他们有这样的责任、自觉和兴趣,有瘾。你可以认为他们是在工作,因为他们会有计划地完成设计、创作;他们是在生活,因为那里的工作场景完全家庭化了,他们是在娱乐,在玩软件、玩电脑,有强烈的游戏心情。● 变物质契约为文化契约 雇佣关系曾经是大部分公司最有力的管理原则,雇佣和被雇佣决定了权利、地位,支配与被支配,命令与服从等一系列管理要素。现在这样的关系软化了,网络化了、平行了、有的还颠倒了。更多的是合伙制的形式出现,即便是人们之间的关系依然是雇佣关系,但是在观念上、心理上、道德上,上下级更多的被推行和认同成为伙伴关系。个人与集团(社会)的关系变得相当富有弹性。因为传统的生产关系正在被撕裂,而新型生产关系的基础条件正在形成中,譬如跳槽频繁曾经是员工不守本分的表象,甚至作为劣迹来看,现在看来人们已经很正常了。人们正在干自己喜欢干的事,并希望进入合适自己的层次,以实现自己可以实现的事业和价值。● 变薪酬满足为价值和价值观满足 公司与员工的主要冲突曾经集中发生在薪酬和福利方面。今天我们看见的冲突却发生在工作的意义,或与公司文化特质等方面。公司价值观和文化环境中的地位、平等、个人被充分尊重、信息开放、个性被满足和自己的价值能在公司的劳作中得到最充分的体现,受到新一代员工的重视。你拥有了信任、风险意识、速度等文化特质之后,还有另一个重要的文化指标是这些文化特质支持着你的事业时,它们的水平如何?势力如何?因为文化特质的水平决定着一国、一地与一集团在全球经济中的位势。瑞士、瑞典、德国、日本、美国、意大利,在制造业上的位置就是这样先后排列着,他们很难逾越。印度、爱尔兰、巴西、西班牙、意大利,在软件业也很快会排出位置。我们想占哪一位置,由我们的社会、经济、管理、人才等要素决定,更多的由我们的文化特质和水平来决定。

xiexiebang.com范文网[CHAZIDIAN.COM]

第二篇:软件评价指标

我们常说某某软件好用,某软件功能全、结构合理、层次分明。这些表述很含糊,用来评价软件质量不够确切,不能作为企业选购软件的依据。对于企业来说,开发单位按照企业的需求,开发一个应用软件系统,按期完成并移交使用,系统正确执行用户规定的功能,仅仅满足这些是远远不够的。因为企业在引进一套软件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如下问题:

● 定制的软件可能难于理解,难于修改,在维护期间,企业的维护费用大幅度增加;

● 企业对外购的软件质量存在怀疑,企业评价软件质量没有一个恰当的指标,对软件可靠性和功能性指标了解不足;

● 软件开发商缺乏历史数据作为指南,所有关于进度和成本的估算都是粗略的。因为没有切实的生产率指标,没有过去关于软件开发过程的数据,企业无法精确评价开发商的工作质量。

为此,有必要先了解软件的质量评价体系。美国的B.W.Boehm和R.Brown 先后提出了三层次的评价度量模型:软件质量要素、准则、度量。随后G.Mruine提出了自己的软件质量度量SQM技术,波音公司在软件开发过程中采用了SQM技术,日本的NEC公司也提出了自己的SQM工具,即SQMAT,并且在成本控制和进度安排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第一层是软件质量要素,软件质量可分解成六个要素,这六个要素是软件的基本特征:

1.功能性:软件所实现的功能满足用户需求的程度.功能性反映了所开发的软件满足用户称述的或蕴涵的需求的程度,即用户要求的功能是否全部实现了。

2.可靠性:在规定的时间和条件下,软件所能维持其性能水平的程度。可靠性对某些软件是重要的质量要求,它除了反映软件满足用户需求正常运行的程度,且反映了在故障发生时能继续运行的程度。

3.易使用性:对于一个软件,用户学习、操作、准备输入和理解输出时,所做努力的程度。易使用性反映了与用户的友善性,即用户在使用本软件时是否方便。

4.效率:在指定的条件下,用软件实现某种功能所需的计算机资源(包括时间)的有效程度。效率反映了在完成功能要求时,有没有浪费资源,此外"资源"这个术语有比较广泛的含义,它包括了内存、外存的使用,通道能力及处理时间。5.可维修性:在一个可运行软件中,为了满足用户需求、环境改变或软件错误发生时,进行相应修改所做的努力程度。可维修性反映了在用户需求改变或软件环境发生变更时,对软件系统进行相应修改的容易程度。一个易于维护的软件系统也是一个易理解、易测试和易修改的软件,以便纠正或增加新的功能,或允许在不同软件环境上进行操作。

6.可移植性:从一个计算机系统或环境转移到另一个计算机系统或环境的容易程度。

第二层是评价准则,可分成22点。包括精确性(在计算和输出时所需精度的软件属性);健壮性(在发生意外时,能继续执行和恢复系统的软件属性);安全性(防止软件受到意外或蓄意的存取、使用、修改、毁坏或泄密的软件属性);以及通信有效性、处理有效性、设备有效性、可操作性、培训性、完备性、一致性、可追踪性、可见性、硬件系统无关性、软件系统无关性、可扩充性、公用性、模块性、清晰性、自描述性、简单性、结构性、产品文件完备性。评价准则的一定组合将反映某一软件质量要素,软件质量要素与评价准则间的关系如下图:

