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创建平安油区的措施与对策
摘要
试述创建平安油区的措施对策
伴随着胜利油区的勘探、开发和建设,产生了一种特殊的工作对象,这就是油区治安管理工作。油区治安既是整个社会治安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反映油区各项工作的“晴雨表”。盗窃、哄抢、破坏生产设施器材的涉油犯罪,严重影响了油田正常的生产秩序。油区治安环境已成为制约油田企业长期稳定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外部因素。因此,涉油犯罪是油区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重中之重。所以说,正确认识油区治安现状并积极对其进行综合治理,对于创建油区具有重要的意义。创建平安油区的手段和措施是多种多样的。必须做到预防为主,加强“三防”建设,是确保油区治安稳定的长久之计。“严打”是综合治理的首要手段。
关键词涉油平安油区创建三防综合治理
试述创建平安油区的措施对策
伴随着胜利油区的勘探、开发和建设,产生了一种特殊的工作对象,这就是油区治安管理工作。油区治安既是整个社会治安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反映油区各项工作的“晴雨表”。所以说,正确认识油区治安现状并积极对其进行综合治理,对于创建油区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油区治安环境成为制约油田稳定发展的重要外部因素
近年来,在市场经济占主导地位的大趋势下,地方经济随着油田建设 的发展也有了不同程度的发展,方方面面都在追求效益的最大化,一些单位和集体为了追求超额利润,不问原材料的来源和进货渠道是否合法,这样就促使油区附近的老百姓“靠山吃山、靠油吃油”的思想日趋明显,盗窃、哄抢、破坏生产设施器材的不法行为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油区正常的生产秩序。油区治安环境已成为制约油田企业长期稳定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外部因素。
在所有的油区治安案件中,油田的物资和财产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侵害,有看得见的直接经济损失,也有相对看不见的间接经济损失。在油田这个特定行业中,间接经济损失往往要比直接经济损失大得多。所以在油区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中,必须清楚地认识到盗窃行为对油田企业造成危害的严重性,清楚地认识到遭受不法分子侵害的是哪些因素,侵害的程度有多大。由于盗窃活动引发而造成的生产损失是相当惊人的。从这个角度来看,打击、防范盗窃活动中收缴的作案工具和物资仅占整个盗窃损失的极小部分,最大的效益和收获应是减少了潜在的生产损失。因此,减少影响生产损失因素是今后油区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重中之重。
二、近年来油区涉油犯罪的特点
(一)涉油犯罪心理需要出现新的动向。涉油犯罪的主要行为是盗窃
行为,这是一种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的行为。诚然,当今为追求温饱而铤而走险的盗窃犯仍时有出现,为不劳而获或少劳多获的盗窃犯也屡见不鲜。但是,大量的则是为了满足某种畸形需要而行窃。他们往往胆大妄为、疯狂作案,大肆行窃。
(二)涉油分子的犯罪盗窃心态明显趋向恶性化。犯罪分子心态明显趋向恶性化的一个突出表现是作案的智能性和冒险性。智能性又突出表现为犯罪的预谋性。具有预谋性的犯罪分子,作案前往往根据自己的犯罪经历和经验,对作案的全过程进行缜密的谋划和设计,通常表现为确定作案的方法、准备作案工具(包括现代化工具)、预测有关人员的心理、制定多套作案和反侦查的方案,包括伪造和破坏现场、转移侦查视线,逃避和抗拒逮捕以及被捕后对抗审讯等等。冒险性的作案是在机会型作案基础上发展而成的。这类犯罪分子在流窜犯和脱逃犯中较为突出,他们往往因无生活来源或追求畸形消费,通常不顾条件,不怕风险,猖狂行窃,甚至带有凶器,对受害者进行威胁,以求行窃得逞。智能性的作案和冒险性的作案特点说明,当前盗窃犯罪分子的心态明显趋向恶性化,主观恶性在不断发展,社会危害性在不断增长。
(三)盗窃犯罪形式趋向结伙型。近年来,结伙型盗窃的案件不断上升。结伙有两种类型:一种是社会上的盗窃分子相互串通勾结,形成松散性、临时性的盗窃团伙。另一种是社会上的盗窃分子和企业内部职工相互勾结,这种内外勾结的类型,有的是由内部人员提供情况,外来人员直接作案;有的是以内部人员为主,外来人员配合;有的是内部人员和外来人员共同作案。
(四)盗窃案件呈现出作案通讯工具现代化,运输工具机动化,作案人员团伙化,赃物销赃市场化的犯罪特点。不法分子依靠先进的通讯、交通工具、形成了分工明确、作案程序化的犯罪方式。他们作案时,都有专人驾驶机动车、摩托车在我们巡逻大队和各单位治安办门前及主要路口放
哨,携带望远镜、夜视仪、手机等现代化工具,对我巡逻车辆进行盯梢、跟踪,经常是等我们赶到时,不法分子早已不见踪影。不法分子使用的机动油罐车在拉运倒卖原油时,都有专人专车押运。遇到治安巡逻队检查时,就横冲直撞,强行驾车逃跑,或逃进附近村庄里躲避打击。如各采油矿都抓获过犯罪分子使用经过改装后的机动罐车,在输油单井管线上打卡子和破坏井口盗窃原油以及盗窃生产设施器材的案件,基本上都是团伙作案。据我巡逻大队以前抓获的盗窃电机团伙的人员交代,他们每次作案之前都是首先进行侦察、踩点,掌握我方的巡逻规律,使用机动车,携带专用作案工具进行盗窃,然后连夜卖给地方的废品回收站。
三、创建平安油区的措施对策
(一)要根据油区存在的矛盾,首先要解决“谁来抓”的问题。解决由谁来抓的问题是搞好油田综合治理工作的根本前提和根本保证。领导抓,抓领导,坚决贯彻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制,让各级党政领导切实承担起确保一方平安的政治责任是搞好综合治理工作的重要保证。为使这一“保证”得以实现,应该做到:
1、明确宣布党政一把手是油区治安综合治理的“第一责任人”,油田治安综合治理是“一把手工程”。
2、由上到下,层层鉴定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书,做到目标具体,职责明确。同时要严格根据责任考核,把责任落到实处,杜绝形式主义。根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任务、要求和工作范围,各相关部门要找准位置,明确各自职责,切实承担起维护治安的政治责任。其操作机制应为,首先要建立健全综治委成员部门,并且要以正式行文的方式明确规定各成员部门在油区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中的职责和任务等。另外,要求各成员部门间设立联络员,具体负责本部门的综治工作与其它部门的联系和情况通报。实践证明,这种做法效果是比较好的。其次,政工部门是综治工作的主力军,居于特别重要地地位。各单位要从实际出发,加强组织协调,以发挥其主力军的作用。具体讲,主要发挥三个作用:一是对党委的参谋助手作用;二是在成员各部
门之间的组织协调作用;三是对下级单位的领导督查作用。综治办要经常了解和征求政法部门对综治工作的意见和要求,不断改进工作。油区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实践告诉我们,抓综治工作,光有各级领导的积极性是不行的,必须要着力构筑基础“防御工事”,必须广泛发动和教育群众,层层健全综治工作机构,建设强有力的群防群治队伍,充分发挥专职或兼治综治工作人员的作用。
(二)加强“三防”建设,是确保油区治安稳定的长久之计。因此,我们应采取行之有效的办法,治理好油区治安,为油田生产开发创造一个良好的治安环境。首先做到预防为主,抓好“三防”建设。油田生产多以野外作业为主,在防范上,难度要大的多。由于多年来的不懈努力,以物防、技防、人防为主的“三防”措施取得明显成效,为油田挽回了大量的损失。但是,还应大力加强防范。其中“人防”力量要充实,而且要努力提高人防人员的素质。“物防”要强化完善,在有效的物体防范上,需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这样就可以大大增加不法分子的盗窃、破坏难度。“技防”要加大科研力度,把研究出来的防盗技术尽快投入到生产中去。其次,狠抓“严打”和重点治理,及时解决突出的治安问题。“严打”是油区治安综合治理的首要手段。没有打击就没有社会治安。在打击中,必须要坚持从重从快从严打击严重刑事犯罪分子的方针。因此严打要突出重点,提高破案率。同时积极开展油区重点整治。重点治理是解决油区治安突出矛盾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各级综治组织和公安保卫部门要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及时掌握油区治安状况,正确分析油区治安形势。针对突出问题,制定出行之有效的措施,如冬季油区盗气比较严重,那就把工作重点转到治理盗气上来。
(三)积极开展企业创安活动。在企业改制,市场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下,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推动企业安全文明创建活动不断深化,为企业的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内外部环境,已经成为一个必须解决的实际问题。结
合实际,应着力抓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1、强化创建意识,确保有人干事。企业创建工作能不能顺利开展,能不能得到深化,首先在于有得力的组织依托,工作有人抓,有人干。健全创建组织,是深化企业创建的首要环节。
2、突出创建主题,深化创建氛围。企业创建活动的主体是广大职工,宣传发动,提高广大职工参与创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创建活力,是深化创建活动的主要途径。为此,要加大对创建活动的宣传力度,设立创建基金和见义勇为基金,利用厂报、黑板报、培训学习、普法考试等各种形式,进行法律知识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干部职工的法制观念和整体素质,提高职工对创建活动重要性认识,为深化创建活动打牢群众基础。
3、完善制度标准,提高创建水平。提高企业创建的档次和水平,必须有符合企业实际的创建标准和完善的创建制度,逐步实现创建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创建标准应从管理机构、治安防范、规章制度、人口管理、纠纷调解、文化生活、法制教育、环境面貌和厂风厂纪等方面细化创建内容。在明确创建标准的同时,还要重视健全创安各项制度,应建立完善创安责任制、安全保卫责任制、要害部位责任制、暂住人口责任制、职工守则、监督检查及奖惩制度,对下属单位及各类人员的责任、义务、行为和应达到的要求,都用制度加以规范,并按制度标准逐项抓好落实,加大责任考核力度,兑现奖惩措施,增强职工参与创建的责任感。
总之,对油区治安实行综合治理,其手段和措施是多种多样的。不管运用政治手段、经济手段、行政手段,还是宣传教育手段,只要能打击和预防油区治安案件发生,使油区治安得到综合治理,我们都可以采用。只有创造出一个良好的治安环境,油田的生产和建设才能顺利完成。油区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任重而道远,我们要紧密联系油区治安的实际情况,积极探索搞好油区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新路子,努力创建一个安全文明的油区,为油田生产建设保驾护航。
第二篇:煤矿职业病防治措施与对策
吉祥矿业有限公司职业危害防治措施
一、完善组织机构,全面开展职业危害防治工作
为了突出“科学发展,以人为本”的核心,并依据《安全生产法》、《职业病防治法》、《劳动保障监察条例》、《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等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按照“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分类管理,综合治理”的职业病防治方针,结合我矿实际情况,成立了以矿主要领导为核心的职业危害防治工作领导组。把职业危害防治列为安全工作重点之一,按照抓生产必须抓职业危害防治的原则,把职业危害防治工作列入公司发展规划和工作计划。并在每月的安全例会通报职业危害防治开展的情况,解决存在的问题。
二、加强制度管理,全面提升职业危害防治水平
为了进一步规范和加强我矿各个不同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管理,有效控制各种生产性的职业危害,切实保障广大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根据职业危害防治工作的总体要求,我矿出台了《作业场所职业卫生防治工作实施细则》,并建立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本质安全矿井建设体系》和《职业危害奖惩制度》,严格进行实施。通过有效运行,规范了员工操作和作业行为,超前地预防了事故、事件的发生。特别是本安体系的运行,完善了人、机、环、管的有机结合,把对资源可持续开发、环境保护、依法保护从业人员安全与健康的理念融入到安全管理制度中,扩大了安全管理的内涵,为煤矿企业提供了以人为本、关注煤矿文化建设与传承、重视创新与承担社会责任的全新的安全管理方法。并通过日通报、月考核,对防尘工作突出的集体和个人进行奖励,反之则严格处罚。进一步推进了我矿对职业危害防治工作的开展。为确保一旦发生急性职业危害事故,能做到行动迅速,救治及时,把灾害降到最低限度,我矿根据实际,制定了《急性职业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并进行了熟悉演练。
三、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员职业危害防治素质 宣传教育工作是企业安全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搞好职业危害防治必须要全员参与,上下联动,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防御网络。鉴于此,我矿利用宣传橱窗、标语横幅、宣传简报等方式,对职业危害方针及其相关的内容进行了广泛的培训和宣传;二是每周二组织相关人员对劳动卫生及职业病防治政策、法律、法规进行学习,不断提高员工的劳动卫生知识水平;三是注重新员工上岗前劳动卫生知识培训,普及职业卫生知识,遵守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规章和操作规程,正确使用、维护职业病防护设备和个人使用的防护用品,四是按照上级要求积极参加了各类人员劳动卫生知识培训班;五是建立了员工健康教育培训档案,做为每名员工的培训学习依据。六是对我矿存在的职业危害现状全员进行贯彻学习,让员工了解工作现场存在的危险因素。
四、加强个体防护,确保员工身心健康
由于煤矿井下作业的特殊性,在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粉尘和一些有毒有害气体,严重的威胁着广大员工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对此,我矿根据实际情况,为员工配备了防尘口罩、防雾滤棉,定期发放口罩和及时更换滤棉,切实保障了员工对粉尘的有效防治。并制定了《劳动防护用品发放管理制度》,由劳资部门建立健全了劳动防护用品发放登记卡,按时对员工发放劳保用品及个人防护用具,由物资供应部门严格按标准采购高质量、高标准的符合国家及行业要求的防护用品,由安全管理部门对员工现场劳动防护用品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同时还加强了井口入井人员管理,对不按要求佩戴防护用品或佩戴不合格防护用品的人员一律禁止入井。
五、落实安全费用,确保职业危害防治有力推进
按照公司规定,我矿在每年年初由基层单位、业务部门制定全年安全费用计划,经矿主要负责人审核上报业主批准后予以实施。我矿在职业危害防治方面做到了专款专用,确保了职业危害防治工作的正常运行。
六、加强现场监测,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为了防治现场粉尘及其它职业危害因素对作业人员的危害,一是加强监测监控设施的完善。为了控制作业环境中的粉尘、一氧化碳和瓦斯气体等对人体的危害,我们引进了监控系统、束管监测系统,并进行了合理布置,对井下各区域进行连续监控,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二是加强现场监督检查。对设备仪器进行定期调校,达到了监控有效、准确;由通风部门认真进行现场检查。每旬对各扬尘点进行一次全面检查,针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措施并下达整改通知书。三是每月进行一次职业危害专项安全大检查,并对查出的问题及时要求整改,按日进行复查,确保隐患及时消除。四是对重大危险源进行适时评价,制定治理措施和改进方法,确保安全工作的有序、健康发展。
七、创新管理机制,完善综合防尘体系建设
1、加强领导,健全机构。
