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0年渔业水产业工作总结
荆州区地处城郊结合部,环拥荆州古城,西与枝江、当阳接壤,北与荆门相连。共有宜渔水域面积15.4万亩,其中池塘7万亩,水库26座2.32万亩,湖泊7个2.61万亩,河滩沟渠3.47万亩;有低洼冷浸田及荒水荒滩6万余亩,水产资源丰富。近几年以来,全区水产业紧紧围绕市委“重抓水产”和“水产壮大工程”的指导思想,以创建水产大县为契机,突出发展城郊现代渔业,打造城郊特色水产板块,全区特色渔业经济取得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一、全区水产业发展的基本特点
(一)产业规模成倍扩大。与XX年比呈现出四个增长:一是养殖面积增。2010年全区养殖面积为18万亩(含虾稻连作5万亩),比XX年的9万亩增加9万亩,增长100%;二是水产品产量增。2010年全区为8.56万吨,比XX年的5万吨增加了3.56万吨,增长71%;三是渔业产值增。2010年全区实现渔业产值77566万元,比XX年59179万元增加18387万元,增长31%;四是渔业效益增。2010年全区农村人均纯收入为5350元,其中水产业贡献1208元,比XX年的700元增加508元,增长72%。水产业已成为全区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和优势产业,水产养殖已成为全区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
(二)特色渔业初显规模。2010年全区名特优水产品总量69381吨,占全区水产品总量的81.4%。2010年全区名特优水产放养面积10万亩,同比增2万亩,预计产量可达8万吨。并形成了五大特色渔业板块:一是以太湖王巷为核心的虾稻连作板块,面积6万亩;二是以纪南董场、徐家湖养殖场为核心的青鱼养殖板块,面积3万亩;三是以太湖养殖场、漳泊湖为核心的黄颡鱼主套养及鱼鳖混养板块,面积1.6万亩;四是以太湖桃花村、丁家咀水库、纪南海子湖为龙头,建立了43个融休闲、度假、垂钓于一体的休闲渔庄,面积达0.3万亩;五是以荆州市恒升实业有限公司为龙头的鲟鱼、网箱养鳝等设施渔业板块,其中鲟鱼工厂化养殖10万平方米,网箱养鳝45万平方米。
(三)产业链条得到拓展。2010年全区有省市级水产产业化龙头企业3家,各类渔业专业协会10个,水产品专业市场6个,饲料加工企业10家,水产品加工企业4家,全区通过龙头企业,经济合作社等中介组织和水产专业市场每年可加工销售水产品6吨,占全区水产品总量的60%以上。同时,“金鲤鱼”牌系列食品、“海子湖”牌青鱼等品牌建设成效明显。
(四)发展环境相对优化。主要是领导重视,把水产发展纳入了各级政府的重要工作目标,同时,政策倾斜,投入加大。近几年来,区委成立了水产工作领导小组,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发展水产的文件和奖励政策,项目投入和财政投入资金达1000万元,有效地改善了渔业基础设施,营造了支持水产、发展水产的浓厚氛围。
二、水产业发展的主要措施
(一)领导重视,形成发展水产的强大合力。近年来,各级领导高度重视荆州区水产业的发展。省、市行业领导非常关注荆州区水产业发展,多次到荆州区实地调研、指导水产发展。区委、区政府立足城郊特点,把水产发展作为推进新农村建设、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区委书记张震龙、区长吴祖云多次亲自到水产生产第一线检查指导工作。区委、区政府立足大县创建抓发展,发展特色水产促创建,从组织上确保创建工作强有力的领导。成立了以区委分管农业的领导为组长的水产工作领导小组。各镇也相继成立了水产工作领导小组,各镇党政一把手为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为直接责任人,明确责任领导和责任目标,把水产发展任务分解到各镇、村、场,并将水产发展任务完成情况纳入各责任人年度经济目标责任制予以考核结账。
(二)制定政策,创造水产发展的良好氛围。近几年,区委、区政府相继出台了《荆州区创建水产大县实施方案》、《荆州区XX年年小龙虾产业发展实施方案》、《荆州区水产“十一五”发展规划》、《荆州区争创全市水产先进实施方案》等一系列鼓励支持水产发展的政策:区财政每年列支20万元,对先进镇村场水产发展达标单位实行以奖代补;每年拿出20万元用于水产技术的推广和特色核心示范区建设;每年拿出10万个水利统筹标工用于特色基地建设;对集中连片开发精养鱼池300亩以上每亩奖100元;对新增稻田养虾连片面积500亩以上的每亩奖30元;区信用联社每年投放5000万元贷款,扶持养殖大户发展特色水产;区直相关部门通过项目整合资金重点用于主要生产基地(场)的水、电、路、渠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
