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金川区城乡精神文明建设综述
金川区城乡精神文明建设综述
幸福家园沐新风
本报特约通讯员 杨城
金黄的向日葵、葱茏的玉米地、宽阔的小康路和集中连片的新农宅相映生辉,如同一幅幅美不胜收的田园彩锦画;扭秧歌、唱小曲、学科技,富起来的金川区农民日子越过越红火,精神文化生活也更加丰富多彩。乘着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春风,文明之花已在金川区乡间田野处处盛开!
在推动科学发展、建设美好金川的进程中,金川区委、区政府依托城乡一体化建设奠定的扎实物质基础和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积累的丰富工作经验,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升区域“软实力”的“硬任务”来抓,着力营造新环境、培育新农民、弘扬新风尚、发展新文化,初步形成了城乡精神文明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
持续投入,文明创建的不竭动力
走进金川区宁远堡镇西坡新村,一排排整齐的楼房矗立在人们面前。住在48栋的高秀桂一脸幸福:“活了大半辈子,能过上和城里人一样的生活,真是知足了。”自搬进新房后,她每天早上去附近的菜市场买菜,下午领着小孙子和以前的老邻居在一起说说话、溜溜街。
打造新环境,才能培育新农民。金川区坚持增加投入、营造环境,为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持久的动力。
坚持城乡规划一体化、设施建设一体化、文化惠民一体化、文明创建一体化,金川区逐年加大财政投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使全区农村面貌焕然一新,90%的农户用上了安全的自来水,53%的农户用上了沼气能源,100%的行政村通上了电信宽带,100%的自然村通上了数字电视。
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更是金川区新农村建设的新亮点。通过多年持续不断加大投入,金川区从城到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逐步完善。
在市区,建成了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金川区支中心和27个农村基层服务点,并以中心为平台,建立了金川区数字图书馆等一大批公共文化设施。全区16个城市社区全部建成了设施完备的文化中心,建成社区文化游园20多个,形成了社区“十分钟文化娱乐圈”。
在农村,两镇全部建有文化站和文化广场,27个行政村全部建成文化活动室和农家书屋,总藏书量达3.24万册。其中18个村建有集科普、教育、培训、演出、娱乐为一体的文化活动中心。
同时,驻区企事业单位的60多处文体活动场所免费向市民开放,成为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补充。金川区还设立了文化产业发展基金和文化事业发展基金,从今年起每年将分别投入100万元。以陆续建成的文明阵地为依托,金川区抓住农村环境整治、美化村容村貌、提升村民素质“三大重点”,全力推
进农村“六个一”工程,促进了农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民主法制素质的不断提高。
文化惠民,新文化浸润着文明乡风
金川区宁远堡镇新华村文化活动中心,村民们正在排练自编自演的文艺节目《喜看宁远新面貌》。这个两千多平米的文化活动中心,设有乒乓球室、图书室、书画室,并配套建设了标准篮球场、户外健身广场等。目前,全区92%的村都建立了这样的文体活动场所。
经济是“骨”,文化是“魂”;经济发展,文化惠民。金川区把文化惠民作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一环,着眼于统筹城乡文化发展,文化资源下移,文化服务下移,加大农村文化投入,提高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能力,以新文化浸润文明乡风。
将“送文化”和“种文化”相结合,金川区大力开展“进农村、入社区”等文化公益活动,把文化注入乡风文明建设的始终。如今,农民秧歌、曲艺、书画等各种文体组织有120多支,参与人数达5000余人,他们为“创建特色文化村镇”、“农民文化艺术节”、“物资文化交流会”、“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奉献着丰富多彩的文化服务。
农村业余文化活动的悄然兴起和繁荣,不仅改变着农民的生活方式,农民也在自娱自乐、自我熏陶的同时,把欢乐和文明带给了千家万户,在潜移默化中,提升着村民的精神境界。
深入创建,幸福家园里新风激荡
驱车沿下双公路前行,一路文明语,满目和谐景,文明新风扑面而来。通过在公路两侧新农宅金属围栏上设置大量内容丰富、用语温馨的宣传牌,金川区将村巷民宅打造成了靓丽的精神文明宣传教育长廊。
来到古城村文化广场,以“传承文明、光耀古城”为主题的宣传文化墙令人眼前一亮:漂亮的仿古节能型农宅墙体上,3组错落有致的文化墙和64个生动鲜活的故事窗与新农宅浑然一体、交相辉映,“兄弟敦和睦,朋友笃诚信”……一组组修身养性、怡养身心的格言警句发人深省、催人奋进。通过这些“会说话的文明墙”,广大农民群众随时随地都能受到美德的启迪和文明的熏陶。
在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创建过程中,金川区创新思维,积极打造一批创建品牌、创新一批创建载体、推出一批创建典型、带动一片文明新风。
在农村以“六进农家”(科技、文化、法律、卫生、美德、婚育新风进农家)、“四入户”(良好风尚、教育引导、知识信息、检查评比入户)等实践活动为载体,深入开展“和谐新村”、“文明村镇”和“十星级文明户”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评活动,精心打造了下双公路、金民路、古城村、文昌园等精神文明宣传教育长廊,营造了浓厚的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氛围。
