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文化生活近况调研报告(精选5篇)

时间:2019-05-13 09:46:2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市委文化生活近况调研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市委文化生活近况调研报告》。

第一篇:市委文化生活近况调研报告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的“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的战略部署,进一步加大我市文化建设力度,重振文化雄风,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根据市政协总体安排,9月份,市政协第一调研组(学习文教体卫委员会、提案委员会)就我市文化建设开展了深入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文化建设现状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全市各级各部门和广大文化工作者遵循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和运行规律,自加压力,抢抓机遇,砥砺奋进,镇村文化建设得到较快发展,农家书屋、文化资源信息共享工程实现了全覆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显著成绩,书画艺术事业和文化产业取得长足发展。但是,和上个世纪七十、八十年代相比,我们不免心存遗憾,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如果我们不懈怠而是持之以恒的加强,可能我市文化建设面貌比时下会更好一些。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目前我市文化建设的发展仅仅是初步的、低水平的,文化发展滞后于经济发展,还远远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我市的文化建设还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文化投入不到位。虽然我市财政收入连年增长,但是仅仅还是一个吃饭型财政,市镇(办)财政并不宽裕。因此,市镇(办)两级对文化投入少,仅靠上级文化扶持项目、资金支撑。多年来,文化馆、图书馆两馆经费未纳入财政预算,造成文化建设经费欠账较多,活动经费短缺,这是影响我市文化建设滞后的重要瓶颈。据调查,多年来,我市应当列入财政预算的人均文化经费、图书经费、体育经费,均未纳入财政预算,难以保持正常工作和活动开展。

(二)文化阵地建设不平衡,文化基础设施薄弱,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无力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全市现有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影剧院1个,博物馆3个,广播电视台1个,电影公司(含数字电影服务站)1个。公共图书馆藏书4万册,面积500㎡,按标准我市应存书45万至90万册,藏书相差甚远。文化馆面积基本达到相关要求,但图书馆面积远远达不到标准。除文化、文物系统外,教育部门刚刚建成青少年课外活动中心;市总工会有工人文化活动中心1个。市图书馆、文化馆、影剧院等公益性事业单位都是计划体制留下来的简陋的基础设施,落后陈旧,设备老化。图书馆无钱买书,剧团改制后,无钱排练新剧目,演出的老剧目市场萎缩,经营困难,昔日走南闯北、誉满三秦的风光不复存在。杂技团现已名存实亡,演员过去已被分配到其它事业单位,从事与本职专业无关的工作,从前的辉煌已成历史,令人扼腕叹息。广播电视台没有正式的办公楼,近几年一直在金谷酒店内办公。全市现有乡镇文化站14个,基本有固定场所,有编制,配备站长1名,干事1-2名。除田阜、南市、庄头3个乡镇文化站基层文化基础设施达到要求外,其他11个乡镇文化站基础设施不健全,硬件配置相差很远,存书和文化器材配置不到位,长年无专人负责,文化活动基本没有开展。文化站由于乡镇财政投入极少,设备简陋,功能不全,管理不力,导致相当多文化站形同虚设,没能发挥农村新文化主阵地的作用。许多文化站难以尽到组织引导、艺术辅导的职责,使农村的一些文化活动停留在自发的、分散的、无组织状态中,难以发展壮大。据不完全统计,全市223个行政村,120个村有村级文化活动室,44个村级文化活动室发放了文化活动器材。全市共有农家书屋223家,实现了村村有农家书屋。文化资源信息共享工程已经建成中心机房1个,电子阅览室1个,乡镇服务点8个,农村基层服务点223个。但是,大多数村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农村基层服务点只是挂一张牌子而已,由于没有专门管理人员,设备、设施利用率极低,甚或很多村的文化器材存放在村领导或私人的家里,形同虚设,未能发挥服务群众的应有作用。

(三)各种文化人才缺乏,整体素质在下降。一个地区文化落后的重要原因表现在文化人才少,文化人才素质不高。如文化馆,现有职工61人,从学历上看,大专以上学历人数12人,占总人数的19%;从专业技术职称看,中级以上职称4人,助理馆员8人。如图书馆,在职53人,从学历上看,大专以上学历26人,中专、高中以上学历46人;从专业技术职称看,中级以上职称2人,初级以上职称14人。如广播电视台,现有职工77人,大专以上学历28人,有专业技术职称的26人。经过多年培养,市文化演艺有限责任公司(剧团、杂技团)拥有一批年富力强的舞台精英,但由于我市剧团条件差,待遇差,近两年先后有2名“台柱子”加盟省戏曲研究院,3名骨干拟调入礼泉剧团。市演艺公司人才流失势不可遏,发展前景令人担忧。由此可见,在我市现有的文化人才队伍中,正规大学毕业的少,有中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很少,省市拔尖人才、有较大影响的人才很少。特别是文化原创人才不足,文化体育专业人才比例严重失调。正是人才的缺乏,影响了文化活动的开展。

(四)文化产业处于起步阶段。文化产业是向消费者提供精神文化产品或服务的行业。我市文化产业起步早,但发展缓慢,目前还没有形成规模,没有形成产业优势。现有两家国有文化企业,分别是市文化演艺有限责任公司、市电影发行放映公司。2012年1至6月,市文化演艺公司经营收入30.68万元,净利润31794元,职工收入21.495万元,上缴利税1万元。民营文化企业多分布在文化娱乐、音像零售出租、网络文化服务、书报刊零售等领域,主要是歌舞厅、游戏室、网吧、音像店等,经营业主主要是个体户,呈现规模小、收入少、影响力小的特点。其中,网吧23家,娱乐业29家,印刷业21家,音像业22家,书报零售41家。文化产业总投资8000万元,从业人员2100人,实现利税120多万元。

