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缅怀是一种力量
缅怀是一种力量——鲁甸地震哀悼日素描
欢迎加入2015年池州国考交流群:240781487
迷蒙的阴云布满天空,呜咽的笛声响彻小城。10日10时,一对美好的数字,一个悲痛的日子——哀悼云南鲁甸“8·03”6.5级地震遇难同胞仪式在鲁甸县城举行。
逝者安息,生者坚强,灾后依然挺立的鲁甸,把对逝者的哀思寄向远方。
干部、战士、医护人员、社区居民、学生……不同身份的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了。别在左胸前的小白花,寄托着他们的无限哀思。
3分钟,警报哀鸣,人们脱帽、低头、肃穆静立。
默哀毕,所有人依次走向仪式台前,鞠躬,献花,一支支黄色的菊花,铺满白色的礼台。
鲁甸县人民医院的外科医生李晓平在礼台前深深地鞠了一躬。他的家就在震中龙头镇龙泉村,地震中自家房屋垮塌,幸好家人平安无事。这些天他没日没夜救治病人,“一瞬间,很多熟识的人就这么去了,我心里很不是滋味,治好他们受伤的亲人,他们就能走得心安一点。”说话间,李晓平的眼眶里泪水闪动。
鲁甸县第三实验小学五年级的学生窦媛,忽闪着大眼睛:“我年纪还小,但我记住了什么叫地震,我希望地震永远不再发生。”多么美好的愿望。天灾太过无情,我们都祈祷,天地间不再有这撕心裂肺的苦痛发生。
还有更多的地方,人们自发行动,怀念亲人,哀悼同胞。
在昆明市东风西路的十字路口,所有汽车停止行进,集体鸣笛。路边的行人也在烈日下驻足,默默哀悼。
昭通市望海公园广场、汽车站、火车站、商场,行人都停下匆忙的脚步,驻足低头向遇难者致哀。
在鲁甸县文化广场,数百人聚集在大屏幕前痛心哭泣,那画面让人不忍回想。
一位中年妇女在默哀时就哭出了声。她的家在龙头山镇甘家子寨,那是一个几乎被夷为平地的村庄。她的家里包括父亲在内,有二十几口人遇难。
周围的人纷纷过来安慰。一位七十多岁的婆婆用枯瘦的手紧紧地握住这位妇人的手:“只要人还在,日子就还在,一切都会好起来……”婆婆声音低沉却恳切,悲伤的女人抬起头看着婆婆,眼光中闪现出一丝光亮。灾难中,大家相互给予力量,就能感受到希望。
在震中龙头山镇,上千人聚集起来哀悼同胞。警报声在山谷间、废墟上回荡。解放军、武警官兵、消防官兵等救援人员,此刻停下手中的活儿,他们满头的汗水,满手的泥巴。连日来,救援人员不眠不休地救人赈灾。他们目睹震后惨状,或生或死的一张张面孔留在他们的脑海里,一时间,汗水和泪水融为一体,扑簌而落。
在县城主干道两旁的志愿者服务点,来自天南海北、各行各业的志愿者们放下忙碌的工作,面向汽笛响起的方向,列队站立,默然垂首。
志愿者武健在地震后立刻从外地赶来。每当出现大的灾难,他和一些志同道合的志愿者朋友们都会出现在灾区:“只要去过一次灾区,你就更明白他们多需要帮助。”志愿者的无私奉献,抚慰了无数受伤的心。
在鲁甸县城哀悼仪式的现场,一面墙上写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自强不息,坚韧不拔,齐心协力……中国人所拥有的美好品格,会帮我们走出阴霾,走向希望。
更多池州国考备考相关信息,欢迎登陆:
池州人事考试网池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局网
池州中公教育您身边的公考辅导专家
第二篇:鼓励是一种力量
鼓励是一种力量
很久以前的一个晚上,一位年轻的母亲正在厨房里洗碗,她才几岁的儿子独自在洒满月光的院子里玩耍。年轻的母亲不断听到儿子蹦蹦跳跳的声音,感到很奇怪,便大声地问他在干什么?天真无邪的儿子也大声地回答:“妈妈,我想跳到月亮上去!”这位母亲并没有责怪孩子异想天开,而是说:“好啊,不过一定要记得回来哦!”
