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水利管理方面那些需要改革(小编推荐)
水利管理方面那些需要改革?
如何破解工程管理没有经费问题?有何意见和建议?
水利管理方面那些需要改革?
在水利工程管理方面需要对水利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维修养护公司参与社会竞争实力不足,工程管理工作的规范化程度还有待进一步提高,现有制度还不能覆盖工程管理的方方面面,日常维修养护管理工作开展不平衡,规范性较差,效果不太理想。
如何破解工程管理没有经费问题?
在水管单位分类定性的基础上,要建立有政策保障的稳定的经费来源渠道。首先要对水管单位实行严格的定岗、定编。第一类,纯公益性水管单位编制内的人员工资(包括离退休人员工资)、机构费用应由各级财政负担,每年编制计划,纳入财政预算,依有关程序批准执行。工程日常维护经费原则上应由财政负担,同时也可在现有的水利建设维护管理费和水利建设基金中,划出一定的比例专门用于水利工程的日常维护。对于工程大修,应如同水库除险加固一样,纳入基本建设。第二类,准公益性水管单位自身创收能力弱,供水等收入不能满足水管单位人员工资(包括离退休人员工资)、机构费用、工程日常维护经费等支出,这类水管单位应定性为事业单位,财政给予定额补助。定额补助的经费数额由水管单位的上级财政主管部门会同同级水行政主管部门依据国家有关规定测算,列入财政预算。
意见和建议:
一、继续深化水管体制改革工作。围绕解决体制机制不活的问题,努力在工程管理这一关系全局发展的体制机制创新上实现突破,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促进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要研究出台一些科学决策、责任落实、监督有力的工作运行机制,激发干部群众大干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建立较为完善的水管单位管理制度体系和人才发展战略,规范水管单位的管理行为,提高水管单位职工素质,提升水管单位的水管理能力,逐步建立适合水管体制改革要求的维修养护体系。具体着重从以下五个方面规范工程维修养护工作。一是积极探索研究日常维修养护工作在现状工程和按标准恢复后的工程管理模式;二是加强专项维修养护项目和管理工作,参照基建工程,规范维修养护工程建设程序;三是规范维修养护项目的记录、考核、评定等资料的格式、内容及整理归档工作;四是加大监督检查力度,确保维修养护工程质量;五是严把验收关,确保维修养护项目安全。
二、进一步加强工程观测,做好资料的整理与分析,研究工程存在的问题和处理措施。
三、严格按照维修养护规划,最大程度地实现投资效益和规划目标,实现我局堤防工程面貌的大幅度改观。
第二篇:漫谈水利改革
漫谈水利改革
▲卢立强史秀明● 解学相
(▲莒县水利局青峰岭水库管理处●莒县水利局仕阳水库管理处山东莒县276500)提要:文章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分析了水利改革的必要性、内容和举措,为当前社会改革和发展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改革;水利工程;管理单位;体制;产业资源化;水权;水市场
一、水利改革
“改革”一词,大概是伟大导师列宁所赞扬的“11世纪世界上最伟大的政治改革家——北宋宰相王安石”首倡,他在嘉祐三年(即公元1058年)任度支判官时在《上仁宗皇帝言事书》(即史称的《万言书》)中,针对当时的吏治、教育、军事、赋税、监司、升迁等诸多方面的长年积弊,提出了一整套的“改易更革”的政治主张,这就是“改革”。历史发展到今天,所谓“改革”,大概就是指“二改一革”,即“一改”不完善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一改”不适时宜的管理体制和经济体制;“一革”也就是革除旧的思想观念、革除不合时代发展的陈规陋习。