第三层是度量:根据软件的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实现、组装测试、确认测试和维护与使用七个阶段,制定了针对每一个阶段的问卷表,以此实现软件开发过程的质量控制。对于企业来说,不管是定制,还是外购软件后的二次开发,了解和监控软件开发过程每一个环节的进展情况、产品水平都是至关重要的,因为软件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用户的参与程度。

这里需要说明几点:

(1)对于不同类型的软件,系统软件、控制软件、管理软件、CAD软件、教育软件、网络软件及不同规模的软件,对于质量要求、评价准则、度量问题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应加以区别。比如:

软件质量保证和评价活动有其不同的侧重点。在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及其实现阶段,主要评价软件需求是否完备,设计是否完全反映了需求以及编码是否简洁、清晰。而且,每一个阶段都存在一份特定的度量工作表,它由特定的度量元组成,根据度量元的得分就可逐步得到度量准则,要素的得分,并在此基础上做出评价。这一点很适用于同软件开发商合作开发的企业。

(2)对软件质量各阶段都进行度量的根本目的是以此控制成本、进度,改善软件开发的效率和质量,但是,目前大规模的软件公司在我国并不多,大多数软件开发单位都缺乏软件质量保证与软件质量评价的专门部门,因而企业可以委托专业机构参与帮助软件质量控制与保证。如美国的METRTQS公司就是专门从事软件质量评价的公司,而日本的NEC公司是由公司内部的软件质量保证组织进行。

(3)企业选择软件供应商、开发商,需要考察该公司是否建立起自己的软件质量度量和评价数据,数据库中是否存有与本企业所在行业相关的软件,是否具有相关的开发经验。

软件在企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获取软件的途径有四种,自行开发,直接外购,外购再二次开发,与软件开发商合作开发。而其中又以合作开发最为普遍,因为这种方式更能满足企业独特的业务流程,更有针对性。合作开发的软件是否好用,质量如何,就需要用到上文中的质量衡量标准。目前有一些比较好的软件质量评价平台,如上海计算机软件评测重点实验室的SQTF,就是根据被测软件的类型和特点,针对软件六大质量特性,21项子特性,选择不同的度量元,形成的评价体系,以此为依据,对被测软件进行定性、定量、独立的技术测试,注重的是用数字说话,更具科学性。例如,企业选购财务软件,首先是要满足功能性,其次是可靠性。软件可靠性的依据不是软件已经过多少周的测试、调试,而是在可靠性预测模型中,定量的估计出软件中每千行代码尚存在多少个错误没有被消除,即KLOC的大小。更进一步,通过软件质量测量,用户知道该财务软件在今后使用中的平均失效前工作时间(MTTF)和平均失效间隔时间(MTBF),这样,企业评价一套软件,就有据可依了。

评价软件的另一个依据就是软件开发商的实力和知名度。目前我国软件企业有数千家,除100多家外资、合资企业外,绝大多数企业的规模在50人左右,少数达到200人,已初具规模的只有北大方正、联想软件开发公司、东大阿尔派、用友集团、和托普集团。少数几家已取得CMM2的认证书,其余软件公司均处于CMM1的水平。而美国是世界软件市场的霸主,印度则有几家企业已达到CMM5的要求,相比之下,差距很明显。因此,选购进口软件,CMM的等级是个很好的指标;选购国产软件,要看企业的行业背景,是否有开发相关行业的经验、企业规模、人员素质、企业知名度等。

第三篇:成功软件项目经理手册

成功软件项目经理手册

作者:任甲林

软件项目管理是“以过程为核心、以度量为基础、以人为本”的,在此过程中需要充分地集成技术方法、工具、过程、资源(人力、资金、时间等)等要素,谁来领导这个集成工作呢?是项目经理。项目经理是项目组的灵魂,是项目组中很重要的一个角色,无论是对于个人英雄的时代,还是基于过程的管理时代,都必须依个人来实现管理,这就是“以人为本”。无论管理多么正规,过程是对形式的管理,而内容的管理必须依*个人的能力。

项目经理,是大多数软件公司中最难选的人。为什么呢?有实践经验又有理论知识的项目经理少之又少,而且即使有身价也比较高,所以在软件公里“勉强的项目经理比比皆是”,有一定的开发经验,程序写的很好,有一定资历,虽然没有受过正规训练,也可能没有做过管理人员,但是没有办法,公司缺人,只好选他做项目经理了。当然,也不排除不具备上面的条件就做的很好的。99年我主管过1个成功的项目,该项目是为我们的一个老用户开发一块外围的采购模块,挂接在财务系统中。该项目组的成员都是刚参加工作的本科毕业生,他们是第一次用DELPHI开发应用软件,项目经理也是他们其中一个比较有管理思想的员工,在上学时是学生干部,比较有组织能力,我做为项目主管,对项目组进行管理的指导,因为我也从未用DELPHI做过开发,可想而知,该项目的人员风险有多大!项目的需求分析请了一位有经验的老员工来做,并由该员工做出概要设计,详细设计、实现与实施都是由项目组来做,他们竟然在规定的时间里按照需求完工了!在去现场实施之前我都以为不应该这么顺利,结果在他们实施完毕的几个月里面,用户用的很好,只有几个小的地方对界面进行了调整,没有进行软件的正确性维护!真是难以置信。为什么呢?在事后进行总结时,大家得出得结论是:我们是严格按照公司的软件工程规范做的。并非有经验的员工才可以做项目经理!新手一样可以成功!

