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味文化》导学案定稿(内含答案)

时间:2019-05-13 09:48:4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体味文化》导学案定稿(内含答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体味文化》导学案定稿(内含答案)》。

第一篇:《体味文化》导学案定稿(内含答案)

《体味文化》导学案

【使用说明】

1、课前,依据导学案,通读课本,搞好勾画,初步掌握重点内容,把握教材体系。

2、课堂上,积极合作,互相探讨交流,高效展示点评,分层达成目标。

一、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明确文化的内涵及其特点,理解文化的社会作用。

2、能力目标

通过全面、准确理解文化的内涵,提高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

积极参与健康向上的文化生活,努力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

二、学习重难点

1、重点

文化的特点和作用。

2、难点 文化的内涵。

三、自学引导

知识点一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1、文化的内涵

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部分。

2、文化内涵的理解

“文化生活”中的“文化”,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的“文化”概念,它既不是指广义的文化,也不是指狭义的文化。(1)“大文化”(广义):人类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及其创造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广义的文化与“文明”含义相近);(2)“中文化”: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精神文明”)。“文化生活”中的“文化”是指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的“文化”,其实质是指“社会主义精神文明”。(3)“小文化”(狭义):专指文学艺术和科学知识;或指人们受教育的程度。

拓展延伸: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指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3、文化的特点

(1)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现象。(非物质现象)

(2)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非自然现象)

(3)个人的文化素养是逐步培养出来的。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非天生具有)

(4)文化离不开物质活动和物质载体。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文化是通过物质活动或物质载体体现出来的。物质活动、物质载体:书籍、艺术品、历史文物、人们的社会行为等。(非独立存在)知识点二文化的内容和形式

1、文化的内容

从范围上看,文化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部分。

2、文化的形式

(1)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形式,如思想、理论、信念、信仰、道德、教育、科学、文学、艺术等属于文化。(静态——产品)

(2)人们进行文化生产、传播、积累的过程,都是文化活动。(动态——活动)知识点三文化的社会作用

1、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

2、不同性质的文化所起的作用不同,先进的、健康的文化对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起积极的促进作用;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对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起消极的阻碍作用。

3、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证明,一个民族,物质上不能贫困,精神上也不能贫困,只有物质和精神上都富有,才能自尊、自信、自强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四、知识补充

1、意识形态与非意识形态

社会意识形式有意识形态与非意识形态之分。意识形态是指反映一定社会经济形态、从而也反映一定阶级或社会集团的利益和要求的观念体系,在阶级社会中具有强烈的阶级性,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文学艺术、宗教、哲学和其他社会科学等意识形式。非意识形态是指不反映一定社会集团的利益和要求的意识形式,在阶级社会中不具有阶级性,如自然科学、语言学、形式逻辑等。

2、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其中包括社会观、自然观以及伦理观、审美观等。有了世界观,也就会产生人生观和价值观。人生观主要是指人们对人生问题的总的看法,包括人生的意义、目的、态度和理想等。价值观主要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有无价值以及价值大小的一种认识和评价。

五、合作探究

在2005年9月20日“公民道德宣传日”前夕,中央文明办秘书组、未成年人工作组、中宣部宣教局、中国精神文明网联合新华网等六家网站共同举行“构建网络道德,树立网络新风”A.①②④⑤B.①②③④⑤C.①②③④D.①②③④⑤⑥ 嘉宾访谈活动,邀请著名专家、有关部门官员、网络业界代表与大家在线交流,共同探讨网络道德问题。

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栏目主持人何晶说,散播非法信息,论坛聊天室有侮辱和谩骂的语言,制作和传播迷信内容以及网络色情聊天,还有黑客的恶意攻击、骚扰、传播垃圾邮件以及窥探、传播他人隐私、网上欺诈行为、网上赌博行为、不正当网恋、强制下载、网上教唆违法、违纪、违反公德的行为、网上游戏作弊、盗用他人网络账号等。这些不道德行为,不良的网络文化已经对社会发展和个人成长造成了恶劣的影响。(1)上述材料体现了文化生活的什么道理?