改革是历史赋于我们的一大重任,我们必须站在时代前列,顺应历史潮流,打破旧的思想观念,尽快从根本上改变落后的面貌,冲出“计划经济”的束缚,使我们的祖国早日成为世界强国,完成历史交于我们的这一历史重托。
水利改革,是当前社会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离不开其他方面的改革,而政治的、经济的、科技的、人事的和体制的改革对它又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水利是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水利改革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国民经济其他方面的综合改革,因此,水利改革必须先行一步。水利改革应同其它改革一道成为推进社会进步、发展壮大国民经济的强大动力。
二、目前水利管理体制
2.1管理体制形式
2.1.1水利单位分类。目前,水利管理单位从归属上大体包括三类:一 类是条条上的,如河道流域主管部门和少数特大型水利水电工程管理单位:一类是块块上的,如各级政府组成部门之一的水利水电厅局;最后一类是条块上的,如某些水文、水电单位,某些方面属于条条上、某些地域上又属于块块上,日照、威海两市水文在省市级上属块块,而在县级上又成为条条上的了。水电行业分属更多,有条条上的,有块块上的;有中央的,有地方的;有军队的,有电力的„„从性质上水利单位也可分为三类:A类是拥有行政执法权的水政执法部门,如各级政府的水利厅局、大型流域管理机构和部分特大型骨干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大约占总数的9%;B类是拥有水利行业管理职责的事业部门,如各级政府水政部门下设的或附属的行业质评单位、监督单位和工程设施单位,这类单位约占总数的84%;C类是拥有水利行业技术能力和机械设施的施工企业单位,如各级水政部门下设的施工安装公司或施工监理部门,这类单位约占总数的7%,全部各类单位共约8万余个。
2.1.2管理体制形式。目前,我国现行的水利行业管理模式是:“条块分割型”,即中央人民政府领导下的分级分部门的行业地域管理模式,在同级政府领导下水利、环保、城建、卫生、地矿、农业、林业等诸多部门,根据分工不同,分别负责各自管辖范围内的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设计、防汛调度、资源保护等职责,即“多龙管水”。
2.2体制存在的弊端
2.2.1分工不明、职责不清。由于条块分割、分级多部门负责,因此在水资源的开发利用、防汛调度、资源保护、规划设计等方面是“多龙管水”,相互推诿、分工不 1
清、职责不明。
2.2.2司法不一。治理污染归环保部门,节约用水归城建部门,地下水归地矿部门,卫生防疫监督归卫生部门,水电调度归电力部门,自然江湖河水归水利部门,对所有违法水事案件的执法部门不同,执法力度不同,造成“多龙管水”形式下的有法不依、执法不严、司法不公现象时有发生。
2.2.3行政干预。在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规划设计、防汛调度、施工管理、尤其是工程建设招投标诸多方面,无一不存在行政干预、决策不科学现象,下级单位违心地去立项、执法、设计施工、运行调度,使整个水利行业在领导权的监督下运行,没有按自然经济规律进入市场运作,如工农业、城市供水的水价问题,工程建设项目的承包发包、施工管理方面,存在比较多的行政干预现象。尤其现今少数“年轻”领导干部,法律意识淡漠,在“我”管辖区域上老子天下第一、“家长”独断作风盛行,更是部分违法水事案件的直接干预者。近几年工程建设招投标就是明显的例子,工程建设招标只是合法的形式而已!