这个小孩长大以后真的“跳”到了月亮上,他就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美国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他登上月球的时间是1969年7月16日。
还有许多同样值得一说的故事。
一天,一个小男孩在家照顾他的妹妹莎莉,他无意中发现了几瓶彩色墨水。母亲不在家,那些瓶子对他来说是一种极大的诱惑,小男孩忍不住打开了瓶子,开始在地板上画起了妹妹的肖像。不可避免地把墨水洒在了地毯上,家里变得脏乱不堪。当母亲回来时,被眼前的情景惊呆了,但她同时也看到了地板上的那张画像-----准确地说是一堆乱七八糟的墨迹。然而她却惊喜地说道:“啊,那时莎莉!”然后弯下腰来吻了他的儿子。那男孩-----本杰明”威斯特,后来成了著名的画家。他常常骄傲地说:“是母亲的亲吻使我成了画家。” 一个喜爱足球的女孩,考了多年都没有被足球队录取。就身体条件来说,她真的不是很优秀,但是本校教练却及时鼓励她:“下次肯定成功!”后来,她终于进了足球队。多年后,当上了中国女子足球队的队长,她就是孙雯。
一个身材矮小的女孩,喜欢上了乒乓球,所有的人都不看好她。但是她的父亲对她说:“你很优秀,真的!”她后来成为乒乓球国手,她叫邓亚萍。
一个小男孩,从小有口吃的毛病,那是一件很糟糕又让人自卑的事情。但是他的母亲对他说:“孩子,这是因为你的嘴巴无法跟上你的聪明的大脑的缘故。”这个人就是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的首席执行官杰克"韦尔奇。他认为这是他听到的最美妙的一句话。
一位年轻的作曲家参加一个贵族聚会,他遭到了一位公爵的嘲笑,为此自卑不已。他的朋友对他说:“这个世界上的公爵很多,可是贝多芬只有一个!”那个作曲家就是贝多芬,他后来写成了许多流芳百世的音乐篇章。
上面提到的几位名人无疑都遇到了最好的父母、朋友、师长,是他们的鼓励给了孩子们释放能量的支点。其实,对于成长中的孩子,我们谁都无法预测他成长的轨迹,也无法预测他的未来,但我们能做到一件事,那就是鼓励,再鼓励!剩下的一切都交给孩子------让孩子做孩子的事情,他往往能在不可能或不太可能中找到可能的东西,找到可以为之献身的东西,也往往能达到似乎不可能达到的目标。
也许没有人会说这些名人的成功就是那几句话鼓励的结果,但是,他们后来的实践却证明了鼓励对于他们成功的重要作用,他们对当初那些鼓励的话语记忆犹新。可见,鼓励是孩子们走向成功的助推器。是的,只有当鼓励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并上升到社会文化层面时,孩子们才能得到应有的尊重和理解。
亲爱的家长,给孩子一些鼓励吧,哪怕是一个眼神,哪怕是一个微笑,哪怕是一句不经意的话语,如果你也想让孩子成功的话。
第三篇:尊重是一种力量
尊重是一种力量
迁安市上庄中学
李梅
在学校里,经常看到两种截然不同的现象。学生站在楼道里,局促不安地一会儿望望教室,一会儿看看周围;老师亲切地询问一个学生,“这节课听懂了吗,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顺手抚摸一下他的小脑瓜,拍拍他的肩膀。
都是学生,待遇如此不同,只因为在老师眼中,前者“冥顽不化”或成绩糟糕,后者则品学兼优或成绩优秀。
有人说,爱优秀生是人,谁都能做到;爱后进生是神,我们教师是人。是的,教师不是神,但是,我们应该有神一样的胸怀,做到对所有学生的尊重,实现尊重教育。
《学习的革命》中有这样一段话:“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批评之中,学会了谴责;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恐惧之中,学会了忧虑;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表扬之中,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承认之中,他就学会了有一个目标。”
