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企业文化在企业重组中的整合探究
文章标题:企业文化在企业重组中的整合探究
【内容摘要】本文着重探讨了企业在重组过程中必须面对的企业文化障碍以及对重组企业进行企业文化整合的步骤和方法。
【关键词】企业文化,企业重组,文化整合作者简介:操绪江(1964.11—),男,湖北省监利县人,长江大学城市建设学院行政管理专业办公室主任,政工师。1资产重组与文化整合的并行是企业重组的成功之道
对于国内外企业重组案例的仔细分析后,我们不难发现这样一个规律:企业重组获得成功的企业都是走了一条资产重组和文化整合并行的道路,企业重组失败的共同原因之一是重视资产重组而忽视文化整合。企业是一个经济实体,也是一个文化实体,企业重组不仅是一种经济行为,它更是一种文化行为。企业重组表面上看是有形资产的重新配置,而本质上它涉及人们的利益以及人们对利益变动作出的各种价值取舍。这些利益取舍行为是深受以价值观为核心的企业文化所影响。资产重组的过程伴随大量的文化碰撞和磨合,企业重组就其本质而言,也是企业文化的重新整合。企业的领导者应该充分重视重组中的文化整合,并有意识地塑造一种理想的企业文化模式。如果企业忽视重组中的文化整合,将会给企业带来难以弥补的损失甚至造成无可挽回的悲剧。在德国西门子公司尼克斯多夫电子公司的合并中,由于双方低估了它们的文化差异对合并的影响,西门子公司每年为此亏损数十亿马克。后来西门子·尼克斯多夫公司开始在公司里塑造一种“在工作中争取协作效果”的企业文化,以弥补它们忽视文化整合的过失。如果在企业重组的过程中进行有效的文化整合,不仅可以促进资产重组,还能够为企业发展创造有利的环境。1995年,三九集团兼并雅安制药厂后成立了三九雅安公司,三九集团高度重视企业兼并中的文化整合,把“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三九精神移植到三九雅安公司,员工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企业效益也迅速好转。2企业重组中的文化障碍在企业重组的过程中,文化障碍是潜在的,无法绕过且令人头痛。企业文化整合需要企业文化的变革,而文化的变革又谈何容易。正如《美国的企业精神》一书的作者劳化斯·米勒说的那样“组织文化是所有成员的习惯积累而成的。而习惯则是多年的观察尝试与奖赏所形成的,它根深蒂固,任何尝试改变习惯的人,都知道难如登天”。企业重组中的文化障碍一般表现为以下5个方面。2.1企业之间文化传统的差异所有的企业都有自己的企业文化。企业在自己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受到特定的经济和文化环境影响,有着不同的发展历史,形成各不相同的企业文化传统。企业之间的地域、民族、素质、行业和所有制形式等方面的不同,铸成了风格迥异的文化性格和文化模式。企业文化传统的差异造就了不同企业的员工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的差异,给企业重组带来很大的文化阻力。文化差异是企业之间的根本差异之一,也是企业文化整合的最大难题。2.2企业重组中“成功者”和“失败者”的心态反差在强势和弱势企业重组时,强势企业在资金、管理和文化等方面具有弱势企业无法比拟的优势,强势企业员工在心理上骄傲自满的心态,往往以“成功者”甚至“救世主”的身份自居。而弱势企业员工因自己企业处于劣势而产生“亡厂奴”和“失败者”的心态。这两种不良心态很容易滋生并在企业中埋下文化冲突的种子,对企业文化整合极为不利。管理者应引导双方员工调整心态,树立平等、合作和竞争的观念。2.3被重组员工对“沉入成本”的怀旧心理企业文化是由企业员工付出的巨大努力而形成的,这其中凝聚着他们大量的心血和努力,这些心血和努力构成了这种文化的“沉入成本”。当企业被重组时,职工意识到他们曾为之努力的企业文化将被改变,谁也不愿自己的劳动成果被轻易地否定,因而难免表现出一种对原有文化依恋难舍之情和怀旧心理。特别是当个人在重组中受挫或企业在重组中出现的波折,这种怀旧心理很容易演化为一种文化的反弹力,对文化的变革充当较大的抵销力量。2.4被重组企业的员工对“利益减少”的危机意识在企业重组之前,员工们处于一种相对的利益均衡状态。企业重组意味着这种利益均衡将要被打破,员工们认为自己可能成为这场变革的牺牲者,维护既得利益是每个员工的一般心理倾向。特别是一些弱势企业的管理层,他们的职位和其它利益很可能被取代,表现出对重组的严重的忧虑。在这场不对等的重组中,被重组企业员工的心理很容
易失去平衡。除非能给员工以实际利益保证,这种普遍的危机感很容易成为阻碍重组的内在潜流。
2.5被重组企业员工对变革前景“不确定”的疑惧心理企业重组的成功与否受到诸多因素和条件的制约,由于一些难以预测不确定因素存在,人们对前景不能做精确的描述和肯定的判断,变革对于员工们生活和工作的影响是无法确定的,员工很容易产生对企业文化变革的消极观望的心理。此外,企业文化具有生成的长期性、作用的潜在性、存在的延续性和改变的迟缓性等特点,也会给企业文化的变革和整合增大难度。3企业文化整合的基本类型企业文化整合是指在企业重组过程中将相异或矛盾的文化特质在相互适应后形成一种和谐的文化体系。企业重组中的企业文化整合类型,主要由双方企业文化的强弱程度、相适应性以及企业重组的战略目标共同决定。从国内外的企业重组的实践来看,企业重组中的文化整合有四种基本类型。3.1文化替代式当强势企业重组弱势企业时,强势企业向弱势企业输出自己的管理模式和文化模式,促使弱势企业的文化发生根本转变,最终以自己的强文化取代对方的弱文化。1995年海尔公司在兼并红星电器厂的过程中,海尔仅派去了3名海尔文化中心的人,将海尔文化全面地输入到红星厂。以“敬业报国、追求卓越”的海尔精神为核心的海尔文化理念和“日事日毕、日清日高”的海尔管理模式被员工们认同,员工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发生了根本转变,企业的经济效益迅速好转。