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专访南大教授卢杰
画布中氲染生命
——专访南昌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教授卢杰卢杰,男,1956年出生,江西武宁县人,1977年考入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1982年毕业并获学士学位。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南昌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教授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西省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
艺术历程:
1984年第六届全国美术作品展湖北省展(湖北省文化厅)
1997年湖北省97优秀美术作品展(武汉文联、美术馆)
2000年世纪之光—江西省美术作品展优秀奖(江西省文联展厅)
2003年携手新世纪—第三届中国油画作品展(中国美术馆)
2004年第十届全国美术作品展(广州美术馆)江西省第十二届美术创作一等奖。2005年江西省油画年展一等奖(江西师范大学美术馆)
2007年全国建军80周年美术作品展(北京)
2007年 “形与神相遇”——江西省名家作品邀请展(江西师范大学美术馆)2008年参加“坚忍 卓绝”巨幅油画创作(江西文联,北京首都博物馆)2009年全国第五届深圳文化博览会美术馆作品展(深圳文博会)
2009年第十一届全国美术作品展(武汉)
2009年首届中国美术创作奖暨获奖提名作品展(中国美术馆)
2010年 “2010年江西省油画作品展“一等奖”(江西省文联展厅)
2010年 “现代中国美术展”——第十一届全国美展获奖作品赴日本巡展 2011年 “人文江南.吾土吾名”全国油画邀请展(浙江美术馆)
2012年 “首届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油画精品展(广州美林美术馆)
题记: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对于一个有经历的人来说,曾经的波澜和跌宕最终都将化为他心态的沉静与平和,真实、自然与纯朴才是人世至高的境界。三四十载的艺术生涯,几经心酸、喜悦只有卢杰自己知道。不老的艺术心也是不老的,而今在经历蹉跎岁月后,时光在他的脸上无情的雕刻着岁月的痕迹,他却依然坚守着自己的艺术梦想,在油画创作中不断地扣问生命的价值与他在这个世界的位置。
初次见到卢杰是在一个雨过天晴的上午,日光极其明媚,我们慕名打探到他南大老校区的工作室,他早已在那里静静等候着我们。一身青色小衫,略长的头发有些散漫、蓬乱,阳光穿过樟树枝桠缝隙打在他的身上,好像有一圈光环笼罩着他,虽已经年过半百,一双眼睛却炯炯有神,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在采访的过程中,卢杰总是习惯悠然的点上一支烟,习惯看烟圈的起起伏伏,习惯把一切随之升空,然后消逝在这个世界之中。他略作沉思后将他的艺术成长经历和艺术观念转型向我们娓娓道来,顷刻间我们就被他带进了一个诗情画意的界面里,满室的油画仿佛是有生命的,那些山水、草木、人物都在静静地听他诉说故事。其思想鲜明、个性独立,生性浪漫,这就是卢杰,骨子里的前卫和气质上的传统在他身上交织杂揉,一点也不突兀,似这轻袅如诉的烟圈,干净而流畅。
执恋故乡的他
儿时家乡热闹的打鼓歌、粉墨登场的采茶戏、宁静的小山村、偌大的雕花祠堂、镂花的天井、倾泻的阳光、散发着桐油味的油纸伞,这些色彩在光影重叠下映入卢杰的眼中,让他欣喜不已。后来这一切视觉元素,充分在卢杰笔下的一幅幅生动油画中得到了完美的诠释和理解,这些既是他童年的温馨记忆点滴,又是穿越时空的写实意境。
