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农田水利建设再上新台阶

时间:2019-05-15 13:44: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农田水利建设再上新台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农田水利建设再上新台阶》。

第一篇: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农田水利建设再上新台阶

全市秋冬农业开发工作会议后,**镇及时进行传达贯彻和动员部署,以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为动力,迅速掀起了秋冬农田水利建设高潮,全镇已开工各类大小水利工程24处,投入机械8台(套),疏挖沟渠 1 6.9公里,路基加宽 8.2公里,完成土方17.8万方,占计划的65%。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创新工作思路,做

到“三个转变”

今年,**镇遭遇了非常严重的自然灾害,加上往年大旱沟断流、雨涝成灾的情景历历在目。造成旱灾涝灾的原因除了极端异常的天气外,农田水利基础薄弱,设施老化,沟渠淤塞严重也是主要因素。没有农田水利作保障,农民再高的生产积极性也无济于事,唯有下决心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业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弱的问题。通过深刻反思,层层动员,广泛宣传,全镇上下形成了坚定不移抓水利,抓好水利促发展的共识。在统一思想,形成共识的基础上主动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公益事业建设的新形势、新变化,积极探索建立健全农田水利建设和管理的新机制,着力构建“多渠道投入、多主体建设、多形式管理”的农田水利建管新格局。目前,**镇农田水利建设呈现出了“三个转变”的可喜局面。在建设主体上由原来的“一家”独唱转变为“多家”合唱,通过推行沟渠林权换沟渠疏挖的新机制形成了全社会大兴农田水利建设的浓厚氛围;在施工方式上,由原来的农民投工投劳疏挖转变为机械与人工相结合疏挖,高标准疏挖一条沟、硬化一条路、新栽一片树、形成一处景点,沟渠疏挖的质量得到了保证;在管养体制上,由原来的重建轻管转变为建管并举,充分发挥好水利建设的最大效益。

二、明确工作任务,做到“三个结合”

**镇针对地处上游,沟渠淤塞严重,灌水难进,渍水难排的现状,从根本上解决农业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弱的问题,明确任务,科学规划,有序推进。在五年内,对全镇14条全长 44公里 的主要沟渠按轻重缓急分年施工全部疏挖一遍。当前,我镇的农田水利建设主要是做好“三个结合”。

一是农田水利建设与水产开发相结合。今年,我镇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创建水产大市的要求,对洛江河沿线的低湖田园进行改造,突破性地发展水产养殖。为了确保水产调整顺利进行,我们重点对古垸沟、秦杨河等洛江河沿线水产带的主要进水沟渠进行清洗疏挖,保证养殖用水灌得进,排得出。

二是农田水利建设与林业生产相结合。通过推行以林权换沟渠疏挖新机制,形成挖一条沟渠,签一份合同,栽一片新绿,管一方水土新格局,以十年为林权期限,十年一砍伐再疏挖,周而复始,良性循环,建立农田水利建设长效机制。今年,通过对纲要沟、庆丰一渠、红旗沟、友谊沟等四条主要沟渠全长 11.1公里 进行林权换沟渠疏挖,落实林业座位15.9万个。同时,投入73.5万元对43处涵闸进行整修加固,对3处泵站进行维修改造,拟建一座全红泵站。

三是农田水利建设与路网改造相结合。近三年来,我镇加大对通村公路的投入,硬化道路近100公里,基本实现了水泥路村村通。但有些路段的路基培土不到位,有些地段路面不够宽,严重影响通行,必须加宽加固。今年,我们重点安排了友谊路,闵台路进行路基加宽。目前,友谊路的路基加宽任务已经完成。

三、加强组织领导,做到“三个确保”

为确保农田水利建设任务和质量要求落到实处,我们突出重点抓关键,突出“三个确保”。

一是确保领导到位。**镇委、镇政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农业水利建设工作,主要领导多次深入到基层调研,亲自协调解决水利建设中出现的问题,督办工作进度,并将农田水利建设作为各级干部目标责任考核的重要内容,专项考核结帐,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有关部门配合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二确保林权到位。机械疏挖,资金从哪里来,我们从抓林权入手,发文件、贴通告、做工作,把镇域主要沟渠林权收归集体所有,通过以沟渠林权换沟渠疏挖向社会公开招标,既解决了机械疏挖所需资金,又减轻了群众的负担,同时确保了沟渠疏挖质量及长效管理。

三是确保监管到位。镇成立了水利建设协调专班和工作技术专班。协调专班主要负责林权的收回,合同的签定,障碍物的清除,对工作建设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及时协调处理,确保工作进度不受影响,工作技术专班专门负责水利建设项目的设计,施工指导和质量监管,确保工作质量不打折扣。

第二篇:讷河市百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

讷河市2010-2011年中低产田改造

(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项目规划

第一章 讷河市农田标准化建设情况

第一节 基本情况

1、自然条件

⑴ 地理位臵

讷河市位于黑龙江省西北部,松嫩平原的北缘, 齐齐哈尔市东北部。地处东径124°18′28″-125°59′23″,北纬47°57′37″-48°55′55″,北靠嫩江县,东与五大连池市、克山县接壤,南与依安、富裕县为邻,西以嫩江为界,与甘南县、内蒙古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相望。幅员面积6648.21km2,其中耕地面积3544.7 km2(531.7万亩),占总面积的53.32%,水田面积188.33km2(28.25万亩);旱田面积3356.33km2(503.45万亩);林地面积301.3km2(45.2万亩),占总面积的4.53%;草原面积220.7km2(33.1万亩),占总面积的3.32%;水面面积64.7km2(9.7万亩),占总面积的1%。我市自然资源较丰富,为发展工、农、林、牧、副、渔业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