(三)培植龙头,提升渔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一是大力培植水产加工龙头企业,发展订单生产。全区共培植“中科农业”、“金锂鱼”等五家水产品加工龙头企业,通过技改扩规,2010年可实现订单渔业销量3万吨,水产品加工量3.5万吨。荆州市金鲤鱼食品有限公司在巩固生产“味之渊”系列熟鱼产品的基础上,计划拓展半制品加工领域,已在九阳工业园区新征地100亩,新上淡水鱼虾分割冷藏深加工出口生产基地项目,总投资1.468亿元,预计可年加工鱼虾4万吨,创产值2.5亿元,实现利税3000万元以上。二是培植中介龙头,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全区共培植各类养殖协会、运销协会12家,网络带动养殖和运销大户1500多户,养殖面积5万多亩。三是培植市场龙头,拓展水产品销售渠道。在荆州市锦欣水产品批发大市场的带动下,全区已建成营运水产品市场8个,年鲜鱼成交量在4万吨以上。全区依托龙头企业、中介组织和水产专业市场,每年可加工销售水产品6万吨,占全区水产品总量的60%以上。
(四)强化示范,加快高效渔业的推进力度。一是强化技术示范。围绕七大主推品种、七大优化养殖技术模式,开展科技示范及推广活动,全面推行水产安全标准和生态健康养殖技术;在区内两家标准化及生态健康养殖示范场,推行12种无公害养殖操作规程;5个苗种繁育基地全面实行了苗种生产许可证制度;初步建立起养殖过程中的“三项”登记制度(生产记录、用药记录、标签记录);无公害水产品产地认证和产品认证率达到90%以上。二是突出区域发展重点。重点培植纪南、川店、马山、太湖、八岭等5个养殖水面万亩以上,产量万吨以上的水产大镇(管理区);八岭北湖桥、太湖王巷队、纪南董场、九店、岳场等5个养殖水面千亩以上的水产大村;弥市漳泊湖渔场、太湖养殖场、马山荆堤渔场、纪南徐家湖养殖场、丁家咀养殖场等5个千亩以上的养殖场。三是建设养殖示范小区。全区共培植五大特色水产示范小区,即太湖王巷3000亩虾稻连作养殖示范区、纪南雷湖5000亩青鱼养殖示范区、纪南岳场5万平方米网箱养鳝养殖示范区、马山、川店1000亩中小型水库仿生态养鳖示范区及弥市漳泊湖1000亩“18221”池塘高产高效养殖模式示范区。
(五)加大投入,提升特色基地的建设档次。全区有精养鱼池近8万亩,大多数开挖于上世纪80年代,目前已淤塞严重,日益老化,完全不能适应高效、现代养殖的需要。因此,近几年来,在全区广泛开展了鱼池改造升级,特别是主要产品特色基地,做到清淤护坡、鱼池达标,路渠升级、配套达标,模式优化、效益达标。2010秋冬,投入改造资金550多万元,重点完成了纪南镇雷湖青鱼养殖示范区4000亩连片开发、马山镇荆堤渔场1000亩连片改造和太湖5000亩虾稻连作示范基地建设。今年又提出了“主抓精养鱼池改造升级,实抓主要渔业生产基地的设施建设,重抓水产加工龙头企业规模扩展,细抓渔业经济组织的规范化建设,狠抓休闲渔业及设施渔业的发展壮大”的水产开发工作思路,力争全区今冬明春完成改造精养鱼池4万亩,新增精养鱼池面积0.5万亩,新增野生寄养小龙虾面积1万亩,恢复利用或新增设施渔业面积2.5万平方米。
三、水产业发展规划和发展方向
根据“发展城郊现代渔业,创建特色水产大区”的思路,2010年,规划全区养殖面积达到20万亩(含虾稻连作5万亩),水产品总量达到10万吨,水产业产值达到10亿元;其中名特优面积10万亩,产品总量8万吨;水产业为农民增收贡献率达30%以上,水产业产值占种养业产值的35%以上。
(一)发挥城郊优势,建设现代高效渔业经济区
一是要大力发展休闲渔业,把荆州区建设成中心城区的后花园。根据全区资源分布特点,主要是围绕城区周边,以桃花村为龙头,建设一批度假渔庄;围绕名胜景点和水库,以丁家咀水库、沙岗水库为龙头,建设一批旅游渔庄;围绕特色养殖基地,以纪南青鱼为重点,建设一批特色垂钓渔庄。力争全区建设休闲渔庄100处,面积1万亩,年接待10万人次,年垂钓产值1个亿。
二是要大力发展设施渔业,把荆州区建设成名贵养殖的种苗基地。重点是建设以鲟鱼为主,以“恒升”公司为龙头的工厂化养殖,力争达到20万平方米,年产苗种XX万尾,产值1亿元,以丁家咀为龙头,发展网箱养殖,网箱面积达到40万平方米,同时,稳步发展网箱养鳝40万平方米,使全区设施渔业养殖面积达到100万平方米。
三是要大力发展特色渔业,把荆州区建设成全省最大的青鱼产业基地。主要是以纪南友信青鱼合作社为龙头,发展青鱼养殖5万 亩,年产成鱼5万吨,实现产值5亿元。
四是大力发展水产品加工业,把荆州区建设成水产品的重要集散地。重点是扶持“金鲤鱼”发展壮大,力争年生产能力达到1万吨;引进青鱼加工,壮大友信青鱼合作社,力争合作社年青鱼销售和企业加工达到3万吨;抓好荆州市锦欣水产品批发大市场以为龙头的市场及中介组织建设;积极扶持创建“金鲤鱼”、“长湖”青鱼、“巧开口”鱼糕等水产品牌提档升级。力争全区水产品通过企业加工,市场和中介销售达到8万吨。
(二)把握政策机遇,改善渔业生产的基础条件
要结合荆州区的实际,要重点抓好“三片一场”的鱼池建设,三片是:沿长湖片包括郢城、纪南共2.5万亩精养鱼池改造建设;沿荆堤片即上起马山枣林岗、下至李埠含马山、菱湖共2万亩精养鱼池改造建设;沿太湖片即沿太湖港中渠、北渠,包括太湖、八岭、马山共1.5万亩精养鱼池改造建设。一场是:所有镇、村级规模渔场,面积约2万亩。建设好“三片一场”,亩平单产可提高250公斤,全区可增加产量2万吨,年增加产值1亿元以上。
(三)精心组织引导,提升水产发展的服务能力