年少时期的他时常跟着一帮画友,聚集在当时县文化馆工作的陈重印先生身边,扛上画具,背上水壶,装上母亲为他准备的馒头,沿着县城边的沙田河一路写生。他们奇思妙想的用柳条自制烧成炭笔,把沙子撒在用过的素描纸上混合白油漆做油画纸,用色彩与线条把故乡的一景一情融入画中。在先贤的指导下卢杰的绘画艺术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凭着自己的勤奋与聪颖,在恢复高考的第一年,如愿以偿考入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开始了更专业更投入的绘画艺术生涯,而油画也成了最主要的创作方向。
纵观卢杰的油画作品,不少取材于中国的农村,民居、民俗、民情、民风,在他的作品中既具体写实又充满了寓意。卢杰对艺术的敏感与悟性,让他非常善于捕捉稍纵即逝的生活痕迹,他还善于动用色彩语言来表达作品的内涵,在他的作品中,画面透明而丰富,坚实而厚重,他还喜欢明暗对比,利用色彩的叠色交叉、明暗交叉,营造出面画冷暖的丰富感。
山野乡村的纯真美在卢杰的心目中,不仅仅是根的所在,更是他的精神天堂。第十一届美展中他的作品《夏布》,便出自江西某山区,阳光进过门窗缝隙隐隐打在昏暗的小房间里,一位老妪正在织布机前不急不缓的操作着,神态安详犹如这宁静的山区一样祥和。这部作品继全国美展后,日本方面来的专家在400多张油画中精选出21张油画赴日巡展,《夏布》便是其中一幅。期间有人高价购买此画,卢杰都坚决的拒绝了,他说这些画就像他的儿女一样,他有责任和义务去保护好它们。
在工业文明和商业文化进一步侵蚀古老乡村的中国,卢杰不厌其烦地描绘着他梦中的浏塘村和淳朴的人民,那唯美的、古朴的、乡土的、纯粹的、温情的、宁静的、祥和的浏塘村是他母亲的故乡,也是他一直魂牵梦萦的圣地。那股脉脉的温情和淡淡的懮伤,卢杰的画,像一首悠远的歌,吟唱着对中国纯朴的古老文化诗化的留恋和憧憬,而我倒更愿意说,他吟唱的是一首中国乡土文化的挽歌,对故乡的热爱和逝去风景的眷恋。
有人说,乡村是人类最初的家园,也是人类最终的归宿。即使肉体漂泊在都市,最后的灵魂依然要回归乡野。这是怀斯,也是卢杰当初决然回到江西,绘画创作的情感皈依所在,也是我们这个时代,每个人挥之不去的情结。或许,每次乡村之行,都是他荡涤心灵的过程;
或许,每画一笔,都是他脱去尘俗、走近本真的探寻。家乡,让他飘泊的心灵靠岸了,而他就是要用画笔去描绘这片让他心灵平复的地方。
倾注毕生情感于画中
根据自己的学画经历和性情,卢杰选择了具象表达的绘画形式,追求写实性与客观重组的表现手法,在绘画中注重较为直观的样式,取材习惯于构架生活中的真实场景,脑海大胆发挥想象泼墨挥笔于画布上。绘画过程中他提倡真诚地对待生活与艺术,倡导精品文化,追求尽善尽美的表现力,关注人的情感与生活,崇尚真切与自然,追求自由和浪漫。
写实绘画一直处在风暴的边缘,正如写实绘画创作本身需要细致描摹、长期锤炼一样,在热闹的当代艺术浪潮中,坚守写实创作的人,多数时间是不合时宜的寂寞地生长着的一群,而卢杰又是其中默默坚持、固执追求的一个。在写实技法的探索和深化的过程中,卢杰坚持到江西各地去寻找灵感,坚持在写实技巧的道路上越走越深,坚持在中国的绘画传统中吸收养料,在中西方两种全然不同的审美和表现形式当中艰难地寻找突破口。在油画的发源地西方已经把游戏规则、定律制定的很完善,而中国有五千年璀璨文化史,传统油画理论提倡“降伏物象”、“物我两化”的美学精神。卢杰强调说在绘画中千万不能丢掉我们自己独有的文化元素,通过巧妙的运用加工,油画也可以追求多种表现手法,现实中刮刀、刷子、废旧报纸、毛笔都可以为他所用。油画既要有细节的严谨、形体的准确,同时也要做到大气、流畅,才会使作品更有灵气,凸显厚重。作品除了写实,也要讲究意向,要能突出我们中国人的审美情趣。
捻一抹馨香,掬一捧月色,挥一缕色彩,将生活情景融进厚重具象的油画中,岁月如梭,经过数十载的沉淀,卢杰的油画艺术日臻成熟。自上世纪90年代以后,他创作的《祭酒》、《大摇篮》、《赣北风情》、《大屋边窗》、《煤油灯》、《古艾遗风》、《遗梦》、《厢房》、《小城恋曲》、《小平小道》、《晓妆》、《夏布》等纷纷呈现在众人眼前,使他在油画界名声鹊起,不少作品还获得大奖,到国外进行巡展。
