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学校文化的认识

时间:2019-05-13 09:42:0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对学校文化的认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对学校文化的认识》。

第一篇:对学校文化的认识

对学校文化的认识

文化如水,滋润万物,悄然无声。——文化部孙家正部长 文化是一套是非标准、一套荣辱标准,其核心是团队中的个体面对相同事情时行动具有一致性。因此,从学校领导的角度来说,文化建设的最高境界就是让师生员工能够在心中建立和尊重一套共同的行为秩序。——学者冯大鸣

一般认为,学校文化包括四个层次的内容:即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物质文化不等于物质,它主要指一个组织中的人对待物质的态度和方式。制度文化不等于制度,它在根本上是人们长期以来形成的对制度的价值判断和对待制度的方式。精神文化的核心不是名言警句本身,而是名言警句的生成过程,是人们对待名言警句的态度。所有的这一切,都应该化为学校师生群体的实际行为。当我们从文化的角度来观察学校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其实学校的一切场所,一切活动无不包含和表现出学校的文化元素。它对全校教师和学生有着巨大的潜移默化的作用。优秀的学校文化有如富含负氧离子的清新空气之于人。

第二篇:浅谈对行业文化的认识

浅谈对行业文化的认识

院系:电气工程系

姓名:XXX

学号:XXXX

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内容摘要:

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为全体员工所认同、遵守、带有本企业特色的价值观念。经营准则、经营作风、企业精神、道德规范、发展目标的总和。

关键词:

企业、文化、行业、价值观。

企业文化的具体概念

具体分解而言,企业文化可细分为四点:

一、企业的最高目标或宗旨。也可以说是企业的灵魂所在,“经济建设好比企业的血肉,企业文化就好比企业的灵魂”。企业是一个经济实体,必须获取利润,但我们绝对不能把盈利作为企业的最高目标或宗旨。企业经营实践证明,单纯把盈利作为最高追求,往往适得其反。据悉,世界上比较优秀的企业,大都以为社会、顾客、职工服务等作为最高目标或宗旨。

二、共同的价值观。所谓企业价值观是指企业及其员工的价值取向,是指企业在追求经营成功过程中所推崇的基本信念和奉行的目标。是指企业中人们共同的价值观,共同的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和基石,它为企业全体员工体工了共同的思想意识,信仰和日常行为准则,这是企业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因此,不管社会如何变化,产品会过时,市场会变化,新技术会不断涌现,管理时尚也在瞬息万变,但是在优秀的公司中,企业价值观不会变,它代表着企业存在的理由。

三、作风和传统习惯。什么样的作风造就什么样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从本质上是讲员工在共同的联合劳动中产生的一种共识和群体意识,这种群体意识与企业长期形成的传统和作风关系极大。

四、行为规范和规章制度。如果企业文化中的最高目标和宗旨、共同的价值观、作风和传统习惯是软件的话,那么行为规范和规章制度就是企业文化中的硬件部分,在企业文化中硬件要配合软件,是企业文化在企业内部得以贯彻。企业文化包含党团建设、员工思想素质建设、文体活动及文化宣传等等。其实企业文化无处不在,并天天陪伴在我们身边:见面时的一句问好,文件的上传下达,各领导、各部门、站、所的日常办公、文体活动等等都与企业文化相关。作为公司的一员,应该始终牢记我是这个大家庭中的一员,是其中的一分子,充分发挥个人的能力,才能推动企业的脚步向前迈进。牢记自己是一名服务者,服务是我们的工作宗旨,是企业发展的立足之本、立业之本。牢记自己是一名思想者,创新是企业精神的核心,在工作中要观念创新、管理创新、文化创新、服务创新。牢记自己是一个学习者,追求卓越,学无止境,要有一种永不满足、积极进取的精神。

总之,企业的文化涉及方方面面,我个人所了解的只是冰山一角罢了,只有在以后的工作中,加强学习,积累经验,才能真正了解企业文化的丰富内涵,才能实现自我提高,自我超越,更好的为企业文化的发展和创新服务。

提高对行业文化的理解

一、认知文化知识

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同

时也指人们具备对必要知识的认知、运用语言文字以及掌握劳动技能的能力。知识,指人们通过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中获得对客观事物的经验的总和。文化又有狭义、广义之分。狭义的文化是知识,广义的文化是社会构成的要素。从烟草企业文化的内涵看,企业文化应该由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大部分组成。物质文化包括:车辆、设备、环境、办公场所、标识标志等。精神文化表现为思想道德方面的文明言行、群体管理意识、工作态度、发展理念、企业精神、专卖形象等。它概括反映了企业有形的物质、无形的概念和劳动技能、独特的标识等。因此,文化程度的高低在于人们对文化知识的积程度,这需要在实践工作中不断认真学习、总结经验,去创造、掌握更多的知识,提高人和企业的综合素质(文化力)。