2.2.4性质不纯。基层水管单位往往是行政、企业、事业三方面性质、职责共存。水库灌区作为一个水资源的开发管理单位,属县水行政主管部门的派出机构,虽然有编制但不拨事业费,汛期负责组织防汛抗洪,又具有部分行政职能,于是,政、企、事不分,对整个流域水资源的开发管理就管而无权、说而无效,至多充当了一个“两面人”的角色。这84%的水管事业单位按说应该分为公益性、准公益性和企业经营型三种,可惜至今改革不到位!水电站也是如此,负责防汛抗洪弃水发电,和灌溉发电,因此具有双方面的作用功能,准公益性和经营性结合在一起。
2.2.5投资不足。在工程运行管理、维修养护方面,没有建立正常的投资渠道,维护经费缺口较大,政府未给水管单位拨发专项事业经费,导致经费不足、工程设施老化退化、技术落后、效益锐减。水管单位受社会影响和农民负担加重等因素制约,经营收入有限,职工工资不保,行业贫困,队伍不稳,人才流失,更加剧了水管单位的恶性运营。
2.2.6水管单位内部“大锅饭”。受现行体制约束,水管单位内部机构设置、人员结构很不合理,而分配不公、多劳不多得、思想不解放、没有竞争意识、吃“大锅饭”等弊病尤为突出。
三、水利改革的必要性
3.1行业归属
水利一直归农口,原因是前段历史上主要为农业服务,而今水利更重要的是为全社会服务,其生产出售也如同重工业商品,因此,理应实行“农转非”,水利行业复归重工业部门。清朝之前历代政府,水利部门一直归“工部”管理,属于工业建筑类行业,只是民国以来才改变成现状。
3.2水的商品属性
水利产品主要是“水”,是改变了其空间位置、时程分配、经过工程措施作用流回或阻止、延缓并改变了方向的产生了效益的非自然水,水利措施之后的水资源,具有了商品属性,是重工业商品之一。
3.3水资源的有限性
水资源是一种可再生的和可重复利用的自然资源,它具有以下几个特性:可再生性、重复利用性、时空分布不均匀性、可污染性、不可替代性和稀有性。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紧缺国,是世界上13个贫水国之一,人均占有水量为世界人均水量的1/4,而我省人均水量又是全国人均水量的约1/6,为352m3,况且,水资源总量在时空上分布不均,近年来又成下降趋势,水资源与其它矿产、物产资源一样是有限的。据统计:截至2001年
底,全国668个城市中就有450多个供水不足,300余个城市严重缺水,114个城市特别严重缺水,30多座城市出现地面严重沉降、下陷、裂缝;其中4个城市地面沉降超2m。年均减产粮食100亿kg,直接工业损失144.7亿元,其它间接损失852.3亿元。一方面是严重缺水,另一方面城市管网滴、渗 损失水是供水量的25%,工业企业管网渗漏率更高,有的则达50%,有些单位和个人又大量浪费和污染有限的水资源,使本就不足的宝贵之水缺上加紧;另外,由于农药、化肥、造纸、制革、冶金、化工、食品、卫生防治等各方面药物的使用,又加剧了水资源的污染范围和趋势,这一切使水资源日趋紧张。更有甚者,今年五月份烟台市某单位出巨资从韩国进口40余吨废旧手机、电池等生活日用垃圾,来浪费我们宝贵的外汇储备、污染我们的环境,这在国内已不是首例,此类事常有报道。
3.4社会发展的必然性
历史发展到现在,各种经济形式并存互补,社会分工更细更专业,用水排污行业单位日趋增多,跨流域调水、多方向跨专业供水更是必然,水资源的所有权、使用权、经营权和分配权之间的水权矛盾愈趋明显。因此,水利行业作为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就必须顺应历史潮流,积极改革,大胆探索。
四、水利改革的内容和举措
我国是一个水利古国,早在春秋时期就已开发水利事业并制定水利条约“无曲防”,公元1202年,金章宗颁布执行的《河防令》就是现存最早的防洪法规,先秦时秦国的《田律》就明确规定了开发水利的“利泽均衡”原则和“保护生态”等原则。当前,广义的水利范围包括:防洪、排水、灌溉、给水、水力、水运、污渠和港口等八种,因此,水利改革至少应含盖这八项内容。
4.1体制改革
水利改革,首先应该明确性质,确定行业归属,综合水利职责,理顺关系,整合行业。分别改属于公益性行政单位、准公益性事业单位、经营性企业单位。
4.2人事改革
在干部制度上,废除终身制,推行公开选拔、竞争上岗、无功即过、连续考核、末位淘汰体制。用工制度上,应实行社会招工、全员竞聘、双向择选制度。分配制度上,应实施按岗设薪、绩效挂钩、工资浮动体制。
4.3科技改革
重视培训科技人才,提倡鼓励各种教育成才形式,启用高科技手段和高技术先进设备,进行技术装备和科技改革。
4.4引入竞争机制和有偿使用机制及补偿机制
在行业管理上引入竞争机制,在资源利用上引入有偿使用机制,在治理保护上引入资源补偿机制。
4.5所有制改革
完善当前所有制形式,可实行全民所有制、股份所有制、集体所有制、个体所有制、合作所有制等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允许民营企业个体或股份所有制形式进入大中型水管单位和水市场,从事水利事业的规划设计、开发利用、施工管理、运行调度等多项水利工作。