海尔的成功在于坚持以自己积极进取的创业文化取代对方的守业文化或败业文化,以自己的无形资产盘活对方的有形资产。3.2文化融合式在强势企业与强势企业重组时,双方都有令人自豪而优秀的企业文化,彼此只能加强交流,相互学习和吸收对方文化的优点,在文化上相互同化,使两种不同的文化最终复合成为一种更优秀的新型企业文化。上海贝尔公司是由中国邮电工业总公司、比利时阿尔卡特公司和比利时王国政府基金会合资而成立的。在公司成立之初双方就本着相互尊重、互惠互利的原则,加强沟通,精诚团结,逐步形成全新的“团结、奋进、为大家”的贝尔文化。贝尔文化虽然还带有原合资方的文化痕迹,但已今非昔比,它毕竟具有了兼备中西文化优点的新特质。3.3文化促进式当一种强文化受到弱文化的冲击时,强文化能保持基本模式不变,其价值观体系也相对稳定,只是在一些具体的文化参数上作适应性的改变,使原有文化的功能更加完善,使之更适应双方合作和促进企业发展。90年代初,荣事达集团先后与美国和日本的企业联合成立7家合资公司,在合资公司里,荣事达集团保持自己特有的“以义生利、以德兴企”的“和商文化”和“零缺陷管理”。同时又积极吸收和借鉴外资企业管理和文化的优点。这种以我为主,兼容对方优点的文化整合方式,使荣事达集团新公司的经营业绩稳步提高。3.4文化隔离式这种文化整合主要适用于某些跨国公司间的重组。因为双方文化背景和企业文化风格迥然不同,甚至相互排斥或对立。在文化整合的难度和代价较大的情况下,如果能保持彼此的文化独立,避免文化冲突,这样会有利于企业的发展。如美国通用电器公司控股日本五十铃公司时,通用电器公司并没有向五十铃输入自己的文化模式,而是采用了文化隔离的整合方式。4企业文化整合的方法和步骤企业文化整合既是一个文化变迁的过程,也是文化再造和文化创新的过程。企业文化整合需要运用一定的方法和按照一定的程序进行。戴尔和肯尼迪在他们的著作《塑造公司文化》中指出:塑造公司文化需要“建立共识,彼此信任,建立技巧,耐心和保持弹性——是我们认为最终解决问题的办法”。劳伦斯·米勒在《美国的企业精神》一书中提出“为了发展新的文化,必须动员一切力量,为了改变公司的文化,必须要有实例、训练、指示、教导、强化以及对新作风予以支持的制度。”企业文化整合可按下面的方法和步骤进行。4.1企业文化诊断这个阶段工作的任务是对重组双方的企业文化状况有个客观的认识,以理清未来的文化变革和整合的大体思路。(1)企业文化调查。对重组双方企业的发展的历史、文化传统、企业经营管理的现状、企业的人际关系、员工对企业重组的态度、企业的地域文化特征都要作系统的调查,为企业文化的变革提供详实的资料。(2)企业文化分析和评价。对企业文化进行全面梳理,分析企业文化的形成原因,对双方企业文化的优劣之处、差异程度和文化适应程度都要有明确的认识。(3)提出企业文化整合的建议。对文化整合提出基本思路,大致描述和预测未来的文化模式。4.2企业文化设计立足双方企业文化的实际状况,根据企业重组的战略要求,对未来的文化模式的实施措施进行科学设计。(1)文化模式设计。将若干不同的文化特质,经过适当的合并、分拆、增强和减弱等主式进行重新联结,形成理想的文化模式和文化网络进行重新设计。企业文化模式设计要从企业价值观入手,形成一整套的企业理念系统。(2)将理想的企业文化进行适当的细化和量化,对新文化推广进行详细规划,确定文化整合的阶段性目标,制定文化整合的评估体系,使企业文化整合的方案具有确定性和可操作性。(3)成立企业文化整合的工作机构,将文化整合与资产重组实行接口,促使两者的协调运行,鼓励双方员工参于讨论,形成文化整合的执行文本。4.3企业文化整合的实施按克特温勒的看法,人的态度改变程序可以分为“解冻期—改变期—冻结期”。企业文化整合的实施也应有三个阶段。(1)改变企业文化环境。通过系统的企业文化宣传,营造企业变革的舆论氛围。向员工传递企业文化变革的信息和决心,使员工感到变革的压力,迫使员工反思和改变自己的不良习惯,鼓励员工接受新文化。加强沟通和交流,尽可能达成变革的共识。(2)全面推进新文化。结合资产重组和机构变更,在较短时间内全面推行新的规章制度,要求员工严格遵守新文化准则。通过系统的企业文化培训,使员工能够完全理解和执行新的文化准则。(3)持续强化新文化。文化变革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新文化的建立需要持续的强化。领导者和管理者要带头执行,要不断地清除旧文化中不良的成分,反复地纠正员工的行为偏差,通过一定的奖惩措施来巩固和维护新文化,防止员工的旧文化反弹,直至员工能够自觉地遵从新文化、养成好习惯。参考文献[1]王爱林.企业并购中的文化整合[J].中外管理导报,2002,(2).[2]吴晓亮.《跨国并购企业的文化管理》[J].中外管理导报2004,(1).《企业文化在企业重组中的整合探究》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企业文化在企业重组中的整合探究。
第二篇:浅谈企业文化在企业重组中的整合
浅谈企业文化在企业重组中的整合 资产重组与文化整合的并行是企业重组的成功之道
对于国内外企业重组案例的仔细分析后,我们不难发现这样一个规律:企业重组获得成功的企业都是走了一条资产重组和文化整合并行的道路,企业重组失败的共同原因之一是重视资产重组而忽视文化整合。
企业是一个经济实体,也是一个文化实体,企业重组不仅是一种经济行为,它更是一种文化行为。企业重组表面上看是有形资产的重新配置,而本质上它涉及人们的利益以及人们对利益变动作出的各种价值取舍。这些利益取舍行为是深受以价值观为核心的企业文化所影响。资产重组的过程伴随大量的文化碰撞和磨合,企业重组就其本质而言,也是企业文化的重新整合。企业的领导者应该充分重视重组中的文化整合,并有意识地塑造一种理想的企业文化模式。如果企业忽视重组中的文化整合,将会给企业带来难以弥补的损失甚至造成无可挽回的悲剧。在德国西门子公司尼克斯多夫电子公司的合并中,由于双方低估了它们的文化差异对合并的影响,西门子公司每年为此亏损数十亿马克。后来西门子·尼克斯多夫公司开始在公司里塑造一种“在工作中争取协作效果”的企业文化,以弥补它们忽视文化整合的过失。如果在企业重组的过程中进行有效的文化整合,不仅可以促进资产重组,还能够为企业发展创造有利的环境。1995年,三九集团兼并雅安制药厂后成立了三九雅安公司,三九集团高度重视企业兼并中的文化整合,把“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三九精神移植到三九雅安公司,员工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企业效益也迅速好转。企业重组中的文化障碍
