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水资源的分布及利用和保护
【摘 要】中国水资源总量为2.8万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2.7万亿立方米,地下水0.83万亿立方米,由于地表水与地下水相互转换、互为补给,扣除两者重复计算量0.73万亿立方米,与河川径流不重复的地下水资源量约为0.1万亿立方米。按照国际公认的标准,人均水资源低于3000立方米为轻度缺水;人均水资源低于2000立方米为中度缺水;人均水资源低于1000立方米为严重缺水;人均水资源低于500立方米为极度缺水。中国目前有16个省(区、市)人均水资源量(不包括过境水)低于严重缺水线,有6个省、区(宁夏、河北、山东、河南、山西、江苏)人均水资源量低于500立方米。中国水资源总量并不算多,排在世界第6位,而人均占有量更少,2240立方米,在世界银行统计的153的国家中排在第88位。中国水资源地区分布也很不平衡,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国土面积只占全国的36.5%,其水资源量占全国的81%;其以北地区,国土面积占全国的63.5%,其水资源量仅占全国的19%。
【关键词】水资源对策建议
【正文】水乃生命之源,与空气、阳光一道演合成了地球上丰富多彩的自然界。水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和保障。由于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人多水少,水土资源与经济社会发展布局不相匹配水资源短缺、水旱灾害、水体污染等问题十分突出,致使保护水资源问题已成为具有基础性、全面性和战略性的重大问题。然而水资源的破坏不是偶然发生的,它是人类生存发展过程中诸多矛盾堆积激化的结果。而且水资源的破坏从根本上影响了人的生存延续。生存还
1是毁灭,这个哈姆雷特式的困惑打破了生活的静谧和安逸,促使我们对如何保护水资源展开反思。
一、我国水资源存在的问题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特殊资源,没有水就没有生命。然而在人与水长期相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棘手的环境问题。水资源短缺、水旱灾害、水体污染等水问题比较突出。
1.水资源短缺问题。我国是世界上严重缺水的国家之一。据统计,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2200立方米
量的1/4不到世界人均水资源占有全国600多个城市中有400多个供水不足。另一方面,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加,我国用水总量将进一步增加,估计到2030年左右将出现用水高峰。到那时我们将进入严重缺水时代。
2.水旱灾害问题。水在哺育生灵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灾害水旱灾害对人类生存和发展造成极大的挑战。全国约有10%的土地受洪水威胁,特别是主要江河的中下游平原及滨海地区
生。因为洪灾,全国年均经济损失1100多亿元水灾害频繁发每年受灾耕地面积达2亿多亩。同时我国旱灾也比较严重。据分析统计,现在全国每年缺水总量为300—400亿立方米。许多地区工农业争水、城乡争水、超采地下水和挤占生态用水现象越来越突出。每年造成成千上万人饮水困难直接影响工业产值2300多亿元。
3.水体污染问题。水资源的污染更是惊人。据了解全国每年直接排入江河的废水达360亿吨,50%的水源因污染不能饮用,全国2/3的河流污染,七大水系中黄河、松花江、辽河三大流域污染严重。四
大海区中渤海、东海污染严重。去年全国七大江河水系及太湖、滇池和巢湖中,达到或优于地面水环境质量三类标准的河段只有36.9%。水质为四类、五类的河段达63.1%,其中劣五类水质达到37.7%,大淡水湖泊和城市湖泊均为中度污染。75%的湖泊富营养化加剧,一些城市地下水不同程度地受到污染。这些都提醒我们我国的水资源问题不仅仅在于缺水和污染的蔓延,而是整体水生态环境变得相当脆,足以威胁到我国经济的发展。
二、我国水资源恶化的原因分析
目前我国水环境与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趋势已不容置疑。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对水资源认识不足。曾几何时,围湖造田被看作是人类征服大自然的壮举。大规模的水利建设单纯强调蓄水功能,缺乏生态观念,有些工程违背了生态规律。修大西海子水库切断塔里木河,使昔日一片绿洲的罗布泊干涸成了“死亡之海”黑河截流使往日山清水秀的阿拉善地区变成了今天沙尘暴的源头。正如恩格斯所说,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人与自然的关系决不是谁主宰谁的主仆关系,人类虐待了自然得到的是加倍的惩罚。水土流失、土地沙化,频繁的自然灾害向人类敲响警钟
2.粗放式开发利用。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增长而忽视水资源与水环境承载能力的粗放式开发利用是水问题产生并恶化的主要原因。曾经很少为盲目扩张的人类活动划出一个不可侵犯的“禁区”。有些地方急功近利、饥不择食,把“夕阳工程”引入我国,在求得经济暂时
快速发展的同时却严重污染破坏了生态环境。按国际通行标准,河流的开发利用率不应超过40%,但在实际生产活动中并未达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是硬道理”本身虽没有不好,但这应当是建立在以可持续发展为中心的经济建设之上的。
三、如何做到保护水资源的措施
1、大力发展绿化,增加森林面积涵养水源。森林有涵养水源、减少无效蒸发及调节小气候的作用,具有节流意义。林区和林区边缘有可能增加降水量,具有开源意义。
2、提高水资源的综合利用,水在同一空间是有综合利用的特点。水库可以蓄洪,也可以养殖水生动植物,大的水面可以通航,有些水体还可开辟旅游。水力发电用过的水,可以用于灌溉。渠系和田间渗漏的水,可以地下抽出利用,从地下抽出的水,还可以灌区下游重复抽出,重复利用。新疆是干旱地区,没有灌溉就没有农业,设法提高河流引水率,要排好上下游用水关系,等于开辟水源。
3、调水工程。由于地理、气候特点,地区间水的分配并不平衡。利用自然因素及人工改造,把丰水区的水调至缺水区,是解决水源不足,开辟新的经济区的有效手段。
4、水资源的保护。水资源被污染,使本来可以利用的水变为不能利用的水,实际上等于减少了水资源。目前世界上已有40%的河流发生不同程度的污染,且有上升的趋势。
5、城市开发利用污水资源,发展中水处理,污水回用技术。城市中部分工业生产和生活产生的优质杂排水经处理净化后,可以达到一定的水质标准,做为非饮用水使用在绿化、卫生用水等方面。
6、发展和推广节水器具。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目前有便器水箱近4000万套和大量的其它卫生器具,每年因马桶水箱漏水损失水量上亿立方米。
7、强化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的法制建设和宣传工作,增强全民的节水意识,使人们自觉认识到水是珍贵的资源,摈弃“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陈腐观念,一个珍惜水资源、节约水资源和保护水资源的良好社会风尚开始形成。
保护水资源,首先要全社会动员起来,改变传统的用水观念。要使大家认识到水是宝贵的,每冲一次马桶所用的水,相当于有的发展中国家人均日用水量;夏天冲个凉水澡,使用的水相当于缺水国家几十个人的日用水量;水龙头没有拧紧,一个晚上流失的水则相当于非洲或亚洲缺水地区一个村庄的居民日饮用水总量 这绝不是耸人听闻,而是联合国有关机构多年调查得出的结果。因此,要在全社会呼吁节约用水,一水多用,充分利用循环水。
改革目前的用水制度,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加大治理污染和环境保护力度,是水资源保护利用的有效途径。目前,应当加大改革力度,打破行业垄断,健全组织机构,统一管理,在全国建立起一个自下而上的水督察体系。进一步改革水价,实行季节性水价,在水资源短缺地区征收比较高的消费税以限制用水等等。只有这样,才能对环境保护和降低成本有益,才能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发展有中国特色的水务市场,从而优化配置水资
