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交换标准在水利信息化工作中的作用

时间:2019-05-15 13:55:4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信息交换标准在水利信息化工作中的作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信息交换标准在水利信息化工作中的作用》。

第一篇:信息交换标准在水利信息化工作中的作用

信息交换标准在水利信息化工作中的作用

要实现新世纪治水战略目标,实现水利的现代化,必须切实重视和加强水利信息化建设。这已成为水利系统的共识。各级水利部门都在积极落实部领导关于加强水利信息化工作的指示,制定规划,筹措资金,构建网络,设立网站,从各个方面推进水利信息化的进程,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作为信息化基础工作之一的信息化标准体系的研究和制定工作也逐步受到重视。

一、信息分类编码是信息交换标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信息交换标准主要有信息表示标准、信息分类编码、传输协议等等。信息表示标准一般包括名词标准、度量标准、制图标准、图式符号标准等,用以规范信息表示方法,避免不同的人描述同一信息时使用不同的表示方法,造成混乱。

信息分类编码标准是进行信息交换和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的重要前提,是实现管理工作现代化的必要条件,是信息标准化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信息分类必须遵循科学性、系统性、可扩展性、兼容性、综合实用性等原则。

信息分类编码是为了保证信息交换惟一性的必要手段,是根据信息内容的属性或特征,将信息按一定的原则和方法进行区分和归类,并建立排列顺序规则,以便管理和使用信息。

二、中国河流名称代码在水利信息化中的地位

根据信息分类编码科学性的要求,要选取分类对象的最稳定的本质属性或特征作为分类的基础和依据。分析水利信息,基本与水和水利工程有关。降雨产流,依地形流动,沿山谷汇聚成河流、湖泊,支流汇入干流,形成河系,层层汇聚,最终汇入海洋。陆地地形决定了水系的形状和特点。堤防、水库、水闸、蓄滞洪区、圩垸、灌区等等水利工程根据水系特点进行规划、设计、建设、管理。这些水利工程围绕水系形成工程体系,在调度运用中相互关联,相互作用。在防汛抗旱、水资源管理、水土保持等许多项水利工作的多数内容也是因水系而相互区分,依水系而联系的。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的设立,水利工程的调度运用等等又都是基于水利工程体系的。因此,水利管理信息是水利工程属性和工程管理属性的集合,这些信息之间存在着体现水系特征的相关性,并且这种相关性是稳定的,持久的。

基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大部分水利信息的“最稳定的本质属性或特征”是其关联的水系。因此,大部分水利专业信息以水系关系分类,排列顺序是恰当而有效的。

还有一种分类,以水利工程所在行政区划作为分类、排列顺序的依据。这种方法对某些水利工程的分类,排列顺序是有效的。例如,海堤编码就要以行政区划作为其“最稳定的本质属性或特征” 进行分类,排列顺序。但是对于大多数水利工程而言,按行政区进行分类编码可能给一些跨行政区的大型工程造成困难。并且,水利工程之间的关联关系无法体现,水利管理信息的内在联系被淡化,在设计数据库时还要再建立一套水利工程所在河流关系的索引,人为地增加了麻烦。

上述层层依存关系决定了河流名称代码在水利信息交换代码体系中的基础地位。在《水利工程基础信息代码编制规则》SL213-1998中规定了河流名称代码的编制规则,在河流名称代码的基础之上,派生了其他水利工程的代码规则。

目前,《中国河流名称代码》SL249-99已获批准,同时《中国水库名称代码》《中国水闸名称代码》《中国蓄滞洪区代码》等系列标准也获批准,《中国堤防堤段代码》《中国海堤代码》等正在编写过程中;治河工程代码、跨河建筑物代码、穿堤建筑物代码等行业标准也在筹备编制过程中。这十几个工程编码形成一个行业标准系列,可供水利工程管理、工程建设施工、规划设计、防洪抗旱、水土保持、农田水利、水力发电、水资源管理、水文等水利行业的信息交换使用。其中《中国河流名称代码》不仅在水利系统信息化工作中意义重大,对农业、林业、交通运输、旅游、气象、环境保护、测绘等行业的信息管理和共享都有重要的使用价值,是国家的基础信息编码之一。

三、河流名称代码的编制规则和内容

《中国河流名称代码》按照“流域面积大于1000K㎡,以及大型和重要中型水库、水闸等工程所在河流”的收录标准,共收入2698条河流的名称。

按照《水利工程基础信息代码编制规则》,河流名称代码共8位,阿拉伯数字和拉丁字母混合使用(为了避免印刷符号的相近混淆I、O、Z舍弃):

×1×2×3×4×5×6×7×8

第一位×1为标识符,第八位×8为属性位,中间6位×

2、×

3、×

4、×

5、×

6、×7是有效编码位。标识符×1表示河流名称代码时取值为A。属性位×8,取值0~9,表示河流类别:0-入海,1-国际河流,2-内陆河流,3-主要运河,4-一般运河或主干渠道,5-一般渠道,6-汇入上一级河流,9-其他。

有效编码位×

2、×

3、×

4、×

5、×

6、×7采用线分类法,按照水系的汇流关系分层次使用,具体规定如下:

×2取值A~K,表示10个流域:A-黑龙江流域,B-辽河流域,C-海河流域,D-黄河流域,E-淮河流域,F-长江流域,G-浙闽台诸河,H-珠江流域,J-广西云南西藏新疆诸国际河流,K-内流区河流,覆盖了全国所有河流。

×3取值A~M,表示二级流域或水系。具体将10个流域细分为63个水系,其中,内流区化为12个水系。

×

4、×5两位用于表示各水系的干流及一级支流,其中00~09用于干流分段的编码使用,10开始的两位符号标是个水系的一级支流的编码。其中一级支流最多的长江干流水系编码的一级支流有111条。

×

6、×7两位用于表示各水系的二级支流或二级以下支流。为了增加有效编码的信息量,具体规定为,×6表示各水系的二级支流,×7表示各水系的二级以下支流。

例如,黄河干流为一段,编码为ADA00000长江干流为四段沱沱河AFA00006、通天河AFA01006、金沙江AFA02006、长江AFA03000。岷江(干流)编码为AFC00006,其中A位为标识符,F表示长江流域,C表示岷江水系,6表示汇入长江干流,中间4个0表示干流。岷江的一级支流大渡河编码为AFC17006,二级支流小金川编码为AFC17806,三级支流达维河编码为AFC17816。