(五)农村文化服务供给不足。据调查,目前全市老百姓享受文化生活的主要方式还是看电视、听广播和棋牌娱乐等,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及产品在数量上还更少,形式上仍然较为单一,远不能满足广大农民对农村文化服务和产品越来越多样化的需求。乡村文化生活贫乏,除了聊天、打牌外,农民没有其它文化活动,导致一部分群众沉迷赌博和庙会活动。上个世纪七十、八十年代,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农闲时间,群众自发操办社火,唱木偶戏、皮影戏,耍牛斗虎、八斩,唱秦腔,看杂技,赌博和庙会基本销声匿迹。现在和过去相比,群众文化活动偏少,农村公共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供给不足,资源偏少、质量不高,仍然是当前的突出问题之一。

二、我市文化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我市文化建设发展缓慢,有市场经济大环境的原因,也有主观原因,给我市文化事业的繁荣和发展带来消极影响。而吃饭型财政、投入不足也严重制约了我市文化发展的步伐。但从各级政府自身来说,存在以下比较突出的问题。

(一)对文化建设认识滞后。由于各级领导对文化工作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认识不足,特别是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口号下,相当多的人认为文化工作是软任务,是花钱多效益少的社会公益事业,可搞可不搞,又不愿意花钱投入,致使乡村原有文化阵地丢失,近年来,又重建镇(办)村文化阵地。特别是在乡镇,尽管上级对于农村文化建设有要求,群众有需求,但重经济轻文化的理念在农村基层领导层面不同程度地存在,认为经济出成绩出效益,文化只投入不产出。因此,在具体工作中,存在着“文化说说重要,做做次要”、“经济与文化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由此带来财政投入不足,全市文化建设与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与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不相适应。

(二)文化政策落实不够,文化建设投入不足,活动经费严重缺乏。一方面,国家在文化上的投入过去一直严重不足,近年来,国家投入不断加大,但是,远远低于经济发展的速度。另一方面,中、省政策落实不到位,近年来,中央、省都出台了一系列文化经济政策,但有不少政策没有落实到位。《国务院关于支持文化事业发展若干经济政策的通知》中明确规定:“在全国范围内开征文化事业建设费,各种营业性的歌厅、舞厅、卡拉OK歌舞厅、音乐茶座等娱乐场所,按营业收入的3%缴纳文化事业建设费。”对于这一规定,至今我市没有落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文化建设的实施意见》规定:要将文化馆、图书馆的业务费和公共图书馆的购书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县财政每年安排的文化馆业务活动费和图书馆的购书费分别不得低于所辖人口人均0.20元的最低标准,乡镇(街道)财政每年安排的文化站的业务活动费不得低于所辖人口人均0.30元的最低标准。这些政策都没有落实。除了人头经费外,市、镇(办)用于农村文化建设的专项资金几乎没有。

(三)居民文化消费意识不强,文化消费水平低。在居民消费中,受经济制约和传统习惯影响,重物质消费,轻文化消费。具体来讲,有的人重房子盖的漂亮,不注重文化素质的提高;只注重吃好穿好,不注重文化品位的提升。因此,居民对文化娱乐和旅游等精神产品的消费需求也很少。特别在农村,农民消费呈现典型的简朴特点,一生的花费主要集中在建房、婚丧嫁娶、子女上学等少数几件大事上。农民花钱买文化消费的意识还不够强。可见,居民崇尚节俭的观念基本没有变,重物质消费轻精神消费依然是居民基本的消费行为特征。

三、加快我市文化建设步伐的思考与建议

在省委提出建设“文化强省”的战略目标背景下,我们应该看到,当前正是文化建设大有可为的重要机遇期,如果我市适时地抓住这一机遇,加快文化建设步伐,文化事业的发展又会进入一个新的辉煌期,文化产业的发展将会成为推动我市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一)转变思想观念,切实把文化建设摆在整体工作的突出位置。与经济建设相比,多年来,我市文化建设发展相对缓慢,存在一手硬、一软手的问题。各级党委政府要用浓厚的责任意识,打造抓文化建设就是抓经济建设、抓文化建设就是抓综合竞争力的执政意识。把文化建设列入发展规划、列入重点工程。我市虽然对文化建设做出了布局与规划,但这停留在行业规划和部门规划层面,缺乏权威性,不利于文化建设发展。市委、政府应在充分调研、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建立健全我市文化发展规划,明晰发展思路、发展定位、发展目标。同时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考核评估制度。按照中央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布局,适当提高文化在综合考核中的比例,把文化建设软目标变为建设西部强市的硬抓手。

(二)引入多元投入机制,大力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发展公共文化事业,投入是难点,也是关键。经费不足已经成为制约文化建设的主要瓶颈。文化建设的投入具有广泛的社会性,仅靠政府财政投入是包不下来的。要引入多元投入机制,解决文化建设投入问题。一方面,各级政府要认真落实中省关于加强基层文化建设的税收政策和经费支持政策,把文化事业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每年从财政预算中划拨专项资金用于文化设施建设和活动经费支出,确保公共财政对公共文化事业的投入。同时积极争取上级对乡镇文化站等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补助资金,对实施文化站达标建设的镇(办)给予资金扶持和奖励。另外,设立文化活动奖励扶持经费。“扶上马,送一程”是改制政策的明确要求,建议政府出资向市演艺公司每年购买一定的戏剧文化产品,让市演艺公司定期在镇(办)村、广场、影剧院、居民小区演出,并鼓励群众购买我市文化产品,形成强大的主流文化舆论氛围。同时出台补贴标准,支持市演艺公司配合全市中心工作,排练以爱老敬老、遵纪守法、重视科技为主题的剧目。对服务“三农”的重大活动、重大文化设施建设、农村题材文艺作品等要给予重点支持。另一方面,要积极探索市场化运作、多元化投入的新模式、新机制,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文化建设,积极开展民间融资活动,逐步形成政府投入为主,集体、个人、社会相结合的多渠道、多层次、多种所有制的投资格局。三是要积极探索投入机制改革,积极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采取奖励、补助、贴息等方式,鼓励社会各方面力量投资兴办文化产业。要采取减免税费的办法,鼓励民间资金投资农村文化建设,加大文化产业的招商引资力度,兴办民营文化,发展农村文化产业,繁荣农村文化市场。