在企业重组的过程中,文化障碍是潜在的,无法绕过且令人头痛。企业文化整合需要企业文化的变革,而文化的变革又谈何容易。正如《美国的企业精神》一书的作者劳化斯·米勒说的那样“组织文化是所有成员的习惯积累而成的。而习惯则是多年的观察尝试与奖赏所形成的,它根深蒂固,任何尝试改变习惯的人,都知道难如登天”。企业重组中的文化障碍一般表现为以下5个方面。
2.1 企业之间文化传统的差异
所有的企业都有自己的企业文化。企业在自己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受到特定的经济和文化环境影响,有着不同的发展历史,形成各不相同的企业文化传统。企业之间的地域、民族、素质、行业和所有制形式等方面的不同,铸成了风格迥异的文化性格和文化模式。企业文化传统的差异造就了不同企业的员工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的差异,给企业重组带来很大的文化阻力。文化差异是企业之间的根本差异之一,也是企业文化整合的最大难题。
2.2 企业重组中“成功者”和“失败者”的心态反差
在强势和弱势企业重组时,强势企业在资金、管理和文化等方面具有弱势企业无法比拟的优势,强势企业员工在心理上骄傲自满的心态,往往以“成功者”甚至“救世主”的身份自居。而弱势企业员工因自己企业处于劣势而产生“亡厂奴”和“失败者”的心态。这两种不良心态很容易滋生并在企业中埋下文化冲突的种子,对企业文化整合极为不利。管理者应引导双方员工调整心态,树立平等、合作和竞争的观念。
2.3 被重组员工对“沉入成本”的怀旧心理
企业文化是由企业员工付出的巨大努力而形成的,这其中凝聚着他们大量的心血和努力,这些心血和努力构成了这种文化的“沉入成本”。当企业被重组时,职工意识到他们曾为之努力的企业文化将被改变,谁也不愿自己的劳动成果被轻易地否定,因而难免表现出一种对原有文化依恋难舍之情和怀旧心理。特别是当个人在重组中受挫或企业在重组中出现的波折,这种怀旧心理很容易演化为一种文化的反弹力,对文化的变革充当较大的抵销力量。
2.4 被重组企业的员工对“利益减少”的危机意识
在企业重组之前,员工们处于一种相对的利益均衡状态。企业重组意味着这种利益均衡将要被打破,员工们认为自己可能成为这场变革的牺牲者,维护既得利益是每个员工的一般心理倾向。特别是一些弱势企业的管理层,他们的职位和其它利益很可能被取代,表现出对重组的严重的忧虑。在这场不对等的重组中,被重组企业员工的心理很容易失去平衡。除非能给员工以实际利益保证,这种普遍的危机感很容易成为阻碍重组的内在潜流。
2.5 被重组企业员工对变革前景“不确定”的疑惧心理
企业重组的成功与否受到诸多因素和条件的制约,由于一些难以预测不确定因素存在,人们对前景不能做精确的描述和肯定的判断,变革对于员工们生活和工作的影响是无法确定的,员工很容易产生对企业文化变革的消极观望的心理。此外,企业文化具有生成的长期性、作用的潜在性、存在的延续性和改变的迟缓性等特点,也会给企业文化的变革和整合增大难度。企业文化整合的基本类型
企业文化整合是指在企业重组过程中将相异或矛盾的文化特质在相互适应后形成一种和谐的文化体系。企业重组中的企业文化整合类型,主要由双方企业文化的强弱程度、相适应性以及企业重组的战略目标共同决定。从国内外的企业重组的实践来看,企业重组中的文化整合有四种基本类型。
3.1 文化替代式 当强势企业重组弱势企业时,强势企业向弱势企业输出自己的管理模式和文化模式,促使弱势企业的文化发生根本转变,最终以自己的强文化取代对方的弱文化。1995年海尔公司在兼并红星电器厂的过程中,海尔仅派去了3名海尔文化中心的人,将海尔文化全面地输入到红星厂。以“敬业报国、追求卓越”的海尔精神为核心的海尔文化理念和“日事日毕、日清日高”的海尔管理模式被员工们认同,员工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发生了根本转变,企业的经济效益迅速好转。海尔的成功在于坚持以自己积极进取的创业文化取代对方的守业文化或败业文化,以自己的无形资产盘活对方的有形资产。3.2 文化融合式
在强势企业与强势企业重组时,双方都有令人自豪而优秀的企业文化,彼此只能加强交流,相互学习和吸收对方文化的优点,在文化上相互同化,使两种不同的文化最终复合成为一种更优秀的新型企业文化。上海贝尔公司是由中国邮电工业总公司、比利时阿尔卡特公司和比利时王国政府基金会合资而成立的。在公司成立之初双方就本着相互尊重、互惠互利的原则,加强沟通,精诚团结,逐步形成全新的“团结、奋进、为大家”的贝尔文化。贝尔文化虽然还带有原合资方的文化痕迹,但已今非昔比,它毕竟具有了兼备中西文化优点的新特质。
3.3 文化促进式
当一种强文化受到弱文化的冲击时,强文化能保持基本模式不变,其价值观体系也相对稳定,只是在一些具体的文化参数上作适应性的改变,使原有文化的功能更加完善,使之更适应双方合作和促进企业发展。90年代初,荣事达集团先后与美国和日本的企业联合成立7家合资公司,在合资公司里,荣事达集团保持自己特有的“以义生利、以德兴企”的“和商文化”和“零缺陷管理”。同时又积极吸收和借鉴外资企业管理和文化的优点。这种以我为主,兼容对方优点的文化整合方式,使荣事达集团新公司的经营业绩稳步提高。
3.4 文化隔离式
这种文化整合主要适用于某些跨国公司间的重组。因为双方文化背景和企业文化风格迥然不同,甚至相互排斥或对立。在文化整合的难度和代价较大的情况下,如果能保持彼此的文化独立,避免文化冲突,这样会有利于企业的发展。如美国通用电器公司控股日本五十铃公司时,通用电器公司并没有向五十铃输入自己的文化模式,而是采用了文化隔离的整合方式。企业文化整合的方法和步骤