卢杰的画作犹如他的性情一般,用笔如刀劈斧凿,坚定沉着,不拖泥带水,笔笔到位,色彩的冷暖、纯度、明度等衔接自然,随意而生。而他在用笔“写”物的同时,明度对比、纯度对比、冷暖对比、补色对比、连续对比时技法轻车熟路,驰骋自由,细微处见谨慎,挥洒处益见豪放,让人叹为观止。他的油画创作不同于一般人常规的写实,在尊重传统文化,强调人文和理性精神之下,更是是倾注了所有的情感于画中,使作品呈现情景交融的的意境,引发观者的情感共鸣。为了画好他心目中的《小平小道》,他曾频繁往返市区和小平小道之间,曾几何时在启明星升起的小道上迂回探索,思考。一条毫无生气小道,在他大胆的挥毫中将江西特色元素红土地特征融入其中,瞬间空间得到提升。最终2004年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之际,《小平之道》获得第十届全国美术作品展江西省展一等奖。
当各种新奇的艺术形式不断出现,时尚成为当代生活中重要语言的时候;当传统被忽视、被淡忘的背景下;当人们更多的以即时的或放纵的方式对待生活与艺术的今天,卢杰仍在坚持着自己多年的理想,以所喜爱的写实绘画的方式表达着自己诗人一样的情怀,对制作过程的投入和对完美品质的要求尽乎苛刻,对理性精神和传统文化的崇尚极端执着。
心不老青春依旧不老
采访期间卢杰频频回顾墙上的挂钟,问及原因,原来此时刚好有一场NBA球赛,马刺已经热火朝天的进行着。从小就喜爱打篮球的他,在陶院学习的岁月里,不假思索的加入了校篮球队,每回都要打得浑身湿透,那叫一个舒畅。绘画是他的爱好,同样篮球也给他带来了不少快乐。当他回忆那段在大学篮球队的青葱岁月,他便情不自禁地边说边用手比划起来,看得出来他眼神里的那份激动。
现在的卢杰,平时除了在学校里给学生上课,绝大部分时间都呆在工作室里搞创作,有时候在画画的时候,听到电视机播篮球比赛的声音,便立马扔下画笔,拿瓶啤酒,倒上一杯,坐在电视机前边喝边看,有时会因为失球扣分而捶胸顿足,时而会因为打入晋级而像一个孩子一样手舞足蹈,每回都得看完才会罢休。
如今他年纪大了,打篮球在体力上日渐不支,他便改为观看,但是这个“控”始终还没有松动,曾经他在自己的车上一直放着个篮球,没事时拿出来拍拍、投投篮。热爱运动的他现在每周还会邀集昔日众好友,一个电话,一句暗号“渔港新医”,群聚来一场酣畅淋漓的兵乓球赛。这便是卢杰,生性豪迈,却不拘一格。
天生的浪漫客
世人都说:艺术家是天生的浪漫客,是天生的芳香剂,善于安抚别人,带给别人快乐,教导另一半如何欣赏大自然和一切的生命。
在湖北黄石工艺美术学院,他遇到了值得用一生去珍惜的女子,他现在的夫人阮秀萍。几十年的相濡以沫,共同的艺术语言,天生的默契,让他们的感情只增不减。他告诉我们,和妻子在一起的点点滴滴都是他一生珍藏的浪漫时光,记得每一次妻子去省里开会,不论刮风下雨,他都会准时去接她,没有任何通信沟通,只凭着那份默契;记忆犹新的一次妻子去周庄出差,那时周庄到黄石的轮船有很多趟,他就在江边写生,一边等着他的爱人,画到深处欲是浓。这时边上有人提醒他从周庄来了好几趟轮船,可是他却停不下笔,直到12点半的时候,他才停笔收好画夹,静静等待着游轮缓缓靠岸,这时他的爱人正从甲板上朝他莞尔一笑。这位传说中美丽温婉的女子,我虽从未谋面,但是能让才华横溢的卢杰为之相守一生,那她一定也是极其秀外慧中懂卢杰的女子,愿意陪伴他一起在艺术道路中不断探索,不求孤芳自赏,只求彼此相惜。
佛说:“前世的千百次回眸,只换来今生的一次擦肩。”我想他们那种心有灵犀是经过岁月无数次的洗礼后的默契感吧。推杯换盏,静观流年,望着盏中茶烟缭绕,吸入鼻尖的余味,令茶味回甘,清香怡人,似红尘深处,那杯独酿的岁月沉香,依旧微醺着他们当下的心。
名与利于卢杰早已是过眼云烟,商业席卷的艺术热潮中,他只是静静地守候在家人身边,携手爱人看那“孤鹜与落霞齐飞”,听那“小桥流水”,不骄不躁潜心油画创作,默默耕耘着自己的那份兴趣,三杯小酒、两碟小菜对饮篮球赛便是他最惬意的生活。油画,对卢杰来说,是一种探索,是一种修炼,也是一种快乐,更是一种生命的魅力,永不停息的追求!
