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民革组织发展工作情况调研报告
在民革中央和中共福建省委统战部的领导支持下,近几年,我省民革组织有了较大的发展。到1993年底,全省民革党员有2144人。1988至1993年底,共发展党员975人,除退党及去世外,净增786人,平均年递增7.9%,党员平均年龄54.6岁,6年来平均年龄下降4.2岁。党员大体分布如下:
1.地区分布:福州、厦门、漳州、泉州、南平、龙岩6个市建立了市委会,莆田市建立了工委会,三明市建立支部,在长乐、永春、惠安等县还有少量党员。集中在大中城市的党员1663人,占总数77.6%。
2.层次分布:党员中,中上层人士有1102人,占总数51.4%,大中专以上文化程度1643人,占总数76.6%,比1988年分别上升5.9和3.1个百分点。党员中任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215人,其中省政协副主席2人,副省长1人,副市(县1区)长7人,机关干部挂职提任县级干部2人,还有59人被聘为特约检查员、监察员等。
3.行业分布:党员中,教育界769人,占总数35.9%,医卫界283人,占13.2%;科技界278人,占2380,政府机关206人,占9.6%;工商企业界196人,占9.19%;财经界150人,占7%;文艺界82人,占3.8%;党派机关77人,占3.6%;其他103人,占4.8。
4.领导班子年龄、职称结构:省委正副主委6人,平均年龄62.3岁,省委常委16人,平均年龄59.8岁,省委委员、候补委员49人,平均年龄56.7岁;市委正副主委23人,平均年龄54.9岁,均比上届有较大下降。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和高级职称有较大增长,领导班子团结进一步增强。
5.1988—1993新发展党员年龄、学历、职称结构:
1988—1993年民革新党员结构
发展总数
平均年龄
年龄结构
学历结构
职称结构
29岁以下
30-39
40-49
50-59
60岁以上
大专以上
中专
高级
中级
543.6
4184
31304
2343
248
271
17.8%
18.9%
23.7%
31.2%
8.4%
55.7%
25.4%
5%
27.8%
6.全省各级民革机关专职工作人员74人,平均年龄44岁,相对说来,机关干部还比较年轻。
7.海外关系;据统计,党员中有海外关系者1741人,占总数81.2%,其中不少人的海外关系为有影响的上层人士。几年来,陆续有22名党员到海外定居。
据调查,组织发展存在下列问题:
1.党员平均年龄偏高,领导班子平均年龄偏高。自1979年恢复组织活动后,民革党员增加3.8%倍,平均年龄从65.7岁下降到54.6岁,但在我省各民主党派中,仍称最高的,如:厦门民革,党员中离退休人数占总数51.8%,高层次的党员,年龄更大;对200多个高职称党员调查,平均年龄在61.3岁,其中50岁以下高级职称党员仅12人。领导班子老化,省委正副主委平均年龄62.3岁,常委平均年龄59.8岁,委员、候补委员平均年龄56.7岁。市委正副主委平均年龄54.9岁。
2.党员结构分布不合理。分布在科、教、卫界党员占比例过大,占62.1%,企业界党员过少,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3.组织发展面临困难。由于各种偏见带来组织发展困难。如:有的单位领导统战观念不强,同安交通局领导认为民革不合法,使想参加民革的人心有余悸。南平林化厂有个民革党员,原拟提办公室主任,有人反对认为民革不能掌印,而未提成。莆田科委有个民革党员想参加中共,领导要他退出民革后,才能加入。漳州芦城区工商行领导不同意本单位民革党员参加民革活动作为公务出差。
关于组织发展工作几点建议:
加快年轻化步伐。为了改变老化现象,首先要解放思想,扩大视野,发展一批年轻人参加民革组织。从学校出来,有几年社会工作经验,政治思想好,工作能力强,大约30岁左右,具有初、中级职称年轻人均可参加民革组织。
2.采取多层次、多渠道办法,加强民革后备干部队伍培养。定期轮换培训制度、科级、处级干部挂职锻炼制度,民革机关干部与外单位交流制度,省级、市级机关民革领导人兼职制度(兼任政府有关部门,如:企办、经贸委、外事办、侨办或一些企事业、大专院校等领导人职务)。
3.加强新闻宣传力度,提高民主党派知名度。加强统战政策再教育,使社会上形成共识
