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学校管理制度必要性的认识
对学校管理制度必要性的认识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规矩”对学校工作而言,就是学校的管理制度。要办好一所学校,必须有章可依、有规可循。学校管理制度是实现学校职能的不可或缺的必要条件。
学校管理是一个复杂工程,是学校教育教学正常运行的保障,缺乏了必需的学校管理制度,学校教育教学就不能正常运行,可能会导致学校教育秩序混乱、好的学校管理制度不单规定了教师教育教学行为的基本义务,也应该保障教师在教育教学行为中的权利,特别是处处体现着对教师的人文关怀。这样,才能使得学校管理让广大教师所接受,认真执行。
对于学校管理制度的制定我认为:首先,管理工作应该在细微处见功夫,应该在细节上多做文章,应该注重日常教学工作管理。其次,学校管理制度的制定不能脱离一线教学工作,没有结合教学实际情况所进行的管理都不是优化的,因此,学校管理制度必须要与教学实际密切结合。再次,管理工作应该为教学工作服务,体现教学工作的核心地位,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与主动创造性。最后,管理工作应该立足学校的长远发展,应该注重宏观的规划与教师的专业发展。管理者应该把日常教育管理工作放在学校整体长远的发展规划上。
一个校风、学风良好的学校,必定有一套比较完整的管理制度以及强有力的执行渠道,而身处于这样的环境中,就算工作辛苦些,也会感觉到教学生活每天都充满了希望、充满了活力、充满了激情、充满了快乐。
第二篇:学校管理制度必要性的认识
学校管理制度必要性的认识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规矩”对学校工作而言,就是学校的管理制度。要办好一所学校,必须有章可依、有规可循。学校管理制度是实现学校职能的不可或缺的必要条件。
学校管理是一个复杂工程,是学校教育教学正常运行的保障,也是学校走向法治的必由之路,可减少减轻很多不必要的校长负担,克服“人治”的负面作用。缺乏了必需的学校管理制度,学校教育教学就不能正常运行,可能会导致学校教育秩序混乱、好的学校管理制度不单规定了教师教育教学行为的基本义务,也应该保障教师在教育教学行为中的权利,特别是处处体现着对教师的人文关怀。这样,才能使得学校管理让广大教师所接受,认真执行。
制度一旦制定,就必须严格执行,并且不断地加以完善和修订,要重要实,重业绩,重客观,少主观,少人情,少武断。量化考核具有导向功能,因此。要注意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出配套的、科学的、合理的、与实际情况相结合考核制度,使其能充分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落实制度要注意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结合。制度要经常学习,首先要让每一个教师或者制度的执行者明确目标。学校只有靠科学的制度和认真的落实,才能较好地规范师生的角色活动。
制度的执行者,也就是校长,要正确对待自己的职权。必须要做到身先士卒,给广大教师做好示范榜样的作用。唯此,才能服众。所以,校长不仅是制度的执行者,更重要的是制度的遵守者,规范学校管理的必要性
一个校风、学风良好的学校,必定有一套比较完整的管理制度以及强有力的执行渠道,而身处于这样的环境中,就算工作辛苦些,也会感觉到教学生活每天都充满了希望、充满了活力、充满了激情、充满了快乐。而一旦学校的制度只是悬而不决,只是空摆的花瓶,就算工作量比较轻,那也很难获得多大的工作快乐和成就感,因为看着那不争气的学生现状,你怎会提得起工作的激情呢?