在市区,大力开展了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和爱岗敬业教育,纠正行业不正之风,推广社会服务承诺制、行政执法公示制、生产经营信誉制等制度,行业风气不断好转。同时,积极探索非公有制经济领域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增强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城乡结对,城市文明向农村延伸
城乡一体化建设加快了城乡融合的步伐,也让金川区农民时刻面临着城乡文化和观念差异的激荡洗涤。为了让农民群众充分享受城市文明成果,尽快转变陈旧的思想观念,金川区依托城乡基层党组织,创造性地开展了“城乡社区手拉手、双联共建促发展”主题实践活动,将16个城市社区和27个农村社区结成了共建对子,引导城乡党员群众之间经常开展交流联谊活动。
滨河路街道龙集里社区是金川区唯一的全国文明社区,自从与宁远堡镇新华村结成对子以后,社区书记王爱军经常带领工作人员到新华村传经送宝,他们手把手地教村上的干部如何规范文件档案,如何开展为民服务,并将27名城乡党员结成了帮扶对子,共同开展党组织活动。
新华村党支部书记马国成感慨地说:“以前觉得城里人有种天生的优越感,瞧不起咱们农民。通过在城乡社区手拉手活动中互相来往交流,我们彼此都改变了偏见,结成了亲密无间的亲戚朋友!”
目前在金川区,文化、科技、卫生下乡,已由以往的集中“三
下乡”变为“常下乡”格局。根据农村工作季节性特点,唱响了文明共建的“四季歌”:春季出谋划策,唱响“发展歌”;夏季文化惠农,唱响“活动歌”;秋季兴办实事,唱响“服务歌”;冬季扶贫帮困,唱响“温暖歌”。全区“城乡社区手拉手、双联共建促发展”主题实践活动红红火火,走出了一条以城带乡、优势互补、共同提高、协调发展的新路子。
第二篇:金川区宁远堡镇精神文明建设纪实
城乡一体展风采 精神文明结硕果
——金川区宁远堡镇精神文明建设纪实
宁远堡镇是市、区党委政府所在地,也是全国镍工业基地金川集团公司所在地,镇域面积960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6.65万亩。全镇现有3个联村中心党总支,14个行政村,102个村民小组,总人口4万人,其中常住人口2.8万人。2009年全镇完成工农业总产值7.1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200元。1997年宁远堡镇率先步入全省小康乡镇行列,2002年列入全省市场带动型小城镇改革试点镇。2008年被甘肃省发改委确定为“全省第二批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2009年1月20日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国文明村镇”称号。
近年来,金川区宁远堡镇紧紧围绕城乡一体化发展这条主线,坚持一手抓硬件设施建设,一手抓精神文明建设,在缩小城乡物质生活差距的同时,促进了城乡文化生活的一体化。
明确思路,大力发展经济。宁远堡镇立足自身实际,着眼长远发展,确定了“发展宁远、繁荣农村、融入城市、富裕农民”的指导思想,按照地域相邻、产业相近、发展相联的原则,将全镇14个村划分为城中四村、城郊六村、远郊四村三个区域,并确定了符合各区域实际的发展目标。投资兴建了天庆家园西坡新村,促进农民向城市转移并依靠经营性资产增收;探索推进土地集约化经营,配套农业基础设施,促进土地向种植大户集中,提高土地综合生产能力;大力开展新农村建设,鼓励近郊农户进城务工或从事二、三产业。同时,适时开展“免费电脑培训”、“种养技术培训”、“机械操作实用培训”等技能培训活动,使农民依托金川集团公司等地方大型企业和农产品批发市场等专业市场,大力发展草畜养殖、家庭餐饮、房屋租赁、物流配送等产业,农民人均纯收入稳步增长。
多措并举,增强发展活力。坚持以基层干部能力提升为出发点,通过开-1-
展村干部跨村交流任职、选拔优秀干部到村、到部门任职、以及出台“两推一审核”村民小组长管理办法,充分激发了镇、村、组三级干部工作的积极性,调动了他们参与城乡一体化建设的热情。针对农民文化程度低,掌握政策能力弱、参政议政意识淡薄的实际,适时开展了“百名干部包百组、千名党员找差距、万名群众谋发展”的“百千万”主题实践活动,通过干部包组入户,开展政策宣传,建立农民家庭档案,组织党员干部和农户跨村观摩学习,召集群众商讨发展对策等多种措施,共同寻找差距,共同谋划发展。同时,深入开展党政主要领导“进百组、入千户、察民意、促发展”大走访活动,了解群众心声,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有效提升了干部开展群众思想工作的能力,促进了干群和谐,增强了农民群众响应政府号召统筹城乡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形成了全镇上下团结一心、齐心协力共同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良好局面。
创新载体,丰富群众生活。以加强基层公共服务设施为基础,以丰富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为目标,根据市委提出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六个一”建设标准,进一步完善各村办公场所,建立了老年人活动中心、文化活动室等文化阵地,率先在全市建成“农家书屋”和电子阅览相结合的电子书屋。利用农闲时节,届次化举办“天下粮仓”杯文艺汇演;届次化举办“唱响主旋律、建设新农村”歌唱比赛;届次化举办“四**”城乡一体化推进会等水平较高的文化活动;届次化举办“十佳优秀标兵”、“优秀家庭”、“和谐家庭”等评选表彰活动。此外,充分调动农村自身文化活力,组建了60 多支农村小曲小戏业余演出队、舞蹈表演队等多种文化团队,经常性开展文艺表演,并在市、区比赛中取得了较好成绩。这些载体丰富、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文化活动,不仅丰富了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使他们愉悦了身心、陶冶了情操,同时也激发了他们推进城乡一体,建设美好家园的信心与决心。