源,也是保护利用水资源的重要内容。21世纪被称为水的世纪。中国水务行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据预测,中国水务行业应该有万亿元以上的空间,到2005年仅污水处理一项就有4000亿元的市场份额。多年来由于“水”带有浓重的社会福利色彩,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商品,水的价值和价格的背离,严重制约了水行业的发展,水资源因此得不到有效的保护。
【结束语】由于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也在日益发达,这些美好的现状却会似的我国的用水总量大幅度地增加,从而出现水资源短缺,供需矛盾突出的问题。所以对水资源进行合理开发和利用是迫在眉睫的事情,如何在对资源需求中找到平衡是确保对水资源能够坚持可持续发展的重点问题。所以对水资源的开发应当具有长远的目光,而不是只注重当前的利益肆意开发,因此,水资源的利用与保护必须高度重视,政府和各界专业人士都需予以高度关注。
第二篇:水资源利用及保护论文
水资源保护与利用
摘要:水是生命之源,它不仅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也是战略性的经济资源。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农业用水量的增加,我国水资源日益匮乏。合理使用水资源是我们迫切要解决的问题,加强对水资源保护的力度,将对社会的发展、人类的生存产生极大影响。针对我国水资源匮乏的严峻现状,本文对如何合理的利用水资源、保护水资源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分析。提出提高我国水资源高效利用的措施,节约优先,高效利用,确保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关键词:水资源保护;现状;节约;可持续利用
1水资源的特点[1] 水资源,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的水资源,是指以各种形式存在于地球上的水,包括咸水和淡水、液态水和气态水、地表水和地下水等等,与通常意义上的水概念等同。狭义的水资源,仅指在一定经济技术条件下可以被人类利用并能逐年恢复的淡水的总称[2]。从法律层面来讲,作为研究对象的水资源则属于狭义的范畴。水资源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水资源本身具有不可替代性。水是地球上一切生物存在的必要条件,没有水就不可能有生命。水对地球而言,又具有不可替代性。在突发情况下,人没有食物可以维持生存七天,但没有水,存活的时间一般不会超过二十四小时。所以不难看出,水对于一切生物来说,是其他资源所不可替代的。(2)水资源本身具有不断更新性。水资源与其他的矿藏资源不同,在一定的条件下,它可以不断地被更新补充,只要我们进行合理的开发利用,水资源是可以实现永久持续利用的。水资源本身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如果外界发生了巨大变化,水资源可以利用自身的不断更新性,来进行自我恢复。要想和其他可更新资源一样做到永久持续利用,水资源还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因为它的更新恢复能力是受到自然条件制约的,比如对污染物的自净能 力等。(3)水资源本身具有广泛性。水资源除了给人们提供必要的生命和生活所需之外,还可以被用来发电、灌溉、航运、养殖等,这些用途表现出了它具有功能上的广泛性。(4)水资源本身具有公共性。在水资源中,特别是在流域水资源中,它的公共资源属性明显,表现出自然性和整体流动性,比如供应的联合性、使用的分散性、相互依存性等。而水的流动性又决定了它的流域性,在同一流域内,水不会因为地域的行政划分而改变其本身的自然属性,而在同一流域内的地表水和地下水、上游和下游、左岸和右岸则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生态流域系统。
2我国水资源保护的现状
我国是一个人口基数大、经济不发达、水资源相对匮乏的国家。由于环境污染,再加上环境管理制度的相对落后,我们的生存环境越来越差。近些年来,由于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提高,环境保护工作也逐渐得到了大家的重视。在水资源保护方面,我们运用行政、经济、法律的手段来保护水资源;在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方面,我们进行合理统筹的安排,对影响水资源保护的各种行为进行干预,以此来达到对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我国的水务事业经过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大规模建设,现在已经进入到了一个防治与开发、利用与管理并举的阶段。水资源污染防治也由原来的单纯依靠科学技术转变为技术与体制相结合的方法,可持续发展与利用已经成为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指导思想。在水资源管理体制方面,我们形成了流域管理与行政区域管理相结合、统一管理与分级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模式。在水资源保护的立法方面,我国先后颁布、修改了《环境保护法》、《水土保持法》、《水法》、《水污染防治法》等法律,还有许多配套的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3]。随着我国水利事业的迅猛发展,我们应该始终坚持节约和保护的工作理念,同我国的实际相结合,形成与现代化建设相适应的水资源开发、利用、管理、保护体系,这一体系的形成会极大地促进社会与经济的发展。
3我国水资源保护存在的问题[4] 3.1 水资源保护管理体制落后
在水资源保护方面,虽然我国已经出台许多排污标准和规范,有《水法》《水污染防治法》《环境保护法》以及各种排污标准和规范,但是针对性不强,而且由于各种原因不能严格执法,难以满足水资源保护工作的需要。尤其在 20 世纪末,我国的乡镇企业发展迅速,大量污水直接排放,造成了流域水源严重污染。而目前水资源保护仅仅是从环境方面管理,没有从水资源方面治理,水利部门缺乏各种条例来保护水资源,从而形成多头管水、条块分割的局面[5]。目前,我国“多龙治水”的水资源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可持续利用水资源的要求,必须进行改革。
3.2水资源保护意识不强
水资源是人类开发利用最为广泛并且最易受人类活动影响的自然资源之一。我国用水浪费现象多,严重加剧了全国水资源的供需矛盾。目前,多数用水单位或个人普遍存在浪费现象,水资源没有得到有效利用,此外在农业灌溉方面,大部分实行漫灌、漏渗,新的节水灌溉技术推广缓慢[6],水消耗大,用水效益较低。工业和城市生活用水仍然浪费严重,由于我国部分城市管理机制落后,工业生产设备陈旧,生产工艺落后,新兴技术产业在工业结构中所占比重低,大多数地区工业单位产品耗水率高于先进国家数倍,而水的重复利用率也很低。因此,随着未来城市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城市生活节水对缓解城市供水矛盾更具有重大意义。
3.3 水环境治理重视不够
近年来,虽然我国经济发展迅速,但是由于对环境污染的治理力度不够,从而造成水环境的严重恶化。而且由于人口快速增长和工农业生产的发展,河流、湖泊、水库、地下水的水质也受到了严重的影响。目前,我国水环境治理领域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经济发展的速度远远高于水污染治理的力度、污水治理的设施及配套设施投资不足、河湖水域的养殖业缺乏科学化管理、已建成的污水处理厂不适应新排放标准的要求等方面。
3.4 水资源保护资金投入及研究能力较低