建立防尘工作领导小组,由矿长和总工程师担任组长,要求生产、通风、安全、卫生、工会等有关部门负责人员参加,并下设办公室处理日常工作。各级领导小组切实把防尘工作作为搞好安全生产的重要内容来抓,研究制定防尘规划和措施,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有效地推动了安全工作的健康发展。
2、创新管理,综合防尘。
一是建立完善的防尘洒水系统。按循环图表表对巷道定期进行清扫和冲洗。特别对容易积尘的机电设备处、转载点等每班进行冲洗灭尘;二是按照《煤矿安全规程》规定安装防尘设施,并对使用情况进行跟踪落实;三是加强对采掘工作面防尘管理,并严格执行湿式打眼、放炮喷雾、等管理制度,掘进工作面安装了净化水幕,有效的降低了粉尘浓度,采煤工作面使用内外喷雾,净化水幕,降低了粉尘浓度。
八、加强全员监护,普及职业健康检查
为了实施“以人为本,和谐发展”战略,我矿接尘人员进行定期体检和职业病诊断,确保职业病及时发现,及时治疗。同时,由劳资部门负责建立个人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和职业健康监护信息管理制度。
职业病危害防治措施
职业卫生制度
为认真贯彻执行《职业病防治法》,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劳动者健康及其相关权益。特制定本制度:
一、公司成立以生产主管经理为首,行政部、生产部、医务室、总工会和各子公司生产厂相关领导组成的职业卫生管理机构,各子公司、部门、车间设立以主管领导为主的专(兼)职职业卫生管理组织,负责本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各部门的安全员为职业卫生的专(兼)职监督员,负责本单位的职业卫生监督工作。
二、建立健全本单位职工的职业卫生档案和健康监护档案,并妥善保存;做好新职工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体检。
三、定期或不定期地对职工进行职业卫生健康教育和培训,使职工了解熟悉本公司、本岗位的职业危害因素,并掌握职业卫生的防治方法和注意事项,杜绝和减少职业性危害。
四、按规定向职工提供符合防治职业病防护要求的设施和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积极采用新工艺,选用新设备,改善工作条件,杜绝“跑、冒、滴、漏”,实行清洁化生产,从源头控制职业病危害因素。
五、经常对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监测,定期请由依法取得卫生行政部门资质认证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对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检测、评价,其结果定期向职工公布
职业卫生管理制度
1)新职工入厂后,应进行健康检查,要妥善安排好职业禁忌证和过敏症患者的工作。2)对接触有毒、有害物质的在册职工,应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并建立健康监护档案。3)对从事有毒、有害物质作业的人员,可逐步实行轮换、短期脱离、缩短工时、进行预防性治疗或职业性疗养等措施。对患职业禁忌证和过敏症者,应及时调离。4)职业病的范围和诊断标准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对已确诊的职业病患者应进行积极治疗。
5)当定期对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职业中毒危害因素进行检测、评价。
6)为从业人员提供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并监督、教育从业人员按照使用规则佩戴、使用。
职业卫生管理规定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职工健康及其相关权益,促进安全生产,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中国石化集团公司所属各企事业单位(以下简称企业)。第三条 职业卫生工作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分类管理,综合治理”的方针,实行“总部监督、企业负责、分级管理,定期考核”的管理体制。企业内部相关部门各负其责相互协作,做好职业卫生工作。
第四条 企业职业卫生工作实行一把手负总责,企业对产生的职业病危害承担责任。职业卫生管理部门对本企业职业卫生工作的监督管理与考核负责。
第五条 职业卫生工作是企业安全、健康、环境(HSE)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在执行HSE管理体系过程中,必须按本规定做好职业卫生有关工作。
第六条 各级工会组织应依法维护职工享有的职业卫生保护权利,组织实施对本单位职业病防治工作的民主管理和群众监督。
第七条 企业对在职业卫生工作中成绩突出的个人或单位给予奖励。第二章 机构与管理
第八条 集团公司安全环保局在集团公司安全生产监督委员会的领导下,主管职业卫生工作。集团公司职业病防治中心在安全环保局领导下,负责职业卫生日常管理的具体工作。
第九条 企业安全生产监督委员会负责指导职业卫生工作,企业应有领导分管职业卫生工作,各企业的安全(环保)部门是本企业职业卫生工作的主管机构。
第十条 在将医疗卫生机构交地方的过程中,企业现有的职业病防治专职技术服务机构应予以保留。
第十一条 企业内部应建立职业卫生“管理网络”,负责各级职业卫生的监督管理工作。第十二条 建立职业卫生工作例会制度。制定计划,研究工作,布置任务,通报企业有毒有害作业场所监测、职业健康监护、职业卫生宣传教育及劳动防护检查考核、职业卫生隐患检查及治理等情况。
第十三条 企业应按国家有关规定,依法参加工伤社会保险,确保职工能依法享受工伤社会保险的有关待遇。
第十四条 职业卫生和职业病防治工作所需经费(包括健康监护费、职业病诊疗康复伤残费、尘毒监测仪器设备购置费、监测费、职业卫生宣传教育费、培训费、管理费、职业病危害治理费、职业病危害调查费、职防科研费等)应列入企业资金计划,专款专用,其经费支出在生产成本中据实列支。第十五条 企业工会、人事、劳资、生产、技术和设备等管理部门,在其岗位责任制中应列入相关的职业卫生责任条款,协助作好职业卫生工作。第三章 职业病危害前期预防
第十六条 企业应加强新建及改、扩建工程建设项目的职业卫生“三同时”监督管理工作。应建立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管理审批程序,企业职业卫生管理部门应参加建设项目的设计审查。
第十七条 按照国家有关法规的要求,建设项目在可行性论证阶段,应开展职业病危害预评价的有关工作,并按有关规定报批。建设项目在设计阶段,设计单位应充分考虑和落实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中提出的有关建议和措施,企业应同时建立相应的职业病危害评价等档案。
第十八条 建设项目在竣工验收前,应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工作,并按国家有关规定办理职业卫生验收手续,对不符合职业安全卫生标准和职业病防护要求的职业卫生防护设施,必须整改直至达标,否则不得投入生产。
第十九条 建立健全企业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应急救援模拟演练,同时进行讲评并持续改进。
第二十条 建立职业病危害事故报告制度。发生严重职业病危害情况和中毒事故时,应及时报告集团公司和地方主管部门,准确提供有关情况,并配合做好救援救护及调查工作。
第二十一条 做好防尘、毒、射线、噪声以及防氮气窒息等防护设施的管理、使用、维护和检查,确保其处于完好状态,未经主管部门允许,不得擅自拆除或停止使用;企业应根据作业人员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具体情况,为职工提供有效的个体职业卫生防护用品。企业应建立职业卫生防护设施及个体防护用品管理台账。
第二十二条 企业不得将产生职业病危害的作业转移给不具备职业卫生防护条件的单位和个人。不具备职业卫生防护条件的单位和个人亦不得接受产生职业病危害的作业。第二十三条 对可能造成职业病或职业中毒的作业环境、导致职业病危害事故发生或扩大的职业卫生隐患,应纳入企业安全隐患治理计划,按《事故隐患治理项目管理规定》(中国石化安[2004]166号)和《事故隐患限期整改责任制》(中国石化安[2002]250号)执行,并由各单位职业安全卫生管理部门牵头负责整改。第四章 劳动用工及职业健康检查管理
第二十四条 企业在与员工签定劳动合同时,应将工作过程中或工作内容变更时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后果、职业卫生防护条件等内容如实告知职工,并在劳动合同中写明,不得隐瞒。企业违反此规定,职工有权拒签劳动合同,企业不得解除终止原劳动合同。
第二十五条 企业所有员工都有维护本单位职业卫生防护设施和个人职业卫生防护用品的责任和义务,发现职业病危害事故隐患及可疑情况,应及时向有关单位和部门报告,对违反职业卫生和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以及危害身体健康的行为应提出批评、制止和检举,并有权提出整改意见和建议。
第二十六条 企业不得因员工依法行使职业卫生正当权利和职责而降低其工资、福利等待遇,或者解除、终止与其订立的劳动合同。
第二十七条 企业应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作业人员进行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和退休职业健康检查,以及特殊作业体检。企业不得安排未进行职业性健康检查的人员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不得安排有职业禁忌症者从事禁忌的工作。
第二十八条 企业人事部门应根据新招聘及调换工种人员的职业健康检查结果,以及职防部门鉴定意见安排其相应工作。
第二十九条 对职业健康检查中查出的职业病禁忌症以及疑似职业病者,患者所在企业应根据职防机构提出的处理意见,安排其调离原有害作业岗位、治疗、诊断等,并进行观察。
第三十条 企业职业卫生管理部门应按规定建立健全职工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并按照国家规定的保存期限妥善保存。档案内容应包括员工的职业史、既往史、职业病危害接触史、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和职业病诊疗等个人健康资料、相应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
第三十一条 对在生产作业过程中遭受或者可能遭受急性职业病危害的职工应及时组织救治或医学观察,并记入个人健康监护档案。
第三十二条 体检中若发现群体反应,并与接触有毒有害因素有关时,职业卫生管理部门应及时组织对生产作业场所进行劳动卫生学调查,并会同有关部门提出防治措施。第三十三条 所有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及处理意见,均需如实记入职工健康监护档案,并由职防部门自体检结束之日起一个月内,反馈给有关单位并通知体检者本人。第三十四条 企业应严格执行女工劳动保护法规条例,及时安排女工健康体检。安排工作时应充分考虑和照顾女工生理特点,不得安排女工从事特别繁重或有害妇女生理机能的工作;不得安排孕期、哺乳期(婴儿一周岁内)女工从事对本人、胎儿或婴儿有危害的作业;不得安排生育期女工从事有可能引起不孕症或妇女生殖机能障碍的有毒作业。
第五章 作业场所管理
第三十五条 企业应建立生产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与评价考核制度。定期对生产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检测与评价,检测评价结果存入单位职业卫生档案,定期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汇报,并向员工公布。
第三十六条 企业应加强对工艺设备的管理,对易产生泄漏的设备、管线、阀门等应定期进行检修和维护,杜绝或减少跑、冒、滴、漏。企业在生产活动中,不得使用国家明令禁止、或可能产生严重职业病危害的设备和材料。
第三十七条 企业对不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作业场所应立即采取措施,加强现场作业防护,提出整改方案,积极进行治理。对严重超标且危害严重又不能及时整改的生产场所,必须停止生产运行,采取补救措施,控制和减少职业病危害。第三十八条 企业要在可能产生严重职业病危害作业岗位的醒目位置,设置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警示说明应当阐明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种类、后果、预防及应急救治措施。
第三十九条 企业要在可能发生急性职业危害的有毒有害作业场所按规定设置警示标识、报警设施、冲洗设施、防护急救器具专柜,设置应急撤离通道和必要的泄险区,同时做好定期检查和记录。
第四十条 生产岗位职工从事有毒有害作业时,必须按规定正确使用防护用品,严禁使用不明性能的物料、试剂和仪器设备,严禁用有毒有害溶剂洗手和冲洗作业场所。第四十一条 加强对检维修场所的职业卫生管理。对存在严重职业危害的生产装置,在制定停车检修方案时,应有职防人员参与,提出对尘、毒、噪声、射线等的防护措施,确定检维修现场的职业卫生监护范围和要点。对存在严重职业危害的装置检维修现场应严格设置防护标志,应有相关人员做好现场的职业卫生监护工作。
第四十二条 要加强检维修作业人员的职业卫生防护用品的配备和现场冲洗设施完好情况的检查。
第四十三条 对承担检维修的特殊工种(放射、电焊、高空作业等)人员,必要时需组织检维修前体检,发现健康状况不适者,应立即通知不得从事该项工作,避免职业伤害。
第四十四条 要加强检维修现场尘毒检测监控工作。企业应根据检维修现场情况与职防部门联系检测事宜,随时掌握现场尘毒浓度,及时做好防护工作。
第四十五条 做好检维修后开工前的职业卫生防护设施防护效果鉴定工作,重点对检维修后的放射源防护装置、防尘防毒防噪声卫生设施的整改等情况进行系统检查确认,减少开车运行时的意外职业伤害。
第四十六条 企业应加强对劳动防护用品使用情况的检查监督,凡不按规定使用劳动防护用品者不得上岗作业。第六章 职业病诊断与管理
第四十七条 职业病的诊断与鉴定工作由企业统一管理。职业病诊断和鉴定由企业和当事人如实提供有关职业卫生情况,按法定程序取得职业病诊断、鉴定的有关资料。第四十八条 企业要加强对职业病病人的管理,实行职业病病人登记报告管理制度,发现职业病病人时,要按有关规定向地方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和集团公司安全环保局等报告。
第四十九条 企业应安排职业病患者进行医疗和疗养。对在医疗后被确认为不宜继续在原岗位作业或工作的,由职防部门提出调整岗位意见后,由有关部门和单位按有关规定办理。
第五十条 职业病患者的诊疗、康复和复查等费用以及伤残后有关待遇和社会保障,应依照国家和集团公司有关规定执行。
第五十一条 对疑似职业病的职工应及时进行诊断,在其诊断或者医学观察期间的费用按职业病待遇办理,同时在此期间不得解除或者终止与其订立的劳动合同。第七章 职业健康教育与培训
第五十二条 企业安全生产监督委员会应定期研究职业卫生和职业病防治工作。各级领导和岗位职工都必须熟悉本岗位职业卫生与职业病防治职责,掌握本岗位及管理范围内职业病危害情况、治理情况和预防措施。
第五十三条 企业主管部门要组织对职业卫生管理人员进行职业卫生专业知识与法律法规的教育培训工作。结合生产实际,每年至少组织一次学习,举办专题培训班和学习讲座,提高职业卫生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管理水平。
第五十四条 企业要对全体职工进行职业病防治的法规教育和基础知识培训与考核。要组织职工认真学习和贯彻国家的职业病防治法规、条例及中国石化的规章制度,树立法制观念,提高遵纪守法意识。班组每季度在安全活动中安排一次职业卫生知识学习活动,并做好记录。第五十五条 生产岗位管理和作业人员必须掌握并能正确使用、维护职业卫生防护设施和个体职业卫生防护用品,掌握生产现场中毒自救互救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开展相应的演练活动。
第五十六条 从事职业病危害作业岗位职工必须接受上岗前职业卫生和职业病防治法规教育、岗位劳动保护知识教育及防护用具使用方法的培训,经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操作。
第五十七条 企业要做好生产检维修前的职业卫生教育与培训,结合检维修过程中会产生和接触到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可能发生的急性中毒事故,重点掌握自我防护要点和急性职业病危害事故情况下的紧急处理措施。第八章 附 则
第五十八条 企业对外来施工人员和长期雇用的劳务工的职业卫生管理可参照本规定执行。
第五十九条 对放射线、噪声、硫化氢、氢氟酸等职业病危害因素的防护管理,按集团公司有关规定执行。
第六十条 各企业应按照本规定,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本单位职业卫生工作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
第六十一条 销售企业由油品销售事业部参照本规定,制定相关管理办法
在职业病预防措施中、为什么说第一级预防是关键?