讷河市辖4个乡、11个镇、两个街道办,171个行政村。总人口 73.2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60.19万人(其中劳动力转移11.96万人),为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市。

⑵地形地貌

讷河市是由大小兴安岭山脉山前高平原向松嫩低平原过渡地带,总的地势由东北向西南倾斜,形成为高平原和平原两种。北部,尤其是东北部和西北部属高平原,最大海拔高度为438m,东北部地势高,海拔高度为330~420m,西北部海拔高度226~334m。平原分为高、低、河漫滩一、二级阶地和砂丘覆盖的冲积平原三种类型,其中中部的二级阶地面积最大,海拔高度220~280m。市西南部起伏小,为呈微波状起伏的平原区,海拔高度为170~220m。

⑶气象

讷河市属于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气温变化大,日照时间长,降水集中。春季多风,少雨干旱;夏季短促,高温多雨;秋季降温急剧,常有霜冻灾害;冬季漫长,严寒干燥。

①降水:讷河市多年平均年降水量为477mm,降水量年内分配极不均匀,大多集中于7月~9月,占年降水量的70%左右,易发生洪涝灾害;4月~6月降水很少,只占23%,易发生春旱。

②蒸发:多年平均蒸发量在1341.5mm,特点为由北向南逐渐增大,蒸发量年内变化较大,一般4~6月蒸发量最大,占全年的70%左右。

③气温:讷河市多年平均气温1.5‴,极端最低气温达-40.4‴(1983年);极端最高气温达37.5‴(1985年)。≥10‴的积2 温一般在2461.9‴。无霜期平均为129d。江河一般在11月中旬封冻,至翌年4月中旬解冻,多年平均封冻天数135d,多年平均冻深2.5m。

④季风:年平均风速一般4m/s以上,以春季为最大,其中4~5月风速最大。

⑤日照:年平均日照总时数一般为2755.3h,日照百分率在60%以上。

根据黑龙江省气象部门成果,我市为松嫩平原温和半干旱区,由于受季风气候及人为因素等的影响,经常发生水旱灾害。

⑷水文地质

讷河市位于兴安岭~内蒙地槽褶皱区,小兴安岭~松嫩地块,松嫩中断坳陷带西北部。主要地层有中生界白垩系下统甘河组上统嫩江组、新生界下第三系依安组、上第三系大安组,第四系下更新统泰组、中更新统上荒山组、上更新统顾乡屯组、全新统冲积层。

西部季节性冻结孔隙潜水和承压水带分布于松嫩平原。松嫩高平原表层为厚20m左右的黄土状土,下层为厚20m左右的粘土层,地下水埋深10m~20m,降水入渗量和潜水蒸发量都较小。松嫩低平原上层为砂性士或黄土状土,其下为砂砾石或粉细砂层,地下水埋深2m~4m。降水入渗和潜水蒸发条件好,江河补给和排泄并存,循环方式垂直和水平兼有,以渗入—蒸发动态类型为主,单井涌水量1 000m3/d~5 000m3/d,为重碳酸钙、钙镁、钙钠或钠钙型水,矿化度0.5g/L~0.7g/L。

⑸河流湖泊 讷河市境内有一江四河,嫩江发源于大、小兴安岭之间,由北向南从我市西部过境流过,流经4个乡镇,境内长125km。讷漠尔河是嫩江的第一大支流,发源天小兴安岭,由东向西横贯全市中部,境内长124km;老莱河由市中北部入境流入讷谟尔河,南阳河、石底河由市中东部流入讷谟尔河。

⑹土壤植被

讷河市土壤类型较多,根据土壤普查结果,全市有7个土类、13个亚类。黑土土类主要分布在台地、阶地,占总面积的51.6%;黑钙土土类主要分布在沟谷地区和沿河两岸河谷漫滩,占总面积的7.5%;草甸土土类主要分布在沿江河高漫滩地和漫川谷地的低洼地段,占总面积的27.4%;泛滥土土类主要分布在讷谟尔河低漫滩局部洼地,占总面积的13.5%。黑土和黑钙土适于发展节水灌溉。

2、社会经济状况

讷河市现有11个镇、4个乡,171个行政村。2008年全市总人口73.22万人,其中:市镇人口13.03万人,占总人口的17.8%,农村人口 60.19万人,占总人口的82.2%。

2008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GDP)达到72.93亿元,其中第一产业24.26亿元,在GDP中比例为33.26%;第二产业13.15亿元,在GDP中比例为18.03%;第三产业35.52亿元,在GDP中比例为48.71%。人均生产总值9933元。

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0.64亿元,其中:农业总产值40.32亿4 元,占66.49%,林业总产值0.76亿元,占1.25%,牧业总产值19.01亿元,占31.35%,渔业总产值0.4亿元,占0.66%。

3、农业生产情况

2008年全市实有耕地面积525.5万亩,其中水田面积28.25万亩,占耕地面积的5.4%,旱田面积497.25万亩,占耕地面积的94.6%。农作物总播种面积515.86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97%。

讷河市主要粮食作物以大豆、水稻、玉米为主,经济作物以杂豆、马铃薯、甜菜、葵花为主,其它作物以蔬菜为主,粮食作物占总播种面积的79%,经济作物及其它作物占总播种面积的21%。