近年来,水资源保护投入的资金偏低,致使水资源保护机构的监测设备落后,分析仪器陈旧,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水资源保护的效率。同时,在现实的水资源开发、利用、管理等保护过程中,仍然存在水资源人才流失、行政执法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个别执法人员的执法水平和执法能力较弱、缺乏全局观念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等问题。目前,我国对于水资源保护技术的研究已经有了一定的进展,如节水技术、水污染防治技术、监测评价技术、规划技术、工程影响分析等的研究成果已经全面推广,而且效益显著,对社会经济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研究侧重于自然科学技术方面,而管理科学研究量较少,这些问题已经制约了管理体制的完善,对于开发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不能提供有力的决策依据。我国水资源发展展望 十七大报告指出:/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是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要完善有利于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法律和政策,加快形成可持续发展的体制机制。落实节能减排工作责任制。开发和推广节约、替代、循环利用和治理污染的先进适用技术,发展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保护土地和水资源,建设科学合理的能源资源利用体系,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发展环保产业。加大节能环保投入,重点加强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改善城乡人居环境。加强水利、林业、草原建设,加强荒漠化、石漠化治理,促进生态修复。加强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为保护全球气候作出新贡献。水资源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是生态与环境的控制性要素。水资源与人类生存、社会发展的关系,比其他任何自然资源更密切,影响更直接,水资源不足所造成的后果将比目前困扰各地的环境问题更严重和难以治理[7]。面对经济发展、人口增加和全球气候变化,我国干旱缺水、洪涝灾害、水污染和水土流失等问题十分突出。处理好我国水资源问题,要大力推进节水防污型社会建设,强化水资源约束和水环境约束,完善有利于水资源节约和保护的政策法规体系,加快形成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体制、机制,通过对水资源的合理开发、高效利用、综合治理、优化配置、全面节约、有效保护和科学管理,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承载力和水环境承载力相协调,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8] 5 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的对策
5.1 节流优先,高效利用
节水是我国的一项重大国策,也是缓解城乡缺水矛盾、维持我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根本。节水不仅能够减轻供水系统的固定资产投入,还能减少污废水的排放量,避免造成/缺水继续污染、污染更加缺水的恶性循环。节水主要从工业节水、农业节水和生活节水几方面进行考虑。
5.1.1 工业节水
鉴于目前我国工业用水量较大、用水效率较低的现状,工业节水应重视技术、工艺、管理几个方面。首先,应增加节水技术研究项目的经费投入力度,加强节水技术和生产工艺的研究,促进节水关键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其次,合理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工业布局是关键,根据水资源条件和行业特点,使工业布局和工业需水量增长与水资源布局、调配优化相匹配,并严格控制高耗水、高污染行业落户,建立对落后的耗水过高的项目、产品及设备实施淘汰制度;同时,要完善监控体系,严格执行新建、改建工业项目的三同时、四到位制度和环境影响评估制度,并根据当地特点,对主要工业用水行业实行主要产品用水定额制[9]。
5.1.2 农业节水
农业节水的关键是提高农灌水的利用率,因此灌溉工程的投入与技术改造力度必须加大。另外,先进节水国家的经验表明,通过选育抗旱品种和改进相关栽培技术,走节水高效灌溉农业与旱地农业并举的道路是农业节水的另一条创新之路。[10]同时,合适的农艺措施也能显著提高作物水分利用效率。目前,衡量农业节水的水平主要采用作物水分利用效率指标。[11]作物水分利用效率的估算与评估有不同的模式,主要有:实用水分利用效率、灌溉水利用效率、蒸腾效率和价值水分利用效率。其中价值水分利用效率是将经济学概念引入水分利用效率的统计办法,它是指单位用水量产生的经济效益,这个概念的引入对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产生了重要影响,也促进了节水灌溉设施和高经济节水技术的推广和应用。[12] 5.1.3 生活节水
首先,生活节水的前提是防止漏损,而我国生活用水最大的漏损途径是管道,自来水管道漏损率一般都在10%左右,因此供水企业应把降低供水管网系统的漏损水量作为主要任务之一来对待;其次,采用节水型家用设备是生活节水的重点,要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性能优良的节水器具;再次,要通过节水宣首先,生活节水的前提是防止漏损,而我国生活用水最大的漏损途径是管道,自来水管道漏损传,提高公民节水意识,适当利用价格杠杆,争取节水;另外,还可以在面积较大的新建宾馆、商店、公寓、综合性服务楼、高层住宅以及人数较多的学校建设再生水和雨水利用工程。
5.2 适度开发,科学利用
水资源适度开发,必须考虑两个方面的承载能力:水资源的合适开发量,这个开发量必须满足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排水的承载能力,即稀释自净废水的能力,这是由排水量的大小决定的。[13]优化水资源配置,实行调水战略,是国内外解决区域水资源短缺问题的重大战略措施。我国正在实施的南水北调工程,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调水工程。调用的水量绝对不能全部用于工业、农业和生活用水,而相当部分要作为生态用水、环境用水,不能造成/调水越多)用水越多)排放越多)引起生态环境更加恶化的局面,否则不仅达不到调水的目的,还会产生负面效应。除了实际调水以外,还可以考虑实施虚拟水战略[14]。虚拟水战略是指通过贸易的方式从富水国家或地区购买水资源密集型农产品(尤其是粮食)来获得水和粮食的安全,提倡出口高效益低耗水产品,进口本地没有足够水资源生产的粮食产品,通过贸易的形式最终解决水资源短缺和粮食安全问题。
5.3 引入市场机制,实行科学管理
(1)开放水务市场,建立适应市场需要的水务企业制度。城市供水是一种经济活动、一项产业,应该遵循经济规律,对水的供给实行企业化经营和市场化运作。[15]不仅改变政府对水务企业的直接控制,行政企分开,开放水务企业投资市场,实行投资主体多元化,形成水务市场竞争格局,并且完善水务企业内部经营管理体制,建立与完善公司制治理结构。国家在保证法定取水权和基本生态用水的前提下,对经营性水权出让可采取拍卖、竞标等形式引导各市场主体参与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例如,东深供水工程向香港的供水就是水权转让的实践,东阳向义乌的部分水资源转让也是一种有意义的探索。(2)注重涉水经济开发,提高水资源综合效益。水经济是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依托水资源,将治水、护水、开发水相协调而发展起来的经济。主要体现在城市供排水系统建设、水环境保护和水景观构建的过程中。目前,我国很多城市正在进行适合自身经济发展模式的水经济开发,如上海、连云港、丽水、张家港等市。城市水生态系统中的水经济项目(如城市人工湖建设等),可由政府直接开发建设。这类项目不仅具有蓄洪、排涝、景观、休闲等公共利益价值,还具有提升地价、水上娱乐等商业价值;对于城市水生态系统建设的重点项目可采用政府、集体和个人联合开发和经营的方式,按投资比例来分配经营利润或经营权,投资方通过工程效益获得利润和未来发展机会;水生态系统中的资产可按市场化运作方式进行经营权出租,提高经济效益。(3)发挥水价杠杆作用,引导节水及产业结构调整。目前我国水价虽然不断调升,但总体仍然处于较低水平,我国水价调整是以解决供水企业亏损和减少财政补贴为目的的,并不能完全反映水资源作为商品的稀缺性,更没能发挥水价调节用水需求量杠杆作用。据测算,目前我国工业水费占工业总产出的比重不足11.5%,城镇居民生活用水水费占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比例不到1%,农业水费支出占农业生产成本的比例不到5%。我国一般居民的电费支出是水费的好几倍,而在国外一些城市,居民家庭水费与电费开支相当。因此,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均收入的不断提高,我国水价具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充分发挥水价杠杆在水资源需求、配置和节水方面的作用,建立健全既能反映我国水资源紧缺状况,同时又很好地兼顾社会承受能力的水价形成机制是很有必要的。(4)对水的类型进一步细分。用水可分为生活、农业、工业、商业、养殖、市政、生态等方面,应分别实行不同的定价办法和定价标准。如农业用水方面:区分大田作物、蔬菜、经济作物用水,实行不同的水价;分季节制定水价或实行浮动水价,进行农业价;对水资源奇缺、灌溉用水矛盾大的,应限额灌溉,采用累进计价、超量加价,逐步推广两部制水价制度[16]。工业用水方面,对重工业、轻工业和其他工业用水,也要区分不同情况实行不同的定价标准。供水水源方面,要区分地表水(包括水库水、湖泊水和河道径流)、地下水,主水、客水,并实行不同的定价标准和定价办法[17]。当前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政府应该用低价格政策鼓励用户使用中水,可以通过实施补贴、专项资金、优惠政策等措施对中水处理企业和单位进行扶持,逐步提高中水回用率。
