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中层干部调研论文”有感

时间:2019-05-15 14:03:3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读“中层干部调研论文”有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读“中层干部调研论文”有感》。

第一篇:读“中层干部调研论文”有感

读“中层干部调研论文”有感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学校中层干部只有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才可能发现我们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才可能以问题为导向去寻找到破解发展难度的有效方法和措施来,只有这样,他才能在部门职工中赢得发言权,职工也才会真正心诚口服地跟着他,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形成部门合力,共同促进部门工作更好、更快地发展。因此,学校组织开展中层干部撰写调研文章活动,实乃是一项引导干部“做实事、求实效”、转变干部工作作风、推进校风建设的好举措。因为我在学校工作经历太久的缘故,当我将阅读这些调研文章时,“文如其人”这一词眼霎时就浮现在了眼前,思索着:“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一个人的行为一定与结果存在着必然的联系。务实求真者,其文也一定朴实而真切、问题揭示一定透彻而富有寓意、思考和建议一定贴近实际而有价值;弄虚作假者,其文必定浮躁而空洞、问题揭示一定不着边际、思考和建议一定脱离学校实际而无实用价值。当我逐篇研读完了全部文章后,我的心情也变得复杂起来,五味杂陈,既有为年轻干部的孜孜求真开拓而感动,也有为某些“复制粘贴”、“剪切拼凑”杜撰成的“美文”而悲哀,更有为那些“被嘉奖”的剽窃者的心安而不齿。这些文章犹如一面面透镜折射着我们的工作作风和道德修养,折射着我们的工作态度和方法,而广大的职工同仁们就像那一面面洁净的镜子,客观公正地

评判着孰是孰非,掂量着我们工作的生命价值和意义。阅后数日,我的内心一直不能平复,甚至泛着隐隐的不安:学校的现实及所面临的竞争形势正倒逼学校必须尽快锤打出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学校当前的干部队伍建设任务十分艰巨而紧迫。本人作为这些调研文章作者中的一员,伴随着这些文章在校内的公开交流,心中既有知识被尊重的快感,同时也有被现实检验和评判的压力。也许这其中的快感和压力正是我参加本次论文撰写活动最大的收获吧!“快感”将激励我继续执着“求真”,“压力”将驱动我更加努力去“求实”,同时也将更加坚定我职业生涯中一贯秉持的“教人求真,学做真人”的理想价值追求。

第二篇:读马克思论文有感

《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读后感

马克思是伟大的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伟大导师,无产阶级领袖。马克思出生于拿破仑覆灭,封建势力重新复活,普鲁士专制政府试图恢复封建社会结构的莱茵省.但当时却充满的自由的空气,盛行自由主义的精神。马克思就是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度过了他的童年和中学时代。

我怀着对无产阶级导师无比崇敬的心情拜读了马克思在中学时代的毕业论文《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这篇论文语言优美,逻辑结构严密,阐述了职业的含义以及我们在选择职业时应该考虑的要素。

马克思说:“神也给人指定了共同的目标—使人类和他自己趋于高尚,但是,神要人自己去寻找可以达到这个目标的手段;神让人在社会上选择一个最适合于他、能使他和社会都得到提高的地位”。这是人优越于其他生物的地方,所以我们每一个人都会面临的并且必须面临着职位的选择。首先,我们需要确定一个目标,正如马克思所言:“神决不会使世人完全没有引导,神总是轻声而坚定地作启示”所以,获得一个遵从内心的工作是必要的,至少我们对于那份职业没有厌恶,充满激情。

我们应该怎样选择一个自己认为伟大的职业呢?马克思在文中说:“伟大的东西是光辉的,光辉则引起虚荣心,而虚荣心容易给人鼓舞或者是一种我们觉得是鼓舞的东西;但是,被名利弄得鬼迷心窍的人,理智已无法支配他,于是他一头栽进那不可抗拒的欲念驱使他去的地方;他已经不再自己选择他在社会上的地位,而听任偶然机会和幻想决定它”我们选择职业不是为了炫耀,因为长期从事这种职业,会让我们感到无法满足,我们的理想没有实现,我们会情绪低落,从而怨天尤人。所以,我们选择职业不能让虚荣心驱使我们,这时候,我们的理智也无法作出正确的选择,我们应当听取父母的意见,他们饱尝人世的辛酸。我们通过冷静的研究,认清职业的全部分量,了解它的困难后,我们仍然对它充满热情。那么,我们就应该选择它。

