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设计方案选择与工艺流程的确定
设计方案选择与工艺流程的确定
一、污水处理厂的设计原则
① 贯彻执行国家关于环境保护的政策,符合国家的有关法规、规范及标准。
② 根据设计进水水质和出厂水质要求,所选污水处理工艺力求技术先进成熟、处理效果好、运行稳妥可靠、高效节能、经济合理,确保污水处理效果,减少工程投资及日常运行费用。
③ 妥善处理和处置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污泥和甲烷。
④ 为确保工程的可靠性及有效性,提高自动化水平,降低运行费用,减少日常维护检修工作量,改善工人操作条件。
⑤ 采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实现自动化控制和管理,做到技术可靠、经济合理。
⑥ 在污水厂范围内,厂区总平面布置力求在便于施工、便于安装和便于维修的前提下,使个处理构筑物尽量集中,节约用地,扩大绿化面积,并留有发展余地。使厂区环境和周围环境一致。⑦ 厂区建筑风格力求统一,简洁明快、美观大方,并与厂区周围景观相协调。
二、污水处理基本方法与系统
污水处理的基本方法,就是采用各种技术与手段,将污水中所含的污染物质分离去除、回收利用,或将其转化为无害物质使污水得到净化。
现代污水处理技术,按原理可分为物理处理法、化学处理法和生
物化学处理法三类。
① 物理处理法。利用物理作用分离污水中呈悬浮状态的固态污染物质。方法有沉淀法、气浮法。
② 化学处理法。利用化学反应的作用,分离回收污水中出于各种形态的污染物质(包括悬浮的、溶解的、胶体的等)。主要方法有中和等。
③ 生物化学处理方法。是利用微生物的代谢作用,使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转化为无害物质。主要方法可分为两大类,即利用好氧微生物作用的好氧法(包括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和利用厌氧微生物作用的厌氧法。往往要采取几种方法的组合,才能处理不同性质的污泥与污染物,达到净化的目的与排放标准。
现代污水处理技术按处理程度划分为一级、二级和三级处理。① 一级处理。主要去除污水中呈悬浮状态的固体污染物质,物理处理大部分只能完成一级处理要求。经过一级处理后的污水,达不到排放标准,一级处理属于二级处理的预处理。
② 二级处理。主要去除污水中呈胶体和溶解状态的有机污染物质,使有机污染物达到排放标准。
③ 三级处理。在一级、二级处理后,进一步处理难降解的有机物、磷和氮等能够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可溶性无机物等。
④ 深度处理。若出水回用则需要进行深度处理。
三、污水处理工艺流程的选定
污水处理厂的工艺流程系指在保证处理水达到所需要求的处理
程度的前提下,采用的污水处理技术各单元的有机结合。
在选定处理工艺流程的同时,还需要考虑确定各处理技术等构筑物的形式,两者互为制约,互为影响。
污水处理工艺流程的选定,主要以下列各项因素作为依据。
(1)污水处理的程度这是污水处理工艺流程选定的主要依据,而污水的处理程度又主要取决于处理水的出路、去向。排放水体,这是对处理水最常采用的途径,也是处理水的“自然归宿”。
①排放水体按水质标准确
②污水回用根据用途确定处理深度
(2)工程造价与运行费用这也是工艺流程选定的重要因素。当然,处理水应当达到的水质标准是前提条件。这样,以原污水的水质、水量及其他自然状况为已知条件,以处理水应达到的水质指标为制约条件,而以处理系统的总造价和运行费用为目标函数,建立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减少占地面积也是降低建设费用的重要措施,从长远考虑,它对污水处理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着重要的影响。
(3)当地的各项条件当地的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对污水处理工艺流程的选定具有一定的影响。例如,如当地拥有农业开发利用价值不大的旧河道、洼地、沼泽地等,就可以考虑采用稳定塘、土地处理等污水的自然生物处理系统;在寒冷地区应当采用在采取适当的技术措施后,在低温季节也能够正常运行,并保证取得达标水质的工艺,而且处理的构筑物都建在露天,以减少建设与运行费用。