6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水资源保护不仅仅是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前提,同时也是保证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为了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要通过各项行之有效的措施来治理当下面临的主要问题。(1)完善、创新治水理论。对干旱缺水、洪涝灾害、水环境恶化等问题进行统筹规划以及综合治理,在治理过程中既要重视人和水的和谐、重视水资源的节约,又要为水资源留出足够的空间以及合理配置。
(2)建立健全水资源管理制度。各地管理部门要切实履行 《水法》,不断强化水资源的基础工作,不断完善水资源战略规划,制定水资源配置方案,使城市发展量水而行。(3)深化水资源体制改革,建立水资源统一管理体制。《水法》中强调了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各地管理部门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法规与规范性文件,实现城乡水务一体化管理。
(4)加大投入。水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作为公共财政支持重点,必须加大公共财政支持力度,建立长效保障机制,将水利基础设施列为长期建设投资重点。[18] 6.1加强监测站网的监测[19]
对水环境的进水点、供水点以及水环境本身都应布置监测站网,加强监测。以便及时掌握情况,发现问题,提出对策。保护和改善水质面临3个困难问题,即监测、执法和整体管理集水区。而水质资料是执法的基础,是更为有效控制工业污染源的依据。[20]建立职能式水质管理系统,一般需要考虑以下问题:设置相应的机构,建立有效的网络系统,选择监测参数,选择监测地点,规定监测次数,培训当地的专家从事必要的分析研究工作,为决策人员及时、定期地提供有关资料。而如果缺乏这方面的资料,水质管理将是一句空话。鉴于解决上述问题花钱多,费时长,这是一个挑战性的战略问题。所以在进行21世纪水质监测和资料搜集时应有新的姿态,应注意下列各方面的问题:(1)要再思考水质资料如何搜集;(2)对资料搜集和评价方法进行革命;(3)把搜集资料的目的从研究转向管理;(4)利用新的、经济的筛选方法以减少昂贵的有机化学分析;(5)利用便宜的、有效的信息技术以部署资料收集和调度资料;(6)在发展中国家开发人工智能,以取得特殊的利益。
7水源地的保护问题
水源地一般可分为河流与湖泊(水库)二大类,两者保护原则有相同的方面,也有不相同的方面。
7.1 水源地的保护必须以流域整体的综合防治规划为基础[21] 水主要通过水环境提供。水环境不仅是流域污水、废水的直接接受者,也是大气、土壤污染物的最终归宿,所以流域环境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水源地是否符合要求的问题。[22]河流的流域是由多种资源组成的总体,也是流域内生物与其生存环境构成的生态系统。在这个生态系统中,人是主体。流域开发的战略规划实际是一个大的系统规划问题,因此在研究方案的取舍时,要同时运用整体观和经济观,就是既要考虑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也要考虑生态效益、环境效益。为此,必须采用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的方法,对资源进行综合利用,对流域进行综合治理;统一考虑点(河流上的工程)、线(整个河流的梯级开发)、面(全流域)和上下游;全面控制整个流域的水土资源,使水土资源能够高效、长期地维持稳定的生产力,并提供优良的环境质量,达到减免洪、涝、旱、咸灾和防止水土流失。保护环境不受污染,维持自然过程和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系统(如农业、森林等);保护生物的多样化及保证人类持久地使用生物各种品种和生态系统,特别是鱼类和其他野生动物等。水土是流域中各生态系统赖以生存繁殖的最基本、最重要的环境要素,所以要搞好流域系统管理,必须对流域的水土进行统一的开发、利用、保护和管理。要改变传统规划设计的指导思想和工作方法,要有生态意识。在规划和兴建工程之先,必须研究流域或地区内现有生态系统的作用。识别和维护现有生态系统,为进一步合理开发所提供的有价值的作用。例如研究海岸咸水湖生态系统的利用,就要认识其对河口、沿海渔业的价值,或对保护沿海低地的价值,以及其他产品的价值等等。“可以承受的开发”或“持续发展”应是一个好的指导原则。
7.2 保护水环境以充分发挥其水源地及其他多功能作用
近几年来我国废污水排放量虽然控制在1亿t/d左右,但是排放的污染物质及重金属、砷、氰化物和挥发酚等逐年增加,致使全国各大江河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并呈发展趋势。工业发达城市附近水域的污染尤为突出,大、中城市的下游河段普遍受大肠菌群污染。常常对将来的需水量估计过高。实际上应用的水量与政府的政策有很大关系,有一些从水政策考虑是可以调整的。
7.3 水环境周边地区的保护
对水环境特别是水库、湖泊周边地要严加管理。那里常出现新的居民区,常是旅游热点。要防止生活污染,防止崩岸、塌方及大量营养物质污染水体,以及污水的淤积。为了有效地发挥森林所具有的水源保护功能,维护适合流域特性的森林的成长,尤其有必要促进水库、湖泊周边地区的造林绿化,并在周边地区以外的一定距离设防护林带。这样既保护了水源还可以实行多种经营,一举几得。
7.4 制定水源地保护法规
根据水源地原水的不同用途,制定相应的保护法规,划分保护区的范围,明确保护区内允许及禁止的各种活动,确定奖惩办法。对饮用水保护区应严加控制,例如北京市最近制订的《密云水库怀柔水库和京密引水渠水源保护管理条例》明确规定“两库一渠一级保护区为非建设区和非旅游区,禁止新建、改建、扩建除水利或者供水工程以外的工程项目”;“禁止在一级保护区内排污、堆放污染物,非法设置禽畜养殖场、网箱养鱼及进行露营、野炊、游泳等污染水质的行策,而采用系统地掌握水,即跨部门的统一管理水的政策。用综合框架管理水资源是有效益的,因为它考虑河流流域生态系统各组成的相互作用,并在计划投资和制定政策时考虑跨部门的和环境方面的结合。
(3)事实证明管理也不能过分地集中,须有投资者参加。如果把水的分配服务责任部分下放给地方政府,并把一些职能转交给私人、财政自主实体和水用户组织等集团,国家可以较低费用去完成高质量的服务。[23](4)利用市场和价格可以改善水在诸竞争用户间的分配。许多国家已经改变了水是自由的、不计价的、可更新资源的概念,而认识了它的经济价值和日益短缺的情况,正在改变政策,强调合理的定价和管理。即或是贫穷者也常为了能有高质量的服务而愿付出代价。
(5)增加投入,有效开发水资源并多途径地严格控制水污染。研究人们合理的生活方式和有效的管理方法。向水中排放有毒物质最小化,并设法提高水体的稀释自净能力。传统沿用的管端处理方式,必须以减免污染发生各个环节(源)的方法来代替。要截断水中的营养物质循环,并促进科学家与政治家的共识。
参考文献
[1]武敏.我国水资源保护问题及对策[J].新乡学院报,2012,26(5).[2]吕忠梅. 环境资源法[M]. 北京: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 [3]曾义革,余元玲,许恩信. 中国水资源保护问题及法律对策[J].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