第二篇:我省民革组织发展工作的调研报告
在民革中央和中共福建省委统战部的领导支持下,近几年,我省民革组织有了较大的发展。到1993年底,全省民革党员有2144人。1988至1993年底,共发展党员975人,除及去世外,净增786人,平均年递增7.9%,党员平均年龄54.6岁,6年来平均年龄下降4.2岁。党员大体分布如下: 1.地区分布:福州、厦门、漳州、泉州、南平、龙岩6个市建立了市委会,莆田市建立了工委会,三明市建立支部,在长乐、永春、惠安等县还有少量党员。集中在大中城市的党员1663人,占总数77.6%。
2.层次分布:党员中,中上层人士有1102人,占总数51.4%,大中专以上文化程度1643人,占总数76.6%,比1988年分别上升5.9和3.1个百分点。党员中任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215人,其中省政协副主席2人,副省长1人,副市(县1区)长7人,机关干部挂职提任县级干部2人,还有59人被聘为特约检查员、监察员等。
3.行业分布:党员中,教育界769人,占总数35.9%,医卫界283人,占13.2%;科技界278人,占2380,政府机关206人,占9.6%;工商企业界196人,占9.19%;财经界150人,占7%;文艺界82人,占3.8%;党派机关77人,占3.6%;其他103人,占4.8。4.领导班子年龄、职称结构:省委正副主委6人,平均年龄62.3岁,省委常委16人,平均年龄59.8岁,省委委员、候补委员49人,平均年龄56.7岁;市委正副主委23人,平均年龄54.9岁,均比上届有较大下降。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和高级职称有较大增长,领导班子团结进一步增强。5.1988—1993新发展党员年龄、学历、职称结构: 1988—1993年民革新党员结构
发展总数
平均年龄
年龄结构
学历结构
职称结构 29岁以下 60岁以上
大专以上
中专
高级
中级
6.全省各级民革机关专职工作人员74人,平均年龄44岁,相对说来,机关干部还比较年轻。7.海外关系;据统计,党员中有海外关系者1741人,占总数81.2%,其中不少人的海外关系为有影响的上层人士。几年来,陆续有22名党员到海外定居。
据调查,组织发展存在下列问题: 1.党员平均年龄偏高,领导班子平均年龄偏高。自1979年恢复组织活动后,民革党员增加3.8%倍,平均年龄从65.7岁下降到54.6岁,但在我省各民主党派中,仍称最高的,如:厦门民革,党员中离退休人数占总数51.8%,高层次的党员,年龄更大;对200多个高职称党员调查,平均年龄在61.3岁,其中50岁以下高级职称党员仅12人。领导班子老化,省委正副主委平均年龄62.3岁,常委平均年龄59.8岁,委员、候补委员平均年龄56.7岁。市委正副主委平均年龄54.9岁。
2.党员结构分布不合理。分布在科、教、卫界党员占比例过大,占62.1%,企业界党员过少,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 3.组织发展面临困难。由于各种偏见带来组织发展困难。如:有的单位领导统战观念不强,同安交通局领导认为民革不合法,使想参加民革的人心有余悸。南平林化厂有个民革党员,原拟提办公室主任,有人反对认为民革不能掌印,而未提成。莆田科委有个民革党员想参加中共,领导要他退出民革后,才能加入。漳州芦城区工商行领导不同意本单位民革党员参加民革活动作为公务出差。
关于组织发展工作几点建议: 加快年轻化步伐。为了改变老化现象,首先要解放思想,扩大视野,发展一批年轻人参加民革组织。从学校出来,有几年社会工作经验,政治思想好,工作能力强,大约30岁左右,具有初、中级职称年轻人均可参加民革组织。
2.采取多层次、多渠道办法,加强民革后备干部队伍培养。定期轮换培训制度、科级、处级干部挂职锻炼制度,民革机关干部与外单位交流制度,省级、市级机关民革领导人兼职制度(兼任政府有关部门,如:企办、经贸委、外事办、侨办或一些企事业、大专院校等领导人职务)。3.加强新闻宣传力度,提高民主党派知名度。加强统战政策再教育,使社会上形成共识,参加民主党派与参加共产党都是为了社会主义事业发展需要。
4.建议全国人大制定“党派法”,使中国特色的多党合作制度,法律化、制度化、规范化。5.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不少县城升格为市,建议在新发展城市中发展民革组织。