根据《标准化工作导则-信息分类编码的基本原则和方法(GB)7027》的要求,为保证河流名称代码的科学性、系统性、惟一性、层次性和可扩展性,制定了尊重客观、尊重习惯称谓,只编码不修改(名称)的原则;还规定了先上游、后下游、先左岸、后右岸的排序原则;按河流的汇入关系作为河流的归属原则,形成完整的编码体系。按照“流域面积大于1000K㎡,以及大型和重要中型水库、水闸等工程所在河流”的收录标准做到无矛盾、无遗漏,任何一条符合条件、应该编码的河流,就可以根据编码规则惟一确定其编码。例如,松滋河、虎渡河、藕池河、调弦河4条著名的沟通长江干流和洞庭湖的水道,按照汇入关系,作为洞庭湖水系的一级支流编码,不归入长江干流水系。

河流的归属原则还保证了编码惟一性,很好地解决了河流重名问题,这一点对于信息交换意义重大。在这编码的2698条河流中,重名的河流很多,例如:“清水河”有11条,“沙河”有11条,“大沙河”有9条,“牛河”也有5条之多。其中海河流域的永定河水系就有两条清水河,分别编码为acc10506和ACC13006;北三河水系中有3条沙河,分别编码为ACB10126、ACB11316和ACB13126。由于我国地域辽阔,气候和地形特点造成了水系发育程度差别很大,这给编码规则的制定造成一定困难。如果仅用阿拉伯数字编码,码位少了容纳不下南方水系众多的支流,码位多了,北方水系又要大量以0充位。并且,河流名称编码的码位太长,还会使水库编码、水闸编码等派生码的码位进一步加长,造成不必要的冗余,提高产生错误的概率。为此采用阿拉伯数字和拉丁字母混合编

码,使每个码位的编码量扩大,容纳更多的码(每个码位有33个符号)。采用混合编码还提高了本标准的可扩展性。例如,×4 ×5两位用于表示各水系的干流及一级支流,除00~09用于干流分段的编码使用外,尚有1056(32×33)个码位可以使用,而一级支流最多的长江干流水系编码的一级支流也只有111条,大约还有940个码位可供扩展。×

6、×7两位用于表示各水系的二级支流或二级以下支流,各有33个符号,共有1089个码位,而作为一级支流以下支流较多的湘江和赣江分别使用了26个和36个编码,留有充足的扩展空间。

水利工程基础信息代码体系的建立最主要的意义在于建立了工程信息交换和共享的基础条件。为改变以往不同部门各自使用各自的信息编码规则,许多基础信息重复整编、各不统一、无法共享的局面提供了可能。随着水利信息化工作的展开,中国河流名称代码等一系列水利工程代码将在更多的领域应用,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摘自 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

第二篇:信息检索在科技期刊编辑工作中的作用

龙源期刊网 http://.cn

信息检索在科技期刊编辑工作中的作用 作者:宋素梅 马少怡 崔云莉 李迎新

来源:《编辑之友》2013年第03期

摘要:本文介绍了信息的检索方式,提出利用互联网进行信息检索应用于优化组稿与选题、对科技论文进行规范参考文献的著录、稿件的编辑加工以及中图分类号编写工作等方面,不仅可以改变期刊编辑的工作模式,而且能极大地提高编辑的工作效率,从而大大提升学术期刊的时效性。

关键词:科技期刊 信息检索 互联网 规范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普及,可供检索的电子信息资源日益丰富,较之于直接查找原始文献要快捷、便利、灵活,同时还具有效率高、视野宽、信息量大、相关度高、命中率大、可比性丰富等诸多优点。正确使用信息检索的方法可使编辑工作的效率与质量大大提高,而科技期刊编辑人员具有足够的信息采集与利用能力成为互联网时代评价其工作能力的重要标准。

一、联机检索的方式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期刊和文献检索机构开始发展网络版文献,从开始的文摘、题录上网至现今的全文上网,编辑人员查找文献的方法越来越多、越来越方便。科技期刊编辑可通过下列方式进行检索:

1.通过互联网,利用检索机构的数据库,如Science Citation Index(SCI)、Engineering Index(EI)、Index to Scientific & Technical Proceedings(ISTP)等,通过输入作者姓名、期刊名称、关键词等先查找相关文章的文摘,再通过检索到的相关信息检索全文。

2.现在越来越多的科研工作者及学生直接使用Google、Baidu等搜索工具对相关文献进行查找。

3.目前国内中文全文数据库主要有CNKI(清华同方)-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重庆维普的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及中国知网。其中收录期刊较全的为维普数据库,[1]收录文章比较新的为清华同方全文数据库,[2]但至今未有一个数据库能收集全已发行的全部期刊。只要编辑部与以上数据库签订了入编协议,均可免费获得进行检索需要的账号及密码,检索时按提示进行填写就可找到需要的文献。

二、信息检索的作用

1.通过检索,优化组稿与选题。为了保证期刊的学术质量,科技期刊编辑必须主动进行选题与组稿工作。在组稿时应时刻关注其报道领域的最新发展动态,才能更好地挖掘出具有创新意识的选题。通过信息检索可以迅速地查找到所需要的内容。若需要了解新兴学科与相关学科的研究内容是否与本学科有交叉渗透,可通过对关键词进行交叉检索;通过信息检索可以迅速地查找到某一学科的文献总量;通过对相关学科已发表论文被引频次的统计分析,帮助科技期刊编辑了解本学科当前的研究热点和重点,了解学科发展动向,从创新的角度总结和认识学科发展的规律,并可超前预测出学科今后发展的方向。此外,许多学会组织每年都要召开年会,会议通知及组织者撰写的会议纪要一般都会在其网上发布。为引导作者靠近编辑选题及方便研究人员及时了解国内外研究动态,编辑部可以在自己的期刊上刊载这些信息,以推动作者写出期刊所需要的文章。

2.通过检索,对科技论文进行查重。科技期刊长期受到科技论文一稿多投、一稿多发现象的困扰,在引起法律纠纷的同时又浪费了出版资源。既有作者为获取学位、研究项目结题、职称评定等而采取的不正当手段的原因,也有编辑部处理稿件周期过长且缺乏避免论文重复发表的有效方法等客观原因。因此,可通过全文数据库来进行论文查重。[3]