(2)请你为“构建网络道德,树立网络新风”提出合理化建议。

五、自主检测

1.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中,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在。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是()A.太阳和月亮B.长江和黄河C.泰山和黄山D.长城和故宫 2.我们要讲的“文化”,是相对于政治、经济而言的,下列属于文化的是()①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②自然科学③技术④语言、文字⑤选举人大代表⑥企业的信誉和形象

3.文化在实践应用中具有多样性,我们所说的文化()

A.是广义的“文化”B.是狭义的“文化”

C.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的“文化”D.是专指文学艺术和科学知识

4.《西游记》是我国著名的神话小说,其中塑造出的一系列栩栩如生的文学形象,如孙悟空、猪八戒以及牛魔王等,都给人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但这些神话形象都可以从人们的生活实践中找到各自的影子。如果人们在实践中根本就没有遇见过猴、猪与牛等动物,作者吴承恩是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把这些形象描绘出来的。这说明()A.文化是对神的描绘B.文化是神的恩赐 C.文化是社会实践的产物D.文化是动物的反映 5.之所以要加强公益性文化场馆建设和开展红色旅游实践活动,是因为()A.文化现象无处不在B.某些纯粹“自然”的东西也是文化

C.文化场馆建得越多,人的文化素养就会越高

D.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文化在社会实践和生活中传承发展

6.抗战初期,毛泽东所著的《论持久战》,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抗战的决心和信心,为中国人民最终夺取抗战胜利起到了巨大的指导作用。这说明()A.文化作为精神力量决定着社会的发展B.文化作为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C.文化作为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具有阻碍作用D.文化作为精神力量是物质力量的反映

六、知识体系(自己构建)

七、我对本份导学案的建议(希望每个同学都提出建议)

八、我有问题问老师(希望每个同学都能提出问题)

《体味文化》导学案答案

合作探究

(1)文化对社会和个人的发展都会有影响,先进的健康的文化节会促进社会和人的发展,而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和人的发展。

(2)加强政府对网络的管理和引导,大力倡导社会主义文化;网络媒体要自觉弘扬主旋律,传播健康文化;青少年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自觉抵制不良网络文化的影响,要用科学知识武装头脑,树立法制观念;要加强自身道德修养。自主检测 D C C C D B

第二篇:文化1.1.1《体味文化》导学案

南京师范大学苏州实验学校

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政治导学案NO.005

必修三 《文化生活》

第一课 文化与社会 第一框 体味文化

编写: 顾娟娟 2017-9-30

一、【学习目标】 文化的内涵与社会作用

二、【学习重点】 文化的社会作用

三、【学习过程】

活动一:研读课本 自主学习

结合课本P4和P9知识,完成下列问题,将相关答案在课本相应位置划出来,并在空白处写出关键词。1.如何理解文化“万花筒”?

2.文化是什么?

3.如何理解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4.文化素养是天生的吗?它精神活动与物质活动有关吗?精神产品需要物质载体吗?

5.文化的形式有哪些?文化的力量表现在哪里?

活动二: 深入情境 合作探究

一、“看”文化、“说”文化 你最喜爱看的电视节目是什么?

你的家乡有哪些有特色的文化活动?

二、“问”、“析”文化

文化是什么?请从不同角度分析文化的概念。

1 南京师范大学苏州实验学校

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政治导学案NO.005

下列属于文化现象和文化活动的是: 1)西双版纳植物王国

2)黄山自然风光

3)莫高窟的飞天壁画

4)大汶口文化遗址 5)宗教活动

6)克隆技术

7)伦理道德观念

8)生产资料所有制 9)军队

10)工人、农民从事生产活动

11)参加学校运动会

12)参加演讲会

13)某国议员竞选

三、“辨”文化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活动和产品,是不是一种“纯”精神活动和“纯”精神产品?

四、“议”文化

我们的生活能否离开文化?文化对我们的生活有哪些影响?文化对国家有哪些深远意义?