二、领悟文化知识

古往今来,人们在长期的生产劳动与商品交换等实践过程中意识到,穷不思文化,穷根不除;富不思文化,富不长久。如今我们要提高人的素质,提升烟草行业形象,提高国家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没有文化和知识一切免谈。就拿本届北京奥运会中国体育健儿顽强拼搏的辉煌战绩来说,每一项荣誉的背后无不蕴含着高科技和艰辛的汗水,用高科技条件训练高素质运动员必须有雄厚的国力,而雄厚的国力必须有博大精深的文化知识支撑。站在企业的角度看,当企业处于逆境时,要戒躁,要穷则思变;当企业处于顺境时,也要时刻戒骄,要注视商场中的瞬息万变,力免“走麦城”。做到这些就必须提高人文素质,强化企业内部管理,提高工作效率、才能完成各时期的各项工作任务。它同样需要应有的文化知识作为精神财富上的支撑。

三、学习文化知识

文化亦是人们在征服与改造自然的长期生产劳动实践过程中总结出来的知识,财富。谁掌握的知识多,谁的能力就强,工作成效和薪酬回报也相对高;谁掌握的知识寡,谁的工作能力就弱,工作成效和薪酬回报也相对低。人与企业的文化力不是天生就有,而是在于后天对文化知识的不断认知、不断学习、不断实践所取得。我们的企业领导和员工在当今的社会现实中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成就自我、提升企业、服务社会、报效国家。

作为企业领导,应该明白“兵雄雄一个,将雄雄一窝”之道理,领导者只有始终不懈地于实践中带头学习钻研文化知识,才能真正做到与时俱进,才配是一名名副其实的企业强将,你所领导的员工们才会在你的带领下成长为一群精兵。作为一名企业员工亦应明白,我是本企业中的一名成员,要想成就为一名优秀人才,惟一的选择仍是后天对文化知识的不断认知、不断学习、不断实践。

四、提升文化知识

人的提升途径是:

1、首先要明白什么是人生价值观

人生观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人生目的的意义的根本看法。

人生观主要是通过人生目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三个方面体现出来的。人生目的,回答人为什么而活;人生态度,表明人应当怎样对待生活;人生价值,判别什么样的人生才有意义。这三方面相辅相成,其中人生目的是人生观的核心。价值观是人们关于什么是价值、怎样评判价值、如何创造价值等问题的根本观点。价值观的内容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取向、价值追求,凝结为一定的价值目标;另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尺度和标准。

人生价值是人的生活实践对于社会和个人所具有的作用和意义,是一种特殊的价值。因此,人的一生不能碌碌无为,要有志存高远,脚踏实地的精神境界。要提升人的文化知识,首先要确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方能成为一个具有文化知识实力,能真正有益于国家、社会、人民群众;有益于企业,能实现成就的人。

2、在现实工作中成就自我任何一个岗位的生产、收购、政工、行政、纪检、专卖、基建、财务会计、营销、物流、信息、文秘、领导岗位等等都有它特定的劳动技能,作为一名烟草企业员工,既要有远大理想和抱负,又不能脱离实际去好高骛远。应该在现实工作脚踏实地地干一行爱一行,在掌握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又不断熟稔劳动技能,你就能不断地积累经验,扩大知识面,其工作就会得心应手。只要你能长期坚持下去,无疑会得到人们的喜爱,领导的器重而成就自我。

3、不能满足于现状,要不断加深对文化知识的认知度。只有通过实践和辛勤劳动,才会有更高的精神境界。

企业提升的途径

1、要让员工对文化有学习与认知的时间和条件。学习文化知识是需要时间的,员工们需要的时间来源一是企业要挤时间对员工开展培训;二是企业领导及其领导本身要在工作及业余时间择时自学,带着问题学,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只有二者之间有机地结合起来,才会产生好的学习效果。再从学习条件上讲,企业要为员工们提供学习所需的书本资料、培训场地、经费、师资等,必要时对学习效果进行考试,对工作效果进行考核、褒奖与劝诫等。

2、对既定的企业文化建设内容要注重有效落实。

任何一项工作的有效落实在于制度,制度就是要保证工作有标准、行为有规范、执行有保障、落实有措施。企业文化建设手册出台以后,要靠制度来保障其后续手段,应从“查漏洞,完善规章制度;查梗阻,确保政令畅通;查勒卡,促进廉政建设;查拖拉,提高工作效率;查飘浮,提倡求真务实”入手,建立和完善管理措施,确保文化建设的健康发展。在强化纪律及其约束力度上,应包括人事纪律、财经纪律、工作纪律、领导干部责任追究制度等等。这些规章制度的建立,既是警示,又是规范,它是企业管理中不可缺少的守则。倘若上述制度保障不了落实问题,何以谈提升?我们现在还应加紧做好以下工作:

(1)实事求是地、科学地总结前几个阶段工作取得的经验,客观地分析存在的不足,汲取教训,不断持续改进,全面提高企业文化建设质量。

(2)对企业文化建设中涌现出来的先进部门和先进个人进行表彰,树立典型、使后进提速转化为先进。

(3)结合企业发展所面临的外部环境变化和内部问题,认真审视和持续改进企业文化体系,明确各个时期企业文化建设的具体目标,整改和部署下一步的工作,提升人和企业的文化知识。不断呈现企业新的姿态、新的景象。

企业文化的作用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一定社会经济条件下,通过社会实践形成并为全体成员所遵循的共同意识,价值观,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和准则.是企业在自身发现中形成的以价值为核心的独特的文化管理模式.在企业文化适应企业发展的时候,稳定的文化会引导大家以一致的方式努力工作,但当企业所处环境发生改变,文化无法适应的时候,难于改变的文化将阻碍企业的发展.当21世纪企业文化以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集中体现的时候,当中国的海尔集团,美国微软公司,日本松下公司在先进的企业文化战略影响下创造奇迹的时候,我们都意识到了优秀的企业文化对一个企业来说具有多么大的影响力.通过认真学习了“企业文化”这门课程,使我对公司“以人为本,忠诚企业,奉献社会”.的企业理念,走了更深刻的理解与认识.企业的含义就是“指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中形成的共同理想,基本价值观,作风,生活习俗和行为规范的总称”。

企业文化是企业生存发展的灵魂.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同时也决定着企业的兴衰成败.其实我是一个很注重细节的人,有可能是我从小在饭店长大的原故,养成了我不论是做人,做事,都应当踏踏实实,从实际出发,从大处着手,从小处做起,拒绝浮躁.其实我们普通人在大量的日子里,很显然都在做一些小事.但怕只怕连小事也做不好,小事也做不到位.我最喜欢的一句话“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大;山不拒细壤,方能就其高,小事成就大事,细节成就完美”.就是说要做好眼前的每一件小事.所谓成功,就是在平凡中做出做出不平凡的坚持,只有花大力气把小事做细才能把事情做好。

小型企业靠领导,中型企业靠制度,大型企业靠文化,而在企业文化中如果不能让精细化的思想落地生根,那么企业很难生存下去.至此一个规模壮大的企业不但要有优秀的企业文化,还应在管理上走向精细化.我认为的精细化管理就是没有固定的模式,也不能照搬别人的管理模式,是要企业从管理的实践经验中不断总结,不断提升.别人的经验可以借鉴,但绝不能简单的移植.企业文化可以创造生产力,提高竞争力,增加吸引力,形成凝聚力.但企业的管理细节决定着企业的命脉,细节决定成败.以上就是我对企业文化的理解与认识。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当前,社会各行业正在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各项要求,我们应当加强行业文化建设,通过提升行业文化的软实力,引领行业科学发展,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导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熏陶员工,推动行业服务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我对行业文化的认识:

行业文化是指该行业在社会文化和经济文化背景中逐步形成的具有本行业特色、为全行业所认同的价值理念、精神信念、经营思想、道德准则和行业规范以及由此产生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品牌效应的综合体现。

行业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具有导向、凝聚、激励、约束、塑造五个方面的功能。行业文化软实力能对行业员工起引导作用,能对行业整体和行业组织以及行业成员的价值规范和行为取向起导向作用。行业文化建设所凝练的行业价值观被行业员工共同认可后,将会成为一种黏合力,把其成员聚合起来产生一种巨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行业文化还能起到向社会展示行业成功的管理风格、积极的精神风貌等方面的作用,从而为行业塑造良好的现象。

当前,行业文化正在朝着自觉、自信的方向发展,但仍存在对行业文化的发展规律、理念效用、构建方式、呈现形式认识不到位,行业文化建设流于形式或囿于浅薄,不能统领所属行业组织等滞后于社会经济发展的问题。认识上的误区暴露了对行业文化建设重要性认识的肤浅与片面,行为上的误区导致行业文化建设难以在实践层面纵深拓展。为克服以上误区,加强行业文化建设,应在以下几方面着力:

一是以提升全行业职工凝心聚力求发展的集体意志为切入点,将行业价值取向和行业形象鲜明地传达给全行业职工和社会公众,这是加强行业文化建设、提

升行业软实力的有效途径,对于提升行业核心竞争力,推进行业的持续、跨越和科学发展大有裨益。唯其如此,行业文化展示的才是富有感染力、吸引力、影响力、公信力的行业群体的理想追求、价值取向和全行业人奋发向为、积极向上的精神魅力与气质风范。

二是巩固制度文化成果,提高职工的执行力。行业文化发展需要严格的制度、到位的管理和行业职工模范的执行力。我国各行业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了体系严谨的管理制度、政策条例,但是相对缺乏的是制度的执行力。营造全行业忠于职守的责任观和令行禁止的执行观是加强行业文化建设的必然抉择。所以,行业文化建设要在忠实贯彻行业法规和各项规章制度,强化职工依法依规按章办事意识,并形成科学规范、权责明确的管理制度和考核机制的基础上,以柔性制度文化约束行业全体职工的工作行为,使行业职工自觉自愿地、无条件地执行行业既有的制度和标准,使行业决策的贯彻畅通无阻。

