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认识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时间:2019-05-13 09:46:3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正确认识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正确认识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第一篇:正确认识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正确认识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是在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对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出了重大战略部署,是指导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深入学习和贯彻落实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对于奋力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十分重要而深刻的意义。

一、六中全会《决定》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思想的新概括新发展

《决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全面总结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丰富实践和宝贵经验,深刻分析文化改革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新思想、新论断,明确了新时期推进文化建设的新目标、新要求,是一篇闪烁着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思想光辉的重要文献。

一是深刻阐述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性质和地位。《决定》把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作为推动文化改革发展的重要方针,强调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性质;把文化建设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新的视野强调了文化建设的重要地位。《决定》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性质和地位的重要阐述,既立足社会主义文化的先进性这一根本特征,抓住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与资本主义文化建设及其它社会文化建设的根本区别,又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出发强调文化建设的重要位置,体现了我们党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标志着我们党对文化建设规律和重要作用的认识进入了新境界、达到了新高度。

二是深刻阐述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目的和任务。《决定》指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必须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决定》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根本任务的阐述,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党的根本宗旨,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响亮回答了文化改革发展“为了谁、依靠谁、成果由谁共享”这一根本问题,正确破解了“建设什么样的文化”这一重大课题,体现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特质认识的不断深化,对文化建设发展目的和发展方向的理性把握,对让人民群众共享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成果的庄严承诺。

三是深刻阐述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实践和途径。《决定》回顾总结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文化建设的伟大实践,第一次从文化纲领、文化目标、文化政策上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中国道路”。《决定》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走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发展道路,是实现中华文化繁荣兴盛的唯一正确道路。《决定》从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人民提供更好更多的精神食粮、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加快发展文化产业、进一步深化文化领域改革开放、建设宏大文化人才队伍等六个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战略举措和政策措施,指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方向,规划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路线图。党中央对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实践的科学总结和对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科学谋划,体现了我们党领导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思想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高瞻远瞩、路径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清晰宽广、目标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宏伟远大。

近一个世纪以来,中国共产党在领导文化发展实践中不断探索,从提出新民主主义文化,到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化观在一次次伟大实践中得到发展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文化思想在文化改革发展中进一步丰富完善。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是中国文化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决定》是新时期推进社会主义文化改革发展重要的指导思想和行动纲领。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贯彻六中全会精神,切实增强紧迫感和使命感,准确把握文化建设的新定位新目标,积极落实文化改革发展的新任务新举措,努力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而不懈奋斗。

二、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必然要求和客观需要

社会主义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关系到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实现,关系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首先,这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现代化国家需要文化引领。先进思想指导伟大实践,先进文化引领伟大事业,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取得的每一项成就,都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先进文化的引领。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是一项崭新的事业,前进道路上会遇到很多艰难险阻,先进文化的引领作用越来越凸显,只有不懈地走在时代前沿,加强理论创新,推进文化创造,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引领方向、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凝聚力量,才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的伟大理想。现代化国家需要文化推动。古往今来,重大社会变革都离不开文化的推动。文艺复兴揭开了近代欧洲历史的序幕,五四运动开启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讨论促进了中国的改革开放,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推动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文化的力量在进步、文化的力量在传播、文化的力量在创新、文化的力量在改革,文化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中发挥着独特作用。用文化的力量推动全民族文明素质的提高,用文化的力量推动改革开放的进程,用文化的力量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用文化的力量推动民主法制建设,用文化的力量推动社会和谐文明,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现代化国家需要文化支撑。一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一个有机整体,文化建设是撑起总体布局的重要支柱,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需要先进文化提供重要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舆论支持、文化条件。另一方面,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在科学发展的道路上,文化是重要增长点,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充分发挥文化创造力、文化影响力、文化竞争力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中的重要作用,现代化国家才能全面发展、全面进步、全面建成。

其二,这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发展方式的客观需要。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以科学发展为主题,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发展方式中承担着重要使命。以人为本需要文化建设来保障。文化发展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坚持文化发展为了人民、文化发展依靠人民、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不断满足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离开了文化发展,人民群众享受健康丰富的文化生活就得不到保证,以人为本就落不到实处,贯彻科学发展观就得不到保障。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需要文化建设来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大力推动文化发展,既让人民过上殷实富足的物质生活,又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文化生活,是全

面协调可持续的具体体现,没有文化的发展,是不全面的发展,更不是科学的发展。转变发展方式需要文化建设来推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十二五”发展的主线,转变发展方式为文化发展提供机会,文化发展为转变发展方式提供条件。转变发展方式需要充分发挥文化产业优结构、扩消费、增就业、可持续的独特优势,推动文化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有了文化发展这个新支点,才能转得有力、调得有效、发展到位。

其三,这是增强民族凝聚力、提高民族素质的永恒主题。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和血脉,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在我国五千多年文明发展历程中,增强民族凝聚力、提高民族素质始终是文化发展的主题。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我们积极发展新民主主义文化和社会主义文化,凝聚起全国各族人民的意志和力量,胜利完成了革命和建设的历史任务。改革开放特别是十六大以来,我们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特征的时代精神,不断激发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文化发展要突出增强民族凝聚力、提高民族素质这个主题,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用文化来引导人、教育人、感化人,充分发挥文化的渗透力、感召力、影响力,激发全体人民的自尊心、自信心、自强心,不断增强民族凝聚力、提高民族素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强大力量、提供人才保证。

三、当前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

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战略任务,贯彻好、落实好六中全会精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我们必须有清醒的认识、理性的思考、科学的谋划、大胆的实践、积极的作为,确保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行。