2008年全市粮豆薯总产量131.68万吨(其中粮食总产量102.12万吨,薯类总产量29.56万吨),全市人均占有粮食1395kg,平均亩产284kg。2008年全市大牲畜年底数量为4.4394万头,其中:牛4.026万头,马0.2488万头,驴、骡0.1646万头;猪年底数量为11.1324万头,羊年底数量为14.8154万头。农民人均纯收入4400元。

4、水利工程现状

⑴蓄水工程

截至2008年底,全市水库、塘坝总计16座(处),其中:小型水库5座,塘坝11座。年供水量140.4万m3,大部分工程年久失修,库容减少,调节能力下降,地表水调控能力只有7%。

⑵机电井

全市现有机电井11937眼,其中:大井(井深>80m,管径≥273mm)668眼,中井(井深40-80m)管径≥273mm193眼、管径<273mm914眼,小井(井深<40m)9794眼,组合井368眼。配套机电井11578眼,配套率在97 %,年供水能力6.97亿m3。

第二节 讷河市农田标准化建设情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农田标准化建设情况

讷河市现有土地面积525.5万亩,经过多年的投资建设现有标准化农田万亩,其中农业开发投资改造万亩、农委投资改造万亩、水利部门投资改造万亩、国土部门投资改造万亩,尚有505.5万亩中低产田没有得到改造,其中:中产田240.2万亩,低产田264.3万亩。改造空间十分巨大。

二、标准化农田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讷河市十年九春旱,严重地影响了农业生产。农业生产除自然灾害影响外,还受其它制约因素影响。如在种植结构上,还始终坚持小规模多品种经营,没有更好的发挥优势,突出主栽高产、高效作物。具体表现在:

一是农业生产环境虽经多年治理,还有待进一步得到改善。由于前些年重产出、轻长远;重用地、轻养地现象比较严重,致使土壤有机质下降,土壤板结,使得耕作层变薄,犁底层坚硬,硬瘦现象比较严重。土壤质量、土壤肥力呈明显下降趋势,6 土壤黑土层变薄,平均以每年1cm左右的速度下降,土壤有机质以每年0.1—0.2%的速度递减,土壤理化性质的破坏给农业生产带来不利影响,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大大减弱。近几年采取增施有机肥和一整套的松、翻、耙、旋耕作方法,使之有所改善,但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二是农田基本建设底子薄,旱作物面积大,灌溉面积小,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弱。春旱、伏旱成为制约农作物高产的主要限制因素,导致农作物生产单产不高,总产不稳波动性较大。因此,打配机电井,进行节水喷灌,提高抗旱能力当务之急。

三是由于农村经济效益长期相对比较低下,致使农村经济基础比较薄弱,科技含量相对较低。在农作物生产中资金、物质和科技投入上下去,使得农作物产量不高。

四是水土流失和土壤沙化问题是我市土地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据统计,仅市属范围内水土流失面积就达19.8万公顷,占市属土地总面积的33.2%,较为严重的水土流失面积3.4万公顷。全市共有冲刷沟近1500条,面积近330公顷,主要分布在北部和东北部低山、丘陵地区。全市耕地土壤侵蚀模数为40吨/年.平方公里,由于多年来盲目开发,使地表植被遭到严重破坏,特别是在江河两岸,黑土层薄,易受风、水的侵蚀,土壤沙化尤为严重,大量无组织的开垦,使草原面积迅速下降,严重制约了畜牧业的发展,给生态环境造成极大的破坏。五是种植结构不够合理,调整难度大。由于分田到户,一家一户的生产经营方式,使得种植结构不够合理,种植结构的调整存在很大的问题。一是农民的认识还没有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平加之小块经营影响了种植结构的调整;二是小块经营地块间不同作物使用农药及灌溉互相影响;三是小块经营的土地对大型农机具作业的影响。

六是农田水利设施缺乏,不能发挥规模效益。由于投入的资金不足,农田水利工程设施不能集中配套,产生的效益不明显,水利工程设施利用率不高,不能发挥幅射带动作用。

第二章 讷河市高标准农田建设总体思路

第一节指导思想

5.1 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着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龙江为目标,以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和机制创新为动力,加快全省现代农业发展进程,进一步配套完善基础设施,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实施保护性耕作,加快科技进步,强化服务功能,提高粮食品质和产量,确保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因地制宜地采取综合措施,进行8 田水路林综合治理,将中低产田建设成为高标准农田。把项目区建设成为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为国家持续稳定的提供数量多、质量好的商品粮,实现农产品竞争力增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的。

第二节基本原则

1、必须是粮食主产区且农田连片集中,具有开发潜力;

2、具有适宜本地种植的品种,规模种植有一定的基础;

3、有较健全的良种扩繁体系和科技依托力量;

4、,规划设计上要有科学性,能解决影响当地粮食生产的主要障碍因子;

5、市场及营销网络健全;

6、领导重视,群众有积极性,并有种植的经验;

7、地方财政、农民群众有一定的资金配套和自筹能力。

8、耕地受干旱等气候影响比较严重,改造条件较好;