第二篇:六年级毕业考试作文题{(卢沛杰)
六年级毕业考试作文题
一、材料:李芳也来参加毕业考试了,同学们都感到意外,她能这样做真不容易啊!„„
要来:根据提供的材料自拟文题,抓住“感到意外”“这样做真不容易”展开合理想象,写一篇400字左右的记叙文,要把事情的起因、经过写具体。
二、(一)
六年的小学生活即将结束。回顾这六年的生活,你一定会有许多感
慨,或高兴,或得意,或自豪,或遗憾,或后悔,或困惑„„如果你能再做一回小学生,你将会怎样呢?请你以《如果,我能再做一回小学生》为题,写一篇文章。(二)
“尝试”也就是试一试,这是非常有意思的实践活动。它可能成功,也可能失败。然而,不管怎样,它都会使你有所发现,有所感悟。请选取你在生活中曾经历的一次尝试,把题目《(那是一次)的尝试》补充完整,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
1、从以上两题中任选一题完成。
2、内容具体,感情真,语句通顺,有一定的条理。
三、根据下面所给的词语,编个故事,不少于400字。
考场 小白兔 山坡 指南针 狐狸
四、你们家的星期天都是怎么过的,选择一个你最愿意写的星期天,写出来。注意在叙事的过程中写出你和家人的感受。要把内容写具体,语句写通顺。
五、生活中,我们一天天在长大,懂得了孝敬父母,懂得了珍惜幸福„„请你写一写成长过程中懂得的某一种生活道理。题目自拟,字数400以上。
六、题目:可爱的______
要求:先补充完整题目,可以填人或小动物,如“表弟、表妹、小猫、小狗”等,然后按一定顺序写出人或小动物的可爱,做到语句通顺,内容具体。
七、给自己的幼儿园老师写一封信,汇报你几年来的变化。要求重点
介绍一、二个方面,注意选择合适的语言。
八、我很感激她
要求:审清题目,重点写一件事情,将经过写具体。
九、我们玩得真快活
要求:1.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抓住重点写。
2.注意写出快活的情感。
十、题目:告诉你一件新鲜事
要求:选材要新颖,按事情发展顺序写,条理清楚,结构完整,字数400个以上。
十一、1.写作知识。
(1)把括号里不正确的部分用“/”线划去,留下唯一正确的一个。
①《我的同桌刘兵》这篇作文应重点写(我 刘兵)。
②在一篇文章里,有的内容在前面讲过了,后面又交代一下,这种写法叫做(前后照应 承上启下)它可以使文章前后联系紧密。
(2)《春游南山》这篇作文应该选择哪些材料来写。选择最适合的3个材料,把序号填在括号里。()()()
①天亮起床、梳洗、作准备。
②集队候车近一小时。
③沿途所见、所闻、所感。
④来到南山公园门口,顿觉秀色欲流。
⑤按游览顺序描写南山美景。
⑥一个同学不慎跌倒,手擦破了点皮。
⑦登到山顶,极目远眺,不忍离去。
⑧回来的路上,同学们有些疲劳,多数人在车上睡着了。”
2.看图作文。
仔细观察图画,把看到的内容想象成一件事具体地写下来。中心是老师同学之间相互关心。要求叙述有条理,有详有略,语句通顺,不写错别字,正确使用标点符号。(题目自拟)全文不少于350个字。
十二、他(她)这样做不好
提示:写别人做过的一件事,要把事情经过写清楚,并写出自己的看法或想法。
要求:(1)中心明确,内容具体,条理清楚,语句通顺。
(2)字数在500字左右。
十三、我----这堂课
要求:从“喜欢”、“不喜欢”、“讨厌”中选择一个填在横线上,然后按题作文。要求写成记叙文,要交代清楚是一堂什么课,以及这堂课的内容和感受。
十四、温暖
要求:(1)写一件表现人与人之间真诚关心帮助的事。
(2)内容具体,条理清楚,语句通顺。
(3)文章在400字以上。
十五、那件事,我总忘不了
要求:要有具体内容,有中心,有条理,有真情实感;注意前后照应,语句通顺,字体工整,会用学过的标点符号。
十六、再见了,老师
提示:六年的小学生活中,有许多往事历历在目,有许多心里的话想
要倾吐。请你选择一件或几件事,围绕一个中心,向老师诉说你毕业前夕的心里话。
十七、愉快的一天
要求:(1)选择一天中的一两个事例来写。
(2)中心明确,叙事具体。
(3)450字左右。
十八、我学会了
要求:(1)先审清题意,再从学习、劳动、文体活动或其他方面选择一件事来写。
(2)要围绕中心,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有条理地、具体地写出学的过程和心情。
(3)500字左右。
十九、想起这件事,我就
要求:(1)把题目补充完整。
(2)中心明确,内容具体,条理清楚,语句通顺。
(3)字数在450字左右。
二十、我得到了-------
要求:(1)在横线上填上一个适当的词语,如“表扬”、“锻炼”、“理解”、“教育”、“关心”、“教训”等,把题目补充完整。
(2)通过一件事来写。注意围绕中心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做到语句通顺,前后连贯。
(3)450字左右。
二
十一、真了不起
提示: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有许多有能耐、有特长的人,请你围绕“了不起”选择二、三件事,把人物的本领叙述下来。注意人物动作、语言及心理的描写。
二十二、不做“小皇帝”了;小帮手; 妈妈笑了(任选一题)
材料:今天是星期天,爸爸、妈妈不在家,我决心抓住这个机会锻炼一下自己。我克服了不少困难,洗衣、做饭„„爸爸、妈妈回来了,看到这情景„„
要求:(1)请以上述材料为基本内容,展开合理想象,突出重点。把事情的经过部分写具体。(2)适当进行心理活动描写。(3)不少于450字。二十三、一次(堂)的活动(课)