要了解作者在相关领域的研究情况,科技期刊编辑可在互联网上通过对作者姓名、题目进行检索,了解作者已发表的文章内容、期刊名称,从而知道其研究方向,并对作者的学术水平有一初步了解;通过文章对比,可防止作者一稿多投及变相一稿多发现象的发生。随着全文数据库功能的不断完善,信息检索在防止一稿多投方面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3.通过检索,使作者开阔思路。许多文章由于作者引用的文献数量不够且比较陈旧,专家在审稿意见中往往提出研究的创新性不够、研究结果不太充分、需要补充的建议。由于有些作者不具备文献检索的技能和便利条件,编辑可根据专家的意见检索一些相关文献,将检索结果与具体的修改意见一起提供给作者,以利于作者开阔思路,对文章进行修改补充,这对作者突出文章的创新性和论点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4.通过检索,规范参考文献的著录。在科技论文中,文后参考文献的著录既反映了作者认真求实的写作态度,同时又给读者提供了在文中有涉及但没有展开的相关文献的查阅线索。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其标引方式、著录项及编排规则应符合GB/T 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科技期刊编辑应予以高度重视。笔者在工作中发现,作者在转引参考文献时著录容易出错,尤其转引外文文献的著录错误率更高,所以提高参考文献著录的正确性是非常必要的。作者对著录缺项或不规范的问题不能解决,而几大数据库对收录论文的作者、单位、页码、卷期号、出版地等都有详细记载。通过对相关数据库进行检索,这些问题都可快速解决。通过对作者姓名、刊名、出版时间、关键词等进行检索,可快速查找出相关信息,不仅可以节省大量的精力和时间,而且可提高参考文献的著录质量。

5.通过检索,提高稿件的编辑加工质量。每个编辑部都有自己的审稿要求和期刊规范要求,而审稿要求和期刊规范只是对普遍的问题进行规定和说明,作者根据要求修改稿件只是完成了基本工作。作者的文章与已发表的相关文章进行比较,还有其他不足的方面尚待修改,而初审时审稿专家和编辑并不能直接发现,因此编辑检索相关文章的工作是十分重要的。

编辑在修改稿件时经常会遇到规范或规定里未提及的问题,除了查阅相关的专业书刊外,还可对同类已发表的相关文章进行检索以学习借鉴,特别是对图表、单位、数理化公式、英文缩写、量的表示法等,[4]查阅文章中某种类似问题的解决方法。

在编辑加工过程中,通过对文献的检索,可吸取国内外知名期刊在编排标准化方面的经验,努力减少或杜绝差错,进一步提高编校质量。

6.通过检索,提高中图分类号编写的准确性。目前我国公开发行的科技期刊大部分已加入CNKI(清华同方)-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重庆维普的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等。根据数据库的规范要求,在论文编排格式中添加了文献标引、分类号标引。科技论文的中图分类号应参照《中国图书馆分类法》 第5版的类目标志。论文编辑在不能准确给出分类号时,可以通过检索以上数据库,参考其他类似的论文分类号。只要输入主题词或关键词,即可查到内容接近的论文,根据显示的分类号来确定所编写的是否属于该学科,以此确定。[5]结 语

科技期刊的编辑工作不是进行简单的文字修改,而应将科研成果报道、科研动态调研、信息检索与为读者、作者服务相结合,在日常工作中,科技期刊编辑应将信息检索作为编辑工作的一项基本技能,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以适应网络时代的发展要求。

参考文献:

[1] 卢红杰.三大全文电子期刊数据库收录期刊比较[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4,15

(6):678-680.[2] 李玲,杨桂珍.我国两大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的比较[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4,15

(6):674-677.[3] 冷怀明,刘洪娥,栾嘉,等.避免科技论文重复发表和一稿多投的机制与实践[J].编辑学报,2007,19(6):457-458.[4] 陈浩元.科技书刊标准化18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5] 陈平,李学敏.免费医学信息检索在医学编辑中的作用[J].医学信息学杂志,2006

(6):470-472.(作者单位:国际生物医学工程杂志编辑部)

第三篇:人口信息化在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中的作用的调研报告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技术在计划生育工作领域应用日益广泛。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的对象是千千万万的育龄群众,政策性强,工作要求细致、难度大。人口与计划生育统计工作更是千头万绪,过去的统计工作劳动强度大、时效性差、数据准确率低、受人为干扰的因素多、信息的使用低。自从建立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数据库以后,决策者可随时查阅第一手的数据资料,管理人员除正常的数据维护外,从繁琐的劳动中解放出来,有充裕的时间为育龄群众提供优质服务,密切了干群关系,逐步实现了计划生育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使人口与计划生育统计工作实现了“提高工作效率、动态化管理、数据准确、受人为干扰的因素大幅减少、信息资源共享、检查督促工作更具操作性”的目标。在管理网络化、管理智能化、服务个性化方面产生了巨大变革。针对我区计划生育信息化建设,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我区目前人口信息化建设的基本状况

按照XX自治区人口计生委《信息化建设方案》要求,XX区用近两年半的时间,组织各街道办事处、社区对《全员人口宏观管理信息平台》进行培训、开展全员人口信息数据入户调查、登记、录入工作。

1、信息采集

各街道、社区在数据录入更新中不仅领导重视,他们为保证人口信息采集的准确性,更好的为广大育龄群众服务。突出抓好四个环节,有效解决了我区人口信息采集难问题。一是发通告,普遍登记。事先用通告的方式告知社区居民,确定时间段,等待工作人员的入户登记。登记过程中,社区还准备了印有计划生育内容的围裙等宣传品送给居民,受到了居民的欢迎。二是对入户家中没人的,他们采取单独贴通知的方式告知居民及时进行补登,补登采取住户主动到社区补登或电话补登。三是印制住户计划生育信息情况反馈卡片,针对一些去过多次见不到人的住户,由社区工作人员将计生反馈卡片贴到这些住户家中,让住户按照内容填写完整后,投放到楼梯口处设立的人口计生信息反馈箱,由社区工作人员定期统一取出、整理。四是对不经常回家的、外出打工的、节假日回家的、还有租房户等没有登记上来的住户。社区工作人员利用周日或节假日期间,进行必访的方式查登。通过这些办法,大大提高了人口信息数据采集的准确性,为更好服务于育龄群众奠定了基础。

2、业务培训

我局针对目前基层计生队伍人员更新快,没有专业人员、计算机能力水平不高,不能满足信息化建设发展的需要这一现象。重点抓了街道办事处及社区计划生育干部计算机基础知识培训。共组织街道、社区以上计划生育干部计算机知识培训XX11次,培训 XX人次。据统计,目前我区街道办计算机操作人员XX人,都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社区、村居计生专干XX人基本都是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尤其星海镇妇女主任都不懂计算机基本操作。通过多次培训,现各级计生专干都能熟练操作全员信息系统。