第三章讷河市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目标

讷河市高标准农田建设的目标是,“田地平整肥沃、水利设施配套、田间道路畅通、林网建设适宜、科技先进适用、优质高产高效”2010-2011年建设高标准农田4万亩,2010年建设高标准农田2万亩,2011年建设高标准农田2万亩。2010年建设高标准农田2万亩。大豆产量由现在的亩产120公斤,达到亩产175公斤;玉米产量由现在的亩产400公斤,达到亩产650公斤;马铃薯亩产由现在的亩产1500公斤,达到亩产2100公斤。

(产量、行业标准、面积)

第四章讷河市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

讷河市高标准农田建设地点选择在老莱镇的晨光村,建设面积4万亩,分两年实施。

4.1项目区晨光村的基本概况 4.1.1自然概况

1、地理位臵及范围

讷河市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位于讷河市东北部的晨光村,距讷河市35公里。小区行政归属讷河市老莱镇。

2、水文气象

本区气候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处于第三、四积温带之间,属温凉半干旱区。春季多晴少雨,便于农事;夏季多雨,光照充足;秋季昼夜温差大,初霜较早;冬季气温低,降水偏少。年平均气温在1‴左右,全年日照时数为2,750小时,无霜期125天,全年有效积温2,400‴,全年平均降雨量440mm,作物生长季(5月—9月)降雨量为400mm,占全年降雨量的91%,作物生10 长季每天纯日照时数可达8.5小时,构成雨热同季。农作物生长所需的水、热条件得到满足,昼夜温差大,为作物进行光合作用,制造积累有机物质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3、地形、地貌及土壤

本区地形较为平坦,稍带起伏,属漫川漫岗区,平均海拔220米,是我市典型的旱作农业区。

项目区土壤类型以碳酸盐黑钙土为主,有机质含量2—4%,土层厚度30—60厘米,土质较好。

4、水资源

本区地下水资源丰富,含水层为上第三系孙吴组砂岩、砂砾岩组成的潜水含水层,下伏有第三系依安组砂砾岩含水岩层,可综合开发利用。地下水埋藏深40-60米,水层厚度20-30米,适宜成井80-100米,单井出水量30-40吨/小时,小区地下水资源总量为2,500万立方米,年补给量254万立方米,可供开采量201万立方米,可以发展喷灌。

5、耕地种类、数量及开发潜力

晨光村耕地皆为旱田,面积5864万亩,种植作物以大豆、马铃薯、玉米为主。

项目区为晨光村的 自然屯,耕地皆为旱田,面积2万亩。种植作物以马铃薯、大豆、玉米为主。

项目区开发潜力为:多为中低产田,缺少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农作物良种应用面积少,农业新技术推广面小等。

6、自然灾害

本区自然灾害以旱灾为主,特别是春旱严重,基本上是十 年九旱。2003年由于春旱严重,农作物基本绝产。土壤平均含水量仅为9.8%左右,远远满足不了农作物种子萌发的土壤含水量。

4.1.2社会经济状况

1、人口及劳力

讷河市晨光小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区为讷河市老莱镇的晨光村 的自然屯。全村总人口7100人,农业人口7000人,农业劳动力2600人。

项目区总人口1540人,农业人口1540人,农业劳动力570人。

2、土地利用现状

晨光村幅员面积7.196万亩。其中耕地面积6.243万亩,林地0.366万亩,交通及居民点占地0.341万亩,草原用地0.246万亩。

项目区幅员面积2.65万亩。其中耕地面积2万亩,林地0.2万亩,交通及居民点占地0.3万亩,其它用地0.15万亩。从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看,耕地面积较大,林木覆被率较高,交通道路畅通,村屯占地合理,土地利用状况科学合理。

3、农业生产水平

2008年,全村总播种面积6.243万亩,其中马铃薯1.8万亩,平均亩产1500公斤,大豆3万亩,平均亩产120公斤,玉米1.2万亩,亩产400公斤,粮豆薯总产 1380万公斤,其中马铃薯总12 产(折粮)540万公斤。

4、地方财政及农民收入

全村2008年农业总产值3333万元,种植业产值1873万元,养殖业产值160万元,其他产值1300万元,农民纯收入3.2957万元,农民人均收入4580元。

5、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状况

项目区科技服务体系健全,有农业技术服务站1个,科技副村长1人,农业技术人员4人,完全有能力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4.1.3基础设施

1、水利骨干工程现状

全村共有人畜饮水井5眼,单井出水量为30吨/小时;抗旱井3眼,单井出水量为30吨/小时。

项目区为旱作农业区,田间无其它水利工程。2.3.2农业机械及农机服务设施

全村现有农业机械465台套。其中大型拖拉机15套,(1304轮式拖拉机 3台,1202履带拖拉机3台,联合收割机8台,玉米收割机1台),小型拖拉机450台。配套农机具406套,其中:大型配套农机具6套,小型配套农机具400套。综合机械化程度80%以上。

项目区现有农业机械295台套。其中大型拖拉机9套,小型拖拉机140台,配套农机具146套,综合机械化程度80%以上。2.3.3交通与电力

项目区交通便利,城乡公路纵横交错.乡村公路已实现网格化,为人民生活、农产品流通提供了便利条件。

项目区电力资源充沛,已实现与东北电网并网,电力资源可随时保证供应,尼尔基水库已建成发电,电力供应将更加充足。

(范围、面积、村、作物)

第五章 讷河市高标准农田建设措施

(按行业说明)第六章 讷河市高标准农田建设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第七章 讷河市高标准农田建设组织领导