[4]田志红.我国水资源保护存在的问题与研究对策[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20(2):149-150.[5]沈大军.水管理学概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6]杨曙光.山西省水资源现状和节水农业分析[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17(8):92-93.[7] F.Villarreal, C.R.Caldwell.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groundwater resources exploitation.[J].Environmental Geology, 1998, 34(3): 111-115.[8]方子云,包放.世界水资源的进展和展望[J].水电站设计,2009,25(4).[9]张明生.浙江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优化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05.[10] F.Villarreal, C.R.Caldwell.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Groundwater Resources Exploitation[J].Environmental Geology, 1998, 34(3): 111-115.[11] P.D.Loucks and J.S.Gladwell, International Hydrology Series—Sustainability Criteria for Water Resource Systems[J]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Cambridge, 1999.[12] 杜荣江,方玉霞.提高我国水资源利用效率的措施与对策[J]水资源保护,2010,26(3).[13] T.Hashimoto, J.R.Stedinger and Dability, Resiliency, and Vulnerability Criteria.for Water Resource System Performance Evaluation[J].Water Re-sources Research, 1982,18(1):14-20.[14] 张厚明.利用价格杠杆促进城市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J].中国物价,2005(5):32-35.[15]Abebe Tadesse,Techane Bosona,Girma Gebresenbet.Rural Water Supply Management and Sustainability[J].Joural of Water Resource and Protection,2013,(5):208-221 [16]任斐.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水资源管理[D].成都:成都理工大学,2005.[17]温桂芳.关于建立科学的水价形成机制的思考[J].价格理论与实践,2003(9):14-16.[18]胡惠珍,樊孝俊,徐义邦.探析可持续利用水资源保护生态环境[J].民营科技,2013,(8).[19] Proceedings, Third Stockholm Water Symposium, August 1993.[20]E.Turban, J.E.Aronson , T.-P.Liang.Decision Support System and Intelligent System[J].ANDI, Yogyakarta, 2005.[21] 方子云.水利建设的环境效应分析与量化.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1993.[22] C.Xavier.World Wide Web Design with HTML[J].McGraw-Hill Boston, 2000.[23]S.A.Mohammad , B.Prasanna.Analysis of Genetic Diversity in Crop Plants[J].Salient Statistical Tools and Considerations, Crop Science, 2003,(16):1235-1236.
第三篇:《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新版习题
《6 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习题
一、选择题
1、水是生命之源,下列有关水的说法错误的是()。
A、水是一种重要的溶剂B、用肥皂水可以区分硬水和软水
C、生活中可用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D、通过过滤可以除去水中所有的杂质
2、以下方法得到的水,其纯度最高的是()。
A、过滤B、吸附C、沉淀D、蒸馏
3、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江苏苏州的全国人大代表向大会提交了诸多重要议案,其中属于生态文明建设中与保护水资源最密切的方案是()。
A、尽快制定国家湖泊生态安全法B、制订低碳社区建设促进法
C、尽快修订环境空气质量标准D、加强对“鲜榨果汁”的监管
4、下列方法可使海水转化为饮用水的是()。
A、过滤B、静置沉淀C、活性炭吸附D、蒸馏
5、下列有关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B、用活性炭可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
C、用肥皂水可以鉴别硬水和软水D、工业污水应经过净化处理后再排放
二、填空题
1、日常生活中一些铁制品经常会被腐蚀。为了防止铁生锈人们常采用在铁制品表面涂油漆或镀上其他金属等方法。这些方法都能防止铁锈蚀的共同原理是:。
2、请用下列物质的序号填空。
①一氧化碳②生石灰③明矾④肥皂水
(1)吸烟有害健康,烟气中含有的有害气体是__________。
(2)为了纺织食品受潮,常用__________作干燥剂。
(3)可用于区别软、硬水的是_________;能把浑浊的河水变澄清的是__________。
3、今年我省遭遇近几十年来罕见的大旱,许多地方人畜饮水困难。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是我们每位公民应尽的义务和责任。对于残留在水中的悬浮物(如树叶、废塑料等)可采用的方法除去。不使用含磷洗衣粉是为了防止水体。面对水资源短缺的现状,请你写出一种生活中节约用水的方法。
4、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遭遇到持续干旱,造成人畜饮水困难,各地采取措施积极抗旱。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有些村民打井取用地下水,检验地下水是硬水还是软水,可用的物质是。
(2)有些村民往盛有浑浊河水中加明矾和漂白粉,然后作为生活用水,其中明矾的作用是,为了除去河水中的臭味和颜色,可以加入进行吸附。
(3)当地政府采取措施进行人工降雨,可用于人工降雨的物质是。
5、某校初三化学兴趣小组对湖光岩水质的状况进行了相关的研究调查。
(1)取回水样,静置后过滤。在实验室里,过滤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漏斗和玻璃棒。
(2)我们通常把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叫。
(3)当森林或草场发生火灾时,救火的措施之一是铲除火场周围一定宽度的树木和杂草,形成一道“防火墙”,其原理是。
第四篇:中国水资源利用前景及现状
中国水资源利用前景及现状
摘要:水不仅是人类生存、生活、生产和维持良好生态环境不可缺少的基本条件,还是地球上一种分布最广、最重要的自然资源。它的功能是其它资源无法替代的,包括生命支持功能,生产支持功能,环境维护功能。此外还包括发电、航运、景观和自然美等。虽然水是可再生资源,但是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水资源的状况不容乐观。我国水资源紧缺、地下水超采、水污染严重,在一些地区与城市影响到人民生活、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所以我们必须采取一定措施来治理水问题,在发展的同时与自然和谐共进,在考虑用水的经济效益时,也要重视水的生态功能。将开源节流相结合,更合理的使用水资源,共同保护水资源。