(三)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人才是文化事业和产业发展的关键。从现有文化体育事业单位干部职工构成情况看,文化原始人才不足,文化专业人才比例严重失调,制约着我市文化事业的创新和发展。建议政府面向市场,招聘艺术院校的优秀毕业生,把他们充实到文化单位。针对市演艺公司人才流失的情况,公司一方面要返聘部分已退的优秀人才,发挥他们的余热,对中青年演员发挥传帮带作用。另一方面把调离到其它岗位上的专业专术人才通过优越倾斜的待遇召回来,发挥他们应有的特长作用。同时公司要尽快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分配制度,用感情留人、用事业留人、用利益留人。

在文化人才队伍建设上,一是对现有文化人才队伍逐年分批进行培训,提高业务技能和业务素质,建设行政管理、专业技术、产业经营三支人才队伍。二是健全镇(办)文体专干队伍,积极制定出台村级文化活动器材、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农家书屋管理员、社区健身路径管理员管理办法,明确管理员工作职责,并通过组织各类培训活动,不断提高其工作能力,为农村、社区文化工作的进一步开展提供坚实的人员基础,确保惠民工程真正发挥作用。

(四)创新文化活动载体,活跃农民文化生活。要努力推进以激发农村内源性动力为主的“种文化”,发掘传承传统优秀文化为主的“掘文化”,与政府部门的“送文化”良性互动。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化活动,以活跃农村文化生活,让健康向上的生活格调充实群众生活,占领思想阵地,使广大农民群众在参与活动中各展其长,各得其乐,共同得到先进文化的熏陶。一是节俗文化活动。遵循“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的方针,积极加以扶持和引导,使濒临消亡的民间节俗文化活动成为广大农村社区民间文化的健康主流。二是民间艺术表演活动。我市农村有不少民间艺术人才和民间绝活艺人。由于各种原因,大多面临断层后继无人的状况。市镇两级要有计划、有组织地发掘整理优秀民间艺术,解决传人问题,积极鼓励和帮助他们自编自演,参与到弘扬时代主旋律和丰富农村文化生活的公益性文艺活动中去。如阜寨于堡村的“牛斗虎”,汤坊许家的“八斩”,西城北汤台的“皮影”,桑镇祝原、汤坊上新庄的“木偶”,马嵬庞家的高跷,西吴窦马王家的“社火”,赵村界庄的“竹马”等。三是各类文化下乡活动。积极探索“三下乡”活动的长效机制,充分发挥流动文化车、文化小分队的作用,鼓励文化单位送戏、送书、送电影、送文化科技知识到农村。鼓励文艺工作者深入农村、深入生活,努力创作具有现代农村特点、地域特色和艺术水平的文艺作品。全面贯彻实施电影“2131工程”,整合电影放映资源,建立和发展流动数字电影放映服务网,解决农村看电影难的问题。

(五)突出汉文化特色,打造汉文化名片。是现今汉代遗存最为丰富的城市,有继承和弘扬汉文化的现实和历史基础。建议市委、市政府把打造成汉文化特色突出的城市。一是打造文化产业园。建议以汉茂陵博物馆和西吴重点镇为依托,以西咸新区建设为契机,在西吴打造汉文化产业园。把独特的民间艺术集合起来,融入汉文化产业园,以此作为文化名片,带动文化旅游餐饮等相关产业发展。建议财政出资将赋制成拓片,以市礼礼送贵宾。二是建议举办一年一度的汉(民间文化)文化艺术节活动。由市委宣传部、市文体广电局牵头,在国庆节、中秋节或农历正月十五前组织民间文艺团队集中进行比赛和交流,以促进我市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第二篇:全县城乡文化生活调研报告

为了全面把握广大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深入推进“文化进城”工作,促进我县文化事业的发展,县委办公室会同县文体局等有关部门,就我县城乡群众文化生活情况做了详细地调查研究,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县城乡群众文化生活基本情况

2、由政府牵头组织的文化活动成为城乡文化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文化活动,每年牵头组织的春节文化活动内容丰富,群众参与性和娱乐性较强,春节期间社火表演、元宵节灯展、焰火晚会、曲子戏演唱、秦腔演唱等系列活动接连上演,吸引了大量城乡群众观看。多次在人民广场举办大型文艺演出,继2004年9月陕西银河歌舞团和2006年9月中国煤矿文工团两次大型演出之后,今年8月,成功地举办了中国..莲花台秦皇祭天文化旅游节会和“奥运城市行---走进”大型文艺晚会,邀请国内知名演员登台演出,以庞大的阵容,高档次的节目,吸引了四面八方的人民群众前来观看,开拓了人们的视野,丰富了城乡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同时,大力推进“文化进城”活动,“卡拉OK大家唱”、职工联谊舞会也在县人民广场开展,为炎炎夏日下的人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休闲娱乐场所。