那么,究竟如何来选择一个项目经理呢?

我们先看一下项目经理的来源。

(1)专职的项目经理,比如说在公司里有项目管理部,专门是项目经理的派出机构,项目经理经过专业的培训与认证。

(2)兼职的项目经理,来源于某一个技术部门,如开发部或事业部,同时可以兼任其他岗位。

对于专职的项目经理,如果项目组中的成员有兼职的情况,即同一个项目成员可能同时参与多个项目,这时就存在资源竞争的问题,需要项目组之间进行协调,由于组员与项目经理没有行政的隶属关系,因而项目的协调很成问题。对于第二种方式,往往项目经理只会对他熟悉的作业内容、熟悉的人员进行管理,名义上是项目经理,实际是个局部经理。因此在选择设置公司的组织结构时,在选择项目经理时要充分考虑上述的两种情形。

一个合格的项目经理,下面的要求是必须的:

要公正无私

99年我主管过一个项目,该项目的项目经理在分配奖金时论资派辈,不按业绩,使得项目组中资历浅但是干活多的员工怨言很大,导致整个项目的积极性很差,最后不得不由我出面制定新的业绩评估办法。如果一个项目经理不能做到公正无私,他就难以服众,无法带好项目团队。

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2002年在我经手主管的一个项目中,由于项目经理蓄意隐瞒了项目的真实进展情况,对用户的承诺没有兑现,而导致用户不信任他,向公司提出了撤换项目经理的要求。用户对于项目有知情权,给用户暴露出问题不一定是坏事,因为只要大家能够互相理解,才能保证项目的顺利进展。如果明知完不成进度,而故意隐瞒了真相,当然是要受到惩罚的。

要具有管理的基本技能与知识

要做一个好的项目经理,他肯定要好好的学习一些关于项目管理的基础知识,进行项目管理的技能训练,既要有管理意识,还要有管理的基本技能,要“心有余且力也有

余”。

要具有很好的沟通与表达能力

项目经理要和方方面面的人员沟通,包括项目组内的人员、市场人员、用户、上级主管,也要和各个层次的人员打交道,为了项目的成功要通过沟通交流消除来自各方面的阻力。譬如,一个系统集成的项目,在用户现场布线时,你可能要和用户的工程主管、电工、施工队等各种角色沟通,否则,可能因为很小的问题,你的系统就要失败。

要有很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项目经理要能够通过现象看到本质,通过细节发现大问题,发现问题后要果断采取措施,而不是延误时机。如果一个项目经理对问题比较麻木,不能防微杜渐,那么就谁都可以做项目经理了!

要懂技术,不要求精通,但是要全面

这可能是争议比较大的一个原则,因为如果按此原则执行,那些拿到PMP证书的专职项目经理如何找工作?使用不懂技术的项目经理我也曾经尝试过,用过一个不懂开发的人来做项目经理,他主要对项目的进度负责,进行项目组内外的协调,但是为了弥补其不足,必须还要给他配一个助手专门负责技术。对于大的项目这种方式是可以的,对于小的项目而言肯定不能这样做,否则就会出现资源浪费,项目经理的工作量不饱满。所以我的意见还是要使用懂技术的项目经理,这样他能清楚地知道组员在做什么、做的怎么样,能够发出正确的方向性指令,而不是瞎指挥,外行领导内行。

要谦虚,不能不懂装懂

有的项目经理搞一言堂,听不进去大家的意见,而且不懂装懂。有一位软件公司的人力资源部经理向我诉说了他们公司由于软件项目经理选择不当而带来的烦恼。2001年他们公司聘用了一位项目经理,该项目经理被程序员们冠以“外行领导内行”的帽子,团队中绝大多数成员对他非议很多,他也听不进去别人的意见,从而使项目团队的效率很低,项目的质量很差,系统开始实施后,就陷入到大量的纠错改错的泥潭中。

要平易近人,不要摆架子

如果你的项目经理不能做到这一点,你肯定会对这样的项目经理很反感的!你也不会去和他很好地沟通的,当然项目组的效率也不会很高的。

以上是对项目经理的基本要求,如果他能够在此基础上还有其他更好的优点,当然应该选中他。

选了一个好的项目经理,如何用好他呢?

给项目经理充分授权

在软件企业里面,一般有2种类型的组织结构:

(1)事业部制:在事业部里面包含一个产品生命周期的所有职责:产品开发、产品客户化、项目实施、产品的售后服务、市场、渠道等。

(2)功能部门制:即将市场、销售、产品开发、项目开发、实施服务、研发管理、测试的职能分散在不同的部门中,按功能划分部门。

无论是哪种组织结构,对于项目组而言一般都需要采用动态的项目组方式,即项目组的成员是由不同部门的人员抽调到一个项目组中来,当项目完成后,项目组的成员就再回到各自的部门中。对于静态的部门它的职责是提供合适的人员,培养人员的专业技能,进行专业职能的标准化工作,各职能部门就象人才的蓄水池,而项目组简单来讲就是用人。在动态组织的项目组中很容易出现的问题是项目经理的权力不够或者项目经理的权威不够,所以一定要充分授权。

不要轻易撤换项目经理

2002年初,我接手了一个项目,该项目已经换了3任项目经理,导致该项目的工期一拖再拖,每换一次项目经理就要和用户协调一次,每换一次项目经理,用户就要将项目的需求重新讲一遍,用户何其无辜!