4.6明确水权与水市场
要明确各种水资源的所有权、分配权、经营权(含水价制定权)和使用权间的相互水权关系,分离所有权和经营权。净化商品水市场主体,使生产者、消费者自由进入水市场;量化商品水客体,让商品水交易科学化、规范化;强化水资源的国家所有权,坚决不应买断;界定水市场永远为准市场,政府主管部门应对其宏观调控。
4.7实行产业资源化
变工程水利为资源水利,实行行业产业化、供水专业化、管理企业化、用水商品化、运营规范化、规划一体化、开发资源化,收取各种功能的“水费”——即供水、水力、水产、水保、水运、环保、防洪、排水、治碱、湿地等方面的水的“使用费”和“治理保护费”,当然计入成本、利税、折旧等因素;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开源节流并重,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五、水利改革的典型标志——城乡水务一体化
水利管理体制必须改革,现行水管理体制涉及水利、环保、卫生、城建、地矿等诸多部门,分工不明,缺乏协调。原国家环保局局长曲格平说:“解决这种局面的最好办法是推行泰晤士管理模式,即变多龙管水为一龙治水。实现流域化统一管理、赋予流域管理组织以法律的、经济的、行政的最高权限。”在改革过程中,根据形势发展和社会需要,将涉及水的有关职责进行综合,对涉及水管理的行业进行整合,将城建、地矿部门管辖的地下水、环保部门管理的污水、乡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地表水,统一划归“水务”部门这面大旗下,变“多龙管水”为“一龙主水”,外加原水利部门本身自管的防洪、排涝、治碱、灌溉、供水、水电、水产、水保、和交通部门管理的部分航运、港口等分类职责统一划归水务部门,将城乡地表水、地下水、各种废水污水、处理后的中水等一切水资源交归水务部门统一管理、调度分配,形成上下左右全方位、前后时刻相连接、城市乡村一体化、水利环保生态化的综合管理格局。统筹兼顾各行业、综合管理水资源、全面管理水环境,把有关“水”的开发利用和节约保护等事务有机地结合起来,把有关“水”的行业合理地整合揉成一体,形成全面、综合的“大水利”——水务业。扩大“水利” 管理的层面、加强“水利” 管理的职责、强化“水利” 管理的执法力度,重视“水利” 管理的时效性,强调“水利”管理的连续性,宣传“水利”管理的社会性,让“水务” 这面大旗成为发展地区国民经济的航标,让“水务”系统成为启动国民经济可持续协调稳定发展的生力军。打造水市场,成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水务局,统一管理利用城乡水资源,已是大势所趋,上海首开此例,日前,全国部分省份已有地级水务局成立,我省县级水务局业已挂牌运营。因此,在城乡水务一体化的基础上,实行行业产业化、供水专业化、管理企业化、用水商品化、运营规范化、处事法制化、规范一体化、开发资源化,从战略角度看待水问题,从根本上解决我国远虑变近忧的缺水问题,必将掀起水利发展的新高潮,再创历史新辉煌。
2003年5月20日
作者简介:
卢立强(197711.08-),男,汉族,专科学历,助理工程师,莒县青峰岭水库管理处工作。
解学相(1965.12-),男,汉族,本科学历,1998年7月毕业于山东业余干部大学、莱阳农学院,农工专业,高级工程师,现在莒县水利局仕阳水库管理处工作。兼任中国水利工程协会会员、中国管理学会会员,中国科技报研究会理事,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理事、研究员;中国亚太经济发展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目前主攻方向:水资源调度与水环境保护。
联系地址:莒县桃园南区25#楼102房
邮编:276500联系人:解学相
联系电话: 0633-6906977(办2,8:00-11:30,14:30-18:00)
第三篇:×县水利改革经验
以水利改革为突破口 推动扶绥经济驶入快车道
一、更新观念,增强抓水利改革与发展工作的紧迫感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我县总人口41万,其中农业人口达33.1万。目前,我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还比较低,2003年的农民人均纯收入是2063元。我们要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届四中全会关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精神,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切实解决好我县的“三农”问题,就必须下大力气抓好水利这一“命脉”,以水利现代化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把传统农业改造提升为现代农业。