提示:在六年的小学生活中,你上过数以千计的课,参加过无数次的班队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这些课,这些活动有的给你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因为或者生动风趣,或者别开生面,别具一格,或者使人茅塞顿开,深受启发„„
请你选择印象最深的一堂课或一次活动写作。
要求:(1)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前一空格写上你对这堂课或这次活动的总体感受,后一空格写上你要写的课或活动的名称,然后再作文。
(2)要围绕中心有条理地叙述,注意把场面写具体。
二
十四、我爱家中的
要求:选择家中一喜爱之物,写出它的特点及可爱之处,并表达对生活的热爱。要有真情实感。
二
十五、毕业考试之前
要求:(1)这是你第一次参加毕业考试,你和周围的人在考试之前一定会有许多想法、说法、做法。请你认真回忆一下,恰当地选择材料,具体、真实地写出来。
二十六、我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提示与要求:
1、六年小学生活中,我们独立攻克过难题,搞过特色活动,如音乐、体育、美术、手工、语文实践活动„„每逢我们成功的时候,心中总有无尽的喜悦,请把你做某件事或参校某项活动的经过及成功时的内心感受写下来。
2、有中心,有条理,语句通顺连贯。不少于400字。
二
十七、读《------》后的体会
要求:
1、认真阅读短文《-------》一文,写出自己阅读后的真实体会和感想。
二十八、_____的我。
要求:⑴在横线上写出自己的一个特点,把题目补充完整,如爱动脑筋的我,倔强的我,爱看课外书的我„„
⑵通过一件具体的事介绍自己的特点。
⑶作文中不出现自己的名字。
⑷字数在400字以上。
二
十九、《乐》
提示:我们生活充满了欢乐,本题要求把你看到或亲身经历的“乐”事,写一篇记叙文,要有真实感,不少于500字。
三
十、要求:生活中一定会有一些事情使你感到难忘或使你高兴、自豪、痛心、委屈、气愤„„请你任选一件写下来。
注意:(1)自己命题。(2)要表达出真实、健康的感情。(3)要做到有具体内容,详略得当。
三
十一、(1)题目:《学雷锋的日子里》
(2)要求:
①认真审题。可以写人,可以写事。事例要具体,选材要真实,不得写诗歌。不得少于350字。
②注意:描写环境,渲染气氛;细节描写;真情实感、恰如其分;中心明确,层次清楚。
③作文中不得写出真实的校名、地名、人名,可用假名。
三
十二、记一次活动
提示和要求:
(1)在五年的小学生活中,学校和老师组织你们参加过许多活动,如:参观访问、春游、科技活动、文体活动等,请你把感受最深的一次活动记叙下来。
(2)内容具体,语句通顺,有中心,有条理,有真情实感。
(3)字数400字以上。
三
十三、我真想对__________说。
提示与要求:1.在横线上填入任何一个人的称呼,如爸爸、妈妈、市长、教育局长、校长、老师等。
2.通过写一件事或一种现象(这件事或这种现象会使自己烦恼、忧
愁、高兴„„),将你想说的话写出来。事情或现象要作为重点来叙述,记叙过程要完整。并在文中恰当明了地发表你对这件事或这种现象的看法、想法或认识、建议等。
3.思想健康,中心明确,内容具体,详略得当,条理清楚,语言通顺。文章不得写出姓名,一律用A、B、C„„表示,例如“张三”用“A”代替,“李四”用B”代替。字数在500字以上。
三十五、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
提示:①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如:受尊敬、勤奋好学、助人为乐、诚实、风趣„„)
②要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或思想品质,注意写出真情实感。
三
十六、(1)难忘的小学生活
(2)我拥有一个小秘密
要求:(1)两题任选一题写一篇记叙文;
(2)做到中心明确,内容具体,注意细节,有真情实感;
(3)文中的地名、校名、人名一律不写真名;
(4)行文要层次清楚,语句顺畅,书写整洁,不写错别字。
三
十七、1.题目(1)_____________变了
提示:写某一个人或某一事物的变化,如《王小虎同学变了》、《李大伯变了》、《我家变了》、《家乡变了》等。
三
十八、平日,由于你学会了一种知识;或者掌握了一种技能;或者做了一件好事:或有了进步;也许还
有其它原因„„都会使你全家人为你的成长感到高兴。请从中选一件事以《全家为我而高兴》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要用具体事例说明全家人为什么为你而高兴,要注意细节和场面描写。要有真情实感。
2.以500字左右为宜。不要写出自己的真实姓名和校名。
三
十九、远方的×××写一封信,说说你的课余爱好,以及你对收信人的请求。
要求:
1)按书信格式写。
(2)字数在300-400之间。
(3)署名写×××,称谓写△△。不得写出真实的校名和人名。
四
十、题目:榜样
提示:在你的身边一定有许多先进的人物,他(她)们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选择其中的一个人写一篇作文。要先想好文章的中心是什么,再通过具体的事例,有条理地写下来。500字左右。
四
十一、题目:我长大了