不能孤立地推进文化建设。文化建设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一起,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相辅相成、相互支撑、互为条件。绕开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而孤立地推进文化建设,不仅会使文化建设陷入孤掌难鸣、事倍功半的窘境,也违背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初衷、达不到既定的战略目标。要把文化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一同研究部署,一同组织实施,一同督促检查。要站在全局看文化、跳出文化抓文化,“四位一体”建文化,使文化建设与经济、政治、社会建设相融合、相促进、相协调,在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四个方面达到更高境界。

不能片面理解文化的功能。文化具有教育、激励、审美、沟通、娱乐和商品的功能,能够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要正确认识文化的功能,用全面的、辩证的、对立统一的方法观察纷繁复杂的文化现象,防止孤立、静止、片面地看待文化功能。要发挥好文化育民功能,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育人、塑造人,提升人的素质,丰富精神内涵,滋养城乡群众。要发挥好文化乐民功能,通过各种文化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让群众参与文化建设,全面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要发挥好文化惠民功能,大力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重心下移,覆盖基层,让人民群众从文化发展中获得看得见、摸得着、受得到的实惠。要发挥好文化富民功能,不断完善促进文化发展的政策,做大做强文化产业,激发文化发展活力,吸引更多人吃文化饭、挣文化钱、创文化业,结出富裕的文化硕果。

不能没有主心骨。历史和现实反复证明,没有核心价值体系,一个民族就没有赖以维系的精神纽带,一个国家就没有统一意志和共同行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主心骨”。缺少了这个“主心骨”,就会出现没有共同理想、没有坚定信念、没有正确方向、没有道德规范、没有行为准则、没有人生导航等现象。面对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的大环境、社会观念和价值取向多元多样多变的大趋势,推进文化建设必须牢牢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一“主心骨”。要坚守主阵地,打好主动仗,建立主平台,筑牢主根基,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信念、强大精神力量、良好道德风尚、正确人生方向。要唱响主旋律,提振精气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于国民教育体系、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过程,做到理论引领到位、凝心聚力到位、典型示范到位,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成为当代中国社会精神生活的主旋律、社会发展进步的生命线。

不能都推向市场。市场是文化发展的一种手段,而不是文化发展的唯一途径。总的说,文化的业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文化事业,一类是文化产业。前者是公益性的,不以盈利为目的,主要由政府投入,公民共享;后者是盈利性的,追求经济效益,谁投资谁获利,谁买单谁享有。即使是文化产业,也不能一味地追求经济效益,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把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结合起来,使自己的产品有利于人心向善、风俗纯美、社会和谐,这是文化产品区别于其它产品的特质所在。推进文化建设,一定要把两类不同性质的文化业态分清楚,不要把文化全都建成产业,搞所谓“文化产业化”;不能将文化全都交给市场,搞所谓“文化市场化”。党委、政府要两手抓,一手抓文化事业的建设,让广大人民群众平等享有丰富的健康的文化服务;一手抓文化产业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多方面的文化需求,形成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

不能照搬模仿、一哄而上。文化建设内容多、业态众、门类广,行业、区域之间差别大。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尊重文化发展的客观规律,区别对待,因地制宜,形成特色。一些地方不顾条件和资源,立规划求大求全,上项目华而不实,定目标不合实际,导致缺少特色、无法持续、不见效益,这些都是不理性、不科学、不遵循规律的表现。要因地制宜、特色发展。立足当地实际、发挥各自优势、彰显地域特色,把丰富的文化资源转化为强大的文化竞争力,让历史的精彩、文化的精髓,在发展中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要循序渐进、稳步发展。文化发展应有长远眼光,要从中长期角度谋划,善于抓住打基础、利长远的重要项目,有计划、分阶段地实施,求内涵、重品牌地建设。要兼容并蓄、创新发展。借鉴、消化、吸收外来的、优秀的、有益的文化成果,既保持民族性的形式和内容、保留民族文化基因和链接,又与当代社会发展相适应、世界现代文明相协调。努力创新文化发展理念、文化发展模式、文化发展体制机制,选准文化发展路径,构筑文化优势,创造文化辉煌。

不能把赚钱当作发展。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应当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把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文化发展的根本目的。赚钱不是文化发展的唯一目的。要处理好引导与迎合的关系。文化产业不仅要贡献GDP的增长,而且还应该提升广大人民群众的精气神。不能把恶搞当娱乐,把出格当个性,糟蹋传统文化、曲解历史文化、歪曲革命文化,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引导人们健康的精神追求和正确的价值取向,通过文化产品和服务抚慰精神、提振信心、增添智慧、激励创造。要处理好“叫好”与“叫座”的关系。文化发展既要有“阳春白雪”,又要有“下里巴人”;既要“叫好”,思想性、艺术性高,又要“叫座”,观赏性、娱乐性强。要着力打造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降低文化消费“门槛”,增强文化消费市场的活力,让群众在享受产品中提升审美情趣、提升精神境界,推进文明的进步、社会的发展。要处理好保护与开发关系。目前一些地方对传统文化资源的开发普遍存在急功近利、过分商业化、现代化的现象,要防止文化产品没文化,文化基地变“商业圈地”。对传统文化资源,首先要保护好,在此前提下利用好、开发好。一些地方大搞“文化产业园区”,但大多徒有虚名,没有成效。要明白一个道理,文化要走向基层、走向群众、走向市

