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一年级数学新课程的教学体会
一年级数学新课程的教学体会
课程改革是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学习改革,它将沿袭已久的被动式接受学习转变为主动式的探究学习。今年,中心学校组织了新课标的学习,我有幸参与此次培训,收获颇多。因教授的是数学科目,下面谈一谈在数学方面的体悟。
一、注重教材与生活实际有机结合。
现实的生活是千姿百态的,丰富多彩是数学的本色。“课标”数学教材改变过去旧教材那种“繁、难、偏、旧”的现象。而更多的是源于生活的数学。
二、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新课程强调体验性学习,学生学习不仅要用自己的脑子想,而且要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嘴说话,用手操作,用身体亲身经历,用心灵感悟、体验,其中一个重要的理念就是为学生提供“做”数学的机会,在具体的操作、整理、分析和探索交流活动中,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使学生的智慧受到挑战,从而实现有效学习。
三、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我国伟大的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是什么呢?往简单的方面说,只须一句话,那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源动力。
习惯的培养,需要侧重两方面来进行:一是最基本的学习习惯的培养。包括听(注重听,能听懂。)、说(能基本表达出自己的想法、愿望。)、读(准确。)、写(工整、规范。)等,采取“小步子,低起点,勤督促”的办法,让学生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二是新理念倡导的学习能力的培养。如:质疑创新、收集运用信息、积极参与交流等。经过异端时间的培养,孩子们的质疑能力、创新能力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他们能说出不同数学问题、计算方法,能列举出不同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注重评价方式的多样化。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提高、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我在进行评价时,都能体现这方面的理念,适当采用一些激励语言对学生进行鼓励,如:“你真棒!你说得真好!你再想想,可能会说得更好!”等等。这样就改变了过去单一由教师评价学生的状况,鼓励学生参与到评价活动中,开展自我评价,同学之间互评,组长评组员等评价活动。采用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我还采用多种手段对学生进行激励性评价,如:贴红花、奖红星等,特别是在课堂上,把学生分成几大组进行竞赛,以画星星的形式,谁回答正确,就给这组画上一个星星,看这节课哪个组积的星星多,就评为优胜组。这样既能激活每一个学生积极参与小组学习活动,又能让学生互相鼓励,互相督促,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总之,新课程标准不但是强调用新的价值去看待数学教育,更重要的是要求我们运用新的价值观和理念去实施教学,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才能提高学生的素质。
第二篇:数学新课程教学几点体会
辽宁省大石桥市高级中学论文
新课程教学的几点体会
大石桥市高中 数学组 王洪梅
新课程教学的几点体会
忙碌的一个学期又过去了,回首那些逝去的日子,我认真学习了 新的课程标准,努力钻研新教材,虚心向老教师们请教,广泛听取他们对我教学的意见和建议,同时我有意识对课堂教学进行一系列的尝试和创新,现在把自己的体会和反思进行整理和归纳,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转变教育教学观念。
高中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一线教学人员要改变教学观念。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应该关注什么呢?一是关注“ 学生 ”,心里一定要有学生;二是关注“ 发展 ”,既包括学生的发展,也包括教师自身的发展;三是关注“ 过程 ”,即学生的学习过程和老师引导学生 学习的过程。这三方面核心是关注学生的发展,要正确的处理好教师、学生和教材三者之间的关系。按照建构主义的理论思想,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对教材进行科学合理的处理和调整,其中符合学生具体情况的内容和要求我们可以参考,不符合的我们可以完善或者改组教材,甚至自己重新进行有目的设计,即全面的参与课程设计,这点是很重要的。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数学教学模式不再是过去老师讲,学生听;老师板书,学生模仿;老师出考卷考学生,学生被动地进行简单的评价。我的希望与目标是在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能通过在课堂上师生之间富有情趣的教学互动过程中实现 “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学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都得到不同的发展。” 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大力倡导 “ 课前自主学习,课堂有效学习,课后互助学习” 的教学模式。
二、教学中尝试新模式
1、引导学生课前自主学习。