所以在项目执行过程中,不要换项目经理。但是,换项目经理的情况在企业里是比较常见的,有时候企业也确实是不得已而为之,如项目经理离职了或者生病了。在项目初期要识别出这一风险,为了规避此风险在项目组内部可以实行AB角的方法,即有一个组员,他能够和项目经理一样熟悉项目的整体进展情况,一旦项目经理离开了,他随时可以补上。如果必须换项目经理时,也要选择一个恰当的时机,比如说系统开发完了,进入了实施阶段,可以将项目经理换成善于做实施工作的项目经理,再比如说在需求调研完了,可以换项目经理。

牢记上面的原则,相信您的项目的成功概率会大大提高!

版权所有:UML软件工程组织

第四篇:文化——软件企业“软”杀手

文化——软件企业“软”杀手以提出“文明的冲突”而闻名的塞缪尔·亨廷顿新近强调,发达或落后的原因应当从“文化”而不是“经济学”中去寻找。往深里看,发达或不发达不是经济学问题,而是一种“思想状态”。哈佛商学院通过对各国企业的长期 观察得出结论:“一个企业本身特定的文化,是当代社会影响企业本身业绩的深层重要原因。”语言学家迈克尔·哈利迪甚至认为,拥有四大发明的中国,之所以没能像西方那样发动一场工业革命,深层次的原因在于儒教文化把中国的精英们塑造成了“满脑子因循守旧,创造力日渐枯竭”的人。

中国软件外包做不过印度,人们多把原因归咎于管理和开发水平,但事实却是,国外软件公司到中国发包,更多关注的是知识产权与文化冲突。美国软件服务咨询公司Soft Tech总裁解明明说:“管理和开发有问题,他可以派专家来教你,派高级软件人员来带你,但文化层面有问题,麻烦就大了。”

中国软件业的文化环境是个复杂的“集合”,有优有劣,每种“文化”又都是多面体,不好一概而论。粗略考察,目前国内软件业的文化“软”杀手大体有以下几种。

亲情文化

广州云科迈讯信息技术公司总经理楼新平告诉记者,他在中国香港的一位合作伙伴专司加拿大软件转包,前些年的项目大都投到了中国内地,如今却“基本转向了印度”,原因除了语言沟通的便利外,主要是文化上的。他分析说,印度软件业奉行“契约文化”,企业之间该怎么合作,怎么尊重知识产权和商业道德,不用多讲,都有契约管着,大家心领神会,一个软件项目很快就会在大公司和小公司之间分解下去,发包方不必为质量、商业秘密这些事烦心。而不少中国公司依然习惯于“亲情文化”,业务往来常常要靠亲情维系,企业合作先要看是不是有“关系”,是不是熟人或朋友,对能力和质量的考核反倒放在了第二位。“亲情文化无形中抬高了经营风险和沟通成本,也不符合西方社会契约文化的行为习惯”。因此,尽管对这位港商来说印度比中国内地远得多,他还是做出了舍近求远的选择。

楼认为这并不等于说,对盛行于农耕时代的东方亲情文化应当一概丢弃。文化的脐带是不可能一剪了之的,明智的做法应是寻找“亲情”和“契约”的结合点。

我们现在的主要问题,是亲情文化的庸俗化,以及缺乏对契约文化的认同。西部世纪软件公司总经理刘洪涛分析,由于根深蒂固的文化因素,市场经济所要求的法制、信誉以及对契约的尊重等等远未有效建立,而儒家文化传统中那些积极的东西在经历近代的矫枉过正尤其是文革的重创后又几乎荡然无存。作为软件业主力军的年轻人,既无传统上对权威的尊重,也无现代人应有的对规则的尊重。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契约订得再好,执行起来还是会因契约文化的淡薄和亲情文化的滥用而大打折扣。

国外从事高科技的都知道“同行禁止”这个行规,人们离开一个企业,会自觉在两年内不从事与原企业业务相同的工作,这就是契约文化深入人心的结果。再如印度的软件外包多数已做到“离岸与委托开发”阶段,这种模式是把项目带回来做,接包方的工程师掌握着用户大量商业秘密,但没有哪个用户担心会被出卖。笔者曾问印度华为公司的COO陈民,如果你们的工程师跳槽了怎么办?陈民笑笑说,跳槽就跳槽吧,在印度,如果哪个工程师出卖了公司,那他“永远也别想找到工作了”。一个公司违反了信用协议,那他今后再也找不到合作伙伴了。

反观国内,跳槽带走公司商业秘密另起炉灶者举不胜举,社会对这些人的“文化评价”却相当宽容,“大家并不认为他们是很坏的人”。即便一些大公司也常常以挖别人的墙角为荣,甚至确定雇用新员工的砝码就是“你有什么带过来”。在这里,“挖墙角”被上升到了一种不成文的制度,或者说违约成了制度外的一种“文化”。李开复日前撰文披露,由于信用问题,美国现在很多名牌大学都不愿考虑接受中国的留学生。这样的“文化”何以能创造让中国软件企业做大走远的软环境?