1、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二章 前期预防,不能违法呀;
2、符合技术规范要求,有与职业病危害防护相适应的设施,不能违规呀;
3、符合职业卫生标准,对于降低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强度或者浓度,是最有效的方法,不能作无用功呀;
4、符合劳动者的利益,如果不预防,或患了职业病再治病,不能“死后验尸”呀;
5、俺是这样想的,您说呢?
求拟一份职业病预防管理措施
用人单位在劳动过程中的职业卫生管理与防护措施
职业卫生防护措施包括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以及职业病防治管理措施等。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是以预防、消除或者降低工作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减少职业病危害因素对劳动者健康的损害,达到保护劳动者健康目的的设施、装置或用品。
一、职业病防治管理措施
用人单位在劳动过程中应当采取下列职业病防治措施:
1.组织制度管理落实:(1)设置或者指定职业卫生管理机构或者组织,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职业卫生专业人员,负责本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2)制定职业病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3)建立、健全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2.对职业病危害设备和因素作警示说明:(1)向用人单位提供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设备的,应当提供中文说明书,并在设备的醒目位置设置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警示说明应当载明设备性能、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安全操作和维护注意事项、职业病防护以及应急救治措施等内容;(2)向用人单位提供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化学品、放射性同位素和含有放射性物质的材料的,应当提供中文说明书。产品包装应当有醒目的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贮存上述材料的场所应当在规定的部位设置危险物品标识或者放射性警示标识;(3)用人单位在设备及材料放置及使用处设立警示标识。
3.建立、健全职业卫生档案和劳动者健康监护档案。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组织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如实告知劳动者。职业健康检查费用由用人单位承担。职业健康检查工作应当由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医疗卫生机构承担。对劳动者建立的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应按规定的期限妥善保存。
4.建立、健全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制度。用人单位应当实施由专人负责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监测,并确保监测系统处于正常运行状态;应当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定期对工作场所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检测、评价结果存入用人单位职业卫生档案,定期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向劳动者公布。从事使用高毒物品作业的用人单位应当至少每一个月对高毒作业场所进行一次职业中毒危害因素检测;至少每半年进行一次职业中毒危害控制效果评价。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由依法设立的取得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资质认证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进行。
5.定期进行职业卫生知识培训。用人单位的负责人应当接受职业卫生培训,遵守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依法组织本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应当对劳动者进行上岗前的职业卫生培训和在岗期间的定期职业卫生培训,普及职业卫生知识,督促劳动者遵守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规章和操作规程,指导劳动者正确使用职业病防护设备和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
6.对未成年工和女工实行特殊保护。用人单位不得安排未成年工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不得安排孕期、哺乳期的女职工从事对本人和胎儿、婴儿有危害的作业。
7.建立、健全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二、职业病防护措施
1.加强设施防护与配备防护用品。用人单位应当优先采用有利于防治职业病和保护劳动者健康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逐步替代职业病危害严重的技术、工艺、材料;必须采用有效的职业病防护设施,并为劳动者提供个人使用的符合防治职业病要求的防护用品。
2.公告与告知。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应当在醒目位置设置公告栏,公布有关职业病防治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措施和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对产生严重职业病危害的作业岗位,应当在其醒目位置,设置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警示说明应当载明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种类、后果、预防以及应急救治措施等内容。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含聘用合同)时,应当将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及其后果、职业病防护措施和待遇等如实告知劳动者,并在劳动合同中写明,不得隐瞒或者欺骗。用人单位违反规定的,劳动者有权拒绝从事存在职业病危害的作业,用人单位不得因此解除或者终止与劳动者所订立的劳动合同。
三、紧急救治措施
对可能发生急性职业损伤的有毒、有害工作场所,用人单位应当设置报警装置,配置现场急救用品、冲洗设备、应急撤离通道和必要的泄险区。对放射工作场所和放射性同位素的运输、贮存,用人单位必须配置防护设备和报警装置,保证接触放射线的工作人员佩戴个人剂量计。
禁止职业病危害转移。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生产、经营、进口和使用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设备或者材料。不得将产生职业病危害的作业转移给不具备职业病防护条件的单位和个人。用人单位对采用的技术、工艺、材料,应当知悉其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对有职业病危害的技术、工艺、材料隐瞒其危害而采用的,对所造成的职业病危害后果承担责任
煤矿职业病防治措施粉尘
1.1 来源及危害粉尘是煤矿生产中主要的有害因素,现代矿井掘进工作面大都实施综合机械化掘进,在掘进、装岩、清理、运输及支护等过程中,均能产生大量含矽量较高的粉尘;进行凿岩时,也产生大量粉尘。采煤工作面主要实施综合机械化采煤,在割煤、装煤、运煤及支护过程均可产生粉尘。煤矿工人长期吸入含有大量游离二氧化硅的岩尘、煤尘或混合性粉尘,可发生矽肺、煤肺或煤矽肺。
1.2 粉尘控制喷雾洒水、湿式作业是矿井作业防尘的主要手段,在实际操作中做到合理设计防尘洒水管网,管路敷设应达到所有采掘工作面、硐室、运输机转载点、采掘工作面回风巷和运输巷道,并确保洒水管路的压力和水量能满足整个矿井喷雾洒水防尘需求。
1.2.1 综采面防尘合理选择采煤机截割结构的结构参数和工作参数;在采煤机上设置合理的喷雾系统,进行高压喷雾降尘;在液压支架上设置喷雾(间架喷雾)控制阀,供移架及放煤时自动喷雾降尘;采用合理通风技术,设置最佳风速。1.2.2 掘进面防尘掘进机配备喷雾洒水、水-空气喷射器除尘装置。
1.2.3 锚喷支护作业防尘设置合理的锚喷工艺,采用气力自动输送、机械搅拌、湿喷机喷射等措施;设置通风排尘、喷雾洒水、水幕净化、除尘器除尘设施措施。
1.2.4 普掘面防尘采用湿式凿岩打眼、水封爆破及水炮泥、放炮后喷雾洒水、水幕净化、冲洗岩帮及装岩洒水等作业方式作业。井下风动凿岩开钻时应先开水后开风;停钻时应先关风后关水。
1.2.5 装载运输防尘在装载机上配置喷雾洒水装置,对转载点进行喷雾洒水。1.2.6 其他防尘措施对破碎机进行喷雾洒水降尘,并对破碎机实行密闭;在运输巷每隔200 m 左右设置2 ~ 3 道水幕降尘。
1.2.7 地面生产防尘措施地面洒水抑尘,地面积尘清扫,输送皮带和转运点密闭及喷雾洒水,振动筛、分级筛密闭并设置除尘器除尘。1.2.8 个体防护督促工人佩戴防尘帽和防尘口罩。2 通风及其重要性
为了保证煤矿工人的身体健康,提供适宜的生产环境和条件,提高工作效率,《煤矿安全规程》对井下工作地点空气的主要成分做出了具体规定。氧气浓度不低于20%,二氧化碳浓度不超过0.5%,氨、一氧化碳、氧化氮、二氧化硫、硫化氢等其他有害气体不得超过最高容许浓度。
矿井需要的风量应按下列要求分别计算,并选取其中的最大值:
(1)按井下同时工作的最多人数计算,每人每分钟供给风量不得少于4 m3。(2)按采煤、掘进、硐室及其他地点实际需风量的总和进行计算。各地点实际需要风量,必须使该地点风流中的瓦斯、二氧化碳、氢气和其他有害气体,风速,温度及每人供风量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的规定。
在我国煤矿发生重大瓦斯爆炸事故的案例中,与通风能力不足造成瓦斯超积聚有着直接的关系。
造成矿井风量不足的原因主要是现代大型矿井进入深部开采后,煤层瓦斯含量、在开采过程中的瓦斯涌出量加大;再者现代大型矿井推广应用了综采、综放开采方法,产量大幅提高,瓦斯涌出量也随之增大。
而另一方面,煤矿防尘要求降低风量,防止造成扬尘,这就要求矿井每年安排采掘作业计划时必须核定矿井生产和通风能力。3 噪声与振动来源及其危害
3.1 噪声与振动是煤矿生产中很常见的有害因素矿井内噪声主要产生于采掘机械、凿岩工具、通风局扇及运输设备;地面生产性噪声主要来源于通风机、提升绞车、输送机、振筛机、破碎机等。此外选矸过程也易产生高噪声。矿井内振动主要产生于凿岩、采煤机械,尤以风动工具更严重。长期接触强噪声后主要引起听力下降,重者可造成职业性噪声聋;噪声对心血管系统也造成损害。局部振动危害严重时引起手臂振动病。3.2 控制噪声及振动控制措施包括:在通风机房室内墙壁、屋面敷设吸声体;在压风机房设备进气口安装消声器,室内表面做吸声处理;对主井绞车房室内表面进行吸声处理,局部设置隔声屏;对操作人员长时间接触的其他高噪声厂房采用吸声处理的方法;临时锅炉鼓风机、引风机进出风口设消声器,基础加减震垫,采用隔声屏和墙面安装吸声结构控制噪声。4 瓦斯、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硫化氢
4.1 来源及其危害瓦斯来源于煤层、煤块、岩帮,多蓄积于巷道顶部;一氧化碳在通风不良的矿井可有蓄积;硫化氢主要存在于散堆的煤层内,在落煤时逸出,多积于矿井低洼处。
4.2 控制防止瓦斯积聚及其他有毒有害气体的措施包括:对于可能发生瓦斯积聚的区域,应强化通风管理。需要进入闲置时间较长的巷道作业,必须先通风后作业。在生产中出现盲巷或废弃巷道时,应及时密闭或用栅栏隔断,并设立警示牌。做好采空区的密闭工作,减少采空区瓦斯涌出量,适当加大综采面通风量,采煤工作面回风隅角附近设置木板隔墙或帆布幛,引导风流,吹散积聚瓦斯。建立严密的操作规程,加强宣传教育,作业人员严格按照规程操作。同时定期对各通风设施进行检查,使其保持完好,确保通风系统正常运转。在进行污水处理站清淤、清理作业时,应严格按程序操作,先通风后作业,必要时佩戴空气呼吸器进入池内,防止硫化氢等废气中毒。5 不良气象条件
