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桥山镇下王村沼气池建设工作简介1
桥山镇下王村沼气池建设工作简介
今年,我镇沼气池建设按照“上规模,重配套,强支持,优服务,提效益”的思路,强力实施沼畜配套“114”工程。截止目前,全镇新建沼气池200眼,已全面完成建设任务,并通过市、县两级验收。
下王村位于我镇西区塬上,黄店塬区公路傍村而过,全村共有109户429人,耕地面积1500亩,其中苹果园940亩,2009年人均纯收入3500元。累计建成沼气池82眼,其中新建20眼,使用率达75%。
一、组织措施有力。按照领导包片、专干指导、村组实施的办法,确定一名领导主抓,镇能源专干入户指导,村上成立能源沼气池建设领导小组,划分住宅小区进行建设,开展政策宣传,并制订了严明的考核办法,督促进度。
二、统一标准建设。在镇上每口池子给800元启动资金的基础上,由村上组织统一备料,统一挖坑,统一实施,全村筹集资金2.4万元用于沼气池建设中砖、沙、水泥、石子等材料的购置,确保了沼气池建设的进度和质量。
三、多措并举推进。镇党委、政府立足镇情,结合村情,多措并举,在抓好新池建设的基础上,该村对在“7·23”暴雨中受损的旧池统一进行了修复,并在年终时给每个建池户发放面粉一袋,鼓励广大群众建沼的积极性,确保了该示范点20眼建设任务的按时保质完成。
第二篇:楼王村_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简介
官底镇楼王村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简介
楼王村地处镇政府东约2.5公里,耕地3300余亩,人口1780余人,7个村民小组,43名党员。村两委班子换届全面结束,班子健全,成员团结。美丽乡村建设启动员会以后,楼王村按照镇上的统一规划,齐心协力下,推动美丽乡村建设工作。
1、统一思想,凝聚人心。工作启动初期,支部先后召开了3次村组干部会议,从村组干部及党员的思想上入手,统一认识,明确本届村班子为群众办事的承诺。积极向群众宣讲和描绘“美丽乡村”的美好蓝图,让群众自觉的跟支部走,主动的参与到工作之中。目前,群众自行拆除占道厕所7个,违规搭建1处,无1人提出补偿。
2、明晰思路,积极工作。工作中,从最容易见效、最少花钱的门前“三堆”整治工作做起。发动群众清垃圾50吨、清路障6处、拆除巷道和门前屋后乱搭乱建9处、集中解决柴草乱堆、畜禽乱跑、垃圾乱放、污水乱流的现状,让干部群众感受到环境变化的舒心,从而有力推动“美丽乡村”创建工作。
3、落实责任,加强管护。每个组配备1名专业保洁人员,配备1辆保洁车,落实管护区域和管护责任,定时清运,定点填埋。在村内显著位置设立卫生制度宣传牌,教育群众自觉遵守,积极培养群众良好的生活习惯,确保建有效果。
目前,楼王村的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正在有条不紊的开展,力争用三到五年时间,把楼王建成“村新、业兴、景美、人和”的美丽新村!
第三篇:下山镇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小结
下山镇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小结
为全面推进下山镇农村信用体系建没,改善农村社会信用环境,加大对“三农”经济发展的有效投入,促进下山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我镇农村信用体系建没得到有序推进,现将开展以来的的情况小结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
成立了由镇人民政府镇长黄奇同志担任组长,分管金融的副镇长毛宏兴同志担任常务副组长,下山信用社主任秦枫同志担任副组长,成员由镇政府有关工作部门负责人、金融机构成员等组成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要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二、加强宣传到位做到家喻户晓。
充分利用宣传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目的意义、评定标准、程序步骤等有关内容,加强对贷款农户的宣传,教育广大农民诚实守信,遵纪守法,重视积累自身良好信用记录。
三、做到程序公开透明。
一是严把数据采集关,采取“一人登记一人核实”的办法,凭相关有效证件,做好采集工作,为信用体系建设夯实基础;二是及时协调解决工作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维护信用评价工作秩序。
四、工作进展概况。
下山镇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自5月5日在全镇12个村(居)铺开以来,截至目前,信息采集已完成6999户农户填写 1 了《农户信用信息档案》,占全镇总农户数81.3%。输机工作完成三个村(下山、厂头、高武)1831户,下山居委会已完成评级(660户)。
第四篇:镇政府沼气池建设工作调研报告(推荐)
xx镇政府自开展沼气池建设工作以来,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给予了大量的资金倾斜,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积极发动群众参与建设,经过几年的努力,我镇的沼气池建设取得积极进展。为了摸清我镇沼气池建设及使用情况,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整改完善,以科学发展观思想为指引,对我镇辖区所有沼气池的使用情况作了如下调研统计,为做好下一步的沼气池项目推广建设及使用维护提供了真实的依据。
一、基本情况