封闭文化

在美国工作了10年的前微软中国研发中心Windows CE产品部总经理任健,对中国的“封闭文化”感触颇深。他以教育为例说,美国学校重视培育学生的交往能力、表达能力,鼓励学生“开口说话”,当众演讲,老师常常布置学生设计实验或调查方案,写成报告后上讲台给大家讲一通,“我与美国同事一道做事,感到他们表达都不错,随便拎一个出来,都能‘夸夸其谈’地说上一套,彼此间容易沟通”。相比之下,中国传统文化推崇含蓄,不事张扬,国内学校几乎不教学生如何与人沟通,“老强调数理化那些特难的东西”,这个方程你解出来就是好样的,就上北大上清华,解不出来,你就回家去,“这样教育出来的人才不完整,好多人大学毕业连话都不会说,一说话就脸红”。

这种“内向”的人才素质在软件产业走向国际的进程中就成了一个问题。

去年11月记者在印度班加罗尔参加一个IT.COM展览会的自助餐晚宴,诺大的宴会厅竟然没有餐桌,饭菜上齐后用容器盖起来,没有人去拿吃的,大家都端着酒杯来回走动,互致问候,交换名片,大声交谈,很多合作机会就在这种气氛中碰撞出来了。笔者注意到,席间的印度人几乎个个侃侃而谈,用流利的英语与各种肤色的IT人打着招呼,还不时哈哈大笑,相比之下,中国来的企业老总就“老实”得多,看着这么好的沟通机会悄悄流逝,连记者都替他们着急。

成都颠峰软件总经理张玮对此很有感慨,他说软件外包每年在全球有4个年会,到纽约的年会上看一看,“满大街都是印度人和爱尔兰人,也有一些俄罗斯人,但是极少能见到中国人”。他此次到印度考察,在几个场合发了一圈名片后,每天都能收到十几封印度同行联系合作的Mail,可见印度人的市场敏感与沟通能力之强,“只要一有市场机会,哗地就围了上来”。在印度96亿美元的软件出口中,欧美市场占到了77.7%,这里面沟通顺畅是颗重要的砝码。相比之下,中国软件同行的差距不仅仅是管理和技术能力,还有沟通能力。你不沟通,人家怎么能把项目给你呢?

这里头有语言问题,也有文化上的障碍。中国传统文化讲究含蓄低调,做人不事张扬,这里头有合理的东西,但弄不好也会助长封闭文化,而市场经济却要求人们自我推销。中国贸促会成都分会商务合作部副部长王欣告诉记者,他去过很多非英语国家,比较起来,中国人的英语沟通能力是最弱的。这并不全是语言问题。

我们很多软件企业与外包大单擦肩而过,主要原因就是缺乏这种在文化层次上与国外客户对话的能力。

西部世纪软件总经理刘洪涛还认为,封闭文化里有很狭隘的东西,对企业对员工都没好处。他说:“4年前我遇到一个网络工程师,那时候设置交换机的参数还是一个比较技术的活,他调参数的时候,总是用手遮着怕别人看见。最近我得知他已经失业几个月了,因为交换机的发展,他曾经有的技艺早已经没什么价值了。”

粗放文化

刘洪涛向记者谈及中国软件“缺的是以专业分工为基础的大企业”时认为,这与我们软件管理上的“粗放文化”分不开:中国传统文化喜欢讲“和合”,不注重“解析”,而缺乏“解析”的“和合”只能停留在古代整体观的水平,不可能进到现代科学的层面。“它所带来的问题之一是不注重专业分工”,这正是中国软件企业长不大的重要原因。

与此相反,以解析和独立人格为基础的西方文化,表现在管理上就是追求规范,追求制度,追求细节,强调严格按规则办事,实现管理的有序化和有效化。而这正是科学主义管理原则的基本要求,因为科学主义的五大原则就是精确、量化、分解、逻辑和规范。

以对软件开发的流程管理为例,印度企业可以精确到15分钟,这意味着向客户交货的时间可以精确到15分钟。而同创集团的宋晓东则抱怨,国内许多软件的开发是“永远的bug,永远的 delay”。

联想上海公司业务支持处陈越告诉记者,有一次接待欧洲的EMBA,上海公司总经理应旗介绍联想的企业文化有一个内容是“精准求实”时,国外的EMBA们十分诧异,因为“精准”在西方已经不是个问题了,现代管理最基本的要求就是精准、严谨。但在中国管理理念中却是一大欠缺——中国人喜欢讲“差不多”、“大概齐”。联想集团总裁杨元庆正是看到了这一点,才反复强调“精准”、“严谨”,团队内部要实行斯巴达克方队式管理,甚至包括做活动要戴胸牌这样的小事,杨都很在乎。

北京科委副主任俞慈声也表达了相似的看法:我们的软件业不缺创新力,也不缺创业的激情,缺的是基于市场的社会化组织。软件业的关键可能主要不是人才技术,而是标准。

“粗放文化”的另一个后果是,包括软件在内,中国企业几乎“没有一个国际品牌”(国资委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王忠明)。最近新加坡搞了一次世界百强品牌评比,其中62个是美国的,32个是欧洲和日本的,没有一个是中国的。王说“现在世界上30%的商品都在中国制造”,包括家电、服装等十个行业,我们有80多个产品的产量已经位居世界第一,却竟然没有一个世界级品牌,基本上都是加工。甚至就连自行车、茶叶这样产量占绝对优势的“本土行业”,也没有真正在国际市场上叫得响的品牌,个中缘由不能不深思。如果不认真反思并下决心克服“粗放文化”,我们可能永远也实现不了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品牌”的转移。口号文化

