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公安局规范管理建设队伍素质能力提高
推进机制创新 强化效能责任
我局抓住“四个突破口”以规范管理建设
促队伍素质能力提高
近年来,针对繁重的工作任务与紧张的警力状况之间的矛盾愈发突出,分局积极探寻实践非单纯依靠人力增长的警务工作模式,在全局推行《效能管理责任制度》,着力抓好素质教育、制度规范、科技运用、监督评议“四个突破口”,依靠
强化队伍内部效能建设,全面推进队伍整体素质和能力的发展和提高。分局先后荣立集体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二次,被评为创建“平安广东”先进基层单位、连续四年被评为广州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先后荣获广州市文明单位、广州市人民满意公务员集体、广州市基层行风建设示范窗口等荣誉称号。
一、坚持素质育警,提高“三个能力”。一是提高基础实战能力。组织开展“六大练兵”,即政治练兵、纪律练兵、业务练兵、科技练兵、技能练兵、体能练兵,坚持集中培训、岗位练兵、外出学习、实战演练、学历教育等多种方式相结合,组建了民警培训学校对民警进行多种形式的业务培训,举办各种形式的理论、业务培训班40余期,开展岗位练兵30余次,民警队伍的文化素质、业务素质和实战能力得到不断提高。二是提高规范执法能力。结合“规范执法行为,促进执法公正”活动开展,不断建立健全执法质量考评制度,实行执法责任制、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个案评判制和执法办案网上监督制,实行一案一析、一案一评、一案一奖,大力推行样板案卷工程、法制宣讲团等有力措施,实现了从源头上对执法活动的全程监控,从而使执法活动的各个环节都处在有效的监督之下,不给随意执法、不按程序执法留下空间,确保了执法办案的严格公正。分局连续两年在全市公安机关执法质量考核中位居第一,还被确定为全市政法系统“规范执法示范点”。三是提高问题抵御能力。坚持抓早、抓小、抓苗头,注重事先管理教育和问题的预警查控,认真落实具体化的警示教育、经常化的情感教育、规范化的重点防范教育,从关心和爱护民警的角度,实行“二个必谈”、“三个必访”和“一会”制度,即科所队长在民警思想不稳定时必谈,民警接到社会投诉时必谈;民警工作任务繁重时要家访、民警及家中有病丧等紧急事情时要家访、民警考核成绩不佳时要家访。同时每半年要召开一次家属座谈会,及时掌握民警思想动态,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及时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近年来分局未发生一起重大违法违纪问题。
二、坚持制度律警,强化“三个环节”。一是工作如何执行。分局将涉及民警日常执法、服务、效能建设、基础工作等方方面面的规章制度汇总整理成《业务工作管理制度汇编》、《思想政治管理制度汇编》、《“三基”工作汇编》和《社区民警工作方法汇编》,印制成册,人手一本,把“做什么、谁来做、怎么做、做到什么标准”以及具体的时间、空间要求,落实到每一个岗位上的民警,以制度体现管理,以制度落实管理,对公安工作实行规范化、标准化、流程化、责任化管理,以此为据对民警的工作进行全面监督考核。二是成效如何检查。将动态性的督促检查贯穿于落实制度的全过程,凡是重大工作任务、工作部署,坚持警力未动、督察先行;警力上岗,督察监督;警力撤岗,督察验收,确保工作实效。特别是对重点工作和易出现问题的重点环节,采取民警工作一日一清,部门负责人每天一查,分局分管领导每周一讲评,分局一事一督办等措施,加强对民警的管理和监督考核,组织开展经常性的专项督察、现场督察、明察暗访,及时发现并纠正执法活动中带有普遍性、倾向性、苗头性的问题。三是违规如何查处。认真落实工作考评奖惩制度,通过实行《效能管理责任制度》,以履行职责、目标完成、纪律执行情况进行每月一考核,一月一通报,并实行分层次等级化管理和红黑榜制度,对工作成绩、业务排名、测评满意率居后位的单位挂黑旗,连续两次被挂黑旗的单位负责人要给予相应处分或进行组织调整,民警进行等级评定,以绩定级,按级奖惩,奖优罚劣。中央纪委、国务院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办公室和公安部、省公安厅先后对分局队伍正规化建设工作专门予以刊发推广。
三、坚持科技强警,破解“三个难题”。分局坚持向科技要警力、要战斗力,初步形成了保障机制规范化、指挥调度信息化、信息传输实时化、侦察破案技术化、治安控制网络化、业务管理智能化的工作格局,全面提升了警务工作效率和工作效能,有效地解决了现实斗争中制约工作发展的实质性问题,打开了公安工作新局面,满足了维护治安的新要求。分局被省公安厅、省科技厅确定为全省第一批科技强警示范建设区,并获省厅科学进步一等奖。一是有效解决警力问题。公安机关借助科技设备替代警力人员投入,对之前一些通过警力、人力无法掌控、涉足到的部位、区域变得“一览无遗”,民警不必再重兵把守,警力的合理使用也得到了相对保障,以前几个人甚至几十个人才能完成的工作,现在一个人坐在计算机前就可轻松实现,从而节省了大量的警力,并进一步延伸了警力控
制范围,提高了发现和打击违法犯罪的隐蔽性、时效性和准确性。二是有效解决效率问题。辅以gps卫星定位系统、无线通讯设备和电子巡更系统,通过精确的定位管理,可以准确地掌握社会面巡防力量的位置和运动轨迹,一旦遇有警情,有效提高了精确指挥和快速反应能力,并改变以前逐车逐人的面对面现场查岗方式,实现了勤务管理的远程监督和全时监控。三是有效解
决执法证据问题。将视频监控系统做为智能电子执法系统来应用,可以扩大监控范围和监控功能,及时获取和固定证据,较好解决街面案件取证难、抓捕难的问题,实现由点上控制向线上控制,由现场执法向网络远程执法的转变。同时,民警在执法过程中不必与群众发生面对面接触,且执法证据确凿,减少了警民冲突,有利于改善执法形象,加之技防设备的不断发挥作用,其威慑性进一步增强,宣传教育面广,能够有力地震慑犯罪,使犯罪分子不敢轻易下手作案,从而达到改善区域治安态势的目的。