一是要加强渔业科技队伍建设,提升科学养鱼的服务能力。重点是开展好“渔业科技服务年”活动。二是要加强试点示范,提升示范引路的服务能力。重点是办好稻田养虾,青鱼养殖示范基地,健康养殖示范场,扶持和培育龙头企业和100户科技示范户。三是加强项目建设,提升项目支撑的服务能力。全区要重点抓好鲟鱼籽酱、青鱼产业化等项目的开发和招商引资工作,抓好“水产大县”、现代农业专项等财政项目的落实工作。四是要加强渔业执法建设,提升渔业管理的服务能力。重点是抓好健康养殖和渔业安全,整治渔业环境,打击非法作业以及违禁生产药品,确保渔业生产安全和水产品质量安全。
第二篇:2013年渔业水产业工作总结
荆州区地处城郊结合部,环拥荆州古城,西与枝江、当阳接壤,北与荆门相连。共有宜渔水域面积15.4万亩,其中池塘7万亩,水库26座2.32万亩,湖泊7个2.61万亩,河滩沟渠3.47万亩;有低洼冷浸田及荒水荒滩6万余亩,水产资源丰富。近几年以来,全区水产业紧紧围绕市委“重抓水产”和“水产壮大工程”的指导思想,以创建水产大县为契机,突出发展城郊现代渔业,打造城郊特色水产板块,全区特色渔业经济取得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一、全区水产业发展的基本特点
(一)产业规模成倍扩大。与XX年比呈现出四个增长:一是养殖面积增。2010年全区养殖面积为18万亩(含虾稻连作5万亩),比XX年的9万亩增加9万亩,增长100%;二是水产品产量增。2010年全区为8.56万吨,比XX年的5万吨增加了3.56万吨,增长71%;三是渔业产值增。2010年全区实现渔业产值77566万元,比XX年59179万元增加18387万元,增长31%;四是渔业效益增。2010年全区农村人均纯收入为5350元,其中水产业贡献1208元,比XX年的700元增加508元,增长72%。水产业已成为全区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和优势产业,水产养殖已成为全区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
(二)特色渔业初显规模。2010年全区名特优水产品总量69381吨,占全区水产品总量的81.4%。2010年全区名特优水产放养面积10万亩,同比增2万亩,预计产量可达8万吨。并形成了五大特色渔业板块:一是以太湖王巷为核心的虾稻连作板块,面积6万亩;二是以纪南董场、徐家湖养殖场为核心的青鱼养殖板块,面积3万亩;三是以太湖养殖场、漳泊湖为核心的黄颡鱼主套养及鱼鳖混养板块,面积1.6万亩;四是以太湖桃花村、丁家咀水库、纪南海子湖为龙头,建立了43个融休闲、度假、垂钓于一体的休闲渔庄,面积达0.3万亩;五是以荆州市恒升实业有限公司为龙头的鲟鱼、网箱养鳝等设施渔业板块,其中鲟鱼工厂化养殖10万平方米,网箱养鳝45万平方米。
(三)产业链条得到拓展。2010年全区有省市级水产产业化龙头企业3家,各类渔业专业协会10个,水产品专业市场6个,饲料加工企业10家,水产品加工企业4家,全区通过龙头企业,经济合作社等中介组织和水产专业市场每年可加工销售水产品6吨,占全区水产品总量的60%以上。同时,“金鲤鱼”牌系列食品、“海子湖”牌青鱼等品牌建设成效明显。
(四)发展环境相对优化。主要是领导重视,把水产发展纳入了各级政府的重要工作目标,同时,政策倾斜,投入加大。近几年来,区委成立了水产工作领导小组,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发展水产的文件和奖励政策,项目投入和财政投入资金达1000万元,有效地改善了渔业基础设施,营造了支持水产、发展水产的浓厚氛围。
二、水产业发展的主要措施
(一)领导重视,形成发展水产的强大合力。近年来,各级领导高度重视荆州区水产业的发展。省、市行业领导非常关注荆州区水产业发展,多次到荆州区实地调研、指导水产发展。区委、区政府立足城郊特点,把水产发展作为推进新农村建设、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区委书记张震龙、区长吴祖云多次亲自到水产生产第一线检查指导工作。区委、区政府立足大县创建抓发展,发展特色水产促创建,从组织上确保创建工作强有力的领导。成立了以区委分管农业的领导为组长的水产工作领导小组。各镇也相继成立了水产工作领导小组,各镇党政一把手为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为直接责任人,明确责任领导和责任目标,把水产发展任务分解到各镇、村、场,并将水产发展任务完成情况纳入各责任人经济目标责任制予以考核结账。
(二)制定政策,创造水产发展的良好氛围。近几年,区委、区政府相继出台了《荆州区创建水产大县实施方案》、《荆州区XX年年小龙虾产业发展实施方案》、《荆州区水产“十一五”发展规划》、《荆州区争创全市水产先进实施方案》等一系列鼓励支持水产发展的政策:区财政每年列支20万元,对先进镇村场水产发展达标单位实行以奖代补;每年拿出20万元用于水产技术的推广和特色核心示范区建设;每年拿出10万个水利统筹标工用于特色基地建设;对集中连片开发精养鱼池300亩以上每亩奖100元;对新增稻田养虾连片面积500亩以上的每亩奖30元;区信用联社每年投放5000万元贷款,扶持养殖大户发展特色水产;区直相关部门通过项目整合资金重点用于主要生产基地(场)的水、电、路、渠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