三是体现行业文化先进性,统领行业科学发展。文化同样存在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先进的行业文化一定会带动行业的科学发展,而落后的行业文化势必要拖行业发展的后腿。所以,加强行业文化建设要在提升行业职工核心价值观和执行力的基础上,凝练行业员工认可的行业使命、共同愿景、行业精神、职业道德等基本内容,从而明确行业的发展方向、时代责任、价值取向,以及精神动力、职业操守等,并不断赋予行业文化以新的内涵,不断扩展行业文化建设的外延。通过行之有效的方法,引导、教育、感染行业职工以饱满的工作热情、良好的职业道德、共同的价值理念、模范的执行力投身于行业的转型科学发展实践,进而提升行业的社会美誉度和影响力,促进行业的持续、跨越和科学发展。

四是建立科学的行业文化评价体系,强化行业文化实践效果。当前,文化建设普遍存在重理论研究轻实践推广或重建设过程轻考核评价的现象,致使文化建设流于表象,与实际工作融合度不深。要在实践层面推进行业文化建设,就要建立量化的、操作性强的行业文化评价体系,赋予文化建设职能部门“过硬”的行政权力,通过科学的评价方法,切实推进行业文化建设,有效提升行业文化软实力。

第三篇:谈对包公文化的认识

谈对包公文化的认识

生命科学学院 12园林工程与设计班 罗雯伟 201224113252 包拯(999—1062),宋庐州(今安徽合肥)人 ,字希仁。天圣进士 , 累迁监察御史 , 是宋代有名的清官 ,为历代百姓所颂扬。北宋仁宗康定元年(1040)包拯被贬为肇庆州官 ,任期三年。在肇庆三年 ,包拯本着“清心为治本 ,直道是身谋” 的信念 ,为肇庆建设致力服务 ,留下了许多值得纪念的东西。据新修《肇庆市志》 记载 ,包拯规划端州新城 ,将端州城向西迁移 , 继前人将护城围续向西边构筑;扩大修筑西江堤围 ,开渠凿池 ,引导民众改造沥湖为耕地、鱼塘;增建清心堂、节堂、枕书堂、洗砚池、菊圃、敬简堂、双瑞堂等;在端州城内修建丰济仓 ,以备饥荒;建崧台驿于城西 , 以利商贾等交通往来;建星岩书院于宝月台 , 为肇庆创立书院之始 , 促进了地方文化的建设。另于城西建文昌宫、城东建宝光寺等。应该说 ,包拯对肇庆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有了自己的通盘考虑规划并努力地付诸了实践。

包公在端州还留下了文化遗迹。如:包公祠,砚洲岛,包公楼,包公井,包公府衙,等等。其中七星岩的题字是现在仅存的包拯手迹,弥足珍贵。所有这一切形成了独特的“包公文化”。“包公文化”在岭南历史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成为广东历史文化遗产中的瑰宝之一。包公文化是肇庆宋文化中最有代表性、最有基础、最值得经营的。肇庆包公文化遗迹,砚洲包公楼是砚洲村民及社会人士缅怀包公而建。建于清朝道光十四年(公元1843年),楼高三层,名为“包公祠”。同治七年,因三楼溃危,修葺改为两层,惟易名为“包公楼”,至今已有160多年历史。

肇庆包公祠坐落于城西厂排街(原包拯所设端州驿站处),占地11500平方米,以牌坊、山门、大殿、东西配殿、钟楼、鼓楼为主体建筑,配以亭、阁、廊、井、池组成仿宋建筑群,是古端州名郡一处重要名胜古迹。

包公题刻包公府衙始建于康定元年(公元1040年),内有10多座建筑物,形成独具岭南特色的园林建筑群;如今,这些早已被岁月尘封,但是包拯当年写在府衙中央大厅墙壁上的那首明志诗《书端州君斋壁》却依然让人们感受到包公当年的意气风发。

在星岩,有包公题刻,这是包公存世的唯一手迹,弥足珍贵。

宋代肇庆已开垦不少水田 , 但沥水排不干 , 同时新筑的堤围也阻挡不了每年的洪水 ,居民饮用西江及沥水 ,常导致瘟疫流行。为了解决端州人因饮用水常患病的难题 ,包拯教民凿打水井。据清初屈大均的 《广东新语》 载 ,包拯 “为端州守 ,尝穿七井 ,城以内