首先,管理工作应该在细微处见功夫,应该在细节上多做文章,应该注重日常教学工作管理。知识就是力量,这已经是人们的一种共识,但是,在乡村教育中,这种意识却不是那么强烈。只要看看那不学无术的学生,就知道精神的贫瘠所带来的观念的落后会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限制着我们的经济发展。学生的学习状态很低落,根本就不能与城里的孩子相比,在知识量的积累上,我们的学生确实学得很少。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是学校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有不少制度本身的宗旨非常好,但缺乏执行力,久而久之,便退化为一种摆设;而有些制度却脱离了教学工作实际,没有一线教师参与的工作管理方式,必定不能获得大众的喜好,比如而今的补课没有休止,剥夺了教师的业余学习时间,已经极大地限制了教师专业的发展。其间,脱离教学一线的管理方式所造成的危害最为严重,没有结合教学实际情况所进行的管理都不是优化的,而是带有极大的强制性与家长作风,类似一刀切的管理方式,总想以逸待劳或一劳永逸,是很难收到好效果的。
其次,管理工作应该为教学工作服务,体现教学工作的核心地位,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与主动创造性。没有注重教学细节,没有充分体现教学工作的主体地位,教学工作游离于教师的生活圈外,没有形成教育的探索风气,我们的教学教育工作仅停留在表面现象上。师德问题是教师队伍的一个长抓不懈的问题,每一个教师都想把我们的教育搞好,只不过而今的学校管理很难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缺乏活力的学校管理制度已经不能满足教师自身发展的需求,当教师不能改变环境的时候,教师便寻求自身的改变,那就是对教育失却信心和激情,这是我们的损失。大多数人根本就没有意识到,对问题采取回避态度,只能是长期地受问题的困扰,虽然能够暂时取得自己的轻松,而当长期缺乏工作激情,我们便不知教育快乐为何物。没有教师工作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就没有教学工作的创造性,也就谈不上教育的整体改观,更加谈不上学校的发展和师生的共同成长。
再次,管理工作应该立足学校的长远发展,应该注重宏观的规划与教师的专业发展。管理者应该把日常教育管理工作放在学校整体的长远的发展规划上,而要避免目光短浅所带来的资源浪费。管理者要想方设法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机会,努力提高教师待遇,缺乏物质上的必要补助,起码也要有精神上的鼓动,而非两者皆空,或者是那种家长制的作风,无形中制造着管理者与教师之间的厚障壁。教育的发展确实可以在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个高瞻远瞩的管理者必定不会忽视教师群体的力量,他一定会千方百计地为教师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机会,只要教师发展了,才能使学校的发展成为可能。如果不
重视教师专业的发展,就不会有学生的发展;同理,教师的身心要得到健康的发展,才能有学生的真正发展。
对于低迷的教师工作状态和消沉的学生学习状态,我们能够清醒地看到,导致这种现状的缘由是学校的管理不能适应形式发展的要求,不能够为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有力的保障,不能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良好的机会。
(2006、10、12)
第三篇:浅谈对加强人防工程建设必要性的认识
浅谈对加强人防工程建设必要性的认识
南通中房工程建设监理有限公司
□ 顾海
张烽 人民防空和人民防空工程的定义
人民防空,是指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防备敌人空中袭击、消除空袭后果所采取的措施和行动,简称人防。国外把民众参与实施的战时与平时救灾相结合,称为民防。目前,我国有部分省、市根据人防部门战时与平时所承担的任务和职能分工,也把人防称为民防,如上海市就把人防称为民防。
人民防空工程是战时掩蔽人员、物资和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重要场所,是实施人民防空最重要的物质基础。人民防空工程的防护性能
人民防空工程与普通地下建筑的根本区别就在于人民防空工程能抵抗一定威力杀伤兵器的破坏,即能在预定的核武器、化学武器、生物武器、常规武器袭击和袭击后的城市发生次生灾害情况下保障人员、物资的安全。
人民防空工程对各种武器破坏因素的防护性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对核武器地面冲击波的防护
核武器爆炸冲击波对工程的破坏途径,主要是直接对工程结构的暴露部分或通过土中压缩波对埋入土中的工程结构施加动荷载,使工程遭受破坏,失去防护能力。冲击波无孔不入,可通过出入口、通风口、管线引入口、通风采光窗等各种孔口进入室内造成杀伤。此外,地面高层建筑在冲击波作用下发生倒塌时,易使地下建筑的口部遭到堵塞和破坏。因此,人民防空工程具有防护核武器地面冲击波的性能,这是由于:
(1)人民防空工程是按拟定的防护等级要求设计工程防护结构,具有一定的抵抗地面冲击波和土中压缩波动荷载的能力。
(2)防止冲击波从口部进入工程内部,人民防空工程在入口通道适当位置设置了相应抗力的防护门和防护密封门,起到了阻挡作用、保护内部人员和设备、物资的安全。
(3)为防止冲击波沿通风口(排烟道)进入工程内部,在通风孔道上设置了阻挡与扩散相结合的通风消波系统(一般为防爆波活门和扩散室结合),使冲
击波经过消波系统衰减达到对人体和设备、物资无伤害的允许余压值。
(4)其他各种管孔,也应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如引入工程内部的地下动力、通信电缆、排水管沟等留设防爆井和加设防护盖板等措施以及在给排水管道上增设防爆阀门等,以阻止冲击波进入室内。因此严格控制在防护结构的外墙上随意打洞,必须打洞的,则采取有效防护措施。
2.2对化学武器、生物武器和放射性沾染的防护
化学武器、生物武器、放射性沾染对人民防空工程的杀伤途径和杀伤作用基本相同,都是通过孔口进入工程内部杀伤人员。人民防空工程具有防护化学武器、生物武器和放射性沾染的性能,这是由于:
(1)采取了可靠的密封措施,确保各类工程在空袭情况下具备室内与外界密封隔断的性能。如在入口通道内规定设置防护密封门、密封门和防毒通道;在各种管道上设置各种密封阀门;各种管线穿越毒墙增加密闭肋;水管沟道上设置水封井等。
(2)为确保工程在内、外隔绝情况下具有足够的新鲜空气,按照规定设置了防护通风系统(包括清洁式、滤毒式),并在进风系统上设置过滤器或除尘滤毒设备,以阻止毒剂侵入;风机容量除满足人员需要的风量外,还考虑了满足工程内超压排风和防毒通道换气次数的要求,防止负压作用下毒剂的侵入。
(3)在工程外部染毒情况下仍有人员、车辆进出的出入口,按规定留设了洗消间或冲洗装置,避免人员、车辆进入把毒剂带入。
2.3对早期核辐射、光辐射的防护
早期核辐射主要通过防护层和出入口进入工程内部造成伤害。为此,人民防空工程采取了有效的防护措施,即确保工程安全的最小防护层厚度和主体结构厚度;确保各类防护门总厚度达到规定要求;在口部通道增拐弯以减弱辐射强度等等,使进入室内的照射总量控制在允许范围(50伦)以内,减少对人体的伤害。
2.4对火灾(次生灭害)的工程防护
主要是对人民防空工程室外的可燃物和有机物(如各种电缆等)采取相应防护措施。针对战时城市空袭火灾和工程建筑火灾的特点,人民防空工程采取了可靠的防火措施。这些措施包括:工程的规划布局、防火单元和防烟分区、工程结构、建筑装修、内部设备、消防火源、事故照明、安全疏散以及火灾报警系统等方面符合工程防火和有关规定要求。一方面防止火灾的发生,尽量减少各种可能
引起火灾的因素;另一方面,考虑了一旦火灾发生,如何采取有效措施,以最大限度地保障人员和物资安全。
2.5对常规武器的防护
人民防空工程比普通地下建筑具有更强的防护常规武器的能力,这是因为人民防空工程可按常规武器要求设计成抗航弹局部破坏和整体破坏的防护结构,同时要求每个防护单元能自成独立的防护体系,通过合理划分工程内的抗爆单元,防止工程因局部破坏而造成更大范围的伤害。当一个防护单元的某防爆单元一旦遭到航弹命中时,可以保证另一个防爆单元的人员安全。以减少常规武器命中时所造成的破坏杀伤作用。
2.6对核电磁脉冲和核爆地震动的防护
(1)核电磁脉冲即核爆炸时产生的强大的瞬间电磁场并向远方辐射。主要破坏途径是电磁辐射波通过电力、电信线路和金属管道进入工程内部,也可以通过覆盖层或出入口透射进入工程内部,从而对电气和电子设备产生干扰或功能破坏。为确保指挥、通信和电气设备的安全,指挥通信工程根据有关防电磁脉冲的要求,在充分利用工程自身屏蔽效能的基础上,从工程和设备两方面采取防核电磁脉冲技术措施,以保证重要通信、控制、指挥和信息系统的正常工作。其他人防工程则对孔口和进入管线采取简易的防电磁脉冲技术措施。
(2)对核爆地震动的防护
对工程的防震主要指对核爆炸引起的地震动的防护。核爆炸时产生的强大地震波,通过防护层和防护结构传入工程内部,对人员、设备造成破坏。因此,对于不同抗力等级的工程,可按工程战术技术有关规定,采取相应的减震、加固和防碰撞措施。
通常,5级、6级、6B级人防工程可不考虑对核电磁脉冲和核爆炸震动的防护。加强人防工程建设是打赢未来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的需要
九十年代初期,党中央、中央军委根据世界战略格局走向多极化和世界军事领域发生变革的新形势,确立了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提出把打赢现代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作为军事斗争准备的基点。这是我国军事战略指导思想的历史性转变,积极防御战略思想的重大发展。根据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我国面临的作战对象、军事斗争准备的重点都做了新战略性的调整。作为国防建设重