5.1 形成原因大多数矿井平均地温梯度为2.55 ℃ /100 m,在通风不良时矿井下易形成高温作业环境。气湿取决于巷道中的水量,流入空气的温、湿度,以及岩层或煤层渗出的水量。当前,为了降尘,掘进、采煤基本采取了湿式作业,井下湿度更大。5.2 控制适当合理加大风量;生产集中化,减少掘进工作面,减少井下散热点;工作面煤壁注水,起降温作用;在井底车场设制冷机硐室,制出的冷水经输冷管道送至各采掘工作面空冷器,冷却工作面风流。另外,在总平面布置上,需要把场前区布置在全年最大频率风向的上风侧,污染源布置在夏季主导风向的下风向,以减少污染源对场前区的影响。在生产工艺上,现代矿井多采用较先进的生产工艺(采用综采、综掘工艺),有助于减少操作工人劳动强度及直接接触有害因素的机会。
参考资料:煤矿职业病危害因素及控制措施探讨 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 2010年 01期
职业病危害防治措施
(二)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
1.劳动组织和劳动休息制度不合理。2.劳动过度精神(心理)紧张。
3.劳动强度过大,劳动安排不当,不能合理安排与劳动者的生理状况相适应的作业。4.劳动时个别器官或系统过度紧张。如视力紧张等。5.长时间用不良体位和姿势劳动或使用不合理的工具劳动。
吉祥矿业有限公司综合防尘措施
根据《煤矿安全规程》中关于矿井综合防尘的规定,为消除粉尘危害,防止煤尘爆炸事故的发生;保护职工的安全和身体健康,结合我矿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此防尘措施。
一、成立防尘组织机构 组 长:涂珍维 副 组 长:张常贵
成 员:黄超、杨大兵、徐廷述、吴修凯、尹道贵、谷立全、皮之东、黄军、李中全、黎龙华、刘祥原、黄洪先、熊胜华、任再高
二、具体措施:
1、通风队负责编制专门防尘安全技术措施,按标准要求设置好防尘设施。采煤、机电、掘进等各部门都要在本职工作范围内对粉尘防治工作负责。重点是:各部门必须管好、用好其管辖区内的防尘设施。
2、①井下各地点的防尘、防爆设施的设置、挪移、维修等工作由通风队负责。各地点防尘设施的使用由其责任区队组负责,并附有看护责任。
②当各地点的防尘设施(如:供水管路及三通、闸阀、连接过道的软管等)需要更换或出现故障及其他原因致使防尘设施不能正常使用时,负责使用的作业人员必须及时通知矿调度室或通风队。
③当供水水压、流量不稳定或水压、流量不符合要求时,由通风队负责调整水压和流量。
④井下各采掘、喷浆、巷修和其它作业地点供水防尘管路及其附属的闸阀、三通的延接和安设由通风队负责。
⑤井下所有地点的防尘设施由通风队防尘工定期进行巡回检查维护,采掘地点每班不少于一次,行人较少的巷道每星期不少于两次。
⑥粉尘防治责任区的划分(冲刷巷道的具体使用)各采面(即进风侧20米和回风侧120米范围内)和各掘进工作面从局扇住里的煤尘清洗工作,由施工单位负责定期进行洗(扫)尘,由各采掘队队长负责,生产矿井将煤尘管理和洗尘安全措施编入作业规程中,在生产过程中,严格执行综合防尘管理制度,减少和降低产尘量。
三、采煤工作面:
1、回风巷超前支护20m至工作面,前顺槽至工作面范围的防治粉尘工作由采煤队负责(主要是正确使用转载机处的喷雾和巷道积尘的清(扫)洗)。
2、前顺槽至溜煤眼的煤尘防治工作由回采队负责。
3、回风巷超前支护以外 范围粉尘防治工作由通风队负责。
4、距工作面20m范围的巷道,凡不符合标准要求的应及时冲洗或清扫一次,并清除堆积浮煤。
Ⅰ、采煤机作业的防尘措施
在采煤机作业时,煤炭受机械的快速切割而产生大量煤尘,是采煤工作面的高产尘区。为此,采煤机作业的防尘是采煤面防尘的重点,是创造良好采煤劳动环境的保证。(1)选择合理的切割参数和刀具结构。适当加大切割深度、减小切割速度,选用点击式的镐形截齿,改进切割刀具的排列形式,可以大幅度减少煤尘的产生量。(2)采煤机的内喷雾。安装在采煤机旋转滚筒上的喷嘴将压力水直接喷射到截齿的切割点上实现湿式切割,降尘效果明显。压力水是由专用喷雾泵供给,通过采煤机内部供水通道送到滚筒上的喷嘴。水压一般不能低于2 ~2.5兆帕,喷雾耗水量不少于100 ~150 升/分。在煤矿现场工作中,内喷雾的使用效果差别较大,主要原因是水的杂质多而喷嘴的清洗不及时造成的,只要保证水压、定时清洗喷头、配套使用水质过滤器,内喷雾降尘效果是可以稳定的。
(3)采煤机的外喷雾。采用喷雾器将喷雾泵直接提供的压力水向截割区喷雾,以控制含尘风流流向并降尘净化。喷雾器有单水喷雾器、组合喷雾器和引射喷雾器等。组合喷雾器由多个喷嘴组合而成,耗水量高、扩散面大,水雾密封滚筒尘源效果好。引射喷雾器是用压力水作动力造成引射气流,驱动含尘空气定向运动,同时在水压和气流作用下提高了水的雾化程度和射速。它可使高浓度含尘空气大部分引向煤壁流动,减少含尘空气对司机和人行道的污染并同时使含尘空气在高速喷雾下净化。Ⅱ、落煤作业的防尘措施
在炮采采煤工作面,落煤生成的煤尘很大,除采用预湿煤体的防尘措施外,还必须在落煤作业时采取多种防尘措施,这些措施是:
(1)用水电钻进行湿式打眼。使用中空麻花钻杆及湿式煤钻头,供水压力一般为0.2 ~1.0 兆帕,供水量5 ~7 升/分,使排出的煤粉成糊状。采煤工作面应具备水电钻的供水系统。
(2)放炮使用水炮泥。每个炮眼可装入1 ~2 个水炮泥,可分别放在炸药的两端或采用外封式集中置于孔口一端,然后用炮泥封满。
(3)放炮喷雾。放炮前用水冲洗煤帮,放炮后出煤前再冲洗一次,并洒湿落煤的表面。放炮时应打开工作面内及上出口设置的水幕喷雾,降尘。
(4)人工攉煤的防尘。在出煤过程中边出煤边洒水,减少煤尘的飞扬。在支柱的移设中,外注式单体液压支柱撤柱时排出的废乳化液也可湿润浮煤。
(5)采煤面所有刮板运输机的转载点均可设置喷雾装置,减少由转载产生大量飞尘。(6)采用湿式风镐落煤。在普通风镐机体上增加供水系统,用自动控制阀门使风镐在工作时才有水喷出,喷嘴指向钎头及时捕集破煤时产生的煤尘,降尘率可达70 %以上。
(7)在急倾斜煤层可采用长炮眼水封爆破进行落煤,炮眼沿倾斜全长布置,装药后向孔内注满水,然后封孔爆破,可有效降低煤尘、瓦斯量,放一次炮崩落一个循环进度的煤体,煤炭可自溜运出。采空区灌水预湿煤体措施
采空区灌水是预先湿润煤体以取得防尘效果的又一种方法。在厚煤层下行陷落法分层开采的采空区内灌水,使水缓慢地渗入下一分层煤体中的细微裂隙和孔隙内,从而在开采下一分层时减少煤尘的生成。在缓倾斜厚煤层进行倾斜分层开采时,在下一分层的风巷下帮向上分层采空区打钻孔或沿假顶掏一个注水窝,孔的走向间距3 ~5 米,然后插入注水管向采空区灌水。水在采空区内沿倾斜由上向下流动,把采空区内的碎矸碎煤湿润并同时向下分层未采煤体缓慢渗透,收到预湿煤体和粘结碎顶的双重效果。采空区灌水的降尘率为70 %~90 %,碎顶再生厚度可达0.2 ~0.5 米,大大改善劳动条件,深受采煤工人欢迎。在近水平的厚煤层分层开采时,在底板集中巷安设钻机向工作面上方的采空区打注水孔,孔的末端置于工作面斜长中部,水在孔的四周溢散并粘结碎顶渗入煤体。沿走向每隔一定距离向采空区分别打扇形孔,把水灌入采空区的各部位。在急倾斜厚煤层水平分层下行陷落法开采时,在上分层的放顶区内向碎碴灌水,前采后灌,使下分层的煤体预湿。采空区灌水都应超前下分层的开采,保证有足够的时间使水缓慢渗透,均匀湿润煤体。灌水的流量要严格控制,防止水在采空区内迅速泄入机巷影响生产又未能很好地预湿煤体。采空区灌水后,残留的煤炭自燃危险性可能增加,除应采取一般防火措施外,可在水中加入阻化剂抑制煤炭自燃。由于水对假顶材料可能有腐蚀作用,应采取措施保证假顶的维护。Ⅲ、煤层注水防尘措施
煤层注水就是通过煤层中的钻孔将水压入尚未采落的煤体中,使水均匀地分布在煤体的无数细微裂隙和孔隙内达到预先湿润的目的,从而减少开采过程的煤尘生成量。这是回采工作面积极有效的防尘措施,降尘率一般在60 %~90 %。按照注水钻孔的形式,可分为长孔、短孔和深孔三种。长孔一般平行于走向长壁工作面,由风巷或机巷沿煤层打俯斜或仰斜孔,孔深一般是工作面斜长的1/3 ~2/3,钻孔走向间距在10 ~20 米。短孔和深孔都垂直于工作面布置。短孔孔深2 米左右,注一次水可供采一个循环。深孔孔深10 米左右,注一次水可采一周。我国大多数矿井都采用长孔注水,它的优点是采煤和注水作业互不干扰,注水时间可按需要加长,一次湿润范围大而均匀。按照注水方式又可分为静压注水和动压注水。静压注水是利用地面水池到井下用水地点所具有的静水压力,通过矿井防尘管网直接将水压入注水孔。它的优点是不需注水专用泵,工艺操作简单,可长时间低流量连续注水,最终取得湿润均匀的良好防尘效果。静压注水的压力一般均低于2 兆帕。在透水性较差的煤层中注水需要较高的注水压力,可根据需要选择各类注水专用泵进行动压注水,注水压力可在2 ~15 兆帕之间。在中厚煤层吨煤注水量0.015 ~0.03 立方米,厚煤层为0.025~0.04 立方米,注水后煤层水分可增加1 %~3 %。掘进工作面
1、掘进工作面在其工程未交接前的掘进过程中,其掘进巷道内的粉尘防治工作由掘进队负责(包括施工期间占用的其它巷道范围均作为防尘范围),但不包括隔爆水棚设置、挪移、加水、维护)。
2、距工作面20m范围内的巷道,每班应冲洗一次;20m以外的巷道每天或每周清扫一次,并清除堆积浮煤。综掘工作面的防尘措施
综掘工作面在无防尘措施情况下,粉尘浓度一般为2000 ~3000 毫克/立方米,个别可达6000 毫克/立方米,因此必须采取一整套有效的综合防尘措施才能达到规定的允许粉尘浓度。主要防尘措施有以下几项:
(1)掘进机的内外喷雾。内喷雾是将压力水通过掘进机内部供水通道送到截割头上的若干喷嘴上,随截割头的旋转而随刀具喷雾。外喷雾是在掘进机截割臂上安装环形外喷雾架,架上设若干喷嘴,使压力水通过环形外喷雾系统形成包络截割头的水幕网,阻止粉尘扩散并使之沉降。降尘率一般可达50 %~70 %。
(2)配备除尘器或除尘风机。在紧靠工作面的掘进机司机座位前方,设置扁而宽的吸尘罩,将掘进机截割头切削生成的高浓度含尘空气吸入罩内由导风筒引至巷道后方的除尘器净化,净化后的空气排入巷道内。除尘器(或除尘风机)可分为电动的和水射流的两种,电动除尘器除设有能预防引燃沼气的风机外,还在其前后设置喷雾净化和滤尘网膜装置,净化效果很好,全尘除尘效率达90 %以上;水射流除尘器是以压力水高速喷射形成的负压产生风量并使吸入的含尘空气经过雾状水射流的喷淋而净化。(3)设置附壁风筒。将附壁风筒串接在压入式风筒的出风口,当除尘器工作时,关闭附壁风筒端头的排风口,风流即从其狭缝状的喷口高速横向吹出,将原有压入式的轴向风改为沿巷壁的旋转风并在整个巷道断面内以一定速度向工作面推进,在掘进机司机前方,形成阻止粉尘由工作面向外扩散的空气屏幕,净化了巷道内空气,提高了除尘器除尘效率。Ⅰ、锚喷作业的防尘措施
锚喷支护作业地点粉尘浓度很高,其主要防尘措施有:
(1)配制潮料向喷射机上料。沙石预先用水浇透,按比例和水泥拌成潮料后送入喷射机,可大幅度降低拌料、注料和喷射时的产尘量而又不易在输料管内粘壁。(2)双水环加水。两水环间距15 ~20 厘米共用一个水阀,其出水射流方向相反,使物料和水换向反复搅匀,减少干粉喷出。还可在喷枪水环后面6 ~8 米处增加一个预湿水环,进一步提高湿润均匀程度。
(3)加接异径葫芦管。在输料管的中间部位加接长0.8 米左右的异径葫芦状铁管,并使两个加水水环置于它的两端,物料和水通过葫芦管产生涡流加强搅拌,进一步减少干粉。
(4)低压近喷。在使用潮料条件下,输料距离为30 ~40 米,采用低风压近距离喷射可降低粉尘和回弹。风压不超过0.2 兆帕,喷枪嘴距巷帮300 ~450毫米、距巷顶450 ~600 毫米为好。
(5)使用锚喷除尘器。将喷射机上料口、排气口等处严重外泄的粉尘吸入除尘器,由除尘器内的喷雾和滤网将粉尘捕集,净化后的空气再返回巷道内。也可将除尘器的吸尘罩置于喷枪附近,吸去喷射时的含尘空气予以净化。
(6)选用新型湿喷机,将事先搅拌好的混凝土用湿喷机通过输料管和喷枪进行喷射,从根本上解决干式喷射机的粉尘危害。(7)水幕净化和通风除尘。在喷射作业地点的回风中设置喷雾水幕,以过滤含尘空气。为保证喷射地点的风量,风筒口离作业点最好在10 米左右,有效及时地带走粉尘。喷射前冲洗帮顶洗去落尘。Ⅱ、装碴防尘和通风除尘措施
装碴时洒水喷雾是常用的防尘方法,其方式有以下几种:
(1)人工洒水。对崩落的煤岩进行分层洒水边装边洒,以洒透匀湿为准。可使装碴的粉尘浓度降至2 毫克/立方米以下。
(2)在运输机上安装喷雾器洒水,水雾射向转载点。
(3)为使工作面和巷道内粉尘浓度稳定保持在允许浓度范围内,还必须采取有效的通风除尘方法。如:
(1)净化风流。即降低进入掘进工作面的新鲜风流中的粉尘浓度,使之不超过0.2 毫克/立方米。一般可在压入式通风的风筒中安装1 ~2 个水喷雾器,对着风流进入方向喷雾,净化进风流的粉尘。
(2)加强通风,保证在巷道回风中有必需的风速以排除粉尘。煤巷、半煤岩巷掘进工作面最低风速不得小于0.25 米/秒,岩巷不得小于0.15 米/秒,但最大风速均不得超过4 米/秒,防止粉尘吹扬。
(3)采用压入和抽出混合通风方式进行局部通风。它既可有效冲淡工作面的瓦斯和粉尘,又可消除巷道全长范围内的粉尘和炮烟。但抽出式风机必须保证不会引燃抽出风流中的瓦斯和煤尘,如选用水射流风机或湿式除尘风机等。
(4)配备除尘风机将工作面含尘空气抽出,经除尘风机内的喷雾和过滤网捕集洗涤,净化后的空气排至巷道内。它和压入式通风合理匹配使用,能够有效改善掘进工作面的粉尘状况。
Ⅲ、掘进放炮的防尘措施 掘进放炮后的粉尘浓度可超过1000 毫克/立方米,而且几小时后仍然有数十毫克之多,整个巷道都充满浓烟粉尘。因此必须采取多种措施才能得到理想防尘效果。(1)使用水炮泥。用装满水的柱形塑料袋当炮泥,放炮时借助于爆破冲击力使水散成雾状起到降尘作用,并可消除爆破火焰,提高爆破安全性。水炮泥用不燃性塑料制成,水袋有自动封口性能,袋中注满水后不会流出。袋内水压应高于外界空气压力。水炮泥填入炮眼以后,外部应用粘土炮泥封住,这是一项防尘和预防放炮引起瓦斯、煤尘爆炸的极重要的措施。