第三篇:xx年城乡精神文明建设个人工作总结
xx年城乡精神文明建设个人工作总结
撰写人:___________
日
期:___________
xx年城乡精神文明建设个人工作总结
一年来,我村按照小寨坝镇xx年宣传思想与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安排意见,加强文明村寨的巩固建设,小寨坝村党支部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抓好“四个文明”的建设,现将半年来巩固复查情况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小寨坝村位于小寨坝镇西北部,距镇政府2公里,210国道横穿而过。全村共辖8个村民组,总面积7.5平方公里,森林覆盖面积85%,有较好的森林资源,全村共有农户466户,总人口1518人。总劳动力813个,总耕地面积823亩,有党员55人,其中男党员51人,女党员4人,平均年龄51岁,有科技示范户10户,全村以主产玉米、水稻、油菜等农作物。经济发展一般,有企业支撑。经济来源主要靠种、养殖、场租及劳务输出为主。
为了对我村进行巩固,而建立长效机制,以党支部为核心,成立了宣传思想与精神文明领导小组,田华(支书)为组长、雷波(主任)为副组长,负总责亲自牵头抓,村民组长和党员代表为成员、采取分工与协作的体制。建立了政治学习、环境绿化、美化、日常工作、村规民约和平安工作等制度。
二、各项事业得到长足发展:
1、我村在上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村,支两委及全村民的共同努力下,一年来,使我村的各项事业得到长足发展,村民经济收入逐渐增加,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村民安居乐业,遵纪守法。
2、经济发展:按照镇政府要求,抓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实行科学种养,今年种植杂交玉米400亩,水稻实行两段育秧100亩,养猪、养鸡、养牛规模逐渐壮大。
3、人口与计划生育,由于这是一项长期的工作,经常保持宣传,作到家喻户晓,今年xx月在全村开展了“婚育新风活动”打破了传统的对子多福的封建思想,今年全年全村共出生7人,无一例计划外生育发生,计划生育各项均达到镇政府指示。
4、社会治安一片良好,由于领导小组长期努力,常抓不懈,几年来,一直未发生偷盗现象,无治安案件,无“法伦功”等邪教组织发生,无吸毒、贩毒制毒人员发生。
5、环境卫生良好,成立了环境卫生及整脏治乱监督小组,对全村清洁卫生经常检查,从而改变了以前脏、乱、差的现象,使村民的生产生活环境得到改善。
6、基础设施建设,小寨坝村是党建工作示范点,在村支两委的带领下,修建了开磷集团“良种、良肥、良法”宣传牌。完成了杉树坪村民组1公里的硬化公路。
7、文明礼貌,移风易俗得到改变,提倡厚养薄葬,文明用语,使全村出现一片欣欣向荣的局面。
总之,在今后的各项工作中,我们要加强学习,认真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和提高文化素质,使他们做一个遵纪守法,勤劳致富的好公民,不断加强“四个文明”的建设,为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范文仅供参考
感谢浏览
第四篇:2011新城乡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总结
新城乡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工作总结
新城乡精神文明建设领导小组
二○一一年十一月二十八日
新城乡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总结
遵照党中央、国务院的有关政策决议和文件精神,按照省、市、县的统一部署,在乡党委、乡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狠抓经济建设的同时,为把我乡农村建设成为“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在全乡范围内普遍开展了一次以“讲文明、树新风”为主题的社会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成效。现将一年来的工作予以总结。
一、思想道德建设工作
在乡党委、乡政府的领导下,我乡在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理论建设的基础上,坚持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把干部职工的思想、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我乡历次重要会议提出的各项工作任务上来。重点加强对全乡干部群众科学理论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思想的宣传教育工作,大力弘扬先进思想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极利用墙报、宣传栏等各种有利形式;大力提倡勤俭节约、邻里互助、团结友爱的良好风气,切实开展了一次以“革除生活陋习,倡导文明新风”为主题的先进思想宣传教育活动。
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