企业文化整合既是一个文化变迁的过程,也是文化再造和文化创新的过程。企业文化整合需要运用一定的方法和按照一定的程序进行。戴尔和肯尼迪在他们的著作《塑造公司文化》中指出:塑造公司文化需要“建立共识,彼此信任,建立技巧,耐心和保持弹性——是我们认为最终解决问题的办法”。劳伦斯·米勒在《美国的企业精神》一书中提出“为了发展新的文化,必须动员一切力量,为了改变公司的文化,必须要有实例、训练、指示、教导、强化以及对新作风予以支持的制度。”企业文化整合可按下面的方法和步骤进行。
4.1 企业文化诊断
这个阶段工作的任务是对重组双方的企业文化状况有个客观的认识,以理清未来的文化变革和整合的大体思路。(1)企业文化调查。对重组双方企业的发展的历史、文化传统、企业经营管理的现状、企业的人际关系、员工对企业重组的态度、企业的地域文化特征都要作系统的调查,为企业文化的变革提供详实的资料。(2)企业文化分析和评价。对企业文化进行全面梳理,分析企业文化的形成原因,对双方企业文化的优劣之处、差异程度和文化适应程度都要有明确的认识。(3)提出企业文化整合的建议。对文化整合提出基本思路,大致描述和预测未来的文化模式。
4.2 企业文化设计
立足双方企业文化的实际状况,根据企业重组的战略要求,对未来的文化模式的实施措施进行科学设计。(1)文化模式设计。将若干不同的文化特质,经过适当的合并、分拆、增强和减弱等主式进行重新联结,形成理想的文化模式和文化网络进行重新设计。企业文化模式设计要从企业价值观入手,形成一整套的企业理念系统。(2)将理想的企业文化进行适当的细化和量化,对新文化推广进行详细规划,确定文化整合的阶段性目标,制定文化整合的评估体系,使企业文化整合的方案具有确定性和可操作性。(3)成立企业文化整合的工作机构,将文化整合与资产重组实行接口,促使两者的协调运行,鼓励双方员工参于讨论,形成文化整合的执行文本。
4.3 企业文化整合的实施
按克特温勒的看法,人的态度改变程序可以分为“解冻期—改变期—冻结期”。企业文化整合的实施也应有三个阶段。(1)改变企业文化环境。通过系统的企业文化宣传,营造企业变革的舆论氛围。向员工传递企业文化变革的信息和决心,使员工感到变革的压力,迫使员工反思和改变自己的不良习惯,鼓励员工接受新文化。加强沟通和交流,尽可能达成变革的共识。(2)全面推进新文化。结合资产重组和机构变更,在较短时间内全面推行新的规章制度,要求员工严格遵守新文化准则。通过系统的企业文化培训,使员工能够完全理解和执行新的文化准则。(3)持续强化新文化。文化变革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新文化的建立需要持续的强化。领导者和管理者要带头执行,要不断地清除旧文化中不良的成分,反复地纠正员工的行为偏差,通过一定的奖惩措施来巩固和维护新文化,防止员工的旧文化反弹,直至员工能够自觉地遵从新文化、养成好习惯。
第三篇:浅析企业联合重组中的企业文化融合
浅析企业联合重组中的企业文化融合[摘要] 企业文化的融合是联合重组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要使企业的联合重组真正产生“1+12”的效应,必须高度重视企业文化的融合问题。本文论述了企业文化融合的原则,探讨了企业文化融合的模式。
[关键词] 企业联合重组 企业文化融合企业联合重组不仅是资产、资源、资本、设备、技术、产品、品牌、人力资源的优化组合,而且必须是企业文化的融合,企业文化的融合是联合重组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科尔尼管理顾问有限公司调查了欧美和亚洲的115个联合重组案例,在导致联合重组失败的因素中,企业文化融合的失败高居首位。国际上大的企业联合重组案中的65%是失败的,没有达到预期的协同效应和财务回报。究其原因,就是重组过程中没有把企业文化作为一种重要的资源、作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加以重视,不能很好地实现企业文化的融合。事实证明,企业文化是围绕企业核心价值观展开的,一种能够凝聚和激励员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精神力量,是一种构建和谐内部环境的粘合剂和思想感情基础。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企业重组过程中,它的这种作用就显得更加重要而不能或缺。要使企业的联合重组真正产生“1+12”的效应,必须高度重视企业文化的融合问题。
一、企业文化融合的原则根据企业文化的本质和企业文化融合的产生原因,在具体的文化融合中应该遵循整体性和同步性原则、全员参与和专人负责原则、平稳性与适度性原则。
1.整体性和同步性原则通过联合重组,企业双方的将会组成一个新的组织,在文化融合上就应该按照整体的战略要求,将两者体育论文发表/tylwfabiao/看成紧密联系的统一体,而非单独的个体,兼顾双方的利益和文化差异,把各种因素在事前一一罗列,进行必要的整合,最后形成和谐的整体。
要建立和完善联合重组后的企业理念体系。企业的理念体系包括企业目标、企业精神、价值观念、发展理念、管理理念和经营理念等是企业文化的核心,融合企业文化首先要融合企业理念体系。企业实行重组是由于共同的目标而走到一起来的。如果没有共同的明确的企业目标,甚至保持重组前彼此独立的目标,则势必使得重组后的新企业资源分散,导致各自为政的状态,达不到增强竞争力的重组目的。只有进行企业目标的整合,树立鲜明的企业新目标,才可能把原来分属不同企业的员工组织在一起,促使大家围绕共同的目标而做出努力。而同步性原则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指联合重组双方在文化融合的实施上要同步,齐头并进,要明确两者的地位是平等的、统一的,不能差别对待;二是指企业文化融合参与到各种资源的整合过程中,不要因为文化的内在性,而忽视了它的存在或者觉得文化融合无从下手,其实文化就是通过不同的行为方式表现出来的。在做好其他资源整合方案实施的同时,也完成了部分的企业文化融合,使得企业文化融合与其他整合活动同步进行。