3、硬件配备

自治区计生委给XX个街道办事处配备了专用计算机、扫描仪、打印机、身份证读卡器,能上互联网,能保证正常开展工作。社区、村部分有计划生育专用计算机,部分社区都是几人合用一台电脑,但大多都是配置低,运行慢的老电脑。再加上村居网速的问题,大大降低了工作效率,使专干劳力劳心。

4、完成情况

截止目前我区全员信息录入总人口XX人,育龄妇女XX人,流动人口XX人。主要数据指标:完整率98.9%、逻辑关系准确率99.12%、身份证号准确率99.68%,无孩完整率91.68%,一孩完整率98.98%,二孩完整率99.35%,三孩完整率99.55%,多孩完整率99.03%。

二、信息化在计划生育管理工作中的促进作用

1、信息化促进了计划生育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的提高。基层通过育龄妇女信息系统的建立和应用,较好地克服了手工管理方式工作量大、准确率差、效率低、随意性大等弊端,社区、街道到区计生委可以直接生成统计报表和各种需要的汇总的资料,既节约了成本又促进了基层管理规范化。现在无论基层的计生工作还是领导决策,都需要信息的快速与准确,计算机及信息网络技术的应用,使得基层只要化少量的时间,对有关的信息进行必要的收集和录入处理,就可以得到计划生育工作所需要的科学管理和服务基础信息。同时,上级计生部门将计算机中反映出来的各种育龄妇女信息及时反馈到村、社区等基层计生干部手中进行有关数据的核对和有关知识的教育,指导基层落实知情选择、随访服务等工作,起到了指导服务的作用,不仅提高了管理和服务质量,而且进一步增强了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XX区计生局利用信息系统中的大量基础信息,按照各种考核要求,从计算机中抽取相关信息,到基层进行考核即可。每个季度从数据库中打印出一系列名单直接用电话联系的方式,对育龄群众进行计划生育知情选择、技术服务、政策兑现等方面的调查,掌握第一手资料。这样,既节约了大量人力、物力和时间,又提高了准确性,减轻了基层的负担,避免考核中弄虚作假行为,使得考核工作更加科学和规范。

2、功能的开发提高了办公效率和决策质量。人口变动、避孕节育、优生优育等方面都已经做到了动态化管理。随着全区计划生育信息网络的建成,以及计划生育信息网络功能开发利用,使得计生部门用于决策的信息日益丰富,决策质量和工作效率不断提高,增强了计生委的宏观调控能力。

3、信息化管理手段极大地促进了流动人口的管理。计划生育工作政策性强,工作要求细致,工作难度大,有“天下第一难”的“美称”,而流动人口的管理更是难中之难。近几年,经济效益日渐增长,城市建设步伐加快,流动人口的大流量和快流速使户籍地不能及时掌握流动人口的生育信息,现居住地也不能及时掌握流动人口以前的生育信息。计划生育手工建档已经不能满足人口计划生育工作需求。人口计划生育全员信息化建设给每个流动人口建立电子档案,做到人口随时变动,档案信息随时更改户籍地与现居地可以实现信息互通,及时掌握流动人口信息。计生、卫生、公安、民政等部门之间还可以进行信息互联互通,出生入户、新婚登记等信息均可通过网上进行,对需要提供三查、四术后随访、避孕效果跟踪的对象通过网上筛选,及时组织人员上门服务。通过信息系统为流动人口提供信息咨询、政策咨询以及优生优育、生殖保健、性病、爱滋病防治等咨询服务。通过建立“计划生育信息触摸屏”向流动人口提供信息服务和优生优育、生殖保健知识。实践证明,只有加快信息化建设,才是解决流动人口管理难的有效举措。

4、优质服务,提升价值,实现人口与计划生育信息资源的全社会共享。目前我区计划生育信息系统已由过去单一的育龄妇女信息管理发展成包括育龄妇女信息、流动人口管理信息、技术服务信息等一批数据信息资源。这些信息既是本部门的工作支撑点,也为社会其他部门提供了可靠的依据,还可以向教育、卫生、保险等部门提供新生入学预测信息,新生儿健康状况信息以及相关少儿信息等,为全社会开展计生工作的信息服务,使人口与计划生育信息的价值得到进一步发挥。同样,其他部门的信息资源也为计生管理部门开展工作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以信息网络技术作依托,实现了政府部门与社会组织群众之间的密切联系,形成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齐抓共管”的局面。

三、我区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尽管我区人口信息化建设在原来基础上有了长足发展,通过调研我们也发现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专业人员问题,目前看,全区计划生育系统计算机掌握整体不高,尤其是星海各村妇女主任,仅限于能打字的水平。这样的水准直接影响了全员系统网络管理、维护、更新,同时也反应出对基层人口信息化业务的指导与培训的整体提高。二是数据采集、更新难,尽管我们去年对各街道各项指标完成在95%以上的进行了一定的奖励,使数据采集率有所提高,但是由于受城区居住人口情况复杂,数据采集和更新仍然是人口信息化建设的薄弱环节。四是目前使用的育龄妇女信息资源库基本上为计生部门服务,能提供的信息资料有限,大量的各类业务信息分散在政府各部门,对出生死亡、婚姻、计生手术等信息均采用从公安、民政、卫生等部门手工抄取,再和基层收集的信息核对的方式。人户分离人员的婚育情况不易掌握,存在“户籍地管不到,流入地无法管”的问题,使育龄妇女数据库录入更新的准确性受到一定影响。五是基层计生统计人员更换频繁,计生专干人员队伍不稳定、人员的工作水平参差不齐,多数干部只能做简单的文字处理和统计报表,网络知识缺乏,排除故障的能力差,现有资源利用率低,对统计口径、上报程序、计算机操作以及育龄妇女信息系统的运行使用等业务知识掌握不及时,造成统计信息不准确。部分计划生育干部对软件应用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不能及时解决并提出修改意见,只是被动地接受工作。