即那种光说不练的文化。在我们的一些企业里,“文化”常常被提炼成几句口号挂在嘴边,贴到墙上,却很少见到能够体现这些口号的精神面貌、配套制度和行为细节。不用说,这样的“文化”不过 是个空壳,如果说它还有什么作用的话,那就是装点门面或约束下属了。而这种仅仅把文化当作“形象推销”或“统治手段”的做法,恰恰背离了文化的真精神。因为真正的文化必须是一种发自内心的信仰,一种首先为领导者和团队骨干所遵循的核心价值观。

举例来说,不少企业在自己的文化形象宣传中,都有“以人为本”、“顾客至上”、“追求卓越”之类的条款,可究竟有多少企业肯把这些条款仔细分解,逐一落实的?拿“追求卓越”来说,什么是“卓越”?不同岗位上的员工该如何体现卓越?能够说清楚的恐怕就不多。世界500强之首的沃尔玛把战略层面上的“追求卓越”确定为以“省钱”为核心的经营战略,为使“省钱”理念深入人心,这家公司的领导没有独立办公室,“几个人挤在一起”,总经理的所谓办公区也只有几平方米,一张纸都要用双面。为了体现“顾客至上”,节假日人手不够时,沃尔玛从地区营运总监,到财务、人力资源、市场等各部门的经理和主管,一直到办公室秘书,所有文职人员都会习惯成自然地放下手头工作,换上工作服投身到繁忙的卖场中。这才是真正的、深入人心的文化。

经济学家魏杰就此强调,切不可把企业文化看做是企业“搞文化活动”,也不要把它当成企业的“形象设计”。企业文化是人们在价值理念上对企业制度安排及企业发展战略的认同,是企业全体员工、首先是核心团队的自我约束。

蓝色光标上海公司总经理马犁则向笔者形容,文化不是用嘴“喊”出来的,而是用制度、教育尤其是用领导者的行为“泡”出来的。文化也不可能是“速成”的东西,它需要潜移默化,需要历史的积淀和延续,“不是你想要什么文化就有什么文化”。一个好的企业应当是优秀文化的黄埔军校,“从这个企业出来的人你就能感觉到有一种信息在里面,此处无声胜有声”。

日前在计算机世界网站上看到网友一篇题为“我在华为打工的日子”的文章,作者说他对“华为文化”体验最深的不是诸如“资源是会枯竭的,惟有文化才能生生不息”这样的口号或理念,而是这家公司为推行自己的文化所设计的一整套实施方案,其中包括对新员工进行的为期5个月的“培训营”生活。譬如为培养团队精神和争分夺秒的时间意识,培训营规定每天早上5:30的起床集合以组为单位,每迟到一次扣3分,“而且不是只扣一个人的”,住在你相邻床位上的员工也要扣3分,理由是“你们是一个team的,连起床叫一声都不愿意,以后怎么合作做项目”。

2002年华为在与思科竞争全国电力调度网的大项目中胜出,据说原因竟然是个小得不能再小的细节:“思科代理商交标书晚了5分钟,废标了。”作者感慨,这就是文化的作用。“我们(在培训营)曾经创造了一个月内小班30个人每天4次点名没有一个人迟到的奇迹”,有了这样的“文化”,想晚交标书也难。他的结论是:“形而上的企业文化也要具体的制度和管理方式来实现和加强,如果某公司的企业文化只是泛泛而谈,那么这种企业文化是没有生命力的。”

指责“口号文化”当然不是反对口号。但如同方正集团董事长魏新所说,企业文化最终要落到员工的“行为习惯”而不是口号上。为此要通过制度和“灌输”让员工准确了解企业的核心理念和行为准则,并“要把某些错误的行为固化成员工头脑中不能触犯的‘天条’”。

因袭文化

国资委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王忠明谈及企业文化时说,我们这儿到处都在喊企业文化,实际情况却是“中国绝大部分企业没有文化”。

这儿所谓的“没有文化”,是没有自己的文化,“别人说团结奋进你也说团结奋进,那也叫企业文化吗”?如果叫,也只能叫“因袭文化”——从国外或古人那里照搬过来的文化,或者用中国社科院李德顺研究员的话说,是“向外看”或“向后看”的文化。

而在王明忠看来,文化恰恰是最个性化最不能照搬的东西。“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在自然成长过程当中经过成功与失败的反复交替,甚至要用血和泪凝结出来的东西”,如何能够靠因袭得到?海尔的张瑞敏说“每天把简单的事情做好那就是不简单”,联想的电梯上则写着“请不要在别人的背后说三道四”,这样的“文化”肯定是张瑞敏、柳传志等发自内心的呼喊,你如果不是在创办企业中也有这方面的体验,或者虽有这方面体验却未能联系本企业的实际进行个性化提升,即使拿过来也没多大用处。

“因袭文化”最大的危险,还在于它注定是一种僵化的文化。“因袭必定僵化”,而文化却必须是与时俱进的。魏新谈到,企业文化总是随着企业和社会发展而不断调整和更新的,即便是好的习惯,如果不再符合时代和企业的发展需要,也应当改进。企业文化往往是在解决企业的问题中形成的,当问题成功解决之后,相关的理念便逐渐演变成一种思维定式并被用来解决企业出现的新问题,从而成为一种相对稳定的文化。问题在于,这些曾经被证明是成功的文化未必能够适应新的环境、新的问题,在这个意义上人们甚至可以说,“没有什么会比成功更容易导致失败”!何况因袭文化还仅仅是简单模仿别人成功的东西。