本文的内容
关键词:水资源利用保护水污染治理
引言
我国水资源总量虽然较多,但人均占有量却是很少。水资源的特点主要是空间分布不平衡,在时间上分配不均等等。这些特点造成了我国容易发生洪涝灾害,水的供应产生矛盾,这也决定了我国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江河整治的任务非常艰巨。近年来,水资源问题日趋严重,逐渐引起政府及社会各界的重视,并采取一系列措施和颁布法案,极大促进了水资源的保护利用。本文试图结合我国水资源特点及面临的问题,就水资源的保护与利用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关建议。
1、我国水资源概况
水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战略性的经济来源。山无水不秀,城无水不美,田无水不收。水是自然界中不可缺少的控制性因素之一。水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类在充分享受现代文明的同时,各类用水不断增加,使水资源的供给矛盾日益突出。当水资源已不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时候,当淡水危机出现的时候,当水短缺、水污染已严重影响我们的日常生活的时候,当看到江河断流、土地干涸的时候,我们应该思考一下自己的所作所为。
1.1水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总量少
全国河流径流平均值为26380亿m³,加上地下水补给量,平均水资源总量为27210亿m³。从河流年径流量来看,中国仅次于巴西、俄罗斯、加拿大、美 1
国、印尼,菊世界第六位。但由于中国人口多,按人口平均,我国每人水资源量只有2600m年³左右,大大低于世界人均水平,只及世界人均水平的1/4之下,在世界各国中列80 位之后。因此,从人均占有径流量和平均每亩耕地占有径流量来看,中国的水资源是不丰富的。
1.2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平衡
全国水资源空间分布总趋势是:南方多,北方少;近海地区多,内陆地区少;山地多,平原少。我国水土资源分布不协调,如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地表水资源占全国80%,蛋各地仅占33%;而长江流域以北地区地表水资源仅为全国的20%,而耕地面积却占全国的67%,供需不平衡,加剧了水旱灾害的发生。
1.3水资源在时间上分配不均
我国夏秋季节降水多,冬春季节降水少,造成河流径流的季节分配很不均匀,径流流量变化大。汛期河流水位暴涨,常形成洪水;枯水季节河水大减,易造成严重缺水。河流径流的年际变化也大,常发生干旱年分和洪涝年份交错的现象。通常,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季风气候,我国东部处于著名的东亚季风区,季风区降水的突出特点是降水集中和年际变化大。降水的这一特点对生产,特别对农业生产极为不利。
2、水资源面临的问题
2.1水污染
近些年,为了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忽视了与环境的关系,与水资源的关系,造成了比较严重的水污染问题。水环境污染问题突出,不少地区和流域水污染呈现出支流向干流延伸,城市向农村蔓延,地表向地下渗透,陆地向海洋发展的趋势。近几年来我国废水、污水排放量每年递增,全国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每天的排放量相当巨大,而且其中相当大的一部分未经处理就直接排入水域。这个就造成我国三分之一以上的河段受到污染,90%以上的城市水域严重污染,近一半的重点城镇水源不符合饮用水标准。据监测,目前全国多数城市地下水受到一定程度的点状和面状污染,而且有逐年加重的趋势。日趋严重的水污染不仅降低了水体的使用功能,进一步加剧了水资源短缺的矛盾,对中国正在实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带来了严重影响,而且还严重威胁到城市居民的饮水安全和人民群众的健康。水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尤其是水污染的不断加重,引起了普遍缺水和严重的生态后果。
2.2供水总量增长缓慢,与经济发展速度不相适应
总供水量增长缓慢,使我国的缺水形式在总体未得到改善。原来缺水地区虽增加了一定的关键工程,使局部缺水情况有所缓解,但由于经济快速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量不断增加,总的缺水形势仍十分严重。在沿海开放地区,工业和城镇化速度加快,出现了新的缺水情况,局部地区已经呈现较为严重的缺水局面。
2.3生活与工业供水增长迅速,挤占农业和生态环境用水
近几十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居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城市化进程加快,城镇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增长了600多。,由于供水不足,为了保持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只能依靠挖掘现有的工程设施的潜力、挤占农业用水和减少生态环境用水来维持。生态环境逐步恶化,农业生产的抗旱能力明显下降,只能依靠老天爷帮忙,一旦全国出现较大范围的干旱情况,粮食产量必将受到极大的影响。
2.4其他原因
一个常见问题是我国用水浪费和缺水情况并存,我国人民的节水意识仍需加强。
3、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基于上述存在的问题,水资源管理的改革迫在眉睫。要加强水量、水质和生态环境的统一管理,合理利用和分配水资源,有关部门应实行对水资源的统一领导管理,只有这样才能够摆脱部门和行业的利益,水资源工作取得较大的实效。
3.1树立节水意识,明白水的重要性
不要真应了那句“地球上的最后一滴水是人类的眼泪”。过去我们只把水作为自然资源,对水的商品属性认识不够,用水往往是免费或者价格太低,因而存在大量的浪费想象。重新认识水的有限性和不可替代性。大力发展节水型农业、节水型工业和节水型城市,力争用最少的水发挥最大的作用。把节约用水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3.2水污染治理
这要求我们全民全社会参与,建设节水防污型社会。工业废水是我国水环境的最大污染源。对工业污染的治理应作为水污染治理的重点。“防大于治”。防治水污染的重要途径就是积极推进清洁生产技术。在生产过程中将污染物尽可能的消失,使废水排放量减少到最少。这样就可以从根本上消除工业废水污染。另外还要提高工业用水重复率以及生活用水重复率。尽可能的将工业废水,城市生活污水合并处理。加快废水处理设施建设,降低对河湖水的直接污染。根据江河水功能区划,水资源承载能力和水环境承载能力,制定计划,控制各河段用水总量
和排污总量。政府有关部门可通过征收排污费控制污染物排放量。
3.3政府方面
为了解决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状况,国家可合理建设跨流域调水工程。也可因地制宜修筑水库、开渠引水和抽取地下水等。可减少农业灌溉用水,包括耕种制度和灌溉技术的改革。
政府还可改革水价,提高中小城市水回用率;根据可持续发展原则,调整产业结构和生产力布局;将耗水量大、污染重的企业向沿海、沿江部署和转移;加强水的需求侧管理‘以水定产业发展规模、城市规模;建设项目必须获得取水许可和排污许可;推进水权、排污权制度和准市场管理,逐步实现资源、环境的优化配置。
3.4其他措施
尽管治污、节水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有效措施,但那只是被动的利用有限的水资源。我们可以利用科技来进行雨水利用、南极冰运、人工增雨、海水脱盐等。不仅可以缓解缺水压力,而且可以带动一系列相关产业。这是对于解决淡水资源紧缺是势在必行。
此外,可发展水资源循环经济。建立节水型社会,提高水的利用效率与效益;加强水的立法与水资源循环经济管理体制;广开水源;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和服务职能;引进先进科学技术确保水资源循环经济发展。