四、对策与建议

一是建立统一可行的部门协调机制。加强计生部门与公安、民政、卫生、统计和医院等其他相关部门的协调,利用政府网络平台,建立以人口和计划生育信息共享的信息资源库,与公安、卫生、民政、统计、医院等有关部门数据库互联互通,实现育龄妇女管理与服务系统同政府电子政务平台的整合。或者建立个人信息磁卡(类似社保卡),在公安、卫生、民政、统计等联网的微机上均能识读到个人信息,实现人口与计划生育综合治理、综合决策、综合服务,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二是不断拓展育龄妇女信息系统功能。以育龄妇女信息系统资源开发利用为核心,发挥信息网络平台的支持作用,加强育龄妇女信息系统和计划生育工作电子政务化建设,对流动人口管理与服务、B 超“三查”技术服务、药具管理等工作采用信息化管理,形成育龄妇女信息、流动人口信息、药具管理资源共享,完善人口与计划生育决策、管理、宣传、服务等各项工作信息化的应用体系。定期组织开展育龄妇女基础信息核查核对工作。建立与公安、卫生、民政等部门定期沟通核对人口信息制度,切实保证人口基础数据的准确性、科学性。三是逐步取消社区(村)级育龄妇女信息手工填写卡片式管理,以信息化管理取代基层人工报表、卡、册,提高工作质量 和效率。四是切实加强信息化队伍建设和业务培训工作。信息化管理人员,担负着全员人口信息 化平台建设管理、信息发布、育龄妇女信息数据库维护、基层育龄妇女信息系统建设指导,解决基层全员人口信息化平台建设中出现技术问题的重任,迫切需要专业人员。乡镇信息人员工作岗位变动要保持相对稳定。同时要加大业务培训力度,有针对性地对不同应用层面的相关人员开展培训。五是进一步加大对人口信息化建设的投入。人口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后续资金投入需求较大的项目。设备的换代与日常维护,网络传输途径改变与升级都要靠足够的资金作保障。要积极争取财政部门对人口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建立稳定的财政投入机制,设立专项经费,每年要在事业经费中拿出一定的经费用于人口信息化建设,确保硬件更新、日常维护工作的正常开展。

第四篇:文秘-试论信息在政务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

做好文秘工作不容易,有很多技巧,本站www.xiexiebang.com精心收集的文秘文档希望能给你有一定的帮助!21世纪,不仅给我们带来了新的千年纪元,而且带来了人类发展史上一个新的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时代,也称为信息时代。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导向、为基础的经济。其基本点是经济决策和管理的知识化、信息化。信息智能科学在产业经济发展中正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科学决策对信息的依赖乃至依存呈现着日益强烈的紧迫性。信息、智能、知识已同经济紧密溶合在一起,构成一种新的前所未有的经济形态,成为社会发展的强大推动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顾问,系统哲学家拉兹洛在他的《决定命运的选择》一书中指出:“在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规定世界上权力与财富性质游戏规则已经改变。权力不再是以诸如某个组织的权威之类的传统标准为基础,财富的含义正在从诸如黄金,货币和土地之类有形的东西转移开去。一个比黄金货币和土地更灵活的无形的财富和权力基础正在形成。这个新基础以思想技术和通迅为标志,一句话,以信息为标志。”面对新时代的挑战,抓住机遇,充分认识信息在经济发展特别是在政务工作中的作用,对于推进政府机关正确决策,提高办事效率,减少失误,推进国民经济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信息在政务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

实现政府职能的转变,必须以信息现代化为基础,通过发达的信息网络设施,构成对社会的辐射管理,改变仅靠行政命令、事无巨细的管理方式,实现政府管理方式的全新革命。

(一)信息是各级领导决策的基础和依据

对信息这一概念目前尚无公认的定义。由于人们研究问题的角度和理解上的差异,对信息这一概念有着不同的解释。领导者确定工作目

标,制定政策,编制计划都必须了解掌握大量第一手材料,把握大量信息。信息与决策的关系,可以概括为一句话:信息是决策的基础和依据,决策是对信息的判断和运用。可以说,决策的过程,就是信息的输入、处理、输出的过程。决策的形成需要借助信息进行判断,决策的实施需要借助信息进行控制,决策执行终结后,需要凭借信息进行总结,为新的决策创造条件。决策的每一步骤都离不开信息,如同生产不能没有原料一样,决策离开信息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信息工作做的好不好,提供的信息及时不及时,真实不真实,全面不全面,将影响决策及对全局工作的领导。

(二)信息是沟通各级各部门情况的重要渠道

邓小平同志说,信息“确实重要,做管理工作的人没有信息,就是鼻子不通,耳目不灵”。各级政府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领导者,工作千头万绪,任务繁重。无论领导者多么深入实际,也不可能事必亲躬,但领导干部要做到“耳聪目明”,“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就必须靠信息工作者通过信息渠道,向他们提供大量信息,将各地,各部门,各行业发生的重大情况和带有苗头性的问题,及时地传递给领导同志,使领导同志在一定程度上做到“足不出户便可知天下事”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政务信息工作多年实践证明,信息工作为上情下达,下情上达,左右通达开辟了一条快速、便捷的通道,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日益受到各级领导的重视。用信息进行“下情上达”通报情况,至少有三方面的好处。

一是便于下级向上级汇报工作。下级主动及时地向上级汇报各个时期各项工作开展情况,这不仅是下级机关的工作职责,也是主动争取领导,取得上级领导机关支持的重要手段。这项工作以往主要是通过写专题报告,召开工作汇报会,或直接找领导汇报来完成的,因受时间、地点、条件的限制,有很大的局限性。随着党政信息工作的开展,下级的工作情况,可随时通过信息报送,向上级反映。

二是便于向上级及时反映工作中的问题,求得支持。在基层工作中往往会碰到许多问题。比如,某地出现突发性事件,某地发生较大灾情,疫情等等。这些都要及时向上级报告和反映,以便领导随时掌握情

况,及时处理。过去由于不重视信息上报传递,许多问题很难及时反映到领导那里去,即便是通过其它渠道“捅”到领导那里去了,因反映问题不及时,错过了处理问题的最佳时机。加强了信息工作以后,直接沟通了向上级反映问题的渠道,使很多问题得到及时解决。

三是便于下级及时与上级沟通工作思路,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开创性地工作是我们党一贯提倡的工作方法和工作态度,作为下一级领导,自已开创的工作对不对,是否符合实际和上级意图,需要及时地与上级领导沟通,以求得上级领导的支持和帮助。作为上级领导对下级在工作中有哪些创造性思维或作法,也需要及时加以了解。以往上下级之间沟通思想,主要靠书面报告和听取工作汇报等,形式上存在很大的局限性。政务信息工作开展后,这种情况得到了转变。

(三)做好信息工作是政府履行职能的需要

党的十四大报告明确指出;政府的职能主要是统筹规划,掌握政策,信息引导,组织协调,提供服务和检查监督。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把信息工作写进政治报告,并将其列为政府六大职能之一,在我党的历史

上是第一次。这足以说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务信息工作在各级政府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实施信息引导是各级政府一项全新的职能。