6.在统战部门指导下,制定发展民革党员中、长期计划,逐步建立民革后备干部队伍,有计划、有目标对培养对象跟踪培养。
7.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加强民革参政议政能力,有意识发展企业界代表人物(含:部分私营企业家)。
第三篇:社会组织发展调研报告
我县的社会组织工作在重庆市民政局的精心指导下,在县委县政府的的坚强领导下,以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服务大众、促进和谐”为主题,坚持培育发展与监督管理并举的方针,以培育发展为重点,依法登记、分类规范、加强服务指导与监督管理,各项工作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一、我县社会组织现状
(一)发展态势
近年来,我县社会组织发展较为迅速,截止到2011年底,共有民间组织156个,其中社团组织108个,民办非企业单位48个。具体分布如下表:
(二)社会组织党的建设及创先争优活动开展情况
在我县的156个社会组织中,建立党组织的有150个,占96%。自全县开展创先争优以来,我县的社会组织积极参与,也相应的成立了领导班子,按照“一讲两评三公示”的要求,积极推动创先争优活动。各党支部为提高党员的党性,积极采取外出学习、相互交流的方式,不断提高组织成员的整体素质。如巴川中学积极打造教师 “健康工程”——实行“四个一”:每个工作日10:20全体党员集中到操场做一次课间操,每周分工会小组开展一次800米跑,每月一次户外活动(远足、登山等),每期组织一次趣味运动会。一年来,共攥写心得体会260篇,发展规划11个,帮助就业50人,帮扶贫困学生100个,化解劳资矛盾50个。
(三)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培育发展情况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和农业综合效益。”积极培育和发展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和农民合作组织,是建立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增强农业竞争力,繁荣农村经济的有效措施,也是农民表达利益的渠道、推动村民民主管理的重要载体,实现了村民和市场经济的接轨。一年来,我县培育了2农村专业经济协会,为农民带来了50万元的经济收益。虽然我县的农村专业协会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但在培育上还是有一定问题的。如思想认识不到位,农民参与积极性不高,培育程度发展较慢;规范程度不高,没有形成利益分享、风险公担机制;规模小,能力也比较差,难于低于风险的侵袭。
二、社会组织的运行特点及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一)社会组织的运行特点
社会组织并不是组织成员及物资设备的简单集合和组合,它是组织成员为了实现同一目标而协同努力的集体。因此我县的社会组织具有以下特点:
1.社会组织运行具有统一性。社会组织是因为一定的目标而组织起来,具有共同的目标和价值,因此具有一套运行有效的组织体系,以便实现政令统一,确保组织运行的权威性。
2.社会组织运行具有双重性。我县的社会组织都在“双重管理体制下”的管理,一方面要受到主管部门的领导;另一方面要接受民政部门的监督。只有得到主管部门的支持,才能更好的拓展资源获取渠道。
3.社会组织运行具有灵活性。社会组织制定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目的就是为了维护组织的运行,实现组织的长效久安。但时代是变化的,社会组织也会根据现有的实际情况,不断的调整和变化自己的运行机制,保障社会组织的长久性。
4.社会组织运行具有市场性。社会组织的发展必须依靠扎实的物质基础,在当代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不可避免的要根据市场的发展提供有效地服务,这样才能保证社会组织的健康发展。
5.社会组织运行具有法制性。社会组织根据成员的意志制定了章程和运行规程,成员都要在章程规定下活动;同时社会组织也要在法律法规的框架内从事自己的行业,因此法制是社会组织的有效保障,也是社会组织运行的重要依据。