(三)培植龙头,提升渔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一是大力培植水产加工龙头企业,发展订单生产。全区共培植“中科农业”、“金锂鱼”等五家水产品加工龙头企业,通过技改扩规,2010年可实现订单渔业销量3万吨,水产品加工量3.5万吨。荆州市金鲤鱼食品有限公司在巩固生产“味之渊”系列熟鱼产品的基础上,计划拓展半制品加工领域,已在九阳工业园区新征地100亩,新上淡水鱼虾分割冷藏深加工出口生产基地项目,总投资1.468亿元,预计可年加工鱼虾4万吨,创产值2.5亿元,实现利税3000万元以上。二是培植中介龙头,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全区共培植各类养殖协会、运销协会12家,网络带动养殖和运销大户1500多户,养殖面积5万多亩。三是培植市场龙头,拓展水产品销售渠道。在荆州市锦欣水产品批发大市场的带动下,全区已建成营运水产品市场8个,年鲜鱼成交量在4万吨以上。全区依托龙头企业、中介组织和水产专业市场,每年可加工销售水产品6万吨,占全区水产品总量的60%以上。
以下内容与本文【2010年渔业水产业工作总结】相关,可查阅参考:2010年村委会工作总结及2011年工作思路
2010年农村工作年终总结报告
大学生到村任职季度工作总结
2010年村委会计划生育工作总结
如何管理和培养大学生村干部
2010年村委会主任助理工作总结
“农远工程”管理员经验总结
农村计划生育工作创国优总结
【返回 农村农业工作总结 栏目列表】
(四)强化示范,加快高效渔业的推进力度。一是强化技术示范。围绕七大主推品种、七大优化养殖技术模式,开展科技示范及推广活动,全面推行水产安全标准和生态健康养殖技术;在区内两家标准化及生态健康养殖示范场,推行12种无公害养殖操作规程;5个苗种繁育基地全面实行了苗种生产许可证制度;初步建立起养殖过程中的“三项”登记制度(生产记录、用药记录、标签记录);无公害水产品产地认证和产品认证率达到90%以上。二是突出区域发展重点。重点培植纪南、川店、马山、太湖、八岭等5个养殖水面万亩以上,产量万吨以上的水产大镇(管理区);八岭北湖桥、太湖王巷队、纪南董场、九店、岳场等5个养殖水面千亩以上的水产大村;弥市漳泊湖渔场、太湖养殖场、马山荆堤渔场、纪南徐家湖养殖场、丁家咀养殖场等5个千亩以上的养殖场。三是建设养殖示范小区。全区共培植五大特色水产示范小区,即太湖王巷3000亩虾稻连作养殖示范区、纪南雷湖5000亩青鱼养殖示范区、纪南岳场5万平方米网箱养鳝养殖示范区、马山、川店1000亩中小型水库仿生态养鳖示范区及弥市漳泊湖1000亩“18221”池塘高产高效养殖模式示范区。
(五)加大投入,提升特色基地的建设档次。全区有精养鱼池近8万亩,大多数开挖于上世纪80年代,目前已淤塞严重,日益老化,完全不能适应高效、现代养殖的需要。因此,近几年来,在全区广泛开展了鱼池改造升级,特别是主要产品特色基地,做到清淤护坡、鱼池达标,路渠升级、配套达标,模式优化、效益达标。2010秋冬,投入改造资金550多万元,重点完成了纪南镇雷湖青鱼养殖示范区4000亩连片开发、马山镇荆堤渔场1000亩连片改造和太湖5000亩虾稻连作示范基地建设。今年又提出了“主抓精养鱼池改造升级,实抓主要渔业生产基地的设施建设,重抓水产加工龙头企业规模扩展,细抓渔业经济组织的规范化建设,狠抓休闲渔业及设施渔业的发展壮大”的水产开发工作思路,力争全区今冬明春完成改造精养鱼池4万亩,新增精养鱼池面积0.5万亩,新增野生寄养小龙虾面积1万亩,恢复利用或新增设施渔业面积2.5万平方米。
三、水产业发展规划和发展方向 根据“发展城郊现代渔业,创建特色水产大区”的思路,2010年,规划全区养殖面积达到20万亩(含虾稻连作5万亩),水产品总量达到10万吨,水产业产值达到10亿元;其中名特优面积10万亩,产品总量8万吨;水产业为农民增收贡献率达30%以上,水产业产值占种养业产值的35%以上。
(一)发挥城郊优势,建设现代高效渔业经济区 一是要大力发展休闲渔业,把荆州区建设成中心城区的后花园。根据全区资源分布特点,主要是围绕城区周边,以桃花村为龙头,建设一批度假渔庄;围绕名胜景点和水库,以丁家咀水库、沙岗水库为龙头,建设一批旅游渔庄;围绕特色养殖基地,以纪南青鱼为重点,建设一批特色垂钓渔庄。力争全区建设休闲渔庄100处,面积1万亩,年接待10万人次,年垂钓产值1个亿。二是要大力发展设施渔业,把荆州区建设成名贵养殖的种苗基地。重点是建设以鲟鱼为主,以“恒升”公司为龙头的工厂化养殖,力争达到20万平方米,年产苗种XX万尾,产值1亿元,以丁家咀为龙头,发展网箱养殖,网箱面积达到40万平方米,同时,稳步发展网箱养鳝40万平方米,使全区设施渔业养殖面积达到100万平方米。三是要大力发展特色渔业,把荆州区建设成全省最大的青鱼产业基地。主要是以纪南友信青鱼合作社为龙头,发展青鱼养殖5万 亩,年产成鱼5万吨,实现产值5亿元。四是大力发展水产品加工业,把荆州区建设成水产品的重要集散地。重点是扶持“金鲤鱼”发展壮大,力争年生产能力达到1万吨;引进青鱼加工,壮大友信青鱼合作社,力争合作社年青鱼销售和企业加工达到3万吨;抓好荆州市锦欣水产品批发大市场以为龙头的市场及中介组织建设;积极扶持创建“金鲤鱼”、“长湖”青鱼、“巧开口”鱼糕等水产品牌提档升级。力争全区水产品通过企业加工,市场和中介销售达到8万吨。