五、城以外二 ,以象七星。其在西门外者 ,曰龙鼎岗井 ,民居环抱 ,清源滑甘 ,为七井之最。现保存至今,影响最大的水井有三。其一,府治内,即今丽谯楼背后第一人民医院内(丽谯楼元末明初均为肇庆府衙所在地)。该井相传为包公锁妖井,有“包捉陆放马成湖”的传说,可惜解放初已填平了。其二:龙顶岗井(今称大井头),附近原有西岳庙一座,现该井水源充足,可以饮用,井呈圆筒形,以弧形花岗石砌井壁,井栏为石灰石,栏口内壁有近二十条深深的绳痕,看来井壁是清代时重新砌筑的,而石灰石井栏则为原物。其三:在今米仓巷,即原包拯储粮备荒的丰济仓所在地(元代改名广济仓),该井井栏早毁,井水无人饮用。

包拯在肇庆任期仅有三年 ,但他的清廉刚直的工作作风 ,给当地人民留下了深刻的影响。至少自宋代开始 ,肇庆官民就开始修建纪念包拯祠庙。包公祠又曰龙图包公祠 , “旧在府治仪门左。宋熙宁中(北宋 1068~1077)郡守蒋续建。” 这之后 ,历代官员都十分重视对包公祠的保护与祭祀活动。

总之 , 包拯本着清心直道的服务理念 , 为肇庆地方社会做了许多有益的事情。他在肇庆的举止不仅给民众造了福 ,而且也给肇庆留下了丰厚的精神财富。正因如此 ,肇庆人民才会建祠祭奠他 ,其香火经久不衰。而他自己的行为及民众对他的无限爱戴 ,也给后来者提供了一面镜子。包拯将会永远活在肇庆人民的心中。

包公形象是一种精神文化成果,是中国传统文化意识的载体,对社会文化思想方面的法制观念,清官意识,传统价值观念和文化精神,社会文化心理诸方面具有相当大的影响力。他对中国社会的影响,集中反映了中国百姓对传统精神文化方面的精神需求。中国下层百姓所确认的包公形象,能够满足和补偿现实生活中的缺失,是社会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我们应该客观的认识包公社会意义及其不足,继承和光大我们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

第四篇:对我国文化治理的几点认识

对我国文化治理的几点认识

摘 要: 随着时代的变化与发展,国家治理需要逐渐实现现代化,以适应社会和世界的发展,促进我国的综合国力的提升。文化作为一个国家的软实力,对国家的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一个国家只有不断提升整体文化水平,才能促进公民素质的提高;才能促进经济、生态等方面更好更快地发展。因此,文化治理,作为国家治理现代化中重要的一部分,体现了它自身的价值,备受人们关注。

关键词: 文化治理 重要性 问题 策略

随着时代的变化与发展,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理念,是继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国防现代化、科技现代化之后的“第五化”。国家治理现代化可以适应社会和世界的发展,可以促进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文化作为一个国家的软实力,对国家的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一个国家只有不断提升整体文化水平,才能促进公民素质的提高,才能促进经济、生态等方面更好更快地发展。因此,文化治理作为国家治理现代化中重要的一部分,体现了它自身的价值,备受人们关注。

一、文化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

文化是一个非常广泛的含义,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个方面。其中,物质文化指的是为了满足人们日常生活和发展所需要的产品及其相对应的文化。精神文化则代表了人们通过对物质的认识形成的一种意识形态。笔者认为意义更深远的是精神文化,通过精神文化传播中国的思想观念,发掘中国的深层次文化内涵。对于处在相对和平且物质生活逐步提高的年代,军事、科技、经济等方面的“硬实力”渐渐转向了由知识、文化、价值观等组成的“软实力”。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不仅对中国,对亚洲的许多国家例如日本、韩国等,也产生了重要影响。现如今,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国际地位的逐步提高,世界上一些国家对中国的文化也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和认同。从另一个方面来看,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经过对外开放的洗礼,已认识到一些外来文化混淆视听的弊端。但总的来说,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是对社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精神力量。中国是拥有五千年历史的文化大国,作为一个礼仪之邦,应继承发展我国传统的优秀方化,对于外来文化应去其糟粕,加强国家对文化的治理。

从学者的角度来看,邓玉琼认为:任何一个国家进行治理,都必须根植于自己民族的文化和服务于自身的文化发展。对于推进国家治理的现代化,不仅要大力推进文化领域的治理,即文化治理的现代化,更要认识到文化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方面的重要作用[1]。许耀桐认为:国家治理体系可以分为系统、结构、层次三个方面,从系统的角度分析,国家治理体系就是由政治权力系统、社会组织系统、市场经济系统、宪法法律系统、思想文化系统构成的有机整体[2]。结合上述观点,虽然对治理现代化的理解角度不同,但都承认了文化作为其中一个方面的重要性。因此,笔者认为,文化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手段。

二、文化治理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理论渊源上看,葛西兰的“文化霸权”理论,福柯的“治理性”概念,本尼特的“文化的治理性”等思想理论对文化治理概念的提出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从国内来看,台湾学者廖世璋最早涉及文化治理的概念。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其中也包括文化方面,文化治理问题逐渐被提上日程。