6.社会组织运行具有文化性。社会组织也有自己的组织文化,而组织文化更多的是在运行中体现的。组织文化决定着组织的精神面貌,决定着组织是够可以长治久安,是否能够更好的为成员服务,因此社会组织大都在运行中不断的创新和实践自己的组织文化。
(二)社会组织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1.社会组织极大地促进了经济发展
社会组织在承接政府职能转变、直接参与社会公共管理、健全市场体系、规范市场秩序等方面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尤其是行业协会对经济的发展促进最具有意义。建立行业协会,实现了资源的互通有无、调剂余缺,有利于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技术的相互交流,大大地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实现了资源的有效整合。如围龙镇的石材行业协会,实现的石材资源的有效调整,革新了技术,完成了石材企业的结构调整,大大地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
2.社会组织极大地促进了社会和谐
社会组织作为一个服务型的组织,以提供服务为主要的产品支出,因此社会组织在调节劳资矛盾、维护会员合法权益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如我县的煤炭行业协会,2010年调解劳资矛盾50余起,并组织和帮助行会的会员加入意外医疗保险,为会员解决了后顾之忧。同时社会组织可以培育人民的互助协作精神,增强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坚持自助、互助和助人的原则,极大地推动和传播了志愿精神。
3.社会组织极大地繁荣了社会文化
和谐社会的涵义之一就是以人为本的和谐文化。社会组织在弘扬社会先进文化和促进学术研究方面有着不可代替的作用,它为弘扬传播先进文化和促进学术研究提供了一个平台,有力地促进了社会先进文化我需要。如我县的合唱协会、老年书画研究会、美术家协会,定期的开展活动,以“唱读讲传”为契机,不断弘扬红色文化和传统文化,大大的繁荣了我县的文化,推动了精神文明建设。
4.社会组织极大地推动了民主建设
市场经济确立以来,社会利益主体多元化,不可避免的就会产生摩擦,因此社会组织在党和政府无力顾及或不便干预的领域协调利益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利益的调节过程中,公平正义成为了终极归宿,而“罗伯特议事规则”或者类似于“罗伯特议事规则”的程序成为了人们遵守的程序原则,会员积极参与,实现集体议事、集体决策,在不同的利益主体之间实现平衡。也使民主意识逐渐的渗透在人们的心中,从而不断地实践推广,尤其是在农业行业协会中,使农民真正实现的话语权、知情权和决策权,进而推动了民主政权建设。
三、社会组织发展的基本经验
经过多年的积极探索,在原有管理的基础上,提出了“小政府,大服务”的管理模式,做到管理不干涉自治。
(一)登记监督规范化
在登记方面:建立了一套全县统一的、规范的、符合我县实际的社会组织管理的行政许可程序和文档。同时,对全县登记管理机关的工作人员和相关负责人进行了业务培训,使社会组织的登记管理工作有章可依,避免了全县登记管理和行政许可档案资料的参差不齐。在监督方面:一方面组织全县登记管理工作人员参加行政执法证的培训,使全市登记管理工作人员的行政执法证的持有率达100%;另一方面加大执法力度,采取打疏结合的原则,依法打击非法社会组织。一是对已在业务主管单位取得许可资格没有在民政部门登记的,坚持以疏导为主,引导登记。二是对完全没有登记许可的,坚决予以取缔。去年来全县共打击取缔违法社会组织1家。
(二)纽带作用最大化