(2)放炮喷雾。以压缩空气作动力,使具有一定压力的水通过各种形状的喷射器喷吹成水雾射向工作面爆破空间内降尘。喷射器可以有鸭嘴形或圆锥形的,使用的风压为0.5 ~0.6 兆帕,水压为0.3 兆帕,鸭嘴形喷射器有效射程5~6 米,其他喷射器可达10 米。放炮前,将喷射器悬挂在巷道两帮,距工作面迎头8 ~10 米高2 米左右,喷嘴对着迎头并接通风水管。放炮时,在远处打开风水阀门形成强有力的水雾射流,封住工作面的炮烟粉尘。
(3)水幕净化。用若干喷嘴在离工作面约30 米左右处设置一个水幕,以过滤从工作面排出的炮烟和粉尘。喷嘴口偏向工作面,随工作面前移10 米而向前挪动一次,水幕降尘率可达50 %。
(4)放炮前后冲洗岩帮或煤帮。这样可减少放炮引起的粉尘飞扬。煤巷掘进时,放炮前后在工作面20 米范围内必须洒水消尘。Ⅳ、掘进打眼的防尘措施 掘进工作面打眼的防尘有三种:
(1)风钻湿式凿岩。将压力水经过风钻和钻杆中心孔送到炮眼底部,把岩粉从炮眼中湿润并冲洗出来达到防尘目的。湿式凿岩可使粉尘从1000 毫克/立方米以上降低到10 毫克/立方米左右。按供水方式分,有侧式供水和中心供水两种。中心供水是在风钻的中心装有水针,水针前端插入钎尾的中心孔,后端通过弯头与供水管相连。凿岩时,水通过水针和钎尾中心孔进入炮眼。水压应低于风压0.1 ~0.15 兆帕,防止机膛进水。侧式供水是从风钻机头的侧面直接向钎尾供水,凿岩时打开水阀,压力水从供水管进入供水套,经过橡胶密封圈的水孔和钎尾侧孔流入钎杆中心水孔直达炮眼内。侧式供水的优点是减少漏风,压风不致进入炮眼,提高了风钻活塞冲击力和湿润粉尘的能力。
(2)干式凿岩捕尘。一般在缺水的矿井使用,可分为两种:一是干式孔底捕尘。经过钎杆中心孔、风钻机头和连在机头上的输尘软管,将炮眼内的粉尘抽到干式捕尘器中去,含尘空气的流向恰好同侧式湿式凿岩时水流的方向相反,炮眼口的空气向孔内流动,避免了孔内粉尘飞扬到工作面来。含尘空气经干式捕尘器中的滤袋过滤净化后,重新排到工作面中;另一种是孔口干式捕尘。通过炮眼口的捕尘塞和连在捕尘塞上的抽尘管,把炮眼内的粉尘抽到一个滤尘袋中去,过滤后的干净空气回到巷道内。(3)湿式电钻同侧式湿式凿岩一样,用水冲洗孔内粉尘,达到降尘目的。其它地点
主要运输斜井、各甩车场以及入风石门的除尘、洗尘工作按各自工作范围由井口机电队负责。
防止沉积煤尘参与爆炸措施
井巷中沉积煤尘重新飞扬起来,很容易使巷道空间的浮游煤尘浓度达到爆炸界限而发生或扩展爆炸,常常造成区域性或全矿性特大恶性事故。因此,经常处理井巷沉积煤尘是预防矿井重大灾害的极为重要的工作。常用以下几种处理措施:
(1)清扫法。把沉积在巷道帮顶、支架和设备表面上的煤尘清扫干净,将扫落的煤尘集中起来运出。
(2)冲洗法。用水把巷道帮顶和支架上的沉积煤尘冲洗到底板上,并使之保持潮湿,然后再将底板上的煤尘清除出去。这种方法能够将沉积煤尘清除得比较干净,而且简单易行,因此在煤矿中长期得到普遍应用。冲洗工作每隔一定时间进行一次,间隔时间的长短根据煤尘沉积的快慢来决定。在采掘工作面附近的回采或准备巷道以及煤尘集中飞扬地点的下风侧,要经常反复冲洗,才能保持无煤尘堆积的良好工作环境。(3)撒布岩粉法。定期在井巷周壁和支架上撒布岩粉,增加沉积煤尘中的不燃性物质,以防止煤尘参与爆炸。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防止煤尘爆炸的措施,在世界各国得到广泛应用。
(4)粘结法。把含有表面活性物质的湿润剂和吸水盐类的水溶液喷洒在井巷周壁和支架的表面上,粘住沉积的煤尘和后来陆续沉积的煤尘,使之不会重新飞扬成为浮游煤尘。水溶液中的吸水盐类能吸收空气中的水分使喷洒后的帮顶保持潮湿不断粘附煤尘,而湿润剂能使煤尘更容易粘附牢固。
防治粉尘危害,保护人体健康
粉尘对人体的危害,根据其理化性质、进入人体的量的不同,可引起不同的病变。如呼吸性系统疾病、局部作用、中毒作用等。职业性呼吸系统疾病有如下4种表现: 1.尘肺 尘肺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吸入生产性粉尘所引起的以肺组织纤维化为主的疾病。由于吸入粉尘的质和量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程度的危害。尘肺病的种类很多,其中12种被列为职业病,它们是:矽肺、煤工尘肺、石墨尘肺、碳黑尘肺、石棉肺、滑石肺、水泥肺、云母肺、陶工尘肺、铝尘肺、电焊混合尘肺、铸工尘肺。2.粉尘沉着症
有些金属(铁、钡、锡等)粉尘吸入后,可在肺组织中呈异物反应,并继续轻微纤维化,但对人体危害较小,脱离粉尘作业后,病变可逐渐消退。3.有机粉尘引起的肺部病变
不同的有机粉尘有不同的生物作用,如引起支气管哮喘、棉尘症、职业过敏性肺炎、混合性尘肺等。4.呼吸系统肿瘤
粉尘的局部作用是指粉尘作用于呼吸道黏膜导致萎缩性病变;此外,还可形成咽炎、喉炎、气管炎等;作用于皮肤可形成粉刺、毛囊炎、脓皮病等;金属和磨料粉尘可引起角膜损伤,导致角膜感觉迟钝和角膜浑浊;沥青烟尘在日光照射下可引起光感性皮炎。粉尘的中毒作用是指吸入铅、砷、锰等有毒粉尘而引起的中毒现象。
对于粉尘的危害,在生产过程中可采用如下技术措施防尘: 1.技术革新 改革工艺设备和工艺操作方法、采用新技术是一项彻底消除粉尘污染、搞好防尘工作的技术措施。在工艺改革中首先应当使生产过程不产生粉尘危害的治本措施,其次才是产生粉尘以后通过治理消除或减少其危害的措施。2.湿法防尘
这是一项简便、经济、有效的防尘措施。粉尘遇水后很容易吸收、凝聚、增重,这样可大大减少粉尘的产生及扩散,改善作业环境的空气质量。3.密闭尘源
将尘源有效的封闭,是防止粉尘外逸的一项有效的技术措施,它常与通风除尘技术措施配合使用。4.通风除尘
这是目前工业生产中应用最为普遍、效果最好的一种技术措施。通风除尘就是用通风的方法将尘源予以有效的控制,并将含尘气体抽出,经除尘器净化后排入大气,使作业区空气含尘浓度达到卫生标准的要求,并使尾气达到排放标准的要求。5.个人防护
这是一项辅助性的措施。通常是在其他技术措施的基础上,对从事粉尘作业的人员通过各种防护用品(如口罩、防尘口罩、防尘面具、防尘头盔等),进一步防止粉尘的吸入,减少粉尘对人体的危害。
预防粉尘危害的措施有哪些? 生产性粉尘的危害是完全可以预防的,为了防止粉尘的危害,我国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法规和法令。有《关于防止厂矿企业中的矽尘危害的决定》、《工厂防止矽尘危害技术措施办法》、《矿山防止矽尘危害技术措施暂行办法》、《矽尘作业工人医疗预防措施办法》等。根据这些政策法令,各厂矿在防尘上做了不少工作,并总结了预防粉尘危害的八字经验,“革、水、密、风、护、管、教、查”等综合措施,使粉尘浓度逐年下降,接触粉尘工人的尘肺发病率逐年降低,发病工龄和病死年龄大大延长。但目前我国预防粉尘危害的任务还相当艰巨,乡镇工业中问题更为突出,抓好防尘工作仍是首要任务。1987年国务院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尘肺防治条例》,该条例对监督监测、健康管理,以及奖励和处罚做出了规定,对防尘工作起到了进一步的推进作用。(1)组织措施
加强组织领导是做好防尘工作的关键。粉尘作业较多的厂矿领导要有专人分管防尘事宜;建立和健全防尘机构,制定防尘工作计划和必要的规章制度,切实贯彻综合防尘措施;建立粉尘监测制度,大型厂矿应有专职测尘人员,医务人员应对测尘工作提出要求,定期检查并指导,做到定时定点测尘,评价劳动条件改善情况和技术措施的效果。做好防尘的宣传工作,从领导到广大职工,让大家都能了解粉尘的危害,根据自己的职责和义务做好防尘工作。(2)技术措施
技术措施是防止粉尘危害的中心措施,主要在于治理不符合防尘要求的产尘作业和操作,目的是消灭或减少生产性粉尘的产生、逸散,以及尽可能降低作业环境粉尘浓度。l)改革工艺过程,革新生产设备,是消除粉尘危害的根本途径。应从生产工艺设计、设备选择,以及产尘机械在出厂前就应有达到防尘要求的设备等各个环节作起。如采用封闭式风力管道运输,负压吸砂等消除粉尘飞扬,用无矽物质代替石英,以铁丸喷砂代替石英喷砂等。
2)湿式作业是一种经济易行的防止粉尘飞扬的有效措施。凡是可以湿式生产的作业均可使用。例如,矿山的湿式凿岩、冲刷巷道、净化进风等,石英、矿石等的湿式粉碎或 喷雾洒水,玻璃陶瓷业的湿式拌料,铸造业的湿砂造型、湿式开箱清砂、化学清砂等。
3)密闭、吸风、除尘,对不能采取湿式作业的产尘岗位,应采用密闭吸风除尘方法。凡是能产生粉尘的设备均应尽可能密闭,并用局部机械吸风,使密闭设备内保持一定的负压,防止粉尘外逸。抽出的含尘空气必须经过除尘净化处理,才能排出,避免污染大气。
(3)卫生保健措施
预防粉尘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第一步措施是消灭或减少发生源,这是最根本的措施。其次是降低空气中粉尘的浓度。最后是减少粉尘进入人体的机会,以及减轻粉尘的危害。卫生保健措施属于预防中的最后一个环节,虽然属于辅助措施,但仍占有重要地位。
1)个人防护和个人卫生,对受到条件限制一时粉尘浓度达不到允许浓度标准的作业,佩带合适的防尘口罩就成为重要措施。防尘口罩要滤尘率、透气率高,重量轻,不影响工人视野及操作。开展体育锻炼,注意营养.对增程体质,提高抵抗力具有一定意义。此外应注意个人卫生习惯,不吸烟.遵守防尘操作规程,严格执行未佩带防尘口罩不上岗操作的制度。2)就业前及定期体检,对新从事粉尘作业工人,必须进行健康检查,目的主要是发现粉尘作业就业禁忌症及作为健康资料。定期体检的目的在于早期发现粉尘对健康的损害,发现有不宜从事粉尘作业的疾病时,及时调离。
3)保护尘肺患者能得到合适的安排,享受国家政策允许的应有待遇,对其应进行劳动能力鉴定,并妥善安置。
什么是煤矿工人尘肺?
煤是我国的主要能源和重要的工业原料。煤矿井下生产主要包括岩石掘进和采煤两个工种。这两个工种的工人所接触的粉尘种类是不同的。在岩石掘进工作面工作的工人,主要接触的是岩石粉尘(含硅粉尘),接触很少,他们所得的尘肺是矽肺;而在采煤工作面工作的工人、运输煤和地面选煤厂的工人,主要接触煤尘,很少接触岩石粉尘,这些工人所得的尘肺就不是矽肺,而是煤尘肺或者叫煤肺。
不过,这两种尘肺在煤矿工人中只占少数,大约占所有煤矿尘肺中的20%左右。而绝大多数,即80%左右的煤矿尘肺是煤矽肺,也就是说既有硅的作用,又有煤的作用而形成的混合性尘肺。这是因为在我国绝大部分的煤矿,井下工种分工并不严格,而且调动也频繁,井下煤矿工人绝大多数在岩石 掘进和采煤工作面都工作过,所以他们既接触煤尘,也接触岩石粉尘,所得的尘肺是混合的煤矽肺。因此所谓的煤矿工人尘肺,实际上是包括了煤矽肺、矽肺和煤肺三种尘肺。吸入任何粉尘都会得尘肺病吗?
粉尘的种类很多,但并不是所有的粉尘只要吸入肺内,都会引起尘肺病。例如,沙漠里的风沙、马路上的灰尘、教室里的粉笔灰等,都可以飞扬起来被人吸到肺里,但这些都不会引起尘肺病。这是由于这些灰尘的颗粒大,不易进入肺泡,或其化学成分不会引起肺部纤维化的缘故。严格来说,只是在某些生产过程产生的某些种类粉尘,大量长期吸入才能发生尘肺病。
尘肺病因学研究认为,只有进入到肺泡并沉积下来的粉尘,才有可能引起尘肺。人们通常把能到达肺泡内的这部分粉尘称为呼吸性粉尘,一般是指粒径小于5微米的粉尘。由于呼吸粉尘较长时间悬浮于作业场所空气中,能吸入到肺泡内并沉积下来,因此是引发尘肺病的主要因素。尘肺的发生与矿尘理化性质、矿尘浓度、接尘时间长短及个体条件等都有直接关系。接触不同种类的粉尘,因其致病作用和危害程度不同,尘肺患病率、发病工龄和病期进展快也不一样。
粉尘是怎样导致尘肺发生的?
粉尘致尘肺的致病机制迄今为止尚不能做出圆满的解释。各种粉尘的理化特性不同,对机体的作用及引起的反应也不尽相同,表现出病变的性质、严重程度也各异,即各种粉尘的致纤维化能力强弱不同,引起肺部损害的性质和程度也不同。
(1)小而局灶的间质损害:主要在细支气管周围,病灶由蓄积的粉尘、噬尘细胞及中度增生的网状纤维组成,不伴有胶原化或胶原化不明显,这类损害多半由致纤维化作用较弱的粉尘引起,如铁尘和煤尘引起的很多分散性损害属此类。
(2)局灶性、结节性细支气管、血管周围间质纤维化:病灶中噬尘细胞大量坏死,成纤维细胞增殖,胶原纤维明显增生,如由石英或其他致绳纤维化作用较强的粉尘所引起的尘肺。
(3)细支气管及肺泡壁弥漫性间质纤维化:病变多在呼吸性细支气管,并可波及非呼吸性细支气管,并有肺泡间隔的纤维化,如石棉尘引起的石棉肺。(4)大块纤维化:在上述第二、第三类损害的基础上,由于大量胶原纤维的融合病灶及局部组织缺氧、炎症、肺不张及免疫学因素的共同作用,病变常融合成团块,有时可表现为进行性团块纤维化。导致尘肺发生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在导致尘肺发生的诸多因素中,累积接尘量与实际接尘工龄是煤矿工人罹患尘肺病的两个主要危险因素。危险因子分析表明,煤工尘肺的发病率随累积接尘量的增加和平均接尘工龄的增加而增高,接尘工龄与累积接尘量密切相关,是致病的辅助因素。
得尘肺病需要多长时间?
自开始从事粉尘作业起,一直到发现尘肺的时间,叫做发病工龄。尘肺的发病工龄长短不一,这不仅仅和接触粉尘的性质有关,而且与该生产中防尘条件的好坏更有关系。一般说业,得矽肺病大约需要8~10年,石棉肺需要5~8年,煤肺需要15~20年,铝尘肺需要16~40年。
体质好环与得不得尘肺有关吗?
由于粉尘是通过对人体起作用而产生尘肺的,所以体质好坏等个体因素,也影响着尘肺病的发生和发展,例如大家都在同一个车间或矿井下干活,并不是每一个人都发生尘肺。有时工龄较短的得了尘肺,而工龄较长的却没有得病,即使得了尘肺,病变发展的快慢和严重程度,人与人之间也有所差别。为什么会有这些不同呢?这是因为影响发病的因素,除了和工龄、工种以及健康状况、生活习惯,以及个人卫生情况等影响机体抵抗力的多种因素有关。一般说来,未成年的工人、妇女、不注意个人防护和卫生以及健康情况较差者,如患有心脏和肺部疾病的人,比较容易患尘肺病。如何确定粉尘作业危害程度的大小?
