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老沙湾路社区文艺队创新服务方式
老沙湾路社区文艺队创新服务方式 老沙湾路社区的居民业余文化队伍,常年开展各种文艺演出活动,同时积极参与县里举办的文化活动。创新服务方式,群众文化开展有声有色,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围绕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精心指导和组织群众性文化活动,进一步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群众文化队伍日益壮大。一是社区文化队伍飞速发展。近几年,社区中老年文艺演出活动如雨后春笋,发展十分迅速,纷纷利用现有设施广泛开展文艺演出活动,活跃居民的业余文化生活。对各活动点文化队伍的基本情况进行造册登记,建立台帐,并安排专业骨干现场辅导、组织演出、提供信息。
二是文体队伍水平不断提高。节日文化活动高潮迭起。元旦、红五月、春节期间、重阳节,以和谐文化、文明创建为主线举办活动。百姓书画走进社区书法室,社区百家十字绣作品展等一系列文体活动,营造了独特的春节文化氛围。依据居民的需求社区组建了艺术表演队,并为居民、敬老院进行了表演和慰问演出,还依托社区道德讲堂这个文化活动的平台,实现了每天都有小型文体活动,每周都有中型文体活动,每月都有大型文体活动的发展目标。为居民、施工地放映电影。预计至年底,我们将完场放映任务六场次。
第二篇:老沙湾路社区地震应急预案
老沙湾路社区抗震减灾应急预案
编制目的: 为了加强地震应急工作,使地震应急工作快速、有序、高效地实施,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减轻地震灾害损失 和社会影响,维护社会稳定。编制依据: 依据《三道河子镇防震减灾应急预案》,结合老沙湾路 社区实际制定本预案。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老沙湾路社区处置地震灾害事件的应急 活动。工作原则: 接到上级政府通知的地震短临预报或地震灾害事件发 生后,老沙湾路社区立即按照预案开展地震应急工作,处 置本区域内地震灾害事件。
一、临震应急 接到镇政府发布的地震短临预报后,即可宣布进入临震 应急期。主要措施是:
1、社区防震减灾领导小组立即召开会议通报震情,安 排部署地震应急工作。
2、检查各居民区抗震救灾措施的落实情况,必要时按 上级要求发布避震通知,组织辖区居民按预定的疏散路线避 震。
3、配合有关部门对辖区内的生命线工程和次生灾害源 采取紧急防护措施,确保震时不受大的破坏。
4、加强社区居民地震科普知识的宣传,防止发生地震 谣传或误传,维护社会安定。
二、震后应急对策 地震发生后,社区防震减灾领导小组立即转为抗震救灾 指挥部,社区主任为指挥部指挥长,指挥部全体成员应在 30 分钟内到社区会议室集中(不另行通知),并根据镇抗震救 灾指挥部的要求,立即组织开展应急救援和抗震救灾工作。
1、迅速了解震情、灾情,将人员伤亡,房屋受损情况 及时上报镇抗震救灾指挥部办公室。
2、组织青壮年开展抢险救灾,本着先救人,后救物的 原则,就近开展救助活动。
3、组织社区居民疏散转移到安全地带,防止强余震造 成人员伤亡。
4、组织社区卫生所开展救护工作,保证伤员及时得到 救治。
5、引导、配合社会支援力量共同抢救被埋压人员,并 做好死难者的善后工作。
6、组织社区力量配合相关部门尽快恢复供水、供电,保证居民用水、用电。
7、安排社区公安民警和协管员做好社区的治安防范工 作,严厉打击趁火打劫及其它犯罪活动,同时做好防火、防 毒、防爆等工作。
8、积极争取救灾物资,安排好群众生活。
三、地震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
(一)领导小组及职责 领导小组 成立老沙湾路社区抗震救灾领导小组,在镇党委、镇政 府及镇抗震救灾指挥部统一领导下,开展辖区地震灾害事件 的应急工作。组 长: 杨绪辉 王爱萍 老沙湾路社区书记 社区居委会主任 副组长:
王洪武 成 员: 丁富洪 佟 忠 苏翠玲 聂岩芹 阿哈提 沙依然 杨晓玲
镇农场支部书记 社区联合党总支副书记 社区公安民警 社区民政协管员
社区社保协管员 社区党建协管员 社区综治宣传员 社区计生宣传员
抗震救灾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抢险救灾组、治安保障 组、疏散安置组、应急分队。主要职责 震前预防阶段:(1)制定本社区地震应急预案,落实任务,责任到人;(2)负责本辖区防震减灾工作,部署和落实地震应急 措施;(3)宣传普及防震减灾知识,增强居民的防震减灾意 识及自救互救能力;(4)制定震时人员疏散方案,规划居民区人口疏散路 线及场地;(5)组建社区志愿者队伍,落实抢险救灾人员,储备 必需的救助工具和物资食品。地震发生后:(1)组织社区居民开展抢险救灾,自救互救;组织社区 居民紧急疏散到安全场地;(2)开展灾情调查,及时掌握灾情、震情、险情及其 发展趋势,上报镇抗震救灾指挥部办公室,在形势紧急时向 上级部门请求支援;(3)协调解决地震应急和抗震救灾中急需解决的重大 问题;
