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5)水利改革发展规 划[优秀范文5篇]

时间:2019-05-15 13:43:0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2—2015)水利改革发展规 划》,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2—2015)水利改革发展规 划》。

第一篇:(2012—2015)水利改革发展规 划

******(2012—2015)水利改革发展规

以建设促保护以改革促发展

加快草牧场水利基本建设步伐

水利是农牧业发展的命脉,是现代农牧业建设不可或缺的首要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替代的基础支撑。把水利作为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先领域,把草牧场水利作为农牧区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任务,把严格水资源管理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举措,把大力发展节水灌溉作为草牧场水利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突破口,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确保我场畜牧业及草原生态健康有序发展。

一、******基本现状

******场部驻巴什玛勒衮村,距离县城210公里,除75公里为315国道外,其中新铺25公里油路,30公里为季节性洪沟,80公里为盘山简易牧道。2011年末,牧区总人口565人。总人口中,以维吾尔族为主,达565人,占100%。辖区总面积5000平方公里。

******位于阿尔金山和昆仑山两大山系接壤地段,牧场四面环山,北接江格萨依村,东邻若羌县,南面与西藏自治

区相望,西与库拉木拉克乡琼木拉克村为界。平均海拔3200米,最高海拔5500米。年平均降水量200毫米左右,年最高气温28℃,最低气温零下30℃。场区气候干燥少雨,属典型大陆性高原气候。牧场有优质天然草地448.1万亩,其中,优质草场有141万亩,人工种草3000亩。牧区共6个牧业点,所有牧民属全牧业经营,2011年末,牧区牲畜存栏头数万头只。

二、水利基本建设发展思路

近几年来,我场认真贯彻落实水利基本建设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县委、县政府关于农牧区工作的总体部署,紧紧围绕改善农牧业生产基本条件,调整农牧业结构,增加牧民收入的目标任务,因地制宜,为更进一步扎实有效完善草牧场水利基本建设规模、进度、实效都做了具体的计划和安排。我场草地面积万亩,是我县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由于长年气候干旱,风大沙多,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频繁。多年的实践证明,要确保牧业持续稳定发展,必须夯实水利这个基础,推动牧区水利发展。

在草牧场水利基本建设中,我场从畜牧业生产和牧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始终站在改善畜牧业生产条件,提高牧民生活水平,转变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重建草原绿色生态屏障,稳定边疆,繁荣民族地区经济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高度,不断强化对水利基础作用的认识。把水利建

设贯穿于牧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战略部署中,确立符合实际的牧区水利发展思路,指导牧区水利实践。从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和草原生态环境保护的大局出发,适时调整治水思路,牢牢抓住牧区水利这条畜牧业发展的生命线,把饲草料地节水灌溉建设成人工引渠,架设管道等形式。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我场坚持“走水路不走旱路”的原则,按照 “攻水治沙建草原”发展思路,坚持不懈大搞草牧场水利基本建设,着力解决人畜饮水困难问题,大力发展饲草料地人工引水灌溉和架设管道等模式。

牧区地域辽阔,自然、经济条件千差万别。我们在发展牧区水利过程中,始终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根据不同的条件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措施。使一些牧民在自己承包的草场上找到合适的灌溉水源,就采取“联户开发”的形式,在水土条件较好的地区集中开发饲草料地,进行统一规划建设。

牧区水利建设能否有推进力,关键在于工程建设效益。我们始终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作为牧区水利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紧紧围绕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饲草料地人工引水灌溉。并使牧民逐步由“要我干”变为“我要干”,为牧区水利建设注入了强大的推动力。

三、牧场水利基本建设规划

我场所处的特殊自然地理环境和畜牧业主导产业特点,决定了以水利为重点的牧场基本建设的艰巨性和长期性。我场将利用三年的时间,根据草牧场水利基本建设工作,我们将按照 “发展生态畜牧业”的总体战略部署,扎实推进牧区水利“亮点工程”建设,建立草原生态保护和牧区经济发展水利支撑体系,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持牧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水利基本建设的目标规划是:

1、以水源工程建设为基础,节水灌溉为突破口,牧区灌溉饲草料地建设为重点,实现新建人工引水渠以及架设水管道60处、灌溉饲草料地、万亩。解决1200人5万头只牲畜饮水困难问题。

2、对新建牧民搬迁点萨尔瓦顿团结小区167户牧民,新修暖圈167处。将全面实施水利设施配套工程建设,为牧民开垦荒地2000亩奠定基础,早日实现人畜下山来,绿色留草原的战略目标,近一步改善农牧业生产条件,为今后牧业稳定发展创造条件,夯实基础。为此,必须搞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加强领导,落实措施。要把草牧场水利基本建设纳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战略部署中,场领导亲自抓,建立健全牧建组织,切实落实各项措施。做到组织落实、人员落实、技术服务落实、资金落实、奖惩落实。

二是搞好规划设计,加强前期基础工作。我们已按照牧区草原生态建设,水资源保障规划的总体思路,制定了今后

草牧场水利基本建设实施方案,开展了重点项目的规划、设计和实施,确保工程建一处,成一处,发挥效益一处。三是政策带动,增加投入。要继续开展草牧场水利基本建设,以奖代补活动,多干多补,少干少补,不干不补,同时要捆绑涉牧资金,整合项目,加大投入,为草牧场水利基本建设健康发展提供政策和资金保障。

四是提高效益,调动牧民积极性。要适应改革的形势和要求,尊重牧民意愿,以改善牧区生产生活条件为重点,以增加牧民收入为目标,提高牧场水利基本建设的质量和效益,使牧民群众从中得实惠,多受益,使牧场水利基本建设成为牧民自觉行动,增强其发展后劲。

五是加强宣传,示范引路。要大力宣传水利基础设施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地位,在提高抗灾能力,增加牧民收入,改善生态环境中的巨大作用。

通过这次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基本建设工作会议,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我们将传达落实这次会议精神,借鉴各兄弟单位的宝贵经验,扎扎实实地推进我场水利基本建设工作,为全面实现“牧业兴、牧民富、草原绿、边疆稳”的目标,为重建******“风吹草地见牛羊”的秀美风光,为我县生态安全战略的实施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第二篇:漫谈水利改革

漫谈水利改革

▲卢立强史秀明● 解学相

(▲莒县水利局青峰岭水库管理处●莒县水利局仕阳水库管理处山东莒县276500)提要:文章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分析了水利改革的必要性、内容和举措,为当前社会改革和发展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改革;水利工程;管理单位;体制;产业资源化;水权;水市场

一、水利改革

“改革”一词,大概是伟大导师列宁所赞扬的“11世纪世界上最伟大的政治改革家——北宋宰相王安石”首倡,他在嘉祐三年(即公元1058年)任度支判官时在《上仁宗皇帝言事书》(即史称的《万言书》)中,针对当时的吏治、教育、军事、赋税、监司、升迁等诸多方面的长年积弊,提出了一整套的“改易更革”的政治主张,这就是“改革”。历史发展到今天,所谓“改革”,大概就是指“二改一革”,即“一改”不完善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一改”不适时宜的管理体制和经济体制;“一革”也就是革除旧的思想观念、革除不合时代发展的陈规陋习。

改革是历史赋于我们的一大重任,我们必须站在时代前列,顺应历史潮流,打破旧的思想观念,尽快从根本上改变落后的面貌,冲出“计划经济”的束缚,使我们的祖国早日成为世界强国,完成历史交于我们的这一历史重托。

水利改革,是当前社会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离不开其他方面的改革,而政治的、经济的、科技的、人事的和体制的改革对它又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水利是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水利改革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国民经济其他方面的综合改革,因此,水利改革必须先行一步。水利改革应同其它改革一道成为推进社会进步、发展壮大国民经济的强大动力。

二、目前水利管理体制

2.1管理体制形式

2.1.1水利单位分类。目前,水利管理单位从归属上大体包括三类:一 类是条条上的,如河道流域主管部门和少数特大型水利水电工程管理单位:一类是块块上的,如各级政府组成部门之一的水利水电厅局;最后一类是条块上的,如某些水文、水电单位,某些方面属于条条上、某些地域上又属于块块上,日照、威海两市水文在省市级上属块块,而在县级上又成为条条上的了。水电行业分属更多,有条条上的,有块块上的;有中央的,有地方的;有军队的,有电力的„„从性质上水利单位也可分为三类:A类是拥有行政执法权的水政执法部门,如各级政府的水利厅局、大型流域管理机构和部分特大型骨干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大约占总数的9%;B类是拥有水利行业管理职责的事业部门,如各级政府水政部门下设的或附属的行业质评单位、监督单位和工程设施单位,这类单位约占总数的84%;C类是拥有水利行业技术能力和机械设施的施工企业单位,如各级水政部门下设的施工安装公司或施工监理部门,这类单位约占总数的7%,全部各类单位共约8万余个。