由此看来,文化治理指的是将各种政策言论等通过文化与人民群众联系起来,使人民群众更好地了解、认同国家的政策方针,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和修养,提升我国的国际地位。第一,文化治理具有协调性。社会上的每一个人都是具有独立的人格和思想的,作为一个国家,要把人民群众团结起来,就需要一种媒介使人们相互联系,而文化就有这个作用。通过文化治理,可以使人们进行有效沟通,消除隔阂,促成合作,形成合力;第二,文化治理具有引导性。文化可以为人们的思想和想法提供方向,在一定程度上引领着群众在国家需要的方向发展。通过文化治理,使人民的想法和行为朝着既定的方向进行,有利于国家和谐和稳定;第三,文化治理具有相互联系性。文化治理要与政治经济社会生态等相互联系,这几个方面彼此相通,只有协调发展,才能提高我国的发展水平。不但如此,还要与世界相联系,在吸收先进的外来文化的同时,更要把中国的优良文化传播出去,创造互利互赢的局面;第四,文化治理具有发展性。文化治理不是一成不变的,要随着时代的进步而不断地改进,以我国国情为基础,从中国实际出发,进行更新、创造和发展,逐步适应社会,不断完善丰富文化治理的内容。

三、文化治理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国的文化治理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但是仍有不少问题亟待解决。

1.从经济方面看: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基本生理需求和生活需求已经得到了保障,在追求物质生活的同时,人们越来越多地开始注重精神生活,文化产业相应而生,例如旅游、娱乐等产业,既可以使人们在劳累的工作中得到一定程度的休息,又可以拉动本国经济的进一步增长。但是如今包括互联网的各个文化行业迅速发展,其中的信息良莠不齐。对于文化产业,电影行业的负面影响屡见不鲜;创新力度不够,只是一味借鉴外来文化,山寨产品此消彼长;由于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较晚,技术方面达不到先进水平,也导致了一些人对此的不信任,没有得到很好的支持。

2.从社会方面看:我国人口众多,国民素质参差不齐,道德水平有高有低,教育水平地区有别。我国的实力不断增强,越来越多国民开始选择出国旅游或深造,相伴而生的,听到的往往是我国国民素质不高的声音,不尊重当地文化,不爱护环境,等等。不但在国外,国内亦是如此。不文明现象时有发生,让人们本身善良的品质受到了质疑。

3.从政治方面看:社会的转型对中国的治理提出了挑战,改革总会触及一些人的利益,因此产生某种阻力。

四、推进文化治理发展的路径

1.从经济的角度讲,第一,经济与政治是相伴而行的。为了正确引导人民群众,再加上政治管理的需要,因此,文化治理在经济方面的作用变得重要。通过推出一系列的文化商品和文化充满活动,不但可以拉动内需,更可以使人们在潜移默化中了解到国家方针政策并予以支持。提高经济发展水平,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对政治的稳定有促进作用。第二,科学技术的进步需要文化思想的转变与发展,加大创新力度,积极培育创新型人才,增加对科技文化等方面的教育经费,鼓励对相关行业的研究。第三,逐步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和管理机制,对文化行业的重要领域进行严格的审批监察,提高管理水平。

2.从社会的角度进行文化管理,需要一个层层递进的过程。第一,进一步缩小贫富差距,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提高贫困地区的教育水平才能更有效地进行文化管理。第二,社会,指的就是人的集合体,为社会服务即为人民服务。因此,从文化层面来说,公共文化服务便成了必要,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通过与老百姓互动,给人民群众带来福利,提高人民的思想水平,提高国民素质,提高人们的权利意识,更好地发挥主人翁作用。通过文化产品和文化交流,开展文化活动,不断增强民族认同的精神和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发扬。第三,制定文化标准,与国际接轨,不管在国内国外,都要尊重当地的文化风俗习惯,体现我国的国民素质,大国涵养,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这不单单只依靠国家的文化服务和文化治理,也要依靠国民自身各种水平的提高,相辅相成,才能进步。

3.从政治的角度讲,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文化与政治有着深刻的联系。文化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可以对特定时期的政治环境提供支持。对于当代中国来说,我国走的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因此,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以及具有中国特色的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等政治文化对我国的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积极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通过对文化的治理是一个很好的方式,对人民用文化的手段进行政治思想的传播,可以让人民更容易认同,也使政府更便于管理。

由此可以看出,国家各个方面的治理都是相辅相成的,单单靠文化治理并不能加快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进程,需要与政治治理、经济治理、社会治理等方面,形成一个治理系统,并相互联系、相互促进,才能提高国家治理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邓玉琼.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基于文化的视角[J].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2014,12:30-33.[2]许耀桐,刘祺.当代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分析[J].理论探索,2014,01:10-14+19.