建国以来,扶绥历届县委、县政府班子领导都十分重视水利工作,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加强水利建设,使全县的水利基础设施日趋得到扩大和完善,全县共建成蓄水、引水、提水等各类水利工程1190处,设计灌溉面积达到36.08万亩。这些水利工程为全县的经济发展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全县水利工程管理运行中存在的体制不顺、机制不活,水价不合理、水费征收难,工程维修养护经费不足、水利设施损害严重等问题日益突出,由于这些问题,全县实际灌溉面积减少到了15.5万亩,比原设计灌溉面积减少了一半多,人均仅有保水田约0.5亩。如果能通过改革,解决好当前水利事业发展中存在的种种问题,使全县农民人均拥有1亩保水田,我们农民的收入无疑将会成倍增长。因此,我县县委、县政府把水利改革作为一项提高执政能力,体现执政为民的政治任务,同时也是作为全县农业及经济工作的重要突破口,不断增强了抓水利改革与发展工作的自觉性、责任感和紧迫感。
二、我县开展水利改革的具体做法
水利改革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工程。我们在认真学习、深刻体会国务院、自治区和崇左市有关加快水利改革和发展的文件的基础上,主要采取了如下几个做法:
一是靠政策启动。今年5月,我县采取党员旁听县委常委会的形式,专题讨论全县的水利改革与发展问题,随后,相继制定并颁发了扶绥县《关于加快水利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关于印发扶绥县水利改革与发展实施方案》等8个有关水利改革的文件。全县11个乡镇也分别出台了相应文件。通过出台这些相关的政策性文件,做到改革方向明确、目标任务明了、实施方案明白、保障措施可靠。
二是靠政府发动。县、乡(镇)、村屯层层召开动员会,县里还召开了2次现场会,开展了1次水利改革暨冬修大会战,并采取多种形式开展了大量的宣传,进行了广泛深入的宣传发动。
三是靠措施推动。一是落实领导抓点制度。我们按照工作部署,明确县委常委、县政府副县长及县人大、政协正职领导各负责一个水利改革试点工作,确保试点成功;同时要求各乡镇党政一把手也要每人负责抓一个点。二是抓好业务指导和培训。共成立了11个下乡指导组,编发了一系列指导性材料,深入乡镇村屯进行指导;并召开了下乡指导组政策业务培训、水价测算培训、用水者协会主席副主席培训等5个培训会,狠抓改革的质量和实效。三是抓好督查和协调。县里成立了水利改革工作督查组,定期对全县水利改革工作进行了督查,并将督查情况在全县通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协调解决,确保水利改革工作的扎实开展。
四是靠利益驱动。我们落实了水利改革工作责任状。县委、县政府与乡镇签订工作责任状,各乡镇也与村、屯层层签订责任书,形成了一级抓一级,级级有人抓,层层抓落实的工作局面;把水利改革工作任务和各乡镇领导班子成员的考核结合起来,不完成任务的考核要评为不合格;把水利改革工作纳入三个文明建设检查验收内容,并以此作为提拔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同时,落实奖惩机制,县委书记、县长、县四家班子分管领导和乡镇党政主要领导、分管领导、水利站长交纳了水利改革责任状风险抵押金,明确对任务完成好、改革质量达标的予以奖励,完不成任务的则将全部抵押风险金上缴财政作为水利改革与发展资金;对水利体制改革任务完成好的乡镇或水利工程管理单位,上级水利部门农水投资和地方财政投入资金给予重点支持,不完成任务的不给予农水投资;各用水者协会经验收合格后每个协会给3000元的奖励。县委、县政府还决定从2004年起全县每年投入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资金要达到2000万元以上,其中上级和本级政府投入占40%(含县财政每年预算内解决人饮困难配套资金200万元)。
三、我县开展农村小型水利体制改革取得的成效