当地的原材料与电力供应等具体问题,也是选定处理工艺应当考虑的因素。
(4)原污水的水量与污水流入工况除水质外原污水的水量也是选定工艺流程需要考虑的因素,水质、水量变化较大的原污水应考虑设调节池或事故贮水池,或选用承受冲击负荷能力较强的处理工艺,如完全混合型曝气池等。
工程施工的难易程度和运行管理需要的技术条件也是选定处理工艺需要考虑的因素。
总之,污水处理工艺流程的选定是一项比较复杂的系统工程,处理工艺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污水处理厂的处理效果、出水水质、工程投资、运行成本和管理操作系统等。对于某种污水而言,采用哪几种处理方法组成系统,要根据污水的水质、水量,回收其中有用物质的可能性、经济性,受纳水体的具体条件,并结合调查研究与经济技术比较后决定,必要时还需进行试验。污水处理工艺必须要结合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这样才可以选定技术可行、先进、经济合理的污水处理工艺流程,以达到最佳的处理效果,做到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三者的高度统一。
第二篇:通州体育中心设计方案确定
简介:据悉,通州体育中心设计方案评选结果已经揭晓,德国海茵建筑设计公司的设计方案脱颖出。根据该设计方案,通州体育中心将以“一场一馆一中心一公园”共四个单元为基本框架,即以体育场、体育馆、全民健身中心为主要建筑单体,以开放式体育公园为配套设施,集健身娱乐休闲、训练办赛为一体,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求和体育事业发展的要求。
据悉,通州体育中心设计方案评选结果已经揭晓,德国海茵建筑设计公司的设计方案脱颖出。根据该设计方案,通州体育中心将以“一场一馆一中心一公园”共四个单元为基本框架,即以体育场、体育馆、全民健身中心为主要建筑单体,以开放式体育公园为配套设施,集健身娱乐休闲、训练办赛为一体,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求和体育事业发展的要求。
为适应通州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提高市民生活质量和品味,把通州建设成为一个功能更加完善、城市更具魅力和活力的南通东部新城,通州区委、区政府拟新建体育中心,作为丰富市民生活的平台和展示城市文明、政府形象的重要窗口。通州区于2011年10月24日发布体育中心招标公告,采用国际招标方式开展设计竞赛,选择7家国际(内)有较高影响力的设计单位参与方案比选,经过多轮投票,最终确定了德国海茵建筑设计公司的设计方案。
根据安排,设计单位将综合各方面意见对中标方案进行调整,力求完美。由于体育中心建设时间紧,任务重,按照区委、区政府要求必须在2012年12月以前建设完成,指挥部经过分析,排出了工作计划,力争完成施工图设计后,于今年3月进入施工阶段。
通州体育中心选址于通州的城区新区,邻近南山寺、南山湖景区,占地约256亩,总投资约6亿元。建成后的通州区体育中心将在较大程度上改变目前通州区体育设施功能单
一、运动设备及器材缺乏的状况,为全民健身深入开展和竞技体育运动提供必要的硬件设施,创造良好的环境与条件。
第三篇:医院污水处理工艺流程选择(精选)
医院污水处理工艺流程选择:
(一)根据医院的规模、性质和处理污水排放去向,进行工艺选择。根据医院分类,分为传染病医院和综合医院。医院污水处理后排放去向分为排入自然水体和通过市政下水道排入城市污水处理厂两类。
医院污水处理所用工艺必须确保处理出水达标,主要采用的三种工艺有:加强处理效果的一级处理、二级处理和简易生化处理。工艺选择原则为:
1、传染病医院必须采用二级处理,并需进行预消毒处理。
2、处理出水排入自然水体的县及县以上医院必须采用二级处理。
3、处理出水排入城市下水道(下游设有二级污水处理厂)的综合医院推荐采用二级处理,对采用一级处理工艺的必须加强处理效果。
4、对于经济不发达地区的小型综合医院,条件不具备时可采用简易生化处理作为过渡处理措施,之后逐步实现二级处理或加强处理效果的一级处理。
(二)不同处理工艺的应用情况考虑到以上原则,本方案设计的医院污水处理工艺流程进行比较:
随着污水处理技术不断地发展,近年开发的在国内外普遍应用的工艺有:
1、加强处理效果的一级处理工艺