现代社会要求每个人必需具备一个能力--终身独立学习的能力,从高中开始学生必须要学会摆脱对老师的依赖、盲从的心理,努力依靠自己的力量,在老师的指导之下进行有效的科学的自主性学习,从而真正地解放自己的心灵。为此我的真实想法是分三步进行:第一步、争取在高一这一年强化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学会自主 听课,学会独立做笔记,学会规范地书写作业,同时进行简单的课前自学训练,让学生初步形成一些必备的学习能力。第二步、进入高二以后,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认知层次已经基本形成了,所以可以争取在高二这一年中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不同方向的方法指导,对自学内容以单元形式进行,给他们相对更大的空间,让他们尝试自己对自学内容进行合理的安排。第三步、在高三这个学年中,对自学的要求更加宽松,老师制定复习计划和提纲,具体内容都可以由学生独立完成,最后老师做总结和强调。
2、尝试课堂新的学习方式
现在我倡导的一种学习是探索性的、自主的、研究性的学习,它的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心理学。我为什么倡导这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呢?因为经大部分实际研究表明:参与不同的学习过程会产生皆然不同的效果。比如说让某个学生写某个数学定义几十遍,就会产生负面影响,使学生产生不喜欢数学甚至厌倦学数学的消极情绪。显然这种学习方式和效果不是我们所希望中的学习,我认为真正的有效学习是 积极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大量的研究还表明,探索性的、自主的、研究性的学习对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很有明显的效果,实际课堂教学 应当灵活多变,千万不能认为有什么教学模式很好,我就照搬照抄,一层不变,其实这是很失败的。因为我们所面对的学生是每天都在变化着的,同时社会环境也是在不断发生巨大的变迁,新的教育理念、新的课程标准、新的教材 „„ 像潮水一样向我们涌来。所以对于课堂的教学,我认为应当怀有 “ 做勇敢的实践者 ” 的精神,不断思考,不断的实践,不断总结,并不断创新,只有怀有这样的理想认真地教学我们才会在我们创造的课堂中真正体会到劳动者的快乐。3、鼓励学生课后互助学习
我经常告诉学生在我的眼中没有好生和差生之分,而是有四种不同角色的同学,即追赶者、跟随者、奔跑者和飞翔者,请学生自己给自己定位,并且请飞翔者或奔跑者担任数学学习小组的领头者与援助者。学生们都很惊讶,然后又很开心地开始组队了。在开放的教育环境中,学生所焕发的潜能和展现的差异,令人吃惊,无论潜能还是差异,我深切地体会到,它们都是有待开发利用的教育资源。我这样做的目的是:由于每个数学学习小组中都有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课后通过组长帮助,督促组内暂时落后的同学通过适当的练习巩固掌握课内知识,做到 “ 课课清 ”,延续了课堂教学的时间,保证了学习的效果,组长通过对别人的指导巩固了知识,锻炼了能力,达到了共同提高的目的。通过这一活动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归属感,不再感到孤立无助,加强了学生间的交流,让他们获得学习知识过程同时也获得了同学之间美好的情感体验。
三、新课堂教学实践下会产生的积极效果
1、新型的师生关系
我们常说: “亲其师方能信其道 ”.可是在实施新课程改革之后,我认为这句话还可以这么说: “ 信其道而更亲其师。” 因为在实施课程改革的过程中,由于转变了教师的传统角色,由原来单一的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合作者;同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努力做到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因此师生关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2、学生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积极性提高
大家都知道 “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 新教材在兴趣上大做文章,从而也给我们老师提供了施展自己创造力的空间。经过实际 一个学期的实践教学,我通过对新教材进行一些有效的整合,大胆地进行一系列有效学习的教学尝试,使我的课堂教学形式多样化,富有挑战性和趣味性,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新鲜感,从而大大地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望和学习积极性,保证了数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在实践过程中学生获得了三维发展----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和谐发展。
通过新课程改革下课堂教学的改革,我欣喜地看到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学习面貌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们逐步地走进了高中数学的课堂,慢慢地学会了自己自学一些新的知识,在课堂上能很自信地告诉别人我的答案是什么,在数学小组里感受着同学们之间互帮互助的友谊,体验着数学学习过程的快乐 „„学生们的真实的教学活动一次次鼓励着我沿着新课程改革的道路一步一步向前走,边走边思索,边走边总结。我坚信只要我们师生双方能站在平等的地位,以合作与进取的精神,进行智慧与心灵的交流,让学生显示自己的力量,表现自己的聪明才智,就能使教学化“难”为 “易”,变“单调”为“多彩”。让每一个学生在优化的环境中主动学习、自主发展、不断创新!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每一位教师通过自己的创造,体现人性的魅力、展示人格的力量、体验生命的意义!