活动三 训练反馈 归纳提升

单选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答案写在题号前。)

1、“莎士比亚征服了全世界,他的胜利比拿破仑和凯撒们的胜利更为巩固。每天每天,像涨潮时的海浪一样,增加着他的新的臣民——这些人流的波涛一天一天地愈来愈宽广了。”屠格涅夫的这段话表明 A.文化在交流的过程中传播 B.文化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 C.文化促进了社会向前发展 D.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因素

2、人们从门楣、木雕、砖雕与壁刻家训中,感受到做人做事的哲理,说明了 A、人们的精神活动与物质活动无关 B、参加文化生活一定会陶冶人的情操 C、精神产品是一种纯虚构的东西 D、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第三篇:体味文化学案

高二政治《文化生活》

第一讲:《体味文化》学案

一、学习目标:

学科要求:了解各具特色的文化现象;明确文化的内涵、形式;理解文化的力量。

学考要求:文化的内涵和力量(C)

二、知识梳理

1、文化现象不同区域,有不同的自然环境,也有不同的。

2、文化的内涵:含义,是相对于、而言的人类全部及其。内容包括性质的部分和

3、文化特点:

(1)从文化的产生看:

(2)从文化与人的关系看:。

(3)从文化的呈现形式看:。

4、文化的形式:从静态看,包括。

从动态看,包括。

5、文化的力量即文化作用(总),(文化是一种力量):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而且表现。

这给我们的启示是:国家要加强文化建设,个人要丰富精神世界。

三、典型例题:

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08年许多国家股票暴跌、银行倒闭、失业增加,不少企业难以为继。经济衰退

带给人们的是收入下降、开支紧缩,不少居民生活困难。专家指出,这一切都同爆发于美国的金融危机有关。

材料二:中国政府适时采取符合国情的宏观经济政策,出台着力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

求的一揽子计划和措施。同时号召全国人民要提振战胜危机的“中国信心”。

(抗震、载人航天精神、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提出)

(1)从文化的力量角度看,我们战胜危机为什么需要提振“中国信心”?(6分)

高二政治《文化生活》

(2)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

社会的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3分)

提振“中国信心”,能够使中国人民在困难和危机面前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创造力,从而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平稳较快发展。(3分)

第四篇:1.1__《体味文化》学案

[键入文字]

山东省泰安长城中学2012级政治学案低重心先自主再合作争展示班级:小组:姓名:评价:

第一课1.1 《体味文化》学案

编制人:纪宁宁审核人:董涛使用人:高二全体

一、学习目标

能在感受各种文化现象的同时了解文化的内涵,能熟练掌握文化的作用并用来分析现实问题。

二、使用说明、方法指导

1、请你对教材第15页~18页的内容进行阅读,了解文化的内涵,认真完成导学案。2.结合课本知识独立思考,规范完成学案,用红色笔做好疑难标记,准备讨论。

3.小组合作交流课堂案,组长负责,拿出讨论结果,准备展示、点评。及时整理展示、点评结果,完善落实好导学案。

三、重点难点

文化的内涵及作用。

预学区 : 自主学习教材独立思考问题

一、文化万花筒

(1)文化现象:无时不有、无处不在(2)文化现象:丰富多彩,形式多种多样(3)文化生活:各具特色,有不同的文化环境。

二、文化是什么:

1、文化是一种精神现象(文化的实质)含义:这里的“文化”是相对于、、而言的人类全部及其产品。意识形态部分非意识形态部分。

2、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的产物, 是特有的现象,纯“”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

3、文化又是人们的一种素养

(1)文化素养的形成:不是天生的,也不是后天自发形成的,而是通过,特别是通过、逐步培养出来的。

(2)文化活动是一种离不开的精神性活动,人们的精神活动,精神产品离不1

开。

[注意]文化修养水平的高低与知识水平的高低并不是等同的。

4、正确理解文化的内涵(1)广义的“文化”:。(2)狭义的“文化”:。

(3)我们所讲的“文化” 是指。

三、文化的力量(作用)

1、文化的表现形式是多样的:

(静态)形式:。(动态)活动:。

2、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1)文化对个人成长的影响: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文化是个人成长的催化剂,反之文化则会把人们引向歧途。

(2)文化对国家、民族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注意]: ①

第五篇:古代文化导学案

中国古代文化复习导学案

目标:

1、了解青铜工艺成就、数学成就、医学成就及书画、音乐等艺术成就;认识中国古代科技发明的贡献和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2、知道汉字的演变;了解有关孔子及百家争鸣的史实;

3、学会从史实中分析原因,总结经验并借鉴。过程:

一、明确复习范围及目标。

中国古代历史上册第8-9课、16-17课、21-22课

二、按要求自由复习。

1、浏览教材,注重重点插图;

2、快速简单的按照提示将知识归类。

A类别

1、文字演变;

2、天文、历法;

3、医学;

4、楚辞;音乐;

5、诸子百家;

6、科技发明;

7、数学;

8、宗教;

9、史学

10、农业

11、地理著作

12、雕塑

13、书画

14、建筑

15、青铜器 B人物屈原;孔子等;蔡伦;张衡;李冰;祖冲之;司马迁;华佗;张仲景;郦道元;贾思勰; 王羲之;顾恺之。C著作《离骚》《九章算术》《春秋》《论语》《韩非子》《孙子兵法》《史记》《伤寒杂病论》《水经注》《齐民要术》《兰亭序》《洛神赋图》 补充:(1)商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三星堆”文化。(2)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商朝时,就有青瓷、玉器制造业也很兴盛。(3)春秋时期,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使土地利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4)汉代冶铁技术居世界先列。

(5)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修建的都江堰是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

三、检查复习情况。<快速口答>

(一)1、甲骨文是人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开始。小篆:时,成为全国规范文字;东汉末年书法逐渐成为艺术;东晋时,王羲之第一行书《》

2、判断改错题:东汉时期,司马光用十多年时间编写《史记》,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的史事,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二)“常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离骚》

1、你知道屈原生活在哪一时期?

2、《离骚》是一种新体诗歌,这种体裁叫什么?

3、你能说出上面诗句表达了屈原怎样的情感?

4、屈原是世界文化名人之一,我们国家为了纪念他特制定了什么节日?都有哪些风俗习惯?

(三)材料一:因为他对人类文明作出的巨大贡献。美国人麦克·哈特在《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中将其排在第七,列哥伦布、爱因斯坦、达尔文之前。2007年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人类“有史以来最佳发明家”,他又榜上有名。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也展示了他改进的技术。

材料二:它的发明便利了人们的书写,促进了文化教育的普及,世界各国的这项技术,大多是从我国直接或间接传出的,推动了世界文化的传播和交流,它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化的伟大贡献。(1)这项发明是在中国古代的什么时候?为了纪念发明者,该发明被命名为什么?

(2)“世界各国的这项技术,大多是从我国直接或间接传出的”,你认为将这项技术传出和发扬光大的有可能是谁或者国家?

(3)结合所学的历史知识,探究中国古代能够推动世界文化的传播和交流的原因有哪些?

四、探究研讨:

研讨一:

材料一守旧而维新、复古而开明,这样一种二重性的立场,使得儒家学说能够在维护礼教伦常的前提下,一手伸向过去,一手指向未来,在正在消失的贵族分封制宗法社会和方兴的大一统国家之间架起了桥梁。这就是为什么儒学在当时能够成为“显学”,以及虽然于变革动荡的形势下显得迂阔难行,而到新社会秩序巩固后又捧上独尊地位的原因。

材料二儒家学说中还有下列名言警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民为邦本”、“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博施济众”、“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义也”、“养浩然之气”、“舍生取义”、“施仁政于民,省刑法,薄税敛。”

材料三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同样,越是能融入世界体系,就越是能突显民族特色。今天的世界,是多元的世界,今天的文化,是多元的文化。„近年来,各国民众对中国文化产生强烈兴趣,越来越多的青少年热心学习中文和中国典籍,孔子学院在世界各地如雨后春笋地涌现,充分显示了中华文化走向世界、造福人类的时代大趋势。

⑴依据材料一分析,儒学为什么会成为显学和取得独尊地位?