人的个性与人格都是在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尊重和相互承认中实现的。在走向社会之前,每个人都要接受9年的义务教育,这9年时间恰恰是形成学生人格与个性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对学生的尊重尤为重要。
尊重,是对个体人格的重视与肯定。简单地说就是重视人、理解人、信任人。尊重教育的核心是“尊重人格、尊重差异”。尊重人格,是指所有的学生,不管他表现如何,教师都以平等的身份去做学生的朋友,不呵斥、不讽刺、不挖苦;尊重差异,是指发现学生在发展上的不同,不忽视差异,使每个人都有进步。
尊重唤起自信、自主
教育学告诉我们:“学生都有比较强的自尊、荣誉感和积极向上的心理。” 作为教师,在面对学生时,要辨证地认识学生;尊重学生,维护学生的自尊。
在我们的课堂上,有一些在我们看起来不机灵、不好学、不讨人喜欢的学生,对这些学生的尊重,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魏书生老师就给了这样的学生极大的尊重。
他带的一个班,成绩都很差。他让学生写作文,学生给了他一连串的回答。不会写,不会说、不会写字、不会汉语拼音。初中的学生连话都不会说、连字都不会写,一般的老师都可能忍不住要批评,可魏老师并没有这样做,而是告诉学生不会写的字画圈。这些学生最终能在45分钟内完成一篇合格的作文。“教师给学生很低的起点,考虑学生的难处,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给了学生可以实现的目标。学生发现自己不是一无是处,自己还有存在的价值,自我追求进步的思想就自然而然地产生了。”
魏老师还有一句话很值得每位教师思考,“每一个学生缺点的背后,就是优点”。不过分强调学生的缺点,而是尽可能地发现学生的优点;当学生有失误时,应该及时提醒,耐心予以指导,提供机会让他再次尝试,会极大地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他们产生继续努力的勇气。
有个学生,在默写单词的考试中,15个单词错了5个。老师夸奖了他,然后告诉他,要把错了的也写会。学生高高兴兴地去记了。后来他说,老师,记单词不是很难啊。
有人说:“一切成功的教育都应该建立在对学生的尊重上。”是的,教师的充分表扬和肯定,就是一种尊重,这使学生从中获得成功的喜悦,认识到自身的价值,学生会从心灵深处产生积极的的动力,使得学生主动向自我、向他人、向经验、向事情学习;使学生自信、自主、自我发展与进步。
尊重唤起智慧
社会的复杂、学生成长环境的差异、家庭教育的缺失与偏差、学生兴趣与爱好的不同,造就了不同类型的学生。
苏霍姆林斯基说:“比如一群孩子,他们年龄相同,如果让他们每人都去提水,一个孩子提了5桶水就筋疲力尽了,而另一个却提来20桶。如果你强迫一个身体虚弱的孩子一定要提够20桶,那么就会损坏他的力气。儿童从事脑力劳动时需要的力量,情形也是一样的。”是啊,孩子的体力不完全一样;学习也是如此,有的人接受快,有的人接受慢,老师就要考虑到这个差别。
可是我们的教育往往过于急切地盼望着出成效、出成果,能够“立竽见影”,缺乏期待和从容。
我们的教师注重自己是否完成了教学任务,急于将教材上规定的内容讲完。因此在课堂上,常常以启发的方式提出问题,然后很快以暗示性语言迅速把学生的思路、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导到自己设计好的答案上来。这就是不尊重学生差异的表现。教育应该使学生免受非正当的干预、盲目跟从和外部力量的胁迫。
那么怎样做才是尊重了学生的差异呢? 教师讲课的速度慢下来。《教育是慢的艺术》一书中说:“教育,是一种慢的艺术。慢,需要平静和平和;慢,需要细致和细腻;慢,更需要耐心和耐性。” “教育需要的是持久的关注,耐心的等待,需要的是潜滋暗长与潜移默化。”教师把讲课的速度放慢一些,多一些耐心,多一些等待。让那些看上去反应慢的学生,也有机会参与课堂活动。