对于处理出水最终进入二级处理城市污水处理厂的综合医院,应加强其处理效果,提高SS的去除率,减少消毒剂用量。加强一级处理效果宜通过两种途径实现:对现有一级处理工艺进行改造以加强去除效果和采用一级强化处理技术。
(1)工艺流程
对于综合医院(不带传染病房)污水处理可采用“预处理→一级强化处理→消毒”的工艺。通过混凝沉淀(过滤)去除携带病毒、病菌的颗粒物,提高消毒效果并降低消毒剂的用量,从而避免消毒剂用量过大对环境产生的不良影响。
一级强化处理工艺流程(略)
医院污水经化粪池进入调节池,调节池前部设置自动格栅,调节池内设提升水泵。污水经提升后进入混凝沉淀池进行混凝沉淀,沉淀池出水进入接触池进行消毒,接触池出水达标排放。
调节池、混凝沉淀池、接触池的污泥及栅渣等污水处理站内产生的垃圾集中消毒外运。消毒可采用巴氏蒸汽消毒或投加石灰等方式。
(2)工艺特点
加强处理效果的一级强化处理可以提高处理效果,可将携带病毒、病菌的颗粒物去除,提高后续深化消毒的效果并降低消毒剂的用量。其中对现有一级处理工艺进行改造可充分利用现有设施,减少投资费用。
(3)适用范围
加强处理效果的一级强化处理适用于处理出水最终进入二级处理城市污水处理厂的综合医院。
2、二级处理工艺
(1)工艺流程说明
二级处理工艺流程为“调节池→生物氧化→接触消毒”。医院污水通过化粪池进入调节池。调节池前部设置自动格栅。调节池内设提升水泵,污水经提升后进入好氧池进行生物处理,好氧池出水进入接触池消毒,出水达标排放。
调节池、生化处理池、接触池的污泥及栅渣等污水处理站内产生的垃圾集中消毒外运焚烧。消毒可采用巴氏蒸汽消毒或投加石灰等方式。
二级处理工艺流程(非传染病和传染病污水)(略)
传染病医院的污水和粪便宜分别收集。生活污水直接进入预消毒池进行消毒处理后进入调节池,病人的粪便应先独立消毒后,通过下水道进入化粪池或单独处理(如虚线所示)。各构筑物须在密闭的环境中运行,通过统一的通风系统进行换气,废气通过消毒后排放,消毒可采用紫外线消毒系统。
(2)工艺特点
好氧生化处理单元去除CODcr、BOD5等有机污染物,好氧生化处理可选择接触氧化、活性污泥和高效好氧处理工艺,如膜生物反应器、曝气生物滤池等工艺。采用具有过滤功能的高效好氧处理工艺,可以降低悬浮物浓度,有利于后续消毒。
(3)适用范围
适用于传染病医院(包括带传染病房的综合医院)和排入自然水体的综合医院污水处理。
第四篇:教师教育科研课题的选择与确定
教师教育科研课题的选择与确定
为进一步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形成“题目到课堂教学中选、研究到课堂教学中做、答案到课堂教学中找、成果到课堂教学中用”的氛围,使教师的工作更加有效,我们围绕小课题,来谈谈教师教育科研课题的选择与确定。
一、小课题研究的特性
(1)“属己”性:上例可以看出,小课题研究不是为了
建构某种宏大的理论,也不是为了发现某种普遍规律,而是完全出自教师自身的需要,这种需要既包括圆满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美好愿望,又包括教师提高自身专业素养的成长动机,在于提升解决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最终能够将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与新课改的召唤水乳交融,这是教师应对“专业困境”所表现出来的积极姿态,因而具有鲜明地“属己”性。
(2)真实性:上课时,学生不愿举手发言怎么办?学生抄袭作业怎么办?作文评讲课怎样更有实效?等等。也许这些问题有些小家子气,但它们恰恰又是众多一线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遭遇的最为真实的难题,是影响着教师顺利组织教学活动的现实问题。
(3)微观性:小课题着眼于“小”,它切入点和开口都很小,关注的是教育教学活动中问题的“某一点”,以及某个细节。并由此层层深入,不断探究,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从而达到研究的深度,揭示问题的本质和内涵。
(4)即时性:一方面,小课题是生成于教师的教育实践之中,根植于教师的课堂教学之中,具有随机性、偶发性、情景性,常常是不约而至。另一方面,小课题的研究周期显得很灵活,半年、一年或多年,时间周期不等。
二、一线教师如何选择课题
了解了“小课题”的特点,该怎样选题呢?