特别是在针对企业文化融合设计时,要同时考虑到联合重组双方人力资源组成上的文化差异,尤其是他们在处理同样的问题时,所抱的态度和处理方式的差异。在培训和宣传上要根据不同的心理特征,进行区别对待。全员参与和专人负责原则全员参与不仅仅只是让员工成为方案实施者,更重要的是增强员工的主人翁意识和归属感,使员工在联合重组决策一开始就明确知道整个文化融合过程和注意的要点,从而对各阶段方案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员工也可以表达自己的愿望,沟通更加顺畅,文化冲突发生的概率也会大大下降。
企业文化融合的过程是一个全员性的系统工程,是企业领导层科学规划,积极推进,相关部门和专业人员精心策划、具体组织,全体员工广泛参与、认同内化的过程。企业领导者要从自身做起,率先垂范,研究文化融合和创新,对企业文化的融合工作给予高度重视和切实推
动,在管理过程中自觉考虑不同企业文化的特点,运用融合文化的领导方式来解决问题。管理岗位要选聘具有较好的融合文化能力的人员;联合重组各方企业的同层次、同工种管理人员可交流聘用,以加深他们对不同企业文化的理解和体会,促进他们注意、思考和想法解决文化融合中的问题;加强对管理人员融合文化能力的考核评价,对不胜任者要立即进行调整。广大员工的积极参与和广泛认同是搞好企业文化融合的重要基础,要十分注意广泛调动员工参与企业文化融合的积极性,在提炼和确定新企业文化的主要内容中,广泛充分听取广大员工的看法、意见和建议;新文化内容确定后,利用各种场合、多种途径和多彩的文化活动持续进行大力宣扬,使多数员工对企业所倡导的理念和行为方式达成共识。文化具有内在性,企业所倡导的理念和行为方式一旦达成普遍的共识,成为企业的文化,那么广大员工一定会自觉用融合后的企业文化规范自己的行为,保证企业联合重组取得成功。
专人负责原则要求联合重论文发表组双方在明确文化融合目标后,应当设立企业文化融合机构,专门设立相关人员总体负责融合计划的设计,协调各部门的活动,并对新企业的决策者负责。这种专人负责制度的设置可以分清权责,使事事有人做,权责对等,提高整体的办事效率,节约融合的成本。
3.平稳性与适度性原则新企业文化的注入涉及到众多领域,会给联合重组双方带来巨大的文化冲击,尤其是对文化上处于劣势的企业。在融合要尽量保值优秀的企业文化,降低文化的动荡性,在平稳中过渡到新型的文化。
要分阶段进行企业文化融合。融合进程不能过快,尤其是不能急于从文化的精神层开始改革。考虑到企业文化的层次性,应该先定出融合的精神层目标,并于物质层着手,循序渐进,利用企业文化的外在体现,如工作服、企业标识、企业外貌、产品包装、各种文体设施、报刊网络等,形成强有力的企业文化宣传攻势。对不良的文化进行彻底地更正,吸收双方企业的优秀文化,在具体的工作行为中体现出来,逐步形成全体员工潜移默化的共同观念,也就是从物质层到制度层
第四篇:烟草企业重组中的企业文化融合
烟草企业重组中的企业文化融合企业并购重组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也是企业做强做大的重要战略方式。烟草行业从尽快提高中国烟草的整体竞争实力出发,确定当前的主要任务为“深化改革,推动重组,走向联合,共同发展”,加大加快了企业并购重组步伐,仅今年上半年就取消了8家烟厂和155家县级公司的法人资格。企业并购重组,不仅要整合资产、业务、管理、产品、品牌,而且必然要融合企业文化,企业文化的融合是并购重组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科尔尼管理顾问有限公司调查了欧美和亚洲的115个并购案例,得出的结论是,在导致并购失败的因素中,企业文化融合的失败高居首位。因此,烟草企业在实施并购重组的过程中一定要努力融合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融合是一项长期、艰苦、细致的工作,也是一项系统、复杂、软性的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从组织、模式、机制等方面形成合力,共同推进和培育。
第一,设立企业文化融合机构。企业文化融合在企业重组中占有重要的战略地位,这种地位决定在重组中应该设立专门的机构负责企业文化的融合,因为如果没有相应的专设机构,文化融合很难有效开展,更不用谈战略地位的落实。同时,企业文化的特点决定文化融合不同于资产、业务、管理等的整合,它具有独特的规律,是一个系统的长期的工程,文化融合常常在资产、管理等整合完成之后还要继续进行,而且在整合中必然伴随着保守与开放、落后与先进的较量。企业文化融合的独特性不仅客观要求有专设机构负责,而且要求这种机构不是临时性的,而是长期性的。企业文化融合机构具体组织、策划和领导
企业文化融合管理的全部运作过程。该机构要直接向最高管理层负责,成员可由并购重组双方选派具有一定企业文化管理经验和影响力的人员组成,也可从社会上聘请有关专家参加。
第二,科学确定重组后企业的文化内容。重组后企业的文化内容规定着企业文化融合的方向和方法,只有科学确定重组后企业的文化内容,才能有效地融合企业文化。一是必须在充分挖掘和整合现有文化资源上进行确定。企业文化具有传承性,科学确定新文化的内容先要摸清重组各方的文化家底,继承优秀文化资源。在并购重组之前要对双方的企业文化进行考察和调研,组织专门人员对双方的企业文化进行评估,了解双方企业文化的特性,注意把握企业文化的差异和共同点,挖掘和清理重组双方各自的文化资源,在融合丰富的优质文化资源的基础上进行提炼升华,构建新的企业文化体系。烟草企业由于处在相同的民族文化和社会文化、相同的产权和管理体制、相同的行业文化等因素的影响下,不同企业文化之间具有较大的相似性,不同企业的优质文化资源具有很强的借鉴性和推广性,在实际并购重组中一定要扎实调研,深入发掘,不丢掉任何一项有价值的文化资产。二是必须紧密结合重组后的发展目标和战略进行确定。企业文化是为实现企业发展服务的,重组后的企业必须提出适应未来发展需要的文化要素。对于重组双方员工普遍认同的文化要素,要将符合企业发展战略要求的部分继承和发扬光大,将不符合企业发展战略要求的部分抛弃掉;某些不为所有企业共同拥有的文化要素,只要符合未来发展战略的要求,就应积极吸收为新文化的内容;某些文化要素虽不是重组企业各方都不具有的,但是未来发展战略所要求的,也就应该确定为新文化的内容,并要精心培育,使其逐步成为未来文化的一部分。要根据确定的新文化内容制定文化融合的方案,明确企业文化融合在不同