慢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自我发现、自我思维、自我理解,最终自我学会。教学针对个体,不面向全体。我做过一个实验。课上让学生一起回答问题,看上去全体学生都会;然后让其中某个学生回答同样的问题,他竟然不知道你问的是什么。实验的结果表明:有学生在那里滥竽充数,他没有真的听讲,没有学会。这样的教学不是有效教学。
江苏的东庐中学实行“讲学稿”的教学模式。教师提前下发讲学稿,让学生预习,自己发现知识缺陷;教师负责检查,以免有学生浑水摸鱼;课堂上学生共同解决疑问,如果学生解答不了,教师才参与提示;当学生提不出有价值的问题,教师负责提出,以实现让学生深入思考的目的。课后作业分层次,针对性极强。
东庐中学也好,洋思中学也好,都强调学生个体的学,都强调个体的进步,对学困生给予更多的理解和支持,做到了对学生差异的极大尊重。
尊重唤起创新力
2010年的上海世博园的美国馆,宽大的屏幕上,美国的一群可爱的、各
种肤色的孩子在诉说自己的希望。一个小女孩说,“我希望将来用果汁做燃料。”
在我国却流传这样的故事。有一所幼儿园,老师问小朋友们“雪化了是什么?”有的说是水,有的说是泥,其中一个小朋友说是“春天”。老师说“记住,雪化了是水,别的都不对”。
“雪化了是春天”,这是诗一样的语言,多美啊,多有想象力啊,应该得到极高的赞扬。可是老师否定了这个回答。比较美国的孩子说希望果汁做燃料,我觉得我们的孩子更有创新力。只是多年来,我们的教育禁锢了学生的头脑。
经过近些年的改革,我们终于看到一丝曙光,各类现行的国家考试试卷中有一类题叫创新题,题目中有这样的要求:“言之成理即可。”这就是说学生可以自由发挥,说出自己真实的想法,虽然这样的题目现在还只是占到很少的分数。
在某所中学,老师给学生出了这样的题目。某高原上出产一种苹果,因为昼夜温差大,果实含糖多,味道美;但是这一年经历了一场冰雹,苹果上有了疤痕。老师要求学生为这些苹果设计说明词,能把这些苹果推销出去。学生们各展身手,写出来很多有价值的说明,最后选定了一句话:“这种苹果是高原特产,味美,而且疤痕是高原产地的标志。”
尊重孩子的思维与想象,给孩子提供更广阔的空间,让他们敢于思考、敢于发言,而不是禁锢、约束、打击,学生的创造力会无限地发挥,美国国务卿希拉里说,关注孩子的发展、关注孩子的未来是美国发展的基础,培养孩子的创造力是非常必要的。我们不得不承认,美国的不拘一格、接受一切不同的思想,是他们发展迅速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位伟人指出:“迎接未来科学技术的挑战,最重要的是坚持创新、勇于创新。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
国家的发展在教育,教育的发展在教师。教师首先有创新的意识,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意见;支持学生的正确的异向思维,积极引导;给学生提供创新的机会。
尊重唤起人性
当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把尊重他人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时,我们所处的社会才会更合理、更平等、更美好。
湖南有一个被称为“屠夫”的杀人狂叫“李广军”,他在安徽境内,进入一户人家,这家的老奶奶亲切地问他是不是渴了饿了,给他倒水、给他端饭,杀人狂认为安徽人太好了,没有在安徽作案。
可见,即便是杀人犯,在受到尊重的同时,人性也被唤起。
老师若是不注重对学生的尊重,而是急于发现学生的缺点,经常批评学生,甚至粗鲁地对待学生,是教育的极大失败。
学生在和老师接触中,常常根据教师语态或面部表情的变化,来决定自己的言行;他的目的好像就是为了让老师高兴、自己不挨批评;尤其是那些不被老师欢迎的学生,他们其实并不敢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