2.1.2管理体制形式。目前,我国现行的水利行业管理模式是:“条块分割型”,即中央人民政府领导下的分级分部门的行业地域管理模式,在同级政府领导下水利、环保、城建、卫生、地矿、农业、林业等诸多部门,根据分工不同,分别负责各自管辖范围内的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设计、防汛调度、资源保护等职责,即“多龙管水”。

2.2体制存在的弊端

2.2.1分工不明、职责不清。由于条块分割、分级多部门负责,因此在水资源的开发利用、防汛调度、资源保护、规划设计等方面是“多龙管水”,相互推诿、分工不 1

清、职责不明。

2.2.2司法不一。治理污染归环保部门,节约用水归城建部门,地下水归地矿部门,卫生防疫监督归卫生部门,水电调度归电力部门,自然江湖河水归水利部门,对所有违法水事案件的执法部门不同,执法力度不同,造成“多龙管水”形式下的有法不依、执法不严、司法不公现象时有发生。

2.2.3行政干预。在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规划设计、防汛调度、施工管理、尤其是工程建设招投标诸多方面,无一不存在行政干预、决策不科学现象,下级单位违心地去立项、执法、设计施工、运行调度,使整个水利行业在领导权的监督下运行,没有按自然经济规律进入市场运作,如工农业、城市供水的水价问题,工程建设项目的承包发包、施工管理方面,存在比较多的行政干预现象。尤其现今少数“年轻”领导干部,法律意识淡漠,在“我”管辖区域上老子天下第一、“家长”独断作风盛行,更是部分违法水事案件的直接干预者。近几年工程建设招投标就是明显的例子,工程建设招标只是合法的形式而已!

2.2.4性质不纯。基层水管单位往往是行政、企业、事业三方面性质、职责共存。水库灌区作为一个水资源的开发管理单位,属县水行政主管部门的派出机构,虽然有编制但不拨事业费,汛期负责组织防汛抗洪,又具有部分行政职能,于是,政、企、事不分,对整个流域水资源的开发管理就管而无权、说而无效,至多充当了一个“两面人”的角色。这84%的水管事业单位按说应该分为公益性、准公益性和企业经营型三种,可惜至今改革不到位!水电站也是如此,负责防汛抗洪弃水发电,和灌溉发电,因此具有双方面的作用功能,准公益性和经营性结合在一起。

2.2.5投资不足。在工程运行管理、维修养护方面,没有建立正常的投资渠道,维护经费缺口较大,政府未给水管单位拨发专项事业经费,导致经费不足、工程设施老化退化、技术落后、效益锐减。水管单位受社会影响和农民负担加重等因素制约,经营收入有限,职工工资不保,行业贫困,队伍不稳,人才流失,更加剧了水管单位的恶性运营。

2.2.6水管单位内部“大锅饭”。受现行体制约束,水管单位内部机构设置、人员结构很不合理,而分配不公、多劳不多得、思想不解放、没有竞争意识、吃“大锅饭”等弊病尤为突出。

三、水利改革的必要性

3.1行业归属

水利一直归农口,原因是前段历史上主要为农业服务,而今水利更重要的是为全社会服务,其生产出售也如同重工业商品,因此,理应实行“农转非”,水利行业复归重工业部门。清朝之前历代政府,水利部门一直归“工部”管理,属于工业建筑类行业,只是民国以来才改变成现状。

3.2水的商品属性

水利产品主要是“水”,是改变了其空间位置、时程分配、经过工程措施作用流回或阻止、延缓并改变了方向的产生了效益的非自然水,水利措施之后的水资源,具有了商品属性,是重工业商品之一。

3.3水资源的有限性

水资源是一种可再生的和可重复利用的自然资源,它具有以下几个特性:可再生性、重复利用性、时空分布不均匀性、可污染性、不可替代性和稀有性。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紧缺国,是世界上13个贫水国之一,人均占有水量为世界人均水量的1/4,而我省人均水量又是全国人均水量的约1/6,为352m3,况且,水资源总量在时空上分布不均,近年来又成下降趋势,水资源与其它矿产、物产资源一样是有限的。据统计:截至2001年

底,全国668个城市中就有450多个供水不足,300余个城市严重缺水,114个城市特别严重缺水,30多座城市出现地面严重沉降、下陷、裂缝;其中4个城市地面沉降超2m。年均减产粮食100亿kg,直接工业损失144.7亿元,其它间接损失852.3亿元。一方面是严重缺水,另一方面城市管网滴、渗 损失水是供水量的25%,工业企业管网渗漏率更高,有的则达50%,有些单位和个人又大量浪费和污染有限的水资源,使本就不足的宝贵之水缺上加紧;另外,由于农药、化肥、造纸、制革、冶金、化工、食品、卫生防治等各方面药物的使用,又加剧了水资源的污染范围和趋势,这一切使水资源日趋紧张。更有甚者,今年五月份烟台市某单位出巨资从韩国进口40余吨废旧手机、电池等生活日用垃圾,来浪费我们宝贵的外汇储备、污染我们的环境,这在国内已不是首例,此类事常有报道。

3.4社会发展的必然性

历史发展到现在,各种经济形式并存互补,社会分工更细更专业,用水排污行业单位日趋增多,跨流域调水、多方向跨专业供水更是必然,水资源的所有权、使用权、经营权和分配权之间的水权矛盾愈趋明显。因此,水利行业作为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就必须顺应历史潮流,积极改革,大胆探索。

四、水利改革的内容和举措

我国是一个水利古国,早在春秋时期就已开发水利事业并制定水利条约“无曲防”,公元1202年,金章宗颁布执行的《河防令》就是现存最早的防洪法规,先秦时秦国的《田律》就明确规定了开发水利的“利泽均衡”原则和“保护生态”等原则。当前,广义的水利范围包括:防洪、排水、灌溉、给水、水力、水运、污渠和港口等八种,因此,水利改革至少应含盖这八项内容。

4.1体制改革

水利改革,首先应该明确性质,确定行业归属,综合水利职责,理顺关系,整合行业。分别改属于公益性行政单位、准公益性事业单位、经营性企业单位。

4.2人事改革

在干部制度上,废除终身制,推行公开选拔、竞争上岗、无功即过、连续考核、末位淘汰体制。用工制度上,应实行社会招工、全员竞聘、双向择选制度。分配制度上,应实施按岗设薪、绩效挂钩、工资浮动体制。

4.3科技改革

重视培训科技人才,提倡鼓励各种教育成才形式,启用高科技手段和高技术先进设备,进行技术装备和科技改革。

4.4引入竞争机制和有偿使用机制及补偿机制

在行业管理上引入竞争机制,在资源利用上引入有偿使用机制,在治理保护上引入资源补偿机制。

4.5所有制改革

完善当前所有制形式,可实行全民所有制、股份所有制、集体所有制、个体所有制、合作所有制等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允许民营企业个体或股份所有制形式进入大中型水管单位和水市场,从事水利事业的规划设计、开发利用、施工管理、运行调度等多项水利工作。

4.6明确水权与水市场

要明确各种水资源的所有权、分配权、经营权(含水价制定权)和使用权间的相互水权关系,分离所有权和经营权。净化商品水市场主体,使生产者、消费者自由进入水市场;量化商品水客体,让商品水交易科学化、规范化;强化水资源的国家所有权,坚决不应买断;界定水市场永远为准市场,政府主管部门应对其宏观调控。

4.7实行产业资源化

变工程水利为资源水利,实行行业产业化、供水专业化、管理企业化、用水商品化、运营规范化、规划一体化、开发资源化,收取各种功能的“水费”——即供水、水力、水产、水保、水运、环保、防洪、排水、治碱、湿地等方面的水的“使用费”和“治理保护费”,当然计入成本、利税、折旧等因素;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开源节流并重,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五、水利改革的典型标志——城乡水务一体化