社会组织作为与政府、企业并列的第三部门,在激发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公平,倡导互助友爱,疏缓就业压力,反映公众诉求,推进公益事业,化解社会矛盾,解决贸易纠纷,促进科教兴国等方面发挥了很好的作用,成为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不可缺少的力量,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产生了积极作用。在社会组织中,集中了一批优秀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在繁荣文化、发展教育、企业管理、保护生态、推进科技进步、促进体育卫生事业方面奉献聪明才智,建功立业,促进了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如我县慈善会自2003年成立以来,筹集资金3500万元,救治15万人次,救治资金达3300万元,极大地缓解了社会压力,促进了社会和谐;铜梁县水禽联合会自2005年成立以来,不断促进扩大养殖规模,目前蛋禽销售已遍及云贵川渝,每年为农户带来数万元的增收。
(三)内部管理社会化
为切实克服社团行政化倾向,转变政府职能,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在社会建设与管理中的积极作用,积极推动社会组织体制改革。一是定期召开业务培训。我县涉及社会组织有156个,业务面广、情况多样,政策性强,因此我局定期召开社团秘书长和业务主管单位联系人会议,强化业务培训,去年来共培训300人次。二是积极推动社会组织自我管理。积极引导社会组织在章程的范围内活动,不断激发社会组织的自我管理积极性,推动社会组织管理的自治化,培育独立的社会组织管理机制。全县108个社团组织,全部实现了政企分离和独立管理。三是强化监督。自我管理并不意味着不受登记部门的管理和监督,对违反章程活动的社会团体进行限期整改。2010年,整改社会组织3个,注销社会组织1个。
四、社会组织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社会组织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社会团体在推动地区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铜梁等方面发挥了明显的作用,但也存在不可忽视的问题。
1.宣传不够深入,群众参与不广泛。受经济发展滞后、信息传递闭塞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广大市民对社会组织感到陌生,对加入行业协会给自己带来多大的利益认识不清楚,认为社会组织尤其是社团就是政府机构,有的社团作用发挥不够好、行业协会尤其是农业行业协会培育发展缓慢。
2.办公经费匮乏,活动开展不丰富。由于部分社会组织经费无法保证,开展活动不够广泛、影响力不大,帮助会员解决实际问题不够;有的社会成立后流于形式,没有很好开展活动,没能从根本上为会员服务,仅仅依靠收取会费为主要支撑,缺乏财政收入来源。
3.政治素养较低,党建工作不全面。通过对社会组织党建工作调研,也对社会组织派遣了党建指导员,但效果不佳。目前仍有20家没有成立“两新”党组织。对已建立党组织的社会组织,在开展活动上多仅限于考察和交流;在创先争优过程中,资料备档不齐全、不完整,活动开展的不够深入,缺乏针对性的开展。
4.发展程度不一,组织文化不深厚。我县社会组织发展不平衡,有的社会组织发展极为出色,并建立了自己组织文化,实现了组织文化推动组织管理;有的社会组织发展缓慢,没有形成自己的组织文化,管理上出现了一系列问题;有的社会组织在有声有色的开展活动,并不断为会员提供高质量的服务或多渠道的财政收入,有的社会组织还在为自己的生存发愁,缺乏主管单位的绝对支持。
(二)社会组织发展的对策建议
1.积极培育发展特色龙头社会组织
一是加快社会组织改革发展,进一步优化社会组织的布局和结构,建立优胜劣汰机制,积极推进社会组织重组与改造,着力培育发展一批符合我县产业特色,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行业协会。二是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大力发展农村专业经济协会。积极发挥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在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作用,不断探索社会组织这只有形的手更好地为政府、为广大会员服务,在农村提高社会组织的知晓率和参与率。
2.加大对社会组织的监督管理力度