⑵依据材料二分析,儒家文化到现代为什么会重新受到重视?

⑶依据材料三分析,我们在今天应该如何对待中国传统文化?

研讨二:

背景:春秋战国时期,奴隶制进一步崩溃,封建社会形成,社会经历变革,各学派互相辩论。

1、结合教材,分小组讨论春秋战国时期文化繁荣的原因及对后世的影响。

2、结合秦汉时期的昌盛文化,想一想秦汉时期文化昌盛的原因有哪些?

五、课堂检测

1、中国历来有推己及人、关爱苍生的优良文化传统。能体现这种情怀的语句是()

A、言而有信,见贤思齐B、其身则正,天下归之

C、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D、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2、《中国文化史》记载:张衡浑天仪用青铜制成,星宿名称清晰可见。该项成就涉及()

A、文艺-绘画-医药B、科技-铸炼-天文C、思想-宗教-数学D、社会-科技-雕塑

3、举世闻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在“5•12”汶川大地震中,这一水利工程除鱼嘴部分有轻微损坏外,其余基本完好。该工程建造于()A、春秋时期B、战国时期C、秦朝时期D、西汉时期

4、北京2008年奥运会火炬设计灵感来自中国传统纸卷,在历史上对纸的发明和改进起到一定作用的是()A、蔡伦B、吴道子C、张仲景D、郦道元

5、阅读下列材料: “ 强调农业生产要遵循自然规律,农作物必须因地种植,不误农时;还要改革生产技术和工具。曾著书总结了我国古代北方劳动人民长期积累的生产经验,介绍了农、林、牧、副、渔业的生产方法。”

①上述材料中的内容反映了哪位科学家的成就?

②这位科学家生活在什么朝代?此材料节选自他的什么著作?③这部著作有何重要价值?

下载《体味文化》导学案定稿(内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体味文化》导学案定稿(内含答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体味文化教案

    体味文化教案 1、知识目标:明确文化的内涵,知道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阐释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的深刻影响。 2、能力目标:通过学生的主体参与、探究,使他......

    《体味文化》教案

    第一单元 文化与生活 一、综合解说 【地位作用】 本单元作为全书的起始,在全书中起着开篇立论和探究导引的作用,后面各单元都是在此基础上展开并进行深入探究的,学好本单元,你就......

    《祝福》导学案答案

    《祝福》导学案 【学习目标】 1、训练学生概括小说情节的能力。 2、学习本文综合运用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塑造人物的方法。 3、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理解造......

    短文两篇导学案及答案

    《短文两篇》导学案及答案 主备教师 :习志国 焦立伟 杨明杰时间:2014.4 共计 2 课时 课题 :《短文两篇》课型:讲读课 【学习目标】 1.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 2.积累一些......

    丑小鸭导学案及答案

    《丑小鸭》导学案 主备教师 :习志国 焦立伟 杨明杰时间:2014.2共计 2 课时 课题:《丑小鸭》课型:自读课文 【学习目标】 1、识记本课重点字词、了解童话的特点。 2、揣摩语言,理......

    虞美人导学案答案

    《虞美人》导学案答案 【自主探究】 1、找出文章中的主旨句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2、作者是如何表现愁情的? (1)“春花秋月”本是美好事物,作者为什么希望它结......

    《泊秦淮》导学案及答案

    《泊秦淮》导学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杜牧,理解诗句的含意,背诵全诗。 2、理解作者的忧国之情,认清当时统治阶级骄奢淫逸的本质。 教学重点:目标1. 教学难点:目标2. 教学方......

    《琵琶行》导学案整理答案

    《琵琶行》导学案 【学习目标】 情感目标:从失意者的互相同情慰藉之情中受到悲剧美的陶冶,从而认识封建社会(压制人才)的黑暗,激发学生珍视今朝的成才环境。知识目标: 1.解题、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