第五篇:浅谈对城市文化设计的认识

期刊文献

浅谈对城市文化设计的认识

陈中山朱 芸

陈中山,男,本科,助理工程师,(1981-),义乌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浙江,义乌,322000

朱芸,女,硕士,(1983-),杭州市余杭区风景旅游局,浙江,杭州,311100

摘要:城市文化和城市现代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城市文化设计也成为重要的课题。当然城市文化设计的根本是要寻找出本城市都有的文化特色并设计发展这个特色,是城市形成固有的文化特色。

关键字:城市现代化;物态文化;外貌文化;人文个性文化;精神文化对城市文化的理解

1.1城市文化的地位

城市现代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而促进这个系统健康运行和快速发展的动力也是一个系统,这个系统的内涵十分丰富,包括自然力、经济力、社会力、政治力、当然也有文化力,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形态的演进,在人类已近个开启了知识经济时代的大门的时候,在促进城市现代化的动力形态中,文化力越来越显示出其独有的重要地位。

发展现代化城市,需要有一定的产业支撑,以提供必要的财政来源,而以历史文化遗产,自然景观和文化服务为基础的现代旅游业,已成为世界最大的产业。可见城市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发展现代城市的支柱产业。

1.2城市文化的内容

在促进城市现代化的文化系统中,包括文态部分要素如教育、科技等、物态部分的城市要素如住区文化,建筑文化等和城市的人文素质三部分。它们是互为前提,相互制约的。对城市文化设计的理解

2.1 城市文化设计的含义和条件

城市文化的设计实质就是抓住城市文化的特色。

在各个城市发展的不同时期都有出现城市文化失衡化现象,比如,我国的南北,东西文化的差距。从根本上来讲,这种文化上的差异与中国地大物博有相当大的关系,在我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孕育多种多样的地域文化,地域文化作为城市文化的铺垫,产生了不同的城市文化,这是我国城市文化发展部均衡的根源所在。因此各地区都要设计具有本地特色的城市文化,不能一味地抄袭外来的可能是比较先进的文化。

2.2 城市文化设计的内容

城市文化的特色设计既指城市文化的外貌设计,更指城市的精神风貌设计。特色是城市文化的生命。一个没有特色文化的城市,只具有躯壳,却不具有灵魂。城市文化设计

3.1 城市的外貌文化设计

城市文化设计的内容很广,主要针对城市的物态文化的几个方面举例阐述。

3.1.1 住宅区文化的设计

住宅区的设计理念是最能反映一个地区的思想文化的。当今很多的住宅区设计都是结合国际先进的设计思想做出的很出色的作品。但是住宅区的文化设计也近乎到了“一体化”的程度,不同地区间的设计思路,设计理念,设计风格都如出一辙,没有自己的特色。随意地模仿造成了很多同一的设计问题。比如:当前北京的普通住宅区就存在共同的十大不良倾向即:住宅贵族化,绿地公园化,铺地广场化,小品城市化,道路随意化,配套商业化,风格欧美化,物业粗放化,装修宾馆化,景观鸟瞰化等。

所以说这种大众化的住宅区文化设计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物质文化的需求,住宅区文化的设计不能只是照搬现成的模式,要结合本身的文化内涵进行特色设计。

3.1.2 建筑文化设计

创新式一座城市持续发展、永葆生机的源泉。但是,城市的生长是一个有机过程,城市的发展有其固定的“脉络”,这个脉络就是历史“文脉”,也就是城市的传统文化。因此保护历史古迹,挖掘地域文化是城市建筑文化能具有特色从而立足城市文化的基础。比如北京是一个文化古都,其文化内涵不是一般的城市可以比拟的。因此它的万里长城,天安门就是一种城市文化的延伸,必须予与保护和发展。上海是一个富有现代气息的国际大都市,它的建筑风格就体现现代的前卫的城市风格,魏耸的东方明珠电视塔就是其代表。

建筑文化也要考虑地域文化,不能只靠拆除古建筑而去一味地模仿欧洲的现代建筑文化。其实中国的古建筑是世界上最美的建筑形式,艺术造诣也是非常的高。虽然它也避免不了存在缺点,但是作为一种文化形式,不可以完全的摈弃,如果能做到在现代的建筑形式中融入古典的建筑文化,能让两种建筑文化很好地结合在一起,就不至于担心和世界建筑脱轨而又发展了自己的建筑特色。

3.1.3 人文素质文化设计

人文素质文化的提高主要体现在受教育的水平、文化知识水平的提高、市民法制意识的提高、市民思想性的提高、职业道德素质的提高。

此外人文素质的特色体现在“人文个性文化”上。以武汉市为例: 在市场竞争中,武汉服装产业迅猛崛起,曾有引领国内区域服装经济之势,以至国家有关

部门一度想将武汉建设成为中国女装的中心。但随着各地服装产业的发展壮大,在国内率先打出区域品牌的汉派服装却显得有些技不如人。昔日一些知名的汉派服装品牌消失了,昔日汉派服装控制的一些市场制高点易主了,曾被引以为豪的地域服装品牌,在市场上成为急功近利、抄版仿样、低档大路货的代名词。武汉为什么没能成为中国女装的中心?制约汉派服装向高品质、高知名度品牌、高竞争水平产业发展的根本是什么?原来武汉城市的个性文化是影响汉派服装发展的关键。就服饰消费而言,从模仿上海时尚,学习福建搭配,到跟随广东装扮,引进香港流行,接受新生事物快成了武汉时尚消费的一大特点。这种独特的个性文化,对在武汉制造时尚的服装人来说产生着极大的影响