第三篇:高标准农田建设浅析

高标准农田建设浅析

众所周知,粮食安全关系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国家自立的重大问题。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发展及人口增加、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粮食消费需求呈刚性增长,而耕地减少、水资源短缺、气候变化又制约粮食生产,因此保障粮食安全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必须拥有充足的耕地资源,而高标准农田是耕地的精华部分,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关键。国家农业部提出,高标准农田建设是集合现代管理理念、良好配套基础设施、高级农业技术和先进管理理念的高生产能力的系统工程。国家通过政策拉动、资金投入进行高标准农田改造,但达到怎样的标准是高标准农田,如何建设高标准农田,是目前高标准农田建设的研究重点。

一、高标准农田建设现状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发展现代农业、从根本上提高粮食生产保障水平的重大前举措。各地在政策配套、资金保障、体制运行上已经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推进,已然产生了一批丰硕的成果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但就农业综合开发而言,1988年以来,我们一直在着力进行中低产田改造的相关工作,面对建设背景、内在规律、运行机制等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的高标准农田建设,农业综合开发部门在思想观念、建设模式、推进机制上均未完全作出适应性调整,高标准农田建设过程中应释放出的潜能受到了一定的制约。对此,我们应保持高度的警醒,及早作出谋划,制定出适应高标准农田建设内在规律的方案和模式并加以推进,才能确保其建设过程的科学和顺畅,也才能防止在造势上轰轰烈烈,在实际成效上却与中低产田改造并无二致的局面出现。

高标准农田建设不同于中、低产田改造,而是在中、低产田改造基础上进行的。模式是技术和经济的有机结合,是针对当地发展存在的缺陷而寻求的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方式,具有广泛的指导意义。在农业发展中,模式一般包括经营模式、种植模式和工程模式,建设模式则是以当地实际情况确定的工程模式与种植模式的结合,适合于当地农业发展。

二、XX省高标准农田发展浅析

高标准农田建设在XX省内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和广泛的应用,以下对XX省高标准农田的发展提出几点建议:

一要科学把握高标准农田的内涵

当前,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中有一种倾向值得我们高度关注,那就是认为所谓高标准农田建设,就是单位投资额度高一点。这种认识,是对高标准农田内涵的严重误读。

高标准农田的内涵应具备以下几个要点:具有良好的自然生态境及土地、气候等基本条件(体现基础性);能切实保障粮食生产的持续、安全(体现安全性或抗风险性);具备很高的符合市场需求的粮食生产能力(体现产出能力);拥有素质较高、呈现链状分布的耕作、管理、经营者(体现经营能力);整体农业状态处于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期、现代农业发展体系初具雏形(体现与农业经济整体的和谐度)。

二要明确高产稳产农田建设内容与要求

目前,高产农田建设潜力主要来源于增加有效耕地面积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两个方面。通过整理增加有效耕地面积;

通过采取技术、工程、经济和行政措施,对粮食主产区内农田进行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完善排灌体系,改善农田生产条件,提高农田旱涝保收率和增强农业生产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建成设施配套、能排能灌、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优质农田。

从各地高产稳产农田建设规划可知,目前高产农田建设主要基于对土地整理,集中在田块整理、农田水利工程、道路工程和农田生态工程建设等方面,对工程方面的标准与要求也较细致,但在高产稳产农田土壤肥力建设方面明显不足。从高产稳产农田的内涵看,维持农田系统生产力健康发展的核心是保持土壤肥力,而现行土地整理中的土地平整,道路、沟渠与其他工程只是农田质量提高的配套设施,是外在的影响因素。随着土地整理的全面深化,在一般整理工程基础上实施必要的土壤改良措施应是今后土地整理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高产稳产农田建设的内在要求。

三要建立促进农户保护与养护耕地的激励机制

耕地是关系到我国粮食安全、社会稳定、生态安全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基础,保护耕地是国家、地方政府和农户共同的责任。而农户作为耕地的直接使用者,在耕地保护特别是耕地质量保护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因此,农户保护耕地的积极性和责任性将在很多程度上影响着高质量农田的持久性,但在实际中忽视的也恰恰是这些最重要的主体。农民对耕地投入不足,耕地地力下降较为严重。因此,为了改变我国农业利益低下的现状,需建立农民种粮基本收益保障制度。今后需要进一步加强与规范耕地保护方面的立法,这样才能通过提高农户保护耕地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来提高农田质量与提高粮食生产力。此外,耕地作为一种公共资源,需要对种植耕地的农区和农民给予相应的社会和生态效益补偿,特别要加大对粮食主产区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激励农户用地养地。

四要充分理清高标准农田建设的脉络

高标准农田功效的完全发挥,一要依赖于基础设施水平的高标准;二要依赖于扎实的“软实力”的强力支撑;三则要依赖于建设过程中有一个合理的切入点、科学的实施流程。从我国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蜕变中,我们可以观察出各地在农田建设、经营模式上均有不同的实践形态,这也让我们有机会逐步廓清了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思路和脉络。其间的关键词包括:一是土地规模经营。零散的地块、一户一品的种植模式,农田的高标准就无从谈起,对小麦、水稻等农作物尤其如此;二是设施农业。这是高效农作物生产经营的必备条件;三是经营管理者培训,这是高标准农田建设中的重要环节,也是高标准农田运行机制是否能够最终建立的关键;四是合作组织的建立。合作组织是实现农产品与市场最大程度对接的必备条件。