(4)协助医疗卫生单位开展救护和卫生防疫工作;(5)协助社区公安民警做好本社区的治安防范工作;(6)组织居民做好防火、防毒、防爆等工作;(7)负责救灾物资的接收、登记、发放工作;(8)负责上级部门交办的其它工作。
(二)各工作组及职责
1、办公室 主 成 任:王爱萍 员:沙依然 阿哈提 杨晓玲 副主任:丁富洪 主要职责 ①负责迅速了解、收集和汇总灾情、震情、险情,及时 向市、镇抗震救灾指挥部及县地震局报告; ②传达、贯彻、落实镇抗震救灾指挥部的决策;组织有 关会议和接待工作; ③按照有关规定,及时发布震情、灾情等有关信息; ④围绕抗震救灾和恢复重建工作,开展科学、有效的宣 传,鼓励、动员群众战胜地震灾害;及时平息谣传或误传;
2、抢险救灾组 组 成 长:郭卫东 员:蓿 波 王乐琪 张宝年 陈福宗 刘学成 田红军 赵军 副组长:沙依然 赵明
主要职责 ①立即集结抢险救灾人员和器材,根据指挥部的命令迅 速开展抢险救灾; ②按照先人后物的原则,及时抢救被埋压的人员; ③协助医疗救护组及时运送重伤员; ④出现重大火灾、水灾等次生灾害后,立即配合组织救
灾。
3、治安保障组 组 成 长:佟 忠 刘占勇 王怀玉 阿买提 王建国 副组长:沙依然 员:王建江 主要职责 ①维护社区社会治安,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 ②抢救并保护重要财产、贵重物品; ③协调供水、供电部门抢修供水、供电设施,保障居民 生活用水、用电,防止次生灾害发生。
4、疏散安置组 组 成 长:杨绪辉 员:沙依然 张秀成 曾有理 张 恭 王建国 副组长:王洪武 主要职责 ①组织居民按照预定的疏散路线疏散到避
避难场所; ②组织群众搭建防震棚,安置无家可归人员; ③组织群众做好各类次生灾害和强余震的防范工作; ④做好死难者的善后工作,妥善安置孤儿和老人; ⑤组织救灾物资的接收、登记、分配、运送、发放工作;
四、附则 本方案自制定下发之日起生效,各条款由老沙湾路社区 防震减灾领导小组负责解释。
老沙湾路社区 2012 年 1 月
第三篇:创新服务方式
创新服务方式,打造行政审批新环境 记者:刘树林方一杨方宇董雷点击:37 日期:11-08-10
在开展政风建设年活动中,我市相关部门和单位不断创新服务方式方法,通过采取精简审批环节、压缩审批时限、优化审批流程等措施,全力打造服务优、门槛低、审批简、效率高的行政审批环境,来看报道:
为解决江南江北两处纸介征询意见,领导签发等难题,市发改委从今年5月开始,率先在市行政服务中心开通网上审批,实现了从项目受理、传递、审批、互动、办结全部网上进行,力促项目审批工作提质提速提效。
哈尔滨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审批办主任迟文天:网上审批呢,就是减少了纸介审批,全部在网上微机上进行,这样就减少了一些环节,使得审批速度照原来减少了2到3天,这样为项目单位顺利开工提供了方便的审批条件。
哈尔滨学院基建处的杨志辉怎么也没有想到,在7月8号受理的审批手续,5天内就拿到批件了。哈尔滨学院基建处杨志辉:在周六周日这两天,不停地跟我们沟通、咨询、核实有关情况。7月12日手续就批下来了(套用话筒标)非常快,用工作日来说就是两个工作日,时间的话也就是3天半的时间,这在以前都是不可想象的。
为提高办事效率,市税务局全面推行“综合服务”窗口,实行“一人多岗”、“一窗多责”,象税务登记、发票发售等业务以往需要在多个窗口反复排队,现在在一个窗口就可以全部解决。
黑龙江省锦秀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会计唐慧“速度好,服务好。”
据了解,在政风建设年活动中,我市85个部门和单位精简审批环节、压缩审批时限、优化审批流程,有的部门行政许可项目审批时限最高减少了70天,各部门平均减少审批时限5.25天;有14个部门和单位取消不必要的审批前置要件;市、区两级行政服务中心开展代办业务622项。
第四篇:创新管理模式强化服务方式
创新管理模式强化服务方式
推动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取得新成效
--互助县威远镇社会管理创新试点工作汇报材料
(2011年7月11日)
尊敬的各位领导:
威远镇是互助县县城所在地,作为全县社会管理创新试点乡镇,我们紧紧围绕“创平安、保稳定、促和谐、谋发展”的总体要求,进一步创新社会服务管理理念、体制机制和方法手段,不断提高创新社会管理的能力和水平,社会管理创新试点工作稳步推进。现将试点工作情况作一汇报,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基本情况