3、群众自发性文化活动比较活跃。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电视机、影碟机等现代化娱乐设施已经进入寻常百姓家庭,有线电视逐步向农村推广,部分农村群众也和城里人一样能欣赏到丰富多彩的电视节目,在条件较好的乡镇,由群众自发组织的歌舞活动开始流行,受到人民群众的极大欢迎。以居民聚居地为主要活动场所的社区文化活动逐步得到发展,尤其以文化街社区为代表的社区文化活动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这种由社区工作人员组织,社区人民共同参与,以秦腔演唱和反映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人和事为主要内容的文化演义形式,为构建和谐社会创造了良好的文化氛围。

4、以书法、绘画为代表的艺术文化具有极强的生命力。以书画创作和交流为主的文化活动发展迅速,相继多次举办有影响力的书画摄影展览,展出了反映社会发展不同方面和时期的书画摄影作品上千幅,提高了我县书画创作水平,为我县人民群众文化和艺术品位的提升、培养人们的审美观念起到了积极地推动作用,有力地促进了文化事业的发展。

5、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成效显著。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民间文化的挖掘和保护,对历史悠久、原生态特点明显,具有较高艺术价值、学术价值的曲子戏、陶瓷工艺、花儿、芦苇画等民间文化遗产进行整理和申报,其中曲子戏已被国家正式列入国家级的保护项目,使沉寂多年的民间戏剧又焕发了生机,春节期间演唱曲子戏的乡镇逐步增多,上关乡水联、山寨乡峡滩等村农民群众自发组织演唱曲子戏,表演水平逐步提高。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近年来,我县在繁荣城乡人民群众文化生活的工作上虽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与构建和谐社会、提高城乡人民文化生活水平的要求相比,还存在许多不足。

1、群众性文化活动创造性不高,生命力不强。一是受传统思想、封建思想的影响,部分群众自身缺乏必要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尤其在农村,长期日出而做日落而息的简单生活习惯,加上受信息闭塞,部分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不高。二是推出的新作品较少。以广场文化活动为例,虽然广场文艺演出经常举办,但许多节目多次重复上演,甚至几年前编排的节目现今还在演出。三是经营文化的水平较低,引领群众性文化发展的经营企业太少。除县秦剧团外,全县几乎没有群众性文化经营企业,传统曲子戏尽管被列入国家非物质遗产保护项目,但因缺少“领头”,其影响力还较小,文化企业的传唱和发扬还不够大。

2、农村文化投入不足,基础设施相对滞后。个别乡镇对文化阵地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够,片面的认为“发展经济是硬道理,文化建设是软指标”,“搞经济是挣钱,办文化是花钱”,群众性文化娱乐场所较少,部分乡镇文化站因业务经费和活动经费紧张,不能正常开展工作,形同虚设,村民很少看书、看戏、看电影。狭隘的思想观念、投入的严重不足成为制约农村文化建设的瓶颈。

3、符合大多数群众消费需求的文化设施相对较少。县城“四馆两中心”未投入使用,许多群众无法借阅图书和报刊。同时,文化体育活动设施也有待改善。在农村,大多数乡镇文化站设在乡镇府院内,成为“乡镇干部活动室”,因没有专门的书店、音像租售店,缺少文化体育活动设施,人民群众读书看报、开展活动极不方便。同时,农村绝大多数村社没有通有线电视,收播的频道极少,群众接受文化的范围受到制约。这些因素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城乡人民群众文化活动的正常开展。

4、开展文化活动缺少必要的资金支持和人才队伍。由于各方面的原因,许多文化活动因缺少资金而难以开展。如文化馆主办的县级刊物《汭水》在近十年的办刊历程中,资金问题一直困扰着其生存与发展,因为资金不到位,去年被迫停刊。同时,随着乡镇机构改革的深入,机构精简合并,农村文化站与乡镇府合署办公,文化站干不专,大部分人身兼数职,忙于乡镇日常工作,群众活动成效大打折扣。因为缺乏专业人才和文艺骨干,使群众文化活动服务能力难以提高,组织和指导群众文化活动的能力欠缺,使得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热情大大降低。

三、对策与建议

针对以上问题,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努力提升我县城乡人民文化生活水平:

1、深度挖掘秦皇祭天旅游文化和民间曲子戏非物质文化内涵,大力发展经营性文化企业。把旅游产业开发和发展文化产业有机结合起来,整合文化、旅游、县志、档案、文物等部门的专业技术力量,组织离、退休干部中和社会上熟悉历史、热爱文化事业的有志之士,组建成立专门班子,在深度挖掘与有关的秦汉文化以及民俗风情、宗教信仰、民间艺术、地方饮食等地方特色文化的基础上,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组建莲花台艺术团等经营性文化企业,推出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文艺作品,充实“秦皇祭天第一坛”旅游品牌的文化内涵,引领群众性文化的发展。

2、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为群众性文化活动搭建平台。一是以政府为主导,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文化设施建设,拓宽投入渠道,加快“三馆两中心”建设进度。二是加强乡镇文化站阵地建设,逐步建成集图书阅览、广播电视、宣传教育、文艺演出、科技推广和培训为一体的乡镇综合文化站。三是加强村级、社区、公共场所的文化设施建设,设立专门的文化娱乐活动室,购置图书、音响、报刊杂志、体育器材,方便群众参加文化体育活动,活跃人民文化生活,引导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到社会文化活动中来。