“小课题研究”的课题是来源于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是从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困惑、困难转化而来的。首先教师要善于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在教育、教学中有问题意识。例如在教学中我们发现有的学生学习差,有的类型的题就是不会做,有的概念就是不理解,这就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他为什么不会做?为什么不理解?有了这个问题我们就可以作为一个课题去研究,这就形成了一个教师个人课题,这个课题的研究结果可以立即用于在教学中去改变这些学生的学习状态。这个课题不大,研究的对象就是那几个学生,通过调查会很快获得结果,再对结果进行分析就会找到差的原因和解决的办法,把这些办法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就会收到成效。研究的时间短,研究结果会很快在实践中应用,这就是“小课题研究”。教师要学会如何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发现问题,要有问题意识,并且要能把问题转化为可以研究的课题。
一线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所积累的经验可以说是最宝贵的教育资源,在新的教育改革形势下,必须要有自己的研究课题。
课题研究是一个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提出问题往往是研究的出发点,解决问题则是研究的终点。那么,课题从哪里来呢?
1.从总结自己的经验、教训、反思中发现问题。
每一个教师在教育实践中都有一定的经验或教训,只要我们认真总结和反思,就会发现一些有研究价值的问题。例如有位老师与学生的关系总是不融洽,对学生说的话总得不到学生积极反应,反而产生一些消极负面作用。这位老师反思自己经常说的一些话,“你们现在不好好学习,将来就找不到好工作,就会下岗、失业。”、“考不上大学就成不了龙,连虫都不如。”、“这一切不都是为你们好吗?”。经过反思就出现了一个问题,老师的说教有无负效应?在什么情况下可能会产生负面效应?怎么样预防与减少教育的负效应?于是就提出了“教育负效应的成因与对策研究”的课题。这个课题就有新视角,带有启迪。
新课改大力提倡教师要学会反思,在反思中不断发现问题。
2.在学习别人的先进经验或研究成果中发现课题。先进的未必就是最先进的,更先进的总是从先进的发展而来,只要我们深入地分析就会有新认识、新启发,就会发现一些可以改进的,更有普遍意义的问题。
3.从教育教学实践活动的观察中发现问题。
在纷繁复杂的教育现象中,如果能以科学的敏感来进行理性思考,就不难发现一些具有研究价值的课题。例如,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经济与文化的发展,不少中学生的生理成熟期提前了。深入观察思考后,对中学生的青春期教育提出一系列问题:中学生青春期生理发育和心理发展的现状究竟如何?中学生的性观念是如何形成的?社会与学校文化环境对青少年性意识的发展有何影响?青春期教育对学生个性形成有什么意义?如何对学生青春期心理健康进行咨询指导?等等,这些问题可以提炼出许多研究课题。
其实,教学中的一些“小现象”中蕴含着真问题,这就像通向解决问题途中的一层窗户纸,只要捅破这层纸,课改就会是一片新天地。
小现象是什么?就是那些存在于课堂上的以及学生学习行为中的一些已经习以为常的现象。比如老师检查学生背诵课文,按座次依次检查,一人一个自然段,其他同学找问题,平常大家都把这个形式称之为“开火车”,这是司空见惯的,谁也没觉得不对。新课程关注学生的体验,当他们把研究的目光转向学生的时候,就发现了问题:被检查的学生非常认真,可其他约三分之二的学生不在学习状态,教师却依然在“开着火车跑”,这说明教师并没有关注学生的体验,新课程的理念依然浮在表面上。
当这些小现象进入教师课题研究的视野,说明研究深入了。那个原则始终被坚持:不光研究,而且有用,找出切实的解决办法。从下面的一些研究问题可见一斑:
问题:为了便于交流,教师想让学生将自己的结果写到黑板上,但是学生写字很费时间,该怎么办?