场才有生命力,离开了基层,离开了群众,离开了市场,在“文化产业园区”里关着、养着,是长不大的、强不起来的。

不能把文化当作文艺。文化内涵十分丰富、外延十分宽泛。文艺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不是文化的全部。一些地方在对待文化上以偏概全,把文化这个“面”仅仅看做文艺这个“点”,在发展文化上只抓一点而不及其余,甚至抓了芝麻丢了西瓜,重视吹拉弹唱、影视动漫、书画工艺等文艺发展,而忽视或轻视核心价值体系构建、文化事业发展、优秀文化传承等方面的工作。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繁荣,既需要文学、戏曲、艺术等文艺作品,又需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既需要文化产业振兴、又需要文化事业壮大,既需要更好更多精神食粮的提供、又需要共同思想道德基础的巩固。党委、政府要统揽全局、统一谋划、统筹发展,推动文化在各个领域、各个行业齐头并进、竞相发展、百花齐放,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全面协调发展。

(作者是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咨询委员会主任、河南省委原书记)

第二篇:论“积极稳妥推进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

论“积极稳妥推进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不断完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政治制度,走什么样的政治发展道路,归根结底取决于这个国家最广大人民的意志,取决于这个国家的具体国情和历史文化条件。

新中国成立60多年,我们对于走什么样的政治道路早已经有了明确的回答。这条道路,凝聚着几代人的艰辛探索,积累了近代中国百余年的历史经验,顺应了时代的潮流和人民的愿望。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在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社会主义建设的关键时期,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再次强调这条政治道路的重大意义。这是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出发的重要战略部署,是我们劳劳抓住历史机遇,奋力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根本政治保证。

我国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是我国各族人民在以毛泽东主席为领袖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经过长期浴血奋战,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政权,进而基本完成了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的基础上奠定的,主要包括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作为我国政党制度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以及实现和维护我国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关系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但是,任何一种新生的社会事物都不可能从一开始就是成熟和完善的。由于我国社会生产力、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的历史起点落后,党领导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经验不足,以及其他主客观原因,我们在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进程中,也发生过一些失误和挫折。这使我们深刻认识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并不等于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我国还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建成完全合格的社会主义,必须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出发,不断创造和积累条件,不断对妨碍社会主义优越性发挥的具体制度、体制和机制进行兴利除弊的改革,不断实现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

一、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和目标

1978年底,在对“文革”**进行拨乱反正的基础上,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把工作中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同时指出:“实现四个现代化,要求大幅度地提高生产力,也就必然要求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由此,拉开了我国经济和政治体制改革的序幕。

政治体制改革任务的提出,主要是针对“文化大革命”暴露出来的党和国家一些具体制度中存在的弊端,如官僚主义、权力过分集中、家长制等,妨碍甚至严重妨碍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发挥。邓小平同志指出,民主和法制,这两个方面过去我们都不足。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如不认真改革,就很难适应现代化建设的迫切要求。政治体制改革包括民主和法制。他强调,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邓小平同志不仅阐明了政治体制改革的任务,而且明确提出了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和总的目的。他指出,政治体制改革的第一个目标是始终保持党和国家的活力;第二个目标是克服官僚主义,提高工作效率;第三个目标是调动基层和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的积极性。改革总的目的,是要有利于巩固社会主义制度,有利于巩固党的领导,有利于在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下发展生产力。

此后,历届党的全国代表大会都坚持贯彻和丰富发展了邓小平同志指明的政治体制改革目标和任务。

党的十二大提出,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是我们的根本目标和根本任务之一。社会主义民主的建设必须同社会主义法制的建设紧密地结合起来,使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化、法律化。党的十三大提出,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就是要兴利除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政治体制改革的长远目标,是建立高度民主、法制完备、富有效率、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政治体制。近期目标,是建立有利于提高效率、增强活力和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的领导体制。党的十四大提出,要积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使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有一个较大的发展。要下决心进行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切实做到转变职能、理顺关系、精兵简政、提高效率。党的十五大提出,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从制度和法律上保证党始终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党的十六大提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并特别指出,政治体制改革是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要着重加强制度建设,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

综上所述,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和国家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决心是坚定不移的,确定的目标和任务始终如一,而且越来越深入、全面、明确和具体。

二、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性质和不可动摇的原则

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性质,是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这一性质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政治体制改革的内容和目标决定的,是不容改变的。只有坚持这一性质,才能不断实现、维护和发展以占中国人口最大多数的工人、农民及其他普通劳动者为主体的全体人民的根本利益、现实和长远利益。

但是,众所周知,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并不是在没有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制度、两种意识形态、两条道路斗争的环境中进行的。国内外敌对势力从来就没有停止过颠覆、演变我国社会主义政权和制度的政治图谋。改革开放以来和苏东剧变发生后,他们更是企图乘机加紧和加深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和平演变的战略。中国在粉碎“四人帮”后出现崇拜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民主”、“自由”,否定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自由化思潮,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形成和不断兴风作浪的。

邓小平同志一针见血地指出:这股思潮的代表人物是要把我们引导到资本主义方向上去。他旗帜鲜明地强调:我们的政治体制改革是有前提的,即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我们的改革不能离开社会主义道路,不能没有共产党的领导,不能搬用西方那一套所谓的民主,不能搬用他们的三权鼎立,不能搬用他们的资本主义制度。一定要把社会主义民主同资产阶级民主、个人主义民主严格地区别开来,一定要把对人民的民主和对敌人的专政结合起来,把民主和集中、民主和法制、民主和纪律、民主和党的领导结合起来。我们要根据社会主义国家自己的实践、自己的情况来决定改革的内容和步骤。要保持自己的优势,避免资本主义社会的毛病和弊端。