但是,除了热情和兴趣,我们还应该考虑自身情况和生活条件。“我们的体质常常威胁我们,可是任何人也不敢藐视它的权利”如果我们不考虑自身体质限制,超越体质的限制,那么我们就会垮得更快,就像把大厦筑在松软的废墟上。如果我们错误的估计了自己的能力,选择自己无法胜任的工作,我们会感到惭愧,从而感到妄自菲薄,“妄自菲薄是一条毒蛇,它永远啮噬着我们的心灵,吮吸着其中滋润生命的血液,注入厌世和绝望的毒液”。

“我们择业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人们只有为同时代人的完美、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才能使自己也过得完美”所以,我们应该从事为人类,为社会造福的职业,这才是高尚的职业。选择了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位,那么,我们不会感到辛苦,我们的幸福属于千百万的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是永恒的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

马克思把社会集体的事业放在第一位,个人和集体密不可分,我们当代大学生,就是应该在国家需要我们的时候,去到需要我们的地方,为国家,为社会做出贡献。孔子说过:“不患无,患所以立,不患莫已知,求为可知也”这世上必然有自己的位置,只要有使人信服的才德。所以我们应该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高尚的人格。

选择合适的职业不仅仅是为了自己,同时也是对父母,对社会负责,所以我们应该谨慎对待,用马克思的思想指导,珍惜时间,强化自身的各方面,以追求日后伟大的事业,造福社会。

第三篇:读《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有感论文写作

读《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有感

艰辛的革命历程已经被载入史册,在一个和平年代,不妨抛却政治、革命等因素,简单阅读这篇回信也许我们可以得到一些别样的东西。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篇文章写于1930年,这个时代的中国大地一片白色恐怖。大革命失败后,夺取政权的国民党实行代表地主阶级、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和军事独裁统治。中国革命转入低潮,中国共产党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面对这种艰难的困境,中国共产党人对于中国红军前途产生担忧与怀疑的悲观论调。正是这个时候,毛主席写下了这篇《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回信。信中回答了对“红旗能打多久”的疑问,提出了中国革命和武装道路的基本思想,标志着毛泽东关于建立农村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理论的基本形成。

阅读这篇文章时,即使我在课堂之上已经了解到详细的背景,但是阅读仍然很困难。我无法明白毛主席所认识的“白色政权中的小块红色根据地的存在与发展”具体含义;我也无法理解他所断定的“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与发展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其他似是而非的问题比比皆是。最重要的是:我无法理解为什么一个人可以在行文时论断一个民族的社会发展,而且在历史的今天看来大多数都是对的。

每个人的思想形成都有一定的过程,必然经过不成熟到成熟的过程。面对很多我无法理解的问题,我决定翻阅《毛泽东选集》,我相信在这里,我会找到答案。看完了第一篇《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我惊叹于毛主席对于社会各阶层的认识。他在这篇文章里,论及了中国当时社会的所有阶层,每个阶级都有详细的区分并作了深入细致而又独到的分析。细想一下,这个难道仅仅是博览群书就能做到的吗?我觉得不是。如果没有深入了解与考察中国社会,不会有如此之论述。之后,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看到了他在农村地头奔走的身影,也看到他调查记录的细致。读到伟人背后的这些故事就不难理解他的重要论断“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与发展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读到这些故事,可以想象他在大多数人坚持苏联“城市包围农村”的模式时所感受的落寞;读到这些故事,不难想象他对“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发自内心的坚定与自信。是呀,中国革命之所以成功,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毛泽东联系中国的基本国情,将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国情紧密联系起来开辟了一条属于自己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特色道路。马列主义的正确性是经过历史检验的,但是前期中国革命的历史教训也告诉我们:照搬苏联经验,不加创造地运用马列主义,是会犯错误的。