我县开展水利改革主要采取组建用水者协会、承包、租赁、独资或合资投资、拍卖等6种形式,其中重点推广组建用水者协会的形式。7月1日我县召开了全县水利改革与发展动员会,到11月10日止,全县共注册成立了64个农业灌溉用水者协会及人饮用水者协会,还有20多个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完成了承包等其他形式的改制。各协会和其他改制形式的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点制定了较完善的制度,还按3~5年达到渠道硬化60%以上、人均拥有1亩保水田的改革目标制定了3~5年的水利工程维护建设规划。今年冬修,这些工程点计划完成渠道清淤150公里,渠道防渗58.3公里,机电泵维修22座,预计共投资369万元,目前已动工的有10多处。8月初刚刚成立的龙头乡那塘屯用水者协会,在短短的时间里,即通过会员集资8万元,组织会员投工投劳进行水利冬修,使该屯硬化渠道在原有的7.8公里基础上增加了2公里,并形成该屯电灌工程2004~2006年的发展规划决定,为水利工程的可持续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经过全县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不懈努力,全县水利改革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益:
一是强化了农民的主体地位,建立起多渠道投入机制。用水者协会大大强化农民在水利建设和管理工作中的主体地位,改变了全县农民长期以来形成的“要我办水利”的抵触情绪,使之变成“我要办水利”的主动意识,调动了政府、集体和个体多方面合力办水利的积极性,建立了以农民为主体的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投资水利新机制,激发了水利建设和管理的新活力。同时,盘活了水利设施沉淀资产,使水利设施充分发挥了效益,实现了滚动式发展,提高了水利工程再生产能力。渠黎镇岜桑村通过竞标的方式,由村支书李国勇以最高标中标承建岜桑村电灌站。县水电部门帮助李国勇个人筹资和贷款共20万元,硬化渠道3公里,恢复了灌溉面积700亩。该私营电灌站按50元/亩计征水费,业主除管理养护费外,年纯收入2万多元。
二是优化了水资源的配置,提高了水资源利用率。通过改革,实行了水资源统一调度制,并实行核定灌溉面积、核定供水数量、核定供水时间、不交水费不供水、不清淤渠道不放水、无人接水不放水等制度,大大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提高了节水效果,起到优化配置水资源作用。龙头乡那塘屯农业灌溉用水者协会的渠道硬化后,同样一台水泵每次抽水到灌区田地需要的时间减少了八成多,也大大节约了用水量,节省了用水户的水费开支。
第四篇:水利改革发展自查报告
一、自查要求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结合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水利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全面开展对中央、省、市以及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的全面贯彻落实,确保水利投入逐年稳定增长,确保水利建设的工程安全、资金安全、人员安全和生产安全,为促进我街道经济平稳增长和社会和谐稳定提供有力保证。
二、自查的主要内容
(一)落实责任。兰江街道加快水利改革发展放在突出位置,落实各项措施,成立街道水利改革发展领导小组,统一负责水利改革发展工作,落实防汛抗旱、饮用水保障、水资源管理和保护、水库安全管理等行政首长负责制,把水利改革发展成效作衡量科学发展水平的重要内容,把加强农田水利建设作为农村基层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重要环节,纳入科学发展的考核体系,形成推动水利改革发展的活力,形成全社会关心水利、支持水利、发展水利的良好环境,形成提高全民水患意识、节水意识、水资源保护意识。
(二)建立水利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多渠道筹措资金,力争十二五时期在水利建设资金投入比2012年增加一倍以上,发挥政府在水利建设中的主导作用,把水利作为公共财政投入的重点领域,明显提高对水利投入的总量和增幅,把农业发展基金50%用于水利建设,街道开展的河道水环境整治、山塘除险加固、农民饮用水、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资金除上级财政65%补助外,街道足额配套,确保水利建设任务顺利完成。
(三)着力推进重点水利建设。加强农田水利、山塘治理、水环境整治、泵站改造,提高农民饮用水保障能力是今后我街道水利建设的重点,结合今年水利重点项目会战攻坚会的强劲东风下,街道先后投入资金200余万元,对田基浦河水环境综合整治和冯村农民饮用水(火盘畈水库)的扩容保障等工程,八月份已全部完成,进入正常运行,根据上级主管部门要求,结合本街道实际,已规划编制完成兰江街道河道整治规划、山塘治理规划,项目前期准备工作已完成,配套资金落实,下步将进入实施阶段。