四、坚持监督促警,突出“三个重点”。一是突出细节管理抓行为养成。从民警最基本的衣、食、住、行等行为抓起,从工作中最基本的环节抓起,加强公安民警日常行为和作风养成,实行管理模式,即围绕“车、枪、酒、黄、赌、毒、”和民警家庭矛盾等方面提出了针对性的管控措施,对发现的问题不包庇,不袒护,不迁就,不手软,有一件查一件,依法依纪严肃处理,以小的规范促进公安队伍管理的标准化、程序化、科学化,使影响公安机关和公安队伍形象的顽症问题基本上得到解决。二是突出行风建设抓作风整改。在基层派出所和窗口单位一律实行预约服务、登门服务、跟踪服务,实现便捷、高效的“零距离”服务。“警务助民”工作法得到了公安部、省厅以及中央电视台等新闻媒体的肯定和推广。同时,深入开展“开门大接访”活动,采取带案下访、登门拜访、当面接访、公告示访、会诊处访、结案回访的“六访”工作法,对办事效率不高,执法办案不公,造成群众信访和投诉的问题逐人接待、逐案解决,信访案件处结率、结服率分别达到98.2%、80%,分局连续两年无群众涉及公安机关进京上访,“大接访”工作得到省公安厅的肯定和推广。三是突出公众评议抓形象树立。组织聘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党代表以及社会知名人士、大型企业负责人为特邀监督员,建立与定期联系制度,坚持每月走访一次,每季度召开一次行评调度会,每半年汇报一次工作,年底前组织开展一次内部行评活动,使公安工作始终处于严格的监督之下。同时,全面实行以议事会为主体的服务评分制,向辖区每户居民发放警风监督卡,直接倾听群众的意见和建议,由办事群众对公安机关服务情况进行评议,并根据评议结果对被评议民警予以奖惩,使全区人民都成为警风警纪监督员。分局首创的“社区警务议事会”制度得到公安部、省公安厅的肯定和推广,省公安厅要求全省公安机关派出所都要建立“社区警务议事会”,以加大群众对公安工作的监督。
第二篇:提高政法队伍素质应着力加强五种能力建设
提高政法队伍素质应着力加强五种能力建设
“规范执法行为,促进执法公正”专项整改活动,明确提出要以规范执法行为为内容,以实现执法公正为目标,以解决人民群众反映突出的问题为依托,以提高政法队伍素质为保障,端正执法思想,规范执法行为,严密执法程序,强化执法监督,全力维护社会稳定。政法队伍是政法工作有序、健康开展的活动主体,政法队伍素质的进一步提高是政法工作积极稳妥发展的有效保障。因此,提高政法队伍素质,克服政法领域的不公正执法的难题,还信于民,成为当前政法机关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提高政法队伍素质,应着力加强五种能力建设。
一、政治建警,加强政治能力建设
政法工作,事关社会稳定发展的大局。保持正常的社会秩序和公共秩序,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维护社会政治稳定,是政法部门的职责所在。强化政法队伍的政治能力建设,是履行这一职责的政治基础和能力保障。具体体现在三方面:第一,提高政策水平、加强理论素养。只有提高政策水平,才能充分理解、掌握指导政法工作的路线、方针,才能紧跟党中央的步伐,切实搞好政法工作,不致在具体执法中违背国家的大致方针。而提高政策水平,需要深入领会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不断深化自己的理论素养。第二,强化组织纪律,服从大局。政法工作是一项政治性和专业性兼强的工作,就要求政法干警能够在履行职责过程中,深化组织纪律意识,强化服从大局的责任意识,服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为经济建设保驾护航。第三,提高政治敏感性。政治既有其稳定性,也有其灵变性。要提高政治敏感性,善于把握新动向,发现新问题,切实保持创新性,才能不囿于成见、拘泥于成规,为做好本职工作,保持清醒的头脑和敏捷的思维。
二、素质强警,推进业务能力建设
政法工作的专业性很强,从事政法工作不仅是要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而且在具体工作中必须运用大量的法律条文和法律理念,依法解决实际问题,这关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由于法律条文庞杂、时有变更,这就要求我们政法干警,不仅要熟练掌握并运用法律规则,而且要具备相当的法律素养以驾驭它,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政治效果的统一。具体要做到“三个结合”:第一,要与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相结合。政法队伍主要由党员组成,要结合开展“保先”活动取得的成果,切实查摆问题,扎实进行整改,稳步推动业务技能的进一步提高,真正把“保先”活动落到实处。第二,要与“规范执法行为,促进执法公正”专项整改活动相结合。以政法机关开展专项整改活动为契机,通过发现问题、查摆问题、解决问题,切实提高政法队伍的业务能力,相互促进、相互推动,形成队伍素质得到强化和专项整改活动取得实效的良性循环。第三,要与“开门大接访”活动相结合。积极稳妥地处理涉法涉诉信访,是当前政法部门的重要任务之一。“开门大接访”活动以积极的姿态、高度的诚意、务实的作风,为政法部门集中处理人民群众反映突出的涉法涉诉信访问题,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也为借助这一活动锻炼政法队伍、提高队伍素质提供了机会,同样,为政法机关树立良好形象、还信于民奠定了基础。