阶段的工作目标和任务、措施和手段,并将企业文化融合方案列入重组的整体方案之中同步推进。
第三,选择合适的文化融合模式。文化融合模式的选择是要解决企业文化融合的方式问题,合适的模式是有效融合企业文化的重要保证,如果模式适用不当,文化融合工作很可能事倍功半,甚至事与愿违,很难取得理想的效果。企业文化融合模式的选择,实际上是企业文化战略层面的东西,在模式的选择上一般需要考虑企业并购重组战略和企业原有的文化两个主要因素,根据并购双方的不同情况确定不同的融合模式。一是选择复制模式。如果并购方的文化为强势、优秀文化,被并购企业原有的文化为弱势文化,被并购企业员工对并购企业的企业文化认同度很高,就可以采取复制模式,将并购方的企业文化复制到被并购方。烟草行业实施并购重组战略以来,大而强的企业并购重组小而弱的企业时,采取的基本上是这种模式。二是选择渗透模式。如果并购重组双方的企业文化强度相似且互相欣赏,都愿意借鉴吸收另一方企业的优秀文化成果,调整自身原有文化的弊端,就可以采取渗透模式,使并购双方在文化上互相渗透,分别进行不同程度的调整。随着烟草行业推动重组战略的深入实施,参加并购重组的烟草企业之间的企业文化强度越来越接近,在企业文化的融合上应该有意识地选择渗透模式。三是选择先并存后融合模式。如果并购重组双方均具有较强的优质企业文化,企业员工都不愿改变,同时,并购后双方业务相对独立,不会因文化不一致而产生矛盾冲突,则并购双方的原有文化可暂时保持不变,以后根据重组后的企业发展情况,积极融合不同文化,逐步建设起新的企业文化。国内外一些实行资产重组的企业集团就采取了这种模式,烟草行业的大企业之间进行并购重组时也可以考虑采取这种模式,但采用这种模式要充分认识到,并存是暂时的权
宜,融合是必然的趋势,一定要积极创造融合的条件,推动融合的进程。
第四,造就融合文化的人力资源队伍。企业文化融合的过程是一个全员性的系统工程,是企业领导层科学规划,积极推进,相关部门和专业人员精心策划、具体组织,全体员工广泛参与、认同内化的过程。企业领导者要从自身做起,率先垂范,研究文化融合和创新,对企业文化的融合工作给予高度重视和切实推动,在管理过程中自觉考虑不同企业文化的特点,运用融合文化的领导方式来解决问题。管理岗位要选聘具有较好的融合文化能力的人员;并购重组各方企业的同层次、同工种管理人员可交流聘用,以加深他们对不同企业文化的理解和体会,促进他们注意、思考和想法解决文化融合中的问题;加强对管理人员融合文化能力的考核评价,对不胜任者要立即进行调整。广大员工的积极参与和广泛认同是搞好企业文化融合的重要基础,要十分注意广泛调动员工参与企业文化融合的积极性,在提炼和确定新企业文化的主要内容中,广泛充分听取广大员工的看法、意见和建议;新文化内容确定后,利用各种场合、多种途径和多彩的文化活动持续进行大力宣扬,使多数员工对企业所倡导的理念和行为方式达成共识。文化具有内在性,企业所倡导的理念和行为方式一旦达成普遍的共识,成为企业的文化,那么广大员工一定会自觉用融合后的企业文化规范自己的行为,保证企业并购重组取得成功。在造就融合文化的人力资源队伍上,一定要高度重视企业文化培训的作用。培训可使参训人员增加对不同企业文化的认识和理解,改变对异己文化的态度和偏见,在文化融合的意义和方向上达成共识,提高参与、推动和支持文化融合的自觉性主动性。培训的对象不仅是一般员工、中层管理人员,还应该包括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培训的方法可以多种多样,但应
该有意识地请通晓文化融合诀窍、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人员担任老师。
第五,建立良好的企业文化融合机制。企业文化的形成有其特殊的规律,文化的运作和管理要依靠自身的机制进行,因此,文化融合也要依靠文化机制,依靠企业文化各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制约而形成的运作方式来推进和提供保障。一是建立和完善并购重组后的企业理念体系。企业的理念体系包括企业目标、企业精神、价值观念、企业道德和经营理念等,是企业文化的核心,企业的灵魂,融合企业文化首先要融合企业理念体系。烟草企业文化的融合,要把“国家利益、消费者利益至上”牢牢地确定为共同价值观,并根据共同价值观确立广大员工认同的企业新目标。“道不同不相为谋”,企业实行重组是由于共同的目标而走到一起来的。如果没有共同的明确的企业目标,甚至保持重组前彼此独立的目标,则势必使得重组后的新企业资源分散,导致各自为政的状态,达不到增强竞争力的重组目的。只有进行企业目标的整合,树立鲜明的企业新目标,才可能把原来分属不同企业的员工组织在一起,促使大家围绕共同的目标而做出努力。二是注重建设企业的制度文化。作为企业文化中间层次的企业制度文化,是企业使命、企业目标、企业精神、企业道德、企业作风等理念文化要素的根本保证和基础。在企业重组的过程中,要把新的企业基本理念体现到各项规章制度中去,渗透到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上,并按照新的企业理念对重组各方企业的规章制度和管理体制进行融合。只有这样有了制度的保证,企业文化融合才能步入决策理性化、管理制度化和操作规范化的良性轨道。如果没有企业制度的融合,实行两套以上的管理制度以及特殊制度,不但可能造成各自为政,而且很难实现企业文化的融合。三是注重建设企业的物质文化。物质文化是企业文化的基础,融合文化就要有效地实现物质文化的融合。物质文化的范围非常广泛,包括重组企业的一切有形的物态存在。融合物质文化关键是指统一企业标识,统一品牌形象,统一企业色彩,统一企业口号等,传达给员工和社会公众一种一致的视觉形象。