问题:作业详批细改是评价教师工作态度的一个重要方面,但这是不是在剥夺着学生自我分析、自我反思、自我评价的权利?
问题:教师的板书是不是学生需要的?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并板书,总结学习重点,表面上看,这样的板书设计合理,美观漂亮,但学生总结问题、系统思考以及梳理知识的能力培养是不是就被教师代替了?
问题:学生回答问题时,往往没有主次与条理怎么办?学生记录时,往往过于繁琐,不会精练表达怎么办?小组合作时,总有一些学生参与不进来怎么办?
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提炼课题:(1)从教学实践中选取课题。
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中心工作:教学实践中的“教学问题”层出不穷,教师几乎天天都能遇到。这就需要教师独具慧眼,善于从习以为常的教学现象中选取教研课题。如一个数学教师从学生普遍存在的厌学情绪中,认识到这是学生学习的最大障碍。为了帮助学生克服厌学情绪,这位老师运用心理匹配原理,进行《注重心理匹配,迎合学生需要》的课题实验,从诱发认知、激活探究、展示自我、刺激感官、满足娱乐等方面入手,恰当处理教材,优化教学过程,迎合学生需要,从而达到教学材料与学生需要之间的统一,有效调节了学生的学习方向,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教学效果显著。
①对课堂的探究:
在新课程理念影响下,新的教学模式不断涌现,给课堂教学带来了崭新的面貌。我感到我们的教师在追求课堂真实性上还有待进一步认识和探索。
a满堂问答≠主动参与
现象:不少教师在课堂上采用简单的问答式,一问一答,课堂气氛很热闹,表面上看是师生互动,实际上是教师用提问的方式“灌”,学生很少提出自己的见解,思维仍在同一水平上重复,师生、生生没有真正地动起来。
b课堂活跃≠教学设计科学合理
现象: 在很多课堂上,教师设计的活动一个接一个,学生们一会儿忙这,一会儿忙那,课堂气氛十分活跃。但仔细观察便会发现,这些课只停留在形式上的热热闹闹,尤其是教师对学生提出的有些问题始料不及,对学生的争论无所适从,不善于捕捉学生发言中有价值的东西,引导学生深入讨论,没有真正激发学生深层次的思维。
②对教学的研究:
a小组讨论≠合作学习
现象:无论什么样类型的课教师大都采用分组的方式让学生讨论、合作,过一会儿用一次。讨论时学生各说各的,有的学生不善于独立思考,不善于互相配合。讨论后,教师依次让学生发言,发言完毕,活动便宣告结束。(从表面上看,课堂气氛比较活跃,但从实际的教学效果看,许多内容选择的不够恰当,讨论时间的分配也不够合理,多数问题讨论的不深不透。)
b开展活动≠探究性学习
现象:在实验区发现,有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探究性学习,就是开展许多活动,做实验,搞小制作,有的教师让学生写小论文、调查报告,重点放在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上。(有的地方把“自主、合作、探究”写在黑板上,作为一种固定的程序,每节课照着去做,出现了把探究性学习形式化的倾向。)
③对成长的研究:
a提倡鼓励≠表扬越多越好
现象:目前,几乎所有的课都有一个比较大的变化,那就是几乎没有了批评和指责,变成了一味的表扬,我粗略统计了一下,有节课老师表扬学生达40余次。虽然课堂让人感觉耳目一新,但总觉得似乎欠缺了点什么。
(2)从班级管理中提炼课题。
班级管理过程中,涉及诸多的教育因素,会遇到众多的实际问题,这是教育科研课题的重要来源。从日常工作遇到的实际问题中提炼出来的课题,往往具有实用性和操作性。如:一所学校针对班级晨会教育存在着盲日性和随意性的现状,开展《晨会教育系列教材》的课题研究。组织有经验的老师,围绕道德观点、规范训练、生活常识、心理辅导等方面编写晨会系列教材,并在班级中组织实施,取得很好的教育效果。该系列教材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实用性,又便于操作,很受班主任老师的欢迎。
4、从实验研究中提取课题。
从来就没有十全十美的实验。一项教育改革和实验推开后,常常会暴露出实验课题的某些缺陷。这时,人们便对原实验课题加以深入的研究改造,不断总结经验,使之更加完善。在教育实验课题研究的过程中,人们会提出多种方案,可以从中“择优录取”,形成新的实验课题。如全国闻名的李吉林“情境教育”实验,就是从当初的小学语文情境教学发展到其他学科的情境教学,而后顺其自然地发展到整个小学的情境教育,现在的情境课程开发也随着情境教学、情境教育的实验向前推进、发展。