三、知识塑警,创新学习能力建设
学习是进步的阶梯,是保持先进性的前提。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尤其是奋斗在政法战线上的干警们,更应该坚持学习各种知识,更新知识储备,完善知识体系,以适应政法工作的实际需要。只有不断学习,掌握新知识,尤其是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科学理论的学习,才能武装头脑,解决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只有坚持学习,才能不断地解放思想,大胆创新,开拓进取,积极实践,才能摆脱落后的领导方式、工作方式的束缚,破除自我封闭、地方保护、部门利益至上的错误意识,摒弃不愿承担风险和责任的错误荣辱观、得失观。只有深入学习,才能保持先进性,确立起强列的发展意识、责任意识、创新意识、大局意识,塑造新时期政法干警的良好形象。
四、团结合警,深化团队能力建设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社会成员和睦相处的社会。政法队伍是一个整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仅要发挥职能作用,履行政法机关的法定职责,维护社会稳定,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构造公共平安、法治平安,还要在政法队伍内部形成一个竞争有序、和谐稳定、积极进取的人文环境。只有政法队伍内部具有良好的人文工作环境,才能充分整合警力资源,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只有政法干警相互间关系协调,才能协调社会关系,为社会调查排处矛盾纠纷。众人凝成一股绳,在法律构建的工作关系格局中,协作、分工、监督、互进,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坚实的人力保障和示范作用。
五、责任励警,强化自律能力建设
政法机关是人民民主专政的重要工具,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重要力量。政法干警作为国家公务人员,履行着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责任重大,尤其是领导干部,位高权重,必须切实加强自律,做到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常除非分之念,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做官司,认认真真办事。首先要以“保先”教育活动为契机,坚定公正执法、为民执法的观念,提高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自觉性。其次要以制度建设促动队伍建设,从薄弱环节入手,加强规范化建设,通过完善责任追究制度,促使干警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再次,继续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完善各种监督制约机制,尤其是要突出政法领导干部的示范带头作用,狠抓落实,扎实推动政法队伍的自律能力建设,真正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和公正高效的法治环境而不懈努力。
第三篇:提高政法队伍素质应着力加强五种能力建设
提高政法队伍素质应着力加强五种能力建设
2011-06-23作者: 未知来源: 法律快车 分享到:0
提高政法队伍素质应着力加强五种能力建设
赵斌
“规范执法行为,促进执法公正”专项整改活动,明确提出要以规范执法行为为内容,以实现执法公正为目标,以解决人民群众反映突出的问题为依托,以提高政法队伍素质为保障,端正执法思想,规范执法行为,严密执法程序,强化执法监督,全力维护社会稳定。政法队伍是政法工作有序、健康开展的活动主体,政法队伍素质的进一步提高是政法工作积极稳妥发展的有效保障。因此,提高政法队伍素质,克服政法领域的不公正执法的难题,还信于民,成为当前政法机关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提高政法队伍素质,应着力加强五种能力建设。
一、政治建警,加强政治能力建设
政法工作,事关社会稳定发展的大局。保持正常的社会秩序和公共秩序,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维护社会政治稳定,是政法部门的职责所在。强化政法队伍的政治能力建设,是履行这一职责的政治基础和能力保障。具体体现在三方面:第一,提高政策水平、加强理论素养。只有提高政策水平,才能充分理解、掌握指导政法工作的路线、方针,才能紧跟党中央的步伐,切实搞好政法工作,不致在具体执法中违背国家的大致方针。而提高政策水平,需要深入领会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不断深化自己的理论素养。第二,强化组织纪律,服从大局。政法工作是一项政治性和专业性兼强的工作,就要求政法干警能够在履行职责过程中,深化组织纪律意识,强化服从大局的责任意识,服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为经济建设保驾护航。第三,提高政治敏感性。政治既有其稳定性,也有其灵变性。要提高政治敏感性,善于把握新动向,发现新问题,切实保持创新性,才能不囿于成见、拘泥于成规,为做好本职工作,保持清醒的头脑和敏捷的思维。
二、素质强警,推进业务能力建设