水利管理体制必须改革,现行水管理体制涉及水利、环保、卫生、城建、地矿等诸多部门,分工不明,缺乏协调。原国家环保局局长曲格平说:“解决这种局面的最好办法是推行泰晤士管理模式,即变多龙管水为一龙治水。实现流域化统一管理、赋予流域管理组织以法律的、经济的、行政的最高权限。”在改革过程中,根据形势发展和社会需要,将涉及水的有关职责进行综合,对涉及水管理的行业进行整合,将城建、地矿部门管辖的地下水、环保部门管理的污水、乡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地表水,统一划归“水务”部门这面大旗下,变“多龙管水”为“一龙主水”,外加原水利部门本身自管的防洪、排涝、治碱、灌溉、供水、水电、水产、水保、和交通部门管理的部分航运、港口等分类职责统一划归水务部门,将城乡地表水、地下水、各种废水污水、处理后的中水等一切水资源交归水务部门统一管理、调度分配,形成上下左右全方位、前后时刻相连接、城市乡村一体化、水利环保生态化的综合管理格局。统筹兼顾各行业、综合管理水资源、全面管理水环境,把有关“水”的开发利用和节约保护等事务有机地结合起来,把有关“水”的行业合理地整合揉成一体,形成全面、综合的“大水利”——水务业。扩大“水利” 管理的层面、加强“水利” 管理的职责、强化“水利” 管理的执法力度,重视“水利” 管理的时效性,强调“水利”管理的连续性,宣传“水利”管理的社会性,让“水务” 这面大旗成为发展地区国民经济的航标,让“水务”系统成为启动国民经济可持续协调稳定发展的生力军。打造水市场,成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水务局,统一管理利用城乡水资源,已是大势所趋,上海首开此例,日前,全国部分省份已有地级水务局成立,我省县级水务局业已挂牌运营。因此,在城乡水务一体化的基础上,实行行业产业化、供水专业化、管理企业化、用水商品化、运营规范化、处事法制化、规范一体化、开发资源化,从战略角度看待水问题,从根本上解决我国远虑变近忧的缺水问题,必将掀起水利发展的新高潮,再创历史新辉煌。

2003年5月20日

作者简介:

卢立强(197711.08-),男,汉族,专科学历,助理工程师,莒县青峰岭水库管理处工作。

解学相(1965.12-),男,汉族,本科学历,1998年7月毕业于山东业余干部大学、莱阳农学院,农工专业,高级工程师,现在莒县水利局仕阳水库管理处工作。兼任中国水利工程协会会员、中国管理学会会员,中国科技报研究会理事,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理事、研究员;中国亚太经济发展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目前主攻方向:水资源调度与水环境保护。

联系地址:莒县桃园南区25#楼102房

邮编:276500联系人:解学相

联系电话: 0633-6906977(办2,8:00-11:30,14:30-18:00)

第三篇:×县水利改革经验

以水利改革为突破口 推动扶绥经济驶入快车道

一、更新观念,增强抓水利改革与发展工作的紧迫感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我县总人口41万,其中农业人口达33.1万。目前,我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还比较低,2003年的农民人均纯收入是2063元。我们要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届四中全会关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精神,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切实解决好我县的“三农”问题,就必须下大力气抓好水利这一“命脉”,以水利现代化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把传统农业改造提升为现代农业。

建国以来,扶绥历届县委、县政府班子领导都十分重视水利工作,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加强水利建设,使全县的水利基础设施日趋得到扩大和完善,全县共建成蓄水、引水、提水等各类水利工程1190处,设计灌溉面积达到36.08万亩。这些水利工程为全县的经济发展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全县水利工程管理运行中存在的体制不顺、机制不活,水价不合理、水费征收难,工程维修养护经费不足、水利设施损害严重等问题日益突出,由于这些问题,全县实际灌溉面积减少到了15.5万亩,比原设计灌溉面积减少了一半多,人均仅有保水田约0.5亩。如果能通过改革,解决好当前水利事业发展中存在的种种问题,使全县农民人均拥有1亩保水田,我们农民的收入无疑将会成倍增长。因此,我县县委、县政府把水利改革作为一项提高执政能力,体现执政为民的政治任务,同时也是作为全县农业及经济工作的重要突破口,不断增强了抓水利改革与发展工作的自觉性、责任感和紧迫感。

二、我县开展水利改革的具体做法

水利改革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工程。我们在认真学习、深刻体会国务院、自治区和崇左市有关加快水利改革和发展的文件的基础上,主要采取了如下几个做法:

一是靠政策启动。今年5月,我县采取党员旁听县委常委会的形式,专题讨论全县的水利改革与发展问题,随后,相继制定并颁发了扶绥县《关于加快水利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关于印发扶绥县水利改革与发展实施方案》等8个有关水利改革的文件。全县11个乡镇也分别出台了相应文件。通过出台这些相关的政策性文件,做到改革方向明确、目标任务明了、实施方案明白、保障措施可靠。

二是靠政府发动。县、乡(镇)、村屯层层召开动员会,县里还召开了2次现场会,开展了1次水利改革暨冬修大会战,并采取多种形式开展了大量的宣传,进行了广泛深入的宣传发动。

三是靠措施推动。一是落实领导抓点制度。我们按照工作部署,明确县委常委、县政府副县长及县人大、政协正职领导各负责一个水利改革试点工作,确保试点成功;同时要求各乡镇党政一把手也要每人负责抓一个点。二是抓好业务指导和培训。共成立了11个下乡指导组,编发了一系列指导性材料,深入乡镇村屯进行指导;并召开了下乡指导组政策业务培训、水价测算培训、用水者协会主席副主席培训等5个培训会,狠抓改革的质量和实效。三是抓好督查和协调。县里成立了水利改革工作督查组,定期对全县水利改革工作进行了督查,并将督查情况在全县通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协调解决,确保水利改革工作的扎实开展。

四是靠利益驱动。我们落实了水利改革工作责任状。县委、县政府与乡镇签订工作责任状,各乡镇也与村、屯层层签订责任书,形成了一级抓一级,级级有人抓,层层抓落实的工作局面;把水利改革工作任务和各乡镇领导班子成员的考核结合起来,不完成任务的考核要评为不合格;把水利改革工作纳入三个文明建设检查验收内容,并以此作为提拔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同时,落实奖惩机制,县委书记、县长、县四家班子分管领导和乡镇党政主要领导、分管领导、水利站长交纳了水利改革责任状风险抵押金,明确对任务完成好、改革质量达标的予以奖励,完不成任务的则将全部抵押风险金上缴财政作为水利改革与发展资金;对水利体制改革任务完成好的乡镇或水利工程管理单位,上级水利部门农水投资和地方财政投入资金给予重点支持,不完成任务的不给予农水投资;各用水者协会经验收合格后每个协会给3000元的奖励。县委、县政府还决定从2004年起全县每年投入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资金要达到2000万元以上,其中上级和本级政府投入占40%(含县财政每年预算内解决人饮困难配套资金200万元)。

三、我县开展农村小型水利体制改革取得的成效

我县开展水利改革主要采取组建用水者协会、承包、租赁、独资或合资投资、拍卖等6种形式,其中重点推广组建用水者协会的形式。7月1日我县召开了全县水利改革与发展动员会,到11月10日止,全县共注册成立了64个农业灌溉用水者协会及人饮用水者协会,还有20多个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完成了承包等其他形式的改制。各协会和其他改制形式的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点制定了较完善的制度,还按3~5年达到渠道硬化60%以上、人均拥有1亩保水田的改革目标制定了3~5年的水利工程维护建设规划。今年冬修,这些工程点计划完成渠道清淤150公里,渠道防渗58.3公里,机电泵维修22座,预计共投资369万元,目前已动工的有10多处。8月初刚刚成立的龙头乡那塘屯用水者协会,在短短的时间里,即通过会员集资8万元,组织会员投工投劳进行水利冬修,使该屯硬化渠道在原有的7.8公里基础上增加了2公里,并形成该屯电灌工程2004~2006年的发展规划决定,为水利工程的可持续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经过全县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不懈努力,全县水利改革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益:

一是强化了农民的主体地位,建立起多渠道投入机制。用水者协会大大强化农民在水利建设和管理工作中的主体地位,改变了全县农民长期以来形成的“要我办水利”的抵触情绪,使之变成“我要办水利”的主动意识,调动了政府、集体和个体多方面合力办水利的积极性,建立了以农民为主体的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投资水利新机制,激发了水利建设和管理的新活力。同时,盘活了水利设施沉淀资产,使水利设施充分发挥了效益,实现了滚动式发展,提高了水利工程再生产能力。渠黎镇岜桑村通过竞标的方式,由村支书李国勇以最高标中标承建岜桑村电灌站。县水电部门帮助李国勇个人筹资和贷款共20万元,硬化渠道3公里,恢复了灌溉面积700亩。该私营电灌站按50元/亩计征水费,业主除管理养护费外,年纯收入2万多元。

二是优化了水资源的配置,提高了水资源利用率。通过改革,实行了水资源统一调度制,并实行核定灌溉面积、核定供水数量、核定供水时间、不交水费不供水、不清淤渠道不放水、无人接水不放水等制度,大大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提高了节水效果,起到优化配置水资源作用。龙头乡那塘屯农业灌溉用水者协会的渠道硬化后,同样一台水泵每次抽水到灌区田地需要的时间减少了八成多,也大大节约了用水量,节省了用水户的水费开支。

第四篇:水利改革发展自查报告

一、自查要求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结合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水利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全面开展对中央、省、市以及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的全面贯彻落实,确保水利投入逐年稳定增长,确保水利建设的工程安全、资金安全、人员安全和生产安全,为促进我街道经济平稳增长和社会和谐稳定提供有力保证。