(二)把握政策机遇,改善渔业生产的基础条件 要结合荆州区的实际,要重点抓好“三片一场”的鱼池建设,三片是:沿长湖片包括郢城、纪南共2.5万亩精养鱼池改造建设;沿荆堤片即上起马山枣林岗、下至李埠含马山、菱湖共2万亩精养鱼池改造建设;沿太湖片即沿太湖港中渠、北渠,包括太湖、八岭、马山共1.5万亩精养鱼池改造建设。一场是:所有镇、村级规模渔场,面积约2万亩。建设好“三片一场”,亩平单产可提高250公斤,全区可增加产量2万吨,年增加产值1亿元以上。
(三)精心组织引导,提升水产发展的服务能力 一是要加强渔业科技队伍建设,提升科学养鱼的服务能力。重点是开展好“渔业科技服务年”活动。二是要加强试点示范,提升示范引路的服务能力。重点是办好稻田养虾,青鱼养殖示范基地,健康养殖示范场,扶持和培育龙头企业和100户科技示范户。三是加强项目建设,提升项目支撑的服务能力。全区要重点抓好鲟鱼籽酱、青鱼产业化等项目的开发和招商引资工作,抓好“水产大县”、现代农业专项等财政项目的落实工作。四是要加强渔业执法建设,提升渔业管理的服务能力。重点是抓好健康养殖和渔业安全,整治渔业环境,打击非法作业以及违禁生产药品,确保渔业生产安全和水产品质量安全。
第三篇:渔业工作总结
渔业工作总结
20××年是实施“十二五”计划的第二年,我州渔业系统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农业厅和各级部门的支持帮助下,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红河州“做大渔业产业、强化渔政执法、确保渔业安全”的发展方针和“北部重点发展水域养殖、南部重点发展梯田养鱼,加强渔业‘三大安全’监管,实现平安渔业”的发展思路,团结协作,扎实工作,认真抓好渔业科技项目的推广,加大力度调整渔业结构,加强渔业行政执法,重视渔业安全生产,使全州渔业工作得到进一步发展。全州水产品总产量6.8万吨,实现渔业经济总产值10.4亿元,人均水产品占有量15.1千克,为我州高原特色渔业跨越式发展创造了条件。
二0××年渔业工作情况
一、渔业生产情况
(一)水产养殖面积:据统计,全州水产养殖面积完成200067亩,占年计划的100%,比上年增加5亩,其中:池坝塘44508亩,水库75159亩,湖泊80400亩,分别占年计划的103.5%,98.1%,100%,分别比去年增长2.9%,0.6%,减少2.0%。电站网箱236亩,比去年增长49.4%。稻田养鱼面积完成430412亩,完成年计划的103%,比上年增长2.5%;冬水田养鱼面积完成210955亩,完成年计划的100.5%,比上年增长0.1%。
(二)水产品总产量:据统计,全州水产品总产量达到68116吨,占年计划的104.8%,其中:池坝塘23335吨,水库6709吨,湖泊3861吨,稻田养鱼12419吨,冬水田7383吨,捕捞659吨,电站网箱13750吨,分别占年计划的99.7%,111.8%,100.3 %,101.5%,105.5%,1318%,110.3%,分别比去年增长0.8%,69.1%,35.2%,减少1.2%,增长0.9%,55.4%,17.1%。
(三)苗种生产:全州生产鱼苗315414万尾、鱼种2540吨,比上年分别增长0.8%、减少14%。其中:生产鲤鱼鱼苗107932万尾,家鱼苗169135万尾,罗非鱼鱼苗216万尾,鲫鱼鱼苗36953万尾,观赏鱼鱼苗695万尾,其它鱼苗483万尾;鲤鱼鱼种1059吨,家鱼鱼种842吨,罗非鱼鱼种195吨,鲫鱼鱼种288吨,观赏鱼鱼种52吨,其它鱼种104吨。在保证全州养鱼生产快速发展需要的同时,还大量销往省内各州、市和贵州、广西等省及越南市场,是我省重要的鱼苗生产基地之一。
(四)经济渔业:据统计,全州渔业经济总产值达到104168万元,占年计划的101.1%,比去年增长7.7%,其中:(1)第一产业实现总产值81281万元,比去年增长9.2%;(2)第二产业实现总产值1174万元,比去年减少24.4%,全州共加工鲜活水产品937吨,(3)第三产业:全州实现第三产业总产值21713万元,比去年增长4.5%,其中:水产品流通16660万元,水产运输669万元,休闲渔业4384万元。
(五)渔船:全州共有渔业船舶883艘、总吨770吨、功率1572千瓦,其中:机动渔船88艘、总吨214吨、功率1572千瓦;非机动渔船795艘、总吨575吨。
二、主要工作及经验
(一)领导重视,计划早落实
为做好全年渔业工作,做到计划早研究,工作早安排,措施早落实,元旦刚过就将红河州渔业发展计划各项指标以红农渔[20××]1号文件《红河州农业局红河州渔政监督管理局关于印发<红河州20××年渔业工作总结及20××年渔业工作意见>》下达各市县渔业主管局执行。各市县渔业主管局或召开会议或下发文件,及时将渔业生产指标分解、落实到各乡镇执行。
(二)抓好渔业科技项目推广工作
20××年我州计划推广池塘精养高产技术面积3.2万亩,总产18700吨,平均亩产585千克;推广稻田养鱼面积42万亩,总产12230吨,平均亩产29千克;推广冬水田养鱼面积21万亩,产量7000吨,单产33千克。
为顺利抓好各项渔业技术推广项目,我们及时把项目分签到各市、县承担,做到项目专人负责、责任明确、奖罚分明,并做好项目的服务工作和抗旱保渔工作,举办各种形式的技术培训55期,2996人次。据统计,全州完成池塘精养32574亩、产量19056吨、平均亩产585千克;完成稻田养鱼面积430412亩、产量12565吨、平均亩产29千克,;冬水田养鱼面积完成210955亩、产量7383吨、平均亩产35千克。