第四篇:高起点定位 高标准建设1

高起点定位高标准建设

全力打造全区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示范镇

——在全区政法综治工作会议上的表态发言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今天,区委政法委在这里召开全区政法综治工作动员大会,擂响了全面做好今年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战鼓。我们兴仁镇将借今天会议东风,高起点定位,高标准建设,不断开创我镇政法工作新局面,努力让领导放心,让群众满意。

一、加强领导,努力把政法工作抓牢抓好

我们将以解决当前突出问题为突破口,以夯实基层基础工作为重点,以提高群众安全感为根本标准,切实做到“三个到位”,即:组织领导到位,切实加强对政法工作的领导和指导,并将该项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形成镇、村、单位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舆论宣传到位,切实提高群众的知晓率、参与率和满意率,真正形成人人想安全、人人抓安全、人人创平安的浓厚氛围;责任分解到位,我们将形成项目责任书,将责任分解到部门,明确到人员,定期对各村、各部门进行面对面的督查指导,统筹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实施量化考核,确保工作推进。

二、突出重点,合力使政法工作推新出优

我们将进一步在“拓展、深化、提质”上下功夫,延伸工作触角,创新服务平台,全面提升维稳综治工作整体水平。

1一是加强社会矛盾纠纷调解。建立网络,有专人干事。我们要求各村结合人大代表选举,调优配好村民小组长,调整充实村专职调解员,落实“镇干部分工负责包村,村干部分片包组,村民组长、中心户长包户”的层级负责制,努力实现“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特殊事能稳控”的目标。打造平台,有条件干事。镇设立为民服务站,村设立为民服务室,服务站(室)确保“有人员、有场所、有机制”,努力把为民服务站(室)打造成干部群众的“连心桥”、解决问题的“直通车”、调解矛盾的“老娘舅”。完善机制,有制度管事。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成立应急处置小组,确保一旦发生群体性事件,能够依法稳妥处置,有效防止矛盾激化和事件升级。

二是深化现代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牢牢抓住科技防范第一支撑。加大镇财政对技防建设的投入,加快推进派出所新大楼监控中心建设。在各规模企业内部推行技防监控内网系统,并推进各企业技防监控系统统一纳入到监控中心,做到连片连网,达到集打、防、控、堵一体化的防控效果。力争今年底我镇建成现代技防镇,金通公路沿线村建成技防村。牢牢抓住群众工作第一法宝。建设“一电话、一协会、三队伍”的基层群防群治工作体系,实现报警电话“一呼九应”、邻里互帮功能;发展完善平安协会组织,2012年平安协会会员要发展到200家;同时,继续壮大村级社会管理服务队、红袖标义务巡逻队和治安志愿者队伍。

三是推进相关社会要素管理创新。加强特殊人群服务管

理。在已为社区矫正对象配备GPS定位手机基础上,全面建立刑事解教人员和社区服刑人员实时动态管理系统。加强重点青少年群体服务管理。要求村和学校对辖区内的留守儿童、有严重不良行为和违法犯罪行为青少年等加强服务管理,加强犯罪预防工作。加强流动人口的服务管理。在流动人口多的村,特别是金通公路沿线的村要设立流动人口服务站,建立完善“以证管人、以房管人、以业管人”服务管理模式。企业流动人口多的,倡导“集中住宿,集中管理,集中服务”形式,实施市民化待遇,网格化管理,社区化服务。

三、强化措施,着力把政法工作做深做实

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基层基础建设,着力夯实综治基层基础,建立健全各项工作制度,明确工作职责,确保政法综治工作时时有人抓、处处有人管。同时,加大财政投入力度,镇财政1:1等额配套专职调解员经费;村民组长按平均每人500元/年的标准下拨到村,并出台考核政策,明确激励措施,把村民组长组建成“小事不出组”的主力军;鼓励各村以市场运作、企业赞助、村集体自筹等形式,加大现代技防投入。镇采取以奖代补形式,按技防投入的40%给予奖励,提高各村强化“三防”的积极性。

各位领导,维护社会稳定、提高公安安全感是我们的应尽职责,我们将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总体部署下,明确目标,创新举措,脚踏实地,真抓实干,为我区顺利实现“246目标”提供安全保障!

我的发言完了,谢谢大家!

第五篇:阜宁县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布局及对策

阜宁县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布局及对策

供稿:周海峰 王洪军 供稿单位:阜宁县农业资源开发局 入库日期:[2010-6-11 11:27:45] 已阅[845]次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通过大规模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国土整理、中型灌区改造和农业产业化项目,我县农田基础设施配套逐步完善,农业生产基本条件明显提高,不少中低产田通过改造已基本达到高标准农田标准,推动了农业结构调整,带动了农民增收。尤其是“十一五”期间,加大了对规模、高效农业的扶持力度,建设了一批高效农业示范基地,扶持了一批带动能力强的农业龙头企业,培埴了一批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为新农村建设起到了较大地促进作用。截止目前,在全县现有耕地131万亩中,基本达到高标准农田面积有43.5万亩,占全县耕地总面积的33.2%,中产田76.8万亩,占58.6%,低产田10.7万亩,占总面积的8.2%。根据省、市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试行)的通知精神,结合我县农业资源现状,我县规划2010—2020年建设高标准农田40万亩,到2020年全县高标准农田面积达83.5万亩,占耕地面积63.7%。通过本次规划,可进一步实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确保农业可持续发展,带动农业科技发展,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提升生态环境安全以及江苏沿海大开发需要的目的。