二、自查的主要内容

(一)落实责任。兰江街道加快水利改革发展放在突出位置,落实各项措施,成立街道水利改革发展领导小组,统一负责水利改革发展工作,落实防汛抗旱、饮用水保障、水资源管理和保护、水库安全管理等行政首长负责制,把水利改革发展成效作衡量科学发展水平的重要内容,把加强农田水利建设作为农村基层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重要环节,纳入科学发展的考核体系,形成推动水利改革发展的活力,形成全社会关心水利、支持水利、发展水利的良好环境,形成提高全民水患意识、节水意识、水资源保护意识。

(二)建立水利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多渠道筹措资金,力争十二五时期在水利建设资金投入比2012年增加一倍以上,发挥政府在水利建设中的主导作用,把水利作为公共财政投入的重点领域,明显提高对水利投入的总量和增幅,把农业发展基金50%用于水利建设,街道开展的河道水环境整治、山塘除险加固、农民饮用水、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资金除上级财政65%补助外,街道足额配套,确保水利建设任务顺利完成。

(三)着力推进重点水利建设。加强农田水利、山塘治理、水环境整治、泵站改造,提高农民饮用水保障能力是今后我街道水利建设的重点,结合今年水利重点项目会战攻坚会的强劲东风下,街道先后投入资金200余万元,对田基浦河水环境综合整治和冯村农民饮用水(火盘畈水库)的扩容保障等工程,八月份已全部完成,进入正常运行,根据上级主管部门要求,结合本街道实际,已规划编制完成兰江街道河道整治规划、山塘治理规划,项目前期准备工作已完成,配套资金落实,下步将进入实施阶段。

(四)严格水利资金管理使用。水利资金严格按规范使用和管理,确保资金使用效率,无虚报、假报水利项目骗取上级资金,挤占挪用水利专项资金的现象,凡是上级财政要求街道配套的项目资金足额配套,按时到位,确保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

(五)严格执行水利工程项目建设管理。水环境整治、山塘除险加固、农民饮用水安全为重点的水利建设工程,从立项审批、招标投标、合同履约、建设实施、资金使用、质量安全管理等方面层层把关,保证了工程公开、公正和有序实施,不论工程大小都实行工程投标制、管理合同制、质量监理制、竣工验收制,杜绝了领导干部违反插手干预工程建设领域的行为,从工程建设情况来看,没有出现工程不招标、资金使用不规范、工程质量不合格的现象,保质保量完成各项水利工程任务。

(六)积极开展创新水利科学管理。实行水资源统一管理,保护水资源就是保护生命,依法对水环境和饮用水原地的保护,合理利用水资源,统筹安排生活、生产、生态用水,加强水资源的综合利用水环境的综合治理、防洪排涝等涉水事务管理,促进水资源合理开发、优化配置、全民节约和有效保护。

(七)加强水利工程领域的廉政建设。为了加强和预防水利工程建设领域的腐败问题,防止干部插手干预,所有水利建设工程街道规定都要进入工程招投标,严格照章办事,凡招标后的工程都签订廉政协议,从源头控制腐败,到目前止未出现工作失职、监管不力,不作为行为,严格按照上级建立廉政风险控制机制,做到工程优良、人员优秀的目标。

第五篇:宜昌市十二五水利发展规划报告

湖北省 宜昌市

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报告(送审稿)

宜昌市水利水电勘察设计院

二〇一〇年七月

定审

查项目负责人审核主编人员参加编制人员

刘克清 鹏刘 丰吴 琼姜 江席祖荣

毕家杰潘家秀苗云江胡 杰王代圣刘院生宋世鸾洪 钧董凌云郑思俊杨香东邓劲方阮小燕杨振华赵增辉操江涛张志新杨森茂田海欧向清炳周真中聂华彬戴圣福 :姚大志

:李桂林

:靳

:李建新

:翟中旭

:万卫平

录 概况.....................................................................................................................................1 1.1 自然地理概况..............................................................................................................1 1.2 水资源概况..................................................................................................................2 1.3 社会经济概况..............................................................................................................3 2 水利发展改革的现状.........................................................................................................4 2.1 “十一五”水利发展的主要成就..............................................................................4 2.2 水利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制约因素......................................................................8 2.3 面临的形势..................................................................................................................9 3 水利发展与改革的总体思路...........................................................................................11 3.1 指导思想....................................................................................................................11 3.2 基本原则....................................................................................................................11 3.3 总体思路....................................................................................................................13 3.4 编制依据....................................................................................................................14 3.5 规划水平年................................................................................................................15 4 水利发展的主要目标.......................................................................................................16 5 水利发展的布局...............................................................................................................24 6 水利建设与管理的主要任务...........................................................................................26 6.1 水利建设的主要任务................................................................................................26 6.2 水利改革与管理的主要任务....................................................................................33 7 重点水利工程项目建设...................................................................................................39 7.1 “十一五”转接重点项目(5个).........................................................................39 7.2 “十二五”新建项目(10个)...............................................................................42 8 保障措施...........................................................................................................................50

湖北省宜昌市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报告 1 概况

前 言

“十二五”期间至2020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加快推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是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关键时期,也是宜昌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实施鄂西生态旅游圈建设,创建世界水电旅游名城和国家森林城市,走在中部地区和长江沿线同等城市发展前列的重要时期。水利是基础产业,解决好人水和谐的问题,是实现宜昌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基础和保障。概况

1.1 自然地理概况

宜昌位于长江中上游结合部,地处鄂西山区与江汉平原交汇过渡地带。素有“川鄂咽喉、三峡门户”之称。其地理位置为东经110°15′~112°04′,北纬29°56′~31°34′。东西宽174km,南北长180km,版图面积21084km2,其中山区占67.4%,丘陵占22.7%,平原占9.9%。宜昌东邻荆州和荆门市,南抵湖南省常德市,西接恩施土家族自治州,北靠神农架林区和襄樊市。

宜昌地形复杂,高低相差悬殊,山区、丘陵、平原兼有。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西部的兴山、秭归、长阳、五峰和夷陵区西部为山区,夷陵区的东部、当阳、远安、宜都等县(市、区)为丘陵,长江、与清江和与沮漳河交汇两侧的枝江、当阳、宜都等县(市)的部分区域为平原。

土壤从红壤土到棕壤等九种类型均有分布,其中优质熟化土壤占耕地的48%。全市植被良好,森林资源居全省第二位,覆盖率为55.3%。

宜昌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多年平均年降

湖北省宜昌市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报告 1 概况

1.3 社会经济概况

宜昌市国土面积21084km2,耕地477.22万亩,其中水田126.77万亩。截止2009年底,全市总人口401.3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67.07万人,农业人均耕地1.79亩。宜昌市下辖五县(远安、兴山、秭归、长阳、五峰)三市(枝江、当阳、宜都)五个城区(夷陵、西陵、伍家、点军、猇亭),107个乡镇(办事处),1367个村民委员会,9804个村民小组,260个居委会。

2009年全市生产总值1245.61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50.70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685.95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408.96亿元。全地域财政收入235.71亿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54.94亿元,城市居民人平可支配收入12843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186元。

宜昌市交通便利,是我国重要的交通枢纽城市之一。长江黄金水道、沪渝高速、沪蓉高速、焦柳铁路、宜万铁路、318国道等国家重点交通线在此交会,与三峡机场构成了现代水陆空立体交通网络,直达全国各地。

湖北省宜昌市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报告 2 水利发展改革的现状

水库除险加固、农村饮水安全、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泵站更新改造、小水电代燃料、水土保持、中小河流治理等涉及民生的水利建设得到加强,解决了一大批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水利需求,行业能力得到明显提升。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1 防洪减灾能力不断提高

“十一五”期间,建成了玄庙观等11座中小型水库,完成了70座病险水库的除险加固;完成了长江宜昌市城区护岸一期工程和上百里洲大堤加固工程、建设堤防79km,整治长江崩岸10处;完成了兴山古夫、当阳城关、夷陵小溪塔、五峰渔洋关等重要城镇防洪整治、修建堤防16.8km;加固了沮漳堤防穿堤建筑物;完成了百里洲和沮西泵站的改造;启动了宜昌城区护岸二期工程、沮漳河流域18处泵站和红溪港泵站的改造。到2010年,全市建成江河堤防530km,保护面积840km2,保护人口70.57万人,结合三峡水库调度,长江宜昌段能够防御百年一遇的洪水,沮漳河堤防基本达到了十年一遇的防洪标准。全市建成排涝泵站122座,总装机70516kW,初步形成了沮西、漳东、百里洲、七星台、董市五大排区,除涝面积达到了99.69万亩,百里洲和沮西排区达到了十年一遇的排涝标准。