(三)稳步发展名特优新水产品养殖
在上年调整发展名特优新水产养殖的基础上,根据各市县资源情况、市场变化、分类指导、加大力度、继续稳步调整品种结构,发展名特优新水产品养殖。
云南太平渔业有限公司在石屏龙朋镇小路南投资800万元建设占地面积13亩的鲟鱼养殖基地工程于20××年1月动工,4月中旬竣工投入使用;建水明大渔业有限公司在建水临安镇黑龙潭投资250万元建设占地面积17亩的抗浪鱼、大头鱼养殖基地工程于20××年2月动工,12月已竣工投入使用;河口山河水产有限公司在河口县南溪镇安家河投资1600万元建设占地50亩的特色养殖基地于20××年9月1日开工;河口连佳养殖有限公司在河口县南溪镇马多依前期投资300万元建设占地8亩的鳄鱼养殖基地于20××年11月8日开工;建水昌隆有限公司、泸西融盛水产养殖公司两个虹鳟鱼养殖基地荣获“农业部健康养殖示范场”称号。
名优品种开发和养殖呈现新亮点:石屏大闸蟹品牌继续扩大影响;泸西阿庐金线鲃首次突破人工繁殖;开远南美白对虾成功养殖80亩;弥勒泥鳅人繁成功,藕田养殖泥鳅示范400亩;屏边墨头鱼(棍子鱼)人工驯养工作有效推进;元阳双团棘胸蛙人繁成功,石蛙养殖合作社发展会员100多人;开远、蒙自、元阳引进芙蓉鲤鲫、长丰鲢、福瑞鲤等新品种试验示范取得成效。
(四)重点实施南部稻田养鱼和冬水田养鱼,推动梯田养殖发展
为充分利用南部梯田资源优势,提高梯田综合效益,积极推广稻田养鱼和冬闲梯田养鱼技术,使之成为促进南部地区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项目区各县由于主管局领导重视、精心组织、狠抓落实;县水产站入村住户、现场培训、工作扎实、措施到位、抓好典型、办好样板;州水产站加强指导、督促管理,做好服务。据统计,全州完成稻田养鱼面积430412亩,比上年增加了10300亩,产鲜鱼12419吨,平均亩产29千克。
全州完成冬水田养鱼面积210955亩,比上年增加了108亩,总产鲜鱼7383吨。
(五)梯田小龙虾防治工作成效显著
根据州政府要求,州、县农业部门开展了梯田小龙虾调查工作,掌握了南部六县梯田小龙虾的基本状况,进行了室内多组药物比较实验和大田试验,确定了既能杀灭小龙虾,又能对水体和水生生物的影响降到最低程度的药物、使用浓度、施用方法、防治时间。制定实施方案,开展了梯田小龙虾药物防治工作。制作、发放《防治小龙虾宣传手册》12070本,粘贴《小龙虾防治安全事项公告》1441份,制作宣传专题片《小龙虾怎么由养殖品种变成梯田防治对象》在元阳县有线电视台连续播放14天次,制作并发放专题片光碟30盘。召开群众培训会218场次,参加培训人员21057人次。出动防治人员18348人次,投入使用喷雾器5666台,其中:群众自筹5166台,农业局配备500台(机动128台,手摇372台),发放药物14.2万支,56.8万毫升;发放口罩800个,手套800对, 剪刀400把,防治面积30984亩,涉及6个乡镇35个村委会153个自然村11912户农户。共清理统计死虾370.4万只,重26294.99公斤,平均规格7.1克/只。危害最重梯田的每亩有小龙虾达2300只,重16.27公斤。梯田内杀死的小龙虾、活体鲤鱼、稻谷、稻杆送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昆明)检测药物残留,均未检出溴氰菊酯残留量。大田试验和大面积杀灭小龙虾也未发现梯田内鲤鱼、鲫鱼、鳝鱼、泥鳅及麦穗鱼等小野杂鱼死亡。
(六)加大执法力度、加强渔政管理
1、加强水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执法,促进水产品健康发展
为确保我州水产品安全供给和消费,保障我州现代渔业健康快速发展,根据国家、省相关文件精神和要求,结合我州实际,全面开展了水产品安全专项整治。我州各级渔政执法机构将水产品质量安全作为渔政执法工作的重点内容,以水产苗种生产合法性、水产品养殖用药投入使用情况、开展产地和市场水产品质量监督抽检工作为重点,探索监管长效机制的建设。组织渔政执法人员深入养殖场、重点养殖户对渔药、渔饲料进行专项检查,对养殖记录进行严格审查,对无记录或记录不全的养殖户进行记录指导;对水产品市场进行监督检查,确保水产品质量安全,有效地维护和保障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2、完成珠江禁渔工作
在巩固20××年珠江禁渔成果的基础上,调整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法,从加大渔政执法力度,保护渔业资源环境入手,全面推进20××年我州禁渔工作的开展。据统计,我州共出动宣传车辆68辆次,执法人员313人次,发放宣传资料24200份,张贴通告450份,《珠江禁渔宣传手册》700余份,悬挂布标20余条,宣传标语400余条,制作永久性固定宣传牌2块,利用电台、电视台、报刊、农业信息网、手机短信等平台加大了宣传力度,扩大了宣传面。在禁渔期间,各县市渔业行政部门加强水面、江岸和市场的巡查、检查,确保“江中无渔船,水中无渔具、市场无江鱼”。据统计,全州共出动渔业行政执法人员398人次,车辆91辆次,查处违规钓鱼150余人次、查处渔业案件17件,其中:电鱼2件,没收鱼获物120余千克,没收网具200余米、串钩100米、地笼250余米、刺网2张、电鱼设备8台(套),教育150余人,行政拘留1人。开展人工增殖放流是珠江禁渔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据统计全州共投放鲢鱼、鳙鱼、鲤鱼、鲫鱼、白条鱼等29.13万尾,合计金额50万元。