政府在实施行政管理过程中,运用信息调节控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是行之有效的管理方式和管理手段。政府实行信息引导,是以广泛占有来自社会各方面的信息为前题。这些信息的获得往往是通过组织的,个人的渠道来满足的,但最主要的,最基本的是通过政府的信息工作机构棗政务信息工作部门来获取,以满足其进行科学决策,宏观调控的需要。政务信息工作是适应新时期政府工作需要而产生发展起来的,那么随着政府信息引导职能的提出和实施,各级政府对政务信息的需求和依赖性将越来越大。

首先政务信息工作是政府实施信息引导的主要形式,政府进行信息引导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诸如政府领导同志在各种场合的讲话,谈话,召开新闻发布会,利用固定的政务信息刊物反馈信息等方式都可以

称之为信息引导。但从近年政府系统开展信息工作的实践来看,政府实施信息引导的最主要方式,首推政务信息的采编和利用,其优势,一是从事政务信息工作人员在政府领导身边工作,反馈的信息紧扣政府的中心工作,符合领导的思路,信息引导针对性强;二是政务信息工作能经常化,及时化,不间断地向政府领导和部门反馈信息,利于其科学并有成效地进行管理;三是政务信息工作人员反馈的信息可信度强,信息引导见效快。

其次,政务信息工作是政府实施信息引导的主渠道。经过广大政务信息工作者的不懈努力,我国政府系统的信息工作已步入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轨道,建立了沟通全国纵横全,扩散广的政务信息网

络,建立了一支思想觉悟高,熟悉政府工作,精通信息业务的工作队伍,创办一批有影响反映良好的政务信息刊物。开展对同级政府,上级政府,下级政府的信息服务,为企业和社会进行信息引导做了有益的尝试。这些优势是其它工作网络系统所不具备的,政务信息工作目前已成了政府实施信息引导的主渠道。

二、政务信息工作的基本原则

政务信息的主要任务是为政府领导科学决策服务的。它与作为一种产业的信息相比有明显的区别,有着其特定的原则。政务信息工作人员是否遵循这些原则,直接影响政务信息工作的成败,从而也影响着领

导者决策的速度和科学程度,因此坚持信息工作的基本原则,是做好信息工作的重要保证。

(一)坚持贯彻和服务“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原则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所确定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其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不仅是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也是现阶段全国人民利益所在。实践证明。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我国人民的立国之本、强国之路。各级政府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直接组织者和领导者,处在改革开放的前沿,肩负着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组织制定和实施国民经济发展计划,推动四化建设的重任,这就要求各级政府必须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作为政府工作的有机组成部份,并为其服务的信息工作,也必须坚持这一原则。由于国家的政权性质决定,政务信息工作必须具有鲜明的党性和原则性,这就要求我们在政务信息工作的全过程中,必须把党的基本路线贯彻始终。必须以基本路线为出发点,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努力扩大和丰富信息的外延和内涵。

(二)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原则

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也是我们开展政务信息工作必须遵循的原则。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原则,就必须在信息反馈的过程中客观反映事物本质,保持政务信息的高度准确

性、真实性。

所谓实际就是信息工作者所处的部门或行业本身的客观实际;所谓客观,就是在意识之外不依主观意识而存在的客体反映。要求信息工作者在工作中,坚持把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与本地实际结合起来,立足

现实,按照事物的本来面目反馈信息,不夸大,不缩小,力求准确,客观反映事物。

从辩证唯物主义的客观实在性观点看,工作中的忧信息是客观存在的,是任何人也无法回避的。对于客观存在的问题,只有正视它,认识它,反映它,并建议领导采取措施解决,才能改变它的存在方式。因此,反馈不反馈忧信息,不是一个简单的方法问题,而是能否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大问题。信息工作者应当从党和人民利益出发,发扬我党“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的优良传统作风,坚持实事求是,摒弃私心杂念,从根本上端正对信息反馈的认识和态度。在信息工作中坚持有喜报喜,有忧报忧。使信息真正成为各级领导指导工作,传递民情,推动社会平稳发展的有力工具。

三、如何做好信息工作

从政务信息工作实践看,搞好政务信息工作的有效途径,就是强化政务信息网络建设,通过信息网络建设,达到信息网络反馈机制的优化状态。强化信息网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要求信息网络系统的各个方面,不管是信息的采编者、使用者、还是传递者都具有良好的素养,才能使网络系统达到优化状态,发挥信息反馈系统应有的作用。

(一)信息使用者要树立信息意识,自觉利用信息进行科学决策

信息的使用者是信息网络反馈机制中最主要因素,这是由政务信息反馈工作主要是为领导决策服务的宗旨决定的。因此各级政务信息使用者,必须树立信息使用意识,只有树立了信息意识,信息使用者才能主动自觉地利用信息进行决策,信息网络提供的大量信息才会被有效地利用,网络的功能才能得到发挥,信息反馈机制才能得以强化。

(二)创造必要的信息反馈条件

强化政务信息网络的反馈机制,不仅受人为因素的影响,而且受物质条件的制约。一个政务信息网络的反馈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必须保持上下渠道畅通,如果在某一环节受阻,将会影响整个信息网络的反馈能力。通过近几年政务信息工作实践看,强化政务信息网络的反馈机制,各个部门必须为政务信息工作创造必要物质条件,给信息工作者以工作方便,为其创造一个主观努力与客观条件相配套的工作环境。

首先给信息工作人员以了解情况的机会。信息工作人员承担着信息收集、整理、传递、贮存的任务,是强化信息网络反馈机制的主要实行者,信息反馈的工作性质要求其必须了解上情,知晓下情,否则信息

工作人员会处于反馈信息目标不明的被动状态。所以,各级领导要为信息工作者多创造了解情况的条件,以增强其信息反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如:让其多参加一些决策层的会议,多看一些上级的文件、资料,了解有关政策,多到基层调查研究,增强感性认识,掌握第一手材料等等。

其次,还要配备必要的设备,逐步实现信息工作现代化。根据政务信息快、真、准、全的要求,政务信息反馈工作还必需配备一定的专用设备,实现信息工作现代化,加强信息的时效性。我市林业系统信息

现代化的程度原来很低,无论信息传递手段,还是信息处理手段都很落后,远不能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三)培养高素质的信息工作队伍

信息工作水平的高低,根本上取决从事信息工作人的素质的高低。信息工作的竞争,实际是从事信息工作人员能力的竞争。培养一支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信息工作队伍,是信息工作现代化的要求。如果只有信