3、加强文化活动及文化市场的监管,为群众文化活动提供良好的文化环境。一是把好文艺演出活动和娱乐场所的审批关,对于没有演出资质的文化团体不予审批,对于以赢利为目的的文艺团体应加强引导并规范其活动,有的放矢地搞好监管。二是加强文化市场的监管力度,管好网吧、音像制品、图书报刊、棋牌室等文化消费市场,制订相关管理办法,做好运营商的教育工作,使其规范、文明运营。三是对打着民间文化团体的旗号进行表演的流动表演团体要严加管理,坚决清理城市中存在的庸俗、不健康的街头文化,积极引导群众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体育活动,抵制不良文化的侵蚀。

xiexiebang.com范文网[CHAZIDIAN.COM]

4、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为群众文化活动提供软件支持。搞好群众文化活动,不光需要有良好的基础设施,更需要一支懂业务、有能力,能起到引领、带动作用的文艺队伍。因此,搞好群众文化工作必须加强队伍建设。一是加大对乡镇文化专干的教育培训力度,使其能适应农村群众文化工作的需要。二是对长期从事群众文艺的专业人员,在充分发挥其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同时,建立激励机制和奖励机制,使其能更好地发挥带头和引领作用。三是对于业余文艺工作者,加大培训力度和积极的引导,使其融合到群众文化工作中,壮大群众文化工作的队伍。

5、进一步加强各类文化活动的开展,繁荣城乡群众文化生活。一是在大力开展春节文化活动、广场文化活动、送文化下乡等系列活动的基础上,更进一步丰富和提高群众文化生活水平和质量。二是在农村以文化站为依托,广泛开展文艺表演、书画比赛、社火表演、卡拉OK演唱、家庭舞会、戏曲演唱等各类群众文化活动,解决农村文化活动单调的问题。三是在城乡举办有影响力、参与性强的演、展、赛活动,在邀请省内外知名大型文艺团体来我县演出的同时,发动群众,依靠群众,举办群众自身参与的文艺活动,培养群众的参与精神,形成全民参与文化活动的新风尚。

第三篇:农民工文化生活调研报告

洛文广发(2010)101号

洛南县文化广播影视局

关于农民工文化生活状况调研的报告

商洛市文化文物广电局:

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全面总结“十一五”时期及今年以来农民工文化工作取得的成效,深入了解和分析当前农民工文化工作的基本状况,存在的困难和突出的问题。活跃我县农民工文化生活,促进县城文化经济建设的发展,我局组织专门人员历时一周时间对全县农民工的文化生活状况进行了调研,现就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县农民工文化生活基本状况

洛南县位于秦岭东段南麓,洛河上游,因县城位于洛河之南而得名,是陕西南部唯一属于黄河流域的县份,总面积2562平-1-

方公里,全县共辖25个乡镇,383个行政村,总人口455183人,其中本地人口438129人,另外的17059人为服务我县商业、工业、畜牧业、服务业的外来农民工。他们活跃于城乡的各个地方,为县城建设贡献着他们的聪明智慧。我县已建成的文化中心广场,村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及数字电影、广播电视、文化自乐班、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等都为外来农民工提供了文化的平台。他们在劳动之余,读书看报有乡镇及社区图书室,查阅资料有各乡镇村文化资源共享服务点,文艺演唱有各地文化活动室及社区文化广场以及自乐班,练习书画有书联协会组织,闲暇之余还可以在农体工程点锻炼身体,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同时也为农民工看电影提供了方便等等,这些深受农民工朋友的称赞,也为外来农民工心情舒畅,愉快地为洛南的各项事业献技献策打下坚实基础。

二、我县农民工文化工作的措施和成效

为了活跃外来农民工的文化生活,县委、政府以及我局采取

了一系列的措施;凡是元旦、春节以及重大节假日组织专业团体以及业余民间文艺团体深入到外来农民工集聚区——黄龙钼业矿等,慰问活动文艺节目、播放电影、投影并一起欢度佳节。平时全县各乡镇、社区以及文化有关单位为农民工义务送书、送报、送科技资料。组织农民工参加篮球队、自乐班、秧歌、社火表演等,广大农民工各献其策,满怀热情,积极参与,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三、农民工文化工作存在的困难、问题和对策建议

我县农民工文化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客观的原因,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首先是文化设备设施不全,例如,各乡镇、社区的文化站、文化活动室及农家书屋设备不全、书籍有限,有的文化广场缺乏健身器材、活动器材等;其次是没有配备专业的管理人员,使得上级配备的一些音响设备无人会使用、长期闲置。农家书屋也是村干部轮流兼职管理,难以及时为农民工服务,甚至造成书籍破损丢失等等,鉴于以上问题和困难,我的建议:①上级有关部门应尽快解决各地文化设备设施陈旧、不全的问题,特别是重点镇、社区;②组织培训在职文化干部,提高文化工作的业务能力,使之已有的设备设施充分的发挥作用;③将文化部门及各乡镇文化站的业务经费列入财政预算,结束以前文化部门无业务活动经费的历史;④对文化广场、农家书屋、村级文化活动室的管理员发给一定的补贴,以利于其管理和服务农民工和当地群众。

四、保障农民工文化服务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措施和体制机制

我县外来的农民工,他们为县域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保障他们的文化服务的可持续发展势在必行。政策措施上,各级政府部门应把农民工文化服务列入议事日程,新闻媒体可设把农民工文化服务栏目,对于农民工集聚的地区,应设立农民工文化活动室,并有一名干部负责解决农民工的文化服务问题。组织广大农民工开展各类活动;文化部门及各社会团体要定期为农民工慰问活动,搞好互动互助,以保障农民工的文化生活