初步建立了洪水预警预报、调度、抗洪救灾等防汛信息指挥系统,防洪应急能力进一步增强。

2.1.2 城乡用水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十一五”期间,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解决了99.51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占全市饮水不安全人口的53.8%,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60%,改善了农村饮水条件和供水质量。新增城镇供水人口8.1万人,城镇年供水能力5亿m3。基本实现城镇普及自来水。

“十一五”期间,全面创新和推广应用“生物慢滤”和“新型雨水集

湖北省宜昌市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报告 2 水利发展改革的现状

体系。新建成官庄、界垭等一批经济快速发展、环境清洁优美、生态良性循环的小流域。三峡库区、黄柏河流域水土保持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2.1.4 水利信息化稳步推进

“十一五”期间,建成并启用宜昌水利电子政务系统一期工程和宜昌市水利(防汛)计算机网络及视频会议系统。新建水雨情遥测站121处,建成74个基本站水文信息采集系统及专用数据库和20个大中型水库水情自动测报系统,基本实现了水雨情测报自动化。大中型水库、主要江河、水文站、雨量站、气象站等水雨工情信息实现实时查询和分析计算。基本形成洪水预警预报、防汛调度等防汛信息指挥系统。

2.1.5 水利管理和改革顺利实施

“十一五”期间,宜昌市政府相继出台了《关于划定官庄水库水源保护区的决定》、《关于严禁在长江宜昌江段采砂的通告》、《关于加强长江胭脂坝段河道管理的通知》、《关于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与管理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善溪冲水库饮用水源保护区建设管理工作的通知》和《宜昌市中小河流管理办法》等规范性文件,加强了对全市水利工程建设和涉水事务的管理,加强了城区饮用水水源地的保护,为宜昌创建全国卫生城市和环保模范城市作出了贡献。

“十一五”期间,全市完成了25家水管单位体制改革。推行农业灌溉两部制水价和末端水价,推行农民用水者协会管理和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共有制管理。全市共成立农民用水户协会252个,管理灌溉面积75万亩,入会会员17.35万户,受益人口51.34万人。全市采取拍卖、租赁、转让、等多种改革形式,开展小型水利工程产权改革,已累计完成9.5万处。在全市大中型灌区的末级渠系、小型灌区以及饮水安全工程中推行农民参与式管理。全市93个水利站共转制组建水利服务中心65个,转入乡镇农技服务中

湖北省宜昌市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报告 2 水利发展改革的现状

务依然很重。水价改革尚不到位,过低的水价对用水户不合理的用水需求形不成有效的调控作用,价格机制对用水效率提高的促进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小型水利产权制度改革需进一步完善和探索。乡镇水利站配套改革存在水利服务人员流失、不到位、后继乏人和自身发展受限等诸多问题,造成农村水利事业服务不到位。“多龙治水”仍然存在,水务一体化进程缓慢,难度极大。

2.2.5 行业发展基础不够坚实,基层水利技术力量不足

基层水利服务体系薄弱。乡镇水利站整体改革转制后,管理体制不顺,运行机制不活,服务岗位偏少,严重制约农村水利建设与管理。

水利专业技术人员紧缺。县市水行政主管部门专业人员青黄不接,基层水管单位专业技术人员不足、专业不对口。乡镇水利专业技术人员流失严重,引进困难,造成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病险情处理和灾害防治缺少相应的技术指导。

水利科研及推广体系不完善,科技管理工作薄弱,科技投入不足,科技研究、科技成果推广应用不适应水利建设的需要。

2.3 面临的形势

目前,国家提出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区域发展、扩大内需、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大决策,民生水利建设的任务将更为艰巨,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对节能减排、提高用水效率和效益、保护水环境的要求越来越迫切。

省委、省政府加快推进“两圈一带”战略,宜昌市是“两圈一带”中心之一。宜昌市委、市政府提出了要建成长江沿岸经济强市、全国一流的旅游名城,走在中部地区和长江沿线同等城市发展前列的目标,要把宜昌建设成省域副中心城市、世界水电旅游名城和森林城市,要更加注重改善

湖北省宜昌市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报告 3 水利发展与改革的总体思路 水利发展与改革的总体思路

3.1 指导思想

坚持以人为本,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按照湖北省“两圈一带”总体战略,创建世界水电旅游名城和建设长江中上游区域性中心城市的要求,结合地方实际,坚持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原则,以保障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建设和谐社会为目标,以促进人水和谐、维护河流健康、保障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为主线,以全面提升应急管理能力、防洪保安能力、水资源保障能力、粮食安全保障能力、为民服务能力、依法行政与依法治水管水能力、行业发展能力和科学发展能力为重点,大力推进依法治水,不断深化水利改革,建立多元化水利投入机制,健全分级负责制度,妥善处理当前与长远、局部与整体、重点与一般的关系,统筹水利建设、管理、改革与发展,全面促进我市水利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为宜昌经济社会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3.2 基本原则

⑴坚持民生为主的原则。把解决民生水利问题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水利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农村饮水安全、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城区防洪等民生水利和水生态环境治理作为我市水利工作的优先领域,保障水利建设和改革的成果惠及全市人民群众。

⑵坚持人水和谐,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依据水资源承载能力和水环境承载能力,妥善处理开发与保护的关系。既要防止洪水对人类的危害,也要规范人类活动,给洪水留有出路;既要满足人类的合理需求,也要满

1湖北省宜昌市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报告 3 水利发展与改革的总体思路

工程产权管理体制等各项水利改革,不断破除制约水利发展的各种障碍,推进水利体制创新、机制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促进水利事业全面发展。

⑹坚持量力而行,突出重点,注重效益的原则。合理安排水利建设布局和规模,在深入分析江河流域水利建设的需要和可能的基础上,着重解决影响经济发展的水利突出问题,协调各流域的水问题。优化配置我市的水利建设资金,突出民生和城市水利重点,将有限的资金投入到最急需的地方,坚持扩大能力与巩固提高相结合,提高水利工程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3.3 总体思路

在分析“十一五”水利建设成就、存在的问题以及宜昌市经济社会发展对水需求的基础上,按照贯彻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为落实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三大目标,四大战略”提供有力的水利支撑,为宜昌加快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实施鄂西生态旅游圈建设,创建世界水电旅游名城,走在中部地区和长江沿线同等城市发展前列提供重要保障,解决好人水和谐的问题,实现宜昌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出把握一条主线、突出两大重点、强化三个抓手、坚持五个并重、实施“十大工程”的总体工作思路。

把握一条主线

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中央、省水利工作方针,积极实践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促进人与水、人与自然和谐,着力解决好宜昌水利改革与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全面提高水利服务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有力的水利支撑和保障。

突出两大重点

执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着力解决民生水利热

3湖北省宜昌市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报告 3 水利发展与改革的总体思路

二五”规划思路报告》;

5、宜昌市正式批准的国土规划、流域综合规划、区域规划、城市规划等规划成果和有关研究成果;

6、水利部《关于开展全国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全国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指导意见》和《湖北省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报告编制大纲》等有关文件;

7、国务院批准的关于加强长江、黄河等七大江河流域近期防洪建设若干意见和已编制完成的全国防洪规划等水利发展专项规划或正在编制的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等水利发展专项规划阶段成果;

8、有关水利建设工程前期工作和有关专题研究成果等。

3.5 规划水平年

现状水平年:2009年 规划水平年:2015年。

5湖北省宜昌市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报告 4 水利发展的主要目标

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0%以上。建设集中供水1580处,集雨式分散供水19802处,解决全市153.28万人饮水不安全问题。

大中型灌区改造:继续抓好东风渠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完成10处重点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任务。

末级渠系:建设末级渠系2000km,基本完成末级渠系建设。集雨灌溉:增加集雨灌溉面积10万亩,建设50000口水窖(池),新增蓄水量100万m3。

堰塘整治:“十二五”期间,整治堰塘20000口。

农村水生态环境整治:实施沟渠环境整治,围绕新农村示点建设,对100个重点村农村沟塘环境进行整治,实现“水清、岸绿、景美、河畅”的总体目标。

农田水利:“十二五”期间,建设一批机井、塘坝、泉池、水窖、小型提水泵站等小水源工程。农业有效灌溉面积达到135千公顷,节水灌溉面积达到38.32千公顷,灌溉水利用系数提高到0.65。积极发展喷灌、滴灌、微灌、管灌等高标准农业节水工程;大力推进灌区末级渠系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建设。

农村水电:“十二五”期间建设水电站56座,装机13.4万kW,投资10.4亿元。村通电率达到100%,户通电率达100%,用电保证率达96%以上;户均年生活用电量增长总和不低于25%。