确保年检率达到100%的基础上,与业务主管单位密切配合,重点检查民间组织按照章程开展活动,遵纪守法等方面的情况。全面实现社会组织动态管理机制,对年检不合格且不按时整改的民间组织一律按照《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条例》有关规定,予以撤销。对于工作突出的社会组织通报表扬,以激励先进,鞭策后进,充分调动民间组织遵纪守法的自觉性。
3.积极推动社会组织的自身建设
定期或不定期对协会秘书长进行培训,增强依法自治水平和处理业务能力,不断强化法治化教育;同时,积极联系组织部,加大对社会组织党建指导员的派遣工作,实现社团团体党组织的全覆盖,提高社会组织的政治素质;建立定期学习制度,建立学习型社会组织,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在经济社会建设中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4.完善和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公益性
社会组织要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要以章程为核心,建立健全法人治理机制,落实民主决策和监督机制,坚持非营利性原则,把社会效益摆在首位。公众关注特别是弱势群体需要的,必须要结合自身业务特点,动员各方面力量、不同领域组织,参与和从事扶贫济困、救灾防害、敬老扶幼、助孤帮学、社区服务、环境保护等公益活动,诚信面对公众,不断提高公信力,树立良好社会形象。
第四篇:民革组织发展现状思考建议(最终版)
“文化大革命”的一场浩劫,各民主党派成员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摧残。仅从民革看,党员只剩不足万人,且大多年事已高,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各民主党派又迎来了第二个春天,经过十几年的艰苦工作,民革的组织发展已经走上了健康发展的道路。从黑龙江省看,党员截止到1994年底为1054人,比1979年恢
复活动时的64人,增加16.5倍,平均年龄下降了20多岁,党员的构成由原来的主要是原国民党军政人员为主,变为由与原国民党及海外有联系的中高级知识分子为主,既保持了民革组织的特色,又在知识化、年轻化的道路上迈进了一大步。
民革发展组织必须坚持和贯彻“发展为了工作,在工作中发展”的原则。只有不断发展新党员,充实新鲜血液,才能保持民革组织的活力,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才能保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得到贯彻执行。只有不断提高对组织发展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才能做好组织发展工作。
一、从民革组织年龄结构看,需要发展新党员
尽管近年来,民革各级组织都做了大量的工作,发展了一批中青年党员,使得民革党员的平均年龄较过去有了较大的下降,但是民革党员年龄偏高的现状,仍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不能适应形势的要求,从黑龙江省民革党员的结构上看,占大多数比例的仍是50-60岁的同志,这些同志都是民革各级组织的骨干,从长远的观点看,特别站在跨世纪的高度去看,就会发现,这些同志已经或即将步入老年,担当跨世纪的重任,显然是力不从心,因此,要求我们必须发现、培养、发展一大批中青年同志加入民革组织,并且通过考察,培养一批中青年骨干,保证民革的后继有人。
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基本政治制度之一,共产党是领导党,民主党派是参政党。多党合作是以合作对象的存在为前提的。如果我们党员的年龄偏大,结构不合理,就会出现青黄不接,后继无人的情况。试想,如果我们组织发展跟不上,年轻的同志培养不出来,怎能与共产党进行多党合作,开展参政议政,民主监督和民主协商。因此,形势的发展也要求我们必须认真做好组织发展工作,把合乎条件的中青年同志发展进来,把具备一定条件同志培养选拔进来。
二、从民革的组织数量看,必须发展新党员
民主党派适量发展党员,后继有人,才能使多党合作有组织基础,对巩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是完全必要的。