邓小平同志晚年特别关注坚持民主集中制和坚持人民民主专政这两个问题。他说:民主集中制“这个问题不要丢”。“我们总有一天要找机会把这个问题表述清楚。不管怎么样,要树立一个观念,就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根本制度是民主集中制。”他强调:人民民主专政“这个问题可以敞开来说”。“坚持社会主义就必须坚持无产阶级专政,我们叫人民民主专政。在四个坚持中,坚持人民民主专政这一条不低于其他三条。”他还特别指出:四个坚持是“成套设备”,“现在经济发展这么快,没有四个坚持,究竟会是个什么局面?”“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优越性在哪里?就在四个坚持。”

根据邓小平同志确立的政治体制改革指导思想,江泽民同志代表党中央在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从我国国情出发,总结自己的实践经验,同时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绝不照搬西方政治制度的模式。

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进一步指出,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更好地统一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实践,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针对在政治体制改革问题上党内外存在的模糊认识和错误观点,胡锦涛同志强调:任何一种类型的政治文明都有鲜明的阶级性。我们要建设的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这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牢牢把握这一点极为重要。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定不移地推动政治文明建设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

总之,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江泽民和胡锦涛同志代表党中央,始终一贯和非常清楚地阐明了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性质和必须遵循的原则。近28年的实践证明,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坚决抵制和排除国内外敌对势力和自由化思潮对政治体制改革的干扰和误导,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根本保障。

三、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进展

在上述指导思想和目标原则的指引下,与经济体制改革、建立和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相适应,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一直在积极稳妥地不断向前推进。主要进展包括以下各方面内容:

这就是:针对我国原有经济和政治体制的缺陷,并进而针对改革开放和发展市场经济条件下出现的新情况、新矛盾、新问题,包括市场机制自发作用固有弊端的负面影响,我们在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和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前提下,在改革和完善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改革和完善决策机制,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推进行政体制改革,推进司法体制改革,发展城乡基层民主,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尊重和保障人权,加强对权力的制约监督和反腐败斗争等各个方面,都出台了一系列新的法律和政策规定,推出并实施了一系列加强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推进体制创新的重大举措。其中,有些已经取得了令党和人民满意的成效,有些还在继续探索、经受实践的检验。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直在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不断健全社会主义法制,这是有目共睹的客观事实。但是,国内外有些人,包括我们党内也有极少数人,对此完全视而不见,总是指责我国政治体制改革“滞后”,甚至根本“还没有起步”。一言以蔽之,这是因为他们所主张的政治体制改革“到位”的标准,是要我们废除四项基本原则、在中国实行多党竞争和自由主义宪政的西方政治制度模式。我们有必要对他们的政治理论和主张的影响和危害保持足够的警惕,同时告诉他们,因为大多数中国人不接受他们的理论主张,因为他们那一套理论和主张不符合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与中国发展和进步的需要,因为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前车之鉴已经给我们提供了必须汲取的深刻教训,他们的那种期待是注定要落空的。

中国共产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和中国政治制度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了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将始终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共产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不断推动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实现自我完善和发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顺利进行和胜利成功提供不可动摇的坚强政治保证。

当然,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一个不断发展、不断完善的过程,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不可能一蹴而就。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无论是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相比,还是同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新要求相比,仍有不足和弊端,依然需要不断改革和完善。

坚持正确政治方向,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党的领导。深化政治体制改革,要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政治体制改革不是要削弱而是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不是要抛弃而是要有利于巩固党的领导,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使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完善同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方式的完善同步推进,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

坚持正确政治方向,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制度。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最终目的是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更好地发展社会生产力,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充分发挥我国政治制度对发展人民民主、保障国家统一和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优越性。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在坚持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前提下进行,而不能背离我国社会主义制度。

坚持正确政治方向,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我们党和人民在深刻总结长期实践正反两方面经验的基础上,在中国的历史和现实环境中确立起来的,是我们党和人民尊重国情、尊重历史的正确选择。我们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走自己的路,决不能照搬西方政治体制模式,搞多党轮流执政和三权鼎立那一套。

坚持正确政治方向,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循序渐进、扎实推进。在我们这样一个十三亿人口的大国搞政治体制改革,必须从实际出发,与我国生产关系和生产力发展相适应,与经济体制改革相适应,与我国历史条件、经济发展水平、文化教育水平相适应,有秩序、有步骤地展开,决不能脱离实际、超越阶段,更不能华而不实、空喊口号。走自己的路――这是中国在饱经沧桑、历经磨难之后认识到的真理,也是中华民族面向未来、壮大发展的指南。牢牢抓住历史机遇,坚持正确政治方向,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不断发展具有强大生命力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我们完全有信心有能力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第三篇:积极稳妥推进廉政文化建设

积极稳妥推进廉政文化建设 促进老干部工作又好又快发展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纪委五次全会上提出,要把廉政文化建设作为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促进全社会形成“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良好风尚。在全社会范围内开展“廉政文化建设活动”,已经成为反腐倡廉的重大任务之一。

新世纪、新形势下如何在老干部工作中推进廉政文化建设是我们老干部工作者肩负的重任。广大老干部是我们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大力弘扬老干部的优良传统,牢固社会主义荣辱观,坚定廉洁信念,如何正确看待权利和金钱。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廉政建设促进老干部工作,是我们面临的新课题、新任务。因此,加强机关廉政文化建设显得势在必行,结合我局当前开展廉政文化建设的一些实践与探索,现就如何推进廉政文化建设,加强老干部工作作以下初步探讨:

一、增强廉洁意识,树立正确的廉政文化理念

廉政文化是人们关于廉政的知识、信仰、规范和与之相适应的生活方式及社会评价的总和。它作为一种潜在的力量,为反腐倡廉提供了智力支持、思想保证和舆论氛围。积极稳妥推进廉政文化建设,培养崇廉敬德的思想品质,在整个社会弘扬廉洁勤政风尚,以优良的党风促政风、带民风、为构建社会主 1 义和谐社会创造良好环境和社会氛围。《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明确要求:要大力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积极推动廉政文化进机关活动。结合我局工作实际,充分发挥老干部余热,在他们保持革命晚节、保持自身廉洁的同时,积极参与到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中来,积极行使党内监督和民主监督的权利,自觉加入到廉政文化建设的队伍中来。拓宽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树立“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思想理念,综合运用思想、纪律、法制等手段,大力倡导廉政勤政之风,营造出正气昂扬、清廉文明、和谐发展的舆论氛围。正确引导老干部和老干部工作者明辨是非、区分善恶、分清美丑,使廉政文化理念入耳、入脑、入心,从而促进廉政文化建设进机关活动的全面开展。

二、加强自身建设、转变作风,积极稳妥推进廉政文化建设

(一)以廉政文化建设为主线,加强部门自身建设。在开展“树正气、讲团结、求突破”为主题的思想作风纪律教育整顿活动中,我局把教育整顿活动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与当前老干部工作同部署、同落实,成立了领导小组,研究制定了实施方案和各阶段工作实施细则及学习活动日程表,每位参学人员撰写了心得体会、对时检查、整改措施;建立了教育整顿活动的工作、学习、考勤、信息等制度;制定了“坚定信念,务求 2 实效、公道正派、廉洁自律、联系群众、优质服务”的工作方针,作为老干部工作的工作准则和行为规范,同时把廉政文化建设作为开展好老干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制定完善了《学习制度》、《工作制度》、《财务管理制度》、《安全卫生制度》、《老干部工作者行为准则》五项制度,对修订的制度汇编成册,达到了人手一份,做到制度上墙,强公了干部自律意识。不断推进了老干部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和科学化。

(二)以廉政文化建设为主线,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在求实在创“优质”服务,在“优质”服务中创最佳业绩。在推进廉政文化建设过程中,要求工作人员必须树立四种意识,即“大局意识、廉政意识、服务意识、创新意识”。我局建立了老干部工作人员定期联系老干部制度,要求全体工作人员定期上门走访老干部,通过谈心、征求意见和建议的形式,主动及时了解掌握老同志思想、生活情况,帮助他们排忧解难。公开各种联系渠道,随时保持优质、高效服务,同时接受老干部的监督,从而促进老干部思想工作作风的转变,更好的做好服务。

(三)以廉政文化建设为主线,健全廉政建设机制,树立部门新形象。为建设一支素质高、作风好、群众拥护的老干部机关干部队伍,我局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以班子团结、廉政勤政建设为保障,以提高机关效能建设为落脚点,以加大队伍培训为有效途径,加强领导班子思想建设;以坚持民主集中为重 3 点加强队伍建设,以反腐败警示教育为重点加强班子作风建设。采取多种形式,以反腐败警示教育为重点加强班子作风建设。采取多种形式,组织机关干部进行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的学习,提高干部素质,对干部职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职业道道教育,学习贯彻老干系统“双先”优秀代表爱岗敬业的实干精神、任劳任怨的奉献精神和清正廉洁的无私精神。不断改进和提高老干部工作质量,积极稳妥推进廉政文化建设,通过谈心交心、沟通思想,经常在广大干部职工中开展党风廉政教育,使每个干部职工的团结意识和廉政意识得以进一步加强,在人民群众中对立可亲、可信、可敬的老干部门新形象。

三、充分发挥老干部政治优势,大力营造廉政文化建设氛围

充分发挥老干部的政治优势,将资历深、觉悟高德高望重的老党员、老干部组织起来,主动走进学校、走向社会,为关心教育下一代,在青少年中开展“说廉政、赞廉政、明廉政、做廉政”的教育活动,并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使廉政文化之风走进每个青少年心底,引导青少年做有正气、重正气的人。激发老党员、老干部的政治热情,充分的挥老干部的组织作用,广泛搭建廉政文化建设的平台,深入学校、社会、以广播、网站、报刊、板报等为载体,播报廉政勤政的先进典型事迹,播放廉政教育录像片,发布廉政教育信息,广泛 4 吸收收集具有时代气息的廉政文化标语和易看易懂的各种漫画,强化对青少年、对群众的宣传教育,提高青少年和群众的监督意识,促进廉政文化建设的深入与长效。

四、树立良好的廉政勤政道德风尚,确保“两项待遇”的落实

政治上尊重老干部、思想上关心老干部、生活上照顾老干部,在老干部工作中贯彻“和谐”理念,弘扬敬老尊贤的传统美德,形成人人关心老干部,个个尊重老干部的良好氛围,重视老干部的呼声,把老干部的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老干部的利益作为第一考虑,全方位公正无私地帮助老干部解决好政治上、生活上的困难和烦恼,保证他们无后顾之忧地安享晚年。创造良好廉政勤政氛围,努力提高老干部工作质量。