以上是我在实际教学中的实践经验和体会,我坚信在不久的将来经过我们教育工作者不懈的努力下,我国的教育事业一定会取得辉煌成就。
第三篇:学习一年级数学新课程标准的体会.doc
学习一年级数学新课程标准的体会
新的小学数学课程对小学数学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指导等几个方面都作了一些修改。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是主张在课程设计的总体思想上体现“人人学习有用的数学”,“不同的人学习不同水平的数学”,“把数学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交流信息的手段和工具”等。即力图使数学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面向全体学生。
如何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利用这样一本教材上好一年级数学课,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我想,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对教学工作会有一些帮助。
一、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年级学生年纪小,自我约束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如果我们一味地加以批评和责备,势必会使刚刚开始小学学习的孩子产生厌学情绪,从而影响以后的学习。怎样让刚刚进入小学的孩子一开始就对学习数学产生兴趣,我想这也是一年级教学中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教学过程不但是知识传授的过程,也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数学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发掘情感的积极因素,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课堂教学形式灵活多样,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这无疑是告诉我们在课堂中要采用形式多样的活动、游戏等,投其所好,让学生在玩中学习数学。
三、注重思维能力的培养
学前教育中家长注重艺术智能启蒙,忽视分析与综合、比较与分类、抽象与概括、判断与推理等抽象思维开发大有人在,家长注重纯数学计算力的训练,而忽视抽象思维的培养。所以,在课堂上应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一年级,是游戏和学习的过渡,是学校学习的新起点。一年级的学生有着太多自己的特点,只有我们老师把教材、学生的年龄实际和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找到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才能让学生学得更轻松更开心更扎实,才能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为一生的学习打好基础。
刘芳芳
2011年9月8日
第四篇:新课程理念下数学教学体会
新课程理念下数学教学体会
经过一年多的新课改教学工作实验,略有收获,现把我在新课改课堂教学中总结的教学体会整理如下:
一、教师角色和教学行为的转变
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我收获最大的就是自己的角色转变了。传统教学以讲授为主,新课改要求在数学教学中必须加强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但是我们知道,纯粹的“探究”或“讲授”都不能产生良好的效果,还是将二者有机结合好。讲授法是我们所熟悉的,只要我们多思考、多研究,在讲授法中融入学生探究,少讲一点,留点时间让学生去探究,并想法使学生探究与教师讲解二者很好地结合起来,就能产生良好的效果。学生学会探究,自己能获得一部会知识了,不正达到了“教是为了不教”的目标了吗?老师讲得少了,老师自己的负担也减轻了,上课轻松了,两全齐美。我们要养成一种习惯,那就是只要我们上课感觉很累,我们就得反思,是不是自己讲得太多了,学生参与的时间太少了,这节课的某些环节是否能够改进一下,改成学生活动,让学生去探究。思想一变,方法自然会有。教学需要我们做个有心人。我在慢慢转变我自己,由原来的知识讲授者朝学生学习组织者、合作者转变。课堂气氛开始活跃了,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学生的特长得到发挥,学生的才能也得到了一定的展示。
第 1 页
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教师教学思路的转变,必然引起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长期以来,我们的学生已习惯于接受学习,不会动手实践与探究。但学生的可塑性很强,只要我们坚持做下去,必然会收到良好的效果,最终是学生学会探究、学会学习。
刚开始时学生不会探究,我们可以先示范,然后再让学生去探究。如在《对数的运算性质》教学中,我先利用对数与指数的关系证明了积的对数等于两因子对数的和这一性质,然后要求学生类比这一思路探究其它方面的的运算性质并证明,最后将结果交流,学生除了得到书上的运算性质而外,还得到了方根的对数运算性质,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新课改实施以来给学生带来的最大变化是,开始尝试自主合作与主动探究所带来的愉悦和成功感。学生的学习行为开始由“被动”转向“主动”,接受式学习不再独唱主旋律,探究式学习和动手实践的介入,与接受性学习交相呼应、相辅相成。
三、备课方式的转变
好课是备出来的,按照新课程理念,我们的备课就不能仅仅是教教材,而是得思考如何用教材去教,怎样使我们的讲授与学生的探究有机结合,如何实施好探究,设计好学生活动。一堂好课是需要反复思考和锤炼的。在备《对数的概念》这节课时,按照教材的编写顺序,教学流程是:对数的概念,常用对数和自然对数指数式与对数式的互化对数的性质(负