1992年换届以来,黑龙江各级民革组织共发展党员292人,从增长率上看,的确有了很快的增长。但是由于历史原因,我省民革党员的绝对数字偏低。数量仍然较少,同我省其他党派相比,人数是最少的。
以上情况说明,从民革组织自身的要求看,也需要不断发展新党员。何谓适量发展党员,我认为有两个原则必须把握,一是必须从本省、本市、本地区的具体情况出发,摸清合乎民革发展党员的条件的人有哪些,有多少?二是必须从民革组织的自身条件来考虑,也就是自身承受能力,从这两个因素出发,实事求是地分析,考虑,就可以得出比较清楚的结论,继而制订出切实可行的规划。在发展党员工作中不要硬性安排,也不能盲目攀比,一切从实际出发。在发展中,应把质量放在第一位。
要保证民革组织后继有人,就要不断发展新党员,特别是不断培养发现具有较高文化素质,有较强的参政议政能力,有较好的政治素质的中青年同志加入民革组织,通过考察,培养,不断造就一批跟党心连心,与国家、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代表人士,保证民革的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
民革发展党员,也是为了贯彻“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保证多党合作的重要组织措施。近年来,民革各级组织努力工作,发展了一批新党员,从党员的素质、基本情况看,总的是健康的,正常的。但是由于民革党员的特点,往往比较分散,加之我们在工作中对党员教育、巩固、提高工作跟不上去,少数党员的思想觉悟不太高,参加组织生活不够正常,对民革的历史、性质、地位、作用了解不够全面、系统,因而出现了未参加民革组织前有一种神秘感,参加组织后有一种新鲜感,时间一长就有一种麻木疏远感。这些问题,都有待于各级组织的高度重视,应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解决。
三、从民革的梯次结构看,必须发展新党员
我国民主党派发展历史,实际上就是各民主党派与中国共产党长期合作的光荣历史。正是各民主党派对中国共产党的拥戴,对蒋介石卖国集团的憎恨,才能在中国逐步形成多党合作的政治格局,这是多党合作的政治基础。民主党派老一辈领导人,大都在民主革命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中,与中国共产党长期合作,互相支持,作出了突出的贡献。虽然他们年事已高,仍然是民主党派的旗帜。现在民主党派的领导人,大都步入了中老年,他们具有丰富的经验,有与中国共产党长期合作的光荣传统,因此,这些同志
是民主党派工作的中坚力量。青年党员代表民革的未来,从实际出发,决定了民主党派的组织结构,是以中青年为主。我认为,民主党派的各级领导和党员的结构,都应逐步形成一个老中青结合的金字塔结构。在保证民主党派党员年龄逐步下降的前提下,可以适当发展和保留一些中老年同志继续工作,在民革各级骨干中,年龄往往相差无几,没有形成一个合理的梯形结构,后
果是中间出现断层,这样不利于民革工作,也不利于新老合作与交替,因此,在民革党员和干部队伍中,必须形成一个合理的结构,各个年龄段的人都应包括,不仅有利工作,而且也使民革的年龄结构更加合理,符合实际,合乎老中青结合的要求。
综上所述,民主党派组织发展工作是民主党派自身建设的重要一环,在发展组织工作中,还应充分考虑到民主党派组织的承受能力,管理能力和对党员进行教育,加强党员各方面素质的能力,只有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才能把民主党派的组织发展工作做好。不断适应参政议政工作的需要。
总之,民革组织的发展工作是民革工作的重要一环,必须抓紧做好,我们从事组织工作的同志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要有一种责任感和紧迫感。要坚持原则,从实际出发,不断发现,发展,培养人才,从不断加强多党合作的战略高度上认识组织发展工作的重要性,努力做好本职工作。
第五篇:民间组织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截止六月底,**县2009民间组织年检工作已全部完成,现将今年我县年检工作分析如下:
经过近年的积极培育、发展和规范管理,我县2009年共有民间组织41个,其中社团组织20个,农村专业经济协会14个,民办非企业单位9个。09年,经过年检和加强监督、规范管理,现有已登记的合格民间组织41个,其中社团21个,农村专业经济协会