天才的毛泽东的实践精神着实令我敬佩不已。正如他在《反对本本主义》中的“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精辟言论一样,调查、实践的精神贯穿毛泽东革命的始终。斯洛在《西行漫记》中记载了毛泽东早年的一则故事。“第二年夏天,我开始在湖南徒步旅行,游历了五个县。一个名叫萧瑜的同学与我同行。我们走遍了这五个县,没有花一个铜板。农民给我们吃的,给我们睡觉的地方:所到之处,都受到款待和欢迎。”没有一个铜板游历五县,青年时期的毛泽东就有这样的魄力着实让我佩服。“调查就是解决问题。”在调查中,我们深入了解社会的现状,很多问题也就真实地展现我们面前,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阅读着毛泽东,不禁想到自己。一年的生活中,记忆深刻的竟是那一件小事。那次我们班长提议开展义工的活动,我们小组五人承担了这个活动的策划与开展。当我们在康桥开

会讨论时,我们订下了详细的计划。我与另外一个女生负责了解养老院的具体情况。一个炎热的下午,我们决定出发。我们辗转了一番终于找到了那个地方。夕阳西下,慈祥的爷爷奶奶在整洁的院落中享受属于他们的安闲,抑或回忆着属于他们共同的话题,多么和谐的“夕阳美”。可惜这只是我们的所谓的“夕阳无限好”,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在一个偏僻的地方,破旧的大门紧紧锁着,抬头望去,一位奶奶在二楼窗前傻傻笑着,那般寒冷。我们不知那里面是否还有正常的老年人,我所想说的是,正常人在这样的压抑奇怪的环境下必是无法正常生存的。明显的对比之下,我们深刻地感受到世界很多时候与我们想象的有很大差距。显然,我们没有毛主席那种强烈的调查意识,我们离开了这个地方,这件事就这样不了了之。可以想象一下,如果我们在我们之前的认识上思维,我们还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吗?答案是不言而喻的。作为一个大学生,我们不能将眼界置于社会乃至世界之中,这是很悲哀的。也许有人说,我们理工科的,潜心学术就行了。我认为这样是不好的。理由有二:

一、大多数人的思想总是倾向于理想主义。当我们放眼社会时,震撼于社会现实的种种落后时,我们从人类层面上认识到科学技术的重要性,而这正好可以提供给我们持久的动力与热情。

二、科技就是服务于社会的。既然这样,当我们放眼社会时,我们不是才能更好地发现问题,这样我们不就获得源源不断的外在推动力,更好推动进步。感动于钱学森等一批建国初期的科学家,对于祖国与科学的热忱使得他们永远地载入史册。也许,有的人会说,时势造英雄,特定的历史环境造就了那一批的人。希望有一天,我们这一代也能像他们扛起历史的责任。

从这篇《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清晰地看出毛主席的不凡哲思。中国朴素的辩证唯物主义被他理解与运用得恰到好处。他在信中批评了林彪的错误思想,指出:

一、现在中国革命的主观力量虽然弱,但是立足于中国落后的脆弱的社会经济组织之上的反动统治阶级的一切组织(政权、武装、党派等)也是弱的。

二、1927年革命失败以后,革命的主观力量确实大为削弱了,但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现在虽只有一点小小的力量,它的发展会是很快的。三,对反革命力量的估量,决不可只看它的现象,要去看它的实质。1928年底到1929年初,敌人对井冈山根据地进行三次“会剿”,好象很有力量,其实英、美、日在中国的斗争已十分露骨,军阀混战业已形成,实质上这是反革命潮流开始下降,革命潮流开始复兴。

四、现实的客观情况是,各种矛盾都向前发展了,全国布满了干柴,很快就会燃成烈火。

毛泽东在信中运用唯物辩证法,科学地分析了国内政治形势和敌我力量对比,批判了夸大革命主观力量的盲动主义和看不到革命力量发展的悲观思想,认为这是“于中国革命的实情不适合的”。信中充分估计了建立和发展红色政权在中国革命中的意义和作用,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思想。明确指出:“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