5.从课题指南中选择课题。
教育科研课题的另一个重要来源,是各级教育科研管理部门制订的“教育科研规划课题指南”。从国家教育部到各县级教育行政部门,每五年都要制订一个规划课题指南,提供多领域、多层次、多类型的科研系列课题,供各级各类学校及各教育科研部门选择申报。围绕这些研究项目,结合本地和学校的实际,可以分解出很多研究课题,教师可以从中选择适合自己研究的课题。
6.从理论学习中发现课题。
为了教育事业的发展,为了教育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教育界常常会以某个专题为中心开展学习讨论。通过学习讨论,提高理论水平,更新教育观念,教师也能从中发现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如“素质教育”、“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等领域还有许多值得研究的课题。另外,现在国外不少关于教育改革实验的理论传入我国,如“多元智能理论”、“成长档案”等对人们启发很大,很多学校能将这些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吸收、迁移、改造、创新,从而提炼出不少实验课题。
四、选定课题的一般过程:
1.总结、反思,查阅文献资料。
2.发现问题,提出问题。3.分解问题,形成问题系列。4.确定课题,准确表述。5.对选定的课题进行论证。
五、选题注意事项:
当然在具体操作时,还要注意下列要求:
1、课题的选择应具体、实在,研究范围宜小一些,适合教师个人(或同备课组的两到三人)开展研究。在选题上教师应注意尽量选择小课题,以小见大;尽量做深做透,而不要大题小做,浮光掠影;要选择实实在在的具体问题,不选择抽象空泛的问题;
2、加强选题对教育教学实践指导的针对性,选择自己在教育教学工作中需要解决又力所能及的问题进行研究。
3、充分考虑选题的主客观条件,注意选择自己有较多经验积累,或自己在某些方面有一些成果而研究尚不深入的问题进行研究。
4、课题名称的表述准确,注意使用科学概念和规范用语,不要使用夸张等修辞手法。
5、课题选题要有创新意识,突出具体研究内容的特点,可以是将一种理论、一个观点应用到实际教育教学工作中去;可以借鉴他人的成果,结合自己的教学加以改进;也可以运用新的方法、新的视角,去探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途径。
第五篇:语文教学内容的确定与教学方法的选择
语文教学内容的确定与教学方法的选择
最近笔者听了不少课,包括常态课、公开课、研讨课、评优课等等,其中不乏“精彩”的课,教师的教学技巧、教学艺术、教学风采得到充分展示,学生在课堂上活动充分,课堂气氛热烈活跃。但课后静下心来思考:一节课上下来,老师到底要教给学生什么?学生又学到了什么?我感到很茫然。认真反思,究其原因,是不少老师在教学内容的确定及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出现了严重偏差。
一、教学内容的确定语文教改以来,新理念越来越多,新形式越来越丰富,可是语文课越来越不像语文课了。文本涉及什么样的内容,就上成什么课:《获得教养的途径》教学重点定为“学生通过探讨了解学习之道,了解人获取教养的途径,树立正确的学习观”,上成了思想品德课,没能按照单元教学要求教会学生质疑并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学习分析问题的基本方法。《我有一个梦想》教学的重点不是学习这篇经典演讲词的艺术手法和语言艺术,而是了解美国黑人的不幸命运以及为争取平等自由所作的斗争,理解马丁·路德·金为黑人的自由平等所作的贡献。忽略了其文体特征;演讲稿的内容特点,上成了历史课。《神的一滴》教学重点为“通过学习课文,陶冶学生的情操,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激发他们热爱自然的情感与保护环境的自觉意识,引导他们思考与实践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方式”,上成了环保课。教学《雨霖铃》一课,不是通过学习这首词,掌握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写作特点,提高学生理解和鉴赏词的能力,而是要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画出别前、别时、别后三幅画,占用大半时间,上成了美术课。《我的空中楼阁》,好好的一篇美文,不去引导学生感受那文笔的灵动,情思的飘逸,比喻的新颖典雅,句式的跳动活泼,却偏偏要引导学生生硬的去挖掘作者的“思想性”,去领会文章的“哲学思辨”,变轻灵为沉重,化洒脱为晦涩,上成了哲学课。《人是能思想的苇草》目标定位为“通过学习,了解人的脆弱,学会坚强”,上成了心理健康课……