(一)建立健全领导机制。乡党委、乡政府高度重视农 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为此,我乡成立了精神文明建设领导小组,并结合本乡实际,制定了精神文明建设实施方案。做到工作有人抓、有人管、有人做的良好局面。
(二)文明村的创建工作。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的宏伟目标,我乡广泛地开展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思想道德教育和以“讲文明、树新风”为主题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在乡精神文明建设领导小组的统一指导下,今年我乡重点抓“五争一创”和“星级文明户”的创建和评选工作,在全乡范围内大力宣传创建文明村及星级文明户的评选标准,现已完成一个文明示范村的建设工作。
(三)文明礼貌宣传教育活动。由乡精神文明建设领导小组牵头带动村党支部、村委会、村共青团、村妇委和村精神文明建设领导小组,开展“讲文明、改陋习、树新风”活动。主要内容是:
1、在街头巷尾、街心等重要地段悬挂标语、设路牌、写墙标;
2、利用街天人员多、宣传面广的有利机会,工作人员采用广播形式进行以“革除生活陋习,倡导文明新风”为主题内容的现场宣传活动;
3、积极发动群众,激发群众参与热情,树立榜样,形成争先竞优的良好风尚;
4、在村阵地内开展精神文明建设专题会,进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思想道德宣传教育,为“星级文明村”的创建工作树立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
通过各种创建活动,使人民群众受到了一次全方位、多角度的思想道德教育,激发了群众的参与热情,提高了他们的思想道德素养和科学文化水平,收到了良好效果。同时也为我们今后的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2011年11月28日
第五篇:城乡统筹发展与精神文明建设
城乡统筹发展与精神文明建设
城乡统筹发展与精神文明建设
沈秀娟
[摘要]城乡统筹发展就是城市和农村综合平衡,协调发展,共同进步,就是要打破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格局,统筹城乡经济、社会事业发展,统筹城乡资源分配、财政分配、社会就业和各项政策,实现城乡发展相互联动、相互促进,这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全党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以后,中共中央曾多次郑重指出:我们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一定要努力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这是建设社会主义的一个战略方针。统筹城乡发展,就是要整体规划,分步实施;延伸途径,拓展内容;打破界限,找准结合;以城带乡,优势互补;实现公平,提高素质建设精神文明。
[关键词]城乡统筹精神文明建设
农村发展滞后于城市,表现在经济发展水平上,也表现在文化、教育、科技、卫生、社会保障等社会事业发展上。城乡发展不平衡,严重影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影响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针对这种情况,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解决“三农”问题必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十六届三中全会将统筹城乡发展放在“五个统筹”之首,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两个趋向”的论断,指出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十六届五中全会进一步强调,要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统筹城乡发展,既要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又要统筹城乡社会发展,既要统筹城乡物质文明建设,又要统筹城乡精神文明建设。在新形势下,西彭镇作为九龙坡区城乡统筹发展先行示点镇之一,如何统筹城乡发展,建立以工促农、城乡互动、协调发展的新型城乡关系,不断提高农村文明程度,让广大农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共享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果,对如何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出了新要求。
一、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现状
西彭镇多年来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取得了可喜成绩,到目前为止,全镇24个村中有18个区级文明村,3个镇级文明村。
(一)公民思想道德不断提高。深入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为重庆发展“导航定向”重要讲话和区第十次党代会、镇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把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与理想信念教育、形势教育、国情教育、镇情教育等结合起来,不断夯实“坚持科学发展,构建和谐西彭”的思想基础。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进一步深化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活动,营造知荣辱、树新风、促和谐、兴铝都的良好氛围。抓好“公民道德宣传日”活动,广泛开展道德模范评选活动和学习活动,切实增强道德模范宣传的感染力和覆盖面,在全社会形成学习先进、崇尚模范的浓厚氛围,营造文明和谐的良好风尚,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思想道德保障。