一、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的原则

我县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按照发展现代农业要求,以农业增产增效、农民增收致富为目标,以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突出重点、注重实效为原则,提升农业基础设施水平,强化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改进农业生产方式,推进适度规模经营,全面提升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其基本原则是:

1、坚持统筹规划、突出重点的原则

按灌区、流域和区域进行整体规划,加强与农业综合开发、黄河故道开发、万顷良田建设工程、土地复垦整理、农田水利建设、农村道路建设等专项规划相衔接,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平台,积极整合各类支农要素。本着突出重点区域、重点项目、重点内容,着力扶持我县优质稻米产业及设施蔬菜产业。

2、坚持综合投入、合力开发的原则

按照灌排设施配套、田间道路畅通、农田连片平整、耕层土壤肥沃、生产方式先进、高产高效低耗(产出效益高)的要求,综合治理田水路林,全面配套桥涵闸站,全力把项目区打造成高产稳产高标准农田。充分发挥加强农业发展的政策优势和支农项目资金的导向作用,拓宽投入渠道,引导其他资金共同投入,提高项目建设水平。

3、坚持集中连片、规模开发的原则

在项目区的安排上,主要围绕优质稻米和设施蔬菜主导产业,发挥区域特色,立足分区自然状况,科学统筹规划,集中连片、规模开发,确保实现“治理一片、成功一片、带动一方”的目标。

4、坚持效益优先、科技提升的原则

高标准农田建设与优质水稻、设施农业产业发展有机结合,在建设高标准农田过程中,推进土地规模经营,调整耕作模式,提高开发效益。以项目为载体,通过优选科技依托单位,改进服务方式等有效手段,加快先进适用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普及,重点支持良种、良法的普遍应用,搞好先进适用技术的组合配套,强化对农民的技能培训,不断提高农民科学种田水平,使项目区成为推广新品种、应用新技术的示范基地。明确科技推广的目标和内容,重点主推水稻、小麦、蔬菜等新品种和相关栽培、测土配方和秸杆综合利用等适用新技术,推广机插秧和加强农业专业化防治组织建设。

二、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布局及重点建设项目区

项目区规划以发展优质、安全、高效农业为目标,以建设规模化高标准农田为基础,合理规划安排基础设施,积极示范推广农业科技,切实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规划从2010年到2020年,共建设高标准农田40万亩。其中2010年建设高标准农田1万亩,在古河镇实施。2011年到2019年每年规划建设高标准农田4万亩,2020年规划建设高标准农田3万亩。全县项目区总体布局共分为6个集中连片的项目区:

1、城北项目片。以县城以北正在建设的北绕城公路和老204国道为中心,涉及阜城、三灶、郭墅镇,连片面积7.5万亩。以发展优质粮食和设施蔬菜为主。

2、沿射阳河项目片。位于省道329以南,射阳河两岸。涉及阜城、陈良、沟墩、新沟和东沟镇。连片面积14万亩,重点发展优质稻米产业,努力建成一批绿色、有机稻米和设施蔬菜基地。

3、黄河故道项目片。位于黄河故道沿线,涉及羊寨、芦蒲两镇。面积5万亩。以建成优质粮食基地、设施蔬菜基地为主。

4、板陈项目片。位于生产河以南,潮沟河以北,板陈路两侧,涉及陈集镇和板湖镇。连片面积5万亩,重点发展蔬菜和粮食产业。

5、恒河项目片。位于省道234以北,县内南恒河两侧,涉及古河和益林镇。连片面积4.0万亩。重点发展设施蔬菜和粮食产业。

6、益罗项目区。位于省道234以南,杨集河两侧,涉及益林镇杨集社区和罗桥镇。连片面积4.5万亩。以建成粮食基地、稻田养殖和蔬菜基地为主。

三、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实施对策

围绕我县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指导思想、具体原则、规划布局及重点项目区,在具体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时,我们的实施对策是:

1、成立班子、发挥职能是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的组织保障。我县已成立“阜宁县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领导小组”(阜政办发[2010]33号),并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农业资源开发局。领导小组组长由县分管农业的副县长兼任,成员由县政府办、农业资源开发局、国土局、财政局、发改委、水利局、农业局、林牧局、交通局等相关单位组成。项目镇也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保证项目实施。办公室设置综合组、财务组、工程组、采购组、监测评价组和科技服务组,配备具有一定经验的专业人员。

2、整合资金、规模开发是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的首要基石。随着我县社会经济迅猛发展,财政可支配收入连年大幅增长,各类支农项目配套资金足年足额配套到位,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建设的顺利进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项目时,我们将把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项目资金与万顷良田建设、农业打包资金、土地整理、扶贫开发、新农村建设、通达项目等各类支农资金有机整合起来,合理布局,集中投入,规模开发,全方位提高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标准,提升发展高效农业建设水平。

3、各司其职、运转高效是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的管理保障。项目区建设按照有关规范统一标准,统一规划,县农业资源开发局负责本次项目的前期规划的组织、汇总和上报等工作。严格落实县级报账制、工程招投标制、项目和资金公示制、工程监理制、项目法人负责制;财政局负责财政配套资金的筹措落实,保证资金及时足额拨付到位,完工后的验收、报账等工作,定期检查资金使用情况,保证专款专用;水利、国土、交通等相关职能部门各司其职,在总体规划指导下,负责各自专业项目的规划、设计、施工等工作,并把其它支农资金整合到高标准农田建设上来,共同提高标准农田的建设水平。项目完成后,及时与收益村办理工程移交手续,制定工程管护规章制度,明确工程管护主体和责任,本着“谁收益,谁负担”的原则,由项目收益村筹集一部分工程管护资金,项目再安排一部分资金,保证工程管护工作的正常运行。农田林网实行林权制度改革,进行公开拍卖,并将所得资金全部用于项目管护运行。