(一)灵活多样,将廉政文化建设与落实老干部政治待遇紧密结合。

1、拓宽老干部学习交流渠道,开拓视野,与时俱进。为了落实老干部的政治理论学习和党组织生活,我局始终坚持老干部学习制度不松懈,积极引导老同志发挥他们的政治优势,将廉政文化建设纳入每月15日的老干部政治理论学习活动日活动中,由领导联系指导,2名工作人员积极组织学习与服务,在每次开展活动前,提前精心准备好老干部阅读的文件和村料,让老干部们都能及时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使老干部享有 5 与同级在职干部一样的阅读文件待遇。并且结合老干部的思想实际需要,还举办包括廉政勤政方面的形式多样的学习讲座和形势报告会,发放书籍、音像资料,同时保证了老干部阅读文件、讨论交流等学习活动的顺利开展,激发了老干部、老党员革命青春的政治热情,将老干部也纳入廉政文化建设的体系中来。使之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做到了与时俱进,政治坚定,思想常新,理想永存。

2、充实老干部精神文化生活,丰富学习内容。为老干部订阅党报党刊和涉老杂志10余种,其中《金秋》刊物人人拥有,保证每月初及时送到每位老干部的手中;按时送发《宣传教育资料》,并及时将《党风廉政》、《中国纪检监察》等报纸、刊物安排在每月15日的阅读日活动中,让老干部及时了解廉政、反腐形势动态和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同时加强涉老阵地建设,把老干部活动中心建成老干部娱乐、健身、学习、联谊活动的阵地,丰富活动内容,提高服务质量,创造健康和谐的氛围,既陶冶了情操,又丰富了精神文化生活。

3、创新模式,开展“一帮

一、结对子、送温暖”活动。确定工作新目标和新思路,我局把节日慰问和经常性走访相结合,开展”一帮

一、结对子、送温暖”活动,工作人员上门和每位老干部零距离接触,自觉接受老干部对自己工作、生活等各方面的监督。以面对面与老干部足膝交谈、征求意见的形式,既 6 了解掌握了老干部的生活情况,帮助解决老干部生活中遇到的困难,给他们送去了温暖与关怀,又听取了老干部的意见和建议,既提高了自身工作质量,又拉近了老干部的距离。今年1月23日至26日领导带头深入乡镇、城区以及有关县,利用4天的时间逐一登门慰问,逐户进行了走访;2月12日召开了“离退休干部春节座谈会”,县上的领导与老同志共贺了新春;“五一”、“七一”、“十一”前夕,对身体状况不好的五位老同志进行了看望,并对老党员、老红军进行了慰问,送去慰问金。通过“一帮

一、结对子、送温暖”活动深入有效的开展,得到了广大老干部的赞誉和好评,也促进了干部工作作风的改进和提高。

(二)廉洁自律,切实落实老干部生活待遇。我局在落实老干部生活待遇方面,始终坚持以建立和完善“三个机制”为核心,深入调查研究,加强督导检查,要求每位干部廉洁自律、秉公办事,科学运行“三个机制”,确保老干部生活得到公正全面落实。一是及时协调解决老干部离休费保障机制、医疗费保障机制、财政支持机制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二是做到了落实生活待遇“四个有保障”,保证了离休干部离休费每月10号前优先发放,做到财政预算有保障;保证了企业离休人员统筹外费用及时兑现,做到财政解决有保障;保证了老干部医药费每季度实报实销,做到了看病就医有保障;保证了老干部逝世 7 后,按政策原则协调从优照顾,做到了处理解决有保障。

通过深入开展廉政文化建设进机关活动,我局不仅提高了干部廉洁自律意识,又加强了自身廉政文化建设,转变了工作作风,改进了工作方法,拓宽了工作思路,发挥了自身优势,为创造廉政勤政的社会氛围贡献了力量,而且为推进今后各项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为我们在今后老干部工作中提供了政治思想保障,树立了信心,坚定了信念,使我们老干部工作整体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第四篇:刘云山:积极推进中国特色网络文化建设

龙源期刊网 http://.cn

刘云山:积极推进中国特色网络文化建设 作者:

来源:《时代中国》2007年第07期

6月3日至4日,全国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云山出席会议并讲话。

刘云山指出,建设中国特色网络文化是党中央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文化发展战略出发做出的重大部署。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迫切需要,是占领思想文化阵地、促进社会稳定和谐的迫切需要,是顺应人民群众强烈愿望、保护青少年身心健康的迫切需要,是树立国家良好形象、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迫切需要。

刘云山强调,要立足中国国情、坚持重在建设,围绕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加强网络文化产品的创作生产,提供更多更好的网络文化产品和服务;加强网上舆论引导,巩固发展积极健康向上的主流舆论;加强网络阵地建设,打造具有广泛影响的网上文化平台;加强网络道德建设,创造文明健康的网上精神家园。要坚持一手抓建设、一手抓管理,明确管理责任,突出管理重点,健全管理机制,最大限度地发挥积极作用,最大限度地化解消极影响,确保网络文化健康发展。

第五篇:积极引导创造条件推进民营企业文化建设

积极引导创造条件推进民营企业文化建设

青岛市市南区民营企业总数2.78万户,注册资金153亿元,其中,注册资金1000万元以上的民营企业达到了412家。近年来,我们结合实际,以提高效能、优化环境为重点,以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促进民营企业加强经营管理为手段,紧紧把握发展主题,使民营企业实现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2002年,我区被山东省评为发展民营经济先进区。

一、因势利导,强化服务,促进企业文化建设健康有序发展

我区是青岛市对外开放的前沿,许多企业较早地接受了企业文化理论,并结合自身实际开始自发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活动。为进一步加强我区民营企业文化建设,我们注重引导、从多方面推动企业文化建设:

一是加强教育普及。成立区企业文化建设领导小组,通过组织各类企业精神大讨论、企业文化管理现场会、企业文化模式探讨和典型推广等活动,使对企业文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在企业中不断清晰、提升。我们还通过座谈会、现场会,相继交流推广了银海旅游集团公司、象牌工具有限公司、工贸包装等10几个先进典型,营造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良好氛围。