4、结语展望
当水资源已无法满足城市生活的基本需要,无法满足工农业生产、生态平衡的需求的时候,“节流、治污、开源”日益凸显出其重要性、必要性和迫切性。倡导“建设节约型社会”,推出一系列节水、治水措施及科技成果。但最重要的是每个公民的自觉。从身边小事做起,从我做起当节约水、不乱排放污水深入人心并成为习惯的时候,当上下齐心,上有政策下有响应并积极行动。起来的时候,我国的水资源管理必将取得的长足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民生,自然科学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8,第二版,第217页。
[2]黄润华 许嘉琳 冯年华,人口、资源与环境,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8,第70页。
[3]刘燕华,中国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
[4]钱易,中国城市水资源可持续发展利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5]曲格品,中国人与环境,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2
[6]吴泳,环境•污染•治理,科学出版社。2004
[7]邱林,中国水资源现状及发展趋势浅析
[8]李顺,淡水危机与节水技术
[9] 陈韶君,中国水资源的主要问题与发展趋势。
[10]任树梅,水资源保护
第五篇:5中国水环境保护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中国水环境保护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王洪臣
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 二零一一年六月
中国水环境保护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一.水的重要性
二.中国的水问题 三.中国水问题的成因
四.中国水问题的解决对策 五.典型地区对策分析 六.国际经验
一.水的重要性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道德经》(老子)
化身形于大地,融生命于万物。
到江送客棹,出岳润民田。
上善若水,厚德载物。
人们赞美水,是因为水的重要。没有水的世界是不可想象的。适宜的气候需要水
水体在夏季能吸收和积累热量,使气温不致过高;在冬季则能缓慢地释放热量,使气温不致过低。生命离不开水
成人体重的60-70%,儿童体重的80%是水,以便保持生理代谢并维持体温。所有的工农业生产活动都离不开水
水是支撑一个地区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
乃至政治文明等各种文明的基础。
水必须有合格的质量和足够的数量才能满足要求。基本水质:
饮用水水质、灌溉水质、工艺水质、生态水质 基本水量:
饮用水量、农业用水量、工业用水量、生态需水量
基本水质是合格的,基本水量是足够的,才能可持续发展 二.中国的水问题
中国的水问题总体上体现为:
水质不合格
∞
水污染
水量不足
∞
水资源紧缺
水污染
水资源紧缺
水污染 + 水资源紧缺 → 水危机
(一)中国的水污染
全国水资源分为10个一级片区
近岸海域污染严重
2008年,全国地表水污染依然严重 :
七大水系水质总体为中度污染 ;
湖泊(水库)富营养化问题突出 ;
近岸海域水质总体为轻度污染。
新一轮地下水质评价:总体水质较好,部分地区水质恶化。
2009年,全国地表水污染依然较重 :
七大水系水质总体为中度污染 ;
湖泊(水库)富营养化问题突出 ;
近岸海域水质总体为轻度污染。
新一轮地下水质评价:总体水质较好,部分地区水质恶化。
(一)中国的水污染(河流)
200条河流409个断面中,Ⅰ~Ⅲ类、Ⅳ~Ⅴ类和劣Ⅴ类水质的断面比例分别为
55.0%、24.2%和20.8%。
珠江、长江总体良好,松花江为轻度污染,黄河、淮河(09为轻度)、辽河为中度污染,海河为重度污染。
海河水系63个断面中,Ⅰ~Ⅲ类水质断面占28.6%;Ⅳ类水质断面占14.3%、Ⅴ类水质断面占6.3%;劣Ⅴ类水质断面占50.8%。
(一)中国的水污染(湖库)
28个国控重点湖(库)中,Ⅳ类占21.4%;Ⅴ类占17.9%;劣Ⅴ类占39.3%。太湖、滇池、巢湖三大湖水质总体为劣Ⅴ类,总体处于中度富营养状态。
南四湖、镜泊湖和鄱阳湖为Ⅳ类,洞庭湖为Ⅴ类,达赉湖、洪泽湖和白洋淀为劣Ⅴ类。
昆明湖为Ⅳ类水质,西湖、东湖、玄武湖、大明湖为劣Ⅴ类。
(一)中国的水污染(海域)
近岸海域四类、劣四类总面积为37665平方千米。渤海近岸海域为轻度污染;东海近岸海域为中度污染。在渤海和东海海域,辽东湾和胶州湾海域水质差,一、二类海水比例低于60%; 其它海湾水质极差,劣四类海水比例均占了40%以上; 其中杭州湾最差,劣四类海水比例高达100%。
(一)中国的水污染(地下水)
按分布面积统计,有63%的地下水资源可供直接饮用,17%需经适当处理后方可饮用,12%为不宜饮用但可作为工农业供水水源,约8%的地下水资源不能直接利用,需经专门处理后才能利用。
部分平原地区的浅层地下水污染比较严重;滨海地区水质最差。
全国约有7000万人仍在饮用不符合饮用水水质标准的地下水。
(一)中国的水污染(污水排放)
2008年,全国废水排放总量为572.0(589.2)亿吨,比上年增加2.7%;
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为1320.7万吨,比上年下降4.4%;
氨氮排放量为127.0万吨,比上年下降4.0%。
(二)中国的水资源紧缺状况(2008年水资源量)
年降水量654.8毫米,降水总量为62000亿,44.2%形成水资源 全国水资源总量为27434亿,每平方公里产水29万 地表水资源量26377亿,折合年径流深278.6毫米 地下水资源量为8122亿(矿化度≤2g/L)北方6区占16.8%,南方4区占83.2%
境外流入233亿;流出6057亿,入国界河647亿;入海16100亿 500座大型水库和2980座中型水库蓄水总量为3083亿
中国水资源量总体良好?
(二)中国的水资源紧缺状况(2008年供水量)总供水量5910亿,占当年水资源总量的21.5% 地表水源占81.2%,地下水源占18.3%,其他水源占0.5% 北方6区占44.4%;南方4区占55.6% 南方地表水源占90%以上;北方地下水源占有较大比例
华北的河北、北京、山西、河南4个省市占总供水量的50%以上 80%利用浅层地下水;20%为深层承压地下水
广东、浙江和山东等地直接利用海水411亿,主要作为火(核)电的冷却用水
(二)中国的水资源紧缺状况(2008年用水量)
全国总用水量5910亿,生活用水占12.3%,工业用水占23.7%,农业用水占62.0%,生态与环境补水占2.0%(人工措施补水)
与2007年比较,增加91亿,生活用水增加19亿,工业用水减少7亿,农业用水增加65亿,生态与环境补水增加14亿
(二)中国的水资源紧缺状况(2008年单位用水量)
全国人均用水量为446立方米,城镇人均生活用水量(含公共用水)为每日212升
农村居民人均生活用水量为每日72升
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为193立方米
农田实灌面积亩均用水量为435立方米
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为108立方米
按可比价计算,2008年全国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和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分别比2007年下降了7%和9%
(三)中国的水危机(水少但需求大)
中国水资源总量占世界总量的6%
国土面积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6.4%
耕地面积占世界耕地总面积的7.2%
然而,中国需要养育世界20%的人口(人-粮食-水)
维持世界的经济总量的6.5%
中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值的28%
单位耕地的水资源量为世界平均值的70%
(三)中国的水危机(分布高度不均)
中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水资源与人口、耕地分布不相匹配
北方地区人口占全国45%,耕地面积65%,水资源仅占19%
水资源时间分布极不均匀,全年约60%-80%的径流量都集中在汛期的3-4个月内
时空分布的不均匀使得水资源开发利用更为困难
水资源可利用量仅为水资源总量的30%左右(?)