(四)严格水利资金管理使用。水利资金严格按规范使用和管理,确保资金使用效率,无虚报、假报水利项目骗取上级资金,挤占挪用水利专项资金的现象,凡是上级财政要求街道配套的项目资金足额配套,按时到位,确保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
(五)严格执行水利工程项目建设管理。水环境整治、山塘除险加固、农民饮用水安全为重点的水利建设工程,从立项审批、招标投标、合同履约、建设实施、资金使用、质量安全管理等方面层层把关,保证了工程公开、公正和有序实施,不论工程大小都实行工程投标制、管理合同制、质量监理制、竣工验收制,杜绝了领导干部违反插手干预工程建设领域的行为,从工程建设情况来看,没有出现工程不招标、资金使用不规范、工程质量不合格的现象,保质保量完成各项水利工程任务。
(六)积极开展创新水利科学管理。实行水资源统一管理,保护水资源就是保护生命,依法对水环境和饮用水原地的保护,合理利用水资源,统筹安排生活、生产、生态用水,加强水资源的综合利用水环境的综合治理、防洪排涝等涉水事务管理,促进水资源合理开发、优化配置、全民节约和有效保护。
(七)加强水利工程领域的廉政建设。为了加强和预防水利工程建设领域的腐败问题,防止干部插手干预,所有水利建设工程街道规定都要进入工程招投标,严格照章办事,凡招标后的工程都签订廉政协议,从源头控制腐败,到目前止未出现工作失职、监管不力,不作为行为,严格按照上级建立廉政风险控制机制,做到工程优良、人员优秀的目标。
第五篇:水利改革试点工程建设管理情况和意见
工程建设管理情况及意见
当前我县工程建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重建设轻管理。长期以来一直以建设工程项目为主,而忽视了工程管理的重要性,严重存在重工程建设、轻工程管理的倾向。
二是产权不明晰,部分公益性工程(如防洪、水保)建成后没有明确产权,造成只建不用、管用脱节现象,甚至出现工程既无人用也无人管,而且被严重破坏。
三是工程管护水平低。由于管理单位经费不足,致使有些水利工程缺乏运行维护经费,老化失修严重。
四是管理单位力量薄弱。由于水利工程遍布全县各地,相对而言,管理机构和人员都不相配套,人员大多数都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缺乏必要知识和业务能力,且没有专职管护人员。五是宣传教育缺乏深度,工作缺乏力度。由于灌区群众对水利工程发挥的作用认识不足或个别人为了自身利益,致使有些水利工程人为破坏严重。
为了加快我县水利改革发展,促进水利事业跨越发展,根据《甘肃省加快水利改革试点方案》,对我县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拟提出如下意见:
一、规范项目法人组建,严格执行项目法人制度,创新建设管理模式。
根据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性质和类别不同,确定不同的项目法
人组建模式。经营性和具备自收自支条件的水利工程建设项目,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组建企业性质的项目法人;公益性和不具备自收自支条件的准公益性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由政府组建事业性质的项目法人,行使建设期项目法人职责。项目法人要独立承担民事责任,具有健全的组织机构和完善的内部管理制度,配备满足工程建设需要的专业技术人员。项目法人代表、技术负责人和财务负责人应为专职人员,政府或水行政主管部门不得承担项目法人职责,其主要负责人不得兼任项目法人代表。项目法人应在施工前完成组建,并按规定履行审批和备案程序。要加强对项目法人条件和要素的管理,建立对项目法人建设行为的考核管理制度,进一步规范和约束项目法人的行为。
中小型病险水库(闸)除险加固、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泵站改造、中小河流治理、水土保持、农村饮水安全、小型农田水利等项目,要积极推行集中建设管理,以县为单元组建一个项目法人,承担本县各类中小型水利工程的建设管理职责。
二、深化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
1、深化国有大中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
在国有大中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方面,加强与财政部门的沟通协调,争取财政的大力支持,足额拨付“两费”。同时积极争取将县级财政承担的“两费”全部纳入财政预算,确保“两费”足额落实到位;由于我县财力薄弱,可考虑向上级财政部门汇报衔接,积极争取财政部门建立省级、市级财政补助机制,以保证经核定的水利工程维修养护资金足额到位,积极稳妥地推进水利
工程管养分离,培育维修养护市场,引入竞争机制,逐步实现水利工程维修养护的市场化、集约化、专业化和社会化。