4、培植优势、打造特色是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的重大实践。我县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主要围绕区域优势,立足各项目镇主导产业,发挥资源优势,做到科学规划布局,合理使用项目资金,对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区工程集中配套,全力服务高效农业的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与此同时,我们将积极探索并打造特色农业项目。一是利用黄河故道开发项目,在现有优质果林基地的基础上,更新品种,拓植优质果树,使基地面积扩大到万亩以上,利用现有的桃花源景点,把项目区建成省内一流的集生态旅游、观光、示范于一体的农业特色休闲区。二是积极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大力发展地方特色产业,培大培强龙头企业的生产规模,壮大企业实力,增强带动能力。重点扶持万江米业、银河面粉、海马食品、洪源蔬菜等加工企业,成为推动我县粮食、蔬菜、水产等地方特色产业化规模经营发展的孵化区。三是全方位提速建设县2个万亩生态农业示范园,将其打造成集科技示范、推广、繁育于一体的高有机稻米、生态西瓜、苗木花卉和生态旅游的引领区。

5、发挥效益、改善民生是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的终极目标。一是通过实施高标准农田项目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改变村容、村貌,提高灌排能力,改善农村大型农机作业难和行路难的状况。对此,我们在规划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时,根据项目区实际需要,规划了电站、桥梁、涵洞、道路、农电线路和变压器购置等骨干工程项目,解决了项目区生产、生活的需要,特别是对项目区防汛抗旱、西瓜育苗、农产品运输会起到更大的作用,可实现项目当年建成,当年达效的目标要求。二是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实施为发展高效农业奠定基础,提高土地产业率,增加农民收入。在项目区基础设施改善的同时,规划每个项目区规模开发的高效设施农业基地均达到万亩以上,提高农田产出率,增加项目区农民收入,将有力推动我县现代高效农业规模化快速发展。三是通过技术、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我县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中,对项目区基地进行培训和示范推广,受培训农民将达105800人次,示范推广40万亩。通过培训推广,项目区大部分农民都能学会1—2项新的农业适用技术,提高科学种田能力,促进农民增收。四是培养、引导成立专业合作社、行业协会等专业经济合作组织,提高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区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放大农业综合开发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进一步发挥专业合作组织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6、延伸产业、招引客商是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的新的课题。在确保完成县委、县政府下达的各项招商任务外,重点将围绕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区农副产品加工这一重大课题,列入我们工作重要议程日程,积极开展农业招商,到先进发达地区寻找项目源,推介阜宁、宣传阜宁,并积极邀请客商来阜考察投资。重点研究课题是:一是利用农作物秸杆生产无甲醛释放的新型人造板项目,该项目如获实施,可以充分利用我大量的秸秆资源,不仅减轻环境污染,还可直接增加农民收入。二是垃圾再生能源生物质发电项目。三是利用产业化项目扶持万江米业、银河面粉的优势,新上大米和面粉深加工项目。四是兴建农副产品交易批发市场,成为集农产品批发、冷藏、物流、净菜配送于一体,服务于阜宁农业,全面提升阜宁农副产品对外竞争力。

下载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农田水利建设再上新台阶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农田水利建设再上新台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落实(五篇范例)

    高起点规划 高标准落实 促进妇儿工作再上新台阶 新坝镇妇女儿童工作领导小组 新坝镇位于扬中市西北部,总面积48平方公里,辖16个行政村、1个农场。新坝经济相对发达,是镇江首个......

    高标准农田建设调研报告

    高标准农田建设调研报告 兰坪县是典型的高山峡谷地区,农田分布很不规则,田块大小差异较大,自排自灌的程度很低,尽管通过近几年来的农业综合开发,实行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但得到综......

    江苏省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

    省政府《江苏省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试行)(发稿时间:2010-3-9 10:28:08阅读次数:1795) 苏政办发〔2009〕127号 2009年11月16日高标准农田是指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灌排设施配套、......

    高标准农田建设知识讲解

    走进大课堂:当前,全国土地整治规划编制正式启动,农村土地整治成为社会关注的一大热点。日前全国人大、全国政协领导听取农村土地整治工作汇报时指出,推进农村土地整治工作,要从......

    软环境建设再上新台阶(最终5篇)

    软环境建设再上新台阶 垦利经济开发区新年收“大礼” 稿件来源:李洁宋倩 垦利讯 日前,垦利经济开发区收到了一份来自万达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的“大礼”,一面“锐意进取科学发展谋......

    全力推动机关作风建设再上新台阶

    创先争优全力推动机关作风建设再上新台阶2011年,市作风办坚持以市委十一届九次全会、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创先争优为动力,充分发挥市直机关党......

    “双管齐下”确保干部作风建设再上新台阶

    “双管齐下”确保干部作风建设再上新台阶 在“作风建设年、狠抓落实年”活动中,国有企业同样要加强干部作风建设。加强国有企业干部作风建设内容很广、途径很多,最重要的是要......

    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项目工作总结

    永济市2010年度国家农业综合开发 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项目工作总结 2010年农业综合开发城西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项目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上级开发部门的大力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