正如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所说“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它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最重要的是,我们要学会辩证地分析矛盾,平衡矛盾。毛主席的“实践论”在历史的发展中被证明是正确的,邓小平也称“我们的改革是摸着石头过河”。我们在探索中积极前进,而且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确实完成了许多重大建设。但是,面对这社会中依然存在的各种问题,我觉得现在的改革似乎缺少些什么。我决定学习毛主席辩证唯物主义来思考这个问题。理论与实践是我们改革的两个方面,而且本来就是矛盾的。如果我们过分地夸大

理论作用,我们就会犯革命早期的左倾教条主义错误,这样必然不利于促进改革发展;但是我们如果一味地重视实践探索,我们必然会犯改革盲动错误,这样势必会延滞改革的步伐。思考之后,我还在《西方文明史》找到了例证。欧洲中世纪宗教改革,以宗教的虔诚信仰,激发了人们对于金钱的追求,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前提;宗教改革,修道院的出现使得社会开始追求理性、崇尚科学,用科学指导技术的发展,这将极大促进生产力的进步。厚积薄发,欧洲在中世纪几百年的时间里,在看似平静的社会下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做了坚实的铺垫。欧洲在一百年时间里完成的思想基奠是深厚的,而我们近代中国的曲折发展中,我们有所改进,终于赶上世界的步伐,不至于被时代落下。但不得不承认,我们近代的改革是被动的,我们是在西方的铁蹄下被迫打开国门的,我们是在西方的枪炮声中睁眼看世界的,我们亦是在无奈之下选择革命的。我们的思想基础是薄弱的,当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已经逝去,当那个国家危急存亡的时代已经过去,当人民群众的“可以燎原”般的革命热情已经尘封进历史中。没有深厚思想基础,我们的人民似乎缺乏了一种信仰,我们的改革处于一种被动的状态。辩证的来看这个问题,我们在肯定并坚持我们的探索精神时,我们不是应该同时重视思想的启迪吗?我们一定要在这片土地中深深地扎下我们的根,我们要有自己民族的坚实并普及开来的思想文化。同时,结合我们实践的优良传统,我们的改革才会更有方向,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才会早日实现。

读过《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近距离与伟人对话,带给我的启迪是深刻的。虽然那个特定的历史时代已经滚滚而逝,但是毛泽东伟大的思想却是永远闪耀着光辉的。他的实践精神深深震撼了我,让我这个在象牙塔中生活近二十年的时代青年深感惭愧,在惭愧之余,当然也激发了我的强烈时代感,我对于社会与世界的探索热情。我相信这将让我受用终生。而且,当真真切切地学习他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思考社会时,不管结果如何,带给我的快乐与思想的进步都是无法用言语形容。

参考文献:

1、《毛泽东选集》,人民出版社(1991年7月1日,第二版);

2、《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修订版);

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修订版);

4、《西行漫记》,埃德加·斯诺,东方出版社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人民出版社。

第四篇:读《德意志意识形态》有感论文

读《德意志意识形态》有感

在马克思主义思想发展上,《德意志意识形态》是一部里程碑式的重要著作,也是学界公认的唯物史观形成的标志性著作。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里第一次对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作了系统的阐述,我们可以领会到这部著作中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精神和理论特色,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宝贵的思想资源。

一、《德意志意识形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指导地位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认为德意志意识形态是由资产阶级的思想家根据本阶级的利益而编造出来的幻想,是掩蔽显示关系的精神力量,马克思从批判鲍威尔、施蒂纳为代表的德国青年黑格尔派的思想教育来代替革命实践的幻想出发,由此批判作为当时的统治阶级的整个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马克思意识形态学说包括:一:社会存在是一切意识形态和观念的基础和来源。社会意识形态的产生,发展,变化和消亡是与社会的物质生产史,社会经济制度的不断变革密切相关不可分割的。二:意识形态是人们的生活过程的反映.也是完全独立的。人们在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中。改变着自己的思维和思维的产物。意识形态没有绝对独立的历史。一定的意识形态一定与当时的工业关系和交往关系有必然的联系.思辨的唯心主义者热衷于脱离现实生活来讨论精神或宗教自身的发展.三:意识形态本质上是统治阶级的思想。四:意识形态具有滞后性。它落后于社会存在是社会存在的反应。五:意识形态具有隐蔽性。是统治阶级利益的反映。在阶级社会中,意识形态总是歪曲人类史。我们需要真正的认识历史,就需要看到意识形态存在的基础,即社会存在。所以我们必须确立历史辩证法的观念。六:意识形态将会在共产主义社会里终结。而破解这种意识形态最根本的处理是革命实践。无产阶级是革命实践的主体。只有革命实践活动才能摧毁意识形态的基础,并且扬弃意识形态的本身。在实践批判的基础上,理论批判是重要的,这种批判必须立足于现实。因此,无产阶级是一种阶级意识,即共产主义意识。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学说的形成与发展是是人类在意识形态领域深刻性的 变革,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学说无疑是一种科学的意识形态学说,主要原因在于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学说是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根本出发点的。而历史唯物主义作为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立足于人类历史活动的发现,第一次科学地说明了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对人类社会以及历史做出科学合理地说明,他在对意识形态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实现了某种“哥白尼式的转折”,从而为我们认识形形色色的意识形态的实质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前提。