政法工作的专业性很强,从事政法工作不仅是要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而且在具体工作中必须运用大量的法律条文和法律理念,依法解决实际问题,这关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由于法律条文庞杂、时有变更,这就要求我们政法干警,不仅要熟练掌握并运用法律规则,而且要具备相当的法律素养以驾驭它,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政治效果的统一。具体要做到“三个结合”:第一,要与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相结合。政法队伍主要由党员组成,要结合开展“保先”活动取得的成果,切实查摆问题,扎实进行整改,稳步推动业务技能的进一步提高,真正把“保先”活动落到实处。第二,要与“规范执法行为,促进执法公正”专项整改活动相结合。以政法机关开展专项整改活动为契机,通过发现问题、查摆问题、解决问题,切实提高政法队伍的业务能力,相互促进、相互推动,形成队伍素质得到强化和专项整改活动取得实效的良性循环。第三,要与“开门大接访”活动相结合。积极稳妥地处理涉法涉诉信访,是当前政法部门的重要任务之一。“开门大接访”活动以积极的姿态、高度的诚意、务实的作风,为政法部门集中处理人民群众反映突出的涉法涉诉信访问题,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也为借助这一活动锻炼政法队伍、提高队伍素质提供了机会,同样,为政法机关树立良好形象、还信于民奠定了基础。
三、知识塑警,创新学习能力建设
学习是进步的阶梯,是保持先进性的前提。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尤其是奋斗在政法战线上的干警们,更应该坚持学习各种知识,更新知识储备,完善知识体系,以适应政法工作的实际需要。只有不断学习,掌握新知识,尤其是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科学理论的学习,才能武装头脑,解决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只有坚持学习,才能不断地解放思想,大胆创新,开拓进取,积极实践,才能摆脱落后的领导方式、工作方式的束缚,破除自我封闭、地方保护、部门利益至上的错误意识,摒弃不愿承担风险和责任的错误荣辱观、得失观。只有深入学习,才能保持先进性,确立起强列的发展意识、责任意识、创新意识、大局意识,塑造新时期政法干警的良好形象。
四、团结合警,深化团队能力建设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社会成员和睦相处的社会。政法队伍是一个整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仅要发挥职能作用,履行政法机关的法定职责,维护社会稳定,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构造公共平安、法治平安,还要在政法队伍内部形成一个竞争有序、和谐稳定、积极进取的人文环境。只有政法队伍内部具有良好的人文工作环境,才能充分整合警力资源,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只有政法干警相互间关系协调,才能协调社会关系,为社会调查排处矛盾纠纷。众人凝成一股绳,在法律构建的工作关系格局中,协作、分工、监督、互进,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坚实的人力保障和示范作用。
五、责任励警,强化自律能力建设
政法机关是人民民主专政的重要工具,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重要力量。政法干警作为国家公务人员,履行着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责任重大,尤其是领导干部,位高权重,必须切实加强自律,做到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常除非分之念,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做官司,认认真真办事。首先要以“保先”教育活动为契机,坚定公正执法、为民执法的观念,提高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自觉性。其次要以制度建设促动队伍建设,从薄弱环节入手,加强规范化建设,通过完善责任追究制度,促使干警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再次,继续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完善各种监督制约机制,尤其是要突出政法领导干部的示范带头作用,狠抓落实,扎实推动政法队伍的自律能力建设,真正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和公正高效的法治环境而不懈努力
第四篇:公安队伍素质能力修养
浅谈公安基层领导干部素质能力修养
队伍素质能力建设是省厅党委深刻把握当前公安工作发展趋势和认真总结公安队伍建设经验基础上作出的重要部署,并将其放到与“三项建设”同等重要的位置,是推进“三项重点工作”和“三项建设”的基础和保证。加强民警队伍素质能力建设,重点在基层,因为上级决策部署靠基层落实、各类治安问题靠基层解决、公安工作目标任务靠基层完成、警民和谐关系靠基层实现、公安机关形象靠基层提高。关键在基层领导干部,可以说基层公安机关领导干部素质能力高低直接决定了公安工作的成与否。在当前国际、国内大形势、大背景下,公安机关的任务越来越重,压力越来越大,困难越来越多,责任更为重大,给公安队伍特别是基层领导干部的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新的严峻挑战。只有通过不断加强公安队伍素质能力建设,特别是着力提高基层领导干部素质能力,才能应对挑战,战胜困难,推动公安工作科学发展。