㈢水资源开发利用与节约保护

以确保城乡供水的水质水量为目标,进行水资源开发、调度、配置、保护。以黄柏河流域为重点,加强城市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工程建设,逐步完善监测、保护网络和相应的地方法规。全市城镇饮用水源水质达到Ⅱ级,农村饮用水源水质达到Ⅲ级以上。

7湖北省宜昌市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报告 4 水利发展的主要目标

程,重点完成黄柏河、沮河、东山运河水生态修复工程;严格水资源论证,防止对水资源过度开发的行为,加强河流生态用水督察,河流生态环境用水状况得到明显改善,㈤水利行业发展能力建设

人才建设目标。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人都可以成才、以人为本的科学人才观,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抓住人才的培养、吸引、使用三个环节,以提高人才素质为主题,以人才结构调整为主线,以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培养为重点,建设一支包括公务员、专业技术人员和高技能人才队伍在内的,数量充足、素质精良、结构布局合理、效益和管理水平较高的水利人才队伍,为水利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到2015年,全市水利系统具有大专以上学历人员达到职工总数的40%以上,具有初级以上称职人员达到职工总数的45%左右,各级水行政机构中水利专业人员达到单位职工总数的30%左右。加强高层次人才引进培养,力争5年内培养、引进硕士研究生15人,培养选拔1名以上市管专家,5名左右全省水利专业技术拔尖人才。

加强基层水利站能力建设,建立专门的长江禁采执法机构,以及建设与宜昌特殊地理位置相适应的水土保持监测系统,设固定监测点30处(其中已建监测点5个,滑坡泥石流监测点3个,拟新建监测点22个)。将夷陵区的许家冲监测点建成自动监测点。

行业发展能力建设得到长足的发展,各类水利管理机构逐步健全,基层水利服务体系逐步完善,水利行业队伍结构明显改善,素质明显提高。

制定出台有关水资源节约、保护和管理的地方性法规、规章,包括《水资源费征收使用管理办法》、《中水利用管理实施办法》、《节约用水管理办法》、《水权转让管理办法》、《污水排放管理办法》,建立消耗考核指标体系,严格取水许可与水资源论证、排污口设置审批等制度,加强水资源监

9湖北省宜昌市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报告 4 水利发展的主要目标

制度;改革完善水价形成机制和征收机制,逐步建立充分体现水资源紧缺状况,以节水和合理配置水资源、提高用水效率、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为核心的水价运行机制;积极推进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逐步建立权责明确的水利国有资产管理、监督和营运体系,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为促进我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有力的支撑。

水资源管理

执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划定水资源管理的“三道红线”,即:明确水资源开发利用“红线”,严格实行用水总量控制;明确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严格控制入河排污总量;明确用水效率控制“红线”,坚决遏制用水浪费。

水利科技管理

水利科技管理体系逐步健全,水利科技推广应用体系逐步完善,重点水利实用技术推广应用取得明显成效。进一步开展饮水安全、防洪除涝、节水、水环境等方面的政策和措施研究,提出支撑我市中长期社会经济发展的水利重大战略措施、水利现代化发展政策。

水利规划管理

根据全市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工程情势变化,健全水利规划体系,为国土整治、城乡建设、各类基础设施项目提供水利规划服务,协调水利与相关行业关系,规范社会涉水活动,指导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研究制定水利规划管理办法,加强规划项目立项申报、审批、公示等制度。

堤防管理

枝江市河道堤防建设管理考核通过水利部验收,当阳、宜都按照“千分制”开展管理考核,2015年前自检评分达到800分以上;完成枝江市董市、白洋段,当阳市龙台段,宜都市茶店、红湖段,猇亭堤防管理段的堤防管理单位庭院建设任务;新植护堤护岸林8万株,力争全市堤防宜林段无空白;严格执行水法规,严格控制和审批涉河建设事项,确保“十二五”期间长江河道不出现违法违规的涉河建设项目。

中小河流的治理做到河畅、水清、岸绿、坡稳、景美、便民,打造出

1湖北省宜昌市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报告 4 水利发展的主要目标

综合调度和自动化控制系统;建立完善的工程管理与大坝安全监测系统。完善库区雨量、水位遥测系统,装备水文自动测报系统和电站的自动化控制系统。

水利水电规划设计院

3湖北省宜昌市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报告 5 水利发展的布局

综合考虑在建规模、发展需求、前期工作、工程效益和投资能力等各方面情况,合理确定“十二五”期间水利建设规模。按照轻重缓急,做好重点水利项目建设安排,根据各类项目的特点和国家有关投资政策,做好建设项目分年投资测算和投资来源分析,以合理确定“十二五”水利投资需求和投资政策。

5湖北省宜昌市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报告 6 水利建设与管理的主要任务

新挖引河400m。

重点中小河流治理项目

逐步启动全市中小河流综合治理,提高防洪标准。治理16条河流24处。整治、加固河堤及护坡238.35km,整治河道和清於155.62km,修建、改造配套的涵闸、泵站。

㈡民生水利

解决农村饮水不安全问题,提高农村集中供水普及率

建设集中供水1580处,集雨式分散供水19802处,解决153.28万人饮水不安全问题。加大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力度,基本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0%,乡镇自来水普及率达到100%。

推进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和高效节水灌溉工程

力争在“十二五”期末完成70%大型灌区骨干工程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在抓好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的同时,完成8处重点中型灌区节水续建配套改造任务。

基本形成节水高效的现代农业用水保障体系。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9.5万亩,农业有效灌溉面积达到135千公顷,新增节水灌溉面积5.25万亩,节水灌溉面积达到38.32千公顷,灌溉水利用系数提高到0.65。积极发展喷灌、滴灌、微灌、管灌等高标准农业节水工程。

加快实施大型灌排泵站更新改造工程

“十二五”将以沮漳河排区泵站更新改造为重点,适当新建急需的小型排涝泵站,结合部分山区涝渍灾害治理,提高农田排涝排灌标准。重点对沮漳河排区泵站实施改造,使沮漳河排区达到十年一遇排涝标准。

大力推进“民办公助”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为重点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大力推进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以当阳、长阳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为带动,加快构建“精细高效”的田间灌排系统。

推进粮食主产区等重点地区应急抗旱水源建设

建设一批机井、塘

7湖北省宜昌市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报告 6 水利建设与管理的主要任务

理系统1个。逐步完善监测、保护网络和相应的地方法规,使全市城镇饮用水源水质达到Ⅱ级,农村饮用水源水质达到Ⅲ级以上。启动实施重要城市和重点地区水源工程建设,对官庄水库、楠木溪水库、善溪冲水库以及东山运河进行保护与建设,提高应急供水能力。

大力推进雨水集蓄利用非常规水源利用

规划建设一批机井、塘坝、泉池、水窖等小水源工程。“十二五”期间规划兴建、整治堰塘40000口,新增蓄水能力50万m3。三峡库区10万亩柑桔节水灌溉,修建蓄水池2462口,灌溉渠系300km,田间管网28100km。

建设城镇供水工程 兴建官庄至小溪塔供水主管道10.8km,从黄金卡水厂建5条22km DN500mmPE分水管,配套闸阀20座、分水接头6座、过河交叉建筑物22处。兴建长阳白氏坪开发区供水工程,敷设供水管道22km,泵房80m2,水泵两台。

三峡库区饮用水水源地水资源保护工程 建设垃圾转运站273座,垃圾收集站329座,沼气池8549座,清淤33.55万m3,生态护坡40416m,建隔离网129.784km,边坡整治1500m,排水沟渠49434m,生态湿地10.92hm2,建设水源涵养林700.67hm2。

巩河水库饮用水水源保护工程 治理水土治理面积40km2,种草1330hm2,营造水源涵养林1440hm2,果园835hm2。修建塘堰49口,截排水沟15km。

节水型社会示范区建设 在农业节水方面,在东风渠灌区范围内,明晰农业用水权,建立先进的灌溉用水制度,促进灌区改造、推广节水技术和改革管理体制相结合;拓宽农业节水投资渠道。同时,大力推广应用喷灌、微灌、滴灌等技术。推行农业两部制水价和终端水价改革,加快技术革新,提高水的循环利用率。

城市和工业节水

完善城市规划、经济布局、重大建设项目水资源论

9湖北省宜昌市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报告 6 水利建设与管理的主要任务

防汛抗旱决策支持系统 建成预报、调度方案优选、灾害分析及防洪抢险的决策支持系统。购置两台数据库服务器和应用服务器,操作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开发系统软件,建设空间数据库、业务数据库和模型参数库。实现宜昌市洪水预报、防洪调度、灾情评估、水资源调度和水环境保护等的科学性、准确性、及时性,全面提升宜昌市防汛抗旱和水资源管理指挥调度和决策支持能力。