第六,建立顺畅的企业文化沟通传播渠道。并购重组中的文化融合实际上是一个有关新企业文化的信息沟通与传播的过程,要注重全方位的多层次的有效沟通传播。沟通传播以范围为标准可分内部沟通和外部传播。内部沟通要强调双向互动,双方平等,充分理解和尊重重组各方员工的文化传统和感情因素,注意吸收各自优秀的文化内容纳入新的理念体系,健康地实现文化再造。通过倾听、对话、内部广播电视、内部刊物等形式和载体,促进领导和领导之间、员工和领导之间、员工和员工之间进行沟通,促进企业理念、管理、知识、情感等信息的顺畅流通,使新的企业理念被企业广大员工所接受、认同并落实到行动上,在企业内部形成和谐氛围,增强兼
第五篇:论烟草企业重组中的企业文化融合
论烟草企业重组中的企业文化融合 ××省××市烟草公司
企业并购重组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也是企业做强做大的重要战略方式。烟草行业从尽快提高中国烟草的整体竞争实力出发,确定当前的主要任务为“深化改革,推动重组,走向联合,共同发展”,加大加快了企业并购重组步伐,仅今年上半年就取消了8家烟厂和155家县级公
司的法人资格。企业并购重组,不仅要整合资产、业务、管理、产品、品牌,而且必然要融合企业文化,企业文化的融合是并购重组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科尔尼管理顾问有限公司调查了欧美和亚洲的115个并购案例,得出的结论是,在导致并购失败的因素中,企业文化融合的失败高居首位。因此,烟草企业在实施并购重组的过程中一定要努力融合企业文化。好范文版权所有
企业文化融合是一项长期、艰苦、细致的工作,也是一项系统、复杂、软性的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从组织、模式、机制等方面形成合力,共同推进和培育。
第一,设立企业文化融合机构。企业文化融合在企业重组中占有重要的战略地位,这种地位决定在重组中应该设立专门的机构负责企业文化的融合,因为如果没有相应的专设机构,文化融合很难有效开展,更不用谈战略地位的落实。同时,企业文化的特点决定文化融合不同于资产、业务、管理等的整合,它具有独特的规律,是一个系统的长期的工程,文化融合常常在资产、管理等整合完成之后还要继续进行,而且在整合中必然伴随着保守与开放、落后与先进的较量。企业文化融合的独特性不仅客观要求有专设机构负责,而且要求这种机构不是临时性的,而是长期性的。企业文化融合机构具体组织、策划和领导企业文化融合管理的全部运作过程。该机构要直接向最高管理层负责,成员可由并购重组双方选派具有一定企业文化管理经验和影响力的人员组成,也可从社会上聘请有关专家参加。
第二,科学确定重组后企业的文化内容。重组后企业的文化内容规定着企业文化融合的方向和方法,只有科学确定重组后企业的文化内容,才能有效地融合企业文化。一是必须在充分挖掘和整合现有文化资源上进行确定。企业文化具有传承性,科学确定新文化的内容先要摸清重组各方的文化家底,继承优秀文化资源。在并购重组之前要对双方的企业文化进行考察和调研,组织专门人员对双方的企业文化进行评估,了解双方企业文化的特性,注意把握企业文化的差异和共同点,挖掘和清理重组双方各自的文化资源,在融合丰富的优质文化资源的基础上进行提炼升华,构建新的企业文化体系。烟草企业由于处在相同的民族文化和社会文化、相同的产权和管理体制、相同的行业文化等因素的影响下,不同企业文化之间具有较大的相似性,不同企业的优质文化资源具有很强的借鉴性和推广性,在实际并购重组中一定要扎实调研,深入发掘,不丢掉任何一项有价值的文化资产。二是必须紧密结合重组后的发展目标和战略进行确定。企业文化是为实现企业发展服务的,重组后的企业必须提出适应未来发展需要的文化要素。对于重组双方员工普遍认同的文化要素,要将符合企业发展战略要求的部分继承和发扬光大,将不符合企业发展战略要求的部分抛弃掉;某些不为所有企业共同拥有的文化要素,只要符合未来发展战略的要求,就应积极吸收为新文化的内容;某些文化要素虽不是重组企业各方都不具有的,但是未来发展战略所要求的,也就应该确定为新文化的内容,并要精心培育,使其逐步成为未来文化的一部分。要根据确定的新文化内容制定文化融合的方案,明确企业文化融合在不同阶段的工作目标和任务、措施和手段,并将企业文化融合方案列入重组的整体方案之中同步推进。
第三,选择合适的文化融合模式。文化融合模式的选择是要解决企业文化融合的方式问题,合适的模式是有效融合企业文化的重要保证,如果模式适用不当,文化融合工作很可能事倍功半,甚至事与愿违,很难取得理想的效果。企业文化融合模式的选择,实际上是企业文化战略层面的东西,在模式的选择上一般需要考虑企业并购重组战略和企业原有的文化两个主要因素,根据并购双方的不同情况确定不同的融合模式。一是选择复制模式。如果并购方的文化为强势、优秀文化,被并购企业原有的文化为弱势文化,被并购企业员工对并购企业的企业文化认同度很高,就可以采取复制模式,将并购方的企业文化复制到被并购方。烟草行业实施并购重组战略以来,大而强的企业并购重组小而弱的企业时,采取的基本上是这种模式。二是选择渗透模式。如果并购重组双方的企业文化强度相似且互相欣赏,都愿意借鉴吸收另一方企业的优秀文化成果,调整自身原有文化的弊端,就可以采取渗透模式,使并购双方在文化上互相渗透,分别进行不同程度的调整。随着烟草行业推动重组战略的深入实施,参加并购重组的烟草企业之间的企业文化强度越来越接近,在企业文化的融合上应该有意识地选择渗透模式。三是选择先并存后融合模式。如果并购重组双方均具有较