息手段的现代化,而没有人的现代化,同样不能实现信息现代化。因此,造就一支高素质信息工作者队伍是实现信息工作现代化的重要条件和保证。

首先,信息工作者要有一定的政治素养。江泽民同志指出:领导干部要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信息为领导服务,为决策服务,要求信息工作者也必须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也必须有较高的政治素养,这决不是空话、套话。因为,信息人员提供的信息是领导决策的参考,是指导工作的依据,其提供信息的内容、角度,反映的问题,看上去是业务问题,实质上是政治问题,作为信息工作者必须做到政治上合格,做到四有:即有政治头脑;有理论功底;有政策水平;有领导意识。只有做到“四有”才具备了做好信息工作的基本条件。

其次,信息工作者要有强烈的竞争意识。当今时代是信息竞争时代,信息工作者只有具有强烈的信息竞争意识,能及时抓住信息、快速传递信息,才能为领导利用信息,把握时机,进行决策服务。所以信息

工作者在竞争面前要有信息时效意识、发现意识和转向意识,要有快速捕捉,传递信息的基本功。

再次,信息工作者要有较强的业务素养。这是因为信息工作具有时效性,广泛性,导向性这样一些特点,信息工作者只有“耳聪目明”,眼快手快。做到敏感,敏锐,敏捷,才能把握信息,发挥信息的时效

性。敏感主要表现为捕捉信息的能力,对信息有较强的敏感意识;敏锐是指信息工作者要眼光独特,分析认识问题入木三分,能把握住信息的关键点;敏捷是手快即在捕捉,传递信息的各个环节上要快,做到快捕捉,快编写,快传递。总之,较高的政治业务素质,是信息工作者搞好信息工作的基础,其对加强一个地区和部门的信息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建设一支高水平,高素质信息工作人员队伍,是加速信息现代化的当务之急。

第五篇:专利信息分析在企业专利工作中的作用和意义

专利信息分析在企业专利工作中的作用和意义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与知识经济的发展,专利信息是专利活动的产物,记载了发明创造的成就和轨迹,是当今时代最重要的技术文献和知识宝库。当前,全球企业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不断加强,技术创新的规模和进程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从世界范围看,运用专利战略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增强竞争优势已经成为市场竞争中最为有效的手段。而作为制订、运用专利战略的基础和前提,专利信息分析与利用无疑是十分重要的。对于企业而言,面对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企业要得以生存,并在竞争中求得发展,就必须不断地进行自主创新。本文就专利信息分析在企业专利工作中的作用和意义进行讨论。

关键词:专利信息分析、企业专利、知识产权

一、专利信息分析简介

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大背景下,专利信息作为集技术信息、法律信息、经济信息为一体的重要信息源,正在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通过对专利信息的分析,可以跟踪最新技术动态,考察行业的技术走向和竞争对手的重要技术等。

1.专利信息分析的概念

所谓专利信息分析,是指通过对专利信息进行加工整理,分析形成专利竞争情报,并针对其中的著录项、技术信息和权利信息进行组合统计分析,整理出直观易懂的结果,并以图表的形式展现出来。

企业通过专利信息分析可以对其行业领域内的各种发展趋势、竞争态势有一个综合的了解,为企业战略决策的制定提供了更为可靠的依据。

2.专利信息分析的本质

通过对专利信息得内容、专利数量以及数量的变化或不同范围内各种量的比值(如百分比、增长率等)的研究,对专利文献中包含的各种信息进行定向选择和科学抽象的研究,是情报工作和科技工作结合的产物,是一种科学劳动的集合。

3.专利分析的方法

对专利信息进行分析的方法有很多种,常见的有定性分析、定量分析、拟定量分析和图表分析方法。以下主要对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进行简要概述。

定性分析是指通过对文献的内在特征,即对专利技术内容进行归纳和演绎、分析与综合以及抽象与概况等,了解和分析某一技术发展状况的方法。定性分析的本质是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分析;

定量分析是在大量的专利信息加工整理的基础上,对专利信息中的专利分类、申请人、发明人、专利引文等某些特征进行科学计量,从中提取有用的、有意义的信息,并将个别零碎的信息转换成系统的、完整的有价值的信

息。

在实际工作中,分析人员常常将两者配合起来使用,由数理统计入手,然后全面、系统的技术分类和比较研究,在进行有针对性的量化分析,最后进行高度科学抽象的定性分析描述,使整个分析过程由宏观变微观,逐步深入进行。

4.专利信息分析流程

专利信息分析流程通常分为三个阶段:准备期、分析期和应用期:

(1)数据采集阶段:数据采集阶段主要完成针对分析目标的原始

数据的采集,即确定分析目标群,其过程包括确定专业领域、拟定专利检索方案、进行专利检索、确定分析样本数据库。

(2)数据分析阶段:数据分析阶段主要任务在于对分析样本数据

库进行技术处理和分析解读,其过程包括数据清洗、按专利

指标聚集数据、生成工作图表和深度分析目标群、分析与解

读专利情报及撰写分析报告等。

(3)应用期:应用期的主要工作包括对分析报告进行评估、制定

相应的专利战略以及专利战略的实施等。从理论上讲,应用

期的工作是专利信息分析工作的延伸。专利信息分析的最终

目的在于将专利情报应用于实际工作中,因而,以积极的行

动将这些情报用于配合制订企业、国家的发展战略,指导企

业的经营活动或国家政策的贯彻实施十分重要,并有利于企

业或国家相关产业在市场竞争中赢得有利地位。需要注意的是,应用期的主要工作通常由专利信息分析报告的委托方组

织实施。

二、专利信息分析在企业技术创新中的应用

企业技术创新能够为企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专利技术创新的集中体现,从专利视角出发,利用专利信息分析工具,对其所涉及领域进行深入的技术挖掘。在企业研发投资决策或技术开发活动中,专利信息分析能帮助企业充分了解相关技术领域中专利技术的现状、重点技术、技术生命周期,检测本领域的技术发展趋势、核心专利分布等。

首先,在产品研发选题、立项或投资前,进行专利信息采集与分析,可全面了解特定技术领域的现有技术水平,确定正确的研究方向,提高研发起点,避免重复开发,节省时间及科研经费。

科研选题、立项是科学研究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科研工作的出发点。实践证明,课题选择得好,可以事半功倍,迅速取得科研成果;课题选择不当,往往使科研工作受到影响,甚至半途而废,造成人、财、物和时间上的浪费。所以能否选出有创建的、合适的科研课题,是科研工作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专利信息具有延续性、系统性,是进行科学调研的最佳信息源之一。通过对相关专利信息的系统检索,了解相关技术领域中的空白点和存在的问题,然后在此基础上确定研究方向、寻找研究起点或最高点,并判断其可行性,为科研选题提供决策依据。从而使选定的科研课题起步于先进水平,充分利用已有的成果,避免重复,使投入的财力、物力和人力产生更大的社会