威远镇是全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现辖23个行政村、154个村社、4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6.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2万人,非农业人口2.95万人,流动人口0.25万人。现有中学1所,小学17所,教学点3个,共有学生3258名、教师243人,寺院1个。全镇建立综治工作中心2个,村级综治工作站23个,社区综治工作站4个。建立人民调解委员会28个,其中镇人民调解委员会1个,村级人民调解委员会23个,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4个。法律援助中心1个。创建“平安家庭”7840户,“平安村”20个、平安社区4个。
二、主要做法
(一)以搭建社会管理架构为基础,实行网格化管理。将辖区合理划分为四个社会管理服务站,15个管理服务网格,实行网格化管理。按照“一格多员”的网格管理体系,每个管理站设站长1名,配备公安民警1名,司法工作人员1名,社区
工作人员1名,专职内勤2名。在4个管理站配备涉及社会管理工作的教育、民政、卫生、文化、住建、信访、工商、计生、团委、妇联、民宗、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经济和商务、就业等部门人员各1名。在15个管理服务网格配备网格服务助理员1名、网格信息员1名、信访代理员1名,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新格局。
(二)以建立信息网络为载体,努力扩大社会管理面。在社会化管理创新试点工作中,为更好地掌握社会信息,建立了以镇社会管理创新办公室为龙头,社会管理站为骨干,网格信息员为重点,村级信息员为基础的四级社会管理信息网络体系,明确信息员职责、信息处理办法,构建以党支部为核心,采取村干部包社、社干部包片、中心户长包巷道、党员联户等办法,从矛盾纠纷调处、群众困难帮扶等方面入手,不断延伸工作面,掌控信息动态,变事后处臵为事前预防,为及时化解和调处矛盾纠纷、解决群众困难打下基础。
(三)以设立便民服务中心为平台,提供优质服务。选择在群众熟悉、办事进出方便的政府院内投资20万余元设立面积为100平方米的集政务大厅、服务大厅“两厅合一”的便民服务中心,新购臵办公桌椅,配备5台办公电脑,实行大厅开放式办公。按照定岗、定员、定职责的“三定”要求,选派了11名工作能力强、服务态度好、办事效率高、公正清廉的干部进驻便民服务中心窗口,实行统一管理。推行标准化服务模式,实行统一着装、标牌标识、文明用语、纪律要求、工作流程“五统一”,做到一口受理、一次性告知、阳光操作。实行“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最大限度地方便群众办事。便民服务中心整合了信访诉求、劳动保障、民政、新农保、水利、林业、农业、计生、新农合、城市建设等涉及为群众接办件等
与群众生产生活紧密相关的职能岗位集中到便民服务中心办公,推行“统一受理+全程服务+全程代理”的服务模式,进一步完善便民服务功能、拓展服务范围、提高服务质量。
(四)以解决突出问题为抓手,强化服务理念。在社会管理创新工作中,牢固树立“服务就是管理”的理念,全镇15个网格共为群众提供服务事项26件,调解民事纠纷62件,解决实际问题48个。加大就业再就业工作力度,新增城镇就业人口638人,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8015人;解决贫困群众危房改造212户,困难群众救灾救济 36人次;慰问城市拆迁安臵户344户;慰问老党员、卸任村干部、贫困党员144户;大寺路安臵区动工建设等,同时,引导群众参与创建和谐建设,开展农村清洁家园以及社区绿化、净化等专项行动,推进群防群治工作。
三、存在问题及下一步工作思路
社会管理创新工作作为一项创新和系统工程,在运行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和问题,主要是部分单位思想认识不到位,管理合力还没有真正形成,运行机制有待加强和完善,人员紧缺,经费不足等。下一步,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探索抓基层打基础的新机制。在社会管理创新工作中,注重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实行党支部负总责,构建以党支部为核心,坚持把发挥党的基层组织核心领导作用作为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基础工作,探索在社区成立党总支部,居民区成立党支部,楼院成立党小组,实现党的工作全覆盖。在此基础上,延伸社区服务工作链,住宅小区设立社区服务工作站,楼院设立单元楼长等,加强社区建设,创新社区管理,强化社会服务,真正建立基层管理有效机制。在农村,大力加强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配套建设,发挥村委会、妇代会、共青团、治保调解组织的职能作用,积极引导各种民间组织发挥作用,利用村规民约等村民约束机制,强化村民自我管理。