要组成部分的人防建设,必须用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统揽人民防空各项建设,把人防建设的基点转到打赢现代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上来,认真探讨未来人防工程建设的新问题,使人防建设适应未来高技术条件下防空的要求。当前的人防工程建设主要是大力提高高技术条件下的防护能力,使人防工程既要防核武器,生化武器,又要防常规武器,特别是要提高高技术局部战争条件下,对常规武器的防护能力。
居安思危,常备不懈,在和平时期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时刻牢记“备虞不虞”、“忘战必危”的古训,在抓紧进行经济建设的同时,大力加强国防建设和人民防空建设。充分认识高技术条件下人民防空的地位与作用。从目前我国人民防空的现状看,“无战论”、“无用论”、“无功论”,严重地影响着一些地区的人民防空建设,成了制约人民防空建设与发展的重要因素。“无战论”认为,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是主流,战争离我们还很遥远,甚至根本不会爆发,这种和平麻痹思想严重地束缚着人民防空的建设与发展。科索沃战场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轰炸我驻南使馆血与火的事实,以及“三股势力”极端分子企图分裂国家的图谋表明: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战争的根源,战争离我们并不遥远。即使战争一时打不起来,也要积极准备,以防万一;“无用论”认为,高技术空袭兵器命中精度高、威力大,靠人民防空工程进行防护将会防不胜防。然而,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的实践表明,人民防空工程不但没有过时,而且仍然是防御高技术强敌空袭的有效办法;“无功论”认为,人民防空建设投资大、负担重、见效慢,人民防空建设的成效往往在地下,成就看不见,功绩显不出。其实不然,从长远和发展角度看,人民防空建设事业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保持清醒的头脑,真正做到居安思危,常备不懈,还必须洞察世界各国民防的发展趋势,进一步增强我国人民防空建设的紧迫感。当前,世界各国特别是一些发达国家认真汲取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经验教训,并考虑到现代高技术空袭兵器的发展情况,对民防建设特别是地下防空工程建设十分重视,进一步加快了高技术条件下民防建设的步伐。俄罗斯认为民防已成为“保卫国家安危的最重要的战略措施”,并将民防纳入新的军事学说领域,作为国家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美国认为民防是其“整个威慑力量态势中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部分”;日本提出,其本土防卫应“以民防为中心进行考虑”;德国、瑞典和瑞士等国均强调民防是其“总体防御的重要支柱”。为了保护平民在战争中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无论美
俄、英、法等军事大国,还是伊拉克、丹麦、瑞典、瑞士等中小国家,都将民防建设作为防备战争的重要内容,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民防建设已具备相当规模。美国、俄罗斯的民防工程已能掩蔽全国70%~80%的人口。以色列、瑞士、瑞典等国可掩蔽全国人口90%~100%。
我国人民防空在人防工程建设上,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建设了相当数量的人防工程,为建设完善、配套的人民防空防护体系打下了基础,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为了增强国防实力,全面提高打赢未来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的能力,必须进一步加大人民防空建设力度,尽快缩小同发达国家的差距。由于人防工程建设涉及面广,工作复杂,建设周期长,光靠临战突击是来不及的,因此必须抓紧和平时期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建设,为完成人防工程的建设目标不断努力。加强人防工程建设是平战结合的需要
近十年来,我国人防工程建设认真贯彻执行了“长期准备、重点建设、平战结合”的建设方针。平战结合是人防建设工程方针的重要内容,它反映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我国人防工程建设的特点,是人防工程建设必走的一条健康发展之路,是坚持人防工程建设与城市建设相结合、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具体落实措施,也是正确处理人防工程建设平时和战时的具体表现。