3、开展打击非法捕捉走私经营利用水生野生动物保护专项执法行动 根据《云南省农业厅云南省公安厅昆明海关关于印发打击非法捕捉走私经营利用水生野生动物保护专项执法行动检查方案的通知》(云农渔[20××]11号)精神和要求,红河州农业局、红河州公安局以红农渔[20××]7号文件制定并印发了《实施方案》,开展了打击非法捕捉走私经营利用水生野生动物保护专项执法行动,全州共发放宣传资料8570份,展版宣传10次,电视台宣传播放6次,张贴挂图10份,共检查餐饮店195家,农贸市场103处,水产品批发市场16处,超市8家,共出动执法人员渔政266人次,执法车辆75辆次。强化全社会保护水生野生动物的意识,促进水生野生动物经营利用单位和个人合法经营,从严打击走私及非法捕捉、杀害、加工、贩卖水生野生动物及其产品的行为,切实保护我州的渔业资源和渔业生态环境,促进我州渔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4、继续推行“两证制度”管理
为全面贯彻实施《渔业法》,推行以养殖证为核心的水产养殖业管理制度,加强对养殖环境、苗种、渔用饲料、渔药、水产品质量等全方位的管理和贯彻实施农业部《水产苗种管理办法》,加强苗种生产、经营管理,提高水产苗种质量,维护水产苗种生产者、经营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权益,继续推进渔业养殖证制度和水产苗种生产经营许可证制度管理。全州累计发放养殖证572本,水域面积28494亩;发放水产苗种生产许可证45本,生产面积61642亩。
5、加大渔政执法力度
20××年我州积极查处渔业案件、严惩违法分子、保护渔业资源、水生野生动物资源和渔业生态环境。据统计,全州共出动渔业行政执法人员10395人次,车辆2803辆次,执法艇2816艘次,查处渔业案件415件,罚款8750元,其中:偷鱼141件、毒鱼24件、炸鱼28件、电鱼193件,没收鱼获物399千克,没收网具6031米(张)、电鱼设备13台(套),行政处罚73人。
(七)强化渔业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20××年新年伊始,红河州渔政监督管理局就以红渔政[20××]1号文件下发了《关于加强渔业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县市渔政监督管理局加强渔业船舶安全监督检查,建立健全渔业船舶安全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重点加强“春节”、“清明节”、“五一节”、“国庆节”、“州庆”、“元旦”等重点节日的监督力度。与各县市渔政监督管理局续签了20××年《红河州渔业安全生产责任书》,层层落实渔业安全生产责任制,切实加强渔业安全生产监督工作。20××年,全州登记在册渔船919艘,经检验合格的883艘,年检不合格的36艘。全州所有登记在册的渔船都建立渔船档案,做到一船二档(纸质档和电子档)。20××年我州未发生渔业安全事故。
三、存在问题
我州渔业生产虽然保持了快速发展势头,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由于春寒和干旱影响,造成全州受灾面积99489亩,水产品损失5869吨,造成直接经济损失7037万元。
(二)渔业资金紧缺,投入严重不足,基础设施差,渔业发展后劲不足。
(三)养殖品种不合理,流通不畅,产业化程度低。
(四)渔政执法、渔业安全无专项经费,监管手段落后,水产品质量安全和渔业安全生产存有隐患。
第四篇:渔业工作总结
工作总结
一年来我镇渔业科技入户工程在镇党委政府,农技推广中心负责人领导下,在县林牧渔业局技术专家业务指导下,在科技指导员和科技示范户、辐射户密切配合下圆满完成了科技入户工程任务指标。完成的绩效指标如下:
完成示范户:20户,面积746亩,亩效益2507元,平均增效29.2%,户均增收692元;
辐射户300户,面积1100亩,亩效益2185元,平均增效12.7%,户均增收425元。
完成科技入户工程整村推进示范村高南村,示范户5户,面积39亩,亩效益3039元,平均增效32.5%;辐射户5户,面积27亩,亩效益2319元,平均增效15.3%。一年来完成以上指标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推荐筛选示范户。
首先对各个示范户的学习接受能力,自我发展能力及所能发挥的示范带头作用进行综合评价,将不能达到要求的示范户进行调整、在自然基础上将那些明理诚信、群众信得过、技术水平高、又愿意为大家服务的养殖户推荐为养殖示范户,经村、镇审核后报县水产技术指导站,经县科技入户工程领导小组研究后确定,以腊元村仝刚等各村20名示范户人选并所在村范围内张榜公示无异议后,即确定为渔业科技示范户。实行指导员包户责任制,并由指导员与示范户签订入户指导合同。