这就是学生在自尊受到伤害时形成的一种恶果。没有骨气,唯唯诺诺,不敢讲真话,没有独立的个性,不懂得维护个人的尊严。
面对那些比较厉害的老师时,毕恭毕敬,但是在背后却是言语辱骂;在对待他不喜欢的人和事物时,也采取暴力、粗鲁的形式。这是第二种恶果:自己没有受到尊重,也不会尊重他人,甚至践踏他人的尊严。
这样的学生一旦走上社会,要么没有尊严,看不起自己;要么践踏别人的尊严,看不起别人,给社会带来的是极大的危害。
我们的课堂上,怎样做呢?要允许学生犯错误,不要把“错误”当成教育的敌人。给学生的犯错找个借口,学生都知道悔改,他既然知道错了,就不要不依不饶。引导学生走正确的路、做正确的事。
国外有位校长,一天,他去查看学校新修的未干的水泥路面甬道。走到不远处,他看见两个孩子正飞跑着离开甬道。这位校长很生气,因为他看到路面上有两只崭新的蓝汪汪、亮晶晶的玻璃弹珠。他很想找到那两个学生,然后狠狠地批评。突然,他眼睛一亮,转身去告诉所有的学生,把自己喜欢的弹珠、卵石等等玩具,在老师的帮助下,按照自己喜欢的样式按到水泥路面上。这样,一条独特的小路形成了。很多年以后,还有当年的学生带着自己的孩子来走这条路,来分辨哪一个玩具是自己的,来怀念自己美好的童年,来回忆那位慈爱的校长。
这位校长的做法,很有人情味,也达到了非常好的教育目的。安南说,“21世纪,要让人生活在尊严之中”;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让人民生活得有尊严”。尊严,只有在得到应有的尊重同时才会产生,教育尊重个体时,就能创造一种和谐的教育氛围和环境,受教育者就能按照自己的正确的构想去实现自己的价值,成为独立、自觉地、理性的人。
尊重是一种力量,它能使弱者强大,使贫者富有,使保守者向前,使恶者向善。我们教育工作者,尊重每位学生,要尊重教育规律,创造和谐美好的教育环境。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让现行的教育为祖国的繁荣富强、人民的幸福、安宁作出贡献。
第四篇:团结是一种力量
团结是一种力量
在生命的长河中,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感动,让我们奋然前行,总有一种情感让我们情不自禁,让我们刻骨铭心,这种力量来源于团结,这种情感,归结于爱与关怀。
在物欲横流的大千世界中,我们相遇、相知是一种缘分,共同生活在这个温暖、团结充满欢笑的大家庭中我深感幸福。
在这里我们共同为了将来的蟾宫折桂儿一起拼搏,一起奋斗。是的,同样的拼搏与团结在运动场上一样表现的淋漓尽致。
虽然期待已久的运动会已经成为历史,但那一幕幕动人心弦的画面依旧在我们的脑海中浮动,久久而不能平静。
镜头一:斗志昂扬,激情澎湃
在人山人海的运动场上,我们欣赏到了一道亮丽的风景,放眼望去一片粉的海洋,给人以温暖、亲切之感。一张张充满朝气的笑脸,给人以无限的希望与热情。他们迈着整齐的步伐,他们呐喊着不失霸气的口号,腾飞在舞动的运动场上,尽情的表现自我,没错,可爱的他们就是(我们)永不服输、永不言弃的二五班。这,源于一种力量,一种团结的力量。
镜头二:激情似火,热情奔放
驰骋在赛道上的每一位运动员都心存希望,热情奔放充满阳光,他们只想超越每一位对手,独领风骚,踏向成功的彼岸,为班级争光。即使挥汗如雨,即使疼痛难忍,即使山崩地裂,也绝不放弃。这,源于一种力量,一种团结的力量
镜头三:万众一心,势如破竹
虽然已经有两天的奔波,但跳绳场上的运动员依旧精神焕发,活力四射,他们充满朝气,他们热情洋溢,他们为班级而坚持不懈,即使双脚如万斤巨石般沉重,依然不顾一切的向上跳;即使自己已经筋疲力尽,但依然坚持向前冲。这,源于一种力量,一种团结的力量。
团结,它恰似那悬挂的一刀新月,皎洁光亮,它恰似挺拔的苍松,积蓄着万般力量。
如果说,有一种力量可以让人坚韧不拔,那便是团结的力量;如果说有一种力量可以让人自信满满,那便是团结的力量;如果说有一种力量可以让人心头一暖,那便是团结的力量。
因为团结,所以辉煌;
因为团结,所以没有太多遗憾;
因为团结,所以我们共同编织了我们美好的回忆!