然而,平战结合人防工程战时的防护要求与平时的使用要求经常会产生矛盾。它的战时功能,要能防相应抗力级别的核爆炸破坏作用;防相应抗力级别的核武器热辐射、放射性沾染及早期核辐射的杀伤破坏作用;能防化学武器、生物武器的破坏杀伤作用;减少常规武器命中时的破坏杀伤作用。这就要求平战结合人防工程结构是具有拟定抗力等级的防护结构,工程的口部应有可靠的防护密闭措施,工程内部要用防护单元隔墙和抗爆单元隔墙将工程分割为若干个防护单元和抗爆单元,要求每个防护单元能自成独立的防护系统,以减少常规武器命中时所造成的破坏杀伤作用。平战结合人防工程的平时使用功能为:商场(店)、文化娱乐场所、停车场、旅馆、体育活动场所等。根据工程的平时使用功能,要求平战结合人防工程的出入口尽量的开敞、通透,要求工程内部的隔墙尽量的少些,一些做文化娱乐和体育活动的场所还要求大跨度、大空间结构,以满足工程的平时使用功能,以上就是平战结合的矛盾之处。为了增强平战结合人防工程平时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拓宽人防工程建设的投资渠道,以增强人防工程建设的活
力,促进平战结合人防工程建设事业的良性循环和发展,因此和平建设时期,人防工程建设应自觉地服从经济建设这个大局,积极开发利用,为城市建设和方便人民群众生活服务。但是修建平战结合人防工程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战时防御敌人对城市的空袭,给人民提供可靠地防护隐蔽。不管人防工程平时如何开发利用,都不能忽视它的战时功能,在战时都应符合人防工程战术技术要求规定的防护标准。
为了解决人防工程战时防护要求与平时使用要求之间的矛盾,这就要求我们正确地采用国家规定的人防工程防护功能平战转换技术,使平战结合人防工程既利于平时的开发利用,又能在预定的时间内经过适当的恢复,加固和补充达到战时的防护标准。
第四篇:浅谈对退役士兵安置改革必要性的认识
浅谈对退役士兵安置改革必要性的认识
改革,现常指改变旧制度、旧事物。对旧有的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作局部或根本性的调整变动,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建国以来,我国退役士兵安置一直沿用指令性办法,由政府直接派遣岗位,形成了中国特色的安置模式。随着社会深入发展,该模式的制度能量已经释放完毕,制度执行已经陷入重重困境。如何适应社会形势,破解困境实现妥善安置的目标,就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改革。2011年中央立足国情军情,兼顾现实与长远,实行了新的退役士兵安置政策,使退役士兵安置工作迈入了新的春天。如何适应形势,扎实做好改革后的退役士兵安置工作,就要从退役士兵安置改革的必要性出发,不断完善适应形势需要的退役士兵安置制度。
我国退役士兵安置工作伴随着时代的变迁,经历了不同的历史时期。新中国成立以来,大致经历了五个阶段,即:1950年至1958年的复员军人安置阶段;1958年至1980年以退伍义务兵为主的安置阶段;1980年至1998年复员退伍军人安置的顺利阶段;1998年至2011年的退役士兵安置改革探索阶段;2011年以后进入全新的退役士兵安置改革阶段。
从安置改革前的各个历史阶段来看,退役士兵安置始终 1 围绕两条主线:一是城乡二元安置,二是城镇户籍士兵指令性岗位安置。这种二元结构是以“户籍”制度作为“先赋”,从公平的角度说存在着政策的歧视性。导致了退役士兵安置出现“一同当兵,两种待遇”的局面。城乡适龄青年同步入伍,在军营内享受无差别的政治待遇和生活待遇,但退役(复员)落户地方后,却迥然不同。从社会学意义讲是分层的,从政治学意义上讲,农业户籍士兵享受不到国民待遇。与此同时,对城镇退役士兵的安置,在法律法规文本上始终规定指令性安置,采用的是岗位安置的办法;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期以来,政府安置部门大胆进行实践创新,出现了“自谋职业”政府给予货币补偿的安置办法,取代了多年一直沿用的指令性岗位安置办法。这主要是基于长期沿袭的系统统配的安置办法所产生的实际效果已与制度设计初衷相背离,陷入重重困境。若换个角度,依就业规律分析,也有力地证明传统的安置办法难以为继。其主要原因是:
一是系统统配就业方式遭遇法律困境和执行困境。一方面现行安置权威正在被三个层面的改革所肢解和淡化,即政府机构改革、事业单位改革和国有企业改革所要求的法律保障均排斥了指令性安置所采取的直接派遣安置方式。另一方面,改革的取向之一是减员增效,使得政府掌控的岗位越来越少,与安置任务数存在越来越大的缺口;二是与指令性安置相适应的就业观不能够适应新的就业形势。事物具有两面 性,计划经济时代安置岗位充分,指令性安置指令畅通无阻,使得安置对象寄希望于国家统配,由此产生了四种依赖性就业观念:①有的认为自己当过兵,对国家有贡献,对人民有贡献,是“特殊公民”,因而产生了“等、靠、懒”的思想;②有的认为自己是国家统配对象,理应安排到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大中型国有企业工作,抱着只有国有部门安置才算安置的旧观念。这两部分人对改革抱着抵触情绪。③有的还抱着重国营、轻私营、鄙视个体职业等级就业观念,作为自己的就业期望值。④还有为数众多的一部分人,处于“体制内失业体制外就业”的状态,不愿意暴露自己已在非国有组织就业的事实,对改革持观望态度,等待政府补偿。这些观念与新时期就业规律格格不入,与理性择业相距甚远,与正在推行的发展非公有制企业、培育社会组织改革的逻辑严重冲突,严重影响其职业转换。