效益和经济效益。

其次,在研发中进行专利分析,了解已取得的成果及各种解决方案,有助于科研人员开拓思路,启发创造性思维,同时及时避开已有专利的技术陷阱,及时发觉并尽早作专利回避和创新设计。

在专利文献中,每一件专利说明书都有较为详细的文字说明,并附有图表,详细记载了解决技术课题的最新技术方案。这些技术信息出现在专利说明书的现有技术描述、技术方案详述、权利要求、摘要或附图中,其中许多构思可以启发思维、开拓视野,有助于技术人员进行调查、分析和研究,吸取里面的技术精华,用于自己的技术创新。

另外,由于绝大多数专利说明书是公开出版的,而且技术信息充分公开,因此相同技术领域中工作的人都可以得到,从而大大压缩了创新成本。

三、专利信息分析在企业专利工作中的作用和意义

专利信息分析在企业工作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环节中:

(1)在确定企业发展战略环节:利用专利文献跟踪某项技术的发

展动向并进行技术预测,为领导决策服务,要进行大量的文

献收集、分析工作,要有一定的客观条件的保证,包括人员、设备、资金等。企业专利工作部门,以专利信息分析为企业

做出科学的分析和预测,谋求最大效益而发挥参谋作用,这

也是企业制定专利战略的基础;

(2)在进行研究开发活动环节:充分利用专利的实践性和地域性,是小的专利可以无常利用,有效的专利可以借鉴;

(3)在技术革新、技术改造环节:技术创新、技术改造是企业经

营活动中的重要环节,在这一环节利用专利信息分析可启发、扩大思路,借助他人的技术构思和技术方案,解决本企业在技术革新和技术改造中的实际问题,同时还可以促进新发明的产生、有利于采用新技术和避免侵权;

(4)在对外合作和技术贸易环节: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国际贸易

自由化的新形势下,国际上公认“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

议”体现了专利在国际经济、科技贸易中的日益重要的作用;

(5)在与同行对手进行市场竞争的环节:企业在将新产品推向市

场之前,进行充分的专利检索至关重要,否则,产品进入市

场之后,一旦遭遇同行之中关于专利侵权的诉讼,蒙受损失的是企业自己;

(6)在技术人才引进环节:技术人才是企业技术创新的核心,作

为发明创造专利权的发明人或设计人,其本身酒具有一定的知识水平和创新能力,因而运用专利文献是企业发现和发觉

创新人才资源的最佳途径;

(7)失效专利的利用价值:专利制度保护具有地域性和时效性,由此产生的失效专利是一笔巨大的社会财富,有极大的可利

用价值,若企业对这些失效专利加以开发利用,既是对资源的再利用,又是最大限度地节省开发时间和经费,同时还可

为企业节约巨大专利转让费。

专利信息分析在企业专利工作的意义:

专利权作为一种商品化的权力,一种市场竞争手段,如果得到妥善有

效地利用,将会给企业带来极大地经济效益,因此对于企业而言,科学的进行企业专利工作,对于提升自身产品的竞争能力,更好地占领和开拓市场具有重要的意义。

(1)开拓市场并取得市场竞争优势: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

时代的到来,国内企业采用的低价竞争策略占领市场是国际

市场的方法不再适应新的发展趋势,产品革新、研发有自主

知识产权的产品已经成为企业谋求发展的根本。在市场竞争

尤其是国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有计划地针对市场

和竞争对手制定实施战略性的专利部署,专利信息分析无疑

成为企业在竞争中取得市场的重要措施;

(2)有效的保护企业的无形资产:专利作为无形财产已经成为企

业竞争中的重要筹码,企业许多科技成果通过申请专利进行

保护,以防止无形资产流失;

(3)激励企业技术创新活力。

四、总结

我国专利制度起步较晚,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

我国的专利制度建设,于1985年4月12日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专利实施至今,我国专利技术的实施取得了显著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是对于企业而言,从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对专利工作的客观需要来看,我们的企业专利工作差距甚大。所以我们的企业在以后的专利工作中应该更加重视专利信息分析这一环节,我们必须认识到专利信息的有效收集、分析、管理和专利竞争情报的准确运用是其开展自主创新的基础,决定着企业发展的成败,乃至企业的盛衰,对促进企业自主创新、科技进步、提升竞争实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企业专利信息利用》刘振刚北京出版社出版集团2007年

2.《专利信息采集与分析》陈燕、方建国等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

3.《专利信息与利用》李建荣知识产权出版社2009年

下载信息交换标准在水利信息化工作中的作用word格式文档
下载信息交换标准在水利信息化工作中的作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财务人员在纪检监察工作中的作用

    加强纪检监察机构组织 浅谈财务人员在纪检监察工作中的作用 随着军队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搞好军队的党风廉政建设,已经成为促进军队改革与发展,提升战斗力的重要保证。查处违纪......

    领导干部在实际工作中的作用

    领导干部在实际工作中到底起什么作用? 第一,在政治方向上起着导向作用;第二,在科学决策中起着主导作用;第三,在选贤任能上起着关键作用;第四,在班子团结上起着核心作用;第五,在廉政建......

    办公自动化在秘书工作中的作用

    摘要办公自动化,英文 Office Automation,简称OA,是办公信息处理的自动化,它利用先进的技术,使人的各种办公业务活动逐步由各种设备、各种人机信息系统来协助完成,达到充分利用信息......

    沟通在护理工作中的作用

    心理沟通不仅是当前社会管理、行政管理、经济管理中的一门重要课题,也是医疗护理中的一项重要工作,且日益重要。护患之间的沟通,其实只是人与人之间的心理沟通过程。能否准确地......

    沟通在管理工作中的作用

    沟通在管理工作中的作用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化水平的日益提高及《行政许可法》的实施水利改革的逐步深入,管理层和养护层逐渐分离到位,就我们水管单位而言,分工愈加精细和专......

    沟通在班主任工作中的作用

    有效沟通——班主任工作获得成功的关键 关键词:班主任工作 沟通 主要论点:沟通,是班主任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重视沟通,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一、与学生进行有效沟......

    语言艺术在秘书工作中的作用

    语言艺术在秘书工作中的作用摘要秘书懂得并掌握一定的公关语言艺术是非常必要的。所谓公关语言艺术是指在社会交往活动中借助语言媒介来使组织与公众、组织与组织之间相互理......

    安全培训在安全工作中的作用

    安全教育培训在安全生产中的作用 文章摘要 在现今社会的发展中,安全对于每个企业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特别是对于石化这个高危行业中来说,安全更是企业发展、生存的前题条件,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