一、加强素质修养,提高学习能力
学习是文明传承之途、人生成长之梯,是增长知识、提高本领、增进修养的重要途径。随着形势的不断发展变化,公安工作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不断涌现,对当好一名公安基层领导干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学习作为提高自身能力的源泉,作为做好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做刻苦学习和善于学习的人。首先要增强学习的系统性。真正把学习当作一种神圣职责,一种终身追求,一种精神境界,在学习中立德修身,在学习中健全心智,在学习中提高能力。做到“三要三不要”,即要把“博”与“专”兼顾起来,既重知识的宽度,又重知识的深度;要把“零”与“整”统一起来,把有限的学习时间零存整取,无限的学习内容化整为零;要把“纸”和“笔”结合起来,读别人的文章,写自己的体会。不要一知半解,看看书单洋洋洒洒,问问内容似懂非懂;不要一曝十寒,心血来潮学上三五天,心生倦意则歇上三五个月;不要一心二用,干那些事倍功半、徒劳无益的事情。其次要增强学习的自觉性。知识改变命运,学习成就未来。面对当前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客观实际,只有不断认真学习,善于学习,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才能认识规律,把握趋势,才能善于领导。基层公安领导干部要做到不断学习,终生学习,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决策水平。第三,要增强学习的广泛性。公安基层领导干部要争做知识型领导,广泛学习政治、经济、法律、公安业务等知识,不断改善知识结构,拓宽知识面,提高驾驭治安局势的能力;要开阔视野,多渠道汲取信息,增长见识;要善于向实践学习,向群众学习,不断总结,汲取新鲜经验,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工作水平。第四,要增强学习的长期性。理论素质是领导干部思想政治素质的灵魂,知识总量决定了自身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水平,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往往也在于是否不懈地学习。学习贵在坚持。公安基层领导干部要妥善处理好工学关系,充分利用好一切余暇时间,刻苦学习,挤时间学习,并持之以恒,努力增强学习的效果。
二、崇尚实干精神,提高执行能力
执行力就是贯彻战略意图,完成预定目标的操作能力。执行力至关重要。我们的工作之所以有差距,往往不是战略问题、思路问题,而是工作中执行力强弱的问题。公安基层领导干部,一是要强化执行理念,切实增强抓落实、重执行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不断提高执行方法和执行艺术,以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在落实上下功夫,在执行上动真格,对定了的事,要立说立行,雷厉风行,敢于碰硬,一抓到底,抓出成效,抓好每一项工作的落实,做到重执行、抓执行、真执行。二是要着力加强执行制度建设,制定切实可行的合理执行制度,有效解决警令不畅、执行不力的问题。要建立健全目标管理制度,将决策、目标、任务分解到岗、具体到人;要建立健全督查督办制度,加大对重点工作的督查力度,及时批评落后,表扬先进,督促工作落实;要建立健全问责制度,将谁管理谁负责、谁出问题谁担过、谁有贡献谁得奖的原则实实在在地落实到各项工作中。三是要在执
行上下真功夫。对大事、难事要有恒心、有韧劲,一以贯之,不达目的不罢休;对急事、要事要有决心,敢于负责、敢于碰硬,积极克服一切困难,不遗余力地推进;对繁事、琐事要有耐心,一件一件抓好落实。坚持在狠抓关键、推动重点工作取得突破上下功夫,在解决问题、加快落实进度上下功夫,在落实责任、形成工作合力上下功夫,在建章立制、健全推动工作落实的长效机制上下功夫,从而练就真功夫,推动各项工作的快落实、准落实、实打实、见实效。
三、善于统筹协调,提高驾驭全局的能力
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不能把握全局的领导,在具体工作上也会出现偏差。作为一名公安基层领导干部,面对公安机关今后的发展思路和总体目标,面对严峻复杂的斗争形势和艰巨的工作任务,一定要站在战略的高度,从总体上看问题、想办法、做决策,要统筹协调,才能集中解决总体性、前瞻性的问题,才能正确处理当前与长远、局部与整体的关系,才能真正推动公安事业的整体发展。要善于从全局上观察、思考和处理问题,正确把握时代发展要求,科学判断形势,在实践中不断提高政策运用能力,做到统筹兼顾,把握全局。在工作布局上,要统筹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两手抓,以队伍建设促进公安工作,以公安工作检验队伍建设成效。在工作重点上,要进一步推进“三项重点工作”和“三项建设”,把精力和注意力更多地放在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上,深入推进公安信息化建设,让民警会采集信息、会录入信息、会应用信息、会网上作战。