二是加强协调指导。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后,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我们把企业文化建设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重点,专门出台了市南区《关于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意见》,制订了长远规划和目标,确定了培育企业精神、推动科技进步、加强企业管理、提高职工素质、关心职工生活、开展文体活动等六个方面的重点工作。各企业按照《意见》要求,紧密结合实际,因企制宜,层层发动群众,集思广益,提炼升华,初步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企业精神。

三是抓结合求实效。我们积极引导企业以培育和打造企业品牌为主导,把企业文化建设同改革、改组、改造和加强企业管理有机结合起来,使企业的整体素质、企业形象和生产经营有了明显提高。

四是精心设计主题活动,吸引企业员工广泛参与。2002年以来,我们深入开展以“重发展、重道德、重科技、重管理、重形象,创建学习型企业”为主题的“五重一创”活动。活动中,我们注意引导企业选准企业文化建设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坚持科学的态度,注重工作实效,呈现出企业经营管理层积极提倡,建设氛围较好;充分借鉴优秀建设成果,建设起点较高;积极致力于打造企业品牌,名牌意识较强;牢固树立诚信意识,企业形象较好;热衷参与公益事业,社会责任感较强等五个鲜明的特点,涌现出一批先进典型。进一步深化了企业文化建设,提高了企业的学习力、文化力和创造力,增强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二、加大扶持力度,优化发展环境,为深化民营经济企业文化建设创造良好条件

近年来,针对民营经济发展状况,我们确定了“抓大户,培育品牌;抓载体,拓展空间;抓服务,营造环境;抓党建,提高素质”的发展思路,大力培育和扶持民营企业做强做大,为深化民营经济企业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工作中,努力做到“三加强、三到位”:

第一,加强组织领导。重新调整民营经济发展领导小组,将民营经济发展纳入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和五年规划。建立了区民营经济领导小组联席会议制度,每年召开全区民营经济工作会议,大张旗鼓地表彰贡献突出的先进私营企业、优秀个体工商户,及时培育推广先进典型,有力地推动了民营经济的迅速发展。

第二,加强品牌培育。按照“一事一议”的办法,对重点餐饮企业给予激励政策,鼓励拓展规模。2002年统计,大型餐饮连锁酒店总经营面积已达5万余平方米,总投资1.7亿元。2003年,大晚来、蜀香苑等大酒店也相继开业,促进了餐饮业规模化、品牌化发展。同时,加大了对软件企业的扶持力度,截至目前,全区软件开发企业达190家,其中通过“双软”认定的49家,占全市通过认定企业数的50%。青岛中天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日前已在香港主板上市,成为全省首家以红筹模式登陆香港主板的民营软件企业。

第三,加强载体建设。大力开拓民营经济发展的载体和空间,把云霄路和闽江路发展成为市级美食休闲街,餐饮业户已达120余家,年营业额近2亿元;培育发展了燕儿岛路酒吧街,入驻业户40余家;借助社会力量,发展了27处商品市场;以“官助民办”的模式,成功运作了软件大厦和科技大厦;高起点建设市南软件产业基地,2004年竣工6万平方米,目前已有26家软件企业签订了入驻意向。

在加强组织领导、品牌培育和载体建设的同时,我们还从创建“四型机关”、“五项工程”的要求出发,结合开展“三快一提高”活动,努力做到“三个到位”:

第一,政务服务到位。在清理行政审批事项、实行首问负责制的基础上,推行政务大厅“委托式”服务,开通了企业注册登记前置并联审批网络,将名称登记纳入企业登记流程,实行“AB角”负责制,相互补位,实现无缺位服务;企业登记实行“一审一核”制。目前,已落实并联审批916条,为100余家企业提供了当场发照服务。

第二,政策宣传到位。加大政务公开力度,把区委、区政府出台的相关政策编印成册,大力宣传政府的发展目标和鼓励政策。建立完善了“三快、三卡、三制”服务体系,以政务承诺为主要内容,开展了预约服务、延时服务、零距离亲情服务等系列服务活动,受到民营企业的欢迎。

第三,信息交流到位。我们开办市南区企业家“雅志沙龙”,针对中小企业发展中比较关注的服务贸易、企业融资、人力资本、法律纠纷、CBD规划建设等话题开展了一系列的管理咨询和信息传递活动。成立了市南区商业联合会,下设餐饮、酒吧、百货零售等分会,在促进流通服务业的行业管理、协调、服务等方面开展工作,搭建了政府和企业界、理论界之间沟通交流的平台。

三、把握重点,注重实效,推动市南区民营经济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向纵深发展

近年来,我们引导民营企业把坚持“以人为本”,加强经营管理,完善文化体系,打造企业品牌,提升企业形象,作为深化企业文化建设的重点,着力抓好“五引导”,为促进民营经济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文化支撑。

第一,引导企业注重企业文化建设的实效性,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在民营企业积极推行ISO9000系列的国际质量管理标准认证工作,利用国际标准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模式,探索各有特色的管理模式,实现由传统管理向科学管理、文化管理的跨越,通过贯标行为,循序渐进地实现员工意识、理念、思维和行为的转变。宝克集团形成了以“创新三原则”和“速度三原则”为核心,以高效沟通、品牌系统管理和绿色环保开发营销管理为主要内容的管理模式。阳光新地大酒店根据“尊重差异、善待员工”的管理理念,提炼了“4C”工作原则和“九多九少”工作方法,与“温馨、舒适、安全、便捷”的服务理念相结合,共同实现“专业管理、挚诚服务”的企业使命。