根据《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标准》,要确定接触某种生产性粉尘的危害程度,需进行全面的综合分析。首先,应确定其危害程度的定性指标,即生产性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其次,再评定危害程度的定量指标,即工人接尘时间肺总通气量及生产性粉尘浓度的超标倍数。该标准将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共分为五级:0级、I级、Ⅱ级、Ⅲ级、Ⅳ级危害。确定危害程度时,只要将现场所获得的三项指标数据,在危害程度分级表中找到相应的位置,即可在分级表中查出其危害等级。
(1)生产性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的含量系指生产性粉尘中含有结晶型游离二氧化硅的质量百分比。其含量高低对矽肺的发生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该标准中将其划分为四类:即含量等于或小于10%的游离二氧化硅粉尘;含量为10%~40%的游离二氧化硅粉尘;含量为40%~70%游离二氧化硅粉尘,以及大于70%游离二氧化硅粉尘。
(2)工人接尘时间肺总通气量系指工人在一个工作日的接尘时间内吸入含有生产性粉尘的空气总体积。在接触同一种性质的生产性粉尘行业中,由于工人所处的生产条件不同。劳动强度和接尘作业的持续时间差异悬殊,因而实际吸入到肺内的粉尘亦不同。考虑到我国生产方式的复杂情况,将工人接尘时间肺总通气量作为一项定量指标,列入分级标准。工人接尘时间肺总通气量,实际包括两项内容,即工人接尘工时调查,以及接尘时间肺总通气量的测定。该指标既表示工人劳动强度的大小,又反映工人实际接尘作业时间。
(3)生产性粉尘浓度超标倍数,是指作业场所实际测得的粉尘浓度值,超过国家标准的倍数,计算方法如下: 生产性粉尘浓度超标倍数= 粉尘实测值/该粉尘最高允许浓度 —1 然后,取几次所测定的粉尘浓度超标倍数的算术平均值表示。例如,某铸件清理岗位使用的天然砂时,游离二氧化硅的含量是99.50%。一个工作日中一个工人的肺总通气量6999升/日·人,作业场所中粉尘浓度是4毫克/立方米,国家标准规定最高允许浓度是1毫克/立方米,根据计算,超标倍数为3,在表3—2中找到相应位置,查出该岗位粉尘危害程度为Ⅲ级。该标准不适用于放射性粉尘以及引起化学中毒危害性粉尘。
化学工业有哪些职业危害?
化学工业品种繁多,与各行各业生产密切相关,是许多行业不可缺少的原料。化学工业主要有基础化工、农药化肥、石油化工、染料油漆、医药试剂、J感光材料、各种助剂等行业。化学工业生产过程,还常常具有高温、高压、易燃、易爆及易腐蚀等特点,这就构成了化工生产对人体的危害主要是职业性中毒的特点。
(1)急性和慢性中毒由于化工生产高温、高压、易燃、易爆的特点,急性事故及急性中毒的发生率较其他行业多,还常涉及非职业人群。如火灾和泄漏事故会污染四周的大气,使大批人中毒。慢性中毒的远期影响也已经引起人们的重视。(2)损害脏器化学物可以侵犯人体的各个器官,有的是定位的,有的是多系统侵犯。刺激性毒物常引起呼吸系统损害,严重时发生肺水肿;氰化物、砷、硫化氢、一氧化碳、醋酸胺、有机氟等易引起中毒性休克;砷、锑、钡、有机汞、三氯乙烷、四氯化碳等易引起中毒性心肌炎;亲肝的毒物很多,典型的有黄磷、四氯化碳、三硝基甲苯、三硝基氯苯等引起肝损伤;中毒性肾损伤可由重金属盐造成损伤,也可由某些毒物通过缺氧、脱水等造成损伤;窒息性气体、刺激性气体以及亲神经的毒物均可引起中毒性脑水肿;苯的慢性中毒主要损害血液系统,表现为白细胞、血小板减少、贫血,严重时出现再生障碍性贫血;汞、铅。锰等可引起严重的中枢神经损害。由于化学种类繁多,在此不能—一叙述。
(3)致癌作用近年来化工系统职业性肿瘤流行病学调查的报告较多,如橡胶行业的恶性肿瘤发病率较高,分析认为可能与防老化剂有关;石油行业的恶性肿瘤也高于当地居民,且消化系统的肿瘤为高;染料行业的联苯胺引起膀胱瘤已被公认;塑料行业的氯乙烯引起肝血管瘤、氟塑料可疑对人致癌;油漆涂料行业肠癌、肝癌患者增多等。
粉尘检测制度
粉尘检测制度
1、煤矿各级领导要将防尘工作列入主要议事日程,在计划、布置、检查、总结生产工作时,包括测尘工作。
2、测尘管理人员要对全矿粉尘检测工作负责。
3、井下作业场所的总粉尘,每月测定2次,呼吸性粉尘采掘工作面每3个月测定1次,其它工作面或作业场所每6个月测定1次。
4、经常监督、检查测尘工作,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5、定期分析粉尘浓度升高或降低的原因。如果超过国家规定标准应及时采取有效降尘措施。
6、要加强粉尘浓度数据技术档案管理。
7、测尘员严格执行测尘规程、操作熟练、记录详细,粉尘浓度要准确无误。对弄虚作假者,根据情节轻重给予处理。
8、测尘报表格式应统一,填写正规,及时上报。
9、测尘员在测尘的同时应监督井下防尘情况,发现违章作业,测尘员有权先行停止作业,后报主管矿长处理。
吉祥矿业有限公司作业场所危害因素定期检测制度
为了加强粉尘的防治与管理,做好作业场所危害因素的检测,根据《煤矿安全规及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矿实际情况,特制定 作业场所危害因素定期检测制定。
一、吉祥煤矿职业危害主要因素是粉尘(煤尘和岩尘),职业危害因素检测主要由矿安全科组织测定。
二、井下作业场所的粉尘浓度每月测定两次,各接尘场所每次测定的有效样品不少于三次。粉尘分散度每六个月测定一次,粉尘中的游离二氧化硅含量每六个月测定一次,在工作面变更时也测定一次。测定数据必须准确、真实可靠。
三、粉尘测定单位每月月底根据下个月的生产采掘接续计划编制粉尘浓度检测计划,检测地点为井下采掘地点及其它产生粉尘的作业场所。
四、测定单位每次完成对产生粉尘的作业场所测定后,必须进行数据统计,计算和分析,并以书面形式报矿长和技术负责人审阅,对粉尘浓度较大的作业场所提出降低粉尘浓度的建议或措施。
五、检测所使用的仪器仪表由检测单位负责日常维护和保养,并按照规定送国家授权的部门进行检定。保证仪器仪表的完好和数据的准确可靠。
第三篇:城乡客运一体化措施与研究对策
城乡客运一体化措施与研究对策
城乡客运一体化措施与研究对策 打破城乡客运二元化格局,实现城乡客运一体化,是统筹城乡发展和推进城镇化进程的必然趋势,也是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为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提高工作效率,优化发展环境,更好地构建符合经济社会发展和满足人民群众出行需要的城乡客运一体化公共体系,统筹城乡协调发展。近年来,***市以改革现有城乡客运模式,打破城区公交与农村客运“二元分割”的局面,在构建和完善布局合理、结构优化、方便快捷、畅通有序的城乡客运网络上,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然而随着改革的深入,一些深层次的利益矛盾和历史遗留的后遗症等问题也随之一触即发,从而使城乡客运一体化的改革进入了一个更为复杂和艰巨的攻坚阶段。现就我市城乡客运一体化工作具体措施、取得的实效、存在的难点问题及对策等浅探如下:
一、***农村客运基本概况
***市辖四区三县,行政辖区总面积7029.48平方公里,户籍人口494.95万人。共有专业班线客运企业17家,拥有各类线路577条,其中涉及农村班线244条,营运车辆1504台。
二、具体措施
1、统筹城乡客运发展规划。2007年底,***市将村村通通班车工程作为一项民生工程,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村村通班车建设工作的意见》和《关于深入实施民生工程的意见》等纲领性文件,市县树立客运“一盘棋”思想,统一编制线路布局规划、运力投放和站场建
设规划。按照政府主导、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方便群众、因地制宜、分步实施的原则,将农村公路建设、场站建设与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统一规划,同步实施,做到路通、车通、站成,路、站、运一体化。逐步构建市—县、县—乡镇、乡镇—行政村的三级客运网络。在组建客运网络时,按照“宜公则公,宜农则农”的原则,即适宜开通公交的开通公交,开通公交条件暂不成熟的,开通农村客运班车,最大限度地方便人民群众出行。
2、整合客运资源,改造经营主体。引导客运企业创新管理方式,主动适应公交化的要求,提高组织化程度和服务水平。以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为契机,大力开展县内客运企业公司化改造工作,按照“投资多元化、产权一体化、经营集约化、管理公司化”的原则,采取多项措施,拓宽投资渠道,对公路建设可通过自然资源开发、招商引资等方式,吸引多方投资;以资产为纽带,打造集约化
经营,规范化管理的营运主体。2007年8月,***至上派65台中巴车成功改造为30台公交车,纳入***汽车客运有限公司第八公司管理。2007年11月,***至店埠336台红面车及30台中巴车成功改造为80台公交大巴车,纳入***市公交公司管理。2008年10份,***至北三十岗59台面的车成功改造为20台中巴车,纳入***新亚汽车客运有限公司管理。2009年11月份,线改造成功,原126台经营双墩至***的面的车改造为38台中巴车,纳入长丰县宏业汽车客运有限公司管理。2010年12月份,店埠至撮镇150台面的车成功改造为12台公交车,纳入肥东县城东公交有限责任公司管理。至此,***市所有县际面的车全部退出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全部是安全性、舒适度、经济性更好的公交车和中巴车,为群众出行提供了安全保障。
3、对农村客运班线经营模式进行改革。将客运“热线”与偏僻农村的“冷线”经营权捆绑,解决客运资源配置不平衡,经
营困难的矛盾,对有条件的农村客运班线可实行公交化运营的,发现一条改造一条。
4、实行政策优惠,扶持农村客运发展。积极协调有关部门,研究制定减免农村客运车辆相关费用,按时向农村客运经营者发放燃油补贴。另向市财政部门争取政策,对“冷线”给予财政补贴,2009年***市向三县“冷线”经营者发放补贴260万元,2010年市财政部门加大补贴额度,向“冷线”经营者发放补贴320万元,极大调动经营者的积极性,确保了农村客运班线“开得通、留得住、有效益”。
5、加快农村客运站点建设,完善客运站功能。要合理规划客运站点布局,充分考虑道路客运、城市公交客运的相互配合,最大限度地做到乘客零距离换乘。对县内客运站、候车亭和招呼站重新摸排,完善和改进其使用功能和效率。对已建成未投入使用的客运站要重点逐个分析原因,寻找突破口,加以解决。我
市肥西县高店客运站因土地使用问题,施工被迫停工,围墙被推倒,影响了我市客运站整体建设进度,我处督促县交通局积极与各有关部门沟通,宣传农村客运站建设属于公益性建设,是利民工程。最终在多方努力下,2010年高店客运站开工并于12月份竣工。
6、加强行业管理,规范经营行为。实践证明,一户一车、单车经营不仅服务质量难以保证,抗御风险的能力也差。集约化经营、公司化管理、规模化发展才是农村客运的可行之路。一是要严格资质条件,严把准入关。二是要严格从业人员教育培训,强化从业人员管理,推行从业人员持证上岗制度。三是努力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建立管理人员的挑选、培训、教育、考核制度,使其更好地服务于城乡客运一体化发展需求。四是认真贯彻落实“五定三统一”制度。五是加大市场监管力度,坚持多措并举、标本兼治、市县联动,从更大范围上扩大市场监管的空间,坚决打击给
类违章经营行为,为城乡客运公交一体化的发展创造良好。
7、不断强化城乡客运一体化组织领导,加大宣传力度。2010年,我市结合实际,制定了《***市开展城乡客运协调发展效能建设主题实践活动实施方案》,成立“城乡客运协调发展主题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多次召集三县交通局、运管所、各客运企业、各客运站相关人员召开了***市开展城乡客运一体化专题会议,对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工作内容、工作步骤、工作要求和原则进行了贯彻和部署。三县结合自身实际,成立相应的领导组织机构,制定活动实施方案。把活动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全力推进,确保这项民生工程和德政工程办实办好。各单位利用广播、电视、报纸、宣传车、标语、网站等各种载体广泛开展宣传。集中宣传开展城乡客运协调发展效能建设主题实践活动的目的、意义、办法、措施以及典型事迹,使这项工作家喻户晓、人人皆
知、深入人心。
三、取得的实效
***市三县共有47个乡镇,895个行政村,人口277.5万人。截止到现在,三县47个乡镇全部开通行政村至乡镇、乡镇至县城、乡镇至***、县城至***的班线客车,开通班车的行政村888个,客运班车通达率为99.22%;建成农村客运站48个,建成农村候车亭506个、招呼站894个,农村客运网络基本形成。
四、存在的难点问题及对策
由于发展的基础和历史原因,我市在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进程中,遇到了错综复杂的障碍和瓶颈,主要表现如下:
1、部分道路基础设施有缺陷。***市原先设计的村村通道路是3.5宽的水泥路,两边再辅以0.75宽的路基,总宽度为5米。但有的村村通道路因施工和资金等原因,有的两侧路基较软、有的路基宽度不达标、有的根本无路基、有的无警示标牌,存在安全隐患。
2、农村客运站场利用率不高。在土地
资源十分珍贵的当下,客运站为了方便旅客想选址乡镇中心地带,于是协调征地就出现了困难。为了尽快完成建站任务,承建者就选择在偏僻、远离集镇中心的地方建站。但车站建成后,本来就因为不稳定客流而经营惨淡的农村客运,更没多少班线愿进站接客,进站的客车也接不到几个人。结果,运营成本太高,车站难以维持,故而造成部分客运站建成后没有及时投入使用。
3、候车厅、招呼站损坏严重,维护资金缺口大。因候车亭、招呼站主要建设在县、乡、村道路上,主要构成材料是不锈钢和铝合金,点多面广,盗损、人为破坏严重,给监管和维护带来难度。目前维修资金主要来自广告收入,对候车亭、招呼站维护来说只是杯水车薪。
4、企业缺乏社会责任感,使城乡客运一体化推进滞缓。由于我市部分农村客运班线企业属于民营性质,尽管在全市的客运体系中所占的份额不大,但由于民营资本的营利属性,使其在提供公共
服务和履行社会责任的同时,追求的是利益最大化。在全力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时,企业积极性不高,甚至有抵触情绪。
5、单车挂靠和承包经营模式,使城乡客运一体化的整合和优化变得更为艰巨。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民营客运企业普遍采用的是“放羊式”的挂靠和承包经营模式,而这两种经营模式企业是“重收费,轻管理”,往往导致挂靠者和经营承包者忽视了对自身经营行的规范和市场的培育,不择手段的追逐各自的利益,甚至不惜牺牲群众的利益。超载、超速、不按核定线路和班次、倒买倒卖营运线路等违法违规行为时有发生,因有的违规行为已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处理起来容易引发群体性不稳定事件,给城乡客运一体化的推进带来了严重的后遗症。