早在1994年国务院就已明文规定(国发〔1994〕56号文),无论是国有企业、集体企业、行政事业单位、还是股份制企业、“三资”企业、私营企业等都有接收安置退伍士兵的义务。也就是说,安置在非公有企业就业是符合政策的。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大力发展非公有制企业,大力培育社会中介组织、行业协会和公益性民办非企业等民间组织,势头迅猛,这些非国有组织的就业规模正在不断扩大,在相当多地方已成为当地经济支柱。就具体企业而言,有的可与国有大中型企业相媲美,并且建立了与国 有企业相同的社会保障制度,相当一部分组织的职工收入大大超过了国有企业,“不如国有企业”的说法已经并正在被时代抛弃;三是安置对象作为劳动力,从战场进入市场不应由国家直接安排,而应尊重市场规律。众所周知,战场与市场的知识技能可融性差,对市场而言,退役士兵的知识技能结构具有特殊性,劳动力直接从战场进入市场在一般情况下是难以适应的。过去指令性安置方式在总体性社会的背景下,这种不适应被掩盖了。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劳动力市场逐渐形成,劳动分工体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进入了发挥个人才能为主的时代。①市场倾向选择人力资本含量高的劳动力,而安置对象作为劳动力,其人力资本含量低于职场期望,导致其就业困难。主要表现在:首先是少数退役士兵政治素质偏低造成社会上的“晕轮效应”。通过对退役士兵的调查,个别退役士兵因安置政策未落实等原因,导致闹访、缠访,有的甚至打架斗殴、与社会不良势力勾结的现象时有发生。少数退役士兵的这些表现流传开后,不少用人单位以点代面、以偏概全,容易对安置对象考核的准确性产生消极影响,甚至危及该群体人才评价的可信度。其次是文化素质偏低,从我们掌握的情况看,“退役士兵的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大多达不到档案记载的学历水平,大多数是升不了学、找不到工作才去当兵的”。再次是专业技能欠缺。虽然退役士兵不乏一技之长,但总体上与市场需求不对应,上岗后与实际操 作要求相差甚远。往往因此原因,地方上有一些行业、部门宁愿花钱招收社会人员、关系户进行培训,而不愿接收退役士兵。这些与社会对人才要求很不适应的地方,需要通过培训加以改善。②市场选择的内在规律是发挥专长,而安置对象作为劳动力,其人力资本中最活跃、最核心的成分——个人专长可能受到制约、受到压抑。系统统配办法规定,士兵退役后只能进入其父母所在的工作系统,而不考虑该士兵作为劳动力在部队表现如何,有何特长,从而压抑了劳动力价值的创造,不利于劳动力要素的发挥,一定程度上造成社会财富的流失。③市场尊重劳动力自主选择,而系统统配办法规定,士兵退役后只能进入其父母所在的工作系统,人为限制了这种选择。④市场需要平等竞争的环境,退役士兵安置单位及其岗位的优劣取决于其家庭社会资本的厚度,也就是说现行安置制度强化了裙带关系(裙带关系是儒家圈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毒瘤”之一),一定程度上人为扭曲了就业规律;四是政府直接派遣岗位的安置方式成功与否,评判权在市场,不以政府意志为转移。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来,就业方式发生了根本变化,除了政府直接派遣岗位外,还有自谋职业、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包括非正规就业、阶段性就业和弹性就业三种形式)等多种形式。退役士兵回到地方存在“双隐现象”,即隐性失业和隐性就业并存。一方面政府因陷入困境,提供的安置岗位杯水车薪,大量退役士兵 未得到安置,从政府而言,处于失业状态;但客观上这些退役士兵又以上述三种形式在社会上广泛就业,实际处于就业状态。“双隐现象”部分解释了政府安置缺位情形下,许多地区确未出现退役士兵上访等异常活动的现象。从一定意义上说是有利于社会稳定的。但也有所启示,政府偏好的就业方式毕竟要经受市场考验,评判、抉择何种就业方式是个体行为,不是政府职责所在。政府要做的是一视同仁地对待各种就业方式,创造起点公平的环境,即发放普遍适用于各就业方式的就业补偿金以及搭建促进就业的公共服务平台。
综上所述,沿着与计划经济相适应的指令性安置老路走,越走越艰难,困境重重。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已经近20年,原体制安置模式的制度效能已经发挥怠尽。为解决这个难题,从中央到地方一直进行着不懈探索,对安置政策调整做了一些尝试:围绕适应市场就业机制,实行“供需见面、双向选择、包底安置”;围绕拓宽安置渠道,采取安排工作和自谋职业相结合;围绕解决就业难,出台扶持优惠政策等。但这些都是在原有法律法规框架内的改良,无法从根本上缓解安置矛盾。原有安置政策难以为继,推进改革势在必行。为此,建立以扶持就业为主,实行自主就业、政府安排工作、国家供养、退休以及继续完成学业等多种方式相结合、城乡一体化的退役士兵安置制度,有利于政府实现均等化的安置目标,从制度源头化解了系统统配指令性安置的困境。以2011年10月29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的决定》第三次修正)及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布的《退役士兵安置条例》为标志,退役士兵安置改革工作进入了的新的历史阶段。