(二)精神文明创建硕果累累。我镇把精神文明创建工作作为整个城镇文化建设的基础来抓,努力构建“重仪尚德”的文化理念,使其融入每一个人的言行之中,从而铸就强大的城镇之魂。开展“文明治家、道德立家、法律护家、科技兴家、经济发家”的“五家”和“为西彭镇求发展、为西彭镇作贡献、为西彭镇争荣誉、为西彭镇树形象”的“四为”活动,并将“五家四为”作农村评“三户”、“十星级文明户”的新内容,极大地调动全体村民创评热情,形成了家家争当“三户”、“十星级文明户”,户户你追我赶的局面。全镇已评“三户”1026户、“十星级文明户”186户,极大地调动了村民参与文明建设的积极性。广泛开展“文明单位”、“文明村”、“文明社区”创建活动,现我镇有区级文明单位标兵4个、文明单位9个、文明村18个、文明社区3个,镇级文明单位10个、文明村3个。积极开展学习创新型村(组)、家庭创建活动,评出镇级学习创新型村(组)15个、学习创新型家庭30户。24个村达标文化活动室创建率、达标率达100%。
(三)重大文体活动深入开展。充分利用元旦、春节、中秋、国庆等重大节日,安排内容丰富、形式活泼、雅俗共赏的群众性、大众化娱乐活动。组织了“春满铝都”、“直辖十年,和谐西彭”、“统筹城乡发展,共建和谐社会”庆祝党的十七大等大型文艺演出,丰富了文化生活,陶冶了情操,激发了建设美好家乡的热情。各村(居)积极组织队员参加第二届运动会,此次活动对于弘扬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发扬“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工作作风,增强全镇人民的凝聚力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四)农民科技培训取得实效。充分利用镇农业服务中心和成人学校的人力资源,开展种、养殖技术培训。聘请专家、技术人员和相关人员为农民授课,通过组织农民学习农业科技知识,自身水平有了根本性提高,发展产业方向明确了,技术也通了,效益也就好了起来。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通过培训使农民掌握实用技术,拓宽就业渠道,输送农村剩余劳动力,缓解农村地少人多的矛盾。开展法律知识培训,使农民掌握涉农基本法律、法规常识,提高了农民依法维护自身权利的自觉性,维护了农村社会稳定。
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农村精神文明是建设小康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环境的改善,科技文化素质的不断提升,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与农民渴求精神生活水平有了较大差异。目前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中存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思想认识存在偏差。近年来,各级党委和政府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都给予了空前的重视,但是由于经济工作是硬任务、硬指标,所以一些地方还不同程度存在着精神文明建设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在干部队伍建设、设备资金投入等方面,没有将精神文明建设与经济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同奖惩,上面督促就抓,上面不催就放,使精神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形成了“两张皮”。
(二)教育开展不够到位。当前,应该说相当一部分农民的思想观念和科学文化素质,还停留在较低的水平上。特别是一部分青年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表现在国家观念、集体观念和道德责任感淡化,拜金主义和利己主义滋长,创业精神和传统美德减少。对农民进行理论学习、道德教育、科学知识培训等难以落实到位。虽然广播、电视等现代传媒日益普及,发挥了重要的宣传教育作用,但是这种大众化的传播教育,对解决农民的思想实际问题贴近性不强,分层施教不够。往往是抓了表面,没有真正进村,入户,到人。
(三)设施和经费投入严重不足。精神文明重在建设,要建设就要有投入。当前农村精神文明的现状,从一定意义上讲,投入不足是很大制约因素。现在城乡文化生活的反差越来越大,与城市相比,农村文化经费少、队伍散、设施差、活动少的问题相当突出,一些原本已经建设起来的文化设施,由于没有足够的资金来支撑和维护,也就没有很好的保养、管理和利用。
(四)创建方式简单。在农村开展精神文明建设,普遍认为环境卫生治理好了,农民富裕了就是开展成功,只是单纯发展产业,整治环境,谈不上综合性开展创建等活动,形式较为单一。
三、统筹城乡发展,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必要性
(一)构建和谐农村社会需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农村经济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农民群众思想文化多元、多变、多样的特点日益明显。一些农村地区道德失范,诚信缺失,封建迷信活动等现象成上升趋势。有的农村干部作风粗暴、方法简单,损害群众利益情况也时有发生。解决影响农村社会和谐的这些矛盾和问题,既要靠政策,靠发展,也离不开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二)推动农村经济建设需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农村经济建设所需的新观念、新风尚要依靠精神文明建设来传播,所需的人文精神、创业精神要依靠精神文明建设来培育,所需的舆