二、《德意志意识形态》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形成的标志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世界观经历了由唯心主义和革命民主主义向唯物主义和共产主义,再向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和科学共产主义的两次转变。这种转变过程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形成过程,是哲学领域革命变革实现的过程。因此,《德意志意识形态》是这个过程转变完成的标志,也是马克思恩格斯继《神圣家族》之后的第二部合作著作。《德意志意识形态》主要以论战形式出现,批判了黑格尔哲学,并且系统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而意识形态在当时社会现状主要用来表达被颠倒了的虚假意识。马克思恩格斯则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以思辨哲学神秘化,揭示了现实资本主义社会的颠倒性,解剖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现状。其中《德意志意识形态》在哲学上的主要贡献是完成了对黑格尔唯心主义哲学和费尔巴哈人本主义哲学的批判,实现了人类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创立了科学的实践观点,揭示了社会发展的趋势,阐述了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德意志意识形态》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形成的标志。《德意志意识形态》第一次提出了唯物主义历史观,产生了社会结构学说,第一次揭示了马克思的阶级和阶级斗争理论的特点。苏联学者巴加图利亚曾经指出能够根据许多特征将《德意志意识形态》同马克思、恩格斯以前的全部著作相区别。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有很多观点是第一次被确立或论述。比如说第一次提出了唯物主义历史观的概念,并产生了社会结构学说,揭示了马克思的阶级和阶级斗争理论的特点。表述了无产阶级专政的思想,并且完成了青年黑格尔派的批判,承认自己是共产主义者。《德意志意识形态》最根本的特征是马克思和恩格斯第一次讲解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

马克思在批判了黑格尔哲学后指出:市民社会决定国家。要完成这一目标首先要把国家问题还原为市民社会,完成对市民社会的革命批判,否则将会被经济

唯物主义吞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标志着马克思恩格斯对社会科学解剖的突破。《德意志意识形态》让人们了解社会全部结构和历史过程,详细讲解了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全部观点。《德意志意识形态》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和分析性。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这一矛盾关系的揭示也是第一次对科学共产主义理论的哲学论证。总体上说,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唯物主义历史观已经形成, 而且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的基本特质已经具备, 这是第一部成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著作。

第五篇:读毛泽东诗词有感。论文

陕西科技大学2013-2014-1期末课程考核•课程论文 课程名称:《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02013体系概论》 院系:外国语与传播学院班级:编导124学号:201211030429姓名:吴晗电话:***电邮:380236962@qq.com教师:王兴东得分:年12月1日完成读毛泽东诗词有感

摘要:毛泽东是20 世纪中华民族历史上闪耀着灿烂光辉的伟人。毛泽东被视为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其一原因必然是其身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的贡献,但其在文学领域的贡献也是无可替代的。人中诗豪、文中伟人。