山洪灾害防御预警系统 在全市13个县市区建立基于山洪灾害预警系统的平台,包括实时雨量、水位的监测,信息汇集与预警平台和山洪灾害预警等子系统建设。“十二五”期间拟建设5个县。在县、乡(镇)、村、组、户建立群测群防的组织体系,开展监测、预警工作。

水资源管理系统 水利部针对我国面临的水问题提出了要以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划定了水资源管理的“三道红线”,即:明确水资源开发利用“红线”,严格实行用水总量控制。明确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严格控制入河排污总量,明确用水效率控制“红线”,坚决遏制用水浪费。这要求我们必须不断提升水资源管理的能力,才能满足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的要求。

主要建设内容: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水质在线监测工程,对全市主要20个水源地,70个重点水功能区监测点(断面)进行在线监测;取水许可在线监测系统,对自备水源的取水企业用水进行在线监测;水污染事件应急反应能力建设,包括应急中心建设,应急能力建设等。

水利科技基础设施

建立水利科技创新体系,健全水利科技推广机构。围绕防洪、节水、水资源保护、水环境治理等领域,加强水利关键技术研究。继续抓好生物慢滤和新型雨水集蓄利用等水利实用技术推广。

配备93个基层水利服务中心的办公设备和工程测量设备。

中灌中心宜昌节水灌溉技术推广基地

建设科技实验综合楼

1湖北省宜昌市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报告 6 水利建设与管理的主要任务

6.2 水利改革与管理的主要任务

“十二五”期间,水利改革与管理的主要任务分为加强水利执法建设、加强水利管理、深化水利改革、提升行业能力、政治和精神文明和局属单位改革与管理等六个方面。

㈠加强水利执法

完善水行政执法体制和制度,强化执法,保证水法规的有效实施,完善水事纠纷预防和调处机制,保障水事秩序和谐有序。规范执法行为,提高水行政管理水平,建设一支政治合格,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的水行政执法队伍。强化执法人员业务知识培训,不断提高执法人员整体素质。加强执法保障体系建设,改善执法办公条件,通过建立执法监督机制和保障机制,稳定执法队伍、激励执法人员认真履行职责,全面提升水务执法整体效能。

重点加强水事矛盾预防和协调,健全监督机制,完善水利突发性事件应急机制。围绕制度建设和加强社会管理,制订出台有关水利建设管理的相关政策措施,促进和保障水利健康发展。

加强水法宣传教育,弘扬法治精神。加强规划的宣传和引导,提高全社会对加快水利发展和改革的认同度,引导公众积极地参与和支持水利规划实施,使规划实施取得更好的社会效果。在水利规划实施过程中,要通过多种形式听取社会公众的意见,充分反映公众意愿,保证规划实施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㈡加强水利管理

围绕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实行用水总量控制,建立流域和区域取水许可总量控制指标体系;实行用水定额管理,制定不同地区的节水标准,建立严格的用水指标考核和监督机制;实行入河排污总量控制,3湖北省宜昌市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报告 6 水利建设与管理的主要任务

规划创新及公众参与。

完善水资源管理体制

重点是探索流域综合管理的体制机制,进一步推进水务体制改革,推进水务一体化管理进程。“十二五”时期的重点是加强调查研究,认真学习外地水务一体化管理的先进经验,深入分析研究我市水务一体化管理的可行性、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时加强城市水利建设和管理工作,着重做好防洪安全、水源保障、水环境保护、城郊水利建设等工作,力争完成城区水务一体化体制改革。

建立农村水利发展新机制

重点是完善公共财政农田水利投入机制,完善“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制度,在全市范围内继续远安推广农民用水者协会。

完善小型水利产权制度改革

加快建立起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充分调动受益农户的积极性和能动性、保证工程安全运行和良性发展的水利工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在山区和水利设施较为分散的地区,推广和完善宜都市黄莲头村按“堰随田走、产权共有、民主决策、合同管理”的小型水利设施改革的经验,对堰塘、泵站等小型、微型水利设施,充分征求群众意见,大胆探索切实可行的改革模式。

推进水价改革

重点是在试点的基础上,全面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进一步严格水资源费征收与管理。推行行阶梯式水价和累进加价制度,形成“超用加价、节约有奖,转让有偿”的水价机制,大力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时,抓好试点,以点带面,实施总量控制与定额管理相结合的用水管理制度,科学确定用水定额,合理制订水价,建立以经济手段为主的节水机制,激发全民的节水意识和社会的广泛参与,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利用、节约利用和高效利用。

深化水管体制改革

重点是督促各地实施管养分离,推进内部改革;因地制宜地进行农村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和乡镇水利站改革;推进农村

5湖北省宜昌市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报告 6 水利建设与管理的主要任务

水资源保护、水环境治理等领域,加强水利关键技术研究。继续抓好“生物慢滤水处理”和“雨水集蓄利用”等水利实用技术的创新研究和推广应用。

㈤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

以提高执政能力建设为重点,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以“双争”活动为载体,进一步改进机关作风,争创最佳文明机关;加大干部队伍建设,进一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力度,营造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环境;加强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计划生育、保密工作;积极做好工、青、妇和老干部工作以及市委、市政府布置的扶贫帮困、对口支援、建议提案办理等其他工作任务。

㈥局属单位的改革与管理

东风渠灌区管理局

一是加大水政执法力度。成立专项工作专班,按照规范化、制度化、经常化的要求,抓好水法规的宣传学习,抓好水资源的管理与保护,抓好侵权事件的处理。重点抓好侵权事件的事前调解,把矛盾化解在侵权事实尚未发生之前;二是加强水源保护区管理。在官庄水库以上及总干渠沿渠人口密集段建立拦网,防止水体污染。继续加强饮用水源保护区的规范管理力度,严格落实市政府“九条禁令”,确保城区及灌区广大人民群众饮上清洁卫生水;三是加强泉河、白河水库水质监测,严防投肥养鱼,做到人放天养,保证库区水体安全;四是深化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农田水利建设新机制,完善灌溉管理机制、人才队伍培养激励机制等方面都要有新的突破,进一步推广参与式灌溉管理,加快农村用水管理体制改革,重点突破用水户协会发展经费不足的瓶颈;五是结合灌区建设新特点,积极探索各县(市、区)二级法人管理新机制。

黄柏河流域管理局 严格贯彻执行和宣传国家和省、市制订的水资源管理法律和法规,有效执法,并保障流域现代化建设;围绕实行最严格的7湖北省宜昌市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报告 7 重点水利工程项目建设 重点水利工程项目建设

“十二五”期间,规划建设主要项目87个,涉及防洪减灾、水资源综合利用、水资源及水生态与环境保护、水利综合管理四大方面工程。规划投资92.70亿元,其中申请中央投资45.77亿元,地方投资35.97亿元,贷款10.96亿元。

防洪减灾工程包括堤防工程2个,水库加固中库5座、小⑴水库45座、小⑵型水库202座,水闸加固5座,中小河流治理25处,城市防洪3处,山洪治理1个。规划投资29.45亿元。

水资源综合利用工程包括水源工程4处,城市供水2处,灌区配套与节水改造16个,节水示范、农村安全饮水、末级渠系各1个,泵站改造2个。规划投资26.79亿元。

水资源、水生态与环境保护工程包括城市水源地保护工程2个,水生态修复工程2个,水土保持工程5个,水电新农村电气化、农村水电增效减排、小水电代燃料等小水电项目4个。规划投资34.93亿元。

水利综合管理工程包括能力建设1个,科研教育1个,水利信息化2个。规划投资1.53亿元。

7.1 “十一五”转接重点项目(5个)

1、东风渠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项目

宜昌市东风渠灌区位于湖北省宜昌市区以东,长江以北,荆山以南,沮漳河以西,南北各为50km的范围内。灌区覆盖宜昌市的夷陵区、枝江市、当阳市的22个乡镇。东风渠灌区设计灌溉面积116.2万亩,现有效灌溉面积96.9万亩,其中水田88.96万亩,旱地7.94万亩,人口总数82.5万人。灌区由1条总干渠、28条干渠、218条支渠将1座大型水库、13座中型水库、18

2-39湖北省宜昌市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报告 7 重点水利工程项目建设

工程总投资79560万元,其中申请中央补助56800万元。

3、“长治”工程八期

“长治”八期工程包括秭归郭群杨、兴山夏阳河、夷陵黄柏河和长阳前河4个项目区,涉及11个乡镇,建设年限为2009~2013年,计划治理小流域19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31.83km2,规划总投资14806万元。

2008年完成了4个项目的可研报告和部分小流域初设报告,省水利厅和省发改委于2008年和2009分别对4个项目的可研报告和部分小流域的初设报告进行了审查、批复。2009年开工建设,预计到2010年底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29.55km2,完成投资4480万元。