强的优质企业文化,企业员工都不愿改变,同时,并购后双方业务相对独立,不会因文化不一致而产生矛盾冲突,则并购双方的原有文化可暂时保持不变,以后根据重组后的企业发展情况,积极融合不同文化,逐步建设起新的企业文化。国内外一些实行资产重组的企业集团就采取了这种模式,烟草行业的大企业之间进行并购重组时也可以考虑采取这种模式,但采用这种模式要
充分认识到,并存是暂时的权宜,融合是必然的趋势,一定要积极创造融合的条件,推动融合的进程。
第四,造就融合文化的人力资源队伍。企业文化融合的过程是一个全员性的系统工程,是企业领导层科学规划,积极推进,相关部门和专业人员精心策划、具体组织,全体员工广泛参与、认同内化的过程。企业领导者要从自身做起,率先垂范,研究文化融合和创新,对企业文化的融合工作给予高度重视和切实推动,在管理过程中自觉考虑不同企业文化的特点,运用融合文化的领导方式来解决问题。管理岗位要选聘具有较好的融合文化能力的人员;并购重组各方企业的同层次、同工种管理人员可交流聘用,以加深他们对不同企业文化的理解和体会,促进他们注意、思考和想法解决文化融合中的问题;加强对管理人员融合文化能力的考核评价,对不胜任者要立即进行调整。广大员工的积极参与和广泛认同是搞好企业文化融合的重要基础,要十分注意广泛调动员工参与企业文化融合的积极性,在提炼和确定新企业文化的主要内容中,广泛充分听取广大员工的看法、意见和建议;新文化内容确定后,利用各种场合、多种途径和多彩的文化活动持续进行大力宣扬,使多数员工对企业所倡导的理念和行为方式达成共识。文化具有内在性,企业所倡导的理念和行为方式一旦达成普遍的共识,成为企业的文化,那么广大员工一定会自觉用融合后的企业文化规范自己的行为,保证企业并购重组取得成功。在造就融合文化的人力资源队伍上,一定要高度重视企业文化培训的作用。培训可使参训人员增加对不同企业文化的认识和理解,改变对异己文化的态度和偏见,在文化融合的意义和方向上达成共识,提高参与、推动和支持文化融合的自觉性主动性。培训的对象不仅是一般员工、中层管理人员,还应该包括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培训的方法可以多种多样,但应该有意识地请通晓文化融合诀窍、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人员担任老师。
第五,建立良好的企业文化融合机制。企业文化的形成有其特殊的规律,文化的运作和管理要依靠自身的机制进行,因此,文化融合也要依靠文化机制,依靠企业文化各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制约而形成的运作方式来推进和提供保障。一是建立和完善并购重组后的企业理念体系。企业的理念体系包括企业目标、企业精神、价值观念、企业道德和经营理念等,是企业文化的核心,企业的灵魂,融合企业文化首先要融合企业理念体系。烟草企业文化的融合,要把“国家利益、消费者利益至上”牢牢地确定为共同价值观,并根据共同价值观确立广大员工认同的企业新目标。“道不同不相为谋”,企业实行重组是由于共同的目标而走到一起来的。如果没有共同的明确的企业目标,甚至保持重组前彼此独立的目标,则势必使得重组后的新企业资源分散,导致各自为政的状态,达不到增强竞争力的重组目的。只有进行企业目标的整合,树立鲜明的企业新目标,才可能把原来分属不同企业的员工组织在一起,促使大家围绕共同的目标而做出努力。二是注重建设企业的制度文化。作为企业文化中间层次的企业制度文化,是企业使命、企业目标、企业精神、企业道德、企业作风等理念文化要素的根本保证和基础。在企业重组的过程中,要把新的企业基本理念体现到各项规章制度中去,渗透到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上,并按照新的企业理念对重组各方企业的规章制度和管理体制进行融合。只有这样有了制度的保证,企业文化融合才能步入决策理性化、管理制度化和操作规范化的良性轨道。如果没有企业制度的融合,实行两套以上的管理制度以及特殊制度,不但可能造成各自为政,而且很难实现企业文化的融合。三是注重建设企业的物质文化。物质文化是企业文化的基础,融合文化就要有效地实现物质文化的融合。物质文化的范围非常广泛,包括重组企业的一切有形的物态存在。融合物质文化关键是指统一企业标识,统一品牌形象好范文版权所有,统一企业色彩,统一企业口号等,传达给员工和社会公众一种一致的视觉形象。
第六,建立顺畅的企业文化沟通传播渠道。并购重组中的文化融合实际上是一个有关新企业文化的信息沟通与传播的过程,要注重全方位的多层次的有效沟通传播。沟通传播以范围为标准可分内部沟通和外部传播。内部沟通要强调双向互动,双方平等,充分理解和尊重重组各方员工的文化传统和感情因素,注意吸收各自优秀的文化内容纳入新的理念体系,健康地实现文化再造。通过倾听、对话、内部广播电视、内部刊物等形式和载体,促进领导和领导之间、员工和领导之间、员工和员工之间进行沟通,促进企业理念、管理、知识、情感等信息的顺畅流通,使新的企业理念被企业广大员工所接受、认同并落实到行动上,在企业内部形成和谐氛围,增强兼并重组后企业的凝聚力。外部传播本质上是协调企业与外部环境的关系,在企业与社会公众之间建立相互理解、信任和支持,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营造积极的社会环境。烟草企业提供的产品对消费者的健康有害,随着消费者健康意识的增强,社会控烟力度的加大,烟草企业的形象客观上要受到损伤,外部环境客观上会越来越严峻,因此,与其他行业的企业相比,烟草企业更加要高度重视外部传播渠道的建立,在企业文化融合时要更加积极地建立顺畅的外部传播渠道,努力营造有利于企业做大做强的社会环境。外部传播的渠道很多,建立企业外部传播渠道主要是要建立企业识别系统(ci)传播、公共关系的传播、营销传播、消费者口碑传播和广告传播等渠道。开展外部传播要诚信,讲真话实话,作出的承诺都必须兑现;要适度,不过度,不要超出企业的承受能力;要把握好时机,把信息的强刺激与信息的日常传播结合好,及时进行传播;要灵活多样,针对不同的公众选用不同的传播媒体、传播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