提示:在学校,在家里,在社会上,同学们表现得越来越懂事了,懂得的道理越来越多了。如,别人遇到困难时能够给予帮助;对不良的言行能够进行劝阻;能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等。同学们做这些事时,自己很高兴,觉得自己长大了。请你选一件这样的事写一篇记叙文。
第三篇:东方时空对浙江大学郑强教授专访
东方时空对浙江大学郑强教授专访
什么叫素质,最根本的是一个人的精神,这个精神体现在这个人,做人的准则和办事的原则
整个读书受教育,根本是怎么做人,怎么做事,这是素质当中最重要的两条
人物引擎
郑强,重庆人。1982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化学系,被分配到四川一与国防相关的化工研究院。在这偏僻之地,他重温了大学4年中曾读过的书,豁然发现实际上自 己有很多地方都没有学明白,才明白自己需要不断学习。3年后,他考上了四川大学(原成都科技大学)。1988年他从四川大学高分子材料系研究生毕业并留校 任教。1992年以中日两国政府联合培养博士生身份赴日本京都大学留学,1994年获四川大学博士学位。1995年,作为留学归国人才,他以讲师身份回到 阔别13年的浙大。2年半后以优异的业绩破格晋升为教授,现为3个专业的博士生导师。
郑强是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曾获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基金和教育部骨干教师基金的资助,是浙大惟一连续三届荣获“浙江大学学生心目中 最喜爱的老师(教书育人标兵)”称号的老师。
郑强妙语
●树立健康的人生观,远比获得高学历更重要;
●教育是把双刃剑——好的教育让人走向睿智,反之让人愚昧;●钢琴、外语、计算机,不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和根本,更不是惟一;
●民族文化,是民族精神的根基。民族语言,则是民族文化的核心。因此,过分强调外语,不仅不科学,更严重的是对民族文化的撼动,对民族凝聚力的解离;
●我们孩子成人后的不作为、难以有作为,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在求学过程中其智力受到了掠夺式开发,能力受到了过度超前培养。
2000年12月,郑强应邀在浙江图书馆作了一次《教育与科技的理念》(又名《民富不等于国强》)的演讲。事后有人将演讲整理后发到互联网上,被反复转 载,轰动全国,在教育和科技界产生了持续数年的强烈反响。
问:什么时候开始对演讲发生兴趣?
答:说来很偶然,源于一次到外省为浙大的招生宣传。当时学校正筹划如何提高浙大在外省的生源质量。那时我恰好到四川参加一个学术会议,于是学校希望我在可 能的情况下,去当地中学介绍并宣传浙大。于是我找了成都最好的一所中学,带了一大堆资料,还郑重地穿上西装、打上领带。不料到了校门口,门卫却不让进,以为我是去推销药的。好不容易说服了他,见 到了校长,可这位当地最牛的校长又说,他们学校只接受院士来讲座,言下之意是我还不够格。怎么办?第一场仗就败了,要走进其他学校也难。于是我告诉他,我 不是来宣传自己学校的,我想帮助而且能够帮助中学生解决一些问题,如为什么要读书?学生努力学习,仅仅是为了考上大学吗?几分钟后,他不仅答应让我在他的 学校演讲,而且后来成为了我的朋友。结果反响强烈,一发而不可收,重庆等地的重点中学闻风而来,请我去做报告,一连讲了近10场。我没有单纯鼓动学生读浙大,而是讲自己留学的真实经历和感 受,讲自己对读书目的的看法。我突然发现,原来自己有这方面的能力。
问:从那以后就爱上演讲了吗?有没有计算过自己讲了多少场?讲的都是些什么问题呢?
答:回到浙大后,刚开始我在自己所在系、学院内部为学生作一些演讲,后来就被请到学校去讲。慢慢地影响扩展到社会,于是省内外的一些大学、中学、企业、部 队、医院、甚至幼儿园也请我去讲。通常只要有时间,我都会去,平均一个月2~3场,多的时候每周一场,到现在约有130多场了吧,涉及到10多个省市。通常我所演讲的内容与我所研究的高分子领域基本无关。而是以教育为主,剖析教育弊端,涉及的都是教育、科研、人才等诸多与社会发展和青年学生息息相关的话 题。去企业、部队时,我还会讲人文、爱国主义方面的话题。演讲中所提到的观点,人们也许并不陌生,所批评的一些不正常的现象,并非无人看到。只不过我是以 一名教育工作者的身份,对自身所处的教育体系进行了深刻的反省,并且大声说出来。
看不惯的事,我就得管郑强经过校门时,经常会有门卫主动向他行礼;而除了一大堆
博士生导师、杰青、学生最喜爱的老师等头衔外,他还有一个特别的称号:“校园卫士”。
问:你从小就喜欢演讲吗?
答:不。小时候的我爱好京剧、打乒乓球、唱歌,玩的东西很杂。还差点成了京剧演员。我从10岁开始唱京剧,而且唱得不错,重庆一流的剧场我都去表演过,包 括接待重要外宾的礼仪活动等。后来中国京剧团还两次通知要录取我呢。还好,我父亲“救”了我,没让我去。因为他考虑到男孩子16岁会变嗓子,像六龄童的兄 弟七龄童,一换嗓子就完了。果然高二的时候我变嗓子,唱不了京剧了。不然说不定我今天就是京剧团一个干杂活儿的。小学毕业那年,我又爱上了乒乓球,结果一路打到了重庆市。现在在浙大乒乓球比赛里还排得上号呢。高一的时候我拉过手风琴,一拉就是3年。高二变嗓子后,京 剧唱不了,我就改跟专业的老师学声乐。后来在日本、浙大频频参加唱歌比赛,都是小时候玩的成果。
问:你觉得小时候的这段成长经历对你以后的道路有什么影响?