“十二五”期间,计划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02.28km2。其中,坡耕地治理872.3hm2,水土保持林3094.2hm2,经果林1053.3hm2,种草93.4hm2,植物篱221.6hm2,封禁治理23480.6hm2。修建蓄水池840口,沟渠165.7km,沉沙池4413口,谷坊1554座,拦沙坝21座。整治堰塘53座、溪沟21.3km。布设作业道路81.5km。建沼气池4270口,省柴灶2167口。完成投资10326万元,其中国家补助6935万元。

4、水土保持世行贷款项目

水土保持世行贷款项目涉及我市夷陵、长阳两个县区,建设起止年限为2006~2011年。目前,治理小流域13条,完成综合防治面积78.61km2,完成投资8471.36万元。

“十二五”期间,完成夷陵姜家畈,长阳两河口和水竹园等3条小流域,计划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4.37km2,其中坡改梯50.54hm2,经果林774.26hm2,水保林391.71hm2,封禁治理3240.29hm2。修建蓄水池12324m3,排灌沟渠18.62km,沉沙池429m3,作业便道11.45km,机耕道37.5km,沼气池400口,节柴灶400口,输水管网17km。完成投资2342万元,其中国家投资360万元,地方投资1014万元,世行贷款968万元。

1湖北省宜昌市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报告 7 重点水利工程项目建设

后。目前已完成了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的规划和部分水库的安全鉴定和审查。

针对水库存在的问题,主要建设任务是扩挖溢洪道,闸室改造,大坝加高(培厚),建防浪墙,大坝灌浆,护坡整理等方式来消除大坝安全隐患。

工程估算总投资102240万元,以中央和省级投入为主,申请国家投资78480万元,地方配套23760万元。其中,5座中型水库投资18700万元,45座小⑴水库投资18900万元,202座小⑵水库投资64610万元。

水库除险加固后,提高了防洪抗旱能力,增强了供水能力,保证了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促进了县域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宜昌市重点中小河流治理工程

“十二五”期间,宜昌市重点中小河流治理涉及夷陵、兴山、秭归、长阳、五峰、宜都、枝江、当阳、远安、伍家和点军,包括丹水、招徕河、湾潭河、天池河、黄柏河、柏临河、玛瑙河、桥边河、联棚河、清港河、九湾溪、童庄河、香溪河、良台河、九道河和沮漳河流域,共24处整治段。

“十二五”期间,计划整治、加固河堤及护坡238.35km,整治河道和清於155.62km,以及修建、改造配套的涵闸、泵站。

总投资100011万元,其中申请国家49672万元,地方配套50339万元。通过整治,提高这些重要集镇的防洪标准,减少中小河流洪灾造成的损失。

3、三峡库区饮用水水源地水资源保护工程

近些年来,由于水体受到污染,河道淤积,严重威胁着三峡库区影响区的生态环境。特别是三峡水库蓄水以后,水体自净能力降低,对三峡库区影响区生态环境和长江水质造成直接影响,为了保证三峡库区人民群众

3湖北省宜昌市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报告 7 重点水利工程项目建设

随着宜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黄柏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效益和作用将越发突出。为贯彻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进一步合理开发利用黄柏河流域水资源,提高水质水量安全保障程度,并为我市中小河流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典范,开展黄柏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示范区项目建设。

建设内容综合整治工程,生态修复与保护工程,水质自动监测和水资源管理系统。共建设垃圾转运站101座,垃圾回收站89座;沼气池349座;清淤22.85万m3;水源涵养林7.8hm2;宣传牌76处;界桩120处;界碑120处;水质自动监测工程1处;水资源管理系统1个。总投资5320万元,其中申请中央投资3725万元。

5、宜枝河段崩岸治理工程

项目建设地点:宜昌市西陵、伍家、点军、猇亭区、宜都、枝江市,起点为葛洲坝,止点为枝城大桥。河段全长60.8km。

宜枝河段受三峡工程蓄水后清水下泄影响,堤防崩岸险情不断发生。宜枝河段由于局部弯曲凹岸,或迎流顶冲,或贴岸冲刷,加之长江沿岸岸坡多为第四系松散土体构成,岸坡稳定问题较为突出,导致河岸崩塌险情时有发生。

建设内容及规模:整治左岸的镇江阁、九码头、杨岔路、临江溪至磨盘溪,古老背至云池、白洋、三星垸、沙集坪,右岸清静庵、红光港机厂、刘家、艾家、烂泥岗、城背溪、后江沱、龙窝和吴家台子等17处崩岸,总长度53.6km。

规划岸线总长度53.6km,本次规划分近期和远期规划实施,即2013年前先期安排镇江阁段、九码头段、杨岔路段、临江溪至磨盘溪段,古老背至云池段、白洋段、清静庵段、红光港机场段、全意闸至后江沱段和花苗龙窝段等10段约36.3km护岸工程;2013年~2020年内安排剩余三星段、沙

5湖北省宜昌市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报告 7 重点水利工程项目建设

基地的主要目标是:充分利用三峡工程周边地区的资源、信息、技术优势,联合相关高校、研究机构,通过节水技术的试验、示范、教育、技术交流及培训和技术推广,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以水资源的持续利用,支持该地区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并为我国南方地区节水灌溉试验起到示范和促进作用。

基地的主要任务是:负责宜昌市及周边区域灌溉排水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开发、推广、科研成果转化及工程项目咨询;为三峡区域灌溉排水、乡镇供水、农田水利建设提供技术服务;承办中国灌溉排水发展中心安排的国内外学术交流、技术培训等工作;依托东风渠灌区开展水资源自动化调度管理、灌溉排水技术试验及灌区管理体制的课题研究工作。

基地的主要建设内容:一是新建位于宜昌开发区基地总部的科技实验综合楼,总建设面积27000m2。二是建设在东风灌区内的枝江石子岭节水灌溉示范区,对333条235250m渠道进行三面光和U型渠改造,配套其剅闸和处量水设施,新建15处自动化调度遥测、监控站。三是在服务区内的10个实验站建设数据采集点和现场综合实验室。

基地建设估算总投资7645万元。工程分两期实施,一期工程建设基地总部科技实验综合楼,二期建设示范基地和实验基地。

8、宜昌市沮漳河防洪治理工程

沮漳河为长江荆江河段北岸一级支流,位于湖北省中部偏西位置,流域总面积7284km2。当阳市两河口以上分为东支漳河和西支沮河,两河口以下系沮漳河干流,于荆州市临江寺注入长江。沮漳河堤防主要保护宜昌的当阳、枝江两市六个镇和荆州市菱角湖管理区以及李埠镇谢古垸,保护区内耕地面积61.64万亩,人口31.96万人。

项目区位于当阳市坝陵办事处、河溶镇、两河镇、草埠湖镇,枝江市问安镇、七星台镇及荆州市荆州区菱角湖管理区、李埠镇谢古垸等。

下载(2012—2015)水利改革发展规 划[优秀范文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2—2015)水利改革发展规 划[优秀范文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机关事务管理局2015年改革发展规划

    机关事务管理局改革发展规划 (2015—2019年) 2015年是我局夯实基础、推进改革、加快发展的重要机遇期。为提高机关事务工作的科学性、前瞻性和指导性,进一步明确指导思想和目标......

    学校三年改革发展规划

    三户庄小学三年改革发展规划 峤山镇三户庄小学 赵之余 学校基本情况: 峤山镇三户庄小学的布局现状为:现共有6个教学班,206名在校生,13名任课教师,教师中49岁的有一人,61岁的1人,60......

    最新水利改革发展自查报告

    最新水利改革发展自查报告 自查报告是一个单位或部门在一定的时间段内对执行某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的一种自我检查方式的报告文体。以下是由 一、自查要求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

    市“十四五”水利发展规划编制工作方案

    市“十四五”水利发展规划编制工作方案“十四五”发展规划是我国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规划。编制好我市“十四五”水利发展规划,对全面贯彻党的十九......

    高校后勤中长期改革发展规划纲要

    高校后勤中长期改革发展规划纲要 (征求意见稿)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推进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要求,着眼于构建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符合现代大......

    水利改革发展——农村饮水(5篇)

    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和管理体制方面: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严格执行了“四制”管理,即:项目法人负责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合同管理制。同时,严把规划设计关、主要材料、设备......

    冷水滩区水利站改革情况汇报(2012)

    冷水滩区水利基层服务体系改革情况汇报 一、基本情况 我区现有14个乡镇,每个乡镇设置了一个水利站,共定编43人,其中在岗35人,退休8人,采取区、乡(镇)共管的管理模式。各乡镇水利站......

    省水利改革发展督察汇报

    ** 县 水利改革发展政策措施落实情况汇报 我们**县位于吕梁山南端,临汾市西南部,总面积2029平方公里,辖10个乡镇,182个行政村,1113个自然村,总人口23.6万,其中农业人口19万。是临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