6、经营主体性质分散,难统筹协调。我市现有客运企业有国有的、集体的、股份的、民营的,多种经济性质并存,再加之经营区域划分,尤其随着城区公
交向各乡镇农村的延伸,班线客运企业与公交公司和实际承包经营车主与公交公司之间利益矛盾也随之显现和激化,很难进行调整和整合。
7、政策不统一,阻挠城乡客运一体化。随着这见年国家对“三农”政策的扶持与倾斜,农村客运班次享受到一定的燃油补贴,但与城市公交可以享受财政的补贴、奖励、免税等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同时在法律法规执行上也存在较大差异,如:城市公交车可以按面积核定乘员数量,从而基本不受超载限制,而农村客运车辆则按车辆核定座位乘员,若超过核定座位将受到处罚,且处罚较为严厉。
8、司乘人员身份、待遇不同。城市公交车司乘人员均为公交公司员工,公交公司缴纳“五险一金”,受劳动法保护,相对稳定。而农村客运车辆司乘人员多为车主或车主聘用人员,流动性较大,劳动权益很难得到保障。
实现城乡客运一体化是时代赋予的民
生工程,面对起步低、发展晚、基础弱、群众要求迫切的县域公共交通现状,面对伴随改革深入而逐渐浮出水面的种种矛盾和坚冰,更需要我们有超前的思路、创新的理念和科学的方法去破解这些坚冰和瓶颈。具体对策如下:
1、政府应加大投入,要加快路网建设,从城市土地出让金中划出固定的比例,积极拓展建设资金渠道,对完工公路进一步完善路肩硬化、警示牌等交通设施的建设,对在建公路或准四级以下公路通过新建或改造,应将水泥路宽提高到4.5米以上,使道路达到通客运车辆标准,确保通行安全。
2、充分发挥农村客运站功能,确保客运站正常运作。由于农村客运站建设国家和各省都有相应的资金补助政策,但是建成投入使用后,却未安排管护经费。同时,农村客运站具有较大的公益属性,不能以通过“收取旅客站务费和车辆进站服务费”的方式平衡收支,但还必须要为农村地区提供持续性服务,因此经营
负担沉重,后期维护与管理困难重重。对于已经建成的农村客运站,为了扭转被闲置困境,各地运管部门开拓思路,创新管理,探索新路子。如:可以审批在客运站旁修建商用店铺或对现有客运站资源进行优化,开拓资金收入;政府对客运站管理给予一定的经济补贴,维持客运站正常运行;将客运站与交管站修建在一起,既节约了成本,又加强了行业监管。
3、加大对候车厅、招呼站的维护与监管。由于农村候车厅、招呼站地理位置原因,监管难度大,损坏现象严重,造成维护资金缺口增大。政府可指定乡镇、行政村、运管所、路管所等作为监管责任主体,可对候车厅、招呼站按一定周期拨付维护资金,监管主体在落实监管责任的同时也可以候车厅、招呼站为载体,拓展相关业务,增加维护资金收入。如:以对外招商招租的形式把客车停靠站点、站牌广告作为一种资源来处理,从广告公司收取一部分资金补充维护资
金。
4、进一步优化经营主体。城乡客运一体化,首先要理顺经营体系,解决诸多的利益矛盾,如果经营体系的不协调,城乡客运要贯通将阻力重重。所以要继续运用经济手段和市场规划,通过收购、兼并、联合等方式,加快对民营企业改造的步伐,尽快建立起国有为主、适度竞争的经营发展模式,为实施城乡客运一体化扫清经营体制上的障碍。
5、要建立公共客运经营退出机制。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必须建立起规范的运营机制。针对过去营运车辆私下恶意炒卖、以包代管等问题,要通过行政的手段、法律的手段和市场的机制,建立起经营年限制、服务质量招投标制、营运社会评议制及公车公营制等营运规范机制和优胜劣汰的市场退出机制,打破过去的经营终身制和垄断制,以建立起规范、有序、健康、稳定的营运秩序。
6、调整客运营运模式。城乡客运二元化的最大弊病是城里的车出不了城,农
村的车进不了城。要改变这一状况,首先要建立起政府部门牵头的协调机制,以协调解决在整合过程中的矛盾和问题,同时,可采取两种营运模式,一是实行公司联合体经营,即按照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以产权为纽带,通过线路共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方式对现有客运主体进行整合,组建既可从事农村客运、又可从事城市客运的经营联合体。二是实行一体化经营,即一定区域的客运市场整合成一家集团化或股份制企业运营,以解决原来分散经营、恶性竞争、秩序混乱、社会效益差等问题。
7、争取优惠扶持政策一体化。城乡客运一体化是城区公交向农村延伸,但这种延伸不是简单的“城区公交+农村客运”的营运方式,它涉及到许多如公交低票制、老年群体免票制、公交IC优惠制、公交财政补贴制、公交税费减免制以及车辆的公交定性等政策问题,所以城乡客运一体化,需要政策一体化的配套,而这种配套主要体现在政府和有关部门
对城区公交和农村公交在政策上都要一视同仁。
城乡客运一体化是城乡统筹发展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化进程和城乡发展的必然趋势,但城乡客运一体化也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所以,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除交通部门的攻坚克难、积极推进外,更需要政府的重视、财政的支撑、社会的助推和各部门的配合。
***市交通运输管理处
二〇一一年八月八日
第四篇:精神文明创建措施与目标工作计划
收费站
精神文明创建工作措施与目标
为进一步加强我所精神文明建设,根据上级在创建文明行业、争创“四个一流”的工作会议上的要求,结合我所实际,对精神文明创建工作提出如下措施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高起点、高标准、高速度、高质量、高效益、高水平的奋斗目标,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不断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发扬公路系统的优良传统,以先进的文化、先进的理论、先进的观念教育人、培养人,造就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队伍,营造积极健康的环境氛围,创建“青年文明号”、市级“文明单位”、“和谐平安小区(楼院)”,争创“四个一流”,为江西高速公路运营管理,优质服务提供强有力的保证。
二、创建目标
争创“四个一流”实现“三个文明”全面丰收,力争用最短的时间把我所建设成为“青年文明号”、市级“文明单位”、“和谐平安小区(楼院)”,培养一批具有“青年岗位能手”等称号的优秀收费员,努力开创行业文明新局面。
1.2011年申报县级“文明单位”。
2.2012年申报市级“文明单位”。
3.2012年申报省直“青年文明号”。
4.2012年申报省级“青年文明号”。
5.2013年申报省级“文明单位”。
三、组织机构
组长:黎友绍王靖芳
副组长:施明喆
组员:曾永辉、丁雅琴、周华、熊冬兵、陈燕、江伟、毛蕾、罗俊岭
创建办公室设在综合办,负责日常的创建工作:
工作人员:曾永辉、丁雅琴、熊冬兵
四、具体措施
1、加强行业的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开展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的学习教育,紧密结合我所党员、干部和职工的思想实际,深入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教育和形势政策教育,大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教育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教育,引导干部职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自觉做到爱祖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立足本职,爱岗敬业,艰苦奋斗,无私奉献。
2、加强学习,倡导建立学习型行业。加强业务知识的学习,用知识来武装自己,使全所形成具有学习、学习再学习的浓郁氛围,创造出以学习为乐、以学习为荣的良好环境,使广大职工科
学文化素质、业务水平、思想道德素质不断得到提高,以适应工作的需要。
3、有计划的开展各种创建活动。以岗位为载体,以职业为立足点,把文明之风从我们的“窗口”吹向社会。我们根据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不同任务,充分利用我所现有的活动场所组织各种活动,以及各种竞赛评比活动,鼓励职工踊跃参加,调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丰富职工的业余生活,让他们真实、真切的感受到“所是我家,我爱我所”。
4、加强管理,完善制度。根据我所工作性质、任务、特点,依照上级的要求和规定,紧紧围绕“以人为本,以车为本”的管理理念,以“车主用户为上帝,文明服务是宗旨”来制定系列的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我们要遵守职业道德、严格职业纪律、提高职业技能、规范职业行为,在工作逐步健全和完善组织协调机制、制度保障机制、检查考评机制以及激励机制,让我所形成严谨、务实、文明、奋进的工作作风,保证我所的持续、健康发展。
5、加强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严格依法征费。干部职工必须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实行党风廉政责任制的规定》,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坚持从严治党,从严治政,立足教育,着眼防范,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收费员必须严格遵守费收纪律,做到着装上岗,挂牌服务;票管必须按时足额上缴票款,我们还将继续坚持开支公开化、清楚化、明朗化,让每位职工都来参与管理,让我所的民主作风和民主氛围得到进一步加强。
2011年5月22日
第五篇:”平安油区“建设汇报
胜利油田“双平安”建设工作汇报
(2016年7月12日)
各位领导、同志们:
首先,对集团公司“双平安”建设检查组各位领导、专家来胜利油田检查指导工作,表示热烈欢迎!
胜利油田工作区域分为东西两个部分,东部主要分布在山东省的东营、滨州、德州、淄博等8个市的28个县(区)内,主体位于黄河下游的东营市。西部主要分布在新疆、内蒙古、青海、甘肃、宁夏等5个省(自治区),涉及准噶尔、吐哈等11个盆地。职工总数16.49万人,主要生产专业队伍717支。目前,油田专职治安保卫队伍主要由公安、稽查、护卫、应急4支力量组成,共6200余人。其中,滨海公安局公安民警1200余名,下设8个分局,43个派出所。油区稽查支队现有人员200余人,下设3个大队,10个中队。油田在26个二级单位成立了专职护卫大队或中队(其中15个护卫大队属于科级编制),共有护卫队员4300余人,承担着油区治安巡逻、重要物资押运以及油田重要部位的安全守卫任务。油田综治办建有民兵应急大队,现设5个中队,队员500人。另外,油区还有“一岗双责”的兼职巡逻队伍和“志愿者”队伍296支,4600余人,油田在治安方面投入人力达1万余人。
一年来,在集团公司的正确领导下,油田各级党政组织认真贯彻落实中石化集团公司“双平安”建设要求,坚持围绕中心、1
服务大局,不断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积极创新油区管理模式,借势借力油地军警联动平台,依法严厉打击涉油违法犯罪,“双平安”建设成效显著,为油田大局稳定做出了巨大贡献。
一、油田党委高度重视平安建设,高位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
近年来,油田党委始终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暨“双平安”建设工作纳入重点事项部署研究,油田领导高度重视,顶层设计、高位推进,平安建设工作呈现新局面。
一是把深化平安建设作为优化企业改革发展的“基础工程”。在油公司体制机制改革中,不断适应新形势、新要求、新挑战,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暨“双平安”建设工作作为优化企业改革发展的基础性工作,统筹考虑、同步推进。油田本着扎实做好平安建设、扎实打好基础的基本思路,以集团公司“双平安”建设实施意见及检查细则为指导,健全完善油田平安建设制度体系,提高思想认识、完善责任体制、强化责任落实,实现了综治工作的理念创新、机制创新、方法创新,“大综治”工作格局日臻完善。
二是把深化平安建设作为与生产经营双线并行的共同体。“综合治理出效益”、“平安建设是保障”等理念已成为油田干部员工的共识。日常工作运行中,平安建设和生产经营双线并行,同部署、同研究、同落实、同考核。在分析解决影响生产建设和安全稳定等重点问题时,把“平安油区”建设作为基本切入点和落脚点。局处两级的晨会、月度会议、季度会议,都通报油田生 2
产和油区治安情况,并对油区治安重点事项制定了专项督导督查和专题汇报制度。油田上下通过层层签订与生产经营指标挂钩的平安建设责任书,把平安建设管理的目标责任分解落实到基层、岗位和人头,层层定责任,级级抓落实,做到了治安重任全员挑、人人肩上有指标。明确岗位责任,严格考核监督,“一岗双责”在胜利油区得到充分落实和保障。
三是把强化综治保卫机构作为推动平安建设出效益的重要举措。低油价、新常态下,油田党委始终把综治保卫机构建设作为机构改革中的重大事项,在人员配备、防范物资、资金等方面对油田综治系统建设和平安建设给予了大力支持。针对机构改革的实际情况,油田积极争取政策支持,保留“综治办”机构和名称。同时,油区综治系统也不负重望,积极践行“有作为才有地位”的理念,各项工作得到油田党委充分肯定。油田综治办对区域治安协调、指挥、调度作用更加突出,综治效能得到有效提升,对内协调综治委成员部门强化基层基础工作,严格落实一票否决权制,充分发挥追责、问责等监督作用;对外积极协调地方部门参与油区治安、反恐防范、突发事件处置等工作,有效保障了油田生产建设的正常运行。
二、着力构建立体化治安防控新格局,筑牢“双平安”建设工作根基
油田紧紧围绕“三防”建设、区域综治协作、信息化数据平台、群众性普法教育等工作,强化防控体系建设,打牢平安和谐的基础。
一是以“三防”建设为重点,提升基础防范标准。防范是油区治安管理的根本,也是企业的主体责任。近两年,油田以反恐防范为牵引,不断加大人防、物防、技防投入,全面强化基础建设,积极构建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在人防上,坚持专群结合、“一岗双责”,统筹综治专兼职队伍,建立了以公安、稽查、护卫、应急为骨干,基层员工广泛参与的专群联防队伍,形成了警企联动、联合巡逻、群防群治、专群结合的油区治安防范体系,“网格化”管理不断优化。在物防上,推广应用新方法,鼓励员工开展防盗技术革新,利用员工工作室,实现防范创新措施40余项。其中,毕新忠工作室研制的防盗油系列技术上报安监局科技立项,获取了集团公司的资金支持,部分技术已经进入试验阶段;对联合站、泵站等院墙进行加高,更新门禁系统300余套,加装刀片丝网1.5万余米,安装门岗防闯设备16套,更新防护服、盾牌1200余套;对2万余口油气井和1.6万余台变压器进行加固防盗;在油井密集区建立瞭望塔和灯塔;对单井储油罐、井场道路从生产方式也进行了改造和防护。在技防上,大力推进科技信息化建设,油田重点外输和长输管线全部安装了泄漏报警系统,重点要害部位全部加装电子围栏;单井等拉运油车辆全部安装GPS定位系统,实现即时监控;组织研讨管道分布式光纤温感和振动预警系统,并选择管道进行联合试验;探索无人机管道巡护,着力有效提升巡护时率和效率,目前无人机巡线已进入实际操作阶段;油区现已建成监控中心208个,安装视频监控探头3900余个,重点油井及生产设施视频监控覆盖率达到100%。