服务正常持续发展。

五、推进农民工文化服务的新思路和新举措

推进农民工文化服务工作,必须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十七届五

中全会精神,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创作反映农民工的文学题材,例如:电影、小说、戏曲节目等,形成宣传农民工的氛围。各有关部门应继续做好为农民工送书、送报、送电影、送科技资料,极大活跃他们的业余文化生活,提高他们创造财富的技能。各文化部门、文化站要利用培训室,分期分批对农民工进行培训,增强其法律法规、计划生育、环境保护、节能减排等知识和意识,提高他们的政治和业务素质,保障他们的文化权益。及时挖掘发现外来农民工的贤人、能人,使其更好地发挥作用:各中小学校、幼儿园要积极接纳外来农民工子女上学,计划生育部门要为农民工发送和宣传计划生育、优生优育知识,各医防部门在农民工的集聚区做好优质服务,司法部门要为农民工提供法律知识、服务保护他们的贴身利益等等,使他们解除后顾之忧,全身心的投入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之中。

洛南县文化广播影视局

二0一0年十一月三十日

主题词:调研农民工文化生活报告

洛南县文化广播影视局2010年11月30日印发

第四篇:调研报告,农村文化生活调研报告例文

农村文化生活调研报告范文

农村文化生活调研报告范文

农村文化生活调研报告

农村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民家庭经济实力迅速增强,农村对精神文化活动的需求也不断提升。尽管近年来各级政府对农村文化建设的投入逐年加大,但还是满足不了农民脱贫致富之后对文化生活需求增长变化的需求。出现了农民口袋里票子多了,而脑袋里信仰少了的普遍现象。

我区农村地处城郊结合部,农民的思想更开放,见识更多,经济条件更好,从而他们对文化生活的需求更多,要求更高。通过文化宣传教育引导农民的任务也越重要,难度也越大,但中华民族的一些优良传统随着农村的发展却在逐步消失,这与农村文化建设相对滞后不无关系。

如今农民对文化活动的需求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文化生活与生产生活相结合的需求。

虽然我区农民可以接触到很多文化活动内容,但是对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文化活动内容更感兴趣,例如种植、养殖技术和劳动技能的输送等。

二是对文化生活多样性的需求。

除纯粹的娱乐性文化活动外,我区农民对健身类的文化体育活动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很多农民也认识到天天打牌不是好事,但苦于缺少健身场所和设施的限制,其想要更丰富健康的业余生活的要求难以得到满足,使其只能陷于牌桌。

三是对讲身边人说身边事的文艺节目的需求。

现在各类媒体宣传的先进典型不少,但农民认为那些人和事离自己太远,无法引起其内心的共鸣,受教育程度不深。他们更感兴趣的是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人和事。如果能以区直各部门每年评选的各类先进典型事迹为原材料,编排一些文艺节目送到农村则更易于与我区农民进行思想上的沟通、交流,得到他们的认可,宣传教育效果也会更好。

目前我区农村文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一、文化设施陈旧单一,文化阵地逐渐丧失。

现在各乡级的文化设施主要有广播站和室外体育场。广播站多为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产品,且多数陈旧、老化,室外体育场也仅有篮球场。由于缺少维护各种设施严重损坏。村级除近两年个别村新添一些文体设施外,其余村也仅有广播,且由于设备老化基本瘫痪,乡、村广播这一曾经的宣传主力逐渐丧失阵地。

二、文化工作人才缺乏,文化传播链脱节。

乡广播站有站所事业编制,每乡有 1—3 个,有的还超编 1—2 人,但真正干文化工作的最多不过 1 人,且是兼职。文化站有文艺特长的人很少,更没有相关培训。真正具备文化工作素质和热情的人是招不

进、留不住。随着取消农业税,没有了村提留,村级广播员也因经费文体而流失。

三、文化工作经费不足,相关工作难以规模开展。

文化工作是一项费力费钱,需要长期坚持投入但见效缓慢的事业。由于以前经费投入不够,农村从事文化工作的人员工资偏低,文化设施得不到更新补充,导致农村文化建设进程停滞甚至倒退。

1、大力扶持主流宣教媒介。

一是建好乡村广播站,恢复乡、村两级的主要宣传渠道。坚持定时开机制度,宣传党和国家的政策,农业科技知识和商业信息,弥补现在群众现场开会难的缺失。

二是造一支高素质的文化队伍,参与市场竞争送戏下村。

三是加强乡镇文化站建设。补充文化设施,公开招考一批文艺专业人员,财政给乡镇列支专项文化工作经费。

2、引导培育群众文艺团体。

一是发掘保护好传统的文艺项目。如渔鼓、舞龙、舞狮等。

二是引导好农民的自主文体队伍。如军乐队、腰鼓队、秧歌队、排球队、歌舞团。

3、加速开辟一批农村文化活动场所。相关部门应大力争取上级计划,全面推开村级图书室建设。科学规划布点,建设一批农民文体活动场地,配齐篮球、排球等设施。各乡镇、村间开展文体赛事活动,营造氛围,形成习惯,把农民从麻将桌前引向图书室、体育场,这样既锻炼了身体素质,提高村民素质,更有利于我国社会主义和谐事业的伟大进程。

内容仅供参考

第五篇:全县城乡文化生活调研报告

提供一篇调研报告范文,作为参考!