关键词:毛泽东;心理素质;特征

一个民族的复兴在乎人,一个专属于本民族的伟人就是一个民族的脊梁。毛泽东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脊梁。在中华民族,乃至世界文明的史册里,毛泽东的光辉永远不会黯淡;不论是爱戴他的,还是反对他的人,対此都深信不疑。他是一位巨人,由于他的出现,改写了20世纪中国的历史,他对中国乃至世界历史发展进程的影响,极其深刻而长远。他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为世界文明进步作出的贡献,永远值得崇敬,他的丰功伟绩永不会淹没在时光的流逝中。他以其坚如磐石的意志和超群的智慧领导着中国共产党,将外忧内患、支离破碎、苦难深重的旧中国从黑暗中拯救出来,从而使中国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俗话说:天塌下来有长汉顶着。在20世纪,毛泽东这个长汉,为中华民族撑起了腰杆,为世界受到不公平对待的被压迫民族和人民撑起了一片蓝蓝的天。“抬头望见北斗星,心中想念毛泽东”。在纪念毛泽东诞辰110周年之际,笔者试从心理素质方面探究一代伟人毛泽东以代表深深的怀念。毛泽东虽然在晚年犯了严重的错误,但是就他的一生来看,他对中国革命的不可争论的功绩远大于他的过失,他的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他仍然受到中国人民的崇敬。

毛泽东的心理素质是如何形成的毛泽东心理素质是如何形成的,其心理素质是主观条件和客观环境和谐有机结合,是其自身禀赋和大自然熏陶的结合,是当时的政治、历史、社会、背景下,在家庭、老师、同志、战友的影响下经过革命洪流的洗礼,相互作用、相互砥砺而最终形成的。

客观上说毛泽东诞生于湖南湘潭韶山乡,这里地势雄伟,闪灵水秀,风光明媚,“山川资俊秀,时势造英雄”,他的心理素质是源于湖南韶山湘水:高岭给他以崇高于坚强,湘水给他以豪爽与奔放;出湖南人粗犷强悍和我行我素永不服输的民性之外,《水浒》给他以反叛精神,《三国演义》给他以智慧谋略,中国的秦始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和外国的拿破仑、华盛顿、彼得大帝、林肯······一代英雄豪杰都唤起他改造中国的勃勃雄心。同时“严父慈母”的双亲“逆向”性格的家庭环境组合,对他早年心理结构的生成影响很大,从父亲身上懂得了反压迫的必要,从母亲身上学到了关爱弱者的精神,从而形成拯救敢的冲动---这种刚性与柔性的矛盾统一,构成了他心理结构的主要支柱。毛泽东之所以成为顶天立地的英雄,是因为他的品性、气质、智慧、才华、抱负无不得益于韶山的风水陶冶,风土人性的启迪。“蹲坐池塘如虎踞,绿杨树下养精神。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17岁的《咏蛙诗》就完全反映了毛泽东那舍我其谁的雄心壮志。

于是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优秀遗产大大丰富了毛泽东的智慧,9岁时毛泽东就阅读了四书五经。《论语》、《孟子》、《中庸》、《大学》;《诗经》、,《礼记》、《春秋》、《尚书》、《周易》这些被认为是儒家学说经典。在毛泽东的血液里,渗透着传统的基因,毛泽东的生性里包含着很强烈的古代的勇士和智者两方面的品质,所以他既有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智慧,也有一呼百应、惊天动地的豪义气魄。