10个,民办非企业单位10个(详见下表一)。
年份
名称 2008年 2009年 备 注
社团组织 20 21 亲增1个(沼气协会)
民办非企业单位 9 10 亲增1个(八什坪幼儿园)
农村专业经济协会 14 10 新增4个
结合我县“工业强县,产业富民,环境创优”的发展战略,近年来,我县大力提倡发挥中介服务组织的作用,鼓励民间组织发展。通过年检年审,我们看到了我县民间组织在发展中的亮点不少,表现在一是基层服务群众。我县41个民间组织都是群众根据经济发展的需要和自身生活发送的需求而自发形成的,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从业人员虽然只有318人,但服务对象达23.6万人。二是服务经济突出主题。我县是一个发展中的贫困小县,如何加快发展是当前的主题。我县的民间组织正是顺应这一要求,在发展县域经济中发挥了突出的作用,如为发挥农村新经济的示范作用,**县武溪镇五里洲无公害蔬菜协会通过自身努力,不仅给会员(村民)致富,还打响**无公害蔬菜的品牌,蔬菜还供应到吉首、沅陵等周边地、县、市。三是彰显特色做大做活。不论是在经济领域,还是在其他方面,我县民间组织在自身发展中有一个鲜明的特点,那就是围绕自身优势,做大搞活。如浦市老龄协会,就是明显一例。通过组织老人开展各种多样的活动,不仅丰富了老年人自身的生活,扩大协会的影响,还促使社会风气的好转。又如**县洗溪镇椪柑协会,不仅每年帮助农民实现了椪柑的销售,为农民增收做出了贡献,还在活动中自身也不断得到了壮大发展,目前其在东北、西北、华南、华东等地区都有了自己的销售基地。不仅如此,还通过县乡镇企业局牵头,红山椪柑协会还成功申报了全州农产口深加工项目,并引资成功实现了产供销一条龙服务。
但从上表一可看出,去年来,我县民间组织的发展基本是平衡的,这明显有点与我县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合不上拍,有待持续加强,表现在:一是去年一年新增了有利新农村建设的社团组织一个,即:能源沼气协会。二是利于促进农村产业开发的农村经济专业协会却因各种原因注销了4个(**县梁家潭乡桔橙协会、**县八什坪乡桑蚕专业合作社、**县浦市镇荣旺科学养殖协会、**县洗溪镇椪柑销售协会)。三是一些有利招商融资为发展工业的中介服务组织没有涌现。分析其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因素。这些因素也不是我县特有的,是我们地区普遍面临的一个共性问题。一是虽然近年来县委、县政府提倡大力发展中介服务组织,但大的政策环境还未形成,未形成机制化。前几年有好的政策,比如每发展一个农村经济专业协会,州财政补1000元,县财政补1000元,如是跨地区的州财政补10000元,但这一利好政策未能坚持下来,挫伤了民间组织发展的积极性。二是宣传力度不到位。这表现在民间对党和政府在民间组织发展和发挥作用上的政策宣传不够,大家对此还不是很了解,这也抑制了民间组织发展的势头。三是管理无序混乱,也导致了民间组织不能健康良性发展。虽然县里成立了民间组织管理局,但由于职权分工不明确,不能适应当前社会的发展,造成了民间组织多头监管。这本身是一件好事,但由于部门利益和协调不够,造成对民间组织培育、发展、管理上的不到位。这些问题亟待今后的工作中去克服解决。
针对民间组织年检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如下建议:一是要加强组织领导,这一方面是当地政府要加强对民间工作的领导,另一方面上级主管部门也要加强对这一工作的领导,这样只有上下都重视了民间组织工作才能有真正发展的春天。二是加强学习调研,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面对当前不断变化的形势,只有通过不断深入的学习调研,才能在工作中有的放矢,不讲外行话,不做外行事。三是加强沟通交流,在一个信息时代,闭门造车是不行的,要把民间组织工作有声有色的开展起来,沟通学习交流观摩是很有必要的,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将别人的好做法好经验不断充实到自己的工作中,工作才能真正有起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