为了全面把握广大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深入推进“文化进城”工作,促进我县文化事业的发展,县委办公室会同县文体局等有关部门,就我县城乡群众文化生活情况做了详细地调查研究,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县城乡群众文化生活基本情况

1、文化基础设施不断加强。近年来,县委、县政府不断加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城乡文化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在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采取有目的、有重点的帮扶工作,对文化资源相对缺乏的乡镇加大了文化设施投资建设力度。投资47万元,在山寨乡建成了集图书、娱乐、大戏台于一体的文化站,建筑面积达到562平方米。投资100万元建成安口镇文体活动中心。投资125万元,建成西华文化广场及综合文化站。其他乡镇结合小城镇建设,加大文化设施投入力度,为开展各类文化活动搭建平台。开展送图书下乡活动,对西华、山寨、神峪等乡镇文化站补充新书1800多册,乡镇文化站存书总量达到11万多册,部分乡镇文化阵地的作用逐步显现。同时,网络等文化开始向农村发展。在县城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先后投资1.4亿元,建成了体育场、人民广场、南汭河风情线、秦皇祭天广场等大型公众娱乐场所,投资3000万元的“三馆两中心”已完成主体工程,今年年底可投入使用。采取招商引资的办法,投资1400万元,实施有线电视数字平移转换试点工程,已有500多户居民看上了数字电视。文化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和加强,为进一步丰富城乡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打下了坚实基础。

2、由政府牵头组织的文化活动成为城乡文化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文化活动,每年牵头组织的春节文化活动内容丰富,群众参与性和娱乐性较强,春节期间社火表演、元宵节灯展、焰火晚会、曲子戏演唱、秦腔演唱等系列活动接连上演,吸引了大量城乡群众观看。多次在人民广场举办大型文艺演出,继2004年9月陕西银河歌舞团和2006年9月中国煤矿文工团两次大型演出之后,今年8月,成功地举办了中国..莲花台秦皇祭天文化旅游节会和“奥运城市行---走进”大型文艺晚会,邀请国内知名演员登台演出,以庞大的阵容,高档次的节目,吸引了四面八方的人民群众前来观看,开拓了人们的视野,丰富了城乡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同时,大力推进“文化进城”活动,“卡拉OK大家唱”、职工联谊舞会也在县人民广场开展,为炎炎夏日下的人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休闲娱乐场所。

3、群众自发性文化活动比较活跃。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电视机、影碟机等现代化娱乐设施已经进入寻常百姓家庭,有线电视逐步向农村推广,部分农村群众也和城里人一样能欣赏到丰富多彩的电视节目,在条件较好的乡镇,由群众自发组织的歌舞活动开始流行,受到人民群众的极大欢迎。以居民聚居地为主要活动场所的社区文化活动逐步得到发展,尤其以文化街社区为代表的社区文化活动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这种由社区工作人员组织,社区人民共同参与,以秦腔演唱和反映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人和事为主要内容的文化演义形式,为构建和谐社会创造了良好的文化氛围。

4、以书法、绘画为代表的艺术文化具有极强的生命力。以书画创作和交流为主的文化活动发展迅速,相继多次举办有影响力的书画摄影展览,展出了反映社会发展不同方面和时期的书画摄影作品上千幅,提高了我县书画创作水平,为我县人民群众文化和艺术品位的提升、培养人们的审美观念起到了积极地推动作用,有力地促进了文化事业的发展。

5、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成效显著。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民间文化的挖掘和保护,对历史悠久、原生态特点明显,具有较高艺术价值、学术价值的曲子戏、陶瓷工艺、花儿、芦苇画等民间文化遗产进行整理和申报,其中曲子戏已被国家正式列入国家级的保护项目,使沉寂多年的民间戏剧又焕发了生机,春节期间演唱曲子戏的乡镇逐步增多,上关乡水联、山寨乡峡滩等村农民群众自发组织演唱曲子戏,表演水平逐步提高。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近年来,我县在繁荣城乡人民群众文化生活的工作上虽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与构建和谐社会、提高城乡人民文化生活水平的要求相比,还存在许多不足。

1、群众性文化活动创造性不高,生命力不强。一是受传统思想、封建思想的影响,部分群众自身缺乏必要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尤其在农村,长期日出而做日落而息的简单生活习惯,加上受信息闭塞,部分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不高。二是推出的新作品较少。以广场文化活动为例,虽然广场文艺演出经常举办,但许多节目多次重复上演,甚至几年前编排的节目现今还在演出。三是经营文化的水平较低,引领群众性文化发展的经营企业太少。除县秦剧团外,全县几乎没有群众性文化经营企业,传统曲子戏尽管被列入国家非物质遗产保护项目,但因缺少“领头”,其影响力还较小,文化企业的传唱和发扬还不够大。

2、农村文化投入不足,基础设施相对滞后。个别乡镇对文化阵地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够,片面的认为“发展经济是硬道理,文化建设是软指标”,“搞经济是挣钱,办文化是花钱”,群众性文化娱乐场所较少,部分乡镇文化站因业务经费和活动经费紧张,不能正常开展工作,形同虚设,村民很少看书、看戏、看电影。狭隘的思想观念、投入的严重不足成为制约农村文化建设的瓶颈。

3、符合大多数群众消费需求的文化设施相对较少。县城“四馆两中心”未投入使用,许多群众无法借阅图书和报刊。同时,文化体育活动设施也有待改善。在农村,大多数乡镇文化站设在乡镇府院内,成为“乡镇干部活动室”,因没有专门的书店、音像租售店,缺少文化体育活动设施,人民群众读书看报、开展活动极不方便。同时,农村绝大多数村社没有通有线电视,收播的频道极少,群众接受文化的范围受到制约。这些因素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城乡人民群众文化活动的正常开展。