(三)中国的水危机(用水量大可用量小)
农业灌溉效率低、单位工业耗水量大,加之人口多
中国成为世界用水第一大国
总量已近枯竭:
总可用量 27000 × 30%(?)= 8000
已用量
6000
用水量还在增加!2025年人口16亿,用水量8000亿
时空分布不均 + 水污染导致水质性缺水 → 严重水危机!
(三)中国的水危机(严重的后果)
粮食安全受到威胁
确保7亿吨粮食底线是政治,需增加1500亿农业用水
经济发展难以维持
经济发展是政绩,也是政治,会继续用水
当用水量接近可用水量时,为了生存,生态水量将为零
没有基流,生态环境趋于崩溃(不是政治?)
河流断流、湖泊萎缩、地质沉陷、海水在河口入侵、……
水冲突影响社会和谐与稳定 → ?政治 三.中国水问题的成因
导致中国水问题的原因很多:
根本原因是水少,用水多。
家大、业大、人多,必然用水多。
我们要成为大国,成为强国,成为强大的国,用水还得多。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句话是:发展是第一要务。
因此,研究水问题的对策,不只是为保护环境,主要为了发展。
四.中国水问题的解决对策
开源?
没有源了,基本开完了。
节流?
工业单位产值耗水量已降低到10年前的三分之一,进一步降低需要巨大的技改投资和技术进步,或者整个产业结构的升级;
生活用水总体不能再少了,少了不卫生;
农业用水降低1000亿,需投入4万亿(?)提高灌溉效率,维持产量
生态用水已经基本为零了,也就不用减了。杀富济贫,资源再分配?西藏之水救中国?贝加尔湖?
原来富的也开始变贫了,且投资巨大,进展缓慢,生态后果未知 海水淡化?
淡化成本高,每立方米8元,需远距离输配。解决中国水问题的根本对策在哪里? 根本对策是实现水的 循环利用!
而循环利用的的关键节点是 污水处理。
温总理号召:污水要全收集、全处理、全回用。
水资源总量
27000 亿 可用水资源总量
8000 亿 现在用水量
6000 亿
未来用水量
8000 亿(2025年)
现在污水量
570
亿(水利部数据758亿)未来污水量
800 亿(2025年)
27000
8000
800 800亿污水将污染27000亿水资源,从而无法保证8000亿的用水量
建设现代排水系统,将800亿立方米污水全部收集,全部处理,全部深度处理再生,恢复使用功能,是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发展,解决中国水问题的根本对策。
现代排水系统:全收集、全处理、全回用,参与水资源配置,是水循环的组成部分.所谓的排放标准将直接与水环境质量标准接轨.
传统排水系统一般被理解为:将污水收集处理后达标排放 到2009年底,中国建成,70000 公里排水干线 ;
1998 座污水处理厂,总处理能力1.1立方米/日。正在建设着,2010年将建成,95000公里排水管线;
1977座污水处理厂,总处理能力5522万立方米/日。到时,污水处理率将超过85%,虽然还需建设15000-20000座
村镇小型处理设施,但总量不大,传统排水系统的建设将趋于结束。
随着发展,排水系统不再是单纯控制水污染,内涵多了:
雨污收集、污水处理、再生利用、污泥处置 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对排水系统的要求高了:
全收集、全处理、全回用 可理解为:
通过对雨污水的收集实现对污染物的全收集;
通过处理实现对水和水中所有物质的全回用。我们说,传统排水系统已经转变为
现代排水系统。
现代排水系统的任务:
满足公共服务的需求:
排水服务、公共卫生、排涝、水污染控制、再生利用… …
协助水的正常水文循环
将社会循环融入自然循环
协助物质的正常生态循环
碳、氮、磷、硫… …
在中国构建现代排水系统的过程中,需要解决
雨污水完全收集、污水深度及超深度处理、污泥处置及正确地资源化等问题。
雨污水的完全收集需要解决以下问题:
基于初期雨水处理的排水体制问题
合流制系统的控制问题
渗入/入流(I/I)及渗泄漏问题
河湖倒灌问题
管理手段不足
污水变成了新水,雨水将变成新污水
有机污染物达标率尚可,基于一级A或一级B的氮磷无机营养物质达标率低;
即使达标后排放,水环境质量仍不能改善,致使污水处理设施不断处于改造中;
污水经再生处理后,仍不能满足使用要求,实际为“半再生”。
本质上,排放标准应与水环境质量标准接轨,才能
维持正常的水文循环,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
二级标准
一级B
传统生物处理技术
一级A
CODcr
≤ 30
mg/L
NH4+-N ≤ 0.5
mg/L
TN
≤ 5(8)
mg/L
深度处理技术
TP
≤ 0.2
mg/L
CODcr
≤ 20
mg/L
NH4+-N ≤ 0.1
mg/L
TN
≤ 1.0
mg/L
极限去除技术
TP
≤ 0.05
mg/L
传统生物处理工艺的优化技术(在实践中研究)
传统有机污染物质去除工艺的优化技术
传统无机营养物质去除工艺的优化技术
深度处理技术(需要技术进步中减低能耗与物耗)
高级氧化处理技术
高级物化处理技术
深度生物处理技术(如曝气生物滤池、反硝化滤池等)
极限处理技术(需要研发)
TDS的降低?
可持续污水处理技术
碳循环技术(避免CO2)磷循环技术(磷回收)
氮循环技术(避免N2O)硫循环技术(硫回收)
中国年产污泥3000万吨(80%),处理处置刚开始
环境问题
卫生问题
需要减量化、稳定化、无害化
基于物质的生态循环
需要正确地资源化:回到土地
污泥传统处理工艺的优化技术
高效厌氧消化技术
(缩短停留时间!)
高效生物发酵技术
(降低能耗、物耗及土地消耗!)
污泥中有毒有害物质去除技术
重金属去除与钝化
持久性有机物的破解
五.典型地区对策分析
北京
昆明
合肥
等地已经开始了现代排水系统的建设。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认识的提高,其他措施的碰壁,全国必将全面开始现代排水系统的建设。
北京市现代排水系统的建设已经开始
全部污水处理厂进行深度或超深度处理改造
出水水质基本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Ⅳ类标准
建设水循环系统
雨污收集系统的改造
污泥处理处置与正确地资源化
总投资60-80亿人民币
现代排水系统除了满足人们日常生活需求,控制水污染,还将成为解决中国水问题的根本对策,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
六.国际经验
(一)澳大利亚
澳洲的水资源量逐年减少,空间分布严重不均 提出全面的水循环战略,并正在实施。目前的污水处理循环利用率为26% 成立了国家污水处理后做为饮用水的技术联盟
提出了7步技术策略
(二)新加坡
水资源完全依赖马来西亚
提出全面的水循环战略,并已经实施。目前的污水处理循环利用率为50% 提出了新水-NEWATER 概念
(三)以色列
提出全面的水循环战略,并已经实施。
目前的污水处理循环利用率为75%,农业节水技术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