10月份,我制作表册与村组干部一起深入农户,仔细了解沼气池使用情况,并查阅相关文献,翻阅以往项目实施情况的资料,统计总结如下:
(一)基本镇情
xx镇位于xxx县南部边缘,与越南新马街、猛康两县相连,国境线长38.6公里,镇人民政府驻地距××县城45千米,东接夹寒箐镇,东南连金厂镇,北靠仁和镇、河口县老卡,国土面积为127.5平方千米。全镇辖4个村委会、73个村民小组3134户14350人,辖区居住着汉、壮、苗、彝、瑶等9种民族,其中少数民族占85%以上。
(二)沼气池推广的意义
根据查阅相关文献,结合我镇实际,沼气池的推广的意义主要表现在:
1.沼气不仅能解决农村能源问题,而且能增加有机肥料资源,提高质量和增加肥效,从而提高农作物产量,改良土壤;
2.使用沼气,能大量节省秸秆、干草等有机物,以便用来生产牲畜饲料和作为造纸原料及手工业原材料;
3.兴办沼气可以减少乱砍树木和乱铲草皮的现象,保护植被,使农业生产系统逐步向良性循环发展;
4.兴办沼气,有利于净化环境和减少疾病的发生。这是因为在沼气池发酵处理过程中,人畜粪便中的病菌大量死亡,使环境卫生条件得到改善;
5.用沼气煮饭照明,既节约家庭经济开支,又节约家庭主妇的劳作时间,降低劳动强度;
6.使用沼肥,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品质,增加经济收入,降低农业污染,为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奠定基础。
(三)沼气池建设情况
我镇从1997年开始沼气池建设,所涉及的项目有林业建设、“三项扶贫工程”、“一池三改”等,截止目前,我镇共建有农村沼气池878口,建有沼气池的农户占全镇总户数的27.4%。
二、使用情况及原因分析
针对农户沼气池的使用情况,有说好用的,也有的在建造后就一直闲置。(一)使用情况。经统计,我镇所建设有沼气池的农户中,588户农户正常使用,占66.9%;203户一直闲置,占23.1%;70户停用两个月以上,占7.97%。造成停用和闲置的原因主要有漏气、导气管堵塞或损坏、和不产气、部分家庭外出打工。群众维护设备的意识不高,没有做好沼气池粪渣等的清理工作,灶台、气管安装维护不规范,导致堵塞、漏气等现象,同时也存在安全隐患,缺乏专业的管理人员及专业的维修人员,群众沼气池坏了不懂怎么修理,只有一直闲置或停用下去。(二)原因分析。造成不能合理使用的原因主要在三个方面:一是用户缺乏沼气池运行管理的知识,无法保证正常、持续地用上并用好沼气;二是用户对灶具等沼气配套设备的自查、保养、维修能力较弱;三是一些农户对沼气给生活带来的变化和好处认识不足。
三、实施维护工作中的难点及重点
针对沼气池使用中存在的实际问题,经过与干部群众的详谈,总结后得出以下结论。
(一)工作中的难点问题
目前,我镇实施沼气池项目建设及维护中的难点表现在:一是由于我镇财政困难,沼气池建设后维护资金不足,在设备废旧后无法及时进行更换或维修;二是缺乏专业的维修人员,群众的沼气池损坏后多是靠自己进行维修,这样效果不好,同时还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三是对沼气池农户没有进行跟踪管理,如后续使用及简单维护培训等,群众使用起来多是盲人摸象,自己摸索使用。
(二)下步工作重点
1.加强对沼气用户的专业知识、技能培训,特别是应尽快培养一批业余的农民沼气技术员;
2.要利用农村集会和喇叭、广播、电视等多种方式、方法,对沼气推广、应用的意义和作用,沼气池的修建过程和补助政策等进行广泛、深入的宣传;
3.争取资金,建立沼气池维护站,对建有的沼气池进行定期维护,“三分建池,七分管护”,说明使用好沼气池重在管理,坚持对沼气户的寻访,及时发现不产气沼气池,并排除故障。
4.引导群众发展循环经济,对沼气用户来讲,要保证正常用气,坚持长期养畜是基础。沼气池就像小工厂,没有畜禽粪便等原料,就不能生产出沼气、沼肥等新产品。
总之,大力建设沼气池是解决我们现行农村能源问题的一大途径,要紧紧把握“建设一个合格气池、使用维护好沼气能源”这两大关键,才能把沼气池推广到千家万户,让群众真正尝到甜头,切实保护农村环境,走出科学发展之路。
第五篇:虎山镇梁家村环境建设简介
虎山镇梁家村环境建设简介
虎山镇梁家村位于虎山镇西南部海滨,全村共有村民1800人,670户,村民耕地2816亩,滩涂1000亩,参池1000亩,育苗地300亩,村集体年收入130.2万元,农民人均收入6580元。
近年来,该村大力培育农业种植业、畜牧业、养殖业、水产业、林业等产业板块,壮大了村集体经济,带动了农民增收致富。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又十分重视环境改善工作,结合新农村示范村建设,先后投入资金2000多万元用于农居、路、水、绿化、亮化、清洁能源等方面建设,目前已开发档次较高的别墅楼、综合楼3万多平方米,硬化街道2万多平方米,绿化4000多平方米,安装路灯80盏,建设沼气35个。使村民生活质量得到了明显改善,得到了威海、荣成各级领导的肯定。
为进一步提升环境管理水平,自2003年起,村委会在全镇首家成立了环卫队,共由8人组成,队长由村委委员兼职。为充分发挥这支队伍在环境管理中的作用,一是待遇上保证。村集体每年拿出4.8万元,用于环卫人员工资的发放,解除了环卫人员的后顾之忧。二是健全制度,落实责任。先后建立了出勤、保洁标准等项考核制度,每十天进行由村民委成员、村民代表参加的考核小组,客观公正的评议打分。并与工资奖罚挂钩。同时,为便于管理将8名环卫人员划为
四个区,责任一次落实,确保了保洁工作有序开展。三是根据实际,配足备齐保洁所需的搬运车辆及其他工具,实现了清理、搬运“一条龙”完成。
昔日脏、乱、差,如今变成环境优雅、村庄整洁富裕美丽的和谐村庄,先后获得省小城镇建设示范村、威海市新农村建设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下一步将继续加大环境改善力度,采取村集体补贴的形式,加快改厕、建沼进度,力争用一到两年的时间全村改厕、建沼实现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