答:它让我健康成长。我父亲是教师,奉行“无为而治”,从来不管我读书。我学京剧、乒乓球,也完全是因为个人爱好,不像现在的小孩子,是被父母逼着学。正 是这种“野性”,才促成了我后天的成长。因为人小时候并不知道自己究竟爱好什么,玩的东西多了,才慢慢知道自己的兴趣所在,而兴趣是发展的源动力。其次,小时候的成长经历让我养成专注做事的习惯。小时候看到别人能当上红小兵、当上解放军,就特别羡慕,所以我做事情就特别努力,因为我知道要做得比别人 好很多倍,才有可能争取到一些机会。像学京剧,我就天天跟收音机学,乒乓球就在水泥台上练。打倒“四人帮”后,我突然发现,我也有“资格”考大学。那时距 离高考也只有一年多时间,几个月内,我的成绩连连升级跳。没有任何诀窍,靠的就是这种专注的精神,一本物理习题就做了十几遍。
所以小时候随波逐流地玩未必是坏事,不要过早定向。表面看起来一些无用的东西,可能后来就起作用了。
问:听说你经过校门时,浙大的门卫会主动向你行礼,学校还授予你“安全保卫工作十佳先进个人”称号,这是为什么?
答:因为我“好管闲事”。校门口是纠纷之地,经常由于交通拥挤出现矛盾,我时常会帮助他们调解一下,所以门卫对我特别好。我的个性就是这样,校园里有人违 规逆向行车、摆摊设点,还有学生在图书馆大声喧哗,你能容忍吗?这是高校!看不惯,我就得管。西泠印社唐涛先生给我题了“江流有声”四个字,就是我为人做事的风格。而好管闲事、擅长演讲,以及专注做事的个性和习惯,都与小时候的经历有关,尤其是音 乐。音乐就如中
医的穴脉,给人以激情和冲动,让我愿意表达并擅长表达,这正是演讲和科学创造都需要的。敢讲,是种教育行为
对连续三届高票当选的“学生心目中最喜爱的老师”,郑强说这是所获得的众多荣誉和头衔
中他最看重的一个。因为要博得这些独立意识很强的大学生的集体认同,是很不容易的„„
问:教育、人文演讲,通常被看成是人文教授的领域,你一个理工科教授却干起了人文,是否有超纲之嫌?
答: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谁说育人不是理工科教授的责任?传道为先。教师仅仅搞科研是不称职的,教师仅仅教书是不够的,还应当育人,并承担起更多的 社会责任。大学的根本在于培养人。科研应融合、体现在高层次人才的培养中,而人才的培养首先应注重精神和人格层面,其次才是专业。
有人说,演讲过多会影响专业研究。我说这得看你能否科学合理安排时间。时间是挤出来的。事实上,从1998年至今,我发表的论文已有120余篇了,其中 SCI(EI)收录论文已超过100篇。浙大学生最常看到我的样子就是演讲前我啃一个面包喝一瓶水,别人在饭桌上耗费的两三个小时,我不就可以用来去演讲 了?事实上,我并不奢望自己在科研方面能做出惊天动地的成果。从科学发展的历史长河看,我所做的不过是沧海一粟。因此对比之下,教书育人的职责就很重要,教书 育人的价值就更高。以后只要有时间,我依然会继续讲。
问:中国人有“明哲保身”的习惯,不愿意开口多讲。你为什么敢讲?
答:“江流有声”,个性使然。看到了问题,我不吐不快。我的父亲、姐姐和夫人又都是中学教师,而这些年我也在高校中看到了很多问题:有的中学优秀生,一上 大学居然跑进了留级生的行列;我培养的那么多西部来的学生,很少有选择回去的„„我看到的东西越多,越担忧,越想尽一份教育工作者的职责。
当然,这些年我也受到一些非议,说我演讲是出风头。我也怕,所以前些年我曾拒绝了任何有关演讲的邀请。可深思熟虑后,我觉得演讲没有错。为人要低调,但不 能怕事;学术可以悄悄地做,但教书育人一定要大张旗鼓。现在我脸皮厚了,主动要求为学生演讲。“惟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知识分子就应勇于承担 这样的责任。
问:你一个人讲,能对教育问题、社会问题起到多大功效?
答:我的理念是必须从现在开始做起,哪怕是呼吁,它也是一种教育的行动。
最想和幼儿园老师沟通
问:为什么说现在最想和幼儿园老师沟通?
答:我发现,很多大学新生在入校时已经定型了。
培养学生就像做一个陶器,要阶段性地培养,不同的阶段任务不同。比如第一步只需要把水
和泥和在一起就行了,最多再捣匀一点。可我们的幼儿园老师却提前做了 中学、大学老师做的事,非要捏两把,甚至放进炉里去焙烧。结果陶器没做成,只做成一块块泥疙瘩,不能成器。后来者再怎么修补,也无法做出优质品。超前的教 育,会使孩子们的兴趣丧失;过度的挖掘,将使孩子们的潜力受到伤害。我们必将为这样的教育付出惨重代价。
第四篇:专访葛剑雄教授提纲
专访葛剑雄教授提纲
1、明代董其昌有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葛教授,您作为中国著名的历史地理学家、复旦大学图书馆馆长,既有着万里路的经历,又有着万卷书的容量。那么,对于这句话,您有着什么样的理解和体会呢?