武汉人穿时装,难以显现出北京人的大气,上海人的雅气,广州人的豪气,香港人的时髦个性,反而在追风中将有着深厚文化底韵的楚风汉韵丢失了,武汉的时尚消费主体在服饰消费上盲目跟流行的风气较重,一些缺乏个性的装扮因对时尚的把握了解不深,则表现得较为落后。

城市文化的多元化,不应该是一种没有个性的“个性”文化。都市文化只有在推陈出新中才有活力,城市的个性文化,是需要一大批武汉的物质文明建设者在经济建设过程中,不断创造和提炼,是需要一大批的精神文明建设者在广泛吸纳海外时尚文化的基础上,不断地创新和升华,才能最终形成鲜明的地域个性和城市特色,才能使文化真正成为都市的品牌。

所以说城市文化的品味和人文个性文化是分不开的。一个城市如果没有特色的人文个性文化而实行什么流行跟随什么,什么暂时有销路经营什么,那么这个城市就很难作为一个个有影响力的城市而立足。

3.2 城市的精神风貌文化设计

城市的精神风貌的设计,也就是要更加提高城市的精神文化。

3.2.1 学生教育的设计

教育工作设计,主要是要保障学校的教育质量。

学校教育不仅可以提高提高下一代的人文素质,还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基础。它们的关系主要表现在高等教育和中等技术教育的开发方面,因为只有如此,才能把人的智能潜力挖掘出来,通过科学和技术物化为生产能力和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加速城市现代化进程。

所以学校教育要以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培养学习兴趣为主要目的。

3.2.2 市民道德素质教育的设计

开展市民道德素质教育活动,提高整体的市民素质,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比如很多人认为上海人对外地人有些傲慢,不热情,这就是一个城市市民素质的整体印象。城市文化的进步需要市民整体总体素质的提高,形成一个有特色但是

很好的整体印象。总结

城市文化的设计主要是要挖掘本地的特色文化再结合时代前进的特色从而形成特定时期特定的城市文化特色。城市文化和城市现代化进程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只有把城市文化建设好,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同步发展,城市现代化才能健康步入正轨。

所以,城市文化设计是一项具有引导性的学科,在城市定位中显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抓住城市特色就是城市文化设计的根本。

参考文献

[1] 韩小蕙.城市批评.北京卷.文化艺术出版社,2002:239~240.[2] 吴开松.比较城市管理.科学出版社,2005:162~169

[3] 汪忠满.都市旅游与城市文化建设.中国旅游报,2005

[4] 伍庄.城市文化影响汉派服装品牌发展.市场报,2004

下载对学校文化的认识word格式文档
下载对学校文化的认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试析对学校德育工作的几点认识

    试析对学校德育工作的几点认识 论文摘要:德育是生命的奠基工程,德育工作是素质教育的重中之重。针对目前学校德育工作中存在的误区,需要应用现代化的德育教育、教学理论、渗透......

    我对我学校的认识

    我的大学 自动化系11级电气一班付山风 随着高考后三个月的假期结束,我和大多数学子一样开始了我人生的另一条路——大学之路。 我记得开学的那天,天空下着小雨,我是下午去的,当......

    谈我对泰国文化的认识

    谈我对泰国文化的认识 在学习了一个学期的《泰语与泰文化》的课程后,我对泰国的认识从无到有,泰国的形象及其历史、文化在我的心目中渐渐清晰起来。 首先,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泰......

    对物业管理企业安全文化的认识

    安全是人的一种基本需求,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安全就将伴随我们走完整个人生历程。安全就是生命,安全就是幸福。为此,我们在工作中要控制和规范自己的行为,约束不良行为,把规范自己......

    谈谈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认识

    谈谈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认识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含义,我们结合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 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定义来看一下,概括地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关于大学生对草根文化认识的调查报告

    福建农林大学《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关于大学生对草根文化认识的调查报告前言党的十七大指出,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

    对学校管理制度必要性的认识

    对学校管理制度必要性的认识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规矩”对学校工作而言,就是学校的管理制度。要办好一所学校,必须有章可依、有规可循。学校管理制度是实现学校......

    对学校精细化管理的认识

    对学校精细化管理的认识 精细化管理是一种理念,一种文化。精细化管理强调将工作做细、做精。“精细”是一种意识,一种态度,一种文化,是一种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管理理念,是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