在工作方法上,要坚持多措并举,提高统筹协调能力。无论是治安管理,还是消防、交通管理,无论是打击整治还是防范控制,都要多方施策,善于协调,真正发挥整体功能。在工作实战上,要善于从全局驾驭社会治安局势。对各类矛盾纠纷,能在第一时间掌握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为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矛盾纠纷创造有利条件;能在第一时间出现在突发事件的现场,做好特殊状态下的群众工作;能在第一时间对发生的群体性事件情势作出准确的判断,掌握好依法果断处置的火候,防止事态扩大,确保社会大局的稳定。能认真分析和研判本地治安形势,根据违法犯罪活动在时间、空间上的规律和特点,确定打击重点,改进打击方式,增强打击实效,始终保持严打高压态势;能针对动态环境下社会治安的新变化,全面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挤压犯罪空间、降低发案率。
四、坚持解放思想,提高改革创新的能力。
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发展。解放思想一定要保持积极向上的朝气、敢为人先的锐气、推陈出新的勇气,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立足实情,贴近实际,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紧紧把握公安工作发展的脉搏,科学分析公安机关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矛盾、新问题,自觉打破一切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冲破旧体制、旧框框的束缚,制定适应时代要求和人民意愿的工作思路,实现工作决策的民主化、工作措施的科学化、工作开展的合理化、工作绩效的真实化。公安事业发展贵在改革创新。新思路不是主观臆想,而是符合客观实际、反映公安工作要求的思路。公安基层领导干部要切实实现“五个转变”,即在指导思想上,进一步转变警务观念,转变勤务方式,实现静态粗放型向动态集约型转变;在思维方式上,实现由经验型向创新型转变;在工作方式上,实现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在工作指导上,实现由意志型向科学型转变,不断提高科学决策水平;在工作作风上,由坐而论道向求真务实型转变。要“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实际问题的思考,着眼于新的实际和新的发展”,善于从日常工作中找到创新的突破点。当前要在“三项建设”中不断创新,努力提升公安机关综合实力和整体战斗力;要在基层勤务制度上进行创新,探索既善用警力又爱惜警力的警务模式;要在社会管理上进行创新,探索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管理新机制;要在改善民生上进行创新,进一步落实服务民生理念的要求,最大限度回应人民群众的新期待;要在科技强警上进行创新,在信息化应用、网上办案、技防建设等方面寻求新突破;要在打防侵财型犯罪方面进行创新,探索建立打防互动新机制;要在队伍建设上进行创新,真正实
现公安队伍的良性发展。创新不是空谈,关键要付诸实践。在实践创新中,要用创新的思维、改革的手段、探索的勇气、奋斗的精神,推动各项公安工作全面发展。
五、加强作风建设,提高群众工作的能力。
从一定意义上讲,尤其是在基层公安机关,公安工作就是做群众的工作。基层公安机关领导干部能不能切实转变作风,会不会做群众工作,直接关系到公安工作成败。因此,公安基层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真心实意对人民负责的精神,认真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坚定不移依靠群众,适应群众工作新特点新要求,深入做好组织群众、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工作,虚心向群众学习,热心为群众服务,诚心受群众监督,做到心里装着群众,凡事想着群众;坚持到最困难的地方去,到群众意见多的地方去,到工作难开展的地方去,充分听取群众意见、集中群众的智慧,切实办好顺民意、解民忧、惠民生的实事。一是要在执法为民中提高群众工作能力。人民群众始终是公安机关的力量之源、生存之本、胜利之基。只有坚持执法为民,才能树立好形象、赢得好口碑、创造好业绩。所以,公安基层领导干部必须牢固树立群众观念,把执法为民的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用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真正把以人为本、执法为民、公平正义、严守法纪等理念根植到自己的头脑中,落实到实际行动中,贯穿到每一项执法工作和每一个执法环节中,从源头上解决执法不规范问题,提高公安执法的公信力。要进一步改进执法方式,规范执法行为,提高执法质量,坚决杜绝发生伤害群众感情、漠视群众疾苦、侵犯群众利益的行为,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要准确把握当前社会心理的变化和执法对象的感受,做到理性、平和、文明、规范执法,尽可能融法、理、情于一体,最大限度地实现政法效果、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二是在“大走访”中 提高群众工作能力。