论氛围、社会环境要依靠精神文明建设来营造。
(三)培养造就新型农民需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需要培养造就千千万万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当前,我国农民文化水平较为低下,职业技能较为缺乏,整体素质亟待提高。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加快农民知识化进程,培养造就具有较高素养、较高技能的新型农民,才能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四)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需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随着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物质生活改善,农民群众求知、求乐、求美,追求科学文明健康生活方式的愿望更加强烈。但农村文化建设与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还不适应,农村文化生活的落后面貌尚未根本改变。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不断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文化产品,丰富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满足他们日益增长的多方面、多层次、多样性精神文化需求。
四、统筹城乡精神文明建设的举措
(一)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统筹城乡精神文明建设。紧紧围绕统筹城乡发展这一基本思路,将农村经济发展、农村环境面貌、农民思想道德、民主法制建设和社会治安秩序等纳入精神文明建设体系,将精神文明建设纳入统筹城乡发展全局,实行城乡精神文明建设同规划,同部署,用社区的标准建设农村,用市民的理念教育农民。从群众关心的实际问题入手,从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工作做起,办实事,求实效,让群众从中受教育、得实惠。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在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存在突出问题上狠下功夫,使创建工作收到明显成效。健全长效机制,扎扎实实推进,从根本上提升农村文明程度。
(二)延伸途径,拓展内容,统筹城乡精神文明建设。把统筹城乡精神文明建设作为重要内容,规划任务目标、工作重点和保障措施。坚持城市文明向农村辐射,文化事业向农村拓展,素质教育向农村渗透,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向农村覆盖,平安建设向农村推进,社会资源向农村聚集,领导力量向农村倾斜。
(三)打破界限,找准结合,统筹城乡精神文明建设。找准促进城乡文明水平整体提高的“结合点”,是统筹城乡精神文明建设的关键。要打破行业界限和城乡界限,创新工作机制,丰富活动载体,广泛开展城乡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力求在城乡互动中促进共同提高。开展“精神文明促进会”文明共建活动,充分发挥各级文明单位的示范带动作用,重点抓好以文明村镇为重点的环境建设,以农村文化为重点的阵地建设,以诚实守信、遵纪守法为重点的道德建设。积极开展“送技术、送信息、送观念”的“三下乡”活动,促进以农民增收为重点的经济建设,从根本上提高共建双方的积极性,切实缩小城乡居民的生活差异。
(四)以城带乡,优势互补,统筹城乡精神文明建设。充分发挥区、镇文明单位精神文明建设的积极性,以城带乡,城乡一体、共同发展,是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快速发展的新路子。统筹城乡精神文明发展,要做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既要充分发挥人才、文化、信息、技术、管理、物资等方面的优势,帮助和带动农村的发展,又要充分发挥出农村在土地、环境、资源、劳动力等方面的优势,支持城市建设。要充分发挥城乡精神文明建设的积极性,求真务实,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促进城乡携手,共同发展。
(五)实现公平,提高素质,统筹城乡精神文明建设。实现城乡统筹发展,一个重要的不可忽视的因素是人的因素,对此核心问题是农民素质的高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效解决“农村贫困、农业发展滞后、农民增收缓慢”问题,就必须设法促使农民增收,由此使农村摆脱贫困推动农业迅速发展。而要促使农民增收,必须努力提高农民素质,这是突破农民增收缓慢问题的“瓶颈”,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所在。农民素质的提高既不是农民个人行为,也不是一个农业生产单位可以承担的,它必须由国家、社会和个人共同努力。提高农民素质,着力点要落实到强化教育培训上,调整农村基础教育投入的分配政策,加大对农民科学技能的培养,促进农民文化素质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