此次安置改革主要包含七个方面的变化:一是实行了士兵退役金制度;二是调整了退役士兵安排工作范围。调整后,现役满12年以上的士官,获个人二等功、战时三等功以上奖励的士兵,因战致残的五级至八级残疾士兵,烈士子女士兵退出现役后,可选择由政府安排工作,也可选择领取退役金后自主就业;三是完善了扶持退役士兵创业就业优惠政策;四是完善了退役士兵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政策;五是调整了伤病残士官退休和供养范围;六是完善了退役士兵继续完成学业政策;七是调整了安置经费保障办法。此外,还完善了退役士兵参加社会保险政策,放宽了退役士兵安置落户条件,建立了对拒不履行安置任务用人单位的处罚机制。
这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一是从根本上打破了传统的二元制安置方式,退役士兵安置制度实现了由“城乡有别”到“城乡一体”,安置工作不再以户籍性质区分待遇,城乡退役士兵享有同等安置权利;二是建立和完善了退役士兵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机制,完善了扶持退役士兵创业就业的优惠政策,为退役士兵就业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三是从法律角度规定 了接收安置退役士兵是每一个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的法定义务,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
为适应新形势和新情况,推进退役士兵安置改革,结合新疆实际,笔者认为要着重抓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扎实开展退役士兵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扶持退役士兵自主就业。改革后的退役士兵安置工作,对各级政府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此,要把退役士兵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工作作为安置改革的重要内容,纳入当地教育培训规划和再就业工程,统筹安排,加大培训力度,提高退役士兵的科学文化和职业技能素质,增强就业竞争能力。各级安置主管部门要会同当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及教育部门,利用现有各级各类学校和相关培训机构,资助退役士兵参加职业技能培训。不断完善培训教育工作的具体办法,科学组织实施,确保有愿望的退役士兵都能够参加培训,进一步提高“参训率”。同时,要选择师资力量强、实训设施好、教学质量优、就业率高的职业学校和培训机构承担退役士兵职业技能培训任务,确保参训退役士兵取得结业证书、技能资格证书。对没有条件开展退役士兵技能培训的偏远区县,地州市要统筹组织开展培训工作。在实现培训广覆盖的基础上,还应积极采取“订单”、“定向”、“委培”、“校企合作”等培训模式,促进退役士兵就地培训、快速就业。
与此同时,还要完善创业培训,加大创业扶持力度,加大小额担保贷款扶持力度,为创业者解决开业难、融资难等瓶颈问题,培育有能力创业的退役士兵成就大事业。
二、突出政府主体责任,切实做好重点对象的安置工作。安置改革后,虽然符合安排工作的退役士兵数量在减少,但由于这部分人员服役时间较长、对国防贡献较大,对安置的期望值也提高了;国家对重点对象安排工作的政策虽然保留了,但市场经济条件下指令性安置的矛盾仍然存在。要使这些重点对象得到妥善安置,政府的主体责任仍然突出。由于重点安置对象的安置制度是通过立法进行强制实施,所以任何非政府机构都无法担当这一重任,政府自然成为退役士兵安置工作独一无二的责任主体。因此,各级退役士兵安置工作主管部门要在当地政府的领导下,与相关单位和部门积极协调,密切配合,强化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接收安置退役士兵的责任,对拒不承担国防义务,拒绝或无故拖延执行安置计划、落实安置待遇的用人单位,通过政府强制力执行,确保重点安置对象的权益得到切实保障,使退役士兵安置改革工作不断深入。
三、加大地方投入力度,确保安置改革各项资金得到保障。改革后的退役士兵安置,其主要方式就是将绝大多数退役士兵从指令性安置工作,转化为实行了货币化安置。因此,落实安置改革经费是关键。目前,安置政策明确了中央和地 方的责任。即:中央主要承担一次性退役金和职业技能培训补助经费,而地方承担的经费包括“义务兵优待金”、“地方经济补助”及各类教育培训等费用的兜底。经费落实的好坏,是关乎退役士兵安置改革成败的关键。因此,地方政府要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经费投入力度,确保退役士兵安置改革顺利进行。