“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人民群众是生活的先知,冷暖甘苦感受最深刻;人民群众是智慧的源泉,改革发展的成败体会最深切;人民群众是施政的基础,政令得失反映最真实。只有深入开展“大走访”爱民实践活动,才能知得失、知冷暖、知虚实。所以,公安基层领导干部要多深入基层、深入实际,依靠群众干工作,既虚心听取群众“送上门”的意见,又主动“上门”征求意见,体现民意、集中民智、汇聚民力,把“大走访”活动当作自己的必修课,经常化、长期化、制度化。三是在为民谋利益中提高群众工作能力。公安基层领导干部要时时想着群众,体验群众生活,体会群众甘苦,体味群众情感,真正做群众的贴心人;要事事为了群众,恪守为民之责,把群众的急事难事作为自己的大事要事,做到民有所忧我有所思,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难我有所解,民有所想我有所行;要时刻关注民生,时刻为民办事,时刻为民解难;要着力从群众满意的事情做起,从群众不满意的事情改起,着力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做善解民之忧,善纾民之难,善兴民之利,善乐民之心的人民公仆;要自觉做到把群众要求想在决策之前,把群众工作做在执行之前,把群众利益考虑在实施之前,以更好地实现群众愿望,满足群众需要,维护群众利益,让公安工作更多地惠及人民群众。
六、增强政治敏锐性,提高突发事件处置能力。
目前我国正处在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时期,这个大时代大背景决定了当前和今后一个较长时期是社会各类矛盾的集中凸显期,一些意想不到的突发事件和各种社会矛盾会不断出现,日益复杂。当出现重大问题和尖锐矛盾时,作为一名公安基层领导干部,要站在政治的高度,勇于面对危机、临危不乱,处变不惊,沉着应对,多谋善断,采取果断措施,把问题及时解决好,把矛盾和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一是敏锐把握突发事件。对于突发事件,要敏感、敏锐。“风起于青萍之末”,任何突发事件的发生、出现,都有苗头、趋向。公安基层领导干部要有见微知着的能力、洞察先机的水平,要对突发事件做战略性、前瞻性的研究和思考,增强全面性、预见性,做到处变不惊,从容应对。二是积极应对突发事件。如何应对突发事件,体现了一名公安基层领导干部的政治立场和决断能力。最近几年,一些地方接连发
生突发性群体事件,免去了基层领导领导干部的职务,原因就是这些领导同志在一些大事上处理不当。这些都值得公安基层领导干部深刻反思、认真借鉴。正确应对突发事件,一方面要准确定性定位。对突发事件的内涵、实质、影响、范围等要迅速了解、全面把握、科学判断,这是处理处置突发事件的基础和前提。另一方面要把握处置时机。在对突发事件进行决策前要深入现场,全面掌握情况,增强科学决策的实效性。在决策过程中,要集思广益,特别是涉及复杂的群体性事件,一定要广泛听取意见,反复研究。在处置过程中,既要掌握处置先机,又要把握处置时机。三是妥善处置突发事件。公安基层领导干部要敢于迎接挑战,敢于面对困难,敢于承担责任,面对困难,要有战胜困难的勇气;面对问题,要有解决问题的决心;面对挑战,要有应对挑战的办法。要善于处理各种复问题。当出现矛盾和问题时,要深入一线、靠前指挥,在克难攻坚中提高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七、主动应对媒体,提高舆论引导能力。
以互联网为主要特征的信息时代,使世界上任何一个点上发生的事情可以瞬间传遍全球。尤其对于负面新闻具有很强的汇聚效应、放大效应和扩展效应,很容易使分散问题汇集成焦点问题,局部问题放大为全局问题,一般问题演变为政治问题。因此,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是公安基层领导干部新的能力要求。对于如何与各种媒体交流沟通,中宣部长刘云山提出“三善”的方针,即善待媒体、善用媒体、善管媒体。笔者认为还应加“一善”,就是善交媒体。公安基层领导干部要善于与各种媒体打交道、交朋友和交流沟通,充分发挥媒体凝聚力量、推动工作的积极作用。一是要平等对待媒体。在公共事件中,无论是采访者还是被采访者,双方都只是代表。采访者代表的是媒体和公众,被采访者代表的是事件的处置者或管理者,二者在人格和法律上完全平等。公安基层领导干部只有树立了这种平等观念,才有可能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与媒体交流对话、支持协作,才有可能形成同媒体友好互动、和谐共进的融洽关系。二是要树立公众意识。媒体的社会力量是巨大的,它的力量来自于数量庞大的读者、听众、观众和网民。公安基层领导干部与媒体打交道时,应当牢记媒体背后站着社会公众,尊重媒体的知情权就是尊重公众的知情权,接受媒体监督就是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善待媒体就是善待公众。三是要撑握主动权。公安基层领导干部要着力解决“不愿说”和“不想说”的问题,善于用权威的声音积极主动地抢占舆论制高点,正确引导媒体,不让舆论被一些不负责任的杂音所左右。为此,要把每一次媒体的采访,当作把握话语权、主动引导舆论的有利时机,高度重视,认真对待,努力使公安机关的声音成为主流声音。四是加强交流合作。在我国,媒体是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从根本上说,媒体报导的方向与我们公安机关努力的方向是一致的,这是公安机关与媒体合作的重要基础。在与媒体打交道时,公安基层领导干部应努力使采访报道成为相互了解、促进理解的过程,成为真诚合作、互利共赢的过程。当然,在合作中,也要严守纪律,把握分寸。五是主动做好服务工作。做好媒体的服务工作,就是要确保媒体采访的正当权益,营造交流通畅、信息共享、坦诚和谐的工作环境。要树立“在服务中引导,在引导中服务”的理念,通过良好的服务来赢得媒体的理解和支持,引导他们遵守新闻道德操守,客观准确报道新闻、传递权威信息。