对僵化文化的克服包含着宽容失败。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副理事长王成荣认为,中关村所具有的知识型企业文化将代表中国企业文化的未来发展趋势,敢冒风险的创新精神和强烈的危机意识在中关村体现得淋漓尽致。

老板文化

80年代美国华人圈里就流传着一个故事:一个公司雇佣了100个美国人和100个中国人,一年以后,美国人基本留了下来,而中国人几乎走光了,“他们口袋里有了一两万美元就要去开饭店,过老板瘾”。时隔二十余年,这种“老板文化”在我们这儿依然盛行。

广州云科迈讯信息技术公司总经理楼新平说,在美国和印度,四五十岁依然在第一线写程序的人很多,而中国的程序员“一般干到三十几岁就不写了”。原因倒不是不能写了,而是他被提拔搞“管理”了,或者自己去做老板了。他们中即便有人在技术岗位上干得很顺手,能够坚持下去的也少之又少,因为“中国的文化习俗会敦促他去当经理或老板”,如果四五十岁了还在写程序,连他的父母妻子都会面上无光的。楼说很多人就是这样被推到了不适合自己的岗位上去的,“我有许多写程序很出色的朋友和同学,十多年过去了,还能坚持在技术第一线干的不足1/10”。

美国管理学家彼得就此做过分析:一个人干得好,就不断地提升他,直到升得他不能胜任为止。这样,每个领导职位最终将由不能胜任的员工所占领。这些人的晋升又使得他们原先胜任的职位出现空缺,只好由多半不如他们的人去填补。其结果很可能是每一个层级上的职位都由不能胜任的员工担纲。

不仅如此。对于软件企业来说,“老板文化”还是导致团队意识薄弱和企业非正常裂变的一个原因。

在国外,人们择业的定位是“能力”,就是关注自己最适合做什么,拥有很强的“角色”意识。公司对应聘者的分析很到位,按不同的性格类型来确定你做什么工作,向你描述职业生涯(你现在为什么应该在这个台阶上担任这个角色),以保证团队作战能力。这情形就如同《西游记》的师徒四人,虽然各有缺点,但靠着“角色匹配”且目标一致终于走到了目的地。而国内择业最看重的是“职位”——能不能当官(老板),能当什么官。南京伟博泰克数字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沈强把这归咎于“学而优则仕”的教育理念,人人都想“出人头地”,只想高攀,不愿低就,导致很多大学生工作不安心,“刚学会了开汽车又想开飞机”,最后是员工找不到自己的位置,企业形不成优势互补的团队,软件产业何以能做大?

xiexiebang.com范文网(FANWEN.CHAZIDIAN.COM)

第五篇:如何做一个成功的软件项目经理

如何做一个成功的软件项目经理?

软件项目经理的要求与国外相比一般有相当大的差别,查看一下招聘信息,对软件项目经理的要求通常首先是熟悉某些工具,某几种语言,其次是某一行业的背景,而项目管理的技能则显得不是那么重要。所以,对大部分的国内企业来说,软件项目经理首先必须是技术专家、行业专家,而后才是管理者。无可否认,这就是当前国内软件业的环境,正因为这样,软件界充满着失败或基本上失败的项目,以及失意的项目经理。本文要谈的是,现在的软件项目经理面临这种可以说是恶劣的环境,如何才能成为一个成功的软件项目经理:

一、责任心

取得项目的成功无疑是软件项目经理的责任。因为我们绝大部分软件企业运行在相对混乱的状态(CMM一级),组织不大可能对项目以及软件项目经理的责任做出明确、合适的界定,所以,影响项目成功的一切因素都是软件项目经理的责任,包括客户、环境、考核、激励等等。有些项目经理把满足用户的需求作为项目成功的唯一标准,这一观念往往成为项目最终成功的障碍。结果通常是客户不满意(表面上是需求变了,实际上客户的需求并没有改变,只是陈述的需求变了),程序员抱怨多(工作没有成就感),系统没有扩展性、可维护性。软件项目经理只有把客户的满意和企业长期利益作为自己的责任,项目成功才有可靠的基础,对于公司的战略性项目尤其如此。

二、常识和直觉

大多数有违常识和直觉的做法最终会被证明为错误的,软件项目经理要积累足够多别人已犯的错误充实自己的常识。如果发现项目中有违反常识的现象,应该把它作为一个问题来解决,看一看是自己的常识需要改变还是这个现象需要改变。项目经理要尽量使项目按照常规运作,不要故弄玄虚,或过多使用程序员不熟悉的新名词来表现自己的水平,这样不仅无助于程序员形成良好的心态,而且无谓增加了项目的混乱。

有一本书叫做《微软项目求生法则》,其实国内的项目才更象是在丛林求生的猎人,项目经理面对的是不断变化的环境和未知的将来。早上去上班,也许某个关键程序员要辞职,客户的需求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或是老板又有了什么让你头疼的新主意。孙鹰——酒店餐饮会所《顾问式定制化内训》资深职业培训师,中国500强讲师,中华培训讲师,网高级讲师《酒店餐饮金管道赢利系统》创始人,中国酒店管理委员会酒店餐饮企业内训专家。面对这样的环境,软件项目经理必须保持敏锐的嗅觉,准备弹性较大的项目计划和设计方案,在大部分变化到来之前有所准备,以免项目受到重大的打击。