在革命时期,没有人比毛泽东更懂中国;他不仅仅锤炼自己的心理素质,更能透视群众的心理。他善于以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提出人们所关注的、热心追求的某种目标,以此产生感召力、吸引力和约束力,使群众自觉地聚集在这种精神旗帜下并为之奋斗。童年、少年的家庭、社会环境,以及私塾的学习,使毛泽东产生了离经叛道和崇拜英雄豪杰的情感心理,这为他以后成为职业革命家奠定了基础。“满城哀鸿遍地血,无非一念救苍生”反映了毛泽东王者气象和恢弘大度的心理态势。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伟大的革命实践造就毛泽东的深邃的心理素质!毛泽东心理素质---自身内在修养形成毛泽东的叱咤一生,是勤奋读书,孜孜不倦的一生,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楷模。他读的书数量多,门类广,内容新,大大提高了认识能力和分析能力,自我意识迅速发展,不入旧俗,不就樊篱,开始了他救国救民的人生历程。1910年,他给自己取名为“子任”,决心“以天下为己任”。1913年,毛泽东以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进入湖南省立师范学校,学习到1918年,在此期间,伦理学教授杨昌济对他影响最深,以至最终成立杨先生的爱婿。“在青年时代,杨先生对我有很深的影响”毛泽东后来回忆说。杨昌济那种“欲栽大木柱长天”的理想激发了毛泽东的斗志,锤炼了他坚忍不拔的心理素质。“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就是绝代英雄的真实写照。青年毛泽东对**、对立、斗争和冲突持肯定和赞赏态度,抱羡慕和向往的心情。“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与人奋斗,其乐无穷’正是他个性酣畅淋漓的表现。他以革命英雄主义的气概,怀着朝气蓬勃的创造欲,以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气势,逆反传统习惯势力,蔑视既成思维框架,是“天不怕,地不怕,权威不怕”。又可随时调整追求的目标和方向,其心理定势是一个“真” 字.他从“改造中国与世界”的崇高信念出发,经常严格地解剖自己,不断否定“旧我”,弃旧图新。正是因为有了这种否定自我的心理“变压器”和驱动力,维系着毛泽东强烈自信心的持久活力与生机勃发。热心于体育锻炼,遇见下雨可雨浴,春风吹来可风浴,烈日当空可日光浴。中国的来日需要他有忍受最大的艰难困苦的能力。毛泽东注重对书本理论的研究,又特别重视向社会学习,向实践学习。他反对读死书,主张读活书,认为一个人既读有字之书,又要读无字之书,要“踏着人生社会的实践说话”,做“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毛泽东的思想行为中,最受影响的传统文化是儒家、道家、法家、孙子兵法,特别是在这些思想中的古代朴素辩证法。他把马列主义与古代智慧紧密结合起来,在他的思想里,一切都是活的,《论持久战》、《矛盾论》和《实践论》等著作里,无处不闪现着古代智慧的踪迹,古代智慧渗透到他的一切思想、言行之中。他用现代语言复活了古代智者的声音,成为一个无往不胜的统帅。正是因为毛泽东汲取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军事成果,使他学富五车、才高八斗,胸中自有雄兵百万,才能在任何危难的境况下稳若泰山、处变不惊。

而毛泽东在面对国家灾难是处变不惊,毛泽东有决心有能力有气魄拯救我们的民族,拯救我们的国家。他决不容忍中国人民受到他国的左右和欺凌,决不容忍中国领土和主权受到他国的侵犯,决不容忍任何反动政权对国人的野蛮,“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毛泽东的这种个性心里极大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斗志,所以再他领导的28年中,没有任何帝国主义敢于对中国人轻举妄动。他太爱这个民族,太爱生活在这个苦难土地上的民众,他号召天下的民众自己做自己的主人,自己做历史的主人,自己做社会的主人,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这在几千年历史上是首创,是把自己的胸怀大志传播给这个饱经忧患的民族,树立必胜的信念。

毛泽东一直认为在灾难面前,要相信群众,依靠人民,和人民打成一片,相信人民群众的创造力是无穷无尽的,那么任何困难都会克服,任何人也不能打倒我们,而只能被我们打倒。他一贯从精神上号召民众,有的是远见卓识,有的是高明的统御艺术,他能把党的中心任务和人民群众的利益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他的号召有着极强的针对性和巨大的感染力,让人民产生无往不胜的力量。在毛泽东思想影响下成长的一代代英雄人物:雷锋、王杰、欧阳海、陈永贵······始终成为人民的楷模,经得起任何时代的检验,任何人的挑剔,时间越久越完美无暇。

面对困难当仁不让的毛泽东在《沁园春》里写到“粪土当年万户······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1936年《雪》中写到的“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充分体现了他那种强烈的斗争意志和君临天下的非凡气度和执着追求的精神,以及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豪气。当然,他由于站在民族的根基上,最终也是世界的。我们必须强调毛泽东的“与人斗”不是狭义的斗争,还包括着团结、宽容和爱护。从陈独秀算起,毛泽东受过大大小小的处分达11次,他的正确意见往往被否决。那是痛苦的,但他能以戳穿天宇的意志在任何逆境里泰然处之,忍辱负重,耐心等待机会,最终成为胜利者。在重庆和谈期间,毛泽东深入虎穴,仍然谈笑风生尽显英雄本色,毛泽东让蒋介石纳闷,这不是第一次,也不是最后一次,也让历史上众多鸿门宴黯然失色。是毛泽东让蒋介石知道了人民大众的力量,也是毛泽东让美帝国主义知道中国人民的力量。毛泽东从不屈服于挑战,这就是毛泽东。