四、转变观念,积极适应改革形势的需要。改革后的安置工作,要求安置部门工作人员要尽管转变观念,从旧的樊篱中尽快解放出来,把工作重点由原来的计划安置,转移到组织退役士兵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方面来、转移到扶持退役士兵自主创业方面来、转移到为退役士兵提供优质服务方面来,积极引导退役士兵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自谋职业、创业兴业,为退役士兵自主就业提供便利和条件。与此同时,要求退役士兵也要及时转变观念,摆正自己的位置,树立正确的择业观。通过一定时期的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提高自身素质和市场竞争力。同时,退役士兵要克服畏难情绪,树立市场经济条件下自主择业、自主创业的信心,积极应对挑战,通过市场竞争、双向选择,找到适合自己的创业空间和岗位,找准自己的人生着力点,实现人生价值。
参考文献:《安置管理》、《复员退伍军人安置工作简况》
领题人:民政厅优抚安置局 白志军
执笔:民政厅优抚安置局 张建强
完稿时间:2012年4月24日
第五篇:对《财务管理制度》的认识
对《财务管理制度》的认识
杨蕾
在社会范畴中,企业是追求经济效益的经济组织。在经济组织中,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论是什么经济成份组建的企业,不论从事何种行业的企业,除高度重视市场,重视产品的CI形象外,还要高度重视企业财务管理,把财务管理放在企业管理中心位置上,并对其进行再认识。
企业为实现其生存、发展和盈利的目的而实施各种各样的管理,财务管理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由于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及财务管理本身的特点??它以价值管理的观念指导各项管理工作的深入开展,并且对各项管理工作的过程和最终结果进行全面综合的反映,决定了它在各项管理工作中的核心地位。
财务管理的重要性、复杂性及其涉及范围的广泛性决定了它远不是仅靠一个部门的工作所能够解决的。企业的决策和计划需要来自各个环节的协调,而决策和计划最终要企业的高层来决定并由各个职能部门来执行和控制。因此,财务管理是一项需要全盘考虑,统一目标,协调一致的工作。要求我们转变观念,把价值管理的观念落实到公司的每一个人、每个过程和每个环节。因此,财务管理不单是财务部门的事情。
财务管理目标及企业目标的实现、财务计划指标的完成仍然需要公司各项管理工作的配套。公司的其他管理工作和财务管理之间不是相互独立和分离的,而应是相互渗透的,是以财务管理的思想来指导和实现公司经营的总目标。离开了其他管理工作的协调配套,财务管理是空中楼阁;没有财务管理的指导,其他管理工作是盲目的。在没有学习《财务管理制度》以前,大家对财务办事程序了解不够,可能会片面的认为财务工作是财务部门的事情,是会计和出纳的事情,对财务制度重要性认识不是很强,在工作中有的员工没有按财务制度办事,比如:在执行合同时,财务部门要严格按合同要求付款、收款,而与之业务配合的部门有时却不能严格执行,工作配合不到位,出现有的商户房子都过期了,但是租金还没有及时收上来,或是工程质保期的时间还没有到,工程队的人找到我们公司的工程人员摆出各种困难请求提前支付质保金,我们去财务部办理这些而被财务人员拒绝办理;我们可能经常碰到有时我们认为可以报销的票据,而到了财务部,会计却以票据不符合规范不予报销,让重新换票,这时有些员工却不能从自身找问题,而是简单的认为财务人员的工作态度不好,故意找碴,在财务部办事太难,不理解财务人员坚持财务制度、秉公办事。他们没有意识到这种不按规章制度办事的行为会给财务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麻烦和风险,不能认识到若不按合同规定,提前支付了质保金,那么如果在质保金支付后工程出现质量问题,而那时我们又没有了制约工程队的办法,这样就可能会给公司带来经济损失。拿不规范的票据报销,在税务稽查时我们会因此而受到经济处罚。对于这些不能按《财务管理制度》办事的员工,财务部耐心的给他们解释,讲明办事程序和公司的财务制度,浪费了时间不说,还可能会引起部门与部门之间的沟通不畅。通过这次《财务管理制度》的学习,让我们更加深刻的认识到财务工作的重要性,认真贯彻执行《财务管理制度》的必要性,认识到财务人员坚持财务制度办事是正确的,正是他们的秉公办事,让我们避免了工作中不应出现的失误,如果在公司管理中,财务人员不按原则办事,不符合的票据也收、没签字的票据也报销、对外收、付款的时候不按合同执行,只讲人情,如果这样,可想公司的财务管理将会有章不循,会造成公司财务混乱、资产流失,让别有用心的人钻空子,给公司带来无法弥补的经济损失。《财务管理制度》如果没有大家的遵守和执行,它就是一个摆设,是形式主义。所以这项制度不只是针对财务人员制订的制度,而是每一位员工都应遵守的管理制度。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应当严格按公司《财务管理制度》进行经济活动,积极配合财务部门的工作,不符合财务要求的事情不做,互相监督,确保公司资产的安全。财务人员继续保持良好的工作作风,让财务部发挥其核心作用,互相配合,实现双盈,使公司经济利益得以最大化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