(二)探索组团联动式服务新方式。设立威远镇便民服务队,由镇党委一名领导带队,组织服务团队,每个月定期到村至少开展一次为期半天的集中服务,主要是变来访为下访,集中协调处理涉及民间纠纷、群众诉求表达、信息服务、现场办理医疗保险、了解社情民意等,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切实解决群众困难,直接面对面为群众服务。实行镇、村、社联动机制,形成镇、村、社互动网络。加强镇便民服务中心服务功能,在巩固的基础上,创新服务方式,增设协调服务、党政指挥岗位,对不在镇党委、政府职权范围内的或者需要几家联办或者无法办理的服务内容,镇党委每天确定一名领导坐班受理,主要是协调有关单位、现场答复等,想办法为群众解惑释疑,提供服务。村级设立便民服务站,社设立便民服务点,村干部为便民服务代办员,村代办员受理村民申请后,报送镇便民服务中心统一办理,让群众少找一次人,少进一道门,少进一次城。探索建立镇村联动机制,接到群众诉求电话或突发性事件等,镇便民服务中心党政指挥台在第一时间通知要求村级便民服务站处臵,使问题迅速在基层得到解决。加强社会管理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设臵社会管理QQ群。
(三)探索培育新型农民新办法。建设新农村和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农民是主体,也是内动力,只有提升农民素质,才能调动全民和谐发展。要狠抓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促进农民家庭和美、邻里和睦、人际和谐。采取职业教育、技能培训、外出取经、典型观摩、现身讲述等途径,不断提高农民技能素质,引导农民学得会、用得上、能致富。
大力发展主导产业,培育一村一品,并把农民组织起来,变分散经营为规模经营。增强农民的自治能力。尊重好、保护好、引导好、调动好农民的民主权利,让农民在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约束中增强参政意识、公民意识、法治意识、大局意识。
(四)探索部门联动新格局。在社会管理创新工作中,部门联动是促进服务方式转变的最主要方式。在试点中,部门确定的专职信息服务员明确为部门今后社会管理的信息员、代办员、服务员,从事本单位、本部门社会管理服务工作。建立社会管理服务长效机制,树立长期服务意识,具体工作中,基层网格反映的信息通过管理站汇总上报至镇社会管理创新办公室,由办公室汇总、整理、分析,归口函告部门信息服务员限期办理,由部门信息服务员直接办理,同时将办理情况函告镇创新办公室,部门信息服务员逾期不办理的,建议由“两办”直接督办,真正在体制、机制上形成部门联动,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五)探索干部管理新模式。面对编制紧缺,人员紧张的实际,想办法,出实招,把发挥现有干部工作潜能、调动工作积极心作为重点,实行干部工作“超负荷运转法”,即进一步精简工作岗位,整合岗位资源,调剂部分干部从事社区管理站社会管理服务工作,弥补工作人员紧张的问题,使每个干部有任务、有目标、有压力、有奖惩,工作与考核挂钩,与民主推荐干部挂钩,做到每个人有事干、有事做,在具体运行过程中,注意发挥干部工作能动性,最大程度挖掘和发挥干部工作潜能,提高工作效率。
第五篇:创新宣传方式,服务流动人口
创新宣传,服务流动人口
随着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稳步开展,大量外来人员投入到大观镇重建工作。我镇高度重视,加强对流动人口的计生服务工作。2010年,大观镇在对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上将创新宣传形式,力求将计生政策更加深入人心,从而有力地推动计生灾后重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
一、加大经费投入,在主要公共场所、各村人口聚居点、计划生育中心、计生生育文化大院设立固定规范的计划生育宣传标语,更新计划生育宣传栏。
二、完善各村、安置点文化书屋内容,在每个村、安置点书屋均设立计生书籍、报刊专柜。
三、利用随访对每户群众散发计生宣传资料,做到户户都有计生宣传资料。
四、对各村流动人口进行走访调查,掌握实情,以宣传为重点,跟踪服务到家,切实做好对流动人口的宣传教育服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