八、自觉加强党性锻炼,提高凝聚能力。
当今社会是一个开放型的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对人的能力要求越来越高,过去那种单打独斗式的个人英雄主义很难立足社会、事业有成。作为一名公安基层领导干部必须树立团队意识,善于团结和带领一支队伍共同奋斗,才能走向成功。因此,凝心聚力是公安基层领导干部干事创业的基本条件,也是一种能力要求。如何提高领导干部的凝聚能力,关键要做到“三真”,一是以真干感召人。民警看领导,一看工作干得好不好,二看作风实不实,三看班子和不和。因此,公安基层领导干部要把真抓实干、一抓到底作为一种政治品格、一种科学态度、一种价值取向、一种鲜明导向。以干事提升自我,以干练锤炼自我,以干净保护自我。用新观念研究新情况、用新思路落实新任务、用新办法解决新问题、用新举措开创新
局面。在作风上,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埋头苦干不浮躁、创新实干不攀比、紧张快干不懈怠。在班子团结上,要以和为贵,以和为善,以和为美;对于一名领导来说,团结和谐是素质、胸怀、境界、品格的凝练和合成;对于一个班子来说,团结和谐是同心、合力、友谊、支持的结果和展示。要把团结和谐作为一种境界来提升、一种责任来追求、一种行为来养成。领导干部之间要多支持,不拆台,增强协调性;多担责,不争功,增强自律性;多体谅,不计较,增强包容性,切实做到上下一条心、拧成一股绳,合心合力合拍,能干苦干同心干。二是以真公感染人。对于公安基层领导干部来说,公正也是一种道德要求和品质。只有“公”,才能明察秋毫;只有出自公心,工作才不会有误,即使有误,群众和民警会予以宽容。首先政治上要公。争做人民公仆。要重操守,常修为政之德;鉴古今,常思贪欲之害;安职守,常弃非分之想;明法度,常怀律己之心;为民警,常谋优警之策,争做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的领导干部。其次,办事上要公。常言道“公门不言利,公法不阿亲”,惟有办事公道,出以公心,民警才能心悦诚服。要把公道正派作为最基本的职业道德,作为一种人格力量去强化,一种精神境界去追求,一种工作习惯去坚持。再次,用人上要公。要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做到不因个人好恶看待干部,不论亲疏看待干部,不分地域看待干部。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待干部,用辩证的眼光评价干部。全力重用肯干善干的民警,积极保护工作失误的民警,严肃批评混日子的民警,形成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良好氛围。最后,党风上要公。公安基层领导干部要在党风廉政建设上公开作表率。作表率是一种先锋意识和模范行为,体现在行动上先于一般民警;作表率是一种责任意识和负责行为,体现在标准上高于一般民警;作表率是一种纪律意识和自律行为,体现在要求上严于一般民警。要加强自我修养和党性锻炼,夯实廉洁从政的思想道德基础,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始终以平和之心对待“名”,以淡泊之心对待“位”,以知足之心对待“利”,以敬畏之心对待“权”,以进取之心对待“事”。始终保持奋发进取、开拓创新的状态和一身正气、两袖清风的品格,扎扎实实履行好自己职责、发挥好表率作用,不辜负党和人民的重托。三是以真情感动人。公安基层领导干部对民警要多一点“冰心玉壶”式沟通、“江清月近”式交融、“春风化雨”式开导、“落红护花”式呵护,做到平等与互助,信任与理解,真诚与和谐。要主动与民警谈心交流,沟通感情,在单位内部营造团结和谐的民主氛围。要努力为民警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让想干事的人有地位,要放手支持民警的工作,主动为干事创业的民警卸包袱、担责任,鼓励民警在工作中敢闯、敢试、敢于负责。要把“从优待警”方针落到实处,设身处地地为民警着想,真诚关怀他们、真心爱护他们,尽力为他们提供与工作强度相匹配的各种条件,关心他们的健康,关心他们的家庭。要拓宽“倾听”渠道,掌握民警的所急、所忧、所困,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做民警的贴心人,培养民警的认同感、自豪感和成就感,努力营造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
第五篇:提高社区工作者队伍素质
开平街道三管齐下提高社区工作者素质一是内外兼修。街道党工委鼓励社区工作者立足岗位,自学成才,支持他们参加社会工作等各种职业资格考试和学历教育考试;同时,还聘请各类专家进行政治理论、法律知识、文明礼仪以及社区服务、社区建设等多方面的培训,增强社区工作者的工作水平和服务本领。二是多向互动。组织各社区之间内部进行交流学习、到外街道和社区进行观摩学习、采取网络论坛、QQ群组、网站等多种媒介学习,通过建立多层次、多途径、多方向的学习交流机制,不但工作水平和能力有所提高,街道还了解到了社区工作者的工作状态、生活需要及所面临的困难等,增强了社区的战斗力、凝聚力。三是奖罚并举。街道成立了社区考核领导小组,出台了《社区工作者考核办法》,实行目标考核、量化管理,建立评比台、曝光台,加大奖惩力度,对表现突出的同志给予相应的奖励,对不能按制度办事、违反工作制度的采取必要措施进行处置,真正形成“能者上、庸者下、勤者奖、懒者罚”的良好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