4、开展文化活动缺少必要的资金支持和人才队伍。由于各方面的原因,许多文化活动因缺少资金而难以开展。如文化馆主办的县级刊物《汭水》在近十年的办刊历程中,资金问题一直困扰着其生存与发展,因为资金不到位,去年被迫停刊。同时,随着乡镇机构改革的深入,机构精简合并,农村文化站与乡镇府合署办公,文化站干不专,大部分人身兼数职,忙于乡镇日常工作,群众活动成效大打折扣。因为缺乏专业人才和文艺骨干,使群众文化活动服务能力难以提高,组织和指导群众文化活动的能力欠缺,使得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热情大大降低。

三、对策与建议

针对以上问题,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努力提升我县城乡人民文化生活水平:

1、深度挖掘秦皇祭天旅游文化和民间曲子戏非物质文化内涵,大力发展经营性文化企业。把旅游产业开发和发展文化产业有机结合起来,整合文化、旅游、县志、档案、文物等部门的专业技术力量,组织离、退休干部中和社会上熟悉历史、热爱文化事业的有志之士,组建成立专门班子,在深度挖掘与有关的秦汉文化以及民俗风情、宗教信仰、民间艺术、地方饮食等地方特色文化的基础上,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组建莲花台艺术团等经营性文化企业,推出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文艺作品,充实“秦皇祭天第一坛”旅游品牌的文化内涵,引领群众性文化的发展。

2、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为群众性文化活动搭建平台。一是以政府为主导,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文化设施建设,拓宽投入渠道,加快“三馆两中心”建设进度。二是加强乡镇文化站阵地建设,逐步建成集图书阅览、广播电视、宣传教育、文艺演出、科技推广和培训为一体的乡镇综合文化站。三是加强村级、社区、公共场所的文化设施建设,设立专门的文化娱乐活动室,购置图书、音响、报刊杂志、体育器材,方便群众参加文化体育活动,活跃人民文化生活,引导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到社会文化活动中来。

3、加强文化活动及文化市场的监管,为群众文化活动提供良好的文化环境。一是把好文艺演出活动和娱乐场所的审批关,对于没有演出资质的文化团体不予审批,对于以赢利为目的的文艺团体应加强引导并规范其活动,有的放矢地搞好监管。二是加强文化市场的监管力度,管好网吧、音像制品、图书报刊、棋牌室等文化消费市场,制订相关管理办法,做好运营商的教育工作,使其规范、文明运营。三是对打着民间文化团体的旗号进行表演的流动表演团体要严加管理,坚决清理城市中存在的庸俗、不健康的街头文化,积极引导群众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体育活动,抵制不良文化的侵蚀。

4、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为群众文化活动提供软件支持。搞好群众文化活动,不光需要有良好的基础设施,更需要一支懂业务、有能力,能起到引领、带动作用的文艺队伍。因此,搞好群众文化工作必须加强队伍建设。一是加大对乡镇文化专干的教育培训力度,使其能适应农村群众文化工作的需要。二是对长期从事群众文艺的专业人员,在充分发挥其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同时,建立激励机制和奖励机制,使其能更好地发挥带头和引领作用。三是对于业余文艺工作者,加大培训力度和积极的引导,使其融合到群众文化工作中,壮大群众文化工作的队伍。

5、进一步加强各类文化活动的开展,繁荣城乡群众文化生活。一是在大力开展春节文化活动、广场文化活动、送文化下乡等系列活动的基础上,更进一步丰富和提高群众文化生活水平和质量。二是在农村以文化站为依托,广泛开展文艺表演、书画比赛、社火表演、卡拉OK演唱、家庭舞会、戏曲演唱等各类群众文化活动,解决农村文化活动单调的问题。三是在城乡举办有影响力、参与性强的演、展、赛活动,在邀请省内外知名大型文艺团体来我县演出的同时,发动群众,依靠群众,举办群众自身参与的文艺活动,培养群众的参与精神,形成全民参与文化活动的新风尚。

下载市委文化生活近况调研报告(精选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市委文化生活近况调研报告(精选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6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调研报告

    2016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调研报告 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调研报告 随着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村人口离开土地,涌入城市谋求发展。据国家统计局《20**年国民......

    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调研报告(范文模版)

    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调研报告为了切实了解青少年的普遍性利益诉求,深入剖析新生代农民工的生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切实加强我区共青团的工作,团区委就我区新生代农民工的精......

    市委全民健身调研报告

    近年来,我市体育事业发展迅速。2008年成功创建成为省体育强市。为了进一步了解我市实施《全民健身条例》的情况,促进我市全民健身运动的有序开展,我们中心对我市开展全民健身情......

    市委社会救助情况调研报告

    提供一篇调研报告,为您提供帮助! 推进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是改善民生、保障民生、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必由之路,是民政工作的重中之重。根据市委[2010]1号文件精神,近日,我们对我......

    丰富农民群众文化生活的调研报告[全文5篇]

    关于丰富农民群众文化生活 的现实问题和对策研究 xx镇处于xx市委、市政府“一线三点”战略中心位臵,是xx市的计划单列镇,镇域面积664平方公里,镇区规划面积56平方公里,建成区面......

    兰溪市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调研报告

    近几年,兰溪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强工兴市”战略,经济增速明显,仅2010年就新增规上企业396家,达到651家,增幅列金华市首位。各镇乡、街道工......

    丰富“新生代务工青年精神文化生活”调研报告

    丰富“新生代务工青年精神文化生活”调研报告团省委领导来我司调研青年员工精神文化建设工作12月30日,在南京市委领导及开发区团工委领导的关心下,对(公司就开展“南京市共青团......

    关于农村群众文化生活的调研报告5篇

    关于农村群众文化生活的调研报告国民之魂,文以化之;国家之神,文以铸之。文化是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重要支撑,是社会进步的动力,对于陶冶人的情操、提高人的素质、实现人的全面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