2、小型水利工程管理改革。
对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根据工程的不同情况采取相应形式认真落实管理主体。一是发挥农民用水者协会作用,规范其运行机制,积极履行受益范围内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主体责任,确定专人负责工程清淤、维修养护等工程日常维护管理,并组织广大受益农户共同参与工程管护,落实管理制度。二是组建乡(镇)水利管理站,由乡(镇)水利管理站负责对小型水利工程管理的监督检查和各项管理制度的落实。
三、建立政府质量与安全监管体系。
建立由项目法人负责、监理单位控制、施工企业保证、政府部门监督相结合的水利工程建设质量管理体系和政府监管、业主负责、企业保证、群众参与的水利工程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组建成立县级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站,与省、市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站形成三级政府质量与安全监督网络。并制订以质量检测为手段的质量评定制度和法人验收与政府验收相结合的验收制度。水利工程验收工作应按照《水利工程建设项目验收管理规定》《水利水电建设工程验收规程》(SL223-2008)等有关规定和技术标准进行。
四、进一步规范水利工程建设市场。
进一步完善招标投标备案,加强对招投标过程的监管,对项目的招投标全过程进行专人监督,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及时上报,同时完善中标后的监管,对工程建设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
整改。建立水利工程建设市场法人和自然人违法违规档案制度,加强水利市场监管,切实维护水利建筑市场的合法权益,促进水利工程建设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1、加强招投标管理。
遵循有利于工程建设现场管理、有利于公平竞争的原则,项目法人合理划分标段。水利工程招标投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管理规定》(水利部令第14号)、《甘肃省招标投标条例》等有关规定,严格履行招标投标程序。水行政主管部门要切实履行对水利工程招标投标活动的行政监督职能。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非法干涉招投标活动,严禁将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化整为零或者以其他方式规避招标。同时,建立健全科学严密的招投标运行机制和监督机制,确保招投标制度得到落实。
2、加强建设监理管理。
监理单位必须持有经水利部批准并具备与所监理工程相应的资质等级证书。严禁无资质监理,杜绝与无资质单位“联合”监理。监理单位要认真落实总监负责制,配足现场专业监理力量,严格监理程序,强化旁站监理、跟踪检测、平行检测,据实填写监理日志,严禁无证上岗和弄虚作假。监理人员与施工单位恶意串通,编造虚假工程计量资料,套取国家资金,编造虚假质检资料,给工程造成重大质量安全隐患的,一经发现,立即取消监理人员从业资格,触犯法律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3、健全合同履约监督检查机制。
工程招投标后,项目法人与参建各方按照标准文本签订合同,严格合同履约检查,严厉打击层层转包、违法分包等行为,严禁施工、监理单位借用资质承揽工程。一经发现,在全县范围内予以通报,并在两年内禁止该企业参与同类型工程投标活动;对层层转包、违法分包的企业,将列入工程建设黑名单,禁止其参与全县所有水利工程投标活动。
五、强化水利建设市场监管,推进诚信体系建设。
1、严格企业信用备案制度,严把市场准入关。
严格信用备案,完善企业信用档案。对参与水利工程建设的各类企业全部实行信用备案,进一步严格实行市场准入和清退机制,对达不到规定要求的企业坚决不予准入,对有违法违规行为的企业,坚决依法予以清退我县水利建设市场。
2、推进建设项目信息公开和诚信体系建设。水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水利工程建设项目信息公开专栏管理,及时发布水利工程建设项目信息;建立健全水利建设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库,及时报送和发布相关信息;加大水利建设市场主体不良行为记录公告力度;开展信用评价工作,推行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