二、确立重点师范村、重点户、树立师范典型。
经镇推荐县局选定高作镇高南村为科技入户重点示范村,主推鲫鱼、草鱼养殖覆盖率>=85%。我们在20户示范户选出了具备较高养殖技术水平,养殖面积较大、效益较高,在全镇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影响力,塘口记录完整,辐射带动作用明显。仝刚、薛德礼、王钦、杨平为重点示范户。一年来由于在指导工作中突出重点,抓主推品种、主推技术、注重实效以“实际、实用、实效”为基本要求,抓亮点、抓特色,突出以点代面,点面结合,有效推动全镇科技入户工程的辐射带动能力。
三、制定和落实分户指导计划;
在县科技入户工程实施方案的指导下,我们结合本镇实际,根据每个示范户的年龄结构、文化程度、养殖技术、多年来养殖情况、效益情况拟定今年各户养殖的品种、模式,帮助示范户分析苗种放养、饵肥投施、资金来源、鱼病防治、增氧注水、饲养受理、水产品销售等一系列事项,帮助拟定增产增效措施和示范户一起共同商定,按照“四定、五落实”(即定放养、定成本、定产量、定效益。思想落实、政策落实、组织落实、任务落实、措施落实)的要求分户制定指定方案。
四、开展技术培训和参加业务学习。
根据科技入户工程指导员规范要求我们积极开展技术培训,首先本人加强业务学习、积极参加县各种业务培训6次。按时参
加县局水产站每月业务会议学习,努力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利用农闲、生产季节针对性举办各种形式技术培训班和咨询活动、采取相应交流、现场会议培训、室内培训等各个示范户均参加培训四次以上(其中镇办4次,县办1次),每次培训都有通知、培训内容、签到点名簿。
五、积极开展入户指导。
根据技术员指导方案养殖示范户需求,在水产生产关键环节及时到每个示范户塘口开展技术指导,做到每月对所辖示范户指导二次以上,7、8、9三个关键月每周上门一次开展技术指导,全年累计20次以上。整体推进各村基本上一周二到三次进村入户,指导询问帮助解决养殖生产中关键问题和生产中关键技术,建立健全示范户联系制度。除了入户指导之外,还经常电话联系,确保技术指导具体到户,关键环节主动入户、突发情况及时入户、技术咨询随时入户,确保信息技术到位。由于示范户带动了其它养殖户,养殖收入平均增长10%以上,先进实用技术入户率、到位率达95%以上。
以上是本镇一年来做取得成绩和所做的一切工作,但距离领导要求还查的太远,本人决心在以后工作中,认真学习,以党的十八大文件精神为动力,积极开展科技入户工作,争取2013年取得更好成绩。
第五篇:水产业简介
宁夏农垦沙湖观摩点简介
以湿地资源为载体的适水产业是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确立的13个特色优势农业产业之一,也是宁夏农垦6大优势特色产业之一。宁夏农垦拥有宜渔湿地资源30万亩,占农垦土地总面积的10.7%。现有养殖区域面积10万余亩,其中:池塘标准化养殖2万亩,湖塘健康养殖2万亩,大水面生态养殖6万亩。从渔农工1000多人,年水产品总量达8984吨,产值达9766万元,养殖户均收入达到2.8万元。农垦沙湖生态渔业发展公司是宁夏农垦适水产业发展的核心区,湿地资源丰富,宜鱼湿地约11万亩。近10年来,坚持以湿地生态保护为前提,科学布局规划、有序开发利用,不断推进湿地适水产业发展。目前湿地已利用面积达7万亩,公司先后被自治区人民政府命名为“自治区优质水产品基地”,国家农业部授予“健康养殖示范农场”称号,“沙湖大鱼头”被评定为“宁夏特色产品”,并走上国宴,誉满全国。“沙湖”牌鳙鱼、鲢鱼、草鱼、鲤鱼、螃蟹等6个水产品通过国家绿色食品认证,颇受市场青睐,产品供不应求。
为进一步做大做强农垦适水产业,农垦局党委按照《自治区党委 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农垦改革发展的意见》要求,组建宁夏沙湖生态渔业发展公司,严格按照“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要求运行,带动农垦现代适水产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在经营模式上,力求从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向“公司+农户+基地”的有组织、有计划、有目标的规模化、集约化经营过渡;在养殖模式上,力求从单一的湖泊粗放式养殖,向大水面生态型养殖、半精养、池塘精养等多种方式相结合的综合模式过渡;在产业结构上,力求从单一的淡水养殖,向以立体淡水养殖为主,水生种植、水禽养殖和水上休闲相结合的综合型湿地经济结构转变。在发展战略上,力求突出品牌特色,依托沙湖旅游产业带动,利用三年时间集中打造“五个基地、一个中心”,即大水面生态养殖基地、标准化苗种培育基地、高产精养示范基地、休闲竞技垂钓基地、水禽养殖基地和沙湖现代渔业贸易中心。重点打造“沙湖大鱼头”、“沙湖河蟹”、“沙湖草鱼”、“沙湖鸭鹅”等特色水产品,以质量求效益,以品牌要效益。全力打造独具特色的沙湖生态渔业和绿色水产品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