第二,引导企业坚持把吸引培养人才作为发展的根本,营造“以人为本”的良好氛围。经过多年来的工作,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根本和动力的观念在我区民营企业中已形成广泛共识。各企业以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和加强在职培训为着力点,努力形成企业的人才竞争优势,营造了“以人为本”的良好氛围。海珍食品冷藏厂坚持“用能人者无敌于天下”的用人观,把人才作为企业最宝贵的资源,始终按照企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培养人、使用人,最大限度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发掘员工潜力。中天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把“解读员工心态、关注员工发展”作为中天的用人之道,在人员的任用和流动上,尽可能地为每位员工的潜在优势和个性特点找到合适的发挥空间,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满足了员工渴望被尊重的心理需求。

第三,引导企业坚持以创新经营理念为动力,不断开辟企业发展新局面。在企业文化建设中,我们引导各企业始终把更新经营理念放在首位,以思想观念的更新推动企业的不断创新和发展。2001年初,雷讯公司率先提出了“IT营销”的经营策略,即以客户需要为先导,以技术研发为基础,以科学严谨的服务体系为推动,实行服务区域细化,在业界第一个推出了完善而科学的“星级电子商务解决方案”,迅速打开了经营局面,客户量已突破5000家。阳光百货遵循以客为尊的经营服务理念,率先在岛城商界推行“一站式”退换货服务模式,努力使顾客享受到全方位的亲情化服务,开业一年来,阳光百货在青岛各级消费者投诉中都保持零记录,收到国内外客户表扬信函120余封。市场调查显示,阳光百货服务质量的顾客满意率高达96%。

第四,引导企业坚持党政工团齐抓共管,努力形成全员参与的新格局。工作中,我们坚持以党政工团组织健全的民营企业为重点,引导他们,逐步形成比较完善的企业文化建设组织领导机制,通过开展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有力地推动了企业精神的贯彻落实,保证了企业文化建设的有序进行。银海旅游集团公司充分发挥党组织核心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积极开展“解放思想创大业、千方百计谋发展”和“我为银海发展奉献金点子”等大讨论活动,企业文化建设开展的扎实有效,先后涌现出“6?24”海上救人模范群体及模范市民和一心为公、勇于奉献的优秀共产党员丁启明等先进典型。

第五,引导企业充分发挥内部宣传教育阵地作用,不断创新建设载体。目前,企业文化建设开展比较好、文化体系比较成型的企业大都制定了企业文化推进手册或编辑内部报纸,如《宝克集团员工手册》、《雷讯人员工手册》、《洁神月报》、《摸错门企业文化手册》、《阳光新地酒店管理规范》和《新地阳光报》等。作为企业理念的思想载体和企业行动纲领的发布地,对于传播企业理念、规范员工行为、展示企业形象、提升建设水平,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几年来,我们在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提升企业核心竞争能力、发展民营经济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面对未来,我们将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为动力,围绕高标准建设“现代服务业和服务贸易聚集区、软件信息产业区、滨海旅游休闲区、现代商业品牌区”四大经济特色区,努力打造繁荣、平安、洁净、温馨、诚信市南,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以企业文化建设为载体,以抓大扶强、扩张总量、提高质量为重点,大力优化政策、政务、人才、诚信和舆论五个环境,重点发展科技型、外向型、服务贸易型和吸纳下岗职工再就业型四类企业,致力于企业规模水平、管理水平和经营者素质三个提升,努力构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信用和服务两个体系,不断深化提升市南区企业文化建设的层次和水平,努力开创民营经济发展的新局面。

下载正确认识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word格式文档
下载正确认识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滨湖镇积极推进机关文化建设(最终定稿)

    滨湖镇积极推进机关文化建设 滨湖镇党委、政府在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的同时,大力推进机关文化建设,坚持以人为本、全员参与、常抓不懈,营造了机关积极向上的和谐文化氛围,推动了......

    党课材料 积极推进中原经济区文化建设

    积极推进中原经济区文化建设 力争在涧西经济发展中有更大担当 时 间: 地 点: 授课对象: 授 课 人: 职 务: 任何一次大的经济发展,都离不开思想的启蒙、理论的指导和文化的呼应。适......

    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积极发展现代农业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在全省农村工作会议上交流发言 中共曲靖市委副书记 陈世贵 各位领导: 根据大会安排,我向各位领导汇报一下曲靖市近年来积极发展......

    洮北区司法局积极推进司法行政文化建设

    洮北区司法局 积极推进司法行政文化建设 洮北区司法局以提高司法行政队伍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为目标,以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文化教育活动为载体,坚持以人为本,注......

    积极推进中原经济区文化建设学习总结

    积极推进中原经济区文化建设主题党课活动学习总结根据市直单位组织开展“积极推进中原经济区文化建设”主题党课活动的通知,我单位党支部高度重视,及时召开会议,安排部署主题的......

    深化思想认识积极推进企业廉洁文化建设

    深化思想认识积极推进企业廉洁文化建设近年来,随着反腐倡廉实践的不断深化,廉洁文化建设愈加显示出其重要性。廉洁文化建设搞好了,可以增强反腐倡廉教育的渗透力和影响力,增强......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浅谈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文化是一个内涵十分丰富的范畴,体现一个社会发展进程的重要标志,每一个朝代,每一种社会制度必然有属于它特有的文化属性,中国在经历历史的漫漫长路和近......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主要问题(表现): 农村文化生活贫乏:健康文化缺位,优秀文化人才缺乏,文化体制落后 传统节日被忽视 原因:不是传统节日没有精神层面的内涵,而是我们国家在引导、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