三、学习的心态

软件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软件项目经理必须了解最新的发展方向,如:J2EE或.NET,UML等等,看看能否应用于项目之中。而且项目经理还得学习管理方面的知识,CMM,PMBOK或是RUP,学习这些理论体系对于国内的大部分小企业来说,最重要的不是完全的导入,项目经理首先应该从这些先进思想中看到差距,在关键问题上做好改善工作,逐步推动软件项目管理和技术的进步。

每个程序员都有其独到之处,软件项目经理应承认程序员有强于自己之处,并尽力促进成员间知识、技能的交流。

四、尽一切力量去维护项目团队

国内的软件企业一般没有很好的文化和管理去构造一个富有凝聚力的团队。维持项目团队的稳定和战斗力更多成为项目经理的责任:

1、项目经理必须关心程序员:尽力让程序员专注于自己的工作,杂事造成的影响远比这些事本身花的时间多。相对说来,程序员在处理杂事的时候效率会比一般人更低,也更容易犯错误,从而导致情绪变坏,影响工作。项目经理有时候应勇于承担勤杂工作。-

2、要有宽容的心态,特别是对程序员。现在的程序员都比较年轻,自己觉得有点骄傲的资本,又处在一个浮燥的环境中,所以,有时候会做出一些过分的行为,项目经理千万不能太过在意。K

3、甘做幕后英雄,不斤斤计较。项目经理经常要在技术上支持程序员,但不能到处宣扬,而要把成绩更多归功于程序员。在项目紧张的时候,项目经理有时间的话要参与到繁琐的测试和调试工作中,或做一些代码工作。

4、维护公平原则。项目经理在分配工作、对项目成员进行考核评估时必须做到公平合理,让大家心悦诚服。

五、沟通与交流

软件项目经理应该了解参与系统设计开发的成员,他们的特长和兴趣在哪里,以便更好地进行交流,这种非正式的项目外的交流对于团队的建设是至关重要的。此外,成功的项目经理也要善于与公司领导层的沟通,这是获得必要的资源支持的保证。有些优秀的软件项目经理可以与项目成员、相关部门或客户进行很好的交流,但没能与上级进行良好的沟通,他们在领导一个或几个项目取得成功之后,却发现在新的项目中缺少了基本的来自领导的支持。最终,有些项目经理选择了离开公司,而另一些则不得不放弃项目经理的角色。沟通与交流能力基本上是技术出身的大部分项目经理的致命伤。

十年前,软件界最需要的是天才的开发人员,最近几年管理的重要性日益凸现,软件公司开始寻找优秀的天才项目经理。事实证明,天才总是可遇不可求的,而管理系统不能建立在小概率的基础上。解决软件企业的问题最终将依赖于组织管理水平的提高,比如说薪酬与激励政策、开发流程的优化、完善的培训制度,在一个管理良好的组织环境中,项目经理的责任以及履行责任的难度会大大降低,企业将不必再寻找天才的项目经理,相反,企业会成为优秀软件项目经理成长的基地。

下载成功软件业的6大“文化指标”[范文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成功软件业的6大“文化指标”[范文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酒店软件成功案例(共5篇)

    麦凯思酒店管理软件案例 隆昌饭店江铃宾馆桑拿新锦江桑拿中心爱丁堡—万足缘假日鼓浪屿洗浴驻马店金都大酒店开封酒店 宁夏富源大酒店 花禧大酒店 状元食府大酒店 金碧华府......

    《广东省城市规划文化设施规划建议指标》

    广东省文化厅 粤文计财[2003]130号 关于印发《广东省城市规划文化设施规划建议指标》的通知 各地级市、县级市(县)文化局: 为贯彻实施建设文化大省的战略目标,提高我省文化设......

    从数字指标看文化发展(江苏省)

    从数字指标看文化发展(江苏省)潘永和(省财政厅厅长)目前,在全国范围内,提出财政文化支出占财政总支出比重达2%以上的,只有江苏和广东两个省份。客观来说,这个目标对地方压力不小。当......

    文化发展新型城镇化的新指标

    文化发展:新型城镇化的“新指标” 中国文化产业网 时间: 2014-08-11 来源:光明日报 【字体:大 中 小】 城镇化是一个经济、社会、文化、生态诸方面全面转变的动态过程,是人类生......

    八维文化-坚定信念 走向成功

    坚定信念,走向成功 自从深入学习和领悟《本质进化》中的关于“现实与信念”对于成功的重要影响后,“信念”这个概念便时常出现在我的脑海中。 何为信念?“信念”两个字从字形上......

    成功企业的安全文化

    成功企业的安全文化 一、企业安全文化的形态与对象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是近年来安全科学领域提出的一项企业安全生产保障新对策,是安全系统工程和现代安全管理的一种新思路、新......

    用友U8软件成功应用探路者户外用品

    用友U8软件成功应用探路者户外用品 北京信友恒基软件有限公司是用友集团旗下畅捷通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在北京地区的三星级授权经销商,是我市专业致力于财务、ERP、CRM、HR......

    组织文化之我见——浅析晋商成功之道

    组织文化之我见——浅析晋商的组织文化发展姓名:李建国陕西理工学院人力资源管理101班组织文化之我见——浅析晋商的组织文化发展摘 要明清时期的晋商,位居全国十大商帮之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