2、当今是网络时代,这个时代的优点是我们的生活、沟通越来越便捷,但是缺点是我们的隐私越来越难得到保障。葛教授,您曾就完善身份证功能、增强对身份证的管理做过专门的提案,那么,对于这个时代的“个人”,您怎么看?
3、现在社会上流传着这么一种说法“中国遍地是大学,唯缺大师”,对此,您怎么看?对于大学,您心中是怎么定义的呢?对于高等教育的未来,您有着哪些期盼?
4、最近,很多大学的学费见涨,这个问题也已经成为媒体关注的一个焦点。有人认为,大学学费十数年未变,是该涨涨了;也有人认为,这会加剧中等偏下家庭的负担。对此,您怎么看?
5、对于历史,除了普遍意义上的正史以外,越来越多的所谓的新的诠释正在改变着我们对于历史的认知和看法,比如《明朝那些事儿》,比如很多穿越剧,对于这些诠释,您怎么看?对于广大的青年,您觉得他们应用什么样的态度或方法去读史、学史?
6、葛教授在常年研究历史学的过程中,有没有特别钟情的朝代,如果有时光机器能够穿越,您最想到哪个朝代的哪个地方?为什么?
7、“书”曾是人们获得知识的最佳方法,但今天,我们的青少年的阅读已经越来越成为我们不得不关注的问题,根据最新的《上海市青少年阅读状况白皮书》,发现当前51.6%的青少年的每年阅读的纸质书本低于6本,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您觉得引发这个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对于改善这个状况,您有何建议?
8、对于纸质书,有人在十数年前就提出“书本将死”,但今天,虽然电子书已经开始流行,但纸质书依旧是很多人的首选。葛教授,作为一个爱书之人,您怎么看待“书”的前途呢?
9、葛教授,书房是自古以来文人墨客的一种追求和寄托,您也曾笑谈过“书房是我的资产阶级幻想”,那么作为一个图书馆馆长和藏书家,您怎么看待藏书?您觉得图书馆对于一个社会的最核心的作用在哪里?
10、对于常州青年,您有何寄语?
第五篇:学习石秋杰教授心得体会
学习石秋杰教授心得体会
自从学习了石秋杰教授的感人事迹之后,倍有感触!春蚕到死丝不尽,蜡炬成灰留余香。石老师的生命虽然短暂,却如此饱满、充实,如此的动人、美丽。爱是一种伟大的力量,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大学需要大师,更需要大爱。石秋杰老师是南昌大学理学院化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作为一名高校学术职业从业者,她以学生为本,视学术为生命,用真心和大爱谱写了一名学术职业人平凡而又伟大的一生。初识石老师,印象最深的是她那张在南昌大学实验室身着白色实验服,面带灿烂笑容的照片,虽朴实无华,却和蔼可亲;再识石老师,让我感触最深的是她学生的那句话:“下辈子我还做您的学生。”话虽短,却震撼我心,表达了学生对一名普通老师的无限热爱和高度认可,这是对一名教师的至高评价。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作为教师,如石秋杰这般敬业爱生、严谨治学、矢志不渝地忠诚于教育事业,至死也不懈怠,这便是师者的修身立德。13年的教书生涯中,她虽然嗓音沙哑、病魔缠身,她依然竭尽全力站在三尺讲坛传道、授业、解惑,为学生们贡献光和热,诠释了师者学者的学识魅力,体现出当代高级知识分子的崇高理想和远大情怀。石老师的“桃李满天下”,是每一位教师的梦想和荣耀。学生们对石教授的爱戴,正是对这样一位好老师最好的纪念和回报,也正是我们的学习榜样。
48个春秋的生命里程,14年的抗癌之路中,石老师摇曳着病残之躯坚持着边化疗和放疗,边讲课边做科研,她顽强的和病魔进行着抗争。14年来,她经过三次大切除手术、几十次化疗、放疗。14年来,每一次的治疗方案,她坚持不与自己的教学、科研工作相冲突为前提,从来没有因为治疗而耽误过给学生上课,从来没有因为病痛放松过对科学的追求。就是这位外表柔弱而内心坚强的知识女性,照亮了生命的每一寸土地,深深震撼着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心灵,无异于让大家接受一次灵魂的洗礼。是她,用完美彰显了知识女性的人格魅力。
人的伟大有两种,一种是像石老师这样的,平凡而又伟大;另一种是非常有才华,有能耐,干出了轰轰烈烈、惊天动地的大事情的伟大。像石老师这样的,平凡而又伟大更不容易。虽然石老师已经走了,但是她的感人事迹和崇高精神,深深的印在了我们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