第 2 页 数和零没有对数)。我经过反复考虑,认为由对数概念可直接得出指数式与对数式的互化,二者中间强行加入常用对数和自然对数的概念,会使教学显得生硬,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知识的连贯性,常用对数与自然对数的概念较简单也较独立,不妨放在最后轻微地点一下就行了。另外负数和零没有对数这一性质教材是直接给出的,不太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我也略微做了改动,设计了两个题组,一组是负数的对数,一组是零的对数,由题组中的特例让学生归纳出对数的性质:负数和零没有对数。经过处理后我的本节教学流程主要是:对数的概念指数式与对数式的互化对数的性质(负数和零没有对数)常用对数和自然对数练习反馈。通过后来教学反馈看,这样的处理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以上三点是本人实施新课程教学以来感受较深的几点,不妥之处恳请同行批评指正。
第 3 页
第五篇:一年级数学教学经验及体会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日子过得真快,转眼一学期过去了,我已经和孩子们一起走过了一年级。看着孩子们一天天的成长,一天天的进步,我心里很高兴。孩子们从不会读题、不会做作业到孩子们尝试自己读题、独立完成作业的确需要一个过程,但只要坚持下来,孩子们会进步非常快的。
在这一年里,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1、口算训练必须坚持。自去年9月份至今,我的孩子们口算训练一直未曾间断过,每每感到家长有些松懈时,我就会及时沟通、督促。一年的坚持,孩子们的口算速度和准确率越来越高。我们做数学老师的都知道每次考试最让人心痛的就是原本会做的题孩子们算错了,而且还常常不是少数学生,我们也常常会埋怨孩子马虎,做题不细心,实际上这都是因为口算基础没打好的缘故。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也会继续坚持。
2、教会学生自己读题越早越好。早在一年级刚刚开始的时候我就开始教学生自己读题,我觉得孩子们自己读题做题的效率要比老师读题好的多,孩子们自己读题时,在读的过程中他可以有更多独立思考的空间。尽管一开始很困难,毕竟刚刚入学的孩子识字量大都比较小,但我没有气馁,大概坚持到一个月多一点的时候,我突然发现我的孩子们基本上都能自己读题了,我很欣慰。而且能认真读题的孩子,学习成绩提高的非常快。
3、深入解读教材,沟通知识的内在联系。每一个数学知识都不是孤立的,彼此之间都是紧密相连的。数学教师如果自己都不知道各知识彼此间的沟通,那教给孩子们知识必定也是一个个割裂的知识点,前后联系不起来。所以,一年来,我在教学中不只是就知识教知识,而是沟通各知识的内在联系,梳理各类知识的教学结构,然后用结构来教。比如在学习10以内数的认识和20以内数的认识之后,有关数的认识的教学结构就逐渐形成,那么在100以内数的认识中,孩子们就不教就会了,因为他们已经掌握了方法。
4、注重对后进生的辅导。对后进生分层次要求。在教学中注意降低难度、放缓坡
度,允许他们采用自己的方法慢速度学习。注重他们的学习过程。在教学中逐步培养他们的 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自信心,对学生的回答采取“扬弃”的态度,从而打破了上课发言死气沉沉的局面,使学生敢于回答问题,乐于思考。
5、测评。做好测试评估工作。评估不只是看学生学习成绩如何,更重要的是了解学生学习的心理,作为教师改进教学的依据。在测试卷中,增加了体现学生思维过程的试题。测的 结果也不再作为评价学生唯一依据,而是看重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学习的努力程度。在评 讲试卷时,打破按顺序逐题讲解的模式,尝试采用按类讲解。如:将试卷中错误较多的类型 依次进行讲解。希望通过这一改变,能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掌握、运用知识。
要提高教学质量,还要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小学生爱动、好玩,缺乏自控能力,常在学习上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有的学生抄袭作业。针对这种问题,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并使这一工作贯彻到对学生的学习指导中去,还要做好对学生学习的辅导和帮助工作,尤其在后进生的转化上,对后进生努力做到从友善开始,比如,握握他的手,摸摸他的头,或帮助整理衣服。从赞美着手,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所以,和差生交谈时,对他的处境、想法表示深刻的理解和尊重,还有在批评学生之前,先谈谈自己工作的不足。
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习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习思想的辅导,要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要解决他们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要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习并不是一项任务,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充满乐趣的。从而自觉的把身心投放到学习中去。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原来的简单粗暴、强制学习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使学习成为他们自我意识力度一部分。在此基础上,再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技能。并认真细致地做好查漏补缺工作。后进生通常存在很多知识断层,这些都是后进生转化过程中的拌脚石,在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时,要特别注意给他们补课,把他们以前学习的知识断层补充完整,这样,他们就会学得轻松,进步也快,兴趣和求知欲也会随之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