二是以综治协作为纽带,区域一体化防范格局形成。针对各单位巡护力量强弱不
一、油区交错、单位分散的实际,统筹优化综治资源,建立了8个区域综治协作组,进一步加强了各区域单位之间的立体化治安防控建设。在协作运行模式上,由组长单位总牵头,建立协作性领导班子,采取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的方式,召开区域协作联席会,互通情况,协调政策、方案、行动,交流油区巡逻、防范及打击经验,推进区域协作水平提升。同时,区域协作不断向地方政府延伸。今年以来,各区域综治协作组,深挖协作潜力,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协作行动,共召开联席会议16次,开展整治行动33次,处置突发事件11起,为油区稳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保障。
三是创建综治“大数据”平台,全面推进信息研判和案件跟踪工作。根据油田综治工作信息化、现代化建设发展的需要,为强化油区治安信息的收集,规范各类油区治安案件上报,防止瞒(漏)报案件,实现信息跟踪、信息主导常态化,提升油区管控能力和水平,今年3月份,油田综治办开发了油区治安大数据平台暨司法跟踪档案系统,全面掌控油区案件,严格案件收集、案件分流、信息查询等流程操作,实现案件精细化管理,促进了油区治安基础数据规范化建设,数据平台已录入台账数据18500余项,为油区治安形势研判和公安机关打击破案提供了依据。目前“大数据”平台正在开发水电暖治理、社区治安、反恐防暴、电信诈骗、涉吸毒人员等数据信息。数据平台通过即时跟踪,及时掌握油区各类案件发生的时间、地点、案情和立案、破案等情况,5
对重点案件依法处置情况进行节点化控制,进一步推进法治油区建设,做到有案必报、违法必究,确保案件不丢失、不流失,严惩涉油违法分子,同时对公检法处理涉油违法犯罪行为起到一定的社会监督作用,增强了打击效果。
四是创新与创效同频共振,提升平安油区建设水平。坚持用改革的理念、思维、手段推进工作,一手抓治安防控硬件建设,一手抓管理创新创效。2016年,油田层面开展了“四零”星级创建活动(长输管道零打孔、重大案件零发生、油田物资零丢失、涉油案件零漏报),将油田三级单位全部纳入活动范围。各基层单位结合实际、因情制宜,不断探索和丰富平安建设措施和方法。河口采油厂的“绿色综治、数字综治、效能综治、人文综治”,现河采油厂的综治“智胜文化”,油气集输总厂的“三率实时监控评价法”,东胜公司的“单井拉油即时监控运行法”,滨南采油厂的“治安单元目标管理法”,鲁胜公司的综治风险抵押金考核办法等行之有效的措施和方式,在基层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不断探索创新侦办打孔盗油案件的技战法,从输油管道泄漏报警系统中的分流曲线变化,查找到打孔盗油“密码”,为破案提供了大量基础信息和证据。同时,员工群众自行研发或者二次开发的 GPS签到、围栏碰触、管线快速封堵器、悬浮无线拍摄器等小改小革和发明创造,在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促进了防范工作的群众化、灵活化和实践性。
五是以深化法治宣传教育为契机,推动企业依法治理。今年是“七五”普法的开局之年,按照集团公司和山东省普法办要求,6
加大法治教育工作力度。突出科以上干部和重点管理岗位人员的学法用法,上半年培训1200余人。扎实开展“送法进基层”活动,实行小班次、微课堂,将法律知识直接送到采油管理区等基层单位,上半年已送法进基层25家,培训基层员工2700余人。扎实开展“送法进社区”活动,组建“律师服务站”、“法治宣传服务队”等力量,上半年为居民义务提供法律咨询服务3200余人次。扎实开展法治警示教育,组织17家单位的科级以上党员干部、重点岗位人员790余人,到滨海公安局看守所法治教育基地接受警示教育。
三、精准对焦强力推进严打整治活动,打击涉油违法犯罪成效显著
打击是最好的防范。油田始终把打孔盗油、井口放油、盗抢破坏油田物资和生产设施等涉油犯罪作为严打整治的重点对象,实行油水电气暖一体化治理,落实精准打击、规范治理措施。
一是借势借力国家层面专项行动,保持油区治安高压态势。今年2月24日以来,公安部牵头开展的打击打孔盗油违法犯罪专项行动,为强化胜利油区治安综合治理创造了大好机遇,油田党委高度重视,坚持高标准定位、高效化运行。在油田层面成立了以孙焕泉局长和席秀海书记为组长的专项行动领导小组,由综治、公安、稽查三部门联合组成专项行动办公室,合署办公,统筹协调,并成立由多部门组成的联合督导组,进行专项行动督导;制定下发《严厉打击防范打孔盗油违法犯罪专项行动工作方案》,逐级细化内容,不断向基层和实际问题延伸,并会同公安机关制 7
定了34条硬措施,增强了行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严格按照公安部颁布的《石油天然气管道系统治安风险等级和安全防范要求》,再次梳理油区治安风险点93个,并按照风险点的实际情况制定风险点防范预案,提高油区治安风险等级。制定打击防范打孔盗油工作考核办法,细化考核指标,规范考核程序,实行严格兑现。今年以来,胜利油区共发生各类涉油案件76起,其中打孔盗油实现“零发案”,井口盗油发案16起,涉油案件同比下降83%。
二是水电气暖治理同步推进,油区综合整治规范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在新形势下,油田积极调整水电气暖治理工作思路,不断查找基层管理盲点和缺失,系统梳理风险点和巡护监管点,建立了管(电)网末端治安风险防范图和巡护分级监管制度,积极开展水量、电量、气量分析和井场周边院落排查,运用区域联防联治、警企联合打击等治理手段,先后开展了“打孔盗水”、“打击涉电违法犯罪活动”、“井场用电集中整治”“套管气专项整治”等多项治理行动,严厉打击盗接盗用油田资源案件。并积极协调地方政府、油地公安部门,排查整理线索,规范油区村居水电气暖供用秩序。今年以来,共组织开展治理行动450余次,召开联席会议27次,取缔各类盗接点562处,收缴各类线缆13.9千米,挽回经济损失36.56万元。
三是探索治理新方式,油区总体治理水平进一步提升。在创新和完善油区治理模式过程中,坚持点线面结合,油地军警联动,多措并举、综合施策,实现了社会效果与法律效果的有机统一。8
针对重大涉油案件,油地公安机关组成专案组开展破案会战,对重点区域、重点问题实行专案专办;涉油市县政法机关、油区办等部门与油田开发单位,对重点问题联合办公、统一行动,对重点区域采取“围圈、卡点、联巡”协同作战模式,实现区域封闭治理;上下结合,内外联手,建立特殊时间段、特殊案件油地联席会议制度,共同分析案件情况,帮助基层查找巡护漏洞和薄弱环节,指导开展人防布控和巡护工作。油田综治办还分别与东营、淄博、滨州等涉油地市公安机关联合,采取电视、网络、微信、现场张贴等方式发布通告,收集线索。今年以来,油田层面先后12次召开油地专项治理会议,挂牌督办积案7起,发布通告9000余份,2014年以来的打孔盗油积案全部侦破,公安部和省厅督办的网上涉油逃犯全部追回。
四、强力组织管道隐患治理攻坚战,确保输油气管道隐患彻底消除
2016年是管道占压隐患整治的决胜年。面对剩余的“硬骨头”,油田全力整合各方资源、形成整治合力,持续加快治理进度。截至7月11日,全油田已累计治理各类管道隐患5903处、完成率88.76%;山东省安委会备案的管道隐患,累计治理617处、完成率99.68%;集团公司备案的管道隐患,累计治理990处、完成率99%,力争年底前全面完成管道隐患整治攻坚任务。
一是向上积极对接,进一步树立油田良好企业形象。油气管道隐患整治关乎油区广大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大局稳定。上半年,油田先后13次接受国务院、山东省和中石化集团公 9
司的现场检查指导,多次向集团公司汇报治理动态情况,积极配合地方政府开展“油气管道安全隐患大排查快整治严执法集中行动”,以严谨高效、实事求是的风格特点,展示了胜利油田“敢担当、负责任、有作为”的良好企业形象,受到上级领导的称赞。
二是向下细致服务,进一步提高油田管道管理水平。着眼对基层工作的指导,及时制定下发《关于切实加快管道隐患治理攻坚进度的通知》等阶段性、规范性标准要求,强化老占压治理措施,规范新占压防治流程。先后到济南、淄博、德州和东营等地的重点区域调研督导28次,做到重大隐患现场督导无遗漏,治理标准“严、细、实”;及时指导二级单位制定实施城区电力设施占压燃气管道和22处无改线路由管道隐患治理方案,成效显著;采取“四不两直”方式,随时抽查各二级单位管道警示标识设置、隐患点巡护、节假日特护措施等工作情况,有力保障了“两重两特”期间油田油气管道的安全平稳运行。
三是对内密切结合,进一步提升管道隐患治理效率。在前期调研摸底的基础上,油田内部多部门协调、共同把关,优化管道隐患治理项目17个,节约投资1973万元;在资金及成本非常紧张的情况下,油田设立占压物拆迁专项资金4635万元,为解决拆迁难题创造了条件;油田综治办牵头财务资产部等机关处室与社区、开发单位多次协调,理顺了小区天然气管道隐患治理资金渠道和工程建设等流程,项目运行进入快车道;组织成立重点项目运行领导小组,通过积极与山东省和中石化集团公司相关部门结 10
合,努力缩短重点项目前期审批时间,管道隐患治理效率持续提升。
四是对外主动协调,进一步加快重点项目治理进度。主动与山东省及各地市对接管道隐患治理工作,共同梳理计划,共同制定实施重点项目攻坚措施,一批“老大难”问题相继解决。其中,孤罗东、孤永东两条主要输油管道部分区段改线工程已于6月15日正式开工,目前进展基本顺利;省政府备案的103处长输管道隐患,目前已有101处完成销号任务;与东营市联手,消除新占压8处,有力遏制了管道新占压、新问题频发势头。
五、全面落实反恐防暴工作措施,确保油田生产安全和社会大局稳定
反恐防暴工作全面纳入综合治理工作范畴以来,油田迅速行动,分析形势,确定重点,制定标准,推动基层治安防范建设向更高标准、更高层次发展。
一是坚持法治引领,反恐防暴管理不断规范。2016年1月1日,我国反恐法正式实施后,油田综治办协调规划计划处、财务处、滨海公安局等15个处室单位,制定实施防恐管理措施30余项,并下发了《胜利油田反恐防范管理规定》,审查上报反恐防范技术方案63个,对97个油田重点要害目标提出整改意见130余项,确保了各项措施到位。同时,加强反恐防范宣传培训工作,邀请省公安厅专家,对47家二级单位的业务骨干进行反恐技能、反恐方案、应急演练等方面的专业培训,全员防恐意识和专业队伍应战能力普遍增强。
二是推进应急处置圈建设,快速反应能力逐步提升。以区域综治协作组为平台,以重点目标单位为防范核心,打造“城区五分钟、油区十公里”两个应急处置圈,在油田层面形成快速响应、果断处置的机制。目前,资源摸排任务已经完成,7个试点目标单位的实战演练工作即将展开,对油田重点目标防护、综治队伍建设、区域协作联动和实战水平提升,都将产生重要影响。
三是统筹规划方案,防恐项目稳步推进。今年3月份,针对油田确定的300余个重点目标单位,组织召开反恐防范建设专题会议,研究细化实施方案和2.8亿元的防恐资金规划,确定了库罐区反恐防范与隐患治理项目同步推进的原则和措施。上半年,对供电、供水、胜利发电厂、胜大集团等重点要害单位初步确定了2200万元的防恐资金;对分公司的38个罐区,落实反恐防范建设资金1500万元。
四是完善两级处置机制,妥善处理油区各类群体性事件。从2015年开始,油田在应对油区各类群体性事件方面明确了局处两级的工作标准和职责任务,强化源头治理、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的措施,打击料霸、阻扰施工、交通事故、医闹等违法行为。今年上半年,二级单位层面处置突发事件26起;油田层面处置4起,同比下降60%,两级处置机制效果明显。
五是强化民爆管理,确保安全保障到位。今年以来,油田投入400多万元,升级完善视频监控设施,实现了爆炸物品库监控全覆盖;野外施工车辆全部安装了视频监控和GPS定位系统,实现了对施工车辆的动态监控。采取“户籍管理”模式,将所有的 12
火工类射孔器材均纳入了“户籍式”管理范畴,库房实行“五双”管理,库存物品实施账、卡、物“三对接”,确保任何一件火工器材信息准确、使用标准、流向清晰、万无一失。
六、坚持共建共赢理念,持续打造油地军警一体化“大联防”体系
一年来,油地联手在具体工作和长效措施上共建共治成效显著,油区点线面结合、油地军警多方联动的新体制机制不断发展。
一是坚持油地高层联席会议制度。依托中石化与东营市《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市和油田党政主要领导坚持每季度召开一次联席会议,共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大计。今年的联席会议及新协议,均把油区治安、社区治安、管道占压治理及突发事件处置等工作全面纳入东营市重点支持项目。在山东省和集团公司支持下,油田有两位分管领导分别兼任了东营市委常委或副市长职务,为油地深度融合拓展了渠道。地方相关部门在油区治安方面也主动担当、积极作为,将油区治安纳入到政法、综治日常工作考核中,油地携手,共同建设平安油区、法治油区。
二是发挥油地联合办公机构的协调督导作用。2006年油田与东营市联合成立的油区治安联合整治办公室,在东营油区治安秩序整治方面的参谋服务、组织协调、督导检查作用日益彰显。今年以来,先后组织油地召开工作联系会、调度会12次,安排油地统一行动18次,协调督办、督导检查油区治安突出问题29个(次),直接向油地党政主要领导报送油区治安动态信息16份,充分发挥了油地协作的桥梁作用。
三是创新完善油地联合稽查站运行机制。油田与东营市在油区的咽喉地带建立的8个联合稽查站,目前交通警察和治安警察已全部进驻,实现了由防控向执法的职能升级,路查路检、周边查控、驻点蹲守等效果明显,有力强化了油区治安“网格化”管理的支撑节点,进一步夯实了点、线、面治安稳控的基础。一年以来,油地联合稽查站开展执法行动200余次,查缉车辆800余台次,查获涉嫌非法运输原油行为3起。
四是油地军警合作前景广阔。油田开放式的工作环境,决定了必须要加强油地军警协调。2015年以来,油田与东营、滨州、淄博等涉油地市连续开展的“两打”、“打团伙、挖窝点”、油气田及输油气管道整治、冬季油区治安秩序整治等专项活动,成效显著,有目共睹。油田与济军训练基地挖建30千米东港高速公路防护沟,切断了盗油分子运输通道。今年油田和二级层面分别与济军训练基地签订了《安全防控联动共建协议》,济军区域内的涉油案件再次实现大幅下降。油田与东营武警支队在反恐防范和重点防护目标上联防联守,与东营市边防武警支队签订《警企共建协议书》,加强对海上采油平台、海底输油管线区域等重点部位的巡逻守护,为油田海上生产筑牢了安全屏障,目前已实现了东营海上油区涉油案件连续10年“零得逞”,连续6年“零发案”。油地军警长期合作机制日趋完善。
以上汇报,不妥之处,敬请各位领导、专家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