著名特级教师陈钟樑先生指出:“眼下的语文课越上越大,也越上越空了。远离了文本,也远离了最有活力的语言文字。”《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教材阅读文本的内容涉及到社会科学、文学艺术的方方面面,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美育教育是必需的,但也要把握好尺度,语文课再怎么改革,它应该还是语文课,它姓“语”,它的特质不会变,也不能变!语言是文学作品的生命,高尔基说:“文学的第一要素是语言。”语文教学内容离不开品味作品的语言。课文教学应该是“感受语言,欣赏表现方式”,即借助对语言的感受,在欣赏表现手法的妙处中走进文本,认知作者所要表达的观点与情感,而不是架空语言去分析,抽象文本的哲理意义。这是确立语文教学内容必须遵循的原则。
二、教学方法的选择教无定法,方法是人想出来的,而不同个性的人,自然会对教学方法的选用产生不同的见解。但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等因素制约着教学方法,我们必须在考察分析各种因素对教学方法的制约的基础上选择适合我们自己的教学方法,不能硬性地整齐划一,不能机械仿效,更不能无目的随心所欲。令人遗憾的是,不少老师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严重失当。有的教师盲目追赶时髦,为用多媒体而用多媒体,结果花里胡哨的声光电成了主角,而语言文字成了辅助,语文课的本质消失了。一位青年教师上《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精心制作课件,将蔚蓝的大海、绿色的草原,山冈、礁石、木屋、花簇、马、柴、粮食、蔬菜等图片一组组地呈现给学生,用快速闪动的“画面”,取代了学生的思考;使原本优美的诗句变得毫无生气,严重扼杀了学生的想象力。其实我们的学生完全可以通过对文字本身的阅读去想象、体验到各种情感,感受语言的魅力,这才是语文教学的目的。学习《林黛玉进贾府》,有位老师就让学生看电影《红楼梦》,观后直接引导学生讨论片中王熙风的性格特征。不可否认,电影片段中的声响效果的确极具感染力,但学生若不用心去读文本,不潜心去品味,是很难全方位地认识“凤姐”的身份和性格特征的,也无法体会语言文字是怎样把人物的思想、性格等内涵深刻而生动地表达出来的。语文教学实质上是通过对语言的感知理解,来挖掘文本的深层内涵,从而使读者、作者、人物产生共鸣。因此,只有引导学生深入阅读文本,才能让学生真正掌握透过人物语言看到人物灵魂的方法,从而达到思维训练的目的。阅读文本、感受语言的过程是学生体验作品中人物的内心世界,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从而丰富自己精神世界的过程,这一过程决不是任何高科技可以代替的。教学方法是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取的一种具体手段,是整个教学过程中事关成败的重要环节。恰当地借助多媒体手段,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感知知识,掌握知识,发展思维,开发智力,进而形成技能、技巧,并能使学生在道德、情操、审美意识等方面得到发展。但语文课本应是以“语言文字”为主要媒介的,声光电多媒体必须为“语言文字”服务才是。体验多了,积累少了;看影视多了,读课本少了;听录音多了,教师朗读少了;其他活动多了,语言活动少了。这样的课堂,语文教学的内涵,严重萎缩;语文教学的方式,严重变态;语文教学效果可想而知。新课程标准里,哪些内容是我们应该选择作为教学内容的?哪些教学方法是我们语文学科必须运用才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的?哪些手段是应该合理运用才能有助于我们的语文教学的?这些都是我们应该深入探究的问题。参考文献①《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稿)》②陈钟樑《高中语文课程三个基本理念》③黄厚江《语文的原点——本色语文的主张与实践》
《语文天地(初中版)》2013年第2期