总结

由于毛泽东具备了上述心理素质,毛泽东一生战胜了一切敌人,不管是来自外部还是内部的,他的才能是超人的的而且是多方面的,他是一位卓越的共和国缔造者和领导者,同时又是一位天才的军事家、伟大的诗人、见解独到的哲学家,还是一位透析他人心理的的大师。他有过追求和挫折,有过欢笑和悲伤,有过悲壮与苍凉,有着毕生关心人民疾苦、寻求强国富民道路的名族伟人的神思风采和内心情怀,他随时会激荡中国人民的心灵,直到千秋万代。本文浅析毛泽东的心理素质,只不过是沧海之滴水之举。最后用毛泽东的一首诗来结束本文:《诉衷情》“当年忠贞为国酬,何曾怕断头?如今天下红遍,江山靠谁守?业未竟,身躯倦,鬓已秋。你我之辈,忍将夙愿,付东流?”此悲壮苍凉之情,落于天地间。不愧为人中诗豪之称。

6参考文献: 马社香《毛泽东一九六五年重上井冈山》 当代中国出版社 2006-7-1 吕康军《向往毛泽东》 中央文献出版社 2005-4-8 汪淏《挥手从兹去》 广西师大出版社 2003-9-8 孔庆东《1921谁主沉浮》 内蒙古出版社 2002-1-9 吴海坤《毛泽东与姓名艺术》人民出版社 2011-2 梅俏《毛泽东的珠峰》银河出版社2005-1-7

下载读“中层干部调研论文”有感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读“中层干部调研论文”有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读中国教师报有感论文

    读《中国教师报》有感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接触到了《中国教师报》,我被里面的文章深深吸引了,从此我迷恋上了它。 当我读了《“老师,我可以唱歌吗?”》这篇文章后,心里感慨颇多。文......

    读《孟子》有感——国学《孟子》论文

    国学经典导读 论文 题目:读《孟子》有感 姓名: 院系:工商管理学院 班级: 学号: 读《孟子》有感 作为传统文化的先祖,孟子于中国的影响是达数千年之长远,我辈中人自然难以三言两语......

    医院中层干部培训有感

    医院中层干部管理培训感想为使我院整体医疗服务体系更上一个层次,院领导加强学科人才的培养,尤其是管理人才的培养,2013年2月21-22日下午组织我们中层干部参加了培训,通过这次培......

    读艺术的故事有感论文

    读《艺术的故事》有感 《艺术的故事》是有关艺术的书籍中最著名、最流行的著作之一,被誉为艺术中的圣经,被译成30种文字。它概述了从最早的洞窟绘画到当今的实验艺术的发展历......

    读实践论有感 论文(五篇模版)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这一至理名言,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对我们进一步理解实践与认识的关系,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近读毛泽东同志的《实践论》,感悟很深。一、没有"不入",岂有"......

    读毛主席诗词有感论文一篇

    读毛主席诗词有感论文一篇 ——浅析毛泽东心理素质的形成及特征飞青田 (云南教育管理学院,云南 昆明,650092)摘 要:毛泽东是20 世纪中华民族历史上闪耀着灿烂光辉的伟人;探究毛泽......

    马原论文读实践论有感

    读《实践论》有感 《实践论》总体上是对实践的彻底、全面、而深刻的剖析。用浅显易懂的话语,解释和 概括有些很晦涩难懂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基本定义,这是实践的总结,是认识......

    读共产党宣言有感(马哲论文)

    从《共产党宣言》到中国梦,浅析社会主义理想实现进程 ——读《共产党宣言》有感 轻工与食品学院 食品科学与工程2班 付诗尧 201130360129 高中的时候我就光荣地成为了一名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