二五,我爱你,你是我的骄傲,是我的自豪!
第五篇:文化是一种力量
文化是一种力量
记第三党支部“文化的力量”党课有感5月9日下午14:00七楼会议室里聚集了当天到岗的所有党员同志,可谓是座无虚席。大家的目光都聚集在会场屏幕上赫然显示的几个大字“文化的力量”标题上,安静的等待着刘总带领我们进行一场“文化之旅”精彩讲解。刚开始,刘总首先为我们讲解了中国的传统文化,有两句话我特别喜欢: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安天乐土,求真务实的态度;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与时俱进,随时而化的民族精神!没错,在现代化大潮的冲击,让人们越来越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于是极力保护和弘扬它们。在物质文化方面当被问及为中国的什么感到自豪时许多人的回答是 长城、四大发明等。可是我们弘扬它们的目的不在于标榜中国在历史上多么强大与辉煌,因为这是一段逝去的荣耀。而在于从中汲取经验教训,为在现代化的过程中开创幸福的道路奠定基础,这也符合文化本身的定义:一切可以增进人类幸福的行为。
接下来是这次党课的核心内容—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一个组织由其价值观、信念、仪式、符号、处事方式等组成的其特有的文化形象。这是对于什么是企业文化的基本定义,在企业文化里可以分为三层:形象—制度—价值观。其中价值观就是核心部分,每一个企业都会有他们自己的价值观,我们交行也不例外!交行的精神核心价值观就是要拼搏进取、责任立业、创新超越。其实企业文化常常保持较长时期的稳定,但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特别是当它的力量十分雄厚的时候,会产生极为强有力的经营结果。无论是对付自己的竞争对手,还是为顾客提供服务,它都能使企业采取快捷而协调的行为方式,也能引导掌握知识者欢歌笑语中跨越经营的险滩。刘总告诉我们:一个企业一年发展靠领导,十年发展靠制度,百年发展靠文化。可见企业文化的重要性。跟何况交通银行倡导的是“责任文化”,我们的企业使命是要提供跟优金融方案,持续创造共同价值。实现我们两化一行的愿景跟是我们的使命,这些都需要依靠我们诚信永恒稳健致远的经营理念来一步一步实现。做为交行人,为了迎合企业的文化真谛,中心也制定了我们自己的文化理念:敬业、进取、互助、成长!看似简单的几个字,但这其中包涵的确是我们两千多名员工为交行未来建设拼搏的动力。最后,是“我们的银行”内容。刘总主要讲了八句真言,在这里希望能够给大家今后工作中带来跟多的启示。
1、自强不息,止于至善的追求;
2、直面竞争,善于打硬仗豪情;
3、勤勤恳恳,踏实先干的品格;4引领创新,追随远见的胆识;
5、爱行如家,甘于奉献的境界;
6、好学善思,严谨细致的作风;
7、稳健规范,诚信可靠的气质; 8忠诚交行,重视团队的意识。
刘总以诙谐幽默的方式为我们上了一堂“文化力量”的党课,生动的为我们讲叙了一场“那些年,我不曾体会的交行”的发展历程。课上每个党员都听的十分投入并且很认真的做着每一处笔记。做为一名老党员,我很荣欣参加了这次课程,它让我学习到的不仅仅是文化
力量的含义,更重要的是领会到交行在这100多年的发展以来背后闪